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校实验室建设的重要性范文

高校实验室建设的重要性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校实验室建设的重要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校实验室建设的重要性

第1篇:高校实验室建设的重要性范文

>> 广西高校经管类实验室建设探讨 经管类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初探 独立学院经管类实验室建设探讨 新建地方院校经管类实验室建设的探讨 经管类学专业心理学实验室建设的研究 高职经管类专业实验室建设的研究与思考 工科院校经管类实验室教师团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浅析创新型经管类实验室建设与实践 一体化经管类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探析 民办高校经管类实验室的建设与功能定位 理工高校经管类综合实验室建设思考 基于经管类实验室的产学研合作研究与探讨 高职院校经管类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高校经管类计算机实验室辅助教学平台的研究与实践 普通院校经管类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的难点及对策研究 民族院校经管类计算机实验教学体系研究与建设 高职院校经管类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研究 地方本科院校经管类特色专业建设研究 经管类实验室技术管理人员专业化探析 高校经管类实验室开放面临的问题与建议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 刘文.实验技术人员的素质培养与队伍建设[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27(5).

[3] 蒋林华,蔡晓.创新型经管类实验室建设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1).

[4] 李庐,哈焱.试论高校经管类实验室建设[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3).

[5] 王兴邦.面向开放式创新性实验教学队伍建设与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25(7).

[6] 袁良蓉,刘勋章.经济管理类专业“综合仿真模拟实验室”建设初探[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08.9(3).

第2篇:高校实验室建设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 实验室;建设和管理;人员队伍素质

中图分类号:G48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4)04-0019-0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实验室作为我国科学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高校实验室不仅在教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为我国的科学技术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随着我国高校研究生规模的快速扩大,再加上我国当前对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部分高校在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工作中出现新的问题,亟待加强管理方法,提高实验室的服务效率。

1 当前高校实验室建设和管理中的问题

随着我国高校教学资源建设的飞速发展,高校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仍然按照传统的方法进行,没有赶上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实验室设备短缺 对于实验设备来说,由于其用途比较特殊,所以一些实验设备的单价非常昂贵。而一些高校在实验室建设的过程中应用资金的限制,其硬件建设不能够满足教师和学生教学和科研的需要,这在一方面影响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同时也影响了高校的教学质量的提高[1]。同时,由于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实验室的设备也应当紧紧跟随时代的发展要求,但是一些实验室往往由于各个方面的影响,因此出现比较突出的结构性矛盾,如部分高校在合并的过程中出现了新增的专业,这也需要对应的实验设备。同时,部分实验室的建设有一定的滞后性,也影响了正确的教学和科研。

管理滞后 部分高校在实验室管理方面已经形成一支素质比较高、能力比较强的管理队伍,而且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但是不能否认,部分高校在实验室管理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管理方法落后、管理体系不健全、管理制度不完善。在实验室管理上的各种问题,最终也影响了高校实验室建设和教学任务的建设,不仅不能够充分地发挥出实验室的功能,同时也造成了实验室设备资源的浪费,影响了学校的教学质量[2]。部分高校由于对实验室管理认识不足,缺乏足够的经验,在思想上也缺乏改革创新的勇气和动力,所以造成了实验室管理的滞后和落后。实验室管理上的落后不仅影响了实验室的建设,同时也不能够满足时代和学校发展的需要。

实验室人员素质建设不能够满足实验室建设的需要 对于部分高校实验室来说,由于对实验教师和队伍建设不够重视,不仅影响了实验室功能的发挥和完善,同时也影响了实验室内涵的提高和拓展。特别是近年来我国高校在本科人数和研究生人数上的大规模扩招,给实验室建设带来机遇的同时也迎来严重的挑战,部分高校的实验室出现师资不足的局面,影响了学校正常的实验教学[3]。同时,由于实验室人员素质的良莠不齐,高校在实验室人员素质的培养方面的投入不足,也影响了高校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

2 提高和加强高校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策略分析

为了有效地提高和改进高校实验室的建设,增强其管理,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措施。

进一步加强实验室的建设规划 对于高校来说,实验室建设是学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提高实验室建设的科学性,防止出现盲目建设和超强建设,高校应当结合政府的相关政策和规定以及学校学科的发展规划,从思想高度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进一步拓宽资金投入的渠道,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完善学校的实验室规划[4],做好实验室建设的近期、中期和远期建设规划。建设规划方案应当作为学校的刚性措施,实验室的一切建设都要在规划的指导下进行。实验室的规划方案应当建立在严密的科学调查和科学论证的基础上,不仅要和学校的教学和科研结合起来,同时也要和区域科学技术、经济发展以及学校的定位结合起来。从资金的落实、实验室人员的配套以及实验室的使用率和开发率等角度考虑,只有这样才能使高校实验室建设更加贴合实际,而不是为了规划而规划,为了建设而建设,同时也使实验室建设具有操作性和可行性。

进一步加强高校实验室的管理水平 对于高校来说,其管理水平的高低对于实验室的资源利用率和发展都具有密切的关系。对于目前高校实验室的建设来说,应进一步提高实验室基础设施的利用率和开放率,使教师和学生具有更多的研究和实践的机会。这样不仅能够提高教师和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动手能力,同时也有利于学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传统实验室一般只是为了教学服务,而实验教学是学校正常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某些高校的实验室闲置时间比较长,没有充分开发利用实验室的教学资源[5]。实验室管理部门要正确认识这一问题,加强自己的服务意识,根据教学需要延长和调整其开放时间,满足教学的需要。

高校实验室在合适的情况下不仅要对学校内部开放,也应当做好对外开放,欢迎社会某些组织或者团体对学校实验室的投资建设,拓展实验室和社会融合的渠道。如高校可以和一些知名企业加强对某些重点实验室的合作,共同建设、共同使用。一些在市场中具有良好前景的实验室可以和企业展开良好的合作,不仅能够节省实验室的资金投入,而且提高了实验室设备的利用率,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能力。高校还应当紧紧跟随形势发展的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使实验室管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保证实验室的正常运行。

加强实验室的人员素质建设 对于实验室建设来说,其人员队伍素质对实验室的建设具有重要的影响。实验室的硬件投入相对比较简单,只要资金能够到位,硬件建设基本就可以完成。但是对于实验室软件建设来说,如何建立一种高效的实验室队伍,充分利用实验室的硬件设备,是实验室建设中的重中之重[6]。高校要正确认识到实验室人员素质建设的重要性,要把对实验室人员素质的培养纳入教师队伍建设的通道。

3 结束语

对于高校来说,要不断地加强对实验人员的培训和经费投入,提高他们的技能和科学素质,提高他们工作的积极性,提高实验室人员的地位。也要加强人才的引进工作,最终建立起一支高效、精干的实验室人才队伍,满足高效实验教学和研究的需要。在管理方面要借鉴其他高校实验室的管理经验,建立有效的规章制度,保证实验室能够正常安全运行。

参考文献

[1]王诞.高校管理学科人才培养研究:实践教学及实验平台建设[J].现代商贸工业,2013(12):78-79.

[2]秦丽梅,邬依林,张渝荣,等.高校转型过程中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3(42):15-15,16.

[3]樊伟,王从局.基于的高校开放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安全策略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3(4):162-163,169.

[4]鲁成伟,施宙.强化高校实验室建设中的资产管理[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9):166-167,178.

第3篇:高校实验室建设的重要性范文

(一)安全工程实验室建设理念存在偏差

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大部分学校依旧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观念偏差,认为实践教学不过是理论教学的辅助,可有可无,是否建设安全工程实验室对于安全工程教学而言,不存在较大影响。还有部分高校将建设安全工程实验室看作一项“浪费资金”的工程,认为没有建设的必要,从根本上否认了安全工程实验室的建设工作对提升教学效率与课堂质量的积极意义,不利于学生知识水平的提升,制约了安全工程专业的进一步发展。

(二)安全工程实验室建设缺乏系统性

部分高校在建设安全工程实验室的时候,没有充分考虑到教学实践的实际需要,仅仅是为了建设而建设,使得实验室在建设完工后不能与相应的实验体系相适应,既浪费了资金,有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对教学活动的帮助不明显。设计人员在构思设计方案时缺乏必要的系统性,仅仅考虑到了实验室的建设需求,没有考虑到相关课程的教学需求,使得实验室与教学活动脱节,建设效果大打折扣。

(三)安全工程实验室建设缺乏必要的特色

安全工程实验室的建设工作缺乏必要的特色,是当前我国大部分高校的实验室建设环节存在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部分高校在建设实验室时,没有从客观实际出发,对学校自身的特色及优势突显程度不够,没有充分体现出教学的实际需求,不能真正为教师的教学活动提供便利,也不利于学生提升动手实践能力、培养自主学习意识。

(四)安全工程实验室运行机制不完备

当前大部分高校采用的安全工业实验室运行机制过于老旧,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使得实验室管理工作人员不受到高校的重视,被视为教学辅助者,没有将其上升到教师的行列,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大大降低了引进高级专业人才的可能性,使得实验室师资力量流失严重,对其建设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带来了较大阻碍。

(五)安全工程实验室的管理建设体制缺乏创新

实验室时常进行管理体制的创新改革是时展的必然趋势,也是高校走上健康长远发展之路的必然需求。现阶段大部分高校还没有深刻认识到定期进行管理建设体制改革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使得实验室的教学配套设施过于陈旧、管理模式与教学脱离,不利于提升教学效果、保障教学质量。

二、加强安全工程实验室建设的有效措施

(一)进一步加强安全工程实验室师资力量的建设工作

为了进一步提升安全工程实验室的建设水平,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安全工程教学活动,各高校必须要加强师资力量的建设工作,构建起专业性强、综合素质高、兼具管理水平与职业素养的教师团队,为提升安全工程实验室利用率、加大科研成果研发力度、从根本上确保教学质量创造条件。对此,校方首先要转变思想观念,充分认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认清在校内建设起安全工程实验室既是教学课程的需求,也是学生培养动手实践能力、提升专业技能水平的重要手段。将实验室的管理技术人员当成教师队伍中的一员,平等对待,充分肯定其对提升课堂效果做出的努力,充分调动起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让更多兼理论基础与实战经验的实用型专业人才主动投身于此,为师资力量的构建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突出安全检验与评价的特色

安全检测检验主要是以审核工程施工中是否存在较大安全隐患、使用的建材设备是否符合国家与行业的相关标准、施工细节之处有没有可能引起较大的安全事故等内容为中心,将安全隐患扼杀在萌芽状态,达到确保工程建设安全、稳定、优质、高效的目的。安全检测检验工作是安全工程专业学生学习的核心内容,是学科学习的重中之重,所有的教学任务都要围绕其展开。因此,安全工程实验室的建设工作必须要突显出安全检测检验的特色,将其与其它课程的实践实验室区别开来,体现安全工程专业的特殊性,为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提供条件。安全工程实验室的建设工作要始终以培养学生安全检测检验技能、提升专业水平与综合素养为出发点与落脚点,以促进学生未来就业为目标,切实提升安全工程教学效果,是学生学到有用的知识,增加其就业竞争砝码,使其尽快投入到安全工程领域中,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除了安全检测检验之外,安全评价也同样是安全工作专业学生学习的重难点内容。客观、公正、全面、真实的安全评价能帮助各施工企业有效规避风险,提升自身抗风险能力与经营管理水平。我国相关法律明文规定,施工企业必须要落实安全评价工作,对施工工程中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部分及环节,要及时查明及时解决,不为安全事故的发生提供条件。因此,各高校在建设安全工程实验室时,应当将安全评价内容作为严抓重点,务必要突显出安全评价的特色,使高校充分发挥出自身的教学优势,为安全工程教学科研工作的进一步开展与学生对自身专业技能的提升做好铺垫,为学生未来的就业之路扫清障碍。使高校能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兼具专业理论基础与实践经验的高水平、高素质实用型技术人才,让安全工程领域获得更多的后备军,为其走上健康长远的发展之路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结束语

第4篇:高校实验室建设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互联网+;民族类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17-0140-03

1 引言

随着 “互联网+”在两会上被纳入国家战略以来,互联网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席卷而来,各行各业莫能避之。从实质上看,“互联网+”对教育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教育资源的重新配置和整合上。“互联网+”让教育从封闭走向开放,使教师和学生的界限不在泾渭分明,教育组织与非教育组织的界限也变得模糊不清,甚至消失。[1]

中科院院士冯端曾经说过,实验室是现代化大学的心脏。[2]现代化的大学就要有现代化的教育,现代教育逻辑支点的核心是不断提升人自身的建设水平,最广泛地调动受教育者的积极性,最充分地激发受教育者的创造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克服传统教育管理过程中仅仅把受教育者单纯看成被动接受、说服训诫的“客体”只弊端。[3]我们知道高校实验室是办学的三大支柱之一,它在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养成学生创新创业兴趣、增强学生实践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4]近年来,随着对口支援我校的高校数量越来越多,自治区对我校实验室建设项目的资金投入不断加大、加强优势学科建设、优化专业结构、增强实验实践教学等被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在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方面也出现了一些突出的问题。本文结合笔者在参与实验室建设和管理中的一些体会,从实验室人才队伍建设、实验室资源的充分利用、经费保障支持等方面提出几点思考。

2 加强实验技术队伍建设

人才是破解实验室建设任务难题中最核心的技术要素。近年来,随着我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专业结构设置日趋合理,一大批专业实验室应运而生,可随之而来的问题也日渐凸显:管理人员技术力量不足,甚至严重缺少专业的管理。在实验设备的调试、使用、维护等工作方面勉强能够胜任,但在大型精密仪器的操作及功能拓展等方面严重短缺,造成了资源的闲置和浪费。同样,没有一支素质过硬、技术精湛、基本功扎实的实验技术队伍,影响设备使用率的同时,也会阻碍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养成。因此,做好实验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关系到实验室发展的持久性,也是高校实验室建设的首要任务。

(1)优化实验教学师资队伍结构

实验教学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学科和相关交叉学科的理论知识,而且应该具备丰富的实践实战经验。建设一支结构合理、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实验室师资队伍,对实验室建设和发展至关重要。实验教学师资队伍可采用专职+兼职相结合的模式,一方面引进具有博士学位的高水平人才,或聘请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专家教授进行授课,提高实验教学水平。另一方面,采用“老带新、传帮带”的培养模式,克服青黄不接,后劲不足的尴尬局面,保证实验教学师资队伍的齐整完备。充分利用学生热情高涨、思维活跃、积极主动、动手能力强等优点,在学生中遴选优秀拔尖人才,作为实验教学的助手,为开放实验服务的同时,也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思维。

(2)加强人才队伍整体素质

利用我校对口支援的有利时机,采用“请进来,送出去”的人才培养模式。请援助高校选派实验经验丰富、技术精湛、科研水平较高的教师到学校进行实验室挂职工作、经验传授。同时,鼓励支持我校的实验室管理人员、实验教师到对口高校相关实验室学习管理经验和管理方法、学习实验技术和方法等。[5]加大对新进的实验管理人员和实验教师的岗前培训力度,起到“来之能战”的作用。学校应该制定相应的奖励机制措施,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充分调动实验技术队伍的主观能动性和自主学习热情,不断更新知识、拓宽技术领域、开阔视野。制定切实可行的培养制度,按照知识+技能+素质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采用在职与脱产相结合、长期与短期想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方式,提高实验技术队伍整体素质,彻底改变实验室队伍边缘化的现状。[6]

(3)增加考核评价,提高积极性

目前,我校的实验室工作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也被认为缺少技术含量,实验技术人员被当做设备器材保管员,甚至缺少专门的职称评审体制机制。加强实验技术人才队伍建设,要制定并落实好政策,把职称评定、工作业绩奖励等问题解决好,调动实验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切实解决实验人才队伍建设。

实验室还应该实行工作量化管理、岗位责任制,不定期对实验室管理工作进行考核评价,提高管理队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一些政策和措施,真正让实验技术人员感到自身价值所在,进一步促进实验室建设和发展。

3 整合资源,提高实验室资源的利用率

我校有12个二级学院(部),目前,共建成11个学科门类的实验室75个,有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自治区高校重点实验室、3个自治区高校实验教学中心、1个实训基地和10个自治区高校教学实验室。[5]实验室之间相互独立,实验室管理权限由二级学院自主管理,如信工学院、医学部、教育学院、新闻传播学院、财经学院等均设有实验中心,负责对本院的实验室进行管理和维护。这种自行管理、分散建设的方式,势必会造成重复建设、资源浪费、利用率低下的现象。例如教育学院和新闻传播学院均建有非线性编辑实验室、摄像实验室;财经学院和管理学院均建有ERP实验室;新闻传播学院的演播室只供新闻传播学院的学生使用等。破除这一乱象,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明确功能、用好用活现有资源

根据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目标,结合专业发展方向,我校实验室按照实验教学面向对象的不同分为专业实验室和公共实验室。在实验室建设时,不能简单地按学院划分来建设,应该按照专业的相似性和共同性来建设。例如教育学院的教育技术学专业和新闻传播学院的电视制作专业、广告学专业具有专业交叉性特点,非线性编辑实验室、摄像实验室的资源就能实现共享,而不是重复购置。对于相同或相近学科、重复建设、分散独立的实验室进行合理配置和资源整合,实行集约化管理,统筹使用实验教学资源,促进交叉学科的融合与发展。要严把实验建设项目申报关,对于夸大实验项目建设后效益和作用的材料,要加强充分性和必要性的论证,避免造成采购后弃之一隅、无人管理、无人会用的尴尬局面,从而降低设备的使用率,造成国有资产的浪费。

(2)加强实验室信息化平台建设

我校在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方面还存在一个资源不能共享的矛盾,也没有设置校级管理部门,仅有教务处一个“实践实验科”负责实验室规划和建设,难堪大任,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全权由二级学院自行建设管理。建设科学实用的网络信息化平台对于现有资源的利用会大有裨益,对进一步加强全校实验室管理和实验教学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平台建设应该覆盖实验室全部的管理功能,比如仪器设备的使用、实验室建设、实验教学、人员、仪器设备数量、实验室项目建设等。②平台建设实现全校资源共建共享,提供全校实验室资源项目,校级资源与二级学院的资源实现互联互享,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使用率。[7]③实验教学材料和内容能够使全校学生在校园网终端随时能进行自学、预习和复习,提前了解实验要求、步骤和注意事项。④学生可以通过信息化平台问题,教师通过信息化平台对所授实验教学内容实验进行课后辅导,对学生在平台的问题进行实时答疑解惑,丰富教学手段。

(3)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提高实验室效益

实验教学除了要培养学生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积极引导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的养成。建立健全实验教学体系,并形成长效机制,鼓励和引导师生共同参与实验教学。激励教师将科研项目与实验教学相结合,将教师的创新实验项目纳入工作考核评价范围。对于自主设计与制作完成实验项目的学生,给予相应的学分加分,激励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主观能动性。[8]同时,学校应该设立相应的经费预算,保证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的顺利开展。

(4)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

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应该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形式上开放,二是内容上开放。形式上开放实验室,让学生走进实验室,提高设备的利用率的同时,给学生更大的自由发展和自主学习的空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实践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得到提升。内容上增加开放型实验室教学,根据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实验教学大纲、课程设置等内容,除了验证性、演示性实验外,增加综合性、设计性、研究性实验项目,学生自主选题,也可以让学生参与到教师的科研实验里面来,营造开放型实验环境,彻底摆脱“重理论、轻实践”传统实验教学模式。[9]

4 经费保障

实验室经费是高校实验室建设水平的物质保障,是正常实验教学、科研和实验室建设的财力支撑,是推动学校素质教育的经济基础。高等院校实验室肩负着科学研究的重要任务,为专家学者的理论研究提供最基本的保证。因此,高校实验室建设经费的投入会直接影响到高校教育水平的高低,特别是对专业技术人才动手能力有重大的影响,还会决定着高校科研创新能力的高低,是高等院校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也是决定高等院校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之一。[10-11]

实验室建设中的经费保障应该保障以下费用的正确投入。仪器设备费,仪器设备是实验室固定资产的重要组成,仪器设备费是实验室建设经费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投入的多少最直观的表现为硬件设施的档次和水平。实验室维持费,实验室维护费分为实验室维修费和仪器设备维护费,其中维修费较少,仪器设备维护费主要用于实验室购置设备的后期维修、养护等。实验室维持费是保证实验教学环境正常运行基础,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实验设备的使用率和实验室效益。实验人员培训费,这部分费用是为了提高实验室队伍管理水平和整体素质,开展的各种培训的费用支出,包括外出培训交流、进修学习等。

5 总结

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始终是高校教育发展的基础条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人才对实验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验室对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科学研究能力的养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锻造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经费保障的前提下,加强实验室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实验室资源的利用率,在资源整合、实验室开放等方面提高资源的使用率,切实地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实践实验能力和动手能力。

参考文献:

[1]光明日报“互联网+教育”:机遇挑战与应对[EB/OL] http:///20150615/n415018656.shtml,2015-06-15.

[2] 罗联社,周云涛,张原,张双才.强化实验室管理,提高实验室效益[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11):145-147.

[3]徐柏才,姚上海.少数民族大学生教育管理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4.

[4] 孟庆繁,林相友,孟威,等. 实验室管理育人体系的构建[J].中国大学教学, 2011(8):80-82.

[5]贺拥军,张兆基,王鹏翔.民族院校实验室管理长效机制思考[J].电脑技术与知识,2015,11(17):109-111.

[6]朱建平.实验室建设的关键是实验技术队伍的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23(10):81-83.

[7]王为,王春潮,李小昱,孟亮,丁淑芳.关于开放式实验室建设的思考与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4):272-274.

[8]张玉平,徐洲,林忠钦.新时期一流大学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3):64-67.

[9]王晓华,王杰,李海燕,杨会如,王红.高校开放实验室建设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9):219-221.

第5篇:高校实验室建设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新形势;师范院校;实验技术队伍;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2-423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1)06-0149-03

引言

实验技术人员作为实验室建设与发展的骨干力量,是实验室建设与发展的执行者、是实验教学过程的指导者、是科学研究的参与者、是联系教师和学生的纽带。实验技术队伍的建设水平直接影响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水平、实验教学效果和科研水平的提升,决定着高校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层次的进一步提高。

喀什师范学院(以下简称我院)是一所民汉合校,以少数民族为主,地处少数民族聚居区的高等师范院校,肩负着为南疆乃至新疆培养从事基础教育和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各民族高级专门人才。近年来,学院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生命线,以培养合格人才为目标,不断加大对实验室建设力度。在院党委统一部署、统筹安排下,各方筹集资金建成一批满足本科教学的专业实验室:并通过“中央与地方共建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资金”和“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项目建设,使我院专业实验室更加齐全、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台套数更加合理,高新技术含量的仪器设备比例明显增加、科研实验室建设有了新的突破。基于以上实验教学和科研条件变化,就需要一支素质高、业务精、服务意识强的实验技术队伍。分析目前我院实验技术队伍现状,已不能满足新形势下人才培养的要求,意味着实验技术队伍建设将会面临着更多的压力和更严峻的挑战,尤其是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实验技术队伍已迫在眉睫。

一 实验技术13A伍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

1 地位不高、队伍不稳

由于受国家事业单位用人机制的影响,以及长期形成的思想认识的偏差,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实验教学体系尚不完善,实验技术人员在工作分工上负责实验课的门数多,学科跨度大,每年都在接受新的任务;在培养上重引进和轻培养,整体素质得不到应有的提升;在工作环境上污染重条件差,无劳动保护措施;在待遇上不能享受到与理论课教师同等待遇,待遇低下:在工作成绩上被领导忽视,不能够得到充分的肯定,最终导致其缺乏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在实验室工作的部分年轻的、本科以上学历的人员,大多都不愿从事实验技术与管理工作,想尽一切办法离开实验室岗位,队伍稳定性差。

2 数量严重不足

据我院“以师范类基础学科为主,大力发展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应用学科、技术学科和交叉边缘学科”的学科定位,近年来各理科专业在不断增加,在校学生规模不断扩大,专业实验室门类逐年增加,先进仪器设备不断增多,且在以“教学立校、科研兴校、人才强校”的办学思路指导下,教师的科研动力进一步加大,申报各级各类科研课题的热情高涨,立项课题数逐年增多,这些均需要足够数量、且素质较高的实验技术队伍作为支撑,但我院长期以来由于受到办学条件的限制,实验技术队伍配备始终停留在维持基本的实验教学上,数量呈现明显的不足。

3 结构不尽合理

长期以来,实验教学的发展受到传统观念约束,重理论轻实践、重脑力轻体力、重读书轻技能,重科学轻技术。导致普遍认为实验技术队伍从事的是简单劳动、体力劳动,是实验教学的辅助人员。因此在实验技术队伍建设中,不重视引进高学历、高职称人员从事实验技术工作,不重视现有人员知识结构的更新、学历层次的提升。就我院实验技术队伍职称整体不高,年龄结构两极分化,学历层次较低,部分实验技术人员还是大专及以下学历。整体知识面窄,知识老化,跟不上时展的步伐,致使现有人员普遍存在知识结构与新形势下商标准的实验室建设不相适应。况且现有的实验技术人员主要集中在理科各专业,而文科各专业实验室还未配备专门的实验技术人员,实验技术人员分布不均。

二 实验技术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1 实验室管理与发展的执行者

实验室的建设、管理和使用在高校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职能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实验室工作则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基础性工作,实验技术人员成为实验室工作的具体执行者,具体体现在:(1)直接从事实验教学仪器设备的管理、运行和维护工作,他们对仪器设备的日常维护和保养直接影响正常的实验教学顺利进行,同时直接关系到仪器设备的使用寿命:(2)直接从事制定实验耗材、试剂药品采购计划和使用,若在每学期或每年耗材及药品采购计划制定中,由实验技术人员确定,既能保证实验教学工作正常开展,又能极大地节约办学成本;(3)直接参与年度教学及科研仪器设备补充更新,由于实验技术人员是实验教学和科研实验的具体参与者,对实验室仪器设备状况及急需程度是知情者。

2 实验教学过程的指导者

随着实验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和发展,实验教学工作不仅仅是实验教师的工作,而需要实验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共同承担,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验技术人员既要指导学生的实验操作,还要帮助学生分析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包括仪器设备的正确使用、操作,实验现象及结果的分析。除承担实验教学任务外,实验技术人员还承担学生创新性研究实验的指导任务。总之,他们与学生的接触时间较长,他们的言行,直接影响学生对实验内容的掌握,一个有道德、有责任心的实验技术人员对学生的影响是积极向上的:实验课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重要场所,只有一个责任心较强的实验技术人员,才能做好教师和学生的纽带,才能保证实验教学任务顺利完成,才能实现新时期创新人才的培养。

3 科学研究的参与者

教学、科研是高校发展的两大支柱,高校教师除了搞好教学工作之外,还要加强科学研究工作,提升高校科学研究水平,促进教学科研相长。高校理工科教师在科学研究过程中大部分工作必须在实验室完成,实验成败是研究成果的晴雨表,而实验技术人员长期工作在实验室,可以说得上对科研仪器设备、实验试剂最为了解,再者科研教师不一定对所有仪器设备和药品配制都了如指掌,因此实验技术人员将协助科研教师完成实验室研究工作,是科研工作者得力助手。

三 加强实验技术队伍建设的措施

1 更新观念,重视实验技术队伍建设

我院作为南疆培养从事基础教育师资和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创新性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基地,加快实验技术队伍建设步伐已刻不容缓。学院领导要重视实践教学,从当今国际知识经济时代和我国新世纪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要求上,看待实践教学;要加强实验室建设,从高等学校的教学实验室和科研实验室对国家人才培养及经济建设所能发挥的作用上,看待高校实验室工作:要用一盘

棋的思想看待高校人才培养工作,无论是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教学都是新时期高校人才培养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两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发展,要树立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并重,两支队伍建设并重的思想,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以培养适应新课程要求的基础教育师资和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创造性人才。因此,学院要树立科学发展观,打破传统观念束缚,要充分认识到实验技术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从而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和措施,加强实验技术队伍建设。

2 更新机制,合理定编,强化考核

我院实验室管理体制仍然停留在“校系一教研室(实验教学管理)”三级管理体制上,实践证明,这种体制给实验室工作造成小而全,十分分散,不利于实验技术人员的培养。在全国高校已逐步完成实验室管理体制改革之际,我院应借鉴兄弟院校实验室改革成功经验,尽快建立院级、系级实验中心,这种体制将有利于对实验技术人员的培养、使用,对优化实验技术队伍,提高使用技术人员的知识结构和业务能力,发挥实验技术人员整体优势,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对于实验技术岗位设置上,要根据学院实验室实际,文理兼顾、科学设岗、以岗选人、评聘公开。通过设定不同的岗位即实验教学关键岗、技术岗和普通岗,以及不同的岗位待遇与理论课教师对应,吸引高素质、高职称教师积极参与实验教学。管理上,要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实验教学条件保障、设备完好率与利用率以及科研工作等方面提出量化指标,进行严格考核,打破终身制,实行动态管理。

3 培养与引进相结合,优化队伍结构

高校实验室是技术集成、技术研发和技术扩散的重要基地,要求实验技术人员具备过硬的业务能力即:一是基本的实验室管理能力;二是较强的仪器设备保养维修能力;三是精湛的实验技术能力:四是一定的科研能力;五是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因此实验技术队伍引进和培养要成为高校常规工作,常抓不懈。根据我院实际,采取培养与引进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实验技术队伍。首先是引入硕士以上学位应届毕业生,或选留本校品学兼优的优秀本科生补充到实验技术队伍中,为我院实验技术队伍带来鲜活的生命力和蓬勃生机,改善实验技术队伍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和学历结构;其次是充分利用国家教育援疆政策,鼓励有发展潜力的年轻实验技术人员到对口支援高校更新知识,提高学历:第三是定期有计划、有目地的选派人员到国内高校重点实验室或实验中心,学习实验管理经验和先进仪器设备的使用与维护;第四是每学期邀请校内外专家对全校实验技术人员的服务意识、思想政治素质、业务能力进行培训。总之要根据岗位性质,通过各种途径为实验技术人员提供一切必要的学习培训机会,提高其综合素质,使每一位实验技术人员在胜任本职工作的基础上,达到一专多能,更好地服务教学、服务学生、服务科研。

4 引入激励机制,激发实验技术人员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实验室工作主管部门以提高素质、激发热情、稳定队伍为出发点,制定加强实验室队伍建设的政策和措施。体现在:(1)应尽量缩小与理论课教师待遇差距,尽量做到同职称同待遇;(2)建立合理的实验技术人员职称晋升评审标准;(3)设立实验室管理先进奖、实验技术成果奖、大型精密仪器设备使用效益奖等奖项,唤醒实验技术人员争先创优的意识,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4)通过增加工作量或物质奖励方式鼓励实验技术人员进行实验技术、测试方法的研究和开发,以及对仪器、设备和试验装置的自制、改造,精密贵重仪器和大型设备的功能开发等工作;(5)专门设立实验室建设与发展专项课题,鼓励实验技术人员积极申报,在科研工作方面给他们创造机会,只有这样,实验技术人员才会对自己的工作充满信心,才能体现他们的劳动价值。

四 结束语

实验技术队伍作为高校教学、科研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不仅直接参与教学实验和科研工作,而且还承担了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方面等诸多工作,是实验教学、科研、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一支骨干力量,在高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以及服务社会三大任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院必须紧紧抓住“教育援疆”这一前所未有的历史发展机遇,乘势而上,不断引进先进的实验室和实验技术队伍管理经验,引进高学历、高层次人员进入实验技术队伍行列。同时我们要不等、不靠,身体力行,转变观念,更新机制,通过各种途径加大建设力度,努力建成一支业务素质高,结构合理的实验技术队伍,以满足新形势下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需要,使我院成为南疆乃至新疆基础教育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参考文献

[1]姜漓,高校实验技术队伍现状分析与对策[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f4):110-112.

[2]熊春梅高校实验室技术人员队伍稳定与提高初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12):213-214.

[3]潘信吉,浅谈高校实验技术队伍建设[J].实验室科学,2009,(6):17-19.

[4]李震健,张继霞,加强实验技术队伍建设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4,(3):112-115.

第6篇:高校实验室建设的重要性范文

一、实验室建设中的动态管理模式的实施意义

动态管理(Dynamic Management)模式来自于管理学。其主要内涵是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通过外部环境的预测、内部数据分析,对经营策略、管理手段进行适时调整和对计划进行修改和补充的一种管理模式。随着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时代的到来,高校实验室建设面临的各项新的挑战层出不穷。为了能够更好的服务于高校的教学和科研发展,必须应用各种先进的管理理念来建设高校的实验室。与此同时,动态管理模式所具有的时效性和针对性非常适合应用于高校的实验室建设。具体而言,动态管理模式的应用将对实验室的建设形成以下积极意义。

首先,动态管理模式的应用有利于实验室管理的系统化。动态管理模式的重要基础是基于管理机构的重新规划和布局,要求管理机构成立针对性组织。这个组织将以问题模式为引导,形成发现问题,讨论问题,研究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一系列系统化的管理经验的形成及管理行为的开展。

其次,动态管理模式的应用有利于实验室管理的专业化。动态管理模式的问题研究机制起始点来自于对各个对象分门别类的针对性需求分析。由此,在实验室建设中应用动态管理模式时,会有效的针对实验室建设目标、实验室管理人员、实验室使用人员的进行专业需求和难题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满足各个专业需求的问题解决模式。

再次,动态管理模式的应用有利于实验室建设的时效性。动态管理模式强调建设过程中的预警系统的建立及预备方案的形成,对实时可能出现问题的方面建立隐形的预警备案,来保证问题解决的时效性。在实验室建设过程中,针对教师、学生、实验室硬件设施,实验室软件配备,均可以建立相关预警系统,遇到突发性事件就能迅速做好解决问题的时效性准备。

二、实验室建设中的动态管理模式的实施步骤

动态管理模式是一系列的管理方法的综合模式。在实际应用中,也必然要求实验室建设形成体系化的分步骤管理方式。实验室建设中的动态管理模式的应用牵涉到实验室建设的方方面面,一般所需要的基本实施步骤大致有以下四项。

1.分配实施动态管理的工作职责。实验室负责人带头学习有关实施问题管理的相关文件和制度,对所在实验室工作人员加强问题管理的教育,做到群策群力,确保实施问题动态管理取得实效。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任务分配具体到每一位工作人员。同时,强化工作人员的协作能力。围绕提升实验室功能这个目标,认真查找问题,分析原因,对问题的提案迅速组织实施。

2.广泛寻找实验室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实验室在建设初期的问题会很多,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但在持续维持和建设的过程中能否做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是最终能否成功实施问题动态管理的关键。问题的存在具有系统性和层次性,在解决主要问题的同时,会产生一系列的关联问题,这些问题必须及时发现。比如实验室人员配备与职责分配,实验室硬件设施添置及维护,实验室基本规章制度,实验室软件更新及购置,实验室教师课程安排,实验室学生使用制度等。

3.建立实验室建设问题预警系统。在解决显性问题的过程中,往往存在许多隐性问题。比如实验室人员的变动,实验室硬件设施的基本维护及安全使用,实验室软件设施的安装、更新等潜在的问题。这些潜在的问题如不能及时发现并得到解决,那么将会给实验室运行带来损失、浪费,甚至中断实验室的正常运行。建立问题预警系统,保持对各项基本设施和人员各方面情况的测试、关注和维护,根据岗位职责由每个部分的责任人对各系统监控的指标设立警界值,根据岗位职责由责任人员定期报告监测情况,对接近或达到警界值的指标随时报告,通过对预警指标的监控,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为解决问题铺平道路。

4.制订问题提案的管理办法。根据前期工作,形成系统的问题提案管理办法。

(1)提案分类和处理。根据问题提案的内容可以分为管理类和技术类。管理类提案由实验室工作人员共同分析完善。同时技术类提案可以要求相关专业机构和人员进行共同分析。其次,对问题提案进行审查。审查结果分为采用、不采用、保留三种。再次,对采用的提案,明确改善方法、整改时间和验收标准。

(2)提案实施与验证。提案实施结果在提案实施后进行总结,对在实施过程中已证明了的有效措施,纳入有关制度和标准。

(3)开展提案竞赛。通过提案竞赛活动,比谁的问题找得准,实施效果好。根据个人提案数和被采用情况,年终进行评比,为受表彰者颁发一、二、三等奖、提案鼓励奖和组织奖,评比结果作为员工奖励和晋升的条件之一。

总之,以问题引导为宗旨的动态管理模式在实验室建设中的应用必然包括严格的实施步骤。这些步骤的依次探索实施必将带来实验室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

三、实验室建设中的动态管理模式的实施难点

尽管动态管理模式的实施会使得实验室建设更加科学化。但是实验室建设中的动态管理模式的形成和实施可能会面临到一些难点。在真正应用动态管理方式以前,对会出现的难点依次加以分析,会有利于动态管理模式在实验室建设中的应用。

首先,动态管理模式下实验室建设工作人员的职责及行为模式的形成。传统的管理模式下,实验室工作比较习惯的方式是按部就班的依次进行。一般不会主动寻找问题并解决问题。而动态管理模式要求工作人员及教职工均形成主动发现问题来解决问题的模式,因此,一般需要一段工作时间的形成。

其次,动态管理模式下问题的发现。由于实验室日常工作比较繁琐,因此实验室基本运行已经成为师生习惯的事物。如何在繁琐的各个环节事无巨细的发现各种问题必然是一个难点。要加强对实验室工作各个环节的分解和研究。从各个日常的具体工作入手,广泛征求各方面实验室工作参与者的建议和意见,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形成细致的问题提案,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形成最值得解决的问题提案。

再次,动态管理模式下各个问题提案的解决。实验室工作一方面非常细致,另一方面也设计到诸多环节和人员。因此在提案解决的过程中,可以广泛征求各个相关部门领导和教职工的建议,群策群力,将大家的智慧都集中到实验室的问题解决中,以为高校的教科研工作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和专业化能力的维护。

四、小结

第7篇:高校实验室建设的重要性范文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我国教育业有着巨大影响。为培养出能适应21世纪需要的,具有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现代教育技术进入以网络教学媒体、软件教学与仿真模拟为技术代表的多媒体化、网络化、信息化的电子教室时代。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高校经管类专业也开始利用各种实验模拟技术来开展实验教学工作,针对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面临的职业环境特点,经济管理类实验室从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入手,设置财务会计模拟、市场营销模拟、统计分析软件实验、银行模拟、国际贸易模拟、ERP沙盘模拟等仿真实验课程,并将实际经济信息引入实验室,设置真实动态经济模拟环境,通过模拟现实世界中的激烈竞争,让学生对生产、财务、营销等方面进行思考,通过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实现专业融合,突出实践教学特色,强化实践育人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决策能力,为将来的竞争做好相应的准备。

二、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沈阳农业大学的建设和发展,经管类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已不能适应当前形势发展的需要,过去没有解决好的一些深层次的问题纷纷暴露出来,实验室管理面临着许多问题,例如实验技术队伍薄弱,实验室规模偏小、利用率低、实验教学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落后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学院实践教学环节的开展和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一)对经济管理实验室的重视程度不够教育理念的改革是实验教学改革的先导,是高等教育改革的关键。尽管教育部等各级部门一再强调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但并没有在学校和学生之间形成共识。传统观念认为经济管理实验室较之于理工科实验室而言,完全是“只投人、不产出”的实验室。因此,不少高等院校更愿意将资金投向能够带来明显经济效益的理工科或农科等实验室,而不愿意将资金投向经管类实验室建设。导致经管类实验室建设与理工类实验室相比,起步较晚,教育投入不足。此外,传统教学模式一直以课堂讲授为主,以理论教学为主,实验教学没有独立的教学计划,没有独立的考核环节,实验教学和科研仅仅处于其附属地位,学生不能接触到现实工作环境,最终导致理论与实践脱节。另外,某些学校的相关领导存在着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倾向,普遍认为:经济管理类专业属于软科学,只需要教材和讲义就可以完成人才培养计划,没有必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去搞实验室建设。由于对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作用未能引起足够重视,导致经济管理实验室的建设长期滞后于人才培养的需求,没有在经济管理专业教学中发挥应有作用。(二)实验室建设缺乏整体规划在筹建沈阳农业大学经管实验中心之前,我们对国内一些高校的实验室进行过细致的调研。例如,南京农业大学、东北大学、沈阳师范大学等有经管专业的相关院校,经调研,有些实验室主任总结经验后反映:在硬件建设上,实验室建设以及设备的购进缺乏整体规划,往往是根据经费状况决定,较少考虑学科情况和客观实际。在软件建设上,由于经济管理类专业常用的财务、营销、银行、证券等实验教学软件品种有限,价格昂贵,学校投入教学实验经费多用于购置硬件设备,减少了对实用软件的经费投入,忽视了软件的实用性。此外,虽然经济管理类本科专业的实验教学任务都由中心承担,但由于实验室内部设置以及各专业之间采用单一的局域网,封闭运行,缺乏整体规划,使各相关专业无法在逻辑上、内容上有机形成完整的教学体系和内容,资源共享度较低。(三)实验师资队伍不能适应新时期实验教学及科研活动要求实验室队伍是高校教学和科研水平以及实验室管理水平的具体体现,高校传统实验室的实验教学师资不稳定,结构不合理,培训机会少,政策制度不完善,这些严重影响了实验师资队伍的工作积极性。此外,实验教师由于专业、知识等方面的限制,只重视对实验仪器等硬件条件的管理,却忽略了对实验技术、实验内容的提升和学习。实验教学与科研活动是相辅相成的,很多科研成果是在实验室产生,但由于管理体制等方面的原因,未能将实验教学管理与科研实践密切结合,导致实验教学与科研活动脱节,未能充分利用实验教学资源,未能有效实现经济管理实验室的可持续发展和利用。实验教师管理队伍滞后实际需要,直接影响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也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四)实验室封闭,利用率和服务水平低实验室开放是实验室提高研究质量,多出成果、多出人才的重要保障。由于有些高校实验室条件有限,实验室除开展必要的教学实践活动之外,基本处于封闭的状态,很少有其它工作,既不面向全院学生开放,也未面向社会提供科研和产品开发的服务。而教学活动也仅停留在进行实践性实验上,缺乏验证性实验。由于开放意识差,教育投入不足,加之实验教材资源、实验师资资源有限,教学领域的最新软件不能及时应用到学生的实验教学中来,致使不少实验室的落后陈旧局面很难改善,限制了科研交流和实验成果的提高与转化,实验室没有真正成为学生的实训实践场所。

三、实验室建设的改革对策建议

根据目前形势,经管类教学内容已经不能沿用以往的教学模式,必须结合实验教学,建立经管类专业综合模拟实验室,实现教学资源高度共享,将实验室建设成为教学科研和实践演练的重要场所,成为教学模式多样化和教学手段现代化的重要的基地。(一)加强实验室建设,科学规划实现资源共享经济管理实验室是大学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在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我院实验室自身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相对滞后于学科建设、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整体需求,尚不符合建设高水平大学的需要,这就需要进一步加强实验室改革和实验教学体系创新。为此,学院在规划实验室建设伊始,紧密围绕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教学服务这三条主线,召开教研室主任会议,提出实验室建设的具体方案,充分考虑教研室主任的意见建议,调动全院教师的积极性,让教师出谋划策,改变实验室之间封闭运行、分散管理的状况,加强与国家、省级及其他院校实验平台的联系,重新设计实验室架构,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实现分层次、分类别的集中管理。同时制定相应的软硬件保障标准、师资队伍建设保障以及管理体制机制等保障措施,构建具有专业特色的实验室管理体系和架构,彻底打破实验室不能满足教学和科研的窘境。(二)稳定实验师资队伍,确保教学质量实验师资队伍是学校教学、科研工作的一支重要力量,建设一支高素质相对稳定的实验教师队伍,是建设好一流实验室培养一流人才的基础。沈阳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实验中心实行教学院长统一领导下的中心主任负责制,中心成员严格实行聘任制,人员由实验教师队伍、实验技术队伍、实验管理队伍三部分组成。由于经济管理学科的实验教学内容有很多共性,这样就要求实验教师一专多能,打通专业、学科之间的界限,实行专业融合、综合实验。因此,高校应从政策和经费上构建实验教师队伍培训体系,有计划多渠道地对实验人员进行培训,积极安排实验师资队伍进修学习,鼓励实验教师参加各种实验技术培训,鼓励实验室尽量多的参与实验教学和科研,为他们提供学习新技术新知识的机会,促进实验室人员配置不断优化。同时要提高实验人员在高校中的地位和作用,逐步扭转高校在职称的评定、科研立项、岗位的奖励制度等方面过多的倾斜教学岗位而忽视实验岗位的局面,充分调动实验人员工作积极性。(三)建立实验教学与科研活动互动机制实验室是高校教师开展科研活动的必要条件,如何让各类实验室和科研活动有效结合发挥最大效益是实验室管理的一项大课题。没有高水平教师的积极参与和学科的支撑,实验教学水平难以提高。高校的实验平台不仅是开展正常教学实验的平台,还应该是科研合作的平台,走产学研之路,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承担研究项目,科研协作是新形势下高校实验室建设的发展方向。因此,实验中心应注重学科建设投入,充分发挥实验室效益,为教学科研提供软硬件支持,最大限度地满足科研需求。鼓励广大教师将科研成果及时引入到实验教学中,开发新的实验项目,形成实验教学的特色,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和科研成果的不断产生,推动学科建设和教学改革。(四)科学合理配置、最大限度实现实验室充分利用实验室需要有专业性,但不是自我封闭的独立性。因此,必须建立一种新型的实验室运行模式,提高实验室的利用率。开放实验教学是教学改革的具体体现,既能充分利用实验室的空间和资源,又能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实验室开放不仅是时间概念上和实验室设备的开放,更是指实验课程、实验项目和科研课题等实验内容的开放。实验室实行对内对外、课上课下的开放运行模式,在时间、空间、资源和服务等方面全方位的对学院各专业开放。此外,根据学院教学科研计划,大学生的科技创新项目,教师的科研项目都可在实验室实践,资源共享,平台开放,最大限度提高实验室的使用率。建立现代实验管理中心的目的,就是要整改实验室的设置,把实验室建设、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有机结合起来,使实验室更好地为教学、科研、生产服务,最大限度实现资源共享,发挥实验室的总体效益。把实验室办成既是实验室,又是学生未来工作岗位的模拟演练场地,为学生日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根据我院专业和学科的实际情况及特点,把学科相近的实验室先集中合并,拟合并各单独的营销、国贸、会计和金融实验室为跨专业综合实验中心,在管理体制上边实践,边研究,力争使我院实验室管理体制的改革得到较快的发展。

四、结束语

第8篇:高校实验室建设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高校;实验室;师资;建设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6-0020-02

一、前言

高校实验室师资队伍包括实验技术人员和实验室管理人员,大部分高校将其列为教学辅助人员编制,实验室教师是高校教学科研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学校的重要职能是培养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高等院校的教学大致可以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环节,二者相辅相成,互相渗透,缺一不可。实践教学建立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之上,实践教学涵盖了课程教学实验、毕业论文实验、专业课程实习、毕业生产实践等环节,是培养学生专业实践技能、提升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各高校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加强实验室的硬件建设,购置了许多大型、贵重和精密的仪器设备,高校实验室由过去的单一教学功能逐步向集教学、科研和研发等多功能方面转型。因此,各高校越来越重视建设一支相对稳定、结构合理的实验室师资队伍。

二、实验室师资队伍的整体目标

1.准确定位。实验室师资队伍的合理和准确定位是建设好实验室师资队伍的基础和前提。学校要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学科建设规划、人才培养方案和实验室所承担的工作任务,按照“着眼当前、服务教学、适度超前、预留空间”的思路做好实验室建设的整体规划和功能定位,以“教育部高等院校实验室评估指标体系”为依据,按照“保证数量、稳定队伍、优化结构、提高素质”的要求,抓好实验室师资队伍建设。

2.科学设岗。科学设岗是建设好实验室师资队伍的重要步骤。严格控制实验室师资队伍的编制总数,根据不同岗位的职责要求、实验室所承担的实验教学与实习工作量、设备维护与管理工作量、实验室规划与建设工作量分类折算,确定实验室总的编制数,依据工作量的大小核定编制,确保工作岗位工作量饱和实验室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转。

3.优化队伍。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实验室教师队伍是高校实践教学的必然要求和根本保障。实验室师资队伍逐步实行固定编制与合同编制相结合的动态管理模式,双向选择,竞争上岗。有计划、分步骤地组织实验人员参加学历、学位的提升和专业技能的培训。同时,鼓励专业教师从事实践教学,聘请行业内有生产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为兼职实习指导教师,充实并完善实践教学队伍。

4.分级管理。分级管理是建设好实验室师资队伍的基本保证。按照“谁使用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建立校、院、实验室三级管理体制和聘任制,明确学校、学院和实验室三级管理职责,以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为龙头,理顺实验室建设与学科专业建设、实践教学与理论基础教学的关系,健全和完善管理体制和聘任制度,优化实验室师资队伍。

三、实验室师资队伍建设的保障措施

1.明确职责。推行实验室(中心)主任负责制,按实验室教学和实验管理岗位的不同分工制定岗位责任制,建立和完善考核评价体系,评价考核体系包括实验教学与科研、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量化与折算、岗位职责的考核等内容,同时制定教授级实验师、高级实验师、实验师和助理实验师四个等级的相应考评办法。考评结果作为酬金发放、职称评聘的依据。

2.搭建平台。制定科学、合理的实验室师资队伍建设发展规划,注重拔尖人才和青年人才的培养,合理配置、优化结构,在职称评聘、激励措施和酬金分配等方面给予支持,激化实验室师资队伍的积极性和造性。鼓励和支持实验室专业人员参加各类培训,特别是通过国家公派、学校公派等形式出国进修或者交流合作,更新知识结构,开阔学术视野,提高专业实践技能和理论水平。

3.激励创新。随着实验室师资队伍职称结构和学历结构的不断提升,队伍的整体素质发生了质的变化,新引进的教师一般都有博士学位,要通过创新团队建设和创新基地建设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以教学示范中心、成果研发与推广基地、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等形式调动实验室人员开展科技创新、科技推广等方面的积极性。

4.提高整体素质。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牢固树立为教学服务、为学生服务的思想。认真学习本学科的教学大纲,经常查阅教材和专业学术刊物的相关文章。熟悉仪器设备的性能、保养及使用方法,并能进行简单的维修。根据实验室承担的实验教学任务,制订实验教学计划,及早做好准备工作。

5.健全规章制度,强化监管工作。建立一套符合学科专业发展需求、与本专业人才培养相衔接的规章制度。规范仪器设备的购置、验收、入账、领取、出借、回收、保养、维修、保养等各环节的工作,对每一环节强化监管制度,责任到人。经常对师生进行爱护仪器、遵守实验室管理制度的宣传与教育,对违反操作规程、损坏仪器、浪费药品及其他不爱护国家财产的行为做出严肃处理。

6.拓展实验室功能。充分利用实验室先进的仪器设备,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和课外科技小组活动,将实验室功能发挥其最大化。依据社会经济发展和行业需求,结合学科建设特点和最新科研进展,有针对性地开展创新性实验项目。创新实验室的管理,用计算机进行实验数据记录和实验室账目登记管理等,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和完好率。

四、结语

高校实验室师资队伍建设是高校的教学工作和人才培养的有力支撑,是强化高校实践教学的重要措施,加强实验室队伍建设,有利于促进高校实验室的升级转型和学科建设的质量提升,有利于促使人才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和行业发展的新要求。建设并完善实验室师资队伍,使实验室在高校高等教育的各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协助高校培养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史海峰.高校实验室队伍建设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33(4):223-225.

[2]孙强,杜冰清,江姣姣.高校实验室管理机制与人才队伍建设的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33(3):245-247.

第9篇:高校实验室建设的重要性范文

实验室工作水平是高校科研教学水平的基本标志。高校实验室的建设,应积极探索实验室管理方面的改革,充分发挥人力、财力、物力的投资效益,不断提高科研水平。笔者就目前高校实验室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方向谈些建议。

1 当前实验室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实验室技术力量薄弱

不重视实验科研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普遍问题,这个问题成为制约我国产出高质量科研成果的重要因素。由于在实际工作中不重视实验队伍建设,导致实验技术力量薄弱,很多学校都是把本科生、大专生甚至中专生作为补充实验队伍的主要来源,造成了长期技术队伍力量薄弱的状况。

1.2 大型仪器设备专管共用工作开展不利

大型仪器价格昂贵、技术精密、操作难度较高,应该实行专管共用,这样可提高大型科研仪器设备的使用率,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满足广泛的科技实验研究所需要,但各自为政、小而全的意识却导致了专管共用工作进展缓慢,即使探索性地开展了一些大型仪器设备专管共用工作,也常常是有始而无终,因为手续环节复杂,最终有名无实。

1.3 资源浪费

学科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实验室建制、资源配置不合理,仪器设备低水平重复。由于学科门类比较齐全,缺乏全校统一规划建设,各学科之间缺乏联合,因此导致了学科建设资源配置分散、影响了全校整体优势的发挥。不少学科在开展科技活动中往往力不从心,苦于自身人才、技术力量单薄,研究方向不够明确,缺乏统一而长期的发展规划,从而失去了学科建设的动力。这些都严重地影响了资源优化合理配置,仪器设备既低水平重复,又利用率低下,严重制约了高校科研工作的高效率运转。

1.4 缺乏竞争及激励机制

由于科室管理实验室过程中的各自为政,各个科室之间没有横向的比较与竞争,不利于充分调动实验室技术人员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实验室人员基本上每学期周而复始、机械性地重复以往的工作,形成思维定势,不思进取,不利于技能的掌握与提高,不能产生激励与制约。由于各个科室课程的特点造成实验室资源的“季节性”浪费,也就是指有些科室的课程某学期没有课,实验室本学期就基本处于闲置状态。

2 改革实验室建设的几点措施

真正建立起一个具有创新能力的实验室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为开展科研教学活动提供一整套软硬件条件优良、技术服务优质、工作效率高效的理想实验研究基地,是教学管理工作者需要认真思考、积极探索、扎实开展的一项重要工作。

2.1 建立完善的实验室管理体系

为了解决在实验室建设中存在的资源浪费、重复建设、条块分割、分支过细等问题,改革实验室体制的思路应该是建立完善的实验室管理体系。

(1)管理模式的改革与健全。把分散在各系部教研室的较先进、高级的仪器设备实行统一管理,充分实现资源共享,管理方式以学校管理为主,科室为辅的二级管理模式[1]。(2)规章制度的制定和完善。规章制度的制定使操作者有章可循。在实验室建设过程中要十分重视实验室建设和强调规范化管理,并根据实验室实际情况制订出实验室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责任制等,并不断完善,具体工作落实到人,做到职责分明,切实保障实验室工作协调有序地进行。(3)加强对贵重设备的管理。对贵重设备做到统筹安排,有计划有目的的引进,及时投入使用,促进科研水平的提高。在使用过程中做到专人专管,使用前申请,使用后登记,负责人检查。实验室的规范化管理,为教研室的教学和科研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4)加强实验室经费管理。要充分发挥现有经费和物资设备的效率,清理多余积压及使用效益、效率差的物资设备,由设备主管部门统一调剂、处理或组织共用。校内调剂后的多余物资设备可折价处理,其经费收入供新设备经费用。加强设备的维护,提高设备的完好率和利用率。

2.2加强实验技术队伍的建设

人才培养是实验室管理工作的核心[2-3]。造就一支思想境界高、业务素质好和技术能力强的工作队伍是实验室管理成功的决定性因素。应多途径积极引进人才,同时加强实验技术人员的培养,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并鼓励他们在干中学、学中干,不断提高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水平。

2.3 建立开放实验室,开展社会服务

高校的实验室在人才、设备等方面有一定的优势,为了充分利用资源,实验室在完成教学科研工作的前提下,应鼓励他们从事社会服务活动。在进行社会服务时,要有组织、按规定进行。可采取形式多样的服务创收方法,通过开展对社会服务,推动科研工作,增加工作人员的收入,从而促进实验室工作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