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体育常规课教学反思范文

体育常规课教学反思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体育常规课教学反思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体育常规课教学反思

第1篇:体育常规课教学反思范文

2016年,我刊《专题讨论》栏目主要围绕“如何强化体育课,迅速提高体育教学质量”进行研讨,每期一个主题,欢迎老师们积极撰稿(.cn)参加讨论,我刊将择优刊发。

第1期:论体育课教学质量的词与意

理论研究思路提示:我们对于体育教学质量的词意和内涵未必清楚,这也是我们追求体育教学质量的观念障碍。我们要讨论:体育教学的质量的概念到底是什么,体育教学质量的内涵和外延是什么?如何理解体育教学的质与量?分析体育教学质量都有哪些视角?我们应当如何描述能让广大体育教师理解的“质量”?应当如何描述能激励广大基层体育教师去不断努力提高的“质量图像”。

实践研究思路提示:(1)从学生方面讨论体育课堂教学的质量有哪些影响因素?(2)从教师方面讨论体育课堂教学的质量有哪些影响因素?(3)从教材选用方面讨论体育课堂教学的质量有哪些影响因素?(4)从场地器材方面讨论体育课堂教学的质量有哪些影响因素?

第2期:论体育课教学质量的高与低

理论研究思路提示:什么是体育教学的高质量,什么是体育教学的低质量,什么是体育教学的基本质量?我们对当前体育教学质量应当有一个总体的认识,是总体较高,还是总体偏低,依据是什么?如果我们没有一个这样的总体估计,未来提高教学质量的努力方向就会茫然,我们的教改工作就会盲目。

实践研究思路提示:(1)评价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标准是什么?(2)不同地区(发达地区、偏远地区、落后地区;东西部地区等)对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要求各有什么不同?(最低要求、较高要求、最高要求)(3)要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小学体育应该怎么做?(4)要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初中体育应该怎么做?(5)要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高中体育应该怎么做?

第3期:论体育课教学质量的因与果

理论研究思路提示:体育教学质量从何而来,是教学理念的正确与否,还是体育教师的水平高低,还是学生的体育基础太差,还是由于“蜻蜓点水和低级重复”的错误教学所致,还是校长们的不支持、不重视,还是场地器材的极度匮乏,还是安全这个“拦路虎”挡道,还是什么其他,还是上述所有原因的共同原因,这些“因”又都造成了怎样的“果”,值得我们去仔细分析。

实践研究思路提示:(1)分析“放羊式”体育教学现象的形成原因与对策;(2)体育公开课、观摩课的利弊分析与对策;(3)提高常态课体育教学质量应从哪些方面入手,等等。

第4期:论体育课教学质量的今与昔

理论研究思路提示:如果我们说:现在的体育教学质量不尽如人意,那么过去呢?具有代表性的20世纪50年代和80年代的体育教学质量观是怎样的?教学是怎样的?教学质量怎样的?我们的质量观和质量走过了怎样的一条路?我们如何从过去的镜子中看清我们今天的课题?我们该吸取过去的哪些好经验和好传统?我们又如何超越过去,去将当下的体育课程教学的质量大幅度地提高?

实践研究思路提示:(1)对20世纪50年代的体育课进行案例描述,并与现在的体育课进行对比;(2)对80年代的体育课进行案例描述,并与现在的体育课进行对比;(3)对课改前期的体育课案例进行描述,并与现在的体育课进行对比。(4)对观摩或查阅或引进的国外体育课案例进行描述,并与中国的体育课进行对比。

第5期:论体育课教学质量的探与究

理论研究思路提示:体育教学质量提高不是今天才有的命题,也非今天才有的研究。关于体育教学质量的研究成果都有哪些,其他学科教学质量的研究成果如何?国外体育教学质量的研究怎样,要想真正揭开“体育教学质量”这个面纱,要想攻破“切实提高体育质量”的这个难关,我们还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们还要“取他山之石以攻玉”,因此对质量提升的研究是本期要讨论的问题。

实践研究思路提示:(1)根据自己的经验与体会,举例分析其他学科(如语文、数学、英语等主科)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方面有哪些可借鉴的经验与有效的方法,如实行周考制度、月考制度等。(2)哪些方法可借鉴用于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等等。

第6期:论体育课教学质量的表与里

理论研究思路提示:体育教学质量必有“表”和“里”之分。“表”就是比较具象的质量现象,“里”就是比较抽象的质量实质。体育教学中有许多可以看到的现象,如学生队列是不是齐,课堂常规是不是全,教师口令是不是响亮,教师的仪态是不是端庄,教学过程是不是流畅,动作的示范是不是正确,练习的分组是不是合理,安全措施是不是到位,运动负荷是不是合适,教学方法是不是有效,场地的布置是不是有新意,学生的状态是不是积极,课的氛围是不是热烈,学生的教育是不是有效,突发事件是不是被很好地处理,等等,这其中哪些是“表”,哪些“里”,哪些是我们最该关注的质量实质。

实践研究思路提示:(1)体育教师专业水平较低是如何影响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2)体育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较差是如何影响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3)体育课堂教学目标制定不当是如何影响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4)学情分析不准确是如何影响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5)运动负荷与练习密度安排不合理是如何影响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等等。

《教研园地》栏目投稿指南(上半年)

2016年《教研园地》栏目将以校本教研为主题,从“校本教研的概念剖析、校本教研的实施途径、校本教研案例与提升”三个层面展开讨论。

第1-2期:何为校本教研,为何进行校本教研

认知校本教研之“理道”,厘清学理、教理、情理。针对区域、校、教研组谈谈您的个人方案、计划的体验、感悟、成功与不足,凸显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迈进校本教研之“业道”,清晰理念、担当、需求。作为校本教研主力军的一线体育教师如何改变、适应、跟进,凸显校本教研的优势、功能、价值,通过校本教研谈自我担当与发展的典型案例。

第3-4期:如何进行校本教研,校本教研的实施途径

行走校本教研之“成道”,立足发展、教学、学生,践行何为发展、为何教学、如何发展。学校是校本教研的主阵地,教师是校本教研的主体,师生共同发展是校本教研的目的,基于此主要谈做了什么,做成了什么,如何反思、改进、提升。校本研究的实施途径丰富多彩,集思广益校本教研的途径有哪些,凸显从多方位、多角度、多层面谈如何让校本教研保持高效、发展的态势。

第5-6期:校本教研的提升,校本教研案例谈

校本教研旨在寻求旧“质”向新“质”突破,结合具体的校本教研活动谈校本教研给自身、学生、学校、学科、课堂带来了什么,怎样使校本教研制度化、系统化、持续化、实效化,并促使学校体育工作整体提升,重点凸显计划、方案纸上谈兵与实施、反思、成果的对接。在充分了解师生需求与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制定校本教研的主题,并采取多种形式提高校本教研的成效,依据实施情况将经典案例进行梳理、总结、反思、提升,以达到资源共享,力求说清楚典型案例好在何处,面对典型案例进行自我比对,通过捕捉典型案例比对自我,提出我之所见。

《实案选登》栏目投稿指南(上半年)

2016年上半年《实案选登》栏目将重点围绕以下选题进行组稿,建议老师们将教学实践中反复推敲、效果明显的规范教案投到我刊,与广大同仁交流探讨。

第1期:

主题类:小学:小足球,足球健身游戏,熟悉球性练习,各种形式的运球。中学:足球,各种部位踢球,组合技术及运用,基础配合。

一般题材:耐久跑途中跑,各种发展体能的游戏。

第2期:

主题类:小学:篮球,篮球游戏,熟悉球性,各种形式的运球。中学:各种方式的投篮;组合技术及运用,基础配合(进攻和防守)。

一般题材:耐久跑途中跑,各种发展体能的游戏;发展跳跃能力练习设计。

第3期:

主题类:小学:小足球,足球健身游戏发展体能,熟悉球性练习,各种形式的运球;各种形式的垫上技巧。中学:足球,各种部位踢球,组合技术及运用,基础配合。发展上肢、腰腹力量的练习(单、双杠)。

一般题材:发展体能的各种游戏,耐久跑途中跑,耐久跑各种练习设计。

第4期:

主题类:小学:篮球,小篮球游戏,熟悉球性,各种形式的运球,通过运球发展体能。中学:各种方式的运球和传球;组合技术及运用,基础配合(进攻和防守)。

一般题材:耐久跑途中跑,投掷设计,小学轻物投掷,中学实心球。排球垫球、传球、扣球技术,小学软式排球。

第5期:

主题类:小学:小足球,足球健身游戏发展体能,熟悉球性练习,各种形式的运球;各种形式的垫上技巧。初中:各地典型中考项目练习设计。高中:垫上技巧,单、双杠。

一般题材:快速跑设计,小学轻物投掷,中学实心球。排球垫球、传球、扣球技术,小学软式排球。

第6期:

主题类:对1~5期教案设计点评与实践反馈。

一般题材:各地特色教学设计选登。

《场地器材》栏目投稿指南

2016年场地器材栏目在继续保持原有风格的基础上有所延伸,主要围绕以下5点进行征稿,欢迎各位有志于场地器材研究的体育教学工作者积极撰稿,将教学经验转化为文字,得以分享和推广运用,以更好地服务于体育教学实践(注:每期都可包括以下内容)。

1.新器材介绍及使用方法;

2.体育场地器材的设计方法;

3.体育场地器材的有效利用;

4.生活物品的有效多样运用;

5.自制小器材的方法及运用。

《游戏百花园》栏目投稿指南

2016年的游戏选题旨在尊重《游戏百花园》创办理念的基础上,力求更充分考虑到各地学校、师生的需求与发展,同时兼顾地域与环境差异,在传承的基础上全力提升,希望能为广大教师们带来更多的启发。

第1期:课前热身游戏与课堂组织游戏。

第2期:优质高效的队列队形组织游戏。

第3期:学生体质素质专项提升的针对性游戏。

第4期:足篮排三大球游戏再创新。

第5期:小球类游戏:乒乓球、垒球、网球、羽毛球等游戏应用与拓展。

第6期:水上与水中运动项目游戏。

第7期:新型体育项目与新器材配套游戏的本土化应用与拓展。

第8期:校园阳光体育与趣味运动会的小众与大众游戏。

第9期:用新材料翻新、拓展经典老游戏。

第10期:简约有效的亲子、师生互动游戏。

第2篇:体育常规课教学反思范文

【关键词】体育课堂;教学反思;内容;方法

体育课是学生体质发展和运动技能习得的首要阵地,体育课教学效率的改进离不开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升,而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又离不开体育课堂教学反思的积累。

一、体育课堂教学反思的内容

完整地体育教学实施包括教学设计、场地、器材准备,热身引入,主题教学,素质练习,放松整理,场地整理器材回收和课后小结等几个环节。教学反思的内容就是思考各个环节设计的合理性、操作的连贯性、练习的有效性、反馈的适时性,以及进一步教学的调整策略,具体到教学效果影响因素上,则可归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 教学目标的制定是否合理

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是评价体育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方面,但教学目标制定不合理就会影响教学手段的选择和教学效果的体现。课后教学反思可以根据学生运动技能获取和情感交流体验方面的效果、教学过程实施的效率等情况,分析学习目标的制定是否合理。

(二) 教学方法的使用是否恰当

教学方法的选择和使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运动技能习得的效率。在运动技能习得过程中,从运动体验动作认知基本掌握巩固定型的环节无法跳跃,恰当的教学方法使用就是在遵循动作技能形成规律的基础上,有效提高各环节的学习效果。

(三) 教学组织的变换是否连贯

教学组织的变换是与教学内容和教法选择相适应的。不同的练习内容需要通过不同的练习队形来匹配,一个队形到底的情况会让课堂变得非常沉闷和无趣,而队形变换的效率会直接关系到课堂的练习密度,进而影响整节课的教学效果。

(四) 教学效果的反馈是否及时

适时反馈能够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和学生了解技能掌握的准确性。教学效果是教学设计难以完全预估的,不同的教学对象会有不同的学习表现,教师需要在教学进程中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给予反馈意见,并对课堂教学的进度加以适当的调整以适应学生的表现,还要对接下来的课次进行教学调整。

(五) 场地器材的选择是否最佳

场地的合理布置和器材的高效使用能够对教学目标的达成产生积极的作用。以跨越式跳高教学为例,初学过杆动作时,用橡皮筋代替横杆可以帮助学生克服恐惧心理;而多条皮筋的组合排列也能增加学生的练习密度,尽快熟悉动作过程。

(六) 身体素质的练习是否均衡

中小学生处于身体发育的快速期,身体素质的均衡发展有助于学生良好身体姿态的形成和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因而,体育课堂的身体练习不仅需要均衡上下肢和躯干等不同部位的活动,还要兼顾速度、耐力、力量、灵敏和柔韧等不同素质的发展。

(七) 安全隐患的处置是否到位

安全隐患是体育课堂必须面对的问题,动作学习的过程都有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体育教师不仅要在练习前提醒可能出现的隐患,在练习过程中给予正确及时的保护和帮助,还要在发生意外状况时做出恰当的处置措施。

二、体育课堂教学反思的方法

教学反思的目的在于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其方法也是基于课堂教学效果的,简单来说就是发现好的加以整理提升,不妥之处找出原因加以调整和改进。结合上述几个方面,把体育课堂教学反思的方法归纳为四个方向:

(一) 教学目标的诊断与调整

教学目标的确立离不开对教材的分析和拆解,运动技能教学目标应是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相结合的目标组合。单元教学目标不仅要考虑教材所属运动项目中的地位,更要清楚学生已掌握的相关技能基础及知识储备,还要适应整个学段项目学习的最高目标;而课时目标则要体现课时需要完成的任务。通过上课效果,我们要诊断当次课的目标是否达成,目标本身的难易是否合适,进而思考后续课时目标如何进行调整以达成单元教学目标。

(二) 教学流程的回放与审查

教学流程的回放是教学反思的常规方式,能够帮助教师对照教学设计检查本堂课的计划落实的情况,能够较容易找出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教学设计可以改进的方法。教学流程的回放可以包含教学组织、适时反馈、素质提升等多方面的内容。如果结合课堂实时记录,对教学流程加以细节审查,更能促进教师语言表达、体态表现等教学能力的改善。教师可以反思教学过程中自己的示范面、讲解位置,提问方式、表情姿态等是否有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是否有效解决了预设的教学问题等等。

(三)教学方法的评价与改进

教学方法是教学目标有效达成的手段,教学反思理应对课堂教学方法的运用加以评价。针对运动学习各个阶段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方法的正确运用是优秀教师必备的能力,但在实践教学中许多教师在这方面存在很大问题。以讲解法在“蹲踞式起跑”教学中的运用为例,一些教师刚开始就进行“标准动作”的讲解,学生往往“不知所云”,费了大把时间,学生却还是不知该如何操作。其实“蹲踞式起跑”的动作并不复杂,如果在动作示范的基础上加以精炼的要点提醒,学生很容易就能理解动作要领,再通过几次练习加以强化,基本就能掌握了。这种情况说明授课教师没有真正掌握讲解法的基本技巧,而在更多的案例中,教师则是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就出现了问题。比如成套动作类内容(包括广播操、武术等)的复习课,教师整节课让学生站成固定队型原地练习一遍又一遍,不仅不能有效提高动作质量,还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能结合分组练习、“对抗展示”、“模拟赛场”等方法的运用,则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动作的技术要领和端正学习的态度,提高动作质量。

第3篇:体育常规课教学反思范文

1.关注体育教学

1.1 游戏集,要积累

体育教学中教师经常为找不到合适的游戏而烦恼,尤其是低年级学生,所选择的游戏不仅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更要考虑到游戏的趣味性,更是让体育教师“煞费苦心”。

1.2 重过程,有详录

教育的发展,对教师和教学的规范要求越来越高。体育教学常规的检查,更加注重过程性的记录,在常态体育课中体育教师应对授课班级的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登记,同时也对所授班级的学习情况进行记录;在各项体育活动中体育教师应做好详细的记录,包括活动方案,过程记录和具体结果,并将这些资料及时整理和存档,为日后使用这些资料提供方便。比如笔者学校进行趣味体育活动,笔者将趣味活动方案、班级报名表、活动照片、成绩登记等等这些都进行了详细的收录,以此证明笔者学校举行过这样的活动。

1.3 公开课,需珍惜

众所周知,公开课是教师成长的捷径。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我们要发扬体育人“敢拼”的精神,珍惜公开课的机会,通过上公开课来以更好的促进自身的发展。

体育公开课不同于常态的体育课,它需要教师精心的去设计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促使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从内容的选择到精心备课,从认真上课到教后反思,整个过程不尽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自身对教案的执行能力,更要考虑语言的艺术性,师生的互动性,如何促使学生在体育课中身心得到最大发展。体育教师应正确看待公开课、积极参与公开课的执教,进一步熟悉公开课操作的一般程序,掌握一些公开课的实际操作要领与技能,从而提高公开课的驾驭能力,并更好地服务于常态课教学。

1.4 改教案,写反思

教学是一门永远遗憾的艺术,体育教学也是。体育教师应通过教后反思逐步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努力缩短与优质体育课之间的距离。笔者上完体育课,第一件做的事情不是休息,而是对本节体育课进行有效的再回顾与再思考,将自己的点滴收获与意见感想记录到教案上,然后有针对性的对教案进行修改,提升教案有的操作性和实用性,达到二度修改教案的目的。比如笔者在低年级站立式起跑中,通过不断的修改,将站立式起跑的动作口诀归纳为“左(右)脚上前站线后,手臂弯曲右(左)在先,身体前倾眼看前,快快反应就出发”,使站立式起跑教学更加生动形象。于此同时笔者积极撰写教后反思上传至体育博客中,与其他体育教师进行经验的分享,促使自身教学水平的提升。

2.关注学生发展

2.1 爱学生,有记录

教育,爱为先。在体育教学中,笔者制定了一个“争分夺章”计划,将爱体现在记录当中。笔者在体育教学中将学生在体育课堂中的表现通过分数的加减进行记录,并配套记录学生的一些行为习惯和体育技能掌握情况,以分数的形式记录学生的点滴进步,达到关爱学生的效果。学生也因为笔者的“争分夺章”计划更加关注自己的成长,经常会问笔者:“老师,我这节课表现怎么样?”“老师,我这节课认真吗?”。通过爱引导师生间的相互沟通,通过记录促进学生针对性的发展,努力促使体育教学给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更多的快乐。

2.2 析成绩,找问题

随着教学的逐渐完善,学生的学业质量分析显得越来越重要。体育考试后,体育教师应对学生的体育成绩进行及时有效的分析,在分析数据过程中不仅可以看到学生的进步,判定学生学生技术技能的实际掌握情况,而且有利于查出体育教学中的不足和问题,这些发现经验和问题有利于今后针对性的进行教学与指导,为教学诊断提供依据,从而改进教学过程,提高学生学业质量。比如笔者通过数据分析,证明达到了培优辅差的效果。对于“差生”,笔者在课余时间对这些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努力提高其体育成绩;对于“优生”,笔者将其作为运动苗子进行培养,努力引导其在体育方面更好的发展,促使学生更好的发挥体育潜能。

3.关注自身发展

3.1 好读书,完自我

教海无涯,学无止境。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我们应更加努力的通过读书来改变外人对我们“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偏见。通过读书,体育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并学习各种先进的教学理念,并通过思考和加工将先进的教学经验转为己用。

3.2 好文章,需收录

在阅读文章的时候,许多经典文章特别能激起我们的共鸣,但更多时候却仅限于这种共鸣,不能一下子全盘吸收,更做不到马上就运用到实际的体育教学当中。对待这些精华文章,我们要经常拿来推敲,努力吸收经典句子中的经典养分,促使这些思想真正为教学所用。笔者有个将所看体育杂志中较好的文章进行分类登记的好习惯,包括杂志名称、期号、页面、作者资料,并对杂志做上相对应的记号,为今后查阅提供了极大的方便。笔者曾和一位朋友聊天,聊到高年级女生体育教学的问题。

3.3 建档案,促发展

第4篇:体育常规课教学反思范文

关键词:中学体育 课余训练

学校课余体育训练是学校体育工作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目标是利用课余时间,对部分有一定体育特长和爱好的学生进行较系统的训练,挖掘他们的竞技能力,逐步使他们的运动才能定向地发展和得到提高,培养德智体育全面发展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但在中学课余体育训练中却存在诸多问题。究其原因是由于训练对象必须接受国家规定的和学校教学内容所限定的。

一、中学课余体育训练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应试教育”下的问题

新课改下,无论怎样减负,现在的学生还是要面临升学考试,不管是小学,中学依然在进行选拔式的高分教育,由于受大学、高中招生人数的限制,每年有许多中学生落榜或进入自费生的行列。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在这种高分学业成绩的压力下,家长反对孩子参加课余训练,尽一切努力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学业上获得的高分,升入重点大学与高中。这是家长的利益性选择,但也是合理的选择。这种利益性的选择,给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开展带来一定的难度,首先,参加体育特长训练势必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其次,有些体育项目的投资很大,训练周期相对也较长;三,成功的概率相对很低,教育行政部门每年确定的体育特长生很少且专项运动成绩确定的很高。第四,受文化课成绩的影响中学课余训练时间也是比较难安排的,学生节假日参加各种文化课补习班、提高班的现象相当普遍,训练只有安排在每天的早晚。早晨受时间的限制,训练的时间很短,强度还不能大,否则,学生在上文化课时会因疲劳产生睡意,精力不能集中而影响学业。每天只有下午放学后有一点时间训练,还会受到学生课后作业的影响。中学课余体育训练实际开展起来是有一定难度的。

2、体育教练员资格认定制度不够完善

学校为了减少教育经费的开支,中学一般都没有聘请专职的教练员进行课余训练,而是由学校体育老师完成,由于体育老师在学校中的角色主要是教学,因此大部分体育老师都没有教练员资格证或上岗证,加上进修,岗位培训的机会又少,在没有专业理论的指导下,导致训练缺乏科学性、专业性和系统性,影响了课余训练的水平。

3、教师年轻化,训练经验不足,缺乏敬业精神和责任心、职业素质不高

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迎合评估的要求,各级中学都把引进高学历人才作为学校发展的重点,使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但是体育教师队伍呈现年轻化又成为新的问题,加上老教师呈阶段性的退休,体育教师队伍青黄不接的现象严重,在没有专业知识的指导和老教师的指点下,青年教师缺乏课余训练和比赛经验,严重影响了运动员竞技成绩的提高和队伍的发展。同时,体育教师缺少一定的敬业精神和责任心,职业素质不高,训练不同程度的存在不科学、无大纲、随意性明显、不系统,有的老师还身兼数职,对训练听之任之,严重影响了课余训练的发展和学生的前途。

二、对策

1、尽量避开学生的学习时间,利用上学前的早上、放学后的傍晚的纯课余时间训练。

利用课余时间能有效化解学训矛盾,同时也能有效避开家长的担心和班主任的授课压力。学校要重视课余训练,建立行之有效的课余训练机制,合理安排负责训练的体育教师的工作量,将常规课教学工作量和课余训练工作量均衡考虑,制定科学合理的工作量,激发体育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做学生的免费文化课辅导老师。

普通学校的学生运动员是以文化课学习为主的学生,不是专业的运动员,体育课余训练只是培养部分体育能力较强的尖子学生的体育特长,培养的目标应该理解为是文化课成绩的补充和的延伸,为将来升学服务。家长关注孩子的学业成绩是为以后的升学考虑,学校关注全体学生的学业成绩是用来评估办学质量。其实语、数、外的成绩是中学生学业成绩的核心,体育教师在课余训练中不但要提高学生的训练成绩,更要关注学生文化课课外作业的完成情况,假如学生在完成课外文化课作业时出现困难,体育教师要尽量做学生的文化课辅导老师,帮助学生解决文化课学习中的困难,这就需要体育教师要不断充实自己的文化知识,来满足学生运动员成长的需要。

3、建立教练员资格证机制。

学校要严把上岗资格关,要求担任训练任务的教师必须持有教练员资格证或岗位培训资格证,否则不予安排训练工作。当地教育部门或学校应给年轻老师多提供岗位培训机会;二体育院校或体育学院应该将学生获得教练员资格证作为检验学生理论和实践学习的重点,为今后的中学教练员水平把关;三通过地方体育主管部门的沟通和当地体校联合办学,由中学负责学生的文化课学习,体校则负责学生的课余训练,达到双赢的目的。

4、组织学习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训练水平。

第5篇:体育常规课教学反思范文

大会组委会十分重视此次活动,对我们一行的吃、住、行、游作了精心安排,在紧张的会议行程中,还安排专人陪同我们观摩了台北市仁爱中学的“创e体育、活力学习”体育课堂教学,参观了台北市教师研习中心及他们创导开展的“优质学校”评比活动。更具匠心的是,本次会议的地址设在远离城市喧嚣的淡江大学兰阳校区,为参会人员创设了一个淡定与反省,展示与分享的良好平台。本次会议的内容网尽华人世界在信息技术应用领域的最新成果,将具有代表性的成果浓缩成8个专题报告、8场专题演讲、4场沙龙,为来自新加坡、祖国海峡两岸的与会代表展示了各地的最新研究成果,提供了丰盛的精神大餐。

图1 该体育课教学基本架构

会议期间,台北方面详细介绍了“无线城市、学习无限”的理念、策略和进程,全面展示了在台北市教育局资讯室策划、推动下,学校创建“无线校园”的目的与意义,其研究成果呈现了“校园无线网络环境的实现与各项学习活动的创新面貌”,充分反映了应用之广泛、研究之深入、成果之丰富,引起了会议代表的高度关注,不仅引发我们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深层次反思,也促使我们从信息化学习的高度审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整合是过程

提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命题至今已有好几年,教师们开拓性的实践不仅丰富了整合的方式和内容,而且创造了不少新的模式,但是对于为什么整合、需要整合什么,并没有作过细致的研究,更多是为单一教学任务的实现和教学评价的需要而做。不少课例是人为割裂课程系统,展示教学中的一个片断、一个节点,其集中反映了课堂教学“活”啦、教学手段“新”啦、学习方式“变”啦等比较热闹的场面。热闹过后静思审视,又有多少值得借鉴之处?倒常常让人感到牵强而不得要领,甚至感觉是因整合而整合,以致失去学科原有特质。

图2 该体育课教学基本流程

在台北市仁爱中学参观时,该校体育组与资讯组教师创造性地将体育教学与信息技术加以整合,所上的投篮训练观摩课,让我们耳目一新,大开眼界。该校教师认为,传统的投篮体育课堂以“教师示范――徒手模仿――上篮练习――矫正练习”为流程,由于教师面对几十位学生,根本无法针对性地解决学生训练中出现的动作错误,难于实现全体学生从动作要领的“知道”向“做到”的推进,不可避免地造成学生两极分化,长此以往,一部分学生就会对体育失去兴趣。事实上,学生的运动素养与学习能力是有差异的,不可能在同一时间达到相同的要求,允许学生差异性发展,就成了学校教育发展所必须面对的问题。那么,如何缩短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从“知道”到“做到”的错误尝试历程?关键在于让学生知道动作错误所在,激发其矫正动机,从而掌握正确的动作要领。为此,该校体育组和资讯组的老师们大胆设想,创造性地改造训练设备,将摄像机、投影机、网络技术引入课堂,嵌入体育训练单元之中,通过课前录制教师示范录像并上传、课堂演示,学生练习、视频矫正、课后交流等环节,不仅将体育学习推至课前,而且延伸到课后,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建构起随处可学、随时可学的学习环境,不仅让学生学得更有成效,而且使教师的教学更加便利(图1~2)。

由此可见,授课教师应从学科教学目标达成上反思其教学难点,在教学手段使用和教学环境创设上寻找技术介入的突破口,有效地将技术嵌入常规教学之中,优化教学过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享受到学习的快乐,从而实现学习更有效率、教学更有成效。

整合是重构

“这节语文课怎么就上成了音乐课?这节数学课怎么看都像是信息技术课又像是科学课?”类似质疑常常来自时下各地精心设计的公开课或比赛课上。由于整合也算是当前课改的时髦词语,自然每每推出一节公开课就免不了要整合一下。但怎么整合,也是各执一词。有的从技术手段入手,有的从资源角度介入,将其他学科资源拿来为本学科服务,希望借助多学科的融合为学生创设一种整体视角,培养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新课标所要求的。遗憾的是,教师们在整合中多做加法,将各种手段、资源进行简单的累加,牵强地糅合在一起,完成所谓的整合,其后果可想而知,整出来的课自然就成为“四不像”,不仅淡化了学科教学本身,而且失去了支撑学科教学得以发展的内容、方法。这样如何实现本学科所赋予的目标和任务?

图3 蝴蝶走廊

台北市大湖小学的案例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他们在系统化教学设计思想的指导下,将学科教学内容、目标与校园环境有机地结合,在红外线定位导览系统的支持下,构建了一个随处可学、随时可学的网络学习环境。他们建设的蝴蝶走廊行动学习区、湿地生态池行动学习园区、童诗花园等符合儿童认知特点,适应时代要求的开放式学习园地,为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提供了行动学习场所。在该园地中,学生的学习成果不仅可通过网络即时与同学分享、交流,而且师生共同建设学科资源,为学生今后的学习也提供了丰富的动态资源,成为激励后学的不竭源泉。这种成功体验不断激励学生争做学习主人,从而使学习变得快乐、欢愉起来,成为学生自然而然的分内事(图3~4)。

从此事例可知,整合的实质是在技术的支持下,站在学科的高度将各种因素在解构基础上重构并为我所用,使之更加凸现学科的精神与方法,有效地将学生从繁琐、枯燥的学习中解放出来,在简洁、平实、充满挑战的课堂中,让学习成为享受,完成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顺利转变。在学生资源对教学贡献最大化的同时,将教师从传统意义上的资源提供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管理者、指导者、促进者,实现新课标所倡导的教与学方式的完善与变革。

第6篇:体育常规课教学反思范文

  学校体育老师个人计划1

  一、指导思想

  紧密结合学校的办学宗旨,推进素质教育。认真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实施《全民健身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建设和管理,在改善体育基础设施设备的基础上,努力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并协调各部门组织开展好学校的各项体育常规工作。使学校体育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工作目标:

  1、以竞赛活动为抓手,增强全校师生强身健体的锻炼意识,协调好学校抓好群体工作,进一步发扬我校传统特色。

  2、体育学科要继续加强学习、研究,规范体育课堂教学。

  3、抓好学校运动队的训练,在区级比赛中能出尖子选手。

  4、面对场地情况,重视体育课程的功能开发,增强体育课程的趣味性,规范体育课锻炼活动,加强课间游戏设计开发,控制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

  三、主要工作

  (一)加强体育教研活动,规范体育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1、学校体育教研组要再次组织体育教师认真学习《体育课程标准》,结合我校学生及场地、器材的实际情况,认真制订好各年级教学计划,按体育教学常规的要求,做好教学六认真工作。

  2、本学期,每位体育老师要依据学科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组织教学活动,克服课堂教学中的随意性,切忌放羊式教学。在教学设计上,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淡化“竞技运动”的教学思维,重视体育课程的功能开发,研究现有场地的体育课活动设计,确保体育活动的有效性。

  3、加强科研意识,在学科教学中继续渗透学生好习惯践行课题研究的内容。每位老师要做好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及时进行总结和反思,认真撰写论文。

  4、牢牢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标准》为切入口,建立检查评估制度,以切实提高学生的锻炼积极性为目标力争使全校学生的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成绩稳步上升。

  5、课前要充分设计好合理有效的教学内容,要利用现有的场地互相协调好,确保正常的教学,同时还要加强师生课堂安全意识,防止伤害事故发生。

  (二)、加强学科建设,争创品牌亮点

  1、加强体育学科组的建设,目标要明确,措施要到位。如何争创学科的亮点、创建优势项目是本学期学科工作的一个重点。

  2、体育组现有的资源要合理有效的重组整合,争取发挥更有效的作用。

  (三)、抓好群体工作,丰富学校文体生活

  1、加强课间操的日常管理。继续抓好课间操的进出场(快、静、齐)及做操质量,科任老师、班主任、广播操检查评分员,体育老师都要准时到岗,并在学生精神面貌、出勤人数、动作质量等方面做好检查督促工作。

  2、组织开展好学生的体育锻炼活动,任课老师要与体育老师密切配合,保证活动时间和活动质量。

  3、组织开展好每月小型体育竞赛活动,学校坚持以全面增强学生体质,保证学生有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为出发点,在开足体育课程的基础上,根据学校实际情况,贯彻小型多样,单项分散的原则,按季节气候的不同,每月安排各种体育竞赛活动。活动要常搞常新,让学生有新鲜感,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培养坚持锻炼的好习惯,掌握科学的健身方法。力争通过各种竞赛活动,活跃学校文体生活,在校园内形成浓厚的锻炼氛围。

  4、抓好日常业余训练,体育组要组织安排好校队训练工作,学期初,认真制订好训练计划,合理安排时间,体育老师要协调好各部门工作,经常、积极、主动和班主任、家长联系,取得他们的支持和帮助,并做好运动员的思想工作,使运动员的训练时间得到保证。训练时要根据学校场地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的安排训练内容和训练时间,确保运动能力稳步提高。争取出尖子选手。

  (四)做好场地器材管理,体育资料整理工作

  1、体育器材室配备专人负责管理,负责协调好器材的使用、保管及器材室的卫生工作,每天出借的体育器材要执行登记归还制度。

  (五)、开展大课间活动。开展好体育大课间活动,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使其更好地完成学业,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教学工作:

  1、围绕新大纲要求,制定学校体育教学计划。

  2、鼓励老师开设形式多样体育课,为学生服务。

  3、教研活动要有突破,形式多样。主要在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上加大力度,教学研究上有特色,并加强检查和质量监控。

  竞赛、训练工作:

  1、抓好常规训练队的训练。做到开训前有计划、中期检查及期末测试总结。

  2、组队参加区运动会。在学校现有的条件下,尽可能的参加多项比赛。争取团体总分有所提高。

  具体时间安排:

  三月份 :1、组建学校田径运动队

  2、举行学校春季越野赛

  四月份: 1、召开学校春季田径运动会

  2、组织学校田径运动队训练

  五月份 :1、参加区运动会

  2、广播操比赛

  六月份 :1、考核

  2、总结

  学校体育老师个人计划2

  1、认真贯彻落实体质健康标准,做好学生体质健康检测,并及时把情况反馈给学生。

  2、开展群体性的体育活动,增强体质,坚持每天学生体育活动1小时,保证两课(体育课、体育活动)两操的和质量,并坚持每天检查评比。努力提高师生参加体育锻炼的自觉性,并逐步养成良好体育锻炼习惯。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内体育。学生每月都要有一次体育比赛活动,如足球,篮球、跳绳、踢毽等比赛。加强教师的身体锻炼,每周组织教师参加体育活动,增强教师的身体素质。

  3、加强体育课的研究,认真学习新课标,熟读教材,每位教师要能熟练掌握自己所教班级的教材内容,而且在教研组活动中,每位教师要把自己所要教的内容认真归纳,系统梳理。每位教师还要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积极撰写,用理论知识武装自己,做到教学教研齐头并进,克服体育教师在教科研上欠缺的老毛病。教学要从每节课入手,认真研究,把上好每节课作为最基本的要求。要认真研究教材,改进教学方法,提高体育课教学效果。积极参加校、区课堂教学、评优活动,授课教师每人每学期要上1节研究课,新任教师要上好三轮课。

  4、加强运动队,每位任课教师要进行运动队训练,在加紧训练的同时要注意运动队的梯队建设,确保我校优势项目的发展,争取在其他项目上有所突破。在训练中,各位体育教师要科学,系统地进行训练,每周训练要有计划和安排。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参加市里组织的各项比赛。

  5、加强常规训练,特别对是学生队列、操的训练。本学期要加强新操的教学和强化,借此来提升我校的课间操的质量。继续强化我校的大课间活动,细化体育教师和带班教师的职能,体育教师组织大课间活动,各位班主任和带班教师要对本班学生进行管理,做好本班活动的布置与安排,学动要井然有序。使之成为展示学校形象的窗口。

  6、充分准备,仔细,开好学校的,运动会要求项目要味性,要面向全体学生,做到竞技与趣味相结合,争取做到人人有项目,要让学生到参加运动会的。

  7、体育教师充分利用体育场地、器材,做好使用记录。在体育课或体育活动前,做好准备工作,检查体育器材的性,消灭不安全隐患,在活动中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和保护,避免出现事故,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或上报,出现问题,找学校负责领导协商解决。

  8、加强学生的,上好健康课。总之做好一个体育老师不好当,但是我会努力的,这么多年的工作经验给我提供了极大的,让我如何辅导好学生和保持好和学生之间良好的关系,我为自己的成果感到骄傲。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一定会更加的努力工作,不辜负社会、学校、学生家长、学生和自己本人的期望,他们的关注是对我的压力和对我的动力,我相信我做的会更好的。

  学校体育老师个人计划3

  新年的鞭炮声送走了20xx的严冬,迎来了20xx 的春天。我也开始了本学年下期的教学工作,新年新气象看着学生精神奕奕小脸我相信长大一岁的他们这学期会给我带来更大的惊喜!为了本学期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特制定以下教学计划。

  一、教育教学:

  作为教师,教育教学是我的基本工作,本学期我将带领学生进一步认识体育世界,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完成基本身体活动如走、跑、跳跃、投掷等内容的教授,并将花样跳绳作为体操类活动带入体育课堂,增加体育课的趣味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除此以外,上学期的教学让我在教育教学上获得了许多宝贵经验,我将保留上学期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并反思和弥补不足,不断思考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认真研读体育教材,以次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业务水平。

  二、学生管理:

  新学期的开始,应狠抓课堂常规,要求学生遵守课堂秩序,不迟到早退、列队做到快静齐,不相互推搡、上课发言举手喊报告、路队行进中安静不拖沓不掉队。我要做到要求到点,实行位。不仅是体育课,包括放学路队,做操路队都要做到以上要求,让学生养成走路不说话的好习惯。因此本学期我将加强和各班班主任的沟通,通过他们对路队要求的日常强化达到巩固的效果。展现一种新的精神面貌。

  三、班级管理:

  本学期我仍担任二三班的副班主任,在班级管理方面我会经常性的和班主任罗老师进行沟通,积极协助罗老师完成班级事务。对学生会付出更多的关心,做到耐心聆听,热心帮助。并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

  四、个人要求:

第7篇:体育常规课教学反思范文

农村学校 体育课堂教学 发展对策

一、农村学校体育课堂教学的现状

定西市安定区农村现有5所完全中学及19个学区的329所中小学校,5所完全中学是区教育局直属学校,体育课堂教学的情况相对较好,各校都有分管体育教学的副校长,能够设立体育教研组,有专职的体育教师,体育课能够开足开齐,课堂教学比较规范,但还是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对体育课兴趣不高,教学质量偏低等。而19个学区的329所中小学校的体育课堂教学与《课程标准》的差距甚远,大多数校领导对此重视度不够,这也就片面导致了体育教师不钻研学习,得过且过。一上课,绕操场跑两圈,然后篮球一扔就是体育,课堂教学基本以学生自由活动为主。在边远山区的学校,根本没有专职体育教师,都是由其他专业的教师兼代,课时过多,根本无暇顾及体育课的质量,没有时间和精力编写体育课教案,体育课节数不足,常常被其它课挤占,多数以“放羊式”教学为主。

二、农村学校体育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1.观念滞后忽视学校体育课堂教学的功能。一方面,大部分农村学校的领导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都重视包含语数外在内的智育,体育教育在农村学校普遍不受重视,很多学校任意缩减体育课的时数,随意更改教学计划,将体育课划为自习课或者其他学科的补习课,体育课时数严重缩水,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以及体育课教学的时间难以得到保障,体育教学的教学任务就无从完成,体育教师的工作更得不到肯定。另一方面,很多家长都关注学生在主要学科方面的学习,主观上都认为只有学习好,农村孩子才会有出路,所以对于农村中小学校的体育教学而言,面临着很多阻力,所以,在农村中小学校中,体育教学很难发挥学校体育课堂教学的各种功能和作用。

2.师资相对薄弱,教学不规范。相对于城市的中小学校,农村学校,特别是偏远山村的中小学校,在教学资源可获性方面存在很大的限制和约束,加之学校、家长等相关主体对体育教学的漠视,多数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对自己要求松懈,很少主动学习,缺少与外界的交流和借鉴学习,在对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教研能力调研后发现,多数农村体育教师对新《课程标准》的了解和认识不到位,无法胜任和完成新《课程标准》规定之教学内容,上课后集合学生,围着操场跑几圈做做准备运动,然后根据学校现有的体育器材,分组自行活动,很多农村中小学教师课前不备课,没有规范的、科学的教案,课上教学方法陈旧,教学形式单一,这导致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导致教学效果很差,这样就加速了恶性循环。

3.农村学校体育工作的管理体系尚未形成。受经济、观念等诸多因素限制,当前农村中小学校的体育教学工作尚未建立起规范的管理体系,农村中小学校体育系列化、制度化和科学化基本没有提上日程,很多师资不足的学校,全校体育教师就一名,有的还是兼职教师,师资配置严重不足,师资水平也难以达到相关要求。配有数名体育教师的学校,由于自上而下不受重视,整个学校的体育工作规划不到位,组织机构流于形式,疏于管理,体育教学效果堪忧。

4.农村学校财力不足,体育教师奇缺。因受各方面的影响,专业思想不巩固,由于农村中小学,特别是偏远山区的中小学师资不足,很多学校的体育教师是兼职教师或代课教师,由于这些教师非科班出身,具有较强的师范型知识,但是在体育学知识上,业务素质普遍较低,这就导致了在对专业技术的理解和教学方面存在很大困难,对新《课程标准》的领悟与践行,教学的创新都存在很大的困难。

5.排课不合理。由于学校对体育课不受重视,将很多体育课集中安排在那些“边角”时间,导致学校的体育课扎堆上,另一方面,农村中小学的体育设施、器材等配置本身不足,这势必会影响校园安全问题和正常的教学效果。

三、对策及建议

1.改变传统观念。改变当前农村体育教育的状况,首先要转变观念,当地的教育部门及相关领导、学校及领导都要正确认识体育教育的功能和作用,加强农村学校体育工作规章制度建设,严格按《课程标准》要求实施体育教育;充分认识体育教育是增强学生身心素质的重要途径,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

2.完善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教师是教学的保障。针对当前农村中小学师资现状,一方面,要增加体育专科的师范生到学校任教,从根本上改变原有的对体育教师漠视的现状,在教师待遇、地位等方面激励体育教师在校任教,从教师职业成长的角度来提高对体育教师的培养力度。另一方面,要加强专兼职体育教师的培训和观摩学习。对于那些不能及时补充体育专科师范学院毕业生的学校,要通过对现有师资的培养,来提高师资的整体素养。使他们即有师范性,有能掌握体育专业理论的基础知识,掌握熟练的技术、技能,建立知识的立体结构,从而能完成体育教学的任务。

3.全神贯注搞好课堂教学,聚精会神设计专题引领。以“做好课前、做细课堂、做实课后”为目标,建立完善课堂的长效机制,将关注课堂从突击性转向常规性,从表面性转向实质性,立足于教育规律、教育对象和教育微观的探索,充分认识学科教研“专题设计”的含义,借助常规教研、教学展示等形式,突出教研重点,清晰教学操作流程、教与学方式改善的路径,再现教材教法的研究。

4.游戏先行,课堂教学效率得到保障。根据教学内容,注重学生的年龄特征,向学生提出巧妙的问题,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创新、运用先进的教学模式和方法,通过体育与“游戏”结合的方式,使学生真正体验到运动的乐趣,忘记枯燥、单调,乃至身体的疲劳,从而自觉地完成各项练习。

5.变革体育课堂教学,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要注重探求体育学科的独特育人价值,关注在对学生进行体育动作技能、方法及终身健康理念培养的同时形成学生独特的体育思维,研究在充分利用教材的同时,灵活大胆地联系生活进行再创造与再处理,增加课堂教学的厚度与容量。在研读教材的过程中,充分关注学情研究,把每一堂体育课上成既真正受学生欢迎,又能为学生终身健身意识和能力培养奠基的课堂。

6.抓常规,奠基础,体育课堂教学要常态化。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制定切合本校实际的体育《教学工作管理办法》,保证课程计划的全面落实。强化常规管理,把好备课关,真正落实教师的备课;把好上课关,关注常态课,把好教学反思关,关注教师对教学活动的自我评价和反思。

在评价体育教师的教学成绩时,要形成多主体评价,除了学校对体育教师的考核评价外,还要将教师的自我评价、学生的评价综合考量,分别设置学校评价、教师自评,学生评价的权重,综合评定体育教师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能力。

第8篇:体育常规课教学反思范文

关键词: 体育与健康课教学 三维目标 达成

新课程改革以鲜明的三维目标而备受关注,经过多年的实践,许多体育工作者对此已经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新课程的许多理念、观点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指引作用,体育教师必须不断去研究。怎样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更好地培养学生,是我们需要探讨和思考的问题所在。

1.三维目标的内涵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1]所谓“知识与技能”,是学科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过程与方法”是了解和体验问题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并初步掌握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真正学会学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具有科学精神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社会公民,等等。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必然会在过程中获得体验,产生感悟;而且体验、感悟是知识后面更有价值的东西,学生在探索新知识的经历和获得新知识的体验可能是挫折、失败,也可能学生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结果却一无所获,但这是一个人的学习、生存、生长、发展创造所必须经历的过程,也是一个人的能力和智慧发展的内在要求。

2.三维目标三者的关系与目标整合

2.1 三维目标三者的关系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新课程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是同一事物的三个方面。三维目标是一个问题的三个方面,而不是独立的三个目标。三维目标具有内在的统一性,统一指向人的发展,即三维目标的核心是人的发展,三维目标是交融互进的,不是均等存在的。人的发展是三维目标的整合,缺乏任一维度,都会使发展受损,但这并不意味着三维对人的发展的贡献是等值的。其中,知识、技能目标是三维教学目标的基础性目标,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是课堂教学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常规性任务,它也是教师钻研教材和设计教学过程首先必须明确的问题。

2.2 三维目标整合

事实上,在平时的实践中,是不可能将三者分开的。用激励导向方法指导学生,以及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时,体育教师在指导学生练习前滚翻时,如说:“前滚翻做得好,但如果把两腿夹紧就更好了。”这样的评价既能教给学生知识与技能,又是对学生学习过程与方法的指导,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所以,我们在评价的过程中要注重有效整合。需要指出的是课程标准强调定性评价并非否认定量评价,强调过程性评价并非忽视终结性评价,强调相对性评价也并非抛弃绝对性评价。虽然不能肯定地说每节体育课都能达到既定的目标,特别是能力的要求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不可能靠一节课或短时间完成,但在教学中,教师要尽最大努力去落实和实现教学目标。那种不注重过程与方法而专注于学生对知识技能的获取是不可取的;如果只追求课堂教学中热热闹闹、华而不实的外在形式,弱化知识技能,或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从教学中剥离出来,企望通过讲授来实现的做法也是不可取的。知识与技能是教学目标的核心,它通过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过程而最终实现;过程与方法是教学目标的组成部分和课堂教学的操作系统,它渗透在知识与能力目标的实现中而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教学目标的组成部分和课堂教学的动力系统,它伴随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而实现。三维目标紧密联系在一起,只能作为一个整体来达成,不能分割。新课标指出:“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教师应在分析学习内容、了解学生情况和回顾先前教学经验与反思的基础上,开发学习资源和运用教学媒体对教材的顺序、详略、深浅等作适当取舍、加工、提炼等处理,再确定三维目标。

3.体育与健康课教学中三维目标达成的探讨

3.1 确立三维目标

三维目标是一个整体。知识与技能仍然是新课程的重要三维目标之一,是体育教学的基石,同时,它又是载体,学生思考、解决问题能力的形成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都是依附于知识的发生、发展,是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得以形成和发展的。而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必须依托教学活动的过程来实现,没有过程,就没有体验和感悟,也不可能形成技能。体育教师必须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并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制定教学目标,切忌泛泛而谈、好高骛远。制定的目标必须明确、具体、可行,是可以检查、可以观察和可以评价的。如果课堂教学目标过于抽象和宽泛,教师不明确这堂课要教成什么样子,学生不知道这堂课要完成哪些任务,其结果必然是课堂教学目标是否达成,达成到什么程度,均难以进行检查和评价。这种教与学的盲目性与随意性,是必须改变的。体育教师在表述课时教学目标时应充分考虑以下几个要素:学习的主体――学生;学生应能做什么――学生的行为;学生行为是在什么条件下产生的;学生行为的标准。这些要素构成了教学目标表述中的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以体现学习者通过教学所要达到的行为上的变化。

3.2 三维目标的达成

3.2.1 “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落实

知识与技能仍然是新课程的重要三维目标之一,是体育教学的基石,同时,它又是载体,学生思考、解决问题能力的形成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都依附于知识的发生、发展,是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得以形成和发展的。所以,体育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明确本节课的“知识和技能”目标,通过有效的讲解示范,组织学生练习等教学方法和手段;教给学生的知识必须是正确的。教学中也存在这样的现象:为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有些体育教师对于学生的一些错误知识与技能给予盲目的表扬。这样的做法显然是不恰当的,明显地违背了“知识与技能”目标。对“知识与技能”学习中有进步的学生,要及时地表扬;对学生的不足之处,也要指出努力的方向。

3.2.2 “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达成

过程与笔法既是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之一,又是课堂教学的操作系统。所谓过程,其本质是以学生认知为基础的知、情、意、行的培养和发展过程,是以智育为基础的德、智、体全面培养和发展的过程,是学生的兴趣、能力、性格、气质等个性品质全面培养和发展的过程。所谓方法,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采用并学会的方法。过程与方法是新课程倡导对学与教的过程的体验、方法的选择,是在知识与技能基础上对教学目标的进一步开发。过去教学重结论轻过程,现在要求学生不仅知道简单的结论,而且知道一些过程。过去重教法,现在要重学法,注重课堂评价的指导,落实“过程与方法”目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激励学生自信,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习的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离不开集体合作的力量,任何孤单作战的人在一些任务的达成程度上远远没有集体合作的进步来得快而又圆满。因此,“过程”学习是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关键。课堂上体育教师要合理有效地引导学生,包括:创设情境、组织讨论、自身示范、引导学生对问题的观察等。教师要帮助学生自我反思,帮助学生寻找、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解决学习需要的工具,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方式和选择学习策略,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与反思等。

3.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落实

情感态度与价值既是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之一,又是课堂教学的动力系统。新课程倡导对学与教的情感体验、态度形成、价值观的体现,是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目标基础上对教学目标深层次的开拓。它既是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之一,又是课堂教学的动力系统。新课程倡导对学与教的情感体验、态度形成、价值观的体现,是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目标基础上对教学目标深层次的开拓。随着学生年龄的增加,认知水平的提高,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应多运用一些激励性评价语言。什么样的评价语言才是恰当的激励性评价语言呢?这不仅取决于教师对自身角色的重新认识,而且取决于对学生心理需要的分析,更重要的是教师要认识到所用的激励性评价语言应有助于学生建立独立完整的人格,是发自内心的激励性语言。体育课特别强调情境的创设,重视在每节课中营造良好的氛围,让学生体验上体育课的乐趣。[2]情感的良好表现具有两极性,即:肯定与否定,积极与消极。肯定积极的情感能发挥机体的潜能,促使其价值观的形成,实现体育教学目标。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学生的情感变化,积极引导,采取措施使学生的情感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从而使学生情绪高涨地上好体育课,形成追求健康的运动价值观目标。体育运动本身就是一种实现展示美的活动。矫健的形体、娴熟的技术、漂亮的动作、优美的造型,都给人以美享受。体育教学是体育运动的基础教育,教师的一切活动就是创造美,让学生得到美的享受。教师的爱可以促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并激发学生的潜藏的力量。融洽的师生情感,首先是教师要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关心学生,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绝不能言辞过激,讽刺挖苦。[3]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坚持以表扬为主、正面教育为主的方法,多运用良好语言刺激,以增强学生情绪的正向变化。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N].中国教育报,2001-7-27.

第9篇:体育常规课教学反思范文

摘要:体育游戏能够促进小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全面发展,体育游戏的运用要进行合理创编和选择,要善于组织游戏和分享游戏。

关键词:体育游戏 小学 体育教学

素质教育推行以来,体育课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学生的主体地位日益突出,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基于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制约和场地设施的限制,体育游戏已经成为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游戏兼具教学和游戏的特点,受到广大教师和学生的欢迎。

一、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一)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体育课教学环境相对开放,师生间的沟通更加直接,更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传统授受模式下的体育教学只关注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而体育游戏则有利于小学生的德智体美各方面的全面发展。

在德育方面,通过体育游戏的规则教育迁移到学校规则乃至社会行为准则和法制教育,通过分组合作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在智育方面,体育游戏的规则多样,条件经常改变,学生对游戏规则的灵活掌握,对发展学生逻辑能力和智力具有重要作用。在体育方面,体育游戏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对小学生基本活动能力的形成具有促进作用。但是基于小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和思维能力的限制,体育游戏的各种功能在很大程度上需要通过体育教师的合理引导来实现。

(二)培养小学生体育兴趣

学生体育兴趣是学生参加体育活动最根本的动机,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基础。小学生乐于上体育课,具有参与体育运动浓厚兴趣,但传统体育教学的单调和枯燥扼杀了学生参与体育的兴趣。体育游戏融合和游戏和传统体育教学的特点,既有教育性又有娱乐性。让小学生在游戏的情境中学习技能,既能保证教学效果,又能培养学生参与体育的兴趣。

(三)培养小学生的合作和竞争意识

合作和竞争是每个成熟的社会个体必备的能力,正确的合作和竞争意识是获得成功的重要保证。体育游戏一般将学生分为若干个组进行,组内形成合作关系,组间形成竞争关系,每一个学生都同时承担着组内合作者和组间竞争者的角色,这种角色的锻炼对合作与竞争意识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

(四)培养小学生的沟通交往能力

体育游戏大多以集体的形式进行,这必然会在学生之间相互交流与互动。体育游戏的开展,为改善同学关系和师生关系提供机会,同时也为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提供良好的契机。例如,“两人三足”接力游戏,为争取最后胜利,如何确定本组内的两两组合,如何确定出场顺序,如何快速行走,都需要组员之间进行交流和沟通。

(五)培养小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

素质教育要求着重发展小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学生不仅是学习的主体,也是校本课程的重要开发者。作为体育游戏参与的主体,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自主的设计和创编游戏,从而提高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相对复杂的游戏需要学生对器材进行选择或重新组合,甚至需要学生亲自动手制作器材,这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非常有益。

二、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一)合理的创编或选择体育游戏

体育游戏的创编或选择是正确运用的前提,创编或选择体育游戏既要满足教学计划的需要,又要适应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

1.根据教学内容创编或选择体育游戏

体育游戏的创编或选择要与教学内容保持一致,将技能教学与游戏相结合,可以改变技能教学的单调和枯燥,提高学生的兴趣,促进工作技能的形成和巩固。例如中长跑是发展学生心肺耐力最重要的途径,但中长跑运动量大,很多学生对中长跑课不感兴趣。但如果设置成接力比赛、追逐赛、障碍赛等游戏形式,既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兴趣,又能保障教学效果。

2.根据课堂教学的不同阶段创编或选择体育游戏

完整的体育课基本包括课堂常规、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在课堂教学的不同阶段选择游戏的出发点不同。在课堂常规部分,可通过简短的报数游戏、反向动作游戏等来提高学生注意力,促进学生进入准备状态。在准备部分,体育游戏主要起到热身的作用,通过跑动中的“听数抱团”、“拉网捕鱼”、“花开花落”等代替传统慢跑、徒手操等内容,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在基本部分,体育游戏要起到促进动作技能学习,巩固和运用所学技能的作用。在结束部分,主要通过一些小负荷游戏,达到消除运动疲劳的效果。

(二)科学的组织体育游戏

体育游戏教学不同于传统的授受教学,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教师仅起组织作用,容易出现操控难的情况,必须科学有效的组织实施。

一是正确的运用讲解和示范。讲解应包括游戏的名称,进行的方法,路线,动作要求,特别应当讲清楚规则和裁判胜负的办法。示范通常在讲解之后,有时也边讲解边示范,或讲到关键环节时进行重点示范。二是做好合理的分组。分组应尽量保证各组之间实力均衡,合理分组能提高参与者的兴奋性和积极性,能使游戏的竞争性得到更大的发挥,分组不合理,则会影响游戏的效果,继而影响整节课的教学。

(三)善于总结升华体育游戏主题

体育游戏的组织者应该做好体育游戏的讲评和分享。首先要公平的宣布游戏结果。对胜利者予以肯定,对失败者指出不足外,并积极引导学生反思游戏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其次要善升华游戏主题,通过遵守游戏规则和纪律,引导学生遵守社会行为规范,;通过游戏中的合作与竞争,引导学生互帮互助并进行良性的竞争,促进学生共同进步。教师要善于总结升华游戏主题,体育游戏的作用要借助教师的总结和引导来实现。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