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住宅人居环境设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园林景观;小区;人文设计;
[abstract] : the article simply introduc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village landscape, analyzes modern residential environment of the village landscape design general requirement, proposed the modern village landscape design skills for your reference.
[key words] : landscape; Village; Humanistic design;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人类从巢居到穴居到山居到屋居,与自然界斗争的同时,苦苦思索着自己的生存环境。随着国民经济的腾飞,人们居住条件越来越宽敞舒适,但是经济发展的同时,环境也付出了代价。直到目前人类仍然在探索合宜的人居环境。园林式现代化小区成为目前房地产开发的潮流。无论普通居住小区,还是别墅豪宅,无不追求山水地形的变化,营造天然生态的居住环境,将中国园林中满足人类对自然环境在物质和精神方面的综合要求引入进来,使得居住其中的人们不仅得到物质享受,也陶冶精神,获得身心健康。
1目前小区园林景观的现状
园林景观发展的历史在中国已经有几千年,适应现代园林景观研究只有四十几年。所以,很多人对园林景观的认识很肤浅。他们认为园林只是种花种草,挖湖堆山,置石理水。改革开放以后,很多人有了出国的机会,看到欧洲的几何对称园林,开阔的大草坪很壮观。于是出现欧陆风、草坪风。随着房地产的兴起,中国园林风、欧陆风吹进了居住小区,他们不考虑小区人性化空间和功能性空间,也就是只注形式不注重功能。不理解东方园林的风格和特色,古典园林和现代园林服务的对象。
2现代人居环境中的的小区园林设计的一般要求
随着人们在生活水平提高,居民在购房时,除了考虑住区的位置、住宅户型平面、配套设施和物业管理的合理性因素外,更注重环境的综合质量。住宅环境的质量,主要包括绿色景观环境,人文环境、交通环境等,具体要求如下:
现代小区人居环境设计应尊重自然环境,因地制宜,尽可能避免大开大挖,这是当今开发商和设计师的公识。尊重环境不仅指用地的地形、地貌、植被,水体,气候等自然环境,还应重视包括地域文化,遗址,历史名胜、民俗风情在内的人文环境。
2.1.1小区园林绿化景观是居住环境设计的基本要求
社会发展到今天,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城市污染的增强,居民日益渴望回归自然,对绿色环境渴望之极,而小区园林化可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它也是将来绿色人居环境设计发展的必然趋势。当然这里所说的“园林”是指宏观的,大尺度的,正向大地景观,郊野景观和生态景观等方向发展。任何小区的园林化设计,都要有一条明确的主景轴线或中心花园,并由此轴线或中心来组织整个小区的景观设计,贯穿整个小区的始终。
近年来,笔者设计的园林景观,采用的是围绕这个主景轴线(从大门到中心旱地喷泉公园的轴线),将欧式风格的条形住宅和各个院落空间连成一片,组合成完整的绿色景观环境,以满足居民对绿化景观的需要。
2.1.2“人车分流”以满足小区交通环境设计的要求
近年来国家对公路,桥梁和交通工具的改良建设投入了大量资金,交通系统正在迅谏发展。同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居民的消费观念也是在日趋超前,汽车消费和旅游消费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因此如何解决好小区机动车行驶与停放,已成为当今现代小区环境设计中的一个新课题。小区环境设计所要追求的是安全、宁静、清新、自然、充满人情昧和生活气息。其中安全是首位,因此笔者认为“人车分流”是解决交通环境问题最理想的办法之一。我们从国家“康居示范工程”中可以看出,在水平上乘的方案中,几乎都采用“车在周边行,人在中间走”的分流方式,人们可不受机动车的干扰,真正留给居民一个安全宁静的“以人为本”的绿色共享空间。
2.2人居环境设计应尊重居民的生活习惯
小区人居环境设计应充分尊重当地的地域风俗和人们的生活习惯,应把小区住宅作为一种家庭生存生活载体来整体设计考虑,营造极具当地地域特色的现代住宅小区。因此,在人居环境设计中应解决好以下问题:
2.2.1首先要提升环境设计的理念
对人居环境设计要放大设计空间,走出居室,走出住宅小区的围墙去领会人和自然的关系。
小区的规划设计不但要考虑居室环境的优化,而且还有考虑户型,小区绿色生态环境和小区入口及周围城市大环境的对接、过渡和协调,否则这个人居环境就是不全面的人居环境,就是与城市这个大家庭格格不入的“异类”。一个世纪前美国著名建筑大师赖特就曾提出“有机建筑”理论,他非常重视建筑与周围环境的结合,认为建筑必须体现人的自然性,著名的“流水别墅”正是介于对大自然的渴望而成立的不朽名作。21世纪的建筑和小区设计,随着就WT0观念的逐渐发挥效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有机环境效应,将是重中之重。
2.2.2要认真搞好规划设计
对室内外大、中、小地区环境应统一考虑,一开始就要有“全局在心、局部人手”的创新手法。大的人居环境规划应与周围的自然、地形、地貌、景观、交通、人文、历史、经济环境进行对接,使居住环境融入城市整体规划中去。小区内部的环境要力求构筑出回归自然、亲近自然的氛围,实现城市大环境到人户小环境的自然、流畅、协调的过渡与对接。这就使得居者的室内外环境互相对接,彼此沟通,容为一体,又处处遵循正常生活中的人们的生活方式,习惯和行为规律,满足人们在工作之余能享有一处轻松、安逸、环境优美的舒适场所。总之,在规划设计中,要遵循以居住者的行为活动规律为主线,以日常生活项目的停留时间为节点,划分各功能空间。
3现代小区园林设计技巧
3.1依地形地貌,体现顺天理念
“沧海桑田”足以说明地势形貌是自然赋予的财富。市区街道平直,主要为了交通方便。而住宅小区建设就要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顺从自然地形。自古以来讲究依山傍水,筑屋而居,为的是开门见山,俯身望水.陶冶情趣。如果破坏起伏有致的地势。一味的讲究整齐划一,就会令人兴致索然。如果在小区内绿地规划范围区域充分利用建筑取出的泥土加以造形,有山有水,曲折有致,环绕流长。山坡种植花草树木,河堤树立假山奇石,之间铺以草坪,道路穿插其间,那又别是一番景象。小区内谁说建筑林立,甚至高层相拥。但是讲究了园林布局,就给人舒适流畅的感觉,生活在其中不觉疲劳,反觉享受。
3.2种植物造景,体现和谐理念
小区绿地也是城市生态的一部分,花草树木的选择也讲究多样性。植物造景必依托于人居环境的地形塑造。大地形如山川和平原构成大气候条件即地带性气候,微地形起伏也可以形成小气候环境。植物对光照,湿度、土壤和风的需求各不相同,有各自的生态习性。以地形为主创造不同的生态环境,才能供不同的植物生长,其中包涵植物间的融洽性以形成群落关系。小区园林设计要以乔木为骨架,灌木分布林问,草坪要因地制宜相对集中,草本花卉要以地栽为主,假山奇石点缀即可。植物与地形、建筑、道路、场地根据设计在统一中求变化,在变化中求统一。如此植物才会为我们创造好的人居环境。
3.3仿古典园林。凸显地域特色
我国地域广阔,气候多样。北、南方园林所采用的树种、花草不同,并因此而构成各自的园林特色。不重视本地的造园材料,而从数千里之外购运奇花异石,不仅价格昂贵,而且由于气候差异,多数外来花树难以存活。众所周知,小区用地很珍贵,动辄辟地若干亩搞广场、草坪,既浪费资源又增加业主负担。尤其是那些规模较大的小区,边缘居民对中心花园等公共空间的共享度很小。按照中国古典造园技巧则特别推崇“小中见大”的传统手法,讲究移步换景、景观层出不穷,如将小区分为若干组团,楼座摆放成围合、半围合空间,每个组团分设小型花园和若干个庭院景观,居民则可享受到“均好性”,也不浪费。中、西方园林各有千秋,在现代造园中可以参用,像将中国园林的精巧融入欧陆园林的开阔之中等,但一定要注意协调和谐,不能有拼凑之感。
4、结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城市人居环境中营造山水型景观氛围,是为了满足人们对自然山水的渴望和对水的亲近。山水景观设计理念被设计师设计、表现于现代城市的人居环境中,它体现现代人居环境设计在追求的美学艺术一价体系的同时,人居环境设计还应满足人的社会功能和周边环境生态功能理念要求的二、三价设计理念体系。我国山水型人居环境设计刚刚起步,但从本小区人居环境的景观设计应用效果看,“绿色生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代表了未来人居环境景观设计的某种趋势。
参考文献:
[1]张倩,设计与传承-将山水艺术融入现代住宅小区园林景观设计[J],今日科苑,2006(4):17
关键词:居住小区 景观规划人性设计
中图分类号:P9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居住区环境的设计日益成为住宅区建造的一个重要内容,其目的就是让人们能够处在一个舒适的外界环境中感受自然和人文的气息,放松心情,调理生活情调。现代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所以在本文中笔者主要以居民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作为论述主体,考虑居民本身的心理和审美标准、居民之间互相交往方便性、邻里间的感情沟通还有空间场地的布置等人性化和客观化因素,进行居住小区景观设计的探讨。
一、居住小区景观规划现状及存在问题
1.住宅小区人居环境设计应尊重地域环境,营造地域特色
现代小区人居环境设计应尊重自然环境,因地制宜,尽可能避免大开大挖,这是当今开发商和设计师的公识。尊重环境不仅指用地的地形、地貌、植被,水体,气候等自然环境,还应重视包括地域文化,遗址,历史名胜、民俗风情在内的人文环境。
2.小区园林绿化景观是居住环境设计的基本要求
社会发展到今天,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城市污染的增强,居民日益渴望回归自然,对绿色环境渴望之极,而小区园林化可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它也是将来绿色人居环境设计发展的必然趋势。当然这里所说的“园林”是指宏观的,大尺度的,正向大地景观,郊野景观和生态景观等方向发展。任何小区的园林化设计,都要有一条明确的主景轴线或中心花园,并由此轴线或中心来组织整个小区的景观设计,贯穿整个小区的始终。
1)“人车分流”以满足小区交通环境设计的要求
近年来国家对公路,桥梁和交通工具的改良建设投入了大量资金,交通系统正在迅谏发展。同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居民的消费观念也是在日趋超前,汽车消费和旅游消费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因此如何解决好小区机动车行驶与停放,已成为当今现代小区环境设计中的一个新课题。小区环境设计所要追求的是安全、宁静、清新、自然、充满人情昧和生活气息。其中安全是首位,因此笔者认为“人车分流”是解决交通环境问题最理想的办法之一。我们从国家“康居示范工程”中可以看出,在水平上乘的方案中,几乎都采用“车在周边行,人在中间走”的分流方式,人们可不受机动车的干扰,真正留给居民一个安全宁静的“以人为本”的绿色共享空间。
2)人居环境设计应尊重居民的生活习惯
小区人居环境设计应充分尊重当地的地域风俗和人们的生活习惯,应把小区住宅作为一种家庭生存生活载体来整体设计考虑,营造极具当地地域特色的现代住宅小区。因此,在人居环境设计中应解决好以下问题:
①首先要提升环境设计的理念
小区的规划设计不但要考虑居室环境的优化,而且还有考虑户型,小区绿色生态环境和小区入口及周围城市大环境的对接、过渡和协调,否则这个人居环境就是不全面的人居环境,就是与城市这个大家庭格格不入的“异类”。一个世纪前美国著名建筑大师赖特就曾提出“有机建筑”理论,他非常重视建筑与周围环境的结合,认为建筑必须体现人的自然性,著名的“流水别墅”正是介于对大自然的渴望而成立的不朽名作。
②要认真搞好规划设计
对室内外大、中、小地区环境应统一考虑,一开始就要有“全局在心、局部人手”的创新手法。大的人居环境规划应与周围的自然、地形、地貌、景观、交通、人文、历史、经济环境进行对接,使居住环境融入城市整体规划中去。小区内部的环境要力求构筑出回归自然、亲近自然的氛围,实现城市大环境到人户小环境的自然、流畅、协调的过渡与对接。这就使得居者的室内外环境互相对接,彼此沟通,容为一体,又处处遵循正常生活中的人们的生活方式,习惯和行为规律,满足人们在工作之余能享有一处轻松、安逸、环境优美的舒适场所。总之,在规划设计中,要遵循以居住者的行为活动规律为主线,以日常生活项目的停留时间为节点,划分各功能空间。
二、居住小区景观人性化设计方案的具体实施
1.针对宜居的总体规划设计
该项目总体布局是从环境出发,既照顾整个项目的外部空间形象,又注重社区内部空间的协调处理,以便最大化地发挥土地价值,形成整体空间形态的办法就是将整个规划体系、建筑体系、景观体系纳入统一的布局中。
(1)建筑风格设计
本项目吸收“法式”建筑风格的精华,通过典雅大气的建筑形式和极具传统韵味和古典气质的景观设计营造出小区自身特有的气质内涵,在彰显自身个性的同时,以一种优雅而谦逊的姿态融入到西安市莲湖区现代、简约、典雅、亲近、自然的总体氛围中,生态风情,有氧休闲生活,是该项目的设计定位。
(2)商业用地设计
商业中心设计以服务小区为主,兼顾对外功能。为了避免商业与住宅相互干扰,商业集中设置在北面地块狭小但临街路段,以大街交汇点为中心进行双侧设置,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土地的商业价值,又便于人流的出入,形成独立的商业氛围,而不影响小区居民的生活。
2.绿化景观
绿地作为居住区景观的一个元素,是居住区中唯一接近自然的生态系统,它对保障一个可持续的居住区环境,维护居民的身心健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居住区园林化设计,有一条明确的景观主轴线,沿这条主轴线,设计绿化步行街,有条件的话,在步行街旁把水引入、开人工小河流和叠水景观。居住区园林景观和植物花草应有层次,丰富多彩。种植上,尽量保持和利用原有的植物和树木,注重绿量,以树木为主,草坪为副,植物应多选取低养护、常绿、少毒害的品种,种植方式多取自然,忌平淡,应疏密相分、大小相映,宅与宅、组团与组团之间,各有侧重,强调可识别性和领域感。
3.设施与小品
设施和小品不应光是简单摆设,而是要做到自然。与周围和环境协调美观、恰如其分。建筑小品既有功能要求,又具有点缀、装饰和美化作用,是从属于某一建筑空间环境的小体量建筑,游憩观赏设计和指示性标志物等的统称。建筑小品往往是建筑群体构图中一个延伸或不可分割体,作为美化环境、烘托气氛、隔断空间、装饰陪衬主体建筑,供人们休憩和观赏之用。如亭、池、廊、桥、流水墙、棚栏、华表、花坛、喷泉以及各种建筑雕塑等。适当的加以运用可以充实文化艺术的氛围,反映居住区特色,点缀景观。环境景观小品在居住区景观中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4.针对道路系统的组织设计
该项目由于功能复杂,交通用地紧张,疏散人口多,因此将车行交通引导至半地下空间,并借助架空平台设置独立的步行系统,构建出多层次的立体交通体系,使人行空间与车行空间完全分离,体现人性化的交通设计。
(1)道路系统布局
每个地块均设一个主要出入口,一个次要出入口。小区采用人车分流模式,车行道布置在住宅,绝大部分停车在地下层解决,最大限度的减少区域内通行的车辆对中心景观的干扰,从而创造宁静安全的居住氛围。中心区域为完全步行系统,使住宅与景观轴线,小区服务设施以及公共活动空间之间得到很好的贯通与联系。一套完整、安全、全天候的步行系统从中央景观区延伸到每一栋建筑,组织严密,系统性强,为居住者提供了完善安全的户外休闲空间。
(2)停车系统布局及竖向设计
考虑到地面大型绿化景观的需要,设置全埋式地下停车库,各住户可通过电梯,楼梯由地下车库到住户所在层。另外,利用每栋楼地下室设置非机动车停车库。
三、结语
总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居住区景观环境的要求会越来越高,其人性化设计会变得更为重要,要求设计者在以后对居住区景观环境的人性化设计与探讨中要不断总结,创造出更加美好的人性化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黄德丽,程善勇论住宅小区景观设计应遵循的原则,华章,2010,(04).
【关键词】人居环境;相关标准;范围及其要求;对策和途径;作用
On the Habitat little knowledge of the environment in residential buildings
Wang Ke-feng
(Kuitun agricultural seven divisions Investigation and Design Institute (Limited) Kuitun Xinjiang 833200)
【Abstract】Of five on its own understanding of the living environment in residential buildings.
【Key words】Living environment;Related standards;The scope and requirements;Strategies and approaches;Role
人居环境建设五大条件是:住区居民适当住房的保证;健康与安全的保障;人与城市住区环境的和谐发展;生态环境建设;住区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与利用。下面我就从五个方面阐述一下我对人居环境在居住建筑方面的认识。
1. 衡量健康型住宅的相关标准
健康住宅的主要基点在于:一切从居住者出发,满足居住者生理和心理的需求,生活在健康、安全、舒适和环保的室内和室外的居住环境中。健康住宅的评估标准大体分为四个因素。
(1)人居环境的健康性。主要指室内、室外影响健康、安全和舒适的因素。
(2)自然环境的亲和性。提倡自然,创造条件让人们接近自然、亲和自然。
(3)住区的环境保护。包括住区内视觉环境的保护,污水和中水处理,垃圾和垃圾处理及环境卫生等方面。其四,健康环境的保障。主要是针对居住者本身的健康保障,包括医疗保健体系、家政服务系统、公共健身设施、社区老人活动场所等硬件建设。健康住宅理念的推出在全社会引起极大的反响。
2. 居住建筑人居环境的范围及其要求
居住建筑主要是指供家庭和集体生活、起居用的建筑物,包括各种类型的住宅,如别墅、低层住宅、多层住宅、高层住宅以及大量性建造的宿舍、旅馆等。其人居环境的主要范围包括居室、个体建筑、建筑群和住宅小区。
人居环境应包括自然环境(包括生态环境、气候环境、物理环境等)和人文环境(包括艺术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等)两个方面。在进行规划与设计中,要求把这两方面的环境和谐的协调好,以达到居民所要的生活舒适、工作便利、邻里和睦、身心健康、环境美化的目的。
2.1 自然环境方面。
(1)要注意建筑地域的生态环境。居住区的建设离不开土地,它与建筑基地地形、地貌、地物等密切相关,规划设计要充分注意保护环境,防止污染,防止见山就挖、逢水就填、逢树就砍,致使青山绿水不断地遭到破坏的行为。不要滥用耕地。小区内要保证有足够的绿化面积,并要注意防止空气和水域的污染,应为居民创造出一个能健康地成长、愉快地生活的人居环境。
(2)要遵循地区气候的特点。要注意居住区内气候环境设计,利用当地气候的有利因素,改善其不利因素。尽量减少对人工能源的依赖,多利用自然能源,寻求适应于当地气候特点的建筑形式,利用建筑自身的气候调节能力创造宜人的小气候。
(3)要努力创造良好的物理环境。在现代化的城市里,人口高密度聚居,耗能量剧增,城市街道宛如蛛网,机动车来往频繁,绿地、水面严重不足,以致空气污浊,噪音干扰,温度高,较干燥,在这些人为因素的影响下的声、光、热和空气的环境恶化,影响着人们的工作、生活与身体的健康,所以在建筑规划与设计以及建筑的措施与构造方面更要加以注意,如改善城市、住宅区以至室内的声、光、热和空气的质量应在重要的位置上。在城市里,建筑群的布局和房屋设计中要争取日照和自然通风,利用天然采光,防止噪音干扰,净化空气及调节好室内与周围环境的温度和湿度,创造一个令人满意的良好的物理环境。
2.2 人文环境方面。
建筑要美观,环境要美化。众所周知,衣食住行是人类最基本的需要,而建筑就是为了解决人类“住”的问题的。在建筑形式的创作中,要认识到形式要追随功能、环境、材料、构造与技术、社会生活方式和社会意识与文化传统等因素而定。建筑形象是反映建筑内容的建筑空间艺术形象和建筑外形构图。一个完善的建筑,其内容与形式应该是统一的,除了建筑本身的美观外,对建筑物周围的环境要注意美化,例如:种树、植草、开辟人工湖及设置喷泉、假山等。
3. 居住建筑人居环境创造与改善的对策和途径
良好的人居环境,在小环境上体现在每一个细节的完美,每一处设施的适用;在大环境上要体现系统和综合的魅力,如果把建筑物、聚居区、城市群孤立看待,单独设计,而不与其他相联系,就会出现上述问题,这与人居环境的要求是不符合的。如何使建筑、适应时代的挑战,加快探求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与建筑已成为人们不可回避的历史重任。
居住建筑人居环境的规划与设计要有利于促使人造建筑环境与自然环境的生态平衡,有利于形成自然环境的生态的良性循环。一般要采取多学科(包括地理、生物、卫生、植物、能源等)、各专业人才共同探讨,由建筑师进行综合设计,这就意味着建筑设计要超越单一建筑建造的范围,走向设计的整个环境,建筑的规划与设计不能只偏重于空间、形态、形式、视觉等方面去研究,而应从自然生态的角度去研究和探索问题。
在人居环境的规划与设计中,要注重保护生态环境,注重创造和改善居住区、住宅和居室的气候环境和物理环境,利用其有利因素,防止和改善其不利因素。同时要尊重人们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满足人们的艺术爱好与邻里的社会活动。要善于继承地方传统建筑的宝贵经验,并善于学习和吸收国外建筑先进和科学的设计手法和具体措施,敢于改革和创新,为居民创造舒适良好的生活环境。
4. 从人者有其居到花园小区和生态城市
改革开放后,人们的居住条件还相当不理想,许多人没有自己的住房,于是,“人者有其居”成为一种理想,也成为各级政府的努力方向和政策的出发点。在此观念下,住房的增加是第一位的,而住房的舒适度及其周边环境,由于各种原因并不是政策的主要考虑内容。然而,人者有其居,只是解决了人的基本需求,并未反映出入们的全部愿望,与社会整体的需要也有相当的距离。伴随着改革的深入,物质积累的增加;也伴随着思想的解放,人们接受了诸如环境保护、生态平衡、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等等广泛流行于当今时代的理念。于是在住宅问题上,有了更多更高的要求。不仅住宅本身的设计要更人性化,更舒适合理,住宅之外的环境也变得重要起来,小区的设施要配套,环境要美好,交通要方便等等。进而言之,整个城市的环境也被与人居联系起来,城市的规划和建设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城市的环境要绿化美化,生态要平衡,城市要适宜人居住。
5. 建筑师在推广健康型居住建筑中应起的作用
开彦
中国房地产研究会人居环境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专家组组长
中国房地产研究会人居环境委员会在中国人居环境试点过程中,本着做产品、做市场、做品牌的三原则,全面促进项目品质的提升。目前,中国房地产研究会人居环境委员会在全国已经做了80多个项目,每个项目在所在城市中都是最好、最受欢迎的。
金都杭城是开放式的,这种做小的方法是将来的一个发展趋势。特别是在城市里面,小区应该做到开放性,虽然小,但是有方向,这是针对过去强调规模大、封闭式小区而言的。这种做法是绿色建筑的绿色行为,我认为这是将来一个很好的发展方向。
成品房和粗装修的问题现在到了要解决的时候了。应该大力提倡成品房,精装修成品房应对市场是大趋势,是体现最后居住品质的一个重要方面。过去我们讲买房子买什么?环境好、建筑好,可能引起你的兴趣,但是最后决定的是这100平方米、200平方米的房子怎样做,这是最关键的。而恰恰在整个行业当中,对精装修的重视很不够,且有很多弊病,在今后的发展中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做品质的趋向就是科技,用科技来引领人居发展。怎样把科技做好?我认为应大力提倡绿色建筑,用绿色建筑的概念来带动房地产健康发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在今后房地产开发当中,品质管理相当重要。一个好的理念没有好的团队去执行、好的方法去贯彻,恐怕品质也是达不到要求的。此外,注重细节是体现今后质量品质管理当中的精细化问题,要用理性、科学的方法来带动房地产发展。
赵冠谦
国家级勘察设计大师、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顾问总建筑师
金都杭城这个项目是开放式的,因为这个地块分成三部分,中间有一条城市衔接城市的支路,项目分成了规模不大,但是非常方便的一个小区,这符合现代城市小区规划的理念。这种做法,使得它和城市的结合非常方便,因为越小,居民出行越方便,马上能够到达城市里面去。另外,面积小管理起来比较方便,居民之间相互认识、熟悉、交往,都给了一个很好的条件。
开放式主题,是目前以及未来城市小区推进的方向,不应像过去一个小区10多公顷,与城市分离的很大,道路交通很不方便,管理起来也不方便,居民出行,在里面要走很长路才能够到达城市,这种大规模小区从人性化角度看是不合理的。
秦铮
中国房地产研究会人居环境委员会专家组副组长
金都杭城是一个高层的项目,感觉进来以后没有那种很拥堵、很封闭的感受。为什么会有这样一种感受?因为它的用地非常充分,中间围合了一个很大的公共空间,在具体建设的时候,做得很精细,所以进来以后感觉舒适、宜人。
另外,楼体色彩用灰色基调,显得沉稳。建筑造型简捷,立面通过一些凹凸变化、虚实对比以及局部的一些越层设置,使建筑造型丰富、大气。环境设计上,把杭州江南园林的绿化风格和现代建筑自然融合。配套做了很好的完善,24班小学、12班幼儿园给小区带来方便,老百姓进住以后,可以从外表环境上的观赏,感受到内部实实在在的品质。
建议,把功能考虑得更充分一点;规模小、入住户数少会影响中水的使用,所以还要考虑中水冲洗以后,如何解决异味等问题。
朱显泽
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
金都杭城户型通风、采光都很好,小阳台的处理非常有特点,有封闭阳台、局部室外阳台。大户型设计的多功能房给用户提供了多种选择的机会。在景观上,采用江南园林的手法,体现住区文化的特点。
建筑的节能环境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现在做的曹妃旬项目,它整体规划是生态城,对每个项目都要求达到零排放的标准,包括低碳社区,很多新型的理念都提出来了。
金都杭城做了外墙保温、中水回收、雨水收集。我建议,在节能方面还可以做得更深入,比如把建筑遮阳处理好,夏天空调的利用率会降低很多;户室通风如果采用结合窗式,会对冬季的自然通风、改善室内空气质量非常有好处。另外,上一套垃圾处理装置,投资不大,但是对整个社会的贡献非常大。还有庭园灯,可以利用白天太阳的光电转换晚上做照明等。总之,在节能减排方面的一些细节工作大有文章可做。
赵文凯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居住区研究中心副主任
我们现在新提出来的人居环境标准,对大部分公司来讲还是一个高要求。达到人居环境建设七项要求,能投射出一个公司内部的管理。如果没有一个好的公司架构、管理理念,要想执行好目标,恐怕也是很难的。金都杭城在管理、技术方法、产品质量、细节服务等方面形成了一套成熟的做法和标准。
北京在2000年之后出现了一些探索本土文化在项目当中的应用。多数都是在别墅项目当中使用四合院的一些手法去做,怎样把中国传统的人居文化和现代城市融合在一起,跟技术融合在一起,金都杭城做了一些新的探索。
人居环境评估指标体系成为住区指南
洛 凌
目前,全国各地规模住区的数量不断增多,而规划设计人员对规模住区认识不足,缺少先进的规划理念作为指导,不同程度阻碍了城市的健康发展。
社区居民的归属感和自豪感强烈;居民对物业管理认同率和满意度达80%;城市交通联系方便,距公交站点不超过300米;500米范围内有托儿所、幼儿园、小学校;500户以上住区应设老年之家一处等等这些标准将成为我国规模住区人居环境的硬指标。近日,由中国房地产研究会人居环境委员会编制的2009年版《规模住区人居环境评估指标体系》(以下简称《指标体系》)经过修改完善,正式面世。
据了解,新版《指标体系》旨在建立一个能全面概括、正确引导、简单易行、清晰明了的评估规模住区人居环境的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是在中国房地产研究会人居环境委员会开展的《中国人居环境与新城镇发展推进工程》指导下完成的,它的特色是源于实践、指导实践,易于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理解和掌控,是房地产项目评价的目标,同时也是住区建设各阶段的实施指南。
中国房地产研究会人居环境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专家组组长开彦在接受本刊记者专访时强调,规模住区的定义不同于一个居住小区,不能用做小区规划的办法去对待规模住区的规划设计,对于规模住区的开发建设不单纯是解决城镇居民生活的居住场所,还关系到城镇居民购物、出行、交往、文化娱乐、教育、就业等多种要素,要解决好居住与自
然环境、居住与城市环境的关系,规模住区应具备相应的城市职能是城市重要的组成部分。
目前,全国各地规模住区的数量不断增多,而规划设计人员对规模住区认识不足缺少先进的规划理念作为指导,不同程度阻碍了城市的健康发展。业内人士表示,新版《指标体系》将填补快速城市化进程中规模住区开发中的空白,为房地产开发指引了品质建设的方向和实施准则。
《指标体系》内容包括七个方面:生态规划先行,突出人与自然;完善配套建设,创建城市价值;理顺空间布局,构建宜居环境;整合科技资源,引领品质升华;突出人本关爱,体现社区和谐;提升住宅品质,传承居住文化;健全服务管理,保证物业增值。
据介绍,《指标体系》采用与市场相结合、研究与开发互动的技术研究路线,通过创建“中国人居环境金牌建设试点项目”,在全国各地开展规模住区人居环境金牌试点工作。“一方面使课题研究获得了强大的实践支撑平台,同时以最贴近、最有效的方式用于房地产开发实践,使科研成果和实践应用达到最完美的结合。《指标体系》有效地提升人居试点项目居住品质,推动城市人居环境建设健康发展,整个过程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全新研究创新模式。”开彦表示。
据了解,中国房地产研究会人居环境委员会几年来在全国各地发展了80多个“中国人居环境金牌建设试点项目”,其中,浙江“金都房产”、“阳光100”、“河南建业”、“中国电子产业开发公司”、“浙江新湖”以集团形式将旗下的多个项目一次性加入“中国人居环境金牌建设试点”。全国首家集团型中国人居环境金牌试点单位、金都集团执行总裁俞阅隆表示:“在《指标体系》的指导下,项目在整个规划设计、建设过程当中,充分考虑到业主对人居环境的要求,取得了比较好的市场口碑,整个销售情况良好,得到了广大业主和行业的认可。”
“造房子”与“住生活”
王宝刚
谈到住居学,首先要了解我们的住宅。每个人都住在住宅里,但住宅到底是什么,未必人人都清楚。
建筑设计规范中对于住宅的定义是:住宅是供家庭居住、使用的建筑。其实,住宅有着非常丰富的内涵:有的学者说住宅是生活的容器,强调的是生活,那么,住宅设计应该充分体现人性化,提供能够享受生活乐趣的空间;也有人认为住宅是保障家庭生活的基本空间,这强调公民的居住权和生活权,政府有义务保证居者有其屋;还有一种观点认为,住宅是投资理财的对象,那就要强调住宅的投资效益。
造房子:从大同到地域化
随着城市住宅建设的快速发展,一些所谓的欧陆风格的住宅已充满了全国。城市住宅趋向大同,各地的住宅已经没有什么特色可言,有的仅仅是外观的一点装饰而已。
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因素是:外来建筑文化的冲击;社会经济的发展;现代家庭电器设备的普及;生活方式的变化;住宅建筑的标准化;建筑材料的多样化。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利益的驱使导致某些政府部门对传统民居保护力度不够,放任房地产开发商的肆意开发行为所致。
要想及时遏制目前这种不良的发展趋势,首先应该寻找地方民居与现代住宅的契合点,通过深入挖掘地方民居的特色,研究各地民居独特的功能空间及其在现代住宅中应用的可能性,设计出既能保留民居元素,又能满足各地区不同“住生活”方式需要的住宅。
买贵的还是买对的
买房好还是租房好?买大房子好还是买小房子好?这是没人能准确回答的问题,也是不能一概而论的问题。可以肯定的是,符合需求者实际条件和需要的选择是最好的答案,即住宅的规模应该根据需求者的家庭人数、家庭结构、家庭发展的不同阶段及经济条件来决定。
大户型的流行误导了消费者的住宅取向,使得一些购房者不顾自己的经济条件,盲目购买大户型住宅,不但造成资源浪费,而且给消费者带来了长期、沉重的经济负担及潜在风险。一旦房地产泡沫崩溃,其后果不堪设想,这是政府和消费者都不应忽视的问题。
住宅呼唤个性化
我国城市的住宅都是以集合住宅为主,这样的住宅缺乏个性,家家户户几乎都很类似。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住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人们越来越需要能够满足个性化需求的住宅,而个性化的住宅是市场难以提供的,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解决。
关键词:自然生态,园林式人居环境,成本,整体性,人文,考量,郊野园林
中图分类号: K9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前言
随着建设生态型、节约型园林绿化城市的呼声日益高涨,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再现自然成为园林景观建设的主旋律。当前,经济的高速发展带来的一些负面效应,使得人们对环境的建设日益重视。人们生活富裕了,也自然对健康与生活品质有了进一步的要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希望拥有自然生态与宁静舒适的居住环境的愿望也日益迫切。以我国文化为主题的注重山水环境的中式楼盘越来越得到人们期待。人们生态园林式的居住观,给小区绿地环境设计注入了新的内容,同时也向小区绿化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自然生态园林式人居环境营造模式案例分析
以浙江乐清芙蓉国际花园景观设计为例 创造一个自然生态园林式的人居环境,不只取决与设计师或者施工人员,还是业主。设计是脱离于自然同时还依赖于自然界的原样。与其他景观设计相同,人居环境的建设和创造的步骤包括:策划,设计,施工,养护等几个层面。各个环节都应按照自然法则操作,且每个层面必须按照科学的规律步步为实的展开。
2.1策划
园林景观项目的策划是景观工程的最前期阶。项目策划理念应该新颖、独特,但也要给景观设计、施工、养护提供可操作的平台。策划的错误,将会导致项目运作全过程的不顺畅甚至整个项目的失败。景观设计的概念规划与策划是发展商,建筑师,景观设计师与潜在购房者(在这方面要做到有一定的难度)一起互动的过程。四方互动,才能使建筑和景观能融化在社区整体风格之中。同时景观设计必须呼应居住区设计的整体风格,包括与建筑景观的呼应和谐,硬质景观要同绿化等软质景观相协调。不同居住区环境的设计风格将产生不同的景观配置效果,现代风格的住宅适宜采用现代景观造园手法同时结合自然生态的软质景布置形式,营造舒适明朗的园林式人居环境,自然园林式风格的住宅则适宜采用具有地方特色和历史语言的造园思路和手法同时结合自然生态的软质景观布置方式,营造自然繁茂满目葱茏的园林式人居环境。
2.1.1项目概况
项目总体规划理念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建筑与景观和谐搭配。该项目为超高层商住一体式楼盘,基地不大,占地面积仅为2.4hm,建筑密度27%,容积率为2.299,绿化率高逾40%(景观设计调整之后),集中绿地4200㎡左右,通过整体性景观的营造,立体呈现出和谐的景观效果,形成“人在景中住,景在居中行”的康居生活图景。
芙蓉国际花园地处浙江乐清市芙蓉镇的核心地块,地块东侧紧邻该镇最大的商业街-芙蓉街,南面与该镇的交通枢纽汽车总站相邻,北面有该镇唯一自然河流芙蓉溪缓缓流过,西靠雁荡山余脉,气势颇佳。地理位置可说极其优越。景观设计汲取自然、时尚与人文艺术完美融合的精神气度,在社区内规划尽显规划师人文关怀的自然景观空间、商业生活设施与人文艺术小品。
2.1.2景观设计主题----幽静、雅致、清丽
纯自然的景观主题为居民创造一个与时间流动的心灵游戏空间和高品质的生活社交空间。别具风格的现代建筑,以及思想四溢的主题雕塑小品及特色场地设施,在绿色掩映的空气之中弥散着自然与人文的气息,悠然生活的情境如画展开。设计方案从绿树成荫的主入口,到郁翠葱茏平坦开阔的组团中心区域,体现半私密性曲径通幽的小尺度宅前花园,社区的集中绿地与40%的绿化率无不在为追求人与自然的良好结合提供理想的场所,力争创造一个自然生态的园林式人居环境。
2.2园林景观总体规划
崇尚自然生态、崇尚园林文化是近来居住区景观设计的一大特点。随着自然生态的不断升温,开发商和设计师们开始不再机械地搬用西方式园林模式。甚至开始在园林式居住环境的大背景下进行居住区的规划和策划。设计师根据各地方区域特征和基地的自然特色,并且通过建筑与景观设计来表现历史文化的延续性与地域特色。
2.2.1总体规划设计不宜过于复杂
宅前屋后的组团绿地中,若是内容多,形式多,建筑地坪多,后果就是绿地减少。一个优秀的人居环境,在总体规划方案则必须简洁大气,整体感强。同时在细微之处显品质,在细部仔细推敲。以简约大气的整体布局方式结合山水自然生态的园林式造景手法,营造符合中国传统审美习惯与园林式庭院居住情结的人居环境。
2.2.2园林四要素互相交错咬合
万变不离其宗,设计亦如此。园路,绿地,水系,地形四个要素的合理设计与布局,是营造园林式环境不可或缺的部分。这四个要素应呈自然状的交错穿插,和谐融合。空间组合灵活多变,空间开合变化由地形,植物,建筑等元素共同组合,相互吻合,互为整体。
2.2.3景观设计目标
合理利用资源,打造高品质、经济的景观环境;结合建筑高度与量体,创造多层次、多视点及多重空间体验的户外环境;透过景观的营造,塑造住民的乐活精神享受;特色的小品、雕塑、设施的引入,打造颇具艺术氛围的景观空间,提高住民的修养和气质。
2.3园林景观生态设计原则
居住区景观设计不仅仅是供观赏为主的视觉景观设计,更主要的是住民日常生活,扩大社交圈子的场所。满足安全、刺激、认同是人的基本需求是必需的。所以生态设计观应该全面贯穿到整个设计的各个分项之中,在最终实现景观整体的自我可持续的发展,才能使景
观的效果发挥到最大。
2.3.1居住区景观设计以建设成本生态为考量
居住区景观不同于政府投资建设的公益性项目,投资成本可以相对宽松。开发商是商人,以盈利为最终目的,他投资房产并建造景观,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推销他的产品-住宅。所以对小区环境的要求既要景观好,还要投资不及成本控制好的设计容易获得业主的青睐。在芙蓉国际花园整个项目当中通过以下的方式来控制建设成本,既能最大保证整体景观效果,又替业主节省开支。
(1)建设重点分区少。如何帮助业主控制成本,作为景观设计师来说非常的重要,很多时候方案创意的优秀,俗话说,好钢使在刀刃上,在有限的投资情况下一定要合理的分配,把使用频率最高的场所用较多的费用去建设,以达到最好的效果。这样既能保证业主的投资花的妥当,又能保证设计师的设计创意。
(2)材料分区,材料的控制,不仅仅可以帮助业主节省成本也可以帮助设计师本身强化对材料的选择价廉物美,景观表现力好的当地有的材料可以大量使用。
(3)灯光的控制,景观灯光的设计对景观效果有很大的帮助,尤其是夜间的效果,不仅仅起到照明,保证住民安全的作用,还能营造出温馨的氛围。但是灯光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容易产生浪费。所以要适当进行设计,使用灯具尽量选用节能灯具,选取泛光照明的方式,保证景观效果,又节约能源和长期的运营成本。
(4)水景的适当设计,水景在景观中有很重要的作用,有水而活,水是精神所在,是景观设计的点睛之笔。但是由于水景运行需要长期的维护成本,费钱费水费电还要人工,所以设计时是设计师打动业主的杀招,也是业主售楼的亮点和卖点,但也是最大的软肋和硬伤。因此,在该项目中,设计师只在主入口广场设计了旱喷广场,这样可以就可以选择使用的时机,也有利于降低成本。
2.3.2居住区景观设计以景观整体性为考量
居住区景观设计光靠亮点是不够的,如何保证景观的持久性才是居住区景观设计最大的挑战,只有提高景观的整体性才能打造出高品质的生活空间,令人感到舒适和惬意。而要做到这点,就需对整个小区做全面的分析和规划,“生态”的调整才能改善整个小区环境。
(1)交通动线的调整,小区的交通动线是小区的基本骨架,在日常生活中至关重要。但是规划师、建筑师们设计的动线,只求方便车辆沟通内外联系基本功能要求,而根本不顾对景会产生什么影响,对步行的居民使用是不是方便。而景观设计师会从景观的角度出发,寻求既能保证基本沟通的要求,还会照顾到景观的效果,方便住民的使用,求的最大的环境空间。
(2)室外临时停车位和消防等高面的调整,室外临时停车位和消防等高面,都会占据不少基地面积,尤其是在开发面积不大的小区中,会让可供景观建设的面积减少,而且因为功能的使用限制,一般情况下连基本的绿化都都不可以有,所以只有通过良好的创意和一定的技术手段才能尽量消弱这些不良的视觉感受,甚至把这些不好的因素转化为不错的景观形象。
(3)植栽设计的重要性,植栽是大部分景观设计的血肉,是景观效果得以体校的重要载体,也是改善小气候环境的最大功臣,为住民提供了清新的空气和诗意的环境。选择当地适应性强的释放负离子丰富的植栽作为骨干材料,植栽配置注重层次的变化、质感的变化和季相的变化。并通过植栽营造不同的空间。并构成自然的系统,引入其它物种,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完美景观环境。
2.3.3居住区景观设计以体现人文生态为考量目标
优美的环境景观给人以写意的精神享受,还要提供给住民增强体质、加深亲人感情、融洽邻里关系、交朋结友参与社交互动的空间,把死的环境变成生活的舞台和剧场,成为人与自然沟通,人与人交流的理想之地,所以要合理的进行景观功能分区,适当的安排设施和活动交流的场地。
3.自然郊野园林景观在人居环境中的应用
自然郊野景观在人居环境中的实现形式宿根花卉是大自然给人类最美好的恩赐,它们可以美化环境,陶冶性情,净化心灵,增进健康,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给人以美的享受、美的熏陶和美的启迪;它也是自然郊野景观的形成要素。自然的花与绿草的环境能使人们感觉干净、轻松、愉悦和舒畅。人们对园林景观审美要求的提升,使野生花卉在园林景观中大放异彩,人居环境也是其中之一。
4.总结
居住小区的园林景观规划设计,是一个综合性的课题。它能反映出不同时期的社会经济、文化特点。在小区景观建设中应本着“以自然生态为基础,以整体品质为目标”的设计理念,而不仅仅“以人为本”,充分利用小区内的有限组团绿化空间,实施绿化、造景,力求营造“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缓坡清流、阳光草坪、生机盎然”自然生态的园林式人居环境。
通过建设具有较高水平的现代人居环境的绿色空间及自然生态效应,以达到改善城市生态质量和人居环境的目的,在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条件下,开拓人与自然充分亲近和谐统一的休憩生活境域,使久居闹市的居民获得重返自然的身心享受,这是人们共同追求的理想,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杨赉丽.《城市园林绿地规划》中国林业出版社1995
[2]黄晓鸾.《居住区环境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关键词】人居环境学;景观设计;系统
Taking the landscape design of systems thinking in the sciences of human settlements in the city
Abstract: Human settlements environment where the human live is closely related with the activities of human existence in space. It is the intermediary contact and interaction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The people's production and life as well as specific human settlements environmental construction activities are inseparable from the natural broad background. Therefore, in the design of city landscape, harmony between man and nature and to achieve real "harmony between man and nature". We should find the connections between things with the method of the sciences of human settlements theory and give the landscape design with the guidance of theory.
Key words: Sciences of human settlements; Landscape design;system
人居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与环境最密切、最具体的物质交换与情感交流的地理空间。人类已进入21世纪,在这个新的世纪里,建筑学面临着许多难题和挑战。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逐步增强,人类的能力已经发展到自然界的承受能力之上。尤其是近些年来,人口急剧增加,资源日益短缺,污染加重,人居环境不断的恶化。同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态环境意识的觉醒,人们对于人居环境要求也越来越高,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就成为人类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在人类的生存和繁衍过程中,人居环境建设起着关键的作用,我们建筑师又如何作出自己的贡献呢?现在许多城市环境景观形态设计失败的原因,大多是脱离了人类作为环境的主人的行为感受和需求,或者忽略了当地生态环境的自然规律。21世纪的社会要求我们更加的关注“人”,但又不能一味的满足“人”的欲望,而是从人的需求出发,创造符合生态发展规律的生活方式。而吴良镛先生所倡导的“人居环境科学”尝试建立一种以人与自然的协调为中心、以居住环境为研究对象的新的学科群。它强调把人类聚居作为一个整体,了解、掌握人类聚居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建设出更符合人类理性的聚居环境,这为景观设计带来了指导方法,使得对于环境的设计更为人性化和合理化。
城市人居环境景观是居住区外部空间环境中以物质元素构成的景观体系,是居民、发展商和城市共同关注的对象,也是提升生活品质的一种外在参照,是提升城市品位的重要基础。居住区的环境景观是人们户内活动空间的延续和补充,是供人们休憩的场所,也是人们与大自然亲近的最好办法;环境景观是人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理应满足人们生活的一般要求,立足“以人为本”的理念,设计师应多考虑心理和情趣的景观要求;城市人居环境景观还应表达物质景观的历史或文化底蕴;场所的地域特征、典故等,将赋予景观以丰富的人文内涵。所以我们在设计城市人居环境景观的过程中,应该用人居环境的科学方法论去思考,在这里我们就应该了解它的含义和核心。
一、 人居环境科学
1993年,吴良镛在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学部大会上第一次正式提出建立“人居环境科学”的倡议。人居环境科学是一门以包括乡村、集镇、城市等在内的所有人类聚居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它着重研究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强调把人类聚居作为一个整体,从政治、社会、文化、技术各个方面,全面地、系统地、综合地加以研究,而不像城市规划学、地理学、社会学那样,只是涉及人类聚居的某一部分或者是某个侧面。人居环境学是涉及人居环境的有关科学。与“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学”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总的来说,它们都以环境为研究对象,但各自的研究范围、内 容、与侧重点及所采取的手段并不一致。环境科学与环境工程学涉及的是具体的科学技术问题,全球变暖、臭氧空洞的产生等,而人居环境科学关心的则不仅是如何 把环境科学与环境工程的理论和方法引入人类聚居形态,对五大系统的各个层次的人工与自然环境的相关内容均应引入到规划中去,用以提高环境质量、形成宜人的 居住氛围。
吴良镛“人居环境科学方法论”的核心是整体论方法论。是一门“关于整体与整体性的科学”,强调从整体出发思考人居环境,追求人居环境建设的整体利益,其思想内涵可以概括为“整体观”。正如道萨迪亚斯所指出的,人类聚居就是“我们的生活系统”。就人居环境的物质建设、规划实际来说,则可以以建筑、地景、城市规划三位一体,构成人居环境科学大系统中的主导专业。因为城市仅仅是人类聚居中的一个要素,所以城市规划不能独善其身,而应该与建筑、地景等学科同步思考。根据我国当前情况,在面向21世纪的建筑发展实践中,要将三种融合贯通综合的进行设计。
因此,人居环境科学是发展的,永远处于一个动态的过程中,它的融合与发展离不开多种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尤其要借助各种相邻学科的渗透和扩展,来创造性的解决实际中繁杂的问题。我们应视为一种整体与整体性的科学,使其获得整体的协调发展。若能将此系统的设计原则贯彻在景观设计上,同样也会得到高瞻远瞩的发展潜力。
二、 城市人居环境景观发展的现状和问题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化的速度也越来越快。随之都带来一些许多环境的问题,虽然人们已经认识到城市环境景观的重要性,但是纵观我们城市整体的发展,城市景观与建筑仍然显得不协调。景观设计没有呼应居住区的整体设计风格,硬质景观同绿化等软质景观不协调。因为不同居住区设计风格将产生不同的景观配置效果,现代风格的住宅适宜采用现代景观的造园方法,地方风格的住宅则适宜采用具有地方特色和历史语言的造园思路和方法。主要是因为我们的室外空间环境设计还停留在以前传统的模式,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景观设计师、建筑工程师、开发商等不能很好地沟通与协调,通常是先规划好房子,再做景观规划设计,在城市建筑风格与景观特色上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不能给人一种自然、舒适、融洽的感觉。由此看来,我们的设计师们不能先规划好整体环境,再把房子像种树一样种进去,而应用建筑去巧妙分隔和围合空间,使建筑和景观能融化在居住区整体设计中。
三、 案例分析――南京城市环境景观设计
南京城市环境景观设计与建设以“建成经济发达、环境优美、融古都特色和现代文明于一体的现代化江滨城市”为指导思想。
对于南京这座人口众多、土地稀缺、人工与自然的矛盾相当突出的城市来说,有机整合的理念尤为重要。城市中充分挖掘和利用南京所具有的“水”和“绿”等自然景观要素,通过对其进行增量改质和空间组织,以恢复人工与自然的平衡和谐。同时交通要实现立体化、除地下、空中和地面交通外,还要开通水路,体现烟雨秦淮的风雅。所有的电线要入地,即“净空”;所有的地下管道要统一部署,综合利用。
城市景观的设计与建设坚持方便人、服务人、取悦人的宗旨、遵循以人的感知为设计依据的原则。城市景观河建筑形式的塑造、从人的感知和情感的立场出发,研究人的尺度、人的视点、视角与建筑物实际尺度的关系。基于以人为本的理念,纽约的区划规法就规定,每10平方米的广场必须配备一个座椅,每15平方米的广场需要种植一颗乔木,于细微处体现对人的关怀。南京的市民广场也可参考这种做法。在环境景观设计和建设过程中更多地考虑人的全面发展,塑造独特的南京人的个性。
在园林绿化上,重视街道绿化和居民区绿化;与市区内众多的河湖水面、公园、山林绿地紧密结合,形成城市绿化系统,而且还把近郊的风景区和山林绿化带延伸融入市区,改善了城区生态环境。
四、 如何进行城市人居环境景观设计
景观设计虽然是建立在环境艺术设计概念之上的设计门类,但它所蕴涵的内容却涉及到美、建筑、园林和城市规划四个方面。景观设计最通俗的解释就是美化环境 景色,可以说是以塑造建筑的外部空间的视觉形象为主要内容的艺术设计。这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环境系统设计,它的环境系统是以园林设计所涵盖的内容为基础, 设计概念是以城市规划设计总揽全局的思维方法为主导,其设计系统是以美术与建筑专业的构成要素为主体。在第20届建筑师大会上,吴良镛院士在《世纪之交展望建筑学未来》的报告中指出:广义的建筑应走向建筑、地景、城市规划的融合。他所谓的地景,即景观设计,用景观设计的手段来改善城市的生 态环境是必然趋势,而景观设计也就成为居住区规划设计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
4.1 注重环境景观的文化性,体现地方特征
崇尚历史、文化是近来居住区景观设计的一大特点。随着历史文化等主题的不断升温,设计师们不再机械的照搬西方园林模式,甚至在中国文化的背景下进行居住区的规划和策划。根据各地的区域特征和基地的自然特色,通过建筑和景观设计来表现历史文化的连续性与地狱特色。如青岛的“碧水蓝天白墙红瓦”体现了滨海城市的特色;海口的“椰风海韵”则是一派南国风情;重庆错落有致的城市布局体现了山地城市的特点;而苏州的“小桥流水”则是江南水乡的韵致了。这些案例无一不是在传统文化中深入挖掘,从而开发出兼具历史感和时尚感的纯正的中国风格的作品。
4.2 景观设计要做到“以人为本”的人性化原则,要求设计者必须了解所住居民的年龄结构、职业、生活、工作习惯、生理要求的基础上进行全方位的人性化设计。目前我国许多居住区内园林绿化在很多方面忽略了这一点。比如:有的楼盘用绿地做隔离带,却忽视了人们生活 的方便,两分钟的路程可能得走上十几分钟,导致许多人直接从绿化带穿过,破坏了绿化;有的居住区绿化设计没有把残疾人的行为考虑进去,给残疾人的出行带来 不便;有的居住区没有为老人和幼儿开辟专用活动场地;有的居住区景观设计粗糙,没能真正、准确地创造人们所需环境。
新时代的园林景观设计, 赋予新的形式、材料、科技、革新的同时, 传统的民族文化及特征需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中国丰富的自然景观和卓越的园林文化遗产是现代风景园林师的宝贵财富,其中蕴涵的自然文化理念、园林生态美学和再现地域景观的手法, 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借鉴, 并融会贯通于实践之中。
4.3 强化生态设计的理念
显露自然作为生态设计的一个重要原理和生态美学原理,在现代景观设计中越来越得到重视。生态设计还强调人人都是设计师,人人参与设计过程。生态设计是人与自然的合作,也是人与人合作的过程。态设计不是一种奢侈,而是必须。因为它关系到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关系到每个人的安全和健康;也关系到人类的持续。生态设计更是一种伦理,它反映了设计者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是每个设计师的最崇高的职业道德的体现。有了对社会和土地的责任感,景观设计师才有可能选择生态设计。所以,从本质上讲,生态设计包含在每个人的一切日常行为之中。对专业设计人员来说,这意味着自己的设计必须走向大众,走向社会,溶大众的知识于设计之中。同时,使自己的生态设计理念和目标为大众所接受,从而成为人人的设计和人人的行为。
结语
21世纪的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全球性的生态意识的觉醒,并开始进入积极付诸实际行动的时代。人居环境是人类与自然之间发生联系和作用的中介,人居环境建设本身就是人与自然相互联系和作用的一种形式,理想的人居环境是人与自然和谐统一,正如古人所说“天人合一”。
因此,现代的景观设计应积极为居民创造舒适宜人的室外公共空间及私密性空间,以及符合各年龄层居民行为特点的景观环境活动空间,加强居民与绿地的联系,调动居民参与景观环境设计与管理的积极性。在发挥景观环境、 景观功能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提高城市住区的生态环境质量,满足居民进行社会性活动的需要,保持和发展其地域文化传统,共同营造人居环境的和谐美好。
参考文献
[1]吴良镛.人居环境科学导论
[2]刘滨谊.人类聚居环境学引论
[3]吴良镛.芒福德的学术思想及其对人居环境学建设的启示.城市规划.
关键词:人居环境 水文化 生态 景观设计
1.引言
古往今来,人们纷纷将能否看到水、拥有水视作衡量居住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这是人类质朴的“生存艺术”表现之一。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居住环境的水景设计也提出了新要求,不再仅追求规模和档次,更要体现一定的生态性、艺术性和文化性。
2.水文化的生态美学意义
人类文明的生态核心认为人是价值的中心,但却不是自然的主宰,人的全面发展必须要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正是这种思想的高度概括。人需要调节自身以改善与自然万物的关系,实现“诗意地栖居”,获得审美的生存,进而创造出更美好、更和谐、更加富有诗意的世界。因而,自然要先从保护和改善我们生存的环境做起。而在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中,水是最重要的,它是生命之源,万物之本,也是生态文化之根。
2.1 水文化的生态基础――水是一切之源
水,清澈、灵动、神秘,体现出天地间的大美。任何生物、任何文明都离不开水。一方面,水是一切生命之源;另一方面,水在生成滋养万物的同时,亦能在顷刻间颠覆一切。人类在这种既敬又怕中对水产生了崇拜。因为水可以孕育生命,也可以净身清心,对水的崇拜也就产生了关于水的各种神话以及对水源的自觉保护。人们对水的崇拜和保护,真正是对生命之源的敬畏。由此带来的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反映的却是一种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怀。
2.2 水文化的生态发展――水是一种载体
水作为一种载体,一旦与人类的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相结合,就会产生相应的文化,这种与水有关的文化也可称为文化生态。纵观历史,但凡闪耀灿烂光芒的人类文明皆是依傍大江大河的:尼罗河孕育了古埃及文明,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文明、恒河流域的古印度文明,及以长江、黄河文明为依托的华夏文化等。现代人类社会,有水的地方仍是人口稠密的地区,往往知名的大城市中总贯穿着名江大川:国外有伦敦的泰晤士河,巴黎的塞纳河,中国有流经兰州的黄河,流经重庆、武汉的长江,流经长沙的湘江等。人类在依靠水、利用水、改造水的过程中,使水具有了文化生态属性。水,不仅影响了文化生态的产生,随着历史的演进,更发展成为了文化生态阐述的一个主体,作为一种文化生态符号,渗透到了哲学、美学、政治、经济、民俗等各个层面,闪烁着丰富多彩的光芒。
2.3 水文化的生态归宿――人与水的和谐
人与水比邻而居,共生共融,以追求天人合一的审美境界。因此人水和谐成为人居水文化生态美学的至高追求。人与水的和谐,首先要以爱护生命的姿态来爱护水资源;还要尊重水的自然状态和自然价值,充分保护水资源生态系统的完整,为人类提供良好的生存发展环境;人与水的和谐,更要确立人和水的平等关系,推动人类文明从工业文明时代飞跃至生态文明时代;人与水的和谐,要实现人水共生、可持续发展。人从水生态中有所获得,更要对水生态提供给予。已经受到伤害的水环境要充分治理,已经被破坏的水生态则要尽量恢复原状。这样,水资源才能持续、良性发展,也为人类社会获得持续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3.传统人居环境中“水文化”的生存艺术
3.1传统人居环境中“水文化”的生态性表达
云南的丽江古城中处处有水,除了穿墙绕户的流水,“三眼井”作为古城用水的一种方式也值得一提。它的特点是通过地势,从上到下,三塘水相连,第一眼为出水口,亦即严格意义上的井,用于取饮用水;井中溢出的水随地势进入第二眼,为洗菜用水;随地势又进入第三眼,为洗衣用水。因水往低处流的原因,不会污染上面的塘,而用水又比较节约,十分符合当今“节约即环保”的理念。也说明了纳西先民虽然生活在水资源十分丰富的丽江,但依然对自然的馈赠心存感激,遵守物尽其用的规则。这种对水的利用和改造,反应了人们朴素的生态美学智慧。
3.2 传统人居环境中“水文化”的艺术性表达
艺术的概念,可以理解为“精神文化的创造行为”,它具有精神性、形象性、情感性、形式美感等特征。水体在古今中外园林设计中的地位和作用,能够说明人居环境中“水文化”的艺术性表达。
所谓“无园不水”,这几乎是自园林产生以来,发展至今的一个共同特征。从借天然水景,到人工造景,其本质都是对自然的一种折射或浓缩。水之形、水之声、水之意都千变万化,深邃审美而富有哲理。由于水的这种可塑性和流动性,决定它也是变化最大的景观设计元素,我们可以通过艺术的设计手法,一方面从水的寓意、水的理念入手;另一方面从形、声、色、光,以及与依水景观之间的搭配、构图等多方面出发,综合运用以期达到相对完美的艺术效果。如光影因借、倒影成双、逆光剪影、动静相随等。增强人居环境的艺术感,给人们以美的体会。
3.3 传统人居环境中“水文化”的功能性表达
自然界中的水体本身就有调节局部气候、净化空气、增加环境多样性等作用。人类自古就有在居住地周围利用或改造水景来满足自身对环境的要求,故中华文明中的“风水学”其实也有一定的生态意义。此外,水体还有防止事故和灾害等功能。如古代城市修建有护城河,为了军事防御以及提供紧急救火之水。中国传统民居中也不乏此例:位于河南省郏县堂街镇的临沣寨,原名水田村,始建于清同治元年,迄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发源于香山的利溥、沣溪两水分别从寨东、寨西流过,整个村落被一种浅红色条石砌筑的寨墙紧紧围着,为了抵御当地猖狂的山贼强盗,设计时在寨墙引自然流水形成护寨渠。不失为人居环境中水文化防御保护功能表达的一个典范。
3.4 传统人居环境中“水文化”的社会性表达
始建于南宋绍熙年间的安徽宏村,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其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不仅是因为历史悠久,保存完好,还因为其特色建筑和神奇的村落水循环系统。宏村背倚秀美青山,清流环村穿户,这看似排水沟的窄窄小渠,其间流淌的都是清澈的水、循环的水。因为宏村整个的地形貌似一头卧着的水牛,所以这些穿家过户的小渠就称之为“牛肠”。当然还有“牛胃”:位于村中央,有个半月形的池塘,即宏村“月沼塘”。虽然“牛肠”即可洗衣、洗菜,但“牛胃”无疑是村民在进行劳动的同时,与人交流的最佳场所。可以想象一下,在这里,人们相互间的信息得以交换,情感得以沟通,在说说笑笑中释放了一天的劳动压力。直到现在,当地的村民们还保留着这样的习惯。
4.现代人居环境中生态水景设计的原则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水景已成为现代人认为高尚居所的必要条件。但现代人居环境水景设计中存在许多问题:一来,文化特色危机、精神信仰缺失,造成模仿风盛行,生搬硬套;二来,环境与生态危机,水景的建设和维护成本极大提高,造成资源的浪费。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应该学习传统民居中关于水的“生存艺术”,结合实用性和艺术性,从注重把握水景的文化性和生态性入手,创造优美和谐,具有文化内涵,有利于人身心健康的现代人居环境。
4.1 充分体现所在地域的特征
人居环境景观的创造,离不开当地的地域特征,要充分体现当地的地域特征。比如,居住环境是滨水的(湖泊或河流),就应该在尊重周围环境原貌的基础上,把水资源合理的引入小区内,加以设计规划,形成以水景为主的住宅区,让住户充分享受水的风景。深圳万科东海岸住宅项目,选址在自然山水环抱的风景秀丽之处,充分利用了原有的水体,把自然水体和人工水体巧妙地结合,形成了居住区的优美山水风景,极大地提高了整个居住区的品位,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4.2 把握尺度、提倡适度建设
目前一些所谓高档的居住社区存在这样一种不良的倾向,即在水景建设上,片面强调水景的规模。在理念中,把大造水景作为体现较高居住水平的标志。于是,兴建游泳池、大挖人工湖在居住区景观设计中蔚然成风,不但建设投入极高,后期维护和保养成本也很大,既浪费了自然资源,又不节能环保,从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角度考虑是十分不可取的。因此,我们要因地制宜,恰到好处地营造水景。不但要节约用水,对人居环境造景用水的总量进行控制,力求用较少的水创造较好的风景,创造较好的活动场所;还要实现水的重复利用,而不是将用过的水直接排放。
4.3静水为主,动水为辅
动态的水很美,但从节能的角度看,如果不是由于自然落差形成的动态水景,就需要大量消耗能源。因此,在居住环境中,应该提倡以静态的水景为主的营造方式。从审美的角度看,静态的水,相对比较开展,水面有镜面的反射效果,对扩大居住环境的空间感,提升风景效果,有积极的意义。
以静水为主,适当点缀动态的水景,使居住环境中的景观动静结合,取得良好的艺术效果。首先,整体动态水的量要少于静态水;其次,人工动态水景要分时开放,以节约能源;第三,动态水景的规模要严格控制,反之会产生噪音污染,影响居住环境宁静、安详的气氛,甚至会给居住生活带来干扰。
4.4 保障水体水质
清澈纯净的水质,才是水体成为景观的意义所在。我们要保障居住环境内水体的质量,针对不同的情况,有不同的解决办法:如较大的水体可利用人工湿地或土地快速渗滤处理方式,另外还要通过栽植水生植物平衡水体生态系统;而对一些规模较小的水体则可以采用直接加药进行净化的方式来保障水体水质。
4.5 注意参与性的同时保障安全性
一般来讲,人居环境中的水景设计应尽量使用薄水,还要控制动态水景的比例。在用水量受到限制的情况下,要有足够的水面面积,满足自然蒸发,可以达到改善居住区园林环境小气候的目的,以形成良好的气候环境。同时薄水还有较好的安全性,适合居民特别是儿童的亲近,创造一种亲水空间。若是人居环境与较深的水体相邻,则应在水体驳岸和岸边植被的设计上注意保持水土,还应注意增加防护栏等安全措施。(作者单位: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 冯沪祥.人、自然与文化生态[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532.
[2] 张劲农.我国古典园林中的水文化意义[J].广东园林,2005,02:8-9.
[3] 白娜.居住区景观的文化性探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5,23期:47-49.
当前,世界上已经有一半人口居住在城市中。到本世纪中叶,全球人口的三分之二将会居住在城镇和城市中。世界的未来系于城镇的健康,而城市化进程中的负面效应埋下诸多隐患。对如何在中国城镇化进程中解决一系列现实问题,建设紧凑型新城镇,实现生态文明,专家学者们发表了精彩的论述。
张元端:要努力做到“人工设施自然化”
在人居建设中,“自然的人化”现象非常严重。例如:高楼大厦成为人化山峰;楼之间狭长地带成为人化峡谷,往往形成风口;高楼围合下的小块平地成为人化盆地;水泥等硬质地面、路面成为人化土壤;含有污染物的空气成为人化空气;含有污染物的水体成为人化水体等等。
“自然的人化”造成了多种负面的生态后果:破坏了原生态,生态结构缺陷,生态失衡。例如:臭氧层被破坏;小气候改变;水的自然循环系统被破坏;植被丧失;动物减少等等。
因此,亟需从规划设计入手,力求“人工设施自然化”。例如:采用渗水路面、硬草坪;楼座的合理造型和摆放;植被和水面的配置;室内通风采光的改善;增加树木和水面,净化空气,调节气候等等,使人工设施最大限度地“自然化”。
开彦:自然和人文环境保护战略优先
在生态文明与和谐城镇发展战略中,特别要求对自然和人文环境的保护。
首先是倡导人工与自然环境建设的生态优先战略。中国房地产及住宅研究会人居环境委员会在课题研究中把住区人居环境分为人工和自然两个部分。生态自然环境:最重要的是住区的大气、水体、土壤、植被以及文物遗产等的保护和环境质量,尤其是植被的造氧、造荫功能的发挥;宜住人工环境:表现在对日照、通风、保温、隔热、隔音、面积等建筑性能技术指标的控制,以及规划设计中表现的容积率、绿地率、建筑密度、建筑物间距等人居环境因素的组织。其次是协调经济同资源因果关系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所谓可持续发展,讲的就是经济、社会、文化、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关系的发展。最后是着重城市文化保护的文脉传承战略。只有突出城市的文化特色,提高城市知名度,延续良好文化传承和创新生活氛围,住区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王涌彬:紧凑新城镇是绿色节能模式
紧凑开发的意义在于,将城市发展带出传统开发往往将低密度的郊区开发与优质的生活等同的误区。
紧凑新城镇,是一种节能省地的绿色发展模式。“紧凑”是空间形态,它的目标是要以步行和非机动车系统为主,加上公共交通为主体的交通体系,还包括紧凑之中完善的城市功能和舒适安全的生活环境等。“新城镇”是指中国目前的开发状况里面比较普遍的大城市的城市功能区开发、更新和规模住区建设,也包括以产业发展带动的小城镇社区化建设,以及对现有的城市各类开发区的城市功能改造,还包括对城市郊区化发展的科学引导。
秦铮:开放社区提升生态文明程度
从这些年我们建大量的城镇住宅看,集合住宅和单一居住对象的住区生态文明的程度还有待提高。混合居住形成的开放社区成为规划设计住区的一条生态原则。
开放社区是指社区的公共空间适度开放,特别是一些规模较大的居住区开放公共空间,引进城市交通、环境景观通透、居民出行自由,对城市和自身都有极大的益处。开放不等于没有管理,科技的进步、智能化的管理方式可以很好地解决小区安全防范问题,就不需要再用围墙加铁栅栏的方法来封闭自己。
刘兴达:强化都会结构
关键词:生态景观;城市规划;设计与构想
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近年来,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城市规划工作是当前我国国家建设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而生态城市的建设对城市建设更是具有极其关键的意义。而评判一个城市的规划和建设是否合理科学从微观上主要是看城市的绿化系统营造与建筑节能的措施是否高效,从宏观的角度上主要是看城市的自然生态是否平衡,是否切实落实可持续的发展理念。总之,对生态景观城市规划的设计与构想这一问题进行相关研究对当前我国的生态城市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1、目前我国的城市生态环境现状
当前我国进入了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阶段,但不可否认的是尽管我国的生态环境局部有所改善,但总体来说还是在恶化,环境的治理能力远远赶不上破坏的程度,生态的赤字在逐渐扩大[1]。具体表现有:沙漠化在迅速发展,水土流失的状况严重,草原的退化现象加剧,大气和水体的污染严重,废渣等垃圾的存放量过大等。城市的这些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不但直接影响着城市的市容市貌,更造成了城市的财富流失和经济损失。总之,当前大面积的城市建设已经带来了很多的环境问题。
2、生态城市规划的设计与构想要点
2.1 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基础
城市最初的形成源于“逐水草而居”的生存规则,因此可以说绝大部分的城市都具有比较好的自然生态基础,尤其是位于我国南方的一些城市[2]。因此,当前我国的生态城市建设必须要充分利用好城市的自然生态基础。城市生态建设对自然生态基础的充分利用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表现:
①保护。保护是充分利用的基础,城市原生态的环境是任何一种人工生态都无法比拟的,因此,城市规划与建设必须要采取相关的有效措施来最大限度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②提升。提升指的是保护基础上的完善和提高,在城市的建设过程中,通过相关的工程技术措施来维护与提高城市的生态效益和生态资源的共享性[3]。
总之,充分利用城市的生态基础来建设生态城市,是生态学原理在当前城市建设中的具体实践,从目前我国城市建设的实践经验来看,城市建设只有充分利用好自然生态的基础,才能完成真正意义上的生态城市建设。
2.2 科学编制生态城市规划
城市的规划是城市建设总纲,编制科学的城市规划是生态城市建设的前提和基础[4]。总体来说,生态城市的规划主要包括经济总量的提高、生态经济的发展、自然生态环境的改善、城市人口的分布和环境质量的提高等等。因此,编制生态城市规划首先要建成一套由经济、环境和社会三方面要素构成的生态城市规划的指标体系,以更好地指导生态城市建设中经济、环境和社会各方面的精心设计。
城市规划的社会发展指标首先要突出以人为本,以改善人居的环境为中心,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人口的素质和生活质量,以使城市的载体功能和城市发展相适应。同时,城市规划中的生态环境发展指标要突出生态保护性开发和环境污染防治并重,以建设一个城乡一体化的生态循环系统,不断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最终促进城市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3 精心做好生态城市设计
精心的生态城市设计需要体现不同城市特有的城市生态环境、城市形象、城市文化、城市的吸引力和风格特色。主要设计领域包括城市景观设计、城市的住宅区设计和城市的产业设计三个方面[5]。
①城市景观设计。城市景观设计的目标是建立一个由各类自然生态景观和由建筑、园林为主的人文景观构成的完整的城市自然生态系统。城市园林设计要做好沿河、沿江、沿湖、沿溪等两岸林带和城市广场、城市公园的景观设计,在这些设计中融城市文化、生态环境、现代生活理念和历史传统于一体,来提高城市建设的生态效益、景观效益与共享性。建筑景观建设的重点主要是在平面规划的基础上要做好空间天际轮廓线的设计与规划,尤其是沿主要街道的建筑景观设计,在做好高层与超高层建筑景观设计的同时,也要适当布置好低层的生态建筑。总之,各类自然生态景观设计的重点在于完善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的生态功能,最终提高城市的生态效应和景观效益。
②城市的住宅区设计。要结合生态建筑的原理来对居住区进行科学的设计与规划,以形成由生态建筑和完善的基础设施构成的生活环境以及包括精神文明的社会生态系统。居住区的设计原则有:
( 一) 以尊重自然为前提
现代小区人居环境设计应尊重自然环境, 因地制宜, 尽可能避免大开大挖, 这应成为当今开发商和设计师的共识。尊重环境不仅指用地的地形、地貌、 植被、 水体、 气候等自然环境, 还应重视包括地域文化, 遗址, 历史名胜、 民俗风情在内的人文环境。
( 二) 坚持以人本
现代住宅小区人居环境设计时应体现 “以人为本” 的设计原则, 且在设计布局和具体景观表现手法上一定要得体和适宜,一定要利于实现人和山水的亲和, 人们对回归自然的渴望; 一定要利于人居环境由于自然生态景观的引入而具有自然的生态美;一定要满足人居或人的各种户外活动小气候环境的宜人和安全。要想将自然生态园林景观类型和谐、 得体地应用于现代住宅小区中,尚需要园林景观设计师从设计理念和表现手法上做深入细致地分析研究。
( 三) 园林绿化是基础
社会发展到今天,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城市污染的增强, 使得居民日益渴望回归自然, 对绿色环境渴望之极。而住宅小区园林化可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它也是将来绿色人居环境设计发展的必然趋势。当然这里所说的 “园林” 是指宏观的大尺度的, 正向大地景观, 郊野景观和生态景观等方向发展。任何小区的园林化设计都要有一条明确的主景轴线或中心花园,并由此轴线或中心来组织整个小区的景观设计, 贯穿整个小区的始终。
3、结语
由以上可以看到,生态景观城市规划的设计与构想对当前我国城市的生态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笔者认为,只要我们能清楚认识到当前我国城市生态环境的现状,充分利用好自然生态作为建设的基础,切实做好生态城市的精心设计和生态城市规划的科学编制工作,就一定能做好生态景观城市的规划与建设工作,进而推动我国城市建设的良好、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邵雅静. 规划生态城市发展城市建筑[J]. 山西建筑,2009(02).
[2]秦马付. 生态建筑与可持续发展[J]. 山西建筑,2009(25).
[3]张明. 历史文化名城城市生态建设研究——以呼和浩特市为例[J]. 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