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中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范文

高中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中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中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

第1篇:高中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范文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 中学生 科学素质 科学能力

2006年国务院下达《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指出科学素质是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一般是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有一定的应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把未成年人科学素质的提高放在首位,为了提高中学生科学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教育部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中增设了包括研究性学习在内的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课程主要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课程是新课程里的一门面向全体高中学生的必修课,占15个学分。在2008~200年度我校在高中一年级开设这门必修课,真正进入学生的课表,并以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课程目标。

笔者有幸成为我校第一个专职研究性学习课程教师。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一般分为四个阶段:进入问题情境阶段、实践体验阶段、表达交流阶段和评价阶段,每一阶段都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目标,现就我校开展该课程的过程和方法以及成果介绍如下。

一、指导学生如何选题――问题情境阶段

该课程所面临的首要任务就是指导学生选题。选题是否合适直接影响到学生课题实施的过程、最后活动成果的质量和课程的目标是否能达到等一系列问题。在学生选题阶段应着重解决三个问题:第一,要让学生知道课题的基本类型,为选题做好准备。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大致分为以下几种类型:社会调查型,即是学生对某种现象或是某个问题进行调查研究,然后撰写调查报告;创造发明型,指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践,认真进行科学发明的尝试,并取得一定的成果,这是研究性学习中的最高层次;知识探究性,指学生就某一方面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拓宽学习的方位,获得学习体验,最后形成学习报告,这是研究性学习中的较低层次。第二,学生明确选题的原则,主要有自主性,选题一定要自主自愿,以自己的兴趣和较为擅长的方面为出发点,所选的课题还要符合学生的内在需求,这样学生完成课题的成功性就有了保障;同时学生的选题一定要考虑可行性,包括课题进行过程中所需要的人力、物力、财力、知识基础、时间和精力等各个不同的方面,不能只考虑兴趣,如果学生的选题太难或条件无法满足,这样的课题只能停留在选的基础上,而根本就谈不上继续往下发展,还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还有就是考虑课题开展过程中学生都学到了什么,不要一味的追求创新性、科学性和严密性,课题只是载体,关键在于学生是否获得某种学习方法,掌握某种学习技能,思维得到锻炼和提高等等方面。第三,研究性学习的组织形式主要有三种类型:小组合作研究、个人独立研究、个人研究与全班集体讨论相结合。其中小组合作研究是课题开展经常采用的组织形式,所以要解决好小组协作问题。

在课堂上笔者主要采取两大类不同的选题实践,第一大类主要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选题。即笔者先在班内介绍和布置研究性学习任务。使学生明确这门新课程的内容,并根据自己的兴趣点出发不确定范围自由的选题,然后各自相对独立地开展研究活动,用几个月到半年时间完成相应课题。选题内容包括课题的题目、选题的原因、选题的意义或实用价值、创新点和课题实施的可行性等5个不同的方面。然后给每个学生到讲台说课题的机会,下面的同学充当评委给其提出问题和建议,这样既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修正和丰富学生的想法,有利于课题的立项。这种方式我选择高一年级的一半班级进行实践,效果很好,发现有些学生的想法确实很独特,最后经过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商议评选出部分优秀的课题进行实施阶段。例如,高一(1)班的刘超逸是全班第一个在研究性学习课上发言的同学,题目是《方便大型重物运上楼梯的装置》,当看到同学和老师一起快速转动大脑为他提供建议、议论层出不穷的时候,他有种自豪的感觉!于是这样的动力指引着他在今后的课堂中认真思考,积极动脑,很多想法一个个出炉了,算是个高产“发明家”。

第二大类,笔者首先在班级内营造一种问题情境,确定研究大的方向,学生自己提出和选择相应子课题。比如“关于中学生学习压力的调查和解决”这个问题,我从现在学生的书包越来越重,在校学习的时间越来越长,晚上写作业的时间越来越晚以及一些实例等。让学生分析原因。学生深有感触地说现在他们有来自学校、老师、家长和社会等不同方面的压力。他们被4座大山压得喘不过来气,这样一下子就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想了解更多学生的眼里以及怎么解决或缓解压力等问题成为学生讨论的焦点,最后在这个班里成立“关于中学生学习压力的调查和解决”课题组。接下来笔者引导学生从那些方面进行研究,班里学生讨论的非常激烈,最后定下7个子课题分别是:对在校的初、高中六个年级的学生进行抽样调查;通过网上、图书馆查找如何缓解学生的压力;请天津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到学校作相关内容的报告;请校内心理辅导教师成立“调节学生压力办公室”长期给学生咨询;征文活动;寻找校内部分同学介绍亲身体验给其他同学以帮助:可以在校广播时间定期给学生讲故事以缓解其压力。确定子课题之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结组,选好组长之后就可以进行实施阶段了。

第一轮选题结束后,全校高一年级12个班的选题结果涉及到调查报告50多项,最后立项进行研究的有39项;涉及到小发明和小制作120多项,最后综合考虑项目的可行性和创新性,最后留下来进行立项研究的有98项,其中学生有能力独立完成63项,需要寻找相关科技辅导员的项目35项。在这一阶段由于笔者事先给学生

大量的例子,包括以前学生获奖的项目・、以前我校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资料、在外听专家讲座的例子、从专利之家网站下载的大量作品图片等,这些资料开阔了学生的眼界,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利于学生选出质量高的课题。

二、课题实施阶段

研究性学习课程不仅要重视学生探究活动的结果,更要重视学生的实践研究过程,即为什么要研究、研究什么、怎样开展研究、通过研究能在多大程度上解决要研究的问题等等。这样学生选好课题后就要进入具体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实践、体验,形成一定的观念、态度,掌握一定的方法。

本阶段,实践、体验的内容包括:(1)搜集和分析信息资料。学生应了解和学习收集资料的方法,掌握访谈、上网、查阅书刊杂志、问卷等获取资料的方式,并选择有效方式获取所需要的信息资料;要学会判断信息资料的真伪、优劣,识别对本课题研究具有重要关联且有价值的资料,淘汰边缘资料;学会有条理、有逻辑地整理与归纳资料;最后综合整理信息进行判断,得出相应的结论。这时要反思所得结论是否充分地回答了要研究的问题,是否有必要采取其他方法获取证据以支持所得结论。(2)调查研究。学生应根据个人或小组集体设计的研究方案,按照确定的研究方法,选择合适的地方进行调查,获取调查结果。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应如实记载调查中所获得的基本信息,形成记录实践过程的文字、音像、制作等多种形式的“作品”,同时要学会从各种调研结果、实验、信息资料中归纳出解决问题的重要思路或观点。并反思对是否获得足以支持研究结论的证据,是否还存在其他解释的可能。(3)小制作和小发明。这些课题的研究过程要求学生动手动脑能力较强,根据自己的设想先是画出原理图。并不断的修正。然后根据设计的需要寻找材料,此处我们提倡废物利用,不主张学生花钱购买材料。在学生动手操作过程中,体现创新。(4)初步的交流。学生通过收集资料、调查研究得到的初步研究成果在小组内或个人之间充分交流,学会认识客观事物,认真对待他人意见和建议,正确地认识自我,并逐步丰富个人的研究成果,培养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

在具体指导学生课题时,由于课题数量比较多,难易程度又有很大的差别,根据实际情况,笔者采取不同的辅导策略。调查报告一类的课题,我的出发点就是学生在整个调查研究过程中要占95%以上的工作,即是在选好课题、清楚如何设计调查问卷的情况下,由小组成员自己商量起草调查问卷的内容。之后在课堂上由该小组派出代表给全班同学分析问卷,让班内所有的同学提出问题和建议以及优缺点,集思广益,最后我再提出参考意见,小组成员根据大家的意见进行内容修改,直至最后定稿。根据学生自己的要求印制问卷数量,一般在500~2000之间不等,之后就是学生自己的事情,发问卷、收问卷和统计数据等基本工作。最后,根据课堂上所讲的如何撰写调查报告等相关内容,小组成员商量如何分配任务,最终提交成文的调查报告。根据学生撰写的情况,笔者对学生的作品提出相应修改意见,让其逐一进行修改,直至大家最后都满意为止。写好调查报告后还要把它转化成幻灯片在课堂上进行论文答辩。

小制作和小发明这一类课题要求学生动手能力较强。笔者把他们分为两大类,一种是比较简单的小制作,学生完全有能力独立完成的。例如。3班姚怡颖同学制作的“防哈气的口罩”,4班李品一同学“家用防臭型方便垃圾桶”,5班曹友霖同学“DIY墙上自定义挂袋”,12班蒲禅姝同学“盲人倒水器”,7班葛奉天同学“简易单词杯”,7班梁秋实同学“遥控自动窗帘”等等。另一大类就是有一定难度,涉及到物理和劳技等学科内容,据此情况。笔者找到相应学科的科技辅导员。让他们认领自己领域且感兴趣的课题,以便协助学生完成课题。例如,10班冯晨同学“鱼的自动喂食器”,1班刘超逸同学“方便大型重物运上楼梯的装置”,2班武嘉臻“感应式洗手液瓶”,9班武磊同学“环保手动充电的小风扇”等等,还有很多课题目前正在进行中。对于学生已经做好的作品我们要给其充分课堂展示的机会,使其具有成就感。

三、表达和交流阶段

在这一阶段,学生要将取得的收获进行归纳整理、总结提炼,形成书面材料和口头报告材料。成果的表达方式要提倡多样化,除了按一定要求撰写实验报告、调查报告以外,还可以采取开辩论会、研讨会、搞展板、出墙报、编刊物(包括电子刊物)等方式。学生通过交流、研讨分享成果。这是研究性学习不可缺少的环节。在交流、研讨中,学生要学会欣赏和发现他人的优点,学会理解和宽容以及客观地分析和辩证地思考,也要敢于、善于申辩。

四、综合评价阶段

对活动的评价,主要采用激励性评价,就是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激励,都有成功的体验,都拥有自信心,都在原有水平上有新的进步。所以,在评价阶段主要分三个方面进行。

1 过程评价

建立小组的活动手册,学生把每一活动后的感受、收获、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以及解决的办法、创新的想法等都记录在册,用照片和录像做好过程记录,教师可以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即兴评价。

2 定量评价

成果评价,学生最后的宣传册,材料、倡议书、漫画等等。

3 总体定性评价

第2篇:高中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范文

【关键词】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数学开放题

研究性学习就是要让学生主动地参与研究过程,获得亲身体验,培养其良好的科学态度和学会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并不在乎能不能取得什么成果或发现。美国在小学阶段就开展研究性学习了。研究性学习的素材可以是有定论的东西(如定理、公式)也可以是未知领域,答案不确定、不唯一、丰富多彩都有可能,但提出的课题对学生必须有价值、有意义,符合学生实际。在此笔者结合高中数学新教材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践谈点己见,以供同行商榷。

一、数学研究性学习

数学研究性学习是学生数学学习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在基础性、拓展性课程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数学的和现实的问题的一种有意义的主动学习,是以学生动手动脑主动探索实践和相互交流为主要学习方式的学习研究活动。它能营造一个使学生勇于探索争论和相互学习鼓励的良好氛围,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数学研究性学习更加关注学习过程。

用于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材料应是建立在学生现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能够激起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体现数学研究的思想方法和应用价值,有利于营造广阔的思维活动空间,使学生的思路越走越宽,思维的空间越来越大的一种研究性材料。

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材料不仅仅是教师自己提供的,而且教师应鼓励学生通过思考、调查、查阅资料等方式概括出问题,甚至可以通过日常生活情景提出数学问题,进而提炼成研究性学习的材料。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问题的研究者和解决者,是主角,而教师则在适当的时候对学生给予帮助,起着组织和引导的作用。

数学研究性学习的评价不仅仅关心学习的结果,而且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参与学习的程度、思维的深度与广度,学生获得了哪些发展,并且特别注意学生有哪些创造性的见解,同时对学生的情感变化也应予以注意。为了使评价能够真实可靠,起到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因此要充分尊重学生自己对自己的评价以及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既要有定量的评价也要有定性的评价。

二、数学研究性学习课题的选择

数学研究性学习课题主要是指对某些数学问题的深入探讨,或者从数学角度对某些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活动和合作活动。研究性学习课题应以所学的数学知识为基础,并且密切结合生活和生产实际。新高中数学新教材将按《新大纲》的要求编入以下课题,供参考选用,当然教学时也可由师生自拟课题。提倡教师和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新高中数学新教材研究性学习参考课题有六个:数列在分期付款中的应用,向量在物理中的应用,线性规划的实际应用,多面体欧拉定理的发现;杨辉三角,定积分在经济生活中的应用。 其教学目标是:(1)学会提出问题和明确探究方向;(2)体验数学活动的过程;(3)培养创新精神和应用能力;(4)以研究报告或小论文等形式反映研究成果,学会交流。

三、数学开放题与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的开展需要有合适的载体,即使是学生提出的问题也要加以整理归类。作为研究性学习的载体应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创造潜能的发挥。实践证明,数学开放题用于研究性学习是合适的。

自70年代日本、美国在中小学教学中较为普遍地使用数学开放题以来,数学开放题已逐渐被数学教育界认为是最富有教育价值的一种数学问题,因为数学开放题能够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而强烈的求知欲望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创新能力发展的内在动力。80年代介绍到我国后,在国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各类刊物发表了大量的介绍、探讨开放题的理论文章或进行教学实验方面的文章,并形成了一个教育界讨论研究的亮点。90年代我国高考试题中连续出现具有开放性的题目。近几年在全国和各地的高考试题中数学开放题更是多样化,按命题要素的发散倾向分为条件开放型、方法开放型、结论开放型、综合开放型;按解题目标的操作摸式分为规律探索型、量化设计型、分类讨论型、数学建模型、问题探求型、情景研究型;按信息过程的训练价值分为信息迁移型、知识巩固型、知识发散型;按问题答案的机构类型分为有限可列型、有限混沌型、无限离散型、无限连续型。

数学开放题体现数学研究的思想方法,解答过程是探究的过程,数学开放题体现数学问题的形成过程,体现解答对象的实际状态,数学开放题有利于为学生个别探索和准确认识自己提供时空,便于因材施教,可以用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性,使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成功感,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美感。因此数学开放题用于学生研究性学习应是十分有意义的。

四、数学研究性学习中开放题的编制方法

无论是改造陈题,还是自创新题,编制数学开放题都要围绕使用开放题的目的进行,开放题应当随着使用目的和对象的变化而改变,应作为常规问题的补充,在研究型课程中适合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开放题应具备起点低、入口宽、可拓展性强的特点。

用于研究性学习的开放题尽量能有利于解题者充分利用自己已有的数学知识和能力解决问题。编制的开放题应体现某一完整的数学思想方法,具有鲜明的数学特色,帮助解题者理解什么是数学,为什么要学习数学,以及怎样学习数学。开放题的编制不仅是教师的任务,它的编制本身也可以成为学生研究性学习的一项内容。

数学开放题的编制方法:

1.以一定的知识结构为依托,从知识网络的交汇点寻找编制问题的切入点。能力是以知识为基础的,但掌握知识并不一定具备能力,以一定的知识为背景,编制出开放题,面对实际问题情景,学生可以分析问题情景,根据自己的理解构造具体的数学问题,然后尝试求解形成的数学问题并完成解答.

2.以某一数学定理或公设为依据,编制开放题。数学中的定理或公设是数学学习的重要依据,中学生的学习特别是研究性学习常常是已有的定理并不需要学生掌握,或者是学生暂时还不知道,因此我们可以设计适当的问题情景,让学生进行探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发现一般规律,体验研究的乐趣。

3.从封闭题出发引申出开放题。我们平时所用习题多是具有完备的条件和确定的答案,把它称之为封闭题,在原有封闭性问题基础上,使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发散开去,能够启发学生有独创性的理解,就有可能形成开放题。在研究性学习中首先呈现给学生封闭题,解答完之后,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如探究更一般的结论,探究更多的情形,或探究该结论成立的其它条件等。

4.为体现或重现某一数学研究方法编制开放题。数学家的研究方法蕴涵深刻的数学思想,在数学研究性学习中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学家的某些研究,做小科学家,点燃埋藏在学生心灵深处的智慧火种。以此为着眼点编制开放题,其教育价值是不言而喻的。

5.以实际问题为背景,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编制开放题。在实际问题中,条件往往不能完全确定,即条件的不确定性是自然形成的或是实际需要,其不确定性是合理的。如包装的外型,花圃的图案,工程的图纸这些是需要设计的,而由于考虑的角度不同,设计者的知识背景、价值判断不同,得出的方案也会不同。

以实际问题为背景,编制出设计类型的开放题,用于研究性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第国际数学教育心理会议的公开课问题:“在一块矩形地块上,欲辟出一部分作为花坛,要使花坛的面积为矩形面积的一半,请给出你的设计。”是一道公认的开放题,花圃的图案形状没有规定性的要求,解题者可以进行丰富的想象,充分展示几何图形的应用,这种以实际问题为背景编制的开放题往往有趣而富有吸引力。

第3篇:高中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范文

【关键词】高中化学;阅读教学;化习题

一、精选习题,有针对性和典型性

要针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精心挑选,题型要全面,突出基础知识,降低难度,同时还要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让学生做起来有点成就感,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例如,在总结原电池的习题解答时,我先理顺以下知识链,列举如下:(1)原电池是什么样的装置;(2)构成原电池的条件:①有两种活泼性不同的金属作为电极(或金属与石墨),②具有电解质溶液,③形成闭合回路,④可以自发发生氧化还原反应;(3)电极反应:正极――氧化反应,负极――还原反应,以及总反应为正、负极反应之和;(4)电子和电流的方向:电子从负极流出经外电路流入正极;电流从正极流出经外电路流入负极;(5)离子的迁移方向:电解质溶液中,阴离子向负极迁移,阳离子向正极迁移。另外还注重归纳总结,克服选题的盲目性,注意习题的阶梯性,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兴趣的目的。

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

师生的情感共鸣是使一节课堂富有成效的重要因素。师生关系融洽,教师热爱、信任学生,学生尊重、敬仰教师,可以形成积极、健康、愉快、活跃的课堂氛围。教师可以全身心投入到课堂中,尽情发挥,学生在这种气氛中也容易学到、掌握、应用知识。生活经历告诉我们,一个人在比较清醒、兴奋的情况下,记得的事情特别久、特别深,而不和谐、僵化、紧张的师生关系则容易造成消极、沉闷、紧张的课堂气氛,一些边缘化的学生就很容易厌学、偏科,或者干脆就放弃这门学科。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更是师生在理性、情感方面的互动过程。学生是否乐于接受教师所传授的信息,关键在于信息是否可以满足学生情感上的需要。教学过程中,要将学生与老师双方的观点及情感融合在一起,才可以使学生积极学习老师所教授的知识或提供的其他信息,并将思维活动或内心情感付诸其中。教师必须要在课堂中利用多种方式来增加知识或信息的生动性及情感色彩,以情感教学及体验来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有老师曾说过,教师自身的积极的情感不仅有助于良好的课堂氛围的形成,对老师深入学生内心,体验学生内心的情感也有不小的帮助,从而达到老师与学生情感交流的目的,缩短因教师的权威、地位、角色而产生的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与学生建立朋友关系,增强师生心理上的合作,以让学生能够“亲其师,信其道”。教师的亲和力是保持愉悦、宽松的课堂心理气氛的长久动力源泉。例如在乡镇普通高中,大多数的学生对化学这门学科的学习不是很感兴趣,因为化学学科知识点多而零碎,学习起来比较吃力。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针对不同的学生,精选习题为主,辅导学案,指导学生预习交流,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大胆地讨论,并说出自己的看法。同时,教师也要营造一个宽松、愉快、生动的课堂氛围,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我在叫某个学生起来回答问题时,都要大声喊一句口号:“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全班同学一下子兴奋到极点,这样就可以激发课堂氛围和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新课改下,我们教师要摒弃旧的、不适合新时代学生的教学方式,要大胆改变教学模式,应用现代多媒体,结合EPO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三、加强解题小结,学法指导,提高教学质量

第4篇:高中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范文

关键词:高中化学;有效教学;习题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志码:A ?摇文章编号:1674-9324(2013)50-0136-03

一、问题的提出

化学课程标准对习题提出的要求是:“有助于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要鼓励学生深入生活实际,调查、咨询或进行实验,最终解决化学问题;要鼓励学生综合运用已学知识,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进行思考,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化学教师大多通过经验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习题的设计,很少有教师从学生的认知风格、知识体系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分析,通过设计层次性化学习题是为更精确地实现新课程的教育理念,实现学生自我主体意识的提高。

二、研究的意义

1.倡导新型习题观,体现课程改革的精神。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化,传统的习题观不再适应新课程目标的要求,新课程的习题已不再是课堂教学的附属品,而是提高学科意义与应用价值的重要手段。创设新课程标准下实践性、探索性、自主性、多样性的习题观,让学生在习题解答过程中体验快乐、辛劳,学生对待习题的态度由此成为了一种生活过程、生活方式,甚至成为一种生活态度。学生不再把习题作为一种学业负担,而是成为他们成长过程中的一种学习需求,甚至是人生需求。

2.形成化学课程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点。一般的教师尽管对习题资料有一定的收集和整理,但是从未想过其是否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与教育心理学、化学教学论、化学课程论、化学学习论等这些理论脱节。我们知道,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缺乏目标的。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寻找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切入点,指导化学课堂的有效教学,使得习题能够真正服务于学生。

3.为高中化学教师的教学提供一定参考。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不只是备教材,还要备学生、备习题。大多数教师布置的习题多是来源于课本中的习题或相关练习册中的习题,而对习题没有进行整合与处理,只是简单地布置而缺乏设计,忽略了学生的实际情况,造成做习题的效率低下,没有发挥习题应有的功能。通过对化学习题进行设计,不只是把习题当做课堂教学补充和强化的途径,而是将习题作为一种课程资源,为学生发展并能达到教育的真正目的服务。

三、层次性习题的设计和案例评析

为了更好地使学生及时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训练其基本化学技能,培养其基本学科能力,教师要根据不同学业水平的学生认知风格的差异,将层次性习题设计为四种类型——知识技能型、思维开放型、实验探究型、信息情境型。

1.知识技能型。知识与技能型习题是针对某一知识点或技能进行考查、巩固,题干内容多以文字叙述的方式呈现。学生仅仅凭听一次课不能实现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要通过多次的强化训练来完成对知识的强化与应用。由于学生之间存在差异,因此在习题的设计上要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分层次进行设计。由于化学的知识内容本身较多且零散,众多的概念、理论加之元素化合物的知识与实验,需要教师对习题的功能有全新的认识,指导学生学会整理、归纳、评价、创新,学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够将所学知识网络化并构成自己的知识体系,促进学生的发展。

案例1:在0.5mol/LNa2SO4中含有Na+的数目为(?摇?摇)个。

A.3.01×1023 B.6.02×1023 C.0.5 D.1

这道题就是考查学生对于阿伏伽德罗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只是简单的题干呈现,没有设置问题情境,题目内容单一,主要是巩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从而实现对知识点本身的记忆,没有更多其他的教学效果,对于学困生来说较为合适,中等生与学优生则觉得较为乏味。对应新课标三维目标来说,这类题只能达到知识与技能的考查,不会涉及到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达成,无法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知识体系,不能达到将化学知识与社会生产生活相联系的教学外延目标,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学素养。

案例2:①可用于电动汽车的铝-空气燃料电池,通常以NaCl溶液或NaOH溶液为电解液,铝合金为负极,空气电极为正极。下列正确的是( ?摇?摇)。

A.以NaCl溶液或NaOH溶液为电解液时,正极反应都为:O2+2H2O+4e-=4OH-

B.以NaOH溶液为电解液时,负极反应为:Al+3OH--3e-=Al(OH)3

C.以NaOH溶液为电解液时,电池在工作过程中,电解液的pH保持不变

D.电池工作时,电子通过外电路从正极流向负极

②可用于电动汽车的铝-空气燃料电池,通常以NaCl溶液或NaOH溶液为电解液,铝合金为负极,空气电极为正极。

以NaCl溶液或NaOH溶液为电解液时,正极反应为 ;以NaOH溶液为电解液时,负极反应为 ;以NaCl溶液为电解液时,负极反应为 ;以NaOH溶液为电解液时,工作过程中pH ;电池工作时,电子通过外电路从 流向 。

这是一道分层次作业,不同程度的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题型来完成作业。案例①适合学困生,案例②适合学优生。教师在布置书面习题的同时,还可以布置一些实践性及探究性习题。比如,教师可以布置一些家庭小实验,让学生改进一些实验装置,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还实现了从知识目标向能力目标的转化。

2.思维开放型。开放性习题能够帮助学生冲破思维定式的牢笼,从多层次、多角度尝试解决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教师通过设计开放式习题,拓宽了每位学生的思想,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由于开放性习题的答案可能不止一种,不同层次的学生思维方式不同,答案也不尽相同。教师让学生讨论、交流,互帮互助,使学生合作能力加强,善于倾听他人的想法,有效培养了创新型人才。

案例3:工业炼镁排放大量废渣,其主要成分是MgCl2、KCl和少量MgO、BaCl2、FeCl3、CuCl2,利用该废渣生产硫酸镁和光卤石的工艺流程图如图1所示:

问题1:调pH至7的目的是 。

问题2:调节pH的过程中,MgO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问题3:实验室进行蒸发浓缩时要用到的硅酸盐质仪器有 。

教师在讲解习题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们在小组讨论中挖掘流程图总每一个细节,力争弄懂每一个问题,无法解答的问题教师可适时点拨、引导,甚至在全班提出共同讨论解答。这种方法能有效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有助于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鼓励学生运用已学知识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进行思考,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效果显著。

通过设置开放性习题,学生能够准确掌握知识点,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迁移能力有了提高。习题的选择应体现高中化学课程的教学目标,通过练习开放性习题,学生可以进一步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3.实验探究型。这类题目的设计对学生思维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综合性强。探究性学习对于转变学生的被动、机械学习并通过科学探究的方法去积极的建构知识体系有很大的帮助。同时,教师在习题的解答过程中,要坚持用探究性原则去启发、引导学生,而这本身就是一个探究的过程,学生独立思考并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个过程不仅使抽象的知识更加鲜活、生动,有利于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积极地运用科学方法来解决化学问题。

案例4:某种催化剂为铁的氧化物。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对该催化剂中的铁元素的价态进行探究:将适量的稀硝酸加入少许样品中,加热溶解;取少许溶液,滴加KSCN溶液后出现红色。一位同学由此得出该催化剂中铁元素的价态为+3的结论。

(1)请指出结论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

(2)请完成铁元素价态的探究:

限选实验仪器与溶剂:烧杯、玻璃棒、试管、药匙、酒精灯、滴管、试管夹;3mol/LH2SO4、6mol/LHNO3、3%H2O2、0.01mol/LKMnO4、0.1mol/LKI、20%KSCN、NaOH稀溶液、蒸馏水。

①提出合理假设:假设1: ;

假设2: ;假设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设计方案证明你的假设(不用作答)。③实验过程:

根据②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请按以下表格写出实验操作步骤、预期现象与结论。

这是一道铁元素化合价的探究性习题,难度适中,适合各个学习水平的学生群体,学困生能够回答出部分问题,学优生从这道题中能够培养发散思维能力。由于探究性习题强调自己主动去学习,学生一旦有动力去探究问题、有兴趣去挖掘问题的根源,那么通过自身努力激发和维持学习的热情对于学生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学生在探究问题时能够充分地发挥主动性,很好地展示自己,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自己的主人地位,体会到自我效能感和成功的满足感。这种实验题与探究性试题的组合,能够考查学生对实验操作的掌握,对实验过程的探究和设计也增加了考核要求,这是新课程实施的必然结果。

4.信息情境型。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生活中的很多场景为化学提供了丰富的情境,这些情境可以拉近学生与化学和现实生活的距离,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化学的真实之美。在解答这类习题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找到问题的本质,快速找到解题的突破口,建立解题的思路,找出解决问题的真方法,有效引导化学教学全面落实化学课程目标。

案例5:人们曾采用过乙醚、NH3、CH3Cl等作致冷剂,但它们不是有毒,就是易燃,于是科学家根据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来开发新的致冷剂。

根据现有知识,某些化合物的易燃性、毒性变化趋势如下:

(1)氢化物的易燃性:第二周期_____〉_____〉H2O、HF;第三周期SiH2〉PH2〉_____〉_____。

(2)化合物的毒性:PH3〉NH3 H2O H2S;CS2 CO2;

CCl2 CF2 (选填〉、〈或﹦)

(3)然而,这种致冷剂造成了当今的某一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但求助于周期表中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变化趋势来开发致冷剂的科学思维方法是值得借鉴的。(填写字母,多选扣分)

①毒性 ②沸点 ③易燃性 ④水溶性 ⑤颜色

(a)①②③ ?摇?摇(b)②④⑤ ?摇?摇(c)②③④

这道题注重化学学科的知识和生活的密切联系,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对信息进行筛选、比较,通过对致冷剂性质的阅读,马上调用出元素递变规律的知识来寻找突破口,通过一定的推理,最后将问题解决。通过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能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而且用自己所学的化学知识可以对生活中的很多现象进行解释、解决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四、结论

本文所提出的习题设计都是围绕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提高习题的有效性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之一,层次性习题的设计对学生知识的巩固、思维的发展、能力的培养、科学素养的形成有积极、深远的影响;对于促进学生主动建构化学知识体系、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很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曹秀华.基于多元智力理论的分层作业设计[J].教育探索,2006,(11):40一41.

[2]吴慎刚.新课程理念下化学习题课的教学策略[J].山东教育,2005,(26):36.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考试中心.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理科.标准实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46.

[4]刘旭东.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读本[M].兰州大学出版社,2006.

[5]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6]蔡铁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通识培训教程[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第5篇:高中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范文

1. 在英语词汇教学方面的作用

高中英语的词汇教学不同于初中英语的词汇教学简单、基础,高中英语词汇较多、复杂,由于高中需要接触的文章会比较多,生词也会相对的增加,词与词表达的意思有相近,却又有不同的用法,还有一些词汇,既可以用作副词,又可以用作动词、形容词,像high, well, hard, slow等单词,从这些错综复杂的英语单词来看,学生要准确记住,并且运用它,是需要在其中花费很多的时间,但是通过合作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减少许多不必要的时间。

2. 在英语阅读教学方面的作用

高中阅读英语文章是一个很常见的课题,因为在高考考题中有百分之五六十是通过阅读理解做题,分值也是相当的高,并且在高中英语课堂中,教学学生阅读性质的文章,可以从文章提炼出其他的知识,像比如生词的学习与运用、句子的结构组成、英语语法的学习和听力连读的练习,都可以从高中英语阅读文章中学习。如果采用合作式教学模式,可以适当地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状态,把教学模式调节为以学生主动学习英语阅读文章的合作式教学模式,而学生在高中英语课堂上,通过合作式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之间的思想进行交流,把一些成绩差的学生通过优秀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扭转,既提高了课堂的学习气氛,又使学生之间的学习方法进行了互补。

3. 在英语语法教学方面的作用

从学生学习英语这么多年的历程来看,学习英语的难点与重点就在英语的语法上,而英语语法确实是主导整个英语的核心部分,没有语法就没有完整的句子,就不会有流利的口语交际能力,因此,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部分,就是教师对学生的英语语法进行正确的指导。但由于英语语法的知识比较多,而且其中的关系比较复杂,所以,学生在学习英语知识会有难度,不过,进行英语合作式的学习方法,可以减轻难度,像对知识点虚拟语气的学习,学生可以在教师教学完毕之后,进行小组之间的讨论,指出虚拟语气的集中语法,像在非真实的情况下,使用条件虚拟语气,与would相似的词用于主句,从句不可以使用,还有表命令、建议、要求、惊叹的名词性虚拟语气的用法,还有其他虚拟语气的用法,可以在进行小组讨论时,总结归纳,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节省时间,是一种教学的好方法。

4. 在英语听力教学方面的作用

高中英语的教学,不只是让学生从死记硬背中获取知识,也需要学生把知识灵活的运用在现实的英语口语交际方面,就比如英语听力教学,是一种知识的运用,通过学习高中英语,学生从各个层面进行英语口语之间的对话,像询问地点“Excuse me,can you tell me where the hotel is?”对方会相对比较婉转的讲述宾馆的地点,或者是直接告诉对方去往的方式,当然,随着高中英语教学的内容增多,听力教学不只是在这一方面进行考查,会选择相对比较难的而且语速较快的对话,进行测试。而怎么样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呢?学生可以通过在课余时间,与学生之间进行一些简单的生活方面的英语对话,使学生每天处于英语的环境,使学生的大脑不断地出现这些对话,从而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而且学生之间合作进行小组对话,更加有力地使学生进行口语化英语的学习,做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5. 在英语写作教学方面的作用

高中英语写作与高中英语听力的性质一样,听说教学是一种发音标准问题的教学,而写作教学就是一种英语语法表达问题的教学,这些方面的教学都是对英语教学的综合性考核,由于英语写作与英语听力拥有同样重要的作用,所以,在高考中,英语写作成为一种考试的题型,是在所难免的事情,同时英语写作也占据着高考总分中较高的分值,因此,学生在这方面需要进行勤加练习。但学生之间在英语写作方面构建不了合作模式,因为英语写作是一种综合能力的考核,是评估学生综合素质的一种方法,学生之间不能进行交流,所以,合作学习方法不适用于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但是在写作之前与之后,可以通过进行集体的写作拼搏赛,激发学生的写作的兴趣性,来达到教学的目的。

6. 总结

综上所述,合作学习在高中英语教学中,都有涉及,像词汇教学、语法教学、听说读写以及阅读与写作方面的教学都需要合作学习这种教学模式,使用这种教学模式,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而且使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同样使校园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所以,在高中英语教学课堂中,使用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 赖桂梅. 高中英语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探究[J]. 读与写(下旬刊), 2016.

第6篇:高中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范文

生物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B

课堂提问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上采用的有询问形式或询问功能的一种教学手段。大量的研究表明,教师不同的提问行为对学生思维、学习成绩、学生学习情绪和态度产生的作用是不同的。有效的课堂提问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但在现实教学中,并非所有的问题都有效。有研究表明,在15类教学行为中,教师提问的有效性最低,多数提问是低效或无效的。那么,什么样提问是有效的?怎样判断教师的提问是有效还是无效呢?下面将以新课改高中一节常规教学为研究对象,对教师的提问进行分析研究,并据此为研究新课改课堂提问教学的真实性提供一种线索。

1 研究方法及实施

采取教学行为分析法进行研究。教学行为分析法是对教学实际状态一个有效的分析工具,它把教学行为看作是一个包含多种要素的系统,而且具有层级性结构。教师可以运用教学行为分析方法对提问进行互评或自我分析。这种分析法对教师鉴别和分析其某种教学行为十分有效。研究的基本步骤是:找出教学行为的实现单元一进行单元编码一收集和分析信息一得出结论。

提问行为的实现单元包括提问方式与提问内容。

1.1 课堂提问编码

本研究从提问方式与提问内容两方面对课堂提问进行分类编码。

课堂提问方式是指教师在课堂上采取的提问方法和技巧。本编码结合我国课堂教学实际情况,在美国学者R.Kinsratter和W.wilen的提问方式分析编码表的基础上进行了修改。编码包括容许思考时间、集体/个人的平衡、参与的学生量、随后提问及适当的放言水平五个方面(表1)。

提问方式的衡量指标包括发生程度和有效程度。

“发生程度”用于记录每一方式表现的明显程度,分为4个级别:①无或不明显;②轻度明显;③中度明显;④很明显。

“有效程度”用于评估教师提问方式达成效果,有4个级别:①无效;②轻度有效;③中度有效;④很有效。

课堂提问水平是指教师的提问能引发学生何种思维水平。本研究对课堂提问的类型进行了一级编码。一级编码包括核心问题和过程性问题。

(1)核心问题又称结构性问题,是所有问话产生和发展的中心,能引导学生依次通过某个特定思维操作的基本心理步骤的问题。

(2)过程性问题是指围绕核心问题提出的具体问题。

①初始问题是指最初的、带有回忆性的提问。

回忆性问题是需要学生通过回忆,重复性回答以前学过的知识。一般提问形式:什么是……?……包括哪几部分?

描述性问题:意指要求学生对某现象、过程或事物进行描述。如:谁能说一下……的过程?试叙述……?

②加工性问题:是指促使学习者反思自己的初始回答或教师的提问,进而思考被自己隐藏在表面观点背后的思想,以达到对核心问题的透彻理解。回答这样问题往往需要结合已有经验,并重新建构知识结构。

解释性问题: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解释他对某一个事物的理解或对初始问题进行补充和解释。如:对刚才的回答说出你的理由?

分析性问题:需要学生对某种事物或现象、观点进行分析、比较与归纳。如:为了……我们应该怎么做?通过以上讲解你认为……有何优势?

评价性问题:要求学生对某种现象或观点进行判断并能依据一定标准做出决定,这些标准可能是主观的(依据个人价值标准),也可能是客观的(依据科学证据或程序),如:你对……有什么看法?你认为……最好的方法是什么?

回答初始问题通常不需要深度的思考和周密的推理,只要求对已经获得事实性知识进行回忆和再现就能实现,多属于低认知层次问题;回答加工性问题却需要深度思考,通过分析、判断和推理才能找到答案,多属于高认知层次的问题。一般认为,加工性问题比率高,说明提问水平高。

1.2 信息收集

选取某一堂课或教学片段为分析对象,选取的对象是一节高中生物课。

本研究采用课堂观察收集信息。为了避免观察的误差,同时为了观察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以旁观者的身份进入现场进行一节课的临床观察,采用手工记录并附以录像回放的间接观察方式,对一节课的提问进行全部记录。评分规则上,计算每一个维度中不同种类所出现的百分比。

2 结果分析

本节课教师共提问47个问题(导言的复习提问作为无效提问没有计算在内)。

2.1 课堂提问方式(表2)

(1)容许思考时间。

经观察,教师提问学生平均等待时间为9s,65.9%(40.4%+25.5%)的等待时间明显或比较明显,72.5%的等待时间适宜。最长提问时间为18s,教师展示两种玉米幻灯片后,让学生思考两种性状如何取其优良,这个问题需要学生在基因重组和分离知识的基础上,结合杂交水稻的育种过程,重新组织回答。

(2)集体/个人平衡。

在整节课上,集体回答问题共14次,个人回答问题有33个。76.6%集体/个人平衡的提问明显或较明显。有10个集体/个人平衡的提问低效,1个问题无效。问题“…基因怎样重组”提出后,集体却无人能回答。这一分析性问题不适合集体回答。

(3)参与的学生量。

全班56名学生,回答问题的学生有27名,占全班人数48.2%。其中,4-5名学生主动举手回答问题,其他的是被教师点名叫答。一名学生被叫次数达6次,两名学生为3次,31.9%的学生有1次回答。

(4)随后提问。

共有36个明显后续提问,占76.6%,有效性达到3或4级。如初始问题:“这两种性状的玉米是自交还是杂交?”随后提问:“为什么要让子二代自交?”

(5)适当的言语水平。

在47个提问中,有20个达到了学生语言接受水平,问题明确,有明显的疑问语调,且很有效。

2.2 问题认知水平

本节课共有7个核心问题,通过47个过程问题展现的。

由图1统计可知,初始问题共有15个(31.5%);加工性问题32个(68.5%)。其中,解释性问题5个;分析性问题23个;评价性问题4个。分析性问题比例较大,约占总数50%,说明该教师比较重视学生对问题的分析。例如,教师问了杂交育种的优缺点后,对其育种年限长的不足继续追问:

师:“那么大家想想,怎么能让育种时间变得简短一点呢(核心问题)?大家回顾以前的知识,找找答案”(分析性问题)。

生:“用配子发育成多倍体。”

师:“有了这个思路,很好,谁能补充一下,如何获得配子啊?”(分析性问题)

生:“从花粉中获得。”

师:“在哪一代的配子中获得啊?”(解释性问题)

生:“在子一代的配子中获得。”

师:“在子一代中怎么选?”(分析性问题)

生:“把子一代的配子Dt选出来用人工诱导使其成为多倍体。”

师:“这叫什么方法?”(评价性问题)

生:“花药离体培养法。”(核心问题答案)

通过5个连续的加工性问题追问,学生获知了育种时间变短的方法,并了解了该方法的过程和作用。

3 结论及启示

以上分析表明,该教师比较重视课堂提问(45分钟课有47个提问,平均每分钟约一个提问),且提问总体是有效的(评价3为36.6%,评价4为36.2%)。

(1)教师很注重引发学生深入的思考,本课例中,回忆性问题较少,加工性问题居多,占68.5%,多数加工性提问逻辑严紧,环环相扣(如上例)。通过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表情、时间和准确性观察判断,该教师的提问是切合学生需要的:一是学生的认知矛盾的焦点处,这是学生在认知上最感到困惑之处,也常常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所在;二是貌似无疑实则有疑之处,这是学生思维停留在比较浅层方面的反映,不是真的没有问题,而是学生没有发现深蕴其中的问题。如在讲完杂交育种的优点后,师问:“大家再想一下,这种育种方法有什么缺点呢?”生:“时间长,需要一代一代的种。”师:“时间长带来了什么困难?”生:“操作程序复杂呗。”学生的初始回答“时间长”只是浅层的答案,教师又连续追问启发,使学生思考出这种育种方法的真正不足:“操作程序复杂”。

(2)教师的提问采取适宜的疑问式语音、语调;能用不同难易程度问题平衡集体与个人的回答,兼顾自愿回答与非自愿回答,如对简单问题指定非自愿者来回答,对难度较大的问题采取自由处理的形式;留心沉默寡言学生的语言或非语言暗示,如困惑的表情,似举非举的手势等,叫答兼顾思维水平高和低的学生,鼓励学生间的相互启发;对学生的回答不是停留在表面,而进行深入的问询;能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特别是复杂性问题,该教师允许学生的思考时间还是比较合理的。

该教师在课堂提问教学中也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尽可能地采用了接纳、鼓励性的语言启发或鼓励学生参与到学习中,让学生独立思考,但伴随着对学生所述结论给予积极评价的同时,在个别时段又表现出教师正面反馈的随意赠予和漫不经心(这种反馈有8个,占17%);在课堂的后15分钟,该教师的某些随后提问没有深入下去,学生难以进行有效深入的思考;教师对个别学生提问次数过多,有29个学生未参与,参与度不是十分有效。

对新课改实现有效提问教学的启示:

目前,多数课堂教学的话语权还是由教师主控,教师的提问目的在于寻求“标准答案”。本节课所展示的是,教师通过提问,不断质疑学生,鼓励学生解释与论证,为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提供机会,从而促进学生思想的发展和提升。本案例给我们如下启示:

(1)平衡好高水平问题与低水平问题。教师既要通过提问高水平的问题推动学生去思考,也要提问低水平或封闭型问题,以激励学生学习。加里.D.鲍里奇的研究认为:要求学生掌握事实、规则和动作序列行为最有效的教学方式是使用只有唯一答案的(或少数容易界定的答案)的封闭型问题;那些要求掌握概念、模式和抽象理论的行为最为有效的教学方式应使用可能同时具有多个恰当答案的开放性问题。

(2)教师应创造一个轻松的对话环境,重视每一个学生的想法,降低心理因素对学生表达的阻遏,特别是不擅表达的学生,为学生开展有意义的对话提供必要的智力与情感支持。教师提问语的措词、语气、表情和肢体语言等外在表征是鼓励学生作出回答,还是对学生回答的否定,将会影响学生对后续提问的态度和回答的心理状态。一般来讲,在提问回答反馈中,恰当地使用鼓励性表情和适当的表扬语,有助于学生欣赏自己的成功,并发展积极进取的自信心。但过分依赖外在的权威评价和频繁的强化来维持学生的学习行为则会导致学生回答问题输出方面的随意支付,不利于激发学生的认知内驱力和发展学生独立思维和判断能力。要激发学生学习上的内在动机和深入的思考,需要教师在恰当的时间、以恰当的方式对不同的学生施以不同形式、不同程度的评价,这会使提问效果更好。

第7篇:高中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范文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网络;探索

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基础上的经济。创新是知识经济的核心。这种经济结构与模式,要求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在学校教育中深入开展研究性学习,就是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转向以社会为中心,是培养学生大胆创新、独立思考、勇于实践精神的有效途径。

晋江一中是一所有五十多年历史的省一级达标学校。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向国家和社会输送适应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优秀人才,近年来在各年段全面开展了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取得了不少优秀成果。我校参加中央电化教育馆教育技术研究“十一五”立项《网络环境下探索学习模式的研究》课题的研究,并确立子课题《建立网络环境下中学研究性学习模式的探索》作为研究的侧重点,进行有益的探索与实践,本文就这一课题研究的过程进行总结与反思。

1.网络环境下中学研究性学习模式的建立

网络环境下中学研究性学习模式的建立包括校园网络的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学生掌握与运用计算机网络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培养三个方面。

1.1 校园网络的建设

我校于1999年建成纯数字化的校园网络。拥有计算机办公系统、图书馆管理系统、处室管理系统、科室管理系统、视频点播和视频广播系统、浙江大学校校通平台、K12资源库、建库王等。全校计算机400余台,配备教师专用的电子备课室和学生专用的电子阅览室网络服务器5台,主干交互式交换机一台。2001年7月开通宽带网。并和全校的教师宿舍并网,联成整体。

先进的现代化信息技术设备,构成开放式的网络学习环境,并为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进行研究性学习和课题研究提供了基础条件。

1.2 教师掌握和运用计算机从事教学与教改能力的培养

建设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也是开展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环节。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素质教育和研究性学习的效果。因此,教师不仅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不断提高业务水平。还必须遵循教育规律,积极参与教学改革,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掌握必要的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

我校建成数字化的校园网以来,大部分教师的计算机知识较少,运用的能力不够。针对这种状况,学校有计划、有步骤、有目标地对教师进行全员培训。培训的内容包括:计算机基本操作、办公软件的运用、课件制作和网页制作等。并组织了幻灯片制作大赛,网页制作大赛等技能比赛。通过一系列的培训,教师能基本掌握和运用计算机技术从事教学和教改工作,更为重要的是能系统掌握和运用计算机网络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

1.3 学生掌握和运用计算机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培养

学生掌握和运用计算机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能力。主要是通过计算机课来培养的。学校根据中学课程的要求设置了计算机课程并安排了学生集体上机时间,机房全天开放。

除此之外,学校还组织了有针对性的专题讲座对学生进行培训。其中,林金焕老师主讲的《如何上网找资料》,王灵老师主讲的《研究性学习中的数据处理》,林德田老师主讲的《Webquest在高中研究性学习中的应用》,林松辉老师主讲的《如何提高师生的网络应用水平》等,使学生从理论到实践方面较扎实地提高运用计算机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能力,逐步树立了终身学习、终身教育的观念。

2.网络环境下中学研究性学习的开展

我校参加中央电教馆教育技术研究“十一五”立项《网络环境下探索学习模式的研究》的课题后,各年段根据教育部《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的通知》精神,全面深入地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活动。其中,2008级高一年段成为开展子课题《建立网络环境下中学研究性学习模式的探索》的基础年段。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充分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对于学校、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一个新的教学改革的课题。为保证研究性学习和课题研究取得较好的效果,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的开展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2.1 通过晋江一中校园网对研究性学习进行部署、指导和调控

在活动的第一阶段,即准备选题阶段。学校成立了研究性学习指导小组,制订《晋江一中2008年级关于设置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方案》和活动安排表,通过校园网对教师和学生进行思想动员、理论学习、专题培训等。举行教师和学生的选题报告会,评议教师和学生的选题,整合教师的选题和学生的选题,确定最后提供给学生选择的课题。

在开题报告阶段,通过校园网指导老师和学生查阅资料和上网,了解课题背景资料,设计课题实施方案,举行开题报告会。并将全年段51个课题150个课题小组全部实行网络管理。

在查阅资料和调查研究阶段,主要是各课题小组把查阅的资料和研究成果上传保存在各自的资料库里。

在结题阶段,各课题小组把活动过程和成果制成网页,实现成果共享。

以上通过校园网对研究性学习进行的管理体现了静态和动态的统一、教师和学生的统一、学校和社会的统一的课程管理特点。同时,针对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特点,还通过网络对课程进行量化管理。其中包括:课题选题报告、课题开题报告、课题活动计划、指导教师课题指导方案、课题活动情况记录表、学生活动过程记录表、学生个人小结、课题结题报告、课题活动总结、课题研究的方向、指导教师感言等。

2.2 师生通过校园网络系统查找资料,进行数据处理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自主开展学习的学习形式,具有研究性、开放性和实践性的特点。根据课题内容的不同要求,有的社会调查的内容较多,如《关于中学生喜爱的课外读物的调查研究》《晋江市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状况调查》等。有的上网查找资料的内容较多,如《美军能否从伊拉克顺利撤军》《两岸经济关系发展前景展望》等。但不论哪种内容的课题,都必须通过网络进行资料的整合和数据的处理。

信息社会改变了教育的对象、形式和过程。课题《美军能否从伊拉克顺利撤军》较完整地体现了学生运用网络查找资料,进行数据处理的过程。学生从网上下载整理了许多的资料,其中包括四集动画介绍

《帝国的崩溃》,再现了美英军队攻击伊拉克的过程及对世界的影响。三集动画介绍《美英军事打击伊拉克示意图》,展示了双方的军力部署及打击过程。还有《的产生与发展》《伊拉克的历史》等等。同时,他们还组织参观了某部驻晋江导弹旅,进行广泛的社会调查,了解当代军革的动态。为学生撰写个人小结和结题报告准备了十分充分的资料。

把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和成果制作成网页和光盘,又是《网络环境下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探索》的一大成果。通过一年的努力,所有研究性学习51个课题都把他们的活动成果制作成网页。在课题小组的网页上,可以了解到整个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和成果。

3.开展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模式的反思

开展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模式的课题研究,是我校教学改革的一项新的探索。深刻反思,认真总结,对今后工作具有重要作用。

3.1 正确认识课题研究和教育教学工作的关系

中国有较悠久的应试教育的传统,把升学率作为评价教育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的思想根深蒂固。教学方法的单一,学习方法机械,学生的潜能开发就会被忽视甚至被扼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必须正确认识课题研究和教育教学工作的关系。

3.1.1 课题研究促进和推动了学校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

素质教育强调了教育重心的转移,即从原来的以知识传授为主转到以培养与发展学生学习能力及创新精神为主。我校开展的《建立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模式的探索》这一课题研究,从横向看,涵盖了高中的所有学科,从语文、数学、英语到文综、理综、音乐、美术等。从纵向看,包括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所有内容,有网络的运用,探索学习的特征与内容。心育工作的探究,信息技术整合,研究性学习模式等。从研究内容看,由于师生全员参加,研究过程体现了选修课、活动课的特点。如《对晋江市旧城改造的思考》《晋江城关学生早餐问题透视》《商业英语在晋江外企中的运用》等。这样,课题研究无论从深度和广度上都对学校的教育改革起了极大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3.1.2 学校教育改革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可以通过课题研究加以解决

教育改革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是一场深刻的革命。在实施过程中,必然会产生思想上的迷惑和工作中的失误,这些问题的解决,可以在研究性学习的课题研究中找到方法,从而进行有益的探索。如《营造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和谐》《青少年上网聊天的利与弊》《关于青少年肥胖现象的思考》《晋江中学生早恋问题的透视》等等。这些中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困惑,通过课题研究都能有较明确的答案。由于把研究过程和成果制作成网页,能实现研究成果的资源共享,对于其他学生也会产生有益的影响。

由此可见,课题研究和教育改革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二者是辩证统一的。认为开展课题研究、开展研究性学习会影响教学质量,干扰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的观点是错误的,必须加以纠正。

3.2 课题研究应坚持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内容与形式的统一问题,历来是学校教育工作中的一大难题。由于考试制度,教育评价机制的不合理、不完善,使有的学校和教师,一方面,在抓升学率时,过分强调突出教学的内容。搞死记硬背、题海战术等。另一方面。忽视了教育的形式,如因材施教、启发性、趣味性教育等。在开展研究性学习中,也有的课题小组只停留在“提出问题”,即确定课题这一形式,没有把时间和精力主要放在“解决问题”的具体内容里。这种做法是不利于研究性学习的健康开展的。在开展《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模式的探索》的实施过程中,大部分的课题组都能坚持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表现为:

3.2.1 拓展和丰富了学科的知识。如《海尔空调在晋江营销情况调查》,把高一年经济学中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环节有机联系起来。如《函数在生活中的运用》《生活中最值问题的探索》,把数学原理和生活实践紧密联系起来。除此之外,还有《高频电磁场对人体的影响探索》《晋江一中高中生体育活动总量调查与分析》等。

3.2.2 使学生初步掌握网络环境下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方法。除了上网查阅资料外,各课题小组都开展了丰富的社会调查活动。小组成员参加了调查问卷、调查访问等。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们明确了调查主体的实践性和目的性,注意了调查方法的多样性和选择性。如:《家庭计算机使用情况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法,《中学生逆反心理的情况调查》采用了个案调查法,《晋江市农村剩余劳动人口流向调查》采用了抽样调查法,《晋江城关个人书店调查》采用了访问调查法。这样,使调查内容的丰富、具体与调查形式的灵活、多样有机结合起来。把调查的资料在计算机上进行分类、整合、处理,既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了他们分工与合作的精神,又使调查过程具有探索性和创造性。

3.2.3 学生初步接触了如何运用科学思维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在网络环境下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中,需要处理大量的数据。包括实验或观察得到的数据,查阅资料得到的统计数字,问卷调查的反馈数据等。利用网络处理这些数据。就是内容和形式的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抽象与具体的思维过程。这也为高二年级学习唯物辩证法准备了有利的条件。

3.2.4 教育“三个面向”的要求使得现代教育具有开放性特点,这也要求当代学生需要开放性思维。研究性学习的课题中,《美军能否从伊拉克顺利撤军》《两岸经济关系发展前景展望》等课题,把学生的眼光引向世界,使他们从狭窄的时空观中解放出来。《中学生与网络文化》《英语口语在晋江企业运营中的作用》则把学生的眼光引向现代化,引向未来。使他们能破除封闭的思想,从滞后性思维逐步转向前瞻性思维。另外,还有许多面向社会的研究课题,进一步体现了学校与社会的结合。这样,使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锻炼了思维独立性和宽广性的品质。

在网络环境下开展研究性学习是一个艰苦的探索过程。本课题荣获泉州市优秀课题一等奖,我们虽然取得一定的成绩,有了一定的经验,但仍不很成熟。我们愿意和大家一起不懈地努力,开拓创新,在探索中完善、在探索中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的通知,福建教育出版社.

第8篇:高中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范文

【关键词】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应用体会

伴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与推进,教育的根本目标从以往单纯的知识传授发展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很多教育工作者为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在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上进行着积极尝试与大胆创新.研究性学习,以其独特的综合性与开发性特点,被广泛应用于高中教学的各个学科,由于其效果显著,成为近年来高中数学教学中的一种主要学习方式.它主要是学生通过教师指导,结合数学知识选择一个具有探究性、开放性和实践性的课题,以科学研究的方式进行模拟研究.通过这个研究过程,帮助学生学会站在数学的角度去对待问题,能够主动地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让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和数学技能的同时,主动地获得更多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使他们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本文就研究性学习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进行应用,谈几点看法与体会:

一、对研究性学习的正确认识

1.准确定位

在高中数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其教学对象应是全体高中生,而并非优秀的特殊个体;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目的是激发学生深入研究与探索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精神;对于学生最终的研究成果不以“独特”为判定标准,只有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即为有效研究.对研究性学习进行这样的准确定位,可以避免将研究性学习演化成另一种数学竞赛.

2.理顺关系

从研究性学习在高中数学的应用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参与研究性学习的学生并没有因课题研究而影响数学专业知识的学习,恰恰相反,很多学生正是在课题研究的实践过程中,加快了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拓宽了学习视野,提高了数学能力,培养了数学精神,加深了对数学的情感.因此,研究性学习与数学教学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补充与促进的和谐关系.教师认识到这一点,在实际应用中会更加得心应手.

二、研究性学习在高中数学中的有效应用

1.利用数学教材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渗透

数学教材是高中生学习数学的主要依据,课堂教学是学生进行数学认知的主阵地,因此,利用数学教材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有效渗透,是最直接、效果最明显的方法.教师结合教材内容,采取问题引导、设疑激趣、任务驱动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对知识产生强烈的探究心理和学习兴趣,这种心理和兴趣会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如当讲到“黄金分割”时,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黄金分割在艺术、建筑、生物科技等多方面的广泛应用与神奇效果,让学生们惊奇地发现数学在现实中的无处不在和强大功能,这使他们迫不及待地想去了解数学、研究数学、掌握数学.而通过设疑的方法,则是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进行研究性学习,如讲“排列应用”时,可以先为学生制造一个“悬念”:将6本不同的书发给6名同学,保证人手一本,你能想到的分法有多少种?在学生们或者陷入思考,或者进行相互讨论时,对他们进行引导:解决这个问题是这节课的主要内容,而问题解决的关键在于你是不是能找到一种最适合的解题方法.学生们带着这样的疑问去进行研究性学习,既有针对性也有目的性,更重要的是充分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帮助学生合理选择课题

目前,新的高中数学教材中对学生研究性学习列出了6个选题参考,供学生选用.这些课题都是以高中数学基础知识为前提,联系生产、生活实际而编制的,学生通过这些课题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某些数学概念、数学定理、数学问题,也可以提高数学的现实应用能力.但一般情况下,我们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和挖掘一些与生活相关的,具有一定研究价值的课题,引导他们从校园、社区、社会关注的热点焦点等方面去寻找有意义的开放性研究课题,如利用数学进行生产工艺的创新、利用数学进行大型活动的策划设计等等,帮助学生拓宽研究视野.在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做好辅助工作,要及时调整学生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进度,确保研究性学习的实效性.

3.引导学生结合社会实践开展研究性学习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就是要加强学生与生活、与社会、与科学之间的联系,通过对数学在环境、科技等方面的影响来引起学生对现实的关注.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时,应为学生创造更多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开通他们获取研究信息和素材的主渠道,让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与社会实践的有机结合,体会到数学的无处不在与无所不能.如学习完“统计”之后,让学生可以通过利用所学知识研究“如何改进卫生间台面高度”的课题;学完“概率”之后,让学生结合本地情况,进行“农作物病虫害发生概率”等课题研究,这种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性学习对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有巨大帮助.

研究性学习虽然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具体应用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与不足,作为数学教育工作者,有责任也有义务去不断改进和完善研究性学习在高中数学中的实际应用,让这种新的学习方法发挥出实效.

【参考文献】

第9篇:高中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范文

关键词:高中数学 研究性学习 能力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有责任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分析社会生活和实践活动中的问题、开展探究活动,让学生在获得必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认识知识探究与问题探索的基本方法和途径,提高参与社会生活的探究、发现和改造等一切活动中进行决策的基本能力。

数学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要是不断发现社会生活和实践活动中的数学问题,并不断询问"为什么",研究的目的是提出新问题。研究性学习主要是提出新问题的过程,而不仅仅是知识的获得。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曾经指出:"教育力图达到的目标不是完备的知识,而是充分的理解。"我国古代教育家说得更精辟且形象:教学中应"授之以'渔'",而不仅是"授之以'鱼'"。

所以在高中阶段开展"研究性学习"主要目的不仅是我们教与学方式的一个重要的转变,更重要的是转变教育思想,改变教育模式。强调主动探究式的学习,全面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能力,学会探究,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总之一句话就是培养人类生存的必备条件──学会学习乃至终身学习能力。这也就是进行素质教育的核心目的。

教师如何进行研究性学习教学呢?我认为研究性学习教学可分为两个层次,开始是知识探索型学习,在学生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和研究能力、组织合作能力、社会阅历较丰富后,再进行综合性课题研究性学习。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可分三步进行(前二步为第一层次,第三步为第二层次,才是综合性课题研究):

第一步:从教材切入让学生体验数学家探索数学规律的研究思维过程

在高中数学教材中有大量的材料可切入研究性学习的探索。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把握住"遵循大纲、教材,但又不拘泥于大纲、教材"的原则,结合生产、生活实际适当地加深、加宽,选出探究的切入点,对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进行初步培养。这样以数学教材为载体渗透研究性学习,有一定的灵活性能更好的培养学生探求规律的能力。数学知识探索是数学学习的核心,用类似科学的研究方式,让学生置于探索和研究的气氛之中,亲身参与研究,体会知识及规律的探索方法,提高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步:指导学生研究性讨论教材中的研究性课题

教材中的研究性学习课题主要是指对某些数学问题的深入探讨,或者从数学角度对某些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充分地体现学生的自主活动和合作活动。研究性学习课题以所学的数学知识为基础,并且密切结合生活和生产实际。

比如,最近我们在高二年级进行了课题《多面体欧拉定理的发现》的研究活动。在学生已经学过了多面体的概念后,布置了《多面体欧拉定理的发现》的课题研究。活动分三个阶段进行:

(1)准备、指导阶段:介绍开展课题研究的重要意义、研究一般过程及应该注意的事项,然后布置课题。需时一节课。课前争取班主任配合,进行动员,使每个同学都积极参与。

(2)设计、研究阶段:让学生收集资料,观察各种多面体(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化学原子结构分析),进行动手进行实验,记下数据,开展研究,得出结论,写出课题研究报告。利用课余时间,则需时约半个多月。在这阶段中,教师可对部分学生进行适当的启发和引导。

(3)交流、评价和论证阶段:将学生写出的课题研究报告在师生中传阅,在此基础上,对每份报告写出评价结论,同时归纳学生研究报告中的方法和结果,归类成组。以组为单位,进一步修改并组织学生进行课堂交流。最后汇编成册,人手一份;或者以出墙报、办展版、编刊物等方式以展示学生开展活动的成果。强调学生重在参与,学生的研究结果都要加以肯定,避免挫伤他们的激情,让学生有研究成功的感受,增强研究兴趣。

第三步:引导学生自找课题,进行综合研究性探索

在进行研究性学习实践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有效地选好课题。对于自选课题,教师可从不同方面启发学生去有效地进行。引导他们从生活及生产实际中的问题、社区中及校园内引发的问题、社会热点的问题、科学前沿的问题、即兴所思的问题等等去选取课题。可以研究一个问题、设计一份产品、改进一种工艺、改革一项方案,也可以策划一次活动、进行一项调查、讨论一项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