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创新思维的基本方法范文

创新思维的基本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创新思维的基本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创新思维的基本方法

第1篇:创新思维的基本方法范文

关键词:创新思维 小学数学 数学教育 现实途径

一、新课程改革下小学数学教育创新思维培养的中存在的问题

传统义务教育的相关规定、标准是对二十世纪以来的教育体制的总体框架性设计,新时期的时代要求是打破故有的教学模式,引进先进的教育理念,并结合多年来的教学实践研发新的教学模式,以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形势,为新一代的学生提供更为贴合身心发展的教学方式。应运而生新课改的为课程设计的进步提供了动力,但同时也存在弊端。

第一,新课改的基本要求是通过教材的改革实现分区、分级的教育材料设计,即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和学校的基本学情、教育资源,将各种实际因素整合后实现“校本教研”,通过灵活的机制打破故有僵化体制,一方面可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另一方面更适合个体化学习的基本要求。在实施过程中的问题是“校本教学”的实行力度和效果不成正比,学校间存在跟风现象,忽视了学校的实际教学能力,教材的编订忽视了学生的基本能力,一味以灵活的角度而忽视实际。

第二,新课程改革贯彻力度不彻底,存在旧传统和新理念的冲突。培养学生能力的教学要求是通过个体化分析与班级学情整合建立的学生主体的教学方法,通过教师的主导作用,挖掘学生学习的内在驱动力,形成良性的学习促进机制,改变传统的灌输性教学为新模式的自主、合作的小组互助式学习模式。新课标的教学目标实现需要学校的教育资源达到一定的规模,通过优秀教师的带动实现阶段性的转变。部分学校的情况不能适应长远目标的实现,升学目标和成绩限定成为了新课改推动的阻力,教师存在改变的畏难情绪,认为一时的改变有可能适得其反,以各种理由拒绝新的改变,这也限制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发展机会。

针对新课改对学生潜力的认识,其创新、能动的学习能力是经由教师引导、挖掘后,学生生成自我提升意识的一个阶段性过程,除了基本的课堂教学还有课后生活中的隐性生成。对于小学数学课程而言,学生的思维能力尤为重要,这也是现阶段教育的基本问题,本文着重就创新思维培养展开研究。

二、新课程改革下小学数学教育创新思维培养的现实途径

《课程标准》对小学数学学习内容,教学活动,教学评价都做出了总体要求,本文将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并结合多年教学实践,从以下方面探索小学数学教育创新思维培养的现实途径。

(一)丰富数学课程资源,创新课程内容呈现方式

教育的主体性实践是通过基本的课堂教学实现,新课程标准对课堂教学的各个阶段以及教学评价、反思做出了基本的模式规定,意在通过基础的模式化训练将新的教学模式较好地分步骤进行。课程内容随着时代的进步、认识的提升有了更为深入地变化,对教学理念的更新、教学过程的细化、教学方法的改进有着更为关注性的要求。学生是教学的收益主体,知识的接纳是基本的目标,新时代的培养计划是给与下一代更好地发展空间,为进一步培养知识、能力并行的人才提供准备。就小学数学课程教育而言,丰富内容和创新方法是最切实的改进。

(二)革新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方法

教学可拆分为“教”和“学”两种连贯影响的基本过程,两方面的主体因素不同,对其基本要求也就有所分别。就教师的教学工作而言,更多的是改变教书匠的观念,通过新方法。新途径、新媒介实现新内容的教授,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环节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面对目前欠发达地区,教师教育理念僵化,教学方法单一的现状,要培养学生创新思维,革新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就是当务之急。

对教师来讲,革新教育理念首先就是要打破重视“技法”教育,轻视“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长期以来,小学数学教育以习题训练为途径,重视学生数学技法与技巧的训练,忽视数学教育对学生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技法训练的实现途径主要是以机械重复为根本,以达到熟能生巧的自动化程度为目标,这与创新思维培养的目标要求是不相符合的。革新教育理念,数学教师就应意识到数学也是人类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也应重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与人文价值,发挥数学的学科特点,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与创新思维。理念只有被执行才能发挥它的指导作用。将教育理念应用于教育实践才是教育改革成功的根本保证。顺应新课改的理念,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就需要教师创新教学方法。打破传统“讲解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应以建构主义理论、人本主义理论以及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指导,结合小学生个性差异,探索启发性、生成性的教学方法,给学生提供更多锻炼创新思维的过程体验。

结语: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在《大哉数学之为用》一文中说:“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新课标更是倡导数学应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奠定良好基础。我们认为,小学数学应该发挥其“思维体操”的作用,在小学生思维发展的过渡阶段里,数学教育应以优质的课程资源,先进的教学理念,多元的评价机制,培育学生创新思维。

参考文献:

1.张艳, 蒲彩云.新课程改革下数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J].百花园地,2012年7月.

2.薛道叶.如何在数学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J].学术交流,2012年8月.

3.潘理平.小学数学新课程的价值取向及评析[J].咸宁学院学报,2011年8月.

第2篇:创新思维的基本方法范文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创新思维;联想

在任何课程的学习中,创新思维都是需要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慢慢培养的。所以我们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就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在教学时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学术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那么,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如何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一、创新思维的培养需要有扎实的基本功

在每门课程的学习中都要重视对基本功的巩固。正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所以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一定要让每个学生熟练掌握信息技术课程的基本知识,基本功的到位对于创新思维的培养是很有帮助的。很多学生认为基本的信息技术课程内容差不多掌握就可以了,孰不知没有扎实的基本功想要提高能力,培养创新思维是很困难的,只有熟练掌握基础知识才会在日后将很多知识融会贯通,面对复杂的信息技术问题的处理才能更加游刃有余。也许熟练的基本功的作用在基础的学习阶段体现得不是很明显,但是一旦学习量增多、内容难度加大,学生对基本功熟练掌握的有利作用就很快地显现出来。而培养创新思维也需要学生有大量的基础知识作为支撑,创新就是一个用“已知”解决“未知”,用“有”创造出“无”的一个过程,而“已知”和“有”就是对基本功掌握情况的一个检验。例如在要求学生做Flas时,学生就必须要知道Flash中的画面如何来寻找,图片怎样从图片源转换到Flas界面;怎样设置主场景;场景的大小、颜色怎样设置……都是需要用到在做Flash之前所学过的知识才能将一个好的Flas作出来。创新思维就是在不断接触新知识,不断巩固旧知识中提升到的。温故而知新,一点一滴的小知识也可以帮助学生找到大的突破口,成为自己创新的切入点。

二、创新思维的培养需要学生的水平思考和垂直思考

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学生思考的方式不同,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就不同。对于创新思维的培养也需要不同的思考方式――垂直思考和水平思考。垂直思考就是在遇到问题时运用传统的逻辑思考,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在遇到一个问题时能够想到一连串知识,然后再进行选择试图判断,证明或者将知识之间建立关系,寻找到答案。在这个思考过程中主要是要运用“是非”判断标准,每一个步骤都不能出现错误,然后循序渐进,具有严谨的逻辑性,考虑到相关的一切利弊因素。水平思考就是在遇到问题时不是运用传统的逻辑思考,没有连续性,这种思考方式的目的在于变动,在寻找问题。此种思考方式是站在不同的角度、不同视角来看待问题的,是寻找不同,而不是判断对错。它是运用开放式的思维来解决问题的,这种方式可能达到光芒四射的答案,但也可能一无所获。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可以在思考问题时将水平思考与垂直思考共同使用。垂直思考和水平思考各有千秋,水平思考是垂直思考有益的结合和补充,它能打破连续性,改变思考的方向,然后使学生沿着新方向大步前进。水平思考和垂直思考也要交替使用,水平思考让学生发现观点,垂直思考让学生深入探索这个观点。当思考方式不同时,产生的想法就不同,不同的想法相结合就是一种新的不同想法,长此以往,创新思维也可慢慢培养出来。

三、创新思维的培养需要教师设计问题,引发学生联想

创新思维的培养需要学生刻苦努力认真学习,但在客观因素上更需要教师的努力工作,寻找合适的方法。教师在课堂上设计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可以开阔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和求知欲,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有些学生对于信息技术课程兴趣不大,如果学生的积极性调动不起来不仅对于学生的基础知识的掌握没有帮助,而且对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也是没有好处的。教师要想学生所想,在信息技术课程上举出一些既和所学知识有关又有趣的问题或者例子,也可以用“倘若”“也许”等非确定的词语来引发学生联想,促进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兴趣的指导下就会更认真地投入到学习中,从而培养出一定的创新与思维能力。例如,在学习“图片的合成”这一内容时,教师就可以举出一个人和老鹰一起在天空飞翔的图片,我们知道没有外力的借助人是不可能上天的,更不可能和老鹰一起飞的,然后引出本节要学习的内容,即合成图片。教师设计的例子使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探索未知知识的欲望更加强烈,创新思维也就更容易培养出来。

怎样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培养出学生的创新思维是一个需要我们长期探索的问题,学生的创新思维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就培养出来。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先将我们个人的素质全面提升,积极与信息技术课程方面的专家交流沟通,找出自己存在的缺点和不足请他们指正,找到更多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途径。学生也要配合教师的教学,勤于动脑,善于思考,力争成为一名有创新能力的学生。

参考文献:

[1]吴刚.论教学创新的知识基础[J].教育研究,2004(1).

第3篇:创新思维的基本方法范文

【关键词】 高中 英语 阅读 创新 思维 教学目标

英语阅读是提高英语综合能力的一个关键环节,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一个有效途径,只有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才能够更好的应用英语,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对高中英语的阅读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学生掌握基本的阅读技巧,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但是在实际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阻碍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必须对其进行改革和创新,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

1.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和发展,高中英语阅读教学通过不断的改革和创新,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由于传统观念的束缚,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严重的制约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在当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主要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1.1阅读教学模式单一

新课标要求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使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多元化和灵活化,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很大一部分教师还是按照应试教育的教学原则进行阅读教学活动的开展,只是重视对关键语言点的讲解,缺乏对材料的深层次分析,整个课堂单一枯燥,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特别是对英语阅读的文化贯穿和渗透不够,不利于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和探索,阻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1.2阅读模式不合理

在高中的英语教学中,开设了专门的阅读课,但是阅读的有效性较低,这是因为阅读呈现出无组织的现象,教师没有进行适当的引导,学生难以掌握学习的目标,这样就造成了阅读效率低的现象。此外,部分教师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教学模式老化,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阻碍了学生参与到阅读活动中来,制约了英语阅读教学的效果,并且影响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1.3阅读受到母语制约

对于我国学生而言,英语是第二语言,因此在阅读学习中,会受到母语的影响和制约,这就需要对英语的文化和习俗进行讲解,并掌握基本的语法点,进而提高阅读能力。但是在实际的英语阅读教学中,很多教师都是将文章翻译为汉语,这样就影响了对整体文章的把握。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2.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方法和途径

为了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培养学的创新思维,需要对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进行改革和创新,这就需要从以下几点着手:

2.1教学情境的创新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的教学情境是基础,因此教师要加强对教学情境的设计,设计好相应的问题,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行启发和引导。这就需要教师加强对教材的研究和把握,掌握教学的思维线索和创新点,进而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如在学习Saving the earth一课时,课文中谈到earth, air, water 受到了各种不同形式的破坏和污染,对人类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在学习课文前让学生思考并讨论:What kinds of pollution do you know? What shall we do in our daily life to reduce the pollution?讨论形式不拘一格,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2.2教学形式的创新

教学方式应该呈现出多元化和灵活性,进而避免课堂教学的枯燥无味,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就需要结合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例如在阅读教学中采用讲故事或者是英语竞赛等方式,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的同时,提高阅读能力。

2.3教学方法的创新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教学方法进行探索,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其中应用效果显著的是探究性学习和任务型教学,即设置一定的学习任务,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的讨论,完成学习任务,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学生能力和创新思维起到了促进作用。

4. 结束语

总之,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要从实实在在的基础做起,在日常教学中,充分利用现行教材,不断拓宽学生的思路和视野,发挥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的作用,从改革教法和学法入手,使创新教育的精神实质真正体现在具体的课堂教学活动中。

[1] 廖明久.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英语报刊阅读策略[J]. 中学生英语(高中版), 2010(16).

[2] 方晖. 如何通过教学活动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J]. 新西部(下半月), 2010(02).

第4篇:创新思维的基本方法范文

1.科技创新思维的内涵

(1)科技创新思维是人类思维的一种相对高级形态的思维方式。“思维方式是人们思维活动中用以理解、把握和评价客观对象的基本依据和模式”,[1]各个学科都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创新思维作为人类高级的思维活动,是人的意识能动性的突出体现,它分为三个层面:日常生活创新思维(也称常识创新思维)、科技创新思维和哲学创新思维。科技创新思维是人类思维的一种相对高级形态的思维方式。

(2)科技创新思维的生命力在于创新,它与保守思维相对应,独创性和求异性是科技创新思维的根本特质。创新思维是指主体通过突破传统思维习惯和逻辑规则而产生的一种具有独创性和求异性的思维方式。“不难看出,创新只能从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具体活动结果与原认识、原事物的比较中来判定。……凡是在具体思维活动中能够产生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新东西的思维方式,都可视为创新思维。或者说,任何一种思维方式,在具体思维活动中都可以归之于创新思维或保守思维”。

(3)科技创新思维是特指科学与技术领域中的创新思维。科技创新思维包括科学创新思维和技术创新思维,判断科技创新思维的标准是要看它的成果要物化在科学技术当中,具体表现在发明了新的定理和定律、了前人的定理和定律,或将科学领域中发现的成果应用于技术领域,发现新产品、新材料以及新工艺的运用等。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将“科技创新思维”界定为人类在科学与技术领域中,以独创性和求异性为根本特质的人类思维的一种相对高级形态的思维方式。”

2.科技创新思维的类型

(1)发散性思维和收敛性思维。发散性思维又称扩散性思维。它试图从不同的方向、途径和角度去设想,探求多种答案,最终使题获得圆满解决的思维方法,具有流畅性、多端性、灵活性、新颖性和精细性等特点。收敛性思维是指主体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围绕既定核心进行全方位的思考,运用比较、排除、综合、概括等方法,最终确定一个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的思维方式。

(2)求异性思维与求同性思维求异性思维是对传统思维方式的批判或超越,通过对事物共同本质的探究,找出事物特殊的运行规律与过程。求同性思维是对传统思维方式的接受和认同,通过对已经认识不同事物的特殊本质进行科学的归纳总结从而类推到认识事物一般的本质的思维方式。科技创新思维是在求异性思维和求同性思维的矛盾运动中发展的。

(3)经验思维与理论思维。经验思维人运用生活的亲身感受、活动的直接体验以及习惯传统观念而进行的非规范化、非模式化的思维活动。其功能主要是认识和把握具体的事物、现象及其外部联系。理论思维是指人们运用科学理论把握事物的整体、本质和发展态势,它可以透过现象把看本质,能在分析现状的基础上预测未来,显示出科学的前瞻性和预见性。经验思维是理论思维的基础,经验思维有待于上升为理论思维,“没有理论思维,就会连两件自然的事实也联系不起来,或者连二者之间所存在的联系都无法了解”。

(4)逻辑性思维与非逻辑性思维。逻辑性思维按着严格的逻辑规则进行,具有单一过程的严密性、不可逆性、确定性。非逻辑思维是指用通常的逻辑程序无法说明和解释的那部分思维活动,其主要表现形式是直觉、灵感、想象等。这里要注意,所谓非逻辑思维并不是没规律的或不符合逻辑的,而是指它不能用传统的形式逻辑来解释和说明,非逻辑性并非“不逻辑”,它渗透着逻辑性,可以用以辩证法为基础的辩证逻辑来解释。科技创新思维的类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几种,还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将其分为实在思维与虚拟思维、还原思维与生成思维、后馈思维与超前思维等。

3.科技创新思维的特征

科技创新思维的主要特征包括:独创性、求异性、怀疑性、批判性和超前性。

(1)独创性。所谓的独创性,含义有二:“一是独立于他人,二是,不论方法还是结果,没有雷同”。[4]科技创新思维就是人的个性在科技活动中的体现,是人的自主性、创造性的标志。只有具有首创精神,才能在科技领域有所发明、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2)求异性。求异性就是独辟蹊径、独树一帜,它是科技创新的基本特征。法国哲学家艾米•查提尔说:“当你只有一个点子时,这个点子再危险不过了”。[5]求异求变,从别人习以为常的地方发现问题,敢于突破思维定势的干扰,以开放的心态打破传统思维方式的人,坚持独立思考,才可能发掘新事物,发现新规律,提出新见解。

(3)怀疑性。怀疑不是对前人的成果简单地说“不”,不是为了怀疑而怀疑,而是为了确信而怀疑,即把前人发现的真理建立在可靠的基础之上,以便为人们继续探索真理寻找“阿基米德之点”。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怀疑性又是批判性的必要条件。

(4)批判性。坚持批判性是科学研究不可缺少的精神力量,对现状的不满、否定和超出,不受框框条条的惯性束缚大大开拓了我们的思路,从而达到科技创新的目的。批判的头脑是科技工作人员的一个主要仪器。正是他们这种敢于批判的精神,使他们在科技领域有了一个又一个创新。

(5)超前性。超前性是指人们对事物发展的趋势的大致情形进行的推断和估计,是对未来的一种瞻望。它可以对创新前景进行前瞻性思考。其特点是在科技实际变化之前,就考察其未来可能出现的主要趋势,状态和结果。

二、大学生科技创新思维的培养途径探析

俄国著名生理学家巴普洛夫指出:“科学的跃进往往取决于方法上的成就,研究方法每前进一步,我们也仿佛升高一层,从那高处,我们就可以望见广阔的远景,望见许多先前望不见的事物。因此,我们头等重要的任务,乃是制定研究方法。”他还说:“方法掌握着研究的命运”。

1.融合文理知识,拓展创新思维具有综合性的知识结构,是拓展创新思堆的基础。我国大学里的文理专业人为分科已经成为制约创新思堆的瓶颈因素,因此,要打破文理科人为设置的藩篱,融合文理知识,拓展创新思维。这就要求大学生要同时具备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的,力争做一个文理兼备的“通才”。具体来说,理工类的大学生要主动加强人文科学素养,弘扬人文科学精神,发展他们的想象、直觉、感悟等形象思维能力,以便为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广博的深厚的文化底蕴,进而完善自己的思维方式。文科类的大学生也要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发展他们的定性、定量、推理、分析等逻辑思维能力,以提高他们思维的精致性。这里要注意,兼备文理知识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一种机械的拼凑,或者表现为各种不同的知识板块的机械组合,而应当理解为对各种不同知识的一种整合能力,内化能力,表现为知识的融合性、渗透性。必须明确,学生知识整合、内化能力的培养,不是传统的“专业”叠加,即“专业+专业”,也不是狭义的专业再加局部的综合,即“专业+综合”。

2.更新教育理念,推行创新教育应试教育即使在大学教育中还大有市场,大学生对各种各样的考试疲于应付。由于这些传统教育的惰性思想存在于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学生家长及社会方方面面的人的头脑之中,从而成为应试教育能够存在的社会基础,而从本质上看应试教育是创新教育的死敌,应试教育占据支配地位,便没有创新教育的立足之地。创造性教育主张发展学生的个性,给学生以自由发展的空间。只有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气氛,学生创造性思维才能有适于萌发、产生的土壤。“传统的以学科为中心、以继承为中心、以发展智力为中心、以做事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必将被以育人为中心、以创新为中心、智力和非智力协调发展、做人与做事相结合的新的教育思想所替代,教育国际化、信息化、终身化、个性化的趋势已成定局”。

3.营造创新氛围,培养创新人才影响和制约大学生科技创新思维的各种环境因素是极其复杂的,但从根本上来说,学校教育环境起着主导作用。我们全社会的人特别是教育工作要改变观念,积极探索,努力营造一个适于创新人才涌现的良好氛围。而在大学里,对创新思维培养影响最大的是学校的社团活动和学生第二课堂(以各种智力竞赛为代表):以知识为载体,以创新为主导,以思想为导向,以娱乐互动为媒介的校园社团文化。这些社团不仅能活跃学术气氛、开阔学生眼界、增强凝聚力,而且能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诸多培养和提高,培养一批具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型人才。[9]令人感到可喜的是,当前在大多数高校,第二课堂被提到较高的位置,成为一种隐性教育资源,发挥着潜在的教育功能;但尚需要在大学生中广泛开展,打破科技竞赛往往成为少数拔尖大学生的“专利”,力争让每一个立志于科技创新的学生享受到创新带来的乐趣。

第5篇:创新思维的基本方法范文

关键字:建筑设计;创新思维;创新研究Abstract:The research of innovative thinking in architectural desig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innovation is a term which is now widely used, the source of the development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innovation is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theory of innovative thinking in architectural design is introduced, and analysis of the innovative thinking in architectural design of the ontology, subject and object, as well as the research on the method of innovative thinking in architectural design, make a comprehensive research on the innovative thinking in architectural design, shows the importance of innovative thinking in architectural design in architectural design.

Keywords: architectural design; innovative thinking; innovative research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随着现在知识的发展,“创新”一词得到了很大的应用,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核心也是一个国家或者民族不断进步的源泉。但是,人们却不知道知识创新、教育创新、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等各种创新的源头在什么地方,而且也有很少的人去专门研究和思考这个问题。其实,人们通过实践来作为创新思维的基础是所有创新的灵魂,正是因为这些创新思维引发并推动了所有的创新之举。缺少了人的创新思维,任何创新都不可能去实施。对于建筑设计来说也是这样的,建筑设计是完成建筑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建筑设计对于创新的要求很高,因此将创新思维引入到建筑设计之中,对于建筑的设计有一个很大的帮助。特别是全球化的今天,如果一个建筑师缺乏创新能力,在竞争中必将处于劣势。将创新思维引入到建筑设计中,引入创新思维的方法和原理之后,建筑设计的创新不再只限于灵感和悟性,建筑设计创新将变得清晰易懂。首先,将以前的建筑设计创新思维研究成果整合起来,初步建立一个相对完善的建筑设计创新思维理论体系,在建筑设计领域产生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可以很好地促进对于建筑设计创新思维的研究。而且,对于建筑设计创新思维有一个全面深入的研究,可以避免一些盲目的设计创新,从而相处一个更为的精妙的设计理念,设计出更为美观的建筑物。

建筑设计创新思维的理论基础

建筑设计创新思维的理论基础是创新思维学的理论。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根据国外对于创新思维的研究,致使中国真正开始发起对于创新思维学的研究,他认为,在众多的思维中创新思维是最高的一种思维方式,是人类所以思维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成果。从此开始,创新思维学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创新思维不再只是一个空想的念头,而是将之付之于行动、引入到各个领域,使之成为一门真正值得深入研究的一门学科。

随着现在信息社会的逐步要推进,创新思维已经成为现在各行各业的发展源泉和发展的动力,创新思维也随之演变,其广度和深度进一步被扩大,转变为一门学科——创新思维学。其研究的内容主要就是创新思维学的基本特征、形式、方式和创新思维的形式等问题。

建筑设计创新思维的研究内容

对于建筑设计创新思维本体的研究

对于建筑设计创新思维的本体的研究是建立在对创新思维学的研究上,深入研究建筑设计创新思维的基本理论的问题。它分析了建筑设计创新思维的内外在特征,揭示了建筑设计创新思维的本质。建筑设计创新思维就是在已有的建筑设计等方面知识的基础上,对这些建筑设计的知识加以整合,使之完善,具有更好的联系,得到具有一定价值成果的思维活动。它在本质与属性上和其他思维相同之外,它还具有自身的发展规律,有区别于其他思维的独特性质:超越性、反思性、实践性和辩证性。超越性就是建筑师在设计的过程中,针对不同的建筑,根据现在建筑的发展,对以前的建筑知识加以修改和取舍,形成一种超越,从而形成一种新的设计。反思性就是说建筑设计创新思维不同于其他的思维方式,它是通过在实践中不断地去更正其中的错误,批判的继承现实理论,在其中找到可以突破口。实践性就是建筑设计的理论研究和设计活动都离不开实践,只有在不断的实践中,才能得出谁对谁错的结论,错的弃之,对的加以利用,形成一个新的建筑设计创新思维。而其辩证性在于建筑设计创新思维的动态过程是继承和创新的对立统一,其方法的应用是多种方式的对立统一,以及主体培养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对立统一。

对于建筑设计创新思维主体的研究

建筑设计创新思维的主体是从事建筑设计活动的人——建筑师,建筑师的素质直接回影响到建筑设计的效率和成果。首先建筑师要对自身有一个全面的了解,知道自己符合哪些方面建筑的设计要求,利用这些有利的因素去积极设计,对于自身的不足之处,要在不断的设计过程中加以克服和改正。对于建筑设计创新思维主体建筑师的研究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只有解决了这个问题,才能更进一步加强对建筑设计创新思维的全面研究。

从结构上,建筑设计创新思维的主体可以分为软结构和硬结构,其硬结构就是人的大脑和已有的建筑设计知识和经验。软结构就是在主体创新思维过程中,影响其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

对于创新思维的硬结构的分析,我们知道在创新的过程必须动用大脑的想象模式,将一个建筑的设计方案完全展现在脑海之中,而且建筑师还必须不断的去学习,在设计过程中去除自身不利于建筑设计创新思维的因素。在设计过程中,建筑师要根据不同的设计要求,不断地去更新知识和经验,以提高自身的设计水平。

而创新思维中软结构就是建筑师自身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当建筑师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要进行观察、思考和想象等智力活动,在这个过程也会利用到非智力。所以在建筑设计创新思维中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是辩证统一的,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所以对于建筑设计师的培训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在培养的过程中必须要注意对其的综合性培养,不能重其一二忽视其他方面的培养。而且建筑师自身也存在着多种障碍,如书本式的研究理论束缚他的思维,只有打破这些固定思维,建筑师才能更好地发挥思维方式。

对于建筑设计创新思维客体的研究

建筑设计创新思维的客体就是主体在建筑设计创新思维的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建筑构成要素和影响这些建筑构成要素的关系的集合。认识客体对于建筑师的帮助是非常有帮助的。建筑师在设计的过程中,如果没有客体信息的输入,或者建筑师得到的信息不足,就会影响到建筑师思维的发展。在建筑设计中,建筑功能、建筑技术和建筑形态三者的内部关系为内属关系,三者与影响因素的关系称为外联关系,这些关系通过如下图示可以展现出来。

对于建筑设计创新思维方法的研究

下图的分析告诉我们一个系统都必然有其一定的结构,没有按一定的结构组合而成的多种元素是一种非系统。而对于建筑设计创新思维方法的研究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思维方法可以分为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深层思维就是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而其他的都是表层结构,如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两者的关系是,表层结构反映和反作用于深层结构,而深层结构决定并生成表层结构。深层结构的特点就是稳定性,而表层结构的特征就是动态性和多样性,两者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建筑设计创新思维的过程中,全面发展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才能更好地发展建筑设计创新思维。

小结:现在的只是经济时代,“创新”一词已经被广泛使用在各个领域,技术创新、科技创新、产品创新以及教育创新等。本文通过对建筑设计创新思维的本体研究、客体研究、主体研究以及方法的研究,确立了一个比较详细的建筑设计创新思维理论体系,随着现在以及以后科技理论的发展和建筑的需求,我们要不断去完善建筑设计创新思维理论体系,使之成为建筑设计领域中的一个新的亮点。

参考文献:

[1]齐康. 建筑课之十八———创新[J]. 室内设计与装修,2006,( 9) : 13.

第6篇:创新思维的基本方法范文

关键词:初中数学;创新思维;教学创新

初中阶段是学生锻炼逻辑思维、塑造性格的关键时期,但是从以往初中数学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很多学生在学习中出现障碍和困难,由于缺乏创造性及逻辑思维能力,不能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再加上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解题思路混乱等,严重影响了学习成绩的提高和能力的增长。由于数学学科的特殊性,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要想提高学习成绩,就要求学生必须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才能满足新课改教学的需要。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增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转变教学思路与教学方法

从当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由于受到中考的限制,很多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灌输式、题海战术式的教学方法,无暇顾及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与当前新课程改革对学生的培养要求不相符。因此,要想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首先教师就要转变观念,充分了解初中生的特征,制订具有个性化的教学方案,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探索并尝试使用全新的教学方法。其次,教师在教学中应加强对创新思维培养工作的重视,能够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引导学生充分理解数学知识,形成数学意识,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以具象化的形式表现出来,大幅度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二、注重控制学生的学习过程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就要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强化创新思路,因此加强对学习过程的重视非常重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可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不足并采取优化措施。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控制与管理,主要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确保学生能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在此基础上才能锻炼逻辑思维能力。教会学生如何进行课前预习及课后复习,并保证课堂认真听讲,夯实基础。(2)选择科学的学习方法。创新思维的运用,需要学生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地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并且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创新学习方法,改进学习思路,从而激发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3)掌握基本的学习规律。一定的学习规律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和理解数学知识点。例如,要求学生在课堂学习时做好笔记,课后及时复习,尝试运用所学知识点解决复杂的问题,总结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联,锻炼逻辑思维。(4)创设宽松、愉悦、自由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浓厚的学习氛围中增强探索精神、创新精神,自觉参加到课堂活动中,能够大胆思考、大胆发言、敢于探究,与同学或者教师一起思考问题,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了创新思维。

三、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在初中数学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必须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与学习方法,遵循标新立异原则,给学生更多表现自我的机会,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出质疑,允许不同思路和不同观点的存在,敢于突破传统定向思维模式的挑战,从多角度、多种方法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例如,在学习有关“圆”的知识点时,教师可在新课导入环节引导学生提出质疑,在课前提出问题:同学们,请大家思考一下,假设在两个圆心角、两条弧及两条弦的轴心距中有一组相等的量,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他各组量是否相等?在这个问题中,既有学生已经掌握的旧知识点,也有新的质疑点,所以学生想要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很高,他们采取小组讨论的形式,开展质疑、猜测和激烈的辩论,推出了“圆的定理”,通过观察和思考掌握了圆形的相关知识点,获得了学习的成就感,并且意识到创新思维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进而提高了学习的自信心。

四、强化思维与发散思维训练

增强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品质,离不开教师的引导与启发。在初中数学课堂中,教师应多培养学生的集中与发散思维,如多提出一题多解的问题,反复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将原本零散的数学知识点整合起来,找到数学的解题规律。课堂教学内容要以教材为出发点,教师应多挖掘教材中的有利资源,通过纵向与横向相结合、本类与它类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掌握数学知识点之间的关联,同时也开拓了思维。学生通过分析、归纳、总结、反思知识点,形成了独特的数学逻辑思维,并且动手动脑解决问题,激发了主动探究、主动思考的良好习惯,能够自觉地与其他学生合作,共同解决问题。例如,在教学中提出命题:在两个锐角三角形中,有两个边与其中一个边的高度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为全等三角形。如果将“锐角”这个条件去掉,那么命题是否仍然成立?这个问题是对知识点的进一步考核与深化,需要学生逆向思考,增强思维的发散性。

总之,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努力。一方面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给学生创造更多发散思维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力;另一方面学生要增强参与课堂学习的意识,乐于思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与成就感。通过增强学生的创新思维,更好地落实新课程的改革目标。

参考文献:

第7篇:创新思维的基本方法范文

关键词: 课堂气氛 创新意识 信息储备

所谓创新,一般是指发现新事物,提出新规律,获得新成果,建立新理论、创新方法、发明新技术,研制新产品,作出新成绩或解决新问题等。而创新思维就是创新过程中的思维活动,即只要思维的结果具有创新性,则它的思维过程就是创新思维。创新思维的实质就是合理地、协调地运用逻辑思维、形象思维,以及直觉思维等多种思维方式,使有关信息有序化,以产生积极的效果或成果。它具有新颖、独特性、突破常规和灵活变通的特征。可以说,创新性思维是人类最高层次的思维方式。创新性思维与它的结果,是人类智慧的花朵和文明的结晶。正如华罗庚教授所说:“人的可贵,在于能创新性思维。”

一、营造民、平等、和谐、开放的课堂气氛。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可见,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和谐、开放的课堂气氛多么重要。在这种气氛中,教师由领导者变成学生的指导者和朋友,变“我教你学”为“你学我教”。在这种氛围中,学生由被动的“要我学”变为主动的“我要学”,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学生敢想、敢说、敢问;在这种氛围中,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灵感。教师应鼓励学生敢于向老师质疑,甚至指出老师讲课过程中存在的缺点和错误。对学生不成熟或错误的见解,教师不要压制、讽刺或嘲笑,而应多些肯定、鼓励,这样才能激励他们继续创新和进取。

二、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创新诱因,激发创新意识。

创新诱因指能诱发思维主体产生创新意识的各种因素,其作用是形成问题情境,促使主体形成积极的、有明确目的思维活动,努力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它包括主体强烈的创新欲望、兴趣爱好,社会或个人需要,原型或相关信息的启示,旧有的理论或方法的缺陷、矛盾,试图对某种现象作出解释,以及科学发展的内在逻辑提出的课题或预习性猜想。创新诱因所产生的问题必须在思维主体的认知结构中是新颖的,才能形成创新机制。由此可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例如:计算+++……+的值。大多学生由于思维定势,缺乏创新意识,直接计算+++……+的值,这种方法显然是行不通。教师若能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1-,=-,=-,那么此题就会迎刃而解。

在教学过程中,问题情境的设置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水平,通过简单化、带有技巧性的问题,适当地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主动地去探索数学真理,引导学生敢于和善于发现新问题或提出问题。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刻苦钻研教学问题的热情和毅力,激发学生一切有创新因素的思维活动。

三、抓好“三基”教学,重视信息储备,为训练创新思维打好基础。

信息储备是指思维主体形成问题情境时的相关信息的质与量是否足以推动问题的解决。如果主体的认识结构中已经具备了相关信息,则主体就能以这些已有的知识为基础展开积极有效的思维活动,使主体逐步逼近问题解决的目标。若主体的认知结构无充分的信息储备,则主体就要通过观察、实验、查阅资料、钻研相关问题等各种手段获得更多的可靠信息,以形成有关的最佳知识结构,使问题得以圆满解决。而信息储备主要来源于“三基”学习的积累。正所谓“熟能生巧”,“三基”掌握扎实,信息储备就多,创新思维的训练,就得心应手。试想一下,对电脑知识一窍不通的人,能设计电脑软件吗?

由此可见,课堂教学要注意使学生牢固掌握数学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数学思想方法,并使所学的数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平时的综合题教学,正是创新思维训练的有效途径。但由于综合题涉及知识广、教学方法多,使得大多数学生一见它,便退避三舍。究其原因,那是由于“三基”掌握不扎实,信息储备不足造成。因此,课堂教学只有把“三基”抓好,才能活跃学生思维,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探索,调动学生所有的信息储备,为训练学生创新思维打好基础。

四、采用灵活多样的创新性教学方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课堂教学不能没有方法,但又不能采取固定不变的方法。有一条原则必须遵循,那就是不能单纯地把数学知识当作结论交给学生,而应把数学教学作为一种过程,让学生在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既学会知识,又学会数学思维方法。由于创新思维并非是一种单一性的思维,而是与形象思维,发散思维和直觉思维息息相关。这些,决定教师课堂教学采用灵活多样的创新性教学方法。

例如:解方程组x+y=3……①y+z=5……②z+x=4……③

可以采用“看、议、分、归”的教学方法,也可以采用小组讨论、人个发言的教学法,也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本题学生大部分采用加减消元法:由①-②得x-z=-2……④,然后由④+③和④-③便可得x、y、z的值。为训练和培养创新思维,教师可启发学生由①+②+③得出x+y+z=6,然后由④-③,④-②,④-①,便可以求出x、y、z的值。多样的教学方法,不仅能激活课堂气氛,而且能恰到好处地激发学生创新思维,激发学生主动猜测与积极探究,促使学生创新思维处于高度活跃的状态。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李均亮.擦出“创新思维”火花,培养数学创新思维.科学教育前沿,2010,(9).

[3]沈文选编著.数学建模.湖南师大出版社,1999.7,第1版.

第8篇:创新思维的基本方法范文

【关键词】小学教育;创新思维;学生

一、前言

创新是一种思维方式,也是对问题的一种解决办法。小学教育在整个国民教育中位于始端,是整个教育的基础。加强小学教育中创新思维的培养,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励他们的创新想法。但是目前受制于传统教育模式的缺陷及农村教育的滞后性,当前农村小学教育中对创新思维的培养比较欠缺。

二、当前农村小学教育中创新思维的培养存在的问题

中国农村的传统教育是以“升学率”为第一要义,以考试为生命力,对素质教育理解较少,因此对小学教育中创新思维的培养存在诸多不足,主要体现在:

1.课堂教学环节缺乏创新思维训练

教师本身不具有创新思维,加之传统的教育以“填鸭式”方式进行,无法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许多教师为了自己教的班级学生获得高分,在课堂上不是去启发学生的独立思考,而是以填鸭的方式机械地传授知识,不顾学生的承受能力而对学生的学习横加干涉,对学生的独立思考行为简单和粗暴地进行否定。

2.学生缺乏自主探索能力和想象力

受制于父母、家庭条件的影响,农村学生基本缺乏自主探索能力,同时受制于见识与知识面的狭小,学生的想象力也相对有限。

3.学生缺乏动手实践平台

以考试成绩为主要指标的教学管理模式使得中小学学生过早陷入了“应试教育”的泥潭中,小小年纪的小学学生背负死记硬背大量客观性知识的重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并不是升学考试的必考科目,因此不少学生基本没有动手实践平台,不少农村学校基本没有开设手工制作课,小学生更没有机会参加科技创新活动。

三、小学教育中创新思维的培养与提高措施

1.重视课堂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

课堂是小学教育的第一阵地,也是开展各类教育活动的最重要阵地,因此要重视课堂教学中小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进一步提高小学课堂教育的质量。农村学校及教师应充分发挥小学课堂的作用,使小学课堂成为学生学习和吸收知识的主要场所、成为创新思维培养的主要场所。老师应认真做好备课工作,丰富教学知识,同时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在课堂上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互动、认真回答问题,参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另外应训练学生的不同思维方式,对创新思维的同学及时鼓励和表扬。同时老师要利用课堂时间回答学生的疑问,让学生在课堂把问题弄清楚。

2.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学习与想象力

除了发挥课堂教学的第一阵地作用外,学校及老师还应积极鼓励学生进行课外的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探索学习是课堂教学之外的有力补充,也是培养和训练创新思维重要途径。在教学中首先要为学生的自主探索提供可行性,教师要创造真正意识上的让学生参与尝试的机会,创设自主探索的情境,建立自主探索动机的最佳心理。比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对问题的思考能力,鼓励他们在课外进行自学,同时换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先决条件和重要内容就是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因此老师要鼓励学生大胆的联想和想象,鼓励学生天马行空的想象。在大胆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同时,要丰富他们的生活经验,给他们提供自由想象、独立思考的情境条件,鼓励他们大胆幻想。更应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力去开展自主探索学习,去编织属于自己的梦想,去探索自己未知的世界。

3.积极培养学生创新实践动手能力

创新需要通过实践来实现,再好的创新如果仅仅停留在“纸上谈兵”,并不能体现它的价值与意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是对创新思维的有力支撑,也是对创新想法的检验。世界上所有的伟大发明家,都是小时候酷爱动手制作的,无论牛顿还是爱因斯坦,都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因此,学校应该开设更多的手工制作课,鼓励小学生更多地参与手工制作,更多的参与团体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在创新实践方面,老师应给予学生更多的指导,鼓励学生开动脑筋,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作品,同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更应激励同学们有计划地开展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

4.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科技创新竞赛

科技竞赛是培养小学生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的有效载体,它是一种可行的教育、教学行为,有着常规教学不可及的特殊的创新教育功能。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及学校除了在主要教学环节中渗透创新教育思想,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之外,还应积极鼓励指导小学生参加多层面、具有学科专业特色的科技创新竞赛活动,不断繁荣科学内涵与培养创新精神相融合的校园文化。在此过程,应发挥学校搭台、教师指导、学生创新多方位融合的作用,为学生的创新创造提供更多机会与途径。比如积极组织小学生参加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等,可有效展示学生科技创新成果,进一步丰富和提高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四、结束语

创新思维是小学生最难能可贵的财富,农村的小学生同样对未知的世界充满着好奇。学校及教育主管部门应发挥能动性,鼓励小学生更多的参与创新,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通过重视课堂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加强学生自主探索学习能力的培养,进一步丰富小学生的想象力,同时鼓励他们更多地参与动手实践,并积极参加科技创新竞赛,把创新转化为创造。只要教育工作者一起努力,学生们心中的那朵创新种子,一定可以开出绚丽的花朵,结出丰硕的成果。

参考文献:

[1]董淑珍.简述小学教育如何实现创新和提高[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10).

[2]洪美慧.小学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J].才智,2012(12).

[3]耿占林.浅谈在小学教育中培养创新思维的方法[J].新课程研究,2014(10).

[4]隋娟.论小学教育中的创新思维培养[J].改革与开放,2010(10).

第9篇:创新思维的基本方法范文

关键词 物理教学 创新思维 培养方法

创新思维是以各种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为基础,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想象、推理、分析、综合等思维加工活动,来获得自己尚未知道的新知识的这种思维方式。创新思维除具有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敏捷性之外,其最为显著的特点是具有求异性、变通性和独创性。创新思维是未来的高科技信息社会中,能适应世界新技术革命需要,具有开拓、创新意识的开创性人才所必有的思维品质。因此在目前以及今后的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发展学生创新精神,是一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设计培养创新思维的教学方案

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教学质量高低,首先取决于教者课前教学设计质量的优劣。物理教材、教学大纲、教学参考书,为教学只提供了基本内容、基本要求和依据,但如何运用最优化的教学方式,最合理的教学结构进行教学才能达到使学生在获取知识、形成技能的同时,又能开发他们的智力、培养创新思维及各种能力的目的?我们的体会是:必须依靠教者课前的创新劳动──备课、课堂教学设计。因此教者必须深入研究教材,结合各种教法的特点,创新地组织教材,精心地科学地设计教案的整体结构,认真推敲每一教学细节,确定组织形式和具体处理方法,使静态教材内容变为具有探究价值的研究问题,诱发学生探索。使学生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在研究探索的过程中,获取、发现新的知识,提高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创新。要想创设出良好的教学结构方案,教者应深入研究大纲、教材,应以大纲、教材为依据,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及获取知识为目的。要突出启发性、探索性、灵活性、民主性、独创性等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教学原则。充分发挥教者的聪明才智,精心运筹策划,细心推敲安排,设计出符合学生心理特征、认知规律切实可行的方案来。

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牛顿说:“如果我对世界有微小贡献的话,那不是别的,只是由于我的辛勤而耐久的思考所至。”爱因斯坦也说:“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办法成为科学家的。”思维是人脑将感性材料加工,提炼为理论认识的过程,独立性是思维的灵魂。独立思考是有所发现,有所突破,有所创造的前提,没有独立思考,只能循规蹈矩,亦步亦趋。知识是能力的载体,无知即无能,没有知识的人谈不上创造。独立思考是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学习物理重在理解,要想清道理,教师讲解,而学生没有经过独立思考,就不能很好地消化所学的知识,不可能真正深入地想清其中的道理,使之成为自己真正掌握的知识。许多学生在学习和解题时不会独立处理问题,不是题目做的少,而是平常缺乏独立思考,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所以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就必须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的讲解不能过细,要给学生留下思考、探究和自我开拓的空间。讲的过细,会使学生不分主次,不利于形成知识框架;不利于从基本概念和规律出发分析解决物理问题,而是机械地记具体结论,乱用具体结论,乱套公式,不会独立获取知识,没有自我开拓能力,不会自己钻研新的问题,依赖性大。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做到既要讲清,又不能全讲清。对主干知识要讲清,如知识的来龙去脉,经过抽象、概括、分析、推理得来的过程,概念和规律的含义以及规律的使用条件;对派生的知识不能全讲清,给学生留出余地,让学生自己去钻研,“逼迫”学生思考。能让学生自己概括、推理、证明的尽量鼓励学生自己去做。在教学中,对重要的物理规律,课上老师引导学生证明,对一些结论和推论,则以练习和作业的形式让学生自己完成。要求学生自己适时总结,通过对比、归纳、总结,对学过的知识和方法条理化和系统化。对概念的形成,规律的得出,以及它们的应用,无论问题简单还是复杂,都应引导学生做到“心服口服”,即必须经过思考,想通了,才接受;理解了,才应用。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越强,创新的欲望就越高。

三、课堂中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以及正确世界观、人生观的培养.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一些知名物理学家在探索物理知识时的故事来作为学生教育的榜样,教师可以介绍物理学的一些基本历史过程,以及各个物理定理和知识的发现过程,并对物理学家在这一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创新思维进行描述,进而使学生从中学习到他们宝贵的思维、意志以及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理,让学生充分了解物理学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的热情,并主动将想象力和创造力应用到其中。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紧密结合当前社会中的一些热门话题,如能源问题、污染问题等,使课堂内容与社会生活更加贴近,这有助于学生兴趣和好奇心理的培养,从而实现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