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环境保护分析范文

环境保护分析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环境保护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环境保护分析

第1篇:环境保护分析范文

关键词:公路养护;环境保护;对策

前言

公路建设是构建便捷、畅通、安全、高效交通运输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公路投入使用以来,为社会生活带来了越来越多的便利,在扩大内需、增加人们收入、拉动经济增长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1]。但不可忽视的是,公路在改变社会生活的同时,也产生了诸多问题,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数环境问题。如何在公路日常养护中有效展开环境保护,是目前公路养护系统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1.公路养护过程中产生的环境问题及防治

1.1空气污染及防治

1.1.1空气污染

汽车运行中,会产生大量尾气排放,这是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此外在公路养护工作中,砂石作业等也会不同程度引起空气污染。由于空气污染的不可见,其危害性极大,不仅对动植物及水土带来危害,还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从宏观角度来看,汽车尾气还会破坏臭氧、形成酸雨、引起温室效应等。

1.1.2空气污染防治

在公路日常养护中,必须要重视对环境的保护。要严格执行车辆排放检验制度,限制尾气排放超标的车辆上路。此外,可在公路两旁种些植物,这不仅减少了汽车行驶中产生的噪音,还吸收了汽车尾气和粉尘,减少空气污染。

1.2水污染及防治

1.2.1水污染

公路的建设不仅仅局限于某个地区或者某个城市,而是横跨东西、贯穿南北的庞大工程。在施工之初,就需要砍伐路边的树木,占用相关土地等,这不可避免对周边环境带来影响,从而引起植被受破坏,水土流失严重。此外,汽车在运行过程中,携带了石油、有机溶剂等有毒物质,如不慎滴漏,有毒物质沿地表深入土壤,对当地土质及水质带来一定的污染。

1.2.2水污染的防治

施工过程中,重视公路排水系统的建设,并确保路排水沟的畅通,按设计要求排放。在公路沿线居民区,要建好污水处理管理站,避免各种污水直接排放。此外,还要严禁各种泄漏、散装、超载车辆上路,防止公路散失物造成水体污染[2]。

1.3噪声污染及防治

1.3.1噪声污染

汽车在公路上行驶,不可避免产生一些噪音,并长期存在于人们生活之中,不同程度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此外,公路养护过程中采用的各种施工机械产生的噪音,也是造成噪音的重要原因,在一定程度上危害到人们的身心健康,也影响到人们的正常生活。

1.3.2噪声污染的防治

在公路两旁建立植物带,特别在学校、工厂、居民区等修建围墙,设置声屏障等。车流量较为密集的学校、工厂的建筑物应设置隔音门、窗等。要加强交通管理,严禁噪声过大的车辆上路,此外,还要做好环保宣传,公路行驶过程中不应无故鸣笛,按大喇叭等。

1.4生态污染及防治

1.4.1生态污染

公路养护过程中,为了施工方便和节省造价,养护人员一般采取就地取材,沿线开采。因而,不同程度破坏了当地原有的山体、植物等,间接影响影响野生动植物生存环境及繁衍,不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

1.4.2生态污染防治

要充分利用路维修作业基层废料、油层料等废旧材料,这样不仅节约了能源和建设养护资金,同时也达到了环保的目的[3]。此外,在具体修补路段过程中,要适当栽培植被,保护原生态。

2.公路养护产生环境问题的原因

2.1养护管理体制落后

近几年来,随着公路管理改革的推进,公路管理模式逐渐市场化,但旧管理模式仍普遍存在,未从根本上实现转型,特别是公路养护系统,存在养护管理体制落后等问题。其主要体现在,管理方式老化、僵化,监管不到位,缺乏创新,加上重视不足,缺乏足够的资金投入,从而忽视了公路养护,也无暇顾及环境保护。此外,还缺乏相应的环保管理及监督执行机构。

2.2缺乏公路养护专业性环保规章制度

我国公路建设的各项规章制定不断健全和完善,涉及面广,管理到位,但是在公路养护环境保护方面,仍缺少相应的环保规范及标准。现行《养护质量评定标准》和《公路养护技术规范》环保方面没有具体要求,规定不明确,缺乏公路绿化的技术规范和技术标准。

2.3环保资金、人才及科研投入不足

目前,我国对公路养护及公路养护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不足,将资金投入的重点放在公路施工方面,造成了资金链的失衡,影响了公路养护环境保护的顺利展开。此外,相关机械设备与公路养护规划不相配套,还缺乏专业环保人才。这些都是公路养护环保工作顺利进行的制约因素。

2.4居民公路环境保护意识不高,环境保护执行难

由于历史发展原因,村落及城市多数是沿着公路建立的,造成了公路人流量、车流量较大,而沿线居民的环保意识不高,日常破坏行为普遍存在。此外,公路环保设计到各个方面,而缺乏相应管理部门,这就造成了部门之间、部门与地方政府之间管理的冲突,彼此之间协调力度不大,这在无形中增加了公路环保的管理难度。

3.基于环境保护的公路养护措施

3.1建立健全公路环保规章制度

首先,要重视公路养护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工作,加大投入,确保各项资金到位,保障各项工作的顺利展开。其次,建立和完善公路环保规章制度,制定相应规范及标准,并在制定公路养护总体规划时将环境保护纳入其中,形成公路建设、公路养护、环境环保和谐统一,确保各项工作依章办事[3]。除此之外,还要设立相应的环保管理、监督执行体系,定期对公路环境特别是正养护施工路段的环境进行测评,并将测评结果与环保考核内容相挂钩,真正将公路养护及环境保护纳入公路长效管理范畴。

3.2编制公路养护环保规划

建立和完善养公路养护环境保护的相关制度和标准,并在具体养护过程中严格落实和执行。公路养护环保规划不能太过于笼统,也不能想当然,要根据不同路段及公路特点,再结合季节性特点、交通量及发展趋势编制相应的环保规划。此外,环保预算要科学、合理,并稍有结余,以防突况,制定好环保应急措施。

3.3加大投入,培养人才

公路养护中环境保护须加大投入,引进先进机械设备,使之逐步实现养护机械化。公路养护机械化可提高路面铺装率,硬化路肩,消除公路自身污染,不仅有利于解决砂石路取土养护难的问题,还有利于实现环境保护。除此之外,要重视公路养护系统环保人才的培养,重视对相关管理人员的环保教育及培训,积极借鉴和引入国内外先进经验技术,从各个方面保障公路养护环境保护的顺利进行。

3.4提高环保意识

环境保护,人人有责,公路环境保护也是如此。因此,须提高人民的环保意识,除了提高公路系统各级领导的环保意识之外,还要加强宣传,提高沿线居民的环保意识。同时,还要成立专门的公路环境保护管理机构,对各部门进行有效协调,还要加强对相关技术管理人员的培训,便于相关人员在环保意识的正确指导下进行公路养护,在施工过程中实施具体环保措施。从意识上和行动上切实做到防止结合,综合治理,全面保护环境,进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4.总结

良好的环境不仅有益于人的身体健康,还能使人保持愉快心境,促进工作、学习效率的提高[4]。保护环境,应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在公路养护过程中,一定要重视环境保护,保障公路畅通,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促进公路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潘辉,戴闻书.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浅议[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1,31(06):75-76.

[2]宋桂杰,李云汉.浅谈基于环境保护的公路养护策略[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0)225.

第2篇:环境保护分析范文

关键词:网络环境;环保;宣传工作

网络将社会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经济、文化、政治、军事等的发展离不开网络技术的支持,借助网络媒体了实现信息的及时传输与共享,是社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体现。新时期,为发挥网络技术的优势和应用价值,加大环保宣传力度,扩大宣传范围,可以网络媒体为载体,提高宣传质量,实现环保知识的全面宣传,提高人们的关注度。在环保宣传工作中应用网络技术是社会进步的重要体现,是社会现代化元素的充分体现。

1网络媒体对环境保护宣传工作的影响

网络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在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造成负面效应,在各个领域的应用都存在同样的特点[1]。网络技术运用其庞大的数据库、应用程序等来进行信息的传递,在进行信息传播时不会受到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传播范围较广,覆盖面较广,为环境保护宣传工作带来机遇。但是,在带来机遇的同时,也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网络环境中信息种类繁多,相对混杂,人们通过网络媒介会接触到不良信息,对人们的心理和思想构成消极影响。

1.1积极影响

网络媒体技术的应用更具实效性与高效性,其具有丰富的网络信息资源,网络宣传与推广平台众多,传播范围相对较广,可以通过网络媒体平台展开互动,将环境保护的相关信息至网络平台,人们在浏览网站或网页时,能够及时将环保信息进行推送,能引起人们的关注度,相较于传统的环保宣传模式更具创新性与个性化。传统的环保宣传工作是通过人工贴条幅的形式,大都以环保标语的形式开展,如今网络媒体技术的发展,网络、电视、杂志以及报纸等都成为宣传的媒介,宣传质量大大提高[2]。凭借网络技术,在大型搜索引擎、微博或论坛上开展环境保护的投票,让用户全面的参与到环保宣传行列中来,定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此外,网络环境下的环境保护宣传工作,信息传播实现了全方位,不仅仅以文字形式,也彰显了现代媒体多元化的特点,可将文字、图片、视频等进行编排,运用多种媒体共同来实现对环境保护的宣传工作。

1.2消极影响

网络技术为环保宣传工作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还存在多方面的不完善,网络信息的权威性、受众等都会影响环保宣传工作。在信息权威性问题,由于网络信息环境的复杂性,对信息的审核力度不够,对不良信息的过滤度低,会对人们的心理和思想产生消极影响,影响环保宣传质量。另外,由于运用网络技术的用户以青年、中年为主,受众群体相对单一,老年人对网络技术的应用与认知相对较差,网络环境下的环保宣传工作受到严重限制,不利于环保宣传工作的开展。此外,由于网络数据库相对复杂,诸多的新闻信息会不断置顶,将环保的相关内容会进行覆盖,环保宣传工作受到严重的影响。

2网络环境下环境保护宣传工作的开展策略

2.1借助网络媒体平台,拓宽宣传范围

新时代网络背景下,环保宣传工作迫在眉睫,通过宣传来强化对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视,以达到理想的效果,借助网络媒体平台来拓宽宣传范围,网站、微博、微信、论坛等多种宣传方式都可应用到环保宣传工作中去,对环保的相关知识添置在专题网站、新闻门户或社交网站中,通过微博分享、转播、刷话题等方式进行宣传,面对的群体范围相对较大,能够提高环保宣传工作的影响力。新时期,多种媒体发展的现代化时代,电视、网站、报刊、杂志、广播等多种形式共存,宣传媒体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受众,将所有媒体宣传效果的总和相加,环保宣传手段呈现多元化趋势,信息沟通渠道更加完善。

2.2规范新闻报道内容,增强环保意识

如今,电视新闻报道中,经常会报道诸多环境污染性案例,新闻报道一经播出,会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通过媒体的宣传,关注度也会不断提高,政府相关部门应对新闻信息进行正确的引导,严谨出现不法分子借助媒体平台散播不实新闻,避免受众出现误解的现象。因此,在进行新闻报道时,应保证污染事件发生的日期、地点、发生原因以及危害程度等的精确性,能够避免为不法分子提供违法操作的机会。例如,2013年雾霾天气污染现象相对严重,针对此问题,北京市环保宣传部门及时相关信息进行警报,凭借电视、广播、网络等渠道向公众报道北京市的控制质量状况、雾霾污染指数以及污染特征等内容。同时,通过微博、微信、论坛等媒体进行宣传,并严格规定相关信息禁止更改,必须保证污染新闻信息播报口径的一致性,以增强环保信息的真实性。在雾霾信息播报时,应对污染事件的发生原因、危害性等进行明确的阐述,并对未来环境污染状况进行预测,如,重度雾霾发生时,应从身体、心理、交通、区域气候变化等角度着手,对重度雾霾可能引发的鼻炎、支气管炎等疾病进行列举,以增强人们出行的警惕性。

3结语

综上所述,环境保护宣传工作至关重要,网络环境下环境保护宣传工作的开展,应借助网络平台加大信息媒体的宣传力度,拍摄公益广告,拓宽广告宣传平台,强化对手机的运用,更能贴近人们生活,引起人们注意,可达到良好的宣传效果。

参考文献

[1]罗斌.新形势下开展环保宣传活动的途径探讨[J].青海环境,2011,27(01):33-35.

第3篇:环境保护分析范文

关键词:环境保护;规划;分析

引言

环境保护规划工作是一项涉及范围广的系统式工作,该工作需要改变当下人们的活动环境,对生活环境作出合理规划,并科学安排各个空间的应用领域及范围,指导人们开展各项环境保护活动,规划内容主要包括改变错误的排污系统,根据目标及措施方案科学规划排污渠道,并约束当下人们错误的排污行为,通过与多个方面的协调来达成环境保护目的。当前,我国在环境保护规划上还面临重重阻碍,这些阻碍来自多个方面,如何有效解决这些阻碍是当前环境保护工作顺利执行的首要任务。

1.我国环境保护规划分析

1.1环境保护法律分析

虽然当前我国在环境保护上作出了相应规定,但这些规定大多都属于基本的原则程度,对当前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缺乏针对性及有效的约束力,因此在法律效力上还较为薄弱,从很大程度来说,对我国的环境保护规划工作带来了限制,也使得我国环境保护规划工作缺乏权威性,使得环境保护规划工作难以得到有效执行。由于法律效力不足等因素,环境保护工作整体在切实执行过程中,相对于土地利用及城市规划制度则会处于弱势地位,同时,也由于环境保护规划与城市规划审批部门存在级别高低,使得环境保护在实施过程中容易遭遇重重困难,其实际操作也难以与城市的总体规划达到同步与协调,存在滞后现象。

1.2环境保护体系分析

从我国当前的环境保护规划体系来看,环境保护体系还有待加强完善,环境管理部门在职责划分工作上还存在混淆现象,并在规划监督上各个部门存在交叉监管现象,同时,由于环节保护规划范围涉及十分广泛,使得环境保护体系出现了横向与纵向无法协调等现象,工作衔接存在问题,使得环境保护规划在正式实施时面临重重阻碍,无法达成统一协调[1]。

1.3环境保护监管机制分析

我国在环境保护规划的监管机制上还存在较多问题,其评估机制还有待完善与建立,使得我国当前环境保护规划工作无法得到高效开展。以环境保护规划工作来说,该工作是否能够得到有效落实直接取决于监管机制的约束力及监督力,若监管机制存在不完善现象,则会使得环境保护规划工作无法得到切实操作[2]。

2.对我国环境保护规划的未来展望

2.1健全环境保护规划法律体系

法律作为环境保护规划工作的有效保障,我国需加强对当前环境保护规划法律的完善工作,并赋予环境保护规划一定的执行地位,根据环境保护规划工作建立相应的法律体系,使环境保护规划工作在项目规划、审批及实际实施等多个环节能够顺利与有效开展。同时,我国需加强对环节保护规划工作的重视,提高环节保护规划工作在城市总体规划及国家环境规划中的地位,在环境保护规划工作的各个环节中纳入法律保障,使我国的环境保护规划工作能够得到法律的支持与约束,进一步加快环境保护规划工作的开展效率[3]。

2.2环境保护规划部门加强与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

对于环境保护规划工作来说,环境保护规划工作并非是一个独立的规划内容,其需要综合城市的各个建设及环境条件来综合规划,因此,在规划过程中,必然需要牵涉至城市各个区域的管理部门。为了使环境保护规划工作能够顺利执行,环境保护规划部门在进入规划阶段时,可与各个相关部门之间开展联席会议,与各个部门进行沟通与协调,明确各个部门的工作范围,并综合各方意见与建议,合理安排规划工作,并使我国环境保护规划工作能够与各个地区及城市的环境保护职能形成有效衔接,提高我国的环境保护执行效率。

2.3完善环境保护监管机制

我国环境保护规划切实执行的有效保障来自于监管机制,监管机制不仅能够保障环境保护规划工作得到全面落实,还能将环境保护规划工作在落实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上级部门,通过完善评估机制来逐步探讨环境保护规划方案的可实时性与机率,使环境保护规划工作得到顺利进行。另外,我国在环境保护规划上需制定相应的问责制度,使各个环节保护规划执行部门能够明确相关责任与义务,加快环节保护规划方案的实施进度,杜绝妨碍环节保护规划执行行为,约束各个部门的不良行为,从整体提高环境保护规划的执行力度。

2.4开展公众参与

环境保护规划工作意味着需改变人们当前的生存环境,对人们的生活必然会造成一定影响。因此,在我国环境保护规划工作上,我国需加强对公众意见的重视,并提倡公众参与规划当中,广泛征求公众意见与建议,将其进行合理筛选,进一步完善环境保护规划内容,使其更具民主性,受到公众认可。对于环境保护规划这项工作来说,环境保护规划工作必然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而公众作为当下环境的居住人员,其对周围环境更为了解,因此,为了提高环节保护规划工作的科学性,我国在规划环节保护项目时,需将人民群众及专家都参与至环境保护规划工作当中,使我国环境保护规划工作在后期执行时任务得到高效开展。

3.结束语

综上所述,伴随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环境问题开始日益突出,这些问题不仅关系着国家的整体发展,对人民的生存条件也有直接影响。面对当前我国环境保护规划工作存在的种种弊端可以发现,我国在环境保护法律、环境保护体系及环境保护监管机制上都存在严重的不完善现象,这些制度条约的不完善也是阻碍我国环境保护规划工作有效开展的重要因素,对此,我国需拿出行动,完善各项体制,加强对环境保护规划工作的监管,使环境保护规划工作得到全面落实。

参考文献:

[1]许力飞.我国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以武汉市为例[J].中国地质大学,2014,11(05):133-135.

[2]万美强.山地城市多层次生态绿地系统规划研究———以咸宁市生态绿地系统规划为例[J].中国地质大学,2014,14(02):62-65.

第4篇:环境保护分析范文

生态伦理是人类处理自身及周围的动物、环境和大自然等生态环境关系的一系列道德规范。一般意义我们也可以理解为人类进行与自然生态有关的活动所形成的伦理道德或调节原则。自然生态环境作为主体的对象,开始并未涉及伦理道德,只是当自然生态环境成为人类谋取利益,自然生态环境自身具有不可取代价值时,由于人类的自利性及欲望的无穷性,也就赋予了伦理道德关系。

2从生态伦理角度探索出的有效保护自然环境的措施

在工业建设工作发展以及工业取得良好经济效益的同时,自然环境也很大程度上被破坏,而在对自然环境进行保护的时候,需要人们能够从生态伦理角度进行积极地思考,将人回归自然本质,并将人类放到和自然界所有生物相平的位置上,才能够充分的了解该如何的对自然环境进行保护,使生态环境恢复平衡,也促使人们具有更好的生活环境。

2.1科学的处理人和自然之间的紧张关系

人类经过漫长时间的发展,通过智力已经开发,已经获得了改变自然环境的能力,但是在工业发展的过程中,也恰恰是因为这种能力使得人们在破坏的自然环境的同时也遭到了自然对于人类的报复,使得人们的身体健康甚至生命受到了威胁。而在人们进行环境保护的时候需要人们能够从生态伦理角度出发,科学的审视人和自然界之间的关系,并且保证人们在正常发展的过程中,不以牺牲自然环境作为代价,要和自然环境相互尊、和谐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人类社会的长远发展。

2.2改善人和人之间以及人和社会之间的复杂关系

如果从生态伦理的方面去审视现阶段存在的环境问题,就会发现环境问题的出现,不仅仅是人和自然之间矛盾的表现,而这一问题在内部本质上是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社会之间所存在矛盾的表现,所以为了能从根本上改变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促进环保工作效果的提升,也就需要人们能协调好人与人以及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所以在实际的生态环境保护环境保护工作还可以从调整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角度出发,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

2.3转变人们环境保护观念

转变绝对人类中心主义旧思想,树立生态伦理新观念。人类中心主义在人类历史文明的进程中,发挥过巨大的作用,但也曾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随着工业化的发展,由此而产生了一系列的生态危机。痛定思痛后,我们要树立生态伦理新观念,应该意识到人类与自然处于平等的地位,促进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2.4控制企业环境指标

解决生态问题的最根本的方法是要做好产业引导,把产业发展引导到可持续发展上来,从根本上转变资源依赖上的产业结构和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逐步加大生态效益型产业比重,实现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

2.5健全法规机制

建立和完善各级政府对本辖区生态环境质量负责、各部门对本行业和本系统环境保护负责的责任制;明确资源开发单位、法人的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建立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审计制度,实行严格的考核、奖罚制度;加大生态环境保护法制建设力度,做好生态环境功能区划,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资源开发“三同时”制度。

3环境保护工作的其他措施

3.1全面宣传生态保护理念,促进生态保护工作开展

自然环境保护工程是一项比较复杂并且工程量巨大的项目,在这种情况下,单个人或者单个群体是难以完成全部的环境保护任务,为了能有效的做好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工作,需要全民都能够参与进来。而在实际的环境保护工作过程中。如果想达到全民参与的效果,首先就要进行大量、全面的宣传,通过在关键路段张贴宣传条幅、标语、宣传海报,或者进入的机关单位,以及小学、中学、高中等教育机构之中进行全面的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使得人们在理念上逐渐形成环境保护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一种良好的环境保护风气,进而提升环境保护工作的质量。并且在生态环境保护宣传的过程中不仅仅需要工作人员能将环保理念进行宣传,同时还需要工作人员能在讲解过程中,需要讲解一些环境保护中会使用到的一些技巧或者知识,让每个人都掌握到环保工作的技术工作关键点。

3.2完善自然环境保护管理制度

在自然环境保护过程中仅仅依靠工作人员进行宣传教育以及呼吁社会关注,往往难以达到全面、彻底的环境保护效果,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有关部门以及单位科学地制定管理制度,一旦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发现了违规排放污水、废气的企业,就要秉持着谁污染谁治理的方针,让排污企业对污染进行治理,在严重的情况下甚至可以采取停业整顿等方式。

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作,不仅需要国家政策的支持和政府资金的投入,还需要全社会人民的共同努力,并从生态伦理的角度深化环境保护工作,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应该承担的历史责任,为下一代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促进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谢计平 单位:甘肃省环境科学设计研究院

参考文献

[1]朱志鹏.矿山生态环境问题及环境保护措施[J].工程技术:文摘版,2017(1):135.

[2]陈诗太.金属矿山生态环境问题与环保管理对策———以福建尤溪铅锌矿山为例[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3(29):71-73.

第5篇:环境保护分析范文

 

环境保护规划是指为使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对人类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的空间与时间上的合理安排[1]。其目的是科学地指导人们进行各项环境保护活动,按既定的环境保护目标和环境治理措施,合理地对排污削减量进行分配、约束排污者的自我无组织行为、改善生态环境水平、防止资源无序破坏、切实保障环境保护活动纳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以最小的投资获取最佳的环境效益,促进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协调发展。环境保护规划担负着从整体上、战略上通过统筹规划的方法来研究和解决环境问题的任务,它对具体历史时段内特定的社会区域外的社会、经济与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2]。

 

环境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历史并不长,但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以及人们对环境认识的不断深化,作为协调人类环境和发展的环境规划已越来越被世界各国所接受。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日本、英国、德国、法国等先后在环境规划管理上采取了一系列行动,建立起了相应的环境规划委员会,指定并实施全国、州、城市的和工业区的环境规划[3]。我国也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制定和实施环境规划,并开始进行相关的环境规划理论与方法的研究。经过众多环境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我国现已形成初具规划的环境规划体系。

 

我国社会、经济正处于长时期的高速发展进程之中,社会发展、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存在着现实、尖锐和不可回避的矛盾。尽管我国环境规划的理论与方法取得了一定进展与成绩,但在我国现存的环境规划体系运行中仍反映出部分相关问题,影响了我国环保工作的进展;同时也阻碍了社会、经济与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快速发展。

 

1.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分析

 

一个完整的规划应包括从制定到实施的全过程。目前我国环境规划的研究范围,只局限在规划的制定上,至于怎样促使规划实施、用什么手段实施,则很少有人进行这方面的研究[4]。我国的环境保护规划缺乏足够的可达性和可操作性。我国采用的环境规划理论大都使用的是欧美发展的环境目标规划法;因此,得出的污染物削减量及投资费用都比较大,难以执行决策机构制定的相应年度计划和条例,实施起来也比较困难[5]。“十五”期间我国环境保护计划指标没有全部实现,二氧化硫排放量比2000年增加了27.8%c,化学需氧量仅减少了2.1%c,未完成削减10%c的控制目标[6]。以北京市丰台区为例,“十一五”期间北京市丰台区由于规划中的河西再生水厂建设未能启动,导致该地区化学需氧量的削减目标未能实现。由此可见,规划的制订并不代表问题的解决,只有有效实施规划,才能保证规划目标的实现。实施在整个规划的生命周期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实现政策目标的过程中,方案确定的功能只占10%,而其余的90%取决于有效的执行。实施规划,让规划在社会生活中变成现实才是规划工作的真正重点[7]。

 

美国的环境保护规划是由环境执法部门实施的;例如,美国环境保护署战略规划的所有内容,最终都将成为环保部门考核和规划的评估依据。因此,规划的实施对象明确,有足够的动力推动落实[8]。荷兰在国家环境政策计划实施过程中,是由政府与目标群体谈判协商来签订盟约(Covenant)[9],盟约具有司法契约的性质,具有法律效力。盟约目标的设定须经过政府与企业的多次磋商,企业可以自主选择有效的技术、经济等措施组合,并将环境计划综合考虑到其长期商业计划中;盟约中需要说明协议签订后的管理措施、采取的评估方法、机构与期限等,由业者、中央政府、地方自治团体各方选出的监督委员会负责监督协议实施并提出建议。美国和荷兰的环境保护规划以签订协议的形式保障规划的实施,对我国环境保护规划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2.我国环境保护规划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2.1环境规划缺乏法律效力

 

我国的环境规划缺乏法律效力即公定力、确定力、约束力和执行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环境保护规划应有的权威性、严肃性和实施效果[10]。同时,环境保护规划的地位明显低于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法律地位的不足,导致了其他规划(例如,城市总体规划、区域发展规划等)与环境保护规划之间缺乏一致性与协调性[11],进而导致环境保护规划在我国现行的城乡规划体系中缺乏权威性、严肃性和可操作性。

 

2.2环境规划的实施缺乏统一协调

 

由于环境管理部门分割化和机构职能的不完善,规划的类型多样,使得环境保护规划与其他职能部门的规划出现了局部相互交叉、责权不清的现象;环境保护规划往往将园林绿化规划、水务规划纳人其中,没有设定一个统一的具有相应权利的协调管理机构,这是导致环境规划难以落实的因素之一。

 

2.3环境规划实施的资金难以落实

 

规划实施的资金来源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规划项目单位的资金落实;二是政府的实施投人。在规划实施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这两方面的资金往往都很难及时到位,致使规划不能按期实施,成为一纸空文。规划资金难以落实已成为规划实施的一大“瓶颈”问题[7]。

 

2.4环境规划实施缺乏有效的实施监管机制

 

我国环境保护规划体系尚未建立起有效的实施的监管机制[1、2],使得规划实施滞后、评估机制不完善、监督薄弱等问题的频频出现,严重影响了规划的可操作性[13~16]。因此,加强环境规划体系的建设,建立一个科学的、健全的环境规划体系是确保我国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发展趋势。

 

2.5公众参与机制缺乏实质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对环境保护规划的编制、审核、实施过程中没有关于“公众参与”的明确规定;为此,仅有少部分环境规划在制定过程中安排了公众参与的环节,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例如,在2005年中华环保联合会(非政府组织)在全国首次组织了面向公众征集第11个五年环保规划意见和建议活动,全国及海外华人共420万人参与其中,形成了《中国公众对编制国家“十一五”环保规划意见建议书》,归纳了9个方面21条约6万字的综合建议,并呈送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国务院,部分建议已被第11个环保规划采纳[17]。但从总体上看,大部分区域环境保护规划中仍缺乏实质性的公众参与,部分公众参与仅停留在规划公示或民意调查上,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是一种事后的、被动的、形式上的公众参与。

 

3.对我国环境保护规划发展的建议3.1完善环境保护规划的法律机制

 

为使我国的环境规划真正落到实处,通过环境规划使其正确实施,本文建议在制定各种地方性法规条例时,应把环境规划的申请、授权许可、公众参与、规划上诉等各个过程以法律的形式固定化,形成全面的环境规划法规体系,做到对具体的环境规划要依法编制、依法实施。

 

3.2加强环境规划衔接

 

为确保具体环境规划的有效实施及与相关规划的协调性,建议应当建立并实行各相关政府部门间的联席会议制度,实现环境保护规划与其他部门的专项规划有效衔接与实施中的协调性、统一性、系统性。

 

3.3建立完善的实施监督机制

 

通过立法的形式对各级环境保护规划进行评估,建立年度评估制度、跟踪评估制度、回顾评估制度等,使环境规划方案更具有可操作性。环境保护规划评估结果可以作为政绩考核的重要依据,在政府目标责任中明确奖惩方式方法、责任承担者,以督促规划实施,还要明确环境规划和实施部门的职能定位,强化环境保护规划的作用,增加环境保护的可操作性,使其制定、审批、实施和监督部门职责明晰。

 

3.4加大规划实施的资金投入

 

各级人民政府一是要切实履行职责,加大相关工作力度,确保环境保护的资金投人;二是要积极正确引导社会资源有效环境保护领域,全面促进环境规划的实施。

 

3.5加强环境保护规划的公众参与

 

在环境保护规划编制、实施、评估过程中必须进一步重视与强调公众参与环节,广泛征求公众意见;既要有对环境规划实施影响的公众加人,也要有专家学者参与,保证其公信度。区域环境保护规划可采用公众论坛、宣传册和海报、专题会议等形式来开展,加强公众参与。

 

4.结论

第6篇:环境保护分析范文

关键词:环境保护工作;分析

中图分类号:X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所谓环境保护,就是人类根据现在的环境污染问题,制定一定的预防和治理措施,协调人类生存发展和自然环境的关系,以谋求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的共同发展。同时,环境保护又是人类自觉寻求对自然环境的合理利用的过程,尽可能的防止在资源利用的过程中破坏生态环境,为人类的生存营造更加适宜的自然环境;此外,还要对已污染的环境做好综合治理工作,利用多种途径和手段实现对现在已经污染的各种自然资源的改造和恢复;由此可见,环境保护是一项关系到社会发展和人类生存的重要工作,环境保护的意义不仅仅在于促进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还在于能够有效的改善人类的工作和生存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就目前的环境保护工作来看,其方法和手段不仅涉及工程技术、行政管理的相关知识,还涉及到对各类相关法律知识和经济规律的掌握和使用。同时,有关部门为了更好的实现全民环境保护,还要加大宣传力度,使环保工作落实到群众生活的细节中。

1 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就我国来说,环境保护的概念提出的比较早,我国的政府部门和有关机构也针对环境保护问题制定了一系列的保护目标。尤其是在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经济飞速发展,社会转型进程加快,政府部门根据资源环境现状,提出了诸多环境保护措施。对于我们每个社会公民来来说,随着并不是直接参与国家和社会的环保事业,但是我们可以在工作和生活中调整自身的行为,从小事入手,自觉的保护资源和环境。如:发现公共洗手间的水龙头没有关闭时,我们应该自觉的将其关上,再者,在使用电池后,我们应该对其进行分类整理,投递到专门的回收桶内,而不是直接丢入垃圾堆,还有,当我们在超市购物时,应该自觉备用购物袋,从而减少一次性的塑料袋的使用,诸如此类,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从生活中的小事入手,重视对环境的保护。

由此可见,环保意识是一个公民的综合素质的体现,是与公民自身的受教育水平相关的,所以有关部门如果想搞好环境保护工作,那么就应该从思想教育方面入手,加强对环境保护工作的宣传,使公民自觉的参与到环保事业中。从内容上看,环境保护工作不仅包括对动植物以及森林的保护,还包括对大气和水的保护以及防治,既包括各类大型的污染源的预防和治理,还包括各类细节的处理。环保工作的开展是以人类发展过程中的对资源的过渡开采和利用为前提的,是对资源的紧缺的一种保护措施。随着环保理念的宣传,环保意识已经被人们所接受。今天,提起环境保护,几乎没有人会反对,但是真正做到自觉长久地保护环境、保护资源,还有许多工作在等待着我们去做。我认为首要的就是要在全民族树立起环保意识,具体地说就是树立资源意识,生存意识。要让大家都认识到,保护环境与资源和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保护环境不仅是关乎子孙后代的千秋大业,而且已经直接关系到人类社会今天的生存!只要我们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大家共同努力,持之以恒,就一定能为社会、为自己留下一片碧水蓝天。

环境保护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的共同行动和主要任务之一。我国则把环境保护宣布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并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以保证这一基本国策的贯彻执行。可见,环境保护工作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存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并且人们也逐渐的认识到了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下文中笔者将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对于加强环境保护的措施进行简要探讨。

2 加强环境保护的措施

2.1 健全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加强执法力度

首先,要抓紧制订有关土壤污染、化学物质污染、生态保护、遗传资源、生物安全、臭氧层保护、核安全、循环经济、环境损害赔偿和环境监测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只有完善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才能够在环保工作中做到有据可依,才能为环保工作的开展提供可靠的制度保障。

其次,要加大对各类工业开发区的环境监管力度,对达不到环境质量要求的,要限期整改,工业废弃物是造成环境污染的重要因素,所以加强度工业生产的管理和控制,可以有效的提高环境保护的工作质量。

最后,要完善对污染受害者的法律援助机制,研究建立环境民事和行政公诉制度,以通过法律形式对一些破坏环境的违法行为进行惩戒,达到警示的作用。

2.2 健全环境管理体制,完善环境监管制度

首先,建立健全“国家监察、地方监管、单位负责”的环境监管体制,加大国家对地方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执行环保法律法规情况的监察力度。

其次,要实现地方政府对本辖区环境质量负责,组织落实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任务,因为地方政府机构对于该辖区内的环境问题的掌握比较全面,所以更加适合开展环保专项治理工作。

再次,各类法人和其他组织负责解决自身的环境问题,承担污染治理和生态恢复责任。

2.3 建立环保机制,增加环保资金投入

首先,要加大政府环境保护投资力度,各级政府要将环境保护投入列入本级财政支出的重点内容并逐年增加,加大对污染防治、生态保护、环保试点示范和环保监管能力建设的资金投入,确保环保行政管理、监察、监测、信息、宣教等行政和事业经费支出,只有资金和技术作保障,才能够顺利的开展各项环保工作和污染治理工作。

其次,要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城乡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和有关工作的投入,完善政府机制,多渠道筹集社会资金,鼓励各类所有制经济积极参与污染治理设施投资和运营,支持有条件的投资建设污染治理设施。

2.4 推动环境科技进步,加强环保队伍建设

首先,要强化环保科技基础平台建设,将重大环保科研项目优先列入国家科技计划,积极组织对重大关键和共性技术的科技攻关,重点组织对饮水安全、污水深度处理、资源循环利用、燃煤电厂脱硫脱硝、汽车尾气净化处理等重大环保技术的科研开发和产业化示范,加快信息、生物、新材料等高技术在环保领域的应用,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积极推广先进适用的环保技术。

其次,要健全环境监察、监测和应急体系,规范环保人员管理,强化培训,提高素质,建设一支思想好、作风正、懂业务、会管理的环保队伍。

2.5 增强全社会环境意识

在推进中国环境保护的法律制度政策等工作的同时,还需要充分认识到公众在解决环保问题上的力量。首先,要通过各种宣传手段,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只有提高了意识、手法、环保、参与才能变成一种自觉的行动;其次,鼓励公众与新闻媒体舆论对政府、工业污染大户等监督,施以压力才能使环保政策切实。尤其要指出的是一些环保民间组织的兴起开始影响到政府决策的形成与实施,并在引导环保节能社会风气的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我们要继续努力,把书面的环保目标化为具体的行动,承担我们肩负的历史责任,

3 结束语

工业化大生产虽然极大的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是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废物等也给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负担,尤其是一些化工和采矿业,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大量废气物,严重的影响了环境质量。环境污染不仅威胁人类的健康和安全,还很大程度上制约着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所以,有关部门逐渐认识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积极寻求各种环境保护方式。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为人类早日全面实现千年发展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贡献。我们愿意与世界各国加强合作,携手共进,共创人类社会的美好未来。环境保护人人有责。

参考文献:

第7篇:环境保护分析范文

关键词: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

人类发展到今天,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地球人的共识。虽然科学技术以突飞猛进的速度发展,可各国在发展的过程中多多少少都经受了由环境污染问题带来的危害。发达国家如日本的熊本县水俣湾就曾出现过“水俣病”,事后调查是由于工业废水直接排放到水里造成的。我所要讲的是日本从1956年发现这种病开始,一直到1968年经过了12年后日本政府才重视这件事,才勒令工厂停止废水排放。可见在发展工业的同时,环境保护工作的艰辛,环境保护所处的辅属地位。人们只注重了工业发展所带来的经济利益而忽视了环境保护,当然到最后受害的往往是人类自己。在各国的发展过程中都有这样的情况出现,因此,环境保护的问题应摆在发展的前面。

一、人们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

在发展的过程中,人们最基本的需求被满足后,就开始追求享乐和舒适的生活,可是人们并不考虑限制和约束,没有限制和约束的发展和使用,最终的结果便是不能持续发展。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过度的使用的后果是什么?人们在开始使用时往往并不考虑这些,只是注重发展得来的实效,得来的社会经济效益。在当今人口发展和资源之间产生矛盾时,环境问题已成为日益紧迫的问题,人们才开始考虑生态化、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了。在现今的情况下,我们的科技是发展了,但这发展是以付出和牺牲环境为代价的。温室效应、极端恶劣天气现象的增加、南极上空的臭氧层出现空洞等等现象,都是大自然对于人类的警告,不适当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是地球环境所面临的最严重问题之一。人类与自然界是不可分割的整体,自然生态环境的变化首先会影响到人类,因此,人类必须与自然协调才能持续生存,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是保护好环境。实际上,可持续发展是将自然界普遍存在的物质不灭和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在这个前提下,我们要做到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并尽量减少资源的消耗,促进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使地球生态环境能和谐发展。自从工业革命以来,很多的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都在追求经济的高速发展,对地球资源的过度利用开发,大量消耗不可再生的资源,发达国家发展的这100年所消耗的资源要比过去几百年还要多,以大量消耗自然资源来促进经济发展,造成人与自然环境的不协调,已经超出了地球上资源的承受能力了。不过,人们在发展的过程中也逐渐认识到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各国也在积极地采取措施,在发展的过程中做到少投入多产出,使地球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保持良好状态,做到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使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得到保障,生态持续发展得到延续,将可持续发展进行下去。

二、环境危机的出现

人类的生存活动是离不开环境的,而正是由于人类的活动才使地球的环境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自然资源和环境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便利和依赖,环境是人类从事生产的物质、能源的源泉,因而自然环境的多寡、优劣决定着经济活动的规模和速度,但是自然环境资源毕竟是有限的,当人类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自然供给的能力时,便难以维系和持续发展。这时,就会出现资源枯竭的危机。人类的新陈代谢和各种消费活动的副产品,都会由环境来消纳和吸收,当废物排放量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时,环境质量会下降。就象现在的雾霾天气增多的现象,就是环境自身的调节能力不足的表现,实质上是人类的不合理的活动对环境的造成的危害的结果。环境危机的出现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由人类的社会活动引起的生态退化现象,我们称为环境破坏。在这种情况下是指人类的活动违背了自然规律,例如,涸泽而渔、过度砍伐森林、过度放牧等现象;再有一种情况就是环境污染,如前面我讲过的日本的熊本县的水俣病事件,就是由于有害物质或因子进入环境,并在环境中扩散、迁移、转化,使环境系统的结构性与功能发生变化,进而对人或这个区域中的生物产生了危害,使这些生物不能正常生存,直接威胁着人类和这些生物的健康。环境危机的影响还不仅仅局限于这一代人,对下一代人的生存也可能构成威胁。因此,一种文明的延续必须是以可持续发展为基础的,人类在活动中实施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节约能源,减少废物,控制环境污染,以保护自然为基础,保持地球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可持续性。环境危机带给了人们更多的思考,我们应该怎样生活,为我们的后人留下些什么?今天全球都有了一个共识,那就是建设和谐的地球家园,让我们的地更绿、天更蓝、水更清,不仅把先进的科学技术留给我们的后人,还要给他们留下一个稳定而健康的生态环境。

三、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人们已经认识到了环境危机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在发展的过程中把环境保护放在首位,可是环境危机是在如今的高科技、高发展速度下产生的,现有的科技手段并不能完全遏制这种现象,因此,人们应该重新定位我们的发展,承认大自然的内在价值和作用,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要顺应自然规律,不能破坏自然规律恣意行事,人类文明已经发展到了保护生态环境的阶段,要尊重并维护生态系统的完整、美丽和稳定,这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人类文明得以延续的保证。解决环境问题必须要考虑协调发展与人口、环境和资源之间的关系,任何以发展为借口的破坏环境的发展思路和模式都是错误的,而且环境问题涉及的是一个整体的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更是一个全球化的问题,因此,我们不能把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割裂开来,要全面地看问题,辩证地分析问题,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并达到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叶文虎;可持续发展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21期

第8篇:环境保护分析范文

[关键词]化工;清洁生产;环境保护;绿色化工

中图分类号:X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1-0307-01

化学工业对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起到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然而,化学工业有其自身的弊端,在为国家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也给和环境带来巨大的污染,因此,这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赢得的经济效益是不持久的。为更好的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情节化生产的提出势在必行,其不但能够最大化的提高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同时还能够减少对环境造成的伤害,符合当代可持续发展的时尚潮流。

1 清洁生产的主要内容

1.1 产生的背景

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环境的重要性,清洁化生产应运而生。早在20实际60-70年代,西方的主要发达国家盲目追求经济效益,忽视了环境的重要性,对人们的健康造成巨大的危害,社会各界对此事的关注异常强烈,于是,西方各个国家纷纷采取相应的保护环境的措施,例如“废物处理”,“回收再利用”等保护环境的措施。然而,这些措施只起到治标不治本的作用,如果想从根本上解决工业带来的污染,20世纪70年代末,众多发达国家相关部门研究使用清洁技术(少废或无废技术),从而创造预防污染的新的途径。

1.2 清洁生产的定义

早在1989年,联合国的环境规划部门对清洁生产做出定义,这是世界上首次对清洁生产提出的定义,清洁生产主要是运用一体化的方式对工艺产品进行环境预防的一种战略手段,从而最大程度的降低环境和人类遭遇的风险。而在1996年,联合国环境署根据世界各个国家对于本国工业污染的预防和完成情况,进一步完善和清洁生产的定义内容,清洁生产是一种新型的、具有创造性思维的方式,主要运用在产品的生产中,主要是从整体的角度对工业污染进行预防,以便更好地保护环境,提高资源的有效利用率。

2 化工清洁化生产是环境保护的有效途径

2.1我国化工行业的生产现状

2.1.1生产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根据国家环保总局在2004年的一项调查,可以得出,工业废水在化工行业中的排放量处于首位,占总量的16.3%;化工工业废气中二氧化硫占总排放量的5.9%,位居第三;氨氮占总排放量的49.6%。因此,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化工行业中的污染物的排放量最大,且排放量含有汞、铬等重金属和危害生态环境的有机物,例如硫化物等等。此外,化工排放量中还有无法被自然氧化的塑料、塑胶等不可降解物质,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和生态的平衡。

2.1.2 产业结构不合理和工艺设备落后

当前,不合理的工业结构和工业布局严重阻碍了国民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不但降低资源的有效利用率,造成大量自然资源的浪费,同时还给环境带来巨大的负担,破坏了生态的平衡,威胁人类正常的生产和生活。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企业的较为传统的生产技术和落后的工业设备不适应当前经济发展的需要,阻碍了工业的发展以及壮大,同时,企业盲目追求经济效益,忽略了对设备的保养和维修,能源的消耗大,且资源的利用率较低。

(2) 目前,我国仍然没有自己的完整的清洁技术,由于清洁技术仍然处于研发阶段,发展很不成熟,无法投入到实际的工业生产中。

2.2 化工清洁化生产对环境保护的重要作用

2.2.1资源的综合利用和短缺资源的代用,减缓资源的耗竭

一直以来,我国工业的发展主要是能源消耗大,投入高、消耗大,且产生的污染较高,和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工业生产中的能源消耗是发达国家的3倍以上,平均能源利用率只有不到30%。根据资料显示,社会需要的最终产品的数量只占原材料总量的20%-30%,而剩下的70%-80%将作为废物排放到环境中,从而造成生态破坏。造成工业三废增加的主要原因是资源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因此,为从根本上解决化工生产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清洁生产从根本上提高资源的有效利用,综合、合理利用资源,降低资源的消耗。

2.2.2 减少废物和污染物的生成和排放,降低化工生产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

目前,由于治理污染的技术水平不高,如果想要从根本上彻底消除污染是不可能实现的,这不但是技术上的问题,同时也是时间上的问题。因为一般污染的处理方法主要是在生产前采取预防措施,之后再进行生化处理,最后排放。然而在这个过程中,有些污染物并不能够的到降解,如果治理措施采取不但还会造成二次污染,形成污染转移,废水变为废气,废渣被填埋,这样不但不会保护环境,同时还会对土壤和地下水带来污染 ,严重危害人类的生产和安全,破坏生态平衡。为从根本上解决化工行业的污染问题,首先要以预防为中心,将污染物直接在生产的过程中消除,这样就不会有工业三废排放到环境中来。清洁生产是污染预防的主要途径之一,在环境的保护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2.3 化工清洁化生产的指导思想

在化工的主要生产过程中,清洁生产主要包括对原材料和能源的有效节约,在污染物和工业废物排行前最大程度的降低它们的毒性和数量,可以采用对原材料消毒,引进新的工业技术和工业设备的方式。清洁生产主要从产品生产的整个环节降低其对对人类和环境带来的巨大影响。

(1) 引进先进的工业技术和工业设备,最大程度的降低能源和原材料的消耗,实现投入低、污染低、收效高,尽可能的把破坏环境的污染物消除在产品的生产中。不断优化工业结构,调整工业布局,将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结合,最大程度的实现清洁化生产。

(2) 有效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将有害污染物的排放量降到最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密切结合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环境效益。设计产品时,最大限度的不生产或是少生产对环境不利或是对人类有害的产品,不使用或是少采用有毒的原材料。

(3) 企业在推行清洁生产的过程中,严格控制产品的生产过程,大力提高资源的有效利用率,最大程度的降低污染物的排放量,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和谐统一。

结束语

当前,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壮大,工业的规模也随之得到不断扩大,人们逐渐意识到环境的发展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巨大影响,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要将环境保护好,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的和谐局面,由于我国当前的清洁生产技术的发展处于初级阶段,发展程度不完善,工业的结构和布局不合理,生产技术和工业设备较为单一等多种因素都在制约清洁化生产的发展,因此,文本主要针对当前我国工业清洁化发展的具体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并明确清洁化生产对环境带来的影响,提出解决措施。

参考文献

[1]姜新波,邢力平,赵辉,赵红. 伐区清洁化生产的实施方法及理论[J]. 森林工程,2012,06:6-8.

[2]汪永超,张根保,向东,何玉林. 清洁化生产中资源边际机会成本分析[J]. 环境保护科学,2013,03:25-28.

[3]杨启山,曹艳秋,高丽娟,柳召刚,鲁毅强. 一种制备高纯氧化铕清洁化工艺的研究[A]. 中国稀土学会地采选专业委员会:,2014:6.

[4]向东,张根保,汪永超,成小林,何俊. 清洁化生产的基本概念及其实施策略[J]. 机械与电子,201206:25-27.

第9篇:环境保护分析范文

[关键词]分析 阿海工程 环境保持 措施

一、分析施工过程中环境保护方面的问题

生活污水不规则的排放;生产用废水的随意排放;检修时用过的废油,不集中回收,随处乱倒等,均可造成对水源的污染。开挖作业时产生硝烟、沙尘、拌和站水泥灰尘、车辆行驶引起道路扬尘、车辆排放的尾气等可以导致对大气的污染。机动车汽笛、发动机发出的声响,施工排风用的大功率排风机发出的声响及其它作业引起的声响,都会对周围宁静环境造成噪声污染。施工过程中的废弃物,生活垃圾,厕所排污物等都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施工区内人口密度大、流动性强、露天工作时间长,为某些传染病的传播提供了条件。

二、环境保护措施

1.生活供水、生产、生活污水的治理措施

(1)施工单位用水从发包人提供的生活供水水池引用。生活用水水质为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水质符合《生活引用水卫生规范》卫法监法[2001]161号要求。施工单位应作好预防保护、水质检测等工作。

(2)在金沙江取水点上游1000m至取水点下游100m的水域不排入未经处理或处理没达标的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水源地、水厂附近不堆放垃圾等废弃物,不准修建渗水坑、渗水厕所,不准铺设污水管道,不准居住人员等。生活供水系统必须按照卫生标准进行净化和加氯消毒等。

(3)为了防止地表水受到污染,禁止向水体排放油类、酸液及其它有毒的或不允许排放的废液或污染物,禁止在水体中清洗装储过油类或其它有毒污染物的容器。禁止向水体倾倒生产废渣、生活垃圾及其它废物;禁止向水体排放或倾倒任何放射强度超标的废水、废渣或任何由于污染物的连续渗出而污染地表水的废物。

(4)活废水主要来自食堂、盥洗间、厕所粪便等,一般不含有毒物质,但有机物和总磷、总氮含量较高,细菌学指标差。因此,承包人需自建一套生活污水收集系统,排污口可接入发包人提供的右岸生活污水处理回用系统。

(5)活营地粪便经过化粪池发酵处理后排至左岸生活污水处理厂,化粪池的有效容积应能满足生活污水停留1d的要求,同时化粪池要定期清理。也可单独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处理后生活污水水质不得超过GB8978-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标准。

(6)施工现场设置满足需要的移动环保型厕所,负责移动厕所的购置、安装、运行维护、废弃物处置。移动厕所废弃物处置方案必须经监理人审批。

2.生产废水处理

(1)含油废水处理

机械修配和汽车保养过程中产生的废水主要为含油废水,废水中主要成分为石油类和悬浮物,浓度分别为20mg/L、1000mg/L,采用成套设备进行处理,处理后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96)一级标准规定值,处理后的清水作为洗车用水。

应加强对机械维修车间及临时油库的管理,避免因机械施工产生的漏油、弃油及冲洗汽车对江水造成污染,严禁乱倒弃油,弃油采用集油池收集,定期运出工区处理。

(2)施工生产废水处理

大坝混凝土浇筑及养护废水pH较高,该部分废水流入基坑后与基坑排水一并处理,处理目标:基坑排水排放标准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排放标准控制,SS排放浓度控制在70mg/L以下。

本标内施工弃水通过管道引至本标段的集水井,雨水通过管道或自流方式汇集到本标段集水井,渗水以自流式汇集到集水井。再通过泵站将集水井中的污水排出下游围堰。

(3)施工区钻孔灌浆产生的废浆在施工区设置废浆处理池,处理后的废浆运到弃渣场或监理人指定的地方倾卸,并及时掩埋,防止流失污染环境。

三、噪声保护措施

1.噪声源控制

(1)选用低噪声设备和工艺。使施工噪音满足GB12515.50《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标准的要求。

(2)必须选用符合国家有关环保标准的施工机械,如运输车辆噪声符合GB16170-1996《汽车定置噪声限值》和GB1495-1997《机动车辆允许噪声标准》,其它施工机械符合GB12515.50《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

(3)施工中加强各种机械设备的维修和保养,做好机械设备使用前的检修,使设备性能处于良好状态,运行时可减少噪声。

(4)对产生强烈噪声或震动的施工工序或作业,必须采取减振措施,选用低噪、弱振设备和工艺。对固定的的噪声源如制冷系统、空压机等,应设置必要的隔音间或隔音罩。

(5)加强交通噪声的管理和控制,进入施工营地和其他非施工作业区的车辆,不使用高音喇叭和怪音喇叭,尽量减少鸣笛次数。

(6)合理安排广播宣传、音响设备时间,不影响公众办公、学习和休息。

(7)爆破作业严格控制药量,并采用先进的爆破方法,避免爆破噪声对居民生活环境的影响。爆破方式、爆破时间严格按照阿海建设部规定要求,以保障施工区及其周围人员有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2.传声途径控制

空压机、制冷压缩机等车间用多孔性吸声材料建立隔声屏障、隔声罩和隔声间。

3.个人防护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