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债券市场概述范文

债券市场概述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债券市场概述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债券市场概述

第1篇:债券市场概述范文

关键词:金融市场 结构 融资方式

一、概述

金融市场结构,是指金融市场的各个子市场以及其组成要素在经济体系中的构成状态和相互作用。金融市场结构是一个经济体中金融市场发展程度的表现,结构的合理与否不仅是衡量该经济体金融市场发展水平的标准,也是衡量金融市场资源配置效率的尺度。

新世纪以来,中国的经济总量不断攀升,直至位居世界第二,金融市场也逐步走上正轨。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初具规模,黄金市场、外汇市场、保险市场和衍生品市场迅速发展,形成以货币市场、资本市场为主,黄金市场、外汇市场等为辅的格局。各个子市场之间相互协调,相互补充,共同促进资源的时空配置。截止2012年,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交易总额46.70万亿元,全国银行间市场债券质押式回购交易额达到136.62万亿元,交易所国债交易合计347.899万亿元;沪、深两交易所的股票总市值为23.04万亿元,占GDP的比重达44.37%,股票流通市值为18.17万亿元;保费收入1.55万亿元,占GDP的2.98%。金融市场规模的迅速扩大和拓展,子市场规模比例的序列发展,对实体经济的作用进一步增强,有力地支持和促进了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二、中国金融市场结构存在的问题

尽管金融市场规模不断壮大,市场结构不断优化,但仍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制约了中国金融市场整体功能的发挥,阻碍了金融效率和竞争力的提高,削减了金融市场对于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从而恶化了中国的金融生态环境下从两个方面来讲:

(一)直接融资市场与间接融资市场之间结构不匹配

一定时期内,金融市场规模的大小、运行机制的完善程度决定了直接融资市场和间接融资市场之间的结构关系。从金融学原理来讲,无论是直接融资还是间接融资,其基本的作用是促进储蓄向投资的转化,将资金在盈余部门和短缺部门之间进行合理配置,所不同的是前者通过金融市场,后者则依赖金融中介机构。最近四年社会融资规模为:2009年139104亿元、2010年140191亿元、2011年128286亿元、2012年157632亿元,其中,贷款方式发放占比分为80.2%、66.38%、72.80%、66.00%,从数据中可以看到,尽管间接融资的比例有所下降,但仍占据绝对比例。这种以间接融资为主的融资结构往往使得企业融资过度依赖银行贷款, 不仅降低了银行的资本充足率, 而且大量中长期贷款实际变相成为企业资本金。这种情况进一步增大了银行系统的贷款风险, 同时也降低了金融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

(二)资本市场内部结构不匹配

资本市场的发展有赖于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的共同发展,但我国资本市场发展伊始,债券市场的发展速度就远逊于股票市场,尽管我国债券市场近几年发展迅速, 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但与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相比, 债券市场总量依然偏低。从国际角度来看, 2011年美国、日本债券市场存量分别占全球的35%和15%,债券存量与本国GDP的比例分别达到175%和255%,而截止2012年年底,我国债券存量在全球市场比重不足5%,债券市场存量规模占当年GDP的比重只有约50%。进一步来讲,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内部也有所失衡。债券市场中,交易品种单一,投资功能发挥有限。从2006年开始,企业债券的发行规模迅速增加,但企业债券的发行主体局限于国有大型企业,中小企业面对严格的发行审批手续,只能望而却步,这大大降低了企业债券融资的功能。股票市场中,投资主体过度重视二级市场,由于监管的不到位和制度的不完善,导致二级市场投机气氛严重,没有形成较好的投资环境。

三、金融结构优化的建议

上述问题的存在影响了我国市场的效率,也增大我国金融改革的不确定性,针对于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快发展证券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例

如文中所描述,当前我国融资结构中直接融资比例还是比较小,要提高这一比例,就必须加快金融市场,特别是证券市场的发展。一方面,我们应该积极发展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体系,增加其直接融资比例,改善企业的资本结构。同时,减少行政审批和政府寻租的机会,做好制度建设和监管层面的工作,在制度层面提供支持。另一方面,在现行监管法规的约束下,进一步加强银证合作,建立适当的资金管道,为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实现银行业和证券业的资金双向流动,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二)调整资本市场发展思路,优化市场结构

监管层面应该转变“重股票、轻债券”的发展思路,对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给予同等程度的重视。债券市场中,建立统一的债券托管体系,提高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交易市场债券市场的转托管效率,积极推动跨市场发行和交易,促进发行主体在不同市场间的流动。同时放松对企业债券发行主体的资格限制,给予各类企业公平的市场参与机会,建成一个品种多样、功能齐全的企业债券品种体系。股票市场中,在现有的多层次交易体系上,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预,强化监管的有效性。并且,加大对违规上市企业的处罚力度,实施严格的退市制度,改善市场交易环境。

参考文献:

[1]吴腾华.我国金融市场结构:特征、问题及其成因.学术研究,2008

第2篇:债券市场概述范文

【关键词】 债务融资工具 特点 比较

一、债务融资工具市场发展情况概述

近年来,债务融资工具发展迅速,其品种不断扩展,除了企业债、公司债以外,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银行贷款等多种新品不断涌现。债务性融资工具市场的规模也呈现出成倍扩张的趋势,在2006年末,债务托管余额为9.25万亿元,2011年末时已经达到了21.36万亿元,在这五年时间,其市场规模增长了130%。另外,企业的投资主体也呈现出多元化趋势,除境内机构外,境外机构也可以参与到银行之间的债券市场。

根据审批及监管主体的差异,债券融资工具可以划分为三大类,分别是由交易商协会自律监管的中期票据及短期融资券、由证监会监管的公司债及由发改委监管的企业债。

1、企业债

我国的企业债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发行量大,在1992年的发行量就达到了700亿元人民币,超过了当时股权融资的规模。但是由于长城机电违约事件发生,国务院在1993年对《企业债券管理条例》进行了修订,形成了现行企业债监管政策,导致企业债进入长达10多年的低迷期。在2005年至今,随着资本市场体制的改革以及监管政策的放松,企业债市场逐渐恢复,截止2011年,企业债发行量达到了2473亿元。

2、公司债

2007年,《公司债发行试点办法》,引入核准发行制度,当年发行量112亿元。为了加快公司债的审批,2011年中国证监会采取“绿色通道”发行制度,针对净资产规模达到100亿元以上以及资信评级AAA的发行人,实施快速处理,同时引入商业银行参与到证券交易所债券市场。公司债发行量不断增加,2011年公司债发行量达1241亿元。

3、中期票据和短期融资券

短期融资券于2005年被央行重新启动,而中期票据则是在2008年交易商协会《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中期票据业务指引》后正式推出的。二者均采用注册制,对募集资金用途限制少,利率形式和期限结构灵活,采用自律监管,因此发行量呈爆发性增长。截至2011年,交易商协会主管的中期票据等各类债务融资工具的累计发行量已经达到1.84万亿元。中期票据和短期融资券的监管发行制度符合市场需求,极大的促进了市场的发展,活跃了市场交易。

二、债务性融资工具的比较

1、发行模式

短期融资券及中期票据均由人民银行、中国银行间市场以及商协会进行注册及自律管理,且两种融资工具均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进行交易;企业债是由发改委实行核准制,其中,中央银行必须接受国资委的管理,企业债在证券交易所及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进行交易;公司债的核准与发行由证监会实行,并在证券交易所进行交易。从本质上来看,企业债与公司债性质相同,只是在于监管部门有所差别。企业债及公司债目前虽然统一实行核准制,但是其仍然带有较强的行政色彩,而中期票据则实行灵活高效的注册制。核准制所采用的是实质性管理,在采用该制度时,可以杜绝质量较低的债券进入市场,同时,采用该制度不会限制债券的发行额度,能够促进产品范围的拓展;注册制是一种完全市场化的发行方式,债券的发行不受任何限制,其风险及价值的评估都由当前的市场情况所决定,极大提升了债券发行及交易的灵活性。

2、交易方式

目前,短期融资券及中期票据均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进行交易,企业债则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及证券交易所进行交易,公司债券的交易范围仅限于证券交易所。

证券交易所所覆盖的投资者十分广泛,主要包括了各类投资公司、央企财务公司、普通企业及个人,这些投资者只要在证券交易所中开户,就都能参与到交易中。证券交易所交易是通过交易系统进行集中竞价撮合交易,自动完成债券的交割与清算工作。由于债券投资过程需要进行现金管理,其交易过程通常会表现出大宗批发交易的特性,而当前证券交易所的交易机制难以满足非连续性大宗交易的需求,从而制约债券流动性的提升。

参与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过程的主要是金融机构。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的组织成员包括了各类金融机构、非金融机构法人以及企业年金基金等,已经覆盖了我国金融体系的大部分,经过多年的发展,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已经逐渐成为我国债券市场的主导力量。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的交易模式借鉴了国外发达国家所使用的场外报价驱动交易模式,交易双方通过交易系统进行交易,然后系统根据双方的约定条件进行自动清算,并引入电子化的报价驱动交易。

3、财务指标

各种债务性融资工具的财务指标方面差距十分明显。在净资产方面,企业债及公司债对净资产规模的起点要求较高,排除了中小企业发行的债券;而中期票据及短期融资券在这一方面则充分体现了本身的市场化原则,对债券的发行没有进行净资产的要求;在偿还能力方面,企业债及公司债提出了3年平均利润最少可以支付利息的要求,体现出了债权优先的特点,而中期票据及短期融资券则只对偿债资金的来源提出了要求;在债券的累计方面各类融资工具均遵照了《证券法》中的规定,将债券的累计余额控制在上限的40%以内;在债券的期限要求方面,短期融资券采用一次申请、分期发行、余额管理的模式开展,而企业则需要进行一次性总额度申请注册,并在申请注册的两年有效期内,根据自身的资金需求进行灵活的融资期限确定,并分期发行,但是融资的额度需要在申请额度之内,这样的方式能够有效降低企业融资过程中的成本投入,并延长企业债券的发行时间。在利率方面,各类融资工具的利率均低于从银行直接贷款的利率。

4、财务指标要求

中期票据及短期融资券均由交易商协会进行自律监管,因此两种融资工具在财务审批、资金投向及信用评级方面基本保持一致。企业债及公司债对资金的投向具有明确的要求,同时公司债的评级机构需要是经过证监会认定的资格,这样极大限定了公司债评级机构的选择范围。

5、财务信息的披露

在各类融资工具发行的过程中,企业财务信息的披露能够实现公众对债券状况的了解,同时也为投资者的投资决策提供了主要的依据。之前,在对企业债信息披露方面要求较为宽松,但自从“云投”事件被曝光后,国家发改委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债券存续期监管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该通知对债券发行人资产的充足程序、财务信息的完全披露以及市场约束机制的强化作出了进一步的规范,对企业财务信息的完全披露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6、财务投资主体

不同的融资工具的投资主体各有不同,目前的投资主体分为机构和个人。其中中期票据及短期融资券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进行发行和交易,投资主体为机构投资者;公司债及企业债最初在交易所市场进行交易,投资主体主要是个人,而在2005年时,央行了《公司债券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流通的有关事项公告》,该公告允许公司债券在银行间债券市场进行挂牌交易,使公司债及企业债的投资主体由单一的个人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三、融资工具比较分析的启示

通过对各类债务性融资工具的比较分析,可以得出以下几点启示。

1、发行条件直接影响债券性融资工具的发展

目前,企业债在起点上设定了门槛,其发行主体是中央政府部门所属的机构、国有独资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实行额度管理的模式,这对企业债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制约;公司债只对上市公司的净资产提出了要求,而能够达到这一要求的债券发行人十分有限。虽然经过多年的实践和发展,企业债及公司债的审批流程进行了多次简化,但是相对与中期票据与短期融资券而言,其市场化仍然严重不足,过于严格的发行条件对直接融资市场的发展造成了较大的阻碍。因此,企业债及公司债需要积极进行市场化改革,参照中期票据及短期融资券所制定的市场化发行标准,推动直接融资市场的不断发展。

2、中小企业债券市场有待发展

目前的企业债及公司债按照监管结构的意图制定各类标准,极大地限制了中小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如果能够根据企业的规模等特点进行债券发行交易的各项标准,就能够更好的利用债券融资工具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目前公司债及企业债的发行标准排除了中小企业,而中期票据及短期融资券没有根据企业规模对企业分区,导致债券市场中呈现出大机构发行和大机构投资的现象,使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及证券交易所不能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因此,为了满足中小企业的发展要求,应该针对中小企业设置较低的准入门槛以及相关的标准,同时针对中小企业中监管不全面的问题,加大其财务信息披露的要求,推动中小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

3、增强中小企业自身实力,提高融资能力

中小企业因为整体实力较低,在市场竞争过程中面临很大的压力,因此需要通过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自身实力来解决融资难的问题。中小企业只有不断强大自己,才能使自身的社会地位不断提高,在债券市场中取得或者维持基本的融资资格,形成良性的融资循环。首先,中小企业需要进一步完善企业内部制度各项制度的建设,完善经营机制、优化企业结构;其次,企业内部要树立牢固的现代企业经营理念,通过不断改造增强企业的发展后劲,引导企业面向市场,建立适应市场发展的经营管理模式,不断提高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最后,中小企业需要根据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以及产业的走向发挥自身的优势,对自身的经营战略、融资策略、渠道及方式等进行不断调整,全面提高自身的融资能力,推动企业不断发展。

4、拓展融资渠道

中小企业应该采取不同的融资策略及渠道进行融资,不同的企业所面临的融资风险存在差异,如果能够通过多样化的方式进行融资,拓宽融资渠道,实施融资组合,就能有效地实现融资,将融资的风险分散到各个渠道,这样能够有效降低中小企业在融资过程中所面临的风险。

四、结语

由于中小企业自身的特点导致其难以进行有效的融资。针对这一问题,为了推动中小企业不断地发展,企业本身需要不断优化和调整自身的结构,优化管理理念,通过不断调整来适应国家的相关政策及市场的发展需求。同时,中小企业需要通过多样化的方式进行融资,将其自身在融资过程中的风险降到最低,使融资能够对企业的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 崔宏:中国企业债券市场呼唤“违约债券”[J].银行家,2009(10).

[2] 肖宇、罗滢:中国债券市场的发展路径[J].宏观经济研究,2009(2).

第3篇:债券市场概述范文

论文摘要:作为发展最为迅速的信用衍生品,信用违约互换为信用风险管理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信用违约互换可以转移信用风险,从而降低信用债券发行难度,增加债市投资者的可选择空间和投资收益。在大力发展直接融资、银行担保退出的背景下,应当推出信用违约互换以促进我国信用债券市场发展。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都将是重要的市场参与主体。

2007年10月,银监会要求银行不得再为企业债、公司债等提供担保,这使得债券发行回归信用本源,我国信用债券(无担保债券Debenture/UnsecuredBond)市场发展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如何处理信用债券中的信用风险。发展信用衍生品成为一个重要选择。信用衍生品诞生于20世纪90年代初,比现代金融衍生品晚大约20年,但其发展极为迅速,其中信用违约互换(CreditDefaultSwap,CDS)尤为明显,引起了国内学者和从业者的浓厚兴趣。目前国内对信用违约互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信用违约互换的定价问题;二是信用违约互换在信用风险管理方面的作用,主要偏向于对银行信贷的研究,而对其在债券市场上的应用研究还不多。

一、信用违约互换概述:基于信用风险管理的视角

信用违约互换是一种与特定违约风险相挂钩的信用衍生品。信用违约互换交易双方分为信用保护买方(也称信用违约卖方)和信用保护卖方(也称信用违约买方),信用保护买方定期向卖方支付一定的费用(Premium),当参考资产(ReferenceAsset)出现合约双方约定的信用事件时,信用保护买方有权从卖方获得一定的补偿。常见的信用事件包括破产、到期未能偿付、债务重组、债务加速到期、债务提前到期而债务人不履行、拒绝清偿/延期偿还等。

信用违约互换是当今金融市场上最为先进的信用风险管理工具之一。李宏(2006)认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把动态模型和宏观经济干扰运用到信用管理理论中是信用管理方法中最重要的创新。动态模型的使用从根本上改变了信用管理的传统特征,更加注重主动控制和管理信用问题,信用衍生品的广泛采用就是一个代表,它以Black-Scholes-Mer-ton(BSM)模型为核心,进一步扩展得到一个一般化的结构化模型,通过求出违约距离作为选择信用管理具体形式的基础。通过信用违约互换,投资者可以将参考资产的信用风险转移给交易对手,有助于提高市场流动性和定价效率。

目前国际上信用衍生品市场数据的机构主要有国际互换与衍生品协会(ISDA)、英国银行家协会(BBA)、国际清算银行(BIS)等。虽然统计的口径不尽相同,但它们的数据都反映了一个共同的信息——信用衍生品尤其是信用违约互换发展极为迅速。BIS每3年进行一次的调查统计显示,2007年6月底,信用衍生品头寸从3年前的5万亿美元增加到了51万亿美元,而信用违约互换占比达到了88%。信用违约互换的快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该合约在与信用风险匹配方面有着较大的灵活性。除此之外,信用违约互换还有一些重要的优点,比如,提供做空机制、在参考资产存量有限的情况下介入信用风险管理、投资于外国信贷资产而不承担汇率风险、在流动性紧张时方便转让信贷头寸等。同时,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将信用衍生品对信用风险的缓释作用等同于担保的作用,但目前只承认信用违约互换和总收益互换的缓释作用(王蕾等,2006)。

从信用违约互换的操作流程来看,信用违约互换同时具有固定收益证券和期权的某些特征。首先,信用保护买方定期向卖方支付一定的金额,买方相当于间接卖空(或发行)债券,卖方相当于间接购买债券。所不同的是,信用违约互换合约生效时买方没有从卖方处收到资金支付,而到期时有可能会收到资金支付,而债券发行或卖空时,卖空方或发行方会收到资金支付,而到期时必须支出本息等。其次,只有在双方约定的信用事件发生时,信用保护卖方才有义务向买方支付一定金额作为补偿,而如果信用事件没有发生,卖方不需要支付费用,对于卖方来说这属于或有支付,类似于期权合约中交易对手的行权与否,信用违约互换因此也被称为信用违约期权。买方定期支付的费用可以视为期权费,所不同的是,该支付在合约有效期内延续,而一般期权中的期权费是预先支付的。

信用违约互换与信用保护买方购买的保险类似,而且经常被相提并论。从表面上看,两者都是为某种特定风险提供保障,但二者之间存在重大差别。梅明华(2005)认为,信用衍生品合约与财产保险合同之间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对保险利益的要求不同、保险范围存在差异、赔偿启动条件不同、与目标资产的风险偏离程度不同、责任赔偿后的处理方式不同。

信用违约互换的清算有两种方式,即实物清算和现金清算。信用事件发生时,实物清算方式中信用保护买方按面值向卖方出售参考资产,现金清算方式中卖方向买方支付参考资产面值与市价之间的差价。信用事件发生时,参考资产不一定有可供参考的市场价格,因此实物清算方式运用较多。不过,2006年ISDA将现金结算作为信用违约互换(单名、指数等)结算的标准方式,而根据BBA的调查,2006年现金结算比重已经有所增加,达到了24%。在实际交易中,信用保护买方不一定真正持有参考资产,如果合约约定采用实物清算,则买方将不得不从市场上购买该类资产,由于杠杆效应的存在,供求关系将会推动参考资产价格上涨。对于由此产生的资产价格上涨甚至逼空行情,各类机构态度不一,如对冲基金就主张实物清算,因为它们参与信用违约互换市场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在参考资产价格上涨中获利。

二、信用违约互换对信用债券市场发展的推动

从国外发展的经验来看,信用违约互换市场一般涉及三类信用风险:企业(公司)债券风险、银行信贷风险和新兴市场风险,而衍生技术的快速发展则加强了各种风险之间的融合。

在信用违约互换产生之前,参考资产的信用风险很难降低。就债券而言,信用违约互换能够将债券信用风险转移出去,从而将收益率分解成“‘无风险’收益率+信用利差”,并实现信用风险的单独交易。风险回避者将倾向于持有构造出来的“无风险”组合(持有信用债券多头和信用违约互换多头),而风险偏好者将承担信用风险(持有信用违约互换空头)。投资者也可以直接持有信用违约互换多头(或空头),以期在信用状况恶化(或好转)时获取收益。

当然,通过信用违约互换交易得到的“无风险”组合的无风险性质与国债的无风险性质并不一样,因为前者还面临着信用违约互换交易对手违约风险,以及其他风险诸如流动性风险等。因此,在进行信用违约互换定价时,至少要综合考虑信用事件发生和交易对手违约的风险。这一方面的研究已经展开,如JarrowandYu研究了信用违约强度依赖于参考资产违约的情形下信用违约互换的定价公式,白云芬等(2007)将其推广到违约与利率相关的情形。

信用违约互换可以增加信用债券投资者群体。信用违约互换实际上发挥了信用增级的作用,可以将风险回避者吸引到信用债券上来、降低发行难度,有助于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扩大债券市场规模、减轻银行体系风险承担压力。

信用违约互换可以增加投资收益。信用违约互换的风险转移机制事实上可以扩大无风险或低风险债券的存量,增加市场中可供选择的投资品种。由于信用风险可以转移并单独交易,一些金融机构可以专注于信用风险的研究,而不必像投资于其他金融产品那样需要同时防范信用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等。投资者参与信用风险交易与定价不要太多初始资本,杠杆效应的存在为投资者提高收益率创造了条件。

作为衍生品,信用违约互换的价格发现功能将为监管机构、投资机构以及研究机构研判债务人信用状况提供重要信息,基于众多合约的信用违约互换指数对于判断债务市场整体信用风险水平则更为方便,有助于政策制定和实施、投资策略选择等等。企业还可以通过信用违约互换指数来锁定短期内计划发行债券的信用利差。不过目前这种应用还不是很多。

国际上关于信用违约互换利差和债券利差、股票收益回报率、信用评级之间关系的研究较多。如NordenandWeber(2004)研究发现,信用违约互换利差变化更多的是债券利差变化的格兰杰原因,信用违约互换市场比债券市场对股票市场更敏感,尤其是在信用状况恶化时,而且在价格发现方面也比公司债市场更为重要。Blanco,BrennanandMarsh(2003)使用互换利率作为无风险利率基准,发现信用违约互换市场变化领先于债券市场,大多数价格发现功能发生在信用违约互换市场。

同时,根据金融衍生品发展的内在规律,在信用债券市场快速发展的同时,信用违约互换也将因原生现货市场的完善而收益,二者之间相互促进。

三、信用违约互换在我国信用债券市场上的应用前景

我国企业融资结构中,以银行为中介的间接融资占较大比重,而在直接融资中往往也存在“重股轻债”的倾向,这与我国社会信用意识淡薄、存在融资误区等有很大关系。单纯从企业债务融资方式来看,银行贷款渠道要远远高于债券发行渠道。

在债券融资渠道较窄的大背景下,信用债券的发展更是非常落后。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企业以债券形式融资的主要载体是企业债(近年来有所增加,如短期融资券、可转债等),而且大多数由银行提供担保。1993年8月国务院的《企业债券管理条例》并未对企业债券做出强制担保的要求,但中国人民银行1998年4月的《企业债券发行与转让管理办法》规定,企业发行债券应提供保证担保,但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免予担保的除外。国家发改委(当时为国家计委)成为企业债券的审批部门后,在担保安排上基本延续了之前的做法。按照要求,发债企业须聘请其他独立经济法人依法对企业债进行担保,担保人应承担连带担保责任。本意上,作为直接融资渠道之一,发行债券可以减少银行承担的金融风险,并将风险在金融市场内进行分散,避免风险集中爆发带来的毁灭性灾难。但企业发行债券由银行提供担保意味着企业违约风险又重新转嫁到银行头上,这对金融市场发展、金融体系功能完善形成重大阻碍。

2005年推出的企业短期融资券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的信用债券品种。中国人民银行颁布的《短期融资券管理办法》未对短期融资券担保问题提出要求。截止2007年底,我国企业短期融资券发行总量已经接近7700于元。除个别债券外,短期融资券不设立担保已经成为投融资双方的共识。

2007年3月,国家发改委《关于下达2007年第一批企业债券发行规模及发行核准有关问题的通知》指出,企业债券的发行可采用信用债券、抵押债券或第三方担保等形式;2008年初国家发改委的《关于推进企业债券市场发展、简化发行核准程序有关事项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上述三种债券的发行方式。

2007年8月,中国证监会颁布了《公司债发行试点办法》,同样未对公司债是否要求担保提出硬性要求,为中长期信用债券发展预留了空间。

为了保护存款人利益、防止偿债风险的跨业转移,2007年10月中国银监会下发了《关于有效防范企业债担保风险的意见》,要求银行一律停止对以项目债为主的企业债进行担保,对其他用途的企业债券、公司债券、信托计划、保险公司收益计划、券商专项资产管理计划等其他融资性项目原则上不再出具银行担保;已经办理担保的,要采取逐步退出措施,及时追加必要的资产保全措施。这一要求拉开了我国信用债券市场发展壮大的序幕。

至此,强制要求企业发债融资由银行提供担保的时代结束。在大力发展直接融资以及银行业稳健经营要求的背景下,各类信用债券尤其是无担保企业债和公司债将陆续登陆资本市场。我国债券衍生品发展起步较晚,种类较少。1992年,我国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推出国债期货,后因“327”、“319”等恶意违规事件爆发,于1995年5月被迫暂停。从2005开始,中国人民银行陆续推出债券远期、利率互换、远期利率协议等衍生品,但这些衍生品大多集中于利率风险管理方面,还没有出现信用衍生品——这与我国过去信用债券市场发展缓慢有较大关系。

而随着信用债券市场规模的扩大,信用风险暴露越来越多;我国推出债券信用违约互换交易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都在增加。从债券发行来看,资质较差企业的债券(包括短期融资券和企业债、公司债等)发行困难现象将会越来越多,从债券投资来看,债券市场的投资者多种多样,风险承受能力和意愿不一,如保险公司、银行等在投资方面对信用风险均有严格限制。在我国,商业银行将是信用违约互换市场上重要的需求方和供给方。从需求方面看,现代风险管理理念要求商业银行将“份外”的风险转移出去,包括一部分信用风险,商业银行作为债券市场投资主体有这一方面的需要;从供给方面看,良好的银企关系有助于商业银行对特定发行人的信用风险进行识别和定价,而且它们目前还进行短期融资券的承销,加上较大的盈利空间,商业银行有能力和动力提供信用风险保护。

证券公司也是潜在的信用违约互换提供主体之一。实力雄厚的证券公司可以对所承销的信用债券如公司债、企业债等提供信用违约互换,一方面是它们对发行人较为熟悉,另一方面可以降低信用债券的发行难度,同时增加收益。

我国保险公司在制度安排上是典型的风险回避型投资者,它们将是信用违约互换的重要需求方。信用违约互换提供的信用风险转移机制有助于减少保险公司债券投资的信用风险担忧。当然,随着业务领域扩大、业务能力提高,保险公司也有可能发展成为信用违约互换的重要供给方。

从国外市场发展经验来看,证券投资基金、企业等也将是信用违约互换市场的参与者,而且未来也将会出现一些专司信用风险交易的金融机构,它们的参与将极大地丰富和活跃信用违约市场。

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2007年的《中国银行间市场金融衍生品交易主协议文本(2007年版)》将信用衍生品交易纳入其中,而相关部门也已经开始就信用违约互换展开调研和讨论。信用违约互换未来有望成为金融机构重要的盈利增长点,由于其条款设计灵活,未来竞争将会异常激烈。

但是目前来看,我国发展信用违约互换还有很多方面需要完善。金融监管总是与金融创新如影随形。信用违约互换在转移参考资产信用风险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风险。信用衍生品是一个新兴市场,结构复杂,透明度低,各国监管规则还不明确,探索如何在我国目前的分业监管模式下对信用违约互换进行有效监管是一个重要议题。市场参与者对信用违约互换交易中可能出现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需要多加防范。相关管理部门的协调也是信用违约互换发展的必要条件,例如《保险机构投资者债券投资管理暂行办法》规定,保险机构投资无担保的企业(公司)债需由保监会另行规定。这就意味着信用违约互换虽然可以降低保险公司投资信用债券所面临的信用风险,但最终的投资行为还要征得相关部门的认可。扩大信用债券发行规模、提高参考资产市场(现货市场)的深度和广度等也是债券信用违约互换良性发展的必要条件。

不过,从根本上说,信用违约互换只是信用风险的重新分配,而没有从总量上减少信用风险。信用风险管理的最终目的应该是降低信用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而这必然要从信用债券现货市场上着手。比如,进一步规范评级行业,提高信用评级对市场定价的参考价值,加强信息披露,让信用风险尽可能地暴露,促进市场有效运行。

四、结束语

第4篇:债券市场概述范文

关键词:证券市场;中小企业融资;效率

中图分类号:

F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03.0110.02

建立证券市场的根本目的是通过积聚社会的闲散资金,为企业提供融资渠道,促进企业的扩大再生产,特别是那些具有发展前景却缺乏必要资金的企业,来实现资源化配置。就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而言,起步晚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也反映在了证券市场的发展过程中,以及我国政治背景的特殊性,这一系列因素造成了我国证券市场的特殊性。

在我国,随着市场经济的推进和不断发展,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壮大,己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目前,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60%左右,缴税额为国家税收总额的50%左右,提供了近80%的城镇就业岗位。中小企业已经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生力军。然而,“融资难”已成为制约着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研究融资效率问题,对于提高社会经济资源配置效率,解决融资困境,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融资效率的内涵

经济学上的效率是指资源配置的效率。相应地,资本市场效率应为资本资源的配置效率,即资金的有效动员与资本资源的高效利用。前者是指资金需求者以最低的成本获得资金的能力;后者是指其将稀缺的资金分配给最具有生产优势的投资者。本文分析的融资效率是资本市场效率之一,它是指企业以低成本、高收益运作资金的能力。具体包括交易效率和配置效率两个层次,前者是指企业以低融资成本取得资金的能力,后者是指将资金进行最优化分配的能力。

2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2.1内部融资为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方式

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是市场和技术相对成熟、发展比较稳定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其竞争优势来主要得益于低廉的劳动成本。所以,一般企业的发展主要靠自身积累。但是,通过企业的内部留存收益来寻求发展有很大的局限性,因为内部留存的积累相当有限,并不足以支持企业扩大再生产所需的全部资金,从而限制了企业的做强做大。

2.2外部融资困难

外部融资的主要渠道为银行借贷。中小企业虽然在很多方面显示出了很强的生命力和发展潜力,但由于中小企业规模较小、经营的不确定性比较大,资金实力薄弱,偿债能力比较低,使得中小企业很难从银行获得借款,据不完全统计,中小企业贷款申请遭拒率达56%,这无疑是中小企业借款难的问题雪上加霜。

2.3证券市场的融资成本高

在资本市场上上市,会增加固定支出成本,包括挂牌费用、信息披露费用、中介费用、审计费用等,由于中小企业的发行额较小,所以这部分固定成本存在着规模不经济问题,使得中小企业股权融资效率更低。

2.4民间资本充足,但配置效率低下

我国的居民储蓄率一直较高,为民间借贷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来源,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银行的功能。但由于民间融资活动缺少相关法律和制度的规范,严重扰乱了证券市场的正常秩序。因此,民间资金市场进一步理性和规范的发展,是我国证券市场完善的新的内涵。

3我国证券市场的概述及存在的问题

3.1证券市场的概述

证券市场是证券发行和交易的场所。从广义上讲,证券市场是指一切以证券为对象的交易关系的总和。其实质是资金的供给方和资金的需求方通过竞争决定证券价格的场所。由该定义可知证券市场最基本的三个功能为:融通资金、资本定价和资本配置,而资本定价和资本配置都是通过资金融通这一形式来完成和实现的,所以又可以说融通资金资本市场诸多作用里的是重中之重。

中国证券市场的产生和发展不同于西方国家,有其特殊的政治背景,这就使得中国证券市场的功能与市场经济下的证券市场有所差异。我国现在只有功能基本雷同的深沪两证券交易所,基本是单一的证券市场交易品种也仅有三种:股票、债券、基金,股指期货等金融衍生品种几乎是空白。这是由于我国证券市场的产生和发展的初衷并不是为了促进资源配置,更多的是为国有企业改革服务,因此,我国证券市场的不合理定位引发了诸多弊病。

3.2证券市场与融资效率的关联

我国证券市场成立之初就是为了帮助大型国有企业解决债务和资金需求的问题。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开放,私人企业在国民经济中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证券市场的对经济作用也得到了与时俱进的丰富,突破传统的服务于国有大型企业的概念,证券市场还要积极的为有潜力的中小企业提供资金,以实现优化资源配置、充分有效的利用资金的目的。

一个成熟的证券市场应该拥有能适应不同投资者需求的众多投资品种。作为资金供需者之间重要的中介,证券市场要能合理的安排社会闲置资金的去向,而不会因为设置了较高的门槛、苛刻的限制条件以及裙带关系等,将急需资金的企业拒之门外使其得不到长足发展,却把大量资金滞留在某些生产积极性较弱的企业里,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

3.3我国证券市场的特征及问题

从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历程来看,证券市场在转化社会闲散资金为投资资金、减轻企业债务负担、分散银行金融风险、拓宽居民投资渠道等方面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但由于我国市场经济的改革是政府主导下的改革,这就使得我国的市场经济在改革之初己打上行政干预的烙印;并且由于我国证券市场起步较晚,与西方国家相比,一些诟病也比较显著。

(1)我国证券市场有较为浓重的行政色彩,这是行政职权过多介入的后果。从证券市场发展的一般趋势来看,公司在证券市场融资,不仅要符合公司上市的一般标准,还要进行严格的后续检查监督。但在我国,这一标准并没有得到真正的贯彻,政府通过行政机制和行政手段,对证券发行、上市和流通进行广泛的不合理干预,扭曲了资本机制和市场机制。

(2)证券市场结构严重失衡。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现状体现了对股权融资强烈偏好的这一特征。首先,股票市场发展蓬勃,而债券市场发展缓慢,甚至呈萎缩状态。在股票、债券、基金的市值结构中,股票市值占97%左右,债券市值占2%左右,基金占1%,债券和基金发展滞后。其次,资本流动的“体内循环”。很多上市公司募集到资金后,由于没有合适的投资项目,所以私自改变资金流向,从事证券交易,形成“体内循环”,未能实现社会扩大再生产的目的,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和股票融资的低效率恶性循环。

(3)市场体系构架基本清晰,交易品种增加,但多层次市场尚不完善,产品不够丰富,门槛较高,难以满足处于不同发展阶段企业的融资需求和投资者不同的风险偏好。中小板市场的推出和代办转让系统的出现,是中国在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上迈出的重要一步。资本市场近几年也陆续推出了可转换公司债券、证券公司债券、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企业或证券公司发行的集合收益计划产品以及权证等新品种,以适应投资者的不同需求,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证券交易品种。但从总体来看,目前资本市场在结构上仍然不平衡,多层次股票市场尚未建全,公司债券市场,衍生品市场发展严重滞后,交易品种不够丰富,尤其不能满足中小企业对资金的需求。

(4)证券市场过度投机气氛严重。目前,我国证券市场尚处于散户与机构投资者并存的初创阶段。由于个人投资者缺乏对市场进行全面分析和判断的能力,倾向于短线投机操作,使本来就不稳定的证券市场进入混沌状态,在短期内急剧波动,增大了市场交易活动和价格的不稳定性及风险性,同时难以支持长线发展前景看好的行业,中小企业要通过证券市场获得资金就难上加难,造成资源配置失效。还有少数机构投资者凭借自身的资金、设施、信息等方面的优势操纵价格,扭曲资金流向,降低证券市场的资金融通效率。

4为提高融资效率,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方向

4.1完善市场约束机制,促进上市公司健康发展

上市公司质量是证券市场的基石。应不断完善市场约束机制,推动上市公司做优做强。

(1)以信息披露为重点,改进信息披露的内容格式和程序,丰富信息披露平台,减少信息披露过程中的漏洞,强化信息披露监管手段,对于违反信息披露规范的行为,加大惩罚力度,增加信息披露违规操作的成本。从上市公司和监管机构两方面加强力度,提高信息披露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

(2)不断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提高上市公司治理水平。积极推行累积投票制度、征集投票权制度;进一步完善独立董事制度,逐步建立对独立董事履职情况的评价体系;建立企业经理人市场化聘用机制;督促上市公司加强内控制度建设,加强公司自我评估和外部审计检查,有效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降低成本提升管理效率;积极鼓励机构投资者参与上市公司治理。

4.2推动债券发行机制市场化改革,培育市场信用体系,加快债券市场的发展

债券作为基础金融工具的一种,能为投资者提供风险较低、收益相对稳定的投资渠道,针对我国证券市场结构严重失衡的问题,应该致加大债券市场的发展力度,充分利用债券的融资功能。

放宽企业债券的发行限制。目前我国企业债券的发行条件较为苛刻,政府对发行量和利率都有规定,限制了不同发行主体选择债券的灵活性。建议企业债券的发行条件能够合理放宽,使得不同主体的信用差别得到体现,优化自己自愿的优化配置。此外,还应该积极发展债券的品种结构,特别是可转债和可交换债券的试点,为市场投资者提供广泛的投资品种和优良的风险规避机制,这样不仅有助于推进债券市场化进程,还能在无形中督促企业充分发挥资金的效用,为再融资打下基础。

4.3大力推进多层次证券市场体系建设,满足多元化的融资和投资需求

中国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伴随着发展形式的多元化和的发展体制的创新趋势,这也意味着企业的资金需求也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特别是随着以机构投资者为代表的投资者市场的发展和完善,对证券市场多元化的要求也日益凸显,因此,建设多层次证券市场是一项长期的重要任务。

(1)集中主板市场的优势促进上市公司做优做强,要继续推动对中国经济发展有代表性的大盘蓝筹股的发展,建立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机制,完善上市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增强法人意识和规范意识,加大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和合规性操作等方面的规范和监管,加大对信息披露违规行为的惩罚力度,提高上市公司的经营水平,以此来完善主板市场的发展,以及优化主板市场的证券规模和质量。

(2)促进中小企业板的发展和开拓;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要结合中小企业的经营特点和融资特征,推动中小企业板融资制度的创新,建立适应中小企业特点的融资平台,提高中小企业的融资效率和选择方式的灵活性,丰富上市公司行业结构,扩大证券市场的深度和广度。

(3)合理推进创业板的发展,可以借鉴国际经验,实行更为理性的、市场化的上市制度及监管手段,并建立于此相适应的交易制度,为创业资本提供退出通道,不仅要提供有效的市场防范措施,还要提高市场的灵活度,使创业板市场也朝着更完善的趋势发展。

5结论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虽然近些年来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突飞猛进,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其中存在的很多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证券市场的不完善导致资金的配置效率不高,会严重影响到原本就处于弱势状态的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情况,严重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所以当务之急是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再次激活证券市场、尤其是债券市场、基金市场和衍生品市场的发展。而政府作为证券市场中的主导力量,更应该从资金配置效率的根本目的出发,放松行政干预,加强市场监管,鼓励产品创新,完善市场制度,从而促进证券市场的发展,为中小企业融资创造有益的环境。

参考文献

[1]张铁滨.证券投资基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16).

[2]杨永辉,李秉祥.论我国证券市场的现状和发展构想[J].西安理工大学学报,1999,(02).

[3]余丽霞.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回顾和展望[J].西南金融,2009,(09).

[4]方芳、曾辉.中小企业融资方式与融资效率的比较[J].经济理论与管理,2005,(04).

[5]卢福财.企业融资效率分析[M].北京:知识出版社,2002,(10).

第5篇:债券市场概述范文

关键词:人民币;SDR;国际化

中图分类号:F8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28-0066-01

2015年11月30日,人民币成功入篮SDR。可以说,这一重要的决定不仅表明中国经济与全球金融体系的联系更加紧密,还表明了中国在经济方面所取得的改革成就已获得国际上的认可。从长远来看,人民币成功入篮SDR,有助于推进新国际金融体系的建立,且更有助于促进全球经济的健康发展。

一、特别提款权(SDR)概述

作为一种储备资产和记账单位,特别提款权(SDR)设立的目的就是解决国际货币体系不对称和流通性不足问题。与其他储备资产相比,SDR不具有内在价值,不是真正的货币,也不用以缴纳的份额作为基础,只是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人为创造的、账面上的资产,且只能在会员国之间发挥作用,有着严格限定的用途。会员国获取SDR后,当发生国际收支逆差时,可向其他会员国换取外汇,偿付逆差,也可直接用SDR进行偿付贷款、借款担保、赠与、支付利息费用、远期交易等各项金融活动。从某种程度上讲,作为一种“纸黄金”,SDR在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可广泛运用于会员国之间的交易和业务。

二、人民币成功入篮SDR对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的影响

近年来,中国政府通过亚投行、货币互换、“一带一路”和离岸人民币市场的建设等战略,旨在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人民币成功入篮SDR,极大地提高了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并进一步推进了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首先,人民币将作为一种资产得到广泛配置。人民币成功入篮SDR,表明人民币已获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信用书,不仅能够有效增强各国投资者的信心,还有助于提高其对人民币资产的国际需求。一方面,各国央行在国际储备中提高人民币资产比例的可能性倾向增加,进而有助于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储备货币的地位,特别是对那些面临零利率和通缩问题的央行,则会更乐于配置一些中国的准政府债券和国债。但是,由于储备资产配置是一个战略渐进的过程,各国央行并不会立即对人民币产生巨大的需求。另一方面,人民币成功入篮SDR后,除央行外,各国其他机构或个人投资者对人民币资产的兴趣也不断增加,或将考虑配置更多的人民币资产,也将使人民币债券市场获得更多的利益。人民币成功入篮SDR,资产端人民币债券需求和交易量不断提高,将有更多的融资者被吸引到离岸和在岸人民币债券市场。此外,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和亚投行的不断发展,人民币债券市场也将成为亚洲基础设施融资的最优来源之一。

从短期来看,人民币成功入篮SDR虽然在资产端和负债端需求的释放以及直接产生的潜在兑换需求十分有限,短期效果不明显,但这不仅不会影响人民币负债将成为更多融资者的选择,还会更加受到国际投资者的青睐,这主要是因为人民币已获得国际社会的信任。与此同时,人民币成功入篮SDR,也将极大地促进中国股市纳入全球指数的进程。此外,人民币成功入篮SDR,中国的金融监管、统计框架和宏观政策也都将更加国际化、规范化。一方面,随着人民币资产吸引力的提高,中国资本市场的外部约束力也不断增加,更有助于金融监管的规范化。另一方面,国家统计局正式采纳SDDS标准,表明中国统计框架与国际经济正式接轨,更有助于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

三、结语

人民币成功入篮SDR,使得人民币正式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员国之间的官方储备货币,更有助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虽然在短期内的效果不明显,在资产端和负债端需求的释放以及直接产生的潜在兑换需求十分有限,但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国际社会对人民币的信任。因此,从长期来看,人民币成功入篮SDR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参考文献:

第6篇:债券市场概述范文

一、发达国家体育产业债券融资概述

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中,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的金融体系以市场为主导,其体育产业通过发行债券筹集资金非常普遍,尤其是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美国等国体育场馆新建或升级改造的大规模进行,体育产业债券在体育场馆融资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目前,国外发行的体育产业债券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传统的体育债券,包括税收支持型债券和项目收入支持型债券;一种是随着金融产品的创新而出现的体育债券,叫做资产支持型债券。

税收支持型债券(tax-backedbonds),也叫一般债务型债券,是以政府税收为基础发行的债券。这种债券由政府的一般征税权力担保,主要以政府一般的财产税收来偿还,这种债券只能由有权征税的政府发行。它的发行通常需要得到公众投票同意,难度较大。但由于几乎不存在违约风险,成本较低。例如,2002年5月美国田纳西州孟斐斯城发行2.5亿美元的税收支持型市政债券,为NBA的灰熊队兴建新体育馆,债券的偿还资金主要来源为市民消费税、酒店税、旅馆税及租用汽车税等。

项目收入支持型债券(bondsbackedbyprojectrevenues),也叫无担保债券,是以项目的未来收入作为基础而发行的债券。这种债券是由政府所属的企业或事业单位为特定的公用事业项目进行融资而发行的债券,发债主体往往没有课税权利,债券主要依靠项目运营产生的收入偿还,因此通常被称为收入债券,这些收入可以是各种优惠、门票收入或者广告权等。这种债券和一般收入债券很相似,但却不需要获得公众投票同意,因此颇受欢迎。在美国,政府发行的债券中,无担保债券约占2/3,一般债务债券约占1/3。例如,2000年美国职业冰球联盟下属的纽约岛人队发行了2亿美元的收入支持型债券,债券的偿还资金来源于该队参加美国职业冰球联赛所获得的巨额有线电视转播费和丰厚的主场广告收入。又如,2006年7月英超劲旅阿森纳发行了5亿美元的收入支持型体育债券,债券的偿还资金来源为投入运营的酋长体育场的门票收入。

资产支持型债券(asset-backedbonds),指以资产或资产组合的未来现金流为基础发行的债券,这些产生未来现金流的资产就是资产证券化的基础资产。资产支持型债券融资的流程是:发起人将被证券化的场馆资产(如会员收入、电视转播收入、场地出租收入、广告收入等)出售给一家特殊目标机构(SPV),或者由SPV主动购买被证券化了的场馆资产,然后将这些资产汇集成资产池,再以该资产池所产生的现金流为支撑在金融市场上发行债券融资,最后用资产池产生的现金流来清偿所发行的债券。如果资产池产生的现金流不足以清偿所发行的债券,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如发行有政府担保的债券),政府将用税收给予补偿。在国外,随着资产证券化技术的日益提高,资产支持型债券在体育场馆融资中的使用越来越频繁。例如,美国科罗拉多州新建的PepsiCenter体育馆和洛杉矶的StaplesCenter体育馆就是通过资产支持型证券进行融资的;国际足联为解决其财政危机,在2001年就销售了由2002年日韩世界杯赞助商提供的收入来支持的债券;欧洲的一些著名足球俱乐部和美国的部分体育联盟也纷纷通过资产证券化来融资。

二、我国发行体育产业债券的可行性分析

(一)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为体育债券的发行奠定了良好的产业基础

我国体育产业在上世纪80年代初露端倪,但真正发展是在90年代以后,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政府对体育职能和发展方向的确立,为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保证。原国家体委为了加强体育市场的管理,在1994年和1996年分别下发了《关于加强体育市场管理的通知》和《关于进一步加强体育市场管理的通知》,体育产业被列入各级体育行政部门的重要议事日程。体育运动从单纯重视运动竞技到竞技体育和全民健身并重的观念转变,体育系统内部在从多种经营创收活动向以挖掘自身价值和经济功能的“体育产业本体”化转变,体育产业借助于竞技体育、大众体育的载体得到迅速发展。在对体育产业投资方面,社会各界正在从对体育零星、偶然的赞助行为向经常、系统的投资转变。在体育产业迅速发展的同时,也为社会创造了巨大的经济价值。1998年,体育产业的产值为1400亿元人民币,占国民生产总值的0.2%,30%的增长率显示着其具有巨大的增长潜力。我国32个省、市、自治区一致将其作为重点产业加以发展,体育产业在2001年成为国家统计局正式进行统计的产业。国家体育总局的《2001-2010年体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指出,力争体育产业2010年达到国民生产总值的1.5%左右。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举办以及2010年广州亚运会的召开将进一步推动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为我国体育产业带来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我国体育产业取得的这些成绩为体育债券的发行奠定了良好的产业基础。

(二)我国债券市场的发展为体育债券的发行创造了良好的市场基础

从我国债券市场的发展来看,已有多年发行和管理国债、企业债、金融债的经验,为驾驭体育产业债券市场创造了条件。各投资银行、信用评级机构、会计审计等市场中介机构,也能够为体育产业债券的发行、承销、评级、流通转让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同时,中国保险市场的不断扩大和保险体系的逐步完善,也为转移体育产业的发债风险、提高广大投资者对体育产业债券的信任度,从而增加债券的流通性提供了保障。我国已初步建立了市场经济体系下功能完整的金融组织体系、金融市场体系及金融监管和调控体系,体育产业债券发行所需要的金融环境已初步具备。以政府信用为最终保障的体育产业债券在发行规模和信用级别等方面都具有优势,体育债券已成为我国债券市场极具发展潜力的品种。

(三)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为体育债券融资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来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GDP和居民收入水平以较快的速度实现增长。我国2003年人均GDP首次突破1000美元,沿海一些省份如广东、上海、浙江等更是突破4500美元。人均GDP增长的同时居民收入水平也在显著提高,收入的增长需要市场提供多元化的投资渠道来实现居民剩余资产的增值。但是,我国可以供居民选择的投资方式还十分有限,除了银行存款和购买股票外,很少有其他的投资方式。从银行存款看,近年受通货膨胀因素影响,我国居民在银行的实际存款利率水平很低,有的时候甚至为负值;从股票投资看,这几年我国股市价格波动很大,大部分投资者收益不佳。因此,许多居民都在寻找一条收益较高,风险相对较小的投资渠道,如果能够推出体育债券,将会为广大投资者提供一个可靠的投资选择。

(四)奥运债券的发行为体育债券的发行提供了丰富的经验

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后,巨大的资金需求是北京市政府首先要解决的难题,当时据相关机构估计,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相关投资额将在3000亿左右,其中市政基础设施的建设就将投入1800亿人民币。时任北京市长的刘淇提出,要在政府出资的前提下,探索市场筹资的新渠道。在北京奥组委出示的一份《奥运行动规划》中也显示,2008年奥运“要坚持以市场化筹资为主的原则”。在这种精神的指导下,2008年奥运会场馆项目——国家体育场项目的建设对体育债券融资进行了初步尝试。国家体育场项目造价约35亿元人民币,北京市政府招标选择国家体育场项目法人合作方,2003年8月,中国中信集团联合体中标。根据招标人与中标人达成的协议,中国中信集团联合体与北京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北京国资公司)共同组建了项目公司,中信联合体提供体育场项目总投资的42%,其余58%由北京市政府出资,项目公司获得2008年奥运会后30年的国家体育场经营权。其中,北京国资公司代表市政府出资的20亿元由市政府和国家计委批准以奥运工程企业债券的形式发行,同时国家开发银行获得了奥运债券的承销权。奥运债券由国资公司发行,可以看作是准地方债券,其本息的偿还来自举办奥运的收入、日后的场馆经营收入以及北京市政府因举办奥运而间接增加的财政收入。

奥运债券的发行给我们提供了政府融资修建大型体育场地的新思路,这对于拓宽融资渠道、吸纳社会投资具有积极意义,为我国今后发行体育债券融资提供了经验。

三、我国发行体育产业债券的基本思路

(一)债券种类的选择

发行体育产业债券,首先要选择发行什么类型的债券。前面我们分析了西方国家目前发行体育产业债券的三种类型,即传统的税收支持型债券、项目收入支持型债券和创新的资产支持型债券。从这三种类型的债券看,创新的资产支持型债券以资产或资产组合的未来现金流为基础发行的债券,这种债券的发行和运作需要发展比较成熟的金融市场环境,我国目前还不具备,所以暂时还不宜选择发行资产支持型债券。从我国实际情况分析,我们可以选择发行税收支持型债券和项目收入支持型债券。从这两种债券的性质看,税收支持型债券只能由有权征税的政府发行,属于政府债券类型,项目收入支持型债券是由政府所属的企业或事业单位为特定的公用事业项目进行融资而发行,属于企业债券类型,我国体育产业债券的发行可以灵活选择这两种类型的债券。

(二)债券发行主体的选择

一般来说,体育产业发展所需的资金最主要的是修建体育基础设施,如体育场馆。例如今年北京承办奥运会,2010年广州承办亚运会,资金投入主要是修建比赛和练习场馆以及围绕奥(亚)运村、新闻中心、地铁运输和市政基础的建设投资,这些在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仅仅依靠政府投入难以满足,还必须动用社会力量来解决,可以分别采取发行政府债券(税收支持型债券)和企业债券(项目收入支持型债券)的方式来满足巨额的资金需求。

政府债券的发行主体是各级地方政府,例如广州亚运会筹资在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可以选择广州市政府发行以地方政府的税收做担保的市政债券来解决;企业债券的发行主体是政府所属的企业或事业单位,债券主要依靠项目运营产生的收入偿还,这些收入可以是各种优惠、门票收入或者广告权等,2003年8月在为北京奥运会国家体育场项目的建设筹资中,北京市政府与由中国中信集团联合体和北京国资公司组成的企业集团合作发行奥运债券筹资,解决了体育场项目的资金需求。

(三)债券发行方式的选择

按照债券的发行对象,可分为私募发行和公募发行两种方式。私募发行是指面向少数特定的投资者发行债券,一般以少数关系密切的单位和个人为发行对象,不对所有的投资者公开出售。公募发行是指公开向广泛不特定的投资者发行债券。鉴于我国体育产业领域只有2003年北京国资公司发行了准市政债券性质的奥运工程企业债券,为避免发行的失败,我国体育债券最好也向奥运债券的发行一样,采用私募发行的方式发行。具体做法是由证券承销商全部买断所有体育债券,并负责全部债券的销售工作,以保证体育债券的全额认购,将发行失败的风险转移给承销商。同时,也可以激励承销商积极推销资产债券,降低成本。此外,还可以由证券承销商组织部分机构投资者认购大部分体育债券,以保证发行成功。

(四)债券投资主体的选择

和一般有价证券的投资一样,体育债券的投资主体也分为两部分:个人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个人投资者应当是体育债券的主要投资者,奥(亚)运会结束后,体育场馆和体育基础设施的真正使用者应该是广大的社会居民,按照体育基础设施的建设“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原则,广大的居民应该是体育债券的投资主体,使体育债券发挥利用民间投资为公用事业建设服务的功能。同时,一个成熟的资本市场应当有大量的机构投资者参与其中,因此,可以引入保险公司、商业银行、养老基金、投资基金等机构投资者,一方面,可以提高市场的流动性,降低市场风险,另一方面,个人投资者也可以通过投资保险、基金等集合型投资工具间接投资于体育债券,拓宽我国资本市场的投资品种。

第7篇:债券市场概述范文

关 键 词:混合资本债券;银行资本金; 巴塞尔协议

中图分类号: F830.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544(2013)05-0033-04

混合资本债券是针对巴塞尔资本协议对混合(债务、股权)资本工具的要求而设计的一种债券形式,它的资本属性好于一般次级债,更好于一般长期债。因而商业银行发行的混合资本债券是补充资本金的有效方式。我国早在2005年底就开始了对混合资本工具的探索,到目前为止,商业银行已经发行了123亿。我国资本市场于2011年进入了全面调整时期,商业银行越来越重视债务资本的补充,而发行混合资本债券则是比较现实的选择。除了应继续积极探索商业银行发行混合资本债券的问题之外,还应站在完善资本市场推动企业发展的角度探索在其他金融企业及一般企业发行混合资本债券的适应性和可行性。

一、混合资本债券——资本补充新方式

(一)混合资本债券概述

《巴塞尔资本协议》以资本质量和弥补损失的能力为标准,将银行资本划分为三个级别,其中,一级资本包括公开储备、普通股股本、永久非累计优先股以及一些创新的一级资本工具;二级资本主要包括资产重估准备、非公开储备、普通准备、普通贷款损失准备金、 混合资本工具以及次级定期债务; 三级资本是一些定期性次级债,一般期限比较短,专门作为补充资本,以应对市场风险。其中,二级资本由高二级资本和低二级资本构成。 混合资本债券作为混合型证券的一种,属于二级资本中的高二级资本,是一种创新的债券模式,是针对《巴塞尔协议》中二级资本中的混合工具的规定和要求而设计的, 所募资金可计入银行附属资本。

在欧美资本市场, 同时具有股票特点和债务特性的混合资本证券已经流行了十多年, 并占整个资本市场的很大份额, 其适用范围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在国家所规定的法律条款。 事实上, 在具体实践中, 混合型证券可能呈现出不同比例的股权特征和债务特征。

混合资本债券通常被认为是一个具有低成本、高吸引力的非稀释资本。 混合型债券通常由金融机构来发行,如银行、保险公司以及涉及公共事务的企业。它对弥补发行者流动性资金不足起着重要作用。混合资本债券通常被混合证券评级机构和监管部门列在优质资产级别中, 有助于提高发行者的信用等级。相对于普通股股票,许多混合型债券还为发行人提供了一个较低的税后资本成本。

(二)混合资本债券的特征

混合资本债券有“准股票”的特征,同时也具备一些自己特征。虽然,各国对混合资本债券的规定不尽相同,但是按照《巴塞尔协议》的规定,混合资本债券均要符合以下几个特征:

1. 期限长。混合资本债券的期限要求为10年以上或者永久期限。当公司流动性出现问题时,可以作为公司吸收损失的缓冲器。

2. 利息递延。 混合资本债券的索偿权位于次级债之后,与次级债相比,混合资本债券具有更高的资本品质。当发行人资本金不足、未能支付普通股股息、经营亏损时,混合资本债券发行人可在派发股息前延期支付利息。

3. 暂停索偿权和吸收损失。债券到期时,如果发行人经营亏损、资不抵债或无力支付时,发行人有权选择延期支付本金和利息。暂停索偿权和吸收损失与利息递延是混合资本债券两个最本质的特征。

4. 偿还次序低于次级债务。

5. 息票加码与提前赎回。 在债务条款中规定一般至少在发行5年以后,经监管机关批准,发行人可以选择提前赎回。如不赎回,债券利率按照约定上升。

6. 计入附属资本的上限更高。在理论上,混合资本债券计入附属资本的上限可以达到核心资本的100%。

通过表1, 可以清楚地看出混合资本债券和长期次级债务的异同,进而更加清晰地对混合资本债务的特征有更深入的认识。

二、后金融危机时期的混合资本债券

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各国纷纷改革金融监管制度,尤其是在美国和欧洲,已经对混合资本债券产生了重大影响。

2009年12月17日,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公布了将会对金融体制产生深远的建议草案,被称为巴塞尔协议III框架。形成的最后建议由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于2010年12月16日对外公布, 并于2013年1月1日起正式生效。巴塞尔协议III的改革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强调基础资本的质量,一致性和透明度;第二,通过实施更高的交易对象信用风险资本要求,提供更高的风险覆盖;第三,调整非风险调节杠杆比率;第四,整合相关提高逆周期资本的措施。

为了纠正有关监管资本认知上的不足,巴塞尔协议III框架强调指出:(1)一级资本必须有助于银行保持对监管资本的持续关注;(2)监管调整必须适用于普通股权益资本的组成部分;(3)对跨区域的资本监管必须简单可行,并具有一致性;(4)为促进市场纪律,金融机构必须完整披露被监管的资本信息。

巴塞尔协议III框架将非普通股权益列为一级资本。这就表明一级资本债券,必须纳入一般债权人的债权,不能抵押或担保,必须是永久性的,没有赎回机制。必须能够主要是吸收损失,不能对资本重组造成障碍。

新的最低资本要求, 于2013年1月1日至2015年1月1日逐步实施。金融监管制度,将于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1日逐步实施。现有的不符合新规则的资本工具于2013年1月1日起淘汰。

(四)混合资本债券在中国的发行情况

2005年12月,银监会下发《关于商业银行发行混合资本债券补充附属资本有关问题的通知》,允许符合条件的商业银行将混合资本债券计入附属资本,发行混合资本债券。2006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第11号公告,对在银行间发行混合资本债券提出了具体的制度和规范。 两份文件的正式出台, 标志着混合资本债券的创设工作已顺利完成, 我国商业银行又多了一条新的资本补充渠道。随后,兴业银行、华夏银行、民生银行3家银行公开发行混合资本债券,共计融资123亿元人民币, 期限15年, 其中前10年的票面利率分别为4.94%、5.89%、5.05%, 后5年的票面利率为7.74%、8.89%、8.05%。

三、建议

1. 培养混合资本债券投资人。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类金融机构是混合资本债券的主要持有者,但持有比例被严格限制在20%、100%风险权重中,对于提升整个银行业抗风险能力并没有现实的帮助。商业银行间持有混合资本债券并不能切实促进整个资本市场的发展。当前,最重要的是培育更多资金实力强大、 来源稳定并且现金流充裕的混合资本债券的投资者和投资机构, 不断提升混合资本债券的投资队伍素质。

2. 大力提高混合资本债券市场流动性。 提高市场流动性是不断扩大潜在投资者队伍, 进而扩大市场规模的动力, 因而混合资本债券的市场流动性越强,越利于发行。

3. 混合资本债券的发行要符合我国资本市场的实际情况。金融创新是促进、加快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的必经之路,但是,任何发展创新都要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为确保混合资本债券创新步上正规,监管机构在设计制度时就要注意保护好投资者的利益。在发行环节,为了避免发行人的逆向选择行为,监管机构要对发行人设定严格的“准入门槛”。应制定公正、透明的信息披露机制,及时反映发行机构的经营风险状况,加大市场约束力度。合理利用混合资本债券的特征,提高风险预警作用,如出现利息递延或暂停索偿权和吸收损失等情形,监管机构可以提早干预,提高监管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4. 拓展混合资本债券的发行主体。为进一步扩大市场规模,未来混合资本债券发行主体的涵盖范围,应包括如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证券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 乃至于符合发行人资质要求的部分其他企业。对于金融机构或其他企业而言,发行混合资本债券,相较于发行次级债,能更为迅速地补充资本金、提升信用评级与优化资本结构。这是因为,混合资本债券的损失吸收能力更佳、发行期限更长、可递延支付利息与暂停索偿、发行不稀释股权,并享有利息支付抵税的优惠。除此之外,混合资本债券因其清偿顺序低、监管严格,也可带给投资者较高的收益与较好的保障。

为使混合资本债券市场稳步发展,使投资者的利益得到最大化的保护, 以下几点值得注意。首先,中国银监会等监管机构应加强对混合资本债券发行机构的风险监管。通过条款设计、检查手段等方面的改进,对于风险能做到及时发现、尽早干涉。其次,提高混合资本债券市场的准入要求,杜绝低于资质门槛的金融机构或其他企业发行资本混合债券。最后,持续、充分透明的信息披露与合理的公开评级制度,利于及时、准确地反映市场风险,也是完善市场监督机制与加大市场约束力不可或缺的手段。

参考文献:

[1]刘涛. 混合资本债券:资本补充的可行选择[J]. 中国金融,2012(5).

第8篇:债券市场概述范文

关键词:证券投资;资产配置;风险防范

一、引言

在证券投资中,由于进行合理的资产配置,各种各样资产之间相互作用的此消彼长,有利于抵消由于资产价格的波动对于对资产组合的价值带来的影响,降低投资者有可能带来的风险,对于长期投资是比较有利的。资产投资的种类和范围也越来越多,对于资产进行合理的配置有利于降低投资的风险,从而获得比较稳定的收益,通常状况下对于股票进行投资,有利于获得比较高的收益,但是需要承担比较大的风险。对于债券的投资,承担的风险比较小,获得的收益也是比较小的。比较好的资产配置能够达到获得比较高的收益,承担比较小的风险,而要获得比较好的资产配置组合,就要求具有优质的资产配置策略。我国的证券市场建立于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当时各方面的发展还不是很完善,也不是很成熟,由于对于资产配置策略掌握不到位,致使基金投资具有比较大的风险,投资缺乏稳定性,对于风险的分散做得也不是很好,存在比较大的系统性风险。由此可见,在证券市场中,资产配置的效率是基金市场快速发展的关键。

二、证券投资中的资产配置概述

资产配置首先要以投资者的需求为基础,将资金投资在具有不同风险收益的各类投资产品中,投资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即投资规划、投资实施和投资优化管理,投资规划也就是资产配置,其是进行投资活动的第一步。要对资产进行合理的配置,前提条件是对各个资产的特征要有充分的了解,从而进行有效的管理,可以依据市场环境的变化以及投资的需求进行调节。可以避免由于一种资产价格的剧烈波动,而对投资组合的价值造成非常大的影响,从而造成投资风险,给投资者造成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资产配置一般会选择具有不同特征的资产来进行投资,这些资产的作用可以相互抵消,从而减少造成的损失,实现低价买进和高价卖出。基金主要投资在股票、金融债、各类国债、企业债或者央行票据等方面,宏观经济和各类金融指数相结合,从而间接影响各类基金的收益率。

三、证券投资中的资产配置效率的影响因素

影响资产配置效率的因素有很多,有宏观经济运行方面的因素,也有投资主体个人投资目标的因素,这些都会对于资源配置的效率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首先,投资目标。不同的投资者具有相异的投资目标,作为投资,首先要注意本金安全,也就是投入的成本要可以收回,投资者一般会考虑成本是否还具有原来的购买力以及价值。还要考虑收入是否具有稳定性,也就是投资者是否可以获得长期稳定的价值增值,在投资的过程中投资者也要考察风险的大小以及自己的承受能力,应该避免盲目投资而造成的巨大的损失,一般情况下具有比较强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者能够投资一些具有高收益,同时需要承担高风险的投资项目,例如:期货、股票等,反之则投资一些具有比较低风险的资产,例如:商业票据、国债等;其次,投资风险。投资者需要主要考虑的是流动性风险,一般流动性比较好的投资产品具有比较好的可控性以及主动性,可以有效预防这类风险的发生。投资者通过获得流动性来支出成本,通过提供流动性能够取得收益,这样就会造成一定的流动性风险。对于股票市场而言,其具有比较低的流动性,则会具有比较高的期望收益,然而其交易成本却比较高,可以抵消一部分的收益,投资者应该进行长期投资才可以获得收益。对于股票持有者应该避免流动性风险的发生,例如一个投资者持有大量的某类股票,由于某些原因需要在市场上进行大量的变现,假设股票的流动性比较差,股票在市场上的交易价格就会下降,股票的交易成本会上升,在市场上所获得的现金资产会小于股票原有的市值;再次,投资回报率、利率因素、通货膨胀因素、经济周期等。在证券市场上进行投资的时候需要考虑投资回报率的影响,比较好的投资一般是用较低的成本获得较高的收益。利率是比较普遍的宏观经济调控工具,通常状况下利率下降,股票的价格就会上升,利率上升,股票的价格就会下降。通货膨胀和货币供给量有直接的关系,货币供给量增加的时候股利也会随之增加,对股票的需求也会增加,股票的价格也会随之增加。经济周期指经济出现繁荣和衰退的反复交换,在宏观经济环境具有比较好的投资环境的时候,投资者能够获得较高的收益。

四、证券投资中的资产配置决策

1.资产配置与流动性风险防范

流动性风险一般能够分为市场变现型风险以及赎回型风险,强化流动性风险的管理对于证券市场的稳定是有好处的,还可以增加市场的流动性,提高市场资源配置的效率,防止市场过度的波动。对于基金管理公司的经营管理也是非常有好处的,能够有利于稳定的经营,有效控制投资风险。同时对于投资者的利益也能够起到积极的保护作用,基金被大量赎回,投资者就会抛售股票,股票价格下降,投资者遭受巨大的损失。因此防止基金公司的倒闭引发的连锁反应对整个基金市场造成冲击,才能最终保证投资者的利益。

2.固定收益类资产配置

固定收益类资产通常指的是债券,可以基于预期,获得一个确定性比较强的现金流,固定收益类证券具有期限稳定的投资回报率(有些债券利率会随之变化),其具有明确的付息期限。到期会归还本金,当债券到期的时候,会按照之前约定的利率支付本金和利息。具有比较高的信用级别,一般都会由国家或者银行作为担保,其兑现的顺序也优于优先股或者普通股,并且还可以享受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债券投资需要主要面临的风险是市场风险,其资产配置一般分为免疫策略以及现金流匹配策略,在债券市场上需要充分运用各类衍生工具以及利用各类套利机会。首先是进行整体债券资产配置,先要确定各大类型资产配置的比例,然后再明确资产回购比例。例如,假设股票市场有上升的趋势,则应该减少债券市场的配置比例。债券类别配置也就是要求明确国债、企业债券、金融债券以及可转换债券的比例,例如投资者对流动性的要求比较高,能够承受比较高的风险,会增加企业债券的比例。债券品种配置即对具体的债券类别中的债券品种的比例进行调节,债券品种能够按照期限进行划分,也能够根据是否具有稳定的汇率进行划分,一般债券的价值会随着利率的变化而变化。债券投资的策略主要有消极型投资策略、半积极型投资策略以及积极性投资策略。通常状况下我们将具有固定收益的债券,在长期市场上视为没有风险的,然而按照实际利率来计算,其却是有可能存在风险的。

3.保险型资产配置策略

金融市场的风险通常可以分为市场性风险以及非市场性风险,进行合理的资产配置能够有效规避非系统性风险,对于系统性风险不可能达到直接地规避,但是能够通过对保险型资产进行配置来达到比较好的规避效果。保险型投资组合资产配置能够实现在不确定性风险条件下的利润最大化,能够控制资产组合整体价值下降的风险,还可以分享市场上涨的红利,主要分为静态投资组合保险策略、动态投资组合保险策略。目前,CPPI、TIPP已经在我国得到广泛地应用,部分机构依据CPPI来调险资产上限,并且强调用时间不变性投资组合策略来动态调整股票资产。市场在弱势状态的时候,TIPP可以用来控制基金风险,来保障预期目标的实现。资产配置对证券投资决策来说是关键,对于证券行业来说能够了解不同的投资产品的收益率在时间序列上的变化趋势,有利于新的投资产品的开发,也有利于科学有效的投资管理体系的建立。对于投资者来说能够综合评价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从而选择合适的投资产品以及合适的投资公司。对于开放式的基金需要以最佳现金头寸的方式来实现以现金为主体的“一线准备资产”,从而应付小的赎回型流动性风险,依照基金持有人的结构建立以具有较好流动性的股票或者债券为基础的资产配置来应对比较大的赎回型流动性冲击。对债券投资资产配置的套利来说,主要有无期限开放式回购品种利差套利、国债远期结合套利或者开放式国债回购等类型。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存在绩效的差异,不同的基金拥有相异的投资效率,主要是由于基金经理股票选择能力的差异,我国股票型基金拥有比较强的选股能力,但选时能力却存在比较严重的缺陷。政府部门对基金的有效管理也非常关键,对资产进行政策性的配置,有利于提升资产配置的效率,减少由于效率低下造成的风险。

作者:李蓉 单位:深圳市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委员会宝安局

参考文献:

[1]张华恩.我国股票型开放式基金资产配置能力研究———基于跨时期绩效变化的分析[J].华北金融,2010,(5):11~14.

[2]苏民.证券投资基金资产配置策略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

第9篇:债券市场概述范文

【关键词】 农业上市公司 资本结构 特征 优化措施

一、我国农业上市公司概述

1、农业上市公司界定

根据中国证监会2001年4月3日制订出台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本文所选择的农业上市公司具有以下特征:首先,主营业务为大农业并且主要利润来自主营业务收入;其次,是否为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点企业;最后,上市三年以上并有公允财务数据。据此,截止到2009年12月31日,符合上述条件的农业上市公司共47家(见表1)。农业上市公司数量总体偏少,2000年前上市的有16家,占农业上市公司总量的34%,2000年后上市的31家公司中,2004年(5月份中小板启动)之后上市的均在中小板市场,说明大部分新上市的公司规模小,达不到在A股市场上市的条件。

2、农业上市公司的规模

从数量看,截至2009年末,沪深两市共有农业上市公司47家,仅占两市上市公司总数1236家的3.96%,数量偏少。

从股本规模看,截至2009年末,我国47家农业上市公司总股本平均为35362.94万股。其中总股本在2亿股以下的14家,占上市公司总数的37.84%;总股本在5亿股以上的6家,占农业上市公司总数的16.22%。这说明我国农业上市公司股本规模总体较小(见表2)。

从资产规模看,截至2009年末,47家农业上市公司总资产为1041.85亿元,平均资产为28.16亿元,其中总资产不足10亿元的公司有20家,占总数的30.77%。而同期两市上市公司平均资产为34.35亿元(见表3)。

二、农业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特征及其原因分析

1、资产负债状况分析

(1)资产负债率逐渐上升,整体水平偏低

2007―2009年农业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均值分别为57.23%、58.35%、59.67%;近三年资产负债率的标准差由15.53%上升到16.7%,说明公司之间的资产负债率水平差异性在扩大,同时农业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最小值呈现上升趋势,而最大值呈现先升后降趋势(见表4)。

2007―2009年,农业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逐渐上升,可能与近年来对增发股份审批条件的提高有关,并不一定反映农业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减少。增发股份是公司股权融资的主要形式之一,在发行新股融资的条件更加苛刻的情况下,部分农业上市公司不得不在某种程度上转为负债融资。但只要条件允许,大多数农业上市公司还是会以股权融资为主要融资手段。2007―2009年,在上述47家上市公司中,有15家公司向原股东提出配股要求。

将2007―2009年农业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的均值与A股上市公司(金融类除外)平均资产负债率相比,可以看出农业上市公司平均资产负债水平高于A股上市公司平均水平。

(2)财务杠杆效应未充分发挥

财务杠杆效应是指企业通过对资本结构中负债比率的调整而对净资产收益率的影响。当企业存在负债时,固定利息费用的支出会使总资产息税前利润率的变动程度大于企业净资产收益率,即负债对净资产收益率的变动具有放大的作用。净资产收益率和资本结构之间的关系为:当总资产息税前利润率大于负债利率时,企业的财务杠杆效应为正,随着企业负债的不断增加,净资产收益率也将不断增加;当总资产息税前利润率小于负债利率时,企业的财务杠杆效应为负,随着企业负债的不断增加,净资产收益率会不断减低;当总资产息税前利润率等于负债利率时,财务杠杆的大小对净资产收益率不产生影响,但由于借入的资本没有增值效应,如果持续下去,财务杠杆也会产生负的效应。

从资产负债率分析,农业上市公司最近对财务杠杆效应重视不够。经营业绩较好的公司存在股权融资的偏好,丧失了部分财务杠杆收益;经营业绩较差的企业,由于达不到配股资格,只能被动地选择债务融资,保持了较高的负债水平,增加了企业的财务风险。农业上市公司在资产不同来源(债务人投入和投资者投入)之间比例选择不当,导致财务杠杆效应未能充分发挥。

2、债务结构分析

(1)融资结构失衡

融资结构指在企业筹措的资金中,资金来源不同项目之间的构成及其比例。通常按资金来源途径不同,将企业融资划分为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两部分。内源融资是指从公司内部筹集资金,包括留存收益与计提固定资产折旧两种方式;外源融资是指从公司外部筹集资金,包括股权融资与负债融资两种方式。资本结构的优化是一个动态调整的过程,因此上市公司融资结构安排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企业融资成本的高低和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实现,也是制约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瓶颈。现代融资理论认为,企业在融资安排上应先考虑内源融资,然后再考虑外源融资。因为内源融资成本最小,不存在支付利息或红利。在外源融资中,应首选债务融资,其次是股权融资。农业上市公司在融资结构安排上通常选择外源融资,外源融资中又更多的偏好于股权融资,这与现代融资理论的融资顺序恰好相反。

导致农业上市融资结构不合理的原因主要是:首先,以外源融资为主是因为农业是弱质产业。农业上市公司总体规模较小,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容易受外界影响,收益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有时甚至亏损。再加上农业基础设施的投资金额大,周期长,农业上市公司的内部积累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资金缺口只有靠外源融资来弥补。其次,在外源融资中更多偏好股权融资,一是因为股权融资的实际成本并不是太高,如一些上市公司的股利支付率很低,即使支付股利也多是派发股票股利而不是现金股利,低的股利支付率意味着低的融资成本;二是与债务融资相比,股权融资具有软约束性。债务融资必须按合同规定按时还款付息,而股权融资不存在还本付息问题,也没有太大的股利支付压力,因此在这种软约束环境下,农业上市公司更倾向于股权融资。

(2)债务内部结构不合理,流动负债比例偏高

我国农业上市公司负债内部结构不合理,流动负债比例偏高,长期负债比率过低。如表5所示,2007和2008年流动负债比例达90%左右,2009年虽然有所降低,但仍处于高位,年均流动负债占资产总额的比率超过40%。流动负债水平偏高,说明公司缺乏长期资金,净现金流量不足,需要通过大量的短期负债来保证公司正常运营。一般来说,流动负债占总负债的一半较为合理,若比率太高,会导致上市公司在金融市场环境发生变化(如银根紧缩、利率上调)时,资金周转困难的可能性增加,公司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增大,是公司经营的潜在威胁。从债源结构来看,我国上市公司的负债来源主要是商业信用和银行借贷,很少通过发行企业债来筹资。

我国农业上市公司流动负债普遍偏高,原因主要是:第一,与我国当前金融体制有关。我国资本市场发展不平衡,债券市场相对于股票市场规模小、发展滞后,导致上市公司发展所需要的长期资本只能以股权融资为主。第二,商业银行从规避风险的角度出发,会选择经营业绩好,偿债能力强的公司;尽量避免发放风险较大的长期贷款。导致农业上市公司在资金匮乏的时候只能以短借长投的形式来弥补长期资金的不足。

三、优化我国农业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措施

1、优化股权结构

股改以来,A股市场大部分公司股份已经实现全流通,但是由于制度原因,股权结构还是不合理,国有股所占比例过大。必须对现在的集中型股权结构进行必要的调整,形成股权持有多元化,股权适度集中的股权结构,目标是使目前集中型股权结构向适度集中条件下的多个大股东分享控制权的股权制衡结构转变。通过国有股减持,增加非国有股股权比例,引进其他所有制性质的投资人。

2、根据资产结构来调整资本结构

资产结构在某种程度上会影响资本结构的选择。这是因为资产的变现能力是企业偿债能力的一个反映,资产结构中的流动资产相对于固定资产而言流动性更好,更容易变现并且变现时价值损失更小。而诸如商誉等这些无形资产,在企业最终因资不抵债而破产后几乎一文不值,破产成本较高。企业要针对不同的资产结构及时调整自身资本结构。比如无形资产、长期资产在资产结构中比例较高的企业,应当保持较低的资产负债水平来降低破产风险,在债务结构选择上应当多利用期限长的负债;而流动资产比例比较高的公司应该适当地提高资产负债率水平,更大程度地利用杠杆效应,在债务结构选择上应当多利用期限较短的负债。这样可以降低负债的成本,减缓股东和债权人之间的利益冲突。

3、充分利用负债融资的“税盾效应”

税收制度是国家调控证券市场的重要经济杠杆和手段,合理完善的税制对于优化上市公司资本结构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由于折旧也像债务利息那样具有抵税作用,所以它可以代替负债的免税作用。非负债税盾可以替代负债融资中利息的作用,因此有较大非负债税盾的企业倾向于用更少的债务。事实上,如果有非负债税盾的企业发行过多的债务,可能会造成潜在的税盾得不到充分利用。Ross(1985)认为,当非负债税盾增加时,企业利息税的节省将减少。即当非负债税盾增加时,进行债务融资的激励减小,并且当债务增加时,破产的风险增加,而增加非负债税盾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在杠杆低时,边际税盾的效应是正的,而杠杆高时,债务的边际效益因破产成本的增加变为负值。

4、大力发展企业债券市场

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发展滞后,不利于企业通过提高举债融资比例,建立合理的资本结构。因此,要建立和完善利率形成机制,为债券利率的市场化奠定基础;建立多层次的债券交易市场体系,提高债券的流动性;扩大企业债券的发行额度,将审批制逐步向注册制,核准制过度;建立健全信用评级制度,大力发展信用评级机构;政府支持,积极培育企业债券流动市场,丰富企业债券的期限品种,以适应多种投融资需要,大力发展企业债券市场。

【参考文献】

[1] 陈共荣、晏艳阳:我国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与成本问题分析[J].会计研究,2001(9).

[2] 蒋殿春:中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和融资倾向[J].世界经济,2003(7).

[3] 洪锡熙、沈艺峰: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3).

[4] 童勇:中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研究[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5] 吕长江、韩慧博: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特点的实证分析[J].南开管理评论,2001(5).

[6] 张顼:农业类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06.

[7] 李秀珠:农业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5.

[8] 高加宽:农业上市公司“背农”动因实证分析[D].四川农业大学,2008.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