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电气自动化弱电方向范文

电气自动化弱电方向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电气自动化弱电方向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电气自动化弱电方向

第1篇:电气自动化弱电方向范文

【关键字】电气自动化;应用;设计;发展;科技

中图分类号:F407.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 前言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涉及到多方面的内容,主要包括有电工、电子、自动化和计算机工程等一些相关的综合性学科,本专业属于传统的基础性的国民经济发展需求专业,有较多的社会岗位需要本专业技术人才。电气专业的明显特点就是强弱电的相互结合和计算机技术与自动化技术的专业结合,共同实现一些大型生产中的生产设备智能型和生产过程电气化自动化。以20世纪90年代为分界线,现代电气设备已发展为一种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等为基础的变配电综合电气控制自动化系统。

2 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2.1 电网调度的自动化

以电网调度的中心服务器、打印设备、大屏幕显示器、工作站和相应的计算机网络共同组成的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是一种通过电力系统专属的局域网将在系统可调度范围内的发电厂、下级电网调度中心和测量控制设备等变电站终端实现有效连接的自动化系统。在现代的电网调度领域中,电气自动化技术发展着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方面有对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评估和依照累计获得的数据对电力负荷进行预测,并在这个基础上实现有关经济调度和发电控制的自动化,然而一般的只有在省级以上的电网中才会出现这种要求的许可。对数据进行实时的采集和处理和监控是电力系统在生产过程中的主要内容,在获得数据支持的情况下把握好电网的运行状况和安全情况,保证其可以很好的适应现代电力市场的实际运营需求。[1]

2.2 发电厂分散测控系统

一般的发电厂分散系统采用分层分布结构于实际的应用过程中,主要有以太网、高速数据通讯网、运行人员工作站、过程控制单元和工程师工作站共同组成。在过程控制单元中有输入/输出模件和可冗余配置的主控模件,而在主控模件中又通过冗余智能输入/输出和输入/输出总线模式进行通讯连接。可以直接用于生产过程的有过程控制单元,还可以直接接受热电阻、热电偶、电气量、开关量、脉冲量和现场变送器等信号,并在运算处理完成后实现对设备的运行状态和运行参数的实时显示、打印和信号输出,运用这种方式实现对执行机构的直接驱动和成产过程中最终的联锁保护、检测和控制。在工程师工作站和运行员工作站使用的是人机接口,由向运行员工作站发送信息和接受由工作站发送过来的指令两方面共同组成,这两种方式共同实现操作人员监视和控制机组运行状态采用的方式或者是手段。最后一种为工程师提供设置和修改系统组态的诊断方式和维护方式的工作站就是工程师工作站。

2.3 变电站自动化

取代电话人工操作和人工监视同时加强对于变电站的监控能力就是在变电站中采用电气自动化技术的主要目的,这种变电站自动化在实际应用中还可以提高变电站的运行水平和运行效率。换而言之,就是实现变电站全方位多层次的监视站内各种电气设备的运行状况和实现对其有效的控制就是在变电站中应用自动化技术的主要目的。这种变电站自动化的几点特点有如下几个方面:以往使用的电磁式装置全部又全微机化的设备来替代,同时实现计算机屏幕化的操作监视,在数据传输工程中较多的应用电力信号电缆代替计算机电缆,对于变电站的管理和统计记录实现自动化。由上述一些应用功能,不难发现,在电力现代化生产过程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就是实现变电站的自动化,同时由于其可以满足变电站的各种操作任务二使得电网调度自动化同样是一个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2]

3 电气自动化的应用发展趋势

电气自动化应用领域十分广泛同时还十分复杂,比如,日常生活中的电器开关和工业生产中的飞机汽车等,可以发现电气自动化的应用无处不见,在未来的电气自动化发展中,其应用范围会得到更加广泛的扩展,在我国的经济发展进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1 向核心竞争力的方向发展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电气自动化,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领域的企业都投入了越来越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在研发电气自动化设计方面,这种雄厚的投入必然会为我们带来自动化技术的长足长进,科技进步了必然会缩短我国发展中国家和一些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对于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实现电气自动化的全面自主创新研发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3]

关于自动化向着核心竞争力方向发展的趋势主要有分布式和开放时两方面。保证电气自动化系统中建立相对独立的功能性模块系统的属于分布式结构,这种结构的的特点是可以有效的降低系统运行中的风险,提高系统正常运行保障。实现电气自动化系统和外界系统之间联系的属于开放式的系统趋势,这种方式可以实现生产管理的融合和网络自动化管控一体化的目标。

3.2 以电气自动化推动电气智能化的发展

在近几年的发展中,CIMS、自动控制、机器人出品和专用集成电路等方面的发展是有目共睹的,一些电气自动化的开发设计公司在关于电气自动化的智能化发展理念上提出了他们自己的设计模式,将电气自动化的智能化发展呈现出了多种形态。以工艺知识库为核心同时以交互式设计模式为基础的综合智能化CAPP开发平台和应用框架推出的系列产品有金叶CAPP、同方CAPP等,这些产品的出现很具说服力的证明了电气自动化在未来发展中的发展趋势最终由技术进步发展到真正的电气智能化。

4 电气自动化的设计

4.1 设计原则

在电气自动化设计中主要遵守的原则有六点,分别是:最大程度的满足生产机械和工艺对电气控制的基本要求;满足控制要求为主要目的提倡整体方案的简单、经济、安全;处理好电气和机械之间的关系,同时考虑设计成本因素;从经济性、技术性的角度选择最适合的电器元件;设计应经过严格的质量和安全测试;在现有生产技术条件下大规模的生产和应用并保证使用和维护比较方便。[4]

4.2 设计思路

电气自动化是一门相对复杂的学科,设计过程中涉及到较多的学科内容,在设计过程中应遵循以下三点设计思路;一,集中监控的设计思路,这种模式可以保证使用和维护电气自动化系统的便利性;二,远程监控的设计思路,这种模式可以保证节约大量的电缆、安装费用和其他材料,降低设计成本;三,现场总线监控设计思路,这种思路在变电站的综合自动化系统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有着十分丰富的技术和经验。设计思路是建立在以太网、现场总线等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上的,在技术和使用上都是一种较为成熟的技术,实现了功能模块的独立和自由组合,保证了系统运行的可靠性,是设计电气自动化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5 结束语

强弱电的结合是电气自动化的一个最突出的专业特点,这个学科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实际的建设施工过程中需要电气和自动化两方面的协调配合来完成工作。我们的国家在经济上的迅猛发展和在技术上的不断突破,电气自动化在未来的发展中将有着十分良好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任杰,姬颖.试论工业电气自动化及其在工作的实践[J].科技致富向导,2011,(16):56-57.

[2]李哲.浅谈电气自动化的应用与发展趋势[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36):75-76.

第2篇:电气自动化弱电方向范文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智能建筑;应用

中图分类号:F407.6 文献标识码:A

一、电气自动化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主要应用

(一)交流工作接地

交流工作接地是指采用变压器的中性点或中性线(N线)接地。N 线需要使用铜芯的绝缘线。在配电过程当中,是会出现辅助的等电位接线端子的,等电位接线端子主要是在箱柜的内部。因此,需要注意的是这个接线端子是不能露到外面的;是不能和其它的接地系统,如屏蔽接地,直流接地,防静电接地等系统相连或混接的;也不可以和PE线进行连接。

(二)安全保护接地

安全保护接地主要是把电气设备中不带电的金属部分和接地体之间作一个很好的金属连接。也就是说,将大楼内部所使用的用电设备和这些设备附近的一些金属构件,使用PE线进行连接,但是严格禁止把PE 线和 N 线直接进行连接。在现代化的建筑内,需要实现安全保护接地的设备很多,主要有弱电设备,强电设备,另外还有一些非带电和导电的设备和构件,这些均是必须采用安全保护接地措施的。如果没有做适当的安全保护接地措施而使电气设备的绝缘损坏时,该设备的外壳就有可能会带电。一旦人体接触到这个电气设备的外壳,就可能会出现被电击伤或造成生命危险的情况。安装保护接地装置,降低设备的接地电阻,这不仅仅可以保证智能建筑的电气系统安全,也是保证非智能建筑内部设备和人们人身安全的一个手段。

(三)屏蔽接地与防静电接地

在现代的众多建筑当中,屏蔽和它的正确接地方法是防止电磁干扰的最好保护方法。这种方法是可以将设备的外壳和PE线进行连接;导线的屏蔽接地是需要屏蔽管路的两端和PE 线的可靠连接的;室内的屏蔽也应当多点与PE线进行可靠连接。将带静电物体或这是很可能会产生静电的物体(非绝缘体)利用导静电体和大地之间构成一个电气回路,这就叫防静电接地。防静电接地是需要在洁静、干燥的环境当中,全部设备的外壳以及室内(包括地坪)的所有设施必须和 PE线进行多点可靠连接。

(四)直流接地

在一个智能化的楼宇内部,是包含了大量的通讯设备、计算机与需要电脑操作的大楼内其它自动化设备。在这些电子设备向外进行输入信息、转换能量、传输信息、放大信号、逻辑动作及输出信息等多个过程当中均是需要通过微电位或者是微电流而快速执行的,并且这些设备之间是常常需要通过使用互联网络而进行工作。所以,为了使这些设备的准确性比较高,稳定性也比较好,除了需要有一个相对稳定的供电电源之外,还需要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基准电位。

二、智能建筑弱电技术及其对IB 的影响

(一) 信息技术 IT

通常信息技术主要包括: 信息传输技术、信息获取技术、信息检索技术、信息处理技术、信息显示技术、信息存储技术和信息安全技术等。它主要被应用于智能建筑当中的信息技术,它包括了我们常说的4C技术,也就是现代计算机技术、现代通信技术、现代图形图像技术、现代控制技术,然而4C技术并不能完全代表所有的信息技术。信息技术作为当今的智能建筑弱电技术, 在它被应用到智能建筑后, 我们的生活、工作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在办公室里或家里都可以完成很多各种各样的服务。

(二) 现代计算机技术

现代计算机技术作为信息处理技术当中的一项主要技术。它包含在计算机技术当中, 它主要的表现是在计算机网络系统中, 它正沿着并行处理分布式的方向迅速发展。目前,计算机技术已经广泛地应用到了智能建筑的当中, 它以通信管理、信息、控制等多个方式在智能建筑OAS、CNS、BAS 当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从而构成了主干告诉网络技术,主要有快速FDDI、以太网、ATM以及各种类型的快速网络互连设备等等。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通信技术的结合技术正在向家庭办公的方向迈进。

(三) 现代自动控制技术

现代自动控制技术是一项信息化的处理技术,它在信息化过程中是起主导作用的。现代化的自动控制技术指的是数字控制技术, 也就是网络技术与计算机控制技术。现代自动控制技术主要是利用网络集成的控制技术,从而可以形成整个的智能化建筑管理系统IBWS。近年来,应用最为广泛的当是设备自动化系统BMS了。在目前我国的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方面正在推行相对开放的分布式网络结构与相关的协议。总体来讲, BAS的中央站嵌入Web服务器, 已经融合了 Web功能, 并且以网页的形式来体现自身的工作模式, 从而使得BAS和Intranet 能够成为一体化, 然后构成了主要采用Web 技术的 BAS 网络的集成系统。

(四)现代图形图像技术

现代图形图像技术是信息技术方面的一项重要技术。它主要是被广泛地应用到智能建筑的现代图像技术方面

1、先进的图像信息处理技术,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信息显示的图形图像化;

2、图像信息和相关信息管理的活动图像压缩编码、计算机处理以及网络的控制技术, 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计算机处理及网络控制技术。

图像信息的计算机处理和网络控制应用技术,主要被体现在MPEG系统的标准当中。MPEG 系统的标准主要是用来促进我国图像技术飞速发展的国际化标准。它主要是对音频、活动图像以及其其组合的压缩、解压缩、处理或者编码等等多个方面的标准。

(五)综合布线技术

目前,综合布线技术是一项比较特殊的信息传输技术。它主要是在建筑与建筑群周围环境下的一项信息以有线方式进行传输的技术;它主要是在建筑物的内部或者是在建筑群之间进行数据、语音、图像等信息的传输,从而满足人们在这样的建筑物内部的对各种信息的需求。所以,它也是IBWPT的一项主要技术。

电气自动化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在我国目前仍是一个较新的技术领域,伴随着我国更多智能建筑的涌现,这将使得更多更加先进的自动化技术流入这一领域当中,从而可以使这项技术更加成熟和完善。目前,IBWPT已成为 IBWP 体系当中的一个重要作用的部分, 它主要处在 IBWP 体系中的三层结构的中间层, 它支持其下层 IBWPS 的工程实现,并且是 IBWP 理论实际运用的方式、途径、手段和方法。它的理论基础主要是它上层的 IBWP 理论。IB-WPT 的内涵主要是以信息技术作为主要内容来使用的多项现代弱电技术。它们之前存在相互交叉、相互联系、相互渗透, 从而构成了复杂的多学科交叉并综合运用的IBWPT。从IBWPT可以完全体 现如今信息时代当中的智能建筑发展的关键技术; 伴随着新的信息技术的不断涌现, IBWPT的内涵同样会不断地得到补充与发展, 进而推动 IB的深入发展。

参考文献

第3篇:电气自动化弱电方向范文

如线路保护、接地保护、变压器保护等保护的有关问题及其设备元件的选择。此题目的设计涉及发电厂电气部分》电力系统分析》《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电力系统自动化》等所学习过的课程及相关内容,所有设计查阅资料是必不可少的,而资料的获取应以实际为准,做为一名初次设计者,设计之前应具备一定的设计能力,但是由于缺乏经验,知识体系的不够完善等多种原因,适用于估算。在估算的过程中,所得理论结果只要与实际偏差不大,对整个电力系统不产生重大的影响,是可行的。

工业机器人一般由执行系统、驱动系统、控制系统、感知系统、决策系统及软件系统组成。执行系统是工业人为完成作业,实现各种运动的机械部件。驱动系统为各执行部件提供动力,工业机器人采用的传动方式,通常有液压、气动和电动等几种驱动系统。控制系统对工业机器人实行控制和指挥,使执行系统按规定的要求进行操作。一般它由控制计算机或可编程控制器、电气与电子控制回路、辅助信息和电气器件等组成。

1了解工业现场中所要做的工序的运行规律、控制要求,探索更好的控制方

2决定总体控制方案

3设计机器人PLC硬件电路接线图及元器件选型配置;

4设计控制流程,完成三点定位机器人在工作中相互协作控制系统中PLC序设计;

5绘制机器人模型电路原理图、控制电路电路图I/O接线图;使用说明书等。

6根据控制要求完成机器人模型与PLC的连机调试:在硬件电路连接好后,PLC传送编好的控制程序,它能按预先的逻辑较好地完成机器人的控制。机器人模型运行应操作简便,控制效果良好,形象直观,演示性好,可以较好地满足多个机器人协作能力强的要求

7方案的确定个人计算机有很强的数据处理功能和图形显示功能,有丰富的软件支持,但是它们是为办公室自动化和家庭设计的,对环境要求很高,抗干扰能力不强,一般不适合在工业现场使用单片机只是一片集成电路,不能直接将它与外部I/O信号相连。要将它用于工业控制,还要附加一些配套的集成电路和I/O接口电路,硬件设计、制作和程序设计的工作量相当大,要求设计者具有很强的计算机领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工业控制计算机(简称工控机)也是为工业控制设计的,目前比较流行的是PC总线工控机,它与个人计算机兼容。工控机采用总线式结构,各厂家产品的兼容性强。工控机一般是在通用微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有实时操作系统的支持,因此在要求快速、实时性强、功能复杂的领域占有优势。工控机的价格较高,将它有与开关量控制以取代继电器系统有些大材小用。工控机的外部I/O接线一般都用多芯扁平电缆和插头、插座,直接从印刷电路板上引出,不如可编程序控制器的接线端子那样方便可靠。以上各种计算机用语控制的程序一般都是用汇编语言编写的,不像可编程设计机器人PLC硬件电路接线图及元器件选型配置

8电气自动化是高等院校开设的一门工科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创新,培养能够从事与电气工程有关的系统运行、自动控制、电力电子技术、信息处理、试验分析研制开发以及电子与计算机应用等领域工作的宽口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主要学习电子技术、电工技术、计算 机方面较宽广的工程技术基础和专业知识。本专业主要特点是强电弱电结合、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相结合、软件与硬件结合、元件与系统结合,学生受到电工电子、信息控制及计算机技术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解决电气工程与自动化领域技术问题的基本能力。该专业是强电和弱电计算机技术与电气控制技术交叉渗透的综合型专业学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出的毕业生,以理论基础扎实、专业知识面宽广、实践动手能力强、适应性强在国内有较好的声誉主干课程电路原理、电子技术基础电路制原理、电力电子技术、电气测量、电力拖动与控制等。就业方向适合到国民经济各部门从事与电气工程有关的系统运行、等方面的工作,也能在科研院所、高等学校从事电气信息与自动化技术相关的研究开发、技术引进与改造及教学工作。

第4篇:电气自动化弱电方向范文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发展现状;功能;设计理念 ;应用;现状与发展

中图分类号:F470.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电力自动化技术概述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不断的进步,电网技术也有了很大的发展,配电网技术的网络化程度也在不断地提高,因此,电力自动化技术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要求主要有:

保证电力系统各部分的技术要求,以实现设备的安全以及经济,并以设备的实际运行为主要的依据,保证操作人员实际的控制和协调;

(2)尽量的利用电力自动化技术进行安全性能的改善,从而可以减少事故,并能够节省人力,避免紧急事故的发生和发展;

(3)还要对电力系统的整体数据以及参数进行检验 收集并对之进行处理,保证各系统的正常运行;

(4)保证电力系统各部分的安全以及经济。

二、现代电厂电气自动化系统应用现状分析

1.1现代电厂电气自动化系统概述。目前,电厂所采用的电气自动化系统是利用通信协议、网络通信技术、工控软件等技术综合运用发展而来的新型综合自动化系统。随着近年来现场总线、工业以太网网络通信技术在电厂电气自动化系统应用的不断增加,传统硬接线方式的缺点日渐突出。为了满足现代电力企业生产过程中电气自动化系统需求,新的电气自动化系统技改成为了现代电厂面临的首要问题。

1.2以电厂电气自动化系统功能需求为基础的系统应用分析。

现代电厂电气自动化系统针对系统功能需求进行着不断地完善与发展。根据电厂电气设备复杂、设备布置及数量较多、分散安装情况普遍、电器元件较多、系统运行信息量大维修困难等需求,电厂电子自动化系统正进行着不断地完善与发展。同时根据电厂设备要求以及系统可靠性需求对电气自动化系统的相关组件进行了规范化,以统一的标准以及行业规范使系统组成具有较高的可靠性,为电厂安全稳定运行奠定了基础。

1.3针对电厂电气自动化系统信息需求的系统应用分析。在现代电厂电子自动化系统应用中,系统信息需求促进了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发展。针对电厂电气保护监控中信息采集、控制、保护、通信的需求,电厂电气自动化系统加快了信息通信技术的更新与应用。通过根据电厂电气自动化系统信息传递速度要求,以现场总线技术、工业以太网技术满足电气自动化系统信息传输需求,促进电厂电气自动化系统应用效果的提升、促进电厂电气自动化系统应用目标的实现。

三、 电气自动化系统的特点及功能

1、 特点

与热机设备相比,电气控制系统的控制对象少、信息量小、操作频率低,但具有快速、准确的优势。由于电气设备要求较高的保护自动装置可靠性和快速反应能力以及较高的抗干扰能力,电气控制系统具有较多连锁保护,能够满足有效控制的要求。

2、 功能

基于电气控制的特点,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要实现对发电机――变压器组等电气系统的有效控制,必须具备以下的基本功能:1)发电机――变压器组出口隔离开关及断路器的有效控制和操作;2)发电机――变压器组、励磁变压器、高变保护控制;3)发电机励磁系统起励操作、灭磁操作、增减磁操作、稳定器投退、控制方式切换;4)开关自动、手动同期并网;5)高压电源监视和操作及切换装置的监视、启动、投退等;6)低压电源监视和操作及自投装置控制;7)高压变压器控制及操作;8)发电机组控制及操作;9)LPS、直流系统监视等等。

四、电气自动化系统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1、电厂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1.1电厂电气自动化监控模式

电厂用电设备分散安装于各配电室和电动机控制中心,元件数量较多,运行管理信息量大,检修维护工作复杂。目前,电厂电气自动化监控模式主要有三种:(1)集中模式:也就是传统的硬连接方式,将强电信号转变为弱电信号,采用空接点方式和4~20mA标准直流信号,通过电缆硬接线将电气模拟量和开关量信号一对一接至DCS的I/O模件柜,进入DCS进行组态,实现对电气设备的监控。这种方式的优点是采集集中组屏,便于管理,缺点是可靠性及速度不稳定;(2)分层分布模式:即间隔层利用面向电气一次回路或电气间隔的方法进行设计,将测控单元和保护单元就地分布安装在各个开关柜或其他一次设备附近。

1.2电气自动化监控关键技术

电气自动化监控关键技术有:

间隔层终端测控保护单元:分层分布式系统以间隔层一次设备为单位,现场配置测控保护单元。该单元对其可靠性、灵敏性、速动性和选择性都有很高的要求,是保障厂用电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最重要、最有效的技术手段,应该用专有保护装置实现。

(2)通信网络:ESC系统的运行环境是高电压、大电厂的恶略环境,电磁干扰大。通信网络是ESC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其性能直接影响到自动化系统的功能。目前大多数电厂采用的用电缆现场总线网络方式和光纤通信。

(3)监控主站:监控主站是实现厂用电器设备监控和管理的主要设备,安置在站级监控层,根据发电机机组的容量和运行管理要求设计主站配置的设备和规模,可配置成单机、双机和多机系统,标准的设备主要有有数据库服务器、应用和Web服务器、操作员站、工程师站,以及其他网络设备、GPS和打印机。

1.3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的问题

在开发电厂自动化技术是,需要注意的问题有:(1)电厂监控系统的控制电源必须有直流和交流两种供电方式,自动化装置和监控系统的LCU应该使用双电源、无扰切换的供电方式。监控系统主站设备要符合国家规定,采用取交流和UPS供电方式。(2)由于监控系统和其他系统的借口采用开关量接口和通信方式联系,开关量接口采用交换的信号一一对应的方式,其优点是接线直观,易于使用人员调试和故障查处,缺点是接线较多,有些控制功能须在LCU内编制复杂的程序,如果处理不当使调节性能不佳。(3)自动化与监控系统要协调处理,应按照自动化为主、监控为辅的原则。(4)在电厂电气自动化系统中,事件记录与故障录波是常用的运行和施工分析的方法。由于采样速度、内存等因素限制,事件记录并不能得到满足分析事故的波形。而故障录播很容易导致信号的重复收集和信号的残缺,使电缆布置和二次回路复杂化。

2、电厂电气自动化系统应用发展趋势分析

1.1以单元制为基础的电气自动化系统发展趋势。针对现代电厂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需求以及电厂机组控制需求,现代电厂电气自动化系统的应用正向着机、炉、点一体化的单元制运行方向发展。利用单元制技术优势实现电厂电气自动化运用中单元控制需求、实现电厂电气自动化系统应用监控能力的提高。以单元制为发展方向促进电厂电气自动化技术水平的提高。

3.电气自动化系统的发展趋势

ECS系统控制发展,使计算机控制取代了传统操作盘控制,目前又向综合智能控制和管理发展,主要表现在间隔层和站控层两方面。间隔层的保护和测控单元由向着集保护、测量、控制、远动于一体的综合化及网络化智能保护测控单元发展,站控层监控系统向全面提高运行和管理自动化水平发展。虚拟现实技术和视频处理技术的应用,将对未来的自动化产品,如人机界面和设备维护系统的设计产生直接的影响,相对应的软件结构、通讯能力及易于使用和统一的组态环境变得重要了,软件的重要性在不断提高,这种趋势正从单一的设备转向集成的系统。

6 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代电力市场化脚步的加快要求我国电厂加快自身技术改革与创新。针对电厂电气自动化需求进行电子自动化系统的优化与应用。我们在电力技术方面起步较晚,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探索,积极地采用新技术,从而为电力工程做出更多的贡献,实现电力系统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石磊,李国栋.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及设计[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0)

[2]刘永强.浅谈我国电气自动化的现状及发展前景[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

第5篇:电气自动化弱电方向范文

关键词:电力工程;自动化技术;发展趋势;改进措施;完善方法;

中图分类号:F407文献标识码: A

前言:电力工程中的电气自动化技术水平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先进,也更加的完善,在各项工程中的运用更加的广泛,本文针对自动化系统的应用模式及优点予以详细的讲解。

一、电力工程中的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自动化的发展方向为;自开环监测向闭环控制方向进行发展;自高电压等级向低电压等级扩展;自单个元件向部分区域和全系统的发展;自单一的功能向多功能及一体化发展;装置的性能向数字化、灵活化以及快速化发展;追求的目标向最优化、智能化以及协调化方向发展;自提高运行的安全、效率与经济作为目标向管理与服务的自动化进行扩展。

二、电力工程中的电气自动化技术控制系统的应用模式

(一)自动化集中控制模式。这种模式是传统的硬接线控制方式,将强电信号变为弱电信号,采用空接点方式与4mA至20mA 标准直流信号,通过电缆硬接线将电气模拟量与开关量信号一对一接到DCS的I/O模件柜,从而进入DCS进行组态,从而对电气设备进行监控控制。自动化集中控制模式分为直接I/O接入方式与远程 I/0 接入的方式,二者都具有一样的实现技术,在根本上并没有很大的差别。电气量的采集进行集中组屏,这样方便管理,设备运行的环境好;而且硬接线方法也成熟,反应的速度快。其缺点有:使用的电缆数量多,而且安装的工程量也大,远距离引进电缆的干扰或许会影响DCS的可靠性;DCS系统依照“点”进行收费,这样使得不仅投入的资金多,并且只有重要的电气量才能进入DCS,有一定的限制性,系统所监测到的电气信息不是很完整;所有的信息量都要集中汇总到DCS 系统,这样就导致风险集中化,直接影响了系统的可靠性;因为 DCS调试一般都是最后才实行,使用集中的模式就很难满足倒送厂用电的要求;而且没有单独的电气监控主站系统,不能完成比较复杂的电气运行管理工作,不能实现电气的“综合自动化”。

(二)自动化分层分布式模式。这种模式主要将 ECS划分为3层:站级监控层、 通信层与间隔层。网络层是通过通信的管理机、电缆网络或者光纤组成的,其主要是利用现场的总线技术,从而实现数据的汇总、规约转换、转送数据以及传控制命令的功能。站级监控层是经过通信网络,对间隔层进行管理与交换信息的工作。间隔层测控终端就地进行安装,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使用的面积,各个装置的功能相对是独立的,组态也比较灵活,可靠性较高。模拟量使用交流采样,能节省二次电缆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成本,抗干扰的能力也有所加强,系统采集数据的精度有了很大的提高。因为系统采集的数据量有了提高,保证监控信息的完整,能实现在比较远的地方对保护定值的修改与信号的复归,运行维护比较方便。分布式的结构方便系统的扩展与维护,局部的故障不影响其他模块的正常运行。设置独立的电气监控主站,便于进行分步的调试与投运,能够满足倒送电的要求。于此同时对厂用电系统的运行、检修和维护工作也十分的有利。

三、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广泛应用

(一)电网调度自动化的应用。电网调度自动化的主要组成部分为,由电网调度控制中心的计算机网络系统、打印设备、工作站、服务器以及大屏蔽显示器等装备组成,主要是通过电力系统的专用的广域网进行连结的,由下级电网的调度范围内的发电厂、调度控制中心与变电站终端设备等组成。其主要的功能为:电力生产的过程中进行实时数据的采集和对监控电网运行安全的分析、电力负荷的预测、对电力系统状态估计、自动发电的控制(省级电网以上)以及自动经济的调度(省级电网以上)并适应电力市场运营的需求等方面。

(二)变电站自动化的应用。其主要的目的是取代人工的监视与电话的人工操作,提高工作的效率,加大对变电站的监控功能,以使得变电站安全运行的水平有所提高。变电站自动化的主要工作内容是对站内运行的电气设备进行全方位的监视与有效合理的控制,特点是用全微机化的装置代替各种常规的电磁式设备;二次的设备集成化、数字化与网络化,尽量采用计算机电缆或者光纤替代电力信号的电缆;使操作监视实现计算机的屏幕化:运行管理与记录统计实现自动化。变电站的自动化不但要满足变电站运行的操作任务,其还是电网调度自动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电力生产现代化的一个非常重要环节。

(三)配电网自动化的应用。其使用的模型是最新的国际标准公共信息的模型,其输电网的理论算法使用和配网实际与高级的应用软件相结合,在负荷预测时配合应用人工智能灰色神经元算法进行,最后在进行潮流计算时使用配网递归虚拟流算方法。配电网自动化技术取得了重大的技术突破,表现在信息配网一体化、配网模型、高级应用软件以及中低压网络数字等方面, 最后,其解决了载波正在配电网上应用的路由与衰耗等技术的难题,正是因为使用了数字信号处理技术,才提高了载波接收的灵敏度。

(四)电力一次设备智能化的应用。常规的电力一次设备与二次设备的安装地点一般相距几十米到几百米的距离,相互间用强信号电力电缆与大电流控制电缆进行连接,电力一次设备智能化是指一次设备结构设计时考虑将常规二次设备的部分或者全部功能就地实现,省却大量电力信号电缆以及控制电缆,可以说是一次设备自带测量与保护功能。电力一次设备智能化的主要问题是电子部件常常受到现场大电流开断而引起的高强度电磁场的干扰,其关键的技术是电磁兼容、电子部件的供电电源以及和外部通信接口协议标准等技术的问题。

(五)适应光电互感器技术的新型继电保护和测控装置的应用。自电力系统采用光电互感器技术以后,与其相关的二次设备。主要节省了装置内部的A/D 转换电路、隔离互感器以及部分信号处理电路,提高了装置的响应速度。但是要解决的重要的关键的技术是为满足数值计算需要对相关的来自不同互感器的数据如何实现同步采样。还有就是对高效快速的数据交换通信协议的设计。

四、电力工程中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方向

(一)全控型电力电子开关的发展方向。电力系统中的运用器件随时代的进步不断的进行更新,从最初的晶闸管发展到二代全控式器件直到第四代的电子元件,这期间的发展正好充分的表面了技术进步带来的电力方面的突破所取得的进展。因为传统器件存在一些不容易控制的缺点,而全控式的电子开关确促进了可控性,于此同时因为全控式的电子开关电流密度比较大且开关速度相对比较低,使电路在处理方面就变得更加方便,因此全控型电子开关的使用就可以有效的促进电流的驱动与保护,并且可以整合检测等流程,这就是未来电气自动化的一个重要应用,其必然对我国电气自动化的发展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同时,对于全控型开关的弱点也要不断的进行完善,针对不足的地方进行完善,创新新一代的电子开关技术,为现有的电力系统注入新的科技的力量。

(二)变换器电路高频化的发展方向。其会大大提高工作的效率,而且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小开关的损耗。因高频变换器不会阻碍逆变器工作的频率,所以可以适当减小逆变器的尺寸,以节约成本。伴随着电气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创新,变换器也会随着电气自动化技术的更新而产生更新,未来的趋势也会趋向于高频化的需求。那么电力的高频化不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外界对电压的干扰,也可以提供供电的功率,逐渐改善低频引发的一系列的问题。

(三)电流控制技术的更新方向。其主要用于分离定子电流的磁场,分别对电流磁场进行有效控制。电流控制技术的发展能更好的为定子电流磁场的分离提供服务,从而可以加大对电流的控制,促使管理技术方面的更新。电流控制技术的应用是一种控制电流的新型的管理方法,管理的手段就可以发挥直接的作用,而且其结构简便易懂,这种方法的应用会在很大程度上促进电力系统的完善。

(四)通用变电器的使用方向。通用变电器的使用可以有效的促进自动化控制效率的提高,其操作性强,可控性也比较明显。在未来的电力系统发展过程中,通用变电器的使用会不断的提高系统的操作效率,同时增强系统的可控性,由此为电力系统的智能化发展提供优质的服务。

五、结束语

由此可见,电力工程中的电气自动化技术对电力工程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提高自身的技能水平,不断的对电气自动化技术进行完善与探索性研究,以便在更大的程度上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文字摘要:

[1] 赵宇思. 电力工程中电气自动化技术[J]. 商情.2012(4).

[2] 徐佳. 有关电力工程中电气自动化技术探讨[J]. 科技创业家 .2013(22) .

[3] 赵太华,李宝鑫. 讨论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工程中的应用[J]. 商品与质量・建筑与发展.2014(6).

第6篇:电气自动化弱电方向范文

关键词:电气化;电力系统;发展;应用

1.电气自动化概述

电气自动化运用电力电子技术、微机控制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来实现电气自动控制,以计算机技术实现程序控制,并且通过系统集成实现自动控制电力系统和运行维护功能。其明显特征是集成化、智能化和综合化、故障反映迅速自动化。

电气自动化范围较广,包括配电自动化、变电站自动化、馈线自动化。配电自动化包括配电系统所有硬件设施和控制流程,通过输电、配电和用电实现配电自动化流程。变电站自动化通过馈电自动化实现系统监控和管理。而馈电自动化方面,则是高度集成化,除了常规的遥测、遥信和遥控,包括自动重合闸、馈线故障监测、电能质量等监测,还集成了断路器监视功能,逐步发展成为智能化开关。

2.电气自动化技术在各行业的应用

2.1电气自动化在水厂方面的应用

在水厂方面:第一,自动化提高了效率,节约了能源,降低了能耗,减少了污染。第二,对水厂的监管和控制更加系统化专业化。让监督和控制的范围更加广泛,更加及时。第三,水厂的管理更加信息化,网络化,现代化。第四,应用电气自动化系统,使企业效率更高,提高综合效益。整个系统更加完善,同时具有更高的性价比。保证了水厂在各方面的高效运行。电气自动化技术在水厂中的应用,提高了水厂的工作效率,让水厂更加现代化,科技化,智能化。

2.2电气自动化在港口方面的应用

对外开放也带动了港口的发展,为了使我国港口更快发展,港口方面应用了很多新技术。比如港口电气自动化的发展,应用自动定位,动调度管理系统,无线数据通讯等,让水路工作能够高效运行,这样满足经济发展和国际贸易的飞速发展。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节约了劳动力。这些促进了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达到更高的水平,从而促进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2.3电气自动化在火电厂方面的应用

电气自动化在火电厂方面的应用发展也是很快的。电气自动化应用系统的功能在电气方面得到充分发挥,比如监视功能的发展,信号警示功能更加发达,与主信号之间联系更加方便,网络通讯更加发达,火电厂通信通道也更加迅速,便于火电厂更快的发展,更加现代化,科技化,智能化。电气设备管理也更加系统。发电机运行状态监视功能,自动化系统网络的通信也更加快捷,更加发达。

2.4电气自动化在电力方面的应用

电气自动化在电力方面的应用更多的是新技术的创新,电力在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新的应用让电力发展方面更加发达。第一,新电力电子开关标志着运动控制的新时代。MOS控制晶闸管将驱动电路、过压过流保护、电流检测甚至温度自动控制等作用都集成到一起,统一成一个整体,这样电气自动化系统迎来了一个新时代。第二,变换器的组成部分电子器件的更新促使变换器的新发展,让电气自动化的应用更加方便与快捷。电气自动化对电力系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第三,交流调速控制日渐成熟拥有新颖的控制思想,简单的控制结构,控制手段更加直接,响应迅速,且无超调,信号处理物理概念明确。这方面的新发展让电气自动化的工作效率更高,成本更低。这些让电气自动化应用更全面发展速度更快。

2.5电气自动化在电楼宇控制方面的应用

在楼宇控制方面,电气自动化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让整个楼宇控制系统更加现代化,安全化,科技化,智能化。在楼宇的应用主要有两种系统:

2.5.1 TN-S系统

TN-S是一个三相四线加PE线的接地系统。通常建筑物内设有独立变配电所时进线采用该系统。这种系统让楼宇系统更加安全更加可靠。楼宇中因为单相用电设备多,新的方式可以有随机电流。智能建筑应设置电子设备的直流接地,可以确保安全,防止雷电,还可以防止静电。

2.5.2 TN-C-S系统。

TN-C-S系统由两个接地系统组成,第一部分是TN-C系统,第二部分是TN-S系统,分界面在N线与PE线的连接点。这种系统的优势是保证楼宇系统电力系统工作更加安全,高效。让电力系统的综合管理更系统化,全面化,科学化。

在楼宇中应用电气自动化,对工作人员来说工作更加方便更加便捷,对居住人员来说,居住更安全,更放心,更稳定。

3.国内电气自动化现状

3.1 平台开放式发展

OPC技术的出现,Microsoft Windows平台的广泛应用和IEC61131的颁布,为电气技术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基于PC技术的人机界面已经成为主流趋势,而基于PC技术的控制系统具有灵活和易于集成特点也正在被广泛的采纳和应用。

3.2 现场总线和分布式控制技术

现场总线是一种串行的连接智能设备和自动化系统的数字式、双向传输分支结构的通讯总线。包括位于中央控制室内的计算机、监视控制软件和PLC的CPU以及位于现场的远程的I/O站、智能仪表、低压断路器和变频器等构成,中央控制室和现场通过一根串行电缆连接,并且将这些现场设备的大量信息采集传输到中央控制室。而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必将导致基于网络集成自动化系统的基础信息系统的发展。

3.3 IT技术与电气自动化

市场需求的发展促进了电气自动化和IT技术平台的融合,信息技术对工业的影响主要分两个方面:一是纵向渗透管理层;二是横向扩展到自动化的设备、机器和系统中。其中,信息技术纵向渗透能够帮助企业对当前生产数据进行实时的存取,提高管理数据处理系统工作效率。横向,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了产品的所有层面,包含传感器和执行器,也包含控制器和仪表。

4.电气自动化在电力系统的发展趋势

4.1 测量、控制、保护一体化

当前,由于电力系统人员配备、专业分工及运行体制存在差异,当前自动化系统主要针对站内数据采集及监控,各系统相对独立,这样的好处是可以提供比较清晰的处理界面,降低的重复使用设备、配置及技术的可能,简化了维修工作量。通过对系统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和考虑,如果将测量、控制及保护结合在一起,就能够充分的体现出一体化的优势。由于测量、控制及保护的信息源来自于现场,对设备的故障、异常状态进行采集、统一管理、传输,便可简化设备投入,降低成本,省去多个环节,设备的可靠性也得到提高。

4.2 电力系统一次设备的在线状态检测技术

电力系统具有复杂性特征,系统中设备之间耦合性强,过渡过程快。电力系统中的各类设备的运行数据,尤其是变压器、发电机以及一些开关等一次设备的运行参数,对于系统故障的监测非常关键。如果能这些设备实施在线监测,即时采集有效参数,不但可实现对这些重要设备的实时监控,还可以通过分析监测所得的数据,对故障进行有效的预测,同时也可以根据监测数据判断设备的故障情况,进而对设备采用有效的保养措施。这种情况,对于以往的系统通常采用的是定期维护设备,而定期维护的局限是往往对有些已经出现故障的设备不能得到及时的维护,从而影响到系统的运行效率。当系统实现了自动化以后,可根据监测数据判断设备的状态,做到对设备的实时诊断。因此,近年来我国电力企业加大了对电力自动化建设的投资,虽然进展比较迅速,但是还是存在一定的不足,所以,关于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发展仍需继续努力。

4.3 电力系统一次设备的智能化

所谓的电力系统一次设备的智能化是指,在进行一次设备的结构设计时,尽量考虑将二次设备的部分功能或者全部功能在一次设备的安装点就地实现。这样一次设备就可实现自身电气参数的测量与保护功能,如智能开关,就是一种现存智能化一次设备。但是采用这种技术也存在一些不足,弱电电路容易受到现场的电磁干扰,从而影响到智能设备的正常功能。

5.总结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对电力的需求量、电力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力系统的高效稳定运行关系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只有大力发展电气自动化,才能满足我国电力系统和经济发展的需求。电气自动化正逐渐向最优化、智能化、人性化和远程化的方向发展。要继续深入对电气自动化的研究,促进电力系统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马玉敏等.工业以太网的最新发展.自动化系统工程,2006(2):2.

第7篇:电气自动化弱电方向范文

关键词:电力系统;电气自动化;监控

1、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

1.1 集中监控方式

这种监控方式优点是运行维护方便,控制站的防护要求不高,系统设计容易。但由于集中式的主要特点是将系统的各个功能集中到一个处理器进行处理,处理器的任务相当繁重,处理速度受到影响。

1.2 远程监控方式

最早研发的自动化系统主要是远程控制装置,主要采用模拟电路,由电话继电器、电子管等分立元件组成。这一阶段的自动控制系统不涉及软件。主要由硬件来完成数据收集和判断,无法完成自动控制和远程调解。它们对提高变电站的自动化水平,保证系统安全运行,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由于这些装置,相互之间独立运行,没有故障诊断能力,在运行中若自身出现故障,不能提供告警信息,有的甚至会影响电网安全。

1.3 现场总线监控方式

现场总线监控方式使系统设计更加有针对性,对于不同的间隔可以有不同的功能,这样可以根据间隔的情况进行设计。采用这种监控方式除了具有远程监控方式的全部优点外,还可以减少大量的隔离设备、端子柜、I/0卡件、模拟量变送器等,而且智能设备就地安装,与监控系统通过通信线连接,可以节省大量控制电缆,节约很多投资和安装维护工作量,从而降低成本。另外,各装置的功能相对独立,装置之间仅通过网络连接,网络组态灵活,使整个系统的可靠性大大提高,任一装置故障仅影响相应的元件,不会导致系统瘫痪。因此现场总线监控方式是今后发电厂计算机监控系统的发展方向。

2、综合自动化监控系统应用

2.1 集中模式

集中模式也就是传统的硬接线方式,将强电信号转变为弱电信号,采用空接点方式和 4mA~20mA 标准直流信号,通过电缆硬接线将电气模拟量和开关量信号一对一接至DCS 的 I/O 模件柜,进入 DCS 进行组态,实现对电气设备的监控。这种模式又分为直接 I/O接入方式和远程 I/0 接入方式两种,前者是将电缆接至电子间集中组屏,后者是在数据较集中且离主控室较远的电气设备现场设立远程 I/0 采集柜,然后通过通信方式与 DCS 控制主机相连,两者具有相同的实现技术,本质上没有区别。电气量的采集集中组屏,便于管理,设备运行环境好;硬接线方式成熟,响应速度快。缺点主要有:电缆数量大,电缆安装工程量大,长距离电缆引进的干扰也可能影响DCS的可靠性;DCS 系统按“点”收费,不仅投资大,而且只有重要的电气量才能进入 DCS,系统监测的电气信息不完整;所有信息量均要集中汇总至 DCS 系统,风险集中,影响系统可靠性;由于 DCS 调试一般是最后进行,采用集中模式通常难以满足倒送厂用电的要求;没有独立的电气监控主站系统,无法完成较复杂的电气运行管理工作(如防误、事故追忆、继电保护运行与故障信息自动化管理、录波分析等高级应用功能),不能实现电气的“综合自动化”。

2.2 分层分布式模式

分层分布式模式从逻辑上将 ECS 划分为三层,即站级监控层、通信层和间隔层(间隔单元)。间隔层由终端保护测控单元组成,利用面向电气一次回路或电气间隔的方法进行设计,将测控单元和保护单元就地分布安装在各个开关柜或其他一次设备附近。网络层由通信管理机、光纤或电缆网络构成,利用现场总线技术,实现数据汇总、规约转换、转送数据和传控制命令的功能。站级监控层通过通信网络,对间隔层进行管理和交换信息。间隔层测控终端就地安装,减少占用面积,各装置功能独立,组态灵活,可靠性高。模拟量采用交流采样,节省二次电缆,降低了成本,抗干扰能力增强,系统采集的数据精度大大提高。系统采集的数据量提高,监控信息完整,能实现在远方对保护定值的修改及信号复归,运行维护方便。分布式结构方便系统扩展和维护,局部故障不影响其他模块(部件)正常运行。设置独立的电气监控主站,便于分步调试和投运,满足倒送电的要求。同时有利于厂用电系统的运行、维护和检修。

3、综合自动化技术发展趋势

由于我国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技术起步较晚,在很多方面与国外技术水平还有很大差距,所以需要我们在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研究和开发更加符合我国国情的综合自动化系统。

3.1 保护、控制、测量一体化

鉴于目前的运行体制、人员配备、专业分工,我国的自动化系统主要采用站内监控采集数据而保护相对独立的模式,以提供较清晰的事故分析和处理的界面。但是从技术合理性、减少设备重复配置、简化维护工作量以及发展趋势等方面考虑,将保护与控制、测量结合在一起会更有优势。

3.2 国际标准的应用

近年来,IED 电力自动化方面有了广泛应用。为了实现不同厂家 IED 设备的信息共享和互操作性,使厂站电气综合自动化系统成为开发系统,国际电工委员会制定了IEC61850 国际标准。为了与国际接轨,国内已经开始了基于 IEC61850 标准的电气综合自动化系统的产品研发,相信这将是未来自动化系统的一个发展方向。

3.3 以太网技术的兴起

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综合自动化系统需要传输的数据越来越多,对通讯的实时性要求越来越高,以速度快、传输数据量大为特点的以太网满足了这一要求。以太网最典型的应用形式是 Ethernet+TCP/IP。未来的发展应该是在继承了以太网技术的基础上,结合工业过程应用,产生新一代以以太网为核心的现场总线技术。

4、结语

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而深入,这也使电网管理方式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新技术、新理论的应用使一些概念不断被更新和修正,传统的技术界线逐渐模糊,各种原来看似不相关联的技术会彼此融合和渗透,这些推动着电力自动化系统的不断发展和变化。

参考文献

第8篇:电气自动化弱电方向范文

关键词:高层建筑;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项目管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TU20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同时建筑行业飞速发展,建筑技术越来越成熟,高层建筑成为建筑工程的普遍发展趋势。人们对于建筑工程的质量、设施设备的齐全、舒适度、便利度都有了更高要求。而作为建筑工程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电气自动化设备的安装工程的质量必须得到保障,因为只有保证了建筑工程电气自动化设备的安装工程的质量,才能够保证建筑工程竣工后投入正常运营,才能够满足建筑工程使用者对建筑工程的适用、安全、合理等的基本要求。高层建筑由于具有层数繁多、高度大的特点,其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项目的管理工作尤其需要严格、仔细、周密的讨论,设计好完美的方案,确保施工过程的质量问题。

一、高层建筑基本情况介绍

建筑面积达102540.88平方米,地上29层,地下3层(局部4层)位于昆明市商业核心区的昆明时代广场是集停车、商业、办公、高档住宅为一体的综合性大厦。建筑高度89.9米,本文参考昆明时代广场高层建筑的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项目管理工作进行探讨。昆明时代广场的电气自动化系统比较复杂,设置有变配电系统、消防系统、电梯系统、空调系统、电气照明系统、弱电系统、备用电源系统、防雷接地等系统。

二、高层建筑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项目的基本特性

第一,高层建筑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项目具有涉及面广而繁杂的特点。高层建筑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项目中的机电设备安装工程的施工过程主要涵盖机电设备的采购以及整栋楼层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项目中的安装、调试、验收竣工、正常营运等阶段,直到达到客户要求为止。另一方面,高层建筑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项目囊括了高层建筑工程中的环保工程、电气工程、机械设备工程、建筑智能化系统、电梯、动力、各类仪表、通信等很多安装工程。

第二,高层建筑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项目具有工程施工周期比较长的特点。高层建筑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项目的开展从设备采购便开始了,期间要进行设备的安装、调试、试运行、工程验收、正常运行等阶段,耗时比较长。同时很多安装工程必须安装条件满足后才可以进行,尤其是在高层建筑中安装电气自动化设备时,需要的施工条件更加严格,最终导致高层建筑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项目的施工周期比较长。

第三,高层建筑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项目管理工作中具有高协调性的特点。高层建筑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项目涉及的环节比较多,交叉施工作业多,涉及面相当广泛,例如,物资采购、人员选用、设备类型选用、方案设计、工程进度设计等多方面管理工作,同时,由于受到施工作业面限制,高层建筑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项目管理工作要具有较强的协调能力,才能够使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项目中涉及的各方面相互配合,协调进行,实现高层建筑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项目按质按量完成,满足正常运营后业主方面要求。

第四,高层建筑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项目具有高技术含量的特点。目前,我国科技日益发达,同时国家对工程建设中节能减排的要求也非常严苛。进一步推动了电气自动化设备的科技含量。在建筑工程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项目中普遍存在采用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等科技含量高的因子。对于高层建筑的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项目更是如此。

高层建筑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项目管理要点

充分重视高层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项目的质量管理

在进行高层建筑电气化自动设备安装项目管理工作时,对于质量的管理要贯穿整个工程的始终,不能松懈。质量是一切建筑工程相关项目必须保证的,因为它关系到用户的人身、财产的安全,关系到经济发展。

高层建筑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项目中的电气照明管理

在昆明时代广场项目中,选用的是三基色T8、T5环保节能灯。室内照明线路则是借助铜芯绝缘导线穿UPVC管暗敷于楼板内或者吊顶内,而处于户外的照明用线路则是将电缆穿钢暗敷于地下,竖向采用防火金属桥架贯通,以达到消防的防火要求。

在该建筑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项目中需要注意的有:具体施工操作人员要先确认好灯具的规格以及类型,与建筑工程技术员确认相关墙体尺寸,以灯具尺寸和墙体尺寸为依据,准确确定照明灯具安装位置后,才能进行灯头盒的预埋;一定要捋顺吊链灯的灯链后再进行吊链灯的安装工作;要选择灯托不小于灯罩的吸顶灯,保证吸顶灯与顶板不紧贴;采取各方向的网状拉线进行灯具的成排安装;进行配合工作时,要再次检查成排灯具的划线定位,灯具位置的精确性,灯座大小是否适度,各种规格的灯具材料是否合格。

高层建筑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项目的施工进度管理

首先,建立完善的现场数据资料收集制度,以便于借助准确、全面的信息更好的控制项目的进行程度。可以运用以下方法进行信息的收集:将整个建筑工程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项目分成若干小项目,设置项目负责人,每一个项目负责人要向项目经理定期汇报项目的最新进展状况;项目经理与项目工程技术人员以及各个施工小队的负责人进行交流咨询;定期开展项目工程实施情况汇报会议,以便于得到综合信息。

其次,对于高层建筑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项目施工进度报告的分析重点在于施工进度的偏差分析,要全面、准确的分析项目进度出现偏差的原因,同时,科学预计项目进度偏差的未来趋势。项目进度分析遵循整体与局部相结合原则,先进行总体进度分析,然后对项目工程进度控制的关键点进行分析。目前,依据实践经验总结,影响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项目进度的主要因素有:图纸设计不及时、施工方案不完备、施工设备不齐全、劳动力匮乏、相关工作人员工作效率较低等。

最后,在分析出项目进度偏差原因以及未来趋势的基础上,对项目进度计划进行协调。为此,要建立完善的协调程序、现场协调部门,以确保协调工作的有序进行。

高层建筑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项目的全程管理

建筑工程相关项目向来对于施工安全具有高度的警惕性,而高层建筑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项目由于施工难度大、高空作业多、技术复杂、涉及因素众多,所以在进行施工操作时,安全管理不容忽视。施工现场要严格遵守各种施工现场用电安全条例以及各项施工作业规范,确保在进行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调试以及试运行等工作时,保证现场施工人员以及相关设备的安全。

四、结束语

昆明时代广场的电气自动化安装效果良好,作者认为,对于高层建筑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项目的管理工作依然需要进一步的分析与研究,在确保设计方案科学、合理的同时,保证施工现场的高效管理工作,才能更好的完成高层建筑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项目。

参考文献:

[1] 郭宗卫.浅析超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安全控制[J]. 科技资讯. 2010(25)

[2] 赵庆钢.建筑电气安装工程的问题与解决措施[J]. 民营科技. 2010(08)

第9篇:电气自动化弱电方向范文

关键词:电力工程,电气自动化,自动化技术

一、概念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涉及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电机电器技术信息与网络控制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等诸多领域,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其主要特点是强弱电结合,机电结合,软硬件结合。该专业培养具有工程技术基础知识和相应的电气工程专业知识,受过电工电子,系统控制及计算机技术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解决电气工程技术分析与控制问题基本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发展现状

1、电气自动化专业发展前沿

我国电气自动化专业开始发展于20世纪50年代初,国家对该专业进行几次调整,但由于该专业所覆盖的行业领域广,适用性大,到现在仍然焕发着勃勃生机。全国各大高校都相继开设该专业,并发展迅速。学习该专业的大学生和研究生数量迅速增大,社会上从业人员也迅速增加。高校电气自动化专业大学生也随之增加。

由于社会上各行各业对电气自动化专业技术人员的大量需要,供需关系随之需求变化而上扬,当前培养出一批具有高端顶尖技术人才迫在眉睫。国家相关政策出台并鼓励高校电气自动化专业健康快速发展。由此,我国高校电气自动化专业发展现状良好,属于稳步上升且需求技术人才的新型技术行业专业。开设电气自动化专业的高校也越来越多,就读这个专业的学生也越来越多,电气自动化行业领域也开拓得越来越广。而且,电气自动化专业技术人才对口岗位需求也越来越大,将来从业人员也会越来越多。就目前来看,电气自动化专业发展将会更加迅速。

2、电气自动化专业市场发展状况

一方面,现阶段社会广办众多工厂,电气设备品种门类多样,门类齐全,从业技术人员和维修人员需求数量惊人,从业人员的工资薪金也随其从业人员的市场需求量上扬,而且电气自动化专业精英人才目前我国社会上非常短缺,高精尖专业技能人才更是少之又少,所以,电气自动化专业有很好的很广阔的发展前景,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也随之层出不穷地出现。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电气自动化专业高端精英人才是当前各大高校的重要发展课题。

另一方面,电气自动化专业的科研人才也需大量培养,很多电气产品尤其是尖端科学技术产品的研制和开发,需要很多有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的科研人才,所以科研机构逐步在全国各地广泛建立起来,专业科研人员队伍力量逐渐壮大。因而电气自动化专业市场发展很快。并且在整个社会经济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市场发展状况广阔。

三、变换器电路从低频向高频方向发展

随着电力电子器件的更新,由它组成的变换器电路也必然要换代。应用普通晶闸管时,直流传功的变换器主要是相控整流,而交流变频动则是交一直一交变频器。当电力电子器件人第二代后,更多早采用PW M 变换器了、采用PW M 方式后,提高了功率因数,减少了高次谐波对电网的影响,解决了电动机在低频区的转矩脉动问题。

但是PW M 逆变器中的电压、电流的谐波分量产生的转矩脉动作用在定转子上,使电机绕组产生振动而发出噪声。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一种方法是提高开关频率,使之超过人耳能感受的范围,但是电力电子器件在高电压大电流的情况下导通或关断,开关损耗很大。开关损耗的存在限制了逆变器工作频率的提高。

1986年美国威斯康星大学Divan教授提出谐振式直流环逆变器。传统的逆变器是挂在稳定的直流母线上,电力电子器件是在高电压下进行转换的“硬开关“,其开关损耗较大,限制了开关在频率上的提高。而谐夺式直流环逆变器是把逆变器挂在高频振荡过零的谐振路上,使电力电子器件在零电压或零电流下转换,即工作在所谓的“软开关”状态下,从而使开关损耗降低到零。这样,可以使逆器尺寸减少,降低成本,还可能在较高功率上使逆变器集成化。因此,谐振式直流逆变器电路极有发展前途。

四、 交流调速控制理论日渐成熟

矢量控制的基本思想是仿照直流电动机的控制方式,把定子电流的磁场分量和转矩分量解祸开来,分别加以控制。这种解藕,实际上是把异步电动机的物理模型设法等效地变换成类似于直流电动机的模式,这种等效变换是借助于坐标变换完成的。它需要检测转子磁链的方向,且其性能易受转子参数,特别是转子回路时间常数的影响。加上矢量旋转变换的复杂性,使得实际的控制效果难于达到分析的结果。

大致来说,直接转矩控制,用空间矢量的分析方法,直接在定子坐标系下分析计算与控制电流电动机的转矩。采用定子磁场定向,借助于离散的两点式调节(Band—Band控制)产生PwM 信号,直接对逆变器的开关状态进行最佳控制,以获得转矩的高动态性能。它省掉了复杂的矢量变换与电动数学模型的简化处理,大大减少了矢量控制中控制性能参数易受参数变化影响的问题,没有通常的PW M 信号发生器,其控制思想新颖,控制结构简单,控制手段直接,信号处理物理概念明确,转矩响应迅速,限制在一拍之内,且无超调,是一种具有高静动态性能的新型交流调速方法。

五、通用变频器开始大量投入实用

一般把系列化、批员化、占市场量最大的中小功率如400KVA以下的变频器称为通用变频器。从产品来看,第一代是普通功能型U/F控制型,多彩用16位CPU,第二代为高功能型U/F型,采用32位DSP,或双16位CPU进行控制,采用了磁通补偿器、转差补偿器和电流限制拄制器. 具有挖上机和“无跳闸”能力,也称为“无跳闸变频器”。这类变频器目前占市场份额最大、第三代为高动态性能矢量控制型。它采用全数字控制,可通过软件实现参数自动设定,实现变结构控制和自适应控制,可选择U/F左频率开环控制、无速度传感器矢幼控制和有速度传感器矢量控制,实现了闭环控制的自优化。从技术发展看, 电力半导体器件有GT0、GTR、IGBT,但以后两种为主,尤以IGBT为发展趋势:支频器的可靠性、可维修性、可操作性即所谓的RAS(Reliabiliry,Availability,Servicebility)功能也由于采用单片机控制动技术而得以提高。

六、 单片机、集成电路及工业控制计算机的发展

以MCS一51代表的8位机虽然仍占主导地位 但功能简单,指令集短小,可靠性高,保密性高,适于大批量生产的PIC系列单片机及GM$97C(二系列单片机等正在推广,而且单片机的应用范围已开始扩展至智能仪器仪表或不太复杂的工业控制场合以充分发挥单片机的优势另外,单片机的开发手段也更加丰富,除用汇编语言外,更多地是采用模块化的C语言、PL/M 语言。

在集成电路方面,需要重点说明的是集成模拟乘法器和集成锁相环路及集成时基电路在自动控制系统中运用很广。在电机控制方面,还有专用于产生PWM 控制信号的HEF4752、TL494、SLE4520和MA81 8等应用也相当广泛。

在逻辑电路方面,值得注意的是用专用芯片(ASIC)进行逻辑设计。ASIC(Appilca—tion Specificl,Int egrated Circuit中有编程逻辑阵列PLD(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 o PLD现有四种类型的器件:PR0M、FPLA、PAL、GAL。GAL是PAL了的第二代产品,它可以在线电擦洗,与TTL兼容,有较高的响应速度,有可编程的保密位等优点。这些特点使得GAL在降低系统造价,减少产品体积和功耗,提高可靠性和稳定性及简化系统设计,增强应用的保密性方面有广阔的发展产景,特别适合新产品研制及DMA控制和高速图表处理,其上述交流的控制最终用工业控制计算机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