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艺术教育对孩子的好处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鲍蕙荞认为,学习乐器对锻炼青少年的大脑机能有很大作用,对孩子毅力的培养、行为的规范、注意力的集中、想象力的丰富以及审美品位的提高等都大有裨益。
然而,鲍蕙荞在对艺术教育肯定的同时,也中肯地指出,现在的艺术教育中还存在一定的误区、盲区,还没有完全进入健康发展的良性轨道。鲍蕙荞说,音乐教育应该是细水长流、浸润式的,不能搞突击。现在的学生家长有几种心态很不好。有的是对孩子寄予了很高的希望,急于求成。有的是一味地要孩子考级,希望成为特长生,以便在中考、高考中加分。这样的心态都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因此,家长们首先应该端正心态,尊重艺术规律。
有的家长特别喜欢音乐,但他们小时候由于各种原因,没有机会走上音乐道路,于是把一切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千万不要认为自己的孩子只要学习音乐,就一定能成为音乐家!”鲍蕙荞说,“每个孩子的性格、爱好、对音乐的感悟力都不一样。有的孩子可能从小就表现出一定的音乐天赋,但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有这种天赋。因此,刚开始让孩子接触音乐时,无论是学习哪种乐器,都应该给他们创造一种欢愉的氛围,让他们能以一种自由放松的心态去学习。这样才能让孩子们热爱音乐,享受音乐。那种强制式的学习对孩子没有好处。而且,90%的琴童学习音乐是一种素质教育和业余爱好。只有极少数的人走上专业道路。”
作为音乐教育家,多年来鲍蕙荞跟孩子家长们不知打过多少交道。跟家长们交往,鲍蕙荞经常是“两面派”,或者说是“见人下菜碟”。她的手法也很简单:一个是“打击”,一个是鼓励。对于那些非常希望自己的孩子今后在音乐领域有所成绩,但是孩子的乐感不强,对音乐兴趣不大的家长,鲍蕙荞采取的是比较客观地“打击”他们。她认为,自己这样做,完全是出于对孩子的负责。否则,孩子把大量时间和精力用在这方面,家长盲目地让孩子走专业道路,往往事与愿违,使家长和孩子的身心都受到很大伤害。而对于那些确实有着音乐天赋的孩子,即便是孩子家长并不鼓励他继续练下去,鲍蕙荞也不忍心看着一个音乐人才就此流失,经常苦口婆心地劝说家长。
关键词 幼儿 学前教育 习惯培养 智力开发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06-0110-02
一、以充分了解幼儿的心理特征为基础
第一,好奇好问。幼儿对于世上的一切都很好奇,喜欢发问,刨根问底,最喜欢问的就是“是什么”“为什么”这类问题。第二,模仿性强。孩子在心智初开的时候做得最多的事就是模仿了,教师的一颦一笑,每一个动作在他的眼中都被视为是在引导自己学习。第三,活泼好动。随着肢体动作能力的壮大,好动就成了孩子最大的特点,他们手不停,脚步停,嘴也不停。第四,认识形体形象。这个特征主要表现在对事物的认知局限性上,所以孩子喜欢感官能力强,视觉效果明显的形象,这样更容易让孩子理解。第五,无意性大。这主要表现在幼儿对事物或者事件的处理能力上总是出现意外情况,并且无意之间就做出一些行为。
二、加强对幼儿的智力开发
第一,加强幼儿的观察力。例如,教师可多做一些辨识小玩具的练习,让孩子平时多注意细节,比如老虎和狮子都是大型动物,区别从额头的花纹来看。第二,提高幼儿的记忆力。在这一点上,教师可主要从反复练习方面和引导发问方面着手,任何一个事物的记忆,刚开始的反复加强印象和后期的设问回想有很大关系。第三,增强幼儿的语言观念。教师可每天让孩子朗读简单的小诗或者短文,并且要在领读下进行。第四,训练幼儿的动作发展。多活动做游戏,对幼儿身体和身心都有好处。第五,开发幼儿的创造力。当下开展的彩泥塑形和画画这些都可以起到显著效果。第六,提高幼儿的思维能力。教师可主要从问问题方面着手,让孩子自己回答,教师在旁边引导。教师要积极向幼儿提供多方面的生活内容以帮助幼儿累积生活经验,使幼儿的智力在各种各样生活经验的推动下得以发展。比如,教师在对幼儿的语言传授课上可以融入情感因素,如“热爱祖国”“我爱爸爸妈妈”。这样一来既帮助学生掌握了语言,又促进其个性及思想感情的发展。
三、加强对幼儿的艺术启蒙
对幼儿的教育,教师不可一味地进行读写训练的,加强对孩子的艺术教育则可以让孩子接触到各种新鲜有趣的事物,如唱歌、跳舞、画画等。就唱歌而言,孩子在美妙歌声的熏陶下可以渐渐学会从歌声中体会情感。音乐的感染力是具有无穷的力量的,它能对幼儿情操的陶冶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不仅如此,音乐还能够使孩子一直保持良好的情绪,有利于智力的开发。所以,教师在日常教育中要注意引导孩子多与音乐接触。加强艺术的启蒙,不仅可以陶冶孩子的情操、提高素养,同时还有利于发觉孩子在艺术某一方面的特长。
四、加强对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培养
1.幼儿园及家庭的双方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既需要教师的引导也需要家庭的熏陶。幼教机构方面要加强联系,可以通过家园联系册、幼儿成长手册来增进双方的沟通,继而使双方对孩子都有更为全面的了解。幼教机构可以向家长提出一些具体要求,如不可对孩子过于溺爱,要严格纠正其错误行为习惯。当然,家长也要充分配合幼教机构的工作。幼教机构可以定期举行家长开放日活动,使家长能够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并提供家长与孩子在一起活动的机会以增进他们之间的亲情,寓教于乐,让孩子在娱乐的过程中也能够受到教育。家庭方面也应该为孩子建立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首先,父母要为孩子提供一个和睦的家庭,孩子在充满爱心的家庭下才能健康、自信地成长。其次,父母要为孩子创设一个优美整洁的家庭化解,从而培养孩子讲究整洁、爱惜物品、热爱生活的良好习惯与素养。
2.树立榜样激励。作为幼儿教师,我们要做一个好的榜样,同时教给孩子一些控制自己情绪的方法,让他们在情感上走向成熟。另外,孩子在吃饭的时候总会不将碗里的米吃完,这是一种浪费的行为。教师则可以将已经养成不浪费一粒米的孩子作为其他孩子的典范,对之加以表扬与嘉奖,并让孩子明白“粒粒皆辛苦”的含义。
好处1
画画锻炼操作能力
如果成人和孩子一起体验画画,就会发现画画并不是件容易的事。需要手、眼、脑的完美配合才可以达成。画画的过程也是孩子的意识和自身身体控制能力的一个对话。起初“手”在意识之前,也就说孩子画画很多情况是无意识的,是一种意识跟随身体的过程。画到哪里就算哪里,这个过程孩子是先认识了自己的“手”,慢慢地才会用意识控制手的动作,来决定画什么。
好处2 画画塑造性格
孩子是什么样的性格就会画出什么样的画,一个优秀的老师会通过孩子作品看到孩子性格的特点,比如有的孩子胆小、羞涩,画出来的线条就会不肯定,涂颜色不大胆;有的粗心、调皮的孩子画出来的画就会缺乏细节,颜色层次不够丰富。通过画画可以塑造孩子良好的性格。
好处3
画画提高记忆力
因为有对形体和颜色等观察力的良好训练,学画画的孩子记忆力会明显比同龄孩子更好。有的甚至“过目不忘”,见过的人或物可以默画下来。这一点对孩子的学习、生活和以后的社会活动都是非常有益的。
好处4 画画激发孩子的
观察力、想象力
认识外界事物需要观察来做基础,孩子慢慢长大的过程中观察力会由事物的轮廓逐渐过渡到事物的细节,而此时期让孩子画画可以有效地推进其观察力的成长。喜欢画画的孩子会更多地注意到事物的特性、颜色等细节。孩子视觉观察力的提高也会对文字的学习很有帮助。
中国汉字是象形文字,每个文字都与实物形象有关,经常画画的孩子写字时就会比较规整,学得更快。所以对孩子观察力的训练对其日后的学习是非常有益的。
好处5 画画提高孩子情商
人类大脑左半部负责逻辑理解、记忆、时间、语言、判断、推理、抑制等理性思维。右半部处理图像、直觉、情感、身体协调、声音节奏、想象、感悟等感性思维。情商又称情绪智力,是人在情绪、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质。情商无明显先天差别,更多的是后天的培养。通过早期的任意涂抹,到正规的构图、设色的训练,孩子的情商也随之快速提升,情商高的孩子更懂事,更好沟通,一个人是否具有较高的情商,和童年时期的教育培养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培养情商应从小开始。
QA
Q 我的孩子2岁,把家里画得到处都是涂鸦,我是鼓励还是阻拦呢?
A 一定要鼓励,不可阻拦。孩子到了这个年龄就会对身边的各种事物感兴趣,孩子在涂鸦的过程中体验色彩和笔触在不同质感东西上的感觉,是重要的学习过程。不要阻拦,一旦阻拦孩子就很容易不会再画了,也非常容易从此对画画失去兴趣,那是很可怕的,不要抹杀孩子学习的动力和机会。5岁以下的孩子尽可能地提供更多可能性的空间给他们。建议可以多提供色笔和工具给孩子,可以给他专门的画板和纸,甚至可以圈出一个小空间来给孩子做“画室”。
Q 听说太早专门学画画会抹杀孩子的天性,是真的吗?
A 很多少儿培训机构的教学极其粗陋,照着一种模式让孩子临摹,强制规定孩子的画法,画的东西都一个样子,比如画人要画个圆圆的脑袋,眼睛大大的等等,我见过这样的孩子,一看就没有自己的想法。这还不算什么,难题就是当我让他们自己去想象去感受一个事物,不要按照以前老师教的画,他们居然画不出来,有的干脆告诉我自己不会画。这就是他们之前接受的教育抹杀了孩子的天性和创造力。
Q 这样的话我的孩子还可以纠正过来吗?
A 可以,但会比较慢,先入为主的记忆是很深的,当孩子习惯了照抄而不主动思考的时候重新激发其创造力是比较难的,遇上顽固的孩子就更需要花时间了。但不用担心,只要有好的老师引导就可以纠正过来。
Q 我的孩子6岁,在小区一个培训班学画画两年了,油画、水彩画、蜡笔画、剪纸等都学了,但现在感觉每次画得都差不多,没什么进步了,下一步该怎么办呢?该学什么了呢?
A 很多孩子会在五六岁的时候遇到类似的问题,这个年龄的孩子已经比较成熟而且能够控制画面,理解力也很好,也就是说接下来需要专业的训练了。艺术门类非常繁多,有各种画法派别,所以这时候让孩子朝哪个方向发展需要更专业的老师引导。
6岁开始学习立体概念。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可以从二维的绘画教学慢慢过渡到三维绘画教学,给孩子建立立体的意识;学习色彩的搭配,立体物体上色彩的变化等。专业的知识比较难,但6岁开始是可以慢慢接受的,效果也是非常惊人的。我的学生经常给我出乎意料的成果。
Q 看您学生的展览,很难想象才八九岁的孩子画得那么棒,他们学了很久吗?
A 不是的,有的孩子才学了不到一年,这些作品背后开设的课程有的孩子只学了几个月。其中“艺术史风格体验课”是训练孩子分辨各种画法、流派和艺术史事件的体验。通过绘画理解某些画法为什么能对人类产生重大的影响,这对于孩子对美的标准衡量是极其有益的。
Q 画得像就是画得好吗?
关键词:抽象绘画;少儿绘画;美术教育
抽象绘画源起于20世纪的西方,它是对20世纪的西方模拟自然美术,传统美术的反叛,当我发现少儿将他们的绘画融入抽象绘画时,小有启发,就从抽象绘画入手去探讨少儿绘画,并试着将其理论运用到少儿美术教育教育教学中去,我坚信这个论题将会给我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一定的帮助,同时也可使得人们对少儿美术有更新的认识。
一、抽象绘画
严格意义上的西方抽象主义绘画出现于20世纪初,是由画家康定斯基开创的伟大画派。而实际上绘画中的抽象精神可谓自古有之。中西方原始时期古老的岩洞壁画、原始的彩陶器装饰绘画,就已经蕴含了抽象绘画的精神。画家们用可见的形和色,和有别于再现的艺术手法,去描摹一种艺术精神。而一幅完整意义上的抽象派绘画,一般需具备以下特点:1.抽象绘画中是不含任何的“可辨识的形象”,这种形象就是康定斯基所说的“无可各之形”,并非现实或自然的“相对物”。2.抽象绘画是由丰富的想象力,大胆的色彩,夸张的线条以及发散性的思维等纯粹绘画的元素所组成的造型。抽象绘画所描绘的世界和现实的世界是截然不同的,但是抽象画家在画面中又“真实”的反映了“现实的世界”。因此,可以说抽象绘画是表现性的而非再现性,而两者从艺术水平上来说,也没有高下之分。从整体上来说抽象绘画包含了这样几个特点:看似杂乱无章,平凡简单的线条,每条却都有它的恰到好处;对事物,人物,环境的描绘,好比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仔细研究,经久生趣,耐人寻味;画面特有的抽象绘画方式诉说着客观世界。除了形式上的特点之外,抽象绘画有其独特内涵:1.抽象绘画从诞生之日其,可以说其精神实质就是和现实主义绘画相左的。抽象绘画不表现现实,也不追求真实。2.画面没有绘画的主题,画家随心所欲的表达绘画,无逻辑的故事情节和看似主观实则理性的客观诠释,整个画面既不直截了当的表达思想,也很少传递个人的情绪。3.整个画面纯粹是由点,线,面,颜色及不规则的肌理效果,构成和组合而形成的视觉形式。
二、少儿绘画
什么是少儿绘画呢?少儿绘画应该是小孩子心灵最真实的写照和表现,是小孩子思维没有得到任何的束缚,自己动手独立完成的绘画作品,符合他们心智年龄。少儿绘画是孩子用于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特殊的视觉语言。可以说,绘画是孩子们的天性。少儿绘画的艺术魅力不是成年人写实绘画的真实性,而是以它特有的朴素的自发性,直接坦率去感染人。毕加索就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当我是一个小孩子的时候,我可以像拉斐尔那样来作画,后来我花费了很多年,许多的时间来学习如何像一个孩子那样来画画,我毕生努力追求的,就是把我作品画成儿童画般的纯真。”我国著名的儿童美术教育专家杨景芝先生,在其著作《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中,更是肯定少儿绘画活动,对培养儿童的感知能力、培养情感、培养创新意识、促进儿童个性发展以及人的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
三、抽象绘画对少儿美术教育的几点启发
英国著名的教育艺术家赫伯特•里德在他论及美术在教育中的地位时主张:“艺术,按照一般所了解的,应该是以教育最为基础,因为没有其他的学科给予少儿一种想象意识和概念,感觉发生交织的关系与统一。”对于一些单纯往复的线集和杂乱无章的方块圆圈,不要用成年人的眼光和标准进行评价,往往这些单纯往复的线条和杂乱无章的方块圆圈在学生心中代表着一定的愿望和真实的想法。“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培养儿童的想象力,观察力和视觉表达。在美术教育中,对于健康,积极的少儿图画作品表扬,对于不健康,消极的少儿绘画教育工作者应耐心引导使其树立正确的思想和视觉表达。少儿基本处于对事物感性认知阶段,依靠直觉把握事物的基本特征。我们将抽象画融入少儿美术教育中,会更加有利于教育工作者教育教学,促进少儿的想象力,观察力思维,并使学生全面发展。
1.抽象色彩在少儿美术中的运用
少儿在绘画时对色彩具有很强感受力,首先孩子对色彩的认识很单纯,他们很少注意生活中丰富多层次的灰色调,而且孩子们还大大夸张其色彩的程度,他们有自己多彩丰富的少儿世界,通过绘画色彩能真实反映自己的情感和内心对客观事物的想法。也正因此少儿绘画的色彩多是鲜艳明亮的。对于教育工作者,我们应适度相信少儿对色彩的应用,让他们多发挥自己的想象,尊重孩子的思维,让他们创造性地表达主观的色彩,不断创新。
2.抽象造型在少儿美术中的应用
儿童处于基本感性认识的时期,缺少理性分析,带有戏剧强烈的主观意识和情感色彩,所以孩子在绘画时,有时夸张,有时削弱,有时浓烈,有时淡雅。很多时候,画家难以处理的绘画,孩子竟以其特殊的方式加以处理,很多绘画造型讲究神似不追求形似,但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总体而言,少儿绘画的造型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天真性,无拘无束,自由发挥;(2)情感性,少儿通过对其事物的造型来表达自我情感;(3)随机性,少儿绘画自然,随心所欲,不修饰,不改动;(4)幼稚性,少儿画的天真和可爱,是因为他们心智个年龄所构成的特点;(5)自由性,少儿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绘画风格,是许多画家所追求的,孩子构画是会大量采用平涂的方式运用到画面中,自由,大胆,别具一格的绘画方式,也毫无保留地展现了稚拙的情感;(6)故事性,少儿绘画的内容都有一定的故事性,每一幅画都代表自己经历的小故事。遵循少儿绘画的造型特点,教师适当进行指导,这样更有利于孩子的绘画发展以及其自身的身心发展。
3.孩子的情感在少儿美术教育中的体现
关键词:儿童剧;培养;审美
中图分类号:J8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4)08-0252-01
幼儿时期,是奠定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里,如果能抓住幼儿对一切事物强烈的好奇心,能让他在潜移默化中,对艺术发生浓厚的兴趣,对他以后的人生之路都是受益匪浅的。幼儿期是人生中最无忧无虑的阶段,没有学习任务和生活的压力,可以自由尽情的去做他们愿意做的事情,他们可以乐此不疲的像做游戏一样从事艺术活动。对艺术的兴趣更加浓厚。儿童剧更能身临其境地让孩子们去发现、探索美丽事物,会滋润千千万万小观众的心田,激发孩子的创造力,使他们的心灵更加丰富。甚至在他们人生的旅途中遇到重大挫折的时候,也能在艺术的怀抱里获得感悟、启示和力量,伴随着他们健康地成长。从2000至今,安徽省话剧院排练演出几千场精彩的儿童剧,深得孩子和家长的喜爱,在欢声和掌声中让他们接受并懂得美离我们很近。因此,我们必须为幼儿提供一个可以培养审美的平台。
生活本身就是多姿多彩的,色彩的美总能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幼儿一生下来就受到绚丽环境的吸引,并在美的感受中认识世界。孩子们更乐意用色彩去渲染他们所喜爱的事物,表达美的意境。而儿童剧就运用孩子们喜爱、熟悉的色彩培养幼儿的艺术感觉使其从中体验、获得不同的情感。通过一个个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从而学会从最平凡的事物上,见到美,也懂得利用身边平凡的事物创造美、追求美。使他们对生活有一种积极快乐的态度,而不是现实的价值,更使他们以美的感受,面对人生,使他们的身心得以全面健康的发展。
孩子早期艺术能力的培养,要注重启蒙。这主要包括引起孩子对艺术学习的欲望和兴趣。其实孩子很敏感、反应很迅捷,因此要用积极的引导方式,调动一切可能的资源激发他们的创造力,促使孩子身心健康发展。在这样的意义上,儿童剧艺术应当成为伴随孩子成长的快乐伙伴和教育启迪的老师。大自然是一位神奇的老师,她是对孩子进行美育取之不尽的丰富源泉。大自然是千姿百态、气象万千的,蕴含着永恒的美给孩子带来乐趣和遐想。我们排演的儿童剧就以大自然为元素,从中提炼孩子们知道和不知道的美丽事物,通过艺术加工,让孩子们走进奇幻的自然、身处美妙的森林,感受大自然给我们带来的美妙。白云、小鸟、就连一花一草都可以跟孩子亲密接触,翩翩起舞的蝴蝶会飞到孩子的身边,这一切都可以触手可及。加上儿童剧在灯光运用的方面是很大胆的,让孩子感受什么是五颜六色,让孩子知道原来色彩可以这么美。这些对幼儿都有极大的吸引力,他们必定手舞足蹈,喜悦之情溢于言表的,大自然的美丽已深入孩子的心灵。接着,就让他们把感受最深,感觉最美的景色印在心里画在纸上,可想而知那画面一定是充满想象的,一定是富有生气的,一定是活灵活现的,因为孩子们最真挚纯美的情感会自然而然地跃然纸上……
1.拓展、丰富幼儿的活动空间幼儿园内孩子的活动环境一般包括教室和室外活动环境两个部分。一般幼儿教育理念只重视室外活动环境的建设,而忽略了室内环境这一重要因素。教室作为孩子园内学习与活动的主要场所,教师应加强室内环境建设,以温馨和舒适为宜,制作家庭温馨墙、宝宝风采展示墙、童话故事书角等。而室外活动环境的建设,则以游戏和自然为主题,既要有多个活动设备供孩子们游乐玩耍,也要提供自然的绿化环境,让孩子在大自然环境的陶冶中获得身心愉悦。很多幼儿园由于场地限制,不能提供孩子完整、丰富的室外活动场所,因此结合社会活动环境,挖掘室外活动资源也是幼儿园发展的重要主题。比如组织春游活动,让孩子走进大自然,接受自然的教育;还有公园、游乐场所等场地的利用,既可以用来组织亲子活动,也可以用来开发节日庆典活动,使孩子们在丰富的环境中获得足够新鲜的刺激,促进心智的健全发展与思维的开阔。
2.优化教育资源活动幼儿园的教育实施按年龄划分教育阶段、分班的教育制度,目前幼儿教育大致分为小班、中班、大班三个教育段,每个教育段又具体分为不同的班级。由于上课、室外活动全部是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的,因此各个班级的小朋友之间相互并没有交集。随着全球化、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儿童也将面临更加丰富开放、竞争激烈、人际关系更趋多元化的社会,如何在幼儿阶段培养孩子的开阔性思维、开放的视野、宽广的心胸与一定的人际交往能力,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主题。因此幼儿园教育应避免分班教学对孩子发展的限制,通过实行混班制的活动为小朋友打开交际圈,让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都能在一起交往与活动。
比如在晨间活动、室外活动、艺术特长教学等方面,都可以把不同班级的小朋友集中在一起,实行混班制的活动或教学。加强城乡幼儿园之间的合作、交流。城市与农村之间在生活方式、生活环境、优化教育资源与理念间存在差别,这种差别一方面不利于农村教育的发展,另一方面也是城市教育的另一潜在资源。通过加强城市与农村之间教育的合作与交流,使城乡之间的孩子互相交往、互相进入彼此的生活与学习环境,这对孩子是另一丰富、新鲜的信息刺激,使孩子认识到社会的丰富多彩,认识到自己成长的环境外还另有天地。比如开展“城乡娃娃手拉手”的交流活动,邀请农村的孩子来城市幼儿园做客,让小朋友模拟社会待客的方式培养孩子社会性能力的发展;而农村的孩子则通过带来自己家乡的照片、礼物,讲述自己在农村生活的见闻等,丰富城市孩子的视野,还可以通过农村孩子邀请城市孩子去做客的方式,增加城市孩子的见闻,丰富孩子的视野。城乡幼儿园的合作、交流不仅能促进孩子视野的开阔与社会性的发展,对幼儿园的优化教育资源与管理理念的更新也大有好处,通过借鉴不同幼儿园的管理与教育理念,促进自己园内教育理念的更新与发展。
二、结语
[关键词] 美术 少儿教育 正确的引导方法
美术的启蒙往往发端于幼儿,这时小孩的大脑里开始具有形象思维表达,对一切事物开始了认知阶段。在这个阶段的幼儿充满新奇、渴望、探索。对事物的形态、性能、产生强烈兴趣且信心十足。儿童的记忆容量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凡是儿童感兴趣的、印象鲜明、强烈的事物就容易记住,[1]因此,在这个阶段对发掘他们的形象思维是相当有益的,可此阶段的少儿都面临一个问题就是怎么学,老师怎么教,家长面对形形的美术教学无法适从,成为最迫切的问题。
在教学和展览展示过程中经常会碰到这种情况,有不少家长会发出这样的感叹;“我的孩子真是学什么像什么,你看多像呀,和真的一样。”也许这是家长对自己小孩成绩的直接肯定,这种赞赏和随机的鼓励是有必要的,我也赞同家长对孩子的鼓励。可他们忽略了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小孩的天性,而不是成人的价值判断,成人已经形成了自己年龄阶段的审美标准,来评判小孩天性的自然表露,家长不知道这些赞叹所付出的代价是孩子观察和想象的缺失,因为孩子学画的最主要的目的是锻炼他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其实家长不明白,孩子画画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这个过程很有趣,它能够帮助了解自己的孩子,孩子用简单的线条,歪歪扭扭的造型和简单色彩的涂抹,表达真实的童心,也许是一个故事、也许是一个要求、或者是一个模仿的心理,所以我一直认为,儿童绘画,重在过程,而不是结果,可恰恰相反家长们往往注重的是结果而不是过程,这就催生了一系列的问题,传统的美术教育,使大家觉得画得“好”就是要画得“像”,似乎只要画得“跟真的似的”作品才叫好画。其实像与不像已不是主要问题,虽然孩子们的画比较抽象,没有比例、没有透视、造型平面,多种形象会堆积一块,可孩子们对于这样的画面乐此不疲,孩子们已经开始使用他们的大脑来思考、来观察世界,来表达他们的心声。
因为每个年龄段对形象的把握都有不同的要求,再说一件艺术作品的价值高低不是拿像与不像来评判,事实上它只是具有造型能力后一个最基本的要求。在少儿阶段,美术教育作为促进儿童智力发展和培养各种能力的重要手段,有其独特的规律性。在儿童漫长的成长过程中,如能科学地将美术教育知识传授给他们,对于他们知识面的拓宽、想象力的丰富、形象思维的发掘、创造能力的增强都有好处。因此,父母应该鼓励他们,让他们的天赋和灵性充分发挥出来,而不是渐渐地被消磨掉。 一味地按成人的思维来评判。
另外有许多老师的教学方法也是值得商榷,喜欢给孩子做示范,经常让孩子临摹示范作品,拿一副范画万事大吉,所有的孩子都按此模式,结果大家都可以想到,所有孩子的画面都一模一样,唯一好坏标准,就是谁接近范画谁就得到老师的鼓励与表扬,最后所有孩子的画面都是一个模子,这样的教学方法导致一个严重的后果,部分孩子就会讨厌画画,画面总是不能接近范面,最后放弃画画,因为得不到鼓励。还有孩子可能一动笔就是一些模式化的东西,让随意画一副作品,可不管三七二十一,左上角先画一个太阳且永远是一个样子,一动笔房子永远是三角形的顶,孩子的创造力被限制,他们不再愿意观察身边的事物,想象的大门也从此关闭,以至于今后没有范画,孩子就画不出画来,原本喜欢画画,可以一口气画出很多稀奇古怪玩意的孩子不会画画了,甚至产生逆反心理,逐渐的对绘画失去了兴趣。这就是为什么孩子越长大,反而越不喜欢画画,我想,如果孩子们能在愉悦的情绪和自由自在的氛围中,轻松而又投入的地绘画,让他们随意表现他们纯真的天性,对世界和艺术朴实稚拙的理解,丝毫没有功利的考虑,大胆地用色彩和线条去表达自己的感情和五彩缤纷的童心,不再按部就班的、老老实实的作画,那么每个小孩的作品就会出现千人千面。要做到这种效果,就需要老师有正确的引导方法,比如;同样是表现一副大自然的画面,画面中会出现太阳、小山、树木、房子、草地和一些小动物,太阳就不一定按通常模式安排到左上角或右上角,可以有多个位置来安排。比如,可放到房子、小山或树木的后边不一定是完整的一个太阳,通过色彩的变化,画面中会出现早晨或傍晚的优美大自然的表情。通过其它画面主体的不同变化,就会出现很多不同的构图,除了固定的主体,孩子们还可以把自己的想法以及道具搬到自己的画面中,通过自己的认知能力,在画面里还可以安排故事情节。通过这样的引导,充分发掘小孩的天性与想象力。再加上现代多样化材料的应用,每个小孩画面包括每张作品都会有不同变化,更增强了儿童对绘画的积极性。多次的练习与引导,孩子们的思维打开了,就不再是被动地奉命作画,而是自觉自愿,是兴趣,是对线条、色彩的热爱,是充分的表现艺术的自然宣泄。
现代美术教育家伊顿说;“教育是一种勇敢者的探险—尤其是艺术教育,因为它涉及到人类的精神创造。”因此美术教育应该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打破那种固定模式思维,这不光是对孩子的要求,也是对教育者的要求,作为“传道、授业、解惑” 的教师,首先要有先进的教育方法来武装自己,然后要有敬业精神,才能有资格教育未来之星。所以把教与学作为两个点来做出判断是恰当的也是必要的。
关键词:家长 教师 幼儿教育 认识差异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5)09B-0089-01
经常和一些孩子的父母交流,有些父母在孩子身上负载了太多的愿望,而忽略了一点,那只是一个孩子,他需要的是宽松的自然放松的阳光的环境。这样的环境使得孩子的兴趣爱好倾向在无拘无束中自然呈现给我们,而家长和身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负责提供这样的环境并细心发现引导孩子的兴趣和培养良好的习惯,是我们的责任。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主要表现在:
一、家庭教育
(一)施加压力,方式粗暴
幼儿时期正是最体现心性的时候,小孩子往往表现得很活跃很调皮,但是家长并不了解幼儿身心的发展特点,对于孩子的这些行为总是归结于捣蛋破坏,总是认为好孩子是不会有这样的做法的,因此用粗暴的语言吓唬幼儿,长此以往,孩子就再也不敢向自己愿意的方向发展了,直到最后把很多的创造力搁浅。
(二)重视知识,忽略其他
幼儿时期是培养好习惯的最好阶段,但是家长往往认为幼儿时期是为入学提前准备的最佳时期,对孩子的认字、学习拼音、英语、算数等知识技能的重视多于其他方面,往往阻碍了孩子在自理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上的提升,而且因为太过于重视学习,使孩子滋生逆反心理,对学习失去了兴趣,从而影响了以后的学习。
二、学校教育
(一)重视幼儿好的生活习惯、自理能力的培养
幼儿顾名思义,年龄是很小的,很多方面都是不成熟的,甚至有太多不会和不懂的地方,在幼儿园的教育方式中,教师很重要的一个任务就是培养孩子好的生活习惯,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这样可以为以后的生活奠定基础,也让孩子渐渐成长起来。
(二)坚持知识技能教育与其他能力提高共重
在幼儿教师的认知中,并不仅仅关注幼儿习惯和自理能力的提高,还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在许多的幼儿园中我们可以看到有外教教授英语,为以后的入学提前准备和培养兴趣,这样的做法可以说是劳逸结合,能够使幼儿最大限度学习知识和提高能力。
(三)注重多方面的发展,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潜力
在教育学科方面,不再仅仅是传统的拼音、算数和英语,在这些学科的基础上开展了音乐、舞蹈、创新制作和其他要求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科,如创造活动方面幼儿主要表现在游戏和艺术活动中,从这些学科上可以了解幼儿的动手能力、记忆能力、创新能力、理解和表达能力等等。
通过以上家长与教师在幼儿教育问题上的认识分析,我们了解到两者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要想让幼儿得到最好的教育,还是要家长和教师在教育问题上达成共识,这样不仅对于教育孩子有着很大的好处,同时也是家长、教师与幼儿之间增进感情,以此获取双赢的结局。下面针对家长和教师在教育幼儿问题上的认识差异,提出下面几点方式方法,以便让幼儿获得最好的教育。
三、家园共育
(一)开设家长学校,健全家长学校制度
多数家长对于幼儿进入幼儿园接受教育的心理是不正确的,仅仅只是为了方便自己,根本不注重孩子的教育问题,所以设立这样的机构,可以让家长树立科学的育儿思想,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
(二)互相交心
不论是家长还是教师,只有跟幼儿具有有效的沟通时,才能进行下面的步骤,所以在面对幼儿时应该进行心的交流,这样能了解孩子的想法,从而选择最合适的方式方法教育孩子。
(三)建立教师与家长互相沟通的制度
陶行知先生说过:“学校的教育功效,一部分要靠着学校和家庭的联络。”而建立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渠道,更是教育幼儿最坚强的后盾,加强教师与家长的联系和理解,就能更和谐地处理幼儿的教育问题认识差异,从而找到最佳方式,对幼儿进行教育。
鲁迅先生说:“孩子的世界与成人截然不同,如不先行理解,一味蛮做,便大碍于孩子的发达。”我们都从儿童时期走过,最后说一句,别忘记了,他们只是孩子。让他们做孩子该做的事情。
参考文献:
1、“没有绝对的完美,只有相对的优秀,我的孩子是最棒的。”
不是每一个孩子都可以成为最棒的人,但是每一个孩子都是父母唯一的宝贝,也是父母最棒的孩子。不要去羡慕“别家的孩子”成绩有多好、多听话,真的大可没必要,你要相信你的孩子就是有其他人没有的地方,每个人身上都会有闪光点,你要做的事情是发掘孩子的有点,并且将他的缺点转化为优点。合格的教师与父母:发现孩子的优点,告诉孩子什么地方行;不合格的教师与父母:发现孩子的缺点,告诉孩子什么地方不行,变“你不能”为“你能、你行”。
无论孩子做了什么,我们都要往孩子好处想。成功者使用光明思维。同样是半瓶酒,成功者说:“还好,还有半瓶酒”,失败者说:“怎么只剩半瓶酒了”。
苹果只能结在苹果树上,好的结果只能产生于好的过程,多往孩子好处想是这一过程的起点。
哪怕天底下多有的人都看不起您的孩子,作父母的都应该眼含热泪地欣赏他、拥抱他、赞美他,为自己创造的生命而自豪。您要坚信您的孩子能做到最好的自己,而不是最好的别人。
2、对孩子要多说“你行的!”
孩子进步的动力来源之一是你的鼓励,别吝啬你对孩子的鼓励,你的一句简单的“你是最棒的!”或者“你能行”都是孩子前进的动力!有些聪明的孩子成绩并不理想、或者没有成为众人眼中的“优等生”,这其实并非孩子的资质不够,而是作为父母的你没有给予足够的鼓励;有些孩子本来就做得很出色,但是过分谦虚,觉得自己没有什么闪光的地方,那也是父母没有及时给予鼓励。这样一来,年龄尚小的孩子不会对自己没有明确的定位,如此下去,你可以想象到,孩子的潜力怎么发挥出来呢?
3、教育孩子不妨改变一下你的思路
问题会引导我们的思考方向。习惯于问“为什么”会把我们的思路引向找理由,找借口的方向,而习惯于“如何”这样的句型,比如说“我们如何做才能做的更好呢?”这样的句型会把思路引导到找方法的方向。
孩子上课迟到了,你一般会很不耐烦的问“你怎么又迟到了?”,“你为什么迟到了?”,这样问除了让了学生感觉你在抱怨和责怪他之外,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当你了解到孩子因为起床晚了而迟到的时候,你可以说“你以后如何做才能准时起床呢?”这样的问法不但没有任何的责怪的意思,却让孩子感觉很贴心,觉得老师是在帮助他解决问题。
4、身教重言教,遗德胜遗金
人的行为习惯95%属于习惯性的行为,而习惯性行为主要是由潜意识指挥。家长应该不断的输入积极思维使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改变和影响潜意识的方法就是做积极的暗示,向孩子输入积极的信息。然而,你更应该做到的是言传身教!只要你在孩子面前起到一个良好的作用,就会久而久之地影响孩子,因为如果你没有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孩子,孩子会理所当然地认为自己的父母就是对的。
不论你是否做得对,只要你想给孩子传递一种积极而正确的信息,用你的行动吧,那是最好的方法!
5、“给孩子摘星摘月,不如教孩子自己学会点灯”
从学会系鞋带到自己过马路,每一步都是孩子迈向更独立的里程碑。在生活的能力上,作为父母的你更应该教导孩子解决问题。孩子不懂得绑鞋带,你可以帮他绑一次、两次、三次,但是你不可能一辈子帮他绑鞋带。你可以试想,孩子找不到工作,你可以代替他一辈子打工吗?在你的羽翼之下,孩子永远成为不了雏鹰、永远不能翱翔蓝天,因此,请放开你保护的翅膀,让他去闯荡、去跌倒。最终,孩子的能力才会有所提升。
6、激发他内在的艺术天份
虽然科学家已证实没有所谓的“莫扎特效应”,但是多让孩子接触音乐、美术、舞蹈等活动,依然可以丰富孩子的内心世界。专家发现,当孩子随音乐舞动、或是拿着画笔鸦,其实都是孩子在抒发他内在世界、表达情感的方法。孩子喜欢画画、跳舞或弹奏音乐,也会对自己感到比较满意。
7、批评与赞美都要讲究艺术
积极的批评是在充分肯定的前提下,指出他应该如何做就更好了。赏识批评,充分肯定,指出不足;幽默批评,幽默风趣,轻松自如;沉默批评,此时无声胜有声。对于孩子的一些调皮捣蛋的行为,你与其去严厉的批评,不如不去理会他。你不拨弄他那根淘气的脑神经,他自然觉得没趣。
而当孩子表现很好时,不要只是说:“很好”。赞美要具体一些,说出细节,指出有哪些地方让人印象深刻,或是比上次表现更好,例如,“你今天主动跟警卫伯伯说早安,真的很有礼貌”。不过,赞美时也要注意,不要养成孩子错误的期待。父母应该让孩子自己发现,完成一件事情所带来的满足与成就感,而不是用物质报酬来奖赏他。
8、抽点时间,用心听听孩子的心声
当父母否认孩子的感觉时,孩子觉得他得不到理解。只有当孩子的情绪被接纳,他的感觉舒畅了,他的行为才会良好,因为孩子是生活在感觉的世界里。
倾听孩子的心声。有经验的父母提出,通过说话来了解他们的感受,是非常有价值的一种方式。不论孩子提出的问题是大还是小,都要尽可能找时间立即去倾听他所说的话,而不要让孩子等你有了空闲时间再说。与孩子说话,为父母提供了一次了解和教导孩子的机会。立即倾听孩子的谈话,有助于赢得孩子的信任,这样孩子才愿意把所有的事都告诉父母。
9、在一定范围内让孩子去选择
随着孩子的成长,给他越来越多的自由和生活的权力是很重要的。你必须有意识地克制自己的那种什么事都为孩子做的想法,给孩子一定的自由,表明我们信任和尊重孩子,孩子也会更加尊重我们,爱我们。
在一定范围内给孩子选择权,通过提供选择,可以避免紧张气氛,给孩子提供做决定的实践机会。如“睡觉时间到了,你是要听昨天的故事呢,还是想听一个新的故事?”“你今天是想穿粉红色的上衣,还是蓝色的T恤?”做选择并让孩子负责任都是日常的行为,对于发展孩子的自我价值观是至关重要的。
10、教孩子的话要正向说
父母的目光像阳光,找到哪里哪里亮。你希望孩子具有什么品质你就说他已经具备了什么品质,希望孩子聪明,就说孩子智慧,希望孩子胆大就说孩子勇敢。不是聪明的孩子被夸奖,而是夸奖使孩子越来越聪明,不是愚笨的孩子被指责,而是指责使孩子越来越笨。
越是经常重复的信息,对潜意识的影响就越大,虽然我们在主观上否定粗心,可是客观上不断重复的粗心二字,天长日久、不知不觉就进入了孩子的潜意识,结果孩子变得越来越粗心你越不想做的事情,越不想发生的事情,往往越容易发生,因为你的大脑里面已经出现了一系列糟糕的图像。
不要说我不能贫穷,应当说我要富有;不要说我不能落后,应当说我要领先;不要说我不想失败,应当说我要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