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腐蚀性化学品防护措施范文

腐蚀性化学品防护措施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腐蚀性化学品防护措施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腐蚀性化学品防护措施

第1篇:腐蚀性化学品防护措施范文

1.1加强从业人员职业培训

危险化学品运输工作能否顺利安全完成,运输人员的作用至关重要。提高危化品运输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法律意识,是保障危化品运输安全的重要措施。危险化学品种类繁多,性质各异,发生事故后的处置方法也不一样。相关企业单位要经常组织日常工作与危化品接触的人员就本单位、本部门所涉及到的危化品性质、危害、应急处置、防护措施等相关知识进行系统学习。对于运输人员还要加强运输过程中注意事项的学习,并定期组织危化品应急演练,熟悉劳保设施和消防工具的使用方法和适用范围,强化工作人员的实践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加强危化品危害和安全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提高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和对危化品危害的认识。

1.2正确使用包装容器

危化品的性质特点各不相同。要保障运输安全,必须选择正确材质的容器,按照规范的方法进行包装存储。根据国家相关规定,用于危险化学品运输储存的容器必须由专业企业定点生产,检验合格后才能使用。要规范执行运输规程,化学品分类摆放,做好隔离,尤其是性质不同、乃至冲突的化学品,更不能混装混运。配装货物时,要注意选择正确的包装材料和包装方法。包装务必做到牢固、紧密,不能出现漏点。很多化学品都具有强腐蚀性、强氧化性,包装材料的选择尤其要正确,防止容器遭受腐蚀破损,化学品泄露的事故发生。如溴素应选用抗氧化性高、耐酸的陶瓷坛盛装。同时,由于溴素氧化性强,遭受机械冲击易依法爆炸,所以包装衬垫材料要选用具有缓解冲撞和摩擦、吸附作用好的无机难燃轻质材料,如矿渣棉、岩棉、硅酸铝棉等。有些材料,比如草垫、草套、木箱、瓦棱纸等,虽然也具有较好的缓冲功能,但不耐腐蚀氧化,一旦溴素泄漏,就会与这些材料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从而引发火灾,所以不能使用。

1.3做好应急处理准备工作

运输车辆、容器要在显眼的位置做好危险品标示。随车配有检验合格的消防器材和应急工具,比如铁锹、警示牌等。随行人员要配有防护服、防毒面具、护目镜等。出车前,对运输车辆进行全面检查和保养,保障车辆正常运行。针对运送的物品种类和容器大小、外形等,还要做好必要安全措施。比如装运易燃易爆物品,车厢的底板若是铁质的,应铺垫木板或橡胶板进行隔绝,并加挂静电导出链。

2安全事故应急处置措施

2.1立即报警,组织抢救

危险化学品运输过程中,一旦发现化学品发生泄漏,应立即向当地公安消防部门报告,并采取应急措施,防止泄漏进一步扩大。同时,要隔离现场,在事故现场周围设立危险源警示牌,疏散周围群众,把损失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2.2杜绝火源,防止起火

如果泄漏的危险化学品具有可燃性质,应立即消除现场附近的所有可以引发燃烧的因素。车辆停车,关闭引擎和电气设备。现场的手机全部关机或远离现场后再开机使用,避免电火花引燃可燃气体或可燃粉尘。要对破损的容器进行应急处置,尽快堵塞漏洞,防止危化品进一步泄露。堵塞漏洞可使用的物品有软橡胶、胶泥、塞子、棉纱、棉被、肥皂等。

2.3采取针对性措施,防止化学品伤害

泄露的化学品,如果具有腐蚀性或毒性的话,要立即有针对性地采取有力措施,降低其危害强度,防止对人员、环境造成伤害。如是氯气泄漏,可用大量水对现场进行喷洒,降低空气中氯气浓度。可以使用弱碱性物质和氯气进行反应,生产无害物质。比如在水中或地上加入苏打粉(碳酸钠),或者把漏气的钢瓶破损处放置于石灰乳水中。不但能加大氯气溶于水的速度,利于氯气被吸收、收集,而且最终生成的氯化钙、氯化钠对人体和环境没有毒性。如果是氨气等碱性物料泄漏则在用水稀释的同时,用酸性溶液浸泡。进行处置时,工作人员应穿好防护服,戴好防毒面具、防毒靴、护目镜等,防止化学品通过呼吸、皮肤沾染等方式与人体接触,避免伤害人体。另外,有些危化品,比如液氯、液氨、液化石油气等,在处理过程中除了防止燃烧、爆炸、毒害以外,还要防止冻伤。由于上述物质使用加压液化的方式存储,一旦出现破损,液化的气体会因为外界气压下降而迅速气化。气化过程会吸收大量热量,造成局部空间温度急剧下降。处理人员如果没有做好防护,很容易发生冻伤。

2.4加强对现场环境监测

危险化学品泄漏处置过程中及之后一段时间,还应对现场环境加以监测。特别是剧毒或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的泄漏更要注意。安全、环保等有关部门应组织专业人员和检验设备现场检测,对泄漏的化学品进行详细的分析,测定其性质、种类、危害程度、扩散范围和泄漏量,并根据检测结果制定后续处理方案。该项工作要持续进行,直至判明危险源已经受到完全控制,并消除干净。对于危化品污染进入周围水体、土壤,短期内难以完全消除的情况,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二次危害的发生。

3结束语

第2篇:腐蚀性化学品防护措施范文

摘 要:化学品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发挥着不可代替的 作 用,促进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然而,危险化学品在给人们带来巨大效益的同时,也对人们的安全和健康带来极大的隐患,掌握危险化学品的性能、特点以及处置措施,才能在现场先期处置中进行自我保护。

关键词:危险化学品;处置措施;自我保护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新化学品产生的速度愈来愈快,据有关资料报道。20世纪50年代,全球化学品的年产量在百万吨数量级,20世纪末,化学品的年产量已超过四亿吨,在已知的约六百万种化学品中,在市场上出售的已超过八万种。每年约有千余种新的化学品被生产出来。同时各类化学品的 越来越广泛。今天,化学品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发挥着不可代替的作用,化学品促进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然而,化学品在给人们带来巨大效益的同时,也对人们的安全和健康带来极大的隐患,大到化学品引起的重大火灾,爆炸,毒物泄露事故,导致人类生命和财产的重大损失,小到因日常接触化学品对广大劳动着带来的健康损害,严重地影响了生活的质量,破坏或剥夺了人们对日益美满生活的享受。

危险化学品带来了挑战是严峻的,据统计,日前市场上出售的化学品中有近万种对人类构成较严重程度的危害,其中约两百种已被确认为致癌物,一些化学品或者几种化学物质的混合能引起人体损伤病,某些化学品能导致足以致命的伤害,化学品还能导致火灾和爆炸,近年来,屡次发生的事故还历历在目。

(1)清水河危险品仓库爆炸事故,1993年8月5日13时25分至17时30分,深圳市罗湖区清水河附近的危险物品储运仓库发生多次爆炸,爆炸中有3栋仓库被炸毁,12栋仓库局部燃烧,造成15人死亡,101人受伤,据事后调查,干杂仓库被违章改作化学危险品仓库以及仓库内危险品存在严重的违章,是这次事故的主要原因,干杂仓库4号仓库内混合氧化剂和还原剂接触而发热燃烧是主要原因。

(2)重庆硫化氢井喷事故,2003年12月23日四川石油管理局川东钻探公司承钻的位于重庆开县高桥镇晓明村境内的罗家10号井,在起钻过程中,发生天然气井喷事故,从井内喷出大量含有高浓度硫化氢的天然气四处弥散,导致243人死亡,2142人中毒住院,6﹒5万人被紧急疏散安置,造成经济损失6432﹒3万吨。

近期国内发生的化学事故导致人员重大伤亡的案例不胜枚举。

一旦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公安民警总是第一接到报警,第一到达现场。民警受到伤害的事件屡次发生。

危险化学品容易发生火灾,爆炸事故,但不同的化学品及在不同情况下发生火灾时,其扑救方法差异很大,若处置不当,不仅不能有效地扑救火灾,反而会使灾情进一步扩大;此外,由于化学品及其本身燃烧物大多具有较强的毒害性和腐蚀性,极易造成人员中毒、灼伤,因此,扑救危险化学品是一项极其重要而又非常危险的工作。对危险化学品事故的特点及紧急救治对策研究已是当务之急。严峻的形势要求一线干警在工作中必须掌握相关的业务知识和技能,以适应工作的需要,才能在现场处置中对危险化学品处理,而后达到自我保护的目的。

要进行有效自我保护,

首先,必须了解危险化学品的标识,因为危险化学品标志是通过图案的、文字说明、颜色等信息,鲜明与简洁地表征危险化学品特性和类别,向作业人员传递安全信息的警示性资料。

例如: 底色:白色

图形:骷髅头和交叉骨形(黑色)

文字:黑色

其次,还要了解危险化学品的有关性能数据。

1.编号 在《危险化学品名录》中,每种危险化学品有三个编号:⑴ 危险货物编号;⑵ UN编号是联合国对危险化学品给出的全世界统一的编号,如一氧化碳为1016;⑶ CAS号 是美国化学工程师协会给出的在欧美通用,我国国家“危险化学品登记中心”也采用此编号,如一氧化碳为630-08-0。

2.相对密度 相对密度是指物质的密度与参考物质的密度在规定的条件下之比。一般危险化学品是气体、蒸气时,以空气=1为标准,如一氧化碳为0.97,氯气为2.45。

3.熔点 在规定的条件下,将固体试样升温,测得的固态与熔融态相互共存时的温度,单位以摄氏温度表示。

4.沸点 液体物质在沸腾时温度称沸点,单位以摄氏度表示。

5.临界温度 是指物质处于临界状态时的温度,就是加压力使气体液化时所允许的最高温度。在这个温度以上,物质只能处于气体状态,单用压缩方法不能使之液化。各种物质的临界温度不同,如氨是132.4℃,氯是144.0℃

6.临界压力 是指物质处于临界状态时的压力(压强),就是在临界温度时使气体液化所需要的最小压力,也就是液体在临界温度时的饱和蒸气压。各种物质的临界压力(压强)不同,如氨是11MPa(112.2kgf/cm2),氯是7.46MPa(76.1kgf/cm2)等。

闪点和自燃温度(1)闪点 又称闪燃点,是可燃性液体性质的指标之一。在一定温度下,可燃液体表面上的蒸气和空气混合物与火焰接触时,能闪出火花,但随即熄灭,这种瞬间燃烧的过程中闪燃。液体能发生闪燃的最低温度叫闪点。可燃物质没有外界火源的直接作用,在空气或氧气中因受热或自身发热,热量蓄积使温度逐渐上升所发生的自行燃烧现象称为自燃。

7.爆炸极限是一种燃气体或蒸气与空气混合物能发生爆炸的浓度(或压力)范围。空气中含有可燃气体(如一氧化碳、氢气、甲烷等)或蒸气(如乙醇、苯、汽油等的蒸气)时,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遇到火花会引起爆炸。其最低浓度称作爆炸下限;其最高浓度称作爆炸上限。

第三,要认识常见危险化学品的危害及防治

包括:

1.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的危害及防治。如氯气等;

2.易燃液体的危害及防治。如苯等;

3.易燃固体.自然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的危害及防治。如连二亚硫酸钠,别名:保险粉等;

4.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的危害及防治。如过氧化氢等;

5.毒害品和感染性物品的危害及防治。如氰化钠等;

6.腐蚀品的危害及防治。如硫酸等;

7.放射物品的危害及防治。如铯-137

第四,还要掌握和使用各种防护设备

主要由以下必备的防护设备和器材:

1.化学应急救援装备;2.常规化学应急救援装备;3.特种化学应急救援装备;4.呼吸防护器材的分类;5.常用呼吸防护用品6.简易呼吸防护器材; 7.简易皮肤防护器材;

那么一旦出现核辐射突发事件,民警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是十分重要的。以保障这些人员在完成应急救援任务过程中不会受到不可接收的照射。为了使受照射危险减至尽可能的小,首先要了解减少照射剂量的三个原则:(1)在有辐射的环境中停留时间要少,(2)与放射源的间隔距离要大;(3)若有可能,要充分利用屏蔽防护。其次,要为他们配备能报警的辐射探测仪和个人剂量计。同时,还要给他们配备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具,例如,防护面具或口罩、防护服、防护鞋和帽等,以减轻或防止放射性污染。

使用辐射探测仪的人员应接受必要的培训,内容包过仪器的特性、需要测量的量,以及相应于报警水平照射的辐射危险。

第3篇:腐蚀性化学品防护措施范文

【关键字】中小型;危化品生产企业;安全管理;防范措施

中小型危化品生产企业是指生产、使用、储存危险化学品,且投资少、规模小的企业,其原料、中间体包括产品本身是易燃、易爆、易腐蚀有毒物质。生产大多在高温、低温、高压、高速、毒性、腐蚀等严酷条件下通过化学反应和物料的输送来完成,极易发生跑、冒、滴、漏和火灾爆炸事故,一旦发生事故且人员伤亡大、经济损失大,社会影响大。结合笔者近几年在基层对危化品企业安全监管经验,认真分析中小型危化品企业存在的问题及事故原因、提出应采取积极有效的防范措施,控制和减少事故的发生,是当前安全工作的重点。

一、中小型危化品生产企业存在的安全问题

1、安全审查手续不完备。较大部分中小型危化品企业生产规模小、技术力量弱、企业经营者法制意识差、随意性大,在厂区内随意新建、改建、扩建,均不主动申请安全审查手续,导致先天性安全隐患。

2、企业法人安全意识淡薄。企业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安全组织不落实,安全措施不到位。缺乏专业安全管理人才,现场管理混乱,安全经费投入不足。

3、生产工艺设备达不到要求。不按危化品工艺流程和有关规范设计施工,设备简陋。没有及时更新设备和采用新工艺。

4、从业人员素质不高。部分企业从业人员流动性大,不能及时经过安全培训,不熟悉操作规程及注意事项,匆匆上岗,极易违章操作造成事故。

二、中小型危化品生产企业事故原因

1、企业安全生产基础薄弱,安全管理有些放松

企业安全基础差主要表现在事故隐患普遍存在,违规违章作业普遍存在。一些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规章和制度被简化,国家规章不能严格执行。

2、生产过程事故多。危化品生产中的高温、高压、副反应、处于临界状态或爆炸极限的生产都易引发火灾爆炸事故。

3、生产装置、设备老化,缺乏本质安全

化工生产过程常伴有腐蚀性介质,生产设备、装置长期与具有腐蚀性的介质接触,就会造成生产装置、设备的老化,质量降低,加之维修和更新改造不落实,就很难做到本质安全。

4、操作失误和习惯性违章引发事故。危化品企业工艺流程复杂、工艺参数多、自动化控制程度高、操作要求高,误操作是引发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中小型危化品生产企业事故的预防措施

1、全面、彻底排查危化品生产企业周边防护距离

要严格按照《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的规定,做好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的总体规划和布局,严格执行审批制度。已建成的或新建、改建、扩建的化工企业,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周边防护距离的规定,对不符合国家规定的,立即责令整改;整改达不到标准的,要采取搬迁、转产、关闭等措施。

2、严把项目安全审查和设备选型关

项目的设立、安全设施的设计应经专家审查通过,生产工艺应由具备资质的设计单位进行设计。充分考虑安全距离、通风、防泄漏、防爆泄压、安全设施等因素。设备根据不同工艺流程的特点,选用相应的防爆、耐高温、耐腐蚀、满足压力要求的材质,选用先进技术进行制造和安装。

3、加强技术防范,确保生产安全

凡涉及硝化、氯化、氟化、氨化、磺化、加氢、重氮化、氧化、过氧化、裂解、聚合等涉及高温、高压、易燃易爆的较高危险反应工艺生产装置,要安装自动控制系统,实现温度、压力的自动控制。安装报警连锁装置,紧急泄压装置,紧急停车装置,确保安全生产。

4、加快推进危化品生产企业化工装置设计安全诊断工作

中小型危险品生产企业早期建设的化工装置,由于没有设计或者未经具备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进行设计,导致工艺装备存在着许多缺陷或安全隐患,生产安全事故多发。据统计,2008年以来,山东省未经正规设计的化工装置共发生事故12起、死亡25人,分别占全部化工生产安全事故的23.1%和28.4%。开展化工装置设计安全诊断工作,是全面排查治理安全隐患,提高化工装置本质安全水平,防止事故发生的重要措施。对此基层安监部门要督导危化品生产企业加快诊断和整改工作步伐,进一步提升企业的本质安全水平。

5、推行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

危化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管理是采用系统化的理念实现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通过推行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制度,使企业具有健全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各生产环节和相关岗位的安全工作,符合法律、法规、规章、规程等规定,达到和保持规定的标准,从而在制度、设施、标准、人员及管理等诸方面规范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的安全生产活动,提升其整体安全水平,实现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形势的根本好转。

6、督导企业有针对性的开展安全培训教育和应急救援预案演练

如今的危化品生产企业大多涉及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等各种特种设备,生产环节的危害因素存在多样化,所以对此类企业的安全教育培训则应更加严格。除了正常开展的三级安全教育外,还应根据各自的生产特点对员工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知识培训。比如,空气呼吸器使用、防毒面具使用培训、为防止有毒气体泄漏而开展的应急救援和疏散知识培训、易燃易爆气体泄漏进行防火防爆知识讲解等等。督导企业要定期开展应急救援预案的演练,切实提高员工的应急能力。

7、加大危险化学品安全专项整治的力度

第4篇:腐蚀性化学品防护措施范文

关键词:危化品;教育;培训内容;方法;思考

危化品企业,主要包括危化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和使用的企业。所谓危险化学品,是指具有毒害、腐蚀、爆炸、燃烧、助燃等性质,对人体、设施、环境具有危害的剧毒化学品和其他化学品。正是因为危险化学品易燃、易爆、有毒和有腐蚀性的这些特性,赋予了危化品企业不同于一般生产型企业的特点。

一、危化品企业不同于一般生产型企业的特点:

1.事故发生率高。安全事故发生率高,对于任何一家企业来说,都是致命的伤害。危化品企业未必会像危化品生产企业一样有复杂的生产工艺流程,或是严格的生产条件。但是危险化学品有易燃、易爆、有毒、有腐蚀性,如果员工尤其是新员工不能对危化品进行正确的使用和操作的话,必然会对自身或是企业的财产造成伤害。

2.防患措施要求严格。危险化学品自身的特点,要求使用者必须拥有良好的辅助措施。一旦使用不当,除了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之外,还可能造成环境污染。因此,在使用危险化学品的时候,设备必须是完好的,操作控制的条件要求严格,安全管理到位,具备有效的防范措施以及在发生错误使用后的抢救方案。

3.安全培训行之有效。作为危化品企业,对危化品使用人员的安全意识及专业知识的要求相对于一般生产企业更高,更严格。因此,作为危化品企业,做好危化品使用者以及新员工的安全培训,尤其是新员工三级安全培训,成为企业安全生产的重中之重。

二、三级安全教育具体内容及考核要求:

三级安全教育指的是厂级安全教育、车间级安全教育和班组级安全教育。是企业新入厂员工正式上岗前适应企业管理、掌握生产技术所必须经过的一个过程。对于危化品企业的有针对性的三级安全教育内容,更多的体现在车间及班组级的教育上。

1.厂级安全教育主要内容。一是讲解劳动保护的重要性,使新入厂的职工树立起“安全第一”和“安全生产人人有责”的思想。二是介绍企业的安全概况,工厂设备分布情况,安全生产的组织机构,主要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三是介绍企业典型事故案例和教训,抢险、救灾、救人常识以及工伤事故报告程序等。四是厂级教育至少保证8学时。

2.车间安全教育主要内容。一是介绍车间的概况。如生产的产品、工艺流程及其特点,车间人员结构、安全生产组织状况及活动情况,车间危险区域、有毒有害工种情况,车间劳动保护方面的规章制度,车间事故多发部位、原因、有什么特殊规定和安全要求。二是根据车间的特点介绍安全技术基础知识。三是介绍车间防火知识,包括防火的方针、车间易燃易爆品的情况、防火的要害部位及防火的特殊需要、消防用品放置地点、灭火器的性能、使用方法、车间消防组织情况、遇到火险如何处理等。四是车间教育至少保证8学时。

3.班组安全教育主要内容。一是本班组的生产特点、作业环境、危险区域、设备状况、消防设施等。重点介绍高温、高压、易燃易爆、有毒有害、腐蚀、高空作业等方面可能导致发生事故的危险因素,交待本班组容易出事故的部位和典型事故案例。二是讲解本工种的安全操作规程和岗位责任,重点讲思想上应时刻重视安全生产,不违章作业。三是讲解如何正确使用劳动保护用品和文明生产的要求。

4.考核要求。危化品使用者,是对危化品进行操作的一线员工。他们的正确操作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是否能够安全生产。因此,对于危化品使用者的考核,相对于一般的生产操作岗位来说,要求更加严格。理论上要使用者了解危化品的种类及特性。在具体的实践中,不仅需要使用者有穿戴防护用品的安全意识,更重要的是需要劳动者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对危化品剂量的控制,以及一般的储存方式。

三、培训内容与培训方法的探索与思考:

1.完善培训制度。制定安全教育培训制度,编制危化品企业“三级教育”培训大纲,按照“三级教育”程序进行上岗前教育培训。健全安全教育培训责任制度,及有针对性的危险化学品管理制度。进一步落实企业安全教育的责任,切实提高企业对新进员工安全知识和安全操作技能教育培训成效,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2.领导重视,加强指导。通过安全生产大检查和各类宣传教育活动,积极向企业宣传相关法律法规,使企业充分认识开展“三级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自觉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抓好落实。企业分管安全的领导应带头指导安全员及车间操作人员做好安全培训工作。尤其是涉及危化品操作的岗位,更需加强指导。

3.加强管理力度。现在企业内很多员工都是新员工,新员工的性格特性,要求企业管理者采用特殊的管理方法进行管理。由于危险化学品的特殊性能,要求企业的管理者在管理力度上有所加强,良好的制度是加强管理的前提条件。赏罚分明的管理制度是可以被员工接受甚至欢迎的。因此在对危险化学品使用者进行管理的时候,需赏罚分明,加强管理力度。

第5篇:腐蚀性化学品防护措施范文

关键词:环境监测;实验室;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X8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6)12017703

1引言

环境监测实验包括各种化学原料和物理现象等各个领域。同时,环境监测实验室经常会在高压、高温、带有辐射、易燃易爆的环境条件下开展科研工作。在这种环境中,安全问题是重中之重,最大限度上保证实验室的安全最为重要。实验室的环境安全直接影响实验人员的人身安全。为了实验人员的安全健康,实验人员进行实验之前要求熟练掌握实验相关事项,避免不必要的危险发生。确保实验室中的剧毒药品、化学危险品、电源、化学气体等可能引发安全事故的相关事项处于安全状态,并逐步建立与完善一套有效的应急管理体系。

2环境监测实验室安全防护措施

2.1化学品的安全防护

在对化学品进行安全防护的过程中,相关人员首先要对化学品进行分类,明确易腐蚀药品、易燃烧、易爆炸药品。其次,要针对不同性质药品实施对应处理,强化安全防护质量。

2.1.1易腐蚀化学品

环境监测实验室在监测时常需要强酸、强碱、强氧化剂、强还原剂等物品,例如硫、磷、丙酮、苯酚、双氧水、氢氧化钠、硝酸等。上述易腐蚀化学品接触到衣服、皮肤时非常容易产生强烈腐蚀,使人员安全受到威胁。除此之外,在运输、贮存过程中操作不恰当也非常容易产生人员安全问题。在对上述物品进行安全防护的过程中要严格注意防止药品接触皮肤、衣物等。尽量使用橡胶、棉质手套或穿防化服取用药品,保持轻拿轻放。保存不同类型易腐蚀化学品时要分开单独放置。

2.1.2易燃烧化学品

当前常用的环境监测实验室易燃化学品主要包括有机类物质,特别活泼易燃的无机物质,仪器附属用燃气三大类。有机类物质主要指甲醚、甲醛、乙醚、乙醇、乙醛、苯酚及苯系物等。在对该类物品进行安全防护的过程中要尽量将化学品与火种隔离,严禁随意倒入下水道,防止出现火灾。特别活泼易燃的无机物质主要指磷、硫、钾、钠等。在对该类物品进行安全防护的过程中要禁止化学品与明火相遇。仪器附属用燃气主要指原子吸收、原子荧光等仪器使用过程中的氢气、乙炔等燃气,要注意对管路进行防护、检查,观察阀门是否关好。注意保持实验室内通风,避免实验室内燃气累积。除此之外,在点火的过程中还要对仪器及室内安全性进行检查。

2.1.3易爆炸化学品

环境监测实验室在监测过程中要加强支链爆炸危化品控制,对氢、乙烯、乙醇、乙醚、苯酚等可燃性物质进行监控。易爆炸化学品在控制时要严格遵循5条原则:勤购买少存放原则;通风禁火原则;易爆化学药品专人保管、分开存放原则;存放溶液原则;轻拿轻放、远离热源原则。严格遵守上述五项原则,降低可能出现的挤压、明火爆炸等问题。

2.2有毒化学物质的安全防护

有毒化学物质是在环境监测实验室中不可避免的化学品,可以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皮肤等部位进入到人体,导致相关人员产生急性中毒或毒素积累。在对有毒化学物质进行安全防护的过程中,要加强安全控制措施,由专业人员进行有毒化学物质的购买、运输;对药品进行限量取用,依照限量报领制度对剧毒化学品使用进行控制;操作过程中要保证严格依照使用规范实施各项操作,保证环境监测实验室通风良好,确保空气顺利流通;严禁人体直接触碰化学物质,特别是皮肤破损处;环境监测实验完成后要及时放置好各项化学品,及时清洗手脸。

2.3辐射的安全防护

当前环境监测实验室中的辐射问题主要包括大型仪器的电离辐射及辐射源监测辐射两方面。大型仪器在原子吸收电源或气象色谱实验的过程中非常容易产生强烈电离辐射,导致工作人员人体受到伤害;在监测辐射源的过程中,辐射源辐射过于强烈也会对人体造成潜在威胁,导致人体肾脏、肝脏、血液等系统出现损伤。防辐射安全防护的过程中要注意最大限度地减少接触辐射源时间,降低可能产生的辐射影响。除此之外,还要突出屏蔽保护,通过防辐射面罩、防辐射服等控制好辐射问题,最大限度降低辐射风险。

3环境监测实验室管理措施

3.1用电管理

⑴环境监测实验室的用电安全十分重要。在实验室日常用电中,电流的安全电压不能超过一般220V。用电的插排等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增加,避免过多的用电设备超负荷的工作。在实验室用电时要保证电线的安全性,定期进行检修。实验室等重要场所,禁止一切的不安全用电和易发生火灾的电器存在。从根本上确保实验室的安全。

⑵在实验过程中,实验人员根据用电线路布置进行大致的电路了解,在实验室操作之前熟知操作规范和实验操作用电准则。实验时要多人参与,不能独自一人进行危险电器的使用。实验室的开关应确保其安全不漏电。实验完毕时要切断总电源。周期性地对电源进行检测,确保实验室的用电安全。

3.2日常管理

3.2.1防火

防火工作是实验室管理工作的重要方面,在管理的过程中:首先,要重点防止各种可燃气、载气漏气现象的发生,在使用过程中首先应该对各类管阀的完好性进行检查,使用之后要将阀门关好;其次,对于诸如醚、丙酮、CS以及苯等易燃溶剂,实验室存放的实验物品不能过多,因为存放过多会引起其不必要的突况;再次,对于金属钠、铝粉、钾和金属氢化物等药品,对于这些化学药品要进行单独保存,不得放在水源附近。当突况火灾发生,应该冷静的判断火情,应首先切断电源、气源和液源,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合理的灭火方法,及时将火情控制住。

3.2.2防爆炸

化学药品的爆炸主要分为热爆炸和支链爆炸两种形式。热爆炸主要避免氧化物、叠氮钠、乙炔、高氯酸盐和三硝基甲苯等,防止这些物质的受热引发爆炸。支链爆炸,主要是由于氢、乙炔、苯、乙烯、乙醇、丙酮以及其他的易燃气体在混合达到爆炸极限后而引发的爆炸。在管理的过程中,要将强氧化剂分开存放,并且远离货源。对于支链爆炸,应该防止可燃性气体散发到蒸汽当中,注意通风,并防止电火花等诱发因素。

3.2.3防中毒

试验过程中使用氰类、苯类等剧毒化学物质时,应该做好自身保护,在实验时带好防护口罩等,做好自身的防护措施。易挥发的气体防止吸入或者沾染自身皮肤。这种情况在夏天尤其应该注意的方式而引发中毒事故。因此,实验室内要采用防毒措施,例如在室温过高时,采用机械通风或者是空调降温的方式。

3.3实验操作流程标准要求

在进行实验时安全事故的发生都和实验时的操作息息相关。在进行实验操作时,操作规范应依据指导书上操作规范,对于实验药品的领取要进行报备记录,严禁一切不合格的操作使用。在实验操作时确认操作药品的规范性,取出的药品要按剂量进行使用,使用后的药品要放回原来位置。根据药品上的图示确认药品的危害程度。在进行危险系数较高的实验时,应多人在场。按照实验要求操作,不能独自一人做危险系数极高的实验。实验过后的废料要倒入指定的回收桶里进行集中处理,绝不能乱丢乱放。使用的仪器要进行清洗存放,药剂放回原处。

4实验室安全应急预案

4.1触电应急处理预案

(1)实验室有人发生触电时,应先进行断电处理再救人,保护伤员的生命安全。

(2)触电急救。为了加强人们的防触电意识,当发生触电时,救援人员不能直接去接触触电者的身体,因为在触电者身上还会存留电流,使救援人员再次发生触电,急救的方法是拉下总开关电闸,一切断电后再关闭空气接触设备,切断电源后,触电人员才能被救离现场。其次,或者用绝缘体拨开断电的电线等设备,救援人员要用绝缘体进行救援使触电者离开地面并且脱离触电根源。

(3)现场救援。发生触电后,及时救援救出伤者要根据伤者的病况进行合适的方法进行急救人工呼吸,按压胸部。严重者应送往医院,轻者的应让伤者进行安静修养,病情好转则无大碍,病情加重还是得送往医院进行救治。在此触电发生后就应拨打急救电话,待人员救出来以后及时送往医院进行救治。在送往医院期间医生要不间断的进行紧急救治。

4.2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应急预案

(1)实验室内发生化学品泄漏事故时,当事人或在场人员即拨打有关电话报警和联系安全管理处等主管部门与负责人员,简要报告事故地点、类别和状况。

(2)及时组织现场人员迅速撤离,同时设置警戒区,对泄漏区域进行隔离,严格控制人员进入。

(3)控制危险化学品泄漏的扩散,在事故发生区域内严禁火种,严禁开关电闸和使用手机等。

(4)进入事故现场抢险救灾人员需佩戴必要的防护用品,视化学品的性质、泄漏量大小及现场情况,分别采取相应的处理手段。如发生小量液体化学品泄漏时,可迅速用不同的物质和方法进行处理,防止泄漏物发生更大的反应,造成更大的危害。

4.3实验室火灾应急处置预案

在实验室里严禁一切明火。需要进行加热的实验,操作流程符合实验安全操作规范。实验过程中安全有序进行,实验结束后切断电源开关,自来水水龙头关好。

转移、分装或使用易燃性液体,溶解其他物质时,附近不能有明火。若需点火,应先进行排风,使可燃性气体排出。

用剩的钠、钾、白磷等易燃物和氧化剂KMnO4、KClO3、Na2O2等极易燃易挥发的有机物不可随便丢弃,防止发生火灾。

实验室如果发生突发状况、火灾时一定不能慌乱,首先切断电源防止火灾产生触电发生。尽快使用灭火装置进行快速灭火,最快速度扑灭火源。灭火器是常见的灭火装置。一般的灭火使用器具有灭火器、水桶、脸盆、水浸的棉被等。

在发生火灾时,如果火势较小,应迅速组织扑灭;如果火势较大,或现场有易爆物品存在,有可能发生爆炸危险的,应迅速组织人员撤离现场,同时向119和安全保卫部门报告。有条件切断电源的,应迅速切断电源,防止事态扩大。

当实验室里不溶解物质发生火灾时不能用水扑灭火源。实验室发生火灾不能随便地使用水进行灭火,因为当有机物发生火灾时用水扑灭会引起更大范围的火灾。还有用电设备火灾用电线路发生故障着火时,应切断电源,防止发生触电事故,其次实验人员快速撤离现场。利用现有的灭火器进行灭火。不得使用自身衣物灭火。

火灾发生时,生命安全应放在首要位置。紧急疏散实验人员逃离现场。同时拨打消防单位电话进行求助。不能动员学生扑灭火灾,因为学生没有灭火常识,以免引起更大事故的发生。

4.4强酸、强碱腐蚀事故应急处置预案

当实验时突遇硫酸等强腐蚀性沾染皮肤时,要把衣物迅速脱掉,就近寻找水源冲洗伤口,冲洗干净后等待医疗人员前来治疗。自己不得触碰伤口,以免感染。或冲洗后用苏打(针对酸性物质)或硼酸(针对碱性物质)进行中和。

5结语

环境监测实验室决定着环境监测结果,要合理地管理实验室,提升实验标准,检验实验创新。最大力度检验实验结果准确性。因此,为了不断提升实验室管理水平,就要结合实验室的实际运作情况,制定出安全的防护管理体系,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工作误差,保证环境监测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林志斌.试论环境监测实验室的质量监督[J].科技信息,2012(12).

[2]冯丽丽.对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控制技术及问题的分析[J].科技与生活,2013(6).

[3]张华,刘志国.浅谈我国环境监测实验室的安全和管理[J].科技传播,2012(8).

第6篇:腐蚀性化学品防护措施范文

摘要:危险化学品本身存在易燃易爆、腐蚀、毒害等性质,会对人体和环境带来巨大危害。随着现代化工艺的发展,危险化学品应用的范围逐渐扩大,因而伴随的泄漏事故也成一定比例的上升。所以,对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的应急处置进行完善,能够对泄漏做好针对性处理迫在眉睫。

关键词: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应急处置

1危险化学品泄漏特点及原因

1.1泄漏事故特点

就相关的理论分析来看,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特点主要包含以下三个方面:①突发性强。这是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最主要的热点之一。这一类事故在任何地点、任何环境、任何时间都可能发生。②危害性和危险性强。因为易燃易爆、毒害性大以及腐蚀性强等影响,一旦出现泄漏事故,就可能引发爆炸、火灾以及放射性污染等一系列事故,进而造成人生、财产和经济的损失。③事故发生之后的处置难度大。除上述两个方面,处置难度大也是危险化学品泄漏必须面对的问题,这主要是受到现场的抢救情况、现场实际问题等方面的影响。

1.2泄漏事故发生原因

发生泄漏事故主要是包含了人为原因和自然原因两个部分。①人为原因,也就是因为人们的有意或者是无意造成的危险化学品的泄漏事故。结合实际的情况来看,人为原因主要是因为在选择危险化工品厂址的时候存在勘察缺陷、生产建设不规范、安全标准不严谨、违规操作、设备不达标等情况,再加上在储存和使用环节,没有严格按照既定的标准进行,这样就很容易导致危险化工品出现泄漏事故;②自然原因,自然原因主要包含了山洪、地震、雷电等自然界灾害,会导致在生产、运用以及使用过程中出现泄漏事故。

2.危险化学品事故泄漏应急处置的一般程序

2.1接警

接警时要询问报告人姓名、泄漏事故发生的地点、时间、事故原因和主要泄漏物等,根据这些信息派出抢险救援队伍,并报告相关部门。要做到接警速度快、到达现场快、准备工作快,正确采取救援措施。

2.2隔离现场,设立警戒区

其管制范围为上风向指挥区和下风向防护距离,在划定区域设立隔离带和警戒线,严格控制管制区域进出人员和车辆,并逐一登记。人员实施三级以上个体防护,无一级防o不可直接穿越警戒区。同时设置警示标志。由穿戴一级个体防护装备的专业救援人员和专业操作人员确定泄漏量、浓度及波及范围,侦查泄漏现场,疏散现场无关人员并汇报抢险指挥部。根据泄漏物质的毒性及划定的管制区域,确定相应的防护区域等级,并根据防护区域等级按标准配备相应的防护器具。

2.3人员疏散

人员疏散分为就地保护和撤离2种。一般在有充足时间和准备的情况下,采取撤离措施,有组织,有秩序,有方向地尽快转移人员至安全地带。当无法撤离或者撤离比就地保护更危险的时候,可采取就地保护措施,在建筑物或密闭空间内躲避危害。就地保护应当关闭门窗,通风设备,塞住缝隙。

2.4现场控制

根据事故情况确定现场控制和处置方案。若有可能,可通过控制化学品的溢出或泄漏来消除化学品的进一步扩散。通常,泄漏源和泄漏物控制,可通过以下方法实现。

a)工艺控制。通过关闭相关阀门、停止作业或通过采取改变工艺流程、物料走副线、局部停车、打循环、降低负荷运行等方法。b)外套包装。运输过程中的泄漏,通常采取外加包装的方法,即将泄漏的容器整体放进事先准备好的大包装容器当中进行密封。c)堵漏控制。对于罐体等较大体积的容器发生泄漏后,应采取措施修补和堵塞裂口,防止化学品的进一步泄漏,对整个应急处理是非常关键的。d)倒罐。通过人工、泵或者加压的方法将损坏容器中的化学品转移到备用罐体当中。易燃易爆的化学品要使用防爆设备、管线和器具。e)转移。当无法采取堵漏或倒罐措施时,可根据现场情况,将车辆或者容器转移至安全的地点进行处置。安全区域要事先做好防护措施,如构筑围堰或挖坑,然后将事故化学品倒入围堤或坑内进行中和或者无害化处理。f)水体泄漏可采取修筑坝体进行拦截,或者采取设置表面水栅来收容不溶性漂浮物,或者设置密封水栅来拦截收容水溶性泄漏物。针对海上溢油事故,应当使用围油栏、集油剂等先控制油品扩散,然后使用吸附材料或专用设备来回收溢油。在对受火势或爆炸威胁的设备、管道实施开关阀门时,消防部队应出水枪,以直流或开花或喷雾射流掩护。

2.5洗消和撤离

现场处理完毕后,还应不间断地对泄漏区域进行监测,经确认无污染后,方可清理现场。对受污染的设备进行彻底的清洗、置换,按程序和安全管理规定进行检修或废弃,回收废水和废弃物。清点人员、车辆及器材;撤出警戒,做好现场移交,安全撤离。

3.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预防

3.1加强危险化学品的管理

许多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都是由于化工企业的管理不当引起的,如未严格落实规章制度,存在违规操作情况。因此,地方政府要做好对危险化学品的管理工作。首先,要做好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及实用单位评价、审批工作,坚决关闭取缔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和非法经营的小化工企业。严厉打击各种非法生产、储存、经营活动及涉及危险化学品的违法犯罪活动。加强对关停企业废置危险化学品的清查收缴和处置监控等工作,防止废置物的流失,以消除各类重大安全隐患。其次,要做好对辖区化工企业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不定期地去企业了解其生产情况,掌握重大事故隐患动态变化情况,并严格事故处理和责任追究。

3.2果断采取工艺措施制止泄漏

所谓的“工艺措施”即关阀断料、开阀导流、排料泄压、火炬放空、紧急停车等措施。这些技术措施是根据化工生产装置、设备、储罐由管道连接,即通常所说的“管道式连续化”的特点提出的。如“关阀断料”,就是中断泄漏设备物料的供应,从而控制灾情的发展;“开阀导流”就是对泄漏或着火的设备或受到火势严重威胁的邻近设备内的物料进行输转的方法。特别是对于生产设备的开阀导流,要防止被导流设备内出现负压而吸人空气发生回火爆炸,故应严格控制导流的速度,使被导流设备内的压力不低于0.1MPa,有条件的,也可向被导流设备(储罐)输入等气体,以防止设备(储罐)内形成负压;“火炬放空”,即通过与设备上的安全阀、通气口、排气管等相连的火炬放空总管,将部分或全部物料烧掉的办法,而积极地控制灾情,防止爆炸的发生。

3.制定切实可行的应急预案

事故应急预案是指政府和企业为预防事故的发生及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而预先制定的抢险救灾方案,是进行事故救援活动的行动指南。科学的应急预案在事故发生后能为事故现场指挥部门的决策提供科学的、系统的和客观的依据,提供科学有效的应急救援措施和方法,使救援行动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合理有序的展开,最大限度减轻化学事故所造成的危害,进而使事故造成的损失达到最低。因此政府及化工企业建立科学的、有针对性的并且切实可行的应急预案很有必要。应急预案的制定通常需要在完成本地区的危险化学品普查和重大危险源辨识工作的基础上进行。应急预案制定后,还需要根据应急预案定期进行演习,对应急预案不断修订和完善。

结语

综上所述,合理、有效、全面的危险化学品泄露事故的应急处置程序和措施能在最大程度上降低事故造成的人身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

参考文献:

[1]王旭磊,赵来军.如何真正提升我国危化品安全管理――基于危化事故大数据的分析[J].探索与争鸣,2016,02:73-77.

[2]陈跃正.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的应急处置[J].消防界(电子版),2016,03:55-56.

[3]曲开顺.浅谈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应急处置[J].安全、健康和环境,2016,03:70-73.

第7篇:腐蚀性化学品防护措施范文

一、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主干线基本情况

(一)全市危险化学品运输主干线简要情况:

1、化工区(镇洋化工)海滨大道(海天路)至招宝山大桥南岸至小港泰山路至大榭万华,全长约为52km。

2、镇海液体化工码头、镇海炼化经宁镇公路、329国道、北外环至北高速口,全长约为37km。

3、青峙化工码头(小港)至江南公路、聚贤路、盛梅路、通途路、世纪大道至高速口,全长约为28km。

4、液体化工码头、镇海炼化至保国寺高速口,全长约为24km。

(为方便表述上述全市四条主干线依次简称为1~4号线)。

(二)涉及我区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主干线路段情况简要:

四条主干线中涉及穿越我区的为2号线与4号线部分路段,其中2号线从“宁镇公路半路张”起至“北高速路口”止,该线路段长约为22.7km,2号线总长约为37km,我区路段所占比例约为61%;其中4号线从“骆费公路九龙大道”起至“保国寺高速口”止,该线路段长约为1.5km,4号线总长24km,我区路段所占比例约为6%。下面对涉及我区的路段做简要介绍(介绍中的路段划分与《市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主干线风险评估报告》一致):

2号线从“宁镇公路半路张”起至“北高速路口”止,涉及我区的为四个路段:

(1)2-5路段:宁镇路半张路口——宁镇路329国道口

该段线路长约3.8km,双向四车道。离该线较远处有大学、科技学院、纺织服装学院、工程学院、路林市场等。在大学处由于校区在道路南侧,而学生宿舍在道路北侧,学生宿舍到教学楼上课途中要穿越宁镇公路,这个点风险较大。此外,宁镇路329国道口车流量大,一般需等2~3个灯次才能通行,为事故多发段。

(2)2-6路段:宁镇路329国道口——329国道中官西路口

该段线路长约0.8km,双向六车道。离该线较近处有大型物流公司、停车场等。此段,由于实行“道路四禁”后所有0.75t以上货运车辆只能向329国道方向前行,再加上此段周边物流公司林立,时常有各类货车出入,使得此段道路拥挤不堪。另外繁重的交通运力,加上道路损坏后得不到及时修理,使得此段道路路况较差,是2号线中的事故多发段。

(3)2-7路段:329国道中官西路口——329国道北外环路口

该段线路长约3.4km,双向六车道。沿线属于我区与镇海交界处,沿线分布有小企业、中间夹杂一些村庄。

(4)2-8路段:329国道北外环路口——北高速路口

该段线路长约14.7km,双向六车道。沿线分布有小企业、中间夹杂一些村庄。离道路较远处有技师学院、广厦怡庭、三和嘉园、亲亲家园等小区。从2011年开始两年内受北外环西路快速路建设影响,在该路段原有中间隔离带上实施二层高架道路建设,将会改变原有道路状况,可能会对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经过此路段增加相应风险。另该工程施工期间,过往车辆将借道工业C区内长兴路进行车辆疏导(区人民政府专题会议纪要第十四期),从而转道大道,预期会可能使危险化学品车辆经过企业密集区和洪塘街道南面居民住宅区,因而可能会导致相应道路风险提高。

4号线从“骆费公路九龙大道”起至“保国寺高速口”止,绝大部分位于镇海区;至骆兴西路后,在半江注村进入我区。涉及我区仅一个路段:

(1)4-9路段:骆费公路九龙大道——保国寺高速口

该段线路长约2km,双向四车道。沿线地区属于农村郊区,沿线分布有村庄、河流等。

(三)危险化学品运输情况简要:

1、运输主要危险化学品:

全市2009年危险化学品充装23.7万车次,充装量为549.5万吨。其中以镇海、北仑、大榭和我区为最多,充装车次与充装量分别占全市的97%和98.6%。四区所充装的危险化学品基本都需通过四条主干线运输,其中我区主要以充装液化石油气、易燃液体(汽油、柴油)为主,2009年共计充装车子24118次,充装量为439325吨。主要涉及的充装单位有三官堂油库等。

以下分别简要介绍涉及我区的主干线运输主要危险化学品情况:

(1)2号线主要以液化石油气2万吨、汽油45万吨、柴油25吨。另外,2号线还有少量瓶装液氯(剧)及液氨(有毒气体)等非槽罐车辆运输的危险化学品,全年运输量约为90万吨。

(2)4号线主要以液氯2.9万吨、液氨1.2万吨、液化石油气53万吨、戊烷5万吨、甲苯20万吨、二甲苯70万吨、丙酮11万吨、甲醇25万吨、已二腈1.2万吨、液碱12万吨、黄磷5000吨、甲苯二异氰酸酯(TDI)5000吨、氰化钠800吨,主要涉及危险化学品品种为易燃液体、剧、腐蚀品为主,全年运输量约为320万吨.

(以上数据以2009年全年运输品种及数量统计)。

2、主要运输设备:

公路运输液态危险化学品一般都采用罐式车辆。罐式车辆包括汽车罐车和罐式集装箱车,简称槽罐车。

汽车罐车分为一体式罐体车、拖挂式罐体车两种。一体式罐体车是指罐体永久性固定在车辆底盘上,与车辆不可分离的罐体运输车;拖挂式罐体车是指罐体永久性固定在挂车底盘上,与挂车不可分离,牵引车与挂车可分离的罐体运输车。

罐式集装箱车是指由罐体与箱体框架两部分组成的集装箱运输车,其罐式集装箱与车辆可分离。罐式集装箱车的外形为矩形,四周有框架和护栏,安全阀、紧急切断装置、装卸阀门等所有附件的设置不超出框架。因此,当罐式集装箱通过桥洞、翻车或受到冲击时,不易损坏安全阀等附件,翻车不易造成连续侧滚。而且与汽车罐车相比,起吊容易,不易产生泄漏等安全事故,对救援和处置较为有利。

罐式车辆分为常压和带压两种,运输液氯、液氨、液化石油气等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货种的为带压罐式车辆,运输甲苯、汽油等常温下为液体货种的为常压罐体车辆。

二、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风险简要分析与评估

(一)道路运输风险简要分析

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风险主要来源于运输货种、道路周边环境和运输过程三个方面,以下做简要分析:

1、运输货种固有危险性分析

经按《危险化学品名录(2002年版)》辨识,除柴油以外,其他货种均属于危险化学品。柴油虽未列入《危险化学品名录(2002年版)》,因其具有易燃易爆危险性,一般也将其作为危险化学品对待。

经按《剧毒化学品目录(2002年版)》辨识,属于剧毒化学品的有液氯、丙烯腈、黄磷、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和氰化钠。经按《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辨识,属于易制毒化学品的有丙酮、甲苯、乙酐、硫酸和盐酸。

主要货种的固有危险性主要表现在:

(1)火灾爆炸性:许多货种的蒸气与空气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即可引起燃烧爆炸。而且一般蒸气比空气重,具有一定的扩散性,遇到明火会引起回燃。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力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尤其以液化石油气最为危险;

(2)中毒窒息性:运输货种中液氯和液氨最易引起人体中毒窒息,此外甲苯、苯等货种也具有一定的中毒窒息危险;

(3)化学腐蚀性:液碱、盐酸、硫酸等货种具有强烈的刺激和腐蚀性,会造成人体的化学性灼伤;

(4)易制毒危险性:货种中的丙酮、甲苯、乙酐、盐酸和硫酸属于易制毒化学品,若在运输过程中被盗或泄漏流失,就有可能被不法分子利用于制毒,造成社会危害。

(5)环境影响性:大多数危险化学品都会对大气、水源、土地等周边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尤其以剧、腐蚀性化学品最为严重。

在此对运输危险化学品货种具体特性不做详细分析。

2、道路周边环境风险及评估

(1)经按《市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主干线风险评估报告》,把四条主干线分为如表1-1所示的6种类型路段。

综上表所分析,涉及我区高风险路段主要集中在2号线的“2-5”、“2-6”与“2-8”路段极其沿线周边敏感点。

3、运输过程风险

在危险化学品公路运输中,发生危险事件的原因从总体分析,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交通事故引发,如车辆碰撞、翻车、坠落等等;二是非交通事故引发,如运输设备故障、危险化学品固有危险性、停车意外事件等。上述两个方面在经细分其主要风险集中于道路设施、人员、管理、运输设施及其他方面等五个主要事故原因。在此做简要分析:

(1)道路设施:道路设施中的交通安全设施、交通管理设施、防护设施、照明设施、停车设施等其他沿线相关设施及绿化的欠缺或不完善,如危险化学品禁止通行标志不完善;

(2)人员:驾驶员等运输从业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到运输安全,业务培训不到位,驾驶员的不安全行车状态(带病行车、疲劳行车等),装车、押车人员失误(超重装载、超高装载、对安全防护措施漏检、随意指挥停车、擅离职守等),此外,运输人员无职业操守,违法违纪,伙同不法分子偷盗运载危险化学品等;

(3)管理:在政府管理层面,相关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范未能构成一个完整体系;对危险货物运输法规及基本常识的宣传、培训不够;相关部门之间齐抓共管的合力尚未完全形成;相关环节监管力度有待强化等,在企业管理层面,不执行或不严格执行国家、地方相关管理对定,各项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小型运输企业或挂靠个体运输业户安全意识淡薄,安全操作规程宣传教育、执行不严等;

(4)运输设施:主要是车辆的缺陷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车上如槽罐等危险化学品容器或危险货物包装、固定的缺陷,另一方面是车辆本身缺陷,如发动机故障、车闸故障、轮胎故障、安全附件失效(紧急切断装置失灵、无消除静电装置、液位计、压力表故障、安全阀损坏等);

(5)其他方面的危险性:主要是遇到恶劣天气等自然不可抗因素导致事故的发生。

三、监管现状与相应对策措施和建议

(一)危险化学品运输监管现状。

1、政府重视,出台地方性规章

已制定《市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安全管理规定》,于2010年8月28日以市,成为全国首个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管理的地方性规章。

2、综合协调,建立联席会议制度

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管理涉及的部门多,执法难度大。市级建立了由安监、公安、交通、消防、环保、质监卫生等部门与危险化学品运输协会,并邀请、镇海、北仑、大榭等县(市)区相应职能部门参加的全市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安全管理联席会议制度,每季度召开一次例会,定期通报工作情况,研究相关事宜,开展联合检查。

3、增加科技投入,强化硬件安全保障

市安监局会同有关单位研发了《市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信息管理系统,根据职能分工,由各级安监、公安、交通、质监部门分别负责相关管理数据的维护,对于运输车辆与人员管理、充装管理、运行管理和应急管理实施统一平台,数据共享,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真正实现危险化学品运输的动态管理。

在解决非承压槽罐车运输中的安全问题,在区政府与市各级部门的指导支持下,由恒丰运输有限公司研发的新型呼吸阀使用改造在我区率先完成,并在全市得到推广应用,同时切合“智慧城市”的相关要求,目前我区正在积极推进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视频监控系统的应用,以期通过科技兴安,促进本质安全。

4、支持行业协会,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设立在我区市危险化学品运输行业协会,作为全省率先成立的专业行业协会,在2006设立伊始就得到了市、区各级政府的支持与指导,取得了危化运输企业等相关行业企业的信任与帮助。协会定位明确,工作成效显著,作为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桥梁纽带,制定了行业自律公约,建立了从业人员黑名单制度,开展各类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着力与提高行业整体安全管理水平与从业人员素质,及时向政府及相应职能部门反映企业安全管理瓶颈问题,协助政府相关部门解决协调相关问题,切实发挥了行业力量,夯实安全管理基层基础工作。

5、建立应急救援体系,加快应急队伍建设

根据市建立的以公安部门为主体,交通、安监、质监、环保等部门为辅助的应急救援体系,我区也配套建立了与之相对口且符合我区实际情况的应急救援体系,一旦反生事故,各相关单位及时赶赴现场,协同进行事故处置,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损失。此外利用我区危险化学品运输公司及车辆较集中的现状,以“政府引导,社会参与”为模式,积极组建社会化专业应急救援力量,目前已组建起以永发物流有限公司为基础,拥有专业救援车辆和相应基本救援设备的一支20余人的应急救援队伍,通过几年的队伍建设,已在多次道路运输事故中作为救援中坚力量,取得较好效果,成为政府应急救援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对策措施和建议

1、政府管理部门的对策措施和建议

(1)本报告中所介绍的两个高风险路段以及周边9个敏感点所在路段建议由相应职能部门设立明显的安全警示牌和减速标志,并竖立危险化学品通行的公示牌。四条危险化学品运输主干线与危险化学品禁行通道及“四禁”区域路口,设立明显的危险化学品车辆禁止通行告知标志。标志牌内容可参考如下:

危险路段/减速慢行

危险化学品车辆减速通行

危险化学品车辆限速/50

危化品车辆禁行

(2)对两个高风险路段,相应职能部门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以下措施,以降低其风险:

对路况进行整治;

加强沿线交叉路口管理;

危险化学品车辆实行减速通行;

危险化学品车辆限时避峰通行;

危险化学品车辆实行改道通行;

设置报警电话和报警指示牌。

(3)严把危险化学品运输市场准入关,严防安全条件不符合要求的企业和新的“大吨小标”、“小车大罐”运输车辆进入危险化学品运输市场。

(4)进一步建立以政府为主、企业为辅的道路应急救援体系。完善应急物质、装备的储备制度,采用实物储备和协议储备等多种储备形式,并落实到责任单位、分管领导和责任人。

(5)进一步加强我区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队伍建设,使之逐步成为装备精良、素质良好、反应迅速,随时可以投入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抢险救援的队伍。

(6)发挥协会作用,编制相应的《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安全手册》,加强对驾驶、押运等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

(7)进一步完善现有的危险化学品车辆道路运输登记服务制度,根据实际情况增设登记服务点,加强对登记服务点的管理工作,选择合适地点设置危险化学品事故车辆处理场所。

(8)对危险化学品车辆的行进路线优化调整,以绕开高峰险路段,进一步降低道路运输风险。如:2号主干线路线以南至北行进路线可以建议从镇海选择绕城高速车段,从北出口向镇海方向行进路线,可以在杭州湾大通道连接线与绕城高速交汇处设置明显的标志标识,使车辆绕道绕城高速行进,避免从北出口驶出。从而较大程度上解决涉及我区2号主干线中的高风险路段。

(9)继续引导推进危化运输车辆实时视频监控系统的推广应用等科技兴安项目,提升运输过程本质安全能力。

(10)联合各职能部门力量,对危险化学品运输中的偷盗现象开展深入、持久的整治活动,同时积极发动企业、街道、社区等社会力量,形成群防机制,消除危害公共安全的隐患。

(11)利用各种宣传载体,广泛宣传危险化学品运输安全的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和安全常识,提高群众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发动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并监督,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和积极的社会氛围。

2、危险化学品充装企业的对策措施和建议

(1)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按相关规定要求进行充装活动。

(2)应在危险化学品充装或装载前按规定对车辆和人员进行仔细查验,对不符合规定的坚决不予充装或装载。同时应及时准确地将有关信息录入监管信息系统。

(3)应使用合格的计量器具、不得超装,;按规定提供安全技术说明书和安全标签。

(4)为防止危险化学品运输过程中的偷盗现象,建议充装企业在充装之后,对进出料口进行铅封。

3、危险化学品运输企业的对策措施和建议

(1)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按相关规定要求进行运输活动。

(2)针对高风险路段进行实地踏勘,制定相关控制措施、操作指南,并督促驾驶、押运人员在运输中严格执行。

(3)建立健全企业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定期进行演练,加强驾驶、押运人员的应急能力与技能培训。

(4)加强对挂靠企业的管理,做到充分了解挂靠企业的安全管理状况,与安全有关的各类事务必须纳入公司统一管理。

(5)应保持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完好,按规定做好定期检验。加强车辆运行轨迹监控,有效防止运输过程中的偷盗现象。

(6)建议对危险化学品车辆逐步配备使用视频监控系统,强化实时管理效果。

第8篇:腐蚀性化学品防护措施范文

氯乙酸用途广泛,除莠剂、医药、农药、有机合成、烫发用液、染料、表面活性剂等生产均有接触。氯乙酸可经呼吸道、消化道、皮肤侵害人体,在生产、运输、储存、使用、装卸过程中,如管理不善或操作不当会导致急性中毒,皮肤接触还可致人体皮肤灼伤。

近年来,时有发生因氯乙酸泄漏、灼伤而导致职业性急性氯乙酸中毒事故。如:2002年 8月 17日,江苏银卡集团氯乙酸车间的一名操作工因被氯乙酸化学性皮肤灼伤,而导致急性氯乙酸中毒,造成该操作工死亡。

职业性急性氯乙酸中毒是我国法定的职业病之一。我国自2011年11月1日起实施的GBZ 239-2011《职业性急性氯乙酸中毒的诊断》,规定了职业性急性氯乙酸中毒的诊断原则、接触反应、诊断分级及处理原则。

氯乙酸中毒的临床表现

氯乙酸属高毒物。人体吸入高浓度氯乙酸蒸气,或皮肤接触其溶液后,可迅速被大量吸收。作业人员急性中毒的轻重程度,取决于作业现场氯乙酸(雾或粉尘)浓度和接触时间;皮肤接触其溶液是否会引起中毒,与皮肤的受害面积有关,如较大面积皮肤接触可引起死亡。由于皮肤接触后会迅速吸收,一般无明显中毒潜伏期。职业性急性氯乙酸中毒的主要临床表现如下:

一般症状。作业人员接触氯乙酸酸雾,可发生眼部疼痛、流泪、怕光、结膜充血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状,表现为鼻、咽喉有烧灼感,咳嗽、打喷嚏、鼻塞等。一般脱离接触10~15min即可消退。

急性中毒。作业人员多因违章操作或氯乙酸泄漏事故,导致吸入高浓度的酸雾或粉尘,或皮肤接触面积较大时引起,严重者可危及生命。中毒者早期可有咳嗽、呕吐、腹泻、视力模糊、定向力障碍等症状;随后出现意识不清、烦躁、抽搐、惊厥、血压下降;继而昏迷、呼吸困难,数小时后会出现肺水肿。

皮肤改变。皮肤直接接触氯乙酸液或晶体、粉尘后,可出现红、肿、水疱,伴有剧痛,水疱吸收后会出现过度角化,经数次脱皮后可痊愈。如皮肤接触其溶液面积在10%以上时,会因吸收而引发中毒。应注意观察病情。

眼睛损害。氯乙酸酸雾或粉尘溅入眼内,可引起灼痛、流泪、结膜充血,严重时可引起角膜组织损害。

氯乙酸中毒的预防措施

作业场所预防

生产、使用、储存、运输氯乙酸的容器、管道应采用耐腐蚀性材料,并经常检查维修,防止工艺过程的“跑、冒、滴、漏”发生。作业场所与生活场所应当分开。

在有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氯乙酸生产场所,应设冲洗设施,配备现场急救用品;墙壁、顶棚和地面等内部结构和表面应采用耐腐蚀、不吸收、不吸附毒物的材料,必要时应加设保护层;车间地面应平整防滑,易于冲洗清扫;可能产生积液的地面应进行防渗透处理,并采用坡向排水系统,将其废水排入工业废水处理系统;应设置自动报警或检测装置、应急撤离通道、必要的泄险区以及风向标;泄险区应低位设置且有防透水层。

车间内存在氯乙酸的场所应设置通风设备,并保持良好的通风状态,可能发生泄漏危险的场所应同时设置事故通风设施。氯乙酸应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源、热源;库温不超过30℃,相对湿度不超过80%,包装密闭,应与氧化剂、还原剂、碱类、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配备相应品种的消防器材,氯乙酸贮罐区周围应设置泄险沟(堰)。

氯乙酸的运输与装卸应严格按照危险化学品运输管理规定进行;运输人员不少于2人,要有危险化学品运输资格,要用专用车辆运输,运输过程中确保不倒塌、不泄漏、不坠落、不损坏,严禁与还原剂、氧化剂、碱类混装混运。运输车辆应配备泄漏应急处置设备,运输途中应防止暴晒、雨淋,要按规定路线行驶,不得在人口稠密地停留。

个人防护措施

氯乙酸的个人防护需注意选用耐腐蚀防护用品,作业时应佩戴防酸毒面具,穿防酸碱工作服,戴防酸碱手套,穿防酸碱鞋,避免直接接触泄漏物。进入高浓度氯乙酸场所的应急处理人员,应佩戴隔离式空气呼吸器。工作场所要严禁吸烟、进食、饮水,工作完毕要淋浴更衣,并注意个人清洁卫生。防护用品在使用前要检查其性能,保持其防护的有效性,并注意要定期检查。

职业安全卫生措施

加强氯乙酸安全生产、使用、储存、运输过程的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必须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于2009年公布了《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目录的通知》,在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安全控制要求、重点监控参数,以及推荐的控制方案中,包括醋酸与氯反应生产氯乙酸的氯化工艺,其中应重点监控氯化反应釜、氯气储运单元。在安全控制中,要求注意反应釜温度、压力的报警和联锁;反应物料的比例控制和联锁;搅拌的稳定控制;进料缓冲器;紧急进料切断系统;紧急冷却系统;安全泄放系统;事故状态下氯气吸收中和系统;可燃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装置等。采用的控制方式是将氯化反应釜内温度、压力与釜内搅拌、氯化剂流量、氯化反应釜夹套冷却水进水阀形成联锁关系,设立紧急停车系统。安全设施,包括安全阀、高压阀、紧急放空阀、液位计、单向阀及紧急切断装置等。

有关企业的工人和安全管理人员,均应正确使用氯乙酸安全技术说明书;主要负责人、职业卫生主管领导和主管人员,应参加安全生产监管部门组织的职业卫生知识培训并考试合格。企业在工人三级培训中,增加职业病防治相关知识,要求工人了解氯乙酸特性,掌握氯乙酸泄漏紧急处置措施和个人防护措施,掌握个人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保养方法,掌握必要的自救、互救方法。

企业的安技部门应建立并完善职业病防护设施、应急救援设施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维护和检修记录;定期检测作业场所氯乙酸浓度,确保报警仪正常检测,及时发现并排除隐患;应制定氯乙酸中毒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定期组织救援演练,确保事故应急救援及时有效;要定期组织工人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职业禁忌人员和遭受职业损害人员,建立、健全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制度,依法落实职业健康监护工作。

现场应急处置原则

企业如发生氯乙酸泄漏事故,应立即启动应急救援预案,做到报告及时准确,应急准备充分,应急响应迅速,处置措施科学有效。

泄漏应急处理

如发生氯乙酸泄漏,应迅速撤离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地带,隔离泄漏污染区,严格限制人员出入,切断火源,应急处理人员应佩戴隔离式空气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戴防酸碱手套,戴防护眼镜,穿防酸碱鞋,避免直接接触泄漏物。应从上风向进入污染现场,切断泄漏源;对泄漏物构筑围堤或定向收容;泄漏量较少或空气浓度不大时,可戴全面罩防毒口罩,用洁净铲子将泄漏物收集于干燥、洁净并带盖的容器中,地面遗留物可用大量清水冲洗后排入污水处理系统。

中毒人员的紧急处置

皮肤接触。立即脱离事故现场,转移到空气新鲜处,脱去污染的衣物,并用大量清水冲洗污染皮肤至少15min;并送医观察治疗。皮肤接触氯乙酸后的清除,使用碳酸氢钠溶液要比水更有效。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清洗15min,注意勿让冲洗后流下的水再污染眼睛;并送医院观察治疗。

吸入。迅速脱离危害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其呼吸道通畅。密切观察其病情变化,如呼吸困难,即给予输氧;如呼吸停止即进行人工呼吸,并及时送医院治疗。

第9篇:腐蚀性化学品防护措施范文

关键词:硫磺制酸 危险因素 策略

硫酸是化学工业中最重要的产品之一,广泛用于化工轻工纺织冶金石油化工医药等行业。其用途十分广泛,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硫酸的主要生产原料为硫磺、硫铁矿、冶炼烟气、石膏等,目前主要生产工艺为接触法,包括二氧化硫的生成、二氧化硫在催化剂作用下转化为三氧化硫和三氧化硫的吸收。由《危险化学品名录》查询可知,硫酸属于酸性腐蚀品,因此硫酸生产过程中所涉及的化学物质和工艺过程具有一定的安全危险,故而对硫酸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因素必须进行仔细分析进而采取相应安全防范措施避免各种危险因素转变为事故。本文以硫磺制酸为例,分析了硫酸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因素及采取的安全对策。

一 、硫磺制酸生产工艺

二、硫酸生产中主要化学物质危险因素分析

1.主要的危险化学品

1.1关于原料

硫酸生产中涉及安全危险因素的原料主要为硫磺和硫化氢。

1.1.1硫磺

硫磺为淡黄色脆性结晶片状、颗粒状或粉末状,可能因含少许硫化氢而有特殊臭味,183.8℃时蒸气压0.13kPa,闪点207℃,熔点119℃,沸点444.6℃,相对体积质量(水为1.0)2.0,自燃温度232℃,爆炸下限2.3g/m3。

硫磺属易燃固体,遇明火、高热易燃,与氧化剂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硫磺粉体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硫磺为不良导体,在干燥状态下会因搅拌、输送和注入等操作产生静电。硫磺能在肠内部分转化为硫化氢而被吸收,故大量口服可导致硫化氢中毒。硫磺可引起眼结膜炎、皮肤湿疹,对皮肤有弱刺激性。生产过程中长期吸人硫磺粉尘一般无明显毒性作用。

硫磺的毒性相对较小,主要危险是粉尘爆炸。在气候干燥、通风不良的情况下处置硫磺,会造成粉尘富集,达到爆炸极限后在外部能量的作用下引发爆炸。由于硫磺表面易产生静电积累,更加剧了爆炸的危险。

1.1.2硫化氢

硫化氢是可燃性无色气体,具有典型的臭鸡蛋味,沸点-60.3,相对体积质量(空气为1)为1.19,易溶于水及醇类、二硫化碳、石油溶剂和原油,20℃时蒸气压为1 874.5kPa,空气中爆炸极限(体积分数)为4.3%-45.5%,自燃温度260℃。

硫化氢是一种神经毒剂,亦为窒息性和刺激性气体。硫化氢经粘膜吸收较快,经皮肤吸收甚慢。急性硫化氢中毒一般发病迅速,出现以脑和(或)呼吸系统损害为主的临床表现,亦可伴有心脏等器官功能障碍。临床表现因接触硫化氢的浓度等因素的不同而有明显差异。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最为常见,轻则出现头痛、头晕、乏力、共济失调及轻度意识障碍,重则出现意识模糊、昏迷、呼吸困难或呼吸停止后心跳停止,与极高浓度(1000mg/m3以上)硫化氢接触可发生电击样死亡

硫化氢的主要危险是致人中毒,由于爆炸下限较低,也容易引发爆炸事故。硫化氢体积质量较空气大,在低处泄漏时会聚积在地面,在高处泄漏时也会扩散至地面,因此容易导致严重后果。

1.2中间产物

硫酸生产的中间产物是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它们均具有一定的安全危险因素。

1.2.1二氧化硫

二氧化硫为无色、有刺激性臭味、有毒气体,不可燃,易液化,沸点-10℃,相对体积质量(空气为1)2.26,是一种还原剂。

二氧化硫易被湿润的粘膜表面吸收生成亚硫酸、硫酸,对眼睛及呼吸道粘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大量吸入可引起肺水肿、喉水肿、声带痉挛而致窒息。急性影响为:轻度中毒时发生流泪、畏光、咳嗽,咽喉灼痛等,严重中毒后可在数小时内引发肺水肿,极高浓度吸人可引起反射性声门痉挛而致窒息,皮肤或眼接触会发生炎症或灼伤。慢性影响为:长期低浓度接触可产生头痛、头昏、乏力等全身症状以及慢性鼻炎、咽喉炎、支气管炎、嗅觉及味觉减退等,少数工人有牙齿酸蚀症。二氧化硫的主要危险是致人中毒。

1.2.2三氧化硫

三氧化硫在常态下为易挥发无色液体或者无色至白色晶体,不可燃,有发烟、吸湿特性,沸点45℃,相对体积质量(空气为1)2.8,是一种强氧化剂。

三氧化硫与可燃物质、还原性物质及有机化合物激烈反应,有着火和爆炸危险;与水和潮湿空气激烈反应,生成硫酸;水溶液是一种强酸;与碱剧烈反应;腐蚀金属,生成爆炸性气体氢。三氧化硫对皮肤、粘膜等组织有强烈的刺激和腐蚀作用,可引起结膜炎、水肿、角膜混浊以致失明;对呼吸道有刺激作用,重者造成呼吸困难和肺水肿;高浓度接触会引起喉痉挛或声门水肿致死;口服后会灼伤消化道形成溃疡,严重者可造成胃穿孔、腹膜炎、喉痉挛和声门水肿、肾损害、休克等;慢性影响有牙齿酸蚀症、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和肝硬变等。三氧化硫的主要危险是致人中毒。

1.3五氧化二钒催化剂

五氧化二钒是一种橙黄或砖红色固体,无臭无味有毒性,难溶于水,可溶于热水,不溶于乙醇醚氯化铵。熔点690℃ ,密度3.357g/cm3。

五氧化二钒是两性氧化物,酸性大于碱性,溶于强碱生成钒酸盐,溶于强酸形成钒氧离子VO 或 VO3+。偏钒酸铵热分解或三氯氧钒与水作用都可制得五氧化二钒。

五氧化二钒粉尘能刺激呼吸系统,引起胸紧、咳嗽、舌部呈现墨绿色,并能刺激眼睛,引起结膜炎。 根据动物实验,五氧化二钒比三氧化二钒和三氯化钒的毒性强,还比钒酸、金属钒、铁钒、碳化钒等毒性强。

五氧化二钒属于第6.1类毒害品,因此主要危险特性为中毒。

1.4硫酸产品

硫酸为透明粘稠的油状腐蚀性液体,无气味,颜色自五色、黄色至黄棕色,相对体积质量(水为1)1.84,易溶于水同时放出大量热量。浓硫酸有明显的脱水、氧化作用和腐蚀性。硫酸本身虽然不燃烧,但因其化学性质活泼,遇水及许多可燃物质,如木屑、稻草、纸张、电石、高氯酸盐、雷酸盐、硝酸盐、苦味酸盐等会发生剧烈反应,放出高热并可能引起燃烧;稀硫酸遇金属会反应放出氢气,引发爆炸。硫酸腐蚀性强,能严重灼伤眼睛并有造成失明的危险,对皮肤有刺激性,会导致皮炎或灼伤。与三氧化硫一样,硫酸可引起上呼吸道炎症及肺损害,其毒性表现见上述“三氧化硫”部分。

硫酸的主要危险源是其化学活泼性和强腐蚀性,有可能引发燃烧、爆炸和人体严重伤害

2.硫酸生产过程危险因素分析及存在部位

2.1火灾爆炸

2.1.1处置硫磺时存在粉尘爆炸危险,熔硫槽会因蒸汽加热管的腐蚀泄漏而发生超压爆炸,或因水漏入急剧汽化而发生蒸汽爆炸.

2.1.2液硫储存槽罐的加热盘管露出液硫液面、液硫温度太高等导致热量富集,可能引起液硫自燃而引发火灾。

2.1.3烟气制造系统原始升温过程中的天然气点火操作,由于点火失败导致系统设备中形成天然气和空气混合气未及时排除,而当再次点火时极易引起爆炸。

2.1.4因设备、管道腐蚀或其它故障而致使硫酸泄漏时,硫酸与可燃物接触会引起燃烧,遇电石、金属粉末等接触能发生爆炸或着火。

2.1.5在硫酸容器的检修过程中,设备内残余的浓硫酸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稀释,继而腐蚀钢材并放出氢气,当氢气浓度达到爆炸极限时会引发爆炸。

2.1.6锅炉属压力容器,蒸汽管道属压力管道,如发生超压,可引起锅炉或压力管道爆炸事故.

2.1.7电器火灾:高低压配电房电线电缆高低压电机等用电设备,这些可能因负荷过载、绝缘老化短路、违章操作,雷击、异物侵入等引起火灾,可能出现的电器火灾危险。

2.2化学及物理灼伤

化学灼伤是硫酸生产中常见的危险。硫酸、三氧化硫属于强腐蚀物质,如果有关设备、管道发生腐蚀或存在缺陷导致硫酸泄漏,与之接触会对人体造成化学灼伤。

液硫制作系统的蒸汽保温夹套和加热管道、余热锅炉、蒸汽输送管道、转化和干吸系统的高温设备、换热器、烟气管道等,接触时会对人体造成高温物理灼伤。

2.3中毒和窒息

颗粒或片状硫磺(天然气脱硫)在生产包装过程中会吸附少量硫化氢,在熔硫拆袋过程中硫化氢散发出来会对作业人员造成损伤。

由于生产不正常、工艺控制不当、设备及管道腐蚀及故障等,在焚烧、转化、吸收等工序会造成二氧化硫、三氧化硫泄漏,造成工作环境的污染,如果处理不及时,容易引起人员中毒窒息事故。

钒触媒在人工筛分、装填过程中,会产生粉尘,参与人员防护不当会造成钒中毒。

干吸岗位和硫酸泄漏的处置过程中会产生硫酸雾,会对人体呼吸道有刺激作用,可产生结膜充血、咳嗽等症状。

2.4.化学腐蚀

硫酸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硫、三氧化硫气体、硫酸雾等形成气、液相强腐蚀介质,若设备密封不严,或设施存在缺陷,往往造成区域内腐蚀性气体飘散,对作业环境暴露的电器、金属材料、厂房等造成腐蚀。

2.5其他因素

2.5.1机械伤害

硫酸生产涉及的机械设备较多,如鼓风机、皮带输送机、各种转动设备等,转动设备的转动部分未按要求加装防护罩装置或安装不符合要求,这些都会造成作业人员在操作过程中接触并可能发生碰撞衣物或长发被缠绕等造成机械伤害。

2.5.2噪声和振动

对于大型动力设备(如离心鼓风机),正常运转时会产生较大的噪声和振动而对人体可产生不良影响,如损伤耳膜造成听力下降,严重时引起耳聋,产生振动性职业病等。

各种变频设备、电器工作时产生的高频噪音会对作业人员心理产生影响导致心情烦躁而造成作业失误。

2.5.3触电伤害

处于高、低压开关柜、各类电气控制箱、变配电室等各生产单元用电场所,设备用电不当,违反用电操作规程,造成人员触电伤害。

三、安全对策及采取的措施

1.严格控制工艺指标,确保设备完好

严格控制液硫制造系统加热蒸汽压力、液硫液位及焚硫炉、吸收塔等关键部位的工艺指标和操作规程,是保证安全生产的重要前提,同时应尽量提高工艺的自动控制水平。另外,应确保设备完好,防止液硫制造系统加热蒸汽管及吸收系统等部位的腐蚀,提前做好设备维护,避免跑、冒、滴、漏。

2.防火防爆措施

2.1硫磺库房和液硫制作系统

2.1.1硫磺库房

a.固体硫磺仓库的设计与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宜为单层建筑;每座仓库的总面积不应超过2000m2,且仓库内应设防火墙隔开,防火墙间的面积不应超过500m2;仓库与民用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小于25.0m,与重要公共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小于30.0m。保持通风良好,以防止仓库内温度过高并降低硫磺粉尘浓度。

b.硫磺料堆高度不得超过3m,且应尽量加大料堆间距离;料堆与墙(柱)间距不应低于0.5m,仓库中严禁使用易产生火花的金属工具,应采用防爆电器,严格动火检修制度。

c. 在硫磺库房区设置消防水管网和消火栓,并按规定配置一定数量的灭火器,平时应注意对硫磺仓库内的防火设施定期检查,确保消防设施能正常使用。

2.1.2液硫制作系统

a.所有液硫槽罐内加热装置不得露出液硫液面,适当控制液硫温度,防止液硫自燃。

b.所有液硫槽罐内均设置蒸汽灭火装置,如果液硫自燃及时用蒸汽灭火装置灭火。

c. 按标准规定确定电气设施及工具的防爆级别。

d.保温夹套管和蒸汽管道均需保温隔热处理,防止硫磺粉尘附着高温管道而自燃。

e.场所区域内配置一定消防设施并确保随时正常使用

2.2锅炉和压力管道

锅炉及压力管道严格按照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安装必要的安全附件,如安全阀、压力表等。并执行特种设备质量监督和安全监察规定。

2.3硫酸储罐及管道

特别防范硫酸储罐及管道可能引发的爆炸危险。维护硫酸储罐、管道时,要特别注意充分置换,分析储罐内的氢含量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避免维修动火引起的火灾、爆炸事故

3.防中毒措施

3.1熔硫作业人员应佩戴好防尘口罩、护目镜,防止硫磺粉尘通过口鼻和眼睛进入体内的而造成伤害。加强通风避免硫化氢对人体的伤害。

3.2设置有毒气体浓度检测报警仪(二氧化硫、三氧化硫).

3.3对于二氧化硫、三氧化硫等有毒气体,硫酸装置采用露天布置,并用密闭管道输送.

3.4加强操作操作人员防护措施,从事有毒介质作业的人员上岗时应穿戴工作服,配戴防尘口罩、防护眼镜和防护手套,进入高浓度作业区时应戴防毒面具,车间常备救护用具及应急药品。

4.防灼伤烫伤措施

4.1在干吸工段、硫酸管道区域设置冲洗管、洗眼器和淋浴装置,当以上区域硫酸物料泄漏喷射伤人时,可及时应急冲洗处理。

4.2对产生高温的设备、烟气管道、蒸汽管道,均采取保温隔热措施,在高温操作岗位设置机械通风,防止烫伤、中暑。

5.防腐蚀措施

5.1对设备管道选用相应耐腐蚀材料,如浓硫酸管道采用钢衬聚四氟乙烯管或带阳极保护不锈钢管道,各硫酸管道的法兰连接点加装防喷溅装置。对有防腐蚀要求的梯子、栏杆、平台、地坪等,采用外涂防腐涂料和铺砌耐酸砖防腐。

5.2现场电气设备均按环境要求选择相应级别的防腐型和户外防护型。

5.3在现场设置冲洗水管,对泄漏的少量硫酸进行及时冲洗,并及时堵漏。硫酸储罐、循环酸槽周围设置围堰,围堰内的有效容积不应小于最大储罐的容积;并设置事故池,其上设导液管(沟),使溢漏液体能顺利地流出事故区并自流入事故池内。

6.其他安全措施

6.1硫酸生产的大型鼓风机采取隔震措施,噪声大的操作室设置隔音门,观察窗采用大面积的铝合金双层玻璃窗,以使室内噪声级达到要求。

6.2对高速旋转的机械零部件设置可靠的防护罩档板或安全围栏,防止机械伤害。

6.3各工段生产厂房采用避雷网或避雷针或其混合组成,利用建筑物的钢筋或金属构件作为引下线,并通过引下线与接地装置相连,防止击雷的冲击接地电阻不大于10欧姆,气烟囱采用单独的避雷针防雷接地。

6.4工艺生产场所的安全保护接地与变压器中性点接地体相连;便携式电气设备和检修设备的配电回路采用漏电保护,防止电气设备因绝缘损坏引起的人身触电事故。

7.应急处置及应急预案

普及二氧化硫、三氧化硫中毒及硫酸灼伤时的急救知识。如与硫酸接触,应立即用大量水连续冲洗,冲洗后再用质量分数4%-5%的碳酸氢钠溶液进行中和清洗。冲洗眼睛时水流不能过急,洗后立即就医

制订事故应急预案,定期进行事故演练,不断完善应急预案;提高人员应对突发事故的能力,以便在发生事故时能及时、正确地处置,使事故损失降至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