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范文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

第1篇: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范文

【中图分类号】 G62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11―0026―01

小学是我国义务教育的基础,在我国教育教学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小学生年龄较小,心理还不成熟,“三观”也没有形成,所以做好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至关重要。但是当前我国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还不成熟,在实际的工作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这对心理教育实际工作的开展造成了一定的困扰。较为乐观的是目前各学校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有所提高,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解决指日可待。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当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1. 心理健康教育者缺乏专业性。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性很强,不是所有教师都可以胜任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不仅需要坚实的基本功底,还需要有实际的经验,这样才能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专业性的指导。但是当前在我国很多学校中,心理健康教育虽然已经普及得较为完善,但是教育工作者的专业化做得不是很好,很多学校尤其是农村学校,担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多数是经验较为丰富的教师,而非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在对小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时以道德教育为主,忽视心理学教育,这就导致有些存在心理障碍的学生无法得到切实的帮助。

2. 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化严重。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多学科的综合体,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也是多方法并存的,如果把心理健康教育当成一个单独的学科进行单一的说教,不仅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起不到效果,还可能加重学生的逆反心理。比如,当前在很多学校出现了将心理健康课中的概念、定义硬性传授给学生的现象。小学生年龄尚小,对这些概念无法充分地理解,起不到效果不说,只能徒增学生的压力,导致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产生抵触心理,学校心理健康咨询室也会成为“面子工程”,起不到真正的作用。

3. 心理健康教育缺乏与家长的合作。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需要学校和家庭共同完成的,如果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上单打独斗,势必起不到很好的效果。家庭教育在一定意义上来说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都是非常关键的,但是当前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很多家庭都是双职工,家长由于忙于工作对孩子的照顾较少,尤其是对孩子心理上的关心较少,特别是孩子到了五六年级逐渐进入了青春期,如果家长持续缺乏对孩子的心理关心,就会导致孩子的心理渐渐扭曲,向着不良方向发展。另外,有一些家长生活中经常吵架,或者经常带有消极情绪,这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也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二、解决策略

1.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师资队伍的建设。当前在我国小学中心理健康专业化教师缺乏,其他教师代课的现象很普遍,这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是不利的,如果学校不在教师配置上进行完善,势必会导致学校的心理咨询成为空谈。因此,针对这种情况,笔者认为各小学应该加大对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师资队伍建设的力度,每个学校至少要配备2~3名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定期为学生开展心理健康课程,还要对全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测验,对可能存在心理健康障碍的学生及时采取健康教育,并且定期为学校的任课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训,让教师了解基本的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能够在日常工作中配合心理健康教育者的工作。

第2篇: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 小学生;心理 ;教育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教师、家庭都有责任和义务针对新形势下儿童少年心理发展的特点,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农村小学生由于受到社会、家庭、学校、经济、文化等各种条件的限制,特别是学生家长陈旧观念的影响对教育者来说带来了新的课题与挑战,强化小学生的现代心理健康教育已迫在眉睫。本文从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原因,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等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原因分析

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和激烈竟争,生活日新月异,小学生周围的一切也急剧地变化着,这毫无疑问影响着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据我观察,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

1. 物质逐渐丰裕。在物质匮乏的年代,小学生比较容易满足,考试取得一个好成绩,只要有一粒糖的奖励也会欣喜若狂,比较重视老师和家长的表扬。现在物质丰裕,还有部分先富起来的家庭,家长过于宠爱孩子,对物质的要求有求必应,以致于有的小学生对表扬、鼓励无所谓,对什么事都满不在乎。

2. 教育孩子的责任转移给祖父母辈。小学生的父母忙打工,农村留守儿童现象普遍存在。父母把孩子交给老人带,忽略了教育孩子的责任。俗语说的好“对孙子只许疼,不许管”,祖辈疼爱第三代,比较注重生活方面的照顾,缺乏心理上、情感上的交流,同时由于照顾太多,他们的能力得不到发展,甚至出现心理、行为方面的问题。

3. 家长文化程度相对偏低。在农村为数不少的家长,由于他们自身文化程度相对偏低,根本就没有塑造孩子健全心理的意识,因而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了片面认识,认为孩子只要身体健康、学习进步就是教育的全部,忽视对孩子心理、行为方面的引导。

4.独生子女缺少玩伴,自我表现欲过强。在班级集体中表现出自私,缺少合作精神。由于居住环境的改变,大多数家庭独门独户,没有交往的小伙伴,缺少交往活动,在班级集体中往往几个能干的学生无法合作做好一件好事,不懂得互相帮助。个别小学生自我表现欲太强,有的学生觉得自己很聪明,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上课举手发言很积极,只要老师没有请他回答问题,就认为老师不喜欢他,故意讲话、吵闹,有时甚至闹得无法上课,他们只是希望老师注意他,并看到他的能力。

二、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

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遵循“面向全体、宽容保密、持续”的原则。但首先要树立以下这些观念:

1. 建立新型的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对小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是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所谓“新”,是课堂和班级要以学生为本,把学生作为平等的人,帮助学生发展。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课堂上的师生互助,教师的心理健康与否对学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同样学生的心理健康对老师也有益。在实践中常有这样的例子:教师心情好,学生也显得特别好,教师心情不好,学生事情也多,心情更烦;气氛好的班级,教师教学顺,教学成果也易见,班级气氛不好,学生问题多,教学不见效果。其中的缘由就是教师与班级学生互动的心理现象,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有益于营造班级教室良好的心理氛围,对教师学生都有利。

2. 尊重每一个学生。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是要尊重每一个学生。首先教师要消除差生的概念,没有问题学生,只有学生的问题,教师要消除对学生智商问题的错误认识,即便是智商临界的学生从理论上讲小学阶段的学习是可以完成的。其次,教师要用积极的心态看待学生和评价学生,在小学教育实践中,尊重每一个学生不应该只是一种理论讨论,而是具体的操作;不应该只是教师和颜悦色地面对小学生,而是具体有效的帮助和教育小学生发展;要明确尊重学生和放任学生的区别,只有充分尊重学生才能真正实现学校以学生发展为本。

3.心理健康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学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宗旨,心理健康教育也应该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并非是假设小学生班群体中大量存在心理问题,而是所有的学生都要心理健康发展,个别学生确有心理问题,可以通过全面全体的心理健康教育矫正问题。

4.宽容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宽容地对待学生的一切。宽待每一个学生,就不能把学生分类,不能假设班级学生存在三分之一好、中、差,不能因为学生家庭经济、文化、行为习惯不同而看不起学生。缺乏对学生的宽容,心与心难沟通,教师与学生难合作,心理健康教育就难以进行。教师用宽容的态度接纳每一个学生,包括他的优点和缺点,以及不能原谅的错误,要相信所有的学生都可以教育好。

5.保密事关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成效。学生对教师敞开心扉,教师一定要保密,谈话记录、心理测试资料都要妥善保管。保密的对象包括学生本人、家长和其他的老师,不能随意使用学生个案资料,并还有时间上的规定。

6.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持续含有两层意思,一是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系列化,一是要有长期的规划和打算,要明确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应急任务,而是小学教育的一部分,伴随整个小学阶段。

三、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径和方法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通过学校、家庭和学生自我教育三条途径进行:

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团体辅导。团体辅导采用专题讲座、专题活动等方式,为学生积极提供全面的帮助,主要为塑造班级集体良好的氛围和集体的良好行为,激发群体向上的精神,我们一般以班级为单位开展,班主任要根据本班的实际和团体辅导计划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这也是时展对班主任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个案教育。学生作为个案对象,可以让本人知道或不知道,主要根据研究的需要而定,个案教育一般要做较长期的跟踪研究,做好记录,尽量详尽,如观察笔记、谈话记录等。

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师根据各班的不同特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老师以一个朋友的身份参与学生的讨论和游戏活动,学生可以说出心里话,并倾听别人的心声。

2.指导家庭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仅仅由学校完成是不够的,从某种意义上讲,家庭教育才是主要的。因此,学校、家长应该合力重视理健康教育,利用家长学校,家长节假日等多种途径,向家长多提建议,指导家长开展小学生家庭心理健康教育。

3.指导小学生进行自我心理健康教育。

培养小学生自我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要通过多种途径使小学生知道它的重要性及基本常识,知道心理若有疑问怎样才能获得帮助。比如心理辅导室,带小学生参观比讲它的作用更合适。

指导小学生学习简单有效的自我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从实用出发,教会小学生几种常用方法,如:(1)学会放松。要使小学生知道紧张是正常的心理反应,是可以通过想象、转移注意力、调整呼吸、体育活动、听音乐、阅读等方法调节放松。(2)与人谈心。使小学生知道有问题要学会求助,找老师、长辈、亲友谈心,学会与人谈心一辈子受益。(3)善写日记或周记,小学生要学会用笔与自己谈心,把心灵的轨迹用文字描绘下来。没得到本人的允许,教师和家长要尊重孩子的隐私。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程,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必须把学生良好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在小学这个基础中的基础教育阶段,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山东省汶上县次丘高庄小学)

参考文献:

第3篇: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范文

1.生活无定向,行为缺少基本的规范,随心所欲。

2.情绪幼稚。都上二、三年级了,手上割破点皮就哇哇大哭;失去了亲人,却不知悲伤。

3.依赖感极强。

4.以我为中心。

5.缺乏家庭道德感,没有责任心、同情心,不懂得关心别人。

6.不遵守社会公德,喜欢恶作剧。

7.不善于与小伙伴平等相处,不珍惜友情、甚至亲情。

8.社会适应能力差,不会主动和人交往。

9.受挫折能力特别差。

10.生在福中不知福,情绪消沉,感受不到生活的乐趣学习的乐趣,甚至逃学或离家出走。

此外,老是怀疑别人、嫉妒、过分敏感、多动症、爱撒谎、过分胆小等等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面对如此严峻的现实,我们要更新观念、勇于探索,高度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抓好德育、智育、体育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开朗的性格、稳定乐观的情绪,使他们德、智、体、性、情全面发展。

一、发展方向分析

1.让教师更了解I心理健康教育。

教师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者,当然更应该站在一定的高度来认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功能、实施途径与方法,否则心理健康教育只能成为一纸空谈。

2.让学生正确地认识心理健康教育。

一提起心理健康教育,人们的脑海中就出现变态、神经病、心理治疗等字眼来,内心极不舒服,下意识地排斥。其实心理健康教育的范畴很广,心理治疗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我们的教育对象更多的是心理健康的学生,预防更为普遍和重要。因此,让学生正确认识心理健康,了解心理健康教育,进而主动学习心理健康知识,形成健康的心理。

3.形式灵活多样,真正把心理健康教育开展起来。

对于小学生来说,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只有通过各种途径,多种形式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课堂中、渗透在游戏中、渗透在生活中,才能真正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

二、具体措施

1.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保证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时间。

2.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把心理健康教育和课题研究结合起来;结合学科教材内容,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3.结合第二课堂开展生动活泼的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学龄儿童来说,采用成人化的教育手段要他们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抽象内容显然是不行的,只有根据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儿童喜闻乐见的课外活动或第二课堂的方式,巧妙地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蕴涵其中,使他们在玩与乐的过程中受到启发和熏陶,并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

4.整合心理健康教育相关材料,教师集中与分散学习相结合。

5.建立心理咨询室,真正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矫正;咨询室设“知心姐姐”谈心区,专人辅导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做好心理咨询档案的收集与整理。

6.编辑心理健康小报做到每月一期,每期一个主题,至少每班一份,发动学生采编、写稿,办成学生展示认识成果和交流心得的平台。

7.把心理健康教育和班会、队会结合起来,落实发展与预防功能,尝试以队会的形式,班会的内容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8.充分利用国旗下讲话、红领巾广播室、宣传室、黑板报等宣传途径,让更多的人正确认识心理健康教育。

第4篇: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健康;有效;策略

0引言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总是会从幼稚走向成熟,在这个过程中,非常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现代科技突飞猛进,带给了人们许多的新鲜事物,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更多的受到了信息多元化的影响,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迫在眉睫。如何保证小学生在信息泛滥的社会不受到不良信息的干扰,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是当前小学教育所面临的迫切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价值观,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发展的需要。作为一名优秀的小学教师,我们就应该默默奉献自己,挥洒自己的青春,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转变教学模式,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陪伴学生共同成长。

1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

小学阶段是一个人价值观成长的关键阶段,做好这一阶段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对于学生一生的发展都能产生重要的影响。学生只有心理健康了,才能更好的投入到平时的学习中,接受知识才能更加积极,才能更好、更积极的面对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积极地去想办法解决问题,才能塑造学生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才能使学生树立伟大的理想,从而在成年后为国家做贡献。作为一名优秀的小学教师,我们就应该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积极引导学生,给予每个学生爱的鼓励,让学生在快乐中健康成长。

2当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2.1片面强调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化: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采用多种方法对小学生的心理施加影响,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提高学生心理健康健康水平的一种教育活动,并不是一门具体的学科。目前,不少学校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为了响应国家素质教育的倡导,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生搬硬套心理学概念,对于心理学进行生硬的说教,向学生灌输大量的定义和概念,强行要求学生记忆这些知识,无疑这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起不到一丝丝的积极作用,甚至还会让学生在强化知识记忆的同时对心理健康教育产生错误的认知,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2.2心理健康教育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专业性的工作,并不是所有的从教人员都可以从事这项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必须是有一定的心理健康理论素养和辅导理论,目前不少学校的心理健康教师都是其他学科的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存在着应付心理,缺乏一套完整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缺乏必要的评估和检查制度,这样使得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工作形同虚设,使一门有益于学生成长的学科变成一门学校应付检查的科目,这些都是当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出现的问题。

3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

3.1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观:

因为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对一些事物的认识不全面,在这个信息多元化的年代,小学生容易受到一些问题的困扰,如果得不到及时的疏导很容易导致学生出现内向、自卑等心理,对学生以后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呵护,在课余时间让学生到办公室与教师进行沟通交流,对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上的问题进行解答,及时解决学生的各类问题,与学生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在平时的沟通中培养学生积极地人生观,让学生积极勇敢的面对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培养学生乐观的性格,打开学生的心扉,从而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

3.2保护学生自尊心,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孩子的自尊心是非常脆弱的,因此我们要对学生的自尊心进行认真的保护。作为一名优秀的小学教师,我们应该用良好的心态对待每个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平时的教学活动,尽可能多的给予学生鼓励,让学生有自信心。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为学生搭建一个表现自己的平台,让学生尽情的展示自己,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自信心是一个人成功所必须具备的,因此我们应该不管在教学活动还是课外活动中,都可以有效发挥每一位学生的长处,让学生找到自己的闪光点,让学生在自信中成长。

3.3加强感恩教育,让学生学会感恩:

一个人只有懂得感恩,才能在成功的路上越走越远,因此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应该加强学生的感恩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感恩之心,是我们的教育目标。我们应该教会学生感恩父母,感恩同学,心存感恩,世界便会充满爱。在平时的课间活动中,加强同学之间的默契与配合,让学生感受到这个世界需要共同努力才能更加美好;给学生布置一些与家长互动的家庭作业,让学生尽可能多的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交流。同时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积极倡导学生建立积极健康的人生观,让学生拥有一个积极向上的心灵,引导学生明辨是非,正确判断善恶,引导学生成为一个具备真善美的高品质的人才。

4结束语

加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长期性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一蹴而就,需要我们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小学阶段是学生发展的关键阶段,这一时期的心理健康教育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性格、意志、以及各方面品质的好坏。因此我们小学教师应该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对于学生的心理变化进行及时的疏导,探索一套完整的心理健康体系,让学生更好的表达自己,发展自己,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健康向上的人生观,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这篇文章主要针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希望小学教师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有所借鉴,保证学生的心理健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韩彦江.浅谈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学周刊,2016,02:77.

[2]杜贞娟.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容忽视[J].才智,2013,31:176.

第5篇: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学校教育

1999年8月国家教育部第一次就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专门颁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要求“各级教育部门领导、校长、教师、家长充分认识到加强中小学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明确提出“从2000年秋季开学起,大中城市有条件的中小学要逐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小城市及农村中小学也要从实际出发,逐步创造条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2015年河南大学33名心理咨询专业三年级本科生在各小学的实习反馈结果显示,开封市各小学都已建有心理咨询室、配备专门心理辅导老师、建立学生成长档案、开设心理健康课程,与过去实施条件普遍偏差,时效性不高,对心理健康教育不重视相比,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极大改善。但在实践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笔者在总结以往研究的基础上重申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以开封市迎宾小学为例对现阶段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一、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小学生阶段是学生思维品质、行为习惯发展的关键阶段,该阶段的学生心理发展状况对其以后人生的工作学习有极大的影响。小学生的思维逻辑、归因方式、情绪表达方式、人格类型、个体素质等都是在小学阶段逐渐发展确立的,一旦该阶段学生遭遇到重大变故或长期处于不良成长环境(如:父母离异、亲人去世、长期留守、家庭贫困、过分骄纵、隔代抚养等),心理未能得到及时的疏导和教育,就会引发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引导学生以理性、积极的态度看待压力性生活事件,在经历挫折后调节行动策略、坚持自己的目标,发展心理弹性,对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二、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1.未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全体学生参与

大多数小学只对3-5年级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普遍认为低年级学生的意识发展还不健全,思维层次较低,课程起不到作用;六年级学生面临升学压力,应该把重点放在知识教育,心理教育可以缓一缓。小学是训练儿童适应社会,掌握今后生活所必须知识和技能的必备阶段,是学生勤奋感的获得时期,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起步晚,心理健康教育的不连贯,都会阻碍心理品质的逐步改善,甚至会造成已获得的良好心理健康水平的下降。

2.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认识存在偏差

我们观察到学生有压力、烦恼时更多选择与同学交流,很少主动向老师反应,没有学生主动要求进行心理咨询。学生往往认为进行心理咨询的学生是有问题的学生,被咨询者也会担心被其他同学嘲笑,甚至会有羞耻感。而小学阶段由于上课时间固定,班级人数少,学生好奇心重等因素,保密性工作不能得到保证,这可能会造成被咨询学生更大的心理负担,也可能引起其他学生对心理咨询的恐惧和排斥。

3.心理问题干预的延迟与不足

小学阶段对学生学业、情绪、人际交往各方面了解比较多的是班主任,他们能及时发现学生状态的改变,非常重视学生心理状况的发展,并在教育过程中提供帮助。但由于缺乏专业的心理知识和系统的心理辅导方案,同时担任多个班级的课程教学,使得班主任提供心理援助延迟或不能提供心理援助。其次,学校心理咨询老师由于缺乏对学生的了解,不能快速发现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延迟了心理干预的实施,第三,学校领导、各科老师、心理咨询老师在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方面都很重视,但定位不分明,彼此之间缺乏交流,加上学校制度的不合理也会造成心理问题干预大延迟。

三、关于以上问题的可行性建议

1.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小学儿童的必修课程

我们观察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非常受小学生欢迎,在课程设置中主要以心理小游戏、心灵活动为主,家庭作业多是通过采取行动、言语形式完成(如:拥抱爸妈,赞美他人等),不仅不会加重学生学业负担,反而通过课程获得的心灵愉悦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形成良性循环。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小学儿童的必须课程是十分有利的,但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根据班级特点设计课堂内容,不能硬板教材,事倍功半。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包括学习适应、学校人际、亲子关系、自我概念、生活适应五个维度,仅仅靠老师单方面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结构,最大限度地发挥各方面的优势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十分必要。

2.建立完善小学三级教育系统

第一级由学校及相关部门组成,负责制定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制度,从教育管理方面支持、协助和督促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和落实;第二级由专业心理健康教师组成,负责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交流和技能培训,提高学校老师心理辅导技能,建立和完善心理咨询辅导中心,开展团体咨询和个别咨询相结合的方式,全面了解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第三级由班主任、学科教师及家长组成,学科教师将心理健康教育深入到学生的学习中,班主任和各科老师密切配合,并及时与学生家长联系,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反馈学生在校表现,构建完整的家庭与学校链接。完善的教育结构对促进心理

3.实行导师制,密切关注学生心理成长

学校所有老师(包括校领导)都要带一定数量的学生,负责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发展。组建心理互助小组,老师不随学生年级增高而变动,学生随机分配也不随班级变动更换导师。依据学生特点灵活设计小组成长方案,商定小组协议(小组成员互相保密,按时参加等),每周固定交流时间,总结一周情绪状况,首先能了解到不同时期学生的整体心理状况,反馈给心理健康教师,针对共性问题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其次小组内学生互相协助解决学习、人际、生活适应等问题,在帮助与被帮助的过程中,发挥学生能动性,挖掘学生自身潜力,促进学生心理成长。第三小组内部互相保密,营造安全感和彼此的信任,促使学生敞开心扉与老师同学交流,并能逐渐转变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对于将教育者的科学辅导建立在小学生的主动要求和参与的基础上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四、展望

随着心理健康教育的不断普及,教育部门、教师、家长、社会各方面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也愈加重视。截至目前,虽然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以上问题,但相比过去已经有了极大改善,相信合理的课程设置、完善的教育体系、规律的心理援助对将我国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廖全明,黄希庭.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模式的构建[J].心理科学,2009,02:274-277.

[2]汪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索[J].心理科学,2001,01:87-89.

[3]傅亚强,魏旋.心理弹性、压力认知和应对与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05:735-738.

第6篇: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范文

一、综合实践课程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

教育部门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心理健康教育要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其中,在小学生综合实践课程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有着其它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原因在于,综合实践课程是一种以直接经验为主的学习方式,打破了学校、教室的框束,融生活于教育,融教育于生活,重视学生在实践中的体会,在该课程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润物细无声,比单纯课堂中的理论说教更容易被小学生接受。

例如,“我的生命”一章教学内容就非常容易润物细无声地进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活动。首先,教师让学生带着“我的生命从哪里来?”这一问题进入学习,通过多媒体教学,让学生观察视频教材中主人公生命过程的各个阶段,感受生命的奇特和差异,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翻阅自己从小到大的影集,获得生命成长的直观概念。并在翻阅影集的同时思考以下问题:“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变样了么?”“我长得像妈妈还是长得像爸爸?为什么呢?”通过这些问题,使学生获得生命概念的认识,学会了尊重生命,正视成长,心理健康教育中尊重生命这一主题就这样通过综合实践课程教学,润物细无声地根植到学生心中。

二、综合实践课程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1.引导学生学会接纳别人

综合实践课程中有不少小组合作的实践教学活动。教师要善于利用这样的教学契机,让学生学会接纳别人。一般小组活动都是自由分组,教师可以适当采用指定分组的办法,让一些以自我为中心的孩子,在指定小组活动中去直面矛盾冲突,进而发现自己身上存在的问题,改变自己。例如,一个女孩聪明能干,成绩优异,是老师身边的得力助手,但同时她很霸道,以自我为中心,若同学中有人得罪了她,她会号召全班其他同学孤立那位得罪了她的同学。鉴于这样的情况,笔者有意采用固定分组的活动方式,让其学会和不同性格的同学合作。一开始她因为分组没有分到和自己关心好的女同学一组而不高兴,甚至不参加小组活动,这时老师语重心长地告诉她,“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人,必须要学会和每一个同学相处。”她想通这个道理后,很快地融入到小组中并在小组中充分发挥自己的组织领导能力。

2.综合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心灵净化

学校活动中有不少心理健康教育的契机,教要善于抓住这些点点滴滴的教育机会,促进学生心灵的净化。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与实施中,有的学生外出体验生活,卖了一天的报纸,吃了无数闭门羹,变得心灰意冷;有的查找资料时,一时没找到就情绪低落、灰心丧气……遇到这些情况时,教师要有意识地抓住点滴细节,引导学生知道“一针一线,当思其来之不易”,引导学生读古今中外的名人故事,鼓励学生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不要气馁,要勇于面对困难,时刻保持自信心,教育学生在人生的道路上,只有无惧困难考验,只有勇往直前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3.爱的教育促进学生心灵健康成长

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的爱心,树立正确的道德情操标准,促进学生心灵健康成长。例如,教师在综合实践课程中可以设计这样的教学环节:寻找校园中令你“感动的人”“感动的事”“感动的瞬间”等。引导学生寻找校园内、生活中以往不曾察觉的细节,例如,负责桶装水运输的叔叔不畏酷暑,没有他们辛勤的汗水,哪里我们解渴的甘露?再比如,寒冬腊月,做清洁卫生的阿姨无惧严寒,室外温度再低也能保证校园的清洁,没有她的付出,哪里有我们学习的舒适环境?再比如,无论春夏秋冬,烧菜的师傅掌着一柄大勺,汗水摔成八瓣,只为我们能吃上可口的饭菜……身边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很多。通过观察、交谈,学生贴近了生活,懂得“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针一线,当思物力艰难”,通过这样的活动,教师教会了学生关注身边的小事,学会关心别人,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促进学生心灵的健康成长,同时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第7篇: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范文

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一)教育形式简单化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太过形式化、表面化,很难服务于全体学生。部分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系统还不完善,尚未配备心理健康咨询室,教师的专业水平相对不足,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甚至让学生产生不同程度的抵触情绪[1]。师生关系不融洽,教育环境不和谐,心理健康教育效果始终不尽人意,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比较突出。

(二)教师知识碎片化

教师是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组织者,也是学生获取心理健康知识的引导者,由专业教师进行教育指导,学生才会更加乐于接受。但是目前,部分中小学校缺乏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老师,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尚未设有心理健康教师的编制,担任心理健康教育的老师大多是在优秀的教师骨干中选出来的,他们缺乏系统的心理学专业知识培训,难得的心理教育知识的培训,常常时间短、内容单一,使教师的心理教育专业技能不到位,不能有效展开心理健康教育的辅导。

(三)教育途径单一化

大多数的中小学校都会使用讲课的方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常常被迫接受一些心理健康知识,在叛逆心理的作祟下,会十分厌恶教师的规范指导。教师授课时难以把控节奏及力度,学生的认知程度不够,没有真正感受到心理教育的那种探及心底的温暖与力量。还有一些学校会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门考试课,要求学生通过死记硬背了解心理健康知识,学生无法实际的体会学习,负面情绪明显:这样的心理健康指导效果是适得其反的。

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开展体验活动,引入团体拓展训练

活动即体验,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一大载体。在活动中,创设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参与其中,从中获得体验和感悟,改变认知观点、调节情绪,接受行为训练,从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2]。活动形式有个体、小组、团体活动等多种。活动期间,学校可开展系列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如:袋鼠接力跳、二人捆绑接力跳、二人捆绑踩气球等心理健康活动游戏,通过激烈、快乐的游戏活动,让学生感受团队沟通合作的力量;征集“我爱我、开心笑脸”图像,将征集来的单人、多人微笑、开怀大笑的正面或侧面像,制作成“微笑墙”,展示在校园,以此引导学生们开心面对生活,保持心理健康;制作“心愿墙”,让同学们把自己的愿望和想对他人说的话写在便利贴上,贴于可移动黑板上,制作成“心愿墙”,通过这种形式,给同学们一个情感表达的机会,加强同学、师生之间的交流;举行集体签名仪式,将心理健康活动周主题“5.25我爱我心理健康日”制作成横幅,让全体的师生签名,通过这一郑重的仪式,来增加呵护自身心理健康的意识。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仅活跃了校园文化氛围,更能有效促进全体同学心理健康。

引入团体拓展训练也是很易操作又有实效的策略。近期,我市教体局组织部分心理健康辅导教师集体观摩罗老师对滁州中学高三学生的减压训练,更有了具体的感悟。本次拓展环节为:“异掌同声”,调动注意力,营造氛围;“班级口号大比拼”,展示班级风采,激发集体凝聚力;“龙卷风”,塑造不抛弃、不放弃的意志品质;“动力圈”,感受集体的动力与能量;“励志手语操”,励志和形成积极的心理暗示;“心语心愿”,团队成员勇敢表达,互相鼓励;再一次“异掌同声”,最终检验团队的精神状态,验证拓展训练对团队合作起到积极作用。短短的一个多小时时间,但学生在活动中放松了心情,改变了状态,打开了心灵。

有心人可以有针对性的整理出适合不同阶段的体验活动,拓展训练活动,编册,让不是专业的心理人也能操作、推广。

(二)融合校园养成教育,拉近心理健康教育

提到心理健康教育,总是会让有些人误解,会认为与精神病有关,会躲避、会少谈。其实,心理健康教育是帮助个体提高身心素质,维护心理平衡和保持心理健康的一种教育过程,它帮助学生有效改变消极情绪、行为和认知。与规范学生的言行举止、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养成教育关系非常密切。将心理健康教育与校园养成教育结合在一起,有利于人们接近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目标的更好、更快实现。

首先,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有过程、分阶段的解决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其次,我们要不断调整引导方向,对心理健康教育与养成教育内容做出调整,在情感教育、挫折教育的辅助下,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发展需求。启发学生的自助意识,培养学生的自新能力。再次,针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及时为学生解疑答惑,“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不指责学生、不恐吓学生,使其顺其自然的步入一条健康的成长轨道。最后,教师也要精心组织,让心理健康教育有物、有序,生动、受欢迎。

(三)利用多方位平台,建立教育网络

学生至少有一半的时间在学校以外的地方度过,很多的心理问题均来源于家庭和社会,因此单靠学校的力量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效果是很有限的[3]。适时举办家长学校,对家庭教育进行引导,使家长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规范教子行为,在家庭生活中创建健康的家庭氛围;学校还要争取社会力量的支持,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比如医疗机构、少年活动中心等,开展多形式、多渠道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我市的青少年活动中心积极引入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面向教师,面向学生,面向大众,有讲座、有活动、有体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只有学校、家庭、社会三种教育形成合力,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目前,还能充分利用的平台如微信群、校园网络平台等,在这里可以实现集体聊天,也能有针对性的一对一咨询,易操作,也方便交流。

结语

以往的心理健康教育普遍存有教师能力不高、教育途径单一、指导方法固化等问题,为此,我们有必要转变自身的思想观念,加深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认识及理解,开展体验活动,引入拓展训练,与学校的教育机制融合,利用好多方位的教育平台,注重实效,使学生们能走出迷惑、回归快乐、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王兰.浅谈心理健康活动课对中职生的影响作用[J].才智,2017(32)265-265.

第8篇: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素质教育;以人为本;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卷调查

一、背景

研究表明:心理发生变化的高发区在青春期。就目前状况而言,对中小学生提早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促进中小学生心理品德教育高速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进而形成良好的心理素养,从而引导中小学生懂礼识人、爱己爱人爱环境,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

二、造成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偏差的因素

1.家庭因素:如家庭残缺(即父母离异或丧父、丧母的单亲家庭)、隔代教育(长年留在祖父母或外祖父母身边的孩子们)。这些孩子受到的父母之爱从小就不完整,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上是一道不愿向外人诉说的裂痕,严重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2.社会因素:当今社会竞争激烈,造成人们心理压力大,在校中小学生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下生存,面临升学压力,心理脆弱,心理压抑得不到宣泄,久而久之,便成了威胁孩子们健康成长的心理疾病。

3.教育因素:教师的不全面性,造成一些中小学生得不到及时合理的教育和引导。教学环境的不完善,给学生带来的诸多不便,使孩子们产生心理逆反。

4.学生自身因素:很多学生看问题片面,行为偏激,不乐意与人交流,学习坐标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长此以往,自身在学习和生活上都会出现一些不正确不健康的心理问题。

三、从物质和精神上创造和谐、宜人的教育教学环境

给孩子一片空气,让他们自由呼吸。给孩子一块绿地,让他们栽花种草。给孩子一片绘画壁,让孩子自由描绘。给孩子一片饲养园地,让他们感受动物的可爱。顺孩子之天性,让他们快乐地成长,创造优美、安全、舒适的物质环境。时刻给孩子倾注真心真爱,感染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爱护学生,改变以往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关注所有学生的成长教育模式,关心学生的家庭背景,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教育,帮助孩子们提高文化素养。有计划、目标明确地形成优良校风、班风、教风和学风,从而使学生的生理、心理、智力、能力等综合素质在良好的校风校貌中得以提升。

四、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课堂形式多样,穿插各科相关知识术语,紧抓中小学生当下的生活态度和学习心理,有计划、有针对性、有目的地讲析健康知识、健康的重要性、心理健康应该注意到的一些生活学习细节等。

2.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勇于与人交流,时常开展“打开心扉”言论时刻,对问题学生积极及时引导加开导,做一些适当的心理小测试,深度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打开学生的心结,点亮学生心中的那盏启明灯。

3.建立家庭与学校之间的和谐桥梁:老师与家长之间要经常交流与沟通,一切以学生的健康成长为中心。学校建立科学文明的校讯通,时刻把孩子们在校情况反馈给家长,为孩子们提供各种物质便利,让家长舒心地感叹。

4.对教师进行相关心理健康知识的培训和提高:这是一个素质教育时代,我们时刻都要做好准备,经常学习,多多集体培训探讨,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各项专业素质,孩子的健康成长才更有根基。

5.树科学、讲文明,给中小学生创造科学的文明的学习生活环境:时代进步,科学发展永远需要文明的群体,给孩子们讲科学、讲文明是至关重要的。我们时常在校园里构建文化墙警醒孩子们,更时常引导孩子们创设属于自己的文化墙,让孩子们在自己的作品中感受科学的魅力,进而消除孩子们的焦虑及一些不良情绪,发挥净化心灵的作用。

6.设立积极心理小医社:请相关心理学家坐讲,不单独咨询学生不愿提及的问题,改变以往“心理咨询室”这种孩子们恐惧的名字,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在讲解中寻得心理安慰,化解恐慌恐惧焦虑等,改变负面情绪带来的恶性循环。

五、问卷调查展示

1.问卷内容显示了一些客观题和更多主观题。客观题中像一些家庭背景,每个学生都无法改变,如实填写。而很多主观题,孩子们都是很任性随心所欲地填写,主观题给了孩子们更多的选择和思考空间,在做题上弥补了孩子们对主观背景下的感伤。很多人会觉得感伤不适合中小学生,其实不然,小孩子的感情世界比大人的要丰富,只是我们往往不愿利用“感伤”这个词来描述中小学生的低落情绪。

2.问卷收集情况显示更有交白卷的。大多数学生都认真填写,只有个别生平时懒散惯的态度依然不端正。很多学生好奇心很强,好奇心往往是人们学习的起始原因,同时贯穿学习的全过程,是一位很好的导师。有好奇心的学生认真仔细地填写问卷,急于想知道自己的状态是否永远优良,像平时考卷一样查漏补缺。之所以有交白卷的学生,是因为平时对学习对生活一直无视的态度所致,对生活对学习不上心,集体的一次小活动一下子是无法激起这些孩子们的兴趣的。

3.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基本问题不明显。小部分学生是过关学生,大部分的同学问题有苗头,但是不是很明显;还有一小部分学生问题相当突出,心理裂痕较明显,行为情绪都有些异样,总是提不起精神或总是不言语、孤僻、不合群。通过本次的科学研究,我学到了很多,也悟到了很多,这些对我以后的教学至关重要。针对不同的中小学学生,我将会采用不同的教学战术个个突破教育,结开孩子们心中的结,成为中小学生们成长道路上的良师益友,真正为每个孩子点燃心中的那盏希望的启明灯。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

[2]黄惠敏.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2012.

第9篇: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小学教育 心理健康 能力培养 自信心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运用心理学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小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和整体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走近新课程,“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理念扑面而来,它比过去的教育教学更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喜怒哀乐,更关注人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更关注人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更关注学生的尊严。这意味着,今后对老师的要求不仅是要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而且应当成为一个合格的心理辅导员,承担起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新任务。因此在课程改革中科学、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下面我谈两点自己在新课程改革中自己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点尝试和体会:

一、创设和谐舒适的教育教学环境

创设优美、安全、舒适的物质环境。如校园的户外场地富有变化,则具有激发小学生多种经验,诱发小学多种活动行为的功能。在活动场内,设计丰富多彩的设备和材料,使处处充满绿色和生机。教室是小学生主要的活动空间,我们力争使室内宽敞明亮,温馨舒适。所布置的内容随着教育目标、季节变化而变化。整洁优美的物质环境唤起了小学生对生活的热爱,陶冶了小学生情操,充实了小学生生活,激发了小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小学生的探索精神与生活情趣。

二、民主平等贯穿课堂教学始终

校园的教育教学精神环境是指校园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及校园校风、氛围等,它包括小学生生活、学习和游戏的人文因素和活动空间。心理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对认知与情感的关系,作了这样一个生动而贴切的比喻:“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地上。”反过来讲,如果离开“情感”这块“肥沃的土地”,也就结不出“良好的发展”的果实。

1.平等相待学生,跨越陈旧的“代沟”。

在课程改革环境下,要求教师转变心态,改变以往居高临下的权威态度,以亲切的面孔、用平等、和谐的口吻与学生交流,缩短师生间的“心距”。学生在这样一个人格得到尊重、情感得到理解、行为得到鼓励、努力得到肯定的氛围中,就能尽情释放自己潜在的创造能量,毫无顾虑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自然地表露出自己的困惑疑问,首先就是创设和谐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是高质量教学的有力保证。心理学研究表明:和谐、愉悦的氛围有助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而紧张、冷漠的气氛会大大抑制学生学习的热情。如何减轻消除学生学习上的心理压力,培养学生对学习的一种良好心态?教学中,教师要扮演好一名引导者、组织者、协作者的角色,创造最佳的心理氛围,使学生情感得到体验,心灵得到沟通,理念得到认同,情绪得到调节,行为得到训练,让学生充分地展示自我,从而使学生能学得懂、学得好、学得轻松。这样不仅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信心和勇气,而且培养了学生相互协作,共同探究的精神。当学生的思维、情趣、爱好都有了张扬的空间时,就会走进老师和老师攀谈并成为朋友,为学生的心理能够健全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2.师生真诚相对,理解铸就成长。

在人际交往中,真诚是最重要的,要做到能理解别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作为教师,在学生面前必须表现一个真实的自我,用真诚的爱去对待每位学生,才能使学生感到真实、可信。蒙台梭利说:“教师不仅是一个教师,还是一个心理学家,因为他要指导儿童的生活和心灵。”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理解。成年人渴望理解,小孩更渴望理解。许多成功的教育案例告诉我们:不理解何来教育。我们只有通过各种途径,深入地理解我们的学生,才能达到成功教育的目的。

作为一名老师,一名心理辅教师,如果不理解儿童的心理情感,不与他们真诚的相处,他是难以顺利开展工作的。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发展,人的心理也在不断地变化着。社会的因素,家庭的教育都给我们的教育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唯有积极探索,适应新情况,敢于面对新问题,才能不断地发现儿童的最新动态,走出一条与时俱进而不会落后的道路。现代的教育观认为,教师不应该是教育的主宰,不应该再有权威不可侵犯的思想。命令、强迫的教育方式其实是把软刀子,不但否定了学生的权利和尊严,导致学生的心理障碍,而且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放下架子,努力创设宽松、和谐的氛围,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交流,用真诚换真诚,让学生切实感觉到你是他的朋友,你才能深入他们的内心世界,才能使他们从心里接受你善意的意见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