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安全教育管理措施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旅游客运车辆交通安全问题
旅游客运车辆交通安全问题是关系到旅游行业发展以及会稳定的一项大事,虽然在国家经济水平逐步提升的情况下为旅游行业的发展带来了生机活力,但是与之相对应的问题也逐步凸显。近年来出现了多起旅游客运车辆交通事故是一个显著的例子,对于车辆交通安全问题的分析是当务之急,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以免游客遭遇到人身和财产的威胁。旅游客运车辆交通安全问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缺乏良好的预防意识,安全管理关口的把握能力较差,不能够有效落实各项安全管理措施。第二,旅游客运车辆的驾驶员队伍有待提升,其整体的业务能力和职业素养还有待加强,缺乏良好的工作积极性。第三,异地发车车辆管理存在疏漏,没有从源头上做好安全现场管理。第四,源头管理工作还需进一步加强,急需建立系统全面的基础台账。
二、旅游客运车辆交通安全管理措施
1.前移安全管理关口
在对旅游客运车辆进行交通安全问题的解决时,必须要选用恰当的管理方针,切实将安全管理意识贯穿于整个管理流程,其中最为关键的是要做好预防工作,消除安全隐患,将事故扼杀在摇篮之中。因此,将前移安全管理关口作为首要的车辆交通安全管理措施是必不可少的,必须要落实安全第一的原则,重视将预防作为主要工作内容,落实好各方责任,提升监督和检查的力度,一旦出现落实不力等问题必须要严肃处理,避免影响范围的扩大,以便能够有效防范交通安全问题。一方面要重视系统全面地对旅游客运车辆进行安全检查和管理,能够切实做到事事在前,做好事故的预防工作,以便能够及时发现相关的问题,并采用有效措施予以解决;另一方面要做好定位监控工作,有效防止车辆超速和超员的问题,尤其是在旅游高峰期更是要对特殊路段和重要旅游线进行预警和监测,提高风险防范水平。
2.加强驾驶队伍建设
驾驶人员在旅游客运车辆的安全保障当中你这关键性作用,属于第一责任人,那么要做好旅游客运车辆的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必须将落脚点放在建设驾驶队伍方面,也就是全面提高驾驶队伍的综合素质,保障好车辆运行当中的安全。为了有效达到这一目标,旅游企业必须加强对驾驶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工作,除了要通过业务培训来提升驾驶人员的驾车技术以外,尤为重要的是要进行安全教育和考核,提升其交通安全素质。除此以外,还要及时发现以及解决驾驶人员存在的思想问题,真正提高其安全驾驶的意识,使得驾驶人员能够真正的做到爱岗敬业,承担起自身的职责,做好事故的预防。为了提升驾驶人员的积极性,可以有效导入激励机制,努力提升其工作热情,更好的承担起安全驾车的责任。
3.监管异地发车车辆
旅游客运车辆等安全保障是旅游业稳定发展的前提条件,更是关系到广大游客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的大事,因此无论是哪一环节都不能敷衍,而是要不断增强安全管理的密度,落实好安全管理的各项措施以及责任落实好安全管理的各项措施以及责任。异地发车车辆的管理是旅游企业在管理旅游车辆时的一个巨大难题,这也是当前大量旅游车辆交通事故频发的一个重要原因。对此,必须强化对异地发车车辆的监督和管理,并将其作为重点的安全管理对象,及时了解随车安全信息资料,做好车辆的安全跟踪,同时日常管理工作当中必须要重视异地发车车辆的巡查,做好车辆的安全检查工作,避免异地旅游车脱离安全管理范围。
4.抓好源头管理工作
旅游客运车辆的源头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基础以及长期性的管理内容,因此需要贯穿于各个时期的车辆交通安全管理环节,从而减少以及避免重大交通事故的发生,构建系统完善的基础台账,保证安全管理措施的周全。因此,要加强对旅游车辆的定期摸底排查,除了要做好日常的安全管理工作以外,还需要采集好车辆的安全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更新,形成一个全面、完整的基础台账。与此同时,必须要贯彻落实车辆安全管理的各项制度,定期对台账当中的资料和内容进行核对以及更新,定期对台账当中的资料和内容进行核对以及更新,便于及时的对相关从业人员进行管理和培?,提高安全管理范围,生成全面的应急预案和管理方案,从源头上做好车辆安全管理工作。
一、加强幼儿园安全教育管理的意义
当前,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移动互联网用户数量不断攀升,只要有一部手机,就可以随时随地实现上网服务,儿童可以借助于任何一部智能手机,接触到网络。受网络的影响,特别是社会多元化的影响,社会诚信受到影响,一些有碍于儿童健康成长的因素不断涌现,学校幼儿园安全形势日趋复杂严峻。在这种情况下,加强幼儿园安全教育管理,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加强幼儿园安全教育管理是保证儿童健康成长的需要。孩子离开家,走进幼儿园,就进入一个全新的集体环境的重要阶段,儿童缺乏纪律意识,自我意识正在逐渐形成,如果这一时期,儿童缺乏一个安全稳定的环境,就会使儿童心理产生不良影响,在心理上产生一定的阴影,甚至会影响到儿童以后的成长进步。因此,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才能使幼儿避免伤害,保证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安全,使幼儿健康的成长。
(二)加强幼儿园安全教育管理是有效防范意外伤害的需要。幼儿由于年龄小、体质弱、自律意识差,对世界充满好奇,如果疏于管理,极易发生意外事件。再加上一些幼儿园由于管理制度不规范,防范设施不配套,管理人员、教职员工责任心不强,导致一些不安全事件时有发生,类似的新闻不时登上报端,比如:校车事件、儿童伤害事件、教师虐待儿童事件等,不但给孩子身心造成创伤,而且还会给孩子们的成长留下阴影。加强幼儿园安全教育管理,可以促进儿童形成一定的安全意识,尽量减少不安全问题的发生。
(三)加强幼儿园安全教育管理是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的需要。近年来幼儿园发生一些安全事件,导致校家关系紧张,使得学校与家庭之间产生隔阂,很难实现教育互动,从而制约幼儿园教学质量的提升。加强幼儿园安全教育管理,创造一个相对和谐稳定的环境,有利于学生在一个和谐的环境中学习、成长,可以使幼儿园有更多的精力来进行教学研究,从而提高幼儿园的教育质量。
二、幼儿园安全教育与管理存在的问题
幼儿园作为学前教育的重要阶段,在学生成长进步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安全教育与管理作为幼儿园的基础性工作地位特殊。要全面提升幼儿园教育质量,培养优秀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就必须要高度重视幼儿园安全教育管理工作,深刻分析存在的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一)幼儿园安全管理意识不强。一些幼儿园,特别是对于一些私立幼儿园,过分追求学生素质教育、双语教育等看得见,摸得着的工作,而对于安全管理方面的重视程度明显较低,特别是对于幼儿园安全管理方面的重视和投入十分有限,导致对员工的安全管理教育培养不足,教职员工的安全意识较低,给以后的教学管理造成一定隐患。
(二)幼儿园安全管理存在隐患。有的幼儿园没有把安全教育管理放在应有的位置,幼儿园基础设施不完善,缺乏相关防护设施,缺乏安全员,或者安全员责任不明,分工不到位,员工之间相互推诿扯皮,导致安全事件时有发生。有的存在消防、安全防护设施老化等问题,但没有引起管理层的重视,极易形成安全隐患。
(三)家庭教育中缺少安全教育内容。中国的家长在处理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更多的是关注于孩子的学习,而对于学习以外的内容关注度较低,对于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对孩子讲述较少,使孩子较少能够对可能发生的安全问题做出正确的反应。特别是对于处于幼儿园阶段的家长安全防范意识薄弱,存在一种把孩子交给幼儿园,一切了事的思想,忽视了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使孩子缺乏安全防范意识。
三、加强幼儿园安全教育管理的对策措施
加强幼儿园安全教育管理责任重大,意义深远,同时,也是一项涉及全局的重要基础性工程,必须要高度重视,研究切实可行的对策,确保幼儿园安全教育管理见实效。
(一)从健全安全管理机制着手。幼儿园完全管理工作无小事,既是一项基础工程,也是一项重点工作。要提高幼儿园安全教育管理水平,必须要以科学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作为保障,进一步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制,做到职责明确,明责、考责、追责。要建立健全幼儿园安全教育管理组织,明确各个岗位、每名教职员工在安全教育管理工作中所担负的责任,严格奖惩,对于落实责任较好的,要加大奖励力度;对于落实责任较差,甚至出现不安全问题的相关责任人及领导,要严格进行追责处理。严格执行好已经建立的安全保卫、登记验证、设施维护检验等制度,管理好幼儿园水、电、气、暖及有关设施的安全。加强食品卫生管理,从源头上把好食品卫生关,加强对有害物品管理,让幼儿远离危险。同时,要及时总结和改进安全工作,确保幼儿园安全管理万无一失。
(二)加大幼儿园教职员工的安全管理教育。教职员工是幼儿园安全管理的主要力量,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幼儿园安全管理水平的高低。因此,必须要千方百计加强对幼儿园教职员工的安全管理教育培训,建立日常培训考核制度,通过培训筑牢他们的安全责任意识,掌握必备的安全防护知识和技能,能够独立应对各类安全突发事件,在日常生活、工作中,能够时时保持清醒头脑,时刻关注幼儿安全,做到常提醒、常跟踪,努力为幼儿的成长创造安全、舒适的校园环境,促进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三)寓教寓乐提高孩子的安全意识。幼儿处于成长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养成的习惯将会对其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这一时期安全意识、自我防范意识都十分脆弱,孩子的理解能力等方面还十分有限。幼儿园要通过播放有关安全的动画片、影像作品等,将有关自我保护、危险环境识别、如何使用火警、警匪、急救等报警电话等,使孩子们树立初步的安全意识。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寓教寓乐的安全教育活动,提高孩子们的安全参与度,建立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同时,尽可能打造安全良好的硬件环境,在相关位置张贴有关安全的宣传画,动漫等,让孩子们能够时时关注到这些安全信息,实现以日常生活来培养良好安全意识。
(四)动员家长积极参与安全教育管理。幼儿在家的时间多于幼儿园,同时,幼儿的思想成长在很大程度上受家庭的影响非常大,安全意识的形成与否与家庭教育也息息相关。同时,家-园互动也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方面,可以有效提高学校教育的实效。幼儿园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充分利用互联网、QQ、飞信、微信等平台,加强对家长相关安全管理知识的培训,加强有关孩子安全管理方面的沟通交流,实现两位一体的安全管理教育格局。联系家长建立幼儿安全保护能力培养标准,广泛征求家长意见,强化“园-家”协同。为此,我们召开了家长会,向家长发放了“幼儿自我保护能力”问卷调查表,从家长反馈的信息表中,我们发现:虽然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但在平时的家庭教育中,却忽视了对孩子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加大对家长有关孩子自我保护方面知识的培训力度,通过园内家长会、校信通、微信平台等,广泛宣传有关孩子安全方面的知识和自我保护方面的技能,积极争取家长的配合和理解,从而有效提高安全教育管理的水平和质量,确保幼儿园有一个持续发展的良好环境。
作者:范静静 单位:中国人民大学
参考文献:
[1]黄炼发.学校安全教育与安全管理之我见[J].科技展望,2016,(12).
[2]牛燕婷.浅谈学校消防安全管理工作[J].科技与创新,2016,(09)).
[3]洪秀敏,韩慧菲.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效果研究——基于园长视角的调查与分析[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5,(08).
[4]刘紫英,叶菲.日本幼儿园安全教育指导计划的简介及其启示[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6,(03).
一、安全教育的基本内涵
安全教育内容广泛,一般而言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安全意识的教育、生命财产的自我保护和安全防卫教育、突发事件灾害的应急救护教育、抵御违法犯罪能力的教育。中小学安全教育是面向中小学生的安全教育,以学生健康成长成才为指导,根据一系列具体法律、法规和学校的规则、规章进行的教育。根据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社会经验及学业安排等方面,使全体中小学生掌握安全知识及具备安全能力的一种有计划的规范性的教育活动。所以,高中学生安全教育有着很大的特殊性。
二、高中安全教育中的班主任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安全教育实施流于形式化。安全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其在教学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当前各地区高中班级管理中班主任会根据学校管理要求制定班级安全教育计划、实施方案等。但就实施情况来看,大多流于形式化,可执行性不强。首先,班主任存在着一种颇为普遍的错误观念,认为安全主要是依靠“管理”来解决。“安全教育”其实就是“安全管理”。班级安全教育更多是指向于管理与约束学生的行为以防止各类事故的发生。甚至认为是为了应付教育局及各级各类部门的检查而做准备的。安全教育是为了拿一些考核分而做的一些虚的工作。其次,有的班级在每周的课程设置表上已安排安全教育课。但大多安全教育课只在班会课上偶尔会有相关的讲解内容。而不是在日常班级管理中注重引导学生如何避免事故、如何处理事故,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和自主能力。
第二,安全教育的系统性不强。学校教育的优势就在于系统性和组织性。但高中安全教育中的班主任管理工作是零散的,没有形成系统的、科学的安全教育的体系,对学生缺乏深入性、系统性的教育。当前绝大多数高中班主任把教育重点置于各学科学习上,认为高中生的学习重点在于成绩的提高上,不能正确处理安全教育与其他学科教育的关系。总之,与系统的课程相比,单纯的宣传教育的效果是不容乐观的。另一方面,安全教育没有系统的考核评比措施,没有纳入学生的综合考评中,未形成一套整体的可操作的考核体系,监管措施未形成常态化。
三、班主任做好安全教育管理工作的实施策略
第一,将安全教育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相结合。安全管理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教育。班主任不仅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也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安全环境,使安全教育始终贯穿于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全过程。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班主任可以将安全教育内容融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安全教育与安全管理相结合,将安全教育内容融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把各种安全知识、规章制度转化为学生头脑中的安全观念。如,班主任要适当地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班级安全教育活动。安全教育知识演讲比赛等。班主任要从纠正学生的行为出发,严格要求请销假制度、签订安全责任书制度等,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安全教育与安全管理相结合,使学生提高安全意识。
第二,采取灵活多样的日常教育方式。对于高中学生实施安全管理,除了开设系统的安全教育课程外,采取灵活多样的日常教育方式,加强不同时期开展形式多样的日常教育,形成严密的校园安全网。班主任要与其他的任课教师及学生家长齐抓共管。为了增强学生安全教育的效果,为了使安全教育管理工作更为直观,有针对性地做好安全防范工作,学校可以请民警同志到学校来,通过社会实例对学生实施安全教育,引导学生普遍关注安全问题,让学生更多地体会到法制安全和交通安全的重要性。班主任可以可以将学生因缺乏安全防范知识而引发问题的案例编印成册,组织开展灭难演习活动,训练学生当各种灭难来临时的自我保护措施和应急处理策略,帮助学生掌握安全防范技能。
一、学校安全教育与管理异化的内涵
我国学者欧文姬将学校安全教育概括为:学校管理者与教育者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实际情况(如年龄特征、心理特征、文化程度、日常生活、生活环境等各方面),对其在安全意识、习惯、知识、技能等方面分阶段进行的培养和训练。就其内容而言大致包括安全思想教育、安全知识教育、安全基本技能和安全管理的理论及方法的教育。学校安全教育与管理异化是指学校安全教育与管理脱离了安全教育本身的价值目标,成为教育者实现安全教育以外价值目标的工具,或者在教育内容和管理方法上发生变异而有违与安全教育本身的目的。如此,学校安全教育演变成非真正的安全教育,其“工具化”和“变异化”的异化甚至成了实现真正安全教育应有目的与功能的障碍。
二、应试教育背景下的学校安全教育与管理的异化
安全教育的本身目的价值是服务学生,使学生具备自我安全的能力。然而,学校安全教育在轰轰烈烈的呼声中,其目的价值却在实际中渐行渐远,安全教育在执行过程中在有意或无意中被异化,其表现可归结为三个方面,即学校安全教育目的价值的工具化、学校安全教育内容的狭窄化与学校安全教育管理的僵死化。
(一)学校安全教育目的价值的工具化
学校安全教育的本身目的价值是服务学生,使学生具备自我安全的能力。然而,在目前的教育环境下,我国中小学虽号称践行“素质教育”,但大多数学校仍然以考试为轴心。教授考试所考的知识,挤占非应试科目教学的时间,安全教育不是应试科目,就难以获得师生像对应试科目那样的厚爱。在应试教育依然强势的教育时空中,安全教育的有无和多少常常让位于应试教育科目的需要。可见,安全教育并非没有自身的目的,而是被应试教育排斥了,只具有实施应试教育的一种开放时空的工具价值。由于学校安全教育被动地具有了工具价值,它的工具性价值是可以“用”,也可以搁置一边“不用”。这直接导致安全教育“量”的不足。即使偶尔“用”,多数时候也只是为了应景、造势、做做花样文章,以逃避监督之眼,或获得检查评估通过之荣。据调查,目前浙江省中小学安全教育开展的现状不容乐观,开展过安全教育的中小学虽然达到100%,但安全教育流于表面形式,且仅限于交通规则、饮食卫生等方面的教育。专门开设安全教育的学校只占10%,其中有些学校只有安全教育知识方面的介绍,而且每年仅开展l~2次活动,安全教育内容非常单调,往往是老师照本宣科,学生听了就忘。进行防灾自救等演习的学校只有20%,不过大多是在汶川大地震以后开展的。在目前的教育语境下,安全教育,这个应试教育内容之外的东西,实在难免于例行公事一般轻描淡写而过的下场,抑或昙花一现于纪念日或安全教育日。
(二)学校安全教育内容的狭窄化
学校安全教育的内容主要包含六大模块:预防和应对社会安全、公共卫生、意外伤害、网络、信息安全、自然灾害以及影响学生安全的其他事故或事件。每一个模块都需要多途径、多主题、全方位地展开活动,以寓教于乐,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技能。但在我国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学校把安全教育等同于安全知识教育,应试教育的功利性和短视性强化了学校教育的统整性和去个性,应试教育讲究知识的灌输与片面强化,一味强调对安全知识的识记,恰恰忽视了学生安全技能的掌握和操作能力的培养。可见,安全知识的灌输式传授,无疑成为了应试教育模式在安全教育过程的脚注。对学生来说,接受安全教育,特别是仅仅限于安全知识的接受,不过是一种强制他们接受的自然成长过程的形式,并不能真正激发他们接受安全教育的兴趣,也很难真正提高学生自我安全的能力。
(三)学校安全教育管理的僵死化
学校安全教育管理的僵死化主要指管理方法、措施上的僵死化。工具性使安全教育流于形式。在安全教育被工具性异化后,迫于家长和社会维权意识的高涨,加之问责机制重结果、轻过程的助力,一些学校便悖于教育本意,将安全教育诠释为“安全保证”“逃避危险”,采取一系列强制措施禁锢学生于一个给定的“安全”时空中。现实中,这种僵死化的管理愈来愈常见。例如,为避免发生安全事故和由此而产生的经济损失,“关起门”办学成为很多学校规避责任和风险的一种方式。学生的活动范围严格限制,以“取消活动保安全、降低标准求安全、限制范围为安全”为由,禁止学生的春游、校外课外活动,甚至体育运动等。这种安全教育措施是以牺牲学生身心素质为代价的,追求可视的眼前安全效益。就其本质,还是应试教育的思维与逻辑。应试教育的逻辑是功利性与追求短期可视效益,并不在乎学生的安全意识、安全价值观及其自我安全能力的提高。
三、纠正学校安全教育与管理异化的对策
通过建立安全教育综合体系、健全学校安全教育管理制度和构建安全管理立体化网络来纠正异化现象、改进校园的安全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一)建立安全教育综合体系
学校开展安全教育,不仅要列入教育教学计划,而且要明确分工,责任到人。要做到学期初有计划、学期中有检查落实、学期末有总结考核公布。坚决杜绝写在纸上、挂在嘴上、贴在墙上的形式主义。要把安全教育纳入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内容之中,使安全教育常态化、课程化。学校安全教育应既涵盖知识方面的了解、技能方面的演练,又应有安全学习活动过程和自护自救方法的引导,还要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熏陶。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生动形象地进行安全教育。要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并善于利用发生的安全事故案例教育学生,精心组织,周密部署,面向全体学生组织开展紧急疏散、逃生自救演练,防患于未然。
(二)健全学校安全教育管理制度
健全学校安全教育管理制度,履行对生命负责的承诺,是避免校园安全事故发生的基本保障。
1 管理制度要渗透“柔性”
首先,制度的形成需要发扬民主。学校各项安全管理制度正式出台前,要充分征求广大师生的意见,这样才使得这一制度具有科学性、权威性,才易于为广大师生所接受,使其按照各项安全管理制度的要求来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其次,制度的内容需要体现人文性。学校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都要与师生的尊严、自由、情感、发展联系起来,使其真正成为“人性化”的制度,而不仅仅是为了束缚师生的言行。再次,制度的操作需要彰显人性。制度管理不是僵化的,切不可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来操作。要运用人性化的操作策略,关注师生的情感需求,尽可能取得师生的理解。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重点要对学生进行紧急突发事件处理方法、自救互救常识等的教育。
2 制度管理要确保“刚性”
首先,要完善督促机制。安全管理制度制定得再好,但如果执行过程无人监督,就必然会出现人为偏离制度的约束和要求,不能真正起到约束和规范作用。如果出现工作落实不到位,责任追究不到人的情况,制度管理必然会流于形式。其次,要明确职责,细化分工。为了实现各项安全管理制度的目标,校园各项安全管理制度都应明确责任人和责任部门,只有明确了责任人和责任部门,才能使各项制度做到层层分解,细化分工,使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得到很好的落实。再次,要建立完善的考核、评价机制。对各项安全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和考核,使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得到公平、合理的执行,促进全体师生主动按要求执行,并能对现有安全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和补充。
【关键词】学生;安全教育;安全管理;策略
一、学生安全问题的现状
由于现代社会的多元化发展,危及人类生存的安全问题也出现多样化、复杂化的发展趋势。温室效应、环境污染、交通事故、流行疾病等等,随时威胁到我们人类的安全与健康。小学生由于年纪小,自我保护意识弱,生命安全时时在受到各种有害因素的威胁。据有关统计显示:在我国,每天大约就有40个孩子死于交通事故;每年有近两万名少年儿童非正常死亡;还有40-50万左右的孩子受到中毒、触电、他杀等意外伤害。资料显示,多年来我国每年交通事故死亡数均超过10万人,位居世界第一,在这些数据中,未成年的学生所占比例非常之大,这与我国在对未成年人的安全宣传教育上的缺失有很大关系。
二、安全教育与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
我国由于传统教育认识的偏差,使教育机构的教育、家庭教育的价值取向往往偏重于知识教育,而忽略对生命个体存在价值和生命质量的关注。安全教育工作停留在消极的保护状态之中,生存教育出现程序与内容缺失。一是安全教育比较滞后,表现为安全教育内容在各年龄段序列化不够,实施中往往上级部门、学校领导提一提、抓一抓,亡羊补牢,比较被动。而积极的防患于未然的教育偏少,针对不断出现的新问题,针对性的教育也较少;二是安全教育有效性不够,安全教育中往往对实践层面的操作不够重视,表现为说教较多,讲大道理较多,进行正确行为的强化练习较少,一旦事情发生,学生不知道如何去做。诸多发生在学生身边的重大自然灾害以及安全事故足以说明,全方位多形式地开展生命与安全教育的必要性。三是不少家长对孩子的安全教育也存在着误区,虽然很关注孩子的安全,但只是告诫孩子远离危险,而没有告诉他们遇上危险了该怎么做。比如火灾,自然灾害等,家长只会注意怎么预防,却没有想过发生后该如何应急、避险。
(二)、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在安全工作管理过程中,存在着多方面的问题,既有学校,也有家庭方面。首先,是一些学校没有进行全面、规范、系统的安全管理。虽然国家教育部门定期或不定期地要求中小学校进行专项整治,但是有些措施并不能从根本上预防校园安全事故,甚至只是在事故发生之后才进行弥补,不能系统考虑校园安全各个因素之间的关系。部分学校对校园安全工作不够重视,只是应付上级检查,而把更多精力投入到提高应试成绩上。有些学校没有一套适当有效的事故预防管理方法,则难免在学生的安全防护上出现漏洞。我国至今还没有专门的校园安全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分析校园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还在于学校管理工作的薄弱。其次??部分学校的安全防范,多数是采取文化课培训、安全预演、责任到人、制度约束等手段。在一片“保平安”的热潮中,有部分学校确实把安全工作落在了实处,但更大部分学校的安全管理仍透着零散和随便,缺乏系统的安全工作预案。为确保安全责任到人,有的学校与教师签订了安全责任书,教学设施的维护、学生集体进出的秩序等都有专门的老师负责。学生主要负责自身安全,体育保健课已经增加了紧急避险时的自救知识,起到了一定效果,但大多教师对学校的安全管理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感觉上那种重大安全事故似乎离他们很远,而且平时要忙的事太多了,或多或少体现了一种侥幸心理。有些学校的安全管理工作已经形成某种定式:假期前后对学生进行安全提示,相关节日和纪念日应付式地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还有由于责任不明而形同虚设的各种安全规章制度等。
三、学生安全教育管理的基本策略
[关键词]学生安全教育责任管理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和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普及,各种新情况、新变化、新矛盾不断出现,影响小学生安全的因素越来越复杂,对学校的安全稳定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因此,如何做好小学生安全工作,抓好小学生的安全教育与管理,保障小学生人身财产安全,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确保学校和社会的安全与稳定,是摆在我们班主任面前的一个突出问题。
一、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1.复杂的社会治安形势的需要
随着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推广和我国人口发展的规律,在校小学生人数大幅度增长,校园社会化现象日益明显,校内及校园周边环境日趋复杂。学生来校途中发生意外事故、宿舍内财物丢失、打架斗殴事件等时有发生。大量事实说明,安全问题不仅是学生在校学习、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也是在其他节假日要遇到的问题。小学生在学校学文化、学知识的同时,学习、了解、掌握一些法律知识和安全常识,不仅可以做到在校期间自已不受伤害也不伤害他人,自己不违法违纪并能同违法违纪行为作斗争,而且还可以依靠法律法规的力量保护自己,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2.提高小学生安全意识的需要
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他们的安全意识普遍比较薄弱,自身安全意识不强。主要表现为:在自身物品管理上,思想麻痹,物品随意乱放。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对社会了解不够。小学生在校园内学习、生活、接触社会少,辨别是非能力差,容易被犯罪分子利用指示其犯罪。还有的小学生不注意用电、用火安全,不注意出行交通安全,存在侥幸心理,往往容易造成安全事故。一些小学生缺乏社会责任感,看到违法事件,没有关系到自己切身利益,装作视而不见等。认识不到打架斗殴、盗窃等给自身、他人、家庭、学校会带来什么样的危害。因此,要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小学生安全的防范意识。
二、班主任在学生安全教育中承担的责任和管理方法
1.班主任安全管理责任
(1)安全教育责任。班主任除对班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以及基本道德规范等思想政治教育和基础文化科学知识教育外,还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自护自救教育,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安全防范、安全自护和安全自救知识。班主任不仅自己要牢固树立安全责任重如山、生命责任大如天的意识,还要努力使学生树立安全第一观念。
(2)安全告知责任。班主任的告知可分为四个方面:一是把学校或班级进行的各种活动中有关安全方面应注意的问题对学生告知。二是把校园及其周边的设施包括环境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告知学生。三是把学生的有关情况对家长告知。四是把发现的班级内部、校园内部及校园周边存在的安全隐患以及安全事故向学校领导告知。班主任履行告知义务,可积极有效地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3)安全告诫责任。班主任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负有对学生告诫的责任。加强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增强学生的遵纪守法意识,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等是班级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特别是对学生的危险行为或潜在的危险行为要及时地告诫、制止和纠正。
(4)安全防范责任。班主任要对班级活动以及教育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进行防范。如对流行病、传染病的防范,对班级进行的各种活动以及学生之间的矛盾纠纷、校园欺侮、包括隐性伤害在内的预防等。要防微杜渐,而不要亡羊补牢。
(5)安全救护责任。学生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后,除要及时按制度规定上报,还要力所能及地进行自护自救,并采取得力措施防止事故的扩大。
2.安全教育的方法
(1)多讲
班主任要对学校制订的安全制度和安全措施,经常宣传,具体落实。在五一、十一、寒暑假时让学生签定公约。安全工作,要深入人心,落实到位。安全工作,要天天讲,处处讲,时时讲,人人讲,不厌其烦地讲,哪怕每次说的是现话,都要时时向学生敲警钟。因为学生易冲动,自制力差,可塑性大,所以班主任“千万不要忘记安全工作”。利用班会、晨会、采用集中、分散相结合等方式,把安全风吹进学生心里。只有安全意识扎根于学生头脑之中,我们的安全工作才算做到家。
(2)多做
每周的班会都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如:学生人身和财产安全教育管理,有一定的指示精神和要求,作为班主任,要不折不扣地完成。安全工作不能存在侥幸心理和投机取巧,而应该脚踏实地、防患未然。教室内,书写安全标语,危险处设置警示牌,多组织学生学习有关安全、法制知识,演唱安全歌等。班级开展争当“安全星”活动。利用各种活动,不同形式让安全意识“随风潜入心,润人细无声”。进行有关安全的主题班会。
(3)做细
安全工作,我们做得多,说得多,这还不够,必须细管理。班主任工作,其中安全工作的细致教育管理是最重要的一环。安全工作无小事,安全责任重泰山。的确如此,事实上,学生大部分时间在学校,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中度过。但千万不要忘了那少部分时间(即课余时间)。事实证明,我们很多的纠纷,安全事故,就是发生在这段时间内的。我们平时的工作就疏忽了这一点,认为学生该休息,我们也该休息,此时学生失控,最易出乱。作为班主任老师要善于空档的管理,细致入微的管理。否则,必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安全隐患。
(4)多沟通
关键词:民族地区高校;安全教育;创新研究
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既需要学校全员的一致努力,也需要社会和家庭的配合支持。笔者在民族地区高校三十多年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实践中,感触颇深。在深刻认识到育人重担的同时,倍感安全教育的责任深重。
近年来,全国高校中相继出现各种不同类型意外事件,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校园安全和大学生安全问题。《普通高等学校安全教育管理若干规定》(1996年)明确指出:“高等学校应将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纳入学校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高等教育法》、《高等学校学生行动准则(试行)》、《高等学校校园秩序管理若干规定》、《普通高校学生安全教育管理暂行规定》等法规中也相继明确高校在大学生安全教育管理中的权利和义务。这从法律层面规定了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是高校的法定义务,成为高校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并依法治校的法律基础。
一、大学生安全状况分析
安全教育是指教育管理者通过一定的教育实践活动,使受教育者在突发状态下,具备应急、应变能力、安全防范、防卫能力以及法制观念、健康心理状态和抵御违法犯罪能力的教育。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是应对社会发展形势,确保校园乃至社会稳定的需要;是完善高等教育体系,提升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需要;也是高校进一步加强管理,降低安全管理成本的需要。现阶段大学生安全教育内容主要包括法律法规和校纪校规教育、日常安全教育、消防安全教育、网络安全教育、交通安全教育、求职安全教育等。
二、民族地区高校加强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一)人类自身的需要和发展的基础: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在1943年发表的《人类动机的理论》一书中所表述的需要层次理论是研究人的需要结构的理论。马斯洛认为动机是由多种不同层次与性质的需求所组成的,而各种需求间有高低层次与顺序之分,每个层次的需求与满足的程度,将决定个体的人格发展境界。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的需求划分为五个层次,由低到高,并分别提出激励措施。安全需要位居“缺乏型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之一,只有在满足了这些需要后个体才能感到基本上舒适。因此,安全教育是顺应大学生安全需要和发展的科学之举。
图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二)大学生成长中家庭教育和基本素质教育的缺失?:在校大学生成长经历中缺少系统的安全知识教育。从知识结构看,一部分大学生缺乏法律、安全知识;从能力结构看,缺乏妥善处理人际关系、正确开展社会交往、解决各种问题和矛盾、适应形势和环境、生存和自我保护的能力。他们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参与意识,但社会阅历浅、承受能力差;心理年龄与生理年龄严重不符,自控能力和自理能力堪忧。目前高校对入学新生进行的诚信教育和安全教育,折射出了大学新生在成长时期基本素质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缺失。
(三)高校校园的开放式管理和高校后勤社会化等客观原因,造成校外人员进出校园流量猛增、校内临时用工增多、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促使校园周边经商人员增多。
(四)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学生的娱乐和消遣方式呈多样化,高校校园周边的娱乐场所迅速增多,但相应的规范管理尚未到位,各类娱乐场所成为治安事件和事故的多发地;面对来自社会和网络的不良诱惑,社会上不断出现的腐朽思想文化和“灯红酒绿”现象对青年大学生的影响加大,大学生思想问题的利益动因突出,人际关系的功利性增强,集体意识、纪律意识淡化……这些都要求高校的安全教育要提前出手、及时防范。
(五)民族地区高校多民族的大学生相聚校园,不同民族风俗习惯在大学的集体生活中要逐渐磨合、相融和理解;高校校园大学生饮酒后打架现象偶有发生,并易发生伤害和意外:2009年上海高校出现两起大学生因饮酒过量在校外意外死亡事件, 2007年-2010年5月高校学生发生打架(含酒后争斗和意外)造成死亡的事件5起。因此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刻不容缓。
三、以学生为本,有效推进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方法创新
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既是新形势下的任务,也是素质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民族地区高校必须以大学生为本,关注大学生全面发展,为建设和谐社会输送骨干力量。
(一)切实提高对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目前,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尚未达到有计划、有目标、规范化教育的层次。一旦发生安全事故,不仅仅是学生个体受到伤害的问题,还会牵动学生家长,波及其他学生的情绪,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甚至会影响到民族团结。因此,我们要把做好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提高到能否营造优良育人环境,能否维护校园和社会的稳定,能否实现高校的教育培养目标这一高度来认识,时刻把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摆在重要位置。
(二)要突出重点、结合实际搞好安全教育。加强学生安全教育。
1.抓重点人群的安全教育。对新生这一群体(新生既是重点人群,新生报到又是重点时期),安全教育要作为入学教育的重中之重;对违反校纪校规的学生,要进行侧重教育,既要防止因严重违反校纪校规造成安全事故,更要注重对违纪事件处理的后续教育工作;对心理素质相对较差的学生,要进行重点关注、及时疏导;对学习、生活等方面有困难的学生,要采取措施积极帮助。
2.抓重点场所的安全教育。如对防火、防爆有一定要求的实验室,要教育学生严格遵守实验操作规程,防止意外事故发生;对学生公寓,要注重用电安全;在人群集中的活动场所,应教育学生服从指挥,并注重观察场所周围环境和安全通道,有能力及时脱险等;对跨校区上课的学生,要做好交通安全教育等。
3.抓重点时期的安全教育。重点时期是指易发生安全事故的特殊时期,在高校应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时期的安全教育:一要加强新生入学时的安全教育。 新生刚跨入大学校门时,由于对校园及周边环境情况不熟悉,缺乏安全防范知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容易发生各类安全事故。因此,切实加强新生入学安全教育,增强新生的自我防范意识,这对于他们的大学生活,乃至今后人生都会有积极的帮助。二要加强节假日期间安全教育。节假日期间学生思想容易放松,易发生财物被盗、火灾、食物中毒、溺水、车祸等事故,因而特别要强调安全问题,预防各类事故发生。三要加强学生外出实习、社会实践和毕业生择业期的安全教育。呼伦贝尔学院重点时期的安全教育依托法学院专业优势,由法律咨询中心常年坚持面向全校进行法律知识普及咨询的系列活动,收效明显。
(三)编写教材,开设课程;组织评比、落实学分。目前,全区高校还没有开设较完整的综合性的安全教育课程,也没有出版适合于安全教育的相应教材。首先,要尽快组织编写以思想教育为基础,法制教育为依据,典型案例为衬托,防火、防盗、防事故为主要内容的安全教育教材,以提高安全教育的系统性、条理性和逻辑性。其次,学校应将安全教育纳入正规的教学管理中,列入教学计划,保证授课时间。大学生安全教育授课时间不可局限于新生进校时间,要逐步把大学生安全教育课列入基础必修课,并落实相应学分,使安全教育始终贯穿于大学生在校学习全过程。再次,要组织评选和推广安全教育课程优秀教案和多媒体课件,促动安全教育课程快速发展。在规范和推广中提高安全教育的整体层次。
(四)民族地区高校安全教育队伍建设。要建设一支相对稳定、专兼结合、高素质、专业化、职业化的安全教育教师队伍,并配备一定数量精通民族语言的安全教育教师,保证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质量。民族地区高校保卫干部和辅导员是安全教育教师队伍的主体。要加强安全教育教师队伍的持续性培训,加强实践锻炼和案例分析培训,提升他们的能力和素质,不断提高安全教育的水平。
充分发挥辅导员的辅导和帮助作用:根据学生的发展特点,结合个人发展轨迹,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为每个学生制定短期和长期目标发展预案,在大学生遇到困惑时,能够有求助和倾诉的对象,使大学生能够在科学建议下安全成长。
充分发挥各级学生干部的作用,通过齐抓共管、共同努力、积极预防,将恶性事件扼杀在摇篮中。
(五)重视做好大学生心理教育和疏导工作。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做好心理教育和疏导工作的重要性;要坚持抓好心理科学知识的普及教育;要及时了解和准确把握大学生的心理状况;要进一步完善心理教育、疏导和服务工作机制。这是与民族地区高校安全教育紧密连接的重要工作。
按照教育部和教育厅一系列关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文件精神指导,各高校相继建立了“学校(心理咨询中心)—院系(心理辅导站)—辅导员(班主任)—班级(学生干部、心理委员)—宿舍(宿舍长、心理委员)”五级大学生心理问题跟踪、服务机制,并在学联设立心理健康工作部,配备心理学专业顾问,配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管理协调、指导班级心理委员工作和活动,持续开展工作,收到较好效果。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定期举办的安全教育讲座,结合身边实例讲解剖析,对大学生教育效果明显。
(六)坚持“严、细、实、恒”地做好安全教育工作。必须建立健全并认真坚持行之有效的工作制度。要坚持形势分析制度:认真查找薄弱环节和不稳定因素,预测可能发生的问题,研究制定相应的措施。要坚持情况汇报制度:要发挥各级学生干部队伍的积极作用,学校要在每学期开学初或敏感时期调查学生思想动态,并研究做好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对策。要坚持谈心互助制度:广泛形成互助的良好氛围,努力做好思想疏导工作。各高校常年坚持的“一帮一”活动,不仅立足于帮助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困难,更着力于帮助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加强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必须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对培养大学生健康成长、顺利成才,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全民族素质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刘兴德,贾水库,王叶波,康 玲. 试述大学生安全教育问题.[J].求实2004年第11期.
[2]余宏明.高等学校安全教育浅议.[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第5期.
[3]贾咏梅.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模式探析.[J].北京城市学院报.2006年第4期?.
[4] 陈耀辉,游金辉.论高校安全教育的重要作用[J].内江.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4)第19卷第3期.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安全意识
前言
近年来,高校校园安全和大学生安全问题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已纳入社会主义法制轨道。1996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安全教育管理若干规定》中明确指出:“高等学校应将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纳入学校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此外,在《高等教育法》、《高等学校学生行动准则(试行)》、《高等学校校园秩序管理若干规定》、《普通高校学生安全教育管理暂行规定》等法规中,也都明确了高校在大学生安全教育管理中的权利和义务。这从法律层面将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依法治校确定为高校的法定义务,推动了高校各级组织对大学生安全教育的管理工作。
然而,在工作实践中,我们发现,高等院校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尚存缺失,大学生的安全状况、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等现状不容乐观。
安全状况方面,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改革和高校建设步伐的加快,高校对外交流机会增多,办校规模和招生人数扩大,高校及其周边治安状况日趋复杂,各类刑事、治安案件时有发生,不安全因素增多。据统计,2001年全国58所高校共发生刑事、治安案件11725起,平均每校202起,发案率占管辖人数的3.45‰,占师生员工总人数的4.87‰;立案5736起,立案率49%(2002年10月在浙江召开的全国特大规模高校保卫工作会议)。以我校为例,2000年至2005年,校园区共发生刑事案件共45起,其中有13起涉及学生生命财产安全,占全部发案总数的约30%。
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方面,有调查显示:52%的大学生曾在寝室违章使用电器、71%的大学生不知道如何使用灭火器、43%的大学生对安全防范怀有侥幸心理;80%的受调查人员的消防观念仅仅局限于火警电话119或发生火灾后等待消防队员的扑救,对于消防监督、火灾隐患整改、火场逃生和疏散以及如何加强消防工作感到茫然;63%的受调查人员对消防防范工作认识不清或持无所谓的态度。
上述局面的形成因素较多,客观方面:第一,高校与国际接轨,校园实行开放式管理,校外人员进出校园流量猛增;第二,高校后勤社会化,校内外聘人员、临时工增多,进校经商的校外人员增多;第三,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学生的娱乐和消遣方式呈多样化,校园及其周边的娱乐场所迅速增多,但配套的规范管理还不到位,各类娱乐场所成为治安事件和事故的多发场所;第四,高考制度改革后,大学生的年龄差距增大,其生理与心理差异很大,在应试教育和独生子女两大背景下,大多数当代大学生,进入大学后普遍缺乏安全意识和安全防范基本常识,部分学生心理素质较差,遇到挫折或失败时,易走极端,导致事故发生。
主观方面表现为高校在大学生安全教育中缺位,具体表现为:部分高校管理层对大学生安全教育的认识不足,安全教育在高校日常工作中的重要程度得不到体现;安全教育在高校各部门中权责划分不明晰,二级学院认为安全教育是保卫部门的工作,而保卫部门或是认为安全教育是学院和教育部门的责任,或是因“无权管辖”而兴叹;现有安全教育无体系可言,没有规范的教材,没有固定的课时和相应的学分,没有专职教师从事安全教育,因此,多数的大学生安全教育流于形式,“任务来了一阵风,任务走了都轻松”;安全教育经费不足,安全教育与其他课程相同,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而现实中,鲜有高校能够将安全教育作为一个常规项目给予足够的经费支持,导致不少好的安全教育活动无法开展,或不能满足年轻受众的需求。
那么,究竟什么是大学生安全教育,这项工作应当包含哪些内容,又该如何开展?
作者认为,“安全教育”就是教育管理者通过一定的教育实践活动,使受教育者在突发状态下,具备应急、应变能力、安全防范、防卫能力以及法制观念、健康心理状态和抵御违法犯罪能力的教育。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是应对社会发展形势,确保校园乃至社会稳定的需要;是完善高等教育体系,提升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需要;也是各高校进一步加强管理,降低安全管理成本的需要。理想的大学生安全教育,应当具备如下特点:
第一,安全教育主体权责明确。高校保卫部门,有特有的人力资源和对本校及周边安全环境熟悉的优势,应当成为高校中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的责任单位。同时,高校内部各相关部门,如学生管理、教育、后勤保障等部门,应当根据各自的职能和特点,共同做好配合工作,最终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格局。
第二,安全教育系统化、常规化。大学生的安全素质,包括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与政治素质、法律意识等一样,是大学生自我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被列入大学生基础课程中,并配给适当的学分。同时,教育管理部门,应当尽量为安全教育课程安排固定的课时和教师。通过上述措施,建立起安全教育的长效机制,避免形式主义。
第三,安全教育应手段丰富,能够吸引年轻学生。由于安全本身的内涵与外延极广,安全教育所涵盖的内容也应相对全面,以使受教育者掌握尽可能多的安全知识,从而实现教育目的。同时,由于大学生这一群体的特殊性,安全教育手段应当丰富多彩,利用前沿的教学手段和技术,以保证受教育者参与的积极性。在我校的保卫工作实践中,我们尝试开展了贴近学生的主题征文、知识竞赛和座谈活动,均收到了良好效果。
如前所述,大学生安全教育所涵盖的内容相当广泛,涉及国家安全、治安安全、交通安全、网络安全、心理安全等诸多方面,归纳起来,笔者认为,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应包含以下方面内容:
第一,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保护大学生远离危险的思想保障。当代青年学生成长于新旧体制转换的伟大变革中,在社会秩序多样、价值观念多元化因素影响下,其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的确立较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艰难。尤其是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还未成型,尚未适应社会生活,这导致他们的思想存在着许多矛盾和问题,一旦遇到诱惑,就可能出现违法违纪行为。所以,对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的教育应着力解决其思想上对“理论”、“理想”、“政治”的轻蔑和错位,帮助大学生把握好人生的“航船”,学会用科学理论武装自己,学会与他人正确相处。
第二,法制教育。良好的法律意识,为大学生形成安全意识、正确地选择自我保护手段和防范法律风险提供有力支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社会主义法制进程也在加快进行。浩繁的法律条文,正在无声却有力的调整着我们的生产生活。通过选择与大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开展教育活动,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法律意识,从而为大学生正确地保护和约束自我创造条件。从实践看,除已被列入高等教育基础课程的《法学概论》及其中包含的民、刑相关法律知识外,大学生安全教育还应包括《国家安全法》、《治安处罚法》、《交通安全法》、《消防法》等相关法律知识。
第三,安全防范技能教育。过硬的安全防范技能,是大学生抵御各种危险的最终屏障。对于大学生防范各种危险来说,仅具有安全意识仍显不足。安全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受教育者在突发状态下,具备应急、应变能力、安全防范、防卫能力以及法制观念、健康心理状态和抵御违法犯罪能力。”上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过程。教育者可采用案例教学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在不同“危险状况”下,如何进行正确操作,采取及时措施,防范危险。此外应着力通过训练,使大学生具备一定的自卫技能,以防范可能发生的暴力危险,最大可能地降低危害。
总之,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安全教育,是摆在高等教育工作者面前的共同课题,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与思考,才能探索出一条与我国高等教育实际相适应的道路,才能真正地使广大学生成为保卫工作的受益者,才能真正将高校的中心精力解放并投入到日常的教学和科研中去。
【参考文献】
[1]刘勇.如何做好高校安全教育[J].科技资讯,2008,(6).
[2]黄进.关于高校安全教育的几个问题[J].国土资源高等职业教育研究,2007.
一、成立组织,加强领导
为加强对预防溺水工作的领导,教育局成立了利辛县教育系统预防学生溺水工作领导小组,组成名单如下:
二、目标要求
一要落实“一个深入”。各校要深入开展与学生、家长、社会联系活动,主动与学生、家长、村组(社区)联系,结合学校安全工作特点,要将《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发放到每一个学生家长手里。提高安全意识,普及防溺水安全知识,明确安全重点,联系社会参与,积极构建“三位一体”的安全教育管理网络。
二要突出“两个重点”。要结合各类安全隐患特征,由学校牵头,在学生上下学途中的河、塘、沟等重点地段设立警示标牌,加大重点地段的安全教育与监管力度;要结合备考、迎考等工作安排,加强因人员变动、时间调整的上下学等重点时段的安全防范,切实做好重点时段的安全管理和轮流看管,确保不出疏漏。
三要做到“三个延伸”。要坚持将防溺水安全工作向校外延伸。综观近年来发生的溺水安全事故,多是发生在校外。各校要根据这一特点,切实抓好防溺水安全教育与管理向校外延伸工作,进一步夯实工作基础;要坚持将防溺水安全工作向假期延伸。假期是溺水事故的易发时段。各校要切实抓好暑假防溺水安全工作,切实做到早部署、早防范;要坚持将防溺水安全工作向社会延伸。学校的防范力量是有限的,学校要将有限的防范力量与社会的立体网络相结合,主动与家长沟通,主动与社会联系,学校要与家庭做好时空上的衔接,强化家长对子女节假日、上学前、放学后的监管,杜绝管理上出现空白点。进一步营造全社会讲防溺水安全、重防溺水安全的工作氛围。
四要强化“四个防范”。一是教育防范。以防溺水安全知识普及与技能提高为目标,形式多样、持之以恒的将防溺水安全知识宣教工作抓牢、抓实;二是避险防范。要将特殊时段、地段的安全防范作为重点,切实做到防溺水安全天天讲、防溺水警示处处有,切实将安全避险意识渗透到日常教育管理中;三是警示防范。要继续开展“安全知识与技能进万家”活动,要主动牵头在学校及社会活动场地周边设立防溺水安全警示标语,切实抓好学生防溺水安全管理工作;四是施救防范。要建立应急救援队伍,强化演练,在应急需要时,能有效开展施救工作,做到“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
三、切实加强防溺水专题安全教育工作
1、各学校要继续加强预防溺水事故安全教育活动,要通过班(队)会、黑板报、校园网、专题报告等形式,以典型事例对学生进行警示教育,让学生明白“伤害事故”就在我们身边,教育学生时时牢记安全,事事注意安全,人人重视安全,珍爱生命,学会生存。
2、各学校要加强管理,明确责任,严格纪律,教育学生要做到“六不”:不到水边玩耍;不擅自结伴游泳;不在无家长或老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不到无安全措施的地方游泳;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不下水救落水同伴(要采取呼叫、树枝、绳索等在岸上的救援)。
3、紧紧围绕“珍爱生命、防止溺水”这一主题,深入开展“六个一”活动:即开展一次全校性的安全教育报告会;出一期防溺水为主题内容的黑板报;挂一条“珍爱生命,预防溺水”的横幅。举行一次主题班会活动;根据本校实际举办一项竞赛活动(如手抄报、征文、演讲等);印发致家长一封信,通报到每个学生家长。
四、进一步严明责任,严格信息报送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