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新生儿黄疸护理病例范文

新生儿黄疸护理病例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新生儿黄疸护理病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新生儿黄疸护理病例

第1篇:新生儿黄疸护理病例范文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 病因 护理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1.125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2)01-0139-01

黄疸作为新生儿常见疾病,在对患者进行相关疾病护理时应给予一定的重视。本文就此对新生儿黄疸的病因及护理要点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随机抽取2009年12月至2011年12月期间的新生儿黄疸患者300例,在其家属知情且同意的基础上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

对照组中有150例黄疸新生儿患者,其年龄段在33周至40周之间,平均年龄为(36.9±2.3)周,其中男性新生儿患者有81例,占54.00%,女性新生儿患者有69例,占46.00%。足月新生儿有113例,占75.33%,早产儿有37例,占24.67%。观察组中有150例黄疸新生儿患者,其年龄段在33周至41周之间,平均年龄为(37.8±2.1)周,其中男性新生儿患者有83例,占55.33%,女性新生儿患者有67例,占44.67%。足月新生儿有115例,占76.67%,早产儿有35例,占23.33%。两组黄疸新生儿患者在年龄、性别、体重、疾病情况以及身体情况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有一定的可比性。

1.2 方法。在对患者进行疾病治疗时,其中对对照组中的黄疸新生儿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而对观察组中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光疗护理、喂养护理、抚触护理以及药物茵栀黄应用等。首先应保持其病房的清洁情况,同时对患者的生命体征以及疾病情况进行密切的观察,若患者出现异常应及时的进行相应的护理。另一方面,应严格遵守相关的消毒隔离制度,并且执行,从而有效的减少患者出现感染的情况。茵栀黄作为纯中药制剂,一定程度上具有解毒、清热以及退黄的功效,对于黄疸新生儿患者的疾病治疗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在对患者进行药物茵栀黄应用时,应注意患者是否会出现呕吐恶心、皮疹以及皮肤过敏等不良反应。对两组黄疸新生儿患者的黄疸指数进行比较分析。

1.3 数据处理。将所得数据输入SPSS18.0软件包进行分析,数据采用例数(n、%)、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对比方法采取X2检验、t检验。P

2 结果

由表中数据可知,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中的黄疸新生儿患者在进行相应的护理后,其经皮黄疸指数改善情况较好,且指数正常时间较短,P

3 讨论

新生儿黄疸作为新生儿常见的疾病之一,及早的进行综合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减轻其疾病症状,同时能够有效的预防新生儿出现高胆红素血症以及核黄疸症状[1]。在对患者进行疾病相关护理时,由于新生儿早期增加乳量的摄入能够有效的加速其排便从而使得胆红素排出,有利于患者的疾病治疗[2]。而抚触护理能够通过患者的体表刺激一定程度上减少胆红素的重吸收,从而降低新生儿黄疸指数。而光疗一定程度上能够使患者尽早的适应新环境,并且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疾病治疗[3]。

综上所述,在对黄疸新生儿患者进行疾病治疗时,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光疗护理、喂养护理、抚触护理以及药物茵栀黄应用等,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疾病治疗效果,有一定的积极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 林甲进,张瑛.血型血清学检测在新生儿黄疸病因鉴别诊断中的价值[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07:1082-1083

第2篇:新生儿黄疸护理病例范文

【关键词】个体化综合性护理干预;新生儿病理性黄疸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是指患儿每天体内胆红素的水平不断变化且每小时升高水平均大于>0.5mg/dl或每天升高的水平在5mg/dl以上[1]。我院为进一步研究个体化综合性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护理效果,特选取84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对其进行研究后,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4例黄疸患病的新生儿,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以及实验组。对照组中女患儿23例男患儿19例,年龄为3至28d,平均年龄为(17±5.3)d;实验组中女患儿20例,男患儿22例,年龄为2至26d,平均年龄为(18±6.7)d。确保两组患儿的年龄等一般临床资料没有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儿常规护理,实验组患儿个体化综合性护理干预护理,方法为:在患儿患病早期进行及时的观察,避免患儿发生感染等,促进黄疸患儿排便,降低患儿体温,保证患儿足够的奶水补充,及时的对患儿皮肤病变的程度进行检测,对新生患儿实施抚触护理等,针对患儿家属的抑郁等负面心理情绪,医务人员给予其专门的心理护理,即从心理上对患儿家属关心,给予患儿关爱,减轻患儿内心的焦虑和恐惧,耐心的引导患儿积极配合医务人员的治疗,对患儿的皮肤进行护理,保持患儿的皮肤清洁干燥,指导患儿家属建立良好的卫生习惯,给予患儿家属健康教育。

1.3观察指标

分别对两种患儿护理后黄疸消除时间进行详细的观察,并及时作出记录且分析。同时调查两种患儿的满意程度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统计分析时采用spss17.0软件分析,用±s表示计量资料,用检验计数资料,用t检验比较组间,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儿护理后黄疸消退的时间情况

两组患儿进行护理后,实验组新生患儿的黄疸消退时间(3.7±1.6)d明显低于对照组新生患儿的黄疸消退时间(8.1±2.4)d,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护理后黄疸消退的时间情况 [±s]

组别

例数

黄疸消退时间(d)

对照组

42

8.1±2.4

实验组

42

3.7±1.6*

注:与对照组相比较,*P<0.05。

2.2两组患儿家属的满意程度情况

两组患儿护理后,实验组患儿家属满意程度(95.23%)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家属的满意程度(64.29%),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家属的满意程度情况[n(%)]

组别

例数

非常满意

满意

不满意

满意程度(%)

对照组

42

12(28.58)

15(35.71)

15(35.71)

64.29

实验组

42

27(64.29)

13(30.95)

2(4.76)

95.23

注:与对照组相比较,*P<0.05。

3讨论

新生儿黄疸是医务人员十分重视的新生儿疾病之一,因其容易引起胆红素脑病而备受关注。本研究中显示,个体化综合性护理干预护理新生患儿的黄疸消退时间(3.7±1.6)d明显低于常规方法护理新生患儿的黄疸消退时间(8.1±2.4)d,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个体化护理干预措施是一种集多种护理措施为一体的综合性护理措施,其中的内容包含了患儿整个的机体能力的改变及恢复,临床作用重大[2]。个体化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通过早期的观察检测、促进排便等多种方式促进患儿的新陈代谢,保证患儿奶水的足够摄入,加快患儿肠道的蠕动,有效的加快了患儿黄疸消退的时间,及时监测患儿病情的变化,为患儿的安全提供了可靠的保证,使护理人员对患者的护理过程更为详细周密,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3]。

与此同时,个体化综合性护理干预护理患儿家属满意程度(95.23%)明显高于常规方法护理患儿家属的满意程度(64.29%),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患儿的不同情况制定专门的护理措施,针对性强,提高了护理人员对工作的责任感,使广大患儿家长对护理人员的工作更为满意[4]。

综上所述,临床上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应用个体化综合性护理干预的护理效果十分显著,使患儿家长更为满意,可以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沈陵.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个体化综合性护理干预[J].中国伤残医学,2014,22(9):275-276.

[2] 齐卫敏.早期游泳和抚摸护理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53例干预的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3,5(4):370-371.

第3篇:新生儿黄疸护理病例范文

【关键词】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临床诊治

病理性黄疸是新生儿出生后常见的一种疾病,其发病的原因是患儿在新生儿时期胆红素代谢出现异常,使得血液里的胆红素含量增高,从而引起患儿在巩膜、皮肤以及黏膜出现黄疸。患儿黄疸的症状如果持续2~3周不退,且出现皮肤、黏膜黄疸加深,病情加重等现象则称为病理性黄疸[1]。引起新生儿出现病理性黄疸的因素有很多种,临床上找出引起新生儿出现病理性黄疸的原因对于治疗新生儿的病理性黄疸有着积极的意义。因此本单位于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对92例患有病理性黄疸的新生儿的临床诊治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在本单位出生患有病理性黄疸的92例新生儿作为临床的研究对象,患儿出生的天数为1~7 d,其中男婴52例,女婴40例。进行剖腹产有80例,占86.96%,早产儿有12例,占13.04%。对本组患儿进行尿液、大便、血液的常规检查,并对患儿的肝功能(间接胆红素、血清总胆红素)进行检查,根据患儿自身情况进行血培养、胸片、肝胆以及溶血等指标的检查。

1.2 患儿诊断的标准

如果新生儿出现如下指标之一则判断为病理性黄疸:血清胆红素浓度(umol/L):早产儿大于255,足月儿大于220.6,新生儿出生后出现黄疸症状,血红素浓度(umol/L)大于102,血液中直接胆红素(umol/L)大于26,黄疸症状持续2~4周,持续不退,血液中的胆红素每天上升的浓度(umol/L)大于85[2]。

1.3 患儿治疗方法

对92例患儿中的80例为间接胆红素升高达到光疗标准的患儿,进行光照与药物结合治疗,患儿每8~12 h进行断蓝光的治疗,光照前应对患儿的双眼以及生殖器用黑布遮盖,每天照射时间为8~12 h,中间间断12~16 h,并对患儿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以及苯巴比妥,治疗过程中观察患儿胆红素恢复至正常值就可以停止光照。余下12例患儿为直接胆红素升高,应给予保肝护肝的药物以及退黄治疗,并服用茵栀黄口服液,并对患儿进行冬氨酸钾镁的静脉注射,对患儿的血清胆红素水平进行密切的监测[3]。

1.4 临床疗效判定

根据相关的实验室指标以及临床症状对患儿的疗效进行判定:治愈:血液中血清胆红素浓度(umol/L)小于85,皮肤黏膜的黄色消退,没有出现其他并发症。好转:血液中血清胆红素浓度(umol/L)大于85,小于221,皮肤黏膜黄色减轻,没有出现其他并发症。无效:血液中血清胆红素浓度(umol/L)大于221,皮肤黏膜黄色没有出现明显的消退或消退后皮肤再次出现黄色。

2 结果

92例患儿出现病理性黄疸的原因见表1, 92例患儿经治疗后其有效率见表2。

3 讨论

从本组病例中可以看出,新生儿出现病理性的黄疸,主要原因是由于围产因素引起的,其次是由于新生儿溶血病引起,感染性因素以及母乳性黄疸以及肠道闭锁等因素也会引发新生儿出现病理性黄疸。新生儿围产期出现缺氧窒息会引发低体温、酸中毒及低血糖等症状,这些病变将会抑制肝酶的活性,使得血清胆红素增高。从92例患儿发生病例性黄疸可知,剖腹产对新生儿出现的病理性黄疸有重要的影响。据相关资料显示,剖腹产是引起新生儿出现病理性黄疸的重要因素之一,原因在于剖腹产中产妇在手术过程中会使用,通过血液循环,药物将会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被胎儿吸收,从而引起胎儿的肠道蠕动功能减弱,导致胎便排出减少[4]。手术后母亲通常需要使用抗生素药物以防止感染,新生儿吸收母乳后将影响体内胆红素的代谢,导致胆红素水平异常。因此,应加强围产期的护理和保健,提高准母亲的保健意识,提倡孕妇在自身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进行自然分娩。患儿由于感染因素也会引起病理性黄疸,如胎儿出生前后感染了乙肝病毒、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等病毒性感染均可让新生儿出现病理性黄疸。新生儿出现溶血症也会引发病例性黄疸,如果新生儿与母亲的血型不合而引发溶血现象,就可能出现病理性黄疸。

新生儿出现病理性黄疸可以采用光照进行治疗,光照结合药物共同治疗可以有效地治疗新生儿出现的病理性黄疸。光照波长应选择425~475 nm的蓝光进行照射,这对于降低血清中游离胆红素的有效方法,对于不适合光疗的患儿可采用药物治疗,同时应密切监测患儿胆红素的变化,防止患儿出现并发症。

综上所述,对于新生儿出现的病理性黄疸其引发的原因有很多种,从本组病例中可以知道,孕妇做好围产期的保健以及防范感染,降低剖宫产率,提高自然分娩率是预防新生儿出现病理性黄疸的有效途径。

参 考 文 献

[1] 黄美华,刘赛红.新生儿黄疸643例病因分析及护理.实用预防医学,2008,15(3):824-825.

[2] 方邦骞.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治疗方法综述.中国医药指南,2010,22(8):102.

第4篇:新生儿黄疸护理病例范文

【关键词】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临床

作为新生儿常见疾病之一,高胆红素血症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位居新生儿住院病例之首,在临床表现上常因胆红素集聚导致血液中胆红素水平较高,引发皮肤黏膜及巩膜黄染等临床症状,若治疗不及时,极易导致永久性神经系统后遗症甚至死亡,由于该疾病病因复杂,具有较大危害性,应及早明确病因,加以针对性治疗,现将本院2013年收治的76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疗情况汇报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本院共收治新生黄疸患儿76例,均符合高胆红素血症的医学诊断标准,76例新生儿患者中男43例,女33例,足月患儿42例,早产儿34例,过期儿2例,年龄分布于1~32天,平均12.5天,孕周42周6例,76例患儿中自然分娩的为48例,采用剖宫产手术的28例。发病日龄7日者32例,入院时体重2.5kg者58例。

2、诊疗标准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断标准:出生后24h内出现黄疸;血胆红素>6mg/dL(102mol/L),其中,足月儿血胆红素浓度>221mol/L,早产儿血胆红素浓度>257mol/L,血清直接胆红素浓度>26mol/L,或者每天上升>85mol/L;黄疸持续时间延长,其中,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血清结合胆红素>24mol/L;黄疸退而复现,出现上述五条中的任何一条,即可判定患儿为病理性黄疸。

3、诊疗方法

一般治疗,积极治疗原发病,予以纠酸、吸痰、吸氧、保暖以及补充维生素K1等,均以母乳喂养,在母乳不足的情况下,用配方奶粉补充。特殊治疗,使用苯巴比妥5mg/(kg.d),均等分为3份,喂服患儿3次,持续喂服患儿3~6天;茵栀黄0.5~1ml/(kg.d),分两次静脉滴注,连续使用4~8天;血浆10ml/(kg.d)或者白蛋白1g/(kg.d)隔天一次静脉滴注,施药2~3次;免疫球蛋白500mg/(kg.d),采用静脉注射方式每d用药一次,连续施药3d;蓝光照射24~48小时。对所有患儿均未使用换血疗法,对母乳性黄疸患儿停母乳喂养2~3d。

二、结果分析

经诊疗,76例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中,治愈52例,好转23例,放弃治疗1例。就该类患儿的临床病因看,影响最大的是感染因素,其中又包括肺炎、败血症、脐炎和皮肤感染;其次是围产因素、母乳性黄疸、新生儿溶血以及其他原因,其他原因又包括新生儿硬肿、体重以及胎粪排出延迟等。对76例临床患儿采用静脉血测定胆红素,根据血清胆红素的浓度不同又可将之分为重、中、轻三种,各种原因引起高胆红素血症的程度对照如下表:

在临床治疗上,结合黄疸出现的时间、严重程度及可能原因,在进行原发病治疗基础上还配合以光疗、肝酶诱导剂、纠正代谢性酸中毒、静脉输注白蛋白或血浆、静脉用免疫球蛋白和中药茵栀黄口服液等综合性治疗方式,总体来说,取得较为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除了一例放弃治疗以外,其他患儿黄疸症状得到显著改善或者完全消退,住院天数一般为7~16天,平均住院天数9.4天。

三、讨论

作为新生儿期的常见生理和病理现象,新生儿黄疸会严重威胁患儿的生命健康安全,需要及时分析病因,尽早加以干预治疗。近年来,新生儿黄疸呈逐渐增多的发展趋势,就病症发生原因来看,其影响因素也是多方面的,结合本院2013年临床治疗情况以及相关病例的分析来看,感染因素的影响最大,其中,感染因素又分为肺炎、败血症、脐炎、皮肤感等。相对来说,新生儿中性粒细胞的杀菌吞噬能力较弱,特异性免疫功能相对不足,局限感染的能力较差,极易发生感染扩散,进而破坏细胞膜,产生溶血,并对肝脏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活性产生影响,降低其对肝胆红素的综合能力。重症感染还会增加机体对氧的消耗,使葡萄糖无氧酵解产生酸中毒,降低血红蛋白对氧的亲和性,使高胆红素血症不断加重。感染还会导致患儿纳乳量减少,降低体内葡萄糖含量,减少葡萄糖醛酸酶的产生,影响肠肝循环,导致黄疸加重,感染既可能是宫内感染或产时感染导致,也可能是产后护理不当导致,对此,一定要加强对母婴护理知识的宣讲,加强对新生儿正确护理,减少感染机会。在围产影响中,新生儿及胎儿的酸中毒和低氧血症,都会影响肝脏对胆红素的摄取、转化及结合,进而增加血中游离的胆红素,在剖宫产手术中,药物、疼痛、禁食都会影响孕妇泌乳,进而影响婴儿肠蠕动和胆红素的肠肝循环。近年来,母乳性黄疸也逐步增多,很多观点认为母乳中葡萄糖醛酸苷酶含量提高导致水解已结合的胆红素,增加肠肝循环,部分观点也认为不需要停乳,可以增加喂奶次数刺激肠道蠕动,通过增加排便次数降低对胆红素的吸收。新生儿溶血性黄疸,结合肝酶诱导剂、光照疗法以及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能得到较好的诊疗效果。对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确定病因是关键,在此基础上及时干预,保障患儿的生命健康安全。

参考文献

[1]刘春枝.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648例临床分析[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2(05):107-109

第5篇:新生儿黄疸护理病例范文

【关键词】高胆红素血症;护理;因素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0-0383-01

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阶段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该病患儿的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血液中的胆红素的浓度显著增高所导致,病情严重的患儿可以导致中枢系统损伤现象出现,最终出现胆红素脑病症状,造成死亡或严重后遗症现象。为了对患有高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儿患儿在治疗过程中的护理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总结相应的护理体会,为今后临床对该病患儿提供更加周到的护理服务,使患儿的预后更加理想,使该病患儿的死亡率进一步降低,提供一些比较有参考价值的资料,我们进行了本次研究。在研究的整个过程中,我们抽取50例在我院就诊的患有高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儿病例,对患儿的护理措施进行分析,并总结护理体会。现将分析总结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在2008年4月至2011年4月这三年时间里,抽取50例在我院就诊的患有高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儿病例,患儿日龄在2至35天之间,平均日龄22.1天;其中包括28例男性患儿和22例女性患儿;正常产儿31例,剖宫产儿19例;患儿的所有自然资料,没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可以进行比较分析。所有患儿在接受治疗前,均经过相关的临床检查后确诊,并由患儿家属在同意书签字。

1.2 方法

对抽样中的所有50例患儿在用双面蓝光照射的方法进行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对患儿进行有针对性的综合护理,对患儿的护理措施进行分析,并总结护理体会。

2 结果

所有患儿在接受双面篮光照射治疗和恢复的过程中均进行了心理支持、光疗前准备、护理、饮食护理、皮肤护理、输液护理、病情观察等全方面的综合性护理干预,所有患儿治疗效果都比较理想,并在预计时间内康复出院。

3 护理

3.1 心理支持

医护人员要鼓励新生儿的父母在新生儿出现烦躁或哭闹现象的时候,用尽可能轻柔的语言或音乐对新生儿进行有效安抚,并可以通过对新生儿的头部、背部或手部皮肤的正确轻柔抚触使新生儿患儿安静下来,使其能够感到心理上的一种满足与舒适[2]。

3.2 治疗前准备

治疗前必须对治疗需要用到的光疗箱进行彻底清洁,特别要注意对灯管及反射板的灰尘进行清除,并灯管的更换要及时,做到有专人负责,蓝光灯管在使用时间超过300h后,其能量输出会减少20% , 在使用900h后会减少35% ,因此要保证灯管的累计使用时间不能超过1000h。患儿于暖蓝光箱内,身上不要扑粉及涂润肤油以免影响光疗效果,用黑眼罩遮盖双眼,纸尿布保护会阴,剪短指甲或戴手套,避免抓伤皮肤。 此处做了一些补充。

3.3 护理

新生儿长时间保持单一的卧位会造成局部压迫现象,会使患儿的不适感增加。在进行光疗的过程中,护士必须帮助患者变换,如左侧卧位、右侧卧位、平卧位交替,既可以使患儿的舒适度增加,又可以有效保证患儿身体的各个部位都能够得到充分且均匀的照射,使患儿的疗效得以提高[3]。

3.4 饮食护理

根据患儿的实际需要进行喂奶,但要注意适量的问题,并喂以适量的温水。新生儿的食管通常比较短,胃呈现水平位置,在进行光疗时不能将其抱起拍背,这会对胃内空气的排出起到促进作用,很容易导致溢奶现象出现。因此,喂奶时最好将患儿的头部稍抬高,使奶水充盈在奶瓶的前部,避免出现溢奶和窒息现象[4]。

3.5 皮肤护理

在进行光疗时患儿容易哭闹,出汗量比较多,应及时将其汗液擦干,使皮肤保持清洁干燥。尿布要进行定时更换,防止引起感染,及时对患儿的臀部进行清洁,防止出现红臀现象。

3.6 病情观察

每半小时进行一次巡视,对患儿的皮肤进行双面照射,可以仰卧、侧卧、俯卧交替更换,俯卧照射时要有专人巡视,以免影响呼吸。此处重复 {随时观察眼罩及尿布的情况,防止过紧压迫局部造成不适或过松达不到保护的效果[5]。光照过程中随时观察眼罩及尿布的松紧度,防止过紧压迫局部造成不适或过松达不到保护的效果观察并记录体温、心率、呼吸及有无出血倾向,光疗前通过静脉血测定血清胆红素水平,或用经皮测黄疸指数监测黄疸变化。同时观察患儿皮肤颜色、巩膜变化,协助医师了解患儿黄疸消退时间,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7 输液护理

使用小儿静脉留置针浅静脉输液,并用微量泵对输液的速度进行准确控制,使液体能够均匀输入。使反复穿刺所带来的痛苦减少,输液过程中要严密观察输液部位有无肿胀、有无液体外渗、胶布或针头脱落等现象,确保输液安全。

3.8 光疗后护理

在光疗结束之后,对患儿的皮肤及时进行清洁,帮助其穿好衣服,注意保暖,将患儿的眼罩摘除。对照射时间进行详细记录,再次对患儿的全身皮肤颜色及有无破损现象进行认真检查。对蓝光箱进行消毒,记录累计工作时间。对患儿的精神状况、吃奶情况、大便颜色及性状,以及黄疸的消退情况进行密切观察,为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对新生儿的尽早康复起到促进作用[6]。

4 体会

对患有高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儿患儿在治疗过程中进行全面周到且有个性化的护理干预,对患儿的病情康复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可以使患儿的住院和治疗时间显著缩短,可以使患儿的预后更加理想,不会留下严重的后遗症,今后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参考文献

[1]黄漫.新生儿蓝光照射治疗依从性不佳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护理杂志,2008,25(6A):23-24.

[2]冯静.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的舒适护理[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6,19(7):852-854.

[3]于桂霞.影响患儿家属对治疗护理依从性的因素与护理对策[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9,22(6):728-729.

第6篇:新生儿黄疸护理病例范文

【关键词】 核黄疸;新生儿;脑瘫;预防

临床上新生儿核黄疸和脑瘫疾病并没有直接性关系, 并不是新生儿核黄疸就一定会引起脑瘫, 但是, 如果新生儿较早的患上了黄疸并且没有得到及时治疗, 就有很大的几率留下并发症、后遗症, 甚至脑瘫疾病的出现[1]。本文就针对这一状况, 通过两个组的预防实验, 从而得出预防新生儿核黄疸所引起的脑瘫的最佳预防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院对14例的孕妇进行跟踪调查和预防治疗, 她们都是足月顺产, 自然生产, 严格遵照Shapiro标准, 都符合慢性型核黄疸症状。通过调查发现, 其中2例分别是在6个月和19个月大的时候在本院就诊, 检查结果是遗传性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G6PD), 这2例在新生儿期时有病理性黄疸病史。

1. 2 治疗方法 定期产检, 避免发生早产难产现象, 做好防护措施, 生产之前绝对要避免滥用维生素K和磺胺等对孕妇有影响的药品。通过拒绝使用氯霉素、新生霉素及磺胺异恶唑来预防感染是一种极佳的方法。防止核黄疸的发生的方法是密切观察4~10 d的新生儿黄疸的发展状况, 不间断地检测血胆红素浓度。具体实施方法是每天将出生的婴儿放在窗子等自然光线下观察黄疸的发展状况, 然后用手按压手脚心、额头和胸部1~2 s, 最后将手放开来观察皮肤的黄染程度。过程中如果发现有超过生理范围的现象, 比如白眼珠发黄、眼泪发黄等, 应马上就医, 及时治疗。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经过对上述临床资料的病例进行预防和治疗, 得出以下结果:核黄疸引发脑瘫几率分析, 实验组是14.29%, 对照组是28.60%;发现经过预防治疗的实验组明显比没有使用上述预防治疗方法的对照组的核黄疸引发脑瘫的几率要低一倍。

3 讨论

3. 1 产前预防 医生的医嘱很重要, 孕妇要在妊娠期间定期产检。为避免早产难产, 孕妇要注意生活细节。临产之前不随便使用对婴儿有害的药物, 通过上述的几点建议才能有效的降低新生儿患核黄疸的几率。

3. 2 产后预防 产后的预防主要是针对新生儿的护理和监护, 由于新生儿体质弱等原因父母会要求对新生儿使用维生素K, 磺胺类、苯甲酸钠等药物, 但是注意这时的新生儿是不宜用这些药物的, 新生儿预防感染的时候也不宜用氯霉素、新生霉素及磺胺异恶唑。对新生儿必须要密切观察黄疸的进展, 随时检测血胆红素浓度, 一旦发现白眼珠发黄、尿布染黄及眼泪发黄, 就已是超过生理范围, 应立即就医, 及早进行治疗, 避免引发脑瘫的出现。

3. 3 新生儿黄疸治疗方法 光照疗法, 是一种传统的治疗方法。它已经有四十多年的历史, 在治疗手段上较成熟, 使用方便, 一般情况下不会出现不良反应, 同时还能有效地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 是临床上治疗核黄疸常用的一种方法。新生儿黄疸治疗还有一种是新药物治疗方法, 这是一种以代号为(SnMP)治疗方法, 治疗方法是用锡中卟啉治疗。这种药物被认证为用于临床惟一的血红素类似物, 用法是1次小剂量注射SnMP 3~5 μmol/kg可维持7~10 d左右, 在这段期间应该注射SnMP预防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 因为这时间正是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最高峰期。应用这种治疗方法5年后的新生儿, 没有发现任何早期或晚期的不良反应。

4 小结

有效的产前和产后预防能够避免新生儿核黄疸所引起的脑瘫, 所以在孕妇的产前产后护理和产前产后检查中, 注意预防和提醒产妇注意用药对预防新生儿核黄疸引起的脑瘫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第7篇:新生儿黄疸护理病例范文

【摘要】目的探讨换血疗法治疗新生儿溶血病的方法和护理。

方法:对12例患儿进行换血治疗,并精心护理。结果:全部痊愈出院。

结论:护理人员的精心护理,是换血治疗顺利进行,取得满意效果,减少并发症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换血治疗;新生儿溶血病:护理

新生儿溶血病又称母子血型不和溶血病,是母亲对胎儿红细胞发生同种免疫反应引起的溶血性疾病,Rh血型和ABO血型不符都能引起这种疾病,前者引起的比较严重,是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最常见的原因,也是引起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最重疾病。换血疗法是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最迅速的方法[1],通过换血达到换出致敏红细胞和血清中的免疫抗体,阻止继续溶血,降低胆红素至安全水平,从而防止核黄疸发生[2]。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2008年1月~2011年5月我院确诊为新生儿溶血病需要换血治疗的有12例,男7例,女5例。日龄<24h2例,<48h4例,>72h6例。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贫血与黄疸,面部、躯干、手心及足底有不同程度的黄染,部分患儿肝脾肿大。实验室检测:血清总胆红素24h内均>257umol/l,24~48h内均>342 umol/l,>72h均>427 umol/l。

1.2 治疗方法ABO溶血者选用AB血浆、O型红细胞悬液;Rh溶血者选用Rh血型同母亲,ABO血型同患儿的全血。配血量为新生儿两倍循环血量150~180ml/kg。换血前患儿禁食4~6小时,或用胃管抽出胃内容物。鲁米那5mg/kg肌内注射镇静。患儿置于新生儿辐射台上,室温维持在24~26℃,心电监护监测心率、呼吸、经皮氧饱和度和血压。作动脉穿刺留置针穿刺后接三通管,分别用来接肝素液和抽动脉血。抽、输同步进行,于2~4小时完成。换血后继续光疗、心电监护、经皮氧饱和度监测、经皮胆红素监测,并作血培养、血气分析、电解质、血糖、血常规等检查。

1.3 结果换血后血清总胆红素及直接、间接胆红素明显下降,全部病例均痊愈出院。

2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与家属沟通,给家属讲解换血的相关知识,签字同意后换血。

2.1.2 准备相应的红细胞悬液和血浆。所用血液最好为不超过3天的枸橼酸血。所换的血在室温下热至35~37℃。

2.1.3 物品准备一次性注射器5ml、50ml若干,输血器一根,三通管两个,24G留置针若干,3M敷贴两张,一次性口罩、帽子、手套、隔离衣及治疗巾若干,微泵,辐射台,生理盐水、肝素、10%葡萄糖酸钙、鲁米那针等药物。

2.1.4 患儿准备禁食4~6h或用胃管抽出胃内容物。患儿仰卧于辐射台,使体温维持在36.5~37.0℃。

2.2 术中护理

2.2.1开通动静脉两路通路,由动脉抽血,静脉输血。

2.2.2换血护理换血过程中密切观察患儿全身状况,做好心电监护、血氧饱和度监测和血压监测,详细记录每次出入量,并累计出入量、出入量差、心率、血压等。严格无菌技术操作,防止感染。换血术前、中、后均需送检血标本,根据血电解质结果予补钾。为防止换血后出现贫血,输入血量要多于出量。

2.3 术后护理

2.3.1 术后严密监测术后保暖非常重要,室温维持在24~26℃,体温维持在36.5~37.0℃。密切监测心率、呼吸、血压和血氧饱和度。

2.3.2 观察黄疸术后患儿仍需置蓝光箱进行光疗,密切观察黄疸程度,有无黄疸程度反弹及核黄疸的早期表现:嗜睡、肌张力改变、吸吮反射减弱、呼吸节律的改变,及早发现、及时抢救。

2.3.3 贫血和低血糖的监测术后密切观察患儿的面色、口唇和甲床是否苍白,全身有无水肿,并送检血常规检查,及早发现贫血并予治疗。定时监测血糖,防止低血糖的发生。

2.3.4 低血钙和高血钾的监护密切观察患儿有无激惹、心动过缓、抽搐、喉痉挛和发绀等低血钙症状。静脉补钙时要保持输液通畅,不宜过快,以免引起心律紊乱,并注意钙剂不可外渗到皮下,以免引起组织坏死。术后应持续心电监护,密切观察心电图波形,发现心律紊乱立即报告,并做好急救准备。

2.3.524h出入量及尿量的监测 术后应做好24h出入量及尿量的记录,以观察心脏和肾脏功能,注意尿液的颜色,可以辅助判断黄疸的进展情况。

2.3.6 做好各项基础护理和生活护理术后一般不需要禁食,患儿一般情况良好,无呕吐等异常情况,2~4h即可试喂糖水,无不良反应可喂奶,以保证能量的供应。

2.3.7 健康教育由于溶血后易导致贫血,出院后应嘱患儿家属1周后复查血常规,及时发现并治疗。

3 体会

新生儿溶血病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疗法简单易行,创伤小,安全有效,无副作用,是一种迅速安全的换血方法,应加以推广使用[3]。

换血疗法对治疗重症新生儿溶血病具有如下重要意义:(1)可及时移出抗体和致敏红细胞,减轻溶血;(2)可换出大量血清结合胆红素,降低血清胆红素浓度,防止核黄疸的发生;(3)纠正贫血,防止心力衰竭。通过对12例患儿的换血,我们体会到换血疗法后患儿的观察非常重要。心功能监测、高血钾的观察、预防胆红素反跳的观察,均是患儿的重点观察项目,对减少换血后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赵宁,陈克正.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溶血病[J].新生儿科杂志,2000,15(1):23-25.

[2] 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等.实用新生儿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08-313.

第8篇:新生儿黄疸护理病例范文

关键词:新生儿ABO溶血病;护理

新生儿溶血病是指由胎儿或新生儿同种免疫性溶血病引起的母儿血型不合,临床表现为胎儿或新生儿水肿和(或)黄疸、贫血,严重的可导致死亡或严重的后遗症,ABO血型不合是新生儿溶血病最常见的原因[1]。2015年1月~2016年1月,本院收治的49例新生儿ABO溶血病,其中25例进行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联合早期使用间歇光疗治疗,同时给予细心的护理,痊愈出院,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诊断为新生儿ABO溶血病的新生儿49例,其中男29例,女20例,年龄1~3 d,出生体重2.0~3.4 kg,血清胆红素值平均(305.7±63.6)mol/L,ABO血型系统直接试验(改良法)和红细胞抗体释放试验和血清抗体阳性。出现黄疸或快速进展黄疸,其中重症黄疸12例。患儿被随机分为两组:A组观察组25例,B组对照组24例,两个婴儿性别、年龄无显著性差异(P>0.05),是可比的。

1.2方法

1.2.1药物治疗 观察组给与大剂量人血丙种球蛋白100~200 mg/kg,1次/d,连用2 d,严重病例可用碳酸氢钠静脉提高pH值,防止核黄疸。对照组不使用丙种球蛋白。

1.2.2光疗 两组均使用波长425~475 nm的蓝光治疗。

1.2.3其他 积极纠正缺氧,防止低血糖、低温度。

1.3评价 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水平的变化,患儿的皮肤黄疸消退时间和住院时间的长短。

1.4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方法分析,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构成比,P

2 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胆红素均较入院时下降,观察组(154.7±83.9)mol/L较对照组(215.7±74.6)mol/L下降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护理

3.1丙种球蛋白护理 新生儿输液用BD静脉留置针,以防止液体渗漏,减少反复穿刺给新生儿疼痛,用微量注射泵调速输液,一般控制5 ml/h。丙种球蛋白血清制品,也是一种变异蛋白,容易出现过敏反应,常发生在静脉注射10 min后发生。因此,在输液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儿的发热、皮疹等过敏反应的发生,一旦发生过敏反应及时停用。

3.2光疗护理保健

3.2.1耐心、细致的宣传是蓝光照射成功的先决条件。家属往往会很担心患儿的病情,并有一些顾虑,比如护理治疗效果、预后,一些护理是否有副作用,甚至还有一些担心孩子怕蓝光拒绝治疗。因此,我们必须告诉家长的蓝光治疗的知识,对儿童的病因、治疗、父母的作用、注意事项都做好解释,使家长积极配合治疗。并通知家长准备牛奶,增加喂养次数,可增加肠蠕动,减少胆红素吸收[2]。

3.2.2环境准备 检查光疗箱清洁,特别注意除尘管,检查灯的亮度和灯管超过经营期限(用于1000 h管必须更换)。室温控制24℃~26°C;湿度55%~65%;光疗箱需要预热,箱温调节在30℃~32°C。

3.2.3患儿准备 给孩子洗个温水澡,不用滑石粉,擦干皮肤,以免影响光疗效果,换上干净的尿布,剪指甲,防止抓伤,轻轻放入,妥善固定,使用不透明纯棉补丁和会阴罩。

3.3光疗的观察与护理

3.3.1密切观察患儿光疗温度和病情变化,注意呼吸平稳、规则,没有快速的停顿,没有发绀的嘴唇,供氧及时记录。观察皮肤、巩膜黄染的变化,观察有无腹胀、腹泻、皮疹,有没有四肢颤抖,尿液的颜色,并记录异常情况,及时对症治疗。

3.3.2光疗儿童输液的观察与护理 需要静脉补充液体、电解质、药物。我们应该经常观察静脉输液是否通畅,局部有无肿胀,液体外渗及时用硫酸镁湿敷。

3.3.3安抚和母亲分离的患儿,由于容易受惊吓,患儿不停的哭,护理人员可以用手触摸头、背部,腹部,四肢,由轻到重和温柔的语言操作,可以慢慢使患儿安静,必要时给予水合氯醛灌肠,使光疗顺利进行。按摩能使新生儿有快乐的感觉,促使患儿安静。长时间单卧位,可增加新生儿的不适,甚至引起头部的发育异常。因此,必须每隔2 h左右转动一次,左、右侧、俯卧位交替,用胸部和背部轮流照射,保持舒适的位置,使皮肤的最大面积接受蓝光照射。

3.3.4喂养护理 光疗时因为孩子躺在暖箱和直接吸食,增加喂养困难,孩子吃食时,将头偏向一侧,稍垫高。

3.3.5护肤 光疗时孩子出汗,大便次数增多,容易出现皮疹。因此,床单、被褥要保持清洁,干燥,要及时更换尿布,及时用温水臀部、肛周擦少量滑石粉预防红臀[3]。

4讨论

蓝光照射原理是通过荧光灯照射皮肤,将脂溶性的非结合胆红素转化为水溶性异构体,易于排出体外。应用静脉高剂量的丙种球蛋白可迅速降低血清胆红素。护理人员的精心护理,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家属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邵肖梅,叶鸿瑁,丘小汕.实用新生儿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605-606.

第9篇:新生儿黄疸护理病例范文

【关键词】新生儿;光疗;高胆红素血症;抓伤与擦伤

新生儿比起成人来说,胆红素代谢能力较为微弱,容易生成黄疸,临床中要采用蓝光照射治疗,简称为光疗【1】。该治疗方式安全有效,但在治疗过程中的抓伤、擦伤一直是引发医疗纠纷的因素之一。为对鸟巢护理在预防新生儿光疗抓伤及擦伤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本次研究选取我院近一年来的300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观察两组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在光疗过程中的抓伤与擦伤的发生情况,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2013年9月到2014年7月收治于我院的300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均为足月儿,以放置床位的单双号随机分为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150例),与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鸟巢护理的观察组(150例)。观察组中男性患儿82例,女性68例,体重2.5-4.2kg,住院时间(3±1.2)d;对照组男性79例,女性71例,体重2.6-4.3kg,住院时间(3±1.2)d,两组在年龄、性别、病情等比较重没有统计差异(p>0.05),可比较。

1.2方法

鸟巢护理是通过特制U型护围,为新生儿营造“鸟巢环境”,在这一环境中,新生儿可感受到如同子宫中的生理,以仿生学理论使新生儿的安全感与归属感得到满足。一定程度上减轻患儿紧张感,提高安全性。

本次研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方式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方式护理的同时,将被单折叠为长条形覆盖在疗床周围边缘。两组患儿都实施光疗箱双面光疗,治疗前修剪患儿手指甲与脚趾甲,等到箱内温度达到32℃左右时,再将患儿轻轻放置其中,强化巡诊,定时喂养,在患儿哭闹时及时找出原因并处理,观察擦伤及抓伤等情况,并记录。

1.3统计学分析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X2检验,以p

2 结果

在常规护理中加入鸟巢式护理的观察组中无患儿于光疗过程中出现抓伤或擦伤,无医疗投诉病例,仅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共4例患儿于光疗期间出现抓伤或擦伤,占2.67%,其中2例发生医疗投诉,占1.33%,结果显示对照组光疗中的抓伤与擦伤发生率与医疗纠纷率均高于鸟巢护理的观察组(p<0.05),见下表。表1 两组抓伤、擦伤情况比较 p<0.05

组别

总例数

抓伤、擦伤[n(%)]

观察组

150

0(0)

对照组

150

4(2.67)

表2 两组医疗纠纷情况比较 p<0.05

组别

总例数

医疗投诉[n(%)]

观察组

150

0(0)

对照组

150

2(1.33)

3讨论

因很多患儿家属缺少对于黄疸疾病的知识,未能于早期及时发现,错过治疗与护理时期,引起并发症状【2】,基于此,医护人员应当加强和新生儿家属沟通,做好宣教工作,得以使更多患儿于早期发现,并及时治疗。

光疗是临床中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主要方式,治疗过程中,患儿需放置于一个封闭环境中,如果在这一环境中没有放垫布类、棉垫等,患儿会因不舒服,加上显性失水增多,以及大小便刺激,造成哭闹、出汗,不断扭动身体等情况,因此四肢用力摇晃,造成抓伤、擦伤,并极易造成医疗纠纷【3】。鸟巢护理是以患儿作为中心,全面体现人性化服务的现代护理方式,婴儿在出生后,放置于鸟巢式的小窝中,给予护理【4】。光疗患儿放置于蓝光箱中时,患儿手、脚碰在如同子宫般的人造鸟巢时,会感到如同子宫般舒适,减少紧张情绪与不安全感,这样便有效减少了乱踢乱抓的情况,加上修剪患儿指甲,也避免了患儿因自己指甲抓伤的危险,可防止磨伤及擦伤【5】。一旦患儿出现擦伤及抓伤等情况,应当尽快进行处理。在常规护理中加入鸟巢式护理的观察组中无患儿于光疗过程中出现抓伤或擦伤,,无医疗纠纷病例,仅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共4例患儿于光疗期间出现抓伤或擦伤,占2.67%,其中2例发生医疗投诉,占1.33%结果显示对照组光疗中的抓伤与擦伤发生率与医疗纠纷率均高于鸟巢护理的观察组。由此可见鸟巢护理可有效预防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光疗中的抓伤与擦伤,减少医疗纠纷,体现了以患儿为中心的人文关怀,保证医疗服务水平,赢得患者家属信任,顺应时展,此外鸟巢制作方便,且不会影响治疗效果,安全有效,值得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的蓝光照射治疗中推广。

参考文献

[1]符婵,韦燕飞,梁婧 . 鸟巢护理在预防新生儿光疗抓伤与擦伤中的效果观察[J]. 中外医学研究,2011,12( 9) : 34.

[2]龙琼芳,徐红霞 . 新生儿黄疸光疗时不顺从性分析及护理对策[J]. 中外健康文摘,2011,3( 8) : 10.

[3]黄翠稳,张小琼,成丽,林燕 . 舒适护理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蓝光治疗中的应用[J]. 中外健康文摘,2011,5( 8) : 19.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