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广播电视就业方向范文

广播电视就业方向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广播电视就业方向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广播电视就业方向

第1篇:广播电视就业方向范文

新闻学专业就业前景如何

新闻传播学专业的毕业生毕业后主要从事媒体传播的工作,一般在报社、杂志社、出版社、电台、电视台、或是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宣传部门工作。但这只是传统的就业方向,现在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以上单位了,很多毕业生还会从事文案、广告设计、广告策划与管理等工作,可以说新闻传播学这一专业的就业前景很广泛,很被看好。

目前新闻传播学专业就业前景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传统媒体、新媒体策划、行业编辑。

传统纸质媒体、广播电视媒体和期刊是我国传媒市场的中流砥柱,他们依然是新闻潮流的主角,除报纸外,广播电视台也是新闻传播专业考研学生未来的就业,而且据数据统计广播电视从业人员数量的年增长率约为4%,就是说每年对这方面的人才需求很大。

新闻传播学专业的毕业生还可以从事广告行业,广告文案撰稿人主要负责撰写广告宣传册和产品包装上的文字,以及配合广告创意设计推广软文。对这个方向感兴趣的新闻传播学专业同学可以关注企业的广告部,以及媒体中负责广告投放的部门。广告领域是一个关注市场的方向,除了对传播技能有要求之外,一定的市场意识也是必须的。

新闻学专业主要课程有哪些

主干课程:新闻学概论、中国新闻事业史、外国新闻事业史、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编辑与评论、马列新闻论著选读、基础写作、现代汉语基础、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读、中国文化概论、大众传播学、新闻法规与新闻职业道德、新闻摄影、广播电视学、新闻事业管理、广告学、公共关系学等。

专业核心课程:新闻理论、传播学原理、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评论、新闻伦理与法规、新闻心理学、新闻编辑、舆论学。

第2篇:广播电视就业方向范文

艺术学院成立于2002年,设音乐系、美术与设计系、舞蹈系和艺术实验中心,设有1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和5个本科专业。现有在校生700多人,有专兼职教师50多人,其中高级职称14人、硕士博士学位教师20人。学院设有民族美术创作研究所、民族音乐表演研究所、民族音乐创作研究所、西南少数民族建筑及装饰艺术研究所和书法文化研究所。学院教学条件完善,拥有适应专业发展、设备先进的标准专业录音棚、摄影棚、表演排练厅、琴房、独立音乐厅、艺术设计工作室、构造与模型实验室、装饰艺术品实验室等专业教学实验场所。学院重视基础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与多家文化机构、设计公司建立人才培养合作关系,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能力、一专多能的应用型、复合型的高级艺术人才,学生参加各类专业竞赛和国内外大型文艺展演等艺术实践活动,屡创佳绩,成果丰硕。学生综合素质好,就业竞争力强,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

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学校在原有艺术类专业建设的基础上,于2014年3月组建了传媒学院,设有播音与主持艺术、广播电视编导、编辑出版学、传播学4个本科专业和影视文艺理论与创作1个硕士点。现有在校生900多人,有专兼职教师50多人,其中高级职称15人,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教师25人。学院的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特色专业,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是校级重点学科,编辑出版学专业是学校十大特色专业。学院教学条件完善,建有广播电视实验教学中心和新闻出版实验教学中心,设有电视演播实验室、摄影摄像实验室、录音实验室、非线性编辑实验室、数字传媒实验室和编辑出版实验室等6个专业实验室。学院与广西日报传媒集团、广西电视台等多个校外媒体单位建立实践教学基地,是广西电视播音主持理论研究基地。学院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遍布中央电台电视台、各省市电台电视台及各大出版社、日报社等媒体单位。

专业介绍

环境设计 本科,学制四年,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本专业培养具备环境艺术设计与创作、教学和研究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具有较高设计实践能力和项目开拓创新能力的专门人才。毕业后可面向各类设计公司、企事业单位和建筑装饰装修行业,从事环境项目设计、环境设计项目策划与管理、工程实践等方面的工作,也可从事艺术设计教育、研究等工作。主要课程:设计造型基础、构成基础、计算机辅助设计、现代设计史、中外建筑史、人体工程学、工程制图与透视、手绘效果图技法表现、空间构成、建筑设计初步、居住空间设计、家具与陈计设计、园林景观设计、商业展示设计、办公空间设计、构造与模型、材料与施工图、装饰装修工程预算等。

视觉传达设计 本科,学制四年,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本专业培养具备视觉传达设计与策划、设计教学和设计研究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具有把握设计市场方向和较强开拓创新能力的专门人才。毕业后能在教育、出版行业、品牌形象设计行业、文化传媒公司、电视台等企事业机构从事企业形象设计、品牌形象包装、广告设计、展示设计、产品市场推广与策划等相关工作,或从事设计研究、教学与设计管理等工作。主要课程:现代设计史、现代平面设计史、装饰造型、设计素描、装饰色彩、构成研究、设计应用软件、字体设计、网页设计与制作、包装设计、影视广告创意、标志与VI设计、设计项目策划、图形创意、摄影技术、民族民间元素与当代设计等。

美术学 本科,学制四年,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本专业培养掌握美术学的基本方法理论、知识和创作表达技能,能在文化艺术传播领域、美术教育领域、设计行业、出版行业、博物馆、文化馆等企事业机构,从事艺术管理、美术创作、美术研究等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主要课程:中外美术史、现当代艺术研究、美术概论、造型基础、工笔画、水墨画研究、中国画创作、民间民族美术、材料技法研究、油画创作、摄影技术等。

音乐表演(声乐方向) 本科,学制四年,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本专业培养具备声乐教育、表演基本理论与技能,具有较强艺术实践能力和创作能力,能在文艺团体、各类院校和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音乐教学及文化宣传工作、音乐表演、群众艺术活动的专门人才。主要课程:演唱、乐理、视唱练耳、和声、民族民间音乐、中外音乐欣赏、歌曲创作、形体表演、合唱与指挥常识、电脑音乐制作基础、中外音乐史等。

音乐表演(器乐方向) 本科,学制四年,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本专业培养具有器乐教育、表演基本理论与技能,具有较强艺术实践能力和创作能力,能够在本专业领域从事表演、专业理论研究与教学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毕业后能在文艺团体、文化事业单位从事演奏、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主要课程:演奏、合奏(重奏)、室内乐、少数民族特色乐器演奏、中国音乐史、西方音乐史、中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概论、视唱练耳、曲式与作品分析、和声等。

舞蹈学 本科,学制四年,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本专业培养具有舞蹈教学、表演及编导、中外舞蹈史、舞蹈理论知识等研究和艺术实践能力的专门人才。毕业后能在艺术团体、企事业单位、大中专学校、电视台及相关的艺术部门从事舞蹈表演、编导、艺术指导以及教学、科研工作。主要课程:舞蹈概论、中外舞蹈史、舞蹈赏析、舞蹈教学法、编舞技法、芭蕾舞、古典舞、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现代舞、中国少数民族民间舞蹈、东南亚舞蹈、舞蹈剧目课、拉丁舞等。

播音与主持艺术 本科,学制四年,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本专业采用小班课堂教学模式、专业级设备、标准化演播室、特色化训练方式。培养目标:具备广播电视新闻传播、语言文学以及艺术、美学等多学科知识与能力,具有较高的政治水平、理论修养和艺术鉴赏等能力。能够在广播电台、电视台、艺术院校、影视部门、文艺团体和企事业单位从事广播电视播音与节目主持、配音、文艺表演、新闻采编以及教学科研活动的专门人才。主要课程:普通话语音和播音发声、播音创作基础、广播播音与主持、电视播音与主持、节目主持人概论、文艺作品演播、广播电视即兴口语表达、影视配音、影视表演、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新闻采编、艺术概论、传播学概论、中外文学、演讲与辩论以及摄影摄像技术、形体训练、影视化妆等。

广播电视编导 本科,学制四年,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本专业培养掌握广播电视节目编导、策划、创作、制作等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文化素养、广播影视艺术策划编导能力,能在广播电影电视系统、行政企事业单位和其他部门从事广播电视节目编导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主要课程:传播学、艺术概论、广播电视概论、新闻学概论、新闻采写、视听语言、摄影摄像技术与应用、非线性编辑技术与应用、广播电视节目策划与制作、影视作品分析、影视文学创作、纪录片创作等。

2015年艺术类各专业拟招生人数一览表

学院名称

专业名称

拟招生

人数

学费

(元/年)

考试科目

招生地区

备注

艺术学院

环境设计

60

12000

素描、色彩

 

广西、河北、山西、山东、河南

1.请考生务必注意我校在各省公布的校考考点和考试时间。

2.招生人数视招生省区报考的人数略有变化,以考生填报志愿时各省公布的招生计划数为准。

3.学费以物价部门核定为准。

视觉传达设计

60

12000

美术学

25

12000

音乐表演

(声乐方向)

20

12000

演唱曲目、视唱、听音模唱

广西、河北、河南、湖南、山西、山东

音乐表演

(器乐方向)

20

12000

演奏、视唱

舞蹈学

30

12000

剧目、基本功测试、舞蹈动作模仿

广西、河北、河南、湖南、山西、山东

传媒学院

播音与主持艺术

80

12000

普通话语音、

综合专业素质、

才艺展示

广西、河北、河南、山西、湖南、黑龙江

广播电视编导

80

12000

综合知识、故事写作、影视作品分析

广西、河北、河南、山西、湖南、黑龙江

合计

375

 

 

 

考试科目(校考)

一、美术设计类(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美术学):1.素描(时间3小时); 2.色彩(时间3小时)。满分200分,素描、色彩各100分。考试工具:铅笔、碳笔、颜料由考生自备,用八开纸(统一发放)。

二、音乐表演(声乐方向):1.演唱曲目(3分钟内);2.视唱(2分钟内);3. 听音模唱(2分钟内)。满分200分,其中:演唱曲目100分×1.4系数,视唱100分×0.3系数,听音模唱100分×0.3系数。

三、音乐表演(器乐方向):1.演奏(5分钟以内);2.视唱练耳(3分钟以内)。满分200分,其中:演奏100分×1.4系数,视唱练耳100分×0.6系数。考试用具:除钢琴以外,其余乐器自备。

四、舞蹈学:1.剧目(舞种不限,3分钟);2.基本功测试;3.舞蹈动作模仿。满分200分,其中:剧目100分×1.0系数,基本功测试100分×0.6系数,舞蹈动作模仿100分×0.4系数。考试用具:伴奏音乐、表演道具、演奏乐器(除钢琴)等自备。考场配备播放音乐的CD设备。

五、播音与主持艺术:1.普通话语音;2.综合专业素质;3.才艺展示。考试内容:自备稿件(3分钟内);指定稿件、即兴话题(3分钟内);才艺展示(如声乐、舞蹈、器乐、小品等,2分钟内)。满分750分,其中:普通话语音100分×2.5系数,综合专业素质100分×3.5系数,才艺展示100分×1.5系数。考试用具:才艺表演道具、音乐伴奏、乐器自备。考场配备播放音乐的CD设备。

六、广播电视编导:1.综合知识;2.故事写作;3.影视作品分析。满分300分,其中:综合知识100分×0.6系数,故事写作100分×1.2系数,影视作品分析100分×1.2系数。考试时间180分钟(影视作品分析90分钟,综合知识+故事写作90分钟)。

学校根据各专业的特点和要求确定校考各专业的合格标准,确定合格人数不超过我校在各省艺术类各专业招生计划的4倍。公布时间约在2015年4月,公布网址:zs.gxun.edu.cn/。

录取规则

一、2015年全国普通高考文化成绩达到各专业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

二、2015年我校校考成绩合格,同时,有联考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必须联考合格;

三、美术学、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音乐表演(声乐方向)、音乐表演(器乐方向)、舞蹈学专业,按校考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同等条件下参考相关科目成绩和专业素质;

四、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以校考成绩和全国普通高考文化成绩综合排名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综合成绩=校考成绩×70%+全国普通高考文化成绩×30%;

五、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以校考成绩和全国普通高考文化成绩综合排名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综合成绩=校考成绩×60%+全国普通高考文化成绩×40%;

六、音乐表演(声乐方向)、音乐表演(器乐方向)、舞蹈学、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要求:男性身高170cm以上,女性身高160cm以上,专业素质条件突出者可适当放宽身高要求。

七、无色盲、色弱、夜盲,考虑一定的男女比例。

招生咨询电话:0771-3260410(广西民族大学招生就业处招生科)

0771-3260759(广西民族大学艺术学院办公室)

0771-3267064(广西民族大学传媒学院办公室)

第3篇:广播电视就业方向范文

在我看来,高考是一件残酷的事情,每年多少学子为了自己的梦想挑灯夜战,废寝忘食,即便如此努力,还是有不少高考斗士被斩于马下。高三是一段难熬的日子,是一段刻骨铭心的岁月。

能进一所理想的大学,现在已不是考生一个人的事情,有道是,高考不仅考的是学生,同时也在考家长。多少家长为孩子想尽办法,与此同时也就诞生了一大批与高考有关的专有名词,地方生、保送生、移民生、华侨生、艺术生等等。大家各出奇招,目的只有一个,为孩子找一条高考的出路,找一条升学的捷径。

艺术高考是被运用最广泛的一种高考形式,原因是它能在合情合理合法的原则上,以较低的文化分进入更高批次的高校。美术、音乐、舞蹈、体育、传媒都属于艺术高考的范畴。在这么多艺术高考形式当中,什么又最可取,最容易呢?经过近几年的艺术高考实践,传媒艺术高考成为了更多家长的首选,2008年仅山东省传媒考生就有近4万人之多,据传湖南省某普通传媒艺术高考考前培训机构,2008年的培训人数超过4000余人次。湖北省不甘落后,2008年传媒考接近2000人,预计2009年传媒生3000人左右。湖北的家长也越来越多的开始关注传媒艺术高考了,由于湖北省传媒艺术高考启步比较晚,宣传力度不够,目前竞争还不太激烈,对于湖北的考生来说是件好事!

既然有这么好的区域优势,那么哪些考生适合学习传媒专业呢?从我们学校的学生调查统计,基本上有两类,20%的是热爱传媒艺术的高考考生。而更多的考生则是,因为高考文化分不够理想,通过大文大理高考离本科院校的录取要求还有距离,但外形气质又不错的同学。

同时也还有很多家长和考生对传媒专业存在误解,大家普遍认为传媒专业就是播音与主持,实际上不是这样的,传媒专业分为三个方向:即广播电视编导类、播音与主持类、表演类。根据目前高校开设的专业及申报的招生计划比较。广播电视编导类专业占总招生计划的60%之多,而播音与主持的招生计划不超过30%,表演专业也不超过10%,可以这样理解,更多的传媒考生是考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根据招生计划分析,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是相对比较容易通过的。

第4篇:广播电视就业方向范文

关键词:广播电视学;处境与现状;可持续发展

广播电视学的地位与处境随着高校教育改革以及社会的进步不断改变并发展,高校教育制度的改变导致此行业与人才培养之间出现严重脱节,使本专业处于一个尴尬的处境。广播电视学的艰难处境最明显的表现便是其就业形势的严峻,这让部分学生在选择此专业的时候产生犹豫,要让此专业更好的发展下去,需要解决其发展过程中的困难,一些专家学者也不断开始着手分析广播电视学的现实状况,不断进行探索,试图通过研究找到其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使其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从可持续发展观点看新闻学

广播电视学要坚持其发展道路,需要人们探索一条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是专业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1.高校广播电视学的设立符合社会发展需要

广播电视是传播文化与消息的重要渠道,是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工具。高校设立广播电视专业正是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满足人们群众对广播电视的需要。新闻学为人民群众提供了不同形式的文化,不仅传播了西方文化,又将祖国的文化发扬传承,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2.广播电视学有效的解决新闻传播的问题

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会发生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突发事件的发生,就需要新闻学对此类事件进行报道与传播,为广大人民群众及时传送相关消息,扩大事件的影响,引起人民的关注,推动社会进一步发展。

二、新闻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缺少优秀中坚师资,教师教学经验不足

相对于其他专业来说,广播电视学的教师从数量上明显较少,师资力量匮乏;从专业知识上说,这些教师中大部分为普通讲师,教授级别很少,教师年龄较为年轻,缺少相关的教学经验,造成教学过程中出现阅历不足的情况。

2.缺少实践机会

高效教学一般较为注重书本理论知识的学习,忽略此专业所要求的实践性。学校没有给予学生实践较多的机会,造成实践与学习知识相脱节,专业人才较少,无法满足社会的需要。

3.教学方法单一

虽然高校教育制度在不断地前进,但是,一些高校的教学理念以及方法依然十分陈旧。在现在飞速发展的社会中,继续用陈旧的教育思想教育出的广播电视学专业的学生无法适应广大人民的文化需求,而且枯燥的教学课程严重影响了学习者的积极性和热情,使学生的学习效率低下。

4.就业形势严峻,严重影响学习者的选择

学生在面临专业选择时,无论从哪个角度考虑,均将专业的未来就业趋势纳入考量,而新闻学专业的就业前景目前并不乐观,这使很多具有此方面天分的人才放弃了对本专业的选择。周而复始,形成恶性循环,导致本专业发展受到严重阻碍。

三、关于新闻学可持续发展的探究

广播电视学的发展受到其问题与困难的阻碍,若想获得长久的、可持续的发展,必须要打破其障碍,使问题得以解决,使新闻学走上正轨,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形成良性循环。

1.扩充教师力量,重视实践教育

教师是培养人才的主导力量。对于广播电视学也具有此作用,因此,无论从学校角度还是从政府角度,应当注重增强教师的师资力量,加强教师的培训力度,丰富教师的教学经验和能力。学校要多给教师实践锻炼的机会,在实践中获得更多的教学经验,多掌握教学中的实践和应用技巧,将更多的、更丰富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学校不仅要加强教师实践,也要加强学生的实践学习,对资金与实践设施进行投资,使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锻炼出自己全面的能力。

2.使用具有特色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高校中的陈旧教育思想以及方法已经难以适应当前的教学需要,应该得到变革,使其适应时代的潮流。因此,学校及政府除了提高教师的能力与质量外,还应开发独具特色的教育方法,促进教师思维的开拓,提高学习者的积极性与热情,不断追求创新的方式方法,掌握最新的前言知识,进行最新最有用的实践知识学习,紧跟时代的脚步,不断地革新与进步。

3.出台相关政策对广播电视学进行保护

为了促进传媒事业更好的发展,为了保证更好的向传媒领域输送更好更多的人才,在广播电视学的发展上政府的力量不可低估,对新闻学的发展,也必须给予帮助,出台相关政策帮助其进行可持续发展。社会的经济发展与文化发展离不开新闻学的发展,只有坚持新闻学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才能让社会的经济与文化长久发展,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四、结语

我们的社会需要全面的发展,针对传媒领域的问题,我们有必要及时解决,使文化的媒体发展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符合社会主义的方向。针对广播电视学出现的尴尬处境,必须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对症下药,及时消除问题,使其适应社会的发展。

作者:刘薇娜 单位:南昌航空大学科技学院

参考文献:

第5篇:广播电视就业方向范文

 

关键词:播音与主持艺术  人才培养模式  就业导向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人类社会将从工业时代进入信息社会时代,社会经济也将从工业经济进入知识经济时代,许多领域的竟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竟争。随着传媒事业的发展,播音员、主持人的定位也不仅仅局限于一档栏目或一台晚会的主持,而是延伸出了婚庆主持人、会议主持人等新兴行业的主持。作为培养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技术人才的高校,为进一步适应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进一步提高人才质量,迫使高等教育管理者们思考专业的发展目标和定位。课程设置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道路”的办学方针,突出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的原则,以职业岗位需求为前提,改革以学科为体系的传统教育模式,探索建立“宽基础、活模块、重技能”的教学模式。本文以播音与主持专业学生就业现状为切入点,探讨普通艺术高等院校播音与主持专业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

   1 ,.音与主持专业鱿业状况分析

    在对某普通艺术高校2005级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100名毕业生进行的就业状况调查。结果显示:在电视台、电台工作的占就业总人数的38%;在传媒公司、文化礼仪公司工作的占就业总人数的11%:在高校、中小学、文化培训机构工作的占就业总人数的28%;各企事业单位、自主创业、个体经营的占23%。从调查结果来看,从事本专业的人数并不多,大部分转行从事了传媒行业相邻的工作,即便是在电视台就业的学生,也是大部分从事了编导、摄像、后期制作等工作,而担任主持人角色的少之又少。

    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扩招,很多高校先后增设了播音与主持专业,培养人数的不断增加也使得近年该专业教育“产出”的毕业生人数大增,面对目前市场供大于求的激烈竟争,就业形式堪忧。作为普通艺术高校教育者的我们不得不反思,学生毕业之后,定位是精英,还是大众化?所以我们不能的一味的效仿精英教育模式,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及时调整办学思路,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建立起符合就业岗位需要的课程体系,以培养职业技能和岗位能力为主线,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重视实践教学和舞台表演训练,在满足学生就业需求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高素质和岗位提升能力。

    2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裸程设,分析

    播音与主持的教学模式应和国家的教育发展状况相适应,和企业的发展前景紧密结合,才会有生命力。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属于交叉性学科,涉及新闻学、传播学、语言学、艺术学、美学等学科。因此,在课程设置中要从广播电视传媒行业的需要出发,注重各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面对以学科设置为体系的传统教育模式,已不适应新世纪的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相互依存的发展要求。社会需要通才基础上的专才,课程的设置应注意在传统的课程体系基础之上,更加贴近时代的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注重综合素质的提高,加强课程与就业岗位的联系。

    从课程设置来看,多数院校开设了公共课、专业基础课群和专业课群。专业基础课群和专业课群,基本上都是普通话语音基础、语言技巧、广播播音与主持、电视播音与主持等传统意义上的播音员与主持人培养体系,课程内容缺少相互渗透,很难达到“一专多能”,而且与当今广播电视传媒行业的发展现状脱轨,造成了学生学习兴趣薄弱。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课程设置中应体现“宽基础、活模块、重技能”的课程体系构建模式,增强课程内容的实用性、注重课程的拓展性,以市场就业为导向为学生不同的职业定位设置不同的专业课程群。在每个方向模块中设置必修课和选修课两部分,必修课是按照行业岗位工作的要求设置的职业核心课和就业技能课,选修课是与播音主持专业相关的边缘性学科的技能课。另外,还将多证书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中,构建以职业岗位能力为主线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要求将本专业相对应的证书培训课程纳入教学计划当中,例如《普通话等级证》、《记者证》、《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证》、《婚庆主持人资格证》等。

    3多方向的人才培养撰式

    所谓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理论、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根据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为依托,不同类型的学校人才的教育和教学模式、管理制度、评估方式及其实施过程的总和。作为普通艺术院校招收了较多的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学生,但根据就业调查显示,只有很少一部分学生从事了播音主持工作,多数学生转行或待业。播音与主持专业作为交叉性学科,存在若干发展方向,如主持人、播音员、编辑、记者、文化礼仪等,这些方向与专业的发展都需要高素质和综合化的人才。而目前播音主持专业培养的学生大多业务水平单一,难以达到广播电视媒体岗位对人才的要求。具体表现在多数学生只掌握了播音与主持的相关的理论技巧,养成了单一播音主持特色,等到工作实践中,只能适应传统的播音主持技巧,对广播电视采编制作、摄像、礼仪主持等工作无法胜任。

第6篇:广播电视就业方向范文

关键词:三网融合;广播电视工程;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0-0198-02

“三网融合”是指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高层业务应用的融合,三者之间相互交叉,为用户提供话音、数据和广播电视等多种服务。目前,三网融合正处于第二阶段性目标实施中,根据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2013―2015年,总结推广试点经验,全面实现三网融合发展,普及应用融合业务,基本形成适度竞争的网络产业格局,基本建立适应三网融合的体制机制和职责清晰、协调顺畅、决策科学、管理高效的新型监管体系。在广电总局发表的《中国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自主创新战略研究报告》中指出,广电网络是国家重要的信息基础设施,是三网融合的基础网络之一。为加快推进NGB建设,促进三网融合,各广电网络运营商正在加快有线电视双向网络改造,建立有线电视宽带网络,探索和试验交互视频、智能家居、视频监控等基于视、音频服务的新业态,逐步将网络向NGB推进。南广学院广播电视工程专业抓住三网融合建设与发展的契机,及早调整和充实自身实力,准确、合理地利用各种资源,跟上时代步伐,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三网融合的建设与发展输送技术人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广播电视工程专业是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品牌专业。身处艺术气息浓厚的传媒院校,当好这万红丛中一点绿始终是本专业的奋斗目标。专业建设具有前瞻性。专业培养具备数字视音频技术、数字影视制播技术、数字电视传输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网络等方面专业知识,有较强实践能力,能够在广播电视、多媒体、数字影视制作、电视监控、信息产业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系统集成工程、产品开发应用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高级专门人才。三网融合的出现,并不意味着就要全盘否定本专业原有的人才培养方案,而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市场需求为杠杆,与时俱进,找准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从三网融合的特性来看,要求本专业能够与物联网、通信电子、数媒技术、计算机等专业更好的渗透、融合。对专业人才教育的研究与改革应“注重与时俱进,强化能力培养”,这就需要了解广播电视的发展趋势,了解广电网在三网融合中所处的地位,及时做出相关调整。除了传统的演播馆、转播车、数字电视等台内技术,扩展到应用层面上的人才培养,由电视中心、视音频系统集成、设备设计与制造等扩展到光通信、交互视频、流媒体云技术等方面。这将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有利于促进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

二、课程设置创新

培养方案本着“厚基础、重应用、强能力”的原则,以培养“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强的信息传播领域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以特色带专业,“特色”要体现在课程设置与培养方式的始终。强化本科生通识教育和基础理论教育、注重实践和创新,优化课程体系、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本专业学生必须修满160学分方可毕业。课程分为公共基础类(42学分)、专业核心类(专业特色类)(24学分)、专业系统类(42学分)、专业拓展类(27学分)、公共选修类(10学分)和实践与创新类(15学分)六大模块。

1.公共基础类。包括政治、英语、体育和计算机。旨在提高学生政治修养、英语能力、身体素质及计算机技能。

2.专业核心类。包括计算机网络、通信原理、数字电视、数字电视制播技术、电视摄录编技术、录音技术及视频测量技术等。培养学生掌握广播电视系统相关的基本理论及实际应用技术,了解国内外最新的科技成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3.专业系统类。包括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线性代数、概率论、电路分析、数字电路及通信电子线路等。为培养专业能力打下扎实的数理、电路基础。

4.专业拓展类。包括广播电视技术实务、有线电视技术、广播电视发送技术、广电宽带网络技术、视音频系统设计、专业英语及CMMB技术与应用等。学生通过专业拓展课程的学习,明确专业目标,拓展就业渠道。

5.公共选修课。公共选修课包括人文、自然和科技知识,该模块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基本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

6.实践与创新类。为提高学生实践和动手能力,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多数专业课都开设了配套的实验和实训内容。其中,低年级以了解广播电视工程基本概念、掌握基本知识为目标,如《广播电视技术实务》课程等,熟悉演播馆、转播车内设备的使用;高年级以培养应用能力为目标,如《视音频系统设计》等课程以项目形式进行实训,提高学生对系统的分析和设计能力。此外,本专业在第四学期末和第七学期初分别开设了课程设计和综合课程设计,学生可以根据学习程度的差异和兴趣爱好自由选择不同难度、不同内容的课题。课程设计以增加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创造能力为原则。综合课程设计结合实际工程应用,开设如设计、绘制视音频系统工程图,实践性较强。三网融合后,电信网、互联网以及广播电视网各个领域对人才需求的侧重点也不尽相同,单一技能的人才很难满足市场需求,企业更需要适应产业发展的复合型人才。这就需要课程内容与技术发展并行,及时修订教学大纲,淘汰过时知识,增补新技术。近年来,本专业逐渐减少模拟部分内容,补充如IPTV、CMMB、流媒体、宽带网络、云电视、多屏互动及HEVC编码等新技术。另外,通过不定期举办专业学术讲座,开展社团活动、举办科技创新大赛等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让学生获得新知识,学习更多不同专业领域的知识,以增强未来进入职场的竞争力。

三、教学方法的改革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构建而获得的。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主要是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评价者,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学生才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探索者、合作者,学生的学习动机、情感、意志对学习效果起着决定性作用。因而,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实行启发式、讨论式、实验式、探究式等小组合作和实践教学方法,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因材施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创新思路,与时俱进,紧跟学科发展前沿,实现与社会需求的零距离接轨,提高广播电视专业的人才质量。

四、实验室和实训基地的建设

本专业从突出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求出发,大力加强实习实践等教学环节,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实践基地、实验室等平台,组织、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类实践活动,课内外结合、校内外结合,着力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一方面,加强与三网融合建设发展相关专业实验室和实训基地的建设。学校数字电视、三网融合实验室的逐步建设与完善为教师科研、学生实践搭建了平台,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习积极性,为培养合格人才提供了重要保障。学生在进入行业之前可以深入学习三网融合的关键技术,加强了学生对数字通信、IP网络、光通信的全面了解与掌握,提高和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就业适应能力。另一方面,积极开展校企合作,通过与广电运营商、设备制造企业、广电网络公司、系统集成公司等单位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充分发挥企业的优势和其在实践教学环节中的中枢作用。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就业信心,为行业输送更多合格、可用的专业人才。

五、师资队伍培养

苏联心理学家彼得罗夫斯基曾说:教师的个性强有力地影响着学生智慧、情感和意志的发展,影响着他们的生活。高素质人才的培养需要教师、专业带头人、教学管理人员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随着三网融合的建设与发展,未来广电技术类专业的教师既要精通本专业的课程,又要具备通信、物联网、计算机等相应知识。这对教师能力和教学管理的要求也将会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本专业加大对三网融合建设与发展相关专业教师的培养力度,尤其是注重中青年教师知识的更新,要求专业教师不断追踪技术发展,将新技术融入课程教学中。近年来,学校一方面提倡“请进来”,引进学科带头人,聘请校本部(中国传媒大学)、兄弟院校及业界知名专家来校授课、办讲座;另一方面倡导“走出去”,专业教师深入校本部、业界、相关设备制造公司、系统集成公司、重点院校接受专业技能培训以提高专业教师理论水平和实际应用能力,使教师自身的知识不断更新,综合业务能力不断提升,从而促进教学改革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六、结束语

三网融合的发展为广播电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了契机。建立科学的、实用的、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是解决目前广播电视事业人才紧缺,促进我国广播电视的发展与繁荣的关键。本文讨论的人才培养模式目前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具有一定的借鉴指导意义,但是,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完善,用更高的人才培养质量来验证该模式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谢锦辉.物联网与广播电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

[2]周森.对新时期广电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J].青年记者,2012,(24).

[3]刘伟.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思考[J].教育科学,2011,27(5).

第7篇:广播电视就业方向范文

2009年成立由师生共同组建的实践教学平台———文传学院视频新闻中心,中心共制作播出了《新闻周报》、《文传新闻》和《教育中路的日子》等视频节目近70多期,成为新闻专业教师与学生教学实践的理想平台。我院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近三年就业率均达98%以上,虽然就业率高,但专业对口的不多。现列举2012届毕业生58人就业去向:在报社、电视台、网站等传媒行业就业的24人,占毕业生人数约41.4%;升学2人,考取公务员、社区党建组织员和村官6人,教师(含特岗)5人,其余则在企事业从事文秘相关工作。这是我院历届毕业生从事对口专业工作的最高比例,不足一半毕业生从事专业对口工作。而在这不足一半的数据中,能够在岗位上坚持至今,不到三分之二。高就业率说明了我院毕业生就业能力颇强,但低专业对口率,却显示出一系列的问题。那么,我们需要分析低就业专业对口的原因,才能更好地调整策略,使得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得到长足发展。

1.1专业能力不够突出

就业能力是人们从事某种工作所需具备的能力,包括特殊就业能力与基本就业能力。毕业生想在就业之争中取胜,过硬的专业能力是重要法宝。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其中一项基本专业能力,如熟练地使用摄像机拍摄,用非线性编辑设备进行后期编辑处理等各个环节,大部分毕业生能独立完成这些专业技能,但还需加强。在此基础上,只有少部分学生拥有较好的主持、播音、摄影、写作等特殊就业能力。因此,虽然大部分学生对该专业相关的工作感兴趣,但在求职过程中却屡屡碰壁。

1.2就业期待值过高

作为地方院校,玉林师范学院以服务地方经济为办学宗旨之一。因此,我校大部分毕业生在区内外基层单位就业。而我院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毕业生因专业背景缘故,较多毕业生倾向于一线城市或大城市就业,以便专业得到更大的发展。这种想法固然不错,但是与学生实际不相符。一是自身专业能力欠缺,二是地方就业机会较多,竞争较小。如2011年到我院招聘的各县市广播电视局不下十家,招聘人数近20人,但是大部分毕业生因地域因素或其他因素放弃就业机会。

1.3就业途径多样化

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作为一个文理兼招的专业,考生在高考志愿填报时不够谨慎,甚至部分考生只看专业名称即填报,完全不顾其他。入学后,一部分学生通过对专业的接触,逐渐对其感兴趣。而仍有一小部分学生虽然经过一到两年的学习,仍无法增加专业兴趣,则根据所处的学院的其他专业,如师范类专业汉语言文学或非师范类汉语言文学(现代文秘方向)选择了教师或秘书等岗位。实际上,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毕业生在竞争秘书等岗位时,其专业背景在一定程度吸引了用人单位,而该专业毕业生的掌握基本专业技能也能较好地满足用人单位在文案等方面的工作。这是就业专业对口率低的原因之一,也是就业途径多样化的表现。

2解决广电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对策

在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下,解决新闻传播类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刻不容缓。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需要从毕业生自身、高校教育、政府政策及用人单位等多方面入手,通过运用团队教学法,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加强职业规划教育和鼓励自主创业四条策略,以提升地方高校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毕业生就业能力。

2.1运用团队教学法

随着新闻报道对社会经济、政治、民众生活等各个方面不断地深入,对新闻传播类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根据形势变化来调整课程内容,使学生在校时学习最新的专业知识,成为了必要。除了改变“重理论、轻实践”的局面外,更需要团队教学法。目前使用较多的团队教学模式有团队合作模式、联合学习社区、共同研究模式和团队分散型四种。这些模式既可以整合不同课程之间的内容,又可以发掘和锻炼学生的兴趣特长。从点、线、面三维角度帮助学生掌握专业技能,这样,就能增加毕业生的专业技能,既可以训练和加强就业基本能力,也能强化特殊就业能力。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在高校电视新闻教学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方式不外有三种:一是,传统的通过课堂上的演示操作教学;二是,通过与校外媒体进行实习基地的合作,让学生在假期等课余时间进行实习锻炼;三是,利用已有的校园平台如电视台、校报、记者团等,让学生在校内进行课堂外的实践活动。在以实践动手能力为媒体从业是否合格的标准的形势下,创新实践教学模式,使得学生掌握如摄像机操作和后期编辑处理等更为重要的技能。我院传媒教研室运用视频新闻中心这一平台,把教学课程与实践平台挂钩,以任务驱动方式进行教学,并通过以老带新、一对一辅导的创新模式,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动手和创新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其中,在任务驱动方式中,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固定的栏目制作,并让学生负责校内公开课程、讲座、国培、会议等重大教学活动的摄像工作。此外,选送能力较强学生到市内各大传媒机构实习。

2.2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在低年级集中授课中,按照培养方案学时,由就业指导师和学科专业教师授课。在高年级讲座或座谈形式中,主要邀请传媒行业相关人士或刚毕业校友从不同角度进行介绍求职和就业情况。这是根据学生不同阶段进行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另外,我院配以学生个人学涯规划记录表。新生入学后,经过班主任和年级主任的谈话,建立学生个人学涯规划记录表,除学生基本信息外,记录表中有几项重要的信息,如兴趣、特长、专业潜质、目标、缺点等,并每个学期进行更新。这些表格将由各任课教师使用,并进行讨论,与课程教学相结合,有目的训练学生专业技能。这样,形成了每个老师都是学生的职业导师,每个老师均进行着就业指导工作。另外,由学科专任教师和就业指导教师组成的就业服务团队,既能在就业观念引导学生,又能给予学生个性化指导。地处桂东南的玉林师范学院,培养的毕业生均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因此,我们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更加注重教育和引导学生“眼光向下”,以基层锻炼来求得发展。

2.3鼓励自主创业

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毕业生具备自主创业的条件。地方高校服务地方,地市级地方摄影摄像公司尚未形成产业,而且高水平不多,但是需求量大,因此市场环境较好。毕业生可以利用以掌握的摄影摄像等专业技术进行自主创业。我院利用学校大学生创业孵化园项目,由专业教师担任指导老师,涉及各年级学生的创业团队,除了包揽校园各种摄影摄像业务外,以开始面向社会。该创业项目成立至今,已开始盈利,这是立足地方,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

3结语

第8篇:广播电视就业方向范文

关键词:广播电视新闻学;技能训练;方案

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是普通高校本科教学的专业之一,是为了适应广播电视新闻事业发展的需要而设立的,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能从事广播、电视、报刊等宣传部门的新闻采、编、录音、摄影及有关实际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1]。我校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是在2003年汉语言文学(新闻方向)专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已培养毕业生五届,目前还有在校学生四届。学生们通过四年的学习,能够掌握新闻学和广播电视学的基础理论知识,熟练掌握现代传播工具的基本技术,并能借助现代传播工具进行独立的广播电视的新闻采访、拍摄、录音、编辑制作等工作。

区别于以研究性教学为目的的研究生教学模式,本科教育阶段更侧重于对学生整体素质、综合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培养面向基层的应用型高级人才和基层管理人才。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大多数学生的就业岗位为地市级电台、电视台以及报社等新闻媒体,影视制作公司、广告公司、单位的宣传部门、杂志社等企事业单位或部门。学生毕业进入单位工作以后,用人单位会要求新进员工直接进入一线工作,这就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提出了考验。针对这种需求,我们在教学工作中也要格外重视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学生技能训练方案就是在此基础上提出的。

此方案以学年为单位,依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心理状况以及所开课程,设置了相应的技能训练项目,旨在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素养。

一、一年级学生的技能训练

一年级的新生,初来乍到,虽然录取进广播电视新闻专业,但是很多学生在填报志愿时只是听从老师、家长的建议,或是随大流,别人报什么自己也也报什么,对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还不了解,对广播电视新闻专业涉及的专业知识知之甚少。针对一年级学生的这一特点,在一年级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开设的课程多以专业基础课为主。如《新闻学概论》、《摄影基础》、《影视作品分析》、《广播电视概论》、《中外新闻事业史》、《电视摄像》等专业性较强的课程。所开课程以及技能训练的目的都是侧重于增加学生对本专业的理性认知,让学生在学习中对广播电视新闻专业有多点了解,增进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们对新闻的敏感性,培养他们视听语言的思维模式。为一年级学生设定的训练项目为“新闻消息写作”、“限定题目拍摄单张照片”以及“语音、发声训练”。这些训练项目旨在培养学生的基础写作能力、摄影摄像技能以及普通话播读的能力,也为以后学生采、编、播的全面发展打下基础。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在加强实践教学的基础上,还将在一年级下学期举行主持人大赛以及图片摄影展等活动。这些活动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学习成果的平台,另一方面也能打破独自学习的知识壁垒,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探讨。通过实践检验学习,通过实践激励学习,通过实践督促学习,通过实践明确学习。让学生们人人参加、人人融入、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二、二年级学生的技能训练

二年级的学生,在通过一年的专业学习与技能训练后,对本专业有了一定感性认识和理性思考,初步掌握了一些广播电视新闻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现代传播技术的基本技能,对本专业的现状和发展方向也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同时对自身的兴趣方向也有了更明确的定位,对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开始有所选择。针对二年级的学生特点,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开设了《大众传播学》、《非线性编辑》、《普通话语音训练》、《报刊新闻采访与写作》、《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与写作》、《播音与主持艺术》、《报纸编辑》、《电视编辑》、《电视音乐音响》、《言语交际》、《公共关系学》、《演讲学》、《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等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所开课程以及技能训练的目的都是侧重于对学生新闻采访与写作能力、音视频编辑能力和播音与主持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为此在一年级技能训练的基础上,设定的二年级技能训练的项目为“新闻专题写作”、“DV短剧拍摄”以及“新闻播音训练”。这些项目的训练旨在提高学生们的新闻敏感度,提高他们新闻采访的能力、新闻稿件的写作能力,提高学生们的摄影摄像技能和音视频编辑水平,以及对播音主持,特别是新闻播音水平的进一步提升。配合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在二年级下学期将突出专业特色举行DV作品大赛,鼓励学生们自己创作剧本,自己导演,自己做演员。从前期策划、创作、筹备,中期执导、表演、拍摄、协调到后期剪辑、配音、合成,让学生们都参与其中,真真切切的体验一把做电视人酸甜苦辣。通过实践从中总结经验,找出知识结构中的薄弱环节,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更加明确学习目的与学习重点,做到学的不盲目、学习有中心。

三、三年级学生的技能训练

三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两年的专业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后,对本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现代传播技术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和掌握,并开始从理论学习走向初步实战,进入媒体开始为期六周的专业见习。在媒体实习期间,学生们慢慢对自身发展有了较为明确专业定位,对知识涉猎的也开始有所选择、有所针对,有些同学在专业见习后仍坚持到电台、电视台和报社等新闻媒体继续学习实践。针对三年级学生的特点,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开设了《电视专题与栏目》、《电视广告学》、《新闻评论写作》、《电视节目制作》、《新闻事业经营管理》、《广播电视节目研究》、《中外新闻作品赏析》、《新闻传播理论原著选读》、《平面设计》、《社会调查》、《深度报道》等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所开课程以及技能训练的目的都是侧重于提升学生们对媒介的分析能力、影视语言的叙述能力和播音的表现力。为此我们设定的训练项目为“新闻评论写作”、“《新闻一线》节目的制作”以及“文艺作品演播”。旨在培养学生们对新闻事件分析、评论的能力,进一步提升摄影摄像技术和音视频编辑水平,初步具备影视语言的表达、叙事和思维能力。三年级的学生将分组加入《新闻一线》的拍摄,成为校园记者,定期拍摄、采写、编辑校园新闻,并在校园电视台、学校网站和电视节目制作专题学习网站上播出。在三年级下学期将举行优秀新闻作品的评选活动,从一年的《新闻一线》节目中评选出优秀作品。这个活动既是对一年来《新闻一线》的总结,也是对学生技能训练的激励。学生在一年的实践中要身兼数职,不仅要自己策划、找选题,还要扮演摄影记者、出镜记者、文字记者、播音员、编辑等多重角色。通过一期节目的制作,多方面、各领域的知识和能力都得到了检验,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很有帮助。

四、结语

通过三年的专业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的学生在业务上应该掌握的基本原理,熟悉我国有关新闻宣传的方针、政策、法规,能运用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和分析国内国际形势和问题;能独立进行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与编辑,有较宽的知识面,有较强的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和初步的科研能力[1]。成为广播电视新闻事业中素质全面的、优秀的生力军。

第9篇:广播电视就业方向范文

关键词 广播电视;无线发射技术;创新发展研究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7)181-0047-02

广播电视无线发射技术的出现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不同:第一,扩展了人们的生活认知范围;第二,它还无形中提升了人们的生活质量。这也就从侧面反应出广播电视无线发射技术对于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性,只有广播电视无线发射技术才能满足人们日常的信息需求,快速便捷的发展方式才能适应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的获得方式。在实际发展过程中,我国的广播电视发射形式主要以无线发射为主,这也就需要我国对无线发射技术进行全面的剖析研究,才能从根本上进行广播电视无线发射技术的发展。

1 广播电视有线技术的特点

1.1 抗干扰能力强,网络覆盖面积大

现代社会是科技化发展时代,人们的日常生活已经与信息技术融为一体。不论是通讯类还是广播电视类,都已经从以前老旧的传统方式中挣脱出来。传统基础的通讯技术已经不能满足日常生活需求。3G、4G网络的出现已经完全覆盖了传统的通讯技术。广播电视无线信息发射技术不需要以传统的共用天线来进行信息传递,只需要以光纤电缆数据传输工具进行双向的信息传递。从而扩大电视发射技术无线网络的扩散面积,而不仅仅只是依靠电视信息的强弱来进行划分。彻底告别图像模糊不清并伴有杂音的时代。

1.2 综合作用能力强,选择频道增多

日常生活中,信息化、数字化这些字眼对于我们来说已不再陌生,数字化技术也已经被使用于广播电视的传输技术,其优点是有目共睹的。

第一,电视的图像画质更加清晰,人们观看电视时画质的清晰是首选条件。

第二,人们可以选择的频道已经越来越广,不再局限于原有的几个频道,这也就要求广播电视能更加快速科学的发展信息节目制作,扩大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

2 广播电视无线发射技术的特点

2.1 降低广播电视从业者的工作量

现代社会越来越重视物质与精神生活的双重效应,也就是需要更庞大、方便的信息网络技术。社会的持续发展,使得人们的工作学习压力不断增加,为减轻压力,一部分会选择通过观看电视节目来缓解。这也就使得广播电视节目的种类越来越多,人们可选择的频道越来越广泛。随着电视24小时不停地播放电视节目,虽能够满足人们的日常需求,但对于工作人员来说,无疑增加了难度。若工作人员需主动操作电视节目,那就很有可能造成节目在播放上存在缺陷和问题,也难以获得完整的技术保证和支持。先进广播电视无线发射技术以其高效率、智能性特点和强大的监控手段进行了广播电视的优化制作。工作人员可以通过计算机无线控制技术来释放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还增强了广播电视的工作实力,也保证了节目的科学、合理、完整播放。

2.2 确保广播电视播出的安全性

现阶段社会对于广播电视工作人员的要求与以往相同,只是人们在选择时更加重视服务质量和服务态度,这同时也是工作人员的工作重点和难点。怎样保证在有限的时间内广播电视节目的画质清晰流畅播放,是工作人员工作的着力点。无线发射技术就是保证高频性电磁波的持续不断发射,从而控制无线广播技术进行电视节目的自动播放,以稳定的操作,高清的画质确保无线发射传播技术的持续发展。

3 对广播电视无线发射技术发展研究的相关建议

3.1 建立健全无线发射监控技术系统

将来社会对于科技的需求无疑会越来越大,趋势性的数字化社会也会是人们的向往和希望。所以,怎样保证人们在数字化社会中进行技术适应和需求,就需要广播电视无线发射技术系统的完整性。要保证该系统的完整性,就需要对无线装置进行系统控制和循环装置处理以及装置检测技术,并以科学的技术确定日常无线数字管理。这些控制条件的统一调整以及时时监控,都可以向社会智能化发展进步,从而保证技术转型和技术升级。

3.2 进行无线电技术的感知开发

广播电视无线发射技术中最为重要的资源就是频谱资源。这一资源可以应对一些突发状况,这对于无线电频率发射来说,数据的处理更具有不可察觉和检测性。若能使用新型感知无线技术进行广播电视无线的发射,对于o线感知技术的快速检测和对应频率的改善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无线电感知技术能在资源相对匮乏的情况下进行频率连接播送,其灵活的操作技能,为新型广播电视无线发射技术和人们带来更全面、更到位的服务。

3.3 进行无线电技术的空时开发

在战争时期,雷达超声波接受传播技术中就已经运用了无线电发射技术,但当时由于造价高昂,其使用范围仅限于军事作战中。其具有的定位功能和电波接受过滤系统是军事指挥作战中必不可少的关键所在。科技的不断进步,技术也不断地成熟,3G、4G网络的出现,扩展了信息传递途径,无线电发射技术已经逐渐被运用于日常的生活中,人们之间依靠无线电发射技术进行信息传递和视频对话,都依赖于无线电发射技术和互联网的互相结合。在这一领域中,资源的利用率达到了90%,不仅解放了工作人员承重的负担,还提高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速度,无线电发射技术的开发利用拓宽了电信号领域,不仅仅只是人们的沟通交流,在电视节目和重大信息传递上更具有瞬时性和高效性,这也就是说,在空间无线电发射技术的开发中,科学有效地利用电信号传输,已成为广播电视无线发射技术的一大创新特点,从而极大地增强了无线电发射技术的运用。

3.4 加快专业人才培养

由于广播电视无线发射技术不断的发展进步和改革创新,这对于工作人员来说对其的专业技术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必须精通无线发射技术,并连接其装置的内部构成和高科技原理。针对提高重点无线装置的高效使用和高品质能力,就需要专业能力够强的专业人员进行机械控制和系统维护。所以广播电视相关部门必须增强对专业人才的培养,以使得广播电视无线发射技术和工作人员都具有同等的高水平就业能力。在当今数字化发展时代坚持技术和科技制造。

4 结论

信息化社会的到来,对各行各业来说都具有不小的影响。尤其是多媒体行业,其工作者对于信息的采集相比其他行业更加迅速和判断准确。只有不断的革新、创新、优化才能保证不落后于其他国家,才能保证信息技术的完整和先进性。将来的广播电视技术对于数字电视来说不仅仅只是覆盖和信息处理,还兼具智能化全自动特性。广播电视无线发射技术还可以控制机械开关,进行检测机器的自动化工作,在效率有所提升的同时加强质量,并自发进行无线发射技术的信息检测报告说明。只需工作人员在控制中心进行统一调控和遥控控制,从而提升工作效率,把无线发射技术逐渐向科技化数字化系统靠近,实现完全的智能化。这也积极促进了电视无线发射技术工作人员的开发研究能力,使得广播电视不再局限于为多媒体服务,而是更加服务于大众人群,以高品质、高效率的服务态度进入人们日常生活。

参考文献

[1]李恒.关于广播电视无线发射技术创新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31):107.

[2]何兵.广播电视无线发射技术及相关问题阐述[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6(19):109-110.

[3]刘二平.探究广播电视无线发射技术的创新策略[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16):30.

[4]付书东.广播电视无线发射技术创新应用实践探究[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16(10):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