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实验室安全管理评估报告范文

实验室安全管理评估报告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实验室安全管理评估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实验室安全管理评估报告

第1篇:实验室安全管理评估报告范文

微生物领域的相关检测在纤检系统内尚处于起步阶段。通过对CNAS-CL09:2013《实验室认可准则在微生物领域的应用说明》部分条款的学习与探讨,提高纤检系统对微生物实验室的质控能力,为顺利通过微生物实验室评审及扩项奠定基础。

关键词:CL09;实验室认可;微生物

随着抗菌类纤维纺织品日益受到市场的关注与青睐,对于此类产品的检测能力便显得尤为重要。与食药系统相比,纤检系统在微生物检测领域尚处于起步阶段,亟待加强。 CNAS-CL09:2013《实验室认可准则在微生物领域的应用说明》明确了实验室在微生物检测领域的能力认可准则,对于纤检系统加强微生物实验室建设、顺利通过微生物实验室评审及扩项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1 修订背景

近年来,由致病微生物导致的安全事故频发。相关法规对于实验室生物安全的要求不断提高,而对于技术人员专业背景(微生物相关)的要求不够,导致越来越多的微生物实验室暴露出各种问题,实际工作中矛盾日益突出。为此,国家认可委在广泛征求意见、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对CNAS-CL09:2006进行了修订,既要保证微生物检验的准确性,又要符合中国实验室管理现状,最终出台了CNAS-CL09:2013。

CNAS-CL09:2013于2014年5月1日实施。对于初次申请和增加微生物领域的实验室,自2015年1月1日起按CNAS-CL09:2013执行;对于2015年之前提出申请的,现场评审可按CNAS-CL09:2006执行。2014年5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为过渡期,新旧文件均可使用。自2016年1月1日起,均按CNAS-CL09:2013执行。

2 管理要求

2.1 组织

生物安全实验室[1],是指通过规范实验室设计建造、试验设备配置、个人防护装备的使用(硬件)、严格遵从标准化的操作程序和管理规程,确保操作生物危险因子的工作人员不受试验对象伤害,确保周围环境不受其污染,确保试验因子保持原有本性所采取综合措施的实验室。

根据对所操作生物因子采取的防护措施,将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水平分为一到四级。BSL(bio-safety level)表示仅从事体外操作的实验室的相应生物安全防护水平[2]。纤检系统的生物安全实验室通常为二级(BSL-2),适合于从未知病原的载体上取样的检测和研究,可能含有高致病微生物。它是在BSL-1实验室的基础上,实验区与办公区的界限更加明显,实验室内清洁区和污染区的区分更加明确,按国家标准或地方法规建立实验室准入门槛,制定应急救治预案,装备应急救治设施。BSL-2实验室需配置防护设备和器械,要求就近有高压消毒锅、可靠的电力供应和应急照明,要有锁和自动闭门器、可视窗,最好使用Ⅱ级生物安全柜。

实验室技术管理者中应至少包括一名具有微生物专业或与微生物密切相关的本科以上学历和三年以上微生物检测的工作经历成员。 “微生物密切相关专业”通常理解为上过的课程中包含微生物课,如医学、生物技术、动物学、基因工程、遗传学等,并能提供相关课程证明材料。该管理者应具有较高的微生物检测能力和一线工作经历,从而能够指导或培训检验人员常规微生物试验。

2.2 管理体系

实验室应制定生物安全规章制度以确保生物安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准入制度;设施设备检测、维护;人员健康监护(定期体检);生物安全自查制度;实验室资料档案管理制度;生物安全管理和实验室人员培训制度;意外事件处理及报告制度;实验室安全保卫制度等。

实验室应设置生物安全责任人和生物安全监督员。生物安全责任人的作用和职责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全面负责主管科室的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负责具体组织落实与贯彻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工作方案、应急预案;负责制定与组织实施本科室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实施细则及相关操作指导书;负责组织本室完成各项生物风险评估并形成相关报告;负责本科室实验室生物安全设施、试验环境及个人防护用品的配备与维护;负责组织本科室实验室生物安全业务技术、专业安全防范知识技能及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措施的培训与考核;负责本室菌种的安全管理;负责组织微生物相关实验室有毒有害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负责本室各项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风险评估并形成评估报告等。

2.3 文件控制

对于实验室现场文件的控制程序,应遵循既要拿取方便又要防止污染的原则。

2.4 检测和校准的分包

实验室可把一个检测项目中的部分内容进行分包,但如该分包内容是该项目不可分割的部分,即实验室不具备该检测项目的完整技术能力,则该项目不予认可。例如沙门氏菌的检测、多价鞭毛试验和多价菌体试验即为不可分割部分,血清学分型则可分包。

2.5 服务和供应品的采购

对于实验室自制的培养基,例如生理盐水等,必须有配制记录,内容包括:配制日期、培养基名称、成分、制造商、批号、重量、分装容量规格、数量、灭菌温度、灭菌时间、pH值、使用人等。

对于微生物检测来说,每一种培养基都是关键培养基,都要进行技术性验收并记录以下内容:产品名称、生产厂商、批号、接收日期、接收文件、产品外观感官检查、数量、启封日期、验收方法等。

3 技术要求

3.1 人员

实验室在新人上岗前应安排全面的体检,包括色盲色弱。上岗证应具体到项目,并有相关证明材料。新上岗人员及间隔一段时间重新上岗(6个月以上)的人员,可根据相关标准及实验室条件的变化,对其重新评估。

从教育背景、专业技能、工作经历、现任岗位授权等方面对人员技术能力进行确认,并具有技术档案、资格确认、上岗考核和授权、培训记录等确认证据。

对于特殊岗位的授权,如感官评定、特种锅炉容器、特殊设备、生物安全培训等,需确认检验人员相应的资格和技术能力。例如,使用的高压蒸汽灭菌器,如其压力容积之积不小于2.5MPa・L,则操作人员需持有特种作业人员证书。

关键检测人员不仅是指直接技术检测人员,还包括技术负责人、授权签字人、报告校准人员等。授权签字人应具有相关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并具有3年以上相关工作经历,或具有相关专业专科以上学历和至少10年的微生物相关领域检测工作经历。

实验室应通过培训班、专业实验室进修、学术交流等方式,制定人员培训教育计划,并通过培训鉴定、现场考核、讲座等形式对其进行评价。

3.2 设施和环境条件

实验室的布局和设施应以能获得可靠的检验结果为重要依据。对于需要在洁净条件下工作的区域,应有效地监控和记录环境条件。例如,无菌室内光照应分布均匀,工作台面的光照度不应低于540lx;紫外灯的数量由房间大小决定,用紫外灯照度仪定期测试紫外灯的强度,要求在距离标的物1m处,照射强度应不低于90lx。

不同区域的有效隔离是为防止潜在的交叉污染,在同一场地空间分开一定的距离或不封闭的间隔,甚至是独立的空间。对于不同的功能区和试验用品,要有明显、清楚的标识加以区分,例如质量、安全、限时、干燥、灭菌等。

3.3 设备

对于微生物常用设备,要有校准和频率的要求并记录,例如培养箱、水浴振荡器等,要定期监测温度;高压蒸汽灭菌锅要监测灭菌效果;生物安全柜、洁净工作台等,要定期进行微生物和气流的监测。

3.4 测量溯源性

实验室必须保存有满足试验需要的菌株。对于菌种的申购、保管、领用、使用、传代、存储等方面,应有文件化的程序并记录相应内容。

接种传代时须记录好菌种名称、接种日期、接种数量、支取数量、传代序数、废弃处理等信息。菌株在传代后,要做确认试验,记录其存活性、纯度、生理生化鉴定(革兰氏染色、糖类发酵试验、乙酰甲基甲醇试验、甲基红试验、吲哚试验等)[3]。

4 结语

微生物领域的检测在纤检系统起步较晚,还有许多不足之处亟待完善。CNAS-CL09:2013对于微生物实验室评审和建设都具有切实的指导意义,值得我们认真研读。由于个人能力所限,对其许多条款理解不到位,希望能够抛砖引玉,加强交流,共同提高纤检系统微生物检测能力。

参考文献:

[1]CNAS-CL09:2013 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在微生物检测领域的应用说明[Z].

[2]GB 19489―2008 实验室 生物安全通用要求[S].

第2篇:实验室安全管理评估报告范文

■神秘的审批

2009年10月22日,一条不起眼的消息出现在中国生物安全网上。

该日,中国生物安全网公布了“2009年第二批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批准清单”。该网站由农业部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办公室主办。

这条消息最初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因为与其他新闻事件比起来,这样的新闻似乎太不起眼了。

甚至连研究方也没有注意到,因为在后来的媒体采访中,华中农业大学研究团队成员林拥军教授表示,安全证书应该是2009年8月就批了,但他们也是2009年11月才知道。

公众对于这一问题似乎还没有到达关心的地步,直到湖北省的《楚天金报》将这一消息作为喜报刊登在20a9年12月17日的报纸上之后,该新闻才被公众发现。

当日的《楚天金报》这样写道:李香花研究员在“绿色超级稻”的展板前高式地留影。她告诉记者,不久前,该校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研发的两个转基因水稻品种“华恢1号”和“Bt汕优63”已经获得了农业部的安全证书,准予在我省范围内进行种植。据了解,这是我国首次为转基因水稻颁发的安全证书,意味着该品种的生产性试验结束。若接下来通过品种审定并获得种子生产和经营许可证,便可进入商业化的生产应用了。

这位研究员所提及的转基因水稻,即是由华中农业大学团队所研发:在华恢1号和汕优63这两种水稻品种中转入具有Bt抗虫蛋白的基因cry1Ab/cry1Ac。两种转基因水稻的有效期是2009年8月17日至2014年8月17日,生产应用范围限在湖北省。

所谓Bt抗虫水稻,是将野生土壤细菌苏云金芽孢杆菌(下称Bt)中的基因经人工合成后,插入到水稻的遗传物质DNA中,使水稻自己产生Bt抗虫蛋白,杀死多种以谷物为食的螟蛾科害虫。

但在这之前所有的报道中,都没有提及其审批过程细节等。这为后来被广泛质疑埋下了伏笔。因为这样涉及群体利益的事件,却没有相应的细节公布,是难免引发不必要猜测的。

“我们并不相信农业部,我们也不相信专家。”一个持有异议的反转基因人士这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民众的不信任是情有可原的,因为早在2005年4月,湖北省就发生过转基因水稻流向市场的事件,当时大部分主流媒体参与了报道。而当时物种的流出地就被锁定在华中农业大学。在农业部出面辟谣之后,多数媒体莫名其妙地息声了。

但此事件并未从人们的记忆中真正抹去,此次,获取安全证书后,该事件再次被提及,成为人们质疑水稻是否安全的一个重要依据。

按照中国政府的规定,品种审定通常需要进行区域试验,时间可能会持续两年到三年。但在很多业内人士看来,安全证书是最难过的“关口”,之后更多的只是程序问题。这个涉及众多人口的口粮问题,居然在悄无声息中通过审批,并且是在安全证书拿到之后的近半年时间才被公众知道。

难怪,反对者的理由如此明确:没有公开透明的审批流程,就难保其质量过关,多次的食品安全问题也是涉及这样的问题,该问题连起码的信息披露都没有做到,无视了公众的知情权。

■两份新闻通稿

当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质疑转基因水稻安全性时,媒体开始介入。媒体的介入,对于社会事件来说无疑是一件好事,因为媒体可以作为一个探讨的平台,只有进行必要的探讨才能有效控制恐慌,避免引发更多猜测。

随着媒体的深入采访,此时作为事件的两个主体:研究方的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安全牌照发放方的农业部似乎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们都出台了各自的应对措施。

农业部通过指定的媒体――人民网,对外界发表了一份看似详细的说明。

在人们关心的转基因监管层面,农业部这样回复:一是建立健全法律法规。1996年,农业部了《农业生物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实施办法》。2001年,国务院颁布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简称《条例》),对在中国境内从事的农业转基因生物研究、试验、生产、加工、经营和进出口等活动进行全程安全管理。农业部和质检总局制定了5个配套规章,了转基因生物标志目录,建立了研究、试验、生产、加工、经营、进口等环节的许可和标志管理制度。二是加强技术体系建设。经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推荐,农业部组建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简称安委会)、全国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35个检测机构通过国家计量认证和农业部审查认可。大力组织开展转基因生物分子特征、环境安全和食用安全JI生研究,不断提高技术支撑能力,目前已62项技术标准,保障了依法管理工作的需要。三是科学规范开展安全评价。安委会按照法规和相关技术标准要求,参考国际组织制定的评价指南,遵循科学、个案、熟悉原则,严谨规范地开展评价工作。截至2009年年底,批准发放了转基因棉花、番茄、矮牵牛、辣椒、番木瓜、水稻、玉米等植物的安全证书。四是强化行政监督管理。各级农业行政管理部门切实加强田间试验、品种审定、种子生产经营和产品标志等环节的执法监管,大力开展法规培训和科普宣传,确保各项活动依法有序进行。

这份问答式说明里,滴水不漏的政令式答复,让关心此问题的民众感到毫无所获。

而华中农业大学方面开始是非常积极地配合采访,但在此后,转向消极回避。

3月19日,本刊记者致电华中农业大学张启发教授办公室,其助理这样告知记者:“这件事情因为来电询问的记者过多,已经由华中农业大学宣传部了通稿,张教授不再接受采访,烦请向宣传部索要通稿资料。”

但是他们没有意识到,现在的中国人大多不再信任通稿了。对于此类信息的不透明,《新世纪周刊》撰文指出:中国农业部未向公众详细披露具体的评估报告。而审批结果,也仅仅在一个很少更新、大众也很难注意到的专业性网站上,导致公众在很长时间之后才注意到这一事件。这样一种相对封闭的审批过程,或许可以在短期之内加速转基因产业的发展,但也可能因此加重公众的疑虑,引发长期持续的过度负面影响。

第3篇:实验室安全管理评估报告范文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废弃危险化学品,是指未经使用而被所有人抛弃或者放弃的危险化学品,淘汰、伪劣、过期、失效的危险化学品,由公安、海关、质检、工商、农业、安全监管、环保等主管部门在行政管理活动中依法收缴的危险化学品以及接收的公众上交的危险化学品。

废弃危险化学品属于危险废物,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废弃危险化学品的产生、收集、运输、贮存、利用、处置活动污染环境的防治。

实验室产生的废弃试剂、药品污染环境的防治,也适用本办法。

盛装废弃危险化学品的容器和受废弃危险化学品污染的包装物,按照危险废物进行管理。

本办法未作规定的,适用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第四条废弃危险化学品污染环境的防治,实行减少废弃危险化学品的产生量、安全合理利用废弃危险化学品和无害化处置废弃危险化学品的原则。

第五条国家鼓励、支持采取有利于废弃危险化学品回收利用活动的经济、技术政策和措施,对废弃危险化学品实行充分回收和安全合理利用。

国家鼓励、支持集中处置废弃危险化学品,促进废弃危险化学品污染防治产业化发展。

第六条国务院环境保护部门对全国废弃危险化学品污染环境的防治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环境保护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废弃危险化学品污染环境的防治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第七条禁止任何单位或者个人随意弃置废弃危险化学品。

第八条危险化学品生产者、进口者、销售者、使用者对废弃危险化学品承担污染防治责任。

危险化学品生产者应当合理安排生产项目和规模,遵守国家有关产业政策和环境政策,尽量减少废弃危险化学品的产生量。

危险化学品生产者负责自行或者委托有相应经营类别和经营规模的持有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单位,对废弃危险化学品进行回收、利用、处置。

危险化学品进口者、销售者、使用者负责委托有相应经营类别和经营规模的持有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单位,对废弃危险化学品进行回收、利用、处置。

危险化学品生产者、进口者、销售者负责向使用者和公众提供废弃危险化学品回收、利用、处置单位和回收、利用、处置方法的信息。

第九条产生废弃危险化学品的单位,应当建立危险化学品报废管理制度,制定废弃危险化学品管理计划并依法报环境保护部门备案,建立废弃危险化学品的信息登记档案。

产生废弃危险化学品的单位应当依法向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环境保护部门申报废弃危险化学品的种类、品名、成份或组成、特性、产生量、流向、贮存、利用、处置情况、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等信息。

前款事项发生重大改变的,应当及时进行变更申报。

第十条省级环境保护部门应当建立废弃危险化学品信息交换平台,促进废弃危险化学品的回收和安全合理利用。

第十一条从事收集、贮存、利用、处置废弃危险化学品经营活动的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所在地省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申领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

危险化学品生产单位回收利用、处置与其产品同种的废弃危险化学品的,应当向所在地省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申领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并提供符合下列条件的证明材料:

(一)具备相应的生产能力和完善的管理制度;

(二)具备回收利用、处置该种危险化学品的设施、技术和工艺;

(三)具备国家或者地方环境保护标准和安全要求的配套污染防治设施和事故应急救援措施。

禁止无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或者不按照经营许可证规定从事废弃危险化学品收集、贮存、利用、处置的经营活动。

第十二条回收、利用废弃危险化学品的单位,必须保证回收、利用废弃危险化学品的设施、设备和场所符合国家环境保护有关法律法规及标准的要求,防止产生二次污染;对不能利用的废弃危险化学品,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置或者承担处置费用。

第十三条产生废弃危险化学品的单位委托持有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单位收集、贮存、利用、处置废弃危险化学品的,应当向其提供废弃危险化学品的品名、数量、成分或组成、特性、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等技术资料。

接收单位应当对接收的废弃危险化学品进行核实;未经核实的,不得处置;经核实不符的,应当在确定其品种、成分、特性后再进行处置。

禁止将废弃危险化学品提供或者委托给无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单位从事收集、贮存、利用、处置等经营活动。

第十四条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储存、使用单位转产、停产、停业或者解散的,应当按照《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有关规定对危险化学品的生产或者储存设备、库存产品及生产原料进行妥善处置,并按照国家有关环境保护标准和规范,对厂区的土壤和地下水进行检测,编制环境风险评估报告,报县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备案。

对场地造成污染的,应当将环境恢复方案报经县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同意后,在环境保护部门规定的期限内对污染场地进行环境恢复。对污染场地完成环境恢复后,应当委托环境保护检测机构对恢复后的场地进行检测,并将检测报告报县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备案。

第十五条对废弃危险化学品的容器和包装物以及收集、贮存、运输、处置废弃危险化学品的设施、场所,必须设置危险废物识别标志。

第十六条转移废弃危险化学品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填报危险废物转移联单;跨设区的市级以上行政区域转移的,并应当依法报经移出地设区的市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批准后方可转移。

第十七条公安、海关、质检、工商、农业、安全监管、环保等主管部门在行政管理活动中依法收缴或者接收的废弃危险化学品,应当委托有相应经营类别和经营规模的持有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单位进行回收、利用、处置。

对收缴的废弃危险化学品有明确责任人的,处置费用由责任人承担,由收缴的行政管理部门负责追缴;对收缴的废弃危险化学品无明确责任人或者责任人无能力承担处置费用的,以及接收的公众上交的废弃危险化学品,由收缴的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向本级财政申请处置费用。

第十八条产生、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废弃危险化学品的单位,其主要负责人必须保证本单位废弃危险化学品的管理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和国家标准的要求,并对本单位废弃危险化学品的环境安全负责。

从事废弃危险化学品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活动的人员,必须接受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专业技术和应急救援等方面的培训,方可从事该项工作。

第十九条产生、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废弃危险化学品的单位,应当制定废弃危险化学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报县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备案,建设或配备必要的环境应急设施和设备,并定期进行演练。

发生废弃危险化学品事故时,事故责任单位应当立即采取措施消除或者减轻对环境的污染危害,及时通报可能受到污染危害的单位和居民,并按照国家有关事故报告程序的规定,向所在地县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接受调查处理。

第二十条县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有权对本行政区域内产生、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废弃危险化学品的单位进行监督检查,发现有违反本办法行为的,应当责令其限期整改。检查情况和处理结果应当予以记录,并由检查人员签字后归档。

被检查单位应当接受检查机关依法实施的监督检查,如实反映情况,提供必要的资料,不得拒绝、阻挠。

第二十一条县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违反本办法规定,不依法履行监督管理职责的,由本级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级环境保护部门依据《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六十七条规定,责令改正,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二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依据《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七十五条规定予以处罚:

(一)随意弃置废弃危险化学品的;

(二)不按规定申报登记废弃危险化学品,或者在申报登记时弄虚作假的;

(三)将废弃危险化学品提供或者委托给无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单位从事收集、贮存、利用、处置经营活动的;

(四)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填写危险废物转移联单或未经批准擅自转移废弃危险化学品的;

(五)未设置危险废物识别标志的;

(六)未制定废弃危险化学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

第二十三条违反本办法规定的,不处置其产生的废弃危险化学品或者不承担处置费用的,由县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依据《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七十六条规定予以处罚。

第二十四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无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或者不按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从事废弃危险化学品收集、贮存、利用和处置经营活动的,由县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依据《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七十七条规定予以处罚。

第二十五条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储存、使用单位在转产、停产、停业或者解散时,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处以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

(一)未按照国家有关环境保护标准和规范对厂区的土壤和地下水进行检测的;

(二)未编制环境风险评估报告并报县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备案的;

(三)未将环境恢复方案报经县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同意进行环境恢复的;

(四)未将环境恢复后的检测报告报县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备案的。

第二十六条违反本办法规定,造成废弃危险化学品严重污染环境的,由县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依据《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八十一条规定决定限期治理,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务的,由本级人民政府决定停业或者关闭。

造成环境污染事故的,依据《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八十二条规定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七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拒绝、阻挠环境保护部门现场检查的,由执行现场检查的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拒不改正或者在检查时弄虚作假的,由县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依据《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七十条规定予以处罚。

第二十八条当事人逾期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环境保护部门可以采取下列措施:

(一)到期不缴纳罚款的,每日按罚款数额的百分之三加处罚款;

第4篇:实验室安全管理评估报告范文

【关键词】招标;投标;业主;监理;属地化管理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我国很多工程企业走出国门,参与国际承包工程,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但是也有不少企业亏损严重。问题出在对所在国情况不了解,对技术标准、合同条款不研究,对市场考察不仔细,加上不适应国际承包工程的管理模式等原因造成的。以下是针对在马达加斯加公路工程管理和施工中遇到的问题,在国外公路工程项目管理方面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1 投标过程中的研究成果

1.1 认真理解招标文件

马达加斯加原是法属殖民地,官方语言为法语,马达加斯加公共工程部是业主,负责本国的道路规划,与财政部一起向其他国家争取经济支持和向世界各投资行贷款,并没有实质的权力。各世界组织和投资行会要求所在国成立一个独立机构来管理国外资金和大型工程项目,马达加斯加是大型工程项目管理署;其办公地点和工作职能与公共工程部分开,防止所在国把资金用挪用;其职责代表国家对国道进行大中修及改造,对设计、施工进行招投标,对开工的项目进行管理,对重大技术方案及变更进行审批,对监理和承包商的计量进行审批,对附加合同进行审批确定,对工程进行验收等;其一般会对每个项目派一名项目总工和一名总工助手。

监理单位也是通过业主的招投标确定的,代表业主在工地工作,根据合同条款监督承包商履行合同的各项条款,严格控制资金和工程进度,在规定的工期内完成业主招标文件中规定的工程目标。

1.2 深入研究标书中各项条款

1.2.1 认真研究招标文件中初步设计方案和图纸

初步设计方案是业主雇用的技术咨询单位做的方案,对道路的技术标准,路基及路面结构,桥梁及构造物,防护工程等进行了初步设计,以此作为投标书的工程量清单。多数项目业主会在投标时请承包商提出备选方案,但是这必须你本身是第一标的情况下才能被采纳。

1.2.2 认真考察现场

(1)沿线采石场分布情况:采石场石料的性质、储藏量、取样做试验。基层统料0/31.5,0/40洛杉矶压碎值≤40,面层≤30。强度不够就不能开采,严重影响质量和使用寿命,路面损坏后患无穷。如遇酸性石料必须掺抗剥落剂。

(2)沿线底基层料场分布情况:马达加斯加有一种天然红土砂砾料,非洲不少国家有这种材料,是一种理想的筑路材料。它可用于土路的面层,实验室试验CBR值≥30。同样要做筛分试验,强度不够就不能开采使用,否则严重影响路面质量和使用寿命。

(3)沿线的水文地质、黄砂料场的确定:非洲有不少地区有天然河流,有优质天然河砂,因黄砂和施工用水量很大,砂场和水源必须要考察,不然会拖道路和排水的进度。

(4)沿线当地劳动力情况:劳动力在非洲国家不充足,因为那里人烟稀少,工程上需要的技术工人不多,所以除了招收技术工人外,还要从普工中进行培养,否则工程开工因施工人员不熟练影响工程进度和效率。

1.2.3 投标工作需注意的事项

(1)业主提供的招标文件错误较多,很多工程量与实际工程量相差很大,要认真阅读,制定合理的施工技术方案,按照工期要求,认真制定总体施工计划,将工程量和施工期进行量化,制定合理的定额分析标准。

(2)认真计算业主提供的图纸工程量和工程量清单,不能漏项。对工程量清单工程内容的价格描述认真研究和计算。

(3)认真计算各种材料价格,特别是沥青、水泥、钢材、木材、石料、各种型材、各种外加剂、燃料、炸药、雷管等,还有主要设备和配件计划,做好询价工作。这些大部分需要转口。

(4)认真做好施工组织方案和备选方案的技术和价格比较。对投标详细单价认真分析,计算成本,选定管理费系数,一般取工料机成本的35%左右。

2 实施过程中的研究成果

国外工程业主下达开工令就标志着工程开工,开始工期计算,监理、承包商开始进场建点,承包商在上报开工报告的时候,同时必须开展相关工作。

2.1 开展测量工作

首先向国家测绘部门申请有偿使用沿线的坐标点,会同监理进行导线测量,上报成果批准后进行平面、纵、横断面测量,测量可分若干小组进行。测量工作要尽快完成,为设计提供基础资料。

2.2 进行勘察设计工作

开工后承包商要对道路、桥梁、排水构造物要进行重新设计,桥梁构造物需要提供设计计算书。因为监理使用的法国规范,中方工程师很难和监理沟通,所以项目开工后需要雇用当地的工程技术人员或咨询公司,帮助解决设计及计算书等方面的问题,中方负责进行指导、监督。另外桥梁还要提供10年保险,就是施工单位要找一家保险公司认可的工程咨询公司签订一份委托对项目桥梁进行监控的合同,进行工地抽查,定期向业主、监理和承包商提供报告,最后出评估报告,保险公司才能给你出具桥梁10年保险,否则桥梁不能进行验收。收费标准很高,约占桥梁造价的2-3%。设计工作应抓紧,否则影响项目正常施工。

2.3 确认新的工程量清单

这是一项艰巨的工作,要十分重视,承包商在施工图重新设计后计算的工程量与原标书工程量清单是不一样的,在这个过程中业主、监理、承包商的心态是不一样的,如何选定技术方案,业主考虑的是在不突破原来预算的情况下完成项目,而又能得到实惠。监理考虑的是在不突破预算的情况下,保证工程质量再啃承包商,所以监理不会很积极,承包商必须要积极做好这项工作,否则技术方案没有确定,最终工程量和工作量就无法计算,承包商会很麻烦。已经在工地的人员、设备、材料就会出现待工现象从而增加项目成本,给施工计划和工期带来压力。应尽快确认最终工程量清单。最好的办法就是做通业主的工作,去掉部分工作量,重新申报部分原标书中没有的新价,由业主出面协调,然后尽快形成附件合同进行签署确认,工程才能得以顺利进行和结算。

2.4 处理好监理与被监理的关系

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与监理搞好关系,这是项目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监理组的工作贯穿于整个施工全过程,它直接影响到承包商的切身利益。由于承包商与监理各自的利益不同,因此发生冲突是不可避免的,但两者之间的出发点是一致的,都想把工程项目搞好。因此在双方有重大分歧时,应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以取得一致意见。项目的成败与正确处理承包商与监理的关系有着必然的联系。

2.5 推进属地化管理

对外承包推进属地化管理是方向,要招收当地的人事、财务、常年法律顾问、工程技术干部和技术工人,给予优惠的待遇。因为当地人员熟悉本国的法律,对劳动用工、劳动合同、劳保福利、职工权益、人事工资、税收管理、国家形势及工程技术规范、

工程设计都很熟悉,会对中方的工作有很大的帮助,同时减少中方派出人员,降低成本。中国公司多年来实行了中马联合办公,中马双方人员在多年的合作过程中同样结下了比较深厚的友谊,虽然两国在传统生活习惯和方面有着比较大的差异,但在管理和工作方面基本上能取得一致,在属地化管理方面,需要做大量的工作,对外方高素质人员进行培养,从项目的管理、施工、技术等方面,重点做好传、帮、带工作。通过多年的努力,聘用了42名马方干部、提拔了多名业务骨干,在加强管理的同时,将一些项目交给马方干部去独立管理,工程上也有外方项目经理和工地负责人。

2.6 加强安全管理

项目的安全生产是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必须制定安全生产管理目标,抓好项目全生产工作,每个月组织一次安全生产大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事故隐患及时指出,限期整改到位,回访检查督促落实,做到不留事故隐患,杜绝事故发生。

项目要做好燃料和材料的防盗工作,在非洲盗窃是非常猖獗的。工程的材料和设备燃料使用,要实行定额和监督管理相结合,要实行台账管理制度,每天检查和落实相关事宜。对燃料、材料消耗不正常,要及时处理,并与当地警方联合清除盗窃团伙;对参与偷盗人员要给予开除,交与警方处理,同时到法院;决不能姑息养奸,否则工程财产被偷光也是有可能。

非洲国家一般受西方国家控制,一般5-6年就会有一次政治动乱,然后成立一个;政治动荡会给海外公司遭受巨大的损失,所以中方人员的安全是第一位的;要做好动乱时的应急预案工作,保持和大使馆、经商处正常联络,情况特殊时及时进行避难。另外,要做好疟疾和霍乱等传染病的防治工作。

3 结束语

在国外施工的中方技术人员要竭尽全力去适应当地独特的工程环境,掌握当地语言、技术规范和法律条款,加强与业主、监理的沟通能力,以求达到国外公路工程项目管理的高水准。

参考文献:

第5篇:实验室安全管理评估报告范文

——教师教育稳步推进。教师培训达到293期1.4万人,比上年同期增长44.4%。学历教育在校注册学员突破1000人,普通话测试达到5200人,成人教育再上新台阶。

——课改研究重点突出。今年高考成绩优异,一本上线3600多人,较去年上升5.9个百分点。重点比率约为15.16%,比上年提升5.3%,名列全省前列。

——中职教研卓有成效。省赛获103块奖牌,国赛获19块奖牌,继续居于全省前列。高职(单考单招)考试,上线2730人,上线率高出比全省平均水平21.4个百分点;本科上线275人,比去年增加139.1%,占全省本科人数的27.2%。

——科研指导扎实有力。编写教材30本,专著4本,个人著作7本;省级以上刊物72篇(其中国家核心刊物上发表22篇);评为国家级和省级科研成果二等奖各1项,结题的省级以上课题23项,正在研究的国家级课题1项。

第一部分 2014年工作总结

过去的一年,学院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财政紧缩、外包业务受限、迎评任务剧增等困难,但在大家齐心协力的奋斗下,我们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稳增长、创思路、求发展,全年工作圆满完成。

在“三位一体”培训结构日趋完善、提升空间困难的情况下,我们深处着力,把培训课程作为发展的重中之策,加大课程开发力度,促进教师教育稳定发展。

1.加强教师培训创新。以“课程多元化”的培养方式为载体,重点推进“名师工程”,选送和培养26位名师申报省报特级教师,其中17位名师被评为省特级教师。在结业的班级中,以“高端理论研修”为切入点,全力提升市级学科教学带头人专业素养,293位学科带头人顺利结业。践行“异地蹲点教学”的培训模式,高中9门学科969位教师完成专业发展90学时培训。进一步深化青年教师专业提升的“问题化三阶段式”和新教师的“主题课例式研训”,引领26位高中语文青年教师开展跟踪培训,161位新教师顺利结业。

2.推进干训工作研究。以“构建教育管理个人知识”为目标,依托理论学习、实践蹲点等途径,65位名校长课程领导力显著提升。采用“聚焦问题、现场教学”的培训模式,209位校长圆满完成“教育信息化”、“科研写作”和“教育管理”等主题的“十二五”校长骨干校(园)长培训任务。“三阶段两基地参与式”在新任职资格校长班培训反响良好。依托教育管理研究分会年会,成功举办“中小学校长论坛”,265校长参加,并交流管理经验。

3.加强德育研训建设。认真指导学校开展德育实践研究,推行“隐性知识显性化”研训模式,11所“__市中小学德育基地学校”和10个“市级中小学班主任工作室”,在中小学德育专业化建设上取得明显实效。组织开展“高一起始年段班集体建设策略”和“高中生生命教育”主题教研活动90人。精心策划德育学术研究评比活动,有53篇论文入选全省德育论文评比,13篇获一等奖,占全省一等奖总数的20%。切实加强学校德育骨干教师培训,115位德育骨干教师圆满完成19个专题讲座、3次参与式培训、6次实践蹲点培训任务。启动家庭教育 “送百场,惠万家”农村科学家教巡回辅导服务60人次,有效促进了社会大德育网络体系建设。

4. 继续教育规模稳定。圆满完成教育部下达指标,在校注册学员达到1000多名,其中,新招学员80名,毕业113名。硕士研究生班、全日制大专班的合作办学前期工作准备就绪,进一步强化了稳规模、求发展的学历教育发展思路。迎评、机测等工作基本到位,顺利通过省普测示范中心抽测工作,有效指导全市普通话测试5200人。

面对新旧高考政策实施的严峻形势,我们保持清醒,明确守住稳发展,关注重点领域,集中精力抓考试研究,完善教学质量监测体系建设,以增强基础教育发展的科学性。

1.深化调研工作内涵。以市本级高中为主,落实新课程教学和“高三后阶段复习有效性”教学调研,为全市高三教学提出了建设性意见。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加强对学校课程开发与管理指导,特色办学进一步落实。顺利完成精品课程交流平台建设,以“一校一方案”为根本要求,加快推进选修课程建设,编制出版《生涯发展与管理》等选修课程4册。认真落实《指南》,深入开展基层幼儿园专题调研,进一步强化园本培训工作,启动早教指导中心工作,学龄前儿童教育研究全面到位,幼教教研受到全社会高度关注。以“随班就读”为重点,深入推进特殊教育教研,积极推进普特融合活动,全面启动特殊教育学习教材研制,

文化课教育和康复技能的“双师”型教师培训得到有效开展。2.加强学科教学指导。重点抓好高三复习的研讨与指导,强化各级各学科地市交流与合作的机制,有效推进地市联合高考研讨活动。加强学科基地指导,16个普通高中学科基地已经转型到学科教学研究和指导上,选修课程开发和学科选修教材编写进展顺利,学科建设样本、校本研修先导、课改实践先行团队等方面示范辐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正式启动高中各学段的选课走班制度。重视学科课程建设,规范精品选修课程评比,6个项目入围全省微课程开发评比。出台《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和建议》,编著15门学科课程整合培训教材135册,校本课程开发取得实效。成功举办第十六届“南湖之春”教育教学改革展示活动,深化“基于学生学习与成长的教育改革”主题,与会人员达到4000人。

3.推进监测体系建设。深入研究各科期末测试卷、学考评估卷、模拟测试卷和中考测试卷的命题工作,有效支持教育教学资源建设,为中考、高考奠定坚实基础。进一步完善高中教学质量评价分析系统,有效跟踪和评析高中教学质量。依托网上阅卷系统,进一步加强高三模拟测试成绩分析,注重大样本采集的有效性,数据分析的时效性明显提高,为调整高三教学策略提供强有力依据。关注新高考改革,高考一本率创历年新高,列全省第4位。继续规范教研系统“三项评比”,有序推进大市“双高教学能手”评选活动,“轻负高质”课堂典型发挥实效。努力探索中小学教育质量评价制度,以“基于学习与成长力培育的评价”改革项目为抓手,全力推进国家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我市教育质量增量评价和绿色评价体系进一步完善。认真研究初中升学综合评价,全面推进中考改革,所命题的4门科目被评为全省中考优秀试卷。初高中空中智慧在线课堂全面启动,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为推进均衡教育奠定了基础。

树立大职业教育观,发挥优势,重视能力培养,运用竞赛机制,在调整中稳增长,为中职教育长远发展筑基铺路。

1.巩固和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以360学时教师专业发展培训为抓手,圆满完成12个专业577名教师90学时专业发展培训和6个项目2356人的职业学校教师指令性培训任务。精心组织31个专业328位教师开展教学设计与说课大赛,获得3个一等奖、5个二等奖、6个三等奖的省级表彰,成绩在全省列第三。取得8个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创新杯”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和说课大赛参赛资格,成绩居于全省前列,有效促进了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专业素养的提升。

2.推进和加快技能型人才培养。加大技能大赛项目集训指导力度,省赛共获19金、41银、43铜好成绩,金牌数列全省第二;取得20个国赛项目参赛资格,共获3金、15银、3铜,总成绩继续位居全省前列。继续重视高职考试指导工作,今年2730人上线,上线率达95.6%,高出全省平均上线率21.4个百分点,上本科线275人,比去年增加160人,占全省本科招生人数的27.2%,比去年提高2.2个百分点,4人为专业高考状元。重视浙江省第六届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组织工作,我市共获得一等奖2件、二等奖3件、三等奖12件,并推进多所学校成为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创新实验室和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创业实验室。

3.落实和深化职教教研工作。组织6个专家组,对全市16所省等级以上职业学校开展了2013年度“师资队伍建设管理”和“教科研管理与信息化管理”教学管理专项评估,形成10万字的《__市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评估报告》,为我市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职业学校,在加强和改进职业学校教学管理方面提供了有效的依据。建立考核量化标准,联合市教育局对首批、第二批和第三批共15个中等职业教育专业创新基地进行了年度绩效考核,对新申报的第四批中等职业教育专业创新基地进行了实地核查和评审,全力推进专业创新基地建设。成功举办全市职业学校信息化建设与管理专题培训班,为推进职业学校信息化建设工程开好头、起好步。加强学生德育实践活动指导,“文明风采”活动有序开展。在2014年度浙江省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活动中,我市选送的119件作品有84件获奖,其中一等奖9件、二等奖32件、三等奖43件,获奖率70.1%,高出全省平均获奖水平10.1个百分点。

在研教矛盾突出的情况下,竭尽全力,始终把科研兴教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优化管理,注重转型,强化指导,推动教育科研发展。

1.优化课题管理。已经形成开题“一题一例一策略”、结题“一课一法一报告”的课题管理模式,课题指导的针对性进一步加强。多角度多层次抓实抓好课题评审申报工作,省教科规划课题中立项50个,省厅教研课题立项42个,市教育科研规划课题立项270个,市教改专项课题立项59个,年度重点调查研究课题立项56个。有重点有计划改进跟进课题管理指导工作,完成40项教育技术立项课题负责人培训,9场教育教学规划微型课题中期研讨活动,500项课题结题培训。多元化常态化分步分层推广优秀成果,教科研基地示范辐射作用得到发挥,桐乡六中“五点同步”教改成果得到推广,市实验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优秀课题成果得以转化。

2.加强科研指导。组织开展__市第六轮教育科研基地的中期检查与调研指导工作,以“教育科研创新与管理机制建设”为主题,通过听、查、问、看等形式,听取调研学校教科研工作情况汇报,查阅教科研课题、成果等资料,开展问卷调查,开展教师座谈,听取学校对目前教育科研的困惑与我市教育科研工作中的意见和建议,并对调研学校主导性课题、骨干教师课题等进行实地指导,全力打造我市教育科研工作高地和重要科研孵化平台。以教育科研骨干教师为重点,完成市教育科研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市中小学教师论文写作辅导班2个培训项目,优秀科研力量进一步加强。以农村学校和相对薄弱学校为重点,积极开展教育科研下乡活动,携手基层学校开展教育科研工作。组织开展__市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教育技术专项课题研究成果评审工作,共评出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7篇、二等

奖23篇、三等奖34篇,有效提升了提教师教育信息化科研水平和实践能力。认真开展“我与课程”科研论文专题评选活动,评出一等奖32篇,二等奖83篇,三等奖169篇。以“我们的评价”为主题,征集教育评选论文322篇,150篇获奖,推进了教育叙事研究。以市属科研管理为重点,成功举办市属学校教科室主任论坛、微型课题中期研讨、科研片组等活动,市属学校教育科研质量有所提升。以“两刊一编”为平台,引领展示全市教育科研发展,为学院科研深度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3.注重心理研究。继续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组织建设,加强全市10所省一级心理辅导站管理,1所成为全省心理特色培育学校。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专业发展,有效开展教育教学展示、论文评比、专业知识说课比赛、心理咨询个案的同伴督导、高考备考心理辅导专题教研、高中心理选修课程研发等研训活动,完成心理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专题教育暨C级证书培训6场1600人,C证面试通过率达90%。积极参与组织心理健康与家庭教育的社会公益活动,为青少年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收到广泛好评。

面对学院转型升级的关键期,我们有序有力,坚持以人为本,依法依规,扎实推进“五型机关”建设,着实提高服务管理水平。

1.加强党建工作。全面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的“六项禁止”精神,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坚决反对“”,严格执行“约法三章”,“三公”经费明显下降。加大党风廉政建设力度,细化责任分解,加强正向舆论引导,“清廉务实为民”蔚然成风。认真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党委班子及成员认真对照277条征集意见建议,深入查摆问题、谈心交心,形成23条班子整改意见和11条班子成员整改意见,目前整改率达到99%,学院党委的凝心聚力作用成效显著。全体党员的实践学习更加深入,重温“六个一”活动,到社区认领“微心愿”43个反馈良好率100%,深入农村学校开展携手行动,让党员更贴近群众,赢得了一线教师的良好评价,有4名党员受到市属“七一”表彰。

2.推进文明创建。组织力量,全院人员共同参与,按照市级文明单位责任分解表落实工作,形成评审材料10卷66册,在市文明办的细心指导下,已被拟定为市级文明单位,公布于__日报。充分发挥工会领导作用,认真落实教代会审议制度,审议修订《学院评聘方案》,科学制定学院人才队伍建设方案,有效地保障全体教职工的合法权益。切实加强退休教师和老党员管理,落实两项待遇,充分发挥退休人员老有所为、关心下一代工作的积极作用,并依托实验学校,圆满得完成了早教园和空中课堂建设,使学院的退教工作取得创新性发展。有序推进社区结对、综合治理,经常性开展社区联谊共建活动10次,充分发挥学院教育志愿服务队的作用,帮助格林社区在业余党课、科普讲座、文艺表演等方面推进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加强了校园绿化保养,树立标识标牌,烘托文明创建氛围,并高度重视安全管理,定期检查,及时修理,为全市研训工作创设了一个和谐文明的校园环境。

3.强化服务管理。起草学院公文规范性文件,收文发文1500件,档案归档1600件120卷,未发生差错问题,为有效推进学院上情下达奠定基础。按照学院发展规划,认真制订学院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实施办法,完成岗位聘期考核,进一步规范人事管理,较好地完成2人人动工作。出台学院车辆管理和使用办法,坚持用车预约登记制度,公务用车更加科学,累计出车369次。安排各类培训293班次,用餐14000人次,累计收支突破千万元,总务后勤保障更加到位,浪费现象明显改善。

继续深化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按照从严治党的要求,加强党委班子建设,以党风带院风,进一步提升服务管理水平。

1.落实整改措施,防止“”抬头。对在今年教育活动中查找的问题,按照整改方案,逐步得到落实,并将整改结果进行公示,自觉接受职工和服务单位的监督。

2.加强党建工作。开展有计划的理论学习,认真落实“”制度。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全面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的“六项禁止”精神,细化责任分解,加强正向舆论引导,“清廉务实为民”蔚然成风。建立党员进社区等考核机制,开展携手行动,让党员更贴近群众,更接地气。

3.推进文明创建。加强市级文明单位责任分解落实,有效助推学院各项工作开展。认真落实教代会审议制度,保障全体教职工的合法权益。开展社区结对、综合治理有序推进。进一步完善决策制度,加强管理,推进各项工作更加规范地运行。建立包括培训、教研、科研等在内的工作考核机制,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在“三位一体”培训结构日趋完善的情况下,把教师培训课程作为工作的重中之策,加大课程开发力度,促进教师教育稳定发展。

1.加强教师培训创新。重点推进“名师工程”,以“高端理论研修”为切入点,全力提升市级名师和学科教学带头人专业素养。继续实行“异地蹲点教学”的培训模式,开展高中教师专业发展90学时培训。进一步深化青年教师专业提升的“问题化三阶段式”和新教师的“主题课例式研训”,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2.推进干训工作研究。以“构建教育管理个人知识”为目标,依托理论学习、实践蹲点等途径,提升名校长课程领导力。圆满完成“教育信息化”、“科研写作”和“教育管理”等主题的“十二五”校长骨干校(园)长培训任务。

3.加强德育研训建设。认真指导学校开展德育实践研究,完善11所“__市中小学德育基地学校”和10个“市级中小学班主任工作室”考核办法。研究学科教学中的德育工作。

面对新旧高考政策实施的严峻形势,集中精力抓考试研究,完善教学质量监测体系建设,推进素质教育,以增强基础教育发展的科学性。

1.深化调研工作内涵。落实高中新课程教学和选课走班教学调研,为全市高中教学提出指导性意见。加强对学校课程开发与管理指导,引导学校特色办学。认真落实《3—6岁教育指南》,进一步强化园本培训工作,启动早教指导中心工作,学龄前儿童教育研究全面到位。以“随班就读”为重点,深入推进特殊教育教研,积极推进普特融合活动。积极研究和推进中考改革,改进高中招录办法。

2.加强学科教学指导。强化各学段各学科地市交流与合作的机制,有效推进教学研讨活动。加强学科基地指导,有效推进选修课程学科建设样本、校本研修先导、课改实践先行团队等方面示范辐射作用的发挥。举办第十七届“南湖之春”教育教学改革展示活动。开设空中课堂,增强学生学习的选择性。

3.推进监测体系建设。深入研究各科期末测试卷、学考评估卷、模拟测试卷和中考测试卷的命题工作,有效支持教育教学资源建设,为中考、高考奠定坚实基础。进一步完善高中教学质量评价分析系统,有效跟踪和

分析高中教学质量。注重大样本采集的有效性,为调整高中教学策略提供强有力依据。认真贯彻落实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区域性学科“统测”工作要求,努力探索中小学教育质量评价制度,以“基于学习与成长力培育的评价”改革项目为抓手,全力推进国家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树立大职业教育观,发挥优势,重视能力培养,运用竞赛机制,为中职教育长远发展筑基铺路。

1.巩固和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以360学时教师专业发展培训为抓手,圆满完成十二五教师90学时专业发展培训任务和专业技能指令性培训任务。

2.推进和加快技能型人才培养。加大技能大赛项目集训指导力度,继续办好中职学生技能节。进一步完善实训基地建设和学分制管理。加快创业创新基地建设,促进校企的紧密合作。

3.落实和深化阶段性教研工作。以“师资队伍建设管理”、“教科研管理与信息化管理”为重点,进一步完善中职教学管理评估体系,建立考核量化标准,实现中职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再提高。

始终把科研兴教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优化管理,注重转型,强化指导,推动教育科研发展。

1.优化课题管理。多角度多层次抓实抓好课题评审申报工作和课题质量的监评工作,多元化常态化分步分层推广优秀成果,发挥教科研基地示范辐射作用。建立科研团队,以更扎实的措施促进教育研究出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