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工艺美术的起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在我国古代美学艺术的引领下,以农业及手工业技术融合生产,参杂着地域性、宗教性较强的思潮观念的实用性审美工艺就是我们所讲的原生性工艺美术。自古以来,原生性工艺美术就是承载着人们精神和物质生活形成的观念和信仰外化的美术表现形式,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以及一切人与外界环境关系的表现,所以它具有较强的地域性和宗教性。在农业社会,我国不同地区和民族以及宗教的工艺美术表现形式和艺术手段都不尽相同,甚至大相径庭;随着工业社会的到来,工艺美术形式展现出形式多样化、风格融合化,以及美学思想的百家争鸣,给人们带来了丰富的美学艺术感受。
一、工艺美术的美术特征
1、工艺美术的实用性于审美性关系
中国传统的国画艺术特别是宋代开始兴起的文人画艺术,旨在抒发画家丰富的个人情感,是由画家真实的个人内在情绪所引发,它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具有艺术家强烈的个性化,是一种独特和独有的艺术表现形式,也有着不同的审美原则,可以说是一种纯粹的精神审美,它追求的是感官的愉悦性和内涵和丰富性。而我国工艺美术的形成却是以社会和生活中的实用性为起源,以审美性为辅助的,目的性较强的美术制作,它不一定是艺术的创造。比如建筑物上的壁画、艺术出版图书、广告制作、物品色彩和形态的设计等,可以说工艺美术是艺术和实用的双重需要,在实用性的同时兼顾艺术性,在审美与实用性上实现高度的统一。
2、工艺美术是传统文化和民族、宗教的折射
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望,人们在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就会以自己的愿望来臆想或者借用美化出一些符号和图腾,然后将其工艺和美术化,以装饰自己眼前的事物。这种原生的工艺美术表现形式具有强烈的宗教性、民族性和民俗性,它往往体现的是一个民族、一种宗教或一个区域的共同信仰,所以,它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有时,工艺美术也作为一种对人们生活和社会实践、大事件的办理和纪念、人们的祈望和心愿的一种记录和铭刻。它一般不太受当时美学艺术流派的束缚和限制,可以以任何事物为载体,也可以用任何一种表现和记录形式。所以说,工艺美术在一定的统一内也存在其艺术个性及独特的审美情趣。
二、对工艺美术的原生性探讨
工艺美术的发展历史悠久,而自古以物质生活水平来决定人们的社会地位的观念也使工艺美术在不同的社会阶层有着不同的表现手法和形式。
1、传统工艺形式的延续
传统的工艺品即是历史悠久的手工艺术品,它的起源是来自于当时人们生活的需要。其形式亦是包罗万象,如瓷器、纺织刺绣、木制品、各种雕刻、书画印、宗教及少数民族的配饰以及各种民间流传的与生活和社会实践相关紧密的实用性工艺品。随着实用性的改变,有些日久弥新,有的则成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些现今社会和人们生活会经常接触到的常用工艺品会与传统的工艺表现形式进行演变和进化,但他们都是以传统的工艺形式为雏形,如由刺绣演化而来的现代十字绣就是一个工艺美术各类的代表。
2、以传统工艺品的制作方法为依据
工艺美术起源于传统的手工艺术。传统手工艺品是为了更好地满足人们生活和社会实践活动的需要而出现的,根据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的差异,传统手工艺术的表现形式和艺术水平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有的是家庭自行制作生产的,有的则是由出色的手工艺从业者生产的。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艺术表现手法的资源共享,优秀的传统工艺形式则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得以更好的继承和发展。现代工艺美术较传统手工艺术相比还具有一定的融合性、专业性和先进性,工艺制作的水平和效率都得到了较大的提升,但它都是由传统的制作方法为依据发展下来的。
三、对工艺美学再生性探讨
由于现代科学技术和审美水平的不断提升,工艺美术的制作和生产能力及艺术化水平也得到了积极的推动,同时,工艺美术服务经济发展的特征也逐渐体现出来,目前已不再只是为了生活自用,更多的是作为一种艺术产业不断发挥着自己的经济价值。
1、工艺美学的经济价值
随着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工艺美术的传承和发展也不再只是自身存亡的问题,更多的是我国传统艺术形式的保护和继承,很多实用性和时代性不强的工艺美术形式在面临失传的窘境时由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构及时干预,实施强制保护。并与其它艺术形式一起,同旅游业、艺术经营业相结合,正在发挥着它们单纯的文化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从而带来一定的经济价值。
就我国传统文化构造与发展来看,不仅包含了多项内容,同时存在的历史也是非常悠久的。但是从专业的角度进行研究就会发现,其实并不存在传统工艺美术这概念。针对这一名词,追本溯源就其实就是手工工业与手工艺两者相互结合的产物。如果单单将工艺美术视作为物质类抽象表现,其实并不全面。综合来说传统工艺美术就是物质类抽象与精神类产物相互结合的产物。在传统工艺美术逐步发展的过程中,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艺术设计学科随之产生。这两者相互存在一定的相同之处,但是也存在不同之处。
传统工艺美术与艺术设计的相似点与区别
其实人们在研究的时候就会发现,传统工艺美术与艺术设计之间存在某种必然的联系。两者产生的时期不同,在社会历史中需要完成不同的社会使命。两者相互联系和影响,但是两者之间的差异性又具有非延承性。传统的工艺美术其实可以将我国历史上具有代表性意义的文化包含在内。简单来说传统艺术美术就是我国审美情趣的经历。但是艺术设计则不同。艺术设计起源于西方文明,无论是从图案、构成还是装饰方面都会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现代工业发展的过程。从这就可以看出艺术设计是有着浓厚的西方文化,而传统工艺美术则是在本土东方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并且还强调了手工业的重要性。从这就可以看出,这两者其实在艺术方面的追求与体现,更多是重视创造性与动手能力,这一点共同凸显在传统工艺美术与艺术设计中。研究人员在研究的时候就发现,所谓的传统工艺美术与艺术设计并不是简单的称谓发生了改变,深层的含义就是不同的历史阶段人们认识与感悟一个过程,也是主体倾向的表达。工艺美术这一个名词即使是通过外文直译而来,但是研究人员在研究的时候就发现该名词就已经准确的概括了我国传统手工工艺。在此基础上,有的学者认为,所谓的传统工艺美术其实本身就涵盖了非常浓厚的经济特点。而艺术设计则是由着现代工业化大生产产生的。这就充分的说明了传统工艺美术与艺术设计之间存在着本质性的特点。随着社会快速的发展,现代文明更迭。自给自足的传统手工业逐渐朝着机械化的方向发展,而这其实就是传统工艺美术朝着艺术设计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社会文明快速发展的表现。在这样一种发展环境下,传统工艺美术在现代社会发展中处于一种比较尴尬的境地。
传统工艺美术与艺术设计之间的不可替代性
其实严格来说,传统工艺美术其实并不像名字变换那么简单。无论是从专业角度还是从学科发展的角度来说,艺术设计其实并不能涵盖传统工艺美术,传统工艺美术也不能将艺术设计表达出来。简单来说,这两者其实具有不可替代性的作用。而这其实也就说明了艺术设计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并不能完全取代工艺美术所含有的历史价值。从名词的涵盖范围来看,设计涵盖范围是非常广泛的,工业、电子工业、制造业都被包含在设计范围中,但是工艺美术包含的内容主要属于美术图案、手工工艺以及装饰工艺等。从这就会发现,人们在研究的时候就试图实用设计来涵盖工艺美术的内容,其实这就属于一种误区。传统工艺美术大部分属于民间工艺艺术的传承,在风格表现上具有非常明显的东方特点。而艺术设计从设计的结果就会发现,其讲究的是正规教育下产生的不同艺术的表现形式。在表现形式上就会发现艺术设计其实就是通过现代的表现方式将创造性的思想表现出来。我国艺术设计学科在产生之后就一直由教育延续下来,通过教育将艺术设计朝着多层次、多专业的方向发展,并且在其逐步发展的过程中会不断将现代教育思想与理论引进来,促使教育者在接受正规教育的时候能够接受到新的教育理念。通过这样的简单论述就说明了创造性设计思维理念其实就是现代工艺与设计教育的核心内容。在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现代机械化已经逐步取代了手工工业。导致手工工艺赖以生存的工艺失去实际的用途,手工工艺也已经逐渐远离了人们的生活。但是即便如此,在研究的时候就会发现,手工工艺中的美术开始逐步走向复兴,渐渐回归到人们的视野中。如,我国已经将多项民间工艺划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促使手工工艺获得应有的重视。与此同时,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旅游市场逐渐开发,收藏市场逐渐升温,促使多种手工工艺渐渐获得市场认可。
结语
摘 要:民间工艺美术是以城乡间广大的劳动人民为主体而自发的业余创造的,供自己欣赏和使用的造型、实用的民间艺术。自从它诞生以来就依附于人们的日常生活,是民众民俗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无论内在的含意还是外在的艺术造型都和民间社会的世界观、审美观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反映着我国传统文化中以为人本的传统精神。然而随着我们生活模式的改变,民间工艺美术的发展日益的进入了尴尬的境地,面对这种发展困境我们急需思考一些有效的措施保护我国这些传统的文化瑰宝。
关键词:民间工艺美术;民俗生活;路径选择
中图分类号:J5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1)11-0000-01
民间工艺美术起源于古代先民的劳动与生活实践,最早开始于原始人制造劳动工具的过程中。从古至今,民间工艺美术都与民众的民俗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 在琳琅满目的山品经济条件下,人们的物质生活更加丰富,这使得古老的民间工艺美术相形见绌,面临着一定的发展困境。作为普通民众,我们有责任保护和传承这一珍贵的艺术,唤醒民众的传统的文化记忆, 它产生于我们对生活就要将其回归到生活中,赋予其更丰富的文化内涵,使其更具生命力。
一、 民间工艺美术与民俗生活溯源
民间工艺美术源于古代先民的生产与生活实践,最初产生于原始人在制造劳动工具的过程中,它取材于自然界的竹木泥土麻丝等材料,以其稚拙俭朴的形式为后来各类美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比如石器、陶器、项链等这些艺术作品都是民间工艺美术的最初形态。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与社会分工的细化,民间工艺美术的分类增多,做工也愈加细致多样了从殷商到近代,民间美术都出现了兴旺的发展状态,并以其强大的生命力渗透到人们的衣食住行之中。早期的民间工艺美术都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如竹编、草编、蜡染、泥塑、剪纸、年画、绣帐帘、挑花头巾、皮影等等民间工艺美术作品都是基于实用目的而创作的。
在过去民间工艺美术作品大量的用于人们民俗活动中。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对自然的认识肤浅,人们便把抵御灾害消灾纳福的美好愿望寄托于神灵身上,因而他们从追求美好的愿望出发,把某些事物视为吉祥物而加以信仰崇拜。比如,新房中粘贴的喜花,被子上绣有“锦鸡戏莲花”“鸽鹅探莲花”“鱼戏莲花”等带有隐喻图案的喜被,代表了对新郎新娘的祝福,和希望传宗接代的愿望。在传统节日中,各种民间工艺美术品更是必不可少,民间喜闻乐见的龙凤、如意、麟麒、百鸟、梅雀、梅兰竹菊、福禄寿、八仙等吉祥图案为对象的彩绣;平安吉祥为主题的贴纸对联等,既烘托的喜庆的节日气氛,更加表达了民众祈福一年更比一年好的美好期望。这些民间工艺美术品不仅仅使我们传统生活的文化记忆,至今仍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二、民间工艺美术发展现状及路径选择
相对于正统文化中上层的、主流的艺术,民间工艺美术以城乡间广大的劳动人民为主体而自发的业余创造的,供自己欣赏和使用的造型、实用的民间艺术。由于外部环境和民间工艺美术自身发展的局限,使其发展面临着一定的困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随着商品经济市场化,大批量的生产方式使得传统的随性的创作特色被改变,同时这也正在改变着其传承的单一的家族式的方式,受人们喜欢的作品被大量的复制,也使传统的民间工艺渐渐失去了本身的文化内涵。第二、传承人的缺失。过去的民间工艺都是家族式的传承手段、穿内不传外,这使得许多宝贵的民间工艺面临着消亡失传得的困境。第三、民间工艺往往是创作者们处于自己的兴趣爱好,供自己欣赏和娱乐,这种工艺没有被职业化而给工艺家们带来收入,因此很多民间工艺大师被生活所迫而放弃这种工艺的创作,很多优秀的工艺面临的失传的困境。
针对这些困境我们急需采取一系列措施保护我国的这项传统的文化瑰宝。首先,政府方面要注意重视和保护珍贵的民间美术品,加大在这方面的投资,让其能够进入博物馆或者研究部门。在各地方投资建立地方性的博物馆,对本地区的民间工艺美术的发展轨迹进行系统梳理、挖掘,记载和整理,通过互联网建立民间工艺美术资料数据库等,唤醒人们对这种传统文化的记忆。其次,对民间艺术家也要采取鼓励的态度。首先政府要保证艺术家们的基本生活来源,发放特殊生活补贴,或者特殊奖励等方式让艺术家们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创作。同时要挖掘民间有创作潜力的传承人,使作品其能在传统的基础上继续创新、继续发展。第三、民间工艺美术家应该在实践中寻找其新的生命力。过去的传统工艺美术是在人们的劳动中创造的,作品中含有丰富的生活气息,这是传统工艺美术能攻生存发展的根基。现代的工艺美术必须牢牢立足这个根基的同时结合当今的现代性元素,使得作品能被更多的人接受。 最后,我们普通民众尤其是年轻一代要提高对这种民俗保护的自觉性,更多的关注我国传统的文化。可以在休闲地时间学习一下简单的民间工艺的制作方法,让这种传统的娱乐手段重新回归到我们的生活中。
三、民间工艺美术在当下的发展的一些思考
民间工艺美术是我们民俗生活的有力的载体,民俗信仰和寓意都是通过我们自己的民间工艺来表现的,通过这种艺术品的流传,将许多古老到民间信仰、 民间理念、民间情感传承至今。因此说民间工艺美术是民俗文化的形象载体,它们之间有着割舍不断的依存关系,它对于我国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传承有着的作用。因此在当今环境下更好的发展民警工艺美术事业要牢牢的抓住其文化根基,丰富工艺品的文化内涵。
以民间剪纸为例,每年春节“福”字都很热销,家家户户都要在屋门上,墙壁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这种贴“福”字的习俗客观上大大带动了剪纸的发展,平日冷淡的剪纸工艺也红火了起来。各式各样“福”字的热销,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民间剪纸大师的创作力,还有的家庭中老人有手艺的是自己剪“福”字、写对联,这样更加体现了为自己家庭祈福的意味。翻看我国的历史,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士庶家不论大小,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换门神,挂钟馗,钉桃符,贴春牌…..”其中的“贴春牌”即是写在红纸上的“福”字。春节贴“福”字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为了更充分的体现这种祝愿,后来更是将“福”字到过来贴,表示“福气已到”。由此可见,我国的民间工艺本的发展首先要注重其民族性,这是发展文化的必须先决条件,充分挖掘民间工艺美术的民族品格。我们必须站在现代文化的角度对传统做更深入的研究寻找工业文明与民间美术之间的互补点,使其具有民族色彩的实用价值。我们不能将其仅仅作为博物馆中的活化石来保护,更多地要注入他新的寄托人们思想感情的文化内涵,使其成为凝聚人们生活的精神需求。
参考文献:
[1] 民间工艺的路该怎样走?[N]. 光明日报,2003,(2003-11-05)
[2] 晏国政,刘翔霄. 老手艺如何融入新市场[N]. 中国质量报,2009,(2009-12-04)
[3] 秦德胜,陈超超. 建设民间工艺一条街 成立民间工艺博物馆[N]. 绍兴日报,2010,(2010-02-26)
关键词:工艺美术运动 现代平面设计 影响
工艺美术运动的艺术成果如今已被广泛地运用于包括现代平面设计在内的很多方面,现代平面设计已经发展了一段时期,每个时期不同的社会内容都会给平面设计带来一次全新的创作灵感,尤其是在媒体信息行业发展迅猛的今天,现代平面设计带来的变化就显得更加重要了。因此,用一句话概括它们三者的关系,就是工艺美术影响着平面设计,平面设计引领着生活走向未来。[1]
一、关于工艺美术运动的探讨
1.工艺美术运动的起源于发展
工艺美术运动最早开始于19世纪后期的英国。当时工业革命运动已经完成,工业大批量化的生产和遗留下来的繁琐的艺术装饰给当时的设计之路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当时最大的矛盾就是工业生产的产品过于追求产量和销量,忽视了设计带来的附加价值,而艺术家们却不屑于将艺术设计融入到工业产品当中去,这种矛盾就使得技术与艺术形成了对立的局势,工业产品外形丑陋粗糙不说,艺术家们的创作也只是仅仅以手工业的形式为上流社会服务。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工艺美术运动产生了。这场艺术革命的目的就是要打破现有的局势,追求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工艺美术运动中最著名的一个人就是威廉.莫里斯了。作为“工艺美术”的奠基人,他提出了很多突破性的设计思想,他认为,设计的变革可以引领一个新的时代潮流。之后的工艺美术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例如,最早的世界博览会就是1851年在伦敦的水晶宫举行的,水晶宫的设计无疑使最具有工艺美术运动特点的标志性建筑了,造型打破以往规则的外形和繁琐华丽的装饰,新材料的应用也体现的淋漓尽致。当时世博会的展品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工业产品。虽然产品的外形包装依然过于丑陋和呆板,但是相比较之前还是有一定的改变。随着艺术运动影响的加大,工艺美术运动遍及整个欧洲。随之诞生的是新艺术运动。这时的工艺美术运动就逐渐以新艺术的身份继续发展了。[1]
2.工艺美术运动的设计思想和特点概括
工艺美术运动产生了很多的设计思想。不同的艺术家其设计思想也不完全相同,以威廉.莫里斯的主要设计思想为例,首先,他认为艺术的创作最终要服务于人,因此,设计要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反对繁琐奢华的维多利利亚装饰风格,追求简约实用主义的设计。其次,他认为技术要与艺术相互融合渗透,而不是两者孤立或对立的存在。强调设计的目标是大众,即艺术设计要有社会色彩,做到大众设计,而非针对上流社会。最后他提出了艺术设计要像大自然学习的观点,观察和吸取大自然的灵感并将其运用到设计创作中去。威廉.莫里斯的设计思想在当时是比较有代表性和指导性的,该设计思想曾一度被作为艺术创作的典范和标准。除了艺术家们的设计思想,工艺美术运动也具有一定的自身特点。在设计风格上,提倡欧洲哥特式风格和其自然风格的艺术设计,反对繁琐,华丽,做作的维多利亚风格和其他各种古典,老旧,传统的复兴风格。在艺术创作方式上,强调以手工业为主,反对大批量的机械化生产。工艺美术中这些特点有可取之处,但是其创作方式实际上也是一种艺术的倒退现象。与艺术家的设计思想存在很大分歧。
二、现代平面设计的兴起,现状以及发展
现代平面设计的发展已不是简单的广告,海报的设计了。平面设计最初的目的就是传递各种商业或非商业信息。其方式就是用一些视觉元素,包括图形和文字把信息传播给大众。简单点来说,平面设计就是用一些特殊的操作手段来处理一些数字化图像的过程。现代平面设计包含很多内容,其中包括海报设计、VI设计、标志设计、字体设计、插画设计、包装设计、网页设计、界面设计、书籍设计等。目前我国的现代平面设计水平已经在逐年提高,发展前景也是很客观,大量从事平面设计专业的优秀人才每年都会给该行业注入新的力量和血液。除此之外,一些平面设计类软件的开发和使用使得平面设计的质量无论是视觉上还是宣传效果上都得到了实质上的提高。可以说,现代平面设计的未来发展前景是十分开阔的,未来要面对的机遇和挑战也是前所未有的。[2]
三、工艺美术运动对现代平面设计的影响
1.对于现代平面设计理论的影响
工艺美术运动产生了很多的设计理论和思想,例如提倡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设计方式,强调针对社会大众的社会化设计,以及主张实用简约的设计风格和设计理念等等。这些内容在今天看来也是具有很大的价值和意义的,尤其对现代平面设计的思想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甚至很多在工艺美术运动时期提出的创新性的设计理念在今天的平面设计里都得到了发扬和延伸。[2]
2.对于图案元素设计的影响
图案元素在平面设计中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优秀的图案元素具有能在最短的时间里以最快的速度给人直观传达信息的功能。上述提到的工艺美术运动的代表人物威廉莫里斯在图案设计方面很有自己的一套理论。艺术设计要像大自然学习是他最突出的观点之一。该观点认为从大自然中的花鸟等可以获取艺术创作的灵感,充分采用写实的艺术表现手法,纯净鲜明的色彩表达,简约大方的装饰风格,不同色彩间的搭配关系等都给现代图案设计以很大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3.对于书籍字体设计的影响
书籍字体的设计也是一项具有研究价值的项目,威廉.莫里斯的设计理论除了对图案设计提供重要参考依据外,对书籍字体设计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他创造的威廉.莫里斯字体简单易懂,清晰直观,在书籍的排版设计方面,他也提倡注重设计内容与形式的统一的原则,使整体结构整洁大方,具有秩序感,而非杂乱无章。这些设计理论的提出对现代书籍字体的设计与排版提供了指导性的依据,其产生的意义和价值也非常重大。
三、结语
面对一个发展如此迅猛的社会,我们不得不以一个全新的眼光去看待未来的设计。工艺美术运动的思想渗透着设计领域的方方面面,一些经典的设计法则和美学原则无疑也为现代平面设计带来了很多的创作灵感,选择性地继承工艺美术运动中堪称精华的设计理念,并将其合理地运用到现代平面的设计中。除此之外,工艺美术运动中艺术家们的执着与创新精神也值得今天的每一位设计者借鉴和学习。
参考文献:
关键词:传统;工艺美术;现状;人才
检 索:.cn
中图分类号:J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832(2015)05-0130-03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Status and Difficulties of Huizhou Craft Art
ZHU Zhen-tao(School of Fine Arts, Anhui Normal University, Wuhu 241000, China)
Abstract :Huizhou traditional craft art, with a long history, is booming in recent years. This article is attempted to probe the difficulties it’s confronting and suggesting some solutions to promote its development, through analyzing it’s current situation and the cultivation of design talents.
Key words :tradition; craft art; current situation;talent
Internet :.cn
古代传统意义上的徽州是指徽州地区的一府六县,即安徽省的歙州、黟县、祁门、休宁、太平、绩溪和江西省的婺源县这样一个行政区域。徽州自古以来就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明清时期的徽商更是将其推向巅峰。徽州工艺美术作为“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集地域特征与中华传统文化于一身的文化艺术体系。经过漫长的历史传承和发展,徽州地区传统工艺美术已经形成了以徽派建筑、绘画、雕刻为主线、以服务当地人民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为宗旨、体现徽州民俗风韵的不同民间工艺美术形式。其中,起源于宋代的石雕、木雕和砖雕是其典型特色,到明清时期,这三种传统雕刻手工艺发展到鼎盛并对现代装饰雕刻工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古代,这些工艺美术各门类之间相互影响、融合,艺术成就辉煌。
一、徽州工艺美术发展的现状与机遇
从传统工艺美术品的功能及历史发展脉络上大致可以将其划分为两个类型:一类是实用型;一类是欣赏型。手工业时代,人们的日生活常用品主要是靠手工制作来实现。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精神层面的审美需求在富裕阶层日益显现。他们对物品一方面要求既能满足使用的功能性,另一方面又要体现出其不同的阶级身份与差别或者是文化品位。因此手工艺品不仅要体现使用功能,还要体现出一定的美感。然而,现代工业化社会生活快节奏的变化以及人们对速度和效率的追求,使得人们不再按照以往的方式来生活。就其使用功能而言,传统工艺品毕竟是手工时代的产物。除了一些特定的商业场所和个性化追求之外,从实用为目标的工艺品不再成为社会生活的主流。但是,富裕起来的人们对追求精神层面的享受和对传统文化的回归又显得十分重要,这个可以从近20年来人们在住宅装饰等方面的变化得到印证。工艺品的欣赏和收藏功能成为其存在的第一大主题,而这一切又都是现代工业品所无法替代的。因此大力发展传统工艺美术是当下社会生活发展的需求,也成就了行业自身的发展。
安徽是传统工艺美术大省,发展的历史悠久,尤以徽州地区的特色更为鲜明。到目前为止,徽州地区形成了徽州三雕和歙砚、宣城和黄山徽墨、泾县宣纸、芜湖铁画等一大批产业集聚群,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达2000多家,从业人员30多万人,年产值达200多亿元①,许多产品在全国已形成优势和特色,行销国内外。如此庞大的产业规模和产值,表明了徽州工艺美术作为一个产业发展所面临的市场机遇和前景,这为其发展提供了动力。
近年来,在国家大力倡导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政策背景下,一大批徽州地区传统工艺都列入了省、市、国家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不同级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如:徽州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程大位珠算法被列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目前仅黄山地区就拥有国家级名录20项,省级71项,市级150项②。此外,各级政府为稳定和推动工艺美术事业的发展,对从事工艺美术行业的企业和个人也有不同程度的惠民措施和政策性补贴。此番政策层面的倡导也为徽州工艺美术的传承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契机。
二、制约徽州工艺美术发展的因素
徽州传统民间工艺美术是劳动人民创造的艺术形式原本耳熟能详,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这些传统工艺渐渐淡出大家的视线,成为一个小众化的艺术形态而保存在博物馆里或者在很小的范围内留存。如何让这些传统文化“回归大众、服务当下”成为制约传统民间工艺传承发展的瓶颈。传统民间工艺在面对现代科技和市场时需要转变思维方式和经营理念。一方面要坚守传统工艺的特色,另一方面还得遵循市场规律,适应现代市场需求。我国正处在现代工业化社会的转型期,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手工业文明架构下的一切文化形态和方式都在迅速瓦解与消亡,大批的古民居和一些独特的传统手工技艺都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和毁灭。如:曾有“中国四大米市”之称的芜湖市长街在城市改造和拆违的过程中就被悉数尽除,不仅古建筑被毁,其中孕育的五行八作和手工技艺也随之消亡。另外,西方现代工业文明以其简洁、高效、快捷和大批量生产为特征迎合着当下快餐式的消费文化,冲击着传统工艺美术行业,加速了传统工艺美术的消亡。
就徽州工艺美术作品本身而言,其发展也受到以下诸多因素的制。从表现题材上来说,传统的徽派工艺(如:“三雕”)有着自己程式化的表现题材,如:吉祥图案、戏剧故事、山水人物等,主要用于建筑装饰方面,具有强烈的地方特色和古典韵味。如何把表现题材现代化、时尚化,让徽派工艺能贴近当下的生活、满足消费者的审美需求,使徽派工艺文化大众化、消费化,这也是业者值得深思的问题;从表现手法上来讲,传统徽派工艺的传承主要靠师徒相授、口耳相传,早期工匠师傅们的技法甚至密不外传,从而形成了对技法的因循守旧。一方面,我们对于形成传统的经验需要继承;另一方面,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各种机械和生产加工工艺的推陈出新,以及生产的批量化带来的供需问题,都需要这些传统工艺进行技法上的创新,以适应社会发展和市场的需求;从信息化时代的角度来说,无论传统工艺文化的人文性、社会性内涵多么丰富,美学价值多么深刻,都会无一例外地要面对飞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这个时代的最大特征就是数字化。如何在数字化时代把这些传统的工艺文化进行传承和创新,这些内容值得进一步实践和探究。
任何一种文化形态要想得到很好的传承和发展,创新是是其关键因素,缺乏了创新,传承的仅仅只是躯壳。不能很好地融合当下,也就难有真正意义上的发展和传承。徽州传统工艺美术也是如此,在创造性方面除了技法工艺之外,还应该从工艺美术的寻找突破口。市场和消费群体的培育也是传统工艺美术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要在诸如消费行为、消费心理、审美特征、市场营销等以服务对象为目标的社会学研究上多找出路,开动思维。徽州工艺美术作品的表现内容和形式如何更加贴近群众、符合大众的审美口味,这里面还要作广泛的调研工作。深入分析当下人们的审美习惯,把一些群众喜闻乐见的内容加入到表现题材和内容上来,使徽州传统工艺美术更加丰富和充满活力。
徽州工艺美术的人才培养也是制约当前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工艺美术说到底还是一种创造性活动,而这其中的关键性因素是人。只有具备了一定的审美能力、对材料和技法掌握娴熟的工艺美术设计师才有可能设计制作出精美工艺作品来。徽州传统工艺美术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设计人才的培养,人才是工艺美术保护和发展的第一要素。然而,社会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冲击了传统工艺美术人才的培养,也使得徽州工艺美术设计人才出现了断层,各级人才梯队比例失衡,而且从业人员的技能和文化素养普遍偏低,人才分布不合理,年龄层次老化,培养渠道和方式等问题也都日益凸显。1979年以来国家先后进行了六届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的评选,安徽省共产生了21位,平均年龄在60岁以上。安徽省级工艺美术大师三届共评选出156人③。而整个工艺美术产业的从业人员高达20多万,这样的人才配比结构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徽州工艺美术产业的发展。此外,工艺美术行业从业人员中,30岁以下青年所占比重较少,这说明行业既缺乏充足的基础人才,也没有足够的中间力量。
人才培养不足也导致行业规模难以进一步扩大。徽州工艺美术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靠师徒相授、口耳相传,其培养规模和效率都不高,解决不了“多出人才、出好人才”的矛盾,适应当不了前的产业发展规模和市场的人才需求。从当前从业人员的文化素养上来分析,传统的培养模式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人才的综合素质没有得到显现,人文素养没有得到根本改善。设计创新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文化体现。所谓“技艺”,仅仅掌握一些专业技法是不够的,要想达到艺术的层面,必须要有深厚的文化功底和审美心性以及相当的人文素养作支撑。从业者普遍文化水平不高,大部为分初中上下的文化程度,这也会影响工艺美术人才发展和提升创新能力的后劲。创新型高、中、低端人才培养在结合大师的师徒相传的基础之上,应积极探索应用型专业研究人才与专业教育、职业教育发展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走产学研一体化的途径来解决当前的人才层次问题,从而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此前徽州传统工艺美术还没有高等院校来培养有针对性的专门工艺美术人才,安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从2012年秋季开始招收了第一届工艺美术(侧重徽派艺术应用)的四年制本科专业。该专业的招生为高层次传统徽州工艺美术人才培养进行了一次有意义的尝试,填补了专业建设的空白。课程建设在除了加强实践技能的培养之外,还开设了以增强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为目标的理论课程。现代艺术设计等相关课程的开设以期拓宽学生的视野和设计思维,为今后的专业创作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结语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徽州工艺美术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如何有效地解决目前所面临的困境是徽州工艺美术传承与发展的重要课题,在搞好产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同时还应加强徽州工艺美术行业自身的理论研究。只有进一步明晰徽州工艺美术发展的脉络,厘清行业特性、发展方向和规律,找准行业的创新点,才能更好地传承和保护并服务于区域经济。
注释:
①《安徽经济报》2012年12月16日报道
②《安徽日报》2014年12月5日报道
③ 数据来源于中国工艺美术协会网站和安徽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网站统计
一、工艺美术与行政当局
随着台湾经济的“起飞”和行政当局财力的增加,行政当局普遍在上世纪90年代以后逐步加大了对工艺美术支持和引导的力度。应当说,行政介入起步晚。但是,在提供公共服务的方式及效能方面,作用明显,可资借鉴。
(一)通过建立各类工艺美术“国立”的展示机构,为台湾工艺美术传承、发展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开拓发展新空间
在台湾有木雕、陶瓷、玻璃、石雕、竹子工艺品等各种主题博物馆,收藏、展示工艺美术珍品,系统表现台湾工艺美术历史。我们考察的三义木雕博物馆、花莲石雕博物馆、宜兰传统艺术中心都是“国立”的,即为台湾行政当局投资创办。
三义木雕博物馆位于苗栗县三义乡,1995年4月9日正式开馆,是台湾地区唯一一个以木雕为主题的公立博物馆。该馆于2003年完成二馆扩建工程,增辟木雕教学、展示空间与图书资料室等,从此三义木雕博物馆成为国际化的木雕专业博物馆。三义木雕博物馆展览空间包括地下室和四层大楼,展示主题有雕刻艺术的起源、中国雕塑历代风貌、南岛民族木雕、三义木雕源流、木雕艺术特展室、建筑家具、寺庙宗教、复合媒材及当代艺术邀请展等9个部分,收藏了近500件木雕精品。它兼具木雕搜集、典藏、展示、研究、推广、维护与创新的功能。举办木雕艺术展览,邀约不同的木雕创作者或艺术团体给木雕创作者提供一个展览与观摩的平台,借此交流切磋技艺,开拓艺术家视野,提升木雕艺术的国际水准。我们参观博物馆时,正值举办台湾木雕协会会员联展、王信一木雕个展和陈正雄木雕个展。
花莲是台湾石材的集散地,拥有全台湾90%的石材资源,有“石头的故乡”、“大理石之都”等称号,吸引各地雕塑家聚集,成为台湾石雕艺术重镇。花莲县花莲市文化局吴先生和林小姐向我们介绍了花莲石雕博物馆和花莲石雕艺术季。花莲石雕博物馆是台湾地区首座公立石雕专题博物馆,分室内、室外两大展区。花莲石雕博物馆创立于2001年,每年行政当局拨款200万元(新台币,下同)。馆藏石雕作品包括传统石雕与现代石雕。传统石雕以明、清及民初时代的作品为主,大多以闽、粤及台湾地区包括建筑、民俗、墓道、生活等石雕;现代石雕收藏以花莲地区石雕名家的作品以及各届花莲国际石雕艺术季各国得奖作品为主。石雕博物馆定期推出岛内外知名作家创作品,同时也开放创作者申请展览空间,展示创作品。吴先生陪同我们参观了博物馆正在举办的台湾玉特展、花莲本地石雕艺术家林聪惠先生石雕展、历届石雕艺术季女作家作品女力石雕特展、黄妈庆木雕创作展。
宜兰传统艺术中心占地二十四公顷,建造费用30亿元,2003年10月正式开幕。传统艺术中心以保存、展示和推广民间传统艺术为宗旨,这里有文昌祠、曲艺馆、戏剧馆、工艺传习所等,展示台湾传统戏曲、音乐、舞蹈、工艺和民俗杂技等传统艺术,不定期邀请传统艺师和戏曲名伶表演和展览。工艺传习所一馆二楼典藏并展出台湾艺术家吴卿先生 2006年受传统艺术中心邀请、运用15公斤纯度为99.99的黄金、历时16个月打造而成的《生生不息》金雕作品,亦是台湾最大件的金雕精品;一楼正在展出的是台湾国家文化资产技术保存者林先生交趾陶创作品。最吸引我们眼球的是邀请艺师进驻、由33间店铺组成的民艺街坊,这里的作品有海基会致赠海协会的台湾皮雕艺术家叶发原先生的美工作坊、原住民文创馆、台湾布衣、传统布袋戏、纸天空制伞坊、敦品制笔……台湾金工、木竹、陶瓷、裁缝、皮雕、玻璃、戏偶等各类工艺精品,充分展现了台湾传统艺术的传承、发展和创新。精彩纷呈,让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
人们所熟知的台湾故宫博物院,文物精品共约60万件,博物院经常维持有5000件左右的书画、文物展出并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各种特展。馆内的织绣等易损展品每3个月更换1次。“百度百科”名列著名藏品中,九有其七为工艺美术绝世精品。工艺美术的珍品,在这里得到很好的保护。同时,博物院运用市场化机制,复制销售包括“翡翠白菜”等一大批工艺珍品,价廉物美,游客购物火爆,也促进了工艺美术产业的发展与繁荣。
(二)举办各类工艺美术国际艺术节,把展示机构拓展为向国际宣传、交流台湾工艺美术的窗口,提高台湾工艺美术的知名度,突破岛内市场狭小的局限,开拓国际市场
【关键词】贵州艺术设计;工艺美术品;应用
随着社会文化、经济的高速发展艺术设计所呈现出的视觉表现内容时刻总在不经意间渗透、影响、或改变着我们日常的生活,当大家都在为一种现象、一种流行所引导和吸引的时候却往往忽视了视觉语言中最朴素、最本源的传统工艺美术品中的造型元素、色彩构成及肌理表现。使原本有着广泛群众生活基础的它,在固守曾经的经典辉煌同时,却因大都没有融入新美学理念的激活导致缺乏新鲜的血液补充,在时代的气息中渐行渐远、逐步退出大众的视野,在边缘化的生存状态中直至灭绝。
一、贵州当代艺术设计现状分析
过去一提到贵州,人们的印象里总是下意识地的围绕“黔驴技穷”、“夜郎自大”、“苗家蜡染”等几个词进行联想,然而时过境迁,随着西部大开发、国发2号文件及央视“多彩贵州”全新形象的投放,以逐渐改变国人心目中长久以来的负面形象。如今的贵州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变迁中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各项事业已融入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同时艺术设计作为一门独立的专业学科也早已走出校园直接面向市场转换成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支持动力的一个必要部分,它在服务社会经济文化的同时,又起着提升大众的审美品位、丰富全民美学素养的作用。同时好的艺术设计能有效折射出一个地区、一个城市的内在的审美倾向、人文气息。
自上世纪80年代初期的改革开放以来,贵州虽地处边缘,但也和全国同步,在物质文明市场经济的融入下,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生活方式也相应发生最大变化,特别是近几年随着西部大开发、国发2号文件及央视“多彩贵州”形象宣传的投放,如今的贵州在社会经济全面、快速发展的同时,早已步入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在过去贵州艺术设计在突出强调地域性、民族性与现代性的同时,也历经过西方各种现代艺术思潮的洗礼。贵州当代艺术设计是现代艺术设计的一个组成部分,历经了从欧美发源地引入日本、台湾再通过深圳、北京、上海几番辗转流程才慢慢影响扩散到西南贵州等地,历经几代人的传播因而带有明显的地域环境特征。它的成长与发展受外环境的影响而产生作用,其主题表现内容形式在经历了借鉴、模仿之后逐步转向对本源文化的探索和及重拾,而近年来因贵州本土艺术设计师在专业道路上执着的坚持和努力,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形成一股新势力呈现在当今中国的艺术设计舞台上,其关注度和作品质量也发生着悄然的变化。在吸取接纳设计领域中新技术、新理念、的表现方式时始终坚持多元化与传统化的结合,其主要运用途径体现为“立足贵州、放眼国际”对本区域民族性的符号、图形、色彩在保持历史延续性基础上进行加工、改进和创新,使贵州的地域、风俗、人文景观以独特的审美样式展现出只属于贵州“原生态”的视觉效应来丰富构图形式内涵和神秘的外延信息。使大多艺术设计工作者以积极的状态加入到对贵州文化的挖掘、整理、保护、改造和发展这一环节的开发运用上。
二、贵州传统工艺美术品的主要种类、特点及市场效应
艺术的诞生和发展源于远古先民的社会大生产和劳动生活,工艺美术它最初的表现形态就是手工艺品,后来由于功能作用的需求才慢慢有了欣赏和实用这两种发展方向,它的产生是物质生产和艺术表现的高度统一,即满足产生需要、有满足精神上的审美需求,实用与美观的有机统一。贵州传统工艺美术相对于现代商业手工艺品,工艺流程较为繁琐、复杂且不能用机器取代的集艺术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为一体的物品。但由于环境及原料来源、技术加工等原因,常出现呈局部地域的密集分布为特点。大致划分为:
(一)黔西南安顺苗族、布依族的蜡染刺绣
造型特征借助线条、色彩、图腾以纹样形态的分解、组合构成新的图案来反映民族的社会历史、神话传说。表现题材为大自然中的花、草、鱼、虫等,它们的造型不是对物象的简单模仿,而是通过对其的仔细观察、提炼、夸张,结合丰富的想象创作出来。
(二)雷山的银器
由于地域风俗原因在银饰品的装饰上充满了神性的张扬和想象力。在图案造型中寓含着巫术、信仰、和图腾崇拜的图像占据装饰物的主要位置,描绘形态大体趋于稳定,不随意创造或变形,带有较强的庄重性。
(三)紫云、镇宁的地戏面面具
举民俗专家考证,起源于明代、形成于清代普遍作用于:元宵鼓乐灯火爆竹,扮演角色故事而生,在造型上大部分有着相对固定的模式,正神多为慈眉大眼、面善脸宽,色彩柔和协调。
以上所述贵州民族工艺品普遍存在外观老套、造型陈旧、粗糙、实用性不强和档次较低等问题。其中只有少数项目如:分布于我省西部旅游黄金线的安顺黄果树、天星桥、西江苗寨等风景区凭借旅游资源优势能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而受到有关部门重视,得到一定程度上的开发外而其他的传统工艺美术品项目大都处于分散布局依靠纯手工作业完成,停留在家庭作坊水平且产生力低下,区域性的乡、村、街的规模和工业、产业园区寥寥无几,多数却因地理位置客观原因限制散存于民间处于一种边缘状,导致无人问津、任其自生自灭。如何把植根于贵州原生态土壤里的民族、民间文化资源有效链接到现代工艺产品的视觉审美中是一个亟需解决的持久性战略问题。
三、艺术设计融入贵州传统工艺美术品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艺术设计是一种文化存在现象是基于人类物质生产实践而形成发展起来的,是一个国家、民族、一个时代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彼此结合的产物,并具有传承性和时代性。如今已它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它具备一定的文化传播输送功能,正已积极的姿态改变我们的生活、引导我们的审美观念,现阶段它和工艺美术依附于不同的表现空间和不同的应用环境。而不同的文化属性又决定了两者的不同构成要素和生产资料,但就内容形式的表现上依然局限于狭隘的地域空间与现在社会大众的视觉审美,无论是在造型、色彩上还存在较大的差异与主流美学意识有较大的脱离。将当代艺术的时代特征、视扩展延伸、使用价值不断提升、审美特征不断更新,传递出具有民族传统的自然特性,映射出贵州本土特有的艺术表现语言和地域审美取向,让民俗风情和民族文化的内容与形式得到升华。从而达到实现跨界、转型的演变是值得深度挖掘的。
如何表达和呈现本土文化的现代形态,其关键核心是必须抓住贵州民族文化的魂,不能只是简单的复制“形式”的表面或低水平的延展视觉形象符号。应该就贵州当代艺术设计与传统工艺美术产业两种不同新旧事物的起源、发展及不同的社会属性作较为系统的研究、分析以彼此间的功能、属性并相互作用、彼此影响、巧妙的借鉴、融合。最终打造出具有贵州原生态的民族产品品牌形象。
如:笔者近期参与贵州上行品牌策划公司关于《贵州寨生/再生》的民族工艺品项目的形象推广设计,在通过一定范围的市场调查,发现苗族的蜡染、刺绣侗寨是普遍受人欢迎及认可的一种贵州元素,但过于民族化的图案、深沉的色彩搭配及粗糙的纹样图形已不太适应于追寻现代、简约、时尚、环保的大众审美需求,如何让民族原生态的精神在当今的时代条件下焕发出新的光彩就是必须对现有形态进行加工、提炼、结合现代家居配套的深度介入性将俗语“前途无量”的“前”借喻为代表贵州的“黔”一语双关,进行思维扩展最后定位的表现载体确定在“靠枕”这一生活饰品上按近代美术印象派的构图理念在保留固有痕迹的基础上去繁就简的进行大胆的取舍,色彩则是采用鲜艳的补色纯度对比作搭配填充。诉求的创新在于把握民间工艺美术历史发展的文脉和潜在的民族精神结构,以新的角度和眼光审视我省丰富独特的民间美术,解构其造型图式并发掘其蕴含的文化历史内容和观念性涵义以塑建具有国际性的新民族图式让艺术设计、传统工艺的全方位交叉,在设计中强调传统的精神理念,传达出浓浓的文化气息、让传统工业美术产业搭载现代艺术设计的包装推广平台,将表现形式构成方法、科学和技术的交融结合,在充分挖掘民族文化元素、突出地域特色、强化品牌意识有效保护传统工艺项目,不断开发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促进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着重点在于对贵州旅游产品的开发和研究上使其不仅仅具备使用和促销功能,更重要的是肩负着传达旅游纪念品――表达文化内涵、记载美好回忆宣传城市品牌的有效载体,利用我们十分熟悉的贵州少数民族民间丰富的原生态艺术资源,在表现上大胆突破与创新,并对之进行现代性的视觉转换,充满创意地创作了一批融汇浓郁的贵州民族民间及现代气息的艺术作品,实现本土艺术设计提升传统工艺美术产品价值的目标。笔者认为就如何合理运用彼此的资源共享,有效的解决以上矛盾,可通过一下几点进行调整、规划。
(一)企业与当地居民结合
有文化传播作用的机构或企业根据市场营销策略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规划出目标市场、产品定位把相关信息传达给当地居民让他们有个明确的统一指导方向,借此了解市场、了解需要、在尽力保证资金、控制成本的情况下,以流水线的运营方式,围绕主题整合资源进行形式与内容的延伸。做到有的放矢而不至于生产加工出的工艺美术品低效益的重复浪费。
(二)加强高校及专业的设计机构结盟
以学校为载体,举办小型作品展,通过教学活动与市场接轨,除了校内邀请企业家、文化运营商外客座外,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把展览布置在城市的公共文化活动区域,让社会大众来欣赏及参与,因为艺术设计的根基在于服务大众、满足人们的需求而被大众、被市场所接受,只有扎根于大众的生活,才能获得长久的生命力。以对外展示、宣传、推广的整体营销方式让其直接面对消费者,接受大众的评价和市场的检验,从而使艺术与市场接轨。这样就可以在工艺品的审美和商业价值传播上找到新的结合点。让他们在丰富的民族、民俗素材中吸收营养,得到补给,有利于贵州民族文化对外的交流和传播。
(三)政府推广
政府作为整个社会的管理及组织者,宣传、推广自家的产品、特色是责无旁贷的,相关职能部门在对外交流、招商引资等公务活动时刻加强对贵州工艺美术产品的介绍和宣传多角度、多层面的为其建立产品认知渠道,通过民族特色产品让更多的人了解贵州、感知贵州、欣赏贵州。
通过以上几方面、多渠道的有效组合把我省民间传统的工业美术以现代营销的方式在保留和改良原有形态的基础上以一种符合当下大众主流审美观,它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新焕发出具有鲜明地域人文色彩的魅力。
现代社会的消费方式、价值取向和生活节奏等多个方面的发展都对传统工艺美术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在这种冲击下,传统工艺美术产业面临着严峻的生存环境与艰难的命运抉择这些现实情况要求我们要冷静、务实和科学地对传统工艺美术产业进行深入系统地思考和研究,进而寻求一条挽救的方向和渠道,提高传统工艺美术产业的综合实力和品牌效应,即可以促进地方经济的建设,还能够唤醒人们对文化思想根基的回归。作为一个贵州土生土长艺术教育传播者,对此拥有着一份特殊的情感认同及对本省人文、自然环境、民族特色等有着天然的优势。如何就贵州当代艺术设计与传统工艺美术产业进行合理的调配,形成产业链的互补、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使我省的传统工艺美术以现代艺术设计作为载体借助新的色彩、图形视觉语言和表现构成方式通过不同的媒体渠道及传播手段让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新焕发出新的光彩。在加快本身工艺美术产品与创意设计、最终集艺术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为一体的文化消费产品,增加其文化内涵和科技含量,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四、结语
关键词:现代主义设计运动,起源,现代主义设计思想
现代主义运动是贯穿并主导整个20世纪设计界的一场运动形式,几乎涉及到意识形态的所有范畴。现代主义设计运动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特定的内容和实用性、功能性、形式服从功能、批量化标准化生产和为大众服务等特征。
现代主义设计体系和设计思想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摸索过程,工业革命的完成,是现代主义设计产生的背景和历史条件。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叶,以英国为首的大部分欧洲国家先后完成了工业革命,各国工业技术飞速发展,工业化成果膨胀,彻底摧毁了几个世纪以来的农耕经济基础,农业时代的手工业设计形式随之失去了存在和生长的土壤,而当时盛行过分装饰、矫揉造作的欧洲维多利亚装饰风格,与社会发展很不相符。工业革命背景下,英国女王于1851年在伦敦举行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业产品国际博览会。博览会的展览大厅由英国建筑师约瑟夫·派克斯顿设计,采用钢材和30万块玻璃完成,材料特殊,造型奇特,采光良好,被戏称水晶宫。它的创新之举在于两种新材料的应用和采用重复生产的标准预制单元构件,被称为是20世纪现代建筑的开山之作。博览会上的众多展览品中,工业产品外形丑陋,而传统手工艺品精雕细刻,两者之间形成强烈对比。这种现象引起了许多知识分子的思索,一方面,他们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总结出了当时设计存在的两个问题:一是机械产品质量低下、外型丑陋,二是大批工业产品的生产缺乏既定的美学标准,折衷主义盛行,缺乏统一风格。另一方面,他们排斥工业化,都是机械否定者,认为是机械带走了曾经的美丽,一时间言论纷飞。其中,英国著名评论家约翰·拉斯金提出,艺术家都应该参与工业品的设计,赋予产品更美的形式;艺术和技术应该互相结合;设计应该从自然界汲取营养;强调设计为大众服务。他的理论引起了大众的广泛关注,成为之后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指导思想,也为现代主义设计思想的萌芽创造了条件,至此,众多设计家的思索拉开了设计界改革的序幕。
兴起于19世纪的英国工艺美术运动和威廉·莫里斯的出现,使得拉斯金的思想从理论付诸到实践中。工艺美术运动目的在于提高产品质量,复兴手工艺生产,具有忠实自然、反对矫揉造作、讲究简单朴实的特点。莫里斯设计的红屋,设计风格清新自然,是工艺美术运动的典型代表作。同时,莫里斯还提出了民主思想,反复强调设计中应注重实用性和美观性相结合,主张设计风格的整体性和统一性,具有一定的进步性。但是,他依旧主张手工艺生产,恐惧机械生产,对大工业持反对态度,使之不能成为真正的现代主义设计运动潮流。
19世纪末美国和欧洲许多国家在工艺美术运动影响下,掀起了新艺术运动。它是一场装饰艺术运动,涉及领域广泛,是一场承上启下的运动。它完全放弃了对任何一种形式的追求和参照,主张曲线,造型自由流畅,反对直线和几何造型,主张自然主义,反对机械和工业化生产,带有更多的幻想和唯美色彩。法国巴黎艾菲尔铁塔,便是新艺术运动的精彩代表作。许多设计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预示着新设计运动的到来。
20世纪初,设计的发展由量变飞跃为质变,很多国家早期的设计探索成果,可以看作是现代主义设计的雏形,尤其以德国、荷兰、俄国最为显著。德国彼得·贝伦斯是世界上最早从事功能化工业产品设计的设计家,被称为现代主义之父。他于1909年为德国电器工业公司设计的厂房,完全摈弃了以往旧的建筑形式,采用钢筋、混凝土等材料和幕墙结构,使厂房极具实用性,是现代主义幕墙式建筑的最早雏形,为以后功能主义原则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他于1900年出版的《庆祝艺术与生活—作为文化最高象征的演艺事业的审视》一书中,全部采用无装饰线字体,版面简单,设计风格朴素,为以后现代主义平面设计的发展圈定了大的方向。他的很多设计思想在以后现代主义设计运动的发展中逐步得到充实,是真正的现代主义设计的奠定人。
美国设计家伊兰克·赖特、苏格兰的察尔斯·马金托什以及其参与的格拉斯哥四人设计集团、维也纳的分离派运动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对现代主义设计进行了探索,他们的成果为日后现代主义设计运动奠定了坚实基础。赖特的设计具有强烈的功能主义倾向,主张有机设计,具有现代主义的特征;格拉斯哥四人在平面设计中的象征主义、采用几何造型、采用黑白为基本色彩和马金托什著名高背椅的设计中所体现出来的简单、高度装饰的平面特征,也是现代主义设计运动萌芽时期的一个鲜明组成部分。
众多设计家的设计风格逐渐成熟,与以后逐步发展起来的俄国构成主义、荷兰风格派和德国工业同盟之后的包豪斯,共同掀起了现代主义设计运动,他们的设计思想则构成了现代主义设计思想体系。20世纪30年代以后,现代主义设计运动在美国蓬勃发展起来,进而影响了全世界。
【参考文献】
一、回顾历史。
中国古代文明中的四大发明,其实大多与中国传统工艺相关,或者说就是传统工艺文明的产物。久远的工艺美术历史留给今人的,既有无数令世人惊羡的产品,还有亟须传承的传统工艺文化及其精神。
首先,陶瓷是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中最具代表性的品类。
当代考古资料表明,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在我国黄河流域的河南、河北,长江流域的江西、浙江,东南沿海的广东、广西等地都已有烧陶器的活动。元代,景德镇成为全国制瓷中心,青花釉里红成为瓷器生产的经典作品。明清时期,各色彩瓷展示着制瓷业的杰出贡献,各种制瓷技艺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如斗彩、珐琅彩、粉彩、五彩等,形成一个惊羡天下的彩瓷时代。
其次,青铜工艺。从公元前两千年左右开始,至殷商、西周达到鼎盛,历经十五个世纪的辉煌。中国青铜工艺其冶铸技术之进步、生产和铸造规模之宏大、生产的品种和造型之多样、设计之匠心、装饰之精美、文化意义之丰富,都可以说举世无双。第三,中国是最早发现漆树、种植漆树、使用天然漆髹涂器物、制造漆器的国家。目前发现最早的漆碗是距今七千年左右的河姆渡文化漆碗,使用朱红色漆。三代时期,漆器是贵族用品,战国以后漆工艺进入了一个长达五百年的鼎盛时期,楚汉漆器是人类漆器史上难以比肩的经典之作。唐宋时代还创制出了各种雕漆,如剔红、剔彩、剔犀等。漆还作为造像的工艺,成为佛教艺术的重要工艺形式。最后,中国人对玉石充满了敬意,在先秦时期人们已经“以玉比德”,对玉质之美的喜好,更是可以溯及新石器时代。有学者曾认为中国文化实可称作玉石文化,我们从新石器时代各种玉琮玉璧的盛行、先秦时代“君子玉不去身”到明清各种玉制品,大到高达两米多的“玉山子”,小到各种玉佩饰,可以说玉见于中国人物质和精神生活的各个层面。
传统装饰艺术虽历经千年的衍变,确未在变迁中暗然失色,反而愈加有东方民族的特色,历经时间长河的冲刷,更显出其独有的魅力。科技革命已经把人类带到一个前所未有的空间中,生活的多元化、意识的宽泛化,使艺术的传承薪火相传。上述简略的回顾,无非想说明,中国传统工艺美术是中华民族文明智慧和艺术心智的产物,是民族文化与历史的真实存续,在任何时代,我们都没有理由将其抛弃。
二、理解与传承。
传统工艺美术本质上说是旧时代的产物,也是旧文化的产物。在科技主导的现代社会中,作为传统手工业生产的工艺美术,不仅其生产具有一定的守旧性,而且在文化层面上也如此。有的产品在形式、风格、趣味诸方面已不能适应当代人的生活需求和审美需要;传承的目的是文化保持,同时它亦有为当代生活服务的要求,创新因此而具有必然性。
但是创新是有限度的创新,是在传承与保持基础上的创新。
三、研究主题。
“形态”是工艺美术的造型主题,而它们的表现形式,也就是它们的造型方式,却随着每个历史朝代的更替而转变,总是与当时当地的材料工艺、艺术技巧、社会风尚相适应,往往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地域特色。
人们之所以历代不厌其烦地反复描摹一个图形,不仅仅是因为其具有审美意义的外形,而是在这些我们看得到的图形符号的背后,往往蕴藏着深层的象征意义,图形符号只是这些内在意义借以表达的外在方式,是“观念的外化”。这些意义最初大多源于自然崇拜和宗教崇拜,进而衍生出期盼“生命繁衍,富贵康乐、祛灾除祸”等吉祥象征意义,正是由于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企盼,正是由于人们对这种“意”的执着追求,才使“形”得以代代相传,并衍生出形纹饰,在历朝历代的器具装饰中都有其不同的表现形式。
“神韵”是工艺美术的重要思想,尽管每个历史时期的变化往往与前一个时期大相异趣,但我们仍能感受到在这些形式多样的造型中所特有的精神气质,不论是彩陶上稚拙的鸟纹和蛙纹、青铜器上的狞厉的饕餮、还是汉代漆器上飘逸的凤纹,在经历了漫长的时间的淘洗之后,仍然承现出一种惊人的生命活力,感动着我们现代人。而这中神韵的承传来源于中国传统的造型观念,即中华民族特有的哲学观念和审美意识。
人们之所以反反复复地描摹着同一个图形,不仅仅是因为它的外形具有多么美好的欣赏价值,更重要的是在于我们所看到的这些传统图形后面,往往蕴藏着更多更深的吉祥意义。
外在形态是内在意义借以表达的方式,是内在涵义的外化和物化,所以最初只是源生于人们对自然和宗教崇拜的传统图形,经过时间的衍变,进而延伸出期盼“生命繁衍昌盛,生活富贵康乐”等许多美好象征意义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