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实验室技术与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Research and Realization of Internet of Things Technology in University Laborator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LIU Jing-hua Sun Chong-lu
(Zhejiang Medical College,Ningbo 315100, China)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the use of Internet of Things (IoT) in people's daily life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widespread.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use IoT technology to realize the digitalization and informatization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Thus it can be seen that Io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modern education Important role.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research and realization of Internet of Things technology in university laborator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with a view to promoting th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of teach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our country.
【Key words】Internet of Things technology;College laboratory;Information management
0 前言
近年?恚?我国互联网的信息化规模不断扩大,多媒体、互联网等技术不断的应用于课堂教学活动中,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教学基地,实验室在高校信息化教育中的作用不言而喻,如何有效的利用物联网技术加强对高校实验室的信息化管理也成为了高校教学改革的重点工作之一。
1 物联网技术相关内容综述
1.1 概念
物联网是指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利用传感器、红外感应器、GPS等,将物品进行连接,并实现对物品的智能化识别的一种网络。日常生活中,物联网的应用十分广泛,例如将传感器、无线通信模块等嵌入到桥梁、公路等物体中,通过网络的连接构成物联网,进而实现对具体物体的跟踪、定位等。
1.2 基本原理
物联网的出现使人们从繁重的控制物体的工作中解脱出来,利用现代高新技术实现对物体的无人化操控,它是一项技术,更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结合数据库技术、互联网技术等,形成一个巨大的物体互联体系,再通过云计算实现对物体的控制。它的工作原理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物联网对需要被控制的物体进行标识,设置电子标签,并分析出物体的动态属性。其次,物联网中的传感设备读取物体属性,并将属性信息转换成为适合网络传输的网络语言,即数据格式。最后,物联网的处理中心对获取到的物品属性信息进行处理。
1.3 关键技术
1.3.1 射频识别技术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于物联网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射频识别作为物联网的关键技术之一,更是受到专业人士的广泛关注,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研究。它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利用射频信号识别目标,形成的电子标签具有防水、耐高温等特点,且数据储存量大,安全性能也高。射频识别无需人为操作,极大的减轻了人的压力,但由于生产费用较高,因此到目前为止仍在进行大量的研究[1]。
1.3.2 传感网技术
该技术的简称为WSN,它是利用传感器,通过互联网连接形成的一种技术,利用它能够实现对物体的感知与信息的获取等。传感器的种类丰富,包括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力学传感器等等。
1.3.3 无线通信网络技术
它是物联网信息传输的主要渠道,包括远、近距离两种通信技术,其中近距离通信技术有无线宽带接入、无限传感网络等,利用近距离通信技术时,信息与接受器间的距离不能超出有效范围,且方向也不能偏,中间不可有墙壁等障碍物。而远距离通信技术的使用较为广泛,例如移动通信技术、卫星通信技术等,它涵盖的领域广,且可以实现智能化的操作,受到距离、位置等因素的影响较小。
2 物联网在实验室信息化管理中的运用
2.1 实验资源共享
近年来,虽然高校的信息管理技术有了显著的提高,但高校间的信息流通量并不多。利用互联网建立起新的校园管理网络,可以极大的丰富校园的共享资源,促进高校间的信息交流与学习。基于物联网的实验室信息化管理,首先要利用传感器对资源进行远程控制,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形成在线数据分析系统,如此一来,既可以节省实验成本,又能够促进学生间的经验分享;其次,校园管理网络需要载入大量的学生信息,因此常会造成设备卡顿,教职工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购买杀毒软件,但结果并没有想象中的好。物联网具有超大的储存功能,为校园网提供安全可靠的存储中心,使信息档案免受病毒干扰。
3.2 对开挖质量进行控制
在对该黄土地区隧道进行开挖时,为了保证围岩稳定和施工安全,加快施工进度。通过对隧道出口试验段开挖工艺以及变形等数据的分析研究,对该工法的施工工艺和施工技术参数进行了优化调整。采用预留核心土七步开挖法的施工方法。
第1步:拱部超前小导管施做,进行上导预留核心土开挖:顶部空间2.0m,两侧宽2.2m,开挖循环进尺为1榀钢架间距。开挖后及时进行喷3~5cm混凝土进行掌子面封闭。架设钢拱架并挂网复喷至设计厚度,形成较稳定的承载拱。锁脚锚杆采用φ42*3.5mm钢花管,按两根一组打设采用U型焊接在工字钢上,锁脚用的钢花管必须进行注浆。下垫32槽钢或5cm厚砼垫块。
第2、3步:在承载拱的支护下,交错开挖左右中台阶边墙,开挖循环进尺根据不同围岩级别为1~2榀钢拱架间距控制。
第4、5步:左右交错开挖下台阶边墙,开挖循环进尺根据不同围岩级别为2~3榀钢拱架间距控制,及时施作支护。
第6步:?_挖中部上中下台阶预留核心土。
第7步:第5步初期支护做完后马上开挖仰拱,尽快封闭成环。施做仰拱初支及混凝土按照3~5m控制。
3.3 对防水质量进行控制
在施工前,施工人员应当根据该隧道的实际情况对防水卷材结合的方式进行确定,为施工过程中所涉及防水层的质量奠定良好基础。在对防水卷材进行铺设的过程中,使用频率相对较高的方法有以下两种:第一种,顺边墙铺设;第二种,顺供部环向铺设。工作人员需要根据防水卷材黏结度以及搭接度的实际要求,在保证铺设过程中黏结度>15cm,搭接度>10cm 的前提下,完成防水卷材的铺设工作。需要强调一点,在铺设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当时刻注意防水卷材的松紧程度,避免其过紧或过松的情况出现,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当处于某种特殊情况之下时,可以对其加以调整。利用对防水卷材进行固定。工作人员应当采取混凝土射钉的方式完成固定工作,并选用直径>10cm的防水卷材,对钉头处进行密封。除此之外,在对二衬混凝土钢筋进行安装和焊接的过程中,工作人员还应当结合实际情况完成防水卷材的遮盖工作,这一步骤的目的在于发挥其防烧作用,同时检查防水层的整体施工质量,杜绝安全或质量问题的存在。当然,在对混凝土进行浇筑的过程中,应当选用泵送的方式完成混凝土的进仓工作,这样做可以最大限度对混凝土所具有的均匀性进行提升,并且保证其不会烫伤防水卷材。同时,选择附着式的振动器,完成混凝土的振捣,在振捣过程中将振捣设备和防水卷材进行分离,避免防水卷材遭受到不必要的破损。
关键词:物联网;实验室;管理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0)21-5741-02
Laboratory Management Based on the Internet of Things
WANG Jin
(Guizhoou Industry Polytechnic College, Guiyang 550008, China)
Abstract: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traditional management of university laboratories drawbacks exist, through the use of advanced RFID technology to improve things networking laboratory management, to the basic data on the experimental materials, experimental procedure and experimental equipment to conduct full life cycle system management. Ultimately reduce labor intensity, improve operational efficiency.
Key words: the internet of things; laboratory; management
实验室建设是高校教育事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实验室物品是高校实验室建设的重要内容,因此,实验室物品管理的好坏将关系到高校教育质量能否得到保证,加强实验室管理是教学和科研顺利开展和完成的重要保障。[1]
一般来说,实验室人多,物品多且杂,长期以来,实验室物品都是依靠手工建立台帐、标签等来进行管理,效率低下,容易出错,更新困难,而且不便于使用计算机软件管理,更不便于使用互联网来进行动态的管理。借助先进技术进行实验室物品管理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途径。物联网技术就是这样一种解决问题的先进技术。
1 物联网技术概念
物联网概念的定义有很多种,根据其具体含义概括如下:“物联网概念”是在“互联网概念”的基础上,将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的一种网络概念,即“物物相连的互联网Internet ofThings”。这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其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概念。其由全球产品电子代码(EPC)、射频识别系统以及信息网络系统三大部分组成。[2]
射频识别(RFlD),是一种利用射频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无须人工干预,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并可同时识别多个标签,操作快捷方便。通常RFlD系统包括三个部分:电子标签、阅读器、数据处理平台、系统软件等。
RFlD系统的工作原理是:RFlD标签进入读写器发出的电磁射频信号后,通过自身藕合电路感应获得能量读取存储在芯片中的产品数据信息(被动式标签),或者通过自身储电设备中的能量主动发送某一频率的信息(主动式标签),阅读器读取标签所发送的产品信息并解码后,送至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
2 基于RFID技术的实验室管理
2.1 实验物品基本信息管理
传统上,我们获知实验设备或者耗材相关信息的方式都是通过产品说明书得到。这种纸质的说明书容易丢失、污损。而且限于篇幅,此类说明书大多较为简略不利于实验操作。如使用RFlD系统系统对实验设备进行管理,可用电子标签将实验物品的基本属性和帮助化信息等内容存储起来,通过阅读器即可方便地获取实验物品的基本信息并可通过网络进行管理。这些基本信息包括型号、规格、单价、出厂日期、设备号、使用单位、使用地点、维修纪录、生产厂家等多种信息。传统的纸质标签就无法将全部信息表示,且当部分内容变化时(如使用地点),无法更改标签信息,只能重新制作标签。不但费工费力,还会造成标签内容和数据库记录的不一致,导致管理混乱。统一使用电子标签后,每个仪器将带有一个具有存储芯片的模块,上述所有的仪器信息将全部存储在模块中。当仪器的内容发生变化时,用手持读/写卡器将很容易地修改芯片的内容,完成电子标签内容的更新,同时新的信息可自动通过手持机发送到仪器管理服务器进行数据更新。还可以使用手持式RFlD阅读器对实验室中低质耗材进行快速而准确的盘点操作,大大减少传统盘点中出现的遗漏等差错,减少盘点所花费的时间,提高盘点的质量。
2.2 实验过程管理
使用RFlD系统可以对实验设备进行实时的跟踪管理,如许多实验设备常用于演示教学,会被借出到不同的教室使用。如不能动态地掌握这些设备的流向,指定合理的分配方案,会导致不必要的冲突。传统手工方式的管理就会因为不能及时掌握设备流向而出现此类问题。现在只需在每个实验室出入的门上要安装门禁模块,这个模块包括了读头和联网接头,模块重要的功能是自动扫描进出门的实验物品,并将其时间,进出房间号等信息直接发给管理计算机。这样,当带有电子标签的实验设备进出实验室时,就会被门禁模块扫描到,并将该信息通过网络传输到管理计算机。就可实时反映在网络上。运用此技术还可以为实验设备预定若干安放位置,并可将当前位置与预定位置相比较,并设置报警,可防止私自挪用或意外情况发生,达到全方位、实时有效监管。RFID电子标签存储容量大,目前典型的数据容量可达兆字节,且可以重复读写,这就为随机存储实验设备的技术档案提供了可能。这样,通过手持式RFlD阅读器就能在实验时读取实验步骤、操作要点、使用帮助等,帮助实验者正确地完成实验。与相关技术结合,可实现对实验设备使用的动态控制,当使用不当时能自动警告并中断实验过程,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实验者可以远程控制异地纳入物联网的实验器材:实验过程数据可以被实时采集并以适当的方式提供给实验者,实现实验教学的数字化、网络化与智能化。
2.3 实验设备信息生命周期管理
正常维护巡检对于保证实验设备的完好是至关重要的,传统的维护巡检往往缺乏计划性,较为盲目,一般只是在实验结束后进行,而设备规定的维护时间间隔也要靠设备维护人员自己掌握,往往不能够做到较为严格。通过应用RFID系统可以使设备巡检、维护变得简单易行,这样可以对实验设备巡检维护的次数,同时由于每台实验设备上的电子标签都存储有设备的大量信息以及维护维修的情况,这样可以在现场就可以明确该设备的使用情况,大大缩短维护巡检的时间,提高维护巡检的工作效率。设备维护巡检后的信息在现场可以录入手持机,同时存储于设备上的电子标签,这样不仅节省了人力物力,也同时提高了实验设备使用效率。并使学校用于设备维护的成本降低。应用射频跟踪自动识别管理系统,由于每台设备上都附有射频芯片,可以储存大量的设备信息,同时还有每次维护、维修、巡检的相应记录。这样可以预防由于不确定原因造成原设备建档档案损坏和遗失造成的设备信息资料的丢失的损失。而且每次巡检和维护必须做到对每一台实验设备的情况进行了解维护,并作相应的信息存储操作,这样可以避免对设备巡检和维护工作的疏漏。由于每次巡检和维护的结果都记录存储于芯片而且这些信息是不能够随意更改,这就避免如果出现和实验设备相关的责任事故,不能明确人为责任还是设备责任的问题,使实验设备日常维护工作变得有据可查。[3]
3 结束语
教育事业的发展,将使得实验室的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实验物品的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将会加大实验物品管理上的难度。借助物联网技术,通过RFID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完美结合,将可以使得以前琐碎、复杂的手工管理转变成为简单、轻松的自动化管理模式,极大的减轻了劳动强度,提升了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 周新力.高校扩招后加强实验室物资管理的措施[J].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02(1).
[关键词]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物联网
中图分类号:TP3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4-0213-01
实验教学是高校教学中的重要环节,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多领域的应用,高校对实验室计算机等资源的大量增置,实验室拥有的更大的规模和更多的软、硬件。为了适应高校的发展和教学要求,应该加强实验室的信息化建设与管理,从而减少过多的维护和管理成本[1]。
一、背景与概念
实验室管理系统(Laborator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LIMS)是指通过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对实验室的各种资源和信息进行科学化管理的一种计算机软、硬件系统[2]。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实验室管理信息系统已经从最初针对单个用户设计的简单的终端/主机结构以及客户机/服务器结构逐步发展到现在的基于统一浏览器界和以WEB 服务器为中心的分布式管理系统[3]。
物联网则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信息化”时代的重要发展阶段(Internet of things IOT)[4]。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其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其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也就是物物相息。物联网通过智能感知、识别技术与普适计算等通信感知技术,广泛应用于网络的融合中,也因此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5]。
本文提出一种利用物联网技术提升实验室信息管理的智能性与科学化的方法,基于现有管理系统进行增加接口和部分硬件,实现了实验室软件和硬件物与物相连并进行统筹管理。
二、系统框架
利用J2EE技术的实验室管理系统能够有效继承传统的实验室管理技术[2],同时基于 B/S 模式开发,能够支撑和具备强大的功能性、可扩展性以及维护性,可以更好地解决实验室存在的各种矛盾和问题。通过结合计算机硬件技术、计算机软件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和相应的高校管理体系,相应的信息系统能够更加科学和智能化。
SSH(Struts2、Spring、Hibernate)的框架[6]实现了前端视图、中间层控制器与后端模型的彻底分离,而且也实现了业务逻辑层与持久层的分离,通过这样的方式实现系统,使得不同模型不同层次之间的耦合度较低,模块内部之间内聚性较高,即使前端应用发生了变化,模型也只需要较小的改动就能够适应新的需求,同时数据库的变化也只是在后台操作,不会对前端的应用产生影响,大大提高程序的可复用性以及程序的开发效率。
引入物联网系统的实验室管理系统应能继承原有系统,同时支持与物联网设备(传感器等)进行交互。
三、系统设计
当前互联网的逐步发展,采用B/S架构会更加通用,能够支持所有操作系统PC访问,同时也能够支持简单的移动终端进行交互。
系统包括应用服务器、传感器网关、传感器节点等组成。主要系统设计图如图1所示:
其中GW为传感器网关,其网络框架图如图2所示。节点分为具有路由功能的节点(Router)、没有路由功能的节点(End Device)和汇聚节点(Sink),每个节点都可搭载多个传感器或控制器或者。不搭载传感器或去控制器。传感器和控制器之间存在N:N的绑定关系。每个Zigbee网络中只有一个汇聚节点,Zigbee网络之间并不通讯。网关设备(Gateway)是连接汇聚节点和服务器的设备,一个网关设备可以同时管理多个Sink节点,服务器可管理多个网关设备。
网关与应用服务器之间通信报文定义如下:
每条消息都由上述四个部分组成,其中消息头、地址域和消息校验字节为固定长度,消息体根据承载的不同数据,长度可变。
四、系统实现
根据系统框架与设计,完成数据的采集与展示,同时根据专家算法对实验室当前的状态进行评估给出建议决策。
其中可以通过RFID、温湿度、人体感应一系列传感器,从而如图4所示自动收集实验室信息和对应数据,从而形成实验室数据仓库,通过提供算法接口,邀请专家增加算法的形式,定期对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形成阶段性评估。
普通的实验室硬件和软件亦可通过二维码和人工录入等形式对硬件进行一一标识,如图5所示针对硬件问题和硬件使用申请通过模板提交对应的处理即可完成。
五、 结语
物联网化的实验室管理信息系统能够更好将实验室的物理硬件和重要软件进行合理划分与调度,从而实现科学管理。同时通过传感器的数据采集,能够对实验室的环境进行管理,从而使得实验室的利用更加科学化,有效提升实验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邓天虎,严京滨.优化管理策略在实验课预约管理系统中的应用探讨[J] .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26(2):5 -7
[2] 肖利梅,李策,袁桂慈等.电工电子开放式实验管理系统[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7,24(9):76C77
[3] 刘民,李昕钟,钟伟和.高校开放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J].辽宁工学院学报,2006,26 (1):17~19
[4] 孙慧清.物联网的发展和前景探索[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11,(24).
关键词:实验室建设;科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2年3月13日
艺术设计实验室是以“实训主导、技术中心”为依托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是现代高校实验系统的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为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全体教师和学生利用新的科技手段进行创作设计服务,是培养学生将艺术创作的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学习操作技术和锻炼动手能力的初级战场。但是,艺术设计专业实验室不同于理工科类专业的实验室,其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主要围绕“实习、实训、实操、实验”这四个方面进行,着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认知能力、思维能力、设计能力、动手能力、应用能力及展示能力,从而引发他们自觉尝试并完成对课程方案的“无形”构建与“有形”塑造,所以这些实训室的建设与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培养艺术人才的质量。同时,高校艺术类学生数量不断增大,计算机辅助设计类课程的不断扩展和更新也给艺术设计实训室的管理带来一定的压力。因此,对实验室的设备技术、维护、使用效率和管理水平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我们必须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积极探索艺术设计实验室的建设管理模式;统筹兼顾、科学配置创建规范化的实验室;强化实验室人员队伍配备,加快实验师资队伍建设;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提高实验室工作效率,对高校培养人才和提高自身竞争力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
一、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使实验室的管理有章可循
如何提高艺术设计专业实验室的使用率与确保设备的完好率始终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要想管理好艺术设计实验室,首先必须建立相应的一系列管理制度。制度是管理工作的依据和保障,艺术设计实验室的管理要做到有章可循,才能充分发挥其效益,才能为教学科研提供一个良好有序的环境。为了规范管理,应建立一套严密完整的规章制度,如《学生上机守则》、《艺术设计实验室管理办法》、《实验室开放自由上机管理办法》、《艺术设计实验室专职人员岗位职责》、《实验教师岗位职责》、《实验室安全、消防工作制度》、《贵重设备使用管理办法》、《物品借用管理规定》等;其次要做好制度的贯彻实施“严”字当头。除了要求实验教师、机房管理员、学生清楚了解这些制度规则以外,还要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各司其职、各尽其责,使实验室管理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实验教师管好学生的上课纪律,实验室管理员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同时,让学生参与到机房管理中来,让学生管理学生,负责机房的卫生工作等。在实验室投入使用以后,一开始就要严格管理、严格要求,坚持将从严思想贯彻落实到管理工作的全过程。
二、统筹兼顾、科学配置实验室资源
由于艺术设计实验室较多,往往存在着各实验室重复建设的情况,各实验室之间缺乏沟通,出现设备的重复购置,造成教学资源和建设经费的浪费。而且,大部分高校的艺术设计实验室的建设缺乏科学的长远规划,建设经费使用分散,场地设施浪费大,许多仪器设备都长期闲置,造成实验室的效益低下。因此,实验室设备的配置要做好艺术设计实验室成立的前期调研工作,根据本校实际需要,多学习外校有益的经验,设计出最佳实施方案,灵活配置,这样就可以降低成本,节约资金,提高设备的性价比,缩短实验室的建设周期。应该在广泛搜集资料后,再采购设备,设备到货后,应立即组织老师调试,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对于旧有的设备,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及条件进行技术改造,这样可以提高设备的实用性及性能,提高实验的效率。
三、强化实验室人员队伍配备,加快实验师资队伍建设
计算机实验室的实验技术人员,在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他们的工作繁杂,处在计算机实验的第一线,担负着软硬件的安装、调试和维护工作,又承担着指导学生上机的任务。他们的思想素质及业务素质对学生上机的质量关系极大,他们不但要热爱实验室管理工作,还要具有较强的计算机软、硬件应用能力和指导学生上机的能力。为此,必须加强人员队伍配备和建设,充分认识他们在机房管理及计算机实验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给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和学习环境。比如:(1)开展多形式、多渠道的专业技术培训,指导管理人员学习掌握计算机及相关设备的性能参数和故障处理办法,提高管理人员的计算机管理和维护修理水平;(2)有计划地分批组织实验技术人员进修学习或跟班听课;(3)积极创造条件鼓励他们多参加科研课题,在实践中使他们的业务水平不断提高;(4)建立激励考核机制,创造良好的工作平台,充分调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要注意协调专业结构和人才分布的合理性、稳定性,建设一支能力强、技术硬、素质优的管理人员队伍。
教师和实验室是实验的载体,实验教学和管理离不开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在整个实验教学中,学生是实际活动的主体。教师和实验室是水,学生是舟,水能载舟也能覆舟。高校要加快实验师资队伍建设,要逐步淡化理论教师和实验教师的界限,提倡理论教师和实验教师人员之间的流动,业务上的交流和互补。要鼓励教学、科研人员的骨干积极参与实验室建设,承担实验教学任务,努力构建一支由专任教师组成的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实验工作队伍。同时,重视管理人员专业的提升,有计划地派出管理人员到兄弟院校学习、考察、调研,让他们熟悉设备的性能,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
四、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提高实验室工作效率
随着学生学习的深入以及对不同应用软件的要求,一个操作系统无法满足教学上的需要。利用多操作系统平台,即多引导分区技术(硬盘保护卡自带功能),可以满足不同用户对不同操作系统、不同软件环境的需求,提高设备的利用率。一般保护卡提供支持几个到几十个引导分区,可以根据硬盘大小和计算机性能的不同,划分不同的分区并安装不同的操作系统以满足不同的需求。每个分区可以共用一个共享区,对还没有分配完的硬盘空间,需要的话还可设置一个不受保护的引导区,供学生自己练习安装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操作系统和各种应用软件受保护卡保护,每次重启后都能自动修复。共享区不受保护限制,供用户存储数据。
计算机房的操作系统,由于长时间的使用、非正常操作、病毒的侵袭、黑客入侵或者人为的破坏都可能会崩溃。一旦崩溃,需要重新安装操作系统、应用软件。对机房管理员来说,安装一台电脑不是难事,但是一个机房少则几十台、多则上百台,工作量很大。我们可以借助一些软件和硬件来轻松管理电脑。克隆技术是现代机房维护的得力工具,网络克隆就是借助网络技术进行微机系统软件的复制,利用Ghost软件的数据备份及恢复功能可以快速地恢复系统。先利用某一个标准配置的工作站的系统分区制作一个分区映像文件。将大批量的微机软件安装次数减少到最小化,既节省安装的工作量,又可以快速无误地安装好上机环境。
计算机感染病毒的途径有两种,一是外带的存储介质传染;一种是网络传染。对于上课的机房,一般情况下不允许学生使用U盘,也就是不安装USB驱动,上课如果确有必要使用U盘的,可通过批处理程序在开机时把驱动加进去,然后关机时恢复原来设置;二是由于网络的互联性和开放性,使之成为传播病毒的主要途径。硬件通过安装保护卡,再加上安装病毒预防软件,并使软件常驻内存,当病毒入侵时及时报警并处理,不让病毒进一步感染。我们应采取以防为主,以杀为辅的方针。
艺术设计专业实验室是学校进行艺术设计实践教学的重要基地,实验室的建设是学校发展的一项长期任务。我们要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规程》,结合艺术设计专业的特点,不断完善艺术设计专业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理顺艺术设计专业实验室与学校其他学院实验室之间的关系,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确保艺术设计专业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科学、规范、高效运行。
主要参考文献:
[1]黄华明,吴傲冰,王萍.白汉灵当前艺术设计专业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难点和对策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5.
关键词:艺术与设计实验教学中心;运行机制;管理模式
高校内部的实验室是师生们完成实验教学的有效场所,与此同时,也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开展一定教学研究的重要基地。更重要的是,高校的实验教学中心有力的塑造学生的品格,提高了学生们的创造性能力,重点培养了学生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因此,在很多高校的校园中,实验室作为一种最基础的建设,是进行学科建设的基础,同时也是本科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依据。在我国进行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一批独具创新能力和丰富的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提高人才的创新能力,离不开顺利开展实验室教学。因此,必须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科学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才能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实验教学中心的效益,权利发挥人才在实验室的带动作用。
1 艺术与设计实验教学中心创建的原因和目标
1.1 创建原因
进入到新世纪以来,尤其是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经济也取得了快速的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目标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为了进一步的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目标,落实好“科教兴国”这一战略目标,加快速度把我国建设成创新型的国家。近几年,教育部又提出了“高等教育工程”,这一工程对高效的实验室建设和改造方面提出了新的内容。创建出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计划在全国范围内鼓励多建艺术与设计实验教学中心。这些实验教学中心能够促进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从整体上提高实验室的教学,提高实验室的建设水平和管理层次人员的最高水平,为全国范围内的高校科学的培养出一批批的创新型的高素质人才提供有力的条件。
1.2 创建实验室的目标
高校管理人员都是充分的认识到了,实验教学中心的创建有利于从整体上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和知名度。长期以来把难以开展的基础实验教学进行了统一的安排,形成了班级管理的新模式,保证了人力与物力的资源共享。从根本上提高了实验室的教学质量,因此,对实验室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进行探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艺术与设计实验教学中心的管理模式
2.1 实行主任负责制
实验教学中心是新型的公共基础实验教学单位,在高校校园内实验中心的主要任务是实现,对人力和物力以及财力的统一管理。在合理的进行资源共享的基础上,承担起重要的任务。全力实现部分公共基础实验课、实验室的建设和实验室的管理工作。实验教学中心主要实行的是主任负责制度,在实验中心内部设一名主任,副主任两名,主任的设置均由学校来任免。主任的候选人由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并且在实践中也具备管理经验的人员来担任。通过竞选这种方式,来决定上岗的人员,并且在实验室还会配备经验丰富的教师。
2.2 实行岗位责任制
教学中心实行了岗位责任制,明确了各个工作人员的职责。通过制定各项规章制度,并且严格执行这些规章制度,定期对学生们进行民主考核。经过考核之后,表现优秀的人员适当的给予部分奖励措施,经过考核之后不合格的工作人员要适当给予批评。实验教学中心由教学部的主任负责,加上副主任的全力协助。主任与副主任还要负责协调与布置好整个教学中心的布局。实验教学中心的仪器要交给实验技术人员管理,并且要按照规定来实行有效的管理。
2.3 加强对实验室的管理
高校的实验室的建设离不开对实验室进行科学化的管理,如果在高校内,只是具备了先进的实验条件,良好完善的实验环境,但是没有科学的管理。实验室也会因为缺乏管理而使实验室的功能不能充分的发挥出来。为了全面加强实验室的建设,提高实验室的环境,首先就应该建立起合理的规章制度,并且要坚持好“谁管理谁负责”的管理原则,对实验室的环境应该利用科学的方法,有效进行管理。管理人员应该以建立良好的秩序为基础,维持环境的整洁,合理使用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在使用过仪器之后,合理对仪器进行保养和为维修相结合。除此之外,工作人员还要注意调动起教师和学生们的工作积极性,使广大师生都参与到保护实验室环境当中来,不断的促进实验室的建设工作。工作人员既当起实验室的管理者,还是实验室的主人,在工作中不断贯穿保护实验室环境的意识,自觉的维护整个实验室的环境。加强对实验室的保护,促进实验室的环境建设,为学生和教师创造一个安静优美的实验环境,是新时代培养人才的最迫切的需要。与此同时,努力保护好实验室的环境还能够从整体上提高实验室的教学质量,促进科研水平的提高。
3 艺术与设计实验教学中心的运行机制
高校在艺术与设计实验的教学中,不断的进行体制改革,合理优化高校的资源配置。并且在艺术与设计的实验教学过程中,配备了一批极具现代化特征的教学设施,并且敢于采用最现代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们的创新能力,在实验室内配备精确良好的仪器,为学生们创建一个先进实验室的环境,建立一套与之相关的合理的运行机制,将艺术与设计实验教学中心变成一个全新的实验教学基地。
3.1 开放实验室
在实验室中心要开展积极开放实验室的工作,并且出台了实验室开放的原则和政策,明确规定了实验室的开放的原则,并且在对实验室进行开放的时候,做了具体合理的要求和注意项目,学生们可以高效利用实验室来完成学习任务,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预习和复习任务,学生们还要重新补做课内的实验项目,尤其鼓励学生们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来选择合适的实验项目。艺术与设计实验室从实验的内容到规定开放实验室的时间,对实验室进行组织与管理工作等各个环节都实行开放的模式,为本科生能够早早的在实验室内部进行实践活动,培育昂本科生的创新意识,提高本科生的能力。
3.2 提高实验室的运行成效
艺术与设计实验教学中心的这种灵活又开放的形式大大增加了我校学生的亲自动手实践的机会,营造了一个以学生为主的学习环境,学生们在实验室内部能够自主进行实验。个性化的实验教学环境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能力。根据一项不完全的统计,自从实验室开放以来,充分调动起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们在实验的过程中,广泛运用逻辑思维能力,不断提高学生们的整体素质和创新能力,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得到了提高,为课内教学做出了合理的补充,成为课内教学体系的重要环节。实验室的仪器的使用效率,也显著的得到了提高。
3.3 加强实验中心的队伍建设
通过调整实验中心的队伍结构,采取各种各样的方式来提高实验中心工作人员的素质。鼓励高层实验人员,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的管理人员加入到实验室队伍的建设中。全面提高实验室人员的整体素质,建立合理有效的评价制度和奖惩制度,全面调动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高校内部成立实验室的目的是,支持更多有经验的实验技术人员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提高实验队伍的整体素质水平,提高工作人员对实验室的管理水平。
通过建立科学有效的实验教学中心的管理模式,保证了实验教学中心的顺利运行。从整体上提高了实验中心的效益,提高了实验中心对人才的培养能力。充分调动了实验中心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实验中心秉承着“开放性”的原则,有效的提高了实验室的运行成效。艺术与设计实验教学中心要全面做到以学生为本,支持与加大对专业学科的建设力度,优化实验中心的资源配置。加强与整合实验室的资源,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促进课程的改革。全面优化实验室内部的体系,优化实验室的开放环境,提高实验室人员的整体素质水平,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运行管理机制,真正的加强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提高其运行和管理模式。在推进实验中心的项目建设的过程中,学校等与之相关的部门要全面实行动态管理,加大学生对实验室的监督力度。根据学生们的情况,完善实验教学中心的体质,无论怎样改革都要以人才培养为核心,全面提高实验中心的教学效果。
4 结语
艺术与设计实验教学中心是培养高素质和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平台,实验教学中心条件的好坏,以及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成效,建设实验室的最终目的是培养高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在当前,我国的实验教学中心中还存在有诸多问题,有些薄弱环节更是有待加强,因此,高校要提高实验中心的利用率,加强保护实验室的力度。保护整个实验室的环境,有效防止环境污染,就会促进人的身心健康,促进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吴俊明.高校实验室环境建设与管理问题[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04):46-47.
[2]李红艳.改善实验室环境,营造育人的良好氛围[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08):56-57.
[3]赵文武.高校实验室安全现状分析与管理对策研究[J].实验技术,2011(07):76-77.
关键词:需求管理 验证与鉴定 试飞 执行条件
中图分类号:V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8(b)-0171-02
试飞作为整机验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认飞机满足客户和适航要求的必要手段,在民机系统工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采用系统工程中的需求管理手段,根据飞机设计和试验特点,分析和梳理试飞前置条件,并以此为基础对其进行动态管理,是加快试飞进度、提高试飞执行效率的必要手段。
1 开发背景
民用飞机在试飞过程中将面临大量技术和管理问题,主要集中在试飞构型、设计更改对试飞任务的影响以及与其他研制计划之间的匹配性等3方面,即,飞机在设计过程中存在各种描述,如功能描述、性能描述、装机设备件号等,采用何种方式可明确表达试飞任务对飞机和改装设备状态的要求;飞机进行试飞时,依然处于设计过程,将不可避免出现大量的设计更改,使用何种方式评估上述飞机设计更改对试飞任务执行产生的影响;民机开发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将产生大量的工作计划,采用何种手段保证试飞计划与其他研制计划之间的协调匹配。
为妥善解决上述问题,需按照验证与鉴定方法(V&V)对试飞任务内容进行需求分析,形成完整的试飞需求;根据设计数据确定执行试飞任务所需的飞机状态和试验条件基准;建立可与其他数据平台(如:构型数据管理平台、计划管理平台等)进行数据交互的管理工具和相关应用。
2 工作思路
进行民用飞机试飞任务需求管理工具的开发时主要按照以下思路进行:
(1)根据试飞特点梳理飞机设计要求,形成可用于描述飞机状态的结构化设计数据;(2)按照验证与鉴定原则建立试验追溯矩阵,确定需采用试飞方式进行验证与鉴定的试飞需求;(3)根据试飞需求和设计数据,确定试飞项目对应的飞机状态基准;(4)根据上述需求数据对试飞过程进行管理。
具体开发思路如图1所示。
3 需求管理工具开发过程
3.1 设计数据
结构化设计数据是进行试飞任务需求管理的基础,将飞机设计方案、审定计划、TLARD、TLSRD、FICD、系统详细设计数据中与试飞相关的数据按照不同逻辑关系进行关联,形成树形设计要求和网状设计逻辑数据结构,具体如图2所示。
3.2 试飞需求定义
试飞在飞机研发过程中其被赋予了3层含义,(1)属于产品设计过程,试验产品需使用试飞数据进行产品的设计工作,如FMS的数据库、ADS的校准曲线、控制律等;(2)整机验证过程,试验产品通过试飞数据确定产品是否满足主制造商所提出的设计要求,用以确认飞机满足设计要求;(3)整机鉴定过程,通过试飞数据确定试验产品符合适航和运行要求。
在进行试飞需求定义时,通过确定设计要求和V&V之间的关系,形成完整地需求验证矩阵,再行考虑其他手段(如地面试验、实验室试验…)与试飞之间的互补性关系,逐项梳理所提出需求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以确定试飞验证的范围。
3.3 建立飞机状态基准
飞机状态是科目执行条件中的重要内容,将直接影响科目执行的有效性,由于不同系统之间的耦合影响,确定科目所需的飞机状态,并对上述内容进行量化的工作极为复杂。
根据结构化设计数据和试飞任务对应的功能项或设计指标,定义和确定功能项对应的耦合功能,按照“功能接口”明确为验证此项试飞需求中的设计要求时,其他系统/设备应具备的功能项目和状态,即形成基于试飞科目的飞机状态基准,具体如图4所示。
4 基于任务的需求管理
通过使用基于设计数据的试飞需求定义和与设计数据相匹配的飞机状态基准,并以此为建立满足试飞需求的构型基准定义,可有效解决试飞构型定义不清的问题,并通过对上述数据进行控制和管理,以期实现。
4.1 试飞条件管理
执行试飞前,通过对比此项或几项试飞科目的飞机状态基准和实际构型数据,确定偏离项目,并对其进行告警,以督促构型到位;检查前置试验的完成情况,落实前置工作项。
4.2 检查试飞计划与系统发展计划之间的匹配性
通过科目的飞机状态基准数据,对试飞计划与系统发展计划之间的匹配性进行检查和确认。
4.3 偏离评估管理
飞机状态基准是一个科目执行时较为理想的最低要求状态,但由于各种外部不确定条件,飞机状态被非如预期般可按计划实现,因此,在试飞执行过程中需对构型偏离进行评估和管理,以确定在飞机状态基准向下的Δ是否对试飞科目的执行产生影响。
5 结语
通过建立一套规范的试飞需求管理业务流程,并以此为基础开发试飞需求管理工具,以实现明确试飞需求、定义和跟踪飞机状态以及试飞过程提供技术支持等工作的业务流程和数据形式的目的。
试飞需求管理工具的开发和应用将对试飞工作带来积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1)使用更小要素的试飞需求作为定义试飞科目的依据并与设计要求相互关联,可保证试飞内容的完整性和减少无意义试飞内容;(2)通过提前规划试飞科目所需的飞机状态并建立飞机状态基准,并以此为基础,形成构型项目检查清单、前置试验/试飞项目清单,以实现对试飞过程的科学化管理;(3)实现系统发展计划与试飞计划之间的相互协调匹配,实时反映上述计划调整对关联内容的影响。
综上,试飞工作是飞机系统工程尤其是设计过程中不可割裂的部分,通过开发试飞需求管理工具,建立精细化的试飞业务流程和工作规范和将海量设计数据与试飞工作相互的关联,将提高试飞规划的科学性和加强OEM对试飞过程管理的能力,对民用飞机试飞工作带来了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AP-21-AA-2011-03-R4航空器型号合格审定程序[S].
[2] Hans-Henrich Altfeld. Commercial Aircraft Projects[M].,2010.
[3] Beam,W.R.System Engineer:Architecture and Design[M].New York:Mcgraw-Hill,1990.
[4] 彭胜任.需求管理系统研究与开发[D].北京邮电大学,2005.
关键词:数据库;数据库原理;数据库设计;数据库实验
中图分类号:TP311.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1)16-3795-02
Based on Professional Database Management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Improved Curriculum
ZHOU Yu-jie1, SONG Yu2, HE Xiao-li3
(1.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ichu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 Engineering, Zigong 643000, China; work Center, Sichu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 Engineering, Zigong 643000, China; 3.School of Computing, Sichu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 Engineering, Zigong 643000, China)
Abstract: The management of professional database courses the present discussion and analysis of the management of professional database courses situation and problem and updating instruction from the conception, let the students know more about the database and improve the teaching method―let the students have a higher level of comprehensive database to "principle", "the database design" and "the database application.
Key words: database; database principle; database design; database experiment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数据库技术正应用于我们社会工作和生活的各个领域。 众多的企业使用数据库进行管理和辅助生产,作为管理类专业学生在毕业后较少专门从事专业的数据库的开发和设计工作,但是数据库技术已经渗透到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如果我们管理专业同学能系统地学习数据库知识,更重要的是熟练应用数据库技术到以后的工作中,必将使他们在各行各业的工作中更加游刃有余。
那么我们管理类专业数据库教学中,更应该突出实际应用,这就对我们的数据库实验课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理论教学浅显易懂的基础上,如何在实验课程中提高运用技能,是我们这篇文章所要探讨的重点。
1 管理类专业数据库实验课程现状
1.1 没有对管理类专业数据库实验课程重要性足够认识
数据库课程的内容包括以下方面:一是数据库理论知识学习,二是数据库实际操作能力,它包含:正确收集数据库所需要的信息;重组信息;建立有效索引;建立正确字段;记录有效性约束;创建表结构和表之间的关系;建立冗余最小的数据库等等。数据库科学本身源于计算机科学,这个学科本身属于工学,要学好这门学科必须要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实验教学和学生上机实践操作,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据库理论知识,让学生在实验教学和实际操作中获得更多的实际操作技能。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往往重视理论课程,认为学生只要掌握的数据库理论知识,剩下的实验操作可有可无。把实验课当成次要课程,殊不知实验课和理论课同等重要,也是理论课的有效巩固复习,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学而时习之”。
1.2 学生参与数据库实验积极性不高
我们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发现:管理类专业同学大多数对数据库这一门本身源于计算机学科的课程有一定的天然畏惧感。特别是在接触到数据库编程语言VF、SQL等觉得很难上手;参与实验的积极性较低,如果这时候辅导老师不加及时的引导,很多同学到后期都会放弃实验。
1.3 现行管理类专业数据库实验课程的教学方法较为落后
上实验课的时候数据库实验课教学方法较落后,很多高校的数据库实验课仍然是,老师一边讲,学生后面做,一步步照搬,照葫芦画瓢,遇到不懂的问老师,经常没有自己的想法,对有些学习习惯好的同学来说能按照老师的要求做完,而有些同学则不能完全做完,因为自己不懂不会做而偷偷做别的事情,即使做完了的同学由于是照搬,缺乏深度的理解,遗忘性很大,收获较小。几乎不会问老师:“为什么要这样做?”
1.4 实验教材相对滞后
现有的数据库理论教材繁多,但缺乏好的统一、规范的实验教材。这也是管理类专业数据库实验课程发展的一个瓶颈。
1.5 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不足
同学们在上完理论课后,应该对数据库技术有了一些了解,很少有同学提出:“数据库是一门怎样的课程?为什么我要学习这门课?其实我觉得这个实验可以这样做……”等等对这门课程的一些创新性见地和想法,并且在实验课中体现出来,没有让学生自由发挥的余地,而是让学生完全按照课本来,没有很好的挖掘学生的创新性和学习的动力。
2 对管理类专业提高数据库实验课的几点建议
2.1 提高对计算机数据库实验课的重视程度
正如我们管理类专业的同学毕业后更多的是应用数据库技术解决实际问题一样。不改变数据库实验课仍然是理论课的附属这样的观点,我们的实验课教学水平是永远无法提高的。我们培养的学生应该是理论和实践能力并重,具有更好运用知识的能力。因此,我们必须从更高层面重视数据库实验教学环节,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适应社会的需要。
2.2 加大实验师资队伍建设和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
改变在大多数高校中,实验老师 “差一截”的现状,不管从待遇还是培养上都把实验老师和理论老师提到同一高度,而我们实验老师本身要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转变教育思想,突破旧的教学模式。按照管理类专业本身的特点,多以现实生活为例,一个合适的社会原型,作为应用的对象,运用数据库的知识来构建数据库应用的关系数据库模型,设计出相应的数据库应用所需的文档、关系结构、查询、视图、存储过程等产品,最终解决实际问题。
2.3 结合管理类专业特点加大对数据库实验课程教材和器材的建设
计算机科学本身就是发展迅猛、日新月异,我们管理类专业的数据库技术教育也要与时俱进、紧跟发展的步伐,及时修改我们的教材和实验器材,完善实验指导。我们的实验教材一定要贴近当今数据库的发展趋势,明确把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性放在首位,并且更实用,增加趣味性,让学生学有所用,帮助他们更好解决实际性问题,以及加大实验器材的投入和跟新。
2.4 重视培养动手能力由“要他学”改变为“我要学”发掘创新能力
一群“理论超强”的学生在社会实际需求中毫无用处,根据社会需要我们应该培养一批具有高超动手能力和创造性的人才。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多开展实验考试与实验竞赛;开放实验室,创造条件开设自行设计的实验;多增加探索性实验,减少验证性实验。发挥主体作用的过程中当好指导者、激励者和引路人的角色。要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 总结
数据库是一门应用性非常强的学科,根据管理类专业本身的特点,在培养未来社会所需求的学生中,我们必须要重视数据库实验课程,真正提升自己在数据库应用系统中的设计和开发能力,我们要进一步提高重视程度,改变教学方法,从而更好的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具有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陈雪梅.数据库实验课程的改革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11).
[2] 管致锦.基于实验任务驱动的数据库教学设计[J].南通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
[3] 刘学忠.论大学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培育的教学环境[J].中国高教研究,2007(8).
【Abstract】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modern society, of which road and bridge construction is an important type. In the process of construction, it is necessary to control th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and safety management, because it is related to the quality of the project and the safety of traffic.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and safety management, and puts forward reasonable solutions, so as to optimize the whole road and bridge construction process.
【关键词】路桥施工;安全管理;质量
【Keywords】road and bridge construction; safety management; quality
【中图分类号】TU7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7)06-0048-02
1 引言
在控制路桥施工技术和安全管理之前,首先就要考虑到路桥施工质量,路桥施工技术是结合了现代建筑新型科技和实际建筑需求而产生的,安全管理则是要注意施工安全和交通安全,尽量减少损失和危险情况发生概率[1]。我们需要提高路桥的稳定性,提高路桥作为城市的主要的一种建筑的功能,对路桥建筑材料质量提出更高要求。以此来实现路桥施工质量提升。
2 施工技术
2.1 接缝处理
接缝处理是路桥建设关键之处,接缝要防止路桥裂缝、减少路桥受到的雨水侵蚀。首先是纵向接缝,使用纵向接缝需要做好不同行程长短控制,纵向接缝处理中,要使用材料进行填充,并做好最后的平面处理。然后使用机器进行整体的辗轧,做好对边缘的修复。在其中可以使用粘层沥青做再次摊铺的准备。同时在辗轧中,还要做好高度的调整。接缝的处理要注意接缝的长期检修,如果接缝质量得不到控制,就会造成路桥不平整状况。对于接缝来说,在雨天和长期使用之后,会出现一定程度破损。接缝处理之后,还要进行沥青路桥的碾平,同时对水平高度进行控制[2]。水平高度控制是最高要求,因为路桥如果不平整,就会影响车辆行驶情况。无论是路桥的整体质量控制还是自动接缝装置,准确把握不用接缝之间的距离,是提高接缝质量的重点。
2.2 沥青材料的摊铺
沥青材料摊铺,是整个路桥施工的关键环节。首先,在摊铺沥青混合料时,需要保证混合料摊铺平整度。在路桥上,混合料尽量均匀,出现隆起和裂缝都是不可以的。均匀铺平沥青混合料的,需要控制路桥厚度,然后再压实。想要实现路桥平面平整,摊铺速度也是一个要求,保持均匀的摊铺速度可以大大提高摊铺平整度。另外在使用机器进行摊铺时,可以根据机器的性能和机器的运行速度做好铺平速度和质量的控制。路桥摊铺是路桥施工的关键环节,所以我们要在摊铺中做好质量的控制,控制好摊铺的均匀性,在摊铺完成之后还要进行多次检测。摊铺中尽量不要出现气泡,出现气泡会加快路桥的毁损。因为在施工中,路桥的整体平整度已经关系到了路桥的寿命,所以做好摊铺是路桥施工的关键技术。
2.3 混凝土结构施工和预应力控制
在设计路桥混凝土结构时,主要使用到的依旧是预应力。因为混凝土施工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混凝土裂缝和倒塌的问题。这些问题发生原因主要是预应力,预应力决定了承受力,也决定了内部拉伸和挤压力。如果预应力计算不够准确,出现一些较大的误差,就会影响到混凝土结构使用寿命。将预应力计算用于路桥修筑中,可以减少桥面裂缝现象,减少施工中路桥倒塌的问题,从而提高路桥使用寿命,提高路桥质量。在使用时造成损失也会减小。对预应力锚具选择,需要根据工程实际情况来确定。因为在工程中,使用的锚具会关系到预应力大小的测量准确度,在使用锚具时,不同锚具特点是不同的。考察他们性能的主要方法是对他们的摩擦系数、使用便捷程度进行计算,由于施工的时候使用的锚也并不是固定的,所以可以根据任务的内容选择不同的锚,这样也可以帮助实现预应力的控制。
3 安全管理
3.1 路桥线路控制
在路桥施工当中,既要考虑到路桥完整性,又要考虑到其他线路铺排。二者同时进行。对于混凝土、钢筋等,在际应用之中应该考虑到其他线路的存在。在设计时应该考虑到施工人员的安全,以及住户安全,保证安全是第一要义。在后续施工中,会出现排线路的工程,在排线路过程当中,会出现很多安全问题,为了减少安全隐患的发生,应该在设计过程当中注意到线路排位,保证线路在之后排位中,可以不出现线路混杂和线路断裂情况。同时安全性还体现在对路桥完整性的保护之中,保证路桥完整性,不让线路的存在影响了整个路桥其他方面的功能。由此,路桥总体安全性也能得到保证。
3.2 完善安全网络系统
为了保证施工安全,在施工前,首先需要建立一种安全管理系统,而建立这一个系统,需要施工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3]。因为在进行安全管理系统的控制时,严密组织整个系统是很必要的,在施工时,将责任落实到每一个人身上,做好不同环节的控制是很重要的。同时还要不断强化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完善企业安全管理业务,建立一个安全管理网络系统。在进行安全生产时,还要完善整个安全管理体制。在施工的时候,做好严格执法和规范控制,做好施工生产设备的设施控制,是完善系统安全性的关键[4]。
3.3 完善施工人员的安全管理措施
在施工时,因为会受到施工人员自身心理因素和身体因素的影响而发生施工安全问题。受到了这一因素的影响,在施工时,施工人员个人心理素质和心理承受能力是主要控制要素,另外,外界很多因素以及环境保护因素等都会成为影响安全管理的因素。在施工时,劳动人员和施工人员如果受到这种心理因素影响,施工人员就很容易发生安全问题,在施工时发生很多安全题,出现了违章操作情况,从而造成了施工障碍。在施工时因为受到了施工环境影响,同时也会发生很多施工质量不达标和工期延迟的状况。我们需要尽量稳定施工人员在施工时的心理,控制好施工人员心理变化,提高施工人员心理素质,在施工时尽量掌控好施工人员心理变化,在施工时可以尽量减少施工人员心理变化造成的施工安全问题,减少因为心理安全问题造成操作上的问题。想要减少这些问题的发生,需要做好对施工人员作息时间的合理安排,做到劳逸结合[5]。另外,还可以通过丰富施工人员的文艺生活来丰富他们的生活,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同时也要做好施工人员培训,提高他们安全防护意识,让施工人员在施工中做好相应操作。
4 结语
无论怎样,在路桥施工之中,混凝土的质量都是决定桥的质量的关键。想要提高桥的稳定性,就要提高混凝土的质量,在制作混凝土的时候,选好材料,配好浓度,搅拌均匀,采用细致的技术,就可以慢慢解决在混凝土制造中存在的问题。优化了配比和制作的方案,并在施工中进行精准测量和适宜配比。学会预防,避免质量问题,就可以提升路桥质量。
【参考文献】
【1】黄宏伟,边亦海. 深基坑工程施工中的风险管理[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5,1(4):611-614.
【2】黄宏伟.隧道及地下工程建设中的风险管理研究进展[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6,2(1):13-20.
【3】陈神龙,陈龙珠,宋春雨.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法的地铁车站施工风险评估[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6,2(1):32-35.
关键词:路桥;技术;管理
中图分类号:TU997 文献标识码: A
1、路桥施工技术管理的意义
施工技术管理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路桥工程项目质量和工程进度的杠杆。在实际的路桥施工的过程中,必须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重要的质量指标,在政府、建筑企业等的共同努力下来实施施工技术及质量的提高与保障。经济的发展拉动了交通运输事业的腾飞,而任何一个行业的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都是在有效的指导与技术管理下有序进行的。从这一方面来讲,加强路桥施工中的技术管理势必对于路桥施工企业带来重要的促进作用及意义。从经济成本方面来说,现代路桥施工项目投资较大,而建设过程要经历调查、决策、设计、施工和验收五个阶段。若没有科学的技术管理,出现材料使用浪费、施工图纸变更、技术不过关等情况,必然会增加施工成本;从安全质量方面来说,路桥施工自身就比较复杂,涵盖了机械、地质、电子诸多学科,且在内外部因素影响下,还有很多潜在的风险。
2、路桥施工技术要点
2.1、路基路面施工技术
在路基填筑前,做好各项相应的技术准备工作。路基开挖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全断面横挖法、纵向挖掘法和混合式开挖法。对于路基填料的土方,应分类开挖,分类使用;土方应该自上而下开挖,开挖至零填路床部分,应尽快进行路床施工。路堤的基本填筑方案有分层填筑法、竖向填筑法和混合填筑法三种。路基防护有常见的两种:路基坡面防护和路基冲刷防护。路基坡面防护常用的生物防护有种树、种草等,其他的有护面墙、网格护坡、六角空心砖护坡等。路基冲刷防护主要有,抛石防护、干切片石、浆砌片石护坡和石笼防护。目前普遍使用石砌圬工防护,针对不同的路基坡面实行不同的护坡,路堤边坡使用混凝土预制块护坡,路堑边坡使用连片带窗孔的墙型护坡。
2.2、混凝土施工技术
在路桥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技术占有重要地位,在进行道路桥梁桩基和基础环节施工中,其护壁浇筑作业要选用强度一致的混凝土,在桩基施工过程中,护壁高度要比地面超出50厘米,同时做好桩基护壁的防水工作,在混凝土浇筑施工前,要对混凝土的用料进行详细检查,确定配比率,由于桥梁工程还涉及到水下作业,因此必须提高水下浇筑的处理技术,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混凝土出现坍塌问题,严格按照施工要求选择符合施工规范的混凝土,才能提高道路桥梁工程的整体质量。
2.3、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
在预应力筋安装前,施工企业必须对每个锚具进行详细检查,确保其质量。尤其是粗钢筋的螺杆和螺母的匹配情况,必须对每个都进行试拧作业。对于水平筋和斜筋分别采用两根粗钢筋或斜杆为型钢的情况,要先固定斜筋和水平滑块,同时固定斜筋的上锚固点。滑块选用临时支架的方式在其垫板的位置上进行定位,随后在水平筋穿入。穿筋过程中必须确保水平筋两端丝头长度的一致性,对滑块位置进行检查且将滑移量进行预留。为降低张拉锚固时螺母拧紧难度,将两水平筋螺母上紧,并确保水平筋的中心对准滑块锚孔。
2.4、路桥工程过渡段施工技术
桥头搭板方式是现阶段处理路桥过渡段桥头跳车问题的主要方式。为有效对沉降差进行消除,可以根据施工的具体情况,选用与之相适应的搭板,这种搭板必须能够承受全部行车荷载;台后填筑桥梁两端出现路堤沉降问题,其主要原因在于地基、路基、路面三方面压缩变形形成。其中,地基产生压缩变形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路基路面的恒载和车辆荷载产生变化。在面层填筑过程中,当搭板与桥面拥有相同的面层结构及厚度,就不会出现沉降差问题。
3、路桥施工技术管理的有效措施
3.1、施工人员的管理
人是社会活动的主体。路桥工程的实施也是由人来完成的,人是决定工程成败的关键因素。路桥工程实施先是设计人员设计方案、确定方案,再由施工人员进行建设,这些都是由人来组织建设和管理的,所以,对施工人员的管理是必不可少的。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培养施工人员的团队精神,让施工人员团结一致,共同监督,保质保量地完成工程建设;另一方面,建立完善的施工队伍管理体制,让每个人明确自己的职责,形成良好的工作作风,积极完成自己的任务,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和工程质量。
3.2、施工资料的管理
对工程项目中资料进行管理也是一项不容忽视的工作。工程竣工后的验收是比较复杂的工作,需要用到所有涉及到的资料。所以,在施工过程中,要时刻注意对资料的积累和完善,保证资料的正确性和完整性。要想确保资料得到正确无误的管理,就要建立完善的资料管理制度,设立专门的档案室和资料管理员,维护保管环境的通风和干燥,避免潮湿和火灾现象的发生。
3.3、施工技术的管理
在施工准备阶段,所有工作都应准备就绪,为开展建设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不断完善从领导者到施工者的分级管理制度,建立施工技术管理负责制,确保整体工作的开展;在施工前,也应对图纸进行检查,确保图纸的正确性,保证施工导向。在施工阶段,要加强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培训,确保施工人员科学、正确施工;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素养,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和心理素质,确保工作有序进行。在完工后,应注意竣工阶段的管理。对工程的检查、验收必须慎重,要进行车辆通行检测。如果没有问题,根据实际情况填写验收报告和技术总结,确保工程达到国家规定的质量标准,是一项合格的工程。
3.4、施工阶段的控制
首先,施工前做好相关的清理工作,将相关障碍物清理彻底,以保证施工的正常进行。其次,是在施工中要严格保证工程质量,以此避免工程中出现不均匀的沉降现象。要在保证工程设计方案合理性的前提下,严格按照相关的方案进行施工;同时保证相关施工材料的质量,在填料的选择上,应通过对比各种不同土壤的技术指标,保证土壤具有较好的压实性特点,并具备良好的渗水性能。对于过渡段,应该在实际的工作中通过设置合理的强度过渡段的方式,以此有效的避免相关路面出现沉降现象。同时,要严格保证桩身质量,保证桩身的弯曲度在相关的规定范围之内,以此避免桩身的细长比过大,而降低承载能力等等。
3.5、强化施工竣工验收
要完成前面的质量管理工作的检查和考核,竣工阶段的质量控制管理是必不可少的,及时发现前面工程的质量问题,给予有效的补救措施。具体的竣工阶段的质量管理措施包括对道路桥梁工程的路面平整度和路面强度等的管理,道路路面的强度只有达到一定的要求才会保证道路桥梁的稳定,道路路面只有具有一定的平整度,才会使通行的车辆安全行驶,合乎规范的道路桥梁才不会引发道路桥梁事故。所以,在竣工阶段的质量控制管理是必须的。
总而言之,在进行路桥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前,首先需要对施工方案进行科学合理的选型与设计,同时还需要对施工中的机具设备及工艺技术进行相应的规划,不断优化施工技术水平以及其管理措施,以此切实保证路桥整体施工质量安全,造福于人民。
参考文献
[1]段春国,赵家彪.论述路桥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方法[J].经营管理者,2012,09:291.
[2]张肖菊.刍论路桥施工技术的管理及改进措施[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05:206.
[3]周庆丰.浅析路桥施工技术及其质量控制[J].才智,2013,35: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