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技术的创新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此外,柔性版制版中四氯乙烯和正丁醇混合溶剂曾被广泛用于洗版,这与柔印的环保理念相抵触,尤其是四氯乙烯具有毒性,其产生的刺激性气体在空气中的浓度只要达到百万分之一就可能被人嗅到。虽然这种混合溶剂在洗版品质和速度两方面的性能远高于低端环保溶剂,但由于成本较高及具有毒性,正在缓慢退出市场,而近年来出现的替代溶剂,仍无法解决困扰柔性版制版中的几个重大问题。
首先,洗版时间长。低端环保溶剂普遍对感光树脂的溶解能力较差,因此需要较长的洗版时间,而洗版时间延长,会造成版材因吸收溶剂而严重溶胀,厚度变化过大。
其次,不易烘干或烘干时间过长。目前国内市场上的低端环保溶剂采用的是国外20年前的配方,溶剂的挥发速度普遍较慢,以厚度为1.7mm的版材为例,大多需要3小时以上的烘干时间。同时,可能会由于烘干机温度不均,造成成品印版厚度波动较大,从而影响套印精度和产生诸多印刷故障。此外,多数低端环保溶剂仍然会挥发浓烈的气味,这让很多初次参观柔性版制版车间的人心有余悸。
为了解决柔性版制版的速度和环境问题,2000年采用无溶剂洗版方式的干式热敏制版技术(即FAST技术)首次推向市场,该技术凭借省时和环保等优势成为柔印技术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并获得了美国柔印技术协会(FTA)的技术创新奖。
FAST技术之所以为干式热敏制版技术,是因为其不再需要溶剂和烘干,整个生产流程中没有溶剂出现,所以称其“干式”;而版材是被加热后除去未曝光部分,所以称其“热敏”。图1所示是杜邦公司推出的Cyrel FAST干式热敏制版机。下面,笔者就简要介绍一下干式热敏制版技术和Cyrel? FAST制版系统。
采用干式热敏制版技术所使用的版材(以下简称“热敏版”)与溶剂型柔性版有所不同,未曝光的感光树脂在一定温度下会融化,而经UVA曝光的部分则因发生光聚合反应而不会出现这种现象。为去除未感光部分的树脂,需要将版材加热软化,然后用无纺布将软化的树脂从版材上剥离下来。图2是Cyrel FAST干式热敏制版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版材包在印版滚筒上进行“干洗”成像,蓝色细线圈定的装置是红外加热器,用来加热版材。显影辊确保无纺布和版材充分接触,同时自身也带有加热装置,可以在短时间内加热到268℃以上。所有热敏版材的洗版重要参数都已经过基于6 Sigma试验设计(DOE)方法进行优化,由于预置了所有版材的洗版参数,操作起来为简单。
简单地讲,热敏技术的核心是高分子感光材料技术及设备技术,从工艺流程上看,我们更习惯将其作为制版流程中的洗版过程。随着柔性版激光雕刻技术的普及,激光雕刻成像、热敏方式洗版成为目前最快速制作高质量印版的实用技术。此外,配合热敏技术,带有冷却台面和灯管能量检测功能的曝光设备(如图3)首次出现,解决了制版中造成网点大小波动的一个重要问题,同时也有利于制作浮雕高度更为精准的印版。时至今日,国内最大的几家柔性版制版和印刷公司都装备了配有温控系统的曝光设备,这也得益于热敏技术的推广。
图4是溶剂型激光版和FAST热敏激光版在制版过程中各阶段的时间对比(具体时间与使用的版材厚度、溶剂种类及制版设备性能有关),该对比数据以厚度为1.14mm、尺寸为1067mm×1524mm的柔性版,使用CDI Spark XT 4260 Optics 40雕刻机获得。从图4可以看出,与溶剂型柔性版制版系统相比,FAST制版系统可以缩短70%~80%生产周期,如果使用更快的激光雕刻机,则整个制版流程的时间可以进一步缩短。
从热敏版的特性和制版工艺中我们不难发现,热敏版具有独特的技术优势。第一,极大缩短了制版周期,提高了生产效率;第二,不使用有机溶剂,同时免去了作为危险溶剂的仓储、运输、回收,降低了生产成本,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也让生产和储存环境更加安全;第三,缩短了制版流程,有利于品质控制和管理;第四,印版尺寸稳定,重复性好,避免了传统印版因冲洗和烘干造成的厚度波动,成品印版具有高度均匀性,可确保高品质印刷;第五,减少了设备投资和人力消耗,节省生产场地。相对溶剂型制版系统而言,热敏制版系统生产场地占用空间大大缩小,对于制作相同尺寸的印版,热敏制版系统的投资更少,在大量的投资和回报研究中,该系统展示了绝对的优势。而从生产角度看,印刷企业无需提前制作备用版,在印刷过程中可以随时使用热敏制版系统补做印版,而不用担心漫长的等待时间。
2008年,由Five Winds International公司和多所大学共同研究做出的关于柔印和凹印生命周期评估报告中,对溶剂型制版和热敏制版做了详细研究。报告中提到,在制版过程中,热敏制版的不可再生能源消耗比溶剂型制版减少了60%,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了51%(如图5)。
2004年,中型尺寸(1024mm×1524mm)的热敏制版机为了适应宽幅印刷市场的需求而推出,同时该机首次采用了催化氧化装置(CATOX),其类似于各类汽车的尾气处理中普遍使用的三元催化器,能够将设备工作过程中产生的有害气体回收,并使用催化氧化装置将有害气体完全处理掉,排放到空气中的气体主要为无害的二氧化碳等气体。实际使用中,操作环境及排放气体几乎没有任何异味,得到了用户的广泛认可。
另外,该机采用了新型无纺布,提升了对细小网点、反白区域的清洁能力,同时大大减轻了无纺布重量,降低了操作难度。
在drupa2012上,热敏制版技术再次成为热点,超大尺寸(1270mm×2032mm)的洗版机热敏套筒技术的推出标志着热敏制版技术的进一步提升。
最大制版尺寸为1270mm×2032mm的制版机,是目前业内最大幅面的制版设备,对于雕刻和曝光后的厚度为1.14mm的柔性版,仅需15分钟左右的处理时间就可以上机印刷,这也使其同时也成为速度最快和效率最高的洗版机。该机内部结构不是简单重复以往技术,而是做了重大的技术改进,并申请了多项专利。例如,最新的专利包含一个全新设计的硬性滚筒,配合定位针的设计,可以根据版材长度自动调整定位针的位置,同时滚筒不再使用以往的压敏涂层固定版材,而是增加了一个可以根据版材长度而固定版材的定位针系统。这种改进带来的主要好处是,日常不需要对滚筒进行维护和保养,提升了设备稳定性。 其次,改进了以往由红外线加热器加热的工作方式,而改为了热风喷射的工作方式,这种改进去除了以往加热辊对版材的压力,极大地提升了洗版机对细小线条、网点的清洁能力,制版品质尤其是精细部分的网点再现等同甚至超越了溶剂型制版的品质。
而热敏无缝套筒制版技术是针对包装印刷领域对无缝技术的需求而开发的,解决了以往柔性版无缝版印刷精度低、制作周期长、成本高的问题。图6所示为热敏无缝套筒制版机。由于从原料开始,树脂版就以圆筒方式加工,所以热敏套筒版拥有诸多单片型印版无法比拟的优势,例如,极其出色的套准精度,不需要贴版设备和材料,可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无缝印刷。以笔者手中的实际印刷产品而言,在高品质印刷设备的配合下,以400m/min速度生产的软包装产品,热敏套筒版的四色套色误差可以小于0.1mm。
打破林业发展瓶颈,促进林业向数控化管理方向发展
目前,林业中无法避免的病虫害带来的破坏、成活率低、授粉率低、水腐烂根、花期受损、缺少光合作用等十分严重。我国林业也大多处于粗放型管理模式,对于林木作物的温度、水分、养料、日照还无法达到精准化控制。林业技术创新改林业管理模式粗放型为集约型,改模糊化、经验化为数字化、科学化。即在林业管理中要使用数字化、自动化、精准化管理设备,对林园的水分、温度、养料、日照进行直观的测量,准确把握并分析出此阶段作物所需的外部环境及肥料供给,并给出合理化意见,对所缺或过剩的元素进行调节,使林木管理员更有针对性地进行环境处理。因此,林业合理使用创新技术,可打破林业发展瓶颈,促进林业向数控化管理方向发展。
减少人力浪费,提高林业人员素质结构组成
林业因其工作量大,工作重复性和不可掌控性较高,所以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林业技术创新的融入可以通过高新技术减轻劳动强度,减少工作的重复性,加大可操作性,从而减少人力资源不必要的浪费。同时,林业人员一般文化水平较低、素质较差,工作中大多凭借多年积累经验,科技投入林业,势必带来新鲜的血液和高科技人才,从而带动一批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人员加入,提高了林业人员的整体水平,更使林业人员从组配上得到提升。
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快可持续发展,推动林业绿色化进程
林业资源的保护利用和发展与人类生存环境息息相关,在促进林业发展过程中一项不可忽视的工作就是保护环境,因此出现了可持续经营技术、生态系统恢复、荒漠化防治技术、森林资源培育技术、重大森林灾害有效控制技术、湿地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等林业创新技术,这些技术的目的都是把自然环境与林业从相互影响变成相辅相成,从而达到生态系统、动植物多样性系统、林业系统、可循环系统、人类生存环境和谐统一。
改变被动角色,引领市场走向
论文关键词:创新 突破性创新 增量创新 技术创新
论文摘要: 企业对其生产的产品进行的技术创新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突破性创新;另一种是增量创新。二者在不同的企业内外部环境下有着不同的作用。前者强调对新技术的探索,后者强调对已有技术的消化和吸收。对于不同的企业而言,所需要的技术创新方式也是不一样的。
一、关于创新
熊彼得是将创新引入经济领域的第一人,他认为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把一种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而创新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利润。国内学者研究认为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模式可以分为进攻型战略、防卫型战略和模仿型战略三种。进攻型战略多为领域中革命性的或根本性的重大创新,而企业的研究开发部门起着决定性作用;防卫型战略则避免风险,紧随第一个创新者的脚步;而模仿型战略则只用很少的投入在技术方面,而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模仿成功者的产品上。
从这种观念来看,进攻型战略是偏向于产品技术的突破性创新,而防卫型和模仿型战略则偏向于产品技术的增量创新。一般来讲,产品技术的增量创新是企业不断累计各种小的技术创新,从而带动产品性能和外观等的变化,以满足顾客的多元化要求。而产品技术的突破性是使产品具有前所未有的功能和其他特征,或者直接创造出一种新的产品,与之相伴的是成本也会有极大的提高。
对于产品技术的这两种创新方式,前者是聚少成多型的,通过不断的量变累积带来产品的最终质变,成本低、奉献小,为大多数企业所青睐;后者可以称之为“破坏性创新”,它摧毁过去,创造新事物,它的实施需要高成本,伴随着高风险,同时也能带来高利润。
二、产品技术的突破性创新
产品技术的突破性创新通常需要有雄厚的资金、充足的时间以及相应的专业人才来进行。突破性创新的过程长,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于我国小型企业来说很难进行,一般由大型企业进行,而我国进行产品技术的突破性创新的企业一般具有以下三个特征:
1.具有一个强有力的研发部门
强大而有力的研究和开发部门是产生大量创新的基础,拥有本企业所独有的创新技术能为企业带来核心竞争力,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而专业技术人员更是研发部门的核心,一般来说,研究和开发能力主要有3个承载者:企业、大学和其他非官方研究机构、政府实验室。如在美国,擅长进行突破性创新的企业往往位于大学附近,和其周边技术基础设施有着紧密的联系。
2.对新技术研发的资金投入量大
美国研究和开发的投入是世界上最高的,而且美国企业将研发资金的三分之二用于提高产品技术、即进行产品创新,三分之一的研发资金用于进行过程创新。这种资金投入方式让美国企业在突破性技术创新方面非常有优势,也是值得国内学习的。
3.政府部门的支持
政府能够在组织外部推动技术创新,政府干预和大量的公共补贴,为企业突破性创新提供良好的外援。
突破性创新是为技术创新提供直接量变的创新方式,某种程度上说,是用暴力的方式推翻以前的技术和产品,从而将新的技术和产品带给公众。正是不断的突破性创新推动了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不断改变。
三、产品技术的增量创新
增量创新指持续发生的小的量变性的创新,主要包括生产工具、制造设备和固定资产的更新、生产工艺的改善等等。与突破性创新相比,增量创新来得更为缓慢,给大众的接受时间也较长,而且成本更低,需要的时间和精力更少。在我国,增量技术创新具有以下特征:
1.研发资金主要用于商业化研究
以增量创新为主导的技术创新主要将精力放于技术的商业化研究,而不是基础研究,偏重于根据顾客需求进行不断的小规模的的产品技术改进。这样的资金使用方式使得研发资金的使用风险更小,能带来比较明显的经济效益。日本企业就偏向于这种风险性小、回报期短的增量技术创新模式。
2.追求秩序和和谐的集体主义文化氛围
企业文化对技术创新具有重大影响,追求秩序和和谐的集体主义文化氛围使得企业将经营重心放于大规模生产和全面质量管理。集体主义的文化氛围削弱了企业的突破性技术创新精神,而是偏向于风险性小的增量技术创新。同时渐进式的增量技术创新模式也不会带来组织的巨大变革,而其带来的效益却是相对显著的,对于管理层和企业其他员工来说都更容易接受。具有这样的企业文化氛围的企业更倾向于渐进的、增量性的而不是激进的、突破性的创新。
3.持续改进的管理模式
持续改进的管理思维是增量技术创新方式的思想精髓。渐进的、持续的、增量的技术改善,是企业制度和企业文化所坚持和倡导的,这就要求上层管理者在进行技术管理的时候必须尊重和强调这种持续改进方式。
与技术的突破性创新相比,增量创新的难度更小,是通过渐进式的小规模量变来带来技术的质变。对于研发资金并不充裕,研发力量有限的企业而言,这种方式无疑更能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
四、总结
在技术创新过程中,突破性创新和增量创新的方式各不相同,但最终目标都是为了使得企业获得持久的发展。对于我国企业而言:一方面要积聚人才,积累突破性技术创新的人力和财力资本;另一方面,更要注重增量性的技术创新。增量创新强调的是对已有技术的吸收利用,更符合我国企业有技术但利用不高的国情。相信在充分发挥了突破性创新和增量创新在我国企业技术创新中的作用后,我国企业定将取得更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
[1]秦辉傅梅烂:渐进性创新与突破性创新: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选择策略[J].软科学,2005(1)
[2]秦静王柏轩:我国激进式创新现状及其加速发展对策研究[J].科技和产业,2007(2)
关键词:信息技术;理论性教学;创新;探究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03(2015)11-0044-02
一、信息技术教材分析及教学现状
信息技术课程已经成为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它不再是一门单纯要求技能性的学科,而是着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信息素养的培养要求也越来越高。从信息技术教材中可以发现,操作性内容和理论性内容是相铺相成的,随着计算机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学生较早就熟悉计算机,并有一定操作基础,所以在学习信息技术操作性内容时能较快掌握,学习起来也较轻松,但在教学过程中,同样也存在一个普遍的问题,即理论性内容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不轻松,表现为教师“教”的累,学生“学”起来困难,不易接受理解。
二、传统信息技术理论性知识教学
教师在传统的理论性教学中常用的是讲授法,将书本上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反映课堂知识枯燥,听不进或听不懂。以教科版《网络技术应用》中IP地址知识为例,通过教师讲解,举例子,如各自所在位置为例,很多学生仍然茫然,这样教学效果不理想。IP地址概念不理解以致后面的IP格式更是一知半解,这使得课后很多学生在IP地址学习上仍存在很多问题:为什么IP地址是32个二进制位?为什么是4段?IP地址网络标识位和主机标识位如何区分?所以,传统的理论性教学方法并不适合学生学习,这就需要探究新的教学方法以更适合学生学习。
三、创新性教学及实例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传统的理论性教学方法在某些方面并不太适合学生学习,教师最主要的还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技巧。
1.技巧一:教会学生通过想象力突破
在传统教学中,思维方式往往比较固定,因此,有人会说学生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怎样突破学生思维局限,是教师应该去思考学习的问题。笔者曾以网络通信原理为例做出突破:OSI网络通信原理是整个网络技术应用中的难点及重点,如何将这部分抽象内容展示给学生?笔者通过一个金字塔图形进行想象突破难点重点(如图1)。
<E:\2015电\2015.06\6.37.jpg>
图1 OSI网络通信原理
通过发挥想象,将通信原理联系到七层金字塔,从而达到理解通信原理的目的:发送方从上往下传递数据,每经过一层增加一个协议(金字塔往下底座越来越大),接收方从下往上传递数据,每经过一层减少一个协议。既方便学生理解也方便学生记忆。这样的例子还很多,我们可以自己通过想象力来达到教授的目的,也可以教会学生自己通过想象力来理解记忆知识,形成自己的想象力体系。
2.技巧二: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在信息技术学习中的重要性极为显著,理论性知识本身就是很抽象的,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实践,对理解抽象的知识有很大帮助。比如:IP地址中,学生通过安装使用“飞鸽传书”这个软件,达到理解IP地址的效果,甚至还能扩展了解到局域网的知识,使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思。
3.技巧三:同伴作用大,同一水平线相互学习
笔者曾经做过这样一个试验,在两个班讲解同一道操作题,第一个班由笔者讲解,第二个班由一名学生讲解,讲解过后,让学生再做一道稍加难度的题目,第二个班的学生中,做出难度大点的题目的人数明显多些,笔者对此进行了教学反思,学生讲解对学生而言较为新鲜,学生明显感兴趣,在讲解时可以增进学生的思考,使学生在自己遇到难题时首先就学会了思考。所以,应注重同伴的作用。
4.技巧四:前后知识连接学习
有些理论性知识其实在不同章节都有体现,教会学生进行前后联系,对加深学生对这些理论性知识的理解非常有帮助。
当然,还有很多其它技巧对理论性教学非常有帮助,在针对理论性教学方面的创新还有很多方面,需要我们用心去发现,去探究。
四、创新性教学的核心
科学家贝弗里奇曾说过,独创常常在于发现两个或两人以上研究对象或设想之间的联系或相似之点。创新的点子可遇不可求,其在于平时的观察积累,创新源于生活。因此,很重要的一点是要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和所关注的事物,从而从学生和教材两方面找到创新的突破点。
五、创新性教学的发展
创新性教学是现今教学的热点,很多学科都有相关研究,而有关信息技术学科的创新性教学较少,但这门学科的创新性有很大发展前景,主要由它的学科性质决定:信息技术更新快、发展快,有很多新的知识值得我们去学习探究,因此,相应的创新性教学方面的方法也会更多。
参考文献:
[1] 吴淑珍.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实践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
2007.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现代城市生活对电力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为了保证稳定的供电,需要进一步加强输电线路的建设。目前,我国电网在实际的运行中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供电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还有待提高。电力企业只有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才能够突破运行环境的制约,使供电水平得到有效的提升。
关键词:
输电线路;线路建设;制约;技术创新
电力资源是推动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能源。经过多年的发展,供电技术已经日渐趋于成熟。输电线路的建设直接影响到了供电的效率,因此加强输电线路的技术创新是提高电力资源利用效率的必然措施。线路输电由于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供电环境不容乐观。文章结合输电线路在建设和运行中制约的因素进行简单的分析,并从技术创新层面提出了针对性的措施。
1制约输电线路建设的因素
输电线路的建设本身是一件十分浩大的工程,需要考虑到很多方面的影响因素。在施工过程中会受到诸多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共同制约,使建设的难度和技术的难度都面临较大的挑战。从外部环境来说,输电线路的建设既要受到自然环境的限制,也要受到现实条件的限制。一方面,随着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土地资源已经得到了较大程度的开发。很多地方都出现了土地资源紧缺的现象,而输电线路的建设需要耗费一定的土地资源才能得以进行。输电线路的建设在施工时必须遵守不得占用林地和破坏自然环境的原则,加上输电线路本身对周围环境有一定的要求,合适的土地区域就显得十分有限。在土地资源日益匮乏的今天,如何处理好输电线路工程施工与土地之间的矛盾就成为了应该解决的首要问题。另一方面,输电线路的建设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较强,自然中一些突发的灾害和环境的变化都会对电力的正常供应产生不利的影响。由于大多数输电线路都建设在人烟稀少的区域内,且铺设线路过长,很难对其进行全面的维护工作。如果由于气候原因,使得线路遭受冰冻、寒潮、风力等因素的影响,则输电线路很容易发生损坏。因为冰冻灾害会造成输电线路表面结冰,当冰层积累到一定厚度时就会影响线路的正常工作。而大风则会造成一些直接暴露在自然环境中的输电线路发生位置上的变化,一旦电路相连,就会对供电安全造成非常严重的威胁。同时,风力还会使得一些供电设施发生剧烈的摇晃,轻则影响供电的稳定性,重则会直接损坏电力设备,造成区域性的电力故障[1]。
从内部条件来说,输电线路自身的建设有一些特点,比如维修不便、对安全的要求十分严格。这些特点会给输电线路的建设带来一些技术上的难题。用电安全对于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当前越来越多的用电需求给用电安全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城市生活的快节奏使得线路输电量不断增加,用电高峰期的时段也越来越集中,很容易造成输电线路的过载,从而引发安全事故。输电安全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是线路建设中最重要的制约因素。另外,为了进行持续的、稳定的供电,切实提高输电的安全性,必须对输电线路进行定期的维护和检修。但是由于输电线路本身的复杂性,加上我国在电力线路维修和养护方面的投资十分有限,在输电线路的实际运行中,很难拥有符合条件的物力和人力来开展适量的维修工作。维修和管理水平的不足严重制约了输电线路的发展。
2通过技术创新来提高输电线路运行的水平
针对输电线路发展中面临的制约因素,电力部门应该加大投资,通过技术层面上的创新和提高来解决这些制约因素对输电安全和输电效率的消极影响,从而提高我国输电线路的运行水平。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技术上的创新,对于输电线路的建设具有真实的有效性。
2.1提高选址的正确性为了解决输电线路建设与土地资源之间的矛盾,应该不断提高线路建设选址的正确性,尽最大可能减少对土地资源的占用和浪费。选择合适的施工区域不仅可以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也能够大大降低线路建设的成本,提高线路运行的安全性。正确的选址还关系到后期的维修工作是否能够便利的进行,关系到供电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因此,在输电线路的选址上要提前对备用的土地区域进行实地考察,尽量避开自然灾害频发的地区,选择拥有坚固结构的土质,以使线路选址具有符合要求的施工环境[2]。
2.2增强线路的合理性在建设输电线路的时候,正确的选址能够降低自然环境对输电线路的影响,而进行合理的线路设计也能够有效降低线路输电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设计线路的合理性集中体现为有没有结合实际的建设情况开展工作。例如,由于地形地貌的差异,高原地区的输电线路建设和盆地地区的建设有很大的不同。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到当地的实际情况,采取最为合理的线路设计。对于一些高山地区,由于树林茂密,输电线路铺设起来会面临着较大的困难。那么则应该对输电线路架设的选点、线路距离、杆塔选型等因素进行仔细的研究,尽可能降低复杂的山区地形对输电安全造成的威胁,从而延长输电线路的使用寿命。同时,合理的设计也能够有效减缓输电线路建设对土地资源造成的压力。比如,运用成熟的建设技术将输电线路进行架高,就能够避免占用大量的土地。提高对上层空间的利用率,就能够减少输电线路对土地资源的依赖性,也能够降低线路因为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而发生故障的可能性。
2.3采用创新型的技术技术创新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在输电线路的建设中进行技术创新体现为采用新型的输电线路。比如,特高压输电线路具有传输距离远、效率高、容量大的优点,能够提高我国电网供电的经济效益,还能够成功避开一些复杂的电网进行线路建设,从而降低发生短路的可能性,提高输电的安全性。比如,为了提高供电稳定性,可以采取柔流输电技术。为了增加电容,可以采用截面更大的导线。大截面的导线还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能够抵抗霜冻雨雪等自然灾害的侵蚀。
2.4进行科学高效的管理为了保证输电线路在建成之后能够得到合理的保养和维修,电力企业应该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对输电线路建设和运行所涉及到的工作人员、施工程序、材料选用、施工技术等内容进行严格的把控和科学的管理。并结合实际需求,建立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
3结束语
综上所述,输电线路的建设是关系到用电安全的重要因素。只有保证输电线路的正常运行,才能够满足城市居民的生活用电需求和工业发展的能源需求。电力企业需要结合制约供电环境的具体因素,不断进行技术上的创新和提高,从而促进我国电力事业的蓬勃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助力。
参考文献
[1]匡光辉.输电线路建设和运行中的制约与技术创新[J].通讯世界,2014(20).
【关键词】新形势 网络技术 发展 创新
1 网络技术的优点与不足之处
1.1 网络技术的优点
网络技术把一些原本分散的资源给整理了起来使更多的资源得到了共享。现今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可以运用很多方式开通上网的功能,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搜索到自己需要的信息,提高了人们工作的效率,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地点。且网络技术的发展也为人们提供了更广的平台,人们从这个平台上获得的资源不仅仅包括文字、图像、声音,还可以进行比较大的文件传输,节省了很多资金与成本。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传输的速度也在不断的提高,适应了现在人们的生活节奏。
1.2 网络技术的不足之处
网络技术是在很短的一段时间里迅速发展开来的,当然会存在一些缺陷:一些网络漏洞会经常在网上出现,这些漏洞有时候会给用户带来一定的经济等方面的损失;网络上还会有一些黑客的存在,黑客悄悄潜入用户的电脑中,来窥探盗取用户的个人资料等,极大的破坏了网络的秩序。一些大型企业运用电脑进行数据管理时由于代码错误造成经济损失,且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私人电脑也越来越普遍,这就为电脑病毒的传播创造了更多的空间。如何保护好自己的私人电脑不被病毒侵略,如何消灭掉隐藏在电脑内部的病毒与木马程序是需要我们进行思考与解决的。现今网络技术正在快速的发展,但是在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并且要采取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网络技术的发展,让网络技术为人们的工作、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
2 当下网络技术的发展现状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我国在网络技术这一方面也在与时俱进,不断进行数据更新。早期的大型笨重机器无法进行快速的运算与传输,这个问题在现在已经解决了:当今绝大多数的计算机已经可以进行高速的运算与文件数据传输。我国网络技术的发展不仅靠自身的努力,也重视与发达过家经验的交流,我们积极的吸取西方发达过家的先进技术,并对其加以改造变成我们自身的技术来加以运用。在技术交流这一方面我们也在不断进行交流与合作:定期派出专家团队去到发达国家进行交流学习;培养专家学者团队进行专门的学术与理论研究;定期开展实践活动,丰富理论知识……只有不断的学习交流才可以不断提高网络技术的应用性能。当然,在现在网络技术的应用领域已经分布到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网上订餐、网上付款、网上交易等等,这些都在提醒着人们网络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但也需要我们注意在进行网络技术的应用时,按照规定的操作进行相应的处理,保证电脑的正常运行。
3 网络技术的创新
现阶段我们已进入了web2.0的网络时代,该阶段的互联网具有社区网络,内容聚集和聚合,mashups(交互网络应用的一种),网络媒体及音乐等特征。综合现阶段的成果考量,笔者归纳出了这样一些网络技术创新方向:
3.1 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作为计算机技术发展的终极目标之一,近年来在应用上得到了一些创新。人类已经开始在网站上逐渐运用一些低级形态的人工智能,例如亚马逊逐步在自己的门户网站中运用人工辅助搜索技术Mechanical Turk,同时执行任务管理。再比如近年来逐渐兴起的人脸识别技术,它通过使用细胞和神经网络自动建立了崭新的脑样计算范例,并辅之以计算机远远超过人类的计算速度,使得原本一些看上去遥不可及的疆界正逐步被打破,人工智能正一步步的得到实现。
3.2 网络电视
在线视频或网络电视近年来在互联网世界里爆炸般的显现,这使得我们几乎快要忘记在数十年前这还是一项遥不可及的新型技术。网络电视得到广泛应用的同时,它还有许多有待开发的广阔前景。在下一个十年里,网络电视将取得更大的进展:更强大的流媒体、个性化的用户体验、更高的画面质量等等。现有的主流电视网(有线电视、全国广播电视等)如何顺应这一发展趋势,做好自身的转型将会是一个更严峻的问题。
3.3 移动网络
移动网络作为一个前景巨大的网络应用技术近年来在世界各地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智能机的市场份额逐步扩大,几乎在年轻人中间做到人手一机,就是移动网络技术普及的一个重要体现。在未来的时间里,将会有更多的移动网络技术创新得以实现。例如近年来重点研发的定位感知服务就是一个创新点,它可以通过移动设备为用户定制个人推送消息。例如当你逛商场时会收到超级市场的优惠信息,驾驶时会自动定位到所在位置等等。根据有关研究人员的预估,现有的智能机设备将存在十年以上,直到移动网络技术再次取得重大突破。
3.4 语义网
提到互联网络的创新就不得不提及语义网,虽然语义网至今还没用得到广泛意义上的运用,但单单是理论上的创新观念就足以振奋人心。语义网涉及的是机器之间的对话,是网络智能化的核心技术之一。一旦电脑装上了语义网,复杂语句语义的优化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但是语义时代何时才能到来呢?构建语义网的一些构件已经逐步成型,例如OWL,RDF等等,相信语义网的实现也已经指日可待
本文简要的分析了网络技术在新形势下发展前景以及网络技术的创新问题。虽然网络技术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但是仍然需要网络技术行业每一个人的不懈努力,只有这样才能促进网络技术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范军.网络时代下的社会管理创新[J].重庆行政(公共论坛),2013(03).
[2]张健明,刘芳,李晗,于凯,曹开云,沈世勇,刘珊,罗晶.网络时代上海社会管理创新研究[J].科学发展,2012(11).
[3]王艾青.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与产业创新的关系分析[J].当代经济研究,2005(08).
【关键词】科技型中小企业 企业集群 技术创新 创新优势 策略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以高新技术为基础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一直是各国政府和理论界关注的重点。特别是美国硅谷大量高新技术小公司的成功实践以及由此带来的高技术产业的迅速发展,更是引起了人们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强烈兴趣。也因“硅谷”成功企业集群的示范效应,企业集群现象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与此同时,理论界提出企业集群的自主创新能力才是提升其竞争力的重要动力。科技型中小企业本身就具有天然的、不可替代的技术创新优势,从而可以带动整个企业集群的自主创新,以此成为国家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建立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主体,而且还成为推动产业升级、提高经济综合竞争力的基本力量。
一、科技型中小企业概念及特征
1、概念
科技型中小企业是以高新技术及产品的研制开发、生产转化和销售经营为主体业务的中小企业,但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具体界定,各个国家有很大区别。1999年5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关于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的暂行规定的通知》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做出明确界定:一是企业已在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法登记注册,具备企业法人资格,具有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职工人数原则上不超过500人,其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科技人员占职工总数的比例不低于30%;二是企业应当主要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制、开发、生产和服务业务;企业负责人应当具有较强的创新意思、较高的市场开拓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企业每年用于高新技术产品研究开发的经费不低于销售额的3%,直接从事研究开发的科技人员应占职工总数的10%以上。因此,科技型中小企业可以概括为:由有科技人员领办或创办,实行“自筹资金、自愿组合、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主要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制、开发、生产,科技成果产业化以及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活动的企业。
2、特征
(1)从事的行业及领域的特殊性
科技型中小企业以高新技术及产品的研制、开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为己任。其技术领域主要有电子信息、先进制造技术、新材料、生物工程、新能源、环保技术等。例如,中关村科技型企业产业结构的比重为:电子信息占63.3%;光机电一体化占12%;新材料、新能源及环境科学占10.6%;新药物、生命科学及生物工程占10.7%;其他3.4%。
(2)从业人员的特殊性
科技型中小企业是由科技人员自主创办或领办,并以科技人员为主体实行运作的。其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科技人员占职工总数比例超过30%,在一些知识密集、技术密集地区,科技人员超过50%。据对北京110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统计,从业人员21万人,其中科技人员13万,占61.5%。
(3)规模一般趋向小型化
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从业人员少则几人或几十人就可以经营运作,但大多数在100人左右,规模较大的也在500人以下,这也使科技兴中小企业在经营管理上具有相当的灵活性,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
(4)拥有较强的创新意识
科技型中小企业没有规模经济和资金雄厚的优势,较弱的自身实力和激烈竞争的市场决定了它们必须不断通过各种方式经行创新,并及时将这些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以维持其生存和发展。事实证明,科技型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机制和创新效率方面有着其他企业无可比拟的优势,因而已成为我国科研成果转换和科技创新实现的主要载体。
(5)特有的机制特征
在发展实践中形成了别具特色的运行机制体系:创造物质财富、讲求精神文明的动力机制;坚持自主开发、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技术创新机制;政企分开、独立自主的决策机制;技工贸相结合、以市场为导向的经营机制;同效益效率挂钩、按贡献大小分配的分配制度;自我积累、自我约束的行为机制;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等。
二、企业集群理论发展概述及其积极作用
最初的产业集群经济的思想可以追溯到亚当・斯密,他以分工的角度给中小企业集群下的定义,即中小企业集群是由一群具有分工性质的中小企业为了完成某种产品的生产联合而形成的群体。马歇尔从“外部经济”的角度对中小企业集群问题进行了探讨,他通过对英国一些传统工业的企业集群现象的考察,发现了外部规模经济与企业集群之间的密切关系,得出企业集群是基于外部规模经济而形成的这一理论。区域经济学家韦伯把集聚因素引入中小企业集群的定义。他在《工业区位论》一书中把区位因素同为区域因素和集聚因素。在高级集聚阶段,各个企业通过相互联系的组织而形成的地方工业化就是企业集群。威廉姆森从生产组织形式的角度给中小企业集群做了如下定义:中小企业集群是基于专业化分工和协作的众多中小企业集合起来的组织,这种组织机构是介于纯市场和科层组织之间的中间性组织。它比市场稳定,比科层组织灵活。以波特为代表的战略管理学派对企业集群的研究和应用做出了很大贡献。他在《国家竞争优势》中对企业集群做了以下定义:即在某一特定区域下的一个特别领域,存在着一群相互关联的供应商、关联产业和专门化的制度和协会。按波特的观点,产业集群是产业发达国家的核心特征。它不仅包括对竞争起重要作用的、相互联系的产业和其他实体,而且还经常向下延伸到销售渠道和客户,以及一些辅机构、职业培训机构,当然也包括政府及相关联机构提供的一些基础性设施。
我国企业集群的实践先于理论探讨。到20世纪90年代,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包括江浙、福建和广东)出现了大量的中小企业集群。针对这些企业集群现象,国内经济学者结合我国的实际,分别从区域经济发展、非正式制度、制度变迁、企业和企业家网络、企业创新、历史传统以及政府政策等视角切入,较为深入地进行了企业集群生成、发展和演变的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其中,仇保兴对中小企业集群给出了较为全面和具体的定义:由一群彼此独立但相互之间又存在着专业化分工和协作这么一种特定关系的中小企业组成;这些中小企业在地域上的结合可以有效地获取外部资源、销售产品和劳务、促进知识和技术的尽快积累,同时为了谋求企业间的关系能长期维持而及时解决成员间的不一致和环境的不确定性而相互适应;集群中存在企业间的互补与竞争关系;中小企业间以“信任和承诺”等人文因素来维持集群的运行,并使其在面对外来竞争者时,拥有其独特的竞争优势。中小企业的发展在世界各地方兴未艾,集群化发展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特征,集群化对中小企业发展起着重要的积极作用。
第一,众多企业集中于特定的区域使得企业之间实现了资源共享。企业集群内单个企业的资金、人才和技术等创新资源极为有限,难于取得技术突破,即使有所进展也往往在开拓市场方面受到自身能力和资源的限制。但从集群整体看,各个企业拥有的资源具有一定的互补性,通过创新网络形成专业分工,无异于将其他企业的技术专长嫁接到自己的核心能力上,集中精力发展自己的核心专长。
第二,聚集可以产生广泛的市场化,批量购买和销售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集群内各个企业基于相同的产业结合一起,促使他们以整个集群为单位对原材料供应商形成影响,同时也可以集中开发市场。
第三,信息的溢出可以聚集企业的生产效率高于单个的分散的企业,特别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促进知识在该地区的溢出。在集群中,用户、供应商、竞争对手和其他配套的相关企业相互靠近,很容易获得有关上游供应商、同行竞争对手、下游客户的相关信息,可以更好的洞察市场需求、产业发展趋势、新市场开拓情况以及技术演变和革新的信息等。
第四,集群内企业间合作竞争的协同性提高了企业、集群的技术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企业集群强化了企业间的关联性,关联性的强化会产生二重放大效应,一方面会加剧企业之间的竞争,另一方面也增强企业间的合作,使同行业之间形成是对手又是朋友的局面。
三、集聚化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特征分析
近年来,在中小企业集群中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很快,这些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在技术创新和发明创造上呈现处独特的优势,为中小企业集群的成长和发展起到了独特的推动作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特征具体表现为:科技型中小企业依靠相对规模小、专业化程度高和组织结构简单使研发及自主创新产品或技术能在短时间内形成较强的竞争力,以及它涉足的技术领域很广从而体现了创新的广泛性;科技型中小企业可以较快适应市场及用户需求变化,以较高的效率根据市场需求进行研发,并提品或服务;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研发及自主创新往往更多地采取合作和模仿模式,具有较大的外生性;科技型中小企业十分重视研发及自主创新活动,以增强其竞争优势,本身既是研发及自主创新成果的创造者,又是需求者。那么,相对于单个科技型中小企业,集聚化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优势通常表现为以下方面。
第一,有利于形成区域创新网络。依靠单一企业难以形成强大的创新力量,而科技型中小企业集群中聚集着若干高技术企业及相关配套企业、大学和科研院所、政府机构、中介服务组织等各种组织。这些组织彼此间相互依赖、相互合作、互通有无、同舟共济,就形成了一个跨组织合作创新网络。如硅谷的成功就是依赖于群内各种组织就技术创新活动展开相互学习与合作而形成的具有旺盛生命力的区域技术创新网络。
第二,容易获得创新资源。如果企业能够比竞争对手较快地获得创新资源,就能够取得竞争优势。创新资源包括人才、资金、技术和信息等方面。科技型中小企业集群聚集了大量相互补充的各种人才,企业很容易就近找到所需人才,而不需要花费很大的精力和时间。群内企业间建立了长期信任和合作的关系,这种氛围也有利于企业间筹措资金。而且人员之间、组织之间的广泛经常的接触还有利于企业获得有关产品市场、销售渠道、技术活动等方面的信息。
第三,组织之间相互协作、共享成果。集群经济条件下企业技术创新通常不是由某一企业单打独斗来完成的,而是依靠多方参与、群体攻关、资源整合完成的。这不仅包括集群内的企业,也包括高校、科研机构和风险投资机构等非生产部门和单位。集群技术创新的动力来自集群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共同需要,创新成果受益于参与的各方,因而具有多赢共享性。因此,集群成员的利益趋于一致,使集群区的企业和各种非企业组织产生一种社区共荣意识。
第四,群内组织之间的竞合相携性。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之间的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在激烈的竞争面前,能否取得优势,避免淘汰出局,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能否正确处理竞争和合作的关系。竞争能够产生创新的动力,合作同样是创新不可缺少的因素,合作能力越强,创新的机会也就越多,创新成功的几率就越大。
四、集聚化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发展策略
1、政府加以正确引导和扶持,创造一个良好的创新环境
政府通过制定一系列的税收、金融等政策或法律,构造一个有效的持久的创新激励环境,矫正市场在企业创新过程中的缺陷,使创新者能更公平地享有创新收益;选择一些机制灵活、产品附加值高、有发展后劲的企业重点扶持,促使其成为有较强创新实力的企业。
2、建立完善的“产学研”相结合机制
美国硅谷信息产业集群就是以斯坦福大学为创新源,并且在发展过程中始终得到斯坦福大学在技术人才上的支持,从而使硅谷成为美国经济最活跃、创新最积极的地区。为此,我国政府应鼓励大学和科研院所的科技人员以各种形式直接参与集群创新活动,鼓励大学教师、研究生到公司兼职,有名的教授兼任公司顾问或者董事会成员,鼓励这些人才积极创业并予以资金、技术等各方面的支持和优惠。
3、完善集群内服务体系
科技型中小企业集群不是孤立地发展的,必须有一个完善的服务体系。一个完善的服务体系主要包括各种规范的咨询和中介服务机构、创业服务中心和教育培训体系。这些服务机构为群内中小企业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技术、人才、资金、信息等各方面的支持和帮助。因此,创造一个良好的服务体系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更具有迫切性和现实性。
4、完善融资手段,拓宽融资渠道
建立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服务的政策性金融机构,使那些有广阔市场前景的、产品经济附加值高且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的企业,可以以较低的筹资成本获取创新资金。在融资渠道上,还应积极拓展中小企业的融资形式,如提供融资租赁、放宽科技型中小企业上市条件促使其上市以及降低债券发行额度使一些优秀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可以发行企业债券。
5、加强集群内部与外部的联系
科技型中小企业集群的技术创新不仅需要群内企业间就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发展进行相互沟通、交流和联系,而且还需要与集群外部的组织或群体加强联系,从而吸收外部的新知识和新技能。如果集群只在内部相互联系,由于这种经常的交往和合作,就会形成企业间的强联系,而这种强联系会形成“技术锁定”,阻碍技术创新,排斥新知识和新技能的学习和开发。
【参考文献】
[1] 邵继勇:中小企业集群与经济发展[M].科学出版社,2007.
[2] 李亦亮:企业集群发展的框架分析[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
[3] 陈雪梅:中小企业集群的理论与实践[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4] 惠宁:产业集群理论的研究现状及其新发展[J].管理世界,2005(11).
[5] 朱杏珍:论市场型企业集群创新网络的构建[J].商业时代,2007(25).
[6] 习名:科技型中小企业集群创新的优势及实现机制[J].科技创新与导报,2007(32).
【关键词】科技创新;植树造林;管理水平
一、科技创新的含义
科技创新是科学和技术创新的简称,其定义来源于其实对于科学技术领域研究和知识范畴的概括。在本篇文章中,对于知识创新的概念是指,一方面是包含了对于科学原理的发现与探索,另一方面又包含对于当前所现存的科学技术的革新与换代。在学科实践当中,科技创新和技术创新的概念尝尝吧被混淆,虽然二者的范围重合程度颇高,但是从操作层面来讲是有着严格的区别的。科技创新的源泉不仅仅包含企业的科技创新,企业依靠自身实力对于科技和专利进行革新自然是科技创新的一个部分,但是在此之外,科技创新的含义还包括其余的部分,比如高校等科研机构对于技术的革新和发展,高校与企业联合互动所进行的对于技术的革新。
从目前的国际发展形势来看,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是衡量一个国家实力的关键体现,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里,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便意味着更多的关键技术和更多的产业潜力,便可以在全球的产业链条上占据重要和主动的地位。能够激发自己国家的经济产业,运用自身的知识产权把握社会的发展方向,总而言之,科技创新是社会活力水平的衡量指数,对于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是提高综合国力的重要途径。
二、科技创新的方法与途径
(一)提升标准法,该方法的要义在于将自身的技术标准提升至行业顶端,以行业当前的最高标准作为前进和创新的方向,通过了解,分析,模仿,实践等一系列的方式,企业的竞争力和创新实力,以图超越对手,实现商业发展的途径。
(二)技术路线法,这种方法的实质在于规划好自身的技术路线,按照产品的需要,逐步提高自身的科技水平,技术路线法较多的使用在汽车航天等大型产业,作为一种工具,这种方法可以大幅度高效率的提升企业的科技水平,实现技术水平的突破。
(三)产品及周期优化法,对于产品的研究和开发,一般有七个方面的因素需要考虑,产品战略的建立,开发流程的制定,开发结构的建立,阶段性的审核的建立,各项开发工具的完备,各项事业的管理方式。这其中方面都完成了之后,一个高效的研究和开发体系就被建立起来了。使用这种方法可以最大化的缩短研发的时间和高效的利用企业和科研机构的研发资金和资源。
(四)产品数据管理法,作为对于当前信息化时代的顺应,产品数据管理法是制造业邓大规模产业经常使用的方法,其看中科研过程中所产生的数据的作用,通过数据来得出结论,该种方法的优势在于其所得出的结论不仅可以有益于本次科研,更有助于未来的长效科研体系的形成。
三、植树造林的意义
植树造林是指通过规模的行为新建或者更新森林的一种人类活动,以规模的大小来区分,其可以分为植树与造林两个方面,规模较小的成为植树,规模较大的成为造林,不可忽视的是,植树造林行为对于环境要素的保护以及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方面,起了巨大的难以替代的作用。因而在近年以来,植树造林活动深受政府和社会的支持。人们也喜欢把植树造林作为自己生活里一个方面,而其重大意义主要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一)经济建设意义,一方面,植树造林的行为并不仅仅单纯的只是树木数量的增加,更可以结合科学的规划,种植经济性作物,比如茶叶,药物果树,橡胶等等作物。如此,在起到保护环境之作用的同时,也可以提高农民的收入,兼顾环境与经济效益。另一方面,植树造林的事业不仅仅包括了对于树木的新建,还包括了对于树木的更新与替换活动,在植树中对于旧树木的砍伐和新书树木的更换都可以提高林区的收入,为部分产业提供原材料。
(二)生态建设的意义,作为环境恢复和环境建设的重要部分,植树造林的一个重要意义就在于对于生态建设的意义,其有助于放分固沙,防治水土流失,改善局部气候,使得干旱地区和风沙地区的环境状况进一步完善,绿色植物的增多可以有效的吸收空气中的部分颗粒物与有害气体,还会分泌各种有益菌,达到净化空气减少噪音的有益作用,不仅有助于环境,更为营造良好的居住环境起到作用。
四、科技创新对于植树造林事业的必要性体现
(一)科技创新有助于提高对于幼苗抚育的科学管理,幼苗抚育作为植树造林的基础性活动,对于植树造林事业可以说至关重要,一方面,科技的发展可以提高幼苗的成活率,通过营造良好的抚育环境,对于各项指标的管理,使得幼苗成活指数大幅提高。其次,有助于保证幼苗的质量,通过科学的发展和创新,使得幼苗的存活达到一定比例之后,便要促进其优质部分的生长,使得成活率与优质率并进。
(二)科技创新有助于验收管理,幼苗在成活之后,在刚刚植树之后仍然会有一定折损,通过科学的管理,可以使得幼苗的生长活动得到检测和关注,可以保证期成活率,以及及时的对于死去的幼苗进行替换。这样科学高效的幼苗培育和管理机制,一方面提高了树木的额繁衍周期,一方面也减少了对于折损的经济投入。兼顾了生态与经济的双重效益。
(三)科技创新有助于加强对于病虫害的防治,树木的生长于存活,难免会出现有关的病虫害,科技的发展,不仅仅可以使得病虫害防治技术得到提高,更可以使得对于疾病的治理高效有益。克服了病虫害对于植物的困扰,一方面延长了植物的存活周期,一方面也减少了新增植物的费用维持了事业的稳定性,可以说不仅从生态效益的角度也从经济效益的角度提高了植树造林事业的发展。
(四)科技创新有助于加强对森林火灾的防治,森林火灾作为影响森林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一直严重的制约着植树造林事业的发展,而科技创新的引入,一方面加强对于火灾的预防与控制,另外建立的应急反应机制,也可以提高灾害的治理,最大化的减少损失。
参考文献
[1] 林福贤.浅谈植树造林技术与管理[J].科技风,2011,6.
关健词:佛山;陶瓷行业;创新联盟
1 引言
中国建筑卫生陶瓷产业经过30多年的飞速发展,已经成为世界生产大国和出口大国,然而,伴随行业的发展所带来的高能耗、高污染问题也一直备受诟病。随着国家节能环保政策的实施,节能环保新技术的开发也成为行业日益重视的共同课题。佛山作为中国现代建筑卫生陶瓷产业发展的起源地,也是建筑陶瓷最大的生产和研发集散地,其技术创新一直在全国居于领先地位,成为行业技术发展的风向标。建立佛山陶瓷行业技术创新联盟,以技术创新需求为导向、以共同的发展需求为基础、以企业为主体、以形成产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以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契约为保障,运用市场机制集聚创新Y源,优化产业技术创新链,创新行业产学研结合机制,实现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在战略层面的有效结合,共同致力于突破制约建筑卫生陶瓷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提升佛山陶瓷陶瓷行业技术整体水平,形成联合研发、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长期稳定的产学研利益共同体。[1]
2 国内外技术创新联盟经验
最早出现这种联盟形式的是20世纪20年代英国的研究联合体,并且很快被其他一些欧洲国家借鉴引用。到了20世纪60年代,日本开始发现欧洲国家这种研究联合体的优势,并且加以模仿和研究,也成立了大量的工矿业方面的技术联合体,其中比较典型的就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研究组合(VLSI)”。随后美国也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关注产业技术创新联盟,鼓励企业与大学、科研机构等紧密联系,形成技术创新联盟,并提供各方面的支持。国外技术创新联盟经验分析如下:(1)日本:日本政府对于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给予了重要的资金支持,日本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成功运行值得借鉴的另一条就是为联盟选定了一个合适的协调人,该职位上的人必须拥有丰富的人脉资源以便开展联盟企业的内外沟通联络工作。(2)美国:1984年美国国会颁布了《国家合作研究法案》,该法案突破了《反垄断法》对合作研究的各种限制,使研发组合这种做法合法化。在该法案颁布不久,美国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得到了迅速发展。美国联盟的运行经费也是由成员企业和政府共同承担。除此之外,美国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具有合理的组织机构,使成员企业之间可以畅通自由的交流信息,在联盟内部创造了良好的人际氛围,激发了联盟成员的创新潜力。[1]
我国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起始于1992 年的“产学研工程”,快速发展于2008年年底国务院六部委《关于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的指导意见》文件,之后仅一年时间,北京地区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已经超过100 家,成员企业超过5000家;上海市设立了“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支持专项”,以行业龙头企业或骨干创新型企业为重要依托组建了22 家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江苏省经国家或省级注册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有 31家。2011年,由山东省陶瓷工业协会发起,山东硅元新型材料有限责任公司(原山东省硅酸盐研究设计院)牵头组建的山东省日用陶瓷产业技术创新战略示范联盟在淄博启动;2011年,“日用及建筑陶瓷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成,并于2013年被科技部批准为国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重点培育联盟;2013年,淄博市先进陶瓷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正式成立,将重点发展面向新能源、节能环保、电子信息等领域的高技术陶瓷,打造先进陶瓷创新、研发和生产基地[2]。
3 佛山陶瓷行业技术发展现状
佛山作为中国现代建筑卫生陶瓷产业发展的起源地,也是建筑陶瓷最大的生产和研发集散地,其技术创新一直在全国居于领先地位,成为行业技术发展的风向标。一直以来,陶瓷行业在建筑陶瓷生产制造技术和装备的创新方面坚持创新的步伐永不停止,在数字化、智能化、节能减排、大型陶瓷板材生产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企业不断更新生产技术装备, 快速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生产, 在提高产能和劳动效率的同时降低了生产成本和能源消耗, 逐步完善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我国建筑卫生陶瓷行业的竞争力。[3]
3.1智能制造技术
针对行业生产向数字化、智能化、节能减排、大型陶瓷板材生产发展的热点,一批数字化、智能化、环保的技术和装备相继问世,大大提升了建筑陶瓷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满足企业节能环保的需求,也为未来创造了更多的市场机会。
由广东科达洁能股份有限公司、蒙娜丽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佛山市恒力泰机械有限公司、江苏科行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完成的建筑陶瓷数字化绿色制造成套工艺技术与装备去年推出,其采用了全新的建筑陶瓷砖生产技术、装备、工艺和配方,涵盖“建筑陶瓷”、“陶瓷机械”、“环保治理”三个行业和领域,涉及建筑陶瓷生产数字化管控一体化平台、远程智能服务平台、万吨级的陶瓷砖自动液压机、陶瓷喷墨打印机、超宽体节能辊道窑、全自动的大规格陶瓷板抛光生产线、全自动的高效大规格陶瓷包装线等技术与装备的研发,明显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自动化水平。
近年来,科达洁能提出了打造陶瓷工业4.0的口号,以“物联网+工业”,“云计算+智能”、“信息化+物流”、“移动互联网+创新”为四大突破方向。
一鼎科技与广东神舟航天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签约成立的神舟智能陶瓷装备研究中心,将在陶瓷装备领域“从单机到整线,从整线到智能”的技术路线,建立高效的研发体系。对设备运行进行大数据管理及维护,更方便企业进行把控和装备升级改造。
广东中鹏热能科技搭载高铁窑炉推出的窑炉云控系统,是一个行业首创的典型信息互联技术应用。其研发的 iBok窑炉调试手持设备,只需要日常使用的手机、微信、公众号,在公众号里扫描窑炉专属二维码或手动添加窑炉的专属信息,手机与窑炉就通过云建立了连接,能支持对窑炉变频器,温控表等重要设备进行实时在线调试和控制,还可以通过这个公众号主动去查询和统计窑炉的即时或历史数据。
鼎吉包装将智能视觉技术引入陶瓷分选包装领域,并与行业外的相关企业通力合作,开发了人工画线智能识别技术与装备和瓷砖色号智能辨别技术与装备。该全自动瓷砖包装线可以灵活选择配置自动分选机、自动叠砖机、自动上砖机、自动包装机和自动堆垛机,根据不同的功能与规格需求,灵活组合这些单机设备就可以@得独立型自动包装线、直连型自动包装线等各种功能的自动包装线,以满足客户的多元化需求。
3.2原料加工节能减排技术
干法制粉是近年来陶瓷行业原料制备环节节能减排技术应用和推广的一大亮点和热点。由于干法制粉技术不需要球磨机和喷雾塔,具有生产工艺简单连续、所需设备少、占地少、投资少、产量大、生产效率高、用电不用任何燃料等优点。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干法制粉工艺带来最明显的效果就是节能和环保,排放完全能达到国家公布的新的排放标准,可做到零废气、零粉尘排放。干法制粉技术使陶瓷行业原料制备技术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由意大利LB公司和广东博晖机电,联手为亚洲地区定制的首个干法制粉工程,于2015年11月在东鹏山东基地落户。2016年1月16日,东鹏干法制粉成功量产, 生产7%以上吸水率内墙砖出砖成品合格率为96%,废气排放减少55%,其综合节能效果与传统湿法制粉工艺相比可达47%以上。2016年4月15日,东鹏亚洲首个干法制粉工程应用通过验收,标志着干法制粉工程应用在我国正式取得成功。
连续球磨机作为原料制备环节节能降耗的主打设备之一已经在国内的研制和推广应用。2014年清远豪邦引进安装萨克米连续式球磨机投入了应用。2015年湘潭亿达机电设备生产的组合式连续球磨机在恩平晶鹏陶瓷调试运转成功,淄博唯能陶瓷原料粉碎开始使用连续式球磨机。2016年科达、鼎汇能、浩丰重工、博晖、湘潭亿达、福建敏捷机械、卓达豪、淄博唯能等企业均向行业推出了其在连续球磨领域作出的新探索。浩丰重工还推出高效节能预破碎系统、组合分段式连续球磨机、环保低温喷雾干燥塔等。鼎汇能科技的连续球磨制粉系统的技术精髓“建筑陶瓷制粉系统用能优化技术”已被列入十三五《国家重点节能低碳技术推广目录》,该技术综合节能30%、节煤40%、节省人工60%、节地70%,是我国建筑陶瓷行业节能技术改造、升级的推荐技术。
3.3喷墨印刷技术
喷墨印刷技术是建筑陶瓷装饰技术的一个飞跃。全球首台陶瓷喷墨打印机1998年在西班牙KERAJET诞生,一度成为少部分高端用户的新宠。
中国晚于欧洲十年获得这项技术。2008年5月,由希望陶机研发的中国首台陶瓷喷墨打印机正式宣告诞生,揭开了中国陶瓷行业喷墨打印技术国产化的序幕,2010年初,广东金牌亚洲陶瓷在国内首次推出了3D数码喷墨立体瓷砖,为这项技术在瓷砖表面的应用书写了华丽的篇章。
时至今日,陶瓷数码喷墨技术已在中国市场大范围普及,作为陶瓷喷墨印刷的必备墨水,国内的研究始于2000年,真正实现自主生产却是在2011年。迈瑞思2011年3月正式宣布成功研制出陶瓷喷墨印刷用墨水。明朝科技也于同年正式推出陶瓷墨水,并宣告其墨水已经进入生产应用阶段。康立泰、万兴色料、柏华科技、汇龙等企业也均在2011 ~ 2013年正式推出陶瓷墨水。道氏墨水在2012年10月17日正式推向市场后,又于2013年12月通过了省部级技术鉴定,这被认为是“国产墨水技术达到了新水平”的标志性事件。
如今,国产墨水已经占领了国内70 ~ 80%的市场份额。陶瓷喷墨墨水发展十余年来,衍生出了不同材料组成、不同功能和不同效果的几大类产品,包括普通颜料墨水、功能性墨水、渗花墨水、水性墨水等。紧随着功能性墨水之后,渗花墨水于2013年首度亮相国内市场。这是一种在瓷质抛光砖表面进行数码喷墨打印技术,通过将墨水渗透进砖坯,让抛光砖实现色彩、纹理、质感等多重提升的新材料。渗花墨水对抛光砖的升级所起到的积极作用,得到了业内人士一致认可。
2016年,喷墨渗花抛光砖的迅速兴起,激发了喷墨机生产企业研发推出喷墨渗花打印机的热情,目前多家国内外喷墨机品牌成功推出了喷墨渗花打印机,并在一些陶瓷企业上线使用,这在一定程度上提振了喷墨机销售市场。为了适应陶企的生产模式,须由以往大产量的模式向高效灵活、个性化生产逐步转变,市场上涌现了更多通道的新喷墨机。如希望公司双子星系列设置了8 ~ 12色通道,北斗星系列则用于超宽幅打印,其BDD机型可按需实现2 ~ 16色通道的分体自由组合。美嘉通过将两立的喷墨机进行串联,可实现8 ~ 16个通道同时高质量打印。新景泰展出了10通道喷墨机。科达的新一代喷墨机KGP140/14将打印通道增至14通道[4]。
3.4大板生产技术
从世界瓷砖的趋势看,陶瓷大板已经成为当今的流行趋势。不论是薄的、厚的陶瓷大板已经成为目前企业研发的热点,厚度可以涵盖3 ~ 30mm厚度,尺寸最大己达1600 mm × 4800 mm。而与该产品相应的陶瓷大板的成形技术和装备也成为行业的技术亮点。
2015年12月,恒力泰自主研发的亚洲首台“万吨级”YP10000型压砖机,正式投放市场,可生产1200 mm × 2400 mm大规格干压陶瓷板材。2016年12月,一台身高将近9米、体重超过500吨的“巨无霸”压砖机,YP16800型压砖机也在恒力泰车间组装完毕。与此同时,科达也推出KD16008型压机。YP16800和KD16008型压机实现投产,意味着我们国产设备也可以做1400 mm × 2800 mm规格的大板,让大家看到了以传统方式生产制造陶瓷大板的技术路线已经成熟,中国陶瓷企业使用国产装备生产超大规格陶瓷板成为了现实。
3.5宽体窑技术
2016年是3.85 m宽的超宽体窑真正推向市场的元年。中国的科达洁能、中窑、摩德娜都不约而同地推出了3.85 m的宽体窑。3.85 m超宽体窑的高调亮相,将为整个行业窑炉设备的推成出新、环保节能起到积极的引领作用。
超宽体窑具有产量更大、效率更高、更加节约场地和人力成本等优点,此外便是节能的作用。窑炉在建陶企业的燃料成本占到了生产成本的25%以上,因此,节能降耗,最关键就是窑炉,而窑体做宽,有着降低能耗的明显优势。
4 佛山陶瓷行业技术创新联盟构建
4.1联盟机制
技术创新联盟的组成往往首先由联盟中的一方发起,在与联盟初期的成员结盟之后,就需要一定的运行机制对联盟创新活动的进行加以控制。联盟的运行就是联盟各成员利用自己的优势,在联盟系统内开展协同创新活动以获取价值的过程。该阶段关注的是联盟成员的进出、技术知识如何扩散、利益如何分配、如何实现协同创新等,分别对应选择机制、信任机制、知识转移机制、协同创新机制、利益分配机制和创新绩效评价机制等。其中选择机制是保证联盟拥有最佳成员结构的进入退出机制;在跨组织合作的创新活动中,建立一定强度的信任关系是十分必要的,为了改善创新合作的状态,信任机制非常重要,知识转移机制是一种重要的环境机制。联盟是一种协同组织,是协调各方资源占有,为了共同目的而开展的集中合作,协同创新机制则是对这种集成式创新过程的具体描述,对技术创新创造的价值进行分割就是利益分配,这既是联盟创新的动力,也是联盟续存的关键之一。[5]
佛山陶瓷产业作为佛山市的重要支柱产业,其生产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而且随着消费者对产品装饰性要求的不断提高和国际化需求,行业的技术创新不断涌现。 目前佛山陶瓷行业技术创新联盟的做法主要有两个方面:技术联盟和标准联盟。
4.2技术联盟
陶瓷产业的技术创新涉及到从产品研发设计、原材料、机械装备、企业生产、销售等全产业链,技术创新联盟应整合陶瓷产业技术创新资源, 建立以陶瓷企业为主体, 市场为导向, 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建筑陶瓷技术创新体系。建立市场化、多元化投融资和促进成果转化的有效机制。充分利用陶瓷产业链上的上下游企业研发和信息资源,以及科研院所、高校和第三方机构的科技与人才资源, 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协作机制, 促进陶瓷行业信息、技术与设备等资源共享, 充分发挥现有科研资源作用, 建立行业共性关键技术的研发基地。[6]建立陶瓷企业、原料商、设备厂家共同攻克技术瓶颈,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合作模式,同时加强技术创新人员的交流与合作,并争取政府对技术创新联盟的支持。通过联盟组建将具有一定技术创新意识, 技术创新需求和技术创新能力的企业凝聚在一起, 共同研究陶瓷工业前瞻性、共性、关键性、重大技术课题。形成有效的技术扩散机制, 提升行业的技术创新水平。
在现有行业技术的基础上,建立跨界联盟,不断拓展新的技术创新领域, 研究开发一批适应陶瓷行业发展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同时引入互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信息化技术和物联网技术,促进陶瓷企业的制造水平不断提高、提高工作效率、改善劳动环境, 体现人性化、功能化, 为人类健康服务, 为循环经济服务。
4.3标准联盟
随着陶瓷新产品和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和飞速发展,一些新的标准也不断制定和更新。技术创新联盟的建立,将对规模大、 技术含量高的企业或产业集群,制定严于国家或行业标准的联盟标准作为企业生产的依据,以提升核心竞争力,打造和扩大区域品牌为方向。这类联盟的企业一般处于产业界高端位置,掌握核心技术,具备完善的创新能力,通过制定联盟标准,能够增强企业互信、促进集成创新、推动核心技术与新产品开发的产业化、保护名优产品,充分发挥标准化工作对产业发展的引导作用。
4.3.1陶瓷砖联盟标准
2014年,佛山三水区成立陶瓷废渣烧结砖标准联盟。因为陶瓷废渣砖的生产不但使佛山三水每年生产陶瓷等建材及锅炉运行产生的约45万吨的废渣得到了有效使用,若按每吨废渣处理费5元计算,就能节约成本200多万元,既节能又环保。目前三水陶瓷废渣烧结砖行业联盟标准覆盖率达到100%。标准联盟就是要有效规范市场秩序,尤其是在创新、创意频现的今天,标准的普及可以快速推动佛山陶瓷从传统走向现代。2016年,佛山市标准化协会组织召开佛山陶瓷标准联盟成立大会,来自国家陶瓷及水暖卫浴产品质检中心、市陶瓷学会,以及广东新明珠、蒙娜丽莎等陶瓷企业的十余名代表参加会议。与会代表围绕佛山陶瓷标准联盟章程草案内容,结合佛山陶瓷的发展和现状,集思广益,本着有利于佛山陶瓷l展的原则,进行了热烈充分的讨论,并确定联盟标准宗旨为:促进产业技术进步,提升产品质量水平,彰显佛山制造魅力。会议还对联盟组织架构、工作制度等事项达成了一致意见。
佛山陶瓷砖联盟标准的研究旨在佛山市陶瓷产业集群区推广实施联盟标准工作,促进产业集群企业间的交流与合作,实现经营策略由孤军作战向集团作战的转变,有效整合各方资源,拓展、延伸产业链,实现共同发展。同时,在集群区内开展联盟标准工作对于加强区域内陶瓷企业基础管理,规范企业生产行为,维护公平竞争,提升禅城区陶瓷产品质量,引领佛山陶瓷行业健康、 持续发展,树立和提升佛山陶瓷区域品牌形象都有重要的意义。标准主要特点如下:(1)结合佛山陶瓷产业现状,重点满足大中型企业的需求。(2)体现“以人为本”,将摩擦系数纳入标准要求,指标合理、可操作性强。(3)与时俱进,大力倡导安全环保,规定了可溶性铅、镉含量,放射性核素限量要求,指标科学、合理。(4)制定的联盟标准门槛高,技术指标高于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无论在国内还是国际都处于领先水平。(5)较好的结合企业实际和市场现状,进行分等分级,实现优质优价,更好的提升区域品牌。[7]
4.3.2 墨水联盟标准
2017年5月,为进一步提升佛山陶瓷液体色料的质量,引导佛山陶瓷液体色料行业有序、健康发展,佛山市陶瓷学会陶瓷墨水专委会成员道氏、康立泰、迈瑞思、禅信、金鹰、明朝等墨水生产企业联同佛山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佛山市标准研究院就地方执行标准、产品检验数据进行调研,收集、分析相关资料,查阅国内外有关的产品、环保、安全方面要求,根据企业执行标准及产品实测数据,考虑企业建立高端联盟,提升区域品牌形象等诉求,编制了联盟标准初稿。主要内容参考《广东省地方标准》以及《中国建筑材料协会标准》进行编写,其中对墨水粒度的检测要求、分类上、名称等进行了修改调整。
佛山陶瓷液体色料联盟标准的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提高产品质量,并最大程度降低产品的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管理科学化和产品创新。而社会效益主要体现在:促进行业良性竞争与发展;促进企业提升自身竞争力,规范企业生产行为,维护公平竞争。标准主要特点如下:(1)结合佛山陶瓷产业现状,符合陶瓷液体色料生产企业与使用企业的要求。(2)制定的联盟标准技术指标高于地方标准和国家标准。(3)结合企业实际和市场需求,对墨水粒度的检测要求、分类、名称等进行了修改调整。(4)执行佛山陶瓷液体色料联盟标准的产品,既保证了产品质量,满足了使用性能,又促进了行业的协调发展,提升企业自身竞争力,实现了产品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5 结语
佛山陶瓷凭借得天独厚的优势,在建筑卫生陶瓷行I引领了全国的技术创新和腾飞,陶瓷产业的迅速发展对佛山的经济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如今,佛山陶瓷的技术创新体现在智能制造、原料加工的节能减排技术、喷墨印刷技术、陶瓷大板生产技术以及宽体窑技术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提高。佛山陶瓷行业技术创新联盟的构建可以从行业的关键技术,以及互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信息化技术和物联网技术等方面实现共性技术联盟和跨界技术创新联盟;同时也可以构建行业的相关标准联盟。依靠联盟组建, 自主创新, 实现行业的创新发展, 提高行业的整体技术水平。
参考文献
[1] 孙丰英, 王庆金. 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国内外发展经验分析[J]. 江苏商论, 2014(9):107-108.
[2] 殷群, 李丹. 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合作伙伴选择研究[J].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2):62-66.
[3] 廖花妹.浅谈佛山陶瓷行业现状及未来发展[J]. 佛山陶瓷, 2012(5):6-8.
[4] 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 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年鉴[M].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6.
[5] 赖馨正.产学研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模式及运行研究[D]. 中南大学,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