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老人专业护理知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随着经济发展和观念的变化,现今人们居住方式和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变化。由于家庭规模日趋小型化、子女成家后自立门户、分开居住和子女外出求学、工作等原因,身边无子女的纯老年人家庭户正在日益增加,入住养老机构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
随着年龄的增长,大部分入住机构的老年人身体机能和生活能力逐渐退化,各种常见病、多发病以及老年性疾病越来越多,生活自理程度越来越低,对医疗康复和心理慰藉等专业服务的依赖性需求越来越高,因此养老机构是否能满足老人专业化服务的需求是老年人最终选择入住养老机构的重要条件和标准。目前养老机构在运行过程中普通存在一些问题,我认为主要因素有以下二点:
现有的护理员队伍不能满足养老服务的需要
1、目前,大多数养老机构护理员队伍整体能力不高,普遍存在文化低、年龄大、技能差的现状,这就形成了矛盾,即入住老人不断提高的服务要求与较弱的护理员队伍之间的矛盾。
这我院而言,我院隶属于南京市民政局,建院于1952年,现有床位1110张,为省一级福利院,民政部、江苏省、南京市养老护理员培训基地;院属安宁医院即南京民政康复医院,现为南京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和承担南京市公费医疗任务的医疗单位,是设施配套,集护理、医疗、康复、娱乐、心理慰藉为一体的综合型公益性社会福利机构。
目前,在我院入住的寄养老人来自不同的阶层,有退休学者、教授、工程师、医护人员,也有领导、普通百姓等子女不在身边的“空巢”老人,由于他们来自不同的阶层,年龄、受教育程度、工作经历、社会背景、家庭状况、生活习惯、身体状况和入住机构的原因不同,所以对养老机构隐含的和明示的要求也各不相同,这就要求护理员具备相应的专业护理知识和技能、有较好的个人素质和修养,还要掌握一定的交流沟通技,对老人进行心理疏导、精神慰藉,以满足老人需求。但护工队伍的现状根本无法满足老人的需求。我们对我院一介护护理区的护工基本情况进行统计:该区共有护理员24名,按年龄统计:40岁以下1人,41-50岁19人,51岁到60岁4人;按受教育程度统计:高中及以上1人,初中10人, 小学7人,文盲6人。从以上统计数据不难看出,这样的一支护工队伍经过培训虽然可以完成基本的生活照料,但却无法满足老人对医养、护养和心理慰藉等服务的需求。
我曾到过香港、台湾的养老机构学习考察,我感到:就硬件设施而言,我们养老机构目前的环境、规模、设施设备与香港、台湾等机构比相差不是太大,但护理人员的专业化程度和服务理念、服务意识却无法相提并论,由此带来的是生活在机构中的老人享受到的服务相差很大。
香港、台湾养老机构特别注重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和心理关爱,机构有专门的工作人员为老年人策划了丰富多彩生活: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娱乐活动,开设各种兴趣讲座、鼓励各种不同的信仰,组织各种活动小组,帮助老年人进行多种形式的康复活动,使机构到处充满朝阳般的气息,使生活在机构的老人们身心愉悦。由于受到护理员队伍整体素质的牵绊,我们的机构只能完成生活照料,老年人生活相对单调,缺少生机和活力,特别是卧床的失能老人就剩下头上的一片天花板、墙上的一台电视机和身下的一块床板。
2、现有护理员与入住机构的老年人配比不足,不能满足护理服务的要求
按通用标准,护理人员和老人的护理比例为:1:3,即1 名护理员照料3名老人。(国家级福利院评定标准规定:自理老人1:4,生活不能自理老人为1.5)。台湾曾有一机构,对入住机构的失能老人每天需要接受服务的时间进行了测算,得出3.8小时/人.天。按此测算护理员与老人的比例1:2。
例如:台湾“永信松柏园老人养护中心”共有各种床位160张,据工作人员介绍,中心共有工作人员150余名,其中具有执业资格的护士和护理员115名,其他35名,专业护理人员与老人的比例为1:1.4。
我以收住老年痴呆症的失智老人护理区为例:入住老人64名,配置护理员21名,护理员与老人的比例为1:3(失智老人由于其特殊性,护理难度比普通卧床的介护老人难度更大)。
这样的人员配置只能基本完成老年人最基础的生活照料,不能满足老年人和家属对护理服务的要求。
二、养老法律法规及评估制度不完善
目前国家现有的养老服务机构的法律法规主要有:《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标准》、《社会福利机构管理办法》、《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基本规范》、《老年福利机构建筑规范》等,这些法律法规主要都是来规范养老机构的,但却没有用来保护养老机构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事实上,养老机构在日常工作中不可避免地会发生机构与老人、机构与家属、老人与员工之间的纠纷,由于行业的特殊性,目前的其他法律法规如民法通则等不一定能公平地解决,每每遇到这些纠纷,机构往往成了弱者、只能以赔钱了事,这无形中增大了机构运行风险。
另外,香港、台湾等地都设有第三方的评估机构,这些评估机构的主要职能是对拟入住养老机构的老年人和各项指标进行科学公正的评价,确定护理等级,同时评估机构作为第三方,对养老机构和老人、家属之间的矛盾和纠纷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从而保护双方的利益。
二、改进建议:
1、加大对护理员和护理管理人员培训的力度
加快养老机构的专业化建设,最重要的就是加快护理员队伍和护理管理人员专业化建设步伐。建议加大培训力度,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和教育,使养老机构的工作人员都成为掌握专业社会工作知识和服务技能的专门人才,尽快实现护理员队伍的知识化、年轻化、专业化提升养老服务水平。
2、提高护理员的待遇
建议通过提高护理员待遇,使他(她)们能体面的工作,吸引具有专业能力、专业素质的年轻人从事养老护理工作。
3、建议加快政府购买公益岗位的进程
为老服务属于社会公共服务范畴,具有社会福利和公益的属性。建议参照杭州、上海、苏州等地的经验,按养老机构的实际床位核定公益岗位数,购买岗位。
项目名称:用fMRI实时检测rTMS治疗MCI患者的急性颅脑反应及机制探讨
本文把南充卫生学校附属医院老年护理院护理安全策略改进前一年(2013年1月――2013年12月)和改进后一年(2014年1月-2014年12月)发生的护理安全事件统计出来,进行分析总结,现汇报如下。
1.临床资料
2013年1月-2013年12月南充卫生学校附属医院护理院在院老人平均28人/月,其中完全自理的2人,部分自理的4人,不能自理的22人。2014年1月-2014年12月南充卫生学校附属医院护理院在院老人平均43人/月,其中完全自理的2人,部分自理的6人,不能自理的37人。发生的护理安全事件如下表所示。
2.讨论
通过表1看出,护理安全问题改进前南充卫生学校老年护理院共发生护理安全事件20人次,发生率从高到低依次是为压疮、尿路感染、跌倒、走失、肺部感染、噎食、烫伤。由此得出压疮和感染是护理院老人发生护理安全的高风险事件。改进后共发生护理安全事件3人次,其中压疮2人次,尿路感染1人次。说明改进措施效果显著。讨论如下。
2.1 与护士有关的影响护理安全的因素
2.1.1工作责任心不强
护理院工作繁琐、生活护理多,个别护士为了方便省事不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表现在以下几方面:①不按时巡视,病情观察不仔细。没能及时发现问题与隐患。(例如梁**因为受凉导致的肺部感染、徐**家属为老人洗脚导致的烫伤)。②不认真执行分级护理制度、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等护理核心制度。当班该做的事落到下一班做的现象时有发生。③基础护理不到位,出现护理并发症。(例如雍**的压疮)④护理记录书写不及时,有漏记、记录不实或专业术语不准确的现象,使老人病情照顾的连续性得不到保证。
2.1.2专业素质和能力欠缺
我校护理院0-3年资质的护士占77%,专业技术不够熟练,缺乏敏锐的观察力,三基不够扎实,经验不足,加之不熟悉服务对象的身体情况,对老人已经出现或可能出现的危险状况不能及时发现,缺乏应急、应变能力。(如赵**的跌倒事件、袁**的跌倒事件)。不能及时识别疾病的先兆、对疾病的发展及并发症预见能力不够。(例如雍**的癫痫发作)。
2.1.3组织构架及管理因素
我校护理院成立仅一年多,由于“全护理”的养护机构属于新兴产业,可以借鉴的成熟的东西较少。所以各种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岗位职责、质量标准等不健全,培训学习也不够,存在监督、调控等不足。故护理管理的各个方面还需要大力提升。
2.2与护工有关的影响护理安全的因素
办好护理院需要有一批有爱心、责任心、吃苦耐劳、懂护理技巧的护工队伍。我国护理界存在护工队伍培训难、管理难、用人难、留人难的问题。我校护理院也不例外。
2.2.1 素质不高、缺乏爱心
护工主要来自农村,年纪多在50岁以上,普遍是小学学历,没有一技之长,无法在其他行业谋求职位的弱势群体。存在专业培训少,流动性大、小农思想严重、无集体观念,不会团结协作、缺乏自主服务意识、贪图个人小利等特点。聘用后需费心进行培训。由于护工待遇不高,加之服务观念未转变,人们普遍认为伺候人的工作下贱、低人一等,导致招人不易留人也很难。
2.2.2缺乏必要的护理技术与技巧
我校护理院90%以上都是全护理的老人。绝大多数长期卧床、意识不清、吞咽困难、大小便失禁,生活护理难度大;而且入住的老人以中风偏瘫、植物人状态、老年痴呆、帕金森、癌症晚期等多见,且同时存在多种疾病,护理问题多,由于护工没有专业护理知识,加之流动性大,没有培训熟练就上岗,对老人的具体情况不熟悉,这些都是影响护理安全的因素。
2.3影响护理安全的老人自身因素
老人大多各种慢性疾病共存,而且不服老、不想麻烦别人;或者疾病原因(比如老年痴呆症),造成危险因素增加。如病情突变、跌倒、压疮、误吸、误食、走失、烫伤等。
2.4 影响护理安全的病区环境因素
居住环境对老年人的安全问题尤其重要,如灯光、地面或病床、坐椅、轮椅刹车、扶手等等因素,都可能存在安全隐患。我校护理院的硬件条件稍显薄弱,对于安全隐患的控制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3. 护理策略
3.1关于护士
3.1.1加强护士教育
对护士进行相关法律法规的知识培训,强化护理安全意识,使每位护士都能自觉遵守医德规范,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和护理操作规范、疾病护理常规及工作流程,切实提高护理服务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利用各种会议、查房、讲座、晨交班等进行安全教育,将安全意识渗透于整个护理工作中。
3.1.2提高护士的专业素质
加强护士“三基三严”的规范化培训,进行各种护理安全隐患演练及工作情景模拟演练,提高护士应急、应变能力。鼓励护士参加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学习,拓宽知识面,分层次对护理人员进行专业技术操作考核和理论考试,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
3.1.3加强质量控制
护士长组织护理组长、办公室护士、总务护士每周召开一次工作会议,进行上周的工作总结及评价,解决护士工作的问题,了解护士的心理状况及工作情况,布置本周的工作任务和重点,有针对性的具体指导基层护理管理人员,效果良好。
3.2关于护工
职业护工作为一种新型的职业应运而生,加强培训及管理护工的工作势在必行[2]。
3.2.1招聘能相对固定、文化水平初中以上,年龄45岁以内,身体健康、仪表端庄,有爱心有责任心的人员担任护工。
3.2.2制定护工工作质量标准、岗位职责、服务项目、质量要求、工作流程、规章制度等,并编写成册,按手册内容进行培训理论及操作,考核合格后上岗。每月进行工作质量检查,每周召开一次工作会议,对上一周的工作考核、评价、总结以提高服务质量。
3.2.3确定工作范围,加强业务培训。护工的工作范围主要包括患者的生活护理,如擦身、拍背、洗头、洗脸、喂食、协助大小便、洗澡、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协助患者功能锻炼等。定期组织相关知识培训,如法制宣传教育,安全教育、沟通技巧培训、医院感染培训、消毒隔离知识培训等。使护工的安全防护意识加强,避免交叉感染。同时要求护工与老人及家属建立良好的关系,并养成及时报告的工作习惯。
3.2.4加强质量控制。建立护工工作评价表,每位护工的工作表现都由当班质控护士评价,根据护工的工作质量、劳动纪律及评价内容等手段,实施奖惩。护士长每周召开一次护工的工作短会,进行上周的工作总结,解决护工之间的矛盾,了解护工的心理状况及工作情况,效果良好。
3.2.5人性化管理。要处理好制度化和人性化管理的关系。既要关心护工工作,又要关心他(她)们的生活及健康,理解他(她)们的难处,使他(她)们能轻松、愉快地工作和生活,不想离开,从而稳定护工队伍。
3.3关于组织架构、规章制度
3.3.1不断补充完善岗位职责和护士工作能力、标准要求、基础护理和护理技术服务规范内容的内涵要求及各项制度等,使护理院护士工作有章可循。
3.3.2建立护理安全的组织机构,安排每天的质控护士,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进行检查,督导,评价,分析及改进。
3.3.3制定完善的护理安全风险控制制度及预防压疮、跌倒、烫伤等护理风险的评估标准、护理措施及工作流程。
3.3.4外出参观学习,上网查阅相关资料,购买相关书籍,在学习中进步和提升。
3.4具体护理安全事件的预防措施
3.4.1压疮的预防
压疮的预防措施主要在于压疮发生的原因:要求做到五勤:即翻身勤、擦洗勤、按摩勤、整理勤、更换勤。① 避免长期局部受压:更换卧位,保护骨隆突使用石膏甲板时注意保护皮肤,松紧适宜。②避免潮湿摩擦及排泄物的刺激。长期卧床病人的床褥柔软、透气性高、吸水性好。 ③避免摩擦力和剪力,防止患者滑动,护士在为患者更换床单位时要避免拖、拉、拽,以防皮肤受到磨损。④增进局部血液循环,温水擦洗、全身及局部按摩。⑤加强营养: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饮食,保证正氮平衡。
3.4.2肺部感染的预防
应做好以下几方面:① 每日开窗通风2次,每次30分钟,并调节室温20-22°C,湿度50%-60%。② 进食后保持半卧位30-60分钟后再恢复。每餐进食量在300-400ml;速度不宜过快,时间控制在20-30分钟; 温度40°C左右,避免冷、热剌激而致胃痊孪造成呕吐误吸;进食后,常规为老人清洗口腔,特别要注意对口腔内瘫痪侧颊粘膜的清洁,以免食物残渣存留发生口腔感染后继发支气管或肺部感染。有假牙的老人睡前一定要取下,清洗干净后放在盛有凉开水的容器内。③保证充足的摄水量,2000ml/天左右,以降低分泌物的粘稠度。每天上午、下午定时喂水。④保持呼吸道通畅,以伸展肺的不活动部分能最好地预防呼吸道感染,鼓励老人咳嗽咳痰。⑤对于意识障碍、长期卧床老人,要多取侧卧位,每天2次取半卧位,每2小时翻身、叩背,以避免坠积性肺炎的发生。
3.4.3尿路感染的预防
男老人常因前列腺肥大、尿储留继发细菌感染;女老人由于尿道短、局部抵抗力降低,也易发生尿路感染;糖尿病老人常因尿中有糖,易反复发生尿路感染;长时间卧床的老人,大小便失禁,因污染而发生尿路感染;留置尿管的老人更易发生尿路感染。由于老年人各种功能下降,疾病表现反应差,尿路感染往往不容易被发现。措施如下:①多饮水,每日摄入量在2000ml左右,勤排尿(2~3小时排尿1次),以促进细菌和炎性物质的排出;②进食清淡,富含水分食物;③注意个人卫生,每日2次清洗会,勤换内裤;④失禁老人每次处理完大小便都要清洗会,并保持床单元的清洁、干净、整齐。
3.4.4跌倒的预防
措施如下:①提高老人自身的警觉性及对预防跌倒的重视度。②保持适当的体育锻炼,延缓中枢神经系统和骨骼肌肉系统的衰老。③定期体检,排除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④避免单独活动。⑤改善居住环境,规则摆放物品,增加室内照明,在容易滑倒的厨房、洗手间等处保持地面干燥或铺防滑垫。⑥调整床、座椅、马桶的高度,加装扶手,便于老年人使用。⑦穿着宽松舒适的服装,保证鞋底防滑,避免穿拖鞋行走。
3.4.6走失的预防
①制作一张身份卡或腕带,上面写清楚老人的姓名、住址及联系电话,放在老人的衣袋内或是戴在老人手腕上;也可将标有身份信息的布片缝在老人外套上。②老人外出时,必须由家人或护工陪同,避免让其离开工作人员的视线范围。③加强门卫管理工作,对于爱走动老年痴呆老人进出锁门。
3.5加强安全环境管理
病区地面应保持干燥、防滑,病房整洁,通道通畅,卫生间、走廊等安装扶手、呼叫设施等,病室光源避免过强或昏暗。意识障碍患者使用保护具避免坠床或撞伤,各种安全提示卡规范使用,做好告知及知情签字存档。当然,还需要对护理院居住的硬件进行改造和建设。
3.6设立护理安全隐患、缺点登记本
鼓励护士主动报告护理缺陷并提出合理化建议,各班护士间积极“补台”,把安全隐患、护理缺点消灭在萌芽状态,人人参与护理安全管理,把单一的护士长管理变为全员参与的安全质量管理,充分树立护士“安全老人”、“安全自我”的责任意识。
4、体会
护理是小事、琐事;护理安全却是大事、要事。通过积极的根因分析,有效的护理计划的制定、护理措施的执行;严格遵守工作流程、操作流程;严密组织管理, 质量控制等手段,将老年护理院的护理安全事件降到最低是可能的。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9-0006-01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和人口期望寿命的延长,人口老龄化及其老龄人口健康照料问题已成为21世纪我国及世界共同面临的民生问题,这不仅为社会和家庭带来巨大的压力,也对养老护理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养老护理队伍是养老服务行业中从事老年人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精神慰藉等服务的最大群体[1]。然而,目前老年护理队伍建设面临着持证率低、培训内容陈旧、培训覆盖面窄等问题,政府和养老机构应分析养老机构护理员培训需求,制定相关措施加强培训。本文就养老机构护理员培训现状及对策研究综述如下:
1.养老机构护理员的培训现状
1.1养老机构护理员持证率低 2000年国家《劳动法》和《职业教育法》规定了从事技术复杂以及涉及国家财产、人民生命安全和消费者利益的90个职业的人员(含养老护理员),必须经过培训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后方可就业上岗[2]。但由于国家有关养老护理就业准入的规定缺乏完善的监督机制,地方相关部门对养老护理从业人员的培训教育重视不够,大量未取得护士执业资格及国家养老护理员职业资格的人员从事老年护理工作。据统计,全国现有约100万养护人员,其中95%以上没有执业证书,普遍缺乏专业护理知识[3]。调查显示,北京、上海等市持证率为57.4%,其中社会力量兴办的养老机构持证率仅为43.5%。广州市养老护理员持证率更低,仅为12%。天津市141家民办养老机构中甚至有52.7%的养老护理员连简单培训都没有进行,养老护理员5成无证在岗[4]。
1.2养老机构护理员培训内容陈旧 培训内容多为生活照料知识、老人安全知识及常见老人疾病的简单护理知识,而老人心理护理及康复、急救知识培训极少,难以满足老人对护理服务的特殊需要。而培训后的知识应用于实践过程中,护理员认为仍然难以完全胜任养老院的照护工作。专业知识的缺乏不仅不能为老年人提供优质的服务,甚至由于缺乏护理专业知识,可能导致差错事故的发生。
1.3养老机构护理员培训覆盖面小 目前全国、省级养老护理员的培训基地主要侧重于养老护理员晋级培训,包括初级(国家职业资格五级)、中级(国家职业资格四级)、高级(国家职业资格三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由于每个级别的晋升条件中都有年限的限制,即对于养老护理员个体而言要经过3-4年才有晋升培训的机会,当然各市、县民政机构也组织提供培训学习的机会,但缺乏系统性、持续性和评价性,相对于养老护理员队伍规范化建设的需求,培训覆盖面小,培训时间短[5]。
2.养老机构护理员的培训对策
2.1提高养老机构护理员职业培训重要性的认识 养老行业的快速发展,加速了对高素质服务专业人才的需求,不同的老年群体,有不同的养老需求,但我国护理业发展与国际标准水平相比远远不相适应。目前,大部分养老护理人员是直接从社会招聘过来的下岗或农村务工人员,以初中和高中文化程度为主;而养老服务应当是综合性和专业性相结合的领域,养老护理员除了需要具备必要的医学、康复和护理知识与技术外,对其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语言沟通、交往礼仪、社会组织能力也有较高的要求。针对培训对象的特点及行业需求状况,以满足岗位任职需求为目标,以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为核心,确定整体课程目标,在形式上采用项目组合的方式,每个项目中分为不同的专题,按照项目、专题进行教学[6]。
2.2分析养老机构护理员培训需求 据调查[7],养老护理人员最希望受到的培训内容为老年人常见疾病基础护理知识,其次是心理护理知识、生活照料知识、康复知识、安全及紧急救护知识。因此养老院的护理员必须掌握一定的疾病护理知识,来满足患病老人的疾病护理需求。
2.3实施养老机构护理员的分层次培训 养老机构可采取分层培训的方式对养老护理员进行培训。所谓分层培训是指按照不同年龄、等级、能力进行划分的培训教育方式。可充分利用护龄长短或职称、文化等级等属性将护理员进行分批分层次培训。
2.4发挥地方高校护理专业优势和作用 探索适合养老护理人才培养的培训方法和内容 建设养老护理人才队伍,利用医学院校丰富的护理教学资源和优秀的护生资源,护理专业可发挥积极作用。
3.小结
老年人群是弱势群体,老年人群中约70%以上同时患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慢性疾病,自理能力低,发病率高,并发症多。因此,政府和养老机构要重视护理员的继续教育和岗位培训,建立学习型的养老机构,根据老年护理工作的规律和特点,科学、合理地制定培训计划,建立一支由护理专家、高学历护士及处于职业生涯成熟期的护士组成的师资队伍,对处于职业起点及低学历或无学历的护理员进行培训指导。
参考文献:
[1]庄梅宝,孙小娅,向敏.养老机构护理员面临问题与对策[J].中国民康学,2012,24(19):2430-2431.
[2]冯金娥,杨丽黎,叶志弘,等.美国护理专业化发展回顾及对我国护理发展的启示[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6):502-504.
[3]Hanson CM,Hamric AB.Reflecting on the continuing evolution of advance practice nursing[J].Nursing Outlook,2003,51(5):203-211.
[4]李兵,张恺悌,王海涛,等.关于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几点思考[J].社会建设,2011(1):66-68.
[5]白利民,白婧文.江苏省养老机构护理员专业水平现状调查.护理研究,2011,25(8):2090-2091.
[6]李玲,耿杰,梁文兰.养老护理员职业培训的教学研究与设计.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35):4311-4312.
关键词:老年服务;人才培养;培养模式;互联网
1.背景分析
国际上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标准是,这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我国在2000年时,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了7%,这标志着我国进入了老龄型社会。到2012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为14.3%,处于快速老龄化阶段。2013年底浙江省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浙江省总人口数的18.68%,衢州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浙江省总人口数的17.50%,其中老年人慢性病高达49.5%、失能达18.6%、空巢达49.5%,2015年衢州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25.43%。预计2033年前后中国老年人口将翻番到4亿,到2050年左右,老年人口将达到全国人口的三分之一。老年人对于专业化、社会化的养老服务要求也会随着老龄化增大。但目前从事老年人照顾服务和管理人员数量不足、素质偏低,不能满足老龄化社会的需求,急需受过专业培训、综合素质高,懂得照顾技巧,具有责任心的专业人才。
2.“互联网+”理念
“互联网+”是创新2.0下的互联网发展的新业态,是知识社会创新2.0推动下的互联网形态演进及其催生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互联网+”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可以通俗说成“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互联网+”理念在国内最早由易观国际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于扬于2012年11月在易观第五届移动互联网博览会的发言中提出,总理也在2014年11月出席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时指出,互联网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工具。国务院于2015年7月4日印发《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教育部、国家语委于2016年5月31日在京《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16)》中将“互联网+”入选十大新词和十个流行语。
我国急速老龄化的情况下,加速培养老年人服务专业人才势在必行,传统的在中、高职校开设老年护理服务的培训课程来培养老年人服务人才的速度过慢且专业性不够强,不能满足老年人服务市场的需求。在互联网发达的今天,各种网络教学课程极其广泛,我们可以在保留传统教学培养人才的方法的同时,运营“互联网+”理念,有针对性的开设老年人服务专业课程,将互联网培训与基地实践有机结合,这样不仅可以加快人才培养的速度,而且不影响培训质量,基于“互联网+”老年服务人才培养模式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3.老年服务专业人才的市场需求
在社会老龄化日趋严重的今天,衢州市在老年人口占比25.43%情况下还在上涨,对老年人服务的需求也在不断的提升,对老年人的日常生活照料、紧急救助、医疗康复、社区日托、老人代购与专业养老机构等都需要有专业服务人才和专业的管理人才。衢州市有7家专业的养老机构,若干社区,失能老人与空巢老人更是高达70%以上,衢州市开设老年护理服务课程的中、高等学校凤毛麟角,衢州老年服务专业人才急需补充。
4.老年服务专业人才培养的意义
培养老年服务专业人才,加快适应我国日趋严重的老龄化社会的步伐,健全老年人服务的管理体制,提高从事老年人服务人员的专业素质,促进老年服务事业的发展,减轻家庭负担,使得老人在晚年能够得到专业的照顾。可以采用完善养老服务课程的知识构架、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等方式来进行老年服务专业人才的培养。老年服务专业人才的培养不分年龄可以社会解决部分失业就业问题。
5.衢州老年服务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
5.1在中、高职校开设老年护理培训课程
在各个中、高等职校开设老年护理培训课程,主要真针对符合入学条件的学生进行老年服务专业与老年服务管理专业的培训,采用最传统的教室固定式教学,在课堂上将基础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进行讲解。
5.2开设老年护理培训网络课程
首先是对现在已经从事老年护理服务行业人员进行的专业提升培训课程,主要巩固服务人员的基础知识和加深知识了解,可以不固定形式的进行学习,不影响正常的工作;其次是针对想要从事老年人服务行业的留守妇女,又不满足中高职校招生要求的人员,从基础开设课程,逐步加深。
5.3建设老年服务培训实践基地
在网上不定期的组织服务老人社会实践工艺活动,实习基地可以在专业的养老院或指定某个社区,参与社会老人服务实践的人员,给予相应的证书或资格证,累计参与次数,作为老年服务社会机构招聘人员的一项招聘参考。政府要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让本市老人做到老有养,也做好充分迎接“银发潮”的准备。
5.4建设老年服务专业的网站
政府建立老年服务专业的网站,对所有从事老年人服务的人员和社会机构进行系统的监管,确保整个老年服务事业能够稳步发展,在实际生活中解决老年人各方面照顾问题。
参考文献:
[1]吴玉韶.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R],北京:社会科学
1养老护理员的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养老护理服务人员主要来源于两组:一组是具有专业护理水平的专职护士担任;一组是由外来务工人员组成的专职护工,这些护工文化层次不高,没有经过正规培训[3].有人对江苏省养老机构中2909名养老护理员进行基本情况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其中专职护士有335名,仅为11.5%,而护工则为2574名,占88.5%[4].另外还对这335名专职护士的专业培训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接受过规范、系统的养老护理医疗、保健、康复护理学习培训的护士仅占极少数,大部分护理人员为普通病房的护士或即将退休的护士,并没有进行过专业的养老护理岗位培训[5],由此可见养老护理员缺口之大,基本达到了供不应求的程度,基本状况下:
1.1文化素质低下.目前我国的养老服务隶属于家政服务,因此养老护理员文化素质低是最为突出的特点[6,7],这些人员多来自农村,还有一部分为城市下岗人员,北京市2003年对23所养老机构进行了调查,其统计数据显示,在被调查的474名养老护理员中,文盲者占5.1%,小学文化占8.0%,初中占51.9%,高中及以上学历者占35.0%[8].北京这样的经济发达城市尚且如此,对于其他城市情况将更为恶劣,由此可见,我国养老护理员的文化素质亟待提高.
1.2专业技能水平欠缺.养老护理是一项技术性、专业性较强的工作,为了规范其职业标准,我国颁布了《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资格标准(试行)》.但是,自标准颁布实施至今七年以来,效果却没有明显改善,在标准中明确规定养老护理员必须持国家劳动保障部门颁发的资格证上岗,然而大部分地区基本未实施推行养老护理员持证上岗制度,即使有部分城市实施推广了持证上岗制度,但是持证率并不高[9],例如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为57.4%,其中依靠社会力量兴办的养老机构以及一些民营老人院的持证率仅为43.5%,甚至更低,而广州,仅为12%.即使一些地方推行了岗前培训制度,但其培训却很不规范,仅仅是走走过场,远远不能达到培训的要求,据2009年的调查显示,在我国取得劳动保障部门颁发的养老护理员职业资格书的仅为2万人,持证率只有10%[10].可见我国养老护理人员的缺乏程度,同时可以看出其专业技能的欠缺.
1.3年龄偏大.我国养老护理员存在着年龄普遍偏大现象,40岁以下的仅为14.3%,而40岁到49岁的护理员达到47.66%[11],养老护理工作既细致,劳动又繁重,年龄偏大将会给工作带来诸多不便,尤其是面对繁重劳动时出现体力不支的现象,因此年龄偏大不宜胜任,容易给养老护理工作带来极大隐患.
1.4流动性强、缺乏系统培训.根据调查显示,北京每年养老护理员流失最高达到1/3以上,我国养老护理员的从业年龄普遍偏低,因为养老护理工作即繁琐又劳累,收入不高,也缺乏必要的社会保障,大部分养老护理员一旦找到其他工作,就会离开养老护理行业.同时,大部分养老护理员缺乏系统的培训,不能为老年人实施专业化的护理服务.养老护理员不仅仅是对老人简单的生活照料,还需要专业和技能,目前我国养老机构及社区中的养老护理员,大部分缺乏养老护理方面的系统培训,甚至上岗前没有参加过正式培训.另外我国养老护理员培训模式单一,缺乏市场有效竞争,培训内容少,多集中于基本护理操作,缺乏职业道德和老年人心理护理方面的知识培训,专业化程度不够.
2养老护理员的市场需求
据统计,我国老年福利机构现有职工约为22万名,其中通过国家劳动保障部门颁发资格证书的养老护理人员约占10%左右,由此可见我国养老护理人员存在着严重的不足.2012年,我国各类养老服务机构比上年增加3436个,累计达到44304个,总床位数为416.5万张,比前一年增加了12.8%(其中每一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21.5张,比上一年增加7.5%),以河北省承德市为例: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水平不断发达,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发生着转变,老年人口比例逐年上升,对养老服务机构的需求越来越大,截至2012年底,我市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54.5万人,占总人口的14.5%;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32.4万人,占总人口的8.59%.2013年底,承德市共有各类养老机构71所,总床位12344张.其中五保供养中心47所,床位10041张;社会福利院1所,床位220张;独立运行的光荣院2个,床位96张;荣军医院1所,床位120张;社会办老年公寓20所,床位1867张,平均每45位老人,拥有一张床位,可见中国的养老机构,还需要不
断完善,养老护理员的需求量更在不断增加. 我国民政部门在2011年印发的《全国民政人才中长期发展规(2010~2020)》中提出,到2020年,预计我国养老护理员总数量将达到600万人,目前全国范围内,持证上岗的养老护理员人数仅为5万余人,缺口之大可想而知.另外,根据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的一项研究表明,中国的失能老人到2020年将达到599~674万,半失能老人达到6852~7590万,由此推算,我国养老护理员岗位则应该达到657~731万人,目前中国的养老护理员仅为200万左右,缺口将近300~500万人[12],社会对养老护理员需求的缺口在不断增大.
3养老护理员行业展望
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学的进步,人类进入老龄化时代,我国也提高了对养老护理员的重视程度,民政部于2001年了《老年人福利机构基本规范》,规范明确规定:从事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的人员要经过专业培训,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后持证上岗,更应该熟练掌握所从事工作的基本知识和专业技能;国务院于2006年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在本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加快培养老年护理学专业型人才,要有计划地在高等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增设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和课程.随着国家政策法规的以及社会对于养老护理问题的关注,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和高职高专专业目录中开始设置"老年人服务与管理、老年护理、康复护理等相关课程,从而加快了养老护理人才的培养.但是,这些还远不能满足社会养老护理员的需求,如何能够培养一些层次高、专业性强、服务规范的养老护理员队伍,现提出以下对策:
3.1在中高等职业院校开设独立养老护理员专业.各级高中等医学护理院校面对我国养老护理员缺乏的现状,应该有紧迫感和责任感,抓住机遇,调整培养方向,向社会输送紧缺型专业人才.中高等职业教育机构应该开设养老护理专业,面向社会招生,突出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培训,以培养应用型、技能型的养老护理人才为目标.使养老护理人员熟练掌握老年人的一般护理常规、突发疾病的急救,注重老年人的康复护理以及慢性病的保健护理,熟悉解决一般心理问题的护理方法.
3.2提倡高中等医学院校"双证"教育模式.在一些高中等职业职院校,对护理专业的护生,调整课程设置,加入老年病护理、康复护理等课程,并利用业余时间,对护生进行养老护理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使学生在毕业后取得护士执业资格证的同时,参加国家劳动保障部门的养老护理员执业资格考试,通过这种"双证"教育模式,拓宽护士的知识面,扩大毕业生就业范围,为以后从事养老护理工作打下基础.
3.3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国家劳动部门可以在城市下岗职工中以及城镇农村选择一批有志于从事养老护理的适龄人员,对他们进行统一正规的免费培训,并给予一定的补贴,然后从事养老护理工作,既扩充了养老护理队伍,又可以扩大再就业,同时规范从业人员职业资格,建立持证上岗制度并推行职业技能等级资质待遇,提高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水平和服务意识,拓展培训渠道,不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则应该按照护理员的工作强度和资格证书设立合理的工资标准,制定最低工资制度,可以参照杭州的政策"福利性非盈利性养老机构给予取得高、中、初级职业资格证书的养老护理员,每月工作标准达到当地最低工资的1.6倍、1.4倍和1.3倍."通过广播、媒体等传播途径,不断宣传养老护理员职业的必要性,理应受到社会的尊重,培养全社会尊重养老护理员的良好风气、降低养老护理员的流失.
【关键词】高职院校 护理服务 必要性
一、前言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的进程,服务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据统计,全球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60%以上,主要发达国家达到70%以上,即使是中低收入国家也达到了43%的平均水平。服务业的发展本质上来源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社会分工的专业化需求。重视发展服务业以促进国内经济生产发展已成为很多发达国家的共识。
护理服务是生活服务业中的一个重要分支。随着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及人们对生活科学意识的提升,市场对护理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大,护理服务模式将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一种必须,并将成为21世纪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的重要领域。目前我国大多数城市护理服务机构人员学历水平较低,服务意识淡薄,服务专业技能不高,无法满足人们护理服务需求。这意味着我国护理服务的市场需求和市场供给之间存在着质和量的巨大差距。
职业院校的办理念是立足市场服务社会,并且以前瞻性的目光,审时度势,其发展要与市场发展同步。笔者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和办学条件,提出了高职院校应承担护理服务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二、高职院校增设护理服务专业的必要性
(一)护理服务不等于医院护理
有专家提出:护理服务作为一个新的领域,应该区别于目前的医院护理。这个区别主要表现在:
1.在服务地点上。护理服务应该以社区为依托,以家庭为单位,而医院护理以医院为依托,以病床为单位。
2.在工作对象上。护理服务的对象比较宽泛,包括需要治疗和康复的患者,更包括老人、儿童、妇女等需要健康护理的人群,主要以保健为目的。而医院护理仅仅以患者为服务对象,以治病救人为目的。
3.在工作内容上,护理服务主要包括基础的健康护理、心理咨询、健康指导、生活服务等,而医院护理仅仅围绕疾病护理为核心。
另外,《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明确指出:“护理服务不断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多样化、多层次的健康需求,服务领域逐步向家庭、社区延伸,在老年护理、慢性病护理、临终关怀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护理服务领域不断拓展。”目前,我国护理服务已经从简单单一的打针、输液走向了多层次、多功能、全方位的护理服务。如健康教育、健康指导、家庭护理、康复指导、病人及健康人的营养指导、妇幼及老年人保健和心理咨询等,在当前市场,母婴护理、老人护理专业人才出现特别紧缺的状态。这就要求学校教育应培养具有多方面知识和技能的,适应市场发展需求的护理服务性类人才,借助这类人才能够起到向社区、家庭提供咨询、预防、保健、护理为一体化的服务作用。而这一主导思想的实现仅仅靠以临床为主的医学院校的培养是远远不够的。
(二)护理服务市场现状
近年来,世界各国社区护理服务蓬勃发展,很多发达国家已经形成了系统的社区护理机构网络和全社会参与,全民受益的新格局。例如,美国从上个世界60年代初就通过了联邦政府医疗资助项目,将家庭健康护理扩展到社区健康护理。成为世界上首次重视护理服务的国家之一。日本也从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社区护理走向正规、完善,其中护理服务的重心是老年人保健与母子保健。英国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初,将医疗保健的重点从疾病治疗为主转向健康维护和健康促进模式。护理内容包括家庭护理、术后护理,以及婴幼儿和老人的预防和健康教育等。加拿大从上个世纪90年代就卫生工作的重点从医院转向了社区护理。
我国从上个世纪末开始借鉴外国的经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护理服务。上世纪90年代,我国社区护理服务逐步兴起,一些大中城市初步建立了以社区人群健康为中心,社区为范围,家庭为单位,预防、医疗、保健、护理和健康教育为一体的连续综合的社区服务模式。目前我国社区护理服务发展较快的城市有上海、北京、天津等,它们都根据自身的情况制定了相关的护理服务项目。但是,在这些项目里,大多侧重于医疗保健护理,仅少数机构提供心理、生活护理服务。服务对象仅仅局限于有生理疾病的患者,而忽略了生理疾病之外的其他人群的服务需求,特别是对老人、儿童及妇女(尤其是处在围产期的妇女及新生儿)护理服务。因此,我国的护理服务市场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急需建立不拘形式的社区护理机构,迅速扩大社区护理服务市场。
(三)社会需要高素质高学历的护理服务人才
护理服务人才必须要有良好的责任感和服务态度,应具有丰富的学识、经验和技能,能灵活处理各种复杂的健康问题,适应错综复杂的环境,学习社会和人文科学知识,学会与人交流、观察、咨询等各种新技能。但从当前看,各大城市普遍存在护理服务人才短缺,从业人员学历偏低,知识文化、业务水平不高、应变能力较差、协调能力欠缺等。就母婴护理来说,根据有关报道的抽样调查显示,拥有专科学历的不足1%。45%的护理人员仅有小学文化,受过专业系统母婴护理培训的护理人员几乎为零。
2002年卫生部统计,提供社区护理服务的人员中中专学历占到了73.3%,他们均是卫生学校毕业,对护理服务的理解仍停留在传统医院护理模式。他们所学的知识及知识结构不能满足社区护理的需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在《2005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中指出我国社区护理服务提供方学历偏低。施永兴、贺金仙等人在《社区护理工作有效性分析》一文中指出,我国社区护理服务人员普遍存在短缺现象。从目前来看,国家就护理服务专业尚未建立完善的学历教育制度,至今没有一所正规院校培养专门的护理服务人才。
所以,目前社区护理服务人才短缺、学历偏低成了制约社区护理服务发展的瓶颈。基于此,有专家提出,通过全日制学历教育培养护理服务人才是破解该瓶颈的唯一途径。
众所周知,高职院校是以就业为导向,面向产业第一线,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第一线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人才,其中培养服务型人才是它的要务之一。所以,职业院校可以紧跟社会形势的发展,利用自己的办学优势,增设护理服务专业可以使学院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方式更吻合当代经济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赵文婷,唐四元,张锋.从国内外社区护理现状谈我国社区护理教育的改革 [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8).
[2]郑悦平,李映兰.我国社区护理发展需求 [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7,(6).
坐月子对女人来说是件大事,大多数女人一生也只有这一次。到底该由谁来照顾,就要看各人的实际情况了。让我们来看看《为了孩子》和新浪网联合进行的网上调查吧!
我坐月子的时候,婆婆和妈妈都愿意来照顾,但我还是选择了妈妈,毕竟自己的妈妈干什么都方便。
――优优妈妈
家里人
这是中国最传统的坐月子的方式,家里如果有一位有经验的老人(妈妈或婆婆)帮忙照顾月子,产妇还是比较放心的。
提醒:
有些老人的思想比较传统,照顾月子的方法不一定科学。长辈对一些禁忌的坚持,以及带孩子的观念不同,往往会在两代人之间造成矛盾。婆媳关系也可能因为各种小摩擦而非常紧张。另外,如果老人的身体不太好,也不适合做照顾月子这种劳心又劳神的工作。
费用:
除了日常开支,基本上不需要什么费用。
我和老公都是新上海人,双方父母都在老家,身体也不好,还有兄弟姐妹的孩子要照顾。我们就只能自己想办法了,请了保姆,把家务和坐月子都一并解决了。
――花子
请保姆
家里人手不够,请个保姆来照顾产妇,也是一个应急的办法。
提醒:
一般来说,保姆更注重家务活,护理新妈妈和婴儿的专业知识比较缺乏。要是经济条件允许,在家里缺人手的情况下,还是建议请个月嫂。要是从经济实惠的角度考虑,可以请一个有过生育经验的保姆,当然也不能全听她的月子经验。新妈妈自己也要学习些相应的知识。
费用:
请个保姆的费用确实比请个月嫂要便宜很多。
我选的是月嫂,不过是朋友介绍的一家月嫂公司,这家的月嫂非常专业。在护理方面,比家里人护理得还要专业,我现在还用着这家公司的育儿嫂,也很放心,家里人也很安心。
――佳羽妈妈
月嫂照顾
和家里老人或者一般的保姆相比,月嫂的服务更专业。对于新妈妈来说,月嫂可以为自己和宝宝提供24小时的专业月子护理。让宝宝健康成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产妇在月子里也得到了充分的休息和专业的帮助。
提醒:
在请月嫂时,一定要到正规的机构去找,不能贪图便宜请一个完全没有专业知识的所谓“月嫂”。事先,要看清她的身份证明和培训证书;其次,还应注意其是否持有健康证;再次,还可以看一看原来的客户对她的评价。毕竟是请一个陌生人来家里,事先多一些了解可以省去不少麻烦。
费用:
月嫂一般分为初级、中级、高级、特级、星级等各种级别,费用从1000~4000元不等,一般以28天为周期收费,级别越高收费越贵。
看到报纸上有月子中心的介绍,月子中心的设备及提供的护理是非常专业的,于是我产前就预定了。产后坐月子,就是在月子中心完成的,我觉得挺不错的,在那里还认识了不少产妇姐妹呢。
――爱自己
去月子中心
一些白领在医院分娩后,没有回家而是选择直接住进月子中心,把全部事情交给月子中心的医护人员来打理。新妈妈有更多时间来享受新生命带来的幸福感,并且学习养育宝宝的知识,练习体形恢复的体操。而且,在饮食、生理、精神等各方面,新妈妈都能得到专业的护理,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最佳状态,及时投入工作。
提醒:
月子中心对新妈妈来说,是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新妈妈的心情很难像在家里那样放松。在月子中心,很多新妈妈会把婴儿交给护士照顾,自己腾出时间来恢复身体和形体,这样容易忽略自己和孩子的情感交流。而且从月子中心回家后,对于怎么照顾宝宝的难题,新妈妈会面临过渡期。
关键词:卫生服务;护理;素质
1 前言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自身健康要求越来越高,以有效、健康、经济为一 体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逐渐成为现代化社会的主要趋势[1]。其具备保健、健康宣教、治疗、预防疾病等重要服务;而护理人员作为服务中心的主体,由于社区中心主要服务的环境、对象、方法、内容都和专属医院护理工作存在差异,所以,社区服务中心应完善护理人员工作制度,加强其道德素养、专业护理知识、熟练掌握新科技等,为帮助患者打下良好的基础,合理运用卫生服务发挥自身才能。这就要加大护理培训范围,全面提高工作人员素质,社区卫生服务护理人员素质应有以下几点。
2 较好的沟通能力
社区护理人员主要护理对象有小孩、老人,需要其耐心、专心的进行护理,因此要求工作人员要具备交流能力和良好的人际关系,建立一个轻松、自在、和谐的护理环境,有效提高社区卫生服务质量[2]。合理使用宣传、健康宣教、预防方法去引导患者接受治疗,使患者转换新思想、改旧习了解社区服务的含义。此外,专业医生、护理人员应于社区相关部门通过沟通建立合作关系,确保每位居民参与社区服务,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性。因此,要求护理人眼要具备较好的沟通能力,与患者、工作人员有效沟通,才能保证护理工作护理工作顺利进行。
3 专业的知识能力
为保证每位受到社区服务的居民身体健康和及时预防疾病,卫生服务作为基本的护理场所,是为每个社区、家庭、居民提供健全的、长久性的卫生健康服务场所,也包含帮助患者预防疾病、临床护理、促进健康和恢复健康等。因此,在社区护理工作中应具备丰富的工作经验和专业的护理知识,知识能力是体现每位护理人员的专业性,具备专业的知识和丰富的工作经验后才能顺利进行护理工作。
4熟练掌握现代科技的能力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逐渐进入信息时代,每个国家都在探索信息时代带来的快捷、简便,我们可以利用现有的信息技术把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化,工作人员可以把社区卫生服务信息输送到网络中,通过网络为更多人群提供卫生服务。由于科技不断改革创新,健康保健设备不断增多,以后在经济平凡的家庭中都会存在一部医疗设备仪器,此类设备主要检测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理状况,并把设备和计算机相连接,人们就可通过计算机网络与护理人员相互交流,利用简便、快捷的现代科技帮助患者解决问题,不仅有利于行走不便的患者,还可以提高社区卫生服务质量。
5具备人文修养和多方位知识
应具备良好的人文修养和多方位知识,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服务人群较为复杂、工作量较大,其自身人文修养影响着工作质量。应从传统的以"疾病"为主的护理方式转换成以"患者"为主全面的护理方式,主要体现为: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履行职责;增强护理人员责任感;朴实耐劳的专业素质和爱护患者思想。还应多了解多种文化知识,探究各种专业的护理知识。通过对各地文化知识实践研究,以医学护理作为研究方向,深刻了解疾病和护理知识,了解群众的价值观和思想观,并从不同文化知识领域去进行护理,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3]。
6良好的职业道德观
医院护理人员在对每位患者进行护理时会在指定时间、位置等进行确认,护理人员和护理对象的职责向挂钩,患者与工作人员都受到医院的规章制度制约,但社区卫生服务的服务对象因为具备规定时间、位置等,时间的不确定性对社区卫生护理工作产生一定困难,所以护理人员对患者责任要以职业道德观进行制约,无论患者是老人、小孩、伤、残等不管病情好坏都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观。
7结论
总而言之,要做好卫生护理工作,应全面加强护理人员专业知识和职业道德观,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应除旧更新转换新的护理教育理念,以自学、实践、坚持为主,使其熟练掌握现代科技技术,以提升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和自身魅力,帮助社区卫生服务工作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伍彩红,邓仁丽,黄议,等.遵义市城区老年人健康状况及卫生支出调查研究[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2(12):230-235.
关键词: 敬老院老人 社区护理 经验 体会
根据国家医改政策,2006年6月我院被定为济困医院试点单位,目的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贫困人员“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济困医院成立后,我们收住了很多来自农村敬老院的孤寡老人。在临床治疗和护理这些老人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农村敬老院的卫生保健条件不尽人意,照护人员专业水平不高,为老人提供的服务基本上就是吃、住,很难根据老人的身体状况进行健康照护,缺乏保健和康复等专业性照护,一些疾病不能及时预防,老年人一旦疾病缠身,或者重病重伤不能治好,就很容易瘫痪,甚至是离世[1]。
为实现WHO提出的健康老龄化,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及有效地节约国家卫生资源,从2007年10月—2008年10月,我院对本市的10所乡镇敬老院的老人开展了社区卫生服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一年来我们对农村敬老院老人护理的经验和体会总结如下。
1 制定计划和措施
我们制定了详细的服务计划和护理措施:成立社区服务小组,小组由医生、护士、检验士和其他工作人员组成。服务时间一年(2007.10-2008.10。护理对象是本市10所敬老院的老人。小组定期轮流到这10所乡敬老院进行下乡服务。
2 护理方法及内容
2.1 健康状况调查摸底
为全面掌握敬老院老人的健康状况,我们对10所敬老院的258位老人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内容主要有:老人的基本情况、健康状况、病史、患病治疗情况等,并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和慢病管理档案,这有助于提高服务的针对性和高效性。在258位老人中65岁以上的有229人,男性占45%,女性占55%。
2.2 护理内容。
2.2.1 饮食保健指导 包括饮食卫生、饮食习惯、饮食分类(如预防性饮食、适合基本健康老年人代谢特征的饮食、针对老年疾病的饮食[2]。
2.2.2 睡眠保健 如睡眠有规律,睡前泡热水脚等。
2.2.3 优化老年人的居住环境、居室明亮、通风、清洁,居室环境的安全,防意外措施。
2.2.4 老年人运动保健 选择适合老年人的运动项目,注意运动时间,防运动时意外。
2.2.5 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精神寂寞仍是老年人挥之不去的心病[1]。指导敬老院工作人员创造条件,积极努力组织老年人参加文体锻炼等各种活动,缓解老年人的悲观情绪,减轻老年人被社会边缘化和排斥的感觉,使生活充满乐趣。
2.2.6 培训敬老院的照护人员,使他们掌握老年人的一般保健知识及老年照护技术,指导他们为老人提供服务。
3 护理效果
为了解对敬老院老人实施社区护理一年来的效果,我们设计了《敬老院老人实施社区护理前后的健康状况及满意度调查表》,内容有被调查人基本情况;前后健康状况;患病情况;病后治疗情况;医疗费用的支付情况;对实施社区护理此项卫生保健满意度共6个项目内容,并就实施社区护理前后的健康状况、医疗费用支出情况进行比较。
从调查表发现老人身心健康状况大有改善,患病次数减少,特别一些老年慢性病如慢性支气管炎、高血压、冠心病复发及住院次数明显减少,医疗费用支出也比上一年降低25.8%。大大提高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4 经验与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