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科技项目管理机制范文

科技项目管理机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科技项目管理机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科技项目管理机制

第1篇:科技项目管理机制范文

Abstrac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ject is an individual project that taking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as contents, its purpose is to solve technology issues in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t present, 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national innovation-driven strategy and the huge impact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n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scientific research gets more and more national and local attention; at the same time, government investment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s increasing year by year. Different levels, different types of governmen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jects promote China's technologic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How to scientifically, rationally and efficiently carry on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ject management and ensure the implementation of projects produce the expected social and economic benefits become more and more urgent and necessary. Reforming the existing technology project management mechanism and gradually increas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project benefits have become the top priority for every level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 department.

关键词: 科技项目;经理制;引入

Key word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ject;manager system;introduction

中图分类号:F2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03-0161-02

1 当前科技项目管理的主要方式和不足

近年来,科技项目逐渐呈现出技术含量越来越高、国际化合作越来越广、项目规模越来越大、成果形式越来越多的特点,为政府的科技项目管理带来挑战。科技项目管理的目的就是按照科技计划要求,采用行政管理手段和管理技巧,组织和协调科技力量去完成项目中的研究和开发任务。当前,对于政府立项支持的科技项目,一般采用“过程管理”和“目标管理”两种方式。

1.1 过程管理 “过程管理”是由管理者监控和掌握完成工作任务的全过程,及时发现和纠正偏差,最终完成工作任务。管理过程包括计划、实施、检查、处理、修正五个阶段,具体就是管理者先依据工作任务的来源和要求拟定一个工作计划,然后开始实施,在这个过程中定期的进行检查和督促实施状况,一旦发现偏差,及时处理,必要时也可以修正计划。

对于科技项目的承担单位来说,整个项目的实施包括课题的申报立项、项目的过程实施、科研条件的筹划协调、经费的预算结算直至项目的鉴定验收、成果登记,其中每一个步骤的实施都离不开全体科研人员和科技管理人员的共同努力。这种过程管理方法,对保质、保量、保进度完成项目目标有较好的保障作用,但是,管理者也要同时投入大量精力,随着项目数量的逐年增加,管理质量难以保证。

1.2 目标管理 “目标管理”是将工作任务转化为行动目标,最后由目标考量来判别项目的完成情况,目标管理一般包括五个程序,分别是:①确立目标;②分解目标;③实施目标;④考评目标;⑤偏差分析及纠正。在这种管理方式中,科技主管部门一般对项目的前期工作(合同签订)和后期工作(项目验收)过程进行主动管理,而对实施过程则采取出现问题后再进行协调处理的方法。

目标管理给予项目实施单位更多的空间和自主性,保证了实际情况下项目的顺利实施。但是对于大型科技项目而言,质量和进度等方面的问题越来越多,项目负责人的权利和义务有所失衡,客观上限制了项目负责人所能发挥的作用;同时,部分承担项目的单位和个人整体专业能力不强,难以取得较好项目预期效果。

此外,无论是过程管理,还是目标管理,项目管理中都还存在着立项前期可行性论证不足、管理实施过程有效监测缺乏、项目成果鉴定验收机制不完善、科技项目合同法律约束力不强、项目管理缺乏风险意识等问题。

2 项目经理制定义及引入科技项目管理的意义

2.1 项目经理制的定义 项目经理制是将以往由多部门、多环节、多目标、多头管理构成的项目管理流程统一到制定项目的总目标之中,由独立的项目经理作为该项目实施的总负责人和执行人,以项目合同书的形式确定项目经理的责、权、利关系,由项目经理负责对项目的全程策划、监控、管理、协调,并对项目终极目标的完成情况负责。

2.2 科技项目管理引入项目经理制的意义 在科技项目中运用项目经理制这个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进行评估、调控和管理,对科技项目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强化科技计划项目的专业化管理力量。运用项目经理制,可以把几种机制有机的融合在一起,比如竞争机制、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奖惩机制等,便于项目主管单位对项目进行评估、分析、论证、决策与考核,从而增强科技计划项目的专业化管理力量,提高专业化管理水平。二是便于项目主管单位对项目的预期效果和效益进行监控。运用项目经理制不仅可以实现项目资源的优化配置,也可以让项目经理的价值最大化。三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充分释放科技创新活力的有效途径。在探索实施项目经理制的过程中,可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地方科技计划管理责任体系也得到了建设和完善,另外,也建立了科学有效的科技项目组织管理运行机制。

3 科技项目管理中推行项目经理制的建议

①科技项目立项过程中增加项目经理得分因素。在项目立项评审中,将项目负责人的个人管理及创新能力作为立项评价之一,经过同行评议,确定项目是否立项。②重视政府资助的重大科技项目经理人的选拔。成立项目经理人任命委员会,该委员会成员主要是来自省内外技术和管理专家,由任命委员会对项目选题、可获得的资源以及可能的候选者进行评估,并向项目管理部门提出最终建议。③普及项目经理制在科技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应用。由项目承担单位委托本单位或外单位某个特定人员担任项目经理,可由单位确定,也可采用竞争或招标方式,确保每个项目都有一个自己的项目经理,这个人全权负责这个项目的所有事项。④项目经理实行动态管理。项目经理应该是能上能下的,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项目经理是在岗的,当项目实施完毕后,项目经理就可以功成身退了。之后项目经理可以根据需要调整参与其他项目,也可以准备参与下一个项目的竞标。

2012年12月底,项目专员制被正式引入到国家科技计划管理中,它主要是聘请一些知名的技术和管理人才在国家的科技重大专项、973计划、863计划和支撑计划的重点领域担任项目专员,专门负责对整个项目进行监督和信息反馈。项目专员制是对科技项目监督的责任到人制度,项目经理制则是对应的对科技项目实施过程的责任到人制度。项目经理制是适应目前科技项目管理的新机制,是科技管理中对项目实现有效管理、高效管理的好办法。

任何事物从产生到发展都会经历一个过程,就科技项目管理整体而言,它还有很多方面不是很成熟,不管是理论指导还是应用方法,都需要继续的进行探索。科技项目的项目经理制还是一个需要不断改进、完善的新机制,这个新机制将在不断实践、不断完善、日臻成熟的过程的得以发展。所以,要想使项目经理制之一新的管理模式在科技项目管理工作中真正的发挥作用,必须对其进行更加深入的探讨,不断的完善项目经理制,进而得到大范围的应用。

参考文献:

[1]徐成彬.项目管理文化四味[J].中国计算机用户,2004(12).

第2篇:科技项目管理机制范文

一、科技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立项前期可行性论证不足

(1)对项目技术水平、市场前景缺乏全面、系统、前瞻性的分析。

(2)对项目承担单位的综合素质考察不严,对承担方的生产经营、信用状况、项目开发的基础条件和组织管理能力缺少深入、客观的调查。

(3)对项目承担方经营的综合成本、资金运作、市场预测与技术成果市场推广前景等缺乏科学、准确的评价和判断。

(4)预期目标虚高定位,项目承担单位主观夸大项目预期目标,效益指标预测失真,技术水平先进性评估过高。

2.项目实施过程缺乏有效的动态监测机制

项目管理部门尚未建立有效的项目追踪、评估等动态监测手段,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经费投入情况、项目实施进度了解不细,项目实施单位存在任意改动攻关目标、不按合同要求使用科技经费、不能按合同要求期限结题等情况。

3.科技项目“小、散、低”,无法形成链条模型

科技项目规模小、课题孤立、目标分散、技术水平低,不能有效发挥项目承担单位原有的经济技术条件,难以体现科研在基础研究和成果开发方面的引导带动作用,更不能在相关研究领域中实现理论上或技术上的突破,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和规模化。

4.配套经费无法到位,总体经费严重不足

项目承担单位自筹款能力差,计划的各种配套经费不能落实到位,某些单位的自筹款是以原有设备、厂房等固定资产重复折抵,没有额外资金投入。

5.没有引进竞争机制,难以组合一流团队

传统的科技项目管理体制封闭、僵化,项目承担单位之间缺乏竞争与交流,无法形成有效的合作关系,科研队伍组建受固有的部门隶属关系制约,不能聚合一流人才、集中科研力量,造成科技项目的低水平重复,未形成项目链、产业链,项目实际效益不理想。

6.成果评价机制倒置,导向作用偏离初衷

项目成果鉴定、验收体制不完善,评价方法不够科学、严谨,导向作用偏离生产力转化目标,项目验收结题工作不及时、不到位,不能体现对项目成果推广工作的推动作用。

7.履行合同缺乏法律约束,惩戒措施未建章立制

签订的科技项目合同法律约束力不强,对如何履行合同缺乏明确、清晰、有效的规章条款,实际实施过程中也没有切实有效的监控措施来保证项目承担方严格履行合同规定,违约后的惩戒措施无章可循。

二、科技项目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各地各企业申报科技项目,主要是争项目、争资金

在企业申报科技项目的过程中,由于政出多门,以及科技管理部门资源和管理权限的制约,造成个别企业和地区,为了争项目,增加申报科技项目的数量,扩大科技项目的行业领域,造成科技投入分散,甚至重复建设,形成资源的严重浪费。

2.科技项目缺乏整体规划

企业对未来的发展目标,并没有清晰地定位和规划。企业科技项目建设必须要建立在规划的基础上。尽管已经对相关计划目标进行了凝练与集中,但是还有必要进一步收敛目标,集中几个更加具体的研究方向重点突破,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的作用,也能向社会传递出更加明确的信息,以调动更加广泛的社会资源,实现项目要求的目标。

3.科技项目管理机制不健全

由于国内科研项目一直存“重建设、轻管理”的问题,其内容除了项目适用对象、申报程序的规定有实质可操作外,其他关于项目管理、监控、验收和产业化等内容几乎没有或者是缺乏可操作性和可落实性。在很多企业眼中,要项目就是要资金,在科技项目立项之后,放松了科技项目的管理。

4.社会责任意识缺失

审核评估机制不不存在,也没有项目的风险管理计划,科技项目的实施没有充分体现出项目的风险意识,项目负责人预期目标虚高定位,对项目的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和实施应用条件缺乏全面、系统、前瞻性的分析;相关管理部门对项目承担单位的综合条件考察不细,要求不高,对项目相关的生产经营、信用状况、开发条件和组织管理能力缺少深入、客观的调研。

三、提高科技项目管理质量的对策分析

1.科技项目申报请进行科学论证

科技项目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其内容是具体的,具有明确的针对性。科技项目可行性论证的重点是先进性、可行性、可靠性、适应性和经济、社会效益等,对项目的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和实施应用条件进行全面、系统、前瞻性的分析;对项目承担单位的综合条件进行考察,对项目相关的生产经营、信用状况、开发条件和组织管理能力等方面进行深入、客观的调研。

企业科技管理部门要针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解决的重大科技问题,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势和特色,设计出有竞争力的项目,并为领导及相关部门提供信息决策依据。

2.推广实行项目首席负责人制

以往项目小组往往是临时组建的,缺乏组织建设的经验和手段,没有一个合格的、有能力的专门组织对工程的技术、经济责任和全过程负责,工期、投资得不到有效控制,导致项目建设期一拖再拖,概算一调再调,投资一增再增,质量也得不到保证,严重影响了项目的整体效益。

提高科技项目的投资效益,实施项目承包和项目首席负责人制是一项重要的内容。实践证明,通过招投标的办法择优选定承担单位,对项目实行项目首席负责人制,能有效地实现对项目进度、费用和质量的控制,从而获得最佳的投资效益。这是科技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项目管理水平的有效办法。

3.完善项目评估体系

第3篇:科技项目管理机制范文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课程;项目化;教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TP311.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4)11-2593-03

Abstract: Vocational colleges as a base for training in computer skills, computer teaching is particularly worthy of attention.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we should reform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teaching methods of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training to adapt with the specific job ability and innovation ability, make the students with "Song Gang can be competent, transferred to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development potential". Be imperative computer curriculum reform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curriculum project is the effective way to increase the quality of higher vocational computer specialty.

Key words: the higher occupation education; computer course; project-oriented; teaching management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信息技术更是日新月异,摩尔定律已成为IT行业熟知的现象[1]。高职院校肩负培养应用型高技能人才的重任,其中创新型信息技术人才培养更为关键。计算机类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说教师授课采用传统“满堂灌”模式、“照本宣科”模式,教师不能很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不能形成良性互动,由于高职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学生长期处于被动学习,久而久之造成学生对课程失去兴趣。所以计算机课程教学不能再延续传统教学老路子,要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素质,必须要改革,要探索出一条适合高职计算机课程教学的路子来[3]。

教育部16号文件明确指出,深刻认识高等职业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4]。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要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探索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要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其中,提高实践能力是关键,有了一定的实践能力才会有一定的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5]。2013年11月,全国高校计算机教育大会在浙江温州大学举行,大会主题是探讨提高计算机教育教学水平、提升计算机类专业建设水平与人才培养质量,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提升高等院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势在必行;以生产实际项目组织课程、对课程进行项目化教学是一条达到此目标的重要途径,是高职院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的重要保证[6]。

1 项目化教学的概念

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7]。它是“行为导向”教学法的一种,是对传统教学法的一种革新。一个项目是项计划好的有固定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的工作。原则上项目结束后应有一件较完整的作品。

2 计算机课程项目化教学管理的意义

高职教育就是要培养满足实际工作岗位的应用型技能人才,培养“首岗能胜任,转岗能适应,发展有后劲”的综合素质人才。学生不仅要具备够用的理论知识,而且还应具备某个实际工作岗位所需要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8]。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改革,迫在眉睫,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更新换代之快,使得计算机教学滞后于行业最新技术,引入企业行业先进项目到课程教学,确实是一条行之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

计算机课程项目化教学,关键在于搜集和整理大量来自于行业企业的真实项目,并将项目归类整理,通过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总体上看,现有项目的能力训练价值需要进一步提高:(1)有些项目的设计比较随意,只是简单列出有关业务活动。(2)来自企业的真实项目较少。“学生管理系统”、“图书馆管理系统”等项目学校色彩较浓。针对这种情况,迫切需要对项目进行质量管理,细化课程开发过程,对项目的每一个开发过程进行质量控制。同时授课老师也需要一个教学平台对学生进行项目化教育。

3 计算机课程项目化教学管理研究的预期目标

本课题拟开发一套计算机课程项目管理与教学网络支撑平台。开发成功后,将直接应用于我院计算机课程建设,应用于课程的项目化,从而构建具有我院特色的计算机专业课程。通过项目化教育,提高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质量,增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锻炼团队合作意识,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提高工作实践能力和处理复杂多变工作情境的能力,有效促进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4 计算机课程项目化管理与教学网络支撑平台设计

计算机课程项目管理与教学网络支撑平台各子模块的主要功能描述如下:

4.1 平台公共模块

1)登录系统。实现三类用户(课程项目管理员、指导教师、学生)的登陆验证、识别,并记录登陆日志。并根据登陆用户的类别,提供不同的系统功能。

2)平台信息更新和维护模块。该模块主要实现对项目化课程信息的管理和维护工作,实现平台中课程项目管理员、指导教师、学生信息的实时更新和维护,实时更新课程相关信息(包括课程性质、类别、院系、项目内容等),实现对以上信息的增加、删除、修改功能。

3)统计报表子系统。就考勤(根据学生登录系统的情况进行考勤)、课程教学情况(学生完成项目情况、教师在线评价情况)、项目内容更新等方面进行统计,为教学单位提供实时的、动态的项目化教学和管理数据。

4)接口:与学校主要网站的接口,如192.168.0.254学校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做到能自动把本平台的有关数据传送到教学管理信息系统。教师在期末阶段,只要在教学管理信息系统中确认后,进行“提交”操作即可。这样大大减少任课教师期末的事务性工作。

4.2 课程项目管理模块

4.2.1课程项目生成子功能

该功能主要由教师和所聘请企业专家使用。

主要包括项目应用的背景介绍、项目的功能和来源介绍、项目包含的知识点(学科知识点和实践知识点)、项目所针对的岗位介绍、项目实施所包含的子任务介绍、项目的引导性问题、项目的具体生成等。

项目的举例说明:

例1:以高职院校“delphi程序设计”课程为例。课程的知识点有语言基础、基本的控制结构、数组、过程与函数、自定义类型、数据库编程、图像图形应用编程、DLL的应用、多媒体应用编程等。

模拟项目:百钱百鸡问题。我国古代数学家张丘建在《算经》一书中提出:

鸡翁一值钱五,鸡母一值三,鸡雏三值钱一。百钱买百鸡,问鸡翁、母、雏各几何?包含的知识点有:①条件的语句;②FOR循环语句;③对话框函数;④格式化函数。

企业真实项目(具有绍兴地方特色):设计一个窗帘布管理系统。该系统可以对窗帘布的制作、销售过程进行有效管理,包括布料的入库、领料和窗帘布销售管理等功能。包含数据库编程的知识点有:①ACCESS数据库的设计;②Data Source组件;③ADO Query 组件;④ADO Table 组件;⑤动态SQL语句的书写;⑥数据库程序设计方法。包含的实践知识点:①团队合作;②大项目的测试能力;③项目的合成能力;④企业生产业务知识;

例2:以高职院校“网络技术原理”课程为例, 课程的知识点有:网卡的硬件及驱动程序安装、网卡的参数设置、集线器交换机和路由器的工作原理、交换机和路由器基本配置、WWW、PTP、DNS服务器的安装及配置等。

项目:①网络集成设备的安装、连接与配置②服务器的安装和配置③网络系统的安全保障

4.2.2 课程项目监控、评价、评定子功能

该功能主要由教师、所聘请企业专家、课程负责人、分院领导使用。

主要包括教师对模拟项目的互评、企业专家对课程项目的评价、课程负责人对项目生成每一阶段的监控评价、分院对所开发的项目进行评定等。

4.3 课程项目教学模块

该模块主要由任课教师使用。主要包括以下功能:

1)在线点名。

2)项目呈现子功能。调用已生成的现有项目进行项目呈现(项目的功能和来源、项目包含的知识点、项目所针对的岗位、项目实施所包含的子任务、项目的引导性问题等)。

3)项目教育子功能。利用该平台直接调用应用程序进行项目化教育。

4)查看功能。查看学生提交的子项目等作品。

5)成绩评定子功能。学生完成相应子项目后,对学生进行评定成绩。

6)项目教学的考试试卷生成功能。

4.4 课程项目学习模块

该模块主要由学生和任课教师使用。

1)学生自主学习子模块。通过该模块,学生可选择某门课程,进入该课程循序渐进的项目化学习,学习完成后提交学习成果,教师在线给出评价。

2)上机考试子功能。

学生在学习完某课程后,可以安排上机考试。

3)在线交流子模块。系统为教师、学生交流提供的一个平台。教师、学生可根据课程学习需要,划分多个项目组,为能完成项目,成员在平台中交流技术和完成情况。

4)资料收发子模块。为便于课程项目化学习需要,老师向学生发送一些项目文档、技术指标、参考手册等,学生也可将项目完成总结、项目完成作品发给老师进行评价,系统为老师和学生项目学习交流提供的一个实用功能。

5 结束语

本文对高职计算机课程项目化理论进行了研究,并对计算机课程项目化管理与教学网络支撑平台进行了设计,后续将开发一套计算机课程项目管理与教学网络支撑平台。开发成功后,将直接应用于我院计算机课程建设,应用于课程的项目化,从而构建具有我院特色的计算机专业课程。

参考文献:

[1] 杨春.CDIO工程教育模式下的文献检索课教学探索与实践[J].图书馆建设,2010(1).

[2] 罗扬,张燕,沈奇,刘钰,李慧.基于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NIIT课程体系建设探讨[J].计算机教育,2010(2).

[3] 吴斌.高职《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VB+SQL Server)项目课程的开发[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2).

[4] 陈文杰.基于CDIO模式的《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教学实施方案[J] .机械职业教育,2010(2).

[5] 陈,耿永军,闫洪亮.《JAVA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 .信息系统工程,2010(1).

[6] 张枝军.计算机应用专业项目课程建设方法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0(5).

第4篇:科技项目管理机制范文

[关键词]目标;质量安全;成本;进度

中图分类号:TU7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0-0162-01

一、从管理目标出发,提高土木工程项目管理的几个重要措施

1、建高效团队,实施科学管理

如果项目组织成员工作效率低下,组织机构臃肿,成员之间缺少合作精神,团队意识淡薄,人员流动频繁。就不能够充分发挥个人才能和潜力,出现 1+1

2、深化责任成本管理。作为加强工程项目管理的“核心”

2.1 建立继全项目责任成本集约化管理体系

体系应包括责任、策划、控制、核算和分析评价五方面内容。一要明确成本费用发生的项目部门、分队(班组)和岗位应负的成本效益责任,使成本与经济活动紧密挂钩;二要分时段对成本发生进行预测、决策、计划、预算等方面的策划。制定成本费用管理标准;三要综合运用强制或弹性纠偏手段.围绕增效及时发现和解决偏离管理标准的问题;四要认真加工和处理成本会计信息,以期改善管理、降本增效;在要按期进行成本偏差和效益责任的分析评价,严格业绩考核和奖惩兑现。

2.2 堵住“四个漏涧”,实行“六项制度”

即:堵住工程分包、材料采供、设备购管和非生产性开支等效益流失渠道。实行工程二次预算分割制、材料采供质价对比招标制、购置设备开支计划审批制、管理费用开支定额制、主办会汁委派制和项日经理对资金回收清欠终身负责制,杜绝项目资金沉淀和挪用。

2.3 切实转变观念,强化成本意识

一是要树立“企业管理以项目管理为中心,项目管理以成本管理为中心”的经营理念;二是要树立集约经营,精耕细作和挖潜增效的观念;三是要树立责任、成本、效益意识,营造企业整体重视.项目部全员参与,施工生产全过程控制成本费用的良好氛围。

3、优化质量管理,创造优质企业品牌

3.1 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完善管制制度,质量管理责任到人

在施工前做好质量技术交底,将质量技术交底和作业指导书发到施工班组。同时严抓材料、构、配件质量。实行现场技术负责人责任制,严格要求自己。正确划分各级技术管理人员的权限,使每位工程技术人员各有专职、各司其事,真正做到责任到人。

3.2 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做好施工全程质量控制

为了加强项目施工现场质量控制,明确各地施工阶段质量控制重点,在施工现场质量管理过程中确立事前质量控制,事中质量控制和事后质量控制三个阶段。事前质量控制,是指在正式施工前,是以整个项目施工现场为对象而进行的各项施工准备。事中质量控制,是指在施工过程中进行的质量控制,即全面控制施工过程。事后质量控制,是指在工程项目完成施工过程形成产品的质量控制。准备竣工验收资料,按规定的质量评定标准,对已完成的分项、分部工程,单位工程进行质量评定。

4、安全管理

4.1 生产环节管理

安全生产是施工企业的大事,施工技术员是工程的直接领导,必须十分重视安全。在施工中做到一事一交底,事事派专人负责,随时随地纠正和处理违章作业,消除不安全因素,保证工人的人身安全,防止事故发生。

4.2 制定应急救援预案

行政主管部门应制定本地土木业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增强本地土木业安全生产事故的抢险救援能力。施工企业和项目施工现场要制定本企业及施工现场有关食物中毒,传染病、自然灾害、生产安全事故等的应急救援预案,建立应急救援组织或设置应急救援人员、配备、设备、器材,确保防止事故发生以及事故发生后,能做到及时、有效地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5、进度管理

5.1 明确指导思想,增强施工进度控制的意识

建立项目管理的模式与组织构架。一个成功的项目,必然有一个成功的管理团队,一套规范的工作模式、操作程序、业务制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工程建设,由于工程进度的快慢,直接影响到经济建设的总体目标。对工程进度的控制,项目管理人员负有重要责任。也是项目管理人员应尽的职责和最基本的要求。作为项目管理人员必须明确指导思想,增强工程进度是求效益的途径的根本意识,正确处理质量与进度的关系。

5.2 加强施工项目的信息调查和管理

注意有关现场施工条件的资料,主要包括施工现场的水文、地质、气候环境资料,以及交通运输条件,能源供应情况,辅助生产能力等。还要在编制项目施工进度计划之前,对已建成的同类或相似项目的实际施工进度资料进行收集,并认真进行分析、整理,列出控制的约束条件,明确影响工期达到强制时限,为编制项目进度作好充分准备。

5.3 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三级工程计划并建立沟通渠道

三级计划进度管理体系的人员构架所有相关单位,包括业主、设计、监理、施工各级承包单位,必须设立明确的进度管理架构,设置专职计划员,计划员需具备一定生产安排经验,了解图纸、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等技术文件,能对施工进度动向提前做出预测。各单位生产负责人工作时间必须在岗,如临时外出须通知其他相关成员,并做出相应安排;各单位相互通告进度管理体系架构,建立本工程进度管理体系成员的纵向、横向联系总表。各级生产负责人、计划员之间,应及时进行指导、反馈、预警、建议等工作交流。

5.4 针对建设项目的进度目标进行施工进度控

工程进度目标按期实现的前提是要有一个科学合理的进度计划。根据工程建设项目的规模、工程量与工程复杂程度,建设单位对工期和项目投产时间的要求,资金到位计划和实现的可能性,主要进场计划,进行科学分析后,制定出工程建设项目最佳的施工工期。工程施工进度控制就是根据进度目标确定实施方案,在施工过程中进行控制和调整,以实现进度控制的目标,具体的讲,进度控制的任务是进行进度规划、进度控制和进度协调。要完成好这个任务,应做好三项工作:第一、制定工程建设项目总进度目标和总计划;第二、要对进度进行控制,必须对建设项目进展的全过程,对计划进度与实际进度进行比较;第三、进度协调的任务是对整个建设项目中各安装、土建等施工单位、总包单位、分包单位之间的进度搭接,在时间、空间交叉上进行协调。施工进度计划是施工进度控制的依据。因此编制施工进度计划以提高进度控制的质量成为进度控制的关键问题。

第5篇:科技项目管理机制范文

第一条为了贯彻落实《农业科技发展纲要》,加速农业、林业、水利等科技成果(以下简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提高国家农业技术创新能力,为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以下简称转化资金)。为加强转化资金项目管理,提高转化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益,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转化资金的来源为中央财政拨款,由科技部、财政部共同管理。

第三条转化资金是一种政府引导性资金,通过吸引地方、企业、科技开发机构和金融机构等渠道的资金投入,支持农业科技成果进入生产的前期性开发,逐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符合农业科技发展规律,有效支撑农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新型农业科技投入保障体系。

第四条转化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应当按照国家扶持和保护农业、加强农业科技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要求,遵守有关财务规章制度,遵循“诚实申请、公正受理、择优支持、科学管理、专款专用”的原则。

第二章组织机构及职能

第五条科技部负责制定和转化资金年度支持重点和项目指南,审议转化资金运作的重大事项,批准转化资金的年度工作计划,审定转化资金支持项目,会同财政部下达项目预算,并对项目的预算执行情况和完成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六条财政部负责审批转化资金年度预决算,参与审议转化资金支持重点、项目指南、年度工作计划及资金运作的重大事项,参与审定转化资金支持项目,联合科技部下达项目预算,对转化资金运作和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七条科技部、财政部会同农业部、水利部、国家林业局等有关部门(以下简称有关部门)成立转化资金工作协调小组。科技部和财政部分别为正副组长单位,农业部、水利部和国家林业局等部门为成员单位,参与审定项目指南、推荐专家和协调重大事项等工作。

第八条科技部和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聘请具有一定权威的技术、经济、管理专家组成专家咨询委员会,对转化资金年度支持重点和项目指南提出咨询意见。

第三章支持方向和重点

第九条转化资金根据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地域性强、周期长、风险大的特点,围绕《农业科技发展纲要》的实施,支持有望达到批量生产和应用前的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区域试验与示范、中间试验或生产性试验,为农业生产大面积应用和工业化生产提供成熟配套的技术。

第十条转化资金的支持重点:

(一)动植物新品种(或品系)及良种选育、繁育技术成果转化;

(二)农副产品贮藏加工及增值技术成果转化;

(三)集约化、规模化种养殖技术成果转化;

(四)农业环境保护、防沙治沙、水土保持技术成果转化;

(五)农业资源高效利用技术成果转化;

(六)现代农业装备与技术成果转化。

第十一条转化资金不支持已经成熟配套,并大面积推广应用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不支持有知识产权纠纷的项目,不支持低水平重复项目。

第四章支持对象和支持方式

第十二条转化资金支持对象主要为农业科技型企业。

转化资金鼓励产学研结合,鼓励科技成果的持有单位以技术入股等多种形式参与成果转化和市场竞争,鼓励科研机构和大学通过创办企业的方式申报转化资金项目。以服务于农业、农村,以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为主、公益性强的转化资金项目,可由科研单位和大学承担。

第十三条根据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和项目承担单位的特点,转化资金分别以贷款贴息、无偿资助、资本金注入方式给予支持:

(一)贷款贴息:对已具备一定产业化能力,具有市场前景,有望形成一定规模、取得一定效益,并已落实银行贷款的转化资金项目,采取贷款贴息方式给予支持。转化资金贴息金额原则上不超过第一年到位贷款所应支付银行利息的总额,并视不同情况予以贴息。

(二)无偿资助:对具有较大社会和生态效益,或不易直接取得市场回报的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资金项目,采取无偿资助方式给予支持。转化资金资助总额一般不超过200万元,重大项目不超过300万元。申请无偿资助的转化资金项目,申请单位应匹配一定的自筹资金。

(三)资本金注入:主要用于支持有较高技术水平和后续创新能力,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及行业技术进步有较大促进作用,有望形成新兴产业的项目。

有关资本金注入项目的申请、立项及管理、参照科技部、财政部关于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资本金投入的有关规定。

第十四条对申请贷款贴息和无偿资助的转化资金项目,项目实施周期一般不超过二年。

第五章项目申报与审批

第十五条科技部、财政部每年向社会公开转化资金项目指南,提出支持重点及申报要求。

第十六条申报转化资金项目的单位应具有从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能力,依法登记注册,具备独立法人资格,产权清晰,财务管理制度健全,并具备一定的农业科技开发业绩。

第十七条转化资金支持的科技成果来源包括:国家或国务院部门、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下简称省(区、市)]农业科技计划所形成的科技成果,以及企业、科研单位自主研究开发形成的农业科技成果。

第十八条转化资金支持的科技成果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一)符合国家农业、农村经济和农业科技发展战略、规划和政策,有利于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有利于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

(二)有较大推广应用潜力或良好市场开发前景;

(三)技术水平高,核心知识产权归申报单位所有;或者属于已经引进吸收但需中试国产化、以利于掌握其核心技术的技术成果;

(四)科技成果必须经省(区、市)或国家有关专门机构认定或审定。

第十九条凡符合申报条件的单位填写《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申请书》并编写《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报送国务院有关部门或省(区、市)科技厅(科委)。

第二十条国务院有关部门科技司或省(区、市)科技厅根据转化资金项目指南,组织项目申报,并对项目申报单位的资格、项目的先进性、真实性以及转化可行性等进行审核,在申报书上签署推荐意见后,报送科技部。

第二十一条科技部将对申报的项目进行形式审查。审查不合格的项目,当年不得再次申报。

第二十二条对形式审查合格的项目,科技部组织专家对项目进行评审。经评审认定合格的项目,纳入科技部项目库管理。同时,提出当年安排项目建议清单,由协调小组进行认定。

第二十三条评审专家由科技部、财政部、农业部、水利部、国家林业局等部门和地方推荐,并由科技部、财政部聘任。

第二十四条经认定的项目由科技部、财政部审核批准,并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告。

第二十五条经批准的项目将根据科技部科技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由科技部主管单位同项目承担单位签定项目合同。

第六章项目管理与监督检查

第二十六条科技部根据实际需要,编列年度转化资金项目管理费预算,经财政部核批后,由科技部负责具体管理和使用。项目管理费主要用于组织项目、开展项目评审、进行监督检查等工作发生的支出。

第二十七条批准立项的项目,其项目经费的拨付,按照国家财政资金拨付的有关要求,直接拨付到项目承担单位。

第二十八条项目承担单位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财经政策和财务规章制度,科学、合理、有效地安排和使用经费。单位财务部门要加强监督和管理,转化资金要与其他资金来源统筹安排,并单独设帐核算。不得将转化资金用于金融性融资、股票、期货及捐赠等支出。

第二十九条为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对项目运行实行跟踪管理,科技部、财政部组织专家对项目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监督检查结果可以向社会公开。

第三十条科技部依据项目合同,对项目执行情况实行监督。各有关单位要自觉接受和积极配合监督工作,接受监督检查。对监理、评估不合格的项目,可采取缓拨、减拨、停拨后续资金或中止项目合同等措施。

第三十一条因项目承担方原因造成的合同中止,项目承担单位须立即进行财务清算,交回转化资金余额,并提交审计意见。

第三十二条项目完成后,科技部将组织进行项目验收和绩效考评。凡未通过验收的项目,科技部、财政部将视情况予以通报,除不可抗拒因素导致项目未能通过验收的情况外,该项目承担单位今后不得申报转化资金项目。

第6篇:科技项目管理机制范文

关键词: 治安管理 项目要素 情境分析 项目设计

一、项目教学中的情境要素

项目教学法发端并成熟于欧美发达国家,其源于社会生产实践或企业工作任务,是一种围绕实训项目组织教学内容,开展教学活动,完成项目任务的教学方法。这取决于其对于工科课程具有天然的适应性,在管理类课程中的应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施教者的敏感性,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进行探究。一般认为,项目教学具有几个基本特征:一是教学内容以工作任务为依据。二是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三是学习成果多样,教学评价多元。虽然很多学者也认识到情境创设在项目教学中的作用,但一般只是将情境看做教学项目的一个要素,关于情境要素在项目设计中所体现出的特点、功能的探究甚少。

情境不同于场景,也不同于情景。因为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引起学生的参与兴趣。通过教师主动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生动可感的场景,激发学生的态度回应与情绪体验,帮助学生理解知识,训练能力,调适心理机能的教学方法。场景教学的提法重视的是教学活动环境与背景的设置,对教学活动中师生参与的情绪态度关注不够。情境教学法重视在教学活动中如何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符合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日益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和重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趋势。

项目设计中的情境既可以是真实的工作环境,又可以是借助信息手段形成的虚拟工作环境。情境创设的主要功能:一是情境有助于营造学生协作完成实训项目的“工作”氛围。在治安管理专业项目教学中,围绕项目任务,学生从案例信息收集、项目方案制订、项目实施到成果考核评估,主要采取小组的工作方式进行。为了项目顺利实施并形成项目物化成果,相互依赖、共同合作的学生其实是项目情境的一部分。二是高质量的情境创设有助于有效监控和再现项目“工作”的过程。实践知识与工作过程知识的情境依赖性,主要因为掌握它们相当程度地依赖于工作情境的再现。高度仿真的情境创设为学生职业能力的获得提供了相对理想的任务环境,助其更快适应工作岗位。简单地将情境看做教学项目的要素,易于产生完全可以以案设境、以事设景的观念,一般意义上也许并没有什么错,但换个角度看,因受制于主客观条件,如果不能创设出实训项目的特定情境,项目就无从谈起。结论是,情境不是项目设计可以信手拈来的工具,作为项目要素之一,其本身也是一个复杂的要素综合体,要素变化,情境随之变化。

二、治安管理专业课程项目的情境要素分析

(一)典型情境――模拟派出所的项目要素分析。

模拟派出所作为治安管理专业一个典型的校内实训场所,应符合开展一系列重要的专业课程(如治安案件查处、户政与人口管理、治安秩序管理等)实训教学的要求。但从实训项目的教学需要来说,它只是提供了治安管理专业课程实训项目的情境要素。在此情境中能够组织实施什么样的项目实训,并不取决于其挂上的“模拟派出所”的牌子,项目实训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的模拟派出所建设为项目教学提供了什么要素。因为是“模拟”的,如果说模拟派出所必然是一个虚实结合、基本构成要素确定的特定情境的话,那么该情境构成要素中实际的成分多一些,虚拟的成分必然少一些,反之亦然。从课程训练项目贴近治安管理部门岗位工作任务的要求看,真实的基层公安派出所具备的项目情境要素最充分、全面,校内模拟派出所如果能够与基层公安派出所实现办案信息基本同步共享,就是不错的选择。底线的选择则是通过软硬件设施投入,建设高度仿真、信息化程度比较高的校内模拟派出所。

(二)典型课程――《危险物品管理》的情境教学特点。

项目化的“情境教学”以达到特定教学目的为出发点,灵活地创设典型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感性和理性认识,从而将学生的认知活动、情感交流、能力训练有机融合。《危险物品管理》“情境教学”旨在把创设连续的、能够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学习情境,结合危险物品管理工作实际,使用工具手段,安排学生扮演不同角色,模拟相应的问题情景,取得可观、可用的能力训练效果。由于危险物品管理工作以掌握必要危险物品科学知识为前提,对于学生的知识结构来说,这个前提往往是不牢靠的,文科背景的学生更是如此。“情境教学”强调感性认识,重视受众的直观感觉,激发人的认识兴趣,对于提高学生危险物品识别及警情处置能力和管理能力具有突出价值。情境教学程序包括情境创设、情境展开、情境补充三部分。情境创设是情境教学的前提,必须贴近公安工作实际。比如可根据典型实例,创设实体情境;运用危险物品管理基本原理,创设推理情境;利用实物演示,创设演示情境;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创设体验情境等。情境展开即情境应用,教师合理组织人员角色扮演和任务分工,引导情境运作,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根据情境变化,启发学生联想,提出质疑,解决问题。情境补充实质上属于情境再造,是新的情境创设。

三、治安管理专业课程项目设计的基本结论

(一)情境是项目的关键要素,情境创设是项目设计的核心和重点。

情境是项目要素之一,情境创设基本反映项目设计的能力。一般认为项目要素包括项目内容、项目活动、项目情境、项目结果,四要素缺一不可。由于对各项目要素的具体内涵存在不同看法,各要素之间的边界比较模糊。项目内容主要体现项目主题的工作任务要求,项目活动重点关注项目实施中的人员分工、步骤、程序。项目情境本质上就是一个项目实施的工作环境,既可以是真实的,又可以是纯粹虚拟的,大多可能是虚实结合的,项目结果关乎项目考核与评价。从对项目情境进一步的剖析及对情境教学程序分析,能够得出情境创设是项目设计核心和重点的基本结论。

(二)项目情境创设应具体开放性,保证项目情境具有适应性和张力。

项目情境创设应具体开放性,首先因为项目情境要素具有流动性与不确定性。从公安工作实际来看,对公安工作岗位任务来说,“不可能再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这句话同样适用,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案件,也不存在两个完全相同的工作情境。落实到或虚或实或虚实结合的教学项目上,必须在情境创设环节尽可能考虑情境要素的变化可能,其因时就势变化的流动性,使项目具有更强的适应性和张力。从情境教学的三阶段来看,情境补充阶段是情境教学的总结补充阶段。教师头脑灵活、具有应变能力对项目实施当然重要,但项目情境设计适应性能强化其应变能力,能够保证其迅速作出反应,作出合理补救,或现场灵活解答,或迅速展开想象,再造项目情境。

(三)情境创设必须虚实结合,提高项目设计信息化水平。

课程项目设计应具有情境虚实结合的灵活性。首先是因为项目要素的存在具有时空局限性。项目情境要素的存在具有时空局限性。如时间的局限性,如何在课堂上根据一个发生于晚上的案例创设项目训练情境。空间上的局限性,如治安管理工作的典型场景如旅馆、车站码头等不可能搬到课堂或者校园内,需要利用信息化手段,虚拟出具有一定仿真性的工作任务情境。利用信息化手段创设项目情境,某种程度上正是手段局限性的反映。前述模拟派出所建设就是虚实结合进行项目情境创设的典型例子。公安工作信息化是公安工作形势需要,提高课程训练项目情境设计的信息化水平,有助于项目资源的规范化管理,在相关专业之间实现课程训练项目的资源共享。

参考文献:

[1]王占军,曹.危险物品管理实务.群众出版社,2006,9.

[2]徐涵.项目教学的理论基础、基本特征及对教师的要求.职教论坛,2007(6).

[3]曾伟.“模拟公安派出所”――公安院校实习实践教学新模式的构建.科学时代,2013(3).

[4]李骥.浅谈治安管理实践性教学――以模拟公安派出所教学为例.课程教育研究,2012(20).

第7篇:科技项目管理机制范文

【关键词】科研管理;信息化;数据模型

引言

在当今知识经济的大背景下,科技研发作为提升企业技术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已越发受到重视。然而,对于海量、动态的信息而言,以往以人工为主要手段的粗放、静态的管理模式,已难以满足项目精细化管理乃至创新知识管理的要求。虽然我国企业的信息化水平近年来已经全面提高,但通过大量调研显示,多数企业目前尚处于信息化应用的初级阶段,尤其是在科研生产信息化管理方面尚未有信息化系统进行有效的支持[1]。如何通过合理的系统设计和组织策略,尽可能的实现此类知识的积累、共享、使用和传承,已成为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必需考虑和解决的问题。

1、科研项目管理流程设计及优化策略

科研项目管理是指课题从项目申请、立项论证、组织实施、检查评估、验收鉴定、成果申报、科技推广、档案入卷的全程管理[2],是保证企业科研项目按预定目标顺利完成的重要手段。科研项目管理就是要对这些科研课题按照科学研究的规律和课题的特点,及时掌握科研项目研究过程中的动态信息,通过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活动,合理安排人力、财力、物力,力求以科学劳动的最佳结构与最高效率实现课题目标[3]。通过制定清晰、合理的管理流程,有利于保证科研项目在整个生命周期内的顺畅执行,并能够为基于工作流的管理业务信息化实现提供基础。作者结合本单位科研管理工作实践,以科研项目管理过程中的主要步骤和环节为线索,对科研项目的全周期管理过程按照项目策划、申报立项、执行、验收和后评价等五个阶段进行划分。其中,为保证流程设计满足业务可执行,信息化可实现的要求,在流程设置过程中需注意以下原则:(1)工作节点设置明确,工作任务内容及责任主体清晰,即每个工作环节应指定明确的任务内容和执行该任务的角色;(2)节点输入和输出清晰,每个环节应明确所需要“材料”和形成的“产品”;(3)流程环节的设置应围绕科研管理的现实业务需求,活动需简单明了。对于不能够实现价值增值的节点应作为冗余活动在流程中剔除。

2、科研项目管理流程中的信息及其流转

通过对全周期业务流程的梳理,可以明确科研项目管理业务的处理过程。以此为基础,还需要对其中所涉及的数据及其流转方式进行深入的分析,即数据在系统中是如何产生、传输、使用、加工和存储的过程。对于科研项目管理而言,则主要是指与科研项目相关的人、财、物、知识和成果等信息,在整个科研项目管理周期中是如何流转和增值的过程。这些信息散落在科研项目执行的各个环节,即能够作为输入,在项目申报、评审和研究开发过程中为相应的活动提供基础数据和决策依据,又会在项目执行的过程中不断积累和丰富。

以某一研究领域的科研项目为例,可以对企业内部在该领域已有的科研项目的关键信息进行提取和记录,并形成数据库。这些关键的信息可以包括:项目名称、研究领域、项目负责人、主要研究人员、内容摘要、成果目录、应用情况及评价等,并与相应的技术人才库、成果库等进行关联。一方面,以此为基础,科研管理人员就能够依据既往的研发项目信息结合公司科战略需求,有针对性提出研发规划和计划,同时也可以对各类不同渠道所提出项目研发需求进行初步的筛选,从而提升研发前端管理的能力和效率;另一方面,项目立项、执行过程中所形成的研究成果、人员业绩、财务信息又可以进一步丰富相应的数据库,从而形成闭式循环,实现研发知识的积累。

3、科研项目管理的数据模型框架

数据模型是表示客观事物以及客观事物之间联系的数据库的数据结构,是数据库中数据逻辑结构的全局描述,是帮助人们将现实世界中的客观事物转换成计算机能处理的数据的有力工具。数据模型按不同的视图分成三个层次,分别是概念数据模型、逻辑数据模型、物理数据模型[4]。本文所讨论的数据集成策略与方法,主要集中在分析现实世界数据及数据之间的关联,因此将重点依托概念数据模型进行讨论。

概念数据模型是面向用户的现实世界的模型,主要用来描述信息系统要处理的现实世界的概念化结构。E-R模型(实体-联系模型)作为目前最常用的概念数据模型之一,主要是通过对实体、属性和联系三个要素的抽象,来描述其所代表的数据结构的一种方法。

参考科研项目管理业务及数据流程,选取相关管理周期中的重要对象作为实体。实体的选择主要考虑两方面因素:一是有利于对与之相关的属性进行归纳,二是有利于实体之间理出较为清晰的关系。实体与数据流程并不一定具备严格的对应关系,但表征实体属性与相互关系的信息应当完全的涵盖数据流程中所包含的信息。根据这一原则,选取包括研发需求、科研项目、技术人员、资产、经费等在内的实体并梳理形成概念数据模型如图1所示。

当一个研发需求出现,它有可能来自于现实的生产需要,也可能来自于战略性的前沿开发要求,针对这一需求开展的研发活动便形成具体的科研项目。科研项目可能来自于某个研发需求,也可能来自于某一类研发需求,因此需求与具体项目之间就形成了多对多的关系。依此类推,不同实体之间的联系可以是一对一,也可以是一对多或多对多。最终将使科研项目相关的信息相互关联,并形成一整套完整的数据模型结构。

4、数据模型与管理流程的融合

基于数据模型可以实现科研项目管理相关信息的组织,以此为基础还需要在日常管理过程中充分应用,才能够发挥出信息组织与集成的优势,这就需要考虑数据模型与管理流程的融合问题。

这里有两个关键的问题,一是在如何及时获取相关的信息,实时更新信息库,二是如何有效利用已有信息和数据,并服务于科研项目的决策和管理。

通过合理的设计,利用统一的信息化平台实现科研项目的电子化、集成化管理,即借助信息化平台把全周期的科研项目管理的贯穿起来,一方面可以实现数据的实时收集和更新,另一方面也能够为项目负责人、管理人员准确高效的获取所需信息提供基础。所需要的,只是在完整的数据库基础上,在工作流程的适当环节为需要的角色提供适当的授权,并为使用者提供适合的接口。

第8篇:科技项目管理机制范文

关键词:客户支持 项目群管理 芯片设计企业

中图分类号:TP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5(a)-0182-02

1 芯片设计企业遇到新的挑战

随着芯片设计工具和制造技术的进步,核心技术不断向产业链前端集中,产业链中段的芯片设计的进入门槛逐步降低,国内芯片设计企业不断涌现。特别是消费类应用芯片领域,由于中央处理单元和周边接口的软核化,其设计方法已逐渐演变为围绕核心的周边设计布局和整合,设计越来越简易,故在消费电子领域,国内有人力和成本优势的大陆和台湾地区芯片设计公司已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消费电子产品具有:功能需求多,规格变化快,开发周期短,更新换代快,竞争对手多等特点,对芯片设计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新的挑战。

芯片作为人类智慧结晶,高度的精密和复杂,不仅对于一般工程师,甚至包括企业内部非直接设计人员来说,都具有很大的难度。芯片应用是存在高门槛的,支持客户工程师了解和学会芯片的应用非常重要,是芯片投入和拓展市场的基础。好芯片不仅要求设计功能优秀,易用性也是很重要,芯片企业的客户支持工作有更大的影响。客户选择芯片,不仅看芯片本身,更看重企业的技术和支持,客户要求更短时间内实现设计要求,完成产品量产上市。

随着芯片的产业化,特别是芯片不断拓展应用领域,不同客户被引入,客户又设立各种不同的产品项目,客户数量增加和客户项目增多的乘数效应,累计出大量的客户支持需求。对这些客户支持项目,采用一般的项目管理方法来管理,虽然可以提高单个项目的效率,但是就企业整体而言,却不能实现整体效率最大化。随着芯片应用规模的扩大,市场范围的扩张,必然走向项目群管理。

2 客户支持的特点

我们来分析一下芯片设计企业客户支持工作的特点。

首先是复杂。芯片设计企业的产品是芯片以及附加在芯片上的软件等智力成果,其客户支持工作都是以这些智力成果为基础,对参与的人员提出较高的要求,一般是工程技术人员和现场工程师,必须熟悉芯片以及附加软件的细节,并具有应用开发的能力,还需了解客户常用的各种平台。一般情况下,客户不能独立实施芯片应用,需要芯片企业人员作为桥梁,为其提供相关的支持和帮助。

然后是衍生。芯片设计企业处于产业链中段,其面对是客户而不是用户。客户支持项目是由客户项目衍生的,每一个客户项目对应于一个或者多个客户支持项目。芯片的客户对售前支持的需求远超过售后服务,芯片设计企业的客户支持更多的集中在售前,在客户项目建立之前就已开始。包括建立介绍芯片功能和使用指导的文档,及客户推介和培训,客户选型支持等。客户支持项目依赖于客户应用项目,客户项目延误或取消等发生时,客户支持项目应能相应变更。

最后是系列和继承。由于芯片本身有系列化的特性,故芯片的支持相应也具有系列化的特点,以芯片型号和系列的共性为核心。随着芯片设计的继续发展和芯片软件升级,功能更多更完善,客户常建立后继项目,继承之前的项目。不同项目之间可以互相促进,某个项目的进展和完成,也能提高其他项目的进度。

事实告诉我们,设计最好的芯片并不是出货量最大的芯片,反而一些设计不是最先进的芯片,通过芯片公司完善的客户支持,被大量客户接受和采用,实现大量项目量产,从而成为市场主导者。

3 项目群管理含义和优势

项目群管理概念的产生是因为越来越多的公共事务面临需要从事更大规模、更复杂的建设项目,同时预算严和时间紧。美国项目管理协会(PMI)将项目群定义为:“—组相互关联并需要进行协调管理的项目”。一般认为,项目群是指经过统一协调管理以便获取单独管理时无法取得的效率和收益的一组关联项目。项目群中的项目共享组织的资源,共同实现组织的目标,从而需要进行项目之间的资源调配。同项目管理相比,项目群管理是为了实现项目群整体的战略目标与利益,而对一组项目进行的统一协调管理。

项目群管理的理论以项目管理为核心和基础,包括集成管理、协同管理。由于项目群的多重性、复杂性和不确定性,集成管理占据最重要地位,是实现项目群管理的关键。集成管理主要包括建立运行模式,项目评价体系等;协同管理则包括组织体系,信息汇总模式等。

4 项目群管理在客户支持中

客户支持作为芯片设计企业的一样重要工作,管理体系以项目管理为对象,以项目经理为支持点,以客户为范围划分。

4.1 项目群管理措施

针对芯片设计企业客户支持的特点,用项目群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可以提高企业的客户支持能力和效率,实现效率最大化。

管理的主要措施有以下几点。

(1)建立PMO(项目管理办公室)进行整体集成协同管理。

建立PMO是项目群管理的基础,多项目间的集成管理和协同管理都需要通过PMO实现。PMO主要职能包括建立灵活的运行模式和合理的项目评价体系,并制定基本的组织管理结构和快速的信息汇总模式及数据表格等,并决定采用一种管理软件系统,如Rational。PMO还需对项目群目标和要素通盘的规划和考虑,实现全局优化和工作分解。PMO另一个重要职能是积累客户支持项目经验,将所有项目总结收尾得到的文档和经验进行有效管理,建立共享的项目知识库,包括芯片资料、缺陷问题、解决方案、项目经历等,提高项目群成员的经验积累,快速解决相似的重复问题。

第9篇:科技项目管理机制范文

关键词 新课程 ;外语教学 ;形成性评价 ;学生发展 ;评价与考试

一、实现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教学评价的实质就是对学生学习的效果和发展潜力能进行整体评判。然而,目前这种评价观念尚未在广大英语教师中形成共识,在具体的英语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仍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形成性评价的操作方式和模式。(《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基本框架 (讨论稿 ) 指出 :“评价与考试的改革必须体现新的教育评价观念,要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查,强调评价指标的多元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评价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 自信心,体现尊重与爱护,关注个体的处境与需要 ;评价要突出发展、变化的过程,关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积极主动的态度 ;要将评价贯穿于 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事实上,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可以及时对师生教与学的状况作出价值判断和量化评估,而且对课堂教学起着直接的导向作用。科学的评价体系有利于促进教学 目标的实现,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受传统的教育观和人才观的影响,目前我国外语教学的评价方式还过多地依赖终结性评价 (例如,期中或期末考试、中考和高考等 ),把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外语学习能力的唯一标准。这种不科学的评价方式不仅扼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而且给课堂教学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导致教学活动完全围绕考试内容进行,题海战术和死记硬背等不正常的现象充斥着英语课堂,使中学英语教学走进了应试的怪圈。如何走出这一误区,无疑是摆在广大外语教师面前的又一新课题。

建立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指标体系要求老师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会去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学生的学科学习目标和一般性发展目标,如学生在道德品质、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交流与合作、个性与情感以及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诸多方面的发展。一般性发展 目标是融合在学科学习目标中实现的。

二、形成性评价——合理的英语课程评价重视采用灵活多样、具有开放性的评价方法,而不仅仅依靠纸笔考试作为评估学生能力的方法。即关注过程性评价,及时发现学生发展中的需要。帮助学生认识 自我、建立 自信,激发其内在发展的动力,从而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获得发展,实现个体价值。

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 中通过教师观察、座谈、访谈、活动记录、问卷调查、记读书笔记、学生自评、互评等形式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等进行的持续性评价。其评价方式可以采取测试和非测试以及个人与小组相结合的形式 ;学生、同伴、教师和家长可以共同参与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在一种开放、宽松和非正式的氛围中进行的,评价结果可采用描述性评价、等级评价或评分等形式来体现。形成性评价的目的是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控 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其 自信心,培养其合作精神,提高其 自主学习的能力。形成性评价注重评价结果对教学的反馈作用,包括对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两方面的反馈作用。评价要能够使学生了解 自己的学习状况,反映学生学习的成就和潜能,要有助于学生发展 自主学习,有助于 自信心的建立和正确认识 自己。同时,评价又可以正确反映教师的教学质量,以利教师根据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三、形成性评价的目标

· 1、主要考查学生应用语言做事情的能力,即考查学生的语言行为 ;2、与课堂教学保持一致,使评价考查也成为学生的学习活动,从而促进家学 ;3、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考查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语言能力得到全面的发展,既考查了语言基础知识,又考查了听、说、读、写等各项技能,培养学生的有效学习和学习策略的形成 ;5、鼓励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技能和分析能力的锻炼。

四、形成性评价的具体实行

(一 )注重过程 ,关注学生通过一系列的调查和表格式的累积,从学生的课堂行为观察记录及表现、调查问卷、小组合作学习的记录、学生个人的言语报告、学生学习行为的调查、课业档案累积等多角度、多层面地科学评价学生的英语学习。这很大程度上要依靠教师的参与和促进,从而逐步过渡到学生的 自主管理、自主学习,达到学习策略的形成的目标,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坚实而有效的基础。

(二 )开设多层次的口语测试

在 中期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中,开设了多层次的 口语测试,老师设计多种材料,满足不同学生实际水平和需要。如 :学习能力后进的同学,只要求朗读单词、句子、短文或看图说出简单的一到两句英语句子即可。中等的同学则多增加了看图说话(图材料来自于课文 );学习优秀的的同学则是通过情景的设计给予 “角色扮演”的口语测试,充分调动不同水平学生的成功与喜悦的感,达到全体发展。

加强对评价评价机制的研究和探索,形成目标设定、教学过程、课程评价和资源开发等方面的协调和完整。充分发挥评价的促进发展的功能,使评价的过程成为促进教学发展与提高的过程。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