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美术色彩基础知识范文

小学美术色彩基础知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美术色彩基础知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学美术色彩基础知识

第1篇:小学美术色彩基础知识范文

关键词:小学美术 能力 培养

中小学艺术教育应通过教师的艺术教学工作和学生的艺术实践活动,陶冶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使他们树立的审美观念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学习和掌握一定的艺术基础和基本技能;增强爱国主义感情和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促进品德和智力等方面的全面发展。美术能力像推理能力和道德观念一样,是需要唤起、引导和培养的。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科的优势,注重学生的情感和意志的培养,为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提供动力因素,在美术课的审美能力培养教学中,我们应注重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一、体验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进行情景体验是小学阶段发展自我认知能力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在小学美术教育中,我们应该从培养小学生的自发艺术体验和自觉艺术体验入手,设计出对小学生体验能力培养的教学内容。比如,小学二年级上册《美术》第8课“猜猜我是谁”,就可以从面具辨识中培养小学生的体验能力。体验是学生们进行美术创作的基础,没有体验就不可能深入地培养小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孔子曾说:“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我们的美术课堂应该努力创造一种使小学生们身心愉悦的氛围,以引导出他们积极的情感体验。“小学美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应该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艺术的情感,从中体验到生活和大自然的美好。”

所以,体验式情感教学既是小学生们良好的认知手段,又是培养小学生们高尚情感的途径。在教学设计上,我们应该掌握循序渐进的原则。针对小学生不同年级、不同年龄的阶段,结合我们的教材,设计出能够激发学生们活跃的、丰富的、深刻的体验活动。这类的体验培养也需要指导小学生们仔细地观察自然和生活,深切地感受外在世界带给他们的情感体验。比如,小学三年级上册《美术》第1课“老师您好”和第12课“我是生活小主人”。老师都可以在教学设计中,通过观察、问答、讲解、角色扮演等方式,唤起小学生们的情感体验。在美术教学中,把体验能力培养注入情感性因素,能够优化教学结构,提高教学艺术性和效率,提升美术课学生审美素质。这种通过体验而开发的情感教育,是激发小学生们美术创作的动机产生,有益于他们成为身心素质和谐发展的、情感丰富的教与学的主人。

二、想象能力的培养

“我们在美术教育中不仅要传授知识和技能,更为重要的是要让孩子能够无拘无束地发挥他们天真淳朴的想象。”今天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和手机的广泛普及的时代。小学生们在玩一些电子游戏时,是那么的兴趣盎然、手法熟练。如何在小学生美术教育中着重培养他们的艺术想象力,也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难题。我们现用的美术教材中,非常重视对小学生的想象力的培养。比如,在小学一年级上册《美术》的封面,就是后期印象主义绘画大师梵高的“星月夜”,而封二的美术万花筒,是几幅外国小朋友的作品。

这些作品的造型和色彩上,都充分表现了美术应该具有的个性化和想象力。在小学一年级上册《美术》第6课“我跟月亮做朋友”,更是要求我们用题材去激发小学生们的新奇大胆的想象。我们教学设计的目标,就是要让学生们的想象摆脱现实约束,依据自己的主观想象来创造出心中的“第二自然”来。对于培养小学生们美术创作的想象,是需要外部自然现象的触发或教师语言描述、图样的示意才能获得的。所以,我们的教学需要拓展到课堂内外。现在是技术支持的全媒体时代,可以为小学生们提供的想象媒介是多方面的。比如,小学四年级上册《美术》第6课“玻璃水彩”和小学六年级上册《美术》第3课“科幻画”等等。教师可以通过教材的图例,告诉学生们新的艺术形象,既是以我们经验积累的旧形象为基础,但又应该明显区别于原有旧形象,它可以是离奇的、超现实的,新形象是我们原有生活经验的变形。

三、色彩能力的培养

色彩是美术教育中绘画的基础。要想学好绘画,色彩知识是少不了的。色彩是表现物体形状的关键,当然这里的色彩不单单是红、蓝、绿、黄、紫等,它还包括黑白。没有色彩的对比,形状是表现不出来的。如在同一幅画中,如果有十个物体,十个物体都用红色或蓝色画,这些物体是很难表现出来的。尤其是如果在色彩的明度和亮度上如果拉不大距离,这些物体是不可能在画中区分开来的,就如同在黑暗中看物体一样什么也看不到。所以我们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色彩能力,如色彩的明暗、深浅等。我国的墨本就只是黑色,但在绘画中却分深浅五色,可见色彩在绘画中的重要性。而且色还可以表达人的不同情感、性格等,所以色彩在绘画中是很重要的。

第2篇:小学美术色彩基础知识范文

动漫形象具有文化代表性,其对小学美术教育,有着积极的影响。教师在开展教学美术教育时,若能够以动漫形象为载体,融入传统文化,将语文教育与美术教育相互融合,实现跨学科教学,对全面培养小学生,有着极大的帮助。这需要教师具有较强的动漫思维观念,能够充分的意识到动漫形象的作用,基于此高校教师在培养小学美术教师时,注重培养专业人才的动漫形象思维,培养专业人才的学科渗透思维。

关键词:

动漫形象;小学美术;教育主体;教学对象;影响研究

据相关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动漫产业总产值已经超过1000亿元,2015年超过1200亿元,2016年达到1497.7亿元,处于不断增长的趋势。在强大的经济背景下,引发的是教育的思考,抛开动漫的经济性,动漫形象对美术教育,有着一定的影响,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还能够提高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基于此,如何培养学生注重动漫形象的引入,应该成为高校小学教育专业教学的重点。

一、动漫形象概述

中国动漫形象:我国动漫起步较晚,在1961年,近300位艺术家参与,花费将近4年的时间,完成制作的动画电影《大闹天空》,在世界可谓是博得满堂喝彩,孙悟空形象深入人心。在80年代,诞生了《黑猫警长》与《葫芦兄弟》,不仅形象出色,而且动画出彩。在2008年,北京奥运福娃形象的诞生,带动着动漫的发展,出现了《福娃》《福娃奥运漫游记》等动画片,除此之外,中国众多动漫形象中,备受人们喜爱的包括海宝、喜洋洋与灰太狼、虹猫蓝兔、小樱桃等。我国动漫行业发展具有较为广阔的发展空间,而且产值规模稳定增长。二次元经济与泛娱乐产业链开发,已经成为互联网动漫平台与动漫内容的主要方向。日本与美国动漫形象:提到动漫不得不说日本和美国动漫,日本动漫画面对比鲜明,形象个性化而且多姿多彩,动漫形象鲜明。世界上最受欢迎的动漫作品包括《狮子王》《冰雪奇缘》《史酷比》《辛普森一家》《海绵宝宝》等,日本与美国同是动漫大国,动漫市场快速发展,动漫创造者在优越的环境下创造着神圣又充满幻想的动漫世界,并且产生了众多脍炙人口的动漫形象1。

二、动漫形象对小学美术教育的影响

1.动漫形象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

就小学美术教育来说,引入动漫形象,对开阔学生的眼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有着极大的作用。以《冰雪奇缘》为例,动漫形象是通过奇幻的环境,以美术创作手法,来烘托的动漫形象的,学生通过观看动画,切身的体验美术的创造性,对于激发学生的创作性,开阔学生的眼界,有着推动作用。再比如《你的名字》,这部动漫电影中的所有人物与景象,均是利用美术创作形式,借助动漫软件一帧一帧刻画出来的,具有较强的真实度,而且电影中部分场景均能够找到原型,可以说是在真实物体上进行美术再创作的,这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有着积极的作用。动漫形象以人、玩具等为载体,通过夸张、拟人等手法,为动漫形象注入情感灵魂,使动漫人物形象化,展现独特的表现力,对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有着一定的帮助2。

2.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小学教育阶段,学生所接触到的动漫形象多是卡通人物,这符合儿童的心理,能够激起小朋友的好奇心,可以说现代儿童在课余生活中多是通过看动画消遣或者学习的。动画发展着儿童的感知,儿童通过识别与采集图像,来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动画形象作为视觉心理活动的升值能力,在观看动画时是视觉思维的过程,可以起到培养学生视觉素养的作用,诱发学生的潜能3。

3.强化传统文化的传播

传统文化教育始终是教育的重点,也是美术教育的重点,而动漫形象设计多是以传统文化元素为原型,采取美术创作的手法,进而生成的具有个性的形象。可以说经典动漫形象是某种文化的象征,而动画作品是文化的传播,若教师能够选择具有教育意义的动画作品,作为教学素材,对于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有着极大的帮助。若想消除动漫形象对学生的不利影响,也需要教师能够充分的发挥自身的能动性作用,引导学生观看健康的动漫作品。因为现阶段动漫产业快速发展,为了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部分动漫作品内容不符合小学生的审美,因此需要教师开展美术教育时,能够注重作品的选择,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价值观。

三、基于动漫形象小学美术教育专业教学的实施策略

基于动漫形象对小学美术教育的影响,在开展小学美术教育专业教学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漫形象思维,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意识,使其日后开展小学美术教育工作时,能够充分的运用动漫形象,来激发小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提高小学美术教学效率。

1.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对于小学教育专业的大学生来说,开展美术教学,需要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才能够更好的传道受业解惑,做好美术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对此高校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可以充分的利用动漫形象,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5。譬如:在开展美术理论教学时,教师在进行美术发展史讲述时,便可以渗透动漫文化,其实动漫与美术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动漫是基于美术创作而又展现艺术美的过程,而美术是动漫创作的灵魂,动漫创作是围绕着美术开展的,在动漫形象中,蕴含着大量的美术教学资源,这需要学生能够善于挖掘,积累教学素材,在日后教学的过程中,能够信手拈来,不需要刻意的去寻找教学切入点,顺其自然的完成美术理论教学。高校教师则可以利用动漫作品作为教学元素,组织学生观看《喜洋洋与灰太狼》,让学生基于理论基础,进行美术创作,选择此动画形象,主要是考虑到日后小学美术教育专业学生,其开展教学活动所面对的对象是小学生,而少儿动漫符合儿童的审美与认知,基于此训练专业学员的教学能力。

2.创建美术教育教学情境

高校教师在面向小学美术教育专业学生,开展美术教育教学活动时,需要考虑到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能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进而培养其在美术教学活动中运用动漫形象作为教学工具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教学的意识,这也是素质教育下的教学目标。小学美术教育专业学习虽然具有趣味性,但是难以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基于此教师可以构建动漫教学情境,譬如:在开展素描教学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看《千与千寻》,让学生透过动漫形象,来分析美术色彩,在这部动漫电影中,整体的美术色彩可以说是美轮美奂,具有明暗相间与虚实结合的特点,在对比之下,始终保持着色彩的和谐性,电影的整体画面呈现出唯美和谐意象。整部电影画面采取的是水工绘图的方式,利用色彩斑斓的色彩语言,凸显电影艺术,比如汤婆婆宫殿中火红的灯笼与蓝色的池水等,均体现出美术色彩,这需要学生能够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来进行精准的分析,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创作,学习宫崎骏的美术创作手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其能够将这份创新精神传递给他们的教学对象。

3.培养小学美术教育专业学生的学科渗透能力

动漫形象不仅影响着小学美术教育,给教学活动带来积极的影响,而且对于其它学科也有着一定的影响,是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常用的手段,考虑到现代小学教育理念提倡学科交叉教学,对此高校教师在针对小学美术教育专业学生,开展教学活动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渗透能力。从动漫形象、美术、语文、传统文化之间的联系来看,基于动漫形象,以美术教学为载体,开展融集语文、传统文化的教学活动,有着可行性以及有利性,就可行性来说,传统文化的宣扬是各阶段教育的重点内容,无论大学教育,还是小学教育,而语文知识是各学科的基础,语言交流正是运用语文知识,动漫形象作为教学工具,符合小学生的学习心理,基于此,在培养小学美术教育专业学生的学科渗透思维时,可以将动漫形象与传统文化相互结合,譬如: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探究学习,让其将《阿凡提的故事》与传统文学相互融合,比如《论语》,编制教学方案,让其从小学生的心理角度出发,进行美术教学活动创建,以小组评比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专业学生通过参与教学活动设计的方式,切身的体验美术艺术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使其能够以动漫形象为载体,创新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教学思维,使其除了会学外,还能够会教学。

4.加强美术技能训练

高校教师在开展小学美术教育专业教学活动时,为了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学能力、动手能力等,需要不断地加强学生的美术技能训练。此内容与小学教育改革,有着高度契合度,因为小学教育改革提倡素质教育,即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与创新思维等,除了教授学生基础知识外,还需要培养小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这对于教学工作者的技能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高校教师在培养小学美术专业人才时,则需要注重加强美术职业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的审美思维,使其能够在审美鉴别中,获取全新的美术艺术体验。譬如:教师可以组织小学美术专业教育学生,进行艺术鉴赏活动,让其搜集中国动漫、美国动漫、日本动漫的美术色彩形式,对比分析动漫形象设计的美术基底,培养学生的反思思维与自主学习意识,在搜集相关资料的过程中,强化自身的美术功底。

四、结语

动漫形象对小学美术教育,有着积极的影响,是小学美术教育专业人才开展教学活动的有利素材,因为大学生步入岗位,缺乏教学经验,与小学生之间沟通与交流难以避免存在问题,而动漫可以作为最好的沟通桥梁,还可以作为教学载体,以高效的开展美术教学活动。

注释:

1.张艺.基于现代中国工笔人物画的动漫形象原创设计[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3):114-120.

2.史红华.创造性利用民族文化资源塑造品牌动漫形象[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06):131-133.

第3篇:小学美术色彩基础知识范文

关键词: 小学美术 创新教学 教学管理 策略探讨

一、引言

创新是一个国家屹立于世界前列的重要基础,是一个民族发展和进步的重要保障。创新性素养是衡量人才核心素质的一项重要指标,创新素养的激发与培育是新课程标准教学改革所倡导的重要内容之一。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教学理念强调指出,广大小学美术教师在引领学生进行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为出发点、立足点和落脚点,积极引导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美术基础知识和美术创作基础技能,引领他们进行美术作品欣赏,注重引导他们以创新的视角观察,以创新的思维剖析。在引领他们进行美术作品创作过程中,要注重引导他们以创新的手法进行创作,不断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培育他们的创新素养,从而不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不断激发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协调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注重渗透课堂教学以创新理念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强调指出,广大小学美术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美术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切实发挥自身在教学过程中的指导与协助作用,牢牢把握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切实以素质教育和能力教学为立足点和落脚点,加强创新理念的渗透,加强自身教学理念的创新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积极改革传统的效率低下、模式陈旧的“灌输式”“填鸭式”“独角戏”式的教学模式,自觉地将具有现代气息的教育观念、素质教育理念和能力教学思维融入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通过凸显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启迪和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因此,教师在引领学生开展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之前,要切实加强对教学内容的分析研究,加强对学生性格特点和实际学习能力的分析研究,紧紧瞄准课堂教学的理论教学目标、实践教学目标与情感教学目标等多维教学目标,从而在各个维度上都渗透创新理念。

例如,我曾在某次美术课中引领学生对“漂亮的房间”这一美术作品进行欣赏与模拟绘画时,以注重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为教学思维指导,提出:“这个作品,你们感觉美不美?”“作品的美术体现在哪些方向?”“作品中的房子有什么特点?”“同学们自身家里的房间是一个什么样的特点?”“你觉得家具、物品应该如何摆放显得更具和谐美?”“如何让让室内的色彩协调起来?”……如此,让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激发,让他们以关注日常生活细节为创新思维的切入点,凸显他们学习的主体性,放飞他们的想象,对漂亮、美丽的房间创新地感受,由此获得创新思维能力的提升。

三、注重渗透课堂创新美术教学方法

创新思维和创新认识从根源和潜在潜能说,每位学生都具有非常深厚的潜能,只需求教师引入适当的手段或手法,对他们潜藏或处理沉睡状态的创新元素加以激发、开发和利用,便可以瞬间得以激发和释放。国外一著名教育学心理学家所做的“摘苹果实验”便是一印证,他故意将成熟的大苹果置于来往行人较多的某树枝上,其高度处理在人们跳跃之后摘不到的位置,然后躲藏于某个位置进行观察,发现很多人都曾惊喜地发出了苹果,然后试图跳跃着将其摘取,可是很多人通常跳跃着尝试多次失败之后走了,有两个人经过该处,发现以后也尝试着跳跃摘取失败后,其中一个人说不行得创新方式才行,于是他们发现接近苹果之处有一个很好的攀爬点,从那可以非常轻易地摘取到,于是他们成功了。这个实验充分表明人的创新能力与素质是需要激发的,同样在小学美术中创新思维与能力也需要激发,教师要注重渗透课堂创新美术教学方法。

例如,我曾经引领学生就“春天的色彩”进行美术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一改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模式,并不以绘画为主题开展课堂导入,而是通过多媒体播放一段“春天在哪里”的乐曲为引入,大大提升课堂教学参与率,接着我提问:“孩子们,春天来了,你们感受最深的是什么?”“我们的生活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春天为大自然披上了哪些色彩呢?”……很快充分调动起课堂教学氛围,孩子们迅速开动脑筋、打开思维,七嘴八舌地回答道:“春天来了,燕子来了。”“大地苏醒了。”“小草发芽了。”“大地变绿了。”“柳树也发芽了。”等等,促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有效激发,达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四、注重渗透课堂创新美术评价机制

课堂教学评价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的重要手段,创新性评价机制有助于激发和培育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创新美术素养。我多年来的教学实践经验也表明,创新美术评价机制,对提高学生的创新素养具有重要作用。

例如,教师可以在每一次美术课堂教学结束之前的三到五分钟的时间内,引导学生回顾当次课所学习的内容,创新地组织美术评价活动,可以让学生自己评价,还可以让其他学生点评,由此使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得到激发、培育和不断发展。

五、结语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激发和培育,是新课标倡导的重要教学理念,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重要手段和方法,有助于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美术素养。创新,注入小学美术课堂以灵性与活力,让学生得到全面成长和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第4篇:小学美术色彩基础知识范文

关键词:欣赏评述;审美能力;美术素养

在小学阶段中,美术欣赏是重要的教学活动,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评述能力、感受能力起着良好的促进作用。小学美术教学活动如果缺少趣味性和艺术性,将难以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挖掘学生的艺术天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是小学美术教学的目标。“欣赏评述”教学是小学美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然而在当前的美术教学活动中,部分教师侧重于绘画技能教学,欣赏课教学活动较少。因此,教师需要转变教学理念,重视学生的欣赏、评述能力。

一、小学美术“欣赏评述”教学的价值

小学美术“欣赏评述”教学活动主要让学生通过欣赏与评价美术作品,了解美术作品的内涵和创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感受,这也是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美术教学的重要目标[1]。首先,“欣赏评述”教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感知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另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针对美术作品积极交流与沟通,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美术创作水平,充分发挥现代小学美术课程教学的价值。其次,小学阶段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审美意识,形成了感知美与分析美的能力。随着身心的不断发展,小学生在美术作品欣赏方面有了一定的评述意识,对于美术作品有了不同的看法。教师通过开展“欣赏评述”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健康的审美品位,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二、小学美术“欣赏评述”教学存在的问题

首先,由于身心发展还不够成熟,小学生容易被鲜艳的色彩吸引,在欣赏美术作品时容易忽视画面的整体性。其次,部分学生在欣赏、评述时易受其主观印象影响,其自身的情绪往往会对美术作品欣赏产生消极的影响。在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中,部分学生很难维持兴趣,难以深入理解与思考作品,对作品的评论也不够全面。再次,小学生在欣赏美术作品时,通常是在自己的生活经验或知识基础上鉴赏作品,如果有些作品超越学生的认识,可能会给学生的心理带来负面的影响。一些学生还会产生排斥的情绪,难以感受到常见的马路、色彩鲜艳的花朵等事物的美感,进而使“欣赏评述”教学活动难以发挥良好的效果。最后,部分小学美术教师注重培养学生对美的表现力和创作力,忽视了对学生欣赏、评述能力的培养。在欣赏教学中,部分教师习惯采用说教的教学方法,以致整个教学课堂枯燥乏味,教学效果不够理想,学生的欣赏、评述能力较差。

三、提高小学生美术欣赏、评述能力的教学策略

1.合理运用媒介,创设美术欣赏的情境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开展,情境教学法受到教师的推崇,同时深受小学生的喜爱。因此,在小学美术“欣赏评述”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结合图文材料,通过创造适宜的教学情境,让小学美术课堂充满趣味性和艺术性,让学生积极地投入美术学习[2]。教师也可以利用绘本、视频、名家作品等媒介,为小学生创设可以感知美感的学习环境,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乐趣和主动性。如,在人美版小学美术一年级下册《春天的色彩》一课的“欣赏评述”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搜集不同的媒介,整理与春天有关的图片或绘本,让学生获得一些图文欣赏体验。此外,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将与春天有关的图片、声音或视频有效融合,设计出形象生动的教学课件。这样一方面能够让学生获得丰富的审美体验,提高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另一方面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使其主动地参与美术欣赏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通过科学的引导,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感受,进而提高学生的评述能力。需要注意的是,在美术“欣赏评述”教学活动中,采用情境教学法使用的媒介并不是固定的,教师可以利用一切资源,创建各种各样的情境,以此实现教学目的,更好地吸引学生参与美术教学活动,发挥一定的教学价值。

2.在实践中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中,除了美术基础知识和绘画技能的教学,教师还需要重视实践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与平台,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习和掌握更多的美术知识、审美技能。小学阶段的学生天性活泼好动,具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容易被新鲜事物和各种活动吸引。美术教师在开展“欣赏评述”教学活动时,需要结合这个阶段学生的性格特点开展实践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在人美版小学美术一年级下册《船》一课的“欣赏评述”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积极开展实践教学活动。首先,美术教师应针对教学内容,事先准备好船的图片,或运用多媒体展示船的结构、形状、种类、用途,让学生对船形成更好的认识。其次,教师应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开展创作。教师应发挥引导作用,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可以将船设计成汽车、动物等的样子,为学生指明创作方向。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折一只纸船,利用彩纸或其他材料制作出具有特色的小船。最后,教师应组织学生欣赏作品,并选出最喜欢的作品。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这样选择的原因,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欣赏、评述能力。在部分学校的“欣赏评述”教学活动中,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比相对薄弱,教师需要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欣赏作品,培养学生的评述能力,使其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下学习美术知识。

3.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对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在以往的美术“欣赏评述”教学活动中,部分教师提出的问题通常是针对绘画作品的,美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掌控整个教学活动,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较少,教学氛围的趣味性不足,整个教学活动较为枯燥。在美术课堂上,部分学生会出现走神等不良行为,进而导致小学美术教学效果不够理想,学生的欣赏、评述能力得不到有效培养,难以有效提升美术素养。基于此,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如,在人美版小学美术一年级上册《画汽车》一课的“欣赏评述”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情况开展教学活动。首先,这一阶段的学生对于汽车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以直观感知和形象思维为主。汽车是他们经常看见或接触的交通工具,教师可以此调动学生的思维,提问:“请你说一说,在生活中都见过哪些车?”学生回答:“救护车、轿车、洒水车……”其次,教师可以组织汽车设计大赛,让学生发挥想象力,运用不同的图形设计一款具有特色的汽车。最后,教师可以将学生分组,开展作品交流与评述活动,让学生自评或互评,选出最喜欢的作品,并不断修改自己的作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学生的个性和学情。由于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理解能力不同,评述活动要以鼓励学生进步为主,教师应采用正面、积极的态度开展“欣赏评述”活动。教师通过创新教学方法,开发与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灵活性、实践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可以使学生具备美术欣赏、评述能力。

4.开展评述活动,提高学生的欣赏与评述能力

在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中,师生一般会经过集体学习、实践操作最后进行“欣赏评述”活动。由于新课程改革的开展与推进,很多学校提升了对培养学生作品评述能力的重视程度,遵循保护与发展学生个性的原则,鼓励学生增强自信。在开展小学美术“欣赏评述”教学时,教师应重视“欣赏评述”活动的设计与开展,在教室中开辟一块专门的区域,用于展示学生的绘画作品或手工制品。这种教学活动具有一定的优势,教师可以设置多种评价形式,使学生的评述能力得到更好的锻炼。理解与欣赏美术作品的能力对于学生美术素养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值得教师不断地研究与探索。如,在《花的世界》教学中,在学生学习和体验花的表现手法后,教师可以先组织学生以花为主题进行创作,作品可以是平面的,也可以是立体的;然后将学生分组,开展“欣赏评述”活动,将活动的开展与教学目标结合。教师要发挥引导作用,向学生提问:“请同学们说一说花的特点。”“你觉得花美吗?美在哪里?”“请说一说你们的作品是怎样创作的,哪幅作品最好看?”教师应鼓励学生通过欣赏、感知花的特征,根据材料和创作方法的不同,认识到不同的花的美,在“欣赏评述”的活动中获得启发,不断完善自己的作品。最后,教师将学生的作品保留在“欣赏评述展示”区域,让学生可以在闲暇时光慢慢地欣赏和思考,进而真正地起到评述的效果,进一步延展美术“欣赏评述”教学,培养学生理解与欣赏美术作品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学生由于性格、想法不同,其作品往往具有不同的创意和表达,对其作品的评述往往不能规定统一的标准,而要保护学生的想法,不按自己的喜好评价学生的作品,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此外,教师应遵循艺术的个性化特点,重视学生之间的互评活动,从学生的艺术个性和审美特点出发,了解学生的审美偏好,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

结语

小学美术“欣赏评述”教学是提高小学生美术素养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教师需要重视对学生欣赏、评述能力的培养,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以学生为主体,转变教学理念,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需要传授绘画知识和技能,还需要重点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评述能力,充分挖掘学生的艺术潜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美、感知美,最终能够创造美。

参考文献:

[1]王理臻.小学美术欣赏评述课有效教学方法探究[J].亚太教育,2019(1):60.

第5篇:小学美术色彩基础知识范文

【关键词】作业展评 双基 创新 体验 实践

美术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美育,促进智力发展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手段。在开学第二周我们进行了一次作业展评,从这次展评可以看出,本校学生对美术兴趣浓厚,并具有较好的绘画基础和对各种材料综合运用能力。其中对绘画材料的运用能力较强,大部分学生能较好的表现平面形象和立体造型,并能大胆的发挥想象,作品内容丰富,富有生活情趣,体现了较好的创新意识和较好的心理品质。但也有一部分学生空间感较弱,对一些废品材料的综合运用能力较差,缺少基本的美术基本知识和技能,有待进一步的提高。那么,如何面向全体学生,促进每个学生在美术方面愉快而主动的发展呢?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有效尝试:

一、教会学生掌握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小学美术教学,进行美术基础知识教育,基本技能训练的任务是其他学科所不能代替的。通过美术教学,将系统地循序渐进地使学生掌握绘画、工艺、和美术欣赏的基础知识,培养生的智力技能和操作技能。学生掌握观察、想象、思维的方法和绘画造型、设色以及简单的工艺操作技能。这种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助于其他学科的学习。如果忽视了基础教学,学生缺乏基本的造型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色彩分辨能力、手工操作能力,对于将来进入高等学校学习各种专业教会带来一定的困难。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诱发他们的创新意识

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是未来的建设者创造者。创作是学生运用所获得的美术知识技能经过够思、构图、围绕一定的主题思想来表现画者的思想感情的。而创新意识则指的是一种发现新问题、探求新方法、寻求新结论的心理想象。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创造性的进行学习:(1)创设和谐的教学环境气氛。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要转变观念,以学生为主题,让学生发表不同意见,选择学习内容。如:学生观看一年级的《太阳》时,可让学生描述自己进行创作想象的内容,引发他们思维的多向性、变通性、直觉性和求异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2)激励学生发现新问题。儿童绘画创作教学必须从儿童的年龄特征出发,培养创造意识,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例:低年级学生的创作画《我的妈妈》学生经过现实思考想象,不仅画出了妈妈的形象,还讲出了自己的画法思路,表现出了妈妈的工作。这时,教师给要给予表扬和鼓励,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创新才能力。

三、培养学生对色彩的体验和感受能力

在小学阶段,色彩知识属于美术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对色彩感受能力是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需要学生通过学习色彩的明度渐变和纯度渐变等色彩知识,体验色彩的表现力,并能有目的地加以运用。如:三年级的《绿色和紫色的画》,这节课是认识三间色中的绿色和紫色的色相,体验色彩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分别欣赏以绿色,紫色为主的图片和绘画作品,让他们通过欣赏感受绿色带给人们的清静、凉爽的感觉,感受紫色带给人们的神秘、梦幻般的感觉。然后再让学生亲自动手调色,培养学生注意、观察、思考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如:绿色是怎么调出来的?(出示蓝色黄相卡),以小组为单位试着调出绿色。最后,让学生画一幅以绿色为主的画,如“绿色食品”等,教育学生保护环境,保护自己的生命。

四、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动手制作能力

认识美,发现美,就必须有鉴赏能力。而人的鉴赏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必须经过后天的培养和训练。让学生表现生活中有趣的,自己喜欢的造型,自己动手去做手工制作,这就是美术中的手工教学。它主要是培养学生自己动手美化生活的能力。在实际教学中要注意:(1)手工课包括设计和制作,在小学里手工主要是制做练习,使学生了解制作物的结构和材料性能。工具使用和制作方法,教师进行制作示范。帮住学生掌握方法,解决问题。(2)材料和工具要在上课前师生共同准备好,引导学生要节约材料,爱护工具,手工教学还特别要注意安全。如不在专用教室上课,还要组织学生在课后收拾工具和做好教师的清洁工作。(3)鼓励学生在制作时灵活选用身边常有的各种材料,大胆想象并设计制作简单的立体或半立体造型,如用蛋壳、废包装、稻草等材料制作作品,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潜能和实践能力,促进美术教育的可持续发展。(4)及时做好作业展览和评比等工作,总结经验,提高学生手工学习的积极性。

五、开展作业展评,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第6篇:小学美术色彩基础知识范文

关键词:交流 兴趣 能力培养

作为一名已经在小学美术教学战线上工作了十几年的教师来说,十几年的美术教学工作让我深刻体会到,美术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能使学生感受美和提高审美品位,通过美术学习,它能让学生学到绘画技巧与动手制作的本领;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发挥学生在各个方面的才华;能使学生热爱学习。

我们都知道学生在课堂中,也许是受传统教学的束缚,师生双方都非常局限,如知识的局限,外延很少,即仅限于课程的教学。所以我们一方面应该深深感到肩上所担负的责任,在上好每周国家规定的美术课外,美术课外兴趣小组就是很好的补充了。通过这十几年的教学,我逐渐也摸索出了一些教学经验和大家共享。

一、以线入手,由简到繁, 让线描成为学生美术道路上的“引路人”

在儿童美术教学中,线描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不仅能锻炼儿童造型表现能力,还能锻炼儿童的思维能力。所以我在低段美术兴趣小组教学中,就重点进行线描画教学。一开始,我选择一些儿童熟悉和喜欢的且结构简单的事物,如蝴蝶、小狗、文具盒……在画画之前教师根据儿童的形象思维方式激发绘画兴趣,不管学生画得怎么样,这时教师要不断地以各种形式鼓励他们,口头表扬,奖小五星、奖小礼物等,即使是进步较慢的孩子,也会有优点,有成绩,哪怕是一点点,也进行大大的鼓励,然后善意地提一些建议,使孩子产生一种成功感,从而树立起自信心,使作画的积极性更高,画面效果更好。经过半个学期的教学后,我就开始讲解点、线、面,黑、白、灰这些线描画的基础知识,再通过欣赏线描作品让学生了解运用点、线、面作为表现手段来描绘物象的一些简单装饰方法,如添加,变形,重复等装饰手法。在画的过程中引导孩子用笔要大胆,线条要整齐,画错的线条保留在画面上,重新画上正确的线,学生画一组物体时,应提醒他们这些物体的前后关系是如何相互遮挡穿插的,考虑好之后再动手去画,要先画前面的物体,给后面和旁边的东西留下余地,这样使学生逐渐养成画前有构思,画中巧安排的整体观察习惯,而不是被动地看一眼画一笔。学生经过多次尝试后逐渐的会克服障碍,下笔肯定,一气呵成,从而越来越喜欢这种绘画形式,并能够去认真体会绘画过程中的乐趣。

二、循序渐进,以线为辅,培养孩子的色彩感知能力

通过低段的线描教学后,学生的兴趣、造型表现能力、思维能力,都得到了一定培养和提高。进入了中段后,随着年龄的增加,学生对于学习更多美术知识和技能就更加迫切了,所以在中段美术兴趣小组教学中,我就以油画棒教学为主了。油画棒是学生常用的绘画材料,油画棒质地松软,颜色鲜艳丰富,使用方法又易掌握,深为孩子们所喜爱。教给学生油画棒画法,比水彩笔更易画块面,色彩也可重画,它有油画的亮丽、厚重,色彩丰富有变化。上色时和粉笔差不多,涂色既方便又快捷,可以取得华丽而明快的色彩效果。在对油画棒的应用和教学过程中,通过在课堂上的实践摸索,我感到油画棒画有许多优势是其它绘画工具所不能比拟的。在教学中,叫学生先是临摹造型简单的物体(如水果、小动物等),进行无背景的临摹。接着是选取造型简单,色彩有一些变化的静物画,选取局部来临摹,同时让孩子注意突出主要物体,做到主次分明,变化均匀。然后,进行整幅画的临摹,学习构图知识,主要物体不宜画在纸的正中,以免呆板;亦不宜画得太靠近纸边,避免画面产生不稳定感,学会整体构图,填画背景,感受整体的色调,同时分析色彩的变化,色彩饱和度的运用,冷暖色调的搭配,明暗度的使用等。培养他们的整体色彩表现能力,锻炼孩子们的意志与毅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绘画创作能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提高人的素质。在油画棒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对学生的美感和耐性进行培养,使学生在思维、观察、表现等各方面,同步发展。

三、再上一层楼,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学生在经历了低段和中段系统、循序渐进的学习后,进入了高段,学生的审美水平、认知能力、求知欲望都开始上了一个新台阶。这个时候,我重点开始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比如动手制作方面的剪纸、版画等;技法方面中简单的素描技法和一些色彩知识技能;审美方面让学生多欣赏优秀的作品,让他们在吸取别人先进的经验同时,转化为自己的知识。

以上所述,为我个人的一些心得体会。 通过美术课外兴趣教学活动去唤醒他们对生活的感受,引导他们用基础的艺术形式去表现他们内心的情感,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不断提高美术素质以外,不断的改进教学方法,上好美术课。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绘画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法,培养学生具有一定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构图能力和辨别、调色能力的同时,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有趣味的学习环境和气氛,消除学生心中的心理障碍,使学生感到学习没有负担,是一种享受,一种娱乐。

第7篇:小学美术色彩基础知识范文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创新能力;方式

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化,在国民基础教育工作的重心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转向对学生智力开发和能力的培养。在这样的要求下,通过小学美术教育,提高学生对客观事物的认知和审美能力,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这是时代的要求。

一、小学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现代美术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然而在我国的基础美术教学中却存在着一些问题。尽管教育改革强调了要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发散思维的培养,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往往还存在着不尊重学生个性发挥的现象,教学内容书面化。很多基础教育工作者仍然坚持理性教育和僵化技能是培养学生艺术素质的根本途径,压抑了孩子自由表达的天性和天马行空的想象能力,使得美术教学成为简单的技能训练。背离了美术教学的实际目标,也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小学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途径

(一)创造愉悦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为了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要建立一种轻松、愉快、民主、平等的教学环境。只有长期地处于这样的一种环境下,不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学生才能放飞自己的心灵,大胆地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养成敢想、敢做、敢于探索未知事物的良好习惯,充分发挥出自己的创新能力。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想法通过美术表达出来,允许和认可他们对美术作品的见解。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才能在长期的学习和绘画过程中释放自我的真实情感。

基础美术教学课堂不该保持安静、沉闷的氛围,而应在维持教学秩序的前提下,让学生能够自由的交流和发挥,营造出一种轻松、活泼的美术课堂氛围,保持学生愉悦的心情,调动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好奇心,从而激发出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在教浙美版小学第一册《花式“点心”》一课时,教师可以带一盒未拆开的点心到课堂上,让他们猜猜点心的外形,谁能够猜对就将点心奖给谁。同时告诉他们点心的图样是多种多样的,在生活中也能看到各式各样美味并且又美丽的点心。这样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好奇心,为下一步花式点心泥塑的制作奠定良好的基础。由于学生都对花式点心产生了极大的好奇心和热情,所以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大家想不想学会自己制作漂亮美味的点心呢?”在得到学生的肯定之后就可以进入泥塑的制作和装饰过程了。通过这一课程的教学,学生不但提高了造型、设计和色彩搭配的能力,而且能够认识到美术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从而激发出他们的求知欲望和创新意识。

(二)鼓励学生大胆想象

想象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个人对客观事物认识与自我认知经验的结合,正是因为有想象,人类社会才能不断进步。想象是美术活动的生命和源泉,缺乏了想象,就无法进行美术作品的构思和创作;缺乏了想象,美术就失去了发展的动力和存在的意义;缺乏了想象,科学技术将不会发展,人类社会也将止步不前。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由于受个人认知能力的影响,对世界缺乏一个客观的认识,所以他们会大胆的想象,可能会脱离实际与生活,但我们不能轻易地否定他们的想法,认为他们“异想天开”或“胡思乱想”,这样会打击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压抑他们创造和想象的天性。教师应该对于他们的想法进行必要的肯定和鼓励,启发他们大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画出他们想画的东西。例如在浙美版小学第二册《机器人来了》的美术教学中,可以大胆的让学生描画和剪贴出他们心目中最喜欢的机器人形象,可以是他们所看到过的,也可以是他们想象出来的,从而培养他们在夸张、拟人、变形等方面的能力,提升他们的创造力。

(三)尊重个性发挥

给予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传统教育的弊端就是因为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发挥而引发了一系列的教学问题。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要给与学生发表个人意见的机会,对于他们个人作品中的可取之处要及时的肯定和表扬。对于不足的,要进行引导并帮其改进。比如在浙美版小学第四册《奇特的梦》这一课中,可以鼓励学生画出他们自己心中的梦。由于梦是一个很朦胧的概念,所以不要圈定范围,而是任由学生发挥。对于他们的作品可以让学生共同欣赏并进行讨论,这样可以增加学生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在未来的学习阶段中充分地表现出个人特点和创新能力。

(四)培养学生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由于艺术来源于生活,所以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可以通过静物写生的方式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比如说画一组他们爱吃的水果,老师应该让学生学会从角度、结构、颜色等不同的方面观察事物,提高学生正确认识事物的方法,避免认知过程中的局部性和片面性,提高他们全面看待事物的习惯和敏锐的观察能力。

动手能力是小学美术教学的重点之一,主要的培养方式有泥塑、粘贴画和剪纸等,在课堂上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例如在浙美版小学第四册《剪花边》的教学中,由于剪花边是一个设计创造与实际动手相结合的工作,所以学生在剪花边的过程中不但要注意图形的组合变化,还要控制手中的剪刀,以免由于粗心导致作品前功尽弃。老师可以教导学生将自己的作品用于自己桌面或者家中的装饰之中。通过这个过程,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发散性思维和动手能力,还能使他们养成认真、仔细、耐心的良好习惯,更能促使他们热爱生活,享受生活。

充分发掘学生的创新潜能,不但是现代教学中教师的职责,也是时代对于教育工作者的要求。美术不仅仅是单纯的艺术学科,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的有力工具。因此,加强教学过程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仅是要转变教学的方式,而且还要在全体师生的心目中树立一种新的教学观念。充分发挥基础美术教学在儿童成长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健康的审美能力,展现美术教学的艺术魅力和基础美术教学未来的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孙传云.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探究[J].林区教学,2010(02)

[2]李承辉.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初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06)

第8篇:小学美术色彩基础知识范文

写工作总结是个技术活,我们需要讲究方法与策略,需要掌握知识技能和操作技巧。那么小学美术学科工作总结范文怎么写呢?亲爱的读者,小编为您准备了一些小学美术学科工作总结范文,请笑纳!

小学美术学科工作总结范文1一、指导思想:

根据教材要求,本期我有的放矢的进行了形式多样的绘画教学,着力提高学生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贯彻加强基础知识,开发智力,发挥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的原则,重视审美教育和加强工艺设计教育,力图把知识性、趣味性和科学性融为一体。

二、学生情况分析:

六年级学生们的美术基础不相同,对美术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也不同。大部分学生对色彩有辨别能力,把握物体形状的能力很强,对美术有了较高的欣赏能力和有较强的写实能力,已初步理解并能应用透视、色彩等基础知识和技法。从上学期的美术学习中不难看出同学们对画画充满了兴趣。

作为美术教师要引导他们兴趣发展下去,并且要继续培养他们良好的绘画习惯。对班上在美术发面有潜能、认识美的能力较强的学生加强辅导,进一步提高画画的能力。有个别学生学习美术有困难、有惰性。要开展一帮一的活动。

不足之处:

1、学生对于活动作业的认识态度有所偏颇,对于回家进行作业的投入度不高。

学生乐于参与探究活动,但对于自己准备各类身边常见材料的投入度很低。

2、部分学生上课缺少兴趣,作业完成男生较差。

三、全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19课,选修课2节。其中造型?表现14节,设计应用2节,欣赏评述3节,综合探索2节,教学内容包括欣赏、绘画、工艺等课业。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学习美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等。

美术学科很难像数学、英语一样分成若干个等级,总体是块状的,尽管内容从1—6年级也有递进,但很难截然分清。有的内容在四年级出现,在六年级还会出现。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特点,把握教学深浅。因为是六年级,所以内容越来越广,难度越来越大,对教师的教学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没有充分的备课是上不好六年级的课的。

四、教学目标:

1、造型?表现

运用形、色、机理和空间等美术语言,以描绘和立体造型的方法,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工具、材料,记录与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发展美术构思与创作的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2、设计?应用

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单的创意、设计方法和媒材的加工方法,进行设计和装饰,美化身边的环境。

3、欣赏?评述

欣赏、认识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的材料、形式与内容等特征,通过描述、分析与讨论等方法,了解美术表现的多样性,能用一些简单的美术术语,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4、综合?探索

结合学校和社区的活动,以美术与科学课程和其他课程的知识、技能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策划、制作、表演与展示,体会美术与环境传统文化的关系。

五、教学措施:

1、认真备课,认真上课。

在传授双基、培养能力过程中,加强思想品德教育。要充分发挥美术教学情感陶冶的功能,努力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改进学习、教学方法,从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出发,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研究“教”和“学”的方法,充分运用视觉形象,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巩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并逐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

3、做到深入钻研教材,抓基础,抓课前准备。

制作好范画,手工范品及、影片、录象片等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即使进行直观教学。

4、加强个别辅导,抓好课堂巡回辅导的环节,认真的帮助学生解决练习中的具体问题。

对于成绩不理想的几位学生,找出学习不好的原因,有的放矢地帮助解决。推荐成绩优秀的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比赛,使他们得到更大的提高。

5、跟班主任联系配合,端正部分学生,特别是部分男生对美术课的态度和认识。

6、利用欣赏、复习、直观教学等手段,弥补学生的知识缺陷和想象力,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六、课题研究及措施:

课题:如何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措施:

1、用生动有趣的语言作引导,丰富想象力。

生动活泼幽默诙谐的语言能给学生一种美的享受,把学生带入一个轻松地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如同身临其境般地被陶醉迷恋进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展开想象的翅膀去创造着独特的个性化的艺术形象。

2、用直观形象的教具作引导,丰富想象力。

小学生的想象力比成人的想象力更奇特,更天真无暇更淳朴。一旦触动学生那想象的翅膀可以说是一发而不可收拾。美术学科的课程标准和要求就是要培养学生能感受美、鉴赏美、和表现美的能力。所以,在每节美术教学中都有必要提供一些直观形象有趣的教具。

3、用肢体动作和表情作引导,丰富想象力。

肢体动作和表情是无声的,但能激发和丰富学生的想象力。而且我相信每个学生对各自看到的肢体动作和表情都有着不同的诠释,这就是为学生营造一个想象的空间去塑造各自心中的艺术形象。

4、用活动贯穿教学始终,丰富想象力。

小学生最感兴趣的就是做游戏。如果能把每个教学内容编成童话并让学生动手制作,学生就会一直都沉浸在想象的天国里。

小学美术学科工作总结范文2一、学生情况分析:

1、学生由幼儿园转入小学,习惯比较差,易失去注意力。

2、学生的绘画习惯养成还需要进一步的培养。

3、美术课的课堂常规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鲜的内容,教师需要在教学中不断地指导。

4、学生来自不同的幼儿园,所学技能与方法在不同程度上有所差别。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有五个单元共二十课,以素质教育为导向,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打破过去以美术学科知识、技能为主要目标的教材体系结构,构建以促成美术素养的形成为核心、探究性美术实践活动为主线、人文性单元结构为基础特征的美术教材新体系。注重学生审美感受和视觉经验的培养,强调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协调发展,以"接近社会,贴近学生,学以致用"为原则,选择符合一年级身心特点的教学内容设计课题。

三、教学目的任务:

1、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

2、学习美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3、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

4、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等。

四、教材重点,难点:

1、学习有关美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培养学生空间知觉,形象记忆,创造能力等。

五、提高教学效率的主要措施;

1、重抓习惯养成教育,美术课堂是较为活泼,但所接触的材料也较多,这就需要学生们养成很好的学习习惯,以便在以后的课堂教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重视想象画,主题画的训练,以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并能把自己所想象的表象在美术作品中。

3、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把生活中的多种材料综合到美术课堂中来,让学生能应用多种材料表现美好的事物。

小学美术学科工作总结范文3新的学期又开始了。在学校和教导处的指导下,各班级学生所掌握的专业技能水平程度不一,将按部就班的实施教学计划。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使每个学生都能根据自身的素质和水平发挥优势、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现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做如下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七年级的大部分学生,在绘画素描几何体方面,学生都有很大的兴趣进行绘画,部分学生基础较好,大部分同学能跟上教师的讲解与指导,写生过程中表现积极,技法掌握牢固;其他几位稍差一些。经常迟到早退。进步较慢!

对美术课兴趣不是较为浓厚,所有同学有时都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①人物造型上普遍极差,缺乏观察造型能力。

②色彩能力上有点缺乏彩感,配制不够准确,刻画不到位。

③没达到所学目标。

二、教学目的、要求

1、七年级学生,本学期学习素描静物的专业技能技法,学会临摹与写生。

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

2、已学完素描人物和色彩景物的技能教学,本学期重点进行课堂写生教学,努力提高各种美术技能。

3、在课堂中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环保教育,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进一步完善学生的人格。

三、教学措施

1、应将学习的理论内容与实践紧密联系起来,强调知识和技能在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学习专业技能的同时能领悟到美术的独特价值。

2、抓好课堂现场指导工作。

在学生进行临摹与写生的过程中,注意个别指导细致入微。

3、抓好特长生的培养工作。

对学习成绩好,专业技能掌握突出的学生,进行高标准、高要求,使其更加熟练地掌握与应用所学技能。

四、教材的特殊处理

1、新课程改革中虽然不提倡教师板演,但是我觉得适当的示范,也能促进课程的学习。

百闻不如一见嘛!

2、一些手工课需要涉及一些现成的实物,而课本中的平面实物图像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

为克服这一不足,我们在教学中将准备一些实物,使教学更直观,提高教学质量。

3、根据实际教学的需要,我将有些课题进行删减或增加其它的内容,从而更利于学生的实际情况,突出本校美术课的特色教学。

4、要求学生作好材料的准备工作,要做到:课前布置,课时检查,课后整理。

材料的准备宁可充足有余,不可临时不足,影响教学进程。

5、做好课堂示范作用。

每节课中尽量做到技法示范教学,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细致地看到绘画过程,使其更好地掌握并进行实践运用,以便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本学期的重中之重是对七年级同学的学习进行激发与引导,使他们的专业技能提到一个更高的层次。本人在教学的同时也要积极参与科研、教研的活动,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在课余时间,多参与一些艺术活动,提高自己的修养,陶冶高雅的情操,使自己的人格更完善。认真学习知识,遵章守纪,爱岗敬业,开拓创新,为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

小学美术学科工作总结范文4一、本学期美术学科教研工作的总体要求是

认真学习和贯彻执行《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全国教学工作会议的有关精神,充分认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增强实施课程改革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把课程改革作为教学研究的中心工作,以新课程理念指导课堂教学实践。要认真总结新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形成的经验,深入研究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要进一步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搞好基地建设,抓好课题研究。

二、主要工作

(一)更新教学理念,指导教学实践。

1、进一步认真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更新教学理念,明确课改方向。

在改革的'实践中进行理论探索,在实践积累中进行理论创新,在教改实践中反思。通过学习和培训、实践和反思、改革和创新,全方位地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和提高教育教学认识。开放教育观念、开放教学过程、开放教学空间、使自己成为学生的促进者、教育研究者、课程的建设者。

2、认真学习和研究基础教育阶段课程标准,搞好课改年级课教材的集体备课,并结合课堂教学组织观摩研究课。

3、学习有关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的理论和经验,推进校本课程的研究和开发。

4、应用现代教学理论开发多媒体教学辅助课件。

认真组织学习教育理论刊物、提高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和交流信息的能力,充分利用一切学习资源不断提高理论素养和知识水平。

(二)改进教研方式,做好教学工作。

1、组织学科新教材的培训,组织教材分析和教学研究,领会新教材的结构体系和单元教学要求。

2、组织教师学习《常州市美术学科教学建议》。

3、注重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

小学美术学科工作总结范文5一、指导思想

进一步贯彻和学习美术新课程标准,更新教学观念和理念,并运用新的理论来指导自己的日常教学工作,使我校的美术教学工作有一个新的突破。

二、教学目标

本学期我的教学工作将总结以往的教学经验,针对于初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情况,通过美术课教学,将欣赏、绘画、手工融合贯通在一起。以多样性、趣味性的教学手段来开阔学生的美术视野,使学生掌握绘画技法,继续接受色彩和国画的传统教学。设计和手工继续深入学习,提高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爱好,扩大美术的知识面,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并在教学当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和动手能力的提高。让学生能够脱离开书本教材,自己独立的,大胆的去完成学习任务。

三、具体工作

①继续加强美术新课程标准和业务的学习,深化教学观念和理念

本学期,我将继续加强自身的业务培训,利用一切时间,多学,多练,多找自身的不足,多以课堂教学研讨为主要研究活动,加强自己对案例研究,使自己由认识新课程到走进新课程。

②课堂教学活动.

加强课堂教学新理念,新模式及新教法的研究。在美术课堂教学中要开展把“美术作为一种文化学习,作为一种文化传承的教学研究。”同时发挥自己的创造精神,结合实际情况开发教材内容,运用新理念,尝试新教法,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针对于初中学生在心理上渐渐成熟的特点,针对知识的高要求,学生对知识的探索和研究的心理。我在课堂上将讨论交流,分工合作,资料调查,情境模拟和角色扮演,欣赏等教学活动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以调动学生积极性有主,使学生开阔眼界,扩展学习的兴趣和技能。

四、教材的特殊处理

1.新课程改革中虽然不提倡教师板演,但是我觉得适当的示范,也能促进课程的学习。

2.一些手工课需要涉及一些现成的实物,而课本中的平面实物图像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

为克服这一不足,我在教学中将准备一些实物,使教学更直观,提高教学质量。

3.根据实际教学的需要,我将有些课题进行删减或增加其它的内容,从而更利于学生的实际情况,突出本校美术课的特色教学。

4.要求学生作好材料的准备工作,要做到:课前布置,课时检查,课后整理。

材料的准备宁可充足有余,不可临时不足,影响教学进程。

五、教学要注意的问题

1.注意课堂秩序,防止意外发生。

第9篇:小学美术色彩基础知识范文

关键词: 美术课程 小学教育专业 艺术教育

一、前言

“美育是国家教育方针的有机组成部分,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基本途径,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1]艺术素养在人的发展过程中具有特殊的价值,德国的诗人和美学家席勒认为,美育的目的在于“培养我们感性和精神力量的整体达到尽可能和谐”。[2]哈佛大学校长尼尔・陆登庭认为:“最好的教育不但帮助人们在事业上获得成功,还应该使学生更善于思考并具有更强的好奇心、洞察力和创造精神,成为人格和心理更加健全的完美的人。这种教育既有助于科学家鉴赏艺术,又有助于艺术家认识科学。它还帮助我们发现没有这种教育可能无法掌握的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有助于我们无论作为个人还是社区的一名成员来说,度过更加有趣和更有价值的人生。”我国教育家何东昌也说过:“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艺术教育是培育高尚情操、塑造完美人格的教育,是育人的根本性的、基础性的教育。

在小学阶段,小学生的心理形式和机能还处于发展的初级水平,对美的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也还处于一个发展的初期阶段,这一特点就要求未来小学教师不仅能了解小学生艺术能力发展的特点,掌握其逐步发展的规律,而且自身应当具备多方面艺术素养和较高的审美水平,以便能适应小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开展艺术教育,影响和引导小学生感受美、创造美。

也正是基于这一点,在杭师大初教院培养小学教育专业人才的百年历程中,艺术教育课程一直以来都受到极大的重视,是富有特色的专业课程之一。近几年来,由于社会的发展、需求的改变,师范教育向着高学历的方向发展,在培养模式、教学内涵、学生学历等方面都发生了极大的、快速的、令人欣喜的变化和提高。但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随着高学历小教师资培养的教学模式、教学对象等的变化,小学教育专业毕业生的专业职业技能却因种种原因,呈现出退步的迹象。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如何使美术教学这个具有悠久历史、极具特色的传统教学内容,能更好地为小学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发挥应有的作用,是值得我们探讨的。

二、小教专业美术课程设置与教学的现状分析

在小学教师培养过程中开设美术等艺术课程,其基本目的大致有二:一是通过美术等艺术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陶冶学生的情操,“与智育相辅而行,以图德育之完成”();二是美术的学习有助于学生了解、掌握美术直观、易识、感染力强的基本特性,将其作为一种教学“工具”,以便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能合理运用,丰富教学手段,加强教学效果。

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现行的小学教育专业的美术课程教学,基本上是沿用专业美术院校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这种现状与高师小教专业的培养目标有诸多的不适应,具体有:

(一)培养目标

专业美术院校的教学目标是培养从事美术创作、艺术设计的专业人才,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都是围绕这个目标而设定的。

高师小教专业美术课是针对非艺术类普通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的,这些学生的专业是小学教育而非美术专业,培养的目标是高素质的小学文、理科教师而非专职的美术教师。美术等艺术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为提高学生专业素质、审美能力、审美情趣和必须的职业技能而设置的。

而现行的美术教材和教学方法都侧重于美术本身,强调美术的绘画表达能力、技能技巧的训练培养,按照专业美术院校的教学体系来进行教学,显然与小教专业设置美术课的初衷是不相适应的。其结果是,学生既无法达到专业院校的教学效果,又无法在一些与专业相关的重要内容的学习上得到应有的、足够的训练。

(二)课程设置

专业美术院校根据其自身的特点,每门课程的教学都是阶段性的,即每门课程都有一个较长的、连续的、稳定的教学时间(二至三周甚至更长的整天课时),以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强化训练、消化和巩固。

而在现行的小教专业美术课程的教学中,美术教学不是其主要课程,课时安排往往是平均的、分散的,即每周2课时,这就不能像专业美术院校那样,保证教学有相对长的训练课时,因此也就无法达到相应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

专业的美术院校是根据专业的不同而设置不同的教学内容,以更好地适应本专业的培养要求。

现行小教专业美术课的教学内容繁多,几乎包含了专业美术院校不同专业的主要课程,在教学内容上追求全面、“专业”。这样的设置看似可以让学生接受更全面的美术教育,但因为教学课时有限,每个内容都只能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不能也不可能深入,无法达到设置该教学内容的原来目的。

现行小教专业美术课在教学方法、教学要求上也是基本沿袭专业美术院校的“正规”模式,这种强调绘画,通过提高绘画技能来提高美术素养的想法是无可厚非的,但与小学教育专业美术课的目的及课时设置等现实,无疑是存在一定的矛盾和冲突。

此外,与以前的专科教学相比,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在课程设置、课时安排上也有了较大的差异,艺术类课时有所减少,这也给美术等艺术课程的教学带来了更大的压力。

(四)教学对象

专业美术院校的学生都经过相当时间(基本都在二到三年以上)的专业训练,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这与基本是毫无美术基础的高师小教专业的学生来说,是无法相提并论的:起点不同,即使课时相同,也难以达到相同的教学效果。

存在这种现象的原因,我们分析不外乎三个方面:一是存在认识误区,认为学美术就是学画画,而学画画就需要按照正规的学画“程序”进行;二是师资原因,美术教师一般都是从专业美术院校毕业的,在教学上就习惯地沿用了自己学习时所接受的方法;三是培养目标的模糊,认为美术课就是让学生学习绘画技巧,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与深化,随着小教专业培养规格的提升,随着社会对小学教师综合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我们认识到现行的美术课程的设置及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教学培养的要求,有必要对现行的小学教育专业的美术教学进行重新探讨与研究,对教学目标重新定位,对课程设置、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编排,以形成一套适合高师小教美术教育教学、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行之有效的美术教学方案,使这一具有专业特色的课程具有新的时代特色和专业特色。

三、小教专业美术课程改革的思路及具体实施

为了适应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培养出符合当前小学教育要求的、高素质的小学教育专业的人才,就有必要对美术课程进行重新筛选、整合,根据高师小教专业的要求和专业特点,梳理出必要、适用、可行的教学内容,以达到审美、实用、可行兼顾的目的,制订可行的教学内容,研究、探讨适合高师小教美术教育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率和实用性。基本思路如下:

(1)明确小教专业开设美术课程的目的,根据培养要求制订教学目标。

(2)根据教学目的和专业特点选择合适、实用、可行的教学内容。

(3)根据社会需求,开设模块教学,为学生的专长发展提供空间。

(4)根据专业要求制订考核标准。

根据以上的基本思路,我们首先明确了两点:

一是明确了美术课教学的对象:小教专业美术课的教学目的不是为了培养小学美术教师。现在我院小学教育专业所培养的都是小学文、理科教学的教师,不是艺术类的小学教师。这类学生的特点是基本上都没有美术基础。

二是明确了美术课教学的目的:小教专业的美术课教学与其他艺术类课程一样,不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绘画、创作能力或艺术教学能力,而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及与专业相关的必备技能。

在此基础上,我们根据小学教育专业的特点,在课程设置上进行了调整,对美术课的教学内容进行筛选并确定了学习重点。

(一)采用必修课和选修课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素质教育的普及推广,使得小学对教师的要求逐渐提高,往往希望教师在胜任常规教学之外,还能具有一定的个人特长;而在学生中也不乏身怀某方面艺术特长的苗子,希望有更多的学习时间和机会,使自己的特长、爱好得到更大提高。必修课加选修课的模式,就是在我院培养具有较好艺术素养的综合性人才的前提下,让学生有更多的“空间”发展自己:我们把高师小学教育专业的美术课程涵盖在艺术教育课程体系中,在“综合培养、学有专长”的培养目标指引下,在第一学期到第四学期设置每周2学时,面向全体学生在“专业平台课程”中开设《艺术基础与欣赏-美术Ⅰ-Ⅳ》课程,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专业所必须具备的美术技能,具备一定的美术素养;在第五学期到第八学期进入专业选修模块(与其他六个选修方向并列),设立“美术”方向模块,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爱好,必须在美术、音乐、书法、舞蹈这些艺术课目中选择一个进行学习。这样既能在必修课的教学中,保证学生具备必须的艺术素养和专业技能,又能在选修课的教学中,使得具有特长的学生能有进一步提高、发展的空间,使尚不具有特长的学生能具备一定的艺术特长,增加学生的艺术素养。

(二)筛选符合专业培养要求的教学内容

在必修课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我们本着“适用、实用、易用”的原则,精简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适用,就是够用就行,不贪多求全,面面俱到;实用,就是讲究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让学生掌握更为实用的技能;易用,就是将专业的内容尽可能地通俗化,让即使没用美术基础的学生也能听得懂、用得上。

经过筛选,初步定为:

1.美术基本概念

作为非美术专业的学生,教学重点宜放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让学生在了解美术的一些基本知识外,使学生能明确认识到:美术作为一种以“形象”传情达意的艺术形式,有着易识、易懂的特点,作为一种工具,它本身不存在“正”“反”之分,但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就容易带有很强的倾向性。因此,必须在今后的工作中合理、正确地运用美术这个“工具”,更好地发挥其积极的、“正面”的教育、审美的功能。

二是让学生了解美术作品的基本表达形式。不同的表达形式好比不同的“语言”,是作品与观众交流的渠道,只有掌握这些“语言”,才能更好地解读美术作品,更好地用作品与人交流。

2.基础素描

素描练习,作为“造型艺术的基本功,以锻炼观察和表达形体、结构、动态、明暗关系为目的”(《辞海》)。由于专业的不同、学习目的的不同,素描的表达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但有一点训练是基本的,那就是正确的观察。我们保留素描课目,重点是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训练学生的“眼”,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而表达形式则不作过多的限制。

3.教学简笔画

作为极具特色的小教专业传统课目,我们不仅保留,而且进一步予以加强。我们认为,虽然现在多媒体教学相当普及,多媒体的课件也相当精彩生动,但现场绘画的生动、活泼、明了的简笔画仍具有不可替代的魅力,老师的边说边画,既能保证教学过程的流畅,又会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因此,我们把教学简笔画作为必须熟练掌握的职业技能,在教学中予以加强,要求学生能运用流畅的线条熟练地进行简笔画的绘制,并具备改写、创编的能力。

4.装饰色彩

色彩是绘画的基本要素之一。根据我们专业特点、课时设置的实际情况和今后的实际运用情况,我们选择了更为实用、应用面更广、相对容易掌握的装饰色彩作为教学课目。通过学习,重点使学生更好地掌握配色的基本规律,色调的合理运用,色彩对生理、心理的影响等知识,能在今后的实际应用中,根据具体情况合情合理地运用色彩。

5.美术字基础

在电脑应用普及的今天,美术字的书写已日益衰退,几乎消失。但我们认为,在一些特殊的场合,美术字的书写仍然应具有快捷、灵活、价廉等特点而大有用武之地。因此,我们仍然保留了这个课目,只是根据现实情况,把教学重点放在对美术字的应用和变化上:让学生了解不同字体的不同“性格”、掌握字体变化的方法和规律,能够合理运用丰富电脑字库资源,正确、合理地根据需要进行字体的变化。

6.黑板报基础

黑板报的作用随着社会的进步已经逐渐“衰落”,这是不争的事实。但在学校的每一个教室里几乎都有一块非教学用的黑板,说明黑板报在校园文化中仍然发挥着极大的作用。我们在保留这个传统课目的的同时,在教学内容中增加了版面编排的基础知识,使学生能在掌握黑板报编排要点的同时,粗略地掌握一些平面编排的知识,以便能够在课件、宣传品制作等平面设计中加以应用,更好地适合现实的需要。

7.手工制作基础

手工制作是一个内容涵盖很广的课目,也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课目。手工制作的学习和练习,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在动手能力、工具材料的选用、色彩配置等方面的综合应用能力。由于手工制作的范围太广,又涉及各种专用的工具与材料,我们觉得不宜也不可能面面俱到。我们根据现有的教学设施及实用性、可行性,暂时选定纸雕、纸立体、折纸贺卡等以纸张为材料的制作,待设施条件逐步完善后,还将扩大制作的选择范围。

在专业选修课的内容选择上,我们在“提高、延续、拓宽”上做文章。“提高”就是把某些教学内容在必修课的基础上适当加以提高、深入,使学生在这些方面有更深的了解和训练;“延续”就是把必修课中的知识进行延续应用,使学生能灵活地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拓宽”就是增加一些教学条件许可的学习内容,拓宽学生的知识范围,为学生今后的继续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如:

选修课的素描是在必修课基础上的提高、深入。我们在选修课中让学生接触一些更为复杂的对象,培养学生正确的分析对象的能力;进一步让学生了解明暗、空间的表现规律与技巧,进行一些相对长期的作业,训练学生细致表现的能力。

选修课的色彩教学是必修课的延续,侧重于色彩的应用上。在选修课的色彩教学中,我们把有关色彩的教学放在计算机上实施,一是利用计算机可以方便对各种配色方案进行修改、比较的强大、便捷的“能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二是弥补现行美术教学中暂时没有设置计算机美术教学的缺憾。

选修课的手工制作既是必修课基础知识的延续,又是必修课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除了要求学生能按照教学要求、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作业,如选题、放样、构图、色彩、材料应用等,还要求作业具有一定的“成品”感,具备一定的审美要求。

中国画、版画、小学美术教学法等的学习,属于“拓宽”的教学内容,是在小学教师职业技能之外,让学生掌握一些其他的绘画知识和小学美术教育的教学方法,拓宽学生的知识范围,以便将来能更好地适应小学素质教育的需求。

此外,我们在筛选教学内容的同时,也在教学中注意教学内容之间在应用上的联系,如在简笔画教学中,要求学生注意运用在素描教学中学过的观察方法和构图常识;在简笔画创编、色彩配置教学时,除了注意作业具有的审美要求外,也要求学生根据美术的“教育”功能的特性,注意作品的积极、健康的内涵等。这样,一来可以不断加深学生对已学知识的认识,二来可以利用这种“重复”的方式来弥补课时不足、作业量不足的问题。

四、结语

我们力求通过对美术教学的探索与创新,紧密结合当今小学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针对小学教育专业的特征和小学教师的职业特点,为小学教学专业“量身定制”一套合适的、实用的、有效的课程教学方案。从初步实施的效果来看,这个方案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得到了专业老师的认可,在与其他兄弟院校进行教学观摩、交流时,也得到了同行们的肯定,认为课程方案另辟蹊径,高效实用。当然,这个方案还只是一个起步,还需在实践中对教学理念、教学内容等不断地进行修正、充实、完善、更新,与时俱进;同时,我们也要抓住现在学校上台阶的有利时机,解放思想,拓宽思路,根据当今小学素质教育的要求,更新、添置新的教学设备,增添更多合适、实用的内容,逐步完善、构建一个科学的、具有特色的小学教育专业美术教学体系,提高高师小学教师培养的专业素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艺术教育的意见.教体艺[2008]8号,2008.9.5.

[2][美]席勒.美育书简[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4.

[3].美学文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

[4]姚军.大学美育[M].江苏:江苏美术出版社,199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