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贪婪算法的基本原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网络编码; 构造算法; 多项式时间算法; 随机网络编码
中图分类号:TN915-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73X(2011)19-0011-04
Research on Construction Algorithm of Network Coding
CHEN Hai-yong1, ZHU Shi-bing2, LI Chang-qing3
(1.Department of Postgraduate, Institute of Command & Technology of Equipment, Beijing 101416, China;
2. Department of Training, Institute of Command & Technology of Equipment, Beijing 101416, China;
3.Department of The Informational Equipment, Institute of Command & Technology of Equipment, Beijing 101416, China)
Abstract: Network coding is an important breakthrough of the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technology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 whose main idea is using the intelligentized function of router and encoding the transmit information by the intermediate node of network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network transmission. An example about "papilionaceous net" is proposed to analyze the basic theory of network coding, the basic construction algorithm, advantages and shortages of network coding are summarized, and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this algorithm is discussed.
Keywords: network coding; construction algorithm; multinomial time algorithm; random network coding
收稿日期:2011-04-11
0 引 言
在传统的通信网络及信息传输过程中,中间节点都只是完成简单的存储转发功能。2000年,R Ahlswede等人在IEEE Transactions on Information Theory上发表了论文《Network Information Flow》,第一次提出了“网络编码”这一概念,论文证明了在单信源组播网络中,使用网络编码可以达到信息传输的最大流界,并通过蝴蝶网络的例子说明传统路由无法实现最高的传输效率[1]。这篇文章是网络编码理论发展的开端。
网络编码是一种基于网络层的编码技术,核心思想就是尽量利用路由器的智能化功能,将传统的路由器中对数据包先接收再转发的处理模式提升到允许对接收到的数据包进行组合、编码等一系列的智能化处理,然后再转发出去[2]。
1 网络编码的基本原理
在研究网络编码的过程中,为了能够给大家一个直观的印象,能够更深入地了解网络编码的概念,下面将通过著名的“蝶形网络”进行分析。假定有一个(如图1所示)通信网络,它拥有单个信源和2个接收节点,假设每条链路都无时延和无差错,且信道容量为1,即单位时间内可以传输一个单位信息量(例如1 b)。图中,S是信源节点;Y和Z是信宿节点;T,U,W,X是中间节点。源节点S要同时向两个信宿节点Y和Z发送组播信息。根据图论的“最大流最小割”定理,该多播的最大理论传输容量为2,即理论上信宿Y和Z能够同时收到信源S发出的2个单位的信息,也就是说能同时收到b1和b2。
图1 “单信源二信宿”蝴蝶网络如果是传统的信息传输方式,如图1(a)所示,链路STTY和STTWWXXZ传送b1,链路SUUZ,和SUUWWXXY传送b2,信道容量为1的要求约束了链路WX,使得链路WX无法同时传输b1和b2。b1和b2传输到节点W时,若WX传输b1,则b2需要等待b1传输完毕才能传输,所以在单位时间内,信宿Y获得两个b1,信宿Z获得b1和b2,该方式不能够实现最大传输容量。如果应用网络编码的思想,则如图1(b)所示,令节点W为编码节点,b1和b2传输到节点W时,W对接收到的b1和b2进行编码,压缩传输信息流,从而,使得链路STTY和SUUZ分别给信宿Y和Z传输b1和b2,链路WXXY和WXXZ给信宿Y和Z传输b1b2,Y收到b1和b1b2后,通过译码操作b1(b1b2)就能解出b2,因此,信宿Y同时收到了b1和b2。同理,信宿Z也同时收到b1(通过译码操作b2(b1b2))和b2,由此,基于网络编码思想的传输方式能够实现理论上的最大传输容量。
在无环有向网络中,只要存在链路瓶颈,就可以利用网络编码来提高其信息传输吞吐量。因此,在利用网络编码思想时,应该寻找链路瓶颈,选择适宜的网络编码节点,应用相关的网络编码构造算法,从而实现理论上网络组播的最大传输容量。
2 网络编码构造算法
为了便于理解,在介绍网络编码构造算法之前,先给出以下两个定义:
定义1:全局编码向量
如图2所示,设X=[x1,x2…,xn]为信源S输出的n维信息流向量;Zj为第j条链路上传输的信息流向量;Zj为第j条链路上传输信息流中关于信源输出信息流向量的系数,则Zj=ξjXT,则ξTj称为第j条链路的全局编码向量。
定义2:系统转移矩阵
关键词:overlap 模拟退火算法 自动布局规划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3)12-0129-03
1 引言
随着半导体工艺的迅速发展,目前绝大部分芯片已经采用32nm及以下工艺进行设计。因此集成电路的集成度也越来越高,集成电路已经进入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ery Large Scale Integrated circuits)时代。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20世纪70年代后期出现,其主要用于制造存储器和微处理机。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及其相关技术是现代电子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关键因素和核心技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研究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技术和工业发展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也是世界工业国家竞争最激烈的一个领域。在VLSI中其集成度一直遵循着“摩尔定律”,即以每18个月翻一番的速度急剧增加,目前一个芯片上集成的电路元件数早已远超数亿个。如此迅速的发展,除了半导体工艺技术、设备、原材料等方面的不断改进之外,设计技术的革新也是重要原因之一。这一革新技术主要表现在全面采用了电子设计自动化(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 EDA)技术。因为集成电路发展到现在已经十分复杂,要在几十平方毫米上硅片上完成线条只有零点几微米的数以亿计门器件的整个电子系统设计,依靠手工设计是完全不可能的,必须借助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和工具集成电路的发展对EDA技术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以满足日益提高的设计需求;相应地,EDA技术的发展又使得集成电路设计向着更广(产品种类越来越多)、更快(设计周期越来越短)、更准(一次成功率越来越高)、更精(设计尺寸越来越小)、更强(工艺适应性和设计自动化程度越来越强)的方向发展一个典型的集成电路设计流程,几乎在其中的每个设计环节和整个设计过程都普遍用到CAD技术和工具。其中,版图规划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设计环节,也是最费时的,并且版图的优劣决定了最终芯片的性能。该阶段的设计任务是根据逻辑和电路功能要求以及工艺制造的约束条件(如线宽、线宽距等),完成电路中单元的摆放和互连,最终形成设计的掩膜图。在版图规划中布图设置是很重要的一环。布图规划算法完成的任务是在满足各项电学和工艺要求的条件下,在给定区域内(或尽可能小的区域内)互不重叠地安置电路中的所有单元,并且尽可能好地满足单元互连的要求。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布局规划作为物理设计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受到了广泛关注,其质量直接影响后续布线工作的顺利完成,乃至最终影响到电路的性能,随着布局设计过程中各种新问题的不断引入,布局规划问题较原先更加复杂,也越来越难以解决。
2 目前现状
2.1 布局算法的提出
自动化版图设计实际是在有限的区域内,寻找出一个最优的摆放结果,不仅能够把所有的单元全部放入其中,并且为后续的布局布线提供最优的结果,使最终的芯片得到最好的性能。其对应的数学问题为对合法构形空间的搜索问题。VLSI物理设计中的布局、布线等问题是高度复杂的,且其中很多问题已被证明为NP-Hard问题。NP就是Non-deterministic Polynomial的问题,也即是多项式复杂程度的非确定性问题。而如果任何一个NP问题都能通过一个多项式时间算法转换为某个NP问题,那么这个NP问题就称为NP完全问题(Non-deterministic Polynomial complete problem)。经过前人的研究,布图规划已经被证明为是NP完全问题的数学模型。所以,布图规划是一个值得深入的课题。随着VLSI向深亚微米纳米不断推进,系统规模不断扩大,系统目标的多样化,问题空间维数随之剧增。传统的优化算法要么面临计算量爆炸(如穷举法、线性规划等),要么易陷入局部极值,无法接近全局最优解(如贪心算法等)。因此对各种新的智能优化方法的研究应运而起,先后提出了遗传算法、模拟退火法[11]等算法。各种方法各有千秋,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一种方法可以有效地应用于解决VLSI物理设计中的所有问题。
对于布局规划中,特别是自动布局规划(master plan),通过对比相关算法,采用模拟退火算法。使用模拟退火算法我们可以较快的得出全局最优解。在用模拟退火算法反复迭代找出最优解时,会出现一些不可避免的重叠(overlap),这个时候我们要尽可能的消除它们,同时还要考虑模块间的距离(wirelength)以及通过的总线长(timing path)。模块间中心距离是我们布局最主要的约束条件,理论上我们要使它尽可能的小。因为在一块小小的集成电路板块中可能会有千万个单元(stand cell),它们组成了各个模块(module),为此,布局开始阶段模块在起始的温度下自由排列,随着温度的下降,当找到不错的排列组合时存档,继续寻找,直到达到最优解。模拟退火算法的基本原理是:跳出局部最优,亦称爬山解((up-hill)当满足一定的条件时以收敛到全局最优。算法可以看成是随机和贪婪算法的结合。当然模拟退火有着坚实的数学基础,其对新解的接受概率是min{1,e-C/T},其中C为代价函数的差,T为当前温度。开始当温度较高时,接受坏解的概率近似等于1,无论解的质量是好是坏,一律接受,可以看成是随机搜索。当温度足够低时,接受坏解的概率近似等于0,只接受好的解,可以近似的认为是贪婪搜索。在温度变化的过程中是一个从随机到贪婪的渐变过程[12](图1)。
3 算法的改进
3.1 功能模块设计
4 运行结果与分析
对于以上改进算法的实现进行代码编写,并且在Linux操作系统开发环境下运行encounter软件,采用一组case进行实现,得到的结果如(图3、4)。
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可以看出,改进后的算法是有效的,跟传统的布局规划相比布局线路wirelength优化了17.5%,overlap降低了12.1%,达到了实验预期的效果。
5 结语
本文主要通过对自动布局规划设计分析,提出了改进的模拟退火算法,并消除布局中不应产生的overlap。该算法中采用了自顶向下的结群策略,实验表明,该算法比较稳定,得出的结果好,适用性强。
参考文献
[1]L.Jin,D.Kim,L.Mu,D.-S.Kim,and S.-M. Hu,“A sweepline algorithm for Euclidean Voronoi diagram of circules,”IEEE put.-Aided Des.,vol.38,no.3,pp. 260-272,Mar.2006.
[2]Y.Feng,D.P.Mehta,and H.Yang,“Constrained modern floorplanning,”in Proc.ISPD,2003,pp.128-135.
[3]J.-M.Lin and Y.-W.Chang,“TCG:A transitive closure graph base representation for general floorplans,”IEEE Trans.Very Large Scale Integr.,vol. 13, no. 4, pp. 288–292,Apr.2005.
[4]X.Hong,G. Huang,Y.Cai, J. Gu,S. Dong, C.-K. Cheng,and J. Gu,“Corner block list: An effective and efficient topological representation of non-slicing floorplan,” in Proc.ICCAD,2000,pp.8-12.
[5]S.Nakatake, M. Furuya, and Y. Kajitani, “Module placement on BSGstructure with pre-placed modules and rectilinear modules,” in Proc.ASP-DAC, 1998, pp. 571–576.
[6] Richard Auletta,Expert System Perimeter Block Placement Floorplanning,” date, p. 30140, Design,Automation and Test in Europe Conference and Exhibition Designers Forum (DATE’04),2004.
[7]Y.Zhan,Y. Feng, and S.Sapatnekar,“A fixed-die floorplanning algorithm using an analytical approach,”in Proc.ASP-DAC,2006, pp.771-776.
[8]Alupoaei,S.; Katkoori,S.Ant colony system application to macrocell overlap removal,Very Large Scale Integration (VLSI) Systems, IEEE Transactions,Vol.12, Iss.10,pp.1118- 1123,Oct.2004.
[9]S.N.Adya,I.L. Markov, Fixed-outline Floorplanning: Enabling Hierarchical Design, to appear in IEEE Trans.On VLSI,2003.
[10]W.Choi and K.Bazargan Hierarchical Global Floorplacement Using Simulated Annealing and Network Flow Area Migration,DATE 2003.
[11]杨依忠,解光军.基于遗传模拟退火算法的门阵列布局方法.计算机工程,2010,1.
[12]蒋中华.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布图布局算法及热模型研究.2008.3.21.
[13]刘怀亮.模拟退火算法及其改进.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4(6):503-506.
目前国内大多数研究集中在绩效考核体系和指标的确定,各类方法的综合运用(如KPI,模糊综合评价法等),较少关注这些绩效考核的实际可操作性和结果的运用。由于绩效考核本身就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程,其数据涉及到公司诸多系统,如人事系统、财务系统、生产指挥系统,其考核所需数据也会来自不同系统,以提高相关数据的准确性,提升绩效考核的公平公正,减轻绩效考核人员的工作量。因此,如何在现有绩效管理模式下,结合绩效考核全过程,利用网络技术构建一个通用的、灵活的考核系统显得非常重要,系统需整合公司各类数据,完成绩效考核全过程的网络化管理和数据共享,使之成为企业管理的强有力手段之一,从而实现个人业绩与企业整体战略目标的有效结合。
2绩效考核总体设计
2.1绩效考核流程
绩效考核一般从发出绩效考核通知(有些为周期性考核,虽无明确考核通知,但仍有固定开始时间和考核起止时间节点)开始,再由各部门、各人员开始录入相应业绩数据,完成自评、他评等工作,在部门对原始录入数据审核后,再由考核小组对数据进行核实,并公布绩效考核结果。详细流程见图1所示。
2.2系统技术构架
随着油田信息化的发展,油田生产指挥系统、财务系统、人事系统等都已建立,如何将这些信息共享,提取以便绩效考核系统实现数据共享是员工绩效考核系统设计之初首先需要考虑到的。绩效考核系统采用多层体系设计、利用B/S模式开发,基于技术,以SQLServer为数据库支撑,面向服务构架(SOA)等来进行综合平台的构架和数据集成。在数据引入和共享时,提供WebServices技术对核心业务封装成可对外开放、远程访问的服务,实现不同系统间数据交换与共享。绩效考核系统主要分为应用层、资源层、基础平台层,其技术构架图。
1)应用层
承担不同部门和用户与考核系统的交互操作,为用户提供业务处理和信息交互的操作界面。为提高用户体验,构建可拓展的服务平台,前台页面采用Ajax技术开发,在考核数据录入、校验时,实行局部数据交换,无需频繁刷新页面,确保系统简洁易用。
2)资源层
基于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技术,在用户操作后,系统自动发出指令,获取相关系统数据资源,如生产指挥系统中生产数据,人事系统中部门、人员信息,并在生成考核数据后自动将数据提供给财务系统,以便为绩效奖励的发放提供决策数据。绩效考核中数据的交换和处理依赖资源层,以支撑绩效考核系统的正常运作。3)基础平台层:由于石油企业特点,很多员工常年在外,为确保绩效考核工作的顺利有序进行,系统提供了互联网、无线网、短信等多方式的服务,用户可充分利用现有各种终端(计算机、平板、手机)随时随地访问系统。同时,系统还会依据考核进度在重要时间节点发送短信提醒用户。
3系统分析与设计
系统采用模块化开发思路,根据绩效考核实际情况,将系统功能分为系统配置、用户管理、指标库、要约配置、在线考核、统计分析等六大模块。
1)系统配置
主要包括对考核系统周期、起止时间的设定,可以批量设置,如固定每月5号开始考核。非考核时间段,用户只能录入日常工作基础数据,以便考核时自动汇总,防止遗忘;对考核历史数据的归档以及共享设置。
2)用户管理
主要提供公司二级单位、直属单位的管理;公司员工个人信息,如账号、密码、联系方式等维护;用户角色权限的管理与维护,不同用户访问系统时只提供与其权限相关的界面和交互操作功能。
3)指标库
按照井下作业公司的特点,针对不同类型的员工考核项目、考核内容均有不同。这些指标需要统一维护和管理,特别是涉及到量化指标的配置。这类指标按照考核项目进行分类储存和查阅,并提供模糊查询功能。
4)要约配置
要约即每个考核周期内,针对被考核人选取的指标和其设置的权重。为保持考核的延续性和可操作性,要约一般在年底或年前统一设定,考核期内不会随意修改。一般一类岗位一套要约,也可以根据不同人员选择指标,设置不同的指标组合,配以权重后,形成不同要约。在要约配置界面,如果某个人单项指标需要多人考核,可以在后台设置指定考核人,考核人可以是一人,也可以是多人。当考核人是多人时,需要配置这些考核人的权重,即单指标下的考核人权重。
5)在线考核
在线考核是由多用户对某人的要约进行在线的定性和定量的考评,根据要约的设定,某一位员工可能由一人(一般是主管领导),也可以由多人进行考核。多人考核时,所有考核人数据录入后,由系统根据各自权重自动计算最后得分。
6)统计分析
关键词 计算生物学;教学现状;体会
AbstractThe status of undergraduate course about computational biology was introduced. The teaching experience was summarized from different teaching steps in computational biology education.Besides,the beneficial exploration was carried out to improve teachers’ performance and train interdisciplinary talents for bioinformatics to promote the teaching reform of compulational biology.
Key wordscomputational biology;teaching status;experience
计算生物学是指开发和应用数据分析及理论的方法、数学建模和计算机仿真技术,用于生物学研究的一门学科。计算生物学正在成为现代生物学研究的核心方法之一,它们的重要性和复杂性在当前生物学数据量的不断增长中日益彰显,要回答的问题越复杂就越显得突出,使得计算生物学成为当今生命科学最具活力的新兴前沿学科之一。计算生物学是一门概念性学科,以生物信息学为基础,以计算为工具,解决生物学问题。与生物信息学的定义类似,只是侧重点有所不同。计算生物学侧重于计算,通过计算来解决问题,并使用计算技术对生物学问题进行研究。生物信息学主要侧重于对生物学中所得信息的采集、存贮、分析处理与可视化方面[1-2]。
运用计算生物学,科学家有望直接破译在核酸序列中的遗传语言规律,模拟生命体内的信息流过程,从而认识代谢、发育、进化等一系列规律,最终为人类造福。目前,计算生物学在国内外受到高度重视。在国内,我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将计算生物学作为重点资助的研究方向之一。许多科学家敏锐地意识到生物信息学必将会在生物学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而计算生物学作为生物信息学专业的主干课目前处于创立阶段。
自从湖南农业大学2005年开设生物信息专业以来,计算生物学一直是该专业学生的专业主干课程,经过3年的理论与实践教学,笔者将发现的问题及获得的经验进行初步总结,以供商榷。
1教学现状
(1)缺乏合格的生物信息学师资。教师队伍的整体数量和质量与我国生物信息学教育快速发展的规模极不相称。湖南农业大学由生物安全与科学技术学院的生物信息系专业开设了计算生物学这门课程,尽管从开设这门课程至今,一直由生物信息学教研室教学经验最丰富、学术造诣高的教师主讲,但目前教研组中只有一位生物信息学专业毕业的博士,大部分教师为理学或农学专业的硕士或博士,不具备计算机及算法的良好基础知识,使该专业仍缺乏良好的学缘结构。
(2)计算生物学教育与其他专业的合作还有待加强。尽管计算生物学是一门新兴学科,但与其他专业之间存在不少联系。现阶段的问题是不同专业学科的教师之间缺乏交流与合作,难以满足计算生物学教学的需求。据不完全统计,我国超过30个高校或科研机构开设生物信息学专业课程。不同学校根据自身的情况,在开设计算生物学这门课时,侧重点都不一样。如果由医学院的教师授课,则侧重点可能在致病基因的研究方面,计算机专业教师授课则可能侧重于数据库的构建、查询等方面,理学院的教师授课则可能侧重于生物信息学中的数学问题。计算生物学侧重于算法,从而利用计算技术对生物学问题进行研究。因此,各相关专业的教师需要加强这方面交流与学习[3]。
(3)在教学方法上,重视系统知识的传授和授课计划的完成,忽视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此外,缺乏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有机整合,实验教学只是以验证理论为目的,内容单一,无创新点,忽视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4)教学中还缺乏适合的理论和实验教材。授权影印国外原版教科和翻译书籍仍占主导地位,而国人自编的教材寥寥无几。此外,系统性不强也是目前计算生物学教材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
2教学经验及心得体会
(1)规范计算生物学教学大纲和计划是开好本课程的前提。根据前2年的实验开展情况和该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制定了详细的理论和实验大纲,组织老师编写实验计划和教材。紧跟专业发展前沿,改革教学内容,大纲中概括了理论课每个章节的基本内容、教学基本要求、教学重点难点以及教学建议。实验教材中明确了实验名称、实验时间、实验学时、分组人数、实验目的和要求、实验原理、实验方法与步骤、结果记录及分析、思考题等内容。实验计划和教学大纲的制定把握以下几个原则:减少重复性,体现连贯性,实现整体性。
(2)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需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计算生物学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科学,涉及的知识面既深又广,学生难以独立自学。尤其是计算生物学涉及到的数学知识,诸如穷举搜索、贪婪算法、动态规划算法、分而治之算法、图算法、组合模式匹配、聚类和树、隐马氏模型、随机化算法等。
对于理论课,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教师主导的传统讲授方法。课堂上,运用多媒体授课并结合当前科学研究中的最新进展。利用多媒体课件以弥补书本教材呆板、抽象的缺点。在计算生物学教学课件中可以利用大量图片生动地展示当前计算生物学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收集或制作动画、视频教程在课堂上进行演示。由于理学学科的学生,未系统且详细地学习代数、概率论等数学知识,要很好地理解计算生物学中的各种算法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每堂课要采取以简单有趣的故事或数学游戏为开端,引导学生理解每种算法的基本原理,再结合生物学问题,将算法与生物学问题结合起来,探讨如何利用不同的算法解决生物学问题,深入浅出地阐明各章节的重点难点。最后,定期布置一定的思考题,引导学生在课堂外积极探索问题,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自觉的关注学科发展动态,拓宽知识面,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采用这种授课方法,一方面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使学生脱离了枯燥的数学公式学习,加强了对算法和生物学问题的理解,从而达到使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用的目的。
(3)优化计算生物学实验教学内容,发挥网络教学优势。计算生物学实验是生物信息学专业一门重要的实验技能课,通过实验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计算生物学的研究方法,能够运用相关软件如Perl、Matlab等进行简单的编程,解读包含在生物信息序列的信息,推测基因的功能,具体包括EST序列聚类、构建进化树、识别转录银子结合位点、RNA二级结构预测、蛋白质二级结构预测等[3]。该系研究室以适应学科发展要求与培养创新性复合型新世纪人才为目标,建设优质的计算生物学本科教学和计算生物学网络课程。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进行详细规划,课堂教学精益求精,实验教学突出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促进教学质量更上一个台阶。该系现已建立了良好的实验平台,所有实验课程可实现网络教学资源共享。计算生物学实验教学以互联网为媒介、计算机为工具,全部在计算机网络实验室内完成。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网络的交互特点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结合[4]。教师将实验教学内容、实验序列、工具等上传到服务器,再由学生将资料下载到本地机进行学习、实验。学生同样通过上传服务器,将实验报告、作业、问题和意见等反馈给教师,教师在网上批改实验报告后将成绩和评语发送给学生,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
总之,计算生物学教学是网络环境下生物教学的全新内容。通过上述教学措施,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践操作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应用能力及创新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实践性。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随着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和进一步的教学改革,将会不断完善计算生物学教学,培养具有跨越生命科学、信息科学、数理科学等不同领域的“大科学”素质和意识的生物信息学人才。
3参考文献
[1] 程妍,刘仲林.计算生物学——一门充满活力的新兴交叉学科[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6(3):11-15.
[2] 高亚梅,韩毅强.《生物信息学》本科教学初探[J].生物信息学,2007,(1):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