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宝宝急疹的护理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提起幼儿急疹,可能妈妈们都不会陌生。不过,其中的一些细节,可能会对你有帮助。
幼儿急疹的典型病状
幼儿急疹也叫婴儿玫瑰疹,是婴儿时期常见的一种发热发疹性急性传染病。幼儿急疹主要是人疱疹病毒感染所引起,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生,以冬春季发病最多,6 个月到1 岁半的小宝宝最容易得病。
“突起高热,热退疹出”是幼儿急疹最明显的临床特点,这种病的典型症状一般可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突起高热
在没有明显的诱因的情况下,经过5 ~ 15 天的潜伏期,首先出现下面的症状:宝宝体温突然升到39℃~ 40℃,一般没有流涕、咳嗽、腹泻等其他伴随症状。高烧时,宝宝精神稍差,热退时精神好,嬉戏如常。个别宝宝在体温很高时会出现高热惊厥。
第二个阶段:热退疹出
发热3 ~ 5 天后进入第二阶段,这时的症状为:体温迅速恢复正常,退热时或退热后数小时,宝宝身上出现细小、清晰的粉红色斑点状皮疹,皮疹不痒,多分布在头面部和躯干部,可持续4 天左右。耳后、枕部淋巴结可肿大。整个病程约8 ~ 10 天左右。
患幼儿急疹时,健康的宝宝很少出现并发症,但免疫功能低下的宝宝可能发生肝炎或肺炎等并发症。
是幼儿急疹还是感冒?
幼儿急疹的第一阶段和普通的病毒性感冒有些相似,因为有一些病毒感冒在早期也只有发热,而没有其他症状。而且,不管是幼儿急疹还是普通的病毒性感冒,血常规检验都表现为病毒感染的特征。不过,它们也有不同之处:
幼儿急疹起病时,通常没有明显的诱因,而感冒前,宝宝常有受凉、积食等诱因。
幼儿急疹除高热外,宝宝通常没有流鼻涕、咳嗽、腹泻等其他的伴随症状,一般状态良好。而宝宝感冒时,常有流鼻涕、鼻塞、打喷嚏、咳嗽、咽痛等症状,食欲差,精神状态欠佳。
幼儿急疹一般有特别明显的热退疹出,而病毒性感冒后,只有个别宝宝会有出疹现象,而且一般为散在、个别的皮疹。
是幼儿急疹还是麻疹?
因为同样有出疹的症状,有的家长分不清宝宝到底是幼儿急疹还是麻疹。虽然这两种病都有发热和出疹的症状,而且耳后、枕部淋巴结都会肿大,但它们之间还是有区别的:
关于幼儿急疹的热点提问
Q 宝宝得了幼儿急疹该怎么护理?
幼儿急疹是一种自限性疾病,没有特殊的治疗方法,主要是加强护理及对症治疗。
对“急支”的初解
Case:宝宝小乖快1岁了,妈妈产后因奶水不足而采用了混合喂养,小乖的身高体重都在正常值的最低限,体质比较弱。爸妈想:女孩嘛,娇小可人也不错。可是近两个月来,小乖经常咳咳,每次都要持续近一周。开始是干咳,后来有痰了,有时还伴有低热,最高体温达37.5℃左右。血常规化验基本正常。但最后一次胸片报告,肺部纹理重一些。医生听诊后,发现肺里有痰鸣音,有变化,不是很稳定。小乖有时一咳嗽,甚至会把吃的奶吐出来。而且由于咳嗽,连带睡眠也不好。两个月下来,小乖的体重基本停滞不前。小乖的爸爸妈妈急坏了,赶忙到儿科诊疗室,听医生们说个究竟。
医生诊断:
根据小乖爸妈介绍的情况以及详细诊断,医生确诊小乖为急性支气管炎。小乖的父母对这一结论感到意外,因为小乖两个月来一直咳嗽,怎么还是“急性”的呢?医生耐心地解释:任何疾病,诊断都有明确的标准。尽管小乖两个月来一直咳嗽,却是间断性的;而且每次干咳后又上痰;此外,如果是支气管炎,那么气管也会同时发炎。因此,结合辅助检查,可以确诊小乖患的是急性支气管炎。
急性支气管炎小昵称:
简称:急支
中医称:外感咳嗽
宝宝“急支”易发年龄&季节:
易发年龄:多见于1岁以下的宝宝,尤以6个月以下的宝宝为多见。
易发季节: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冬、春季较多见。
“急支”演绎4类症状
1 咳嗽:
发病可急可缓,大多先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当炎症殃及气管、支气管黏膜时,则出现咳嗽(干咳)和咳痰。患病初期宝宝为单声干咳,或咳出少量黏液痰,以后随病情发展咳嗽加剧,痰呈黏液浓痰。婴幼儿不会吐痰,大多吞下。一般咳嗽持续7~10天,有时可迁延2~3周,甚至减轻后又复发,如果延误病情,还会引起肺炎。
2 体温:
可高可低,但多为低热,也有宝宝体温可以达到38℃~39℃,会持续数天,多者或持续2~3周。
3 不同阶段的对应症状:
年长儿症状:全身症状较轻,但多见头痛、疲乏、食欲不振。
婴幼儿症状:除上述症状外,还会出现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4 其他症状:
咽部多有充血,肺部呼吸音粗,或有干罗音、湿罗音。其性质及部位常有变化。
宝宝患“急支”why?
急支是由感染引起的,是由物理一化学刺激或过敏引起的气管、支气管黏膜急性炎症,常常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急支的病因总结如下:
1 感染
引起上呼吸道炎症的病毒或细菌都可能成为支气管炎的病原体。常见病毒有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以及风疹病毒等。细菌以肺炎球菌、链球菌、葡萄球菌、流感杆菌、百日咳杆菌最多见。
2 基础疾病
婴幼儿时期的某些疾病,如营养不良、贫血、缺钙、变态反应(过敏反应)以及慢性鼻炎、咽炎等,皆可成为本病的多发因素,都可能造成宝宝免疫功能低下。
3 物理-化学因素
过冷空气、粉尘、刺激性气体或烟雾(如氨气、氯气、二氧化硫)的吸入,特别要指出的是被动吸烟,如二手烟、三手烟(附着在吸烟者的口腔、体表或衣物等处)的吸入,都可引起宝宝气管-支气管黏膜的急性炎症。
4 过敏因素
如花粉、有机粉尘、真菌孢子等的吸入,还有钩虫、蛔虫的幼虫在肺内移行,或对细菌蛋白质过敏,都会引起气管-支气管的过敏反应,亦可导致急支。
“急支”为何专攻婴幼儿?
对于相同的发病因素,为什么急支专门青睐婴幼儿而不太“光临”大孩子或成人呢々仔细分析发现,主要还是与婴幼儿呼吸道的解剖生理特点有关,这是婴幼儿急支高发的内在因素。
1 婴幼儿鼻和鼻腔相对短小,无鼻毛,后鼻道狭窄,鼻窦不发达,上呼吸道的调节温度和清除异物作用较差。
2 婴幼儿鼻咽黏膜柔嫩,血管丰富,故容易受感染。并向下蔓延。
3 婴幼儿气管-支气管管腔相对狭窄,气管又呈漏斗状,软骨柔软。缺乏弹力组织,使炎症容易扩散。
4 婴幼儿气管-支气管黏膜血运丰富,黏液腺分泌不足,黏膜比较干燥,黏膜纤毛运动差,不能很好地排除微生物及黏液,所以容易发炎。
正因为如此,有的婴幼儿患急支症状会特别严重,甚至发生喘憋或呼吸困难。
中医症对4类“急支”
急支确诊后要尽快展开综合治疗。综合治疗包括应用中医和护理治疗两类方法,要互相配合。中医有“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说法。急支中医称为外感咳嗽。治疗急支,关键是治咳和治痰。可结合临床进行辨证施治。
1 风寒咳嗽:
以突然咳嗽、咳声急频为主,痰稀薄、鼻塞、流清涕、咽痒或伴头痛、怕冷却不发热、舌苔白、脉不稳。适合用疏风、散寒、止咳的方法治疗。
处方:杏苏散
2 风热咳嗽:
咳嗽不爽,痰以黄黏稠为主,咽红口干,鼻塞,流黄涕,或伴发热有汗,舌苔微黄白,脉跳快。适合用疏风散热、宣肺止咳的方法治疗。
处方:“桑菊饮”加减
中成药:清肺丸小儿止嗽金丹
3 燥热咳嗽:
干咳无痰,或少痰而黏,不易咳出,咽干喉痒,便干,舌头呈红色,无舌苔,脉跳快。适合用清肺润燥、止咳化痰的方法治疗。
处方:桑杏汤
中成药:二母宁嗽丸养阴清肺丸
4 实热喘咳:
除风热咳嗽症状外,患儿发热较高,同时伴有喘憋。适合用宣肺化痰,降逆平喘的方法治疗。
处方:麻杏右甘汤
中成药:肺闭宁喘逐平小儿麻甘颗粒
中医食疗“急支”
治疗急支可以配合一些食疗验方。所谓药食同源,土方也能治病。
1 苏陈萝卜饮
紫苏9g、陈皮9g、白萝卜片12g,用水500ml煎成250ml,加红糖1汤匙、姜汁少许,趁热温服。有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之功效,专治风寒咳嗽。
2 双果汤
苹果、梨各200g,去皮切块;干橘皮25g;白糖、水适量共煮。吃果饮汁,每日1剂。有清热化痰,止咳平喘之功,专治风热咳嗽。
3 梨荠川贝羹
将1个梨、数枚荸荠去皮切碎,与川贝粉6g、蜂蜜适量拌匀蒸熟,分3次服用。梨甘微酸寒。有润肺凉心、消痰降火之功;荸荠甘寒而滑。能清热滑肠,化痰消积;配合润肺化痰的川贝,治疗燥热咳嗽有效。
4 清肺定喘膏
川贝、生石膏、橘红各30g,雪梨6个,前胡12g、杏仁15g、甘草9g、冬瓜条100g,冰糖适量。
先将石膏、前胡、杏仁、甘草用清水两碗半煎取药汁一碗备用;加入碎冬瓜条、川贝、橘红、雪梨、冰糖,隔水蒸1小时,使成黏稠膏状即可。每次服1汤匙,每日4次。治疗实热喘咳效果较好。
小贴士:中医4法
中医4个独特的治疗方法:按摩、指针(手指按压穴位)、拔罐和中药外贴。如果这些中医方法配合给急支宝宝使用,效果更好。
“急支”宝宝护理秘笈
息有急支的宝宝需要父母精心护理。归纳护理方法如下,供年轻父母们参考,以便更加“专业”地呵护宝宝。
常规Nurse:
1 宝宝年龄越小,越需要好好休息,最好卧床,少下地活动,以减少能量消耗,加快身体恢复。
2 保持家庭环境良好。宝宝所处居室要温暖、通风、采光良好,并且空气中要有一定湿度,防止过分干燥。严格禁止被动吸烟。
3 宝宝须经常调换卧位,使呼吸道分泌物易于排出。
4 翻身拍背很重要。宝宝咳嗽、咳痰时,表明支气管内分泌物增多。为促进分泌物顺利排出,可用雾化吸入剂帮助祛痰,每日2~3次,每次5~20分钟。如果是婴幼儿,则应该频繁拍背翻身。一般每1―2小时一次。 营养Nurse:
1 要多喂水。宝宝患急支时有不同程度的发热。水分蒸发较大,缺水后痰更稠,不容易咳出,应注意给患儿多喂水。可用糖水或糖盐水补充,也可用米汤、蛋汤补给。饮食以半流质为主,以便增加体内水分,满足机体需要。
2 要营养充分、平衡。宝宝患急支时营养物质消耗较大,加之发热及病毒、细菌影响胃肠功能,消化吸收不良,因而宝宝体内营养缺乏是不容忽视的。对此,要采取少量多餐的方法,给予宝宝清淡、营养充分、均衡易吸收的半流质或流质饮食,如稀饭、煮透的面条、鸡蛋羹、新鲜蔬菜泥和水果汁泥等。
其他Nurse:
1 有时需用适量的吐根糖浆。婴幼儿每次2―15滴,年长儿每次1―2ml,每日4―6次,可使痰液易于咳出。
2 10%氯化铵溶液也有同样作用,其剂量为每次0.1ml~0.2ml/kg,或者用棕胺合剂。因咳嗽频繁妨碍休息时,可给镇咳药,但应避免给药过量以致抑制分泌物的咳出。
3 喘息重者可以参考毛细支气管炎及支气管哮喘的治疗处理。
4 发热要以物理降温为主,较大儿童高热时才考虑药物降温。
如何将“急支”拒之门外
针对急支4种病因,可相应采取以下预防措施。
1 预防感染积极预防上呼吸道感染,做好宝宝的呵护工作。针对流感病毒、风疹病毒、肺炎球菌和百日咳杆菌等常见痛源,酌情做好流感疫苗、麻风腮疫苗(麻疹、风疹、腮腺炎)、肺炎球菌疫苗以及白百破疫苗(白喉、百日咳、破伤风)等的预防接种。
2 治疗基础疾病积极治疗婴幼儿时期的某些疾病,如营养不良、贫血、缺钙、过敏反应以及慢性鼻炎、咽炎等。对于轻度贫血的宝宝,可以先调理饮食,进行食补,适当多吃一些蛋黄、瘦肉、动物肝脏和动物血制品。积极治疗钩虫、蛔虫等肠道寄生虫病。
3 防止吸入理化和过敏物质,预防宝宝吸入的物质有很多,例如:粉尘、刺激性气体或烟雾、花粉、真菌孢子等,甚至还有过冷的空气等等。
4 药物预防在上感或流感流行期间,为预防宝宝感染病毒引起急支发病,可以试用如下药物:
(1)服用清热解毒、扶正护阴的汤剂或中成药。
(2)服用金刚烷胺、利巴韦林(三氮唑核苷、病毒唑);干扰素滴鼻等。
(3)遵从医嘱,必要时使用神经氰酸酶抑制剂一奥司他韦(达菲)预防。
TIPS:呵护宝宝如“种树”
1 宝宝呼吸系统像一棵倒长的“小树”,口鼻――树根;咽喉、气管――树干;支气管、小气管――树枝的分叉;而肺泡则是千万片树叶。
2 树干的上半部即喉部以上。为上呼吸道,得病会打喷嚏、流鼻涕、咽痛、扁桃腺肿大、声音嘶哑等,就是常说的感冒、鼻炎、咽炎、扁桃腺炎和喉炎等。树干下半部即喉部、气管以下,为下呼吸道,得病会咳嗽、咳痰、喘息、胸痛等,会得气管炎、支气管炎、肺炎、胸腆炎等等。
3 整棵小树都病了,即呼吸系统上下一起病,一般可见:热、咳、痰、喘四大主症。也就是发热、咳嗽、咳痰和喘息等症状。肺炎是呼吸系统疾病最重的一种。会出现上述症状。由于“树种”的不同、树上的“虫子”不同,还有“虫害”轻重不同,与此相应,宝宝呼吸系统疾病的状况、体征和疗效也会不同。
耳痛
宝宝心里话
我耳朵很不舒服,感觉有什么东西在里面在爬,痒痒的又有点痛。我还不会说话,只会哇哇的哭。妈妈着急的看着我,要摸摸我的头,我生气地把妈妈的手挡开,不让她碰,因为我怕她碰着我痛痛的耳朵。
观察处理
耳痛是2岁内宝宝的常见症状,先看看宝宝耳内是否有异物。
在宝宝哭闹时不要先哄着他停止哭闹,而是先测量体温,看宝宝是否发烧。
站在宝宝的身后轻声喊他的名字,或做拍手动作,观察宝宝是否有反应,以检查宝宝的听力是否受到影响。
细心呵护
如果宝宝耳道有分泌物流出,妈妈不要随意给宝宝掏耳朵,也不要随便往耳道里滴药水。
可以用热毛巾敷在宝宝耳朵上,看能不能减轻耳痛症状,减少哭闹。
求助医生
如果宝宝的耳道里有脓性分泌物流出,或在耳痛的同时发烧至38℃以上,或是听力有所下降,要马上带宝宝去医院耳鼻喉科就医,尽快进行治疗。
如果出现红灯症状后还未能及时治疗,容易导致中耳炎,严重时会造成听了受损。
腹部绞痛
宝宝心里话
我才3个月,我不喜欢妈妈给我吃的牛奶代替品,我的小肚肚还不是很适应,吃完总感觉肚子里有很多气,还有臭臭的气体跑出来,有时更严重,还会出现肚子痛,一痛我就哭闹,妈妈怎么哄我都不行,可没过多久我又不痛了,吃东西、睡觉都没事,我又快乐的玩耍起来。
观察处理
腹绞痛多见于4个月以下的宝宝, 般是宝宝开始吃牛奶代替品后,肠道里气体过多引起的。
宝宝哭闹时,妈妈把宝宝的腹部贴在怀里,观察是否能够停止哭闹。
可以试着给宝宝吸吮安抚奶嘴,观察是否能安静下来,停止哭闹。积极呵护
有规律、轻柔的按顺时针方向在宝宝腹部按摩10~20分钟,帮宝宝缓解腹痛。
给宝宝喂一点温水,然后让宝宝趴着睡,让宝宝肚子里的气体排出或促进打嗝,有助于减轻腹痛或使腹痛消失。
如果宝宝在一个星期内有超过3次哭闹,并且持续3周以上的时间,就可能是腹绞痛。
求助医生
如果采取了以上的方法,腹痛还是没有缓解,加上宝宝已经哭闹很长时间了,最好带宝宝去医院小儿内科,向医生详细描述宝宝的腹痛特点,请医生明确原因。
不能随意给宝宝服用任何止痛药物。
喉炎
宝宝心里话
我的喉咙好痛,叫妈妈的声音都哑哑的,也不能像平时那么调皮的叫呀、闹呀。不能吵闹的感觉真不好,家里显得一点也不热闹。有时我还会咳嗽,咳嗽的时候像只小狗,“哐哐哐”的特别好玩,有时我还会故意多咳几声。
观察处理
引导宝宝把嘴张大,发“啊”的音,看看宝宝的喉头是否肿胀,呼吸是否正常。
多给宝宝喂一些温热开水,看能否缓解咽部的干痛。
保持家里空气湿度,经常开窗换气,以减轻宝宝干咳的症状。积极呵护
可将宝宝放在床上,将上半身垫高一些,帮助宝宝缓解呼吸困难。
晚上随时注意宝宝病情的变化,尤其注意是否有发烧症状。
求助医生
宝宝刚出现咳嗽体温就超过38℃时,就要抓紧时间去看医生,以控制喉头炎症,减轻病情,避免发生喉头水肿。
一旦宝宝出现嘴巴周围发青、面色苍白、呼吸困难的症状,更应分秒必争地去医院看急诊,不要延误。
发热
宝宝心理话
我又发热了,照照镜子,小脸红扑扑的,如果不是妈妈太紧张,我还真喜欢这样的自己。每次芡烧,妈妈总是喂我退烧药,我讨厌那些味道。虽然脸上热热的,但我还是能够吃得香香的,睡得香香的。
观察处理
宝宝的正常体温要比成人稍高,而且体温波动敏感,很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而发热。
当宝宝发热不太高时,不要急着退热,因为发热是种防御性反应,有利于消灭病菌。如果宝宝精神状态好、进食正常,妈妈就不必太担心。
积极呵护
宝贝发热时如果体温不很高,也无其他情况发生,妈妈可用冷毛巾给宝宝敷头,按照医嘱合理服用退烧药。
可给宝宝喂些糖盐水,补充体内水分和营养的消耗,促进尿液和汗液的排泄,起到降温和排毒作用。糖盐水的配法是每500毫升开水中加葡萄糖或白糖50克及盐5克。
注意观察宝宝的神态和举动,是否有呕吐、腹泻、咳嗽、气喘等情况,以便随时就医。
求助医生
如果不到3个月大的宝宝体温升到37.8℃以上,3~6个月大的宝宝体温升到38.3℃以上,6个月以上的宝宝体温升到39.4℃时,就要及时去看医生。
宝宝一直哭闹不停、反应差、高烧不退甚至抽搐,应该立即去医院就诊。
TIPS
带孩子去医院,妈妈应有哪些准备?
孩子生病,妈妈经常是着急的用被子裹着孩子就上医院了,该吃的、该喝的都没带,孩子尿湿了也没得换,搞得很狼狈。所以不管是多急的病,还是应该给孩子穿好衣服,带上奶、水、尿布等必备的东西。因为到了医院,不定能马上就医,可能还要耽误个把钟头。最好平时在家里,把带孩子出门时需要准备的东西放在一个固定的地方,不管生病还是出去玩,随时可以带着走,这样就会从容些。
如果孩子腹泻,最好把孩子最近拉的大便也带上;要是怀疑尿有问题,把尿也带上。这样到了医院就能及时做化验。
生长痛
宝宝心理话
妈妈说我在长身体,晚上总是在睡梦中“噔”的一下,伸展着胳膊、腿。开始我自己还没有注意,后来,晚上我会腿疼,疼得我都睡不着觉,妈妈抱着我、呵护着我,可我还是疼。白天,疼就没那么明显,可一到晚上,我就疼得哭。
观察处理
小儿正处于快速生长发育阶段,由于钙磷代谢紊乱,大约有1/6的孩子会发生肢体的“生长痛”。
如果排除了关节炎引起的疼痛,要注意安慰宝宝,告诉宝宝这是生长发育过程中的种暂时现象,并不是生病,让宝宝心里放松。
积极呵护
疼痛时给宝贝洗一个热水澡,然后用热水袋热敷疼痛部位,也可以轻轻按摩不适之处。
观察关节部位有无红肿、发热、水肿或触痛,关节和肌肉按压后是否有明显的疼痛,以与关节炎区别。
求助医生
较小的宝宝往往述说不清楚疼痛部位和时间,如果他一直哭闹睡不好觉,最好带宝宝去小儿外科看医生。
特别是宝宝的疼痛部位靠近关节,或疼痛已经很长时间,就需请医生仔细诊查。
皮肤热疹
宝宝心里话
天才刚刚热起来,我的皮肤也“热”起来,我脸上痒痒的,我挠呀挠,把脸都挠红了。开始只是脸上痒,后来在脖子、肩部、肘窝、大腿根都很痒。妈妈每天晚上给我涂一种香香的粉,把我的全身都扑得白白的。
观察处理
热疹是由于宝宝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成熟,皮肤通过汗腺分泌调节身体温度的功能还不完善而引起。
如果把宝宝放在能够使肌肤凉爽的地方,一般热疹会很快消失。
积极呵护
让宝宝离开温度过高的环境,并解开衣服,然后用温水好好洗个澡。
洗完澡后不要急着擦干身体,最好让水分在皮肤上多留一会儿,通过水分的自然蒸发来降低皮肤温度。
求助医生
如果对宝宝做了以上的身体散热处理,但过了12个小时以上宝宝身上的皮疹还不见消退,应该马上去医院小儿内科就医,请医生确定原因并进行处理。
聪明妈妈Q&A
Q:平时怎样才能知道孩子是不是生病了?
A:孩子生病总会有一些征兆,可以通过吃、喝、拉、撒、睡来观察。比如观察孩子的尿是黄色还是橘色?拉的是稀便还是黏液便?这些都很容易观察到。还有睡眠,孩子是嗜睡、烦躁、夜惊,还是不睡?这些都提示我们孩子可能潜藏着各种各样的疾病。
Q:如何判断孩子病情的轻重?
A:孩子患急重症有一些特殊表现,如嗜睡,你解开孩子的衣服,他也没什么反应;在吃的方面,小的孩子不吃奶,大一些的孩子不喝水,或者一喝水就呛;还有其他一些很容易观察的病症,如高烧、抽搐等。有这些情况出现就要引起重视。
作者简介:刘薇,女,1995年毕业于天津医科大学医学系,现为天津市儿童医院副主任医师,天津市作家协会会员,分别在《中华儿科》等医学核心期刊发表专业论文十余篇、《时尚健康》等报刊刊登健康科普文章50余万宇、《中国漫画》等报刊发表绘画作品数十幅,参与编纂《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并绘制插图。
宝宝4大症状要当心
NO.1 咳喘
咳嗽、喘息是宝宝秋冬季特别常见的症状。古人认为“有声无痰为咳,无声有痰为嗽,有声有痰为咳嗽”,而咳既可伴喘,也可不伴喘。咳嗽的宝宝可能仅仅是存在上呼吸道感染,但也可能已经进展为肺炎,千万不可掉以轻心啊。
防大于治
外出注意防护,在家经常开窗,保持空气清新流通。让宝宝呼吸到新鲜的空气。一旦家里有人咳嗽、感冒、发热,应立即和宝宝隔离。室内可用醋熏蒸消毒,以防感染宝宝。
应维持合适的室内温度和湿度,以免室温过高、室内外温差过大,或室内温度过低,让宝宝有寒冷的感觉,缩手缩脚,还要保证充足的睡眠,不能让宝宝养成光脚、露脐的习惯。
注意补充铁元素,以避免发生缺铁性贫血,因为贫血不仅可以造成宝宝面色苍白、乏力易倦、心悸气短、眼花耳鸣,最重要的是还将影响到宝宝的抗病能力。
在饮食上应特别注意保持清淡、温和,不要进食甜食、冷饮、辛辣刺激性食物,最佳的饮品是洁净的水,不要给宝宝饮用可乐、果汁、咖啡等甜腻饮品。
育儿护理三部曲
第一步:宝宝一旦开始有咳嗽的征兆,就应当注意合理安排饮食,同时注意聆听宝宝咳嗽声音的特点,包括咳嗽的频率和强度,以及有无痰音、喘息,以判断病情轻重。
第二步:对于干咳的宝宝应当多给他喝水,协助化痰;对于咳嗽有痰的宝宝,应当为其拍背,帮助排痰;对于咳喘的宝宝要注意喂食喂水不可过急,以免呛咳加重。
第三步:不要自己给宝宝乱用止咳药,某些西药含有中枢镇咳成分,会伤害到宝宝的神经系统,而中医又将“咳”细分为风寒、风热、风燥、痰湿等若干种,所以最好就诊后再遵医嘱服药。
NO.2发热
每个季节里,许多疾病都可能导致宝宝发热。相对于其他季节而言,宝宝在冬季发热更多见于感染性疾病,尤其是呼吸道感染。如果短时间内小宝宝的体温骤升,则很有可能诱发抽搐,这是因为冬季穿着的衣服、盖的被褥都较厚,不利于散热所致。
防大于治
从秋季开始,就应当有意识地带宝宝到户外锻炼身体,以期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让宝宝随着天气的慢慢转冷而逐渐适应周围环境,这样将有利于冬季防病抗病。
要注意增减衣服,不可懈怠,宁可每天按照早、中、晚气温的变化及时更换衣服,也不能让宝宝被捂着或被冻到。外出时可以给宝宝戴上小口罩,以避免交互感染
冬季宝宝外出晒太阳的几率明显下降,因此更应当积极补充维生素A、D和钙剂,以防佝偻病的发生,因为佝偻病不但会令宝宝的抵抗力降低,更容易合并肺炎及腹泻等症。
外出回家,一定要给宝宝更换衣服,用流水彻底清洗双手,较大的宝宝还应漱口洗脸。适宜接种疫苗的宝宝应按时接种各种国家规定接种的计划内疫苗。
育儿护理三部曲
第一步:对于发热的宝宝而言,必须及时测量体温,最好每隔半小时到一小时测量一次,避开吃奶、哭闹等可能影响体温的情况。以便及时监测体温的升降趋势,采取措施积极降温。
第二步:凡是超过6个月大、发育正常的宝宝,体温超过38.5℃时就应服用儿童退热剂,其后应多给饮水;对于既往曾经因发热发生抽搐的宝宝则在38℃以上即可使用退热剂。
第三步:别忘了给宝宝物理降温,比如用毛巾蘸取温水反复擦拭宝宝手心、脚心、腹股沟、腋窝、窝、肘窝、头部等部位。如高热不退、精神萎靡或有其他伴随症状,一定及时就诊!
NO.3 呕泻
呕吐和腹泻既可以同时出现,也可能仅仅出现其一。比如消化不良、食物中毒可以造成宝宝吐泻;发育畸形、进食不当可以导致宝宝恶心呕吐;颅内感染、出血则会造成宝宝喷射性呕吐;消化道过敏可以引发宝宝腹泻,消化道感染同样也可以使宝宝出现腹泻。
防大于治
如果宝宝还在吃母乳,妈妈不可以贪凉,进食寒凉生冷的食物,否则会令宝宝脾胃受寒,同时也不能吃油煎、辛辣的食物,以防宝宝积热于胃。
如身体状况允许,应坚持母乳喂养,倘若不得不采取人工喂养,则应选择母乳化奶粉,按照合理配比调制喂养,加强奶具的清洗、消毒,远离其他腹泻宝宝。
微量元素锌与机体内多种酶的组成相关,一旦缺乏会导致宝宝食欲减退、生长迟缓、免疫力下降。锌元素缺乏多见于6岁以下的儿童,应注意在秋冬季及时补充。
如果宝宝已经处于添加辅食的阶段,在添加辅食时应注意循序渐进,由少到多、由简单到复杂,每添加一种食物都应给胃肠以适应的时间,以免造成消化不良、呕吐腹泻。
育儿护理三部曲
第一步:不同的呕吐方式、腹泻性质均提示不同的病变。应注意鉴别。对于发生了呕泻的宝宝则应暂缓奶制品喂养,改为藕粉、米粉等更容易被消化吸收的食物喂养。
第二步:宝宝呕吐时应让其上身前倾、面部向下,并轻拍其后背,以防呕吐物倒呛,引发误吸。对于腹泻宝宝还应注意排便后的局部清洗,以免发生肛裂、脱肛、感染。
第三步:呕泻宝宝特别容易脱水,应给其少量多次饮用温水,同时禁食生冷油腻的食物。如果宝宝伴有发热、精神不振、腹胀、腹痛或呕出物、排泄物中混有血,则应立即就诊!
NO.4 皮疹
皮疹是一种皮肤改变比较笼统的称谓,因此具有从单纯的颜色改变到皮肤表面隆起,乃至发生水疱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可以伴或不伴有痒感。宝宝的皮疹既可能是单纯皮肤的病变,也可能是全身疾病在皮肤上的特殊表现,需要根据综合情况具体加以判断。
防大于治
秋冬时节天气转冷,要注意呵护宝宝的肌肤,既要做到及时清洁、认真清洗,又不能清洁过度,更不可以使用热水或肥皂清洗皮损处,并保证衣服的保暖和透气,不要受风。
应当少去空气不流通的公共场所,尽可能远离已经罹患或处于潜伏期的麻疹、水痘等传染性、出疹性疾病的宝宝,避免自家宝宝通过空气飞沫等途径被传染。
注意补充B族维生素。因为它们可以帮助身体组织充分利用氧气,从而提高皮肤、指甲、毛发等组织的获氧量,减轻皮肤的炎症反应,防治皮炎、增进皮肤健康。
不要让宝宝进食鱼、虾、蟹等易于致敏或不易消化的食物,不要吃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及反季节蔬菜、水果,以免诱发过敏,导致荨麻疹。
育儿护理三部曲
第一步:出现皮疹,妈妈要记住给宝宝测试体温,并观察皮疹是否痒感明显。一般感染性因素造成的皮疹大多伴有发热,且不痒,非感染性因素造成的皮疹则正好相反。
第二步:千万不可自行刺破水疱和小丘样的皮疹。还要注意避免宝宝自己抓破皮疹,以免造成局部感染,可以将宝宝的指甲剪短、修平,并给他换上透气性好、柔软的纯棉衣裤。
第三步:给宝宝提供好消化易吸收的饮食,保持大便的通畅。凡是伴有发热的皮疹均应到医院就诊,如已确诊为湿疹、荨麻疹,则可在家遵医嘱外用或内服药物加以治疗。
对抗3种宝宝常见病之攻略
TOP1 流感
流感是流行性感冒的简称,是由流感病毒引发的急性上呼吸道传染病,在宝宝中发病率和病死率都很高。一般起病较急,可伴有发热、头痛、全身酸痛、咳嗽等症,传染性极强,传播迅速,很容易引发大流行,任何年龄的宝宝均可患病。
妈妈出手
望:观察宝宝的饮食、精神、二便情况,如果出现体温波动,最好能在第一时间发现,并及时试表。倘若宝宝高热、面颊潮红、结膜充血,并有发冷、头痛、烦躁、哭闹的表现,出现干咳、鼻炎的症状,就应当及时予以就诊。
闻:注意听新闻、读报纸、上互联网。关注流感流行新动向,勤与托儿所、幼儿园、学校老师沟通,一旦有疫情发生,或身边有小朋友患病,应立即果断地采取措施实施保护性隔离,切断传播途径,以免宝宝被传染。
防:流感病毒主要通过空气传播和接触传染,因此在流感流行的季节应减少带宝宝外出的几率,外出戴上口罩,最好每次回家都给宝宝清洁鼻腔、清洗小手。做到经常开窗通风,让家具通过阳光曝晒得到紫外线的消毒。
护:对适宜接种疫苗的宝宝应按照有关规定接种流感疫苗。家中可以储备一些具有清热解毒功效的小中药和退热剂以备不时之需,必要时应遵医嘱服用抗流感的特效药予以治疗,同时注意宝宝咳喘轻重、精神状态,当心出血性肺炎、脑炎、心肌炎等并发症的发生。
养:对于已经确诊患病的宝宝,应当保证让其卧床休息,注意保暖,防止复感风寒,以多饮开水、积极采取物理降温等方式对症处理,以富含营养成分的流质、半流质食物给宝宝补充体力。
TOP2 秋季腹泻
秋季腹泻大多是由轮状病毒、星状病毒等引发的一种感染性腹泻,原则上讲属于自限性疾病,大多可以自愈,但在发病过程中却会因为高热、剧烈的蛋花汤样大便导致脱水。每年的9月份到次年的1月份是本症的流行季节。6个月~3岁的宝宝更容易患病。
妈妈出手
望:秋季腹泻宝宝会出现较为明显的高热,随之大便变为稀水、蛋花汤样,每天能达十余次,可能混有少许黏液,近半数的宝宝伴有呕吐。如果口唇皲裂、肌肤皱缩、尿量减少,均提示可能已经发生脱水,应及时补充水分!
闻:宝宝的粪便一般没有特殊的臭味或腥味,如果在腹泻的过程中,宝宝突然出现阵发性哭闹,伴有面色欠佳、呕吐加剧、阵发性腹痛,不再排便或大便成果酱色,则应特别注意肠套叠等并发症的发生,要及时就诊。
防:母乳富含免疫球蛋白,有助于增强宝宝胃肠道的免疫能力,可防止肠道感染或减轻秋季腹泻的症状,因此应尽量采取母乳喂养宝宝。要注意饮食卫生,餐具、奶具消毒,不可进食不洁饮食,也不可进食过杂,同时注意勤洗手、更换内衣裤。
护:每年7~9月份,即秋季腹泻流行季节来临之前,某些地区可以为易感宝宝们提供轮状病毒疫苗,可根据实际情况予以接种。注意对宝宝腹部、臀部的保暖,因为此处受凉会加快胃肠蠕动,加重腹泻,但要慎用暖水袋,以防烫伤宝宝。
养:不建议采取饥饿疗法,但也不能给腹泻剧烈的宝宝喂食奶制品,最好是给宝宝进食稀饭、不加油的面汤等流质。以口服补液盐补充水分和电解质,但适宜的方法是几分钟喂几勺,坚持不懈,以免一次喂水过多造成呕吐。脱水明显者应及时送至医院输液治疗。
TOP3 流脑
流脑学名叫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弓l起的急性传染病一化脓性脑膜炎。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皮肤黏膜淤点、淤斑及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征。发病率从每年的11月份开始上升,持续至次年开春。1岁以内的宝宝占到此症患者的30%以上。
妈妈出手
望:特殊的皮损是流脑宝宝的特征病变之一,主要由于在败血症期,血管内皮受到损害,细菌、炎性坏死等共同形成栓子导致皮肤出现出血点、淤点、淤斑,甚至很快融合成片。此时宝宝往往会出现感染性休克的症状,病情危急。可见,及时发现病情何其重要!
闻:和流感一样,流脑也是每隔几年就会有一次较大规模的流行,因此应密切关注媒体报道,掌握疾病的流行风向标,做到对身边患病宝宝早发现、早隔离、早报告,对自家患病宝宝早就诊、早确诊、早治疗。
防:流脑病原菌的传播途径主要为通过患者的咳嗽、喷嚏等飞沫传播。对于小宝宝而言,密切接触更为重要,比如同睡、怀抱、喂乳、亲吻……都可将病原体传给免疫力本就较低的婴幼儿,因此在疾病流行期问要避免上述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