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教学中如何运用启发式教学范文

教学中如何运用启发式教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教学中如何运用启发式教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教学中如何运用启发式教学

第1篇:教学中如何运用启发式教学范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启发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教学思想史上,启发式教学思想源远流长,它是古代个别教学下的必然产物。那么,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正确运用启发式教学呢?结合自己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 启发式教学应重“导”而非“牵”

“启发”主要指教学的表现形式艺术,强调教学的适度性和巧妙性。现代素质教育对启发式教学的要求是在如何教会学生学习和思考上下功夫,“导”已成为现代启发式教学思想的特点、策略和核心所在。但也存在导而牵的误区,具体表现为:第一,教师扶着学生走路,不肯放手,只满足课堂上就某一具体问题的师生对答方式,把学生的思想限制在教师思维框架内,客观上限制了学生的求异思想和创造性。第二,不教点金之术,即不教学生学习方法,学生只能顺其意,而未能继其志。针对这种现象,我认为在数学教学时应采取思路教学,采取“大处导,小处启”的策略,运用提纲契领——分析——综合的方法训练学生,把教材思路转化为教师自己的思路,再引导学生形成有个人特色的新思路。例如在教学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时,由于学生已经掌握乘数是—位数、两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重点让学生理解“用乘数百位上的数去乘被乘数,末位与百位对齐” 的结论。

二、启发式教学应注重“启”和“试”相结合

一切教学活动都必须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出发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维,通过自己的活动达到生动活泼的发展。这是因为“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学生的发展归根结底必须依赖其自身的主观努力。一切外在影响因素只有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引起学生强烈追求和主动进取时,才能发挥其对学生身心素质的巨大塑造力。因此,素质教育对启发式教学赋予了更新的内涵:坚持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相结合,注重教师的“启发”和学生的“尝试”相结合。首先,尝试可以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面对全体学生而言,“不求个个升学,但愿人人成功”是符合求学者的意愿和现实的。不论是优生还是差生,都可以从尝试中获得成功,大大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为他们获取新的成功准备良好的心理条件。其次,通过启发、引导学生动眼、动脑、动口、动手的尝试,既培养了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又使学生在亲自尝试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把枯燥乏味的“苦学”变为主动有趣的“乐学”。这就要求教师要尽可能增大学生学习的自由度,尽量启发、引导学生自己去尝试新知识,发现新问题。

三、启发式教学应注重启发点的“准”和“巧”

医生治病讲求对症下药,教师的启发当然要点在要害处,拨在迷惑时,才能

指给学生“柳暗花明又一村”。因而,启发式教学要真正达到启迪思维,培养智能,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还必须注重启发点的优化。

(一)是要“准”,让启发启在关键处,启在新旧知识的联接处。小学数学知识有很强的系统性,许多新知识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产生发展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加强运用旧知识,学习新知识的指导。首先新课前的复习和新课的提问要精心设计启发点,把握问题的关键,真正起到启发、点拨和迁移作用。其次,要重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发展,注意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分化点的关键处,设置有层次,有坡度,有启发性、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系列提问。让学生独立思考,积极练习求得新知,掌握规律。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把新旧知识串在一起,形成知识的系统结构。

(二)是要“巧”,在学有困难学生盲然不知所措时,在中等生“跳起来摘果子”力度不够时,在优等生渴求能创造性的发挥聪明才智时予以点拨,使其茅塞顿开。课堂上巧妙灵活地启发,不但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而月能使学生积极思维,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和创造性。

四、正确处理好启发式教学与讲授式教学的关系

有人认为:启发式教学符合素质教育的需要,应大力提倡,讲授式教学是应

试教育的产物,应全盘否定,这就形成了这样一种现象:人们一方面全力肯定启发式教学而又理解不深,操作不透。另一方面极力否定讲授式教学而又在时刻不由自主地运用。其实,启发式教学是适应个别教学的组织形式而产生,在培养人才低效的同时却在因材施教上占有优势。讲授式教学自古有之,尤其在十七世纪夸美纽斯提出了班级授课制之后,这种教学形式普及了全世界。在步入21世纪的今天,社会需要的是大批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客观要求学校教育必须进行因材施教,也就是启发式教学。但在小学阶段,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理性知识少等原因,讲授式教学也是必不可少的。只有把启发式教学和讲授式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才能符合现代教育的需要。

当然,要运用好启发式教学,还要注意学习者的理性水平与教学模式的匹配原理。一般来说,较紧密的模式结构最适合处于理性水平较低的学习者,而松散的模式结构则最适合处于理性水平较高的学习者。当然,每个模式都可以修正,提高或降低结构的松紧,以使模式适应学生进行最佳学习的那个理性水平。

第2篇:教学中如何运用启发式教学范文

关键词:英语教学;启发式;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809(2010)10-0096-01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在教学中,教师通过有效的方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师生成为知心朋友,使学生带着一种高昂的情绪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始终,在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中,提升学生的创造意识、主体精神,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和谐发展,使教学活动达到真情交融,充满生命活力的完美境界。在日常的教学中,我注重在这种和谐的关系中采用启发式教学,激励学生主动思考、探究。如何建立一种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特殊而奇妙的作用。这是因为教学过程不仅是一个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彼此感染的过程。成长中的学生渴望沟通、理解、支持和帮助。

一、创设问题情景。培养问题意识

高中英语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创造性因素,但需要我们去挖掘、设计。表演导人新课是一种艺术形式,它能以生动的形式使信息直接输入大脑。“情景演示”则是把实物与语言直接联系,用实物与语言直接联系的方式为学生创造一个英语思维的环境,使得实物概念与语言有机结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情景演示,创设问题情景,学生往往能在一种自然而然的气氛中完成知识的学习和巩固。如高中英语教材必修2,Module2,内容是NO Drugs,我把自画的关于Adam吸毒的图片带进课堂,用英语讲解Adam’s story。演示完后在黑板上板书:Adam’s story

1.Adamwas a boywho smoked call nabis,some day amanoffered him some crack cocaine.

2.Soon he was addicted t0 the drug.

3.He had n0 money t0 buy the drug,s0 he broke into a house.

4.He was taken to the police station.

5.He followed the doctor’s advice and worked for a treatment

同时把这些简笔画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分别贴在黑板上。这时,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两人一组看着图进行详细描述。最后,请每位同学写出Adam的经历,并建议他们课后上网查阅,还向他们提出问题:

1.Why are people addicted to the drugs?

2.How could we get away from the drugs?

学生在以上问题中表达了他们的观点:“吸毒对人们来说百害而无一利,青少年应该远离”。这样探讨问题,可以让学生想象、思考,他们不仅学习巩固了新知识,还激活了已学的词汇和句型,促成他们进行创造性的组合与意义表达。

创设问题情景,进行演示启发,这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使学生处于一种主动、活跃的能动状态,进而唤醒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产生学习需要,激发求知欲望,使之成为促使学生建构良好认知结构的推动力,这有利于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设疑启发,培养学生思维

“疑”是探求知识的起点,也是启发学生思维的支点。会不会“设疑”是一个教师教学技巧的表现。南宋理学家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一个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注意从“疑”入手,巧设悬念,启发学生思维。换句话说,就是要善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即善于引导学生生疑、质疑、解疑。应当指出的是,设疑不同于一般的课堂提问。它不是让学生马上回答,而是设法造成思维上的悬念,使学生处于暂时的困惑状态,进而激发解疑的动因和兴趣。例如,有一次讲到介词后动词的变化问题,一学生说介词后的动词全部都要用ing形式,于是我就在黑板上写出一句子:The boy did nothing in the classroom but,然后介绍but后用sleep还是sleeping?学生中大多数人都认应用后者。于是,我颇具哲理地启发道:“真理不一定掌握在多数人手中喔。”这就形成了一个“悬念”,学生大脑皮层优势兴奋中心迅速形成,激起了解决问题的兴趣与需要,然而,我并没有直接告诉他们答案,而是让他们自己下课查资料,第二天告诉我。这样,我不但通过设疑启发学生去思考而且也培养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三、讨论启发,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鼓励学生相互交谈,大声议论,从而积极展开思维活动,增强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可及时反馈教学信息。例如,我在上“Aswan Dam”一课时,待学生理解课文后我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问道:“一个国家花费了那么多时间和钱财建造这么一个大坝,应该如何充分利用呢?”然后让学生讨论。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提出了很多主意,我则时而给予鼓励,时而提出反对意见使他们的思维更严谨,看问题更全面。例如,一个学生提出可把大坝上作为公路一段。我就提醒说那会污染水资源,如果一辆油罐车在大坝上翻车了怎么办?我国的水资源保护法也有类似的条款。其他学生也提出要开发旅游项目、发展水养殖业等等,整个课堂气氛相当活跃,学生思维也非常积极,效果很好。

四、利用文中插图展开合理想象

利用插图不仅能学习语言知识,还能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如高中英语必修1.Module6,The Internet and Telecommunications.可先让学生看课文中的图,再根据已掌握的知识,写一段关于网络的描写。

The Internet is the biggest SOUrce of information in the wodd.Itconsists of millonsS of pages of data.It can provide us with a lot ofthings.and it call carry us to anywhere we llke.On the other hartd,theInternethasabadeffect,some students are addicted to it then they run away from schooL which makes their parents very worried.So weyoung people should be carefuL

通过这种合理的想象,既可以帮助学生夯实基础,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又可以通过小组活动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第3篇:教学中如何运用启发式教学范文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于任何阶段的教育而言,兴趣都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当然高校声乐教学也不例外,只有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学习兴趣,才能更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这一学科的学习中。启发式教学法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运用符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特点,启发式教学法的运用,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的基础上,还增进了师生感情,使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学习声乐知识,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2.帮助学生掌握声乐知识。高校声乐教学是一门较为抽象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声乐知识变得生动化,否则很难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便容易产生对这门学科的逆反心理。此外,教师在声乐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重难点知识的教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采用启发式教学法能够使教学内容变得丰富形象,有效提升了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帮助学生更全面的掌握声乐知识。3.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启发式教学方式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较有其自身的优势,启发式教学法更关注教学中师生的互动和交流。在教学中通过提问、回答、自由发挥等教学环节对学生进行引导,引导学生探索问题的本质。学生在探索和思考过程中,创造性思维和逻辑能力得到了锻炼,这为学生未来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启发式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对比

启发式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进行对比,启发式教学法的现代性更为突出,启发式注重教学中教师的引导,通过加强教学中师生、生生互动引导学生探索知识,能够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培养了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发散思维除了在音乐学习中可以运用,还可以运用到其他学科的学习,如英语、语文等。高校声乐教学并不是简单的乐理知识教授,而是需要学生学会如何用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当遇到突发事件时能够及时应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对学生学习有很大的帮助,为学生未来的工作打下了一个好的基础。启发式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相比,其在教学方式和方法上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从前学生在学习上没有自,无论想学还是不想学都要学,启发式教学法的运用突出了教学的自主性和开放性,将学习的选择权交给学生,学生具有自主选择权。传统教学中教师占据教学主体地位,学生被动的学习数学知识,课堂氛围十分压抑,而启发式教学注重学生的参与,课堂教学氛围活跃,学生能够主动融入其中,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三、高校声乐教学中启发式教学法的运用

1.气息训练中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在高校声乐教学中气息训练作为最基础性的内容,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一项内容。在气息训练中学生要能够掌握好如何调整气息的方法,从而加强气息训练效果,在气息训练中教师可以发挥出启发式教学法的优势。结合声乐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内容,为学生创建学生熟悉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学习如何发音和气息的调整,在训练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做跳跃运动,使学生真实的感受到气息发生的变化,从而能够更准确的找到调整气息的方法。如唱跳音时,要求学生的腹部要放松,此时呼出气息,在发音的同时轻轻收起小腹,此时的状态就是吸气,通过呼气和吸气的反复练习,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调整气息的方法,从而使学生更好的掌握了跳音技能。因此,在声乐教学中对于学生的启发要循序渐进,这样学生才能更好的掌握,从而提高声乐教学效果。2.声音训练中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在高校声乐教学中声音是最为关键的内容,其是提高学生发声技巧的最佳途径。在传统声乐教学过程中,通常会选择向上和向下的音节要求学生进行发声生训练,这样的音节旋律较为单调,学生进行反复式的练习,使得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下降。面对这种现象,教师要积极的运用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启发性的内容使学生能够轻松的掌握发声技巧。如在连声训练过程中,加强声音的连贯性是这一知识点的难点,笔者使学生在训练中想象自己是一只风筝,唱歌时要慢慢的释放气息,就好比放风筝时要把握好放线的力度一样,音符要平稳的过渡保证声音的连贯性,就好比风筝放线速度过慢或过快风筝就无法飞起来一样。通过启发式的内容,使学生更好了掌握了连声的发音技巧。3.歌唱吐字中运用启发式教学法。高校声乐教学中的歌曲吐字与普通话掌握程度直接相关,吐字清晰无论是普通话学习还是高校声乐教学都是极为重要的内容。在汉字发音中首尾和腹部位置是非常重要的,其是衔接字与字间关系的重要支撑,在声乐歌唱吐字中运用启发式教学法也要注重字与字间的衔接和转换,通过发音方式使学生感受字与字间所发生的变化,处理好两者间的衔接关系,确保声音与吐字和谐统一。在发音中无论字有何变化,其喉咙打开状态都应当是统一不变的,舌根放松并在共鸣点位置寻找发音方式。此外,在高校声乐歌唱表演中运用启发式教学法,能够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有序的课堂环境下进行发声练习,以一个好心理状态释放出真实的音乐情感。

总之,声乐教学是一个阶梯状的教学过程,短时间内学生无法掌握全面的技能,而需要一定时间的积累。高校声乐启发式教学法与传统声乐教学法相比,启发式教学法更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其独特的优势,促进学生真正的思考问题,有效提升了学生声乐演唱技巧。

作者:李帆 单位:宝鸡文理学院

参考文献:

第4篇:教学中如何运用启发式教学范文

(1)启发式教学的概念。

启发式教学的教育观念在我国历史上有着渊远的根源,“启发”一词源于《论语•述而》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可见早在孔子时代,就已经产生了启发式教学的教育理念[1],到了今天,启发式教学主要是指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为指导,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开拓创新能力为主要目标,从学生实际出发,英语教师意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反馈来实现教学。

(2)启发式教学的原理和方法。

启发式教学要求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由老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勇敢质疑,并分析解决问题,找到真理,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勇敢质疑的精神。学生要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积极主动地去获取英语知识,同时也对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有着重要作用。它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得到真理的过程与方法,而不是仅仅教给学生最后得到的结果。教师在运用启发式教学时要将其贯穿英语教学整个过程,常见的方法主要有:提问启发法、比喻启发法、反诘问启发法、点拨疏通式启发法、示范式启发法、情景式启发法。

(3)启发式教学的优势。

启发式英语教学与注入式英语教学相比,具有优越性。注入式教学将知识硬塞给学生,注重的是结果,没有教给学生方法与过程,学生依然处于“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状态,没有发挥老师授业解惑的作用,虽然这种教学方法短期内是有效的,但随着教学时间的延长,学生疑问积累,学生会感觉到学习越来越困难,不理解的东西越来越多,以致学生难以继续深入地学习下去,会使学生逐渐丧失对课程的学习兴趣,这也是导致英语教学出现学生两极分化现象的主要原因。启发式英语教学中强调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可以在最大限度上激发学生在英语教学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让学生开展思维活动,主动探求知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掌握所学的知识,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与开拓创新的能力。

2.启发式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我国英语课堂教学中,语言输入是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方法,所以要求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实践中要充分利用语言输入,而衡量教师语言输入效果的标准应该是学生对输入信息的接受情况以及学生借此进行的语言输出情况。启发式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按照语言的习得规律掌握语言知识并加以实际运用,并在课堂上按照所习得的语言规律,进行语言输出,老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课堂语言输出情况,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启发式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具体做法,首先,老师应该充分地了解学生,只有充分了解学生理解能力、知识水平、学习状态等各个方面后,老师才能因材施教。其次,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要处理好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平等、友好、民主是其主要原则,如果没有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学也难以取得应有的效果。最后,教师要有效运用启发式教学理念开展英语课堂教学活动,针对不同的英语问题采用下列几种启发方法:①点拨启发,教师要针对问题的核心内容对学生进行启发,这样才能使学生通过自主思考,有效地解决问题;②设疑启发,在教学中主动提出问题,教会学生如何提出疑问,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与学生共同探讨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③故谬启发,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以故意设计一些具有启发意义的错误,让学生通过思考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可以将这些问题提出来,这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重要作用;④创境启发,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创设恰当的情境,给学生提供英语交流的语言环境。

3.结语

第5篇:教学中如何运用启发式教学范文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8-060-02

一、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的“鱼”和“渔”

结合具体的初中语文教学实践而言,这里的“鱼”是指具体的语文知识;这里的“渔”是指具体的获取知识的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意思就是指教给学生具体的语文知识,不如教给学生获取这些知识的方法。结合新的课程改革,我们对这句话的理解应该更为辩证一些,使其积极的意义更能贴近语文教学的实际。

结合语文教学的发展过程,我们今天应该这样辩证地理解它的含义:首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鱼”与“渔”是同样重要。无论是教给学生最基础的语文知识,还是教给学生获取这些语文知识的方法,都应该是我们当前语文教学应该重点关注的问题。结合具体的语文教学任务,研究如何让学生掌握哪些语文知识,与研究如何教给学生获取这些知识的方法一样重要。其次,在具体的语文教学过程中,“鱼”和“渔”对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即,在具体的语文教学过程中,特别是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对“鱼”和“渔”的关注应该均等,不能有失偏颇。如果在语文教学中只强调“渔”而轻视“鱼”,那么学生就失去了提高语文能力的知识基础;如果只注重授之以“鱼”,而轻视了“渔”的作用,那么学生就失去了把知识变成能力的机会。而由“鱼”到“渔”的转换,就需要依靠“启发式教学”了。拘句话说,启发式教学是辩证地研究由“鱼”到“渔”的转换的最佳途径。

二、启发式教学简论

启发式教学思想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孔子时代。中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经在《论语・述而》中,对启发式教学思想进行过这样的论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随着文化的发展,理学研究的集大成者朱熹在自己的著作《论语集注》中,对此又进行了这样的解说: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

后来,随着教育研究的深入,教育学科的独立,启发式教学成了教育学研究的对象。在当时,启发式原则与科学性原则、系统性原则等并列存在于当时的教材《教育学》中。后来,启发式又作为一种具体教学方法而存在于各科教学实践中。施祖毅在2013年发表的论文《孔子和苏格拉底启发式教学法的异同》;李媛媛于2013年发表于《教育探索》的题为《浅谈启发式教学法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的研究论文。在这些论文中,研究者都把启发式当作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

三、从“鱼”到“渔”的转变:启发式教学

1、研究思路

语文教学过程是由字词教学、语句教学、段篇教学组成的。无论是研究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鱼”和“渔”的关系,还是探讨启发式教学的问题,都必须结合语文教学的这几个组成部分进行分别的研究。从另一个角度讲, 研究启发式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既可以涉及到有关授之以“鱼”的问题,又会涉及到授之以“渔”的问题。因此,研究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启发式教学,离不开对授之以鱼和授之以渔的讨论。

2、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启发式教学

(1)字词教学中的启发式教学。语文教学实践活动开始于词语教学。在具体的词语教学过程中,启发式教学对词语的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可以这样说,没有词语教学实践中启发式教学的成功运用,就根本不可能产生后边一系列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启发式教学。例如,在《岳阳楼记》中,为阐释自然环境对迁客骚人的影响,作者有一段这样的自然环境描写: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在这段文字里,有两个词语的教学对学生理解段落的内容有着重要的影响:“景”和“集”。为了让学生理解全段的内容,我们可以利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理解这两个词语的本义。第一个词语“景”我们可以根据形声字造字方法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分析出“景”字的本义,即“日光”。因为“景”构成中的“日”是其形旁,表字义,即这个字与“日光”有关,而“京”则是这个形声字的“声旁”,即“京”表示它的读音。通过这样的启发式教学,学生不仅容易理解文中“景”字的本义,而且还可以为理解“春和景明”打下良好的基础;对于后边的词语“集”,我们仍然可以通过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弄清其本义。文中的“集”是一个会意字,它由“隹”和“木”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隹”的本义是一种鸟,而后边的“木”又与树木相关;所以“集”的意思应该是“群鸟栖止于树上”。

通过上边根据造字法相关的知识,启发学生对不同的词语从字形上判断其本义的过程,不仅可以使学生比较准确地记住这个词语的本义,而且还可以使学生对古文的翻译更加准确。如前者,对于“春和景明”,在启发式教学的影响下,学生可以很容易地翻译成“春风和煦,阳光明媚”;对于后边的“沙鸥翔集”,学生更可以很容易地翻译成“沙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在树上”。

上边的教学过程,通过启发式教学,完成了由造字法知识的“鱼”到利用造字法知识分析的“渔”的发展变化。

(2)语句教学中的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不仅应用于词语教学,而且,启发式教学还应用于语句教学。在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中,作者用这个段落来表现自己因瘫痪而产生的暴怒心情: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

在这个段落中,“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是理解整个段落的关键性语句。如何理解这句话,对学生理解这个段落,乃至整个文章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这个段落的时候,我们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这个段落中哪些语句详细描述了双腿瘫痪后脾气变得暴怒无常的表现?通过这样的问题,让学生理解“暴怒无常”的表现。即“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作者这些暴怒无常的表现,不仅加深了学生对作者心情的理解,而且还对“暴怒无常”这个词语所在的语句有了新的认识。因而,对理解后边母亲的那句话:“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打下了理解的基础。

(3)段落教学中的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在段落中的教学有两个作用,一个是理解段落定语句的含义;另一个是理解某个段落在文章结构中的作用。对于前者,它和语句教学中的启发式教学密不可分,又因前边有所介绍,这里就不过多地论述了;对于后者,即段落在文章结合中的作用,我们结合下边的例子进行说明。在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中,文章的开头部分有一个这样的独句段: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有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如何利用启发式教学来引导学生对这个独句段的认识呢?我们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如问学生“二十年前的父亲是什么样的呢?”通过学生从下文找到答案的过程,使学生明确这个独句段在文中引起下文的作用;还可以通过提问:“与父亲已经有两年不相见了,但我为什么不能忘记他的背影?”来加深学生对“背影”的理解。前者侧重于段落在文章结构中的作用,后者适合结合具体的段落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

(4)篇章教学中的启发式教学。随着语文学习的深入,在段落教学的基础上,学生在步入篇章的学习领域。在篇章学习领域中,启发式教学更是学生由“鱼”到“渔”的关键。所谓的篇章教学主要是指从宏观角度对所选课文篇章的理解。在宏观的理解中,主要涉及到两个问题。一个问题是这篇课文的内容对学生的启发作用,另一个问题是这篇课文结构对学生作文的结构安排的影响。下边我们结合大家熟知的《伤仲永》来分析如何利用启发式教学来完成上述教学任务。

第6篇:教学中如何运用启发式教学范文

关键词:数学;启发式教学

一、启发式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在许多优秀的示范课、公开课中,老师都乐于使用启发式教学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这一教学方法使用的过程中,教师不是直接给出答案和结果,因而能给学生提供一定的思考的空间,并能够激发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从学生学习兴趣、课后练习和回家作业的反馈情况来看,显然使用启发式教学的效果很不错。由此可充分证明启发式教学的存在是有价值的,也是十分必要的。

二、启发式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合理应用

(一)问题后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

教师就某一教学内容提出带有启发性的问题后,要使启发式教学真正发挥效用,就留给学生恰当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而不应为了所谓的“高效”急于找同学回答或者自己给出预设的答案。否则,将大大降低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导致启发式教学严重失效。比如:讲授《间隔排列》中,探究间隔排列物体的数量关系时,让学生比较每排两种物体的数量,和同学交流说说有什么发现。先一起来说一说他们的数量:全班交流:白兔比萝卜多1,萝卜比白兔少1。木桩比篱笆多1,篱笆比木桩少1。夹子比手帕多1,手帕比夹子少1。小结:也就是说两种物体的数量相差1。此时,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每排两种物体的数量相差1?并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逐步引导学生把一只白兔和一个萝卜看成一个整体。圈一圈,看最后余下的是什么?(白兔。)最后再总结。

(二)启发诱导与学生探索发现相结合

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采取启发式教学时,不只要注重对学生的启发,对学生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还应重视让学生在自己的独立思考中,分析、解决问题,避免出现不仅没达到启发式教学的目的,反而助长学生的依赖心理的弊端。因而,教师在对学生采用启发式教学时,切记让学生学会“独立”,鼓励学会他们自己探究、解决问题。这就需要对教师提出的问题的难易程度作一定的要求,问题不能过于简单,应具有一定的难度,否则会使学生觉得没有挑战性,从而不愿思考。当然,问题也不宜过难,因为难度过高的题目会导致学生产生畏惧心理,觉得自己肯定想不出,干脆选择放弃。所以教师在进行数学启发式教学时,设置合理难易程度的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启发时要有层次

进行启发式教学时需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层层剖析。如抽丝剥茧般让学生逐渐掌握教师所讲授的知识。出示例题:李明和丁丁共有72本少儿期刊,丁丁比李明多12本。两人各有少儿期刊多少本?先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再启发学生思考:这个问题和以前学习过的问题有什么不同?让学生思考解决的办法,并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逐步启发学生采用画线段图来解题的方法。接着提问:你准备画几条?以此来启发学生如何画图最有利于解题。示范画图时先出示一条线段,以此表示李明的少儿期刊的数量,再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如:表示丁丁少儿期刊的本数的线段图应该比李明的这条怎么样呢?(长一些。)长的这一部分表示什么意思呢?线段图画出来之后让学生观察线段图,启发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列式解答,并说明这样列式的原因。如果学生用其他方法列式解答,也可进行这一系列有层次的启发式提问。像这样有条理地逐层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够帮助学生逐步深入了解所学知识,帮助学生透彻地分析数量关系以及掌握解题的思路。

(四)启发式教学要把握好启发的时机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具备抓住合适的时机进行启发的能力。学生开动思维后,课堂的气氛会越来越活跃,此时就需要教师及时捕捉学生的疑问进行启发。比如:在讲解《画线段图解决问题的策略》时,出示例题“李明和丁丁共有72本少儿期刊,丁丁比李明多12本。两人各有少儿期刊多少本?”之后请学生说一说条件和问题来帮助学生先理解题意,接着启发学生思考:这个问题和以前学习过的问题有什么不同?让学生思考解决的办法,并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抓住时机,逐步启发学生采用画线段图来解题的方法。等学生明确用线段图解题后,再启发学生思考画几条线段最有利于解题。在学生明确要画两条线段后,先出示一条线段,以此表示李明的少儿期刊的数量,再启发学生思考丁丁的少儿期刊的数量的线段图应该比李明的这条怎么样呢?(长一些。)长的这一部分表示什么意思呢?此时启发学生思考题目的条件和问题在线段图中该如何表示,借助线段图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题目中的数量关系。

(五)学会与学生平等对话

想要启发式教学得到充分贯彻,发挥民主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保证。因此,教师要放下身段,不应像在传统教学中那样把自己放在高不可攀的位置,使得学生产生一种畏惧感,这十分影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教师还应拥有博大的胸襟,勇于接受学生的指正,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平等对话,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提出不同的观点。总而言之,数学启发式教学对于当今的数学教育教学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如今受到了冲击,我们不应放弃该教学模式,而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使其继续发光发热。

参考文献:

[1]林生.“不愤不启,不悱不发”———高中数学启发式教学的重新认识和思考[J].中学数学,2012,(3):50-51.

[2]孙小波.初中数学启发式教学方法浅析[J].学周刊,2011,(1):148.

[3]蒋碧堂.从思维能力的培养谈数学启发式教学[J].时代教育,2012,(4):61—62.

[4]金玉荣.对数学启发式教学的研究与认识[J].数理化学习,2013,(11):85.

[5]陈东海.浅谈新课程标准下的中学数学启发式教学[J].教法研究,2011,(3):48.

第7篇:教学中如何运用启发式教学范文

一、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分析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是老师起到了绝对的主体作用,学生近乎在被动中完成了学习。呈现在课堂上的现象大都是老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学生在座位上呆若木鸡。课后学生便是机械地完成作业,对于老师讲过的,自己恰好又记住的,那学生便是一成不变地完成,然后课上受到老师的表扬,学生便也甘于受到这样的表扬。长此以往,便形成了学生一味依赖老师的思想,包括了学习方法的依赖,学习习惯的依赖等多方位的依赖。试想一下,学生各方面都依赖老师,完全没有自己的思想在里面,而小学生这个群体的数学教学注重的是基础教学,需要对学生的基础知识进行奠定,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思想为主,而现在的学生依赖心理与之完全悖逆。另外一方面,如果课后学生偶尔有了自身对题目的新思维,在作业中进行了表达,但换来的不是老师的认可,而是一顿臭骂,认为学生自以为是,不听老师讲课,这样学生便会觉得自己不该这样做。这样一肯定和一否定的鲜明对比,对学生来说便造成了心理上的一种冲击,造成不应该出现的错误认识。总之,现在小学数学教学方式呈现的一种大趋势是老师的主体地位过于强势,学生完全是被动的状态,与我们提倡的素质教育中“学生主体,老师主导”的教学完全不符,不利于未来教学的发展,对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涯也容易产生不利影响。

二、启发式教学的意义与必要性分析

启发式教学突出的特点就是立足于学生的具体情况与客观实际,选出最佳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思维的引导。这样的教学方式对培养学生自主思考能力是非常有效的,且启发式教学的主体是学生,以学生的具体情况结合实际来制定最佳的启发教学方式,因此教学方法是为学生量身定做的,学生学起来自然很轻松,并且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这也充分体现了新课改对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定位。

三、启发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面对小学数学教学中传统教学方式单一且老师绝对主体的教学现状,启发式教学的提出可以有效解决,但对于如何实施的方法策略没有得到系统的总结与探索,此处笔者就小学教学现状结合自身经验进行启发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1.肯定学生主体,保证启发有效实现

启发式教学中的突出特点之一就是立足学生的实际情况,从新课改的角度来说就是肯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在实际应用中也应当把这一点作为基准,以保证启发的有效实现。启发的前提就是有东西可启,就是在启发现有的事物时应当有一个可以作为参照物的标准,在有联系的事物之间才能进行有效启发,这就要求老师在备课准备时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再对课本内容进行剖析,以寻找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思想或是已有知识之间的联系点,这样才能在教学中进行有效启发。关键一点就是要时刻站在学生的角度,以学生的思想、学生的习惯作为出发点,完全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思想进行启发式教学,最终实现对学生的有效培养与教学资源的利用。

2.确定老师引导,确定启发有效进行

启发式教学的主体是学生,但是针对小学生这一特殊群体,自我控制和自主学习能力都相对欠缺的情况,要确定启发式教学的有效进行,老师的主导地位也是不容忽视的。在启发式教学过程中,如何对学生启发,如何进行教材内容的发散启发都与老师的课前准备与课上的老师教学方法紧密相连。这样的一系列教学就需要我们在启发式教学实施过程中,确定老师的引导,在操作过程中可以指定出老师具体的实施细则,对老师进行专门的引导启发教学培训,从思想上让老师首先接受启发式教学,体会启发式教学的真谛与内涵,让老师从根本上完全吸收启发式教学的教学方法,继而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教学引导,以确保启发式教学的有效进行。

作者:庄建森 单位:福建省南靖县和溪中心小学

第8篇:教学中如何运用启发式教学范文

关键词:初中语文 启发式 教学 探讨

启发式教学法是与注入式教学法相对立的,是以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主体的。其基本精神就是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内在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促使学生积极思维,提倡学生通过自己动脑、动口、动手去获取知识,这也是启发式教学原则的体现。那么启发式教学法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得到更好地运用呢?那么,如何全面认识中学语文中的启发式教学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运用启发式应该抓住学科自身特色

我们知道,从语文学科的性质来看,语文是语言的交际工具,同时,又是文化的载体。而对学生来讲,它所起到的是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学生写作实践中,则更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形成学生的个性品质,培养学生的特长。因此,利用启发式教学应从这一科的自身特色出发,把启发的重点放在对“人”的心智培养和对语文的感悟力上,要打破过去那种单纯地让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而付出努力的惯例。所以,启发性的教学怎样“启发”固然重要,而“启发”什么则更为重要。

二、启发式的适用也有其具体要求

我们知道,中学语文的要求是这样界定的:学生的语文能力,最具体地表现在听、说、读、写几种能力上,除此之外,还应该表现在认识、联想、思维能力和道德、情感、美德能力上。因此,提高语文水平,不仅要提高听、说、读、写几种能力水平,还应该包括提高认识、联想、思维等智力因素和道德、情感、美德等非智力因素的能力水平。概括地说,提高语文水平,实际上是一个全面提高语文素质的问题。由上可知,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运用启发式是有一定的原则要求的。那么,在具体教学中如何正确把握这些要求,我认为最主要的是考虑教法的问题。只有在教法上创新,寻找最佳途径,才能获得最佳效果。

三、“启发式“教学的具体作法

启发式教学法以单元宏观为序列,以课文微观为主体,在活动教学中以教师的启发为主导,既注重学生的自学与创造,又注重教师的导读与激发,具体说,有以下几个步骤:首先教师导读激发。这是指在单元教学的开端,即单元基础知识的学习中,教师一定要发挥主导作用,以激发为主要手段,从设疑人手,引导学生的学习动机,变学生被动地机械地接受基本概念原理为主动地探讨发现新知,获得乐趣,设疑时宜精不宜多,抓住最主要的问题深入地研究带动整个单元的基础知识的学习,从而举一反三,事半功倍。例如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训练“诗歌朗读”,就学习的基础知识主要安排了诗歌的“节奏”和“用韵”。教学时,教师可抓住“诗的节奏”进行导读,可以在学生对音乐节奏比较熟悉的基础上把诗的节奏和音乐的节奏相联系,以加深对诗的节奏的认识,也可以引导学生在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把握节奏的诗歌朗诵,从而把课文和单元基础知识结合起来,不致空洞,激发的效果也就很显著,学生既动了脑,也动了手,动了口,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其次教师启读、精讲。所谓“启读”主要指启发学生学会阅读,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思考能力。精讲主要指在阅读教学中一要精选,二是精讲,通过对课文的最精练的讲解,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最充分地把握教学的重点、难点。把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精讲过程要注意完整性、精练性、实效性,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有的放矢,把课文与单元教学相结合。这一阶段,教师引导还要注意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再次 学生的理解精练。这个过程是在前两个过程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学生进行消化吸收的过程。学生精练的载体主要是“课后练习”和“单元练习”,这一过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对难点给以适当的点拨,对学生的理解巩固进行验收即可。第四教师评价及学生创造。这一阶段是学生将所学知识用于实践,转化为技能技巧的阶段,特别有利于锻炼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力,从而也培养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读和写的关系来看,它体现在写作训练上,写是读的目的,写是读的质的飞跃。另外,从培养创造性人才的角度来看,写是最能实现这一目的要求的。一是写本身是一种创造性活动;二是常言道“文如其人”,从某一角度可以看出学生个性的质的发展状况,写作训练时,指导学生恰当及时地评价,使其收到更好的效果。

四、“启发式”教学的特点

第9篇:教学中如何运用启发式教学范文

一、启发式教学方法的特点

(一)自主性:启发式教学中学生是主体对象,教师起到辅助的作用。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首先需要学生具备牢固的基础和相关的经验这两个条件,才能有效的进行自主探索的过程。在传统的教学中,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都是教师凭自己的理解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在启发式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新知识会进行自主的探究和分析,会通过知识迁移的方法思考解决的方法,然后以小组为单位的搜寻资料、分析问题、验证假设,最终解决问题。

(二)引导性:在启发式教学方法中,并不是教师让学生自己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师不进行指导。教师对学生在分析和探究的过程中要扮演一个引路人的角色,达到引导和帮助的作用,让学生的解题思路不会往错误的方向发展。学生在有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情况下,能学习到什么程度,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什么问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积极性如何,学生思考的依据是什么等,这些都需要教师进行引导。

(三)问题性:问题是启发式教学开展的关键因素,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教学的引导都是以问题为基础条件。启发的问题需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恰当的启发问题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才有帮助。如果启发问题的难度较大,没有考虑学生的基础知识和经验,会模糊学生思考的焦点,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导致问题一直没有一个结果。反之启发问题过于简单,学生不用怎么去花费时间想就能知道问题的答案,会让让自主学习过程成为一种形式上的学习,导致学生的学习能力一直不能提高。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出有效的问题,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很大的推进作用。

二、启发式教学在高中生物中的应用原则

(一)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教学的中心和主体,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讲解的知识。在启发式教学中,要实现以学生为中心开展的教学活动,教师充当学生的引导者,通过让学生自由讨论并得出结论。这个过程不仅可以让学生在交流中了解彼此的思维,而且可以充分展示自我,并从各个层面上完善自己,从而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体。

(二)遵循学生自主性原则

在进行生物教学时,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这样才能实现课堂效率的提升。因此,高中生物教师要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将生物教材中丰富的知识内容展现出来,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使其不断进行思考,在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结合实际举一反三原则

启发式教学的过程中,高中生物教师要适当拓宽知识层面,将教材知识与实际生活进行结合,提升学生实际应用知识的能力。知识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只有进行举一反三的练习,才能将枯燥的课堂教学生活化,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提升实际应用的能力。

三、运用策略

(一)兴趣培养方面

相对抽象的高中生物知识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创造能力、空间思维能力均有一定的要求,死记硬背的老方法难以收获成效,学习需以理解为基础。兴趣决定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程度,因此,如何将抽象的生物知识通过合理的教学方法向学生讲解,使学生能够理解,从而启发学生,使其产生探究的兴趣是教师需思考的问题。学习兴趣可有效提升学习的层次,可促使学生深入探究生物知识,而多媒体辅助教学则是一个有效的途径。以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讲解为例,类似的规律与概念在高中生物中非常多,抽象是其特点,学生往往难以通过教师的口头解说理解这些内容,自然也就难以提起兴趣。对此,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以动画的形式展现出传导的过程,并与动画的播放相结合进行启发性的讲解,通过动画与讲解的结合使知识点的教学变得生动形象,给学生以启发,从而拓宽学生的想象空间,使其产生深入了解生物知识的兴趣,自主探究学习。

(二)问题与实验方面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有目的的进行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质疑,启发学生的探究行为,带着问题探究则可有效提高学习的效率。教师可将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引入课堂教学,如食用盐腌制猪肉,腌制后的猪肉不易变质,让学生产生为什么的疑问,对其思维进行启发,从而在接下来的教学中认真学习,寻找问题的答案。以问题的创设对学生进行引导,使课堂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启发学生将生活与所学知识联系起来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实验是探究生命活动规律与现象的重要手段,对于生物学科来说十分重要。教师在实施启发式教学时也应重视实验教学,通过实验提高学生思维的缜密性与科学性,而不是一味的灌输知识。实验要求学生自己动手、自主探究,在实验环境中运用所学知识,并通过动手操作学会举一反三,对知识产生更深的理解。以环境的稳态为例,教师不再做知识的灌输者,而是指导学生进行实验,以实验的方式启发学生,通过动手创造小型环境获得结论。实验在生物启发式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因此,教师应积极利用实验进行启发式教学。

(三)语言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