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社区儿童保健概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随着养生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近年来“幼儿养生”在有孩子的家庭中也掀起了一股不小的儿童保健风潮。放眼全国的大中城市,不仅公立医院新开设了儿童保健的相关科室,社会上的部分民办医院和保健养生公司也推出了名为“幼儿养生”新概念服务。
幼儿养生馆乱象重重
近日,记者随同一位幼儿家长,对位于北京市朝阳区某小区内的一家民办养生馆推出的“幼儿养生”项目进行了体验。
走进养生馆,记者看到约100平方米的两居室房屋被分为三个部分,其中客厅安排有挂号处和问诊桌,一间卧室设置成了药房,另一间卧室为推拿按摩室。
在推拿按摩室中,一位正在给儿童做保健的按摩师介绍,通过中医推拿、气功点穴等手法,可以对儿童感冒、发烧、厌食、个矮、抵抗力弱等情况进行“治疗”,“有病也不需要打针吃药”。且该按摩师称,只要根据其独创的养生调理法,服用秘方保健品,“小孩可一辈子不吃药,大人一辈子不会有亚健康,老人不会有老年病”。
据这位按摩师介绍,他曾经在广州一家养生馆从事成人保健8年,到北京来是公司需要为了拓展业务,准备全面开展幼儿养生业务,正在招聘中医师和护士等医护人员。
当被问到“招的医护人员是否都有医疗从业资格”时,该按摩师表示,“不管有证没证,都是经过培训才上岗,对儿童绝对有保健效果。”据他透露,现在很多人师从“老中医”,公司就非常喜欢这类有“行医经验”的人。
然而记者从卫生部门了解到,目前卫生行业尚没有“幼儿养生”这一说法。
“幼儿养生”究竟为何物?
那么,真有“幼儿养生”这种疗效显著的保健服务么?连日来,记者走访了北京市多家医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现部分医院开设有“儿童保健”相关服务,从母婴护理到儿童成长发育各阶段的保健服务均有涉及。
据了解,北京市妇产医院专设儿童保健科,对儿童营养健康进行管理调配,并开设母婴培训班,教导年轻妈妈如何照顾幼儿;北京市中医院儿科运用中医外治法开展中药灌肠退热、中药贴敷、中医手法按摩退热,针灸治疗小儿遗尿、脑瘫、多动症,穴位贴敷治疗小儿咳嗽、支气管炎、哮喘、过敏性咳、咽炎、过敏性鼻炎。
据北京市中医院一位儿科医生介绍,医院的推拿、按摩项目仅仅是作为儿童保健的一个辅助手段,并不会作为治疗疾病的主要方式,这与幼儿养生馆宣传的推拿功效有很大区别。
部分幼儿养生馆夸大宣传
目前,社会上办起了各种各样的早教室、亲子园,一些妇幼保健机构也开展了儿童早期潜能开发的服务,儿童早期发展问题受到了一部分家长的关注。这个问题之所以这样受到人们的关注,是基于这样一个基本概念:未来社会是人才竞争的社会,社会的发展要求我们的下一代不仅要有健康的体魄,更要有聪明才智和很好的社会适应能力。6岁以前,尤其是3岁以前,是儿童心理、智力发展极为迅速又极其重要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发展的经历对其认知、语言、学习、社会情绪能力以及健康等具有终生可持续的影响;为儿童早期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给予儿童必需的保护、照顾和良好的教育,将为充分实现儿童发展的潜能奠定重要基础,对儿童早期发展的支持,会获得最佳的效果。据研究报告显示,在早期儿童发展上投入的比例是1:17。也就是说,每投入一美元,就有17美元的回报。在生命早期接受了高质量养育和适当智力启迪的儿童具有较好的认知和社会技能,以及较高水平的积极的学习能力。
1、儿童早期发展就是儿童早期教育,就是脑力、智力的发展。
儿童早期综合发展关注的不仅是儿童的学习,更要重视家庭、社会对儿童早期整体素质的促进。儿童早期发展涉及教育、医疗、健康卫生、饮食、体育等,需要从营养、保健、疾病防治,环境支持和教育等多个方面来促进儿童的健康发展,而早期教育仅是促进儿童早期综合发展的五大内容之一。儿童早期综合发展(简称IECD)是针对0~3岁的婴幼儿身心生长发育快速的特点,因地制宜创造舒适的环境,开展科学的综合性干预话动,使儿童的体格、心理、认知、情感和社会适应性达到健康完美状态。儿童早期综合发展是从孕期开始,到孩子出生后一直到3岁,是人一生中体格和大脑发育最关键的时期,对孕妇及其所生的0~3岁婴幼儿持续地进行营养、体格发育、疾病预防、教育、心理等全方位的指导,及时给予适当有效的刺激,能促进胎儿和婴幼儿的健康成长,最大程度地发挥婴儿的智能潜力。儿童早期综合发展促进是根据儿童大脑及体格生长发育的规律、心理发育的特点,从感知、动作、语言、认知能力、行为习惯、社会心理等多方面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培训训练儿童,促进儿童智能等各方面发育。
2、儿童早期发展就是教育机构的责任。
目前,各地兴起的儿童早期开发热潮为儿童的早期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但由于种种原因,其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儿童早期潜能开发是技术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必须由具有一定资质的儿童保健医师才能胜任。但是,由于受市场经济的影响,使一些并不具备相应技术条件的机构,办起了所谓的早教中心和亲子中心。有的把学龄儿童时期的学习内容前移到婴幼儿时期来,让孩子为识字而识字、为绘画而绘画;学音乐、教外语也搬进了亲子中心。由于受这些错误做法的诱导,一部分家长在这些方面和别人的孩子盲目攀比,使孩子本来充满童趣的幼儿时期变得苦不堪言。这些做法不仅不能有效促进儿童早期发展,反而会徒自增加儿童的负担,妨碍儿童的成长。
3岁以前儿童主要是神经心理的发展奠基时期,还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认知思维能力,也就谈不上知识的学习。在早期为孩子提供丰富的环境刺激,目的是促进大脑神经网络的发育和良好个性的形成,而不是让孩子掌握什么知识与技能。因此,3岁以前的儿童潜能开发主要是促进神经心理发育,为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早期潜能开发应充分发挥家长的积极性,在顺应自然的基础上加以引导与促进,进行针对性的包括粗大运动、精细动作、语言能力、认知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等干预训练,为其提供尽可能丰富多彩的环境,通过亲子互动、日常游戏、人际交往等方式,起到塑造儿童性格、调适儿童情绪、培养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等非智力因素的培育作用,而不是拔苗助长式的所谓教育。
促进儿童早期发展对于提高儿童在未来的健康水平、教育成就,获得更公平的经济与社会机会方面具有显著的作用,为此,我们必须坚持儿童优先的方针,从保障和促进儿童早期综合发展着手,大力呼吁和推动儿童早期发展策略的实施,推动人类发展,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是制定相关政策和策略,创造适宜发展的环境。认真贯彻落实《母婴保健法》、《中国儿童发展纲要》,积极向政府及各部门做好对儿童早期发展加大投入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的宣传,大力开展儿童早期发展实际情况的调查研究,努力争取把儿童早期发展作为提高国民素质的战略任务列入规划,不断地出台政策、加大投入,促进儿童早期发展工作持续、健康地发展。今后儿童早期发展应在政府政策环境的大力支持下,充分发挥教育部门、卫生部门积极作用,深入研究相关的理论,探索最佳的儿童早期发展模式,使每个儿童都有最佳的人生开端。
二是建立有效的部门协作机制,共同促进儿童早期发展。要学习借鉴先进地区、其他地区的好经验、好做法,整合各方面的资源,发挥各方面的优势,逐步探索建立政府统筹、教育主管、卫生支持、各部门合作的托幼管理机构;探索建立早期教育与卫生保健的有机结合,家庭教育与机构教育的优势互补,教育、卫生保健人员携手,家长直接参与的合作机制;不断完善社区卫生服务职能,健全“社区-家庭-卫生机构”服务网络,在社区中开展0-3岁婴幼儿潜能开发与卫生保健、早期干预、健康教育等项目。总之,我们需要建立多部门沟通协作的机制,密切协作、落实责任、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儿童早期发展。
三是利用有效载体抓手,提升儿童早期发展的品质。儿童早期发展涉及多个领域和部门的协作,内容主要包括儿童早期的健康、营养、养育、教育、保护等多个方面,我们要紧紧依托现有的一些载体,不断丰富儿童早期发展的服务内涵,切实提高服务水平,让更多的儿童和家庭受益。
在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加强幼儿
教育改革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了重视儿童早期发展,加强0-3岁婴幼儿教育。教育部门要利用现有幼儿教育的资源,不断拓展和扩大办学范围,逐步将早期教育纳入教学范围,将传统的3-6岁学前教育范围延伸到0-3岁,建立0-6岁教育一体化的教育体系;要加大对0-3岁儿童教育的集体管理和业务指导,对学前教师进行额外的专业培训,为家长提供更专业的早教服务。当前社区卫生服务功能正在逐步完善,原有的孕期保健和产后访视等工作均由基层妇幼保健部门转移到社区,为实施从胎儿期开始进行连续的儿童早期发展的社区服务奠定了基础,这就为开展以社区为依托的、与社区儿童保健服务内容有机结合、从胎儿期开始进行连续的儿童早期发展服务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不但可以满足社区家长的需求,而且能够实现以人为本的儿童保健服务理念,并极大地发挥了社区的资源优势。卫生部门要提高参与意识,并积极探索适应当前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儿童早期发展的服务模式,充分发挥卫生部门在儿童早期发展中的主导作用。
妇联组织应积极履行家庭教育的职责,以社区为依托、以家庭为基础、以儿童为中心,开展0-3岁儿童早期启蒙指导服务,通过各级工作网络,将“父母的陪伴、家庭的关爱是儿童成长最重要的‘营养素’”等科学育儿信息和理念传递给家庭和社区,鼓励社区、媒体以及家长的参与,依托社区开展活动,广泛进行社会宣传,培训家长、家庭以及儿童保育人员,对儿童生存、发育、发展和心理等方面的特点进行指导,改变儿童培养的不科学的行为方式。
近几年来,中国的社会保障事业不断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成效。通过建国以来几十年的社会保障事业探索发展与发展,已经逐步建立了比较完备的社会保障框架。特别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发生了巨大变革,人们的观念思想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坚持“引进来”对外战略,一方面引进西方先进制度与技术和资本发展本国经济与制度建设;另一方面西方落后的思想、价值观也传入中国,、、犯罪、艾滋病等在国内泛滥。本人认为这些落后的思想、价值观之所以会在改革开放以后传播、泛滥是与当代中国市井平民倡导性解放有重要的关系,这里不做论述。、、犯罪、艾滋病等在国内传播与扩散严重威胁了妇女与儿童的健康与安全,所以国家加大了对妇女儿童的权利保障与救助。妇联的发展使妇女儿童社会保障事业取得了重大成效。一般认为儿童和母亲是作为一个天然整体,所以把两者的保障划入妇女儿童社会保障方面中。本人认为这样划分限制了儿童社会保障的发展空间,至于妇女与儿童社会保障分不分开并不是本文所讨论范围。本文从保护儿童权利出发讨论农村儿童社会保障的若干问题。
二、我国儿童现状概述
儿童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高度重视对儿童权利保护是政府、社会和家庭的一项重要任务,做好对儿童权利保护首先必须清楚我国儿童现状问题。
据联合国的人类发展报告中儿童是指0¬—14周岁孩子【1】,中国人口调查中划分年龄阶段的第一档也是0—14周岁【2】。所以本文所指的儿童概念是指0—14周岁的我国大陆孩子(不包括港澳台地区)。
经国务院批准,我国于2005年底开展了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工作。这次调查以全国为总体,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为总体,采取分层、多阶段、整群概率比例的抽样方法。所以本次调查的人口数量比较新的也是比较准确的数据。全国人口中(未包括港澳台地区),0—14周岁的儿童人口为26478万人,占总人口的20.27%,与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0—14周岁儿童人口的比重下降了2.62个百分点【3】。
(一)教育方面
我国近2.7亿儿童中未入学率约1%,也即大约有270万儿童失学,这其中大部分是农村儿童【4】。我国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由1990年的96.3%提高到2000年的99.1%;小学5年巩固率由1990年的71.4%提高到2000年的94.5%;小学净入学率中女生为92%,男生为90.2%;中学净入学率中女生为48%,男生为52.2%【5】。由于发展不平衡,我国贫困地区仍有适龄儿童无法入学。
(二)健康卫生方面
我国有许多贫困儿童由于家庭经济贫困而得不到良好的健康营养与卫生医疗保证。营养不良的儿童约占9%(占儿童总人数,1997—1999年数据),相对于年龄体重不足的儿童10%(占5岁以下儿童的比例,1995—2000年数据),相对于年龄身高不足的儿童17%(占5岁以下儿童的比例,1995—2000年数据)【6】。
儿童卫生保健方面投入不足,虽然在儿童计划免疫项目增加了乙肝疫苗、水痘疫苗等的接种保证了儿童的健康成长【7】,但农村中的医疗水平有限、经费投入不足,使得农村儿童保健方面出现了严重障碍。中国儿童现在有7.6万人感染艾滋病【8】,虽然相对于全国儿童总数比例不高,但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
(三)儿童福利院服务方面
1995年全国共有儿童福利院73所,收养孤儿、弃婴和残疾儿童7000多名【9】。全国有托儿所、幼儿园共18万家,在园儿童2711万人,教职工共116万人,其中教育者87万人【10】。对流浪儿童的服务由过去通常是纳入收容遣送范畴改为专项的儿童福利范畴,到1997年底,全国已投入资金8000万元,建成72个这样的场所,能为流浪儿童提供健康检查、医疗、衣食住、非正式教育、心里咨询和行为偏差矫治等多方面服务【11】。
(四)农村留守儿童现状
农村儿童有23200万人,农村留守儿童约有5800万,农村平均每四个儿童就有一个是留守儿童,结构如下:
从这图中可以得到农村留守儿童(0—14周岁)为4799.5万人【12】。
三、我国儿童福利政策与分析
为了保证儿童健康成长,国家通过社会福利、社会救济和享受抚养人的连带社会保险等几个渠道,推出一系列保障儿童健康、教育的措施【13】。
这些措施有成效也有不足,分析如下:
(一)儿童保健与儿童计划免疫
儿童保健与儿童计划免疫旨在保护儿童的身体健康和成长,从小就预防疾病做到了从源预防,成效非常大。
在计划免疫项目有一些项目是免费接种的,但也有一些是收取费用的,虽然近几年来扩大儿童计划免疫项目,但新增的大多需要收费,本文认为收费不可取。职工子女的接种劳务费可由家属医疗或子女筹医疗项下部分报销【14】,而且职工族收入高又稳定,可以支付得起这项开支。可农村子女的这项计划免疫费用是家庭生活开支,虽然金额不大,但也是不小数目,农村农民由于“近视”效应,认为花费金钱去做免疫不划算,更有令人费解的是打三针预防就打一针或二针,原因是“打了这个没用,没有看到孩子异常,挺健康的,少打一阵可以省些钱买包奶粉”。
农村儿童保健近几年来发展很快,乡村医生医疗水平和设备大大提高和改善,儿童的健康得到了很大的保障。由于农村经济发展落后,国家对农村医疗卫生方面投入不足,医生得不到良好的培训和生活保障,医疗设备也相对落后,这一点城市儿童保健做得比较好。所以农村儿童保健事业不容乐观,大多数医生不具有本科学历,许多医生只是跟其他医生做了一二年学徒,参加医生培训个把月就在当地开个诊所,其中有不少是庸医,值得政府和社会关注。农村中缺乏一支良好素质的技术医疗队伍和良好医疗设备是制约农村儿童保健事业发展的直接因素。
(二)儿童抚育津贴和儿童福利设施
凡领取独生子女证的职工独生可以享受儿童抚育津贴,而且可以享受托儿补助费【15】,而农村儿童则不能享受抚育津贴。在英国,国家为家庭内第一个子女(未满16岁,学生未满19岁)每周发放10.4英镑(约合15美元)的津贴,其余子女每人每周8.45英镑。此外许多国家的政府还为婴儿提供一定的食品和婴儿用品或者提供相应的现金补助,这些津贴都是给本国国民所有的儿童【16】。这一点我们还做得不够,有些观点认为给所有儿童提供津贴有两个障碍,国家经济实力和家庭为社会创造的财富。国家经济基础条件方面本文想指出“少儿强则国家强”,我们国家若想更强大必须让儿童“强大”,从本文第一栏中儿童健康、卫生现状可以发现许多儿童有营养不良、体重不足、身高不足等欠缺,用一部分财政预算给儿童津贴上从国家长远战略考虑非常值得,关于如何保证津贴费用真正到儿童身上,下文再做论述。无论哪个产业都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无贵贱,农民子女有权利享受社会发展的成果。用家庭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来限制儿童平等享受儿童抚育津贴是错误的观念,国家有责任保护每一个儿童的权利。
在儿童福利设施方面国家加大投入,目前已经建立起比较规模的托儿所、儿童福利院等,但是农村的儿童福利设施相对比较落后,从上文指出的农村留守约有5800万可以看出农村儿童福利设施有待于进一步改善。
(三)儿童免费教育
我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年满六岁的儿童都要接受教育,从2007年开始,全国开始实行免费的九年义务教育,学生只交书本费即可,从理论上保证了全国所有儿童都能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事实上,我国仍有许多儿童失学和辍学,如上文指出我国约有270万儿童失学,大部分是农村儿童,中学净入学率比小学经入学率低,儿童的教育不仅关系到儿童的一生也关系到祖国未来的兴衰。保证所以儿童能够真正完成九年义务教育是我国政府的义务和责任,儿童失学有重要的原因是家庭经济贫困所导致的。家庭经济贫困使有些父母支付不起孩子的书本费及相关费用,同时有些儿童因为家庭经济贫困引起了内心的自卑感不能与同学相处从而导致失学和辍学。
(四)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福利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因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工作,留在农村所在地而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他们一般由祖父母、亲戚、邻居等照顾。
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基数十分大,平均每四个农村儿童就有一个是留守儿童。祖父母年龄大,知识水平低根本不能教育和监管孩子,他们只能督促不能教导,在亲朋好友家的那些留守儿童,因为不是自己生的小孩,往往不会尽心教导。许多家长也知道这一点,可是他们最无奈的事“要想出去赚钱,孩子不放在祖父母、亲朋好友家管放哪管”。可见农村的儿童设施水平比较低,政府对留守儿童问题不够重视,留守儿童的受教育权、人身权、受监护权、发展权得不到应有的保障。如何解决留守儿童的社会福利问题关系到千千万万儿童和农村的权益。
四、加强儿童社会保障的措施
国家对于保护儿童权利的许多措施取得很大的成效,儿童的整体平均素质和健康水平有很大提升,但由于政府把保护儿童利益放置于保护妇女权利一起,限制了儿童社会保障进一步发展。同时由于目前儿童社会保障覆盖面比较窄,农村有许多儿童没有得到相应的社会福利。特别是农村留守儿童及失依儿童的社会保障做得不够到位,究其深层原因是家庭经济困难导致许多儿童失依与留守农村。有些观点认为儿童的生活水平不能与国家挂钩,这是家庭家长原因怨不得人,国家没有太大责任在保护儿童权益身上,不能破坏游戏竞争规则。本文认为这种观点核心目的是倡导拉开距离,保证竞争的不对称性。中国人有一种弊病观念:自己富,则不希望别人富,喜欢别人都穷;自己穷,不希望别人变富,自己不能富则希望人人都穷,这里不做讨论。认为国家没有太大责任保护儿童权益的观点不可取,完全忽视了国家、政府的社会责任。每一个儿童的事都不是小事,不能因为个例而忽视,国家有义务保护每一个儿童的权益不受侵犯和损失,保证农村儿童和城市儿童在同一起跑线上发展。同时社会和家庭也有责任和义务保护儿童权益,本文从政府、社会、家庭三方面分析如何加强儿童社会保障。
(一)政府方面
1、儿童计划免费免疫与加强儿童保健投入
扩大儿童计划免疫项目,普及麻疹、风疹、腮腺炎联合疫苗等的接种,对计划免疫内的项目全部实行免费。由国家财政预算拨付,同时增加预付新疾病的财政预算,防止新增的疾病对儿童健康造成威胁,延长儿童免疫年龄,保证0—14周岁儿童均可获得免费免疫,切实从源头保证儿童健康成长。
增加对儿童保健投入,特别是加大对农村儿童保健投入。农村农民对卫生健康方面并不熟悉,从上文数据可以看出,农村由相当一部分儿童存在营养不良,体重不足,身高不足等健康问题,如何消除这些健康问题是政府的一大任务。加大投入,培养一支素质比较高的农村医疗队、巡回各个乡村,免费为农村儿童做健康咨询,推广营养配餐,保证儿童营养健康;培养农村当地医生,提高农村医生素质与技术水平,严厉打击农村的庸医与高收费情况;加大对农村医疗设施投入,更新医疗设备,特别加大对儿童常见病门诊的投入,降低医疗费用;为边远山区贫困地区配备1名或若干名专业医疗师,维护当地儿童的健康权。
2、扩大儿童抚育津贴范围和改善儿童福利设施
(1)扩大抚育津贴范围,保证农村儿童也可以享受抚育津贴,给每一个0—14周岁儿童发放现金或购物券津贴,由于农村许多农民文化素质不高,可能会把儿童现金津贴转化为生活所用。为了保证儿童津贴真正服务于儿童可以发少许现金津贴,更多的发放购物券:0—3周岁发放奶粉购物券,由家长持购物券到指定的若干奶粉超市购买奶粉,边远山区的由超市运载到村委会,然后家长持券购买,这样可以减少家长变卖购物券;4—9周岁发放营养配餐购物券,由家长持购物券到指定地点购买;10—14周岁发放食品如鱼、肉等购物券,由家长持购物券到指定的地点购买。
这里须指出一点比较好的奶粉和营养配餐一般都只是超市有,所以家长也比较愿意上超市为孩子购买。但农民没有去超市购买肉、鱼等食品习惯,一般都认为集市比较便宜又方面。可以在乡镇集市设立一换券站点,持券者持食物到站点,站点服务员见物换券给予现金补贴,站点服务员由当地银行在每次市集时派出一名工作人员即可,这样就可以避免家长因缺乏购物的选择性而不去购物,也考虑到购物券不能在自由市场流通。在这里有人会问要是这家长到站点换券之后再把食物退回买主而把钱变为他用,那该如何?首先要明确农民并不是不想为孩子营养着想,而是怕麻烦,担心在指定地点购物吃反亏,所以才不去购物而想着变卖购物券。如果给予他们方面,自然会取得预期效果,如果真是人人都是那样换到钱而退货那就真没办法了,除非看到孩子吃到食物,否则什么措施都没用,购物券更多的考虑到家长是为孩子健康着想的。
对于担心给农村儿童发放抚育津贴而引起计划生育政策难以落实,只要把抚育津贴和母亲节育联系在一起即可,母亲在一年内节育后,她的孩子即可获得儿童津贴,这样既可以把计划生育真正落实到农村,也可以保护儿童健康成长(关于母亲节育年限可以视各地具体情况而定)。
(2)增大对农村儿童福利设施的投入,缓解农村失依儿童和留守儿童的救助问题。从农村中每4个儿童中就有1个儿童是留守儿童可以看出我国农村儿童福利系统是非常脆弱的。本文认为我国的福利设施建设更多是从城市角度出发的,政府及多数人认为城市时非常必要建设儿童福利设施。因为城市人“不善良”,大多数城市人不愿意照顾他家孩子、收留街上浪儿,城市居民一般都有工作,也没有时间照顾儿童,所以必须给城市中的儿童提供福利帮助。而农村人民因为善良,看见流浪儿动了恻隐之心会收留,也会愿意照顾他家小孩,农民因为时间比较空闲所以本家孩子可以很好照顾,把整个农村看成是儿童收养站,所以农村中儿童福利设施比较少。其实应该加大对农村儿童福利设施的投入,给农村失依儿童和留守儿童提供直接的帮助。同时也可以减少农民的经济负担和外出工作农民的后顾之忧,如农民工的孩子有比较好的安置,他们就会安心在城里工作,农民农忙的时候也可以专心耕作。
3、儿童教育全免费与免费午餐
(1)虽然我国实行免费九年教育,但还是有一部分儿童因为贫困而失学。对于九年义务教育不仅学杂费免除而且要免除书本、资料费,免费提供书本和相关资料(考虑到国家经济条件,小学不提供相关书籍,初中每门课程提供一本辅导书)。给贫困生提供生活补助、助学金、奖学金,而且要落实到每一所中小学(从笔者角度出发,当地县城乡村中小学暂无助学金、奖学金制度,生活补助也很少有,但并不代表学校没有贫困生,而是没有这项资金)。让每一位贫困生不会因为贫困产生自卑感和失去自信心而失学。
取消小学和初中生不能留级的规定,应该充分考虑每一位学生智力的差异性,切实提高基础教育质量。
鉴于目前我国的经济条件,实行全免费的九年义务教育和补助有很大的困难,但至少要保证小学要全免费和补助。因为小学生往往没有判断力,很高兴能不去学校上学,要是家长因为贫困而不关心孩子学习则会产生很大的失学率。如果国家不介入会使义务教育不能落实到每一个儿童身上,所以必须对小学生一定要“狠抓”。至于初中生已有一定的判断力,知道学习的重要性,更多的会主动争取。
落实教育公平的政策,改善外来民工子弟就学条件。政府要统筹管理,提高外来务工人员待遇,增加教育设施,降低收费标准。有条件的可利用已有资源开办寄宿制学校,假期学校等,逐步建立起社会监护体系,放宽按户籍入学的政策,让更多的农村留守儿童能在父母工作地入学。
(2)在乡村中小学提供免费午餐,推广营养配餐,既可以节约农村家庭开支也可以保证儿童营养健康,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4、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与加强农村治安建设
留守儿童大量存在和不断增多的原因,儿童卫生健康和教育问题的产生,主要都是农民生活贫困。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家庭收入增多自然会给儿童提供良好的教育与健康饮食,同时也不会“丢妻弃子”离开农村到城里打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是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大量存在的措施。为此,各地党委和政府要想方设法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尽快提高农民的收入,改善他们的生活。
政法部门要加强执法力度,净化农村社会环境。当前农村社会结构和生活方式发生巨大变化,犯罪、吸毒、等不良现象在农村大量存在和扩散,这些丑恶现象的存在对留守儿童非常不利,他们缺乏判断力和控制力而容易陷入困境,所以执法部门必须对农村治安加强建设,严厉打击各种犯罪不良行为,保障农村儿童生活在良好的社会环境中。
(二)社会方面
目前,我国许多公共服务部门逐步开始市场化,官办机构竞争导致了分层日益明显,拥有众多资源的机构收取高费用,于是可以投更多的资金用于改进服务设施(从而再次提高收费标准),而资源较少的机构则因为缺乏资金而难以发展,服务水平低。公共服务的市场化已经为贫困者获得公共服务设置了经济障碍,在这种情况下,社会力量则是填补公共服务缺口的一种重要方式,政府必须支持社会力量的救助措施。
1、改善儿童福利机构管理
本文主张政府建设福利设施,然后由社会力量管理福利设施,但同时也鼓励社会资金进入儿童福利设施领域,这里不再赘述。在儿童福利机构中,改变政府“万能型”的儿童福利行政模式,寻求管理模式社会化、资金来源社会化、服务队伍社会化的新型福利模式【17】。由专业的管理人员和专业的服务队伍管理福利设施给儿童提供人性化、个性化服务。配备专业医疗师、心理专家解决儿童困惑和心理阴影。社会应该关注福利院中儿童的成长,减少对他们的歧视和不友善,帮助儿童走出心理困境。农村福利机构更多地关注为留守儿童提供服务,在管理儿童过程中实行“一对一”管理模式,并不是要求为每一位儿童配备一位服务人员,而是在管理过程中实行个性化管理而不是大众化管理,那样会陷入“万能型”政府行政模式。
实行资金来源社会化可以扩大资金来源,保证儿童福利机构正常运转。
2、保护失依儿童权益
失依儿童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失去生身父母和其他具有亲情关系的成人照顾的儿童,他们或是由于父母亡故;或是由于法律原因不能与自己的父母共同生活;或是其他各种原因无法得到成年人的正式照顾(更多是流浪儿童),只能由社会中的他人或是福利机构帮助才能维持自己的生活【18】。对于失依儿童推行福利社会化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办法。让失依儿童有所“依”除了儿童福利院收养,更多的让社会家庭接纳,让失依儿童体会到“家”的温暖。对于家庭收养失依儿童办法在下文讨论。
3、加强农村社区建设,发挥社区对留守儿童的监护和教育作用
在社区内加强各户家长合作,把留守儿童组成几个队,并由当地服务机构或志愿者带领,家长参与监护。引导儿童积极参与思想道德的修养活动,使脱离学校和家庭的留守儿童能在社区继续接受思想道德教育。
4、发挥学校教育功能,培养儿童的合作精神
学校要增强孩子对学校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对留守儿童要给予特殊的关怀,应配备心理老师,以便于对留守儿童及时疏导教育,建立留守子女家长(监护人)与学校的定期联系制度。实行多向管理,真正形成家长、学校、临时监护人共同教育管理留守儿童的教育网络系统。
学校要多活动,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许多留守儿童因为缺乏母爱或父爱而变得沉默寡言,学校应该帮助他们走出消沉,培养以学校为家,以同学友情为关爱的制度,多开展一些班级、校级集体活动,提高儿童的合作、协调能力,从集体活动中体验生活的快乐【19】。
5、社会关注及预防艾滋病在儿童身上传播
目前中国大约有7.6万儿童被艾滋病感染,预防艾滋病传播不是一个家庭可以完成的事,需要政府、社会和家庭三方合作才能预防。社会应该加强让艾滋病源远离儿童,教导儿童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学校应该加强儿童思想道德建设,家庭应该关注孩子成长,不能把病源带入家庭,感染儿童。
社会对于艾滋病儿童应该给予温情关怀,而不是仅仅捐钱,这样会使儿童认为他们是被社会“抛弃”的“孤儿”。社会更多的要给予感情关怀,帮助他们树立积极的人生观,给予他们精神安慰,一个微笑、一次握手都是温馨的情感关怀。
大多人忽视儿童的恋爱,认为儿童无恋爱或没有可谈的,一般都不讨论它。但在儿童的恋爱方面,本文想指出人生的恋爱观是从儿童小时候不知觉与知觉中培养和树立的,培养良好的恋爱观(这恋爱观是人生恋爱的启蒙思想观)是儿童保持健康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家庭方面
1、农村家庭要转变观念,重视孩子的全面健康发展
留守儿童出现的诸多问题,除了农村现实生活环境的制约外,也有做父母的自身认识和观念上的偏差,大多数父母认为,只要给孩子吃饱、穿暖、有书读就行了,很少有家长关注孩子的教育以及孩子真正需要的东西。对于孩子,他们真正需要的是家庭温暖,而家庭教育是孩子的启蒙教育,也是影响人一生至关重要的教育。良好的家庭教育气氛,有利于培养身心健康的下一代。如果父母真是无能力教育孩子,可以在社区组成一个团体(如上文所指),由服务机构或当地知识分子志愿者给予教育指导。家长除了让孩子衣食无忧,也需要同他们建立情感沟通,一个电话可以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心,感受到家的温暖。父母一年至少要回一次家看望自己的孩子,让孩子体会到父爱母爱。经常也要与学校联系,形成“家庭—孩子—学校”三边管理,重视孩子全面健康发展。
对于儿童的营养问题,所有农村家庭必须高度重视,并不是让孩子吃饱饭就可以,更要注意营养搭配。这一点政府、福利机构与家庭必须建立信任模式,推广儿童营养配餐,保证儿童健康成长。
2、家庭收养
本文认为对于失依儿童更多的实行家庭收养,家庭收养可以给孩子一个“家”的概念,让孩子有所依,使他们体会到生活的精彩,同时也可以减少福利机构人员和资金投入。
对于家庭收养首先应鼓励城市居民收养,名额不限,以不影响收养儿童正常发展为前提。本文认为鼓励城市居民收养有三个原因:第一是城市居民素质高;第二是经济基础好;第二是户籍制度。家庭收养不是一时权宜之计,而是关系失依儿童长远发展和终身大事。良好的家庭环境可以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城市居民一般都有稳定的工作,稳定的经济收入,生活水平较高,可以给孩子提供良好的生活保障;在现行的户籍制度下,由收养关系登记到城市户口,对失依儿童将来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其次是鼓励乡镇经济基础较好的居民收养失依儿童,乡镇居民文化素质较高,经济基础较好,失依儿童进入乡镇家庭也是比较好的选择。
最后是让农村家庭无子女但确实希望收养一孩子的家庭收养。
基于这样的排序选择并不是本文观点利益化,而是基于孩子的长远考虑,若一家庭经济困难而给与他们收养,一方面增加家庭经济经济负担;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儿童的长远发展,更有可能的是会被受到家庭虐待。
五、评估
本文从现行的儿童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若干问题出发,讨论如何做好农村儿童社会保障,虽然分为三个大部分:政府,社会,家庭。但其中有些措施并非一方可以完成,它需要政府、社会、家庭三方的努力。
扩大儿童抚育津贴范围和加强儿童保健措施可以保证儿童健康成长。
儿童的基础教育关系到孩子的一生也关系到国家的未来。真正落实儿童免费教育和提供免费午餐,使每一位孩子同等享受教育权,保证儿童在同一起跑线上发展。
对于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涉及到众多农民的利益,改善儿童福利机构管理服务,加强农村社区建设和加强学校教育是一项非常有效的措施,通过这项措施可以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也可以保护儿童的切实利益,培养儿童的合作精神,促进儿童全面发展。
家庭收养是一种有效解决失依儿童的措施,体现给失依儿童提供社会温情关怀,真正改变失依儿童的人生观、价值观,使他们能够获得良好的发展家庭环境。推广家庭收养可以减少福利机构投入。对于家庭收养还需要注意一点,应避免儿童受到家庭暴力和虐待,所以在收养前必须考核收养者家庭背景及家长文化素质,以免家庭收养产生负效应。
在儿童社会保障方面必须加强政府、社会、家庭三方合作与联系,净化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给无助儿童多一些关怀,给农村儿童多一些帮助。
六、总结
儿童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高度重视对农村儿童权利保护,是我国各方力量的责任和义务。只要政府重视儿童福利问题就会有解决问题的前提。社会力量加强服务范围,填补公共服务缺口就会有解决问题的可能。家庭关注儿童的全面发展是保障儿童健康成长的关键。
儿童社会保障是一项复杂而巨大的工作,它涉及到千千万万儿童权利和父母的利益,但我们不能因为工作困难而放弃对儿童权利的保护,我们要一步一步的推广儿童社会保障,使全国儿童都可以享受到社会保障发展的成果。儿童社会保障是一项“网络型”项目,许多措施需要政府、社会、家庭三方合作才能实行与落实,在儿童服务社会化过程可以提倡志愿者服务,让更多的人关心儿童的成长,构建和谐社会。本文提出的措施并不是万能的,需要在推行儿童保障过程中根据各地实际情况不断评估与完善。
七、后语
【关键词】社区公共卫生;疾病预防;干预策略
1淮北市社区公共卫生预防服务现状
1.1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情况淮北市为大力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加强社区卫生服务资金的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和公共卫生服务质量,切实保障我市居民公平享有规范、安全、有效、便捷的社区卫生服务,市财政局、卫生局联合制定并出台了《淮北市政府购买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市政府设立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资金,购买两大类、九项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政府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实现从“养人办事”到“办事养人”的机制转变,社区居民可以免费享受规定的公共卫生服务。近年来建设130多个社区卫生服务站,20个省级社区卫生示范站,全市85%以上的城区人口能够享受社区卫生服务。其中,群体服务10多项,包括健康教育、卫生信息管理、传染病预防控制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慢性病预防控制、妇女保健、儿童保健、精神病人动态管理,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按照指定的服务区域为城市居民提供公共卫生服务;个体服务两项,包括妇科病普查、重点人群保健项目。采取发放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券的方式,由城市居民凭券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享受规定的公共卫生服务。
淮北市实行的政府购买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是一种“政府承担、定向委托、合同管理、考核兑现”的新型公共卫生服务方式,使我市城市居民可以免费享受到规定的社区公共卫生服务。
1.2市民个体功能状态随年龄的变化情况
1.2.1生命准备阶段重点放在母婴和儿童保健。包括做好产前保健、保证哺乳期的母乳喂养、按时进行免疫接种、教育和培养儿童及青少年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与习惯,使儿童拥有良好的健康素质。
1.2.2生命保护阶段重点放在青壮年。通过提倡健康的生活行为方式,改善城市、家庭、学校、工作场所以及各类公共场所的环境卫生,避免接触有害因素,保护他们的健康。
1.2.3晚年的生活质量阶段通过各种方式,使老年人的预期寿命得到延长,并最大可能地保证他们的生活质量,即在愉悦、安全、卫生、备受鼓舞和多添快乐的气氛中健康和活泼地度过他们的晚年生活。
2个人、家庭和社区三位一体的预防策略
2.1个体化预防人生的不同阶段的生理特点和接触环境的危险因素是不同的,因此应该根据个体预防服务对象的特点提出不同的干预策略。
个体化预防服务的最佳形式是临床预防服务(clinicalpreventive service)。它是指在临床场所对健康者和无症状“患者”的病伤危险因素进行评价,然后实施个体的预防干预措施来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
2.1.1健康咨询对求医者的健康咨询是通过收集求医者的健康危险因素,与求医者共同制定改变不良健康行为的计划,随访求医者执行计划的情况等一系列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教育活动,促使他们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2.1.2 健康筛检健康筛检是指运用快速、简便的体格检查或实验室检查等手段,在健康人群中发现未被识别的病人或有健康缺陷的人。
目前可通过筛检有效地发现早期疾病的检查项目有:定期测量血压、称量体重、视敏度筛检、听力测试、子宫颈癌筛检、乳腺癌筛检、结肠直肠癌的筛检等10多项。
3传统公共卫生与新公共卫生的异同
传统公共卫生的功能主要是由卫生部门负责的三大任务:公共卫生执法、预防医学措施(免疫接种、健康检查和特殊人群保健)以及健康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认识到影响健康的因素除一般认识到的物质环境外,社会因素起着很大的作用。因此,提出了新公共卫生(Hewpublic health)的概念。其要素包括公平地获得有效的医疗保健、以社区参与为基础的伙伴式健康公共政策,以及部门间的合作。
新公共卫生同时强调物质环境设施、社会支持和行为生活方式,进一步强调立法和政策的重要地位,部门合作是关键,卫生专业人员是其中的角色之一。非常强调社区参与的重要性,多种方法学已视为正统方法,主要为了疾病顶防、健康促进,对健康的全面理解,关心所有威胁健康的问题,包括慢性病和精神卫生,同时关心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强调公平性。
3.1新时期预防医学应着重考虑的两个问题
3.1.1以健康为中心是新公共卫生的一大重要的特征。健康是生命的物化标志。作为一种个人拥有、而且是唯一一种可以与亲人和社会共同积累和分享的最宝贵财富和资源,健康一直是人类追求的共同理想和目标。就一个社会来讲,健康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是物质文明建设的保证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体现。WHO指出:“健康是一种基本人权,达到尽可能的健康水平,是世界范围内的一项重要社会性目标。”健康也是一种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和劳动力再生产的物质基础。健康投资有利于延长劳动力的工作时间,减少劳动者因病缺勤缺课,为社会提供更多和合格劳动力,因而增加国民的收入。因此,在经济活动中,也需对健康投资,以恢复和发展人们最基本、最普遍的社会活动能力、劳动生产能力。健康投资是一种重要且获丰厚回报的生产性投资。WHO指出:“正如发展本身推动了卫生工作一样,卫生工作也同样推动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两者需齐头并进。”
3.1.2在卫生服务中强调综合且处处体现预防
无论对个体还是群体,对人群健康所提供的服务都应该是综合性的,而且预防与保健应该在服务的各个环节中都能体现出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即三级预防的原则。传统的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以预防和控制传染病为主,其主要任务是寻找传染源和传播途径,然后通过立法、群众性的卫生运动和计划免疫来控制疾病的流行,预防服务主要由公共卫生人员提供。
4计划免疫接种
4.1化学预防化学预防是指对无症状的人使用药物、营养素(包括矿物质)、生物制剂或其他天然物质作为第一级预防措施,提高人群抵抗疾病的能力,以防止某些疾病。已出现症状的病人服用上述任何一种物质来治疗疾病不在化学预防之列。
4.2家庭预防家庭是由婚姻关系和血缘关系组成的社会生活基本单位,其重要的社会功能以及每个人对家庭的依赖性,决定了家庭对人的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具体表现为:对遗传和生长发育的影响,对心理情绪和性格的影响,对卫生习惯和行为方式的影响,对疾病传播的影响,以及对晚年生活质量的影响等。因此,开展以家庭为单位的预防在整个社区预防保健中就显得尤为重要。
4.3 群体预防这里的群体预防是按照社区卫生的原则,以群体为对象,根据社区的具体情况和可利用的资源,确定优先的健康问题、决定干预目标和策略,为社区人群提供综合性的预防服务。其中,社区的参与是关键。通过这样不断地循环,从而不断地改善社区的生态环境,提高社区居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促进社会的经济发展,形成“良性的生态环境――良性健康――良性经济”这样一个可持续性发展的良性循环。
5部门沟通与合作
现代医学模式要求从生理、心理和社会多个维度综合性地进行健康的维护、保护和促进。因此,卫生工作不是一种单纯的部门工作,是需要许多的部门间协调和合作的工作。
5.1政府公共卫生职责
对于各级政府来说,人民的健康是政府各部门的共同职责,政府各部门如工商、教育、传媒、交通、能源、民政等在考虑和制定政策时,应当把健康作为制定各项政策的基本因素,要考虑到他们的决策可能带来的健康后果。
5.2社区、家庭和个人参与
社区是人群健康促进的基本场所。家庭是组成社区的基本细胞,家庭参与意味着人群健康渗透到了社会基本单位。利用家庭内特殊的血缘关系和家庭内的社会角色使人群健康的参与更具有现实性和可操作性。家庭的影响均是十分重要的。
个人参与是与社区和家庭参与密切相关的问题,个人参与的巨大作用在于“领导者”的影响。传统上说,个人参与主要指的是在个人健康行为方面,如刷牙、洗手、吸烟、酗酒、安全、体育锻炼等等。现在,我们要强调那些在社区内重要的关键人物的参与对整体人群健康的影响,他们的参与对其他个体是一个积极的促进和影响。
5.3非政府组织的作用
我们的非政府组织包括妇联、共青团、老龄委、宗教团体、各类协会和志愿组织。这些组织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重要。应该注意通过多种形式,提高这些组织中关键人物对人群健康的认识,鼓励他们提出意见,参与决策,并用适当的方式和途径向广大居民宣传人群健康的意义和有关信息。
参考文献
[1]李建,健康管理若干问题思考 [M]《中国疗养医学》2010.12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中国的疾病谱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慢性疾病对人类健康的影响越来越突出。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是慢性病防治的最佳途径,将疾病预防的重点落实到社区、家庭,具备大医院不可能有的优势,能成为慢性病防治最好的平台。
赛罕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自治区政府的非营利性公益卫生事业单位。自成立以来,中心秉承着为社区居民提供人性化卫生医疗服务的宗旨,在区卫生局党工委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与大力支持下努力强化设施建设、机制建设、内涵建设和队伍建设,不断探索社区卫生服务新思路,转变服务观念,改变服务模式,拓展业务内容,最大程度地满足辖区居民群众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逐步成为集社区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及计划生育指导为一体的全科医疗机构。
1、赛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大力推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全面带动基本医疗的发展。结合创先争优活动,在药品种类少、病员数量下降的情况下,赛罕中心成立以党员干部为主的医务人员下社区服务团队走街串户,开展健康宣教,为群众建立健康档案,为辖区居民建立个人健康档案,筛查高血压病人,糖尿病人。通过面对面宣教、访视跟踪服务等形式,主动找出病人并与他们建立联系。? 同时加强了健康教育、免疫规划、传染病报告及处理、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老年人保健、慢性病管理、重症精神病患者管理等工作。
2、赛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认真组织开展专项工作,组织全体医务人员认真学习医疗技术,要求党员干部积极带头参与讲医疗技术课。我中心多次组织全中心职工开展各种专题培训学习,以横幅、板报、宣传栏、宣传中心服务内容及服务项目,积极营造良好的社区医疗氛围。
例如:2012年8月18日下午,在自治区赛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潘文峰的带领下,与六位工作人员一同前来自治区为老服务中心慰问老人。
在服务中心,他们进行了《老年健康知识讲座》、《测血压》、《做心电图》等内容的讲座活动。生动讲解了老化的概念、如何正确搭配膳食及五种天天都可以吃的食物。特别在老人饮食上做了“十要”要求,如:适量运动、注意安全防摔到、心理平衡等内容。老人一边认真听讲一边心里默默的记着,当老人还在意犹未尽时,一场丰富多样的讲座就在精彩中落下尾声。
慢性病防治和管理既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又是一项对社会有积极意义的工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当全面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工作方针,一方面要面对慢性病现患病人进行治疗和管路,另一方面要积极做好全人类的慢性病预防工作。以健康促进为主要手段,营造有利于慢性病的环境,控制和减少慢性病的发生,提高人民群众的生命质量。
3、健康干预与促进(又称健康改善) 是在前两步的基础上,帮助个人采取行动,矫正不良生活方式,控制危险因素。与一般健康教育不同的是健康管理中的健康改善是个体化的,即根据健康评估中得出的疾病危险因素,由医生进行个别指导,并追踪效果。根据健康评价的结果,做出健康计划并对不同健康状况的个人给予不同的健康管理干预。由于每个人具有不同的危险因素组合,因此个人健康计划会针对个体危险因素筛查出个人健康管理处方,使每个人都能更有效地针对自身的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帮助其改善不良的生活方式,降低危险因素,从而有效地控制疾病并改善自身的健康。
社区卫生服务的提升,不仅依靠目前政府部门政策的大力支持,同时,不断的迎合群众需求,不断的拓宽思路是工作提高的原动力。慢性病规范管理,加强了团队在慢病管理中对患者生活干预、指导的权威性,强化责任医生团队整体素质,对居民进行追踪式管理,进行个体化健康及疾病管理,使被管理者化被动为主动,双方合作,达到管理目的。提高了慢性病的综合防治规范管理率及检出率。
4、社区慢性病健康管理存在的问题
社区卫生服务是被WHO 公认的控制慢性病的有效举措,但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对居民健康贡献并不理想。主要问题有:居民的健康观念落后,缺乏相应的健康知识与技能;居民生活方式普遍不科学,饮食结构不合理;医疗机构不能针对慢性病特点提供特色化的优质服务以满足社区群众需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大多依靠政府财政补给,但由于资金不到位,大多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施简陋,影响了业务的顺利开展。
社区慢性病的健康管理,最终的目的是要改善人们的健康意识、健康行为、降低疾病的发病率,增进人们的健康水平。同时,控制不断上涨的医疗费用,完善我国的健康保障体系。健康管理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和行业,一方面存在着许多问题和不足,需要不断地完善和发展;另一方面,健康管理的出现应对时代的需要,体现出蓬勃的生命力,拥有广阔的前景。在新的一年,我中心将在原有工作基础上,结合中心服务特色,将预防与康复作为侧重点,期待通过预防措施逐步减少各类慢性病的发病率,社区康复改善患者的生活。
参考文献:
来自江苏、上海两地的50余名特殊教育、幼儿教育和儿童保健方面的著名专家、幼儿园园长及骨干教师参加了会议。与会者从不同角度探讨了幼儿园实施融合教育的必要性和面临的困难,以及如何在普通教育机构内为特殊需要儿童提供适宜的教育的问题,并明晰了开展针对性教育研究的意义。
一、开展特殊需要儿童教育研究的意义
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杨九俊从教育理念转变的角度指出,提供满足儿童需要的教育是一种进步。他认为以往的教育过于强调“要求孩子去适应教育”,它实质上是在寻找适合教育的儿童,而融合教育强调“满足儿童的特殊需要”,它倡导“提供适合儿童需要的教育”的新理念。是教育回归主体的一种表现,也是幼儿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每位幼教工作者有必要去研究不同儿童究竟有哪些需求以及如何满足。
江苏省教育学会特殊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程益基在分析了世界特殊教育三百年的发展历程后,充分肯定了在学前教育阶段开展特殊需要儿童融合教育研究的价值。他认为“满足特殊需要”不能停留在理念层面,更要反映在实践层面,幼儿园资源教师需要不断地反思和探索,以真正将这种理念付诸实践。
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幼儿教育与特殊教育研究所副所长尹坚勤则向与会者列举了目前幼儿园管理与教育中存在的显性和隐性拒绝特殊需要儿童的现象及教育中的不当做法。她认为幼儿园拒绝接收特殊需要儿童现象的存在本身就说明了教育实践中有开展相关研究的需要和迫切性。
可见,加强幼儿园特殊需要儿童资源教师的培训,以及开展相关研究是目前实施学前融合教育亟需解决的问题。
二、关于特殊需要儿童的早期识别、教育干预及研究方法
1 特殊需要儿童的成因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的邱学青教授认为,特殊需要儿童的成因非常复杂。首先,家庭生态的失衡是导致孩子行为偏常的直接诱因。第二,家庭缺失同伴交往体验及经验,以致孩子入园后很少关注别人,也不会主动参加同伴活动。第三,特殊需要儿童经常表现出退缩、攻击、游离群体的行为,有些教师对此采取忽视态度,更拉大了其与同伴间的距离。此外,她认为家园沟通不畅、对游戏功能的片面理解也会导致特殊需要儿童行为问题的加重。
2 特殊需要儿童的特点与早期识别
邱学青教授、南京市儿童保健所池霞副主任和南京特殊教育学院康复科学系主任何侃副教授分别从特殊需要儿童的特点出发具体介绍了对特殊需要儿童进行早期识别的方法。他们指出,不同类型的特殊需要儿童成因各不相同,行为特征也有差异,但还是有一些共性的,例如在幼儿园都或多或少表现出情绪焦虑、行为偏差、交往不畅、游离群体等行为。因此,在认识特殊需要儿童时应树立这样的观念:正常与不正常的儿童,只是一个连续体的两个极端,所有儿童都处在连续体的中间,不存在绝对的儿童心理适应不良症状、情绪或行为问题:特殊需要儿童的某些行为只是所有儿童共有行为模式的夸大、缺陷或障碍性组合,以及攻击、社会性无能及注意力不集中与学习成绩差的不利组合。
在特殊需要儿童的早期识别方面,专家们介绍了儿童各类常见的发育问题和发育障碍的识别方法和常用工具,并特别强调,在缺乏专门训练的情况下,幼儿园教师要慎用量表作识别工具,可以通过观察,借助行为障碍核查表,以及运用绘画、玩偶游戏、讲故事、游戏等非正式评估方法来初步识别特殊需要儿童。
3 特殊需要儿童的早期干预与教育
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的张福娟教授从早期干预的概念人手,指出对心理或智能发育迟缓的儿童、可能产生发育迟缓的高危儿童及有其他发展缺陷的儿童进行早期干预,可以治疗、补偿或矫正已经存在的发展缺陷,帮助儿童在智力、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达到正常水平。
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的周念丽副教授利用丰富的图片及案例和与会代表一起分享了英国、美国和日本实施学前融合教育的相关政策和具体教育策略。针对我国目前实施融合教育还存在教师对学前特殊教育不够了解、保教类型尚以“隔绝型”为主、入园的学前特殊儿童人数少等现状,她提出了一个从社会生态视野探索学前融合教育的理论模型。该模型将学前特殊儿童置于他们每天生活的原生态的家庭、普通托幼机构和社区环境中,以考察对他们进行教育的可能性和实效性。在具体的教育策略上,周念丽副教授提出,教师、同伴和家长应为特殊需要儿童提供支持性鹰架,并加强托幼机构、儿童家庭、社区、康复机构和治疗机构的相互配合。
邱学青教授认为,在做特殊需要儿童的家长工作时,教师要讲究沟通技巧比如要从家长的立场出发传递信息,通过邀请家长观摩集体活动的方法帮助家长转变态度,引导家长关注孩子智能强项等。要尽量提供满足孩子新体验需要的机会,为孩子创设与同伴交往的机会,也可以运用“特别游戏疗法”改善亲子关系。
4 特殊需要儿童的研究方法
为了提高和规范教师的研究能力及行为,张福娟教授从确定个案研究对象、收集个案资料、分析和解释个案资料、辅导与矫治、追踪辅导、撰写个案报告等方面向与会代表系统介绍了开展个案研究的方法和基本程序。她指出,任何方法都有优点,也有局限性,由于个案研究法具有人性化、具体化、动态化、综合化和更加经济等优点,因此也更适用于特殊需要儿童的研究。
三、启动江苏学前融合教育研究项目
杨九俊副院长指出,资源教师将要承担的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可以借鉴的经验不多。他向全体与会代表提出三点建议:一是要有爱心,否则会对幼儿的个体差异和特殊儿童的需要熟视无睹;二是要处理好对特殊需要儿童进行教育的可能性和合理性问题,以免对孩子造成伤害;三是要加强针对特殊需要儿童的研究,注意研究的科学性。
【关键词】婴幼儿;母亲;育儿期;精神紧张
【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564-01
在出生率减少、小家庭化和女性参加社会活动增加的社会背景下,因各种育儿问题而烦恼的母亲呈增加趋势,母亲的这种心理状态也影响到了婴幼儿。因此在把握母亲育儿期精神紧张的基础上,给予适当的宣教指导是很有必要的。本文主要是研究婴幼儿母亲在育儿期精神紧张的特征和表现。
1 研究方法
1.1 对象与方法
以2012年8月至11月,携带婴幼儿来荆州市某保健医院和某综合医院进行检查的母亲作为研究对象,向她们说明研究目的,并发放关于育儿期精神紧张和家庭特点的问卷665份,一周内进行入户回收。
1.2调查内容
调查问卷时使用中文版的Parenting Stress Index (PSL).这是Abider.在美国为测定双亲精神紧张程度而设计的问卷。曾以美国的幼儿双亲为对象,进行过测定和检验,具有可信性和实用性。回答分为5个等级,即以“完全一样”得5分到“根本不同”得1分,得分高则意味着精神紧张度高。中文版PSL,是根据因素分析构成并检验了概念的稳妥性。它是由关于孩子特征因素引起的精神紧张的7个标准的38个项目,最高分190分,和关于母亲因素因素引起的精神紧张的8个标准的40个项目,最高分200分构成。家庭特征的调查内容,是家庭的构成、年龄、性别、健康状况和职业。
1.3 分析方法
1.3.1 精神紧张得分的特征。
1.3.2 由于孩子因素引起的精神紧张的得分,与由于父亲因素引起的精神紧张得分的关系。
1.3.3 家庭背景和精神紧张得分的关系。
1.3.4 将得分高的母亲和得分低的母亲的差别项目列表,分析其个人型态。
统计学处理时使用SPSS统计进行T检验,一元和二元配置分散及相关分析等。
2 结果
问卷回收382份(回收率为57.6%)。除去回答不完全者,分析对象为308名。家庭型态为夫妻单居者259名,与父母合居者37名,不详12名。.婴幼儿母亲年龄30岁以下者117名,30岁以上者191名, 家庭主妇197名,职业女性99名 不详13名。母亲来院检诊时,婴幼儿的年龄3个月以下87名,1岁到2岁儿童95名,2岁到3岁幼儿126名,男婴186名 女婴122名
2.1 精神紧张全体平均得分为189.9(±28.8),以每一个项目的平均值来看,与孩子气质特征相关的因素平均得分是2.3,与父母自身因素相关的精神紧张程度得分的是2.6.。另外得分在3.0以上的是“P1:因目前角色的限制”,“C4:子女精神不集中(多动症)”,“P4:婴幼儿母亲的能力”等。得分最低的是“C1:很少让父母高兴”平均值为1.59分。
2.2与子女因素相关的精神紧张和与父母因素相关的精神紧张的关系,相关系数为0.4以上项目,关联最多的是“P7:对子女难于产生依恋之情”一项中,得分最高的是“C1:孩子很少让父母高兴”、“ C2:孩子情绪不佳”、“C3:孩子总是不按照母亲的话去做”、“C4:觉得孩子伤脑筋”等。另外“C2:孩子情绪不佳”、 “P4:婴幼儿母亲的能力”、 “C3:孩子总是不按照母亲的话去做”和“P5:忧郁、罪恶感”等也相关联。
2.3 从整体情况看,与老人合居的幼儿母亲,比三口之家的幼儿母亲得分高(P∠0.05)。特别是与母亲因素相关的项目 “P4:婴幼儿母亲的能力”、和“P7:对子女难于产生依恋之情”有显著差异(P∠0.01、P∠0.05)。但是关于“P4婴幼儿母亲的能力”一项中家庭型态和孩子平均年龄之间进行2元配置分散分析发现,与老人合居的婴幼儿母亲在婴幼儿1岁以下时,精神紧张得分高,而当孩子2岁以上时,比三口之家的婴幼儿母亲低(P∠0.05),另外,孩子不满2岁的母亲在“P1:来自母亲的责任的限制“的得分高(P∠0.05)。在这个项目上无工作的母亲得分也高(P∠0.01).
2.4 从得分低的项目内容方面,看个人特征可以发现,在得分高的母亲中,既有与孩子相关因素引起的精神紧张各项均高,也有与母亲引起的精神因素引起的精神紧张的各项均高的实例。而在得分低的母亲中,既有“C4:孩子精神不集中/多动”,“ C5:纠缠父母(不易与他人交往)“和P6:母亲的健康状态”得分高,也有“P3:与丈夫的关系”和“P4:婴幼儿母亲的能力”等得分高的实例。而得分低的母亲中“P7:对子女难于产生依恋之情”没有得分高的。
3 讨论
“由母亲的责任产生的矛盾”的精神紧张度得分高是婴幼儿的母亲,这是因为三口之家的家庭中,无人帮助照顾孩子,而无工作的母亲照顾孩子偏多,属于自己的时间较少。另外,从“做母亲的能力”产生的精神紧张度得分高和与老人合居的婴幼儿母亲的此项紧张度得分高的现象可以看出,为与老人合居的婴幼儿的母亲提供育儿父母的知识和能力的帮助是不可忽视的。同时,结合各个家庭的具体情况,在育儿方面给予家庭全体成员以支持和指导,也是非常重要的。
与“对孩子难于产生依恋之情”相关的“孩子情绪不佳”、“很少让父母高兴”、“孩子总是不按照母亲的话去做”等精神压力的产生,是因为母亲对小儿的特点和成长发育的知识了解的比较少,或无育儿经验的母亲进行咨询的机会比较少的缘故。依恋之情是母子关系中的重要部分,是减轻精神紧张的重要因素。另外,得分高的母亲与得分低的母亲各有各自的特点。如果了解到母亲在育儿过程中的精神紧张的特征有可给予有效的帮助,目前我国的家庭育儿社会支持尚未受到足够的重视,现有社会支持体系尚不能满足家长多样化的育儿要求。以社区为中心建立儿童保健机构提供专业的育儿知识和技术,将成为社区发展的一个方向。
参考文献
20年来,我国的健康产业大致经过了三个阶段。在20世纪90年代,健康产业处于初级阶段,服务概念为松散型; 之后,在健康产业中期,出现了“健康体检中心”的概念,开展体检后的健康咨询等服务; 健康产业后期则是健康产业快速发展时期,健康机构扩大,涉及到民营医疗机构和社会团体等。
目前的健康产业,虽然已经涵盖医疗卫生、营养保健、健身休闲等健康服务功能,健康服务的名目也越来越多,但缺少一个体系对所有这些信息进行综合分析。目前涉足健康管理的企业大多还是把重点放在产品销售上,对于核心技术与相关健康服务的整合还有待完善。在国家医改的大背景下,上海市长宁区推行的e-Health项目通过三站式医疗服务模式,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站点为核心,通过三网融合的信息技术手段为百姓提供个性化的、有针对性的健康管理服务。
e-Health
整合健康服务
e-Health是以三网融合为网络基础,汇聚电视、手机、电脑三屏为一体,推出的集远程医疗、健康咨询、健康宣教为一体的多功能应用服务平台。
该平台通过三网融合后提供的多种接入手段: 互动电视、电话、手机、电脑,为社区居民和社区医生建立起健康管理的远程服务链路,为社区医生和专科医生间建立起远程会诊和双向转诊的服务通道。社区医生通过调用居民诊疗信息和健康档案来了解居民健康情况,同时通过记录居民咨询情况来为健康档案和卫生保健决策提供辅助信息。
该平台以长宁区为研发基地,在长宁区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站点进行推广使用。
四大服务功能
1. 健康教育服务
e-Health平台提供了大量的健康视频及电子杂志信息,以三网融合的网络为基础,通过互动电视、网站、手机短信(随着手机3G的推出,将给居民提供手机Web和手机视频服务)等形式,给居民提供广覆盖式的健康教育。同时,该平台和居民健康档案集成后,可以根据居民所处不同时期、不同的健康状态,为居民提供个性化的、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内容。
该平台提供的海量资讯内容有多种分类方式,譬如: 按疾病分类、按年龄分类、按功能分类、按首字分类,能为百姓提供方便快捷的定位和查询服务。
2. 远程健康管理服务
e-Health平台以三网融合为基础,通过汇聚互动电视、电脑、电话、手机等多种接入手段,让社区全科医生给居民提供远程的访视服务,并通过后台居民的健康档案管理,给居民提供健康提醒及健康促进服务。
平台以健康档案为中心,为健康档案中登记的特殊人群(包括: 慢病管理人群、妇女儿童保健人群、传染病管理人群)提供远程健康管理服务。服务内容包括: (1)健康服务提醒: 根据特殊人群分级管理规定,通过短信、电视网站留言的方式给居民提供服药提醒、定期体征检测提醒、健康干预提醒等服务; (2)健康通知: 根据特殊人群分级管理规定,通过短信、电视、网站留言的方式给居民发放随访通知、健康讲座通知、健康活动通知。
3. 远程诊疗服务
e-Health平台以三网融合网络为基础,通过音/视频、呼叫中心等通信技术,让社区全科医生给在家的社区居民提供远程可视的健康咨询和诊疗指导服务。
(1)电视、电脑可视远程诊疗服务,包括如下几项功能: 一是社区居民视频呼叫社区医生功能,采用视频互动技术,居民通过电脑、电视视频呼叫管辖该社区的责任医生,通过音视频对话,进行健康咨询和诊疗服务; 二是社区居民给社区医生视频留言功能,社区居民给社区医生录制视频留言,该留言会和居民的健康信息和咨询日志一起发送给社区医生; 三是社区居民接听社区医生的留言功能,社区居民通过电脑、电视可以接听社区医生给社区居民录制的文字、图片、视频、录音等留言。
(2)电话远程诊疗服务,包括如下几项功能: 一是社区居民呼叫社区医生功能(采用CallCenter技术,居民拨打统一800电话),系统根据居民登记的资料自动转接给管辖该居委会的社区服务点的责任医生; 二是社区居民给社区医生留言功能,社区居民通过电话给社区医生录制留言,该留言也会和呼叫功能一样直接发送给管辖该居委会的社区服务点医生; 三是社区居民接听社区医生的留言功能,社区居民通过电话可以接听社区医生给社区居民的录音。
4. 双向转诊服务
e-Health平台通过对接区域医疗信息整合平台,让社区医生在提供全科服务时可以调阅居民的健康档案及诊疗病史信息,同时通过后台流程管理和区级医院建立起双向转诊服务。
低成本、广覆盖、高效率
e-Health项目给居民提供了低成本、广覆盖、高效率的健康服务,有效地提高了居民的健康意识; 并结合社区医疗服务,为社区居民和社区医生建立起了健康管理的远程服务链路,有效地支撑了社区医疗改革,从而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三网融合给e-Health项目提供了多种接入服务(包括电话、电视、Internet电脑),满足了大部分社区居民的当前接入需求,可实现社区医疗服务的广覆盖。
社区居民投入较少,一部电话或一个摄像头、一台电视或电脑就能享受社区健康互动服务,大大提高了社区医疗服务的信息化水平和医疗服务的可及性。
易操作、且简单方便,无论是老人还是小孩都可以拨打服务专线或登录平台网站,进行健康互动服务; 同时也大大提高了社区医生的工作效率。
具有可拓展性,平台在建立居民和社区医生健康在线的基础上拓展服务功能,延长社区医疗保健服务的加工线。
推广中不断完善
e-Health项目就是要为百姓提供一条多手段、权威性的健康服务通道,实现社区医生和社区居民间的远程健康服务链路,方便居民接受健康教育、健康咨询服务,提高居民的健康意识,从而支持社区医疗服务改革。
该项目在2006年由长宁区卫生局会同上海华山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在国家863专项“高性能宽带网络(3TNet)-三网融合”的试验床上进行典型应用研发和推广。
2006年8月,e-Health项目开始启动; 2008年1月,完成研发及测试工作; 2008年2月,在长宁区1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15个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站点部署,并向覆盖的居民进行推广使用。2009年,随着国家三网融合试验床网络的建设和推广,上海将率先进行50万户的高性能宽带网络的接入,e-Health项目将随三网融合网络建设同步推广。
在项目的推广过程中,百姓和社区医生对该项目给予了足够的关注和支持,总体评价该项目的建设为医疗健康服务提出了新的服务思路和理念,项目对未来的人性化医疗信息化有指导和引领作用。但是,必须强调项目中各项内容的权威性,项目整体优势和服务功能的充分体现必然依赖于社区医疗健康服务的权威性。
另外,我们也发现,由于社区卫生服务的对象主要是中老年人,他们对信息化有一个接受和适应的过程,无论是互动电视还是手机,都要经过一个改变居民传统习惯的过程。还有些居民对社区医疗的权威性并未充分认可,社区医疗的首诊制度未正式建立起来; e-Health项目虽然解决了沟通渠道的问题,但对社区医疗的权威性并未提供直接的支持。
所以,根据项目推广的实际情况,该项目正在进行二次开发和人性化改善。譬如,通过对接市卫生医疗机构的一些权威健康教育内容,以提高服务内容的权威性; 建立起各种医疗知识库,从而为百姓提供权威的健康服务。
链接
e-Health项目背景资料
e-Health项目是国家“863”项目――“高性能宽带信息网(3TNet)规模实验”的组成部分。“高性能宽带信息网(3TNet)规模实验”项目以3TNet相关成果为基础,在上海试验区部署了覆盖10263户的试验网络,网内用户平均接入速率可达41Mbps,能够收看116套包括高清晰度电视在内的直播节目和2000套视频点播节目,为“三网融合”提供了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经过系统测试及用户规模测试,明显提升了网络与设备的可靠性、可用性指标,起到了创新技术突破“成熟度壁垒”的作用。开展了IPTV的研究开发和试验运行,催生了中国第一张IPTV运营执照,推动了中国IPTV产业进程。率先以电视机为用户终端,开展“e健康”、“e娱乐”、“e教育”、“e展示”等新型增值服务的应用示范,积累了实际运行经验。
高性能宽带信息网又称3TNet,3T是每秒Tbit传输、Tbit交换、Tbit路由的简称。3TNet采用我国首创的网络系统技术、自主研发的网络设备和创新的现代互动新媒体业务支撑体系,具有Tbps的核心网络带宽,在可控、可管、可信的支撑体系下,为用户提供每秒40Mbps以上的接入带宽,这一指标居全世界现有的成规模、实际开通应用业务的试验网之首,使得每个用户可同时享用1套高清晰度电视频道、2套标准清晰度电视频道、高保真立体声、宽带上网和互动视频电话等原来分别由广播电视网、电信网和互联网提供的服务。此外,它还可以提供和发展传统网络难以大规模承载及有序管理的远程医疗、远程教育、电子娱乐、居家办公等新兴社会服务,能够经济地为所有用户提供“出门就上高速路” 的梦幻式服务。
活动预告
《计算机世界》报将于5月23日举行“新卫生论坛”系列活动之一,主题为“电子病历与医院信息化建设新趋势”。重点探讨如下议题:
电子病历系统形成的业务流程、归档、存储和应用;
电子病历无纸化保存的必备条件;
电子病历对IT技术的挑战,信息安全、存储管理、无线应用等。
卫生局、医院等用户单位可凭邀请函免费参加。详情咨询010-68130909-1031,.cn; 招商垂询010-68130909-6632,.cn。
每周卫事
长三角推进医保一卡通
2009年3月,在湖州召开的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上,16个城市签署协议设立“长三角地区医疗保险合作专题”。专题实施一年来,长三角共有12个城市正式启动了医保费用异地报销双向代办服务。据初步统计,截至去年年底,12个以联网实时结算模式开展异地就医结算工作的城市累计办理1.2万人次,受理费用2300余万元,支付费用1600余万元。
专题组确定了“医保互通”服务的三类人群: 一是医疗行为主要发生在外地的“异地安置”人员; 二是医疗行为主要发生在外地的“异地工作”人员; 三是转到外地就医的“转外就医”人员。针对上述“三类人员”,专题组总结出三种互通模式: 委托结算即互设代办窗口、本地化结算和联网实时结算。目前,互设代办窗口模式运行得相当成熟,联网实时结算还需突破瓶颈制约,如资金投入不足、政策法规不够健全、基础数据不统一等。
东莞参保人将可在广深惠三地异地就医结算
东莞市社保局日前通报,继参保人在广州可以实现异地就医电脑联网结算之后,深圳和惠州共12家医院也加入了东莞联网结算的名单,预计5月份即可完成。统计数据表明,截至今年2月底,东莞各险种参保总人次达2071.42万,占全省的18%,继深圳之后在全省列第二。
据了解,全省日前启动了广东省医保异地就医联网结算管理系统,已解决医保异地就医联网结算的工作,计划在今年10月份将该系统与全省21个市的社保机构信息平台全面对接,为全省各地参保人在省内异地就医实现“免垫付”创造条件。
天津将推行电子病历
一、公共卫生专项资金管理特点
1.定义
公共卫生专项资金是各级财政部门通过预算安排或其他资金渠道拨付指定项目或用途,并需要单独与管理部门结报的资金。需要注意的卫生专项资金与卫生事业经常性经费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不同概念,具体见下表:
联系使用、核算、管理的主体都是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及其所属的医疗、卫生事业单位。
区别卫生事业经常性经费卫生事业专项资金
概念政府预算安排用于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维持正常运转与发展的预算资金。政府通过预算安排或其他资金渠道拨付指定项目或用途的资金。
资金管理
要求属常规管理,管理办法为:核定收支,定额或定项补助、超支不补、结余留用。结余部分参与本单位的结余分配,弥补以后年度单位经费不足。属项目管理,管理办法为:专户或专账、专款专用、统筹安排、追踪问效。结存部分不参与单位的分配,结转下年继续使用或上交。
资金取得具有连续性不具有连续性
核算要求常规核算单独核算执行和使用一般按单位的工作任务、事业计划的时序拨付使用。限定了执行时间。
2.公共卫生专项资金管理原则
(1)专户或专账管理:加强专项资金项目管理,建立资金的预拨制度。加强专项资金的项目管理是提高专项资金使用效益的必要前提和保证。财政部门在拨付资金前,应要求各项目实施单位制定切合本地实际的项目实施方案,填制专项资金审批表,表中应列明各专项资金的来源、性质、主要用途、使用方案及申报理由等,做到分项目管理资金。
(2)管理原则:依据卫生部财政部制定的《中央补助地方卫生事业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和省里制定的相关规定,明确公共卫生专项资金的管理应遵循下面几点原则:第一,专款专用的原则,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挤占和挪用;第二,讲求效率的原则,经费的使用和管理必须坚持厉行节约、杜绝浪费,保证资金有效、充分使用;第三,保证效益的原则,经费的使用与管理要努力实现项目规划的目标,充分发挥资金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公共卫生专项资金预算管理
1.公共卫生服务专项资金必须列入财政预算,并且不低于规定标准,不得冲抵原有其他卫生事业经费,不得挪作他用。
2.政府购买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是通过政府出钱购买,对城市居民免费享受规定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而安排的专项补助经费。
①项目目标:通过项目的实施,到2010年,城市居民对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的利用率达80%以上。
②项目内容:分为一类项目和二类项目。1)一类项目。包括健康教育、卫生信息管理、传染病预防控制、高血压病例管理、糖尿病病例管理、老年保健、残疾人康复管理七项内容。
2)二类项目。包括儿童保健、妇女保健、孕产妇保健、重点人群保健四项内容。
③支付方式。采取国库直接支付的方式直接支付给予服务机构。
1)一类项目经费。实行预拨及考核拨付制。
2)二类项目经费。实行考核拨付制。
三、公共卫生专项经费开支范围
1.定义
项目经费是指在项目组织实施过程中与项目活动直接相关的、由卫生专项资金支付的各项费用。
2.项目经费的开支范围
依据全省公共卫生各项目实施方案的内容,一般包括设备和药品费、耗材试剂费、培训费、宣传费、管理费、人工费、工作补助、救治补助、其他。具体见下表:
四、卫生专项资金管理要求
1.加强学习、了解项目
政府购买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是指通过政府出钱购买,对城市居民免费享受规定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而安排的专项补助经费。应学习了解项目实施方案的目标、内容、资金来源及补助标准等,以便更好地管理项目资金,这对于我国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保证社会公共卫生事业的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2.项目执行单位应全面负责项目实施方案执行、责任落实、经费使用、财务管理
(1)方案执行
①建立项目管理者队伍:从强化组织领导入手,成立由政府相关领导牵头、涉及项目的部门为成员的公共卫生项目领导小组,明确任务,分清职责,充分发挥组织、管理、协调和督促作用,及时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遇到的困难。领导小组建立沟通与协调机制,定期召开项目推进会,通报项目进展情况,全面掌控项目的运行。
②制定项目执行方案:逐级制定既具体又便于操作执行的项目方案,在项目方案下发时,组织相关人员学习及讨论,正确理解方案,以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各级项目实施主管部门和实施主体要按照国家和省级相关部门的规定和要求,结合自身实际,进一步细化项目实施方案,层层分解指标;整合项目资源,严密手续制度,落实具体任务,以增强方案的可操作性。
(2)责任落实
①业务工作落实:各级政府应成立专门的公共卫生项目工作领导小组,层层落实工作责任,并将此项工作纳入年度工作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同时,针对到达的每一批专项资金,分别制订专项资金项目实施方案,对项目的实现目标、范围和内容、组织实施、监督与评估等做了明确的规定。
②资金使用管理责任落实:应明确项目财务管理的执行人员和财务人员,保证项目经费支出的有效性;对于项目执行人员和财务人员调动、轮岗等,应及时调整交接,保证项目实施的连续性。
项目执行人负责人员和财务人员职责:执行人员负责项目管理,是项目资金使用、监督、检查、管理的责任人。财务人员参与项目管理,是项目资金收支记录、核算、反映、财务监管的责任人。
(3)经费使用
专项资金要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财务规章制度以及项目实施方案的规定,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平调、挤占和挪用;不得用于项目方案规定用途之外的项目以及国家规定不得列支的其他费用;不得用于基本建设或抵充行政事业经费;不得用于各种罚款、偿还债务、捐赠赞助、对外投资等支出。
项目支出应与项目内容对应,费用支出应控制在项目内容(子项目)预算安排资金的额度内,严格开支标准和审批程序。首先确定专项资金执行的审批权限制度,严格控制无审批权限或超审批权限的支出;其次专项资金的使用必须严格按照预算执行,对每一笔资金的动用必须有正式的预算申请报告,经单位领导审议批准后方可使用,否则财务部门可以予以回绝。
①项目报账签字要求:项目开支提供的报账凭据,应有经办人、审核人、负责人的签字。1)应该签字的人员必须全部签字,签字必须签姓名,不得只签姓;2)签字人签署姓名后,还应当署签字的日期;3)领导签字应当明确表示是否同意报销。
②项目经费报销程序:1)项目经办人将按项目实施(执行)方案和经费补助的安按,将报销的票据及有关材料报送项目负责人签批;2)项目经办人将签批完整的票据及有关材料交财务部门;3)项目财务人员按项目规定和要求进行审核,与项目资金核对,不符合项目内容或经费不足的不予受理;对符合规定,审核无误的费用予以报销。
③执行人员提供票据和财务人员审核票据注意事项:1)原始凭证必须是国家统一正式收据或发票,且内容完整、真实、清楚;2)劳务费、讲课费、人员工资、工作补助等个人性的自制原始凭证必须有本人的签字的相关信息;3)培训、工作补助的开支必须有培训记录、工作补助记录清单及相关证明文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