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新生儿护理措施范文

新生儿护理措施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新生儿护理措施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新生儿护理措施

第1篇:新生儿护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新生儿;安全隐患;防范措施;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5-0236

1新生儿室潜在的护理安全隐患

1.1人员因素:医生和护士等工作人员的流动,新的工作人员对新生儿科工作流程不熟悉而造成安全隐患。

1.2静脉输液引发的皮下渗漏: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血管细小,血管壁较薄,容易破裂。当留置针进入血管内与血管壁长时间接触或短时间内输注刺激性药物如钙剂、甘露醇等。引发血管内膜受损而发生药液外渗到皮下;当针头固定不牢时,新生儿活动碰撞及抓扯到针头以至损伤到血管,或针头脱出致使药液渗漏。

1.3各种原因引发的新生儿窒息:由于特殊的生理特点,新生儿的胃容量较小呈水平位,胃贲门括约肌松弛,新生儿容易出现溢奶导致呕吐,呕吐可以是生理性的也可能是消化功能紊乱或梗阻的表现。如喂奶后的变动,喂奶前较长时间哭闹或喂奶时吞人大量空气及胃食管返流等均可以呕吐。如果呕吐未能及时发现处理,极易导致呕吐物误吸人气管而引发窒息。

1.4身份安全:因护理操作引发的错放床位,新生儿病房大多实施无人陪伴,患儿手脚均带识别带,在沐浴或检查后若识别带脱落或核查不仔细易将患儿放错床位。

1.5皮肤完整性的受损:洗澡时水温过高致烫伤,手抓伤,蓝光治疗时擦破皮肤,头皮静脉注射时剃刀剃伤头皮,约束带和监护仪探头系紧致手足缺血性坏死,烤灯使用不当引起烫伤,粪便,尿液未能及时更换发生臀红,尿布疹等。

1.6保护措施不当:新生儿没有自制力,易将导管抓出,没有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而发生坠床,各种引流管及静脉输液管脱出等.

1.7消毒隔离措施不够严格:早产儿免疫功能低下,加上临床抗菌药物的使用,医疗用具如暖箱,吸引器等未定时消毒,医护人员双手在护理过程中与患儿频繁接触,而且涉及饮食、注射、沐浴以及二便护理和各种污染操作,如果洗手或手消毒不彻底,都将成为交叉感染的媒介,会埋下感染隐患。

1.8仪器设施的故障:新生儿室各种医疗设备较多,如输液泵、暖箱、心电监护仪、蓝光箱等,使用中出现故障或使用不当均可能对患儿造成损害。如暖箱温度设定,护士在实际护理工作中应定期检测患儿体温.发现异常及时检查找出原因,及时处理。检查注射泵输注速度是否与设定相符,有无定期校验其准确性等。

2防范措施

2.1护理人员的管理:对新进人员进行入科培训,加强安全质量意识和安全制度,消毒隔离制度,手卫生,操作规程的学习。强化护理人员安全质量意识,新生儿室对护理人员综合素质要求较高,除了良好的职业道德及慎独精神外,还应有丰富的专业技术水平及护理安全质量意识,在护理管理中应培养护士对潜在不安全冈素的预见性。

2.2护理制度的落实

2.2.1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交接患儿时注意查看输液渗漏情况,特殊药物如多巴胺、甘露醇等尽量选择粗、直、易同定的血管,确保在血管里才实施药物的输注;科内制订出特殊用药使用指引和静脉输液外渗处理指引,护士严格依照指引执行。

2.2.2严格落实查对制度:规定患儿手腕带实施手脚各佩戴一个,在沐浴及实施其他检查时,严格按科内操作流程指引操作进行;如发生手腕带脱落或字迹不清,应及时补带或更换!,必须在二人情况下核实身份后再次佩戴。

2.2.3严格执行护理管理制度:定时巡视观察患儿,培养护士慎独精神及识别风险能力.对不安全隐患要及时解决。例如患儿身体有多条管道时,如吸氧管、胃管、输液管,各管道上要有明确标识;有烦躁不安哭闹的患时,应判断放置是否安全。有无碰撞或坠床的可能,对呕吐的患儿防止引发窒息的可能,发现呕吐及时清理,保持呼吸通畅。对病情较重、抵抗力低下的患儿尤应加强基础护理。在做眼、口腔、脐部及臀部护理动作轻柔,保持患儿皮肤清洁。对已经发生尿布皮炎、臀红的患儿,应保持臀部干燥.勤换尿布,局部涂擦护臀霜。各种仪器探头应定时更换部位,避免局部受压而引起破损。

2.2.4严格遵守操作流程:沐浴时按规定调试水温;暖箱、蓝光治疗时为避免擦伤皮肤给患儿戴手套和穿袜子,并系上带子,松紧适宜,箱内用棉质布条围绕隔挡暖箱内壁!避免擦伤;为新生儿剃头发时,应注意力集中,动作轻柔,严防剃伤头部皮肤;使用中的约束带和监护仪探头应松紧适宜,严格交接班,仔细检查,定时更换约束带和绑监护仪探头的部位,避免局部皮肤的损伤和手足坏死;使用烤灯时必须有专人守护,防止烫伤。

2.2.5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加强医护人员院感知识学习,时刻警惕手消毒的5个时刻,提高洗手依从性。新生儿物品一婴一用,如听诊器、沐浴盆;每床设快速消毒洗手液;床单包被毛巾消毒后才能使用,奶瓶、奶嘴及配奶用具高压灭菌,各种仪器使用后均彻底消毒。使用中仪器每天用消毒液擦洗,暖箱每周更换,水箱每天清洁并更换蒸馏水;医护人员执行查房及治疗时严格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每接触一个患儿及操作前后应洗手,侵人性操作时严格消毒皮肤,避免反复穿刺损伤组织,或针头暴露时间较长。护理管理者不定期取样抽查井将结果公布。

2.2.6落实仪器管理制度:定期检查维护保养.制定仪器使用流程及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人人能熟练使用并能排除一般故障,严格执行交接班,班班清点,班班检查。对有故障仪器暂时不能使用的应有醒目标识,避免急救中错拿使用,造成不良后果。

3小结

新生儿护理专业是高风险的行业,在日常工作中高度认识存在的安全隐患,病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能减低护理安全风险,保障医疗护理工作有序进行。

参考文献

[1]吴静娟,邹成英,宋静,等.浅谈新生儿的观察与护理.全国妇产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2007.

[2]唐金红,钟冬秀.孕产妇及家属学习新生儿护理模式研究.全国妇产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2006.

第2篇:新生儿护理措施范文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监护室护理风险及其防范措施。[方法]对我院新生儿监护室护理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防范措施。[结果]新生儿监护室护理风险的因素与护理对象的特殊性、科室的特殊性、护士人员配备不足、护理人员业务水平不高、护士责任心及护理风险意识不强、护理核心制度执行不到位有关。有效的防范措施为:建立完善的护理风险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合理配置护理人员,严格执行护理核心制度、提高业务素质、加强护理管理等。[结论]通过分析原因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能有效降低新生儿监护室护理风险。

【关键词】:新生儿监护室;风险;防范;管理

1新生儿室护理风险

1.1护理人力资源的缺乏

1.1.1由于新生儿护理工作量很大,护士劳动强度较大,工作压力重,护理人员思想浮动,护士往往只限于被动完成基本治疗工作,加上护理人员大部分为年轻人,使得护理人员整体业务水平下降。

1.1.2护理人员业务水平不高临床大量护理人员为中专学历,知识结构单一,加之缺乏可持续性的专科知识及技能培训,使之专科知识水平低,专科护理操作不熟练,不能适应新生儿监护室护理的高要求。

1.1.3护理管理不科学专科制度不健全,人力安排及护理流程不合理,管理者风险意识淡薄,极少数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缺乏慎独精神、经验不足,都可增加护理风险。

1.2静脉输液引发的皮下渗漏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血管细小,血管壁较薄,容易破裂。当留置针在血管内与血管壁长时间接触,引发血管内膜受损而发生药液外渗到皮下;当针头固定不牢时,新生儿活动碰撞及抓扯到针头以至损伤到血管,或针头脱出血管外致使药液渗漏。

1.3皮肤完整性的受损

1.3.1留置针止水夹引发的皮肤损伤留置针的止水夹是方型的,给患儿在上肢或下肢使用留置针,当患儿活动肢体时,容易被止水夹刮伤皮肤。

1.3.2血氧探头引发的皮肤压伤在给患儿监测血氧饱和度的过程中,未及时更换放置血氧探头的部位,使局部皮肤受压时间过长,照成压伤;或为保证血氧探头与皮肤接触良好,放置血氧探头过紧,局部皮肤压力过大,照成压伤。

1.3.3红臀尿中含有尿素,尿素在尿布上由细菌分解产生氨。如果长时间不换尿布,就会刺激患儿柔嫩的皮肤,产生红臀;此外,患儿大便的刺激,粗糙尿布的刺激等等,均可引起红臀。

1.4护理对象的特殊性新生儿各器官发育不成熟,病情不稳定、变化快、无自我保护能力及无语言功能等特点,细微的病情变化和需求都需要通过护士的密切观察来发现,如突然发生呼吸暂停、奶液反流窒息,发现不及时,很可能危及生命。加上近年来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早产儿、感染、窒息的患儿逐渐增多,对治疗和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相对增加了护理风险。

1.5科室的特殊性新生儿监护室实行无陪护制度,护士在执行各种治疗、护理操作时,少了家属监督环节,加之新生儿不会说话,在查对时,又少了病人应答环节,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护理差错的机率。

1.6用药方面新生儿是尚未成熟的个体,对药物的处理具有特殊的反应[1],且用药剂量极为精确,要求临床护士计算、配制过程很细心,用量不够,达不到效果;用量稍大,很有可能发生毒性反应;再者,临床制药厂家普遍每支剂量按成人标准,没有专门针对新生儿的用药剂型,稍有不慎算错剂量,引发的后果不堪设想。

1.7消毒隔离

1.7.1胎儿在母体生活,在恒温的无菌环境中得到母体的保护。出生后其生活环境骤然发生变化,从无菌环境进入外界环境,无论空气中或周围物体上都存在大量微生物。新生儿免疫力低、抵抗力差、容易感染。如消毒隔离不严,势必增加感染的机会,甚至造成新生儿室内感染流行[1]。

1.7.2手及物污染:护理人员双手在护理过程中与患儿频繁直接接触,而且涉及进食、注射、沐浴以及二便护理和各种污染操作,如果洗手不彻底,即形成接触、污染、携带、传播的过程。

1.7.3护理人员不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或使用医疗器械;护理用具消毒不严格等也是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危险。

1.8仪器设施的故障新生儿室各种医疗设备较多,如吸痰器、微量泵、暖箱、心电监护仪、呼吸机、蓝光箱等,使用出现故障或使用不当均可能对患儿造成损害。如暖箱温度设定,护士在实际护理工作中应定期检测患儿体温,发现异常及时检查找出原因,及时处理。在使用吸痰器等设备时突发停电,应有防范措施。检查微量泵流速是否与设定相符等。

2防范措施

2.1保证合理编制,优化人力资源配置足够而合理的人员配置,是降低护理风险、减少护理缺陷、提高护理质量的基本保证。要解决临床护理人员紧缺的问题,在争取足够编制护理人员的基础上,还可寻求新的途径作为有力的补充,如另配备结算员、药房药品下送到科室、供应室实行物品下收下送到科室、总务科将病房请领的物品送到科室等,尽量减少护士走出病区频次,节省护理人力资源。

2.2护理核心制度的落实

2.2.1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在交接患儿时注意查看头部:如患儿头部有产瘤时,其消长情况;吸吮情况;全身皮肤色泽、受压部位皮肤情况、皮肤有无皮疹(特别是皱折处)、红臀;患儿有无输液渗漏情况、管道固定及通畅情况、保护皮肤完整的防护措施的落实情况;特殊用药情况,如多巴胺等,尽量选择粗、直、易固定的血管,确保针头在血管里才实施药物的输注;科室内制订特殊用药指引,护士严格依照指引执行。

2.2.2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如科室内规定患儿腕带实施手、脚各佩戴一条。患儿新入院时,接诊护士在与家属交接新生儿时应与家长当面核实患儿姓名、性别,无误后,由护士填写腕带信息并再次与家属核对无误后,将腕带系于患儿的手脚各一条,如果患儿由产科转入的,还需要核对产科的腕带,确保准确无误。不得先将患儿抱入病室,后补写腕带,以免发生不必要的纠纷。给新生儿治疗、护理、洗澡等离开床位再次回原有床位时,必须严格将手脚腕带与床头卡核对,以防抱错新生儿。出院时必须有2位护士进行查对,将出院证与床头卡、患儿腕带核对,最后与家长核对后方能将患儿抱出病房。如发生腕带脱落,必须有二人核实身份后再次佩戴;在给新生儿配药时,实施双人核对法,确保用药安全。

2.2.3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每床配置快速消毒液一瓶,护士接触每一位患儿前后均用快速消毒液消毒双手,床单、毛巾被灭菌后才能使用,奶瓶、奶嘴及配奶用具统一集中供应室清洗、高压灭菌,使用中仪器每天用消毒液擦试,暖箱每周更换,水箱每天清洁并更换蒸馏水;物表每天消毒至少2次以上;护理人员治疗时严格无菌技术操作规程,侵入性操作时严格消毒皮肤,避免反复穿刺损伤组织。

2.2.4严格执行分级护理制度严密巡视观察患儿,培养护士识别风险能力,对不安全隐患要及时解决。各管道上要有明确标识;每次喂奶后采取右侧卧位,发现呕吐及时清理,保持呼吸通畅。对病情较重、抵抗力低下的患儿尤应加强基础护理,在做眼、口腔、脐部及臀部护理时动作轻柔,保持患儿皮肤清沽。血氧探头内面垫一层薄薄的纱布,2小时更换部位,避免局部长时间受压而引起皮损;止水夹用小块棉垫包裹,或者改用直式留置针,避免刮伤皮肤;医疗设备应专人负责,定期检查维护保养,配备不间断电源,人人掌握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沐浴后、更换尿片时给患儿肛周及会皮肤涂擦白凡士林,预防红臀发生,已经发生红臀的患儿,勤换尿布,应保持臀部干燥,局部涂擦湿润烧伤软膏。输液部位有皮下渗漏时,更换输液部位涂擦湿润烧伤软膏。

2.3加强护士慎独精神

新生儿监护室无家属陪护,没有家长监督,一切工作都需要护士们自觉、自律,新生儿均为特级护理,这就要求护士多巡视、勤观察,对早产儿、危重儿、特殊治疗的重点病人做到心中有数。

2.4主动更新管理观念,树立风险防范意识管理者要将精力用于管理的创新和制度的执行上,不能陷于日常护理和琐碎事务中,找出管理的缺陷及改正的办法,对存在的护理不良事件及时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措施。人力安排上,根据年资、专长等合理搭配,优势互补,弹性排班,以提高工作效率,调动护士积极性。

2.5提高护理人员专业技术水平管理者要有计划、有目标地促进在岗护士的继续教育,加强专科知识和专科技能的规范化培训及考核,加强对新技术、新知识的学习及掌握,提高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

2.6小结新生儿监护室护理工作具有工作繁琐、责任重,难度大,风险高等特点,对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提出可行的防范措施,适时进行管理是降低护理风险,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措施。

第3篇:新生儿护理措施范文

【摘要】当前妇产科对胎儿及新生儿的护理中,常见的异常护理主要包括胎儿窘迫的护理 和新生儿窒息的护理,本文从胎儿及新生儿的异常护理的相关概念谈起,然后分别对胎儿窘迫和新生儿窒息的护理评估和护理诊断进行分析说明,在此基础上就胎儿及新生儿的异常护理措施就行剖析。

【关键词】胎儿窘迫 新生儿窒息 护理措施

一、 胎儿及新生儿的异常护理概述

1、 胎儿窘迫

胎儿在宫内有缺氧征象,危及胎儿健康和生命者,称为胎儿窘迫。根据胎儿窘迫发生的速度,又分为急性与慢性。急性胎儿窘迫多发生于分娩期;慢性胎儿窘迫多发生于妊娠晚期,产妇多伴有妊娠合并症或并发症。孕期加强检查及孕妇自我监护,分娩期严密监测产程进展和胎心变化,可以早期发现胎儿窘迫异常,为抢救胎儿创造有利时机。

2、 新生儿窒息

指胎儿娩出后一分钟,仅有心跳而无呼吸或未建立规律呼吸的缺氧状态。临床特点是新生儿窒息根据Apgar评分分为轻度与重度:评分8~10分为正常,4~7分为轻度窒息,0~3分为重度窒息。窒息是新生儿常见的病症,也是新生儿死亡及伤残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 胎儿及新生儿的异常护理评估与护理诊断

(一) 胎儿及新生儿的异常护理评估

1、 胎儿窘迫的异常护理评估

(1)健康史/致病因素

首先,母体因素:如妊娠高血压疾病、心脏病、贫血、急产等;其次,胎儿因素:胎儿畸形、宫内感染、先天性心血管疾病等;最后,胎盘及脐带因素:胎盘早剥、前置胎盘、脐绕颈、脐带打结等。

(2)身体状况

一是胎心率改变,胎心>160次/分,或

(3)辅助检查

主要包括胎动计数、胎儿电子监护、NST为无反应型、OCT出现晚期减速、胎盘功能检测以及血气分析、B超等。

2、 新生儿窒息的异常护理评估

(1)健康史

了解有无新生儿窒息的诱因如高血压、贫血、产程延长、前置胎盘等,产程中镇静剂、麻醉剂使用情况(药物、剂量、使用时间、给药途径)。

(2)心理状态

产妇因担心新生儿的安危出现焦虑、恐惧的心理,表现为分娩疼痛、切口疼痛暂时消失,急切询问新生儿情况,焦虑不安。

(3)辅助检查

查新生儿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新生儿头皮血PH值,了解缺氧和酸中毒情况。

(二)胎儿及新生儿的异常护理诊断

1、 胎儿窘迫的异常护理诊断

一是气体交换受损(胎儿)与胎儿宫内缺氧有关;二是焦虑与胎儿有生命危险有关;三是有胎儿受伤的危险与胎儿缺氧及抢救胎儿需要手术有关;四是预期性悲哀与胎儿可能死亡有关。

2、 新生儿窒息的异常护理诊断

第一、气体交换受损与呼吸道内羊水、粘液等梗阻有关。

第二、清理呼吸道无效与呼吸肌张力降低有关。

第三有感染的危险与抢救操作时可能的损伤及缺氧引起的抵抗力下降有关。

第四、产妇焦虑与新生儿生命收到威胁有关。

三、 胎儿及新生儿的异常护理措施

(一) 胎儿窘迫的异常护理措施

1、 一般护理

首先,加强孕期检查,并增加检查次数;其次,指导孕妇自测胎动,有异常及时到医院检查;最后指导孕妇左侧卧位,阶段吸氧,改善胎儿缺氧状况。

2、 医护治疗配合

一方面,要遵医嘱给药,遵医嘱可静脉滴注葡萄糖及维生素C,纠酸、补液、给氧等;另一方面要终止妊娠,产程中密切观察产程进展及胎心变化,有条件者可用胎儿监护仪监护,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配合医生做好术前准备及抢救新生儿的准备工作;协助医生进行手术助产。

3、 病情监护

严密监测和动态评估胎心音一般15分钟听取并记 录一次胎心或进行胎心监护。严密监测胎动、胎动时胎心率变化的情况。

4、 心理护理

创造安静、舒适的环境,向孕妇及家属疾病的相关知识及治疗经过,耐心解答孕妇及家属的问题,减轻焦虑,使孕妇积极配合治疗护理。

5、 健康指导

宣传孕期检查的重要性,使孕妇主动定期检查,积极治疗各种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教会孕妇妊娠晚期自测胎动,发现异常随时就诊。

(二) 新生儿窒息的异常护理措施

1、 一般护理

对复苏后新生儿加强观察和护理,保证呼吸道通畅,密切观察面色、呼吸、心率、体温,按医嘱用药,预防感染,做好重症护理。侧卧、保暖、吸氧、延迟哺乳,以静脉补液维持营养。严密观察产妇宫缩、阴道出血情况,保持外阴清洁。

2、 病情监护

严密观察新生儿的皮肤颜色、呼吸、心率、喉反射、肌张力。待呼吸道通畅后给予氧气吸入。

3、 心理护理

介绍本病的相关知识,对于重度窒息患儿,应告知产妇新生儿可能因重度缺氧出现后遗症(智力障碍);抢救新生儿应有条不紊,避免喧哗、紧张,以免增加产妇思想负担。

4、 医护治疗配合

首先,准备:分娩前做好抢救新生儿的准备,包括人员、设备、器械、药物等;其次,医护配合:积极配合医生按A、B、C、D、E程序进行复苏。A即清理呼吸道,保持呼吸道通畅。B即建立呼吸。C即维持有效循环。D即药物治疗。E即评价。

5、 健康教育

指导产妇和家属学会观察新生儿的变化,如呼吸是否平稳、面色是否红润、哭声是否响亮,吸吮力和大小便是否正常,以便尽早发现新生儿异常,及时就诊。

参考文献

[1] 程小红. 新生儿窒息110例的临床病例分析及处理措施[J] 中外健康文摘,2011(06).

第4篇:新生儿护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新生儿;肺炎;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3-0272-01

发热是机体对各种有害刺激的自然防御反应,是机体抵抗疾病的防御机能。在儿科门诊,发热是小儿最常见的一种临床表现,是各种疾病的重要病理过程。患儿发热或出现高热时,除做病因治疗和对症处理外,患儿的护理工作也不容忽视。

新生儿肺炎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疾病,其占新生儿疾病死亡病历的12.6%左右,由于新生儿期器官功能发育尚不完善,受宫内窘迫和特殊生理、解剖、免疫状态多种因素的影响易出现窒息、呼吸功能不全和循环衰竭,因此在新生儿学科中越来越重视。经综合治疗和护理,治疗效果满意观察及护理体会如下。

1 临床资料

65例新生儿肺炎患儿,男35例,女30例;其中早产儿13例,足月儿52例;生后72h内发病者26例;吸入性肺炎37例(包括奶汁、羊水及胎粪吸入),感染性肺炎28例(包括产前、产时及产后感染);合并窒息8例,缺氧缺血性脑病5例,低体温13例,败血症3例。通过采用维持体温,合理喂养,保持呼吸道通畅,密切观察病情,防治并发症和预防交叉感染等综合护理措施,本组患者痊愈58例,好转5例,死亡2例,总有效率96 9%,效果满意。

2 护理措施

2.1 基础护理:保持病室空气新鲜,经常通风,避免对流风,温湿度适宜,保证充足的热量与水分,喂养宜少量多次,一次不要喂得太饱,以防引起呕吐,呛咳重或拒奶者可鼻饲,保持皮肤清洁,预防臀红及皮肤感染。

2.2 保持呼吸道通畅,减少肺部瘀血:因新生儿不会咯痰,应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必要时予以吸痰。但要避免频繁而无目的的吸痰操作,以减少刺激,防止加重黏膜充血水肿。分泌物黏稠者可给蒸汽吸入或超声雾化吸入[2],稀释分泌物,以便于清除。

2.3 吸氧:合理吸氧,以提高血氧饱和度,纠正缺氧改善酸中毒,减轻缺氧引起的脑细胞水肿,促进脑细胞恢复,减少后遗症的发生。一般采用面罩给氧2~4L/min。吸氧期间应注意观察呼吸频率、节律、口周青紫及末梢循环情况。对早产儿吸氧应遵医嘱。避免长时间吸氧导致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发生。

2.4 雾化吸入:肺炎患儿呼吸道分泌物增加,加上患儿幼小,无力将痰咳出,临床上常用生理盐水5ml给予氧气雾化吸入。本文每天对患儿进行雾化吸入1次/4h,每次15~20min,在雾化吸入中加入 -糜蛋白酶、地塞米松及相应的抗生素,使药物随吸气吸入到较深的终末支气管及肺泡,对消炎、止咳、化痰、湿润气道有较好的效果,并可解除支气管痉挛,改善通气,有利于痰液吸出[2]。

2.5 预防和控制感染:由于患儿机体抵抗力低下,交叉感染也是造成死亡的重要原因。因此,必须加强消毒隔离制度,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病房严格控制人员探视,加强室内空气及地面消毒,定时通风,保持病房环境清洁,每日坚持空气消毒1次,定期监测空气,以防发生并发症。做好患儿口腔、脐部、臀部及皮肤的护理,遵医嘱使用抗生素。

2.6 合理喂养:新生儿能量储备低,在病理情况下,反射及反应低下,食欲及胃内纳功能差,进乳少,同时,病理情况下的机体热量消耗大,易造成患儿低血糖及低蛋白血症。为了供给足够营养和水分,增强机体力,应尽可能的给予母乳喂养,每2h1次,注意发生呛咳和溢奶,如病情严重,吞咽反射差,拒奶或进食时呛咳严重,应给予鼻饲,每次10~30ml,每2h1次到恢复期,每次喂奶可30~50ml,每3h1次,喂奶后轻轻叩背,使胃中空气排出,以免发生溢奶。

参考文献

[1] 范玲,林晓云.儿科护理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

第5篇:新生儿护理措施范文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1-0295-01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指经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48小时后并发的肺部感染,或原有肺部感染用呼吸机48小时后又发生了新的肺部感染并经病原学证实 [1]。机械通气为危重新生儿生命支持的重要方法,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也错误了影响新生儿成活率以及预后的非常重要的因素,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国内为17.5-70%,国外报告为9-70%,病死率高达50%-60% [2]。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16例使用呼吸机进行辅助呼吸,男10例,女6例,新生儿窒息4例,早产儿5例,肺透明膜病3例,感染性肺炎2例,肺出血2例。

1.2 方法:上述患儿均采用经口气管插管,使用呼吸机时间超过48小时的患儿,采用一次性吸痰管从气管插管内吸出分泌物进行痰培养,严格执行无菌激素操作。

2 结果

检出病原菌2株,肺炎克雷伯氏3例,铜绿假单胞菌1例。

3 预防及护理措施

3.1 制定严格的NICU管理制度,加强NICU的管理。医务人员进出病房需洗手、更衣、换鞋、戴口罩、帽子。要保持病房空气清新、湿润,室温保持在22℃-24℃,相对湿度55%-65%,病房每日开窗通风两次,每次30分钟。用静电吸附式动态空气消毒机进行空气现代,每日三次,每次一小时。病房每日用有效氯消毒液,湿式拖地2次,物体表面及墙壁用含氯消毒液擦拭,每月进行细菌学检测。不同病菌要分区隔离。严格限制进出人员,探视家长要穿鞋套、隔离衣,戴口罩、帽子。

3.2 严格执行手卫生,医务人员的手是NICU中细菌传播的主要途径,接触患儿前后用免洗手消毒液消毒手。插管时医务人员戴无菌手套,气管内吸痰时要戴无菌手套,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手卫生可以使医院感染发生率下降50% [3]。

3.3 抬高床头角度,平卧位增加胃内容物反流,增加VAP发病率 [4],抬高25°-40°可使患儿胃内容物及消化道赋存的病原菌不易反流,机械通气的患儿常规放置胃管进行胃肠减压,每两小时抽一次胃液和胃内气体,以减少反流而引起吸入。

3.4 口腔护理,经口插管,口腔处于开放状态,使口腔黏膜抵抗力、自洁作用减弱,使细菌在口腔内繁殖,并伴有大量的分泌物,每日要进行口腔护理,每日2-3次,根据口腔PH值选用口腔清洗液,以减少细菌数。当口腔分泌物多时易浸湿固定插管的胶布,引起插管松动,要及时更换,操作时动作轻柔,保护好插管,避免引起脱管。

3.5 呼吸机管道管理,建立人工气道破坏了正常呼吸道屏障,细菌易从呼吸机管道蔓延进入下呼吸道。呼吸机管道是细菌寄居的重要场所,冷凝水是细菌很好的细菌库,呼吸机螺纹管和湿化器每周更换1-2次,有明显分泌物污染时应及时更换,螺纹管冷凝水及时倾倒,冷凝液收集瓶应置于管道最低位置,防止倒流向患儿气道,引起误吸。湿化器内添加灭菌注射用水。

第6篇:新生儿护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 整体护理; 淋菌性结膜炎; 新生儿

患有淋菌性结膜炎的新生儿的主要发病原因是淋病双球菌导致感染,是临床上常见的传染性极强,破坏性大的一种超急性化脓性结膜炎[1]。本次研究中选取74例患有淋菌性结膜炎的新生儿病例,对应用整体护理模式对其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抽样患儿为2009年4月-2011年4月本院就诊的74例患有淋菌性结膜炎的新生儿病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干预组。观察组中男23例,女14例;日龄2~46 d,平均14.9 d;干预组中男22例,女15例;日龄3~44 d,平均15.2 d。研究对象自然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患儿在用药治疗期间采用临床常规模式实施护理;干预组患儿在用药治疗期间采用整体护理模式实施护理,主要措施为:(1)眼部护理:经过皮试后采用200~2000 μml的青霉素钠盐水溶液进行冲洗,对结膜囊内淤积的脓性分泌物进行彻底清除,洗眼操作过程中应使患儿的头偏向一侧, 如患儿为单眼感染头应该偏向患侧,防止脓液流入到健眼内,必要时可以采用眼罩或纱布对健眼进行保护。点眼时,通常情况下采用10 000μml的青霉素水溶液,每30分钟进行1次滴眼操作, 且保证昼夜不间断, 随着分泌物的不断减少可以使间隔时间不断延长,直至疾病彻底痊愈。一般患儿在经过2~3 d的治疗后即能睁眼,眼睑红肿及结膜充血程度会明显减轻,角膜光泽也会迅速恢复正常状态,脓性分泌物基本或完全消失。氧氟沙星眼液的应用疗程平均为4 d,青霉素溶液的应用疗程平均为一个星期。(2)全身护理:眼部症状相对比较严重或同时并发呼吸道感染的患者可以每日加用青霉素120万U进行静脉滴注, 同时对患儿泌尿生殖系统是否出现淋菌感染现象进行密切观察。(3)消毒: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疾病进一步蔓延传播。患儿要住在单人病房,病室的门口应该设立专门的消毒泡手水,陪护人员不许窜病房,室内空气、地面及所用物品都要定期进行彻底消毒,切不得与他人混用,出院时要进行彻底的清扫和消毒处理。护理工作进行的过程中应该尽量使用一次性物品器械,所用的敷料废弃物要在消毒液中彻底浸泡后才能进行倾倒或焚烧。对患有淋病的父母不仅仅要对其病情进行真确诊断和有效治疗, 还应嘱咐其在大、小便后用消毒水彻底泡手后方可与婴儿解除, 所用物品一定要与婴儿分开,以防婴儿发生再度感染, 治疗和护理的相关操作应该尽量集中在同一时间进行,护理人员在接触分泌物后应用消毒液浸泡洗手, 洗眼时动作要做到细致和轻柔。必要时护理人员可戴眼镜防洗眼液溅入眼内[2]。对两组患儿淋菌性结膜炎治疗效果、治疗时间和症状改善时间进行对比。

1.3 治疗效果评价方法 治愈:患儿临床症状表现完全消失,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全部转阴,停止治疗一段时间后症状没有再次出现;有效:患儿症状明显好转,部分实验室检查结果转阴,需继续接受治疗;无效:患儿症状与治疗前比较明显变化,或进一步加重[3]。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资料均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 字2检验,P

2 结果

2.1 淋菌性结膜炎治疗效果 观察组患儿经过治疗后淋菌性结膜炎症状治疗效果,治愈13例,有效15例,无效9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5.6%;干预组患儿经过治疗后淋菌性结膜炎症状治疗效果,治愈16例,有效19例,无效2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4.6%。两组淋菌性结膜炎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症状改善和治疗时间 观察组和干预组患儿症状得到改善的时间分别为(6.17±1.03)d和(4.28±0.84)d,两组患儿症状改善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体会

对于淋菌性结膜炎应该坚持预防为主、加强教育的原则, 使广大群众对性病有更加全面的认识,淋病孕妇要保证早发现早治疗, 在分娩后立即以托百士眼药水点眼可有效防止眼部发生感染,和出现淋菌性结膜炎等症状,有效治疗和科学护理,可防止对患儿的视功能造成损害。

参考文献

[1] 刘家琦,李凤鸣.实用眼科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291-292.

[2] 郭智一,胡雪篱,李丽红.氧氟沙星眼液治疗新生儿淋菌性结膜炎[J].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2010,12(16):128-129.

第7篇:新生儿护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护理干预;助产; 耻骨弓; 宫缩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1-0105-01

分娩中发生新生儿骨折是一种意外,多发生在助产手术过程中,多见于难产产妇;骨折部位多见锁骨骨折、肱骨骨折、股骨骨折及颈骨骨折等。新生儿骨折后经过治疗愈合率秀高,但是容易给产妇造成巨大心理压力,因而要采取有效预防措施降低新生儿骨折的发生率[1]。为了探讨分娩时预防新生儿骨折的助产护理措施和护理效果,本文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5月在我院进行阴道分娩的产妇16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分折

1.1一般资料:资料来源我院产科,随机分组。观察组在常规助产护理基础上采用护理干预,年龄在22-3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5.3±2.2)岁,孕周在37-42周之间,平均孕周为(39.8±2.0)周,初产妇124例,经产妇16例;对照组仅采用常规助产护理,年龄在22-3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8.8±2.5)岁,孕周在36-42周之间,平均孕周为(39.6±1.9)周,初产妇120例,经产妇20例。两组产妇在年龄、孕周、产次等一般资料上不存在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助产护理,观察组在常规助产护理基础上采用护理干预。

1.2.1常规助产护理: (1)临床观察:密切观察产妇的生命体征和胎心情况,如血压、心率、脉搏、呼吸、面色等,如果胎儿分娩异常或产妇出现呼吸困难、面色苍白等,及时进行抢救,并通知医生。(2)协助分娩:对产妇进行协助分娩护理,如果耻骨弓偏低或者胎儿体型较大时,产妇容易发生肩难产,护理人员要知道产妇采取半卧位,并且弯曲下肢抱大腿,双脚贴近腹部两侧,双手抱住大腿并且双肘同时进行弯曲,与产妇宫缩频率一致用力向后拉;如果胎儿为头位,护理人员要指导产妇采取膀胱截石位;护理人员在进行助产护理时要严格按照操作流程进行,并且熟练掌握分娩技巧,从而使胎儿头部有效复位,或者进行向外旋转,以达到肩部下降的效果;如果出现异常情况,如肩难产,要采取延长会阴切口等措施,而且整个过程中动作要轻柔,避免用力过猛和对腹部进行加压[2]。

1.2.2护理干预:(1)产前干预:在产妇分娩前要进行各项评估,掌握胎儿大小与产道产力、耻骨弓情况的关系等,并且及时发现胎儿的异常情况,指导产妇选择正确的分娩方式,进行屏气用力方面的练习。(2)心理干预:由于分娩给产妇带来的疼痛,而且产妇容易受到周围人群的影响,使产妇产生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因而护理人员要加强对产妇的心理干预和心理支持,及时与产妇进行沟通,通过向产妇讲解分娩的相关知识,详细讲述分娩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各种问题以及解决办法,对产妇进行心理安慰,从而缓解产妇的不良情绪,提高产妇分娩的信心,以减少难产等的发生,并且使产妇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和精神状态进行分娩,以降低新生儿骨折的发生。(3)产后干预:在胎儿娩出后进行全面检查,及时发现新生儿的骨折情况,如果出现骨折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有效治疗,防止并发症的出现。

1.3观察项目:新生儿骨折发生率,包括锁骨骨折、肱骨骨折和股骨骨折。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

2结果

观察组新生儿骨折发生率为1.25%,对照组为7.50%,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新生儿骨折严重影响着新生儿的安全,也容易给产妇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相关研究表明,新生儿骨折与阴道难产、胎儿大小、助产技术等因素有关[3],因而在产妇分娩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加强对产妇的指导,避免难产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刘亚波,薛燕.产伤致新生儿骨折12例临床保守治疗的观察[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1,2(27):95-96.

第8篇:新生儿护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 新生儿重度窒息;抢救;护理

新生儿重度窒息是指新生儿娩出后不能自呼吸或者呼吸抑制的状态, 是临床新生儿科常见的危重病症之一[1]。因此及时有效的采取相应措施在抢救新生儿重度窒息时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能有效的降低新生儿的病死率,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保证新生儿的健康。作者就新生儿重度窒息时临床所采取的抢救及护理措施进行分析研究, 了解相应措施的临床效果, 以期指导临床应用。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2013年在本院进行诊治并发生重度窒息的新生儿62例儿, 其中男35例, 女27例, 年龄30~41周左右, 出生时的体重为1700~4000 g。并选取2010年之前未及时采取综合的抢救护理的重度窒息患儿40例。其中男22例, 女18例, 年龄27~41周左右, 出生时的体重为1600~3800 g。将2010年后的患儿作为治疗组, 2010年前的患儿作为对照组, 观察两组患儿之间的差异。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诊断标准[2] 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视诊发现患儿皮肤苍白、指趾端以及口唇发绀;心脏检查发现患儿心音减弱、心率减慢、出现心律不齐等现象;触诊发现患儿肌张力减弱甚至消失、体软、头颈四肢无力, 关节可松弛;皮肤黏膜反射减弱消失, 刺激无反应;呼吸中枢麻痹而无呼吸, 或仅有浅表或不规则的无效呼吸。

1. 3 方法

1. 3. 1 保暖 及时对入院患儿进行新生儿诊断评估, 若Apgar评分在0~3分之间则确诊为新生儿重度窒息。此时应立即对患儿做好保温措施, 即将患儿置于预热好的远红外线开放式辐射台上。该措施能有效的防止患儿因低温出现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以及酸中毒等并发症妨碍抢救工作的进行。

1. 3. 2 清理呼吸道, 通畅呼吸 采取该能够有利于开放患儿的气道以及帮助患儿排出气道内的脏物。如果发现患儿口腔内有脏物流出, 应立即将患儿的头偏转向一侧, 以防将脏物吸入气道并发感染。如果患儿咽部是由胎粪或者是比较粘稠的脏物堵塞时, 清理呼吸道可使用一次性吸痰管在借助喉镜的帮助下进行气管下吸引。

1. 3. 3 维持呼吸功能 如果经过轻弹足底2次后或30s后, 患儿仍不能出现有效的自主呼吸或出现喘息样呼吸, 而且心脏检查发现患儿心率

1. 3. 4 促进血液循环 当患儿心率低于60次/min而且没有上升趋势时, 应该立即对患儿实施胸外心脏按压。方法为医护人员用拇指或双指按压患儿胸骨下1/3处, 速度为100~120次/min。同时配合人工呼吸, 要求每做3次胸外按压配合1次人工呼吸。或者每3次胸外按压间隔1次正压通气。给氧停止的标准为患儿在自主呼吸空气时皮肤仍然保持红润。

1. 3. 5 药物治疗 药物主要包括肾上腺素、呼吸兴奋剂、血容量扩张剂等。给药方法主要是通过断脐后保留的5~10 cm的脐带进行脐静脉穿刺给药。药物的用量应严格控制, 如脐静脉注射肾上腺素是用0.01%肾上腺素按0.1~0.3 ml/kg给药。

1. 4 护理措施 产前严密观察胎儿状况, 如果状况显示胎儿娩出后可能发生窒息, 那么护理人员要在分娩前就做好抢救准备。胎儿娩出后发生窒息, 护理人员要及时、准确的抢救。护理人员要严格监测患儿的生命体征, 如呼吸、心率、体温、脉搏等, 并详细记录。应该给患儿创造安静舒适的环境, 减少并尽量避免对患儿产生刺激。保持患儿居住环境的清洁, 每天用消毒水擦洗室内桌椅以及喷洒地面。并用紫外线灯或臭氧杀菌剂每天对室内空气进行照射, 确保室内空气的洁净。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比较发现治疗组的复苏成功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新生儿重度窒息危害重大, 有着很高的致死率以及致残率, 因此该病属于产科急重症之一[3]。在经Apgar评分确诊为新生儿重度窒息后应及时对患儿进行保暖, 防止因低温导致的低氧血症等并发症;进而清理呼吸道, 通畅呼吸, 以助患儿产生自主呼吸运动;若清理完呼吸道后患儿仍不能自主呼吸, 应借助气囊面罩给氧的方法帮助患儿维持其呼吸功能;并可将气囊面罩给氧与胸外按压相结合促进患儿血液循环等[4]。而且在抢救过程中必要时要结合脐静脉给药帮助患儿恢复自主呼吸及心跳, 此过程必须要争分夺秒, 才能减少以及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复苏成功后, 护理人员要严密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 详细记录, 发现异常及时汇报, 以助医生能及时有效的采取相应措施[5]。而且护理人员要定期消毒患儿的观察室, 保持环境的洁净以避免患儿出现交叉感染及并发症。本研究发现, 在抢救重度窒息患儿时, 在第一时间采取积极有效的综合抢救及护理措施, 患儿的复苏成功率要明显高于非综合抢救组。说明抢救重度窒息患儿要分秒必争, 并要采取积极有效的综合抢救及护理措施, 这样能有效的减少患儿病死率及致残率。

参考文献

[1] 郑维英, 林桂英.新生儿重度窒息的抢救护理措施.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0, 7(6):41-42.

[2] 韩永新, 徐秋萍, 于亚丽.新生儿重度窒息的抢救及护理效果观察.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2, 28(36):41-42.

[3] 王宝君, 张旱愉, 张韵.新生儿重度窒息的抢救与护理效果观察.当代医学, 2011, 17(19):74-75.

[4] 程真梅, 郁敏.不同剂量纳洛酮在新生儿重度窒息复苏中的疗效分析.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0, 13(26):173-174.

第9篇:新生儿护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新生儿;护理水平;健康成长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1-0190-01

新生儿护理作为保障新生儿今后各项身体器官正常发育必须实施的阶段,可以极大程度地改善新生儿的生活质量,保障新生儿的健康成长等。提高新生儿的护理水平,有利于提高新生儿的存活率,提升护士的各项业务素质,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新生儿家属的要求,减少了医患纠纷,最大程度地符合新生儿家属的心理需求[2]。然而在现实的实施中,容易出现各样的差错,如果出现失误,轻者可能影响新生儿今后的发育,住院的时间得到推迟,重者直接威胁新生儿的生命健康,甚至是出现死亡现象。因此,提高对新生儿的护理水平,促进新生儿健康成长在新生儿今后的整个发育和成长过程中占据着尤为重要的地位。本文就一些体会报告如下。

1新生儿的健康标准

1.1新生儿在出生之后会发出啼哭声,然后用肺部呼吸,开始两周新生儿每分钟可以呼吸40-50次。

1.2新生儿的脉搏每分钟的跳动次数为120-130次,体重范围为3000-4000g,如果有小于2500g的新生儿我们可以将其确定为尚未成熟的新生儿。

1.3新生儿刚出生后2天的大便呈黑色绿黏滴状,没有气味。

1.4出生后一天新生儿开始排尿,如果出现超过一周每天的排尿量大于30次,我们就需要加以注意。

1.5新生儿体温大致为37-37.5℃左右,出生后会有觅食、吮吸、伸舌和吞咽等现象[3]。

2提高新生儿护理水平的具体措施

2.1安全管理措施①要建立新生儿护理规章管理制度。新生儿保温室中的各种仪器物品一定要定时安排人员检查,出现损坏或者缺失,需要立即维修或者补填,并且及时做好登记记录。②要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要对各级护理人员进行护理健康教育和安全防范教育,严格遵守保温室内的各安全事项,从而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完善安全制度。③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避免在护理时细菌对新生儿的感染。④完善各项细节措施,在对有先天缺陷问题的新生儿手术和使用药物时,避免用药剂量的过多或过少等等细节的失误[4]。

2.2对父母及其家属实施护理健康教育为了进一步提高对新生儿的护理水平,促进新生儿健康成长,我们建议采取了实施护理教育工作,重点在于培养父母对新生儿的护理能力。护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涉及环境管理、保暖工作、合理进行喂养、衣着选取以及皮肤护理等,除此之外,我们还注重让父母学会预防新生儿出现常见疾病的保健知识[5]。具体措施有:①调查父母及其家属的文化水平,保证此次教育能够有的放矢,按照不同人群的文化程度实施不同的教育方法;②选取一些典型例子,将一些传统错误观念穿插在案例中,以警示家属这些错误护理引起的一系列严重问题,同时与正确护理做法进行对比,让家属铭记于心;③由专业护理人员进行有效示范,比如新生儿沐浴、脐部护理、新生儿喂养姿势等,操作时要强调重要环节,避免错误的护理操作;④开设热线通道,给没有专业护理知识或急需护理指导的产妇提供便利,这也有利于医护人员及时了解新生儿护理中出现的问题;⑤进行产妇与产妇之间的交流活动,由她们自己传授和介绍新生儿的护理措施,这样就增加了说服力[6]。

2.3治疗时需要采取适当的心理护理在给有先天性或后天出现问题的新生儿进行相关治疗的时候要提前做好新生儿家属的心理护理工作,要根据新生儿家属的文化程度及家庭背景进行心理护理。有的新生儿会需要接受蓝光治疗,所以家属难免会有这样或者那样的想法,如:担心光辐射对孩子的影响、担心烫伤、担心治疗效果、担心有遗症等等。新生儿家属的情绪常常受到患儿行为的影响,因此,在治疗时要做好患者亲属的心理工作,缓解患儿家属的思想压力。通过沟通,了解患儿家属的想法和需求,尽量满足或加以解释,取得其理解和配合。护理工作者应耐心详细地为患儿家属讲解治疗的方法过程,介绍治疗的原理和疗效,从而使其更好地配合对患儿的治疗护理[7]。

3提高新生儿护理水平的重要性

新生儿在脱离了母体之后的适应能力还比较缺乏,由于内外环境出现了变化,新生儿会一时间无法适应,这就可能增加发病率和死亡率。由于经济、地域、文化等方面存在着差异,护理水平会存在差异,通过开展护理健康教育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护理水平,从而提高新生儿的存活率,降低并发症。提高护理水平,对新生儿今后的发育、健康成长起了极为重要的保障作用。

4提高护理水平的效果评估

我们采用了调查问卷的方式,对产妇和家属进行了有关调查,内容涉及对医护人员护理素质的满意程度、对新生儿采取的护理措施的满意程度以及新生儿成长情况等方面,分为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这三个等级。然后由相关人员收集好后进行统计,结果显示多数家属(90%)对医护人员的护理水平持非常满意的态度,有8%家属持基本满意的态度,还有2%的家属持不满意态度。

5结束语

5.1护理人员的分配年轻的护理人员没有经验,但是却敢于尝试,年老的护理人员虽然有经验,不过却没有创新,由此必须将年轻的护理人员与老护理人员进行搭配,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各个年龄的优势,才能够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5.2采用人性化护理的方式来提高护理的质量在整个护理过程中注重人性化护理是极为有必要的。对于有先天性缺陷的新生儿,其家属会感到恐惧与不安,此时的家属心理是比较脆弱的。有时家属的心理状态对新生儿手术成功顺利与否有很大影响,因此在护理过程中采用人性化护理是很有必有的。在对存在先天性缺陷的新生儿实施手术前、中、后护理人员应加强与新生儿家属的沟通,首先要能够让家属在身心上都感到安全,消除新生儿的紧张情绪[8]。其次对新生儿及其家属做好人性化的护理,让家属在手术中尽量配合医生的治疗,这对手术的成功有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通过人性化护理可以很好地避免护患纠纷。从而减少安全护理执行的难度。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提高新生儿护理水平的相关研究,发现有利于缩短产妇的住院时间,提高存活率,促进了新生儿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张素珍,孟永勤,刘美玉,等.正常新生儿出院前母亲健康教育需求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9,40(12):909-910.

[2]杨整哉,杜稳使.孕产妇住院期间健康教育需求厦施教对策[J].护理学杂志,2010,16(8):508-509.

[3]Zhang Ying,flood monarch hospital postpartum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services research [J].Chinese can be extended for miscellaneous Tan Ping,2009,6(41):498.

[4]王倩,李淑兰.113例产妇对新生儿护理知识认知情况调查[J].护理学杂志,2009,18(11):818-819.

[5]赵杏珍.上海市初产妇家庭保健知识掌握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9,20(16):2029-2030.

[6]Jane,Yang Haihong effects of breastfeeding associated heart of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care of China .2011,20 [J].(11):1307-1308.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