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旅游规划信息范文

旅游规划信息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旅游规划信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旅游规划信息

第1篇:旅游规划信息范文

前言

地处西南地区的贵州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全省森林覆盖率达50%,自然风光美景比比皆,优良的旅游资源条件使贵州成为《纽约时报》评选的世界上52个最值得到访的旅游目的地之一。但由于地理条件与历史发展的原因贵州在一直属于经济落后地区,从1978-2014年人均GDP一直在全国排倒数第一,为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目标,旅游作为生态型的低碳产业,为贵州的后发赶超提供了强劲的动力。依托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秉赋贵州将旅游业摆上“战略性支柱产业”的位置而重点培育,2012年国发2号文件提出将贵州培育为“文化旅游发展创新区”,从国家层面首次把旅游业发展纳入贵州省发展战略。随后贵州省进一步明确“建设旅游强省,将旅游业打造为实现贵州人民脱贫致富的现代服务业” 的旅游发展战略目标,而十三五”期间贵州更是将“推动旅游业实现井喷式增长”作为旅游经济发展的目标。而贵州旅游进一步的发展,依赖于充分了解新时期旅游者的需求,本文对贵州旅游发展现状以及新时期旅游形式的变化进行分析,以期为贵州新时期旅游发展提供基础性研究。

一、贵州旅游发展现状

(一)贵州旅游增长情况

贵州境内喀斯特地貌广布,众多原始奇秀的喀斯特山水景观、神秘古朴的民族文化是贵州旅游发展重要的资源依托,近年来随着旅游需求的快速增长,贵州旅游业的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成绩。

贵州省从2006年--2015年旅游收入在GDP中所占百分比的情况(见表1),总的可以看出从2006年以来旅游收入占GDP的比重持续增加,从2006年来的17%增长到2015年的33%,贵州省旅游业的发展是有目共睹的。据统计,2016年上半年全省接待游客量达2.57亿人次,同比增长39.2%;实现旅游总收入2241.35亿元,同比增长41.1%。

2006年是贵州省旅游发展最明显、快速的一年,接待人数、旅游收入的增长率分别达到了51.8%和54.1%,目前,是贵州省旅游业发展最为快速的一年,2007年开始,每年二者继续保持着增长的态势,除了2015的接待人数增长率为17.1%以外,其他的都保持在20%以上的逐年增长趋势,最为显眼的是2016年上半年接待人数就已达到25700万人次,增长率达到36.1%,旅游收入达到2241.35亿元,增长38%,数据显示出近十年来贵州省旅游业的发展之快速。

二、贵州各类旅游模式发展分析

(一)自驾游发展情况

近年来,随着高速公路网的建设和完善以及居民拥有私家车数量的不断增加,贵州自驾车旅游呈现蓬勃的发展态势。贵州省从2008年以来民用汽车数量、私人汽车数量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道路交通的改善及各种假日条件到来的综合条件下,二者也呈现出平行上升的趋势,到2014年为止,民用汽车数量达到246.36万辆,私人汽车数量达到208.95万辆,在7年时间里分别增长了169.21万辆、154.68万辆,近年每个黄金周的高速公路大拥堵,堵在路上的几乎都是蜂拥而出的自驾车旅游者。

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是自驾游的基础保障。2015年贵瓮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标志着贵州88个县市区的高速公路全部建成通车,贵州成为西部第一个县县通高速的省份;“十三五”期间,贵州省加快形成西南地区重要交通陆路枢纽,“678”高速公路网络基本建成,高速公路总里程超过7000公里,形成24个省级通道,基本形成以贵阳为中心的交通圈,2小时覆盖黔中经济区,4小时覆盖全省,7小时覆盖周边省会城市。贵州2016年拟启动的高速公路项目9项,交通条件的改善极大地推动了贵州自驾游的发展。

通过调查发现,目前贵州自驾游的客源中本省占了50%以上,外省游客主要集中于周边省市,按所占比重依次为重庆、湖南、四川、广西、广东、云南、湖北等,客源最远来自海南、上海、北京等地。各景点又以临近省市为市场主体,如万峰林以云南游客为主,西江、梵净山以湖南游客居多,荔波漳江风景区以广西、广东游客为主,而赤水则是重庆、四川游客占绝大多数。同时调研中还显示,公路通达条件较好的地区自驾游客在游客总量中所占比重较大,除了景区要素吸引外,旅游线路沿线风光和交通便利也是吸引自驾游客的主要的因素。

(二)散客自助游

从2012年开始,黄果树景区散客量首次超过团队游客数量,2013年‘团散’游客比发展为3:7,而且这一比例还呈拉大趋势。作为全省知名的旅游景区,黄果树瀑布“团散”游客比例悬殊的现象并非孤例。西江苗寨在2009年团散比还维持在7:3,2012年这一比例开始持平,2013年之后散客趋势越来越明显。2014年国庆期间,在贵州纳入重点监测的63个旅游景区中,自驾游客占总游客量的60.2%。黄果树、西江苗寨、青岩古镇、南江大峡谷等近10家旅游景区2015以来接待的散客量超过团队游客数量,这些数据显示散客成为贵州省旅游市场的主力军。

(三)贵州“互联网+旅游”与智慧旅游

大数据时代,“智慧旅游”成为旅游业的方向所在。2014年初,贵州省连续出台《加快大数据产业发展应用若干政策的意见》以及《大数据产业发展应用规划纲要》,提出建设“智慧旅游云”,迈出“智慧旅游”发展路上的关键一步。贵州“互联网+旅游”的主要运作机制是借助云计算、物联网等高端技术在旅游体验项目、产业营销以及旅游行政管理等方面的运用。到目前为止,贵州基本实现了旅游产业的信息化升级,从旅游数据中心到智慧景区建设,从乡村旅游平台到旅游电子商务系统,从旅游政务管理到游客服务,覆盖了旅游产业的各个方面,下一步贵州还将推进智慧旅游在酒店、山地旅游、数据分析等方面的发展。

第2篇:旅游规划信息范文

【关键词】旅游业发展 规划特点 创新性

一、海南国际旅游岛先行实验区区域背景

海南省是中国七大旅游区之一,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是中国唯一的热带海滨和生态旅游资源,但是旅游国际化化程度不高;文化特色挖掘不深,具有世界影响力项目少;旅游服务产品带动作用不强,基础设施配套不足,难以匹配国际旅游岛发展要求。在此背景下,2011年,省委省政府设立并启动国际旅游岛先行试验区建设,旨在围绕国家赋予海南国际旅游岛的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在特殊支持政策、开发模式、体制机制创新、产品创新、投融资模式创新等5个方面进行先行先试,着力建设规模宏大、高程度开放、国际一流的国家级旅游文化产业集聚区,把国际旅游岛的构想变成现实成果,积极推进海南旅游快速增长。

二、先行实验区景区规划

海南省将按照“三年成势、五年成形、十年成城”总要求,加快对海南国际旅游岛先行试验区建设,新建一座中等规模的滨海新城。

其中,3年内,海南国际旅游岛先行试验区要完成园区规划、安置、市政交通、园林绿化等基础设施全面完成,城市主体骨架全部形成,一批大型项目全部建成。5年内,强化城市功能、交通设施,园区规模集聚,使其中心区基本成形,慢慢扩大影响力,成为世界瞩目的区域。10年内,完善城市配套功能体系,以水、绿、城、文主题凸显,打造一座低碳节能、绿色宜居、人民富庶、富有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时尚滨海新城,成为全国最大的文化产业聚集区,成为海南经济的重要增长极和国际旅游岛建设的示范区。

三、先行试验区的发展条件

(一)海南省旅游发展状况

目前,海南省旅游在国际上的知名度越来越高,海南省的度假旅游受到越来越多国内外游客的欢迎。2010年年接待过夜游客约3097万人次,2011年海南全年接待境内外游客突破3000万人天次,旅游总收入达到324.04亿元人民币,分别比上年增长16.0%和25.8%,并形成了以“港澳”、“韩日俄”和“欧美”为主的“三足鼎立”的境外客源地态势,旅游综合效益明显提升。

海南旅业发展有着重要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丰富的海水资源,独特的地理环境,及温和的气候,使海南旅游业发展越来越好。而海南国际旅游先行试验区位于海南的南端毗邻三亚,集合了山、海、湖、河、林、湾、岛等等自然美丽要素。

(二)先行实验区发展swot分析

S(strength)指竞争优势:地理位置优越,气候适宜;新的旅游项目,有一定的吸引行和新颖性,易满足顾客的个性化和差异化的消费要求;海南省特殊政策的支持,有利于资源的有效整合利用,促进海南旅游业的发展等等。

W(weakness)指竞争劣势:具有一定的冒险性和不确定性,缺少经验的探索;世界影响性且带动旅游产品服务的项目较少,硬件措施措达不到国际化的标准,另一方面是海南整体人文素质跟不上海南国际旅游岛发展的要求等。

O(opportunity)指机会: 选择了旅游市场的“空隙”发展,有充分的旅游市场发展空间,在旅游市场同类竞争产品较少;海南政府对海南国际旅游岛先行试验区开发的大力支持,满足景区所处位置的独特性和旅游发展的需求。

T(threat)指威胁:由于是先行试验区,其探索性问题较多,未知的摸索会影响到预想中发展的效果,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比较多;建设规划大,利益回收期限长等问题。

四、旅游项目的创新性

海南国际旅游岛先行试验区首先景点区域分明,再细化规划各区域的景点项目明细,避免游客过度聚集、游玩踩踏等不良旅游突况。其次,旅游项目与时俱进,开创试验区建设的新局面,打破体制机制障碍、创造更强的市场竞争力、更持续的发展效应,探索国际旅游岛科学发展的新路子,力争把先行试验区打造成以旅游文化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导、以高科技为支撑的产业新城,成为海南经济新的增长极和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形象窗口。

(一) 项目注重选择科技含量高和高附加值,并大胆尝试,大胆创新,创造先行试验区项目建设和发展的新高度和新水平。

(二) 先行试验区将以文化产业为重点,探索旅游与文化的深度融合,建设规模大、国际一流的国家级旅游文化产业集聚区,且将先行试验区建设成体制机制创新的示范区、国际旅游岛建设先导区、滨海城市示范区及世界一流的度假胜地。

(三) 从营销市场的角度,海南国际旅游岛先行试验区建设策略为选择定位,产品扬长避短,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与其他旅游产品有明显的消费区别及优势。发现市场“空隙”,开拓新的市场领域,迅速在市场上站住脚跟,并在消费者的心中尽快树立起一定形象。

(四) 海南国际旅游岛先行试验区选择了情感营销,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抓住消费者需求的个性化和多样化,打造一个唯一一个国际旅游区,建设舒适奢华的旅游项目,从中重视感情价值高过生理满足,给予消费者精神的愉悦、舒适及优越感。

第3篇:旅游规划信息范文

关键词:旅游信息;旅游资源;旅游者;数据库

Abstract:Tourismisahighlyintegratedinformation-dependentindustries,tourism,informationacquisition,processing,disseminationandutilizationofthedevelopmentofthetourismindustryplaysanimportantrole.Onlytheestablishmentoftourisminformationdatabase,acomprehensivetravelinformationforunderstandingandtothetourismindustryasawholetocarryoutmacro-controlandmanagementofthetourismindustrytomakeco-ordination,healthyandorderlydevelopment.ThisarticleonhowtosetuptourisminformationdatabaseoneXPlorationandresearch.

Keywords:Tourisminformation;tourismresources;tourists;database

一、引言

21世纪是信息经济的时代,在信息社会里起决定作用的不是资本,而是信息知识。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闲暇时间的增多,旅游活动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者在做出旅游决策前,需收集一些与目的地有关的旅游信息,在信息社会里,旅游者获取旅游信息的渠道除了传统方式(广播、电视、报刊杂志或听人介绍等)外,更多的旅游者借助于互联网(internet)来寻找自己所需要的旅游信息,传统获取旅游信息方式同网络获取旅游信息方式相比不仅渠道少,速度慢,成本高,而且不确定性也大,而网络获取旅游信息的方式不仅速度快、信息量大、内容新,而且费用低廉,深受广大中青年旅游者的喜爱和青睐。据统计,全球旅游电子商务连续5年以350%以上的速度发展,2000年度,全球电子商务销售额突破4200亿美元,其中旅游业电子商务销售额突破630亿美元。占全球电子商务销售额的24%以上。旅游资源信息数据库的建立对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次旅游活动涉及到众多的旅游服务部门、服务设施和旅游资源,从旅游活动的实现方式来看,“在旅游市场流通领域活动的不是商品,而是有关旅游产品的信息传递引起的旅游者的流动”,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旅游业的核心是信息,旅游业是信息依赖型产业,旅游信息的传播和流通成为沟通旅游者、旅游供给商和旅游商的重要方式。旅游者在决定出游前,必先了解一些与其目的地有关的旅游信息,像当地的旅游发展状况、景区景点分布、旅游活动项目、活动时间、旅游目的地的通达性、气候、交通、住宿、消费、风土人情、旅游的最佳路线等,目的地旅游信息是否容易获得成了衡量目的地旅游业是否成功的关键性因素之一;为了更好的开发利用旅游资源,吸引更多的旅游者前来观光旅游,旅游资源规划管理部门需要研究当地的旅游资源,以自然资源为主还是以人文资源为主,或者二者并重,旅游基础设施,及其他与旅游相关的行业和部门,旅游者的需求,旅游的客源市场状况等。建立旅游信息数据库,为旅游者和与旅游相关的行业和部门提供全面的旅游信息服务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势在必行的;另外,建立旅游资源信息数据库,使旅游信息达到共享,打破对旅游信息的垄断和各种形式的封锁,加速旅游信息的流通,提高旅游信息的使用率。

二、旅游信息数据库的建立

旅游信息数据种类繁多,数据量大,对旅游信息的分类方法有多种,本文按旅游信息使用对象的不同对旅游信息数据库进行分类,旅游信息数据库的使用对象主要是旅游者和旅游规划管理开发部门,旅游者使用旅游信息数据库主要是查询一些与自身旅游相关的信息,如旅游目的地的旅游活动项目、旅游花费、旅游线路、交通、食宿、娱乐、当地的风土人情、当地居民的好客度、饮食习惯等,以便能够做出合理的旅游决策,选择最佳旅游路线和旅游时间,花最少的钱而得到最大的旅游消费;规划管理开发部门则关心如何开发利用旅游资源,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服务,如何合理的协调组织为旅游者提供吃、住、行、游、购、娱的各部门的比例和关系,使旅游业能够持续、和谐的发展。二者对旅游信息数据库的要求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如对于旅游资源,在开发规划管理部门的眼中旅游资源是他们待开发或待售商品,开发利用旅游资源既能够为游客提供旅游方面的服务,又能使旅游资源产生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旅游者和旅游供给商之间的关系,并不是普通的供需关系,而是具有独特性,其独特性在于:旅游供给商向游客提供的并不是旅游资源本身,而是旅游资源及其与旅游资源紧密相关的社会、经济、文化各方面的信息和服务;旅游资源对旅游者来说是其花钱所得到的商品,这种商品又有其独特性,这种商品虽然是以实物的形式存在的,但却不能进行实物的消费,旅游资源并不因旅游者的消费而减少,旅游者通过消费旅游资源这种商品所得到的只是感觉、经历和体验。

旅游者和旅游规划管理部门对旅游信息数据库的利用目的和方式不同,旅游信息数据库对二者来说应有不同的结构和内容,应分为旅游者的旅游资源信息数据库和旅游规划管理研究部门的旅游信息数据库。

1、旅游者的旅游资源信息数据库

旅游者关心的是与自己旅游活动相关的吃、住、行、游、购、娱方面的信息和内容,旅游者的旅游信息数据库内容如下

(1)、景区景点信息:景区的名称、交通状况、景区、景点的宣传手册,音像资料,图像资料,分布图,景区的景点构成、开发状况和特色景点,景区的旅游活动项目,景区开放时间,景区门票价格,景区的最佳游览季节,景区的不同游览路线,景区和相邻景区的通达性,景区景点的旅游管理机关的名称地点、联系电话。

(2)、宾馆、饭店信息:宾馆的位置、级别、服务设施、床位数、收费标准、联系电话;饭店位置、特色菜、服务项目、联系电话,宾馆饭店与景区景点的空间联系。

(3)、娱乐信息:娱乐中心、影剧院、歌舞厅、音乐厅、健身房、休闲广场等的分布,营业时间,联系电话,交通的便利状况。

(4)、购物信息:旅游地的旅游纪念品、当地的特色产品、大型商场、超市、购物中心,购物街等各自的特色和分布。

(5)、交通信息;旅游地的旅游交通

图、旅游区的车站、码头、机场、港口的分布,车次信息及与世界各地的联系,停车场、汽车修理店等信息。售票网点的分布和预定、预售信息。

(6)、其他相关信息:旅游目的地气象气候资料,当地风俗习惯,节日庆典,宗教活动等,医院与药店分布情况,公安报警点及电话号码,失物招领中心及联系电话。

旅游资源信息数据库系统可帮助旅游者选好旅游线路,安排好旅游活动时间与内容,合理计划开支和购物,妥善解决食宿和交通等问题,从而实现以最小的旅游消费获得最大的旅游收益。

2、旅游规划管理开发部门的旅游信息数据库

旅游规划管理开发部门的目的是合理开发利用旅游资源及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旅游服务,使有限的旅游资源产生更大的社会、经济、环境效益,因此,旅游资源和旅游地的客源市场是旅游规划管理开发部门研究重点,内容分为:旅游者信息数据库、旅游资源信息数据库。

(1)旅游者的信息数据库

旅游者信息数据库包括旅游者的年龄、性别、教育程度、收入状况、旅游者的来源地(省内、省外或国外)、旅游目的(探亲访友、探险、会议、商务、度假、疗养、休闲健身、观光、宗教等)、旅游者获取旅游信息的方式(亲朋介绍、通过报刊、杂志、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其他方式)、旅游者的游览方式(旅行社、团体结伴或散客)、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满意程度(通过打分、或划分级别)、旅游者以后是否会重游该地、一次旅游所进行的花费、旅游地对旅游者所留的印象。

建立旅游者信息数据库,旅游规划管理部门通过了解旅游者的信息来研究当地的旅游客源市场,以便更好的开发、扩大和利用旅游地的客源市场。

(2)规划管理部门的旅游资源信息数据库

旅游者和规划管理部门都关心旅游资源,但二者的目的不同,规划管理部门主要是从宏观上把握和调控旅游资源。他所研究的对象并不限于旅游资源本身,所有与旅游相关的行业和部门都属于其研究范围之内,因此,旅游规划管理部门对旅游信息的要求更广泛、更深入。

旅游地的旅游资源调查资料,旅游资源分类情况,潜在旅游资源、待开发和已开发的旅游资源、旅游资源的开发潜力和开发现状、旅游资源的布局状况、如何合理的开发利用旅游资源、设计旅游路线,旅游地的环境容量,旅游资源的行政隶属、旅行社、宾馆、饭店的分布状况、接待能力、旅游纪念品的开发;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旅游业产值占第三产业的比重;旅游业从业人员的数量和素质,受教育程度;政府对发展旅游业的认识和态度;与旅游发展有关的政策、法律法规是否完善,旅游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是否配套。另外,还有旅游地的人口、交通港口、地形地貌、水系、气候、植被、行政区划、旅游企业等方面的数据资料。旅游规划开发部门只有在旅游资源信息数据库系统的支持下广泛开展旅游开发研究,旅游开发战略、旅游资源评价、旅游市场预测、社区经济与环境承载力研究、旅游规划构架研究、旅游区空间布局研究、旅游环境容量研究、旅游影响及调整策略研究等,才能使旅游业快速、健康、和谐的发展。

参考文献:

第4篇:旅游规划信息范文

“大数据”成为“互联网+”时代炙手可热的应用技术。源于游客对信息获取和分享的高度需求,更源于旅游行为本身的异地属性,“互联网+旅游行业”的发展在整个互联网行业中尤为领先。目前国内已有多个发展成熟的旅游服务商,其中携程、去哪儿、途牛等均已成功上市。通过多年的运营,各服务商积淀了海量的数据,凭借大数据技术在营销和服务领域的应用,拓展并巩固了各自的市场地位。

国家旅游局在2014年高举“智慧旅游”旗帜,致力于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大数据在旅游行业的广泛应用,旨在推动产业经济升级,提升产业服务水平。

无论是以营利为根本目的的旅游服务商,还是以公众服务为出发点的政府,都将大数据应用技术放到了推动产业经济发展的重要位置。

一、旅游行业大数据应用现状

(一)广泛应用于营销及服务领域

基于大数据的旅游信息服务在国内外均已陆续推出。如英国航空公司提出“Know Me”系统、旅游搜索网站Kayak提供机票价格预测服务、旅游科技公司Amadeus开发的“Extreme Search”功能等。在国内,携程、去哪儿、马蜂窝等旅游服务商根据游客的出行需求、旅行爱好和历史的出游订单等数据,将数据挖掘及应用,致力于提供个性化的旅游服务、针对性的市场营销。

政府工作毫不滞后于市场,2014年以来,北京、浙江、山东、四川、云南等省市已经大力推进“智慧旅游”的建设工作,数据采集及基于大数据应用的游客服务体系是其工作的重中之重。

(二)难以实现跨领域数据融合

尽管大数据技术在旅游行业的应用如火如荼,基于市场竞争的排他性,这些数据在目前的互联网环境中难以实现融合互通。从游客开始进行信息搜索、服务预定、旅途服务、社交分享、后期点评、攻略回顾等一系列基于互联网的行为中都留下了海量的数据却不能融合。数据的阶段性分离,难以对游客的连续行为进行全面的分析,无法找到更多的关联价值。

(三)尚未在旅游规划领域充分应用

由于旅游规划是基于城市规划等总体规划的专项规划,是面向政府及其他旅游资源运营者的专业工作,因此,处于旅游产业链中较为前端的旅游规划领域,对大数据技术的应用目前还十分有限。

二、旅游规划行业大数据应用的实施建议

(一)政府主导公共数据采集并建立大数据库

在相互竞争的服务商各自的数据无法融合的情况下,建议由各级政府旅游行业主管部门主导,建立当地旅游行业公共数据大数据库,以颁布工作条例、发放补贴等行政方式采集公开的、其它可行渠道的数据,例如:公共交通的预定及乘坐的订单数据、实名制游客数据;景区门票预定、销售数据;门禁入园数据;景区视频数据;高速路及景区车牌信息数据;酒店入住游客数据;旅行社订单及游客数据;公共WIFI数据等。公共大数据库一方面可以给政府提供行业监管的依据,同时也为旅游规划专业机构的工作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二)设计旅游规划行业的数据采集规范

旅游规划行业可依据研究分析和大数据应用的工作需要,设计数据采集规范,以明确数据采集的范围、类型、方式和数据存储的方式,促进大数据库的有效建立和使用。

(三)研发旅游规划行业大数据应用技术

脱离大数据应用技术,大数据库将是一堆毫无价值的、碎片化的原始数据。从这一角度上而言,大数据应用技术才是大数据的关键所在。在政府的引导下,可由高等院校和专业机构相结合,共同推动旅游规划行业大数据应用技术研发工作。应发挥旅游规划行业的专业技术,融合信息技术、数学、计量经济学、统计学等专业,逐步构建满足不同分析需求的分析模型,并推广到旅游规划行业中广泛应用,不断优化。

三、旅游规划行业大数据的应用领域

(一)市场需求的前瞻分析

基于大数据本身所具备的相关性和前瞻性,凭借科学的大数据应用技术,结合深度的市场剖析,旅游规划专业机构可提出更客观科学的市场分析结论,前瞻性的提出旅游区及景区在建成后投入运营时市场需求的特征,从一定程度上弥补“规划滞后市场”的行业短板,为城市发展、旅游区及景区高效运营提供前瞻性的市场定位、核心项目设计、运营措施。

(二)游客行为的深度解析

旅游规划工作归根到底是以规划指导旅游区及景区的建设、运营,最终面向游客提供直接服务。因此,对游客行为习惯的深入剖析,是旅游规划工作中旅游项目设计、道路交通规划及游线设计、服务设施系统规划等工作的根本依据。通过类似景区中,游客在游玩经历、路线轨迹、服务设施使用等数据和应用分析结论,将为类似新旅游区或新景区的规划工作提供客观的、科学的参考信息。

(三)智慧旅游服务体系规划

“智慧旅游”是基于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技术的综合体系。依赖于针对性的大数据应用分析结论,在旅游规划工作中可更加前瞻性的、针对性的进行智慧旅游服务体系规划,例如智慧导游导览系统的功能设计、智慧营销的核心策略、智慧服务设施的布局、安全预警及应急疏散系统等。

第5篇:旅游规划信息范文

关键词:政府主导;旅游管理;信息化;必然性;实施

文中的政府主导的涵义,就是在目的地实施信息化战略的过程中,包括目的地的旅游信息化网络与配套信息服务设施的建设中,政府部门需要发挥统筹规划、集资与投资、引导企业有序参与,并加强目的地相关利益主体间的信息合作与交流等方面发挥作用。

一、政府主导下旅游管理信息化的必然性

人类社会在经历了农业革命和工业革命之后,如今已进入信息革命阶段。信息革命的核心是当今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信息技术,即一个庞大的扩展的高新技术群,包括电脑技术、电信技术、广播电视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数据库技术等。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包括旅游业。根据IResearch的预测,到2010年网上旅行预订的用户数将达到710万,庞大的市场潜力预示着巨大的市场商机。但同时要看到在线旅行预定市场的培育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会呈现稳定的发展态势。

1.旅游产品的无形性和不可转移性。由于旅游产品的无形性和不可转移性的特点决定了旅游业较少涉及实物运输,旅游活动引发的主要是“人流”而不是“物流”,电子商务在旅游业中的应用对实物配送要求不高。

2.生产和消费的同一性。生产和消费的同一性使旅游者在开始旅游活动之前,没有亲身的感受很难对旅游产品做出评价,只能通过旅游企业的宣传及亲友的介绍来判断旅游产品的价值。通过互联网可以运用文字、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提供给旅游者一个直观的感受。

3.我国旅游产业存在不同管理模式的差异。我国旅游产业组成的实质性内容与国外没有多少区别,但在管理上企业隶属部门却有很大的差别。并且,各个地方的管理体制也存在很大的区别,有的地区旅游局作为当地政府的行政职能部门,而有些地区的旅游局作为事业部门称为旅游事业局。这种不同管理模式差异的存在的一个重要背景是我国对旅游业认识的变化以及我国旅游业本身发展的过程,导致了多种管理体制的并存局面。但是,有一条是一致的,即县市级的旅游局一般都是政府的行政部门。

4.旅游企业的需求。由于市场不成熟,管理措施不配套,如2000年底,我国旅游互联网由年初到年末这种喧哗一时的局面就进入了“严冬时代”,真正能存活下来并有发展潜质的旅游网站只有利用行政资源,从政府启动与政府工程相结合的旅游网站,如类似于2000年底由国家旅游局信息中心启动的“金旅工程”,后者与广州的雅途网合作推出金旅雅途旅游网。由国家旅游局负责实施的“金旅工程”是旅游部门信息化工作的典型代表。“金旅工程”可概括为“三网一库”,即内部办公网、管理业务网、公众商务网和公用数据库。经过几年来的建设和改进,目前公共商务网已按照国际旅游专属域名.travel命名为:中国旅游网(china.travel)。改版后金旅雅途网被替代,无论从版面结构到内容组成都有了很大变动,打造为中国旅游网络营销的总平台的目标初步实现。

二、政府主导下旅游管理信息化对策及实施思路

(一)政府主导下的旅游管理信息化对策。

1.政府应积极扶植和引导。政府对于信息化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发挥政府的促进作用可以节约信息化的成本。许多学者也认可政府的主导作用,主张政府在信息化过程中要有所作为,根据经济学的一般原理,拥有自力的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时,会按照再优配置的原则配制资源。从某种意义上讲也许体现了经济的合理性。它也许是遵循经济发展的规律。

2.积极扶持旅游业信息化技术革命。进一步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积极扶持旅游业信息化技术革命。国家旅游行政部门要积极构建全国宏观发展框架,指导扶持大旅游企业、旅游网络公司在信息化技术应用方面的尝试。积极号召鼓励旅游企业上网营销或加入网络公司系统进行销售、与银行和网络技术商共同商定网上保密措施等等,如2000年底国家旅游局和广州雅途合作的“金旅雅途旅游网”已显示强大的生命力。另外,各级旅游行政部门在区域内也担负起相应职责,以使旅游业率先实现现代化。

3.明确政府在旅游信息化发展中的职能:信息化规划以宣传目的地鲜明突出的整体形象和旅游品牌为重点,逐级展示目的地域市、景区景点、旅游企业、旅游产品等;信息化规划实施过程中,由政府主导,整体规划,并与旅游企业、行业协会、投资商等利益主体建立合作机制,鼓励他们的参与,听取他们的意见;信息化规划运作方面,利益机制上,政府选择适当的方式与企业共同出资,体现整体产业到具体企业的利益协调和相互联动。

(二)政府主导下的旅游管理信息化实施思路。

1.政府资金的投入。公共产品是现代经济学中一个具有特殊重要性的概念。旅游信息化在很多方面是为了方便游客,产生的是一种公众利益,并不带来直接盈利,旅游信息化中除网上预定以外的非赢利部分实质上属于公共产品,应当主要由政府等公共部门来提供。市场是由理性的个体通过交易行为形成,交易的动机在于逐利,因此,对于无利可图的产品,企业一般不愿负担。很多目的地的旅游业都以中小企业居多,没有资金和实力开展网络营销,被更多的潜在游客了解。政府部门对目的地旅游信息化进行统一规划和运营可保证目的地营销的整体性,同时带动本地旅游企业的发展。目的地的旅游信息化是以整个地区的综合性资源为基础,单一经营者无论从主观愿望还是客观实力上很难综合目的地的这些资源来完成此项工程。

2.资源的整合。以往同一旅游目的地的旅游网站状态分散,难以包容外部网络和外部信息,使相当部分资源难以共享、业务不能防同。为此政府旅游部门可以建立一种集成的旅游网站,作为整合区域内各类软、硬件旅游信息资源的目的地营销平台。按照“统一规划,分级建设”的原则,营销平台提供的是框架和数据标准,具体的内容建设则由企业来完成。

3.营销与技术整合。在目的地营销系统网络构建过程中,不能只唯技术是好,而要结合市场需求、把营销与技术真正进行整合。合适的技术才是最好的,不一定最先进的技术是最好的;制定并落实技术标准,构筑我国旅游电子商厦;利用技术吸引人气,提供交流平台,加强客户分析研究,营销方案推陈出新;同时不能忽视传统营销方式,相反技术要与传统营销方式、传统媒体结合,并从中吸取支持以弥补网络不能解决集团旅游服务的特性问题以及传统营销对散客旅游服务又无能为力的缺陷。

【参考文献】

第6篇:旅游规划信息范文

关键词:GIS 贵州 喀斯特 旅游资源

引言

贵州省是西南岩溶区(喀斯特地貌区)的中心,岩溶区的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61.9%。对于拥有这样一个自然地貌的贵州省来说,一方面,面积广阔的喀斯特地貌给贵州省发展喀斯特旅游带来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另一方面,由于喀斯特山区本身的脆弱性和人为作用,导致土地贫瘠、水源匮乏、水土流失严重、石漠化现象日益加剧,这使得贵州省有些地区在拥有大量喀斯特资源的前提下不能够大力发展旅游业,而是要解决喀斯特环境下的各种问题。本文在分析贵州省本土可以发展喀斯特旅游区域基础上,借助GIS技术对其进行整体的规划与展现,揭示贵州省可以发展喀斯特旅游资源的区域,为喀斯特区域旅游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1.GIS技术相关概述

1.1 GIS的定义

地理信息系统是在计算机软、硬件系统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包括大气层)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处理、管理的对象是多种地理实体和地理现象数据及其关系,包括空间定位数据、图形数据、遥感图像数据、属性数据等,用于分析和处理在一定地理区域内地理实体、现象及过程,解决复杂的规划、决策和管理问题。简言之,地理信息系统是对空间数据进行采集、编辑、存储、分析和输出的计算机信息系统。

1.2 GIS的特征

作为信息的一种,地理信息具备信息的基本特征,即客观性、适用性、可传输性和共享性,它包括:空间相关性、空间区域性、空间多样性、空间层次性。

1.3 GIS的功能

GIS的功能主要表现在它能够将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广泛应用于农业、林业、国土资源、旅游、地矿、军事、交通、测绘、水利、广播电视、通讯、电力、公安、社区管理、教育、能源等几乎所有的行业,并为这些行业所需的地理信息或数据进行高效地获取、存储、更新、操作、分析及显示等。

2.GIS在旅游资源调查中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2.1国外研究进展

GIS技术运用于旅游研究始上世纪60年代,各类学家主要从视觉质量角度对旅游研究进行综合经验评价和单因子评价,并引入定量分析的数学模型,建立规范化的视觉质量评价模型;随着视听技术、计算机技术、“3S”技术、因特网技

术和虚拟现实技术等广泛应用于评价研究中,并不断吸收经济学、社会学、行为学等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现代先进技术和多学科融合研究成为国外旅游规划、开发以及旅游资源调查等评价理论和方法创新的主要动力。

2.2国内研究进展

GIS技术在国内旅游研究中的应用则始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其是在充分吸收国外相关研究成果基础之上,同时也响应国内旅游规划与开发的要求而迅速发展起来的。在旅游资源的调查与分析方面,王莹(2004)等建立了基于GIS的国家级旅游资源评价系统,并详尽地介绍了系统的构建,系统功能的实现等。金丽芳、刘雪萍(1997)等采用GIS在浙江仙居风景区以地形图为底图编制完成了风景区总体规划图、综合现状图、风景资源分布图、保护规划图、服务设施规划图等12张旅游资源开发规划图件,使风景资源信息可以随时查询、分析、处理、显示、更新,使其成为风景区管理与决策的有效工具。严寒冰(1999)以浙江省杭州市著名旅游景点孤山为例介绍了孤山旅游资源地图的创建方法与过程。

3.贵州省喀斯特旅游资源的调查与分析

3.1贵州省喀斯特区域的现状描述

通过调查以及贵州省目前喀斯特区域的现状,将现状分为无石漠化、潜在石漠化、轻度石漠化、中度石漠化、强度石漠化以及极强度石漠化六种,其中各自在全省的喀斯特面积中所占的比重分别为:21.26%、38.08%、19.31%、12.58%、6.17%、0.4%。石漠化地区大体分布于贵州省的中部、北部以及南部的荔波等地;潜在石漠化地区分布面积广阔又集中位于黔东和黔东南等地。

3.2贵州省拥有喀斯特旅游资源的区域分析

利用GIS技术数据分析得出贵州省可发展喀斯特旅游区域占整个喀斯特面积的59.34%,其中能够大力发展喀斯特旅游的区域面积为21.26%,即无石漠化的地区。因此,具备喀斯特旅游资源的地区主要位于贵州省的中部、北部大部分以及南部的荔波、东部的梵净山、西南部的马岭河等。此外,黔东南的大部分潜在石漠化地区也同样是拥有喀斯特旅游资源的区域。但这一地区在开发喀斯特旅游资源的过程中做到与当地的环境容量相适应,并把石漠化的防止放在重中之重。因此,贵州省潜在石漠化的区域同样拥有喀斯特旅游资源,但是其在规划与开发的过程当中一定要把握好度的重要性,而不是盲目地开发与利用。

4.总结

本文在介绍GIS相关概念和对贵州省喀斯特地貌现状进行调查的基础之上,通过GIS技术下制图的方式将贵州省的喀斯特地貌现状反映出来。通过利用该GIS图以及相关调查数据对贵州省拥有喀斯特地貌地区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找出了其拥有喀斯特旅游资源的区域,进而对可以大力以及适度发展喀斯特旅游的区域分别作出了相关描述,让其在开发过程中能够做到因地制宜以及满足当地的环境承载量。

参考文献:

[1]毕思文,耿杰哲.地球系统科学[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9年9月.

[2]颜廷武,张俊飚.加快推进贵州喀斯特生态旅游开发[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2,(3):41-42.

[3]马勇,李玺.旅游规划与开发[M].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7篇:旅游规划信息范文

国务院在《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中提出,“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明确了旅游业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性地位,我国旅游业迎来了新一轮大发展。

智慧旅游也被称为智能旅游,是利用云计算、物联网及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新技术,为游客提供高品质、高满意度服务,为相关企业提供全方位行业动态和市场信息,为政府有关部门有效管理提供信息化支持,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旅游业中的重要实践。

智慧旅游包括管理智慧,营销智慧和服务智慧。从服务游客角度出发,包含四项基本功能,一是导航,通过移动互联网(3G智能终端)将位置服务加入旅游信息中,让旅游者随时知道自己的位置和各种更新信息;二是导游,在确定了位置的同时,显示周边的旅游信息,包括景点、酒店、餐馆、娱乐、车站等;三是导览,游客点击感兴趣的对象,可以获得关于兴趣点的位置、文字、图片、视频等等,相当于一个电子导游员。四是导购,游客可以直接在线预订客房或票务,利用移动互联网,可以随时随地进行预订,加上安全的网上支付平台制订下一步的旅游行程。

智慧旅游的概念,首先出现在2010年第六届海峡旅游博览会上,由福建省旅游局率先提出,并启动了智能旅游的先导工程,即一网(海峡旅游网上超市),一卡(海峡旅游卡,包括银行联名卡、休闲储值卡及衍生的目的地专项卡),一线(海峡旅游呼叫中心,包括公益服务热线和商务资讯增值预定服务热线);2011年9月,苏州旅游局在智慧旅游新闻会上正式面向游客打造了以智能导游为核心功能的智慧旅游服务;2012年,黄山旅游局建立智慧旅游综合调度中心,主要由“旅游综合服务平台”和“旅游电子商务平台”构成,实现了“管理、服务、展示、经营”的四大功能。南京、镇江等旅游城市也相继在智慧旅游上有了很大创新。

丹东作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在国内旅游城市中的声誉正在迅速上升。但我们必须看到,与优质的旅游资源相比,旅游服务一直是我市的短板,丹东市在智慧旅游建设上,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和问题。

(一)缺乏对智慧旅游城市建设的统筹规划和全面推进。对于发展智慧旅游的重大意义和重要作用缺乏足够的认识,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还没有智慧旅游城市建设的总体规划和全面部署,还没有在工作层面上加以全面推动。

(二)旅游管理信息化水平较低。信息服务主要限于旅游门户网站,缺乏基于移动互联基础上的主动式互动服务。没有形成全市性的旅游信息管理服务系统,行业管理多以手工上报信息数据为主。旅游难以适应面对越来越大的游客数量、越来越多的旅游产品、越来越高的服务需求和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

(三)旅游营销信息化水平较低。目前的产品推介只是借助旅游网站和媒体宣传等,营销模式相对单一,不能为旅游企业提供更为高效的营销平台,开发更为广阔的客源市场。相比先进地区,差距较大。

2012年以来,国家旅游局先后确定两批共32个智慧旅游试点城市。大力发展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也是丹东市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方向。目前,全国各地纷纷开展智慧旅游城市建设,用信息化为旅游业大发展提供强劲动力。丹东市应积极抢占智慧旅游开发建设先机,为丹东市旅游业腾飞插上信息化的翅膀。

(一)以政府为主导,统筹规划,全面推进。建议开展智慧旅游城市创建工作,建立权威性的智慧旅游城市领导机构,制定《丹东市智慧旅游城市建设规划》,明确丹东市智慧旅游建设的目标、途径、保障措施和支持鼓励政策等。进一步明确相关部门职责分工,尽早动作,互相协调配合,共同推进智慧旅游城市建设。

(二)积极建立全市统一的旅游信息系统。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分级建设”原则,着手建设区域内各类软硬件旅游信息资源信息平台,对于相关基础数据和专题数据,实行统一管理,推进综合应用。把景点、景区、饭店、旅行社、交通、气候等旅游信息,通过旅游地理信息系统、多媒体触摸屏、LED显示屏、WEB网站等进行全方位、多形式的展现和交互,为游客提供高效、快捷、方便、周到的服务。为旅游管理部门及旅游企业提供诸如景区游客数量、人员流动情况、投诉情况、突发事件等旅游舆情监控和数据分析信息,实现有效管理,服务企业发展。将全市近百家旅游社、数千名从业人员纳入数据库管理。

(三)大力扶持旅游相关企业信息化建设。旅游景区、景点,各类旅行社等是智慧旅游建设的关键和基础。丹东市旅游行业许多为中小企业,缺乏资金和技术,没有实力进行系统性信息化建设。政府有关部门应在全面规划的基础上,对于旅游相关企业的发展给予重点支持,通过政策扶持、技术支持、财政资金资助、典型企业奖励等形式,帮助企业搞好信息化升级改造。

(四)加强旅游宣传和营销方面的信息化建设。面对信息化发展的新形势,面对移动互联网络发展的新趋势,积极研究并着力开发信息化宣传营销手段。通过全面掌握、分析各类旅游信息数据,挖掘旅游热点和游客兴趣点,引导旅游企业策划对应的旅游产品,制定对应的营销主题,推动旅游行业的产品创新和营销创新,提升市场竞争力,增加盈利能力。

第8篇:旅游规划信息范文

一、贵州发展科技旅游的优势

(一)可开发的科技旅游产品十分丰富

贵州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独特的地貌特征,形成了独特的自然旅游资源,加上独特的文化旅游资源,可用于开发科技旅游的资源十分丰富。主要可以开发以下科技旅游产品:

1、科普教育科技旅游产品

贵州省可依托现有的科学技术馆、科研基地、研究所等,全面拓展科普教育旅游产品的升级、创新。除此之外,贵州的许多大型风景名胜区,如荔波樟江、马岭河、万峰林等都是发育在喀斯特地区,三叠系地质遗迹景观十分独特,这些喀斯特地貌景区和三叠纪地质遗迹具有独特的科普教育意义,主要的可建设产品有平塘大射电望远镜、三叠纪世界地质公园、喀斯特地质公园、赤水丹霞地质公园和安顺航天科普教育基地等。

2、观光体验科技旅游产品

贵州一直以来的旅游产品都以观光型为主,可结合贵州现有观光旅游产品,在观光旅游中融入高科技服务,支持观光旅游深度发展,进一步提升大众旅游者满意度。主要可建设产品有3D虚拟观光体验旅游产品、旅游景区自助导航科技产品和旅游景点讲解服务产品等。

3、生态科技旅游产品

由于地理条件的影响,贵州是全国唯一一个没有平原支撑的内陆省份,主要的农业类型是山地农业,可以利用贵州原生自然生态环境,依托生态农业、特色农作物、观赏花卉等重要资源,结合生物化学、遗传基因等科学技术的应用,全面推广生态科技旅游产品。主要可建设产品有贵州原生农业示范区、农业博物馆、休闲植物园等。

4、养生科技旅游产品

充分利用高科技生物技术手段、生物工程技术、生命科学等,开发具有养生、保健,满足人们对于生命健康要求的旅游产品、购物品。主要可建设产品有养生保健旅游产品、健康食品等药用保健产品、森林温泉旅游度假区产品。

5、体育科技旅游产品

依托贵州特有山地环境,打造体育科技旅游产品体系。主要可建设产品有小型飞机旅游产品、热气球旅游产品、户外体育旅游产品和体育旅游装备展览产品等。

(二)政府重视,旅游业成为贵州的经济支柱产业

2012年的国发2号文件明确提出要把贵州省建成文化旅游发展创新区,说明国家对贵州旅游业的发展十分重视。贵州省省长赵克志在第七届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上说到,经过贵州全省上下的不懈努力,旅游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 “十一五”期间,全省旅游业总收入由2005年的251.14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061.23亿元,旅游接待人数由3127万人次增加到12913万人次,年均增速分别达到34.3%和32.8%。与2007年相比,2010年全省旅游业增加值占GDP和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提高了1.4个百分点和2.5个百分点,达到6.6%和14%。旅游业已经成为贵州省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二、贵州科技旅游发展现状

虽然贵州可开发科技旅游的资源极其丰富,但由于科技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产品类型,在开发中仍存在着诸多问题与不足。

(一)开发力度不够,与市场需求脱节

科技旅游作为一种新的旅游形式,其所具有的经济与社会效益还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以至于贵州至今都还有没一部关于科技旅游方面的规划,从而还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由于开发力度不够,导致科技资源浪费与闲置的现象出现。贵州的许多科技场馆、科技园区、工农业园区、科研院所、以及自然景观等没有得到应有的开发利用;游客对科技旅游需求越来越多,许多游客、特别是中小学生对科技旅游有着强烈的需求,而贵州的科技旅游产品目前还无法满足其需求。

(二)科技含量较低、吸引力有待加强

日前,与其他行业相比,贵州旅游的科技水平还较低,致使旅游业发展质量不高,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缺乏科学性、系统性、完整性。主要表现在科技旅游产品的简单模仿,科学设备的展示和陈列方式单一,科技成果、科学原理、科学知识的说明和解释不到位,自然景观类产品和人文产品比例失调,即运用多种高科技手段综合开发设计的新产品为数稀少,高科技特色不突出,科技成分少,真正称得上科技旅游的景点屈指可数。总之,科技旅游科技含量的缺乏,使贵州旅游业的吸引力不强。

(三)从业人员素质较低,解说体系有待完善

科技旅游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形式,需要大量的掌握一定科技知识和旅游专

业背景的综合素质人才,以适应科技旅游的要求。一方面,由于高素质的从业人员严重不足,直接影响科技旅游资源和产品的开发以及经营管理的成效,成为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另一方面,贵州绝大多数的科技旅游景区都还处于初级阶段,对科技内涵的挖掘不够重视,基本解说系统不完善。游客在旅游时,更想知道人们创造这一科技成果的原始启发、创造过程和基本原理。

三、贵州科技旅游开发的策略

(一)规划引领,项目带动

规划编制在旅游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贵州需要做一些与科技旅游相关的规划,如《科技支撑促进贵州旅游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规划》等,可以邀请相关机构和专家参与,成立由专家小组和编制团队,对规划进行指导和编制。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可以吸收和借鉴发达地区规划的先进成果,深入挖掘国家和省内外的政策资源,在搞好与国家有关政策制度和贵州省相关规划衔接的同时,与相关部门和人员加强交流与沟通,征求多方意见,提高规划的指导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不要让规划停留在“规划规划,墙上挂挂”的阶段。

(二)政府重视,投入财力,培养专业人才

科技旅游作为一种新的有潜力的产业,政府应给予高度的重视,在积极引进项目的同时,要加大对科技旅游的财政投入。并在税收、金融等各个方而给予优惠政策。此外,在人才培养方面,需要建立健全人才体制机制,创造有利于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条件和氛围;相关的旅游院校要不断完善与旅游发展相适应的人才培养体系,注重对学生进行科技与旅游相关的教育和培训;积极引进一批旅游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整体提升旅游人才素质。

(三)科技与旅游有机结合

新信息技术与功能系统的运行和实施将会引起人们旅游出行方式的变化,并将带来旅游业的重大变革。利用信息技术和科技成果,提升贵州旅游业的信息化程度和科技支撑能力。大力实施智慧旅游计划,包括智慧旅游城市、智慧旅游景区两个方面的建设。通过推动贵州智慧旅游的建设,充分发挥科学技术、信息技术等对贵州旅游业发展促进作用,提高信息技术在贵州旅游业应用的广度和深度。通过实现智慧旅游改善贵州省整体旅游环境,更好的保障旅游安全和旅游品质,提升游客全程旅游体验。

第9篇:旅游规划信息范文

【关键词】济宁地区;区域经济;旅游经济

济宁地区位于山东省西南部,总面积1.1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接近830万,下辖曲阜、兖州、任城、梁山、微山等12县市(区)。济宁既是山东省鲁南城市带中心城市,又是中国优秀的旅游城市,同时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是东方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长达7000余年的济宁文明史,既见证了济宁地区辉煌的历史发展过程,又为800万济宁人民遗留了丰富的旅游资源,为济宁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1]。

一、济宁地区的旅游资源分布

目前济宁地区的旅游资源分布,依据区域城市布局特点,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东文西武、南湖北水、中古运河”的分布格局。

东部以孔子诞生地曲阜和孟子诞生地邹城为主,发展具有全球知名度的孔孟文化旅游,代表景点有曲阜“孔庙”“孔府”与“孔林”及邹城“三孟”。

西部以嘉祥为依托,以素有“天下汉碑半济宁”之称的武氏祠为载体,努力充实丰富汉碑文化及石雕艺术,着力打造“中国石雕之都”。

南部以“铁道游击队”的故乡微山湖为依托,积极开发中国北方最大的淡水湖,打造微山湖生态休闲旅游区及北湖度假旅游区。

北部以水浒英雄的故乡梁山为依托,并积极联系区外(济宁地区)的郓城、东平、阳谷等县,充分发掘水浒文化资源,共同开发水浒文化旅游区。

中部则依托有“运河之都”之称的济宁市中区及任城区,重点开发运河文化旅游区,丰富运河文化内涵,发展独具特色的运河文化旅游。

除以上极具代表性的主要旅游名胜区外,济宁地区还有邹城峄山国家级自然风景区、济宁梁祝墓、任城王墓、微山南阳古镇、汶上宝相寺太子灵踪塔等享誉海内外的旅游景点。

二、当前济宁地区旅游业发展瓶的瓶颈

虽然济宁地区旅游业资源丰富、知名度高、布局合理,却因区域整合能力较弱、行政分割管辖、地方政府信息沟通能力较差、传统儒家文化拖累等多种因素制约,旅游经济始终无法协调有效发展,难以做大做强,也未能发挥旅游经济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导致济宁地区旅游业的发展举步维艰。

制约济宁地区旅游业发展瓶的瓶颈主要有以下几点。

1、地方行政分割管辖

济宁地区丰富的旅游资源多分布于下辖的曲阜、微山、邹城等各县市,各旅游景区分属于所在地方政府管辖。而对于旅游经济的发展,各地方政府重视程度不一,发展定位不同,发展规划各异,同时各地方政府缺乏相应的沟通联系,严重削弱了整个地区的旅游业的协调整合能力,限制了地区品牌的塑造,阻碍了旅游经济的发展。以孔孟文化旅游区的曲阜、邹城两市为例:因自身自然资源匮乏,曲阜市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扬长避短,倾力发展“三孔旅游文化”,打造中国儒学文化之都,重点发展旅游经济,而同为历史文化名城的邹城,却充分发挥自身丰富的矿产资源优势,意图建设能源产业基地与循环产业示范基地,而对于旅游业的发展,当地政府缺乏足够的重视。两地的城市发展规划,虽并无冲突,但也缺乏统一协调规划,从长远来看,并不利于两地的旅游资源整合发展。

2、信息化的缺失是导致旅游业发展失衡的诱因

目前,济宁地区的信息化应用服务所属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各县市政府、各旅游风景区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仍是广播、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介,同时信息传播体制僵化,而且这种信息传播也只是单向的信息传输[2],无法形成各县政府决策者、各旅游区负责人的交流反馈机制,不利于形成符合市场要求的科学决策,同时信息有效性较差,宣传体系不健全,服务体系较弱,各地方政府及景区缺乏信息资源的整体规划和系统采集机制,旅游信息的收集分析整理能力较弱。同时缺乏对景区宣传的重视,旅游网站过时的信息较多,缺乏第一手资讯,旅游信息更新缓慢,信息不完整,使用价值和实用价值较低,阻碍了旅游业的发展。

3、结构性调整及地方政府的决策失误阻碍了旅游经济的发展

结构性变迁是经济发展的实质。济宁地区结构性调整的滞后性是阻碍济宁地区旅游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因素。济宁地区的整体城市定位,经历了由资源城市――旅游城市――区域中心城市的转变。频繁多变的城市定位规划,不仅严重拖累了区域经济的发展,更阻碍了旅游经济的发展。同时,济宁地区的经济结构调整,缺乏长远战略性规划和具体配套措施。济宁地区的经济结构调整仍是常规性调整,没有制定长远战略性和可预见性的科学规划。旅游业的发展也缺乏统一发展方针的指导,旅游经济在区域整体经济中的地位具有不确定性,这就决定了济宁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弱势。

4、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高档娱乐性建设滞后

目前济宁地区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比较完善,初步形成了遍布全市的交通网络,但仍存在一些制约旅游业发展的交通瓶颈。比如济宁曲阜机场航班起落架次及国内航线稀少,机场通往济宁市区及曲阜市的主干道毁损严重,给广大游客带来诸多不便。此外因济宁各旅游景点多分布于各县市,但通往微山、梁山等县市的交通条件普遍较差,严重影响了这些景点的旅客人数,成为制约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时,济宁地区的高档次酒店及娱乐服务设施稀少,已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国内外游客的要求。因曲阜“三孔”等旅游景点具有全球知名度,吸引了大批国内外的高收入人群前来祭孔拜祖、旅游观光,但因缺乏高档次酒店及相应娱乐服务设施,造成大批高消费游客游览观光完毕后直接转道济南等地留宿消费,对济宁旅游业来说不啻一种收入损失。

5、儒家文化对旅游业的发展造成的负面影响

济宁地区做为中国儒家文化的发源地,传统文化气息厚重,心态趋于保守。源远流长的儒家文化既是一种宝贵的文化财富,但从某种意义上看也是一种历史负担。以儒家文化为载体的济宁人文传统主要表现在循规蹈矩不善变、仁义至上不言利、吃苦耐劳少机敏[3],并且普遍缺乏一种危机意识、竞争意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渐成熟的条件下,能吃苦善耐劳的济宁人民缺乏一种勇于创新、开拓进取的魄力。从这种程度上讲,传统儒家文化不仅影响了济宁地区整体经济的发展,也在某种程度上对旅游业的发展造成一定负面影响。

三、加快济宁地区旅游业协调发展的若干建议

1、制定符合地区实际的经济发展要求的统一、科学、长远规划与城市定位

首先要根据济宁地区的实际发展前景与发展状况及中央政府、省政府的发展规划明确城市发展定位,制定连贯的、有前瞻性的长远城市发展战略规划,同时重视旅游业的发展,明确旅游经济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并把旅游业的发展置于地区经济发展优先考虑的地位。此外要整合地区旅游资源,加强下辖各县市之间的沟通协调,制定统一的旅游业发展合作规划,塑造统一的地区旅游品牌形象。

2、加快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高档娱乐设施建设

首先要加快济宁曲阜机场的扩容改造步伐,增加机场航班及航线,整修机场通往济宁市区及曲阜市的快速干道,同时加快京沪高速铁路曲阜站周边交通布局建设,修建连接车站及各县市城区的主干道,此外要改善目前各城区通往各旅游景点的交通状况,形成合理完善的交通布局网络。其次要适度增加济宁及曲阜城区的高档次酒店数量,改扩建一批符合国际潮流的高档次酒店及娱乐消费场所。同时加快济宁游乐园与百花公园的整合,完善北湖度假旅游区的基础设施,提高各旅游区的服务水平。

3、加大对旅游宣传的重视程度,整合各县市的宣传资源,打造共同的地区旅游品牌

济宁市政府要加大对旅游宣传的重视程度,改变目前各县市在宣传工作上的“单兵作战”态势,统合地区的宣传资源,加大宣传力度与强度,争取覆盖网络、电视、媒体等所有宣传领域,将“曲阜三孔”、“水泊梁山”、“运河之都”等旅游品牌统一融入“济宁旅游”这一共同的地区品牌之中。

4、改变传统的经济发展理念及传统认识,加强对旅游经济的重视程度

济宁地区要充分认识加快发展旅游经济的重要意义,改变传统的经济发展理念,把加快旅游业的发展作为推进地区经济结构调整升级的重要步骤,积极促进旅游经济的发展。同时要克服传统儒家文化的负面影响,改变那种小富即安的保守心态,树立一种正确的竞争意识与危机意识,形成勇于创新、开拓进取的拼搏精神。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济宁―百度百科[EB\OL].baike.省略/view/18385.htm?fr=ala0_1_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