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老年理财最佳方案范文

老年理财最佳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老年理财最佳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老年理财最佳方案

第1篇:老年理财最佳方案范文

关键词:资产配置理财策略选择

个人在其生命周期每一个阶段上的财务安排都可以视为一种广义的理财。这里我们主要介绍证券投资,它主要以保值和增值从而促使个人资产加速成长为主要目标。

1 个人证券理财的策略选择

个人证券理财的策略选择,需要个人投资者在实施证券理财行为之前认真考虑。确定科学的个人理财策略,应主要考虑一下两个因素:

1.1 个人投资者的年龄

根据个人的生命周期及与投资者的关系,我们可以将个人投资者大致区分为三个年龄阶段,即40岁以前的青年段、40岁至60岁的中年段、60岁以上的老年段。不同年龄段的个人投资者,应采取不同的证券理财策略。

青年段。这个时段的个人投资者具有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从生理上看,身体健康,精力充沛;从职业上看,都已经走上社会,有了一定职业,并且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稳定;从生活上看,从单身一人到恋爱建立家庭,再到孩子出生成长,一切都在有条不紊的发展着,长辈们也都处于事业的巅峰状态之中;从经济上看,资金实力相对有限,并且未来的前景充满了变数;从负担情况看,从上到下都比较轻。因此,在这个年龄阶段的投资者,其证券理财行为不妨可以选择一种有保守向激进发展,并逐渐偏向于激进的方式。

中年段。这个时段的个人投资者具有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从生理上看,体魄依然健壮,精力依然充沛;从心理上看,生活的历练已经使人成熟,做人做事都趋于稳重;从职业上看,基本已经定型,并已经取得相应的成就;从生活上看,家庭生活十分稳定,子女或正在成长,或已经成人,而长辈们已经年迈,需要多多关心照顾;从经济上看,资金实力充裕,人生中的黄金收入期在此阶段;从负担上看,负担虽然不重,但未来的生活计划是必须考虑的事情。因此,这个年龄段上的个人投资者,其证券理财行为不妨可以选择一种偏于稳健的方式。

老年段。这个时期的个人投资者具有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从生理上看,衰老已是不争的事实;从心理上看,经历了大半生的风风雨雨后,安度晚年成了大家共同的心愿;从职业上看,虽然已经退休在家,但老骥伏枥,在忙碌了一辈子之后,现在闲了下来,总是觉得不习惯,因此,还有找点事情做做的心态;从生活上看,子女已经长大成人,并都建立了自己的家庭;从经济上看,收入较之退休前有所甚至明显下降;从负担上看,在收入减少但用于看病等方面的支出会增加的情况下,家庭负担也可能呈现出相对加重的趋势。因此,这个阶段上的个人投资者,其证券理财行为可以选择一种偏向于保守的方式。

1.2 构建什么样的投资组合

个人投资者的投资组合策略,亦即证券资产配置策略,是证券理财的重要内容。之所以要构建证券组合,原因主要有二:一是尽可能的降低投资风险。单一品种的证券,特别是某一上市公司股票的投资风险,是显而易见的。而建立证券组合,实际分散投资,“不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就可以有效地分散风险,特别是降低非系统风险。资产组合理论表明,证券组合的风险随着组合所包含的证券数量的增加而降低,不同的证券之间关联性很低的多元化证券组合可以有效地降低非系统性风险。二是尽可能的增加投资收益,实现投资收益最大化。投资者的证券投资过程,就是在投资收益和投资风险之间寻求最佳平衡的过程。如果个人投资者仅投资于单个证券资产,则寻求这种平衡的空间相当狭小。而当投资者将各种不同的证券资产按不同比例进行组合时,其选择最佳平衡的空间就相当大,从而可以使其可以再投资风险水平既定的条件下,实现投资收益的最大化。

证券组合一般以投资者的投资目标为标准来进行划分。具体说来,证券组合可以分为收入型证券组合、增长型证券组合和混合型证券组合三种。收入型证券组合看重当期收益,以追求当期的收益最大化为目标;增长型证券组合看重资本增长,以追求未来的资本升值为目标;混合型证券组合则试图是两者兼顾,在两者之间达到某种均衡。个人投资者应根据自己的投资收益目标和风险偏好程度,对未来证券市场走势进行理性判断的基础上,确定自己选择哪一类组合。

2 个人证券理财的资产配置策略建议

2.1 青年段个人证券理财的资产配置策略建议

40岁以下青年段个人证券理财的资产配置策略:基金50%-60%,股票40%-50%。

上述资产配置策略是通过和个人投资者的广泛沟通和交流,并得到较多个人投资者认可的。投资者在具体规划个人证券理财方案的时候,可以以此为参考,但不必一定要拘泥于这个比例配置。

我们还可以把40岁以下的个人证券投资者在细分为三类,每一类型的投资者又可以有不同的配置策略。

2.1.1 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人

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人,期理财的主要目标是试水市场,积累经验。个人证券理财初级阶段的投资者具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资金量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二是理财知识有限。因此,以货币市场基金或其他低风险证券理财产品作为他们的投资对象较为合适。

2.1.2 已经有了一定的积蓄并计划结婚成家的人

40岁以下的个人投资者在经历了入门阶段的证券理财实践后,就可以进入第二阶段了。进入这个阶段的标志是:第一,个人投资者已经积累了一定量的资金,有了可以做分散投资理财的资金基础。第二,资金投资者通过货币市场基金的理财,对证券理财活动和证券理财对象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在这种情况下,个人投资者应该在一定的投资理念的指导下,逐步了解和投资其他类型的基金,如股票型基金、偏股型基金和债券类产品。

2.1.3 已经成家之后的人

通过前一阶段的理财活动,个人投资者的资金实力进一步增大,风险承受能力进一步提高,对高收益也已经有了进一步的渴望。同时个人投资者对股票有了比较多的了解,尤其是通过对股票型基金的具体品种的观察和研究,已经初步形成了一定的股票投资理念,因而在此基础上可以选择具体的股票投资品种。从“借脑策略”起步,具有一定理财分析能力、掌握一定理财分析方法的个人投资者,可以由浅入深的开始自己的股票理财选择,在认为较有把握之后,可以逐渐扩大股票的投资理财规模。

2.2 中年阶段个人证券理财的资产配置策略建议

40岁至60岁的中年段个人证券理财的资产配置策略:国债20%左右,基金40%左右,股票40%左右。

40岁至60岁的中年段的投资者分为两类:

2.2.1 子女尚未工作的个人投资者

这个阶段的投资者,其理财的策略应该是坐守货币市场基金收益的同时,伺机用部分资金投资于股票和股票型基金理财产品。不过股票和股票型基金的投资理财应该是阶段性的,通常情况下不长期持有。

2.2.2 子女长大成人的个人投资者

处于巅峰状态的人,往往也是十分成熟的,这个阶段的人在证券理财方面往往既保守又激进,呈现一种复杂的混合状态。在具体过程中,要投资一定数量的国债,同时继续投资于货币市场基金,因为这种基金是一个以不变应万变的理财品种。当然,有了以前的股票理财经历再加上股票市场有博取高收益的机会,对于股票和股票型基金的投资还是少不了的。

2.3 老年阶段个人证券理财的资产配置策略建议

60岁以上的老年段证券理财的资产配置策略建议:国债40%左右,基金40%左右。股票20%左右。

处于老年阶段的人辛苦了一辈子,到了安享晚年的时候,一切行事都应该遵循保守原则,包括个人理财。在个人资产配置方面也应遵循稳健原则,投资对象以低风险为主,至于股票投资,20%的比例为上限。总之,这个时候要做一个“守财奴”,守住钱财,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投资损失,以保证有充裕的资金安度晚年。

参考文献:

第2篇:老年理财最佳方案范文

【关键词】:工薪阶层家庭理财证券投资

改革开放20多年以来,居民的财产总量和结构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居民投资理财的意愿不断增强。特别是近几年来我国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带动居民收入的不断提高,个人资产成倍增长,中国城市普通家庭有了更多的可任意支配收入。资金的剩余和积聚是居民产生理财需要的前提,现在越来越多的普通市民有了理财意识。然而,近年来在中国人民银行连续8次调低存款利率后,居民存款收益已经很低,公众都希望通过最优的储蓄和投资组合使日后生活有所保障。因此,理财需求开始升温。

一、家庭理财与证券投资

家庭理财(FamilyFinance)并不是一个新鲜词,简单地说就是开源节流、管理好您的钱(MoneyManagement)。当今工薪阶层的家庭有一定的银行存款,还有可能买卖股票、债券,还可能给自己和家人买了保险。而在国外大部分人是请经验丰富的理财专家或顾问来替他们理财、节支开源。因为投资市场的变化和理财工具的复杂,使得理财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更多人理智地选择了专家。在国外,理财个人理财服务(PersonalFinancialService,简称PFS)正在蓬勃兴起。

家庭理财也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项科学的运用多种投资理财工具结合、跨多边市场运作的综合性投资理财行为。家庭理财要求各类家庭,既要善于利用各类风险投资工具追逐高额的风险投资收益,又要善于运用各类避险工具的规避风险。

家庭理财服务市场直接受到个人金融资产分配的影响。在许多新兴国家和地区,很大一部分个人资产仍是银行存款,而不像经济发达地区个人资产主要投向股票和共同基金。在美国,存款只占到个人资产的17%,其它资产都放在共同基金、证券和人寿保险上;而在较不发达的亚洲国家,存款占到多达80%。个人理财服务意味着将部分财富从保守和低回报的存款,转移到相对具有风险和高回报的证券等。尤其当经济稳定、通胀和利益可预测的时候,消费者就更愿意投资。

二、家庭理财中,证券投资要注意的问题

人们总是将理财与投资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但实际上,“投资”和“理财”并不是一回事,不能等同。投资是战术,关注的是如何“钱生钱”的问题。而理财是战略,理财即管理财富,理财的核心是合理分配资产和收入,以实现个人资产的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目标。个人参与理财计划不仅要考虑财富的积累,更要考虑未来生活的保障。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理财的内涵比仅仅关注“钱生钱”的个人投资更广泛。而投资只属于理财的一个子系统,真正意义上的理财包括证券投资、不动产投资、教育投资、保险规划、退休规划、税务筹划、遗产规划等等。

因此,我们在追求投资收益的同时,更应注重人生的生涯规划、税务规划、风险管理规划等一系列的人生整体规划。应该根据自身的收入、资产、负债等数据,在充分考虑风险承受能力的前提下,进行分析规划。首先,按照设定的生活目标及自身的具体情况(包括家庭成员、收支情况、各类资产负债情况等)进行生活方案的设计,以达到创造财富、保存财富、转移财富的目的。其次,对自己进行客观的分析,重点分析自身资产负债、现金流量等财务情况以及自己对未来生活情况进行预测,经过分析后,制定符合自身的生活理财目标及规划。在以后的生活过程中,根据自身情况变化不断修正理财方案的内容。

前几年股市的赚钱效应使得许多人对收益高的证券投资方式很感兴趣,往往不看风险只认收益。这潮流中,老年人可能把所有的养老金都投资于股市,却忽视了风险;期货、非法集资等让人趋之若鹜,结果有的人购买期货赔钱,有的人集资被骗等等。近些年,随着理财新品的不断推出,一哄而上的现象屡见不鲜,各家银行基金卖疯现象可见一斑。从这些情况可以看出,普通工薪家庭已经有很强烈的证券投资欲望,但是由于股票市场的不完善,证券投资本身的高风险性,很多工薪投资者在市场行情不好的时候常常受到损失。

由此可见,中国经济处于转型时期,人们理财意识仍处于非理性期,理财意识从最初主要所谓“勤俭节约、精打细算过日子”发展到了盲目跟风、追求“快速致富的秘诀”的阶段。古代司马迁认为,占用了一定量的资本,选择了谋生、经营的行业之后,能否经营得好,发财致富,还取决于经营者的聪明才智。他说:“富无经业,则货无常主,能者辐凑,不肖者瓦解。”能者可以积累财富,无能者已有的财富也会散失。随着“金融经济”时代产生及发展,金融工具大量涌现,层出不穷,个人和家庭资产中证券金融资产的比重越来越大。个人理财的需求在范围上不断扩展的同时在时间跨度上也开始扩展到人的整个生命周期。因此我们更应该理性的对待理财和证券投资,针对不同的家庭情况、背景、及个人不同生命的周期,从人生不同阶段和家庭资产合理配置的角度理性分析理财活动和进行证券投资。只有把证券投资纳入整个家庭理财的大系统中进行规划,才能使得工薪收入家庭在维持家庭必要开支的情况下,又能在高风险的证券市场获得一定的收益。

三、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证券投资策略

在人生的每个阶段中,人的需求特点、收入、支出、风险承受能力与理财目标各不相同,证券投资理财的侧重点也应不同。在实际家庭理财运作中,一个人一生中不同的年龄段,对投资组合的影响亦非常重要。通常我们可以分六大阶段来考虑。

阶段一、单身期:指从参加工作至结婚的时期,一般为2至5年。该时期经济收入比较低且花销大,是家庭未来资金积累期。

理财优先顺序:节财计划>资产增值计划>应急基金>购置住房。这个阶段的证券投资策略,如果工资水平比较高,可以适当投资证券市场,因为在这一阶段家庭负担不重,风险承受能力比较强,所以如果能在股票市场获得高收益,为以后组建家庭打好基础。

阶段二、家庭形成期:指从结婚到新生儿诞生时期,一般为1至5年。这一时期是家庭的主要消费期。经济收入增加而且生活稳定,家庭已经有一定的财力和基本生活用品。为提高生活质量往往需要较大的家庭建设支出,如购买一些较高档的用品;贷款买房的家庭还须一笔较大开支——月供款。

理财优先顺序:购置住房>购置硬件>节财计划>应急基金。这一阶段证券投资策略应该较保守,可以购买些国债或货币性基金,保持资产的流动性。

阶段三、家庭成长期:指从小孩出生直到上大学,一般为9至12年。在这一阶段,家庭成员不再增加,家庭成员的年龄都在增长,家庭的最大开支是保健医疗费、学前教育、智力开发费用。同时,随着子女的自理能力增强,父母精力充沛,又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和投资经验,投资能力大大增强。

理财优先顺序:子女教育规划>资产增值管理>应急基金>特殊目标规划。在子女的教育投资和家庭开支还有剩余的情况下,可以考虑中长期证券投资,购买成长性股票或基金都是不错的选择。

阶段四、子女大学教育期:指小孩上大学的这段时期,一般为4至7年。这一阶段子女的教育费用和生活费用猛增,财务上的负担通常比较繁重。

理财优先顺序为:子女教育规划>债务计划>资产增值规划>应急基金这个阶段生活开支比较大,证券投资应该注重流动性和安全性为主。

阶段五、家庭成熟期:指子女参加工作到家长退休为止这段时期,一般为15年左右。这一阶段里自身的工作能力、工作经验、经济状况都达到高峰状态,子女已完全自立,债务已逐渐减轻,理财的重点是扩大投资。

理财优先顺序:资产增值管理>养老规划>特殊目标规划>应急基金这个阶段可以拿出更多的资金进行证券投资,不过也要为退休后的生活留出一定资金,避免投资失败影响晚年生活。

阶段六、退休期:指退休以后。这一时期的主要内容是安度晚年,投资和花费通常都趋于保守。

理财优先顺序:养老规划>遗产规划>应急基金>特殊目标规划。这个阶段证券投资应该减少或者不投资,最多购买些国债。因为老年人风险承受能力低,不能承受证券的高风险。

四、家庭资产配量过程中证券投资策略

目前对国内百姓而言保险、基金、债券、股票等产品中进行分配。由于这些投资产品的风险性、收益性不同,因此进行理财时,根据不同的年龄必须考虑投资组合的比例,不宜将所有的资金投入到单一品种内。对投资者而言,年龄越小,风险大的投资产品如股票可以多一点,但随着年龄的增加,风险性投资产品的投资比例应逐渐减少。在国外,有种观点是将财产四分法,主要分为不动产、现金、债券和股票。对于不同年龄,有不同的投资组合,如25岁的话,理财师一般会建议这种组合:不动产占10%、现金占5%、债券占20%、股票占65%。

因此,我们需要确定自己阶段性的生活与投资目标,时刻审视自己的资产分配状况及风险承受能力,不断调整资产配置、选择相应的投资品种与投资比例。而不应盲从他人的理财行为。

家庭整体规划要注重长期效益。一些投资者受到利益驱动,只顾眼前的利益,不注重家庭长期利益,往往采取杀鸡取卵、涸泽而渔的短期行为,结果赔了个大出血。因此,家庭理财必须注重长期效益。通过理财对未来的长期整体计划,可以弄清三方面的问题:第一、是现在在何处(目前的家庭经济状况分析?)第二、是要到哪去(将来希望达到的经济目标?)第三、是如何到那里去(通过最恰当、最合适的方式实现这些目标?)通过对各个阶段家庭收支的合理有效支配,实现家庭资产最大化。同时,家庭理财也一定要具有强烈的风险意识,要合理划分高风险的投资(股票、期货、实业)和家庭基本生活保障(储蓄、保险、房产、教育),不要因短期内过度追求投资而影响家庭生活水准,造成家庭财务危机。

因此,投资人要正确评价自己的性格特征和风险偏好,在此基础上决定自己的投资取向及理财方式。多作一些长期规划,选择一些投资稳健的产品,因为只有根据年龄、收入状况和预期风险承受能力合理分流存款,使之以不同形式组成个人或家庭资产,才是理财的最佳方式。

家庭在投资理财中,一定要善于把握经济规律,扬长避短,根据家庭成员的实际情况,考虑自身的资金实力,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选择何种投资方式,要从自己的经济实力出发,综合考虑自身的职业性质和知识素质。你手里只有数千元或者数万元钱,那只能选择一些投资少、收益稳定的投资项目,如、储蓄、炒股、国债等;而如果你手中有十万以上或数十万元钱,就可以考虑去购置房产,这样既可以居住,也可以用来实现保值、增值。

然而,现实中不少人对一种投资理念可能烂熟于心,那就是:“分散风险”“东方不亮西方亮”总有一处能赚钱。这也是眼下不少人奉行的理财之道。但是在实际运用中,不少投资者却走向反面,往往过分地分散风险,使得投资追踪困难或“分心乏力”,自身专业知识素质跟不上,造成分析不到位,最终导致预期收益降低甚至出现资产减值的危险。

又如,你是一名公务员,对上班时间有严格要求,你就不宜投身于股市;相反,如你具有一定的股票知识,信息也比较灵通,又有足够业余时间,就可以增加股市投资方式,因为投资股票尽管风险大,但收益也很大,是值得你伸手一试的。对于资金量较多的客户而言,有必要通过资产分散投资来规避风险;但对于资金不多的投资者而言,投资过于分散,收益可能不会达到最大化。具体操作时,建议集中资金投资于优势项目中,这样可能会使有限的资金产生的收益最大化。

由于各个家庭的实际情况千差万别,在具体投资理财中,就应立足当前,注重长远。一般地说来,投资能获取收益,但工薪家庭不应该将自己的全部资产全都用于投资。

随着社会

经济的发展,工薪投资理财的渠道和方式越来越多,可以说,如今个人投资理财正呈前所未有的多样化发展的趋势。然而,由于每种投资方式和保值形态具有多重性,每个人的各自情况又有所不同,所以,工薪阶层只有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去选择合适的投资方式,才能有益于个人资财的保值增值。在心态上要“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不能激进亦不可太怯懦”,远离赌场和彩票,谨慎对待期货等投机型产品。

参考文献:

[1]钱海波,《论人理财目标分析与资产结构设计》,《财会月刊》,2005,9。

[2]叶蓓,《个人理财的业务现状问题与发展建议》,《特区经济》,2005,3。

[3]包纯正,《个人理财新探》,《农村金融研究》,2005,7。

[4]穆利,《这边风景独好—个人理财业务浅析》,《商业研究》,2005,10。

第3篇:老年理财最佳方案范文

在受到富裕人士青睐的创新型寿险产品中,分红险和万能险有“姐妹花”之誉,但也可谓“王后不相见”。如今,当分红险牵手万能险,兼有了两者的长处而实现了优势互补,这一对“双子星”又将带给我们怎样的惊喜?

案例1:王女士,今年35岁,和丈夫一起做一些小本买卖,虽不能说是腰缠万贯,但生活无忧不成问题。儿子今年6岁,再过一年就该上小学了,孩子一天天长大,让小两口欢喜之余也有些担忧:是该老老实实为孩子存钱还是该拿些资产来进行投资再升值?保险大军中的分红险看着倒是还不错,但一旦保险公司的红利、生存金都拿到手后,如何能保证其不缩水?

近年来,“分红险+万能险”保险组合计划的出现,让投资者有了更多的选择。市场上的此类产品通常是由一款主险(分红险)与若干款附加险构成,其中至少附加一款万能险,主险分红账户的生存返还金(每年、隔一年或隔两年等不同的返还周期)可免初始费用转入万能账户进行再投资。

相比之下,华泰人寿保险公司推出的创新型保险保障计划——“财富金账户”保障计划很具特色,优势明显。该计划由华泰人寿新开发的万能型“财富金账户年金保险”与华泰人寿在售的分红险作为两个主险组合构成,比如由“百万财富年金保险(分红型)”和“财富金账户年金保险(万能型)”组合而成的“百万财富综合保障计划”,通过保险资金在两个产品账户之间灵活转换,巧妙地在不增加额外保费的情况下,实现双账户同时增值,并延长了公司理财规划的服务期限,从而帮助客户应对长期多变的经济环境。

月月复利,收益更高

将万能险与分红险进行组合带来最重要的变化在于,单一购买传统的分红型保险产品,无论是生存金还是红利返还,客户若不领取的话,就只能放在保险公司获取按年累计生息的利益;而在“财富金账户”保障计划中,客户可以方便地将这笔分红险返还金转入由理财专家运作的万能险保单账户,立刻参与月月复利的投资结算,并享有万能险最低保证利率和该险种所具有的支取灵活等优势特色。

万能险是一种保费和保险金额都变动的寿险产品,此类产品兼顾保险和投资两大功能,允许客户在交费方式和保单面额方面进行灵活选择。它包含保险保障功能并设立有保底收益投资账户的人寿保险,具有保费交纳灵活、保额可调整、手续费透明等特点。分红险的生存金及红利可以免初始费用转入万能账户,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大的获利空间。

两险独立,保障终身

由于“财富金账户年金保险”是与分红险相对独立的主险,它的保障期限不会随着分红险满期而终止。根据“财富金账户”保障计划的规定,分红险未来的满期保险金也可以顺利转入万能险账户,从而为客户继续进行养老金的投资管理直至终身。这项功能延伸了产品的养老保险服务,能满足客户更长期的理财需求,并实现最大化的保单价值。在客户老年期财务支出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的情况下,“财富金账户”是理想的理财解决方案。这也是“百万财富综合保障计划”区别于其他保险公司同类险种的主要特色。

案例2:黄女士今年48岁,想为自己的养老做准备。某保险公司的推销员向她推荐了一款分红型产品,交费期间5年,年交保费3万元,保险责任包括生存保险金、身故保险金和65周岁的满期保险金等。但是黄女士有个疑问:在她65岁时就要面临保单到期重新选择投资方式的问题,有没有一款产品可以避免这种尴尬呢?

如果黄女士购买了华泰人寿热销的“百万财富综合保障计划”,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根据华泰“财富金账户”保障计划的规定,分红险未来的满期保险金也可以顺利转入万能险账户,从而为客户继续进行养老金的投资管理直至终身。

无初始费,方便灵活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财富金账户对于任何时期转入的保险费都不收取“初始费用”和“保单管理费”,万能险的账户价值可以灵活支取,还可支付保险费或转换成年金领取,相当于客户未增加任何支出就可获得一张新保单所带来的功能和利益。

传统万能险的保费需要在扣除初始费用后才能被置入个人投资账户,而且比例还不小。

案例3:2008年,朱先生购买了某保险公司的一款万能险附加重疾提前给付的产品,并且在当月和次年9月分别交纳了5万元保费。2010年9月,正打算按时交纳保费的朱先生惊奇地发现,自己的保单价值仅仅为5万元。在仔细查阅保险合同后,朱先生终于明白账户缩水的缘由,“原来我前两次保费,分别被扣除了3万元和2万的初始费用。而且主险和附加重疾的保障成本是分别扣除的,也就是主险要扣一个保障成本,附加险还要扣一个保障成本!”朱先生表示,产品扣费太多,如果早知道这样,他是绝对不会买的。

如果朱先生购买了“百万财富综合保障计划”,在万能险账户就不会面临初始费用和保单管理费的问题了,相当于节省了一大笔的支出。

受益指定,随时变更

保单是个中长期配置的过程,所谓时移世易,随着时间的变化,保险受益人的情况也可能随之变化。对常见的保单来说,变更保险受益人需要经历较为繁琐的变更程序,如必须得到被保险人的认可等,使得大多数保单的受益人变更事实上变得并不可能。

案例4:张先生6年前开始为自己做养老规划。由于当年他已经50岁,购买保险偏晚,听从保险人的建议,他以儿子为被保险人购买了一份年交保费10万元、交费期为5年的分红险。保险人说这样每年可以取得较高的生存保险金,比较合算。张先生算了一笔账,确实比以自己为被保险人每年多领了近2000元的生存金。

天有不测风云,就在1年前,张先生经营的企业陷入了困境而破产,严重的打击使得他一蹶不振,于是决定提前退休养老。更没想到的是,他遭到了儿媳妇的嫌弃。一气之下,原来和儿子一同居住的张先生便搬到了女儿家去居住。不久之前,张先生的身体状况急剧下降。看着孝顺的女儿,想着大逆不道的儿子,他做出一个重大决定:把自己保险单上的受益人改成女儿。张先生找到保险公司,却得知必须受益人的更改必须要得到被保险人也就是他儿子的同意。张先生一下子傻了眼。

第4篇:老年理财最佳方案范文

个人金融业务的发展起步于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并呈现出逐步向个人资产类及新兴中间业务领域扩展的趋势。

与国外现代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的蓬勃发展相比较,我国商业银行在这一领域长期以来一直是一项空白。对于商业化历程不到十年的中国商业银行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来说,要想应对入世后不断涌入的外国先进商业银行的全方位竞争,依靠传统的储蓄网点向储户提供简单的存、汇款业务是远远不够的,我们急需在包括个人金融业务在内的各项业务领域有所突破。

整合、发展和创新商业银行的个人金融业务的重要性日趋明显,它既可以推动商业银行经济功能的转变,又有助于银行资产、收益及客户结构的优化,对于提升国有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具有深远的影响。

商业银行作为目前国内个人金融市场的领先者,面对如此巨大的市场发展潜力和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必须制定明确的发展战略作为经营的指导方针,采取有效的竞争策略,提高竞争能力。我们认为,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商业银行可采取如下发展战略:“以理财业务为核心,通过细分市场,以先进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打造专业而稳健的零售银行形象,保持市场领先地位”。

具体来说,应首先在组织结构上做出根本性的调整,理顺营销机构,为总体的改革与发展战略打好基础;其次,要通过建立有效地客户信息系统平台,做好客户的细分,明确目标市场;然后,通过整合营销,做好产品创新、品牌建设和产品定价和渠道整合工作,向客户提供先进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提高客户的满意度;最后,通过引进先进的信息技术和加强员工培训,全面提高技术水平和员工的业务素质,真正提高银行的专业化形象,保持市场份额,在竞争中争取主动。

一、改革业务组织架构,提高市场反应能力

改进个人金融业务管理组织架构的原则是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强化组织决策水平及对市场变化和客户需求的反应能力。

1.横向整合现有资源,实行中心辐射矩阵式管理

在“以客户为中心”的指导原则下,将个人金融业务所囊括的储蓄、个人消费贷款、个人信用卡、电话银行、网上服务等多项产品和服务都整合到同一部门,可以充分利用总行在资源、信息方面的优势,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在总行层次上以矩阵式结构(见图1)建立个人金融业务产品研发中心、个人客户信息中心等集约化管理中心,在较高的层次上集中进行产品的研发和个人客户信息分析,并对重大研发项目抽调相关职能的专业人员组成研发小组,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实现对客户信息在统一平台上进行集中管理,以此中心向分支行辐射,为各级分支行提供行动指导,避免各经营管理部门之间低效、重复劳动。

2.建立产品经理与客户经理互动的矩阵式营销组织架构

在每一个层次上,建立由客户经理和产品经理组成的矩阵式营销组织架构。既有产品负责人(产品经理)全程负责某项或某类产品,又有面向客户群体或个体的客户经理,负责为所服务的客户提供一揽子的金融服务。只是在各个层次上,侧重点和服务内容可以有所不同。比如,在总行、分行层次上,产品经理可以多一些,集中研究客户的需求,开发新产品,而客户经理人数少而精一些,他们主要负责研究分析某一类客户的特点,为分支行客户经理提供营销支持,或专为最高等级的客户提供理财服务;而支行则配备较多的客户经理,其职能重点是为其所服务的客户提供全程服务,而产品经理只需要较少的人,配合上一级行的产品开发的调研需要。(见图2)

通过这些改革,可以形成一个从上到下力量分布合适、相互支持、反应灵敏的产品开发和客户营销网络,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和银行对市场需求的响应速度和应变能力。

二、细分市场,选择目标市场,提供分层次服务

1.细分市场,选择目标市场

个人金融业务的市场细分可以将客户所处的地理位置、人口特征(年龄、家庭类型、家庭生命周期、收入、职业、受教育程度等)、社会阶层、生活方式、个性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以其中的一个或多个作为细分市场的变量将整个个人金融市场划分为多个子市场。同时,在为数众多的子市场中,应结合自身的资源和目标选择具有相当的规模和较好的发展前景和具有较大的赢利潜力的细分市场作为目标市场。

举例来说,根据客户的收入、学历、职业等基本特征,可以把个人客户群按照以存款余额为主要标准,家庭月收入、学历及职业为重要参考的标准分为优先发展型、发展型、普通型、服务型、一般型五类(如表1)。

需要说明的是,这只是一个概念性参考,在实际细分中,还应综合各地区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细分市场、遴选优质客户的标准也应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确定。因此,即使是在同一家银行内部,也应根据不同地区经济发展、居民收入等实际情况和客户贡献度大小、客户发展潜力等因素,科学、客观地细分市场,确定客户划分的具体标准,遴选优质客户。

以香港的银行为例,一般都以客户的“投资户口总额”作为分类标准,“投资户口总额”是指本外币存款、已经动用的信贷额度、人寿保险中的储蓄成分和证券、基金、债券等投资资产的总和。花旗与美洲银行的贵宾理财的最低开户金额为100万元,渣打为80万元,汇丰、恒生、永亨及中银为50万元,道亨、永隆20万元,东亚更低至10万元。

2.提供分层次服务

在对个人客户市场进行细分,遴选优质客户的基础上,对不同层次的客户应提供有针对性的分层次服务,通过对渠道、产品、价格进行调整,推出不同的促销方式,对不同客户提供有针对性、差别化的产品和服务,提高服务效率,满足不同层次客户的不同需求,最大限度地吸引、发展和稳定优质客户,稳定普通型客户,尽可能地提高优质客户的满意。对一般客户提供标准化、电子化为主的金融服务,对优质客户提供综合化、个性化、全方位的优质金融服务。从国际银行业的服务体系来看,一般包含以下三个层次:

(1)在优质客户中甄选出忠诚度和贡献度最高的尖端客户,约占客户总量1-2%的尖端客户作为总行级重点管理客户,对这类最有价值的客户提供“私人银行服务”,包括全方位的财富管理等金融服务,为其建立详细的、实时更新的客户档案,成立专门机构,设立专门的服务热线,指定专门客户经理为其提供跟踪服务。

(2)对尖端客户以外的优质客户可在分行层面设立客户经理,为其提供一对一、面对面的服务,一个客户经理大约为20个左右的客户提供投资顾问等理财服务。在政策、制度允许的范围内,对优质客户给予优惠价格。

(3)对普通客户提供一般性柜面服务,并尽量向自助设备,电话银行等电子销售渠道引导,以减轻柜面压力,提高服务质量。

以香港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服务为例,大致分三个层次:第一层包括电话银行、网上理财、自动柜员机以及综合月结单等内容,称为“指定服务”;第二层包括银行保险、股票及基金等多元品种,以及客户可享有的各种折扣优惠;第三层指提供专业的理财投资建议。一般只有贵宾式理财服务才涵盖了这三个层次所有内容,而综合性理财服务则只包括第一、二层的基本服务,而且在其具体的服务内容和价格优惠方面也有很大的差异。

三、明确产品政策、确定核心产品、加快产品整合创新

1.建立以理财为核心的多元化产品结构

储蓄产品能够为银行带来稳定的现金来源的利差收益,是商业银行占有传统优势的业务领域,其增长速度大体与国民收入增速保持一致,没有特殊的外部环境变化,不会呈现高速增长,属于成熟类产品;住房信贷和信用卡能够给银行带来丰厚的收益,且处于市场高增长期,商业银行目前也占有市场较大的份额,属于明星类产品;个人综合消费信贷业务利润丰厚,但开展时间不长,尚处于市场培育期,属于问号类产品;大量高成本耗费、低收益甚至不收费的代收代付业务属于衰退类产品。

针对目前的产品结构,商业银行可采取以下产品政策:将传统的储蓄业务与理财业务相结合,以延长其产品生命周期,使其继续属于成熟类产品;对于住房信贷业务、信用卡业务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进一步拓展,以提高它们的利润贡献度;对于现存的大量高成本、低收益的代收代付业务,制定合理的收费标准,进行收费并适当从那些收费无望的业务中退出;解决好存在于消费信贷业务中的市场拓展与风险防范问题,使消费信贷尽快转变为明星类产品,构建符合客户需求的,以理财为核心的产品系列(见表2)。

构建以个人理财业务为核心,适应客户多元化需求的金融产品结构主要出于以下考虑:

(1)以个人理财而非储蓄作为核心产品,更有利于个人金融业务的拓展。

个人理财业务与储蓄业务相比,具有更好的产品延伸性。个人理财服务与外汇、保险、基金、债券、股票紧密相连,这就决定了在理财服务开展的过程中,业务必然向转帐结算、外汇买卖、业务、储蓄等方面延伸。除此之外,个人理财服务还涉及委托、资信证明、信贷等服务。所以与储蓄业务相比,它具有更好的产品延伸性,更适合在个人金融产品系列中居于核心地位。

(2)以个人理财服务作为核心产品,有利于抓住优质客户,扩大市场份额。

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家庭收入除满足基本需要外,更增加了住房、购车、教育、休闲等多重需求,广大消费者已经开始关心“以钱生钱”之道,不再把储蓄作为唯一的投资理财方式,希望通过各类投资活动获得良好的回报。但由于缺乏相应的金融投资知识和有关金融工具的信息,普通个人目前又很难整合各种金融工具,对自己的资产和负债做出最优安排。对个人来说,寻求金融专业人员指导,做出令自己满意放心的理财决策已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3)以个人理财服务作为核心产品,是国外发达零售银行的成功经验。

以香港为例,自1982年花旗银行率先推出理财服务以来,香港各家银行一直致力于重点发展个人理财业务,目前理财业务已经成为香港各家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的核心产品。如汇丰银行卓越理财中心和渣打优先理财中心分别达到近30家、19家,分别占零售网络的15%和23%;花旗银行不但加强了为客户分析财富管理的软件,更在以往的“三对一”服务的基础上,推出“四对一”服务的策略,即客户经理、基金投资顾问、外汇财资顾问和理财助理共同为一个贵宾客户服务;汇丰银行2002年招聘了100名新员工,集中培训成为个人理财顾问,提供上门预约的个人服务,销售银行和保险产品,可见,在香港个人理财业务的地位非常重要。

案例1:汇丰银行香港分行的“卓越理财”。

卓越理财是汇丰针对在该行全面理财总值于港币500,000元或以上的客户开办的最高级别的理财服务。具体包括以下服务:

全球专人接待。卓越理财全日24小时为客户提供理财服务,全面配合客户的需要,客户可享有下列服务。一是由客户的客户服务专员全面照顾客户的理财需求。二是在一星期七天全日24小时享受全球个人电话理财服务。三是无论在本港及世界各地,均可享受所有卓越理财中心及优惠的优质服务。

为客户提供一个综合户口,全面照顾客户的日常理财需要,每月客户将收到一张综合月结结单,清楚列明客户的财政状况,让客户一目了然。客户更可享受以下服务:一是港元、10种外币存款,以及保本投资存款服务。二是信贷及透支保障,包括有抵押信贷及信贷限额可以高达港币600,000元,或相等于月薪六倍的无抵押信贷服务。三是综合保险计划,可涵蓄客户所需保障。

卓越理财环球服务。无论客户身处世界何处,卓越理财环球服务均确保客户尊享各种优质服务及优惠。尊贵服务可为客户预订餐厅座位,更可优先预订体育盛事,音乐会,舞台剧的贵宾坐席,甚至为客户安排高尔夫球场地,消闷遣兴,无比方便。还可以提供旅游及资讯服务为客户预订机位,住宿地方及租赁汽车,全面配合客户的一切旅游需要。另外,还提供紧急支援服务为客户提供现金应急,帮助客户应付护照、文件、行李被窃或遗失的情况,并提供医疗,法律转介及传译等服务,全面满足客户各类支援需要。

作为卓越理财客户,可尊享汇丰网上理财服务,体验前所未有的方便,运筹帷幄,更感得心应手。

案例2:花旗银行-CitiGold贵宾理财中心

针对理财金额在100万港元以上的客户,服务特点包括:

一是优越的个人服务。以花旗银行专业投资队伍作后盾,专设CitiGold贵宾客户经理,全面照顾客户的理财需要,帮助客户制订切合客户个人目标的财资组合。拥有专业投资队伍,专业投资顾问及外汇理财咨询顾问组成的精英投资队伍,为客户带来最新的财经资讯及深入详细的分析,协助客户做出最佳的投资决定。CitiGold贵宾理财助理。为客户提供日常账户服务,由定期存款续期到转账、开户及其他银行服务,都为客户安排妥当。

二是全面的银行服务。CitiGold定存利率优惠,客户可通过开立(CitiGold贵宾理财)户口,获得较一般更高的储蓄利率及高达1%年利率的额外定存利率优惠;24小时专人接听CitiGold贵宾电话理财服务,协助客户随时随地处理各个账户及解答客户的查询;7天免息免退票保险,CitiGold客户可享有保险额高达HK$ 20,000的7天免息免退票保险等。

三是免费享用多项银行服务,包括购买本票、旅行支票、电汇、国际电话理财服务、外地柜员机提款及在海外CitiGold理财中心享用CitiGold各项服务等以及信用卡年费豁免,客户可获得豁免Citibank白金信用卡两年年费的优惠,以白金信用卡签账均可获30%额外积分,而且累积之积分将永久有效。

四是专业的投资服务。优质投资产品,拥有一系列投资产品,包括长、短线及流动资产投资项目,以及花旗银行为客户特别定制的,用信贷服务及各种保险产品,满足客户的理财需要及保障客户的财富。

专门享受(CitiGold财富智囊)理财分析工具。一个全面的理财分析工具根据客户能承受风险的程度和理财需要,帮助客户制订有效而切合个人目标的投资策略及详细资产分析建议。财产组合定期评估。定期检视客户的投资组合表现,帮助客户分析带来的理财优势。

2.加快产品整合与创新

产品的整合与创新有利于形成短时间的垄断,以获得超额利润。加快产品整合与创新,缩短开发时间,抢先推向市场,既可以获取定价权和超额垄断利润,为后续产品的研究开发提供经费,也可在群雄并起、竞争激烈时抢先撤退,转向新的产品和市场。因此,商业银行在确立了核心产品和产品政策以后,应加快对现有产品的整合,努力提高产品创新能力。

在对原有产品的功能和市场需求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的基础上,组合包装现有金融品种,适应不同客户的需要,提供多样化和个性化的服务,使顾客可以像自助餐的配菜过程一样根据需求组合成各类套餐。

举例来说,可以推动储蓄品种与消费信贷品种的组合,如教育储蓄与教育贷款的组合,住房储蓄与住房贷款的组合;可推动储蓄品种和保险的组合,如针对在校学生的教育储蓄和高等教育保险的组合、针对在岗职工的零存整取和失业保险的组合、针对退休人员的整存零取和养老保险的组合;可推动消费信贷产品与保险的组合,如住房贷款、汽车贷款与房屋、汽车等财产保险的组合、旅游贷款与人身安全保险的组合;此外还可推动个人理财项目组合,如针对高收入阶层的理财咨询、个人信托、代客投资的组合服务;针对中等收入阶层的消费信贷、信用卡的组合服务;针对低收入阶层的代收代付、借记卡的组合服务,等等。

从国外个人金融业务发展的经验来看,银行、证券、保险业务互相交叉、互相渗透可以极大地丰富个人金融产品,提高银行的综合竞争力,在目前国内实现严格的分业经营体制下,商业银行可从销售保险和基金产品出发,加强与保险公司和证券公司的合作,为今后管制放开后的产品拓展做好准备。

在进行了组织架构的调整之后,商业银行应尽快建立起一套对市场快速反映的产品创新机制,根据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和客户未来的需要,分析与预测进行产品创新。比如,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和城市人口老龄化的出现,老年人面对较为沉重的医疗和养老费用,银行可心设计专门针对老年人的零售金融品种,如附带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的金融产品等。

产品创新不能凭借偶然性,而应建立一套完整的机制。国外先进的商业银行的产品开发、管理都是由独立的部门进行运作,对产品的开发创新、产品生命周期的研究全方位地负责;各家银行的产品开发一般都从市场的研究入手,找出市场的最新动向,研究市场特色、界定目标客户的特征、发掘目标客户的需要,对所选的目标客户做出市场的定位。在综合了以上因素之后,制定出产品开发的计划。

四、以先进的科技手段,提高客户关系管理水平

1.用先进的数据库技术进行客户关系管理

商业银行要提高客户关系管理的水平,就必须建立一个强大的以客户为中心、覆盖客户所有业务信息的综合信息系统,通过综合应用数据仓库技术、数据挖掘等信息技术全面、深入、细致地了解客户的各种需求,分析客户的行为特点,对客户群进行细分。

以香港银行的经验来看,香港的个人银行普遍都建立一套完善的客户管理数据库来实现对客户关系的管理。一个客户进来,从开户起,做了那些交易,都进行详细的记录。数据库是客户关系管理的工具,透过数据库,客户管理部门可以专责分析不同的客户数据,对客户进行分类,将分析后客户资料交客户服务部门(如客户经理)及产品设计部门,度身打造适合不同客户的产品,最后将产品推出前线销售。香港的各大银行都在积极地建立自己的数据库,如东亚银行花一个亿建立了客户资料库软件。渣打银行拥有的客户数据库,可以将客户在15年以内在渣打银行所做的交易记载下来,恒生银行的客户关系数据库,可以将客户查询过的事项记录下来,从中发现现在、未来的客户,以现有的新开发的产品满足客户过去曾经提出的需求。利用数据库实现定期、有计划地与客户联系,客户经理根据电脑提示确定今天要发展的客户,联系的客户,跟近的客户及淘汰的客户,然后开始一天的工作。

无论哪一家银行,其数据库基本包括以下内容:(1)基本情况,包括:客户名称、地址、账号、业务性质、范围、业务量、负责人、联系人、授权水平、财务情况和背景;(2)交易记录,主要有:产品使用情况、销售量、交易方法、业务条件、操作要求、付款安排、额度、频率、时间、作用;(3)客户关系记录:包括价格、折扣、优惠、相关客户群、表扬、投诉、沟通机制、决策机制、消费习惯、产品/服务组合;(4)客户需求记录:包括使用同业情况、未达成的交易、未续用的产品/服务、有潜力的业务、未来业务计划;(5)客户价值记录包括:业务量、利润率、付账周期、发展空间、推荐之客户。

以中银集团为例,对个人客户信息的管理,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进行:

――前端管理,即在银行客户界面,就能查询出客户所有的账户及前日的交易情况,还可以提醒存款到期情况。

――中端管理,即通过对客户静态资料(如姓名、年龄、地址、收入、职业等)、动态资料(如交易记录等)的分析,掌握客户的消费模式,分析哪类产品适应于哪类群体。

――后端管理,即客户的交易处理后,返回到前端,客户管理均为计算机自动完成,自动分析,供客户经理参考,尽最大限度地挖掘客户的潜能。

商业银行在进行了组织结构的调整,打破了部门间的信息分割之后,应该立即着手建立这样的客户信息数据库,以真正实现精细化管理。

2.以科技技术推动产品整合与创新

从国际金融业发展的历程和潮流来看,金融业务的发展离不开高科技手段的支持。开始于60年代的国际金融创新的显著特征就是以先进技术手段为基础,推动金融产品创新。个人综合帐户、个人货币市场帐户、NOW帐户、超级NOW帐户的推出都是以先进电子技术的应用为基础。目前作为国外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重点的理财服务也是凭借依托于先进的业务处理系统建立的一整套理财业务软件,极大地提高了管理水平和客户经理的专业技能。各家银行的理财软件主要能够实现以下功能:

(1)信息支持功能。

包括为客户提供的金融政策、法规信息、经济信息、投资信息等各类经济金融方面的信息支持,如渣打银行,经常举办各种投资讲座及研讨会,并通过传真、电话、互联网、手机为客户传送最新财经资讯,包括楼市、股市、单位信托基金及外汇市场资料。这些强大的信息支持,有利于客户的理财决策。

(2)客户风险预警查询功能。

为客户经理和客户本人提供风险预警查询功能。

(3)查询客户级别变更情况。

为客户经理提供客户级别变更信息。

(4)查询理财协议签订情况。

包括签订、终止、状态修改、协议信息、执行情况查询和协议统计情况查询。

(5)理财服务功能。

包括预约服务、提示服务、收益计算等各项为客户提供全方位服务的功能。预约服务是系统记录客户提出的预约要求,于预约到期日自动批量处理或由系统主动提示客户经理为客户办理预约事项并记录办理结果。提示服务是系统于客户关键日期(如生日、存款到期日等)主动提示客户经理的服务。客户收益计算是客户经理输入一定要素,系统按照既定公式计算客户收益结果。

(6)理财方案设计功能。

应包括组合产品设计和理财方案设计两个部分。其中组合产品设计是按照客户要求输入相关信息,并根据存、贷款利率、外汇牌价、股票市值等数据,按照相应公式计算、显示、打印结果;理财方案是通过分析某种金融产品的收益率、风险度以及与不同特点客户的相关性,为某一类客户提供较为合适的金融产品组合的建议。

(7)客户管理功能。

包括准入和级别变动客户名单、风险预警和黑名单等。准入、级别变动客户名单是系统在一定时期批量搜索并主动提示主管部门或客户经理新产生的,满足优质客户条件但尚未建立理财档案的客户名单,以及已建立理财档案、确定理财级别但目前级别发生变动(升级或降级)的客户名单。风险预警功能是系统向客户经理提示其所管理客户的重大业务动向及风险预警信息的功能。黑名单是系统提供的有不良贷款、信用卡恶意透支、欠费和不良行为记录的客户名单。

(8)客户贡献度查询功能

为客户经理按日按月提供客户资产负债变动、为银行带来效益及我行为其提供各类优惠情况,并随时掌握客户资金动态。

可以说,如果没有先进的信息技术,要想通过理财服务为客户提供全方面的、贴切的产品和服务几乎是不可能的。

3.加强人员培训,培养业务专家

由于商业银行传统上对公司业务的重视,形成了优秀人才集中到公司信贷业务和资金业务领域的局面,个人金融业务人才匮乏,且长期缺乏系统的培训,尤其是理财业务这样的高端、新兴业务开展后,培训工作往往跟不上,已成为新业务开展和推广的主要障碍。理财业务是一项全新的涉及知识面很广的业务,理财经理不但要具备传统的银行各项业务技能,而且要掌握证券、基金、保险、外汇等金融知识,与客户接触员工的素质和水平很大程度上代表了银行的水平和形象。

在香港,从2001年开始实行了“认可理财策划师”制度。只有获得这一职业资格,才可从事个人理财业务,个人理财资格的认证考试课程,能使从业人员快速全面掌握个人理财业务。内容包括:个人理财基础、投资学、保险学、税务策划、退休保障、高级理财策划等。此外,认可理财策划师在经过考试获得职业资格后,每两年还要参加30小时的继续教育学时,包括参加研讨会、讲座等。

目前在国内虽不具备这样的考试制度,但要求理财经理和客户经理参加证券分析师、证券从业人员资格证书、基金从业人员资格证书、保险资格证书等专业的考试,同时加强行内的业务培训,使理财经理真正成为“理财专家”,全面提供个人金融业务领域的员工素质,培养和造就一批高素质的个人金融业务队伍,为实现战略目标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和支持。(本文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WTO与中国商业银行的改革与创新”资助)

本文作者:

第5篇:老年理财最佳方案范文

关键词:家庭投资理财,行为分析,投资收益,投资风险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金融资产的不断增加,投资理财已成为日益重要的问题,家庭投资理财是针对风险进行个人资财的有效投资,以使财富保值、增值,能够抵御社会生活中的经济风险,不管是储蓄投资、股票投资,外汇、保险投资,由于投资品种日益增多,所需的专业知识也不尽相同,投资方法也很难完全掌握,家庭的资产选择、组合、调整行为均定义为家庭对某一种或某几种资产所产生的需求偏好和投资倾向,本文对家庭的投资理财的这一行为进行了分析,并对家庭投资理财制胜之道和家庭投资理财风险及其规避进行了分析,希望对家庭投资理财的实践有所帮助。

一、家庭投资理财的选择

(一)、进行家庭投资理财选择的必要性

家庭在投资时,首先面临的就是投资方式和领域的选择,一般应以资产的收益与风险以及相互制约关系为考虑基本点,选择某种或某几种资产,并决定其投人数量与比例。改革开放以前,在大多数中国老百姓眼里,“投资理财=银行=储蓄所”,个人金融投资给老百姓带来的仅仅是“存钱生利息”。今天的老百姓不但有能力“穿金戴银”,个人可支配的收人也达到了数万元。新的投资品种逐渐成为个人投资理财的重笋组成部分。诸如金融期货、金融期权等新兴的个人投资理财工具层出不穷,对现代个人理财投资组合影响很大。在众多的资产选择方式中,及时引导家庭利用资金市场的不景气,以较低的成本筹措社会游资,选择自己适合的方式进行理性投资,就是一种不景气市场条件下的资产选择策略。

如2006年前的中国股市十分低迷,有不少头脑清醒,有远见的投资者,敢以两分的利率向自己的亲朋好友借钱和筹集未到期的银行定期存单,他们将存单用于银行的抵押贷款,并将贷款和借来的资金存入银行用于购买股票,由于投资机会把握准确,投资方式选择合适,结果不到一年,2006年下半年股市兴旺,他们购买股票的收益率达到100%,获得了令人咋舌的高回报。理论与实证分析表明:家庭对资产的选择标准大都是以带来近期新的收人或收人相对量的增加。根据财力和能力使投资多元化,但要避免盲目从众投资、借钱投资。金融投资工具大体分为保守型的如银行存款,成长型的如债券、基金等;高风险高收益型的如期货、外汇、房地产等;精专业知识的如邮品、珠宝、古玩、字画等。尽可能地使投资多元化,但切记不要盲目从众投资,要发挥个人特长,尽可能多元投资,获得最大收益。

(二)、家庭投资理财的品种

当前,新的投资品种逐渐成为个人投资理财的重笋组成部分。诸如金融期货、金融期权等新兴的个人投资理财工具层出不穷,对现代个人理财投资组合影响很大。现在家庭投资理品种主要有:

1.银行存款。对普通百姓来讲,存款是最基本的投资理财方式。与其它投资方式比较,存款的好处在于:存款品种多样、具有灵活性、具有增值的稳定性、安全性。在确定进行储蓄存款后,投资者面临着存款期限结构的选择。投资者选择的主要是活期还是定期,在定期存款中,是只存一年还是更长的时间,这主要看将来的收人和支出状况,以及对未来其它更好投资机会的预期和把握。

2.股票投资。在所有的投资工具中,股票(普通股)可以说是回报率最高的投资工具之一,特别是从长期投资的角度看,没有一种公开上市的投资工具比普通股提供更高的报酬。股票是股份有限公司为筹集自有资本而发给股东的人股凭证,是代表股份资本所有权的证书和股东借以取得股息和红利的一种有价证券,股票己成为家庭投资的重要目标。

3.投资基金。不少人想投资股市,但是不懂得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股票,最理想的方法是委托专家代做投资选择,这种投资方式便是基金。投资基金是指通过信托、契约或公司的形式,通过发行基金证券,将众多的、不确定的社会闲散资金募集起来,形成一定规模的信托资产,交由专门机构的专业人员按照资产组合原则进行分散投资,取得收益后按出资比例分享的一种投资工具。与其它投资工具相比,投资基金的优势是专家管理、规模优

势、分散风险、收益可观。家庭购买投资基金不仅风险小,亦省时省事,是缺少时间和具有专业知识家庭投资者最佳的投资工具。

4.债券投资。债券介于储蓄和股票之间,较储蓄利息高,比股票风险小,对于有较多闲散资金、中等收人家庭比较适合。债券具有期限固定、还本付息、可转让、收人稳定等特点,深受保守型投资者和老年人的欢迎。

5.房地产投资。房地产是指房产与地产,亦即房屋和土地这两种财产的统称。由于购置房地产是每个家庭十分重大的投资,所以家庭要投资于房地产应该做好理财计划;合理安排购房资金并随时关注房地产市场变化,以便价格大幅度看涨时,卖出套现获取价差。在各种投资方式中,投资房地产的好处是其能够保值,通货膨胀比较高的时候,也是房地产价格上涨的时期;并且,可以房地产作抵押,从银行取得贷款;另外,投资房地产可以作为一份家业留给子女。

6.保险投资。所谓保险,是指由保险公司按规定向投保人收取一定的保险费,建立专门的保险基金,采用契约形式,对投保人的意外损失和经济保障需要提供经济补偿的一种方法。保险不仅是一种事前的准备和事后的补救手段,也是一种投资行为。投保人先期交纳的保险费就是这项投资的初始投入;投保人取得了索赔权利之后,一旦灾害事故发生或保障需要,可以从保险公司取得经济补偿,即“投资收益”;保险投资具有一定的风险,只有当灾害或事故发生,造成经济损失后才能取得经济赔偿,若保险期内没有发生有关情况,则保险投资

全部损失。家庭投资保险的险种主要有家庭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目前,各大保险公司推出的扮资连结或分红等类型寿险品种,使得保险兼具投资和保障双重功能。保险投资在家庭投资活动中不是最重要的,但却是最必要的。

7.期货投资。期货交易是指买卖双方交付一定数量的保证金,通过交易所进行,在将来某一特定的时间和地点交割某一特定品质、规格的商品的标准化合约的交易形式。期货交易分为商品期货和金融期货两大类,对期货交易的选择要谨慎行事。

8.艺术品投资。在海外,艺术品已与股票、房地产并列为三大投资对象。艺术品与其它投资方式相比较,具有以下优点:一是投资风险小。艺术品具有不可再生性,因而具有极强的保值功能,其市场波动幅度在短期内不很大,所以投资者能把握自己的命运,安全性强。二是收益率高。艺术品的不可再生性导致艺术品具有极强的升值功能,所以艺术品投资回报率高。但同时,艺术品投资缺陷也较突出:一是缺乏流动性,一旦购进艺术品,短期内不一定能出手,其购人与售出之间的期限可能长达几年、几十年、上百年,对于资金相对不太宽裕的一般家庭是不现实的。二是一般情况下艺术品的鉴别需要较强的专业知识,不具有鉴定能力的家庭和个人还是谨慎行事。

二、家庭投资理财的组合

不管是金融资产、实物资产,还是实业资产,都有一个合理组合的问题。从持有一种资产到投资于两种以上的资产,从只拥有非系统性的单一资产变成拥有系统性的组合资产,这是我国家庭投资理财行为成熟的重要标志,许多家庭已经认识到具有实际经济价值的家庭投资组合追求的不是单一资产效用的最大化,而是整体资产组合效用的最大化。因为资产间具有替代性与互补性,资产的替代性体现在各种资产间的需求的多少。

相对价格、大众投资偏好,甚至收益预期的变动均可能呈现出彼消此长的关系。资产的互补性表现为一种资产的需求变动会联动地引起另一种或几种投资品的需求变动,如住宅和建材、装修业的联动关系等。所以从经济学的角度不难证明,过多地持有一种资产,将产生逆向效应,持有的效用会下降,成本上升,风险上升,最终导致收益的下降。这不利于家庭投资目标的实现,而实行资产组合,家庭所获得的资产效用的满足程度要比单一资产大得多,这经常可以从资产的持有成本,交易价格、预期收益、安全程度诸方面得到体现。比如,市场不景气时,一般投资品市场和收藏品市场同时处于不景气状态,但房市、邮市、卡市、币市、股市、黄金首饰、古玩珍宝的市场疲弱程度并不相同,有的低于面值或成本价,有的维持较高的价格,也是有可能的,这时头脑清醒,有鉴别能力的投资者,会及时选择上述形式的资产中,哪些升值潜力大的品种进行组合投资,也会获得可观的效益。我国已有不少家庭不仅可以较自如地运用资产组合的一般投资技巧,在投资项目上注重资产澡的替代性和互补性,做到长短结合,品种互补,长期投资与短期投机互为兼顾,并且在市场的进人与退出技巧上亦能自如运用。自有资金与他人资金互相配合,从而使家庭投资理财的效益大力提高。这是效益较佳的资产组合方式。

资产投资需要组合,才能既有效益又避开风险,许多家庭已懂得这一道理,并付诸于自己的投资活动中,但通过大量实证分析,我们发现,有不少家庭,只是单纯地将增加几种投资品种,缺乏内在联系的“凑合”在了一起,并不考虑资产间如何组合才能做到有比例地相互联系和相互结合。其实资产组合是优化家庭财产结构和资产结构,变短期的低收益资产组合为长期的高收益资产组合的一系列活动。有一部分家庭,以中老年家庭为主要构成部分,他们的资产组合中,投资意识不强,保值的意愿使其资产过份向低风险低收益的品种集中,比如储蓄可能占银行与金融资产的85%以上,证券投资的比重过小,其家庭的实物资产多选择有较强消费性质的耐用消费品,是一种较典型的低效益资产组合方式;也有的家庭,以年轻夫妇为重要构成部分,其家庭投资又过份向高收益高风险的品种集中,带有明显的追求投机利润的家庭投资组合,如过份投向股票、期货、企业债券、外汇等形式,甚至为贪图高利参与各类社会集资,一旦失手,往往可能血本无归。这也是一种低效益的资产组合方式。还有的家庭虽然也认识到了高收益与高风险并存的道理,并开始按多品种,多期限组合投资项目,但对投资与投机的双重功能,相互关系,对投资项目的市场分割与转换认识不足,以及自有资产与他人资产的关系处理上容易失误,这也是低效益的资产组合方式。

三、家庭投资理财的调整

资产的组合要长期且经常处于效益最大化的状态,资产的组合就不能只是短期的静态剖面,而是一个动态的非线性过程,是对各种市场因素进行合理预期后,不断修正完善已实施的资产组合方案的过程。所以资产组合实际是一系列变动因素组成的函数,不断进行合理地有效地调整的依据是决定这一函数的基本变量是一系列不确定的因素:比如,家庭在占有信息并不充分的情况下进行投资组合,信息的无限性与信息占有的有限性间的矛盾始终存在,资本市场的不均衡是经常的,均衡是偶然的瞬间的,这里存在市场预期的困难,此外,政府的干预更具有不确定性,我国投资市场的政府干预力度较大,有时干预的依据不足,随意性的主观存在,使家庭关注客观经济运行走势的同时,经常要揣测政府对资本市场的政策干预,以此来决定投资组合与调整,比如我国股市的大起大落和其基本运行趋势,经常与政策的干预有关。

资产调整基本反映出家庭对自身拥有资产的均衡预期的要求,家庭在投资调整过程中,决定各种资产相互依存关系并合理构筑自己的资产需求函数时,首先要考虑资产构成的均衡状态,是以市场上供求关系,所决定的资产偏好,收益支付能力为依据,从中发现最优的资产构成及实现方式,其次是对资产变动进行合理预期,使效益不仅在短期内符合收益最大,风险最小的原则,而且在长期运行中,也要使资产的效率最大,根据西方经济学的资产选择

与调整理论:资产的组合顺序是,先选择无风险资产,再选择风险和收益都一般的资产,最后追加风险和收益都较高的资产投人,这样的资产调整是按照风险收益的要求进行的,符合资产组合的层次性,系统性要求,这样的资产调整是高效合理的。

确认家庭是投资市场的一个重要主体的地位,认识其投资行为正不断趋于成熟,赋予他们更多的投资品种的选择,尤其是从安全性、流动性收益性不同方面拓展渠道和品种是政府从宏观角度应进一步解决的问题,以金融资产的多元化提供为例,在金融工具的提供上,在普通股之外,能否考虑增加优先股等种类,能否在现有国债的基础上增加品种,扩大金融债券,企业债券的发行规模是十分重要的。此外,金融衍生工具,包括股票期货,指数期货,债券期货等也不应持拒绝排斥的态度,衍生工具有投机性强、风险大的一面,但管理得法,规范得当,还有降低风险的一面,发达国家对衍生工具的使用已非常普遍。四、家庭投资理财如何获取收益:

现在,不少家庭投资理财收效不理想,有的甚至因投资失误和理财不当而造成严重损失。那么,家庭投资理财,到底如何进行,才能取得预期收益呢?笔者进行了探讨:

(一)、制订投资理财计划坚持“三性原则”—安全性、收益性和流动性。所谓安全性,将家庭储蓄投向不仅不蚀本、并且购买力不因通货膨胀而降低的途径,这是家庭投资理财的首要原则。所谓收益哇,将家庭储蓄投资之后要有增值,当然盈利越多越好,这是家庭投资理财的根本原则。所谓流动性,即变现性,家庭储蓄资金的运用要考虑其变成现金的能力,也就是说家里急需用这笔钱时能收回来,这是家庭投资理财的条件,如黄金、热门股票、

某些债券、银行存单具有较高的变现性,而房地产、珠宝等不动产、保险金等变现性就较差。

(二)、了解和掌握相关领域和学科的知识。在进行家庭投资理财过程中,将涉及金融投资、房地产投资、保险计划等组合投资,因而,首先要了解投资工具的功能和特性,根据个人的投资偏好和家庭资产状况有针对性地选择风险大小不同的储蓄、债券、股票、保险、房地产等投资工具,制定有效的投资方案,最大限度的规避风险、减少损失。了解国家的时事动向,掌握宏观经济政策、相关的法律法规。家庭投资离不开国家经济背景,宏观经济导向直接制约投资工具性能的发挥和市场获利空间;同时,了解国家的法律法规,使得投资合法化,不参加非法融资活动,在可能的情况下通过合理避税提高收益。

(三)、家庭投资理财要有理性,精心规划,时刻保持冷静头脑。

科学管理如何妥善累积人生各阶段的财富,并且将财富做有计划有系统的管理,是现代家庭必备的理财观。(1)建立流动资金。流动资金的规模通常应该等于3个月或6个月的家庭收入,以防可能出现突发的、出乎预料的应急费用。流动资金的合理投资渠道应是银行的常规性储蓄存款、短期国债等可变现资产。(2)建立教育基金。当今高等教育的成本有着显著的上升趋势,如果现在预测的资金需求在十几年后可能会与实际的需要之间存在很大差异,要达到这些目标就得进行长期的资产积累,并保证资产免受通货膨胀的侵蚀。目前很多理财专家都推崇定期定额投资基金的方式,您可以选择一股只有增长潜力的股票或偏股票型基金,每月定期购买相同金额,通过时间分散风险。(3)建立退休基金。在开始为退休做准备的早期阶段,投资策略应该偏重于收益性,相对也要承担较高的风险;而越接近退休,退休基金的安全性就越发重要,保险方面也要进一步加大养老型险种投入。

(四)、计算“生活风险忍受度”,量力而投。所谓“生活风险忍受度”是指如果家庭主要收人者发生严重事故,家庭生活所能维持的时间长度。因而对家庭主要收人者要在可能的情况下加大人身保险投保力度,尤其是家里有经济上不能自立的家庭成员,要为其做好一段时间的计划,以免在主要收人者发生意外时他们无法正常生活;此外,在正常生活过程中也要预留能维持3个月左右的生活开支,然后再选择投资,以备急需之用;同时,不能以降低生活质量而过度投资。

五、家庭投资理财风险及其规避:

凡是投资都有风险,只是风险的大小不同而己,家庭投资亦如此。家庭投资理财可能遇到的风险:风险是指由于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作用,从而对投资过程产生不利影响的可能性。一旦不利的影响或不利的结果产生将会对投资者造成损失。风险分为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系统风险主要由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引起,如国家政策的大调整、经济周期的变化等;非系统风险主要由企业或单个资产自身因素导致。家庭投资风险主要有:政策风险,指因国家经济金融政策的出台实施或调整变化而给投资者带来的风险。法律风险,指因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进行金融投资而形成的风险。市场风险,指因市场变化而造成的风险。机构风险,指因金融机构经营管理不善而给投资者带来的风险。诈骗风险,指家庭在投资过程中被人诈骗而形成的风险。操作风险,指家庭进行金融投资的过程中因操作不当而形成的风险。

(一)建好金融档案。在家庭金融活动频繁的今天,众多的金融信息已经很难仅凭人的大脑就全部记忆清楚,由此导致了一系列问题:有的银行存单和其它有价证券被盗或丢失后,却因提供不出有关资料,无法到有关金融机构去挂失;有些股民股票买进卖出都不记账,有关上市公司多次送股后,竟搞不清帐上究竟有多少股票,以至错失了高价位抛出并盈得更多利润的良机;有的将家庭财产或人身意外伤害等保险凭据乱放,一旦真的出了事,却因找不到保险凭单而难以获得保险公司理赔,等等。

只要建立家庭金融挡案,这些问题就完全可以避免。建立家庭金融档案主要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首先,明确入档内容。(1)各类银行存款和记账式有价证券存单姓名,账号、所存金额和存款日期及取款密码;(2)股票买卖情况记录;(3)各类保险凭据;(4)个人间相互借款凭据;(5)各种金融信息资料,如银行分档存款利率、国库券发行和兑付信息、股市行情信息等;(6)家庭投资理财方法和增值技艺的资料。其次,掌握入档方法。家庭投资额不多的,可专门用一个小本子记载即可;如投资较多,则应建立正规账册,区别类型,分别将家庭金融内容逐一记入,并将每次金融活动内容一笔笔记清;家庭有电脑的,则可发挥这一优势,将个人家庭金融档案存入电脑,以便随时检索。再次,把握重点问题:入档要及时,不能随便乱放导致金融资料散失;内容要全面,应入档的各种金融内容,都要完全齐备地进入档案;存档要保密,对存单(身份证、个人印章、取款密码等有关家庭金融安全的重要档案资料,要分别存档,电脑建档还应设置密码;资料要纳新,定期清理老资料,存入新资料,使档案任何时候都有投资参照价值;应用要经常,坚持常翻阅,常研究,籍以提高理财本领,提高投资效益,同时,防止存款到期忘记支取,避免家庭投资利益损失。

(二)、打造个人信用所谓个人信用,即个人向金融机构借贷投资或消费时,所具有的守信还贷纪录。它是公民在经济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通行证”。目前,居民建立个人金融信用,可采取两种办法:其一,利用银行金融创新机遇证明个人信用。近年来,商业银行纷纷推出信用卡、贷记卡,持卡者守信还贷,就能建立起个人信用。其二,借助中介服务机构建立个人信用。如上海资信有限公司就为银行和个人提供个人信用联合征信服务。通过个人信用信息采集、咨询、评估及管理,建立个人信用档案数据中心,为市民申办信用消费提供配套的个人信用报告。广大居民在进行冢庭借贷投资或消费时,应借助这样的中介服务,建立个人信用,取得向多家银行借贷的“通行证”。

(三)、家庭投资者要及时查明实际遇到风险的种类、原因,并及时采取补救措施。由于外部原因引起的风险,如存折丢失、密码被盗等造成的风险,应及时与银行联系挂失;如由于金融诈骗所形成的风险,应及时采取多方式、多手段进行摧收,直至诉诸法律,以最大限度减少损失。由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化造成的风险,应及时调整修改投资计划和投资方案,如利率下调,就调整储蓄结构;如资本市场不景气,就调整股票、期货、基金、债券结构。

结论:家庭投资理财是一项家庭中的系统工程,需要用一生的时间和精力来周密规划、精心搭理;要科学合理地掌握理财原则,扩大投资渠道,运用各种理财工具,科学组合、分散风险,走出理财误区,最大限度地发挥资金的使用效应。总之,家庭投资理财的健康发展,一方面需要加强家庭理财的科学规划,建立适合自身的理财方式,另一方面也需要金融机构开发出更多更好的理财产品,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优化使用家庭的投资资金,提高其投资的收益率,才有可能最大限度地动员家庭家庭持有的资金,从而实现家庭财产使用效益的最大化,才能真正使家庭投资理财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点,推动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家庭投资理财ABC柯静时代金融2004年第11期

2.家庭投资理财之我见董雪梅金融理论与教学2003年第2期

3.家庭投资理财之道薛韬国际市场2001年第11期

4、家庭理财与保险投资张勤朴上海保险1998年第08期

第6篇:老年理财最佳方案范文

摘 要 排队问题一直是商业银行难以解决的一块心病,其削弱了银行竞争力,使银行丧失发展业务的机会。本文从服务营销策略着手,分析银行排队的主要原因,通过现场直面营销、内部营销、优化配置等方面来解决长期困扰的排队问题。

关键词 服务营销 商业银行 排队问题

对国内商业银行业来说,排队问题始终是银行在提高管理和服务质量上的一块心病。服务营销以客户需求为中心、以优质服务为宗旨,向客户提供满意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如何通过服务营销战略,采取有效措施,妥善解决排队等待问题已是我国商业银行的当务之急。

一、商业银行排队现状与主要原因分析

(一)居民金融服务需求日益增强,银行业务量增加

1.银行理财业务、保险等业务迅速发展。目前,人们的金融消费意识提高了,理财意识增强了,银行网点排队是人们金融消费需求急速增加的客观反映。2.业务多样化,加剧了柜台压力。随着银行业的转型和发展,工资奖金、水电杂费都通过银行转账完成。养老金、工资业务在高峰期需要使用50%的柜台资源。3.银行重视对公业务,轻视对私业务。因为对公业务比较大,能给银行带来更多利润,所以银行宁可让对公窗口空着也不接待一般客户,就是为了给大客户提供“无阻碍”的“绿色通道”;小额存款的私人客户选择的空间很小,即使流失了带来的损失也是微乎其微。

(二)银行网点软件和硬件设备有待提高,效率无法跟上

1.网点员工本身业务水平不高。现时网点员工多为合同工,流动性较大。但与此同时,个人金融业务迅猛发展,品种日益丰富,增加了业务操作的难度,令员工对业务操作的掌握未能跟上。大堂经理在进行中间业务等产品的宣传营销时,未能在引导客户有效使用各种服务渠道上发挥出应有的作用。2.部分网点的自助设备由于机具老化,故障率高,客户无法使用。当一些客户选择使用自助银行时,常常是ATM机、POS机出问题,只能到柜台接受排队来办理业务。

(三)网上银行以及自助服务渠道未能有效分流客户

1.顾客对银行提供服务的观念还比较保守,且不说使用自助服务给中老年人带来的学习成本,即使是善于接受新事物的年轻人,也更愿意获得“人”而不是“机器”的服务。2.银行对自助服务和网上银行的宣传力度不够。顾客没有意识到网上支付、转账的便利性。另外,银行也没有提供一个平台让老百姓去学习如何操作ATM机器以及如何增强网上银行安全防范。

二、商业银行如何开展服务营销以缓解排队现象

(一)建立“享受排队机制”,分散顾客的焦躁情绪

“享受排队的机制”是存在的,关键不是消除现实的等待时间,而是消除排队的心理等待时间,建立分散顾客专注等候的机制和补偿排队等候的机制,提升排队等候的价值。

1.开设等候室宣传理财产品。目前,各类理财培训非常火暴,投资产品日趋多样,银行完全可以将等候区域设置成普及金融知识和开展各类理财讲座的场所。银行顾客在等候的过程中,获取了所需的理财知识,节约了学习费用;银行也化解了排队的压力,普及了金融知识,留住了顾客;各类金融产品还找到了很好的推销渠道。

2.建立平台为等候的百姓讲解演示自助服务和网上银行的操作方式。在营业网点和各宣传点派发宣传折页,或用电视演示自助设备和网上银行的操作流程,利用客户等待的时间对客户进行银行自助设备和网上银行使用操作知识的宣传,从而让更多客户学会自助服务和网上银行操作,习惯使用ATM机、网上银行、电话银行。

(二)加强内部营销,提高员工服务质量,从而增加顾客满意度

服务质量是指服务的效用及其对顾客需求的满足程度的综合表现,为顾客提供快捷、规范、高质量的服务,成为保留顾客的关键所在,而高质量的服务也是银行差异化营销的最佳切入点。

1.提高员工待遇,培养满意的员工。银行内部营销是指银行必须有效的训练和激励其与顾客接触的员工,以及所有支持服务的人员共同合作以提供顾客的满意。银行管理者能通过开展内部营销,对员工的更高层次需求给予满足,员工在良好的工作状态下才能够提高效率,提供高效服务,从而一方面缩短了排队时间,一方面培养了忠诚客户。

2.在服务效率上,强化“细分服务”。通过服务细分,使各项业务的办理更有针对性,员工各行其职,强化专业培训。针对不同的业务,开设不同的窗口;繁忙的业务多开设窗口,“一站式”、“一手清”服务,避免客户在柜台间的移动和重复排队,这样会显得更加井然有序,各个窗口的排队顾客也可以清楚大致等待时间。

(三)开设“弹性窗口”,优化闲置资源配置

针对季节性、阶段性、区域性的特点,统筹柜台资源,通过实施“弹性工作时间”、“弹性窗口设置”等措施解决客户排队问题根据网点客户情况弹性调配人员,具体可根据业务品种,或某时段业务的集中度,灵活开设特殊窗口满足客户不同需求;在业务繁忙时段,灵活窗口开放数量,确保阶段性地分流客户;适当调整服务时间,繁忙时段多调配人手,闲时安排部分员工休息,根据客流量调整营业窗口的设置,尽量减少客户排队时间。

参考文献:

[1]梁万泉.由银行排队引发我国金融服务改革的思考.浙江金融.2009.02.

[2]唐彬.银行排队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方案.特区经济.2008.03.

第7篇:老年理财最佳方案范文

一、我国积极财政政策的特征和债务理财理论

我国积极财政政策是以国债为主,兼用其他财政手段为主要特征的。这样,人们对国债规模、范围、债务依存度,以至现在中国政府的债务负担究竟有多大,是否存在隐性或有债务风险,是否会落入“债务陷井”等事关国家经济安全等等作了不同的解释。

财政是一国政府活动的核心,作为一国政府履行其职能的收支行为,通过税收、借债、收费等收入形式,而政府的支出则提供不具排他性消费的公共产品。这样,政府财政收支活动,应能增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政府活动与企业活动相类似,应保持良性的财务状态即至少应保持收支平衡。一个有效率的政府,如布坎南(1992)所指出的“如果将政府也视为一个经济人,它也有自己的独立的利益。这种利益就不见得总与社会的利益保持一致。”即可能出现“为了增加财政收入而不惜采取损害社会经济发展的措施”的“诺斯悖论”(光,2000年)这里,我们是从一个新视角,运用上述曾提到过的哈维。罗森(1995)的“债务理财”层面来分析我国国债政策的风险性。

债务理财,是世界各国政策财政政策讨论中的中心问题,也是我国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核心问题。按照哈维。罗森的观点,这些问题包括债务规模的度量、谁来承担其负担以及在什么情况下债务是筹措政府支出所需资金的适宜方式。

国债是一个激感而难以对付的课题(哈维。罗森1995)。它作为一种借款,或作为在未来支付某笔货币的一种承诺,它可以不断的借新债还旧债,是政府的一种重要理财方法。债务是同财政赤字相通的。某个时点上的债务是以往所有预算赤字的总和,也即,债务是以往支出超过以往收入的累计超支额。当然,赤字和债务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债务是一个“存量”(在一个时点上度量)的概念,即某一时点上的债务是以往赤字的累计值。而赤字则是一个“流量”(在一段时期内度量)概念,是在一段时期的赤字就是支出超过收入的超支额。哈维。罗森认为,一国的政府债务有多大?其答案取决于计算中的包括哪些资产和负债,以及它们被怎样估价。而“正确”的答案,又取决了你的“目的”。对此,根据美国的情况他指出应谨慎地考虑:联邦储备银行持有的政府债务、州和地方政府也有大量的未清偿债务、通货膨胀侵蚀着债务实值,年度赤字并不反映等影响、资本与经常帐户(联邦政府只有一个预算,这个预算中的所有支出被加总在一起,并不区分经常开支出与资本开支,而美国的许多州与政府地方的标准会计程序是将经常支出与资本支出的预算分开;以保持一个与经常支出分开的资本预算对组织的财务状况提供一个更为准确的反映),有形资产(联邦政府不仅有大量的负债,也拥有巨大的有形资产,包括居住用的与非居住用的建筑物、设备、黄金和矿产权等)、隐蔽义务(如社会保障等,有人估算它在7万亿美元左右。安达信公司在考虑估算隐蔽义务的条件下,国债即政府债务几乎是官方数字的3倍)等因素。

罗森还认为,对于国债负担问题,要回答的是需要人们仔细考虑债务理财的成本以及债务的承担人是谁的问题。他运用了三个理论:一是勒纳的世代交叠模型:借债要偿还。债务承担人,在任何时点上,几代人同时并存,即世代交叠,一个简单世代交叠模式的分析就能说明债务的负担可以在各代之间如何进行转移,因为人口是由相等人数的“青年”、“中年”、“老年”人所组成,每代持续20年。无论是后代要么还债要么借新债还旧债。在这两种情况下,都存在着从未来纳税人到债务持有人的资金转移,因为即使借新还旧债务,也必须向新的债券持有人支付利息。两者都使后代必须承担债务的负担。他运用勒纳的世代交叠模型,假定政府从它的公民举债,这是内债,并认为内债不会对后代造成任何负担。下一代的人只是相互欠债。一旦偿还债务时,收入就从一组公民(未持有债券的那些人)转移给另一组公民(债务持有者),然而,下一代作为一个整体的境况并没有变坏,因为它的消费水平同原本一样。这是“右手欠了左手(马斯格雷夫1985转引18世纪作家Melon的话)。内债不会给后代造成负担的观点在美国统治了上世纪40年代与50年代,但现实的问题要复杂得多。但外债则不同(在美国),约有18%的联邦债务是由外国投资者持有的,后代肯定要承担负担,因为其消费水平会下降,其下降数额相当于必须偿还外国贷款人的本金加利息。另一方面,如借款被用来为资本积累融通资金,则结果取决于投资项目的生产率。如果投资的边际收益大于从国外所得资金的边际成本,那么债务和资本支出的结合,实际上会使后代的境况变好,反之,假设项目的收益小于边际成本,则后代的境况会变坏。但对债务负担由后代负担的程度有两种观点,一是内债对后代不会造成净负担,它只是代际转移;另一是在世代交叠模型中,债务理财有可能给后代造成一种实际负担。二是新古典模型。这个模型十分强调,债务理财会对资本形成所产生的潜在而重要影响,当政府开始一个项目时,不管是用税收还是用举债来筹措资金,资源都要从私人部门抽出。政府举债减少私人投资的假设在新古典分析中起着关键作用。即”挤出“假说——当公共部门在可供投资的资源池中汲”水“时,私人投资会被”挤出“。”挤出“是由利率的变动引起的。当政府增加其对举债的需求时,认为信贷价格的利率必然会上升。利率上升,私人投资就变得更为昂贵,人们就会从事较少的私人投资。可见,债务的负担也取决于债务理论”挤出“私人投资的程度。三是李嘉图的等价理论代际自愿转移会抵消债务政策代际效应,使得”挤出“不会发生。代际自愿转移,是指当政举债时,”老“一代的人会认识到其子孙的情况会变坏,并再假设,老年人关心其后代的福利,因而不想使后代的消费水平下降,老年人增加他们的遗产,使这笔遗产的数量足以支付未来偿债时应交的额外税款。其结果是每一代恰好会有政府借债前一样的消费量。这样做,私人能够抵消政府债务政策的代际效应,以至于税务理财与债务理财在本质上是等价的。这个观点,即政府的理财形式是无关紧要的,即李嘉图等价模型。然而,李嘉图是怀疑这个背上他名字的理论的。

至于究竟有哪些因素决定政府应采取税收还是举债来筹资呢?在债务与税收之间如何作出选择是财政领域内最基本的问题之一,也是我国积极财政政策必须作出的重要抉择。在哈维。罗森看来有以下不同的评估观点:一是受益原则,即如果举债项目使后代受益,则举债让后代支付是适宜的,因为后代享受了这种重建基础设施的利益;二是代际公平。假设,由于技术进步,我们的孙子辈将比我们更为富有,即人们预料到后代要比当代富,那么公平原则表明,让后代“负担”是公正的;三是效率考虑。从效率的观点看,税收的债务必须在它们各自产生的“超额负担”的基础上进行比较。如果不存在任何“挤出”,那么债务理财会有较小的超额负担,因为一系列小额增税比一笔大额增税会产生一个较小的超额负担。然而,“挤出”一旦发生,这个结论可能会完全改变。此外,还有宏观经济和道德与政治考虑等不同评价观点。

二、我国积极财政政策为什么用“增债”而非“增税”

哈维。罗森的债务理财理论对深刻理解我国反周期的扩张性的积极财政政策用“增债”而非“增税”或“减税”是有十分重要理论意义的。国债作为取得财政收入形式,相对于税收而言,借助国债这个财政收入对政府增加财政支出的能力所形成的约束就可能是“软”的。这是因为国债具有不同于税收的形式特征的约束。税收尽管也有其自身的内在约束,但税收这个财政收入具有三个形式特征: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税收所具有的强制性和无偿性,决定了微观经济主体对“可容忍的”税收水平的看法是趋于相对稳定。(阿特金森、斯蒂格里茨,1992)在正常情况下,政府增税(提高税率或增设税种)的企图往往会遭到一定的反抗。无论这种反应是来自政治上的,还是经济上的,也不论它是以显性的形式表现出来,还是以隐性的形式表现出来,它总是对政府“人为增加财政收入企图的一个制约因素。而税收所具有的”固定性“特征,又决定了课税的对象及其比例或数额等,必须以法律的形式预先确定下来。除非变动税法,否则政府只能依法治税,按法定的标准课税而不能有任意性和随意性的更改等等。

国债,作为国家的公共信用,它是一种信誉度极高的“金边债券”,是以政府公信力为担保,并按市场规律发行和流通的有价证券。“公共信用是力量与安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源泉,我们应该珍惜它”(乔治、华盛顿)。国债除了具有公信用特征即收益的安全性一面,又有一般信用所具有的两个特征即借债还本付息的增值有偿性,以及国债自愿买卖,何时需要、何时发行等灵活方便的流动性和变现性。国债是安全性、有偿性、流动性三性俱全。

对当时经济增长下滑和社会总需求不足,我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进行反周期调节,究竟应采取“增债”还是“减税”?按照国际通常的做法,或者如西方市场经济发达国家进行反周期调节,一般都采用“一减三增”做法,即减税、增加财政支出、财政赤字和国债,最终地说,无非是一减税,二增债。两者择其一。我国积极财政政策为什么不选择“减税”而采用“增债”形式,我们认为,其原因:一是我国尚不存在全面减税的基础和条件,不是不想减,而是减不动,减不得!因为连年的财政赤字居高不下,加上财政的债务依存度很高,如果全面减税,财政收入占GDP的比例将更要下降。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基础将更加脆弱。这将会进一步削弱政府尤其是中央政府业已弱化的财政保障能力和宏观调控能力。

二是我国的税收结构是以工商企业的间接税即增值税、营业税和消费税为主,而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等直接税所占比例较小,国家的税负主要由企业负担。2000年我国企业所得税(包括涉外企业所得税的个人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等直接税占全部税收收人的19%,而间接税收人占全部税收收入的70%。这按国际经验,削减直接税的扩张效应的自动调节器作用要优于间接税。这样,如果削减间接税,一则减税效应较弱,放弃大量收入而获取较弱的刺激投资和消费效益是得不偿失的;二则削减间接税又具有拉动物价进一步下降的效应,在我国已存在通货紧缩的趋势下,它将导致物价下跌,就更不利于企业发展和拉动经济增长。

三是我国的税制也是一种对投资征高税的税制。对投资征税包括有三方面的内容:一为生产型的增值税;二为投资方向调节税,税率为投资额的5—30%(1990年已改为减半征收,2000年该税取消);三为强制性地低估劳动成本,例如北京参照传统国有企业规定非国有企业的名义货币工资为800元,高于此数的都算做利润。这一工资水平不包括住房、福利、公费医疗、退休保障等收入,而目前非国有企业的实际货币工资一般平均为2000元左右,按800元计算劳动成本,就会有60%左右的工资被当作利润征税(光,2000)。因此,减税将大大减少政府的大量税收收人,而且再说在当时已有45%左右的亏损企业面的条件下,和即使迄今企业经济效益有所好转利润有所增加的情况也仍有1/3以上的企业亏面的条件下,减税,实际上企业是无钱缴税,“减税”只是减少欠税,对刺激生产尤其是刺激和扩大需求,几乎很难产生积极效应而大打折扣!希望“减税”来减轻企业负担,刺激消费和投资,只能是一种愿望。同时,又由于在当时原有的经济结构框架内,传统的市场需求已基本饱和,市场需求开拓的空间很小,对经济发展很难达到预期效果。这些“减税”的条件、均不具备。四是普遍减税,势必修改税法,工程浩大,决非短期所能见效。这就涉及税收的固定性、无偿性和强制性等三性形式特征的法律的变更和修改程序、手续等问题。五是尽管我国的宏观税率不高,1998年约在12.4%,但带有税收性质的“费”收入,名目繁多,使企业的实际税费负担不堪重负,即有“清费”的要求。从一定意义上说,清费乃是最大程度上的减税之举!当前减税首先必须“清费”,清理不合理的巧立名目的税收性质的“费”。目前企业负担偏重,主要不是税收负担重,而是非税的“费”负担重。(有人计算各种非税负担的“费”甚至超过了税收)因此,把这部分“费”清理好了,实际上就是“减税”,这就有利于体现税收的公平和效率原则,也有利于改善企业的经营条件和环境,可以说这是一种一定意义上的“永久性减税”。

可见,“减税”一着,更不用说如日本前些年为应对经济衰退,扩大内需的“永久性减税”说,只能实属一种愿望。对我国而言,“减税”的风险甚大,需有待时日的一个中长期考虑的目标之一。对比之下,我们应如何评价美国的减税计划?美国布什总统上台后不久宣布实行一个为期10年减税总额达13500亿美元计划(国会批准额)。创造了美国近20年来减税案纪录。这是企图通过减税刺激疲软的经济重新振作起来,制止经济增长下滑。应该看到,减税和降息相比,减税政策确实具有更稳定、更长期、市场预期更好的优点。当然,布什政府的减税计划是有其强大巩固的巨额财政盈余为支撑的。加上今年已七(现已9次)次降息的货币政策的配合,其政策效应将十分有利于增强公众的信心预期和促进经济回升。限于篇幅,这将是另当别论的。现在,国内不少学者也有类似的政策主张。“减税会导致生产激励的提高,从而增加社会财富。特别地,在现有税率高于最佳税率时,减税在导致产出增长的同时,还会带来财政收入的增长。在政治上,由单纯减少财政收入以获取经济增长的方案难以被采纳,从长远看,也会损害社会经济,所以我们着重考虑使社会经济与财政共同受益的减税方案(光,2000)我们认为,这个减税方案是值得重视的。但现在我国不具备减税的条件。

正是这样,于是,可能的一种风险较低的政策手段选择就是增债。我国政府在反周期调节手段上选择国债为主要手段的必要性,有如下的一些政策考虑:

首先,国债的信誉度高,而且国债利率高于银行储蓄又不征利息税,收益性大。国债又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结合点”。①当今世界各国政府都把国债作为宏观调节的重要杠杆,各国中央银行三大法宝之一的公开市场业务,在金融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用国债来调节货币的吞吐量,成为稳定利率和货币供求量等金融市场的重要手段。运用国债手段,特别是我国经济面对社会经济增长乏力,社会需求不足,即在有通货紧缩条件下,货币政策已出尽“多招”而效应不灵或平平,如积极财政政策出台时,当时银行已5次降息,鼓励消费的消费信贷等,而银行的储蓄相对过剩,存在巨额的“存贷差”等等,这时运用增发国家可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而且当时首次增发1000亿元国债全部由四家国家商业银行承购,既可缓和这四行的巨额“存贷差”压力,而又稳得10年期5.5%债息率的无风险权益;既可开拓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资金来源,又给四行的巨额“存贷差”提供了资金出路,一举数得。据有关资料:商业银行1998年存款大于贷款的差额即存贷差正在不断扩大,从高达1.1万亿元扩大到2000年的1.3万多亿元。将滞留在银行里闲置的钱,通过国债方式用出去,既可以减轻银行负担,用收取的国债利息支付老百姓的存款利息,也改善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没有挤迫银行超发货币。同时,国债是直接向国有商业银行发行的,主要来之于居民储蓄,具有实实在在的资金来源,因而因增发国债而扩大的货币供给是和总需求的增加相适应的,也不会增加没有资金来源的货币供给量即超发货币。

①尽管国债作为联结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结合点的作用的公开市场业务,我国是1996年4月9日已开始运作。但由于种种原因。公开市场操作力度一直较弱。使这种联结作用并未得到应有的发挥。

第二,国债的用途性明确,针对性强,这比货币政策手段更为具体和有效。这次增债,主要是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和对国企的技术改造的贴息,目的用途性强而明确,不得挪作他用。用于基础设施投资,还有个投资乘数加速效应。国债中央使用一半,转贷给地方政府一半。主要着力点在解决我国经济结构高度化进程中的“瓶颈”问题。主要是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

应该说,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资大、周期长、盈利性低,均属政府投融资范围和方向。必须依靠政府,国债强有力杠杆的财政支撑才能启动,而银行的市场间接融资性信贷支撑只能是局部的,居非主角定位,一旦投资失效,国债不能还本付息,结果是出现公开的财政赤字,事关国家大局,易引起高层决策重视,这不像由信贷过度而造成的银行不良资产等隐性债务,风险往往被忽视,“隐”而不现,贻误并酿成大祸。

第三,从这三年多增发国债的时机看,是适时的,成功的。增债3600亿(截止2000年底)的利率和挤出效应看,应该说在总体上均不明显。国债的挤出效应,是近几年国内学术界普遍予以关注的重要内容,并从各个层面以及数学模型等方面予以假设和测定,大量的研究文献显示,国内各项研究成果得出的结论大都认为:不存在提高利率和挤出私人投资,积极财政政策的用债政策是有理论支持的(刘溶沧、马栓友,2001)。对此,与我们当时所作的分析也基本一致的:国债的利率效应,是由政府发行国债的增加引起市场利率的波动。由政府发行国债和国债规模的不断扩大,会造成金融市场中货币供应量和需求量的比例发生变化。利息作为资金的“价格”,会导致利率上升,这是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即使是西方政府的国债作为金边债券,其安全性和收益性较为稳定,其息率比市场利率为低,国债规模的不断扩大也会导致利率上升,这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我国政府自1981年恢复发行国债,为保证国债的顺利发行,在利率政策上始终坚持高于同期银行存款利率1—2个百分点。还应指出,随着我国国债规模的不断扩大,特别是在1994年起由于停止向中央银行透支弥补财政赤字后,国债的年发行额突破1000亿元大关,当年高达1175亿元,1990—1997年国债发行额年均增长在40%左右。由于我国利率远未市场化,这种利率效应并不明显,但尽管如此,国债的利率效应不应低估。至于国债对民间投资的排挤效应,即政府通过发行国债扩大赤字规模,导致利率上升,从而引起民间投资的相应减少,或者说,政府国债挤出了非政府部门的一部分投资。对于这种排挤效应,由于近些年银行出现的“存贷差”,银行储蓄过剩,特别是由于在通货紧缩的条件下,储蓄大于投资,使国债的挤占效应大大削弱,但仍不应予以忽视。因为在定时期内,超过一定限度的投资总量,其中政府投资与民间投资比例会有一个此长彼消的问题(王美涵等1999)所有这些,都表明我们积极财政政策采用增债方式的必要性。

现在的问题是,1998年至2001年增发国债已达5100亿元,仅到1999年底国债发行余额已达11287.59亿元,增发国债的空间究竟还有多大余地。它的限度在哪里?

三、我国国债发行的规模限度上的风险

近几年国内学生界对这个问题的研究成果较多,从各个角度探讨了我国实行积极财政政策而增发国债的规模限度和合理性问题。

评价一国政府的国债规模的警戒性指标,一般主要有两个指标,其中一是《马约》的二个门榄指标:债务负担率即国债余额/GDP,规定不超过60%;当年财政赤字/GDP比例,规定不超过3%;二是我国国内常用的两个警戒性指标,即国债依存度,指当年债务收入/当年财政收人,不超过20%;国债偿债率(当年债务偿还额/当年财政收入),不超过20%等。

我国国债依存度严重超标。我国中央财政国债依存度从1994年起连续超过50%,1998年更高达71.1%。我国国债的还本付息负担日益沉重,“九五”中后期,国债的平均还本付息规模每年约2000多亿元。其中1996年、1997年、1998年分别为1311亿元、1918亿元和2348亿元,占整个财政支出(经常性支出+建设性支出+债务还本付息支出)的比重已经高达20%以上。而且“十五”期间,随着积极财政政策增债以来所增发的国债陆续到期,国债的还本付息支出额将进一步扩大,平均每年约高达3000—4000亿元,这反映了日益扩大的已发债的还本付息额对政府运用国债政策的要求和制约。

但是,应该看到,仅从积极财政政策所增发的国债规模看,则尚有相当的时间和空间潜力。其理由有四:一是积极财政政策每年增发国债规模在1000亿元至1500亿元之间,仅是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4万亿元左右的一个零头或尾数,即使加上银行等额的配套资金,也没有改变事情的基本状况。二是我国增发国债与GDP的比例很低。

美国早在1993年的国债规模高达32470亿美元,占美国GDP的51.6%,即生产的每一美元的42美分就要被用来清偿债务,加上1993年国债利息支出1990亿美元,占联邦财政支出的14%。美国国债利息支出从1965年至1993年,上升了2.5倍而政府支出总共也只上升了1.3倍(罗森。1995)。即使发债占GDP最低时的1975年,也占GDP的26.8%,当时凯恩斯的“功能财政”信条都已瓦解,但国债仍是维系美国经济的重要理财工具。据有关统计材料表明美国自1926年迄今已有75年发债的长盛不衰历史。至于近十年日本经济衰退中国债规模占GDP匕重已高达130%。这是应予另当别论的。应该说,美国国债品种和期限结构上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如美国把初始期限在一年之内的债券称国库券,把初始期限小于10年的债券称公债,把初始期限在10年以上称国债。又如1998年9月,美国财政部发行了一种新型储蓄债券,面值从50美元至30000美元,这种新型债券是具有与通胀调整相结合的复合利率债券,其特点对债券持有人有保护购买力并能赚取有保证的真实回报率设计的,具有安全性、拥有税收优惠(投资者获得的收入)可免交国家和地方所得税、购买6个月后即可变现具有流动性等等。这对当前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已高达8万亿元以上,增发国债显然有很大空间潜力。三是评估一国政府发债规模限度,“必须考虑所有的资产和负债,联邦政府不仅具有大量的金融负债,而且也拥有巨大的有形资产”(哈维。罗森,1995)。我国的有形资产,除了有8—9万亿元的国企的国有资产外,还有数倍于其他国有资产的国有土地资产,其总量为25万亿元左右。至于黄金和矿产权,仅黄金我国储备就估计在2300吨至4265吨。(《中国将逐步放开黄金市场》《参考消息》,2001年10月7日)四还有通胀影响。政府的未清偿债务会受到未来通胀影响而减少政府债务的实值。(哈维。罗森,1995)一旦我国走出通缩的阴影,如有3%的通胀,对有1万多亿的国债余额就是300余亿元。这是同任何传统性税收一样的政府收入。

然而,考察一国政府国债发行的规模限度的风险,首先最根本的是要视运用国债的回收和效益。即“结果取决于项目的生产率,投资的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项目会给后代带来利益,通过举债将负担转嫁给下一代就是合适的。这种成本由后代来负担是恰当的,因为他们享受了这种基础设施建设的利益。即受益原则。”(哈维。罗森,1995)从这个角度看,尽管从增发国债规模尚有相当的时间和空间潜力,但我们国债投资效益低下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因而其风险是不小的。

其次,要考虑勒纳的世代交叠模型中强调的债务由后代负担的程度。尽管增发国债的债务负担可以在各代之间进行转移,但会给后代造成一种实际负担。“代际公平”只有在假设由于技术进步,后代将比我们更为富有,才有真正代际公平价值。国债投资的科技贡献力将是决定性的,对此,其中蕴含的风险也不小。

再次,要考虑新古典模型的“挤出”假说,“挤出”即当公共部门在可供投资的资源池中汲水时,私人投资会被挤出。它是由利率的变动而引起的。民间投资在中国堪称是挹注经济的活水。只有政府国债投资的带动,如无民间投资的“跟进”是无法可持续地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现在的问题是政府投资“孤军奋战”迹象仍然比较明显,对民间投资的拉动作用不明显,全社会投资对政府国债投资的依赖性有增无减。其间也是风险不小。更值得关注的风险,是我国政府还存在着巨额的隐性债务。

对策应是改进我国国债的品种和时限等结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我国的国债市场。

参考文献:

第8篇:老年理财最佳方案范文

【关键词】指纹身份认证;流动人口;人口服务管理

1 引言

20世纪末期,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开始蓬勃发展,目前已在社会生活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其中指纹识别的应用尤为广泛。指纹特征具有唯一性,高复杂度,高稳定性。指纹采集过程方便快捷,用户认可度高。指纹采集设备体积小、价格低,且很容易地与其他设备相结合。与密码系统相比,指纹识别对温度、湿度指标要求严格,难以仿制。随着指纹识别技术的迅速发展,指纹信息在金融、交通、教育等多个领域均有广泛的运用。

城市的流动入口目前已成为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力量。但由于流动人口构成复杂、流动性强、分布广泛,也造成了管理上的难题。因此,如何创新流动人口管理,提升流动人口管理水平一直是我国政府在发展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难题。而顺应我国居住证改革大势,采用信息化手段实现高水平管理,无疑是一个最佳解决方案。新《身份证法》中对于加入居民指纹信息对指纹身份认证在流动人口管理中的应用提供了良好的借鉴。

2 可行性分析

2.1 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中身份认证的现状

目前国内各大中型城市为引进人才,相继出台了工作居住证制度。持有居住证者,在工作、生活等方面可享受当地居民的待遇。居住证的技术含量也随着技术进步加以改革,老版居住证是纸质,上面标有个人照片、姓名、性别、民族、身份证号、居住证号。新版居住证从纸质转变成了智能IC卡,且承载信息量大、可快速查验和高效制证、一次采集共享、安全保护隐私等。以郑州市为例:2013年11月起,郑州居住证升级为IC卡居住证,新证除了保留医疗、子女上学、房管、驾照等,还新增金融存储理财功能,即身份证、居住证和银行卡实现三卡合一。另外,新证设计更人性化,流动人口若之前住在郑东新区,一年后租房到了中原区,居住地址可擦拭重新打印,且扫描新证“二维码”即可读取内容,方便民警使用警务通随时读取居民信息。

新居住证已完成了一次重大技术创新并取得显著成果,但也只是人口服务管理信息化进程的刚刚起步,指纹身份认证若要安全有效地纳入到流动人口的服务管理机制中,还面临着许多问题,例如:如何准确采集到居民的指纹信息并进行存储,如何建立公安机关与其他政府机关的指纹信息共享,以及如何避免金融电信部门的不安全因素。

2.2 指纹身份认证应用的可行性

指纹识别技术应用日趋成熟,除了刑事侦察使用之外,在民用方面也非常广泛,如指纹门禁系统、指纹考勤系统、银行指纹储蓄系统、银行指纹保管箱、指纹医疗保险系统、计划生育指纹管理系统等。指纹身份认证应用于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中,能进一步加快实现公安机关与金融、交通、教育等部门的指纹信息共享,可有效避免他人冒用个人信息或伪造身份证件,有利于有关部门对于流动人员的身份鉴定从而便于服务和管理。

3 方案设计

3.1指纹识别系统的设计方案

指纹识别系统主要涉及四个功能:采集指纹、提取指纹特征、保存数据和比对。通过指纹采集设备记录活体指纹图像,首现对原始图像进行预处理和增强,突出指纹细节,然后使用自动指纹识别程序提取指纹的特征数据,称之为模板指纹。居民的模版指纹一旦提取成功可存入居民指纹数据库。需确认身份时,居民实时采集的指纹和数据库中预存的模版指纹作比对,称之为待识别指纹。如图1所示,待识别指纹图像同样经过预处理、增强和特征提取后,与模版指纹特征通过模式识别算法进行比对,若结果判定匹配,则表示来自同一根手指(同源),不匹配则不同源。

图1居民指纹自动识别系统流程图

3.2指纹认证在IC卡居民证中的应用方案

目前我国使用的第二代身份证中已融入IC卡技术,在卡片中的集成电路也带有加密逻辑,保证信息存储的安全性。在成熟的技术基础上,把指纹身份认证同IC卡居民证结合起来,是有可行性和技术保障的。

应用流程如下:(1)把身份证持有者加密后的指纹一份存储在居民证上,一份存网的居民(流动人口)指纹数据库。(2)居民证的读卡机需具备自动指纹识别功能。(3)现场采集持卡者的指纹,同时通过读卡机读取居民证信息,读出的指纹数据与实时采集指纹若匹配则证明居民为该证的真正持有者。(4)通过网络读取居民数据库中预存的模版指纹与证件中的指纹信息进行比对,以确认证件有效性。

即通过实时指纹、证件存储指纹和数据库存储指纹三对照,方可确认持卡者的身份真实性和有效性。认证结果决定是否进行下一步的事务办理。由于指纹识别的方便快捷,加载指纹的居民证可以无需使用密码,充分照顾到老年人和难以记忆密码的其他弱势群体。考虑到手指指纹可能由于外力而破损,建议同时采集两只手上的不同手指(或采集脚趾指纹),这样当一枚指纹不可辨识时,可以用另一枚指纹进行验证,以减少突发状况引起的麻烦。

为构建规范的流动人口指纹数据库并保证居民证中指纹的真实有效,各地公安部门需配备相同规格(如分辨率等)的指纹采集设备为流动人口统一采集指纹,且尽量在固定地点由专门人员监督指导下进行。

4 结语

指纹身份认证应用于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中,能进一步加快实现公安机关与其他机关及金融、交通、教育等部门的指纹信息共享,有利于公安系统案件的侦破,并可有效避免他人冒用个人信息或伪造身份证件,有利于有关部门对于流动人员的身份鉴定从而便于服务和管理。

参考文献:

[1] 陆程, 刘栋. 论指纹信息安全的必要性--以新《身份证法》实施为背景[J]. 青年科学,2013(8) ;

[2] 刘泽. 公安信息网络安全下的身份证指纹识别技术研究[J]. 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 2011(12);

[3] 邵林. 身份证指纹存储技术在网上银行中的应用[J]. 科技信息, 2007(24);

第9篇:老年理财最佳方案范文

一、多元互动的课堂体验――数学学习的主渠道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互动、交往的过程,学生应该在教师的帮助下,主动地学习,主动地体验和感受。课堂教学过程中只有注重学生的实践活动,加强学生的个人体验,才能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 在课堂实验活动中体验

实践体验是促进学生自主体验的重要途径之一,只有实践才能把学生学到的知识纳入已有的知识体系并进行积极的建构,课堂实验活动是学生实践体验学习的形式之一。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时,很多教师都是用等底等高的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容器,进行倒水或沙子的直观演示得出结论,学生对“乘3”记忆较牢,而对“乘3”的前提――等底等高却忽视,结果在实际应用时不能灵活运用。为此,我对此教学进行了改进。在实验时将全班学生分组,各组同学拿出课前已经准备好的塑料袋(装有等底等高、等底不等高、等高不等底、不等高也不等底的圆柱和圆锥若干个,大米和实验盒等)。参照挂图(圆锥形容器盛满水倒入等底等高的圆柱形容器,倒三次正好盛满),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操作,同时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圆锥体积与什么样的圆柱体积有关?有什么关系?通过实验由学生分别说出各种实验结果,再通过学生比较各种实验结果,发现只有当圆柱和圆锥等底等高时,圆锥体积才等于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在此基础上,教师用课件向全班同学进行实验演示,这样既统一了学生的认识,又强化了实验的结论。实验活动引发了学生极大的思考积极性,激发了学习的兴趣。由学生“活动――分析――总结”,再到教师归纳讲解,学生从被灌输的角色中解脱出来,有了平等参与教学的机会,既获得感性的体验又进行了理性的思考,从被动的地位转为主动参与教学的地位,由此构筑师生交往对话的平台,创设了情趣盎然的教学情境,加强了师生互动,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氛围。

2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体验

小组合作学习是数学教学中常用的学生自主活动,目的是使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动口、动脑,并获得自身体验,培养其平等意识、民主意识、参与意识。如果小组合作流于形式化、简单化,就难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精心设计、选择讨论的内容,并灵活设计讨论的方式、方法十分重要。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中,更多地是一些直接的问答,“是”与“不是”更成为教师常用的口头禅。笔者曾有这样的记录,某数学教师一节课共提出问题48次,其中只有2次问题具有相对的思考性和深度,其余的46次问题没有丝毫的思考含量或思考含量极低。如教学“认识钟表”一课,教师提出“小明是个怎样的孩子”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辨析、明理,懂得应该珍惜时间,达到了由情感体验向理性思考的转化,完成了理性知识的意义建构,并使之沉淀为学生的人格。

3 角色体验

数学知识较为抽象难懂,因此提倡数学知识生活化及生活知识数学化是数学教学的重要方法,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进行实践体验,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来体验现实生活,学生可以从角色扮演中获得真实的感受和内心的体验。例如,《小管家》是第八册第八单元的最后一课时,教学这一课时,通过让学生记录家里一周的日常开支、绘制折线统计图等活动,然后展示、交流、汇报,使学生经历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过程,巩固前面所学的知识。课后还开展一次实践活动:做一次家庭小主人,到超市购物一次,学会购物,学会理财。这样让学生亲身参与实践,增加社会实践经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勤俭节约,学会理财,学会管理。

二、丰富多彩的课外体验――数学学习的新天地

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指出“教育过程最优化”,即指教师有目的地选择组织教学过程的最佳方案,使教学达到最佳的效果。现代的课堂教学,应在立足于课内的基础上,逐步向课外延伸,使课内与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小课堂连着大世界,才能使教学更上一层楼,达到数学学习的真正目的。

1 建立数学实践体验小组

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是学习数学的重要目的,它可以帮助学生增进对知识的理解,增强学习和应用数学知识的信心。因此,我们有意识地让学生自己查阅资料或进行社会调查,把学习数学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如教学百分数后,我让学生对家庭中一月的日常开支做统计,包括电话费、水电费、交通费、吃穿等费用,然后求出各种开支占总支出的百分比。在学习了统计图表后,我让学生组合成几个小组对小区中住户的年龄进行统计,制成统计图。在活动中,学生上居委会了解、查询户籍、整理数据,到最后制成统计图,花了不少工夫,但也收获不少,通过统计,学生了解了自己小区人员年纪的分布情况。根据不同的统计情况,学生又设计了相应的服务项目,比如建议在所在的小区设置一个老年活动中心等。

2 指导学生写“数学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