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历小年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当前农机推广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农机推广工作关系到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大局,切实做好农机推广工作十分必要。要想进一步促进农机推广工作的发展,首先要积极总结和面对当前农机推广工作存在的不足,作为新时期的农业机械化工作人员要善于总结和面对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问题,正视问题所在,才有利于更好的寻找解决办法。
1.1对农机推广工作的重视程度有待提高
部分地区存在对于农机推广工作重视程度不高的情况。主要表现在当地农业机械化部分本身不重视农机推广工作和当地农户不重视农机推广工作的情况。有的地区农业机械化部门没有把农机推广工作放到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大局中去考虑,影响了农机推广工作的顺利开展,造成农机推广工作滞后,推广人员工作热情不高等现象。同时也存在当地农户不支持、不配合农机推广工作,究其根本主要是农户没有从真正意义上理解农机推广工作,更没有认识农机推广工作的重要性,所以才表现出不愿意配合的现象。对农机推广工作重视程度不高的情况是制约我国农机推广工作进一步推进和发展的关键因素,甚至不利于我国农业机械化事业的健康发展。
1.2农机推广团队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农机推广工作要想顺利推进并且高质量、高效率的完成,必须要有一支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综合素质好的农机推广团队做支撑,但是从当前我国农机推广部门的综合实力来看,部分地区还是存在一些不足。
部分地区农机推广一线工作者老龄化严重,新人又少,出现推广模式单一、结构老旧、创新意识不强等问题,这些问题都给新时期的农机推广工作带来困难。人员老龄化问题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尽管这些人员工作经验丰富,但同时也存在思想老旧、接受新事物能力不强以及创新意识差等问题。没有新鲜血液的注入,团队创新意识也不高,尤其是在目前的信息化时代,这部分工作人员无法快速进入信息化办公状态,工作效率不高。部分地区的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责任心不强,个人工作效率低影响工作发展大局。
1.3推广手段落后,资金投入不足
农机推广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涉及到的因素很多。为进一步适应农机推广的新要求,很多村镇设置了农业技术服务中心,但是农机推广人员数量较少,推广手段落后,推广工作只停留在文件与会议为主要手段,无法有效地开展实地技术指导、技术培训以及技术服务等工作,农机推广效果并不明显。在国家农业各项专业资金中,农机事业所占的比例很少,加上农民收支不平衡,农民缺少资金,购买农机的能力不强等问题,也是影响了农机推广工作的顺利开展的客观因素。
2解决当前农机推广工作问题的对策分析
2.1应发挥舆论作用,提高农机推广工作重要地位
当地政府重视农业机械化发展工作,要积极引导农业机械化部门关注农机推广,把农机推广工作放到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大局中去考虑。鼓励农机推广部门加大宣传力度,发挥舆论的作用,提高自身重要地位。要深入到农村地区开展宣传活动,动员农民了解并参与到农机推广工作中来,获得信任和认可,与农户做朋友,让其了解到农机推广工作的真正意义和重要地位,才能在实际开展工作当中获得农户的配合和认可。
2.2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农机推广团队综合实力
农业机械化部门要发挥带头作用,积极组织各种培训,为农机推广工作人员提供学习和提升自己的机会。对于农机推广部门的工作人员来说,定期培训是十分必要的,尤其是在当前飞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之下,农机推广工作者需要学习的技能很多,实际开展工作中需要对新技术和新机具充分的了解,掌握过硬的本领和技术,这些都需要定期培训和自己平时学习中获取,而培训显得更加系统,有利于提高大家的学习效果,为农机推广工作顺利开展打下坚实基础。
21世纪是一个以知识经济为主要特征的时代,它对从事农村小学管理工作的校长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也提供了难得的机遇。这就要求校长要更新办学思想,树立适应新时代的办学理念,迎接的挑战,抓住机遇,组织引导师生以新的办学理念为指导来学习研究新形势,认识时代新趋势,办出学校新特色。校长正确的办学理念的确立与否,对于学校确立正确的办学方向,贯彻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那么,在当前农村小学校长要以什么样的理念来指导办学呢?
一、树立面向现实的办学方向观。
面向21世纪,我们必须在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前提下,把办学重点和主要精力放在如何以“三个面向”为指导,贯彻落实“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民族素质上来,这是事关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能否提高、是否能培养出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合格人才的大问题。但是,作为农村小学,还应根据目前农村学生择校现象严重、生源减少、规模缩小的现实,从实际出发,以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思想为指导,顺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和潮流,大胆探索,努力实践,形成自己独具一格的办学特色。
二、树立适当超前的管理目标观
确定目标是校长的首要职能。作为农村小学校长,在确定目标的过程中要把学校的实际和时代的要求结合起来思考。由于地处农村,学校的条件及周边环境与城镇学校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在制定目标时,要全面、准确地掌握现状,弄清差距,制定出近期可行,远景可望的目标并努力去实现。如在确定校园建设目标时,根据原有基础差、资金缺口大的实际,分步推进,先争取教学楼的建设,再逐步建成宿舍、围墙、厕所、旗台、水泥球场、绿化等设施,又根据形势的需要,建成电脑室,完善实验室、图书室等,经过几年的努力,学校面貌焕然一新。
三、坚持以质为本的管理质量观
一所学校能否得到社会的认可和信任,关键在于学校的质量,我们提出的“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小学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应该说质量观念是小学校长在学校管理中的一个核心观念。在实施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衡量小学办学质量的标准不再是分数和升学率,而是学生的素质水平。对于农村小学而言,学生的素质水平体现在所培养的学生在高一级学校的表现情况,学校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获奖情况,学校所接受的各类检查、评比、验收情况。为此,作为农村小学校长,一要教育全体教师明确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是学校的培养目标,实施全面发展教育,全面完成教育任务,使学生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使全体学生都能达标,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二是加强全面质量管理,使学校所有人员增强质量责任感,以教育质量为重点,以学生质量为目的,所有人员以最好的工作质量创造学校整体的最佳质量。三是建立以校长为首的质量管理系统,建立岗位质量责任制,使学校质量管理规范化以保证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
四、树立敢为人先的管理竞争观
当今国际上经济的竞争是科技的竞争,科技的竞争的人才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教育的竞争。竞争是社会发展的客观现象,是推动事业发展的一种动力。学校要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适应教育发展的要求,校长就必须以正确的竞争观念来管理学校,把竞争作为促进学校发展的推动力量。作为农村小学校长,面对生源紧缩,家长心甘情愿多花钱让子女上好学校,学校从单纯的面向升学压力转变为面临生存压力等新情况,在调整学校布局、撤并部分学校的新形势下,更应增强竞争意识,以求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一是要不断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增强学校竞争力。二是对于部分父母外出的农村留守儿童,可以实行寄宿寄餐制度,适当收取一定费用,安排他们寄宿和就餐。三是利用农村小学因学生减少而使校舍充裕等优势实施小班化教学,这样既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减轻了教师的工作负担。四是在现时的条件下,农村小学要想得到生存和更好的发展,就必须在办学思路和办学方式上有所突破和创新。四是提高全体教师的竞争意识,积极参加各种教学比赛及论文评比等教育竞争活动。五是指导教师学会合作,竞争可以促进发展,以形成优化的教育合力,推动学校发展。
五、坚持务实有效的管理服务观。
关键词:农村教育;小学;高年级;班级管理
改革开放背景下,青少年作为接受信息的主体,其思维意识以及兴趣爱好等方面均发生了明显的改变,这就给当前的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挑稹A硗猓农村城市化发展步伐的加快,城市中的生活方式以及学习方式等都逐渐输入到农村,出现了农村以城市为范本的生活教育模式。传统的班级管理工作过于松散,且具有命令式,一直强调班主任的主体地位以及权威性,对学生的主体、管理客体的双重身份过于忽视,导致班级管理工作开展效果较差。从目前教育的发展趋势来看,必须采取动态管理模式,结合每一个学生成长、思想、智力等方面表现出的不同因素,优化农村小学高年级的班级管理工作。
一、农村小学高年级班级管理问题
1.班主任教育理念陈旧
班主任自身管理水平直接决定班级管理效果。学生在课堂上常常出现传纸条、聊天、睡觉等问题,班主任一般出现两类表现,第一就是不管不问,第二就是惩罚教育。这样的管理方式,还是停留在传统的管理阶段,不符合当前教育工作发展的需要。
2.班主任权威地位明显
长久以来,班主任是班级中“神”一样的存在,有着明显的权威地位。教师对于学生在班级中所表现出的问题,班主任只是去强调很多事情不能做,但是并未告知学生不能够做的原因,也没有对学生进行引导。这种问题的出现,班主任和学生之间无法站在一个水平线上进行沟通交流,学生时刻被管制,有些时候还出现做事畏首畏尾的现象。
3.班主任强化学习统一要求
每一个学生都存在着性格、行为意识、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差异,但是班主任在进行班级教育管理工作中并未重视这一问题。例如,在学习上,对于每一个学生都统一要求,没有重视学生的个性以及特长,最终很多学生由于学习不好受到批评,最终限制了学生在其他方面的发展,还会造成学生厌学等情绪。
4.学生思想意识改变
农村城市化的发展,在带来益处的同时,也表现出诸多的问题。以青少年来说,由于现在独生子女情况较多,加上当前农村经济收入的提高,所以对于孩子的骄纵变得明显,部分孩子开始变得更为懒惰、更偏激、更焦虑、更娇惯。例如,不愿意参与农村劳动,不愿意和父母进行沟通和交流、向父母索要的零花钱更多、缺乏责任感等,这些问题的形成都会影响班级工作的管理。
二、农村小学高年级班级管理优化策略
1.强化班主任科学化管理理念
班主任需转变传统教育观念,认识到教育创新的重要意义,并且学习当下的创新教育理论。另外,班主任要积极参加学校以及教育机构举办的教育科学、学生心理学、管理学等方面的讲座,并对班级管理问题进行全面分析,总结班级内部学生之间、学生以及班干部之间、学生与班级系统之间的联系,从而把握班级管理工作状态。
2.强化师生关系的平等性
教师长期的主体性地位,导致师生之间的隔阂关系,影响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小学高年级学生,其已经开始逐步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容易被错误观念所影响,更需要教师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所以班主任要在一言一行中让学生感受到双方之间的平等性关系,例如,在交谈中将自己的事情和同学们进行分享,然后让学生分享自己遇到的趣事,对于学生所表现出的困苦问题,班主任要站在朋友的角度上去帮助学生分析,并说明如果自己遇到相似事情会出现的问题以及应对的方法等。最终,在友好交谈的情况下建立师生之间的平等关系,让学生愿意交谈,让学生和班主任成为朋友。
3.强化对学生能力的差异性认识
每个学生在个性、能力方面都会有所不同,但是绝不能仅用学习成绩作为判定学生好与不好的标准。教师要为学生创建个性发展空间,更好地挖掘学生的潜能,例如,可以定期组织手工操作比赛、合唱比赛、表演比赛、绘画比赛、朗诵比赛等,让每个学生的个性都能够充分施展,都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比赛项目。另外,在授课方面教师要注意学生能力上的个体差异,在授课方式上、成绩评定上都需要进行综合评定,选择适合每一个学生成长、学习的方法,不要仅凭成绩判定学生的优秀与否。
4.强化对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培养
当前,很多农村学生的性格情况、劳动意识、生活习惯等方面都有明显的不足表现,这与当前农村收入的增高情况以及家长对于孩子的溺爱情况都有相关性。作为班主任教师,要对学生的价值观进行正确的培养。例如,教师要多组织班级同学进行劳动比赛或者播放劳作人民的多媒体视频,让学生在劳动中感受到辛苦,让学生珍惜当下的生活,让学生更加理解父母。学生只有懂得父母的辛苦,才会养成一个良好的行为意识,不再去相互进行攀比,不再变得虚荣,不再和父母大发脾气,也会树立努力学习,将来更好地赡养父母的行为意识。另外,班主任还要与家长进行沟通,说明家长言行举动对于孩子性格养成、价值观养成的相关性,实现家长与班主任之间的良好沟通。
总之,小学高年级学生其作为鲜活的个体,出现了行为意识、思维理念、新世界观等方面的转变,这就对班级管理工作带来了挑战。要求班主任要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存在的差异性,增加与学生之间的平等沟通,转变班主任传统主体地位的管理理念,在反复的实践与学习中开展农村小学高年级班级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穿着舒适、得体,于人心理是一种安慰,是一种在人前的自信;吃着可口、恬爽,于人身体是一种交代,是一种在生活中的幸福;行的稳健、向上,于人心态是一种调和,是一种在旅途中的激励。而住的安全,住的放心,住的舒坦,则是对人学习和生活的一种保障,更是对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一种呵护。
学生的成长,更甚至于成才,离不开家庭与社会的支持,更离不开学校的关心和培养。纵然形势发展让学生的个性问题愈加多样,突兀地令诸多学校头痛脚,甚至茫然失措,而教育的宗旨和使命依然在不折不扣地让我们时时不能不扪心自责:我们究竟错在了那里?
摘几个寄宿制学校夜晚令人揪心的镜头:
来回翻越围墙,如履平地的……
旮旯角落里炊烟袅袅,星光闪烁,口叼香烟的……
墙根门洞里窃窃私语,呢呢喃喃,无知无觉的……
平地掀起滔天巨浪,叫嚣辱骂,拳脚根棒砖头瓦片相加横飞的……
校园不远处酒吧里三五成群叫号拼酒,网吧里二目圆睁亢奋不已的,迪吧里浑身过电晃头摆臀的……
出现此类现象责任当然不全在学校身上,家庭教育观念的滞后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猛进带来的冲突,教育制度对于未成年人保障体系的正在完善,以及人们各种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的混沌多变,无疑也都是造成这些“事故”的原因。作为学生的直接管理者和引导者,学校却更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学生在这方面的思想教育是否跟上了?
学校在这方面的制度是否健全了?
后勤管理人员工作态度、工作方法是否积极有效了?
首先,一种行为习惯的养成首先要一种思想根植于人的头脑当中。一间屋子空间是固定的,梨装多了,苹果便装的少,想要苹果多些,就必须努力将梨给搬出去一些。苹果多了,苹果的主体性就显现出来了。
将来你想干什么?怎样才能实现你那宏伟的志愿?一蹴而就吗?基础不夯实行吗?想要一座空中楼阁吗?一砖一瓦不需要积累吗?不需要时间与精力吗……诸如此类,我们是否跟学生们认真沟通了?是否经常性地进行思想的“迁出挪入”了?
其次,行为的习惯性需要不断地纠正和不断的引导。纠正和引导的标杆对于学生而言便是一种健全合理的制度或者规范。这种制度或规范若是柔性十足,便会顺理成章,顺其自然。
几点让学生就寝合理?就寝铃响前怎么知道是不是都进寝了?铃响后寝室(楼)门是否关上?怎么能知道学生是否真就躺下睡了?是否过段时间就进寝查点一下学生?是否过段时间就去操场或学生易去的地方查查?若真发现少了学生或发现了问题该怎样处理?是否跟班级考评、学生个人考评“挂钩”?怎么“挂钩”合理?第二天清晨几点起床合适?起床后卫生怎么搞?有睡懒觉的怎么处理?卫生打扫不彻底又怎么办……诸如此类,这方方面面的细节在后勤尤其是宿舍管理的规范或制度上是否想到并制定了相应的措施了呢?还是“画大圈”,“轮空拳”,或“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呢?
第三,态度决定一切,成功得益于正确的方法。人多,尤其是人人都把一天的负荷卸掉,都想要轻松的时候,个人主义之风便弥漫开来,富有个性化又具有突发式的“问题”便一个个浮现出来。这便是学生的晚间生活。理解了,便具备了态度端正的前提,便有了生气、烦躁、暴跳、无可奈何、垂头丧气的“消防栓”,便开始了正视、承认、沟通、改变等思想的渐进,便加促了合理措施、有效方法的完善或更新。鲧治水,水来土挡,水涨土崩,患大矣;禹治水,水来渠成,折曲导诱,善莫大焉。
学生需不需要放松?需不需要给他们提供放松的服务和正确的引导?仅仅是提供一张舒适的床铺吗?学生需要的仅仅是一副冷峻的面孔、一个逼人的身板、一条令人俯首无声的纪律、一句摄人心魄的厉喝吗?学生难道不需要父母般的叮咛、姊妹兄弟般的呵护?难道不需要腹痛时的一杯热水、孤寂时的一束鲜花、冲动时的一场春雨吗?严肃的纪律果真就那么排斥一颗宽容的心么?
陈娟 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七圣学区朱家山小学
摘要:班级是学校的基本单位,而班主任是全班学生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如何做好班主任工
作在小学阶段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学校的文化教育、思想品德以及课外活动都离不开班主任工作,把一个班级的几十名学生组织
成一个坚强的集体,把他们培养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班主任工作的好坏,要管理好一个班级,
尤其是农村小学的班级,班主任工作非常关键。
关键词:自身素质;班风学风;犯错误;师生交流;家访
农村教育在义务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农村小学教
学又是整个教育的关键和难点,要搞好农村小学教育必须注重班
级管理。在多年的工作中,我认真探索班主任工作经验,总结得
失。在这里我谈谈自己任班主任以来的一点肤浅的看法:
首先,班主任自身要练好”内功”。“工欲善其事,必先利
其器。”其实,班级管理也是一样的。班级的管理,一定不是个
力气活,而是方法的博弈,智力对抗,思绪的对接,思想的交锋。
没有一定的方法而管理班级,失败是必然的。如果想做一个相对
成功的班主任,就必须能够掌握一定的管理方法甚或管理智慧。
要做好班级各项工作,必须加强自身建设,班主任自身建设的关
键是提高班主任自身的素质,树立班主任的权威。这种权威不同
于上下级之间形成的行政权力, 而是班主任知识丰富、 能力超众、
人格高尚而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的使人敬服的声誉和威望,它是
做好班主任工作的无形资本。班主任,首先是教师,而教师是知
识的传播者,是智慧的化身。这正是班主任权威产生的前提。如
果班主任能够通过他的智慧和才干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这种权
威,那么他在工作中就能起到”不令而行”的效果。否则学生是
很难同他积极合作的。不断用新的知识充实自己,做知识的富有
者。加强师德修养,做学生为人的楷模。马卡连柯也说:“教师
的个人榜样,乃是使青年心灵开拓结果的阳光。”我以自己的言
行举止,在一步步地潜移默化地感染和引导着学生,使学生养成
良好的行为习惯。
其次,要正班风,树学风。良好的班级必须有一个良好的班
风,因此在每学期开始,学生、班主任统一思想,达成共识,使
班级的班风积极向上,学生的学习目的明确;教师的教育教学目
的明确,大家齐心协力,刻苦学习,互帮互助,班上才会形成一
股浓郁的学习氛围。抓好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及时
抓住学生点滴的情绪变化,及时解决问题。班级管理就是对学生
思想的引领。其实,我们班级管理的目的就是为了不管,就是为
了达到在班主任不管的情况下,学生依然能够自觉,依然能够按
照平时的要求自觉的去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能够按照自己的良
好的习惯去学习、工作和生活。在多年的班级管理中,给我感受
最深的一点,就是如果教师能够做好了学生的思想工作,老师和
学生的认识一致,形成共识。良好的班风和学风的形成,与班主
任善于培养学生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分不开。班级是学生参加学习
活动的主要阵地。 学习生活常规管理得好, 可以培养优良的学风,
促进学习质量的提高。
我们还要学会允许学生犯错误。不犯错误的人是不存在的,
这一点尽管我们自己是非常明白的,可是一旦看到学生们犯了错
误,就会气不打一处来,就会抱怨学生们根本就不会或者说是不
能自我管理。其实,这也可能是爱之深,恨之切吧。总是希望学
生们会按照自己的思路去做,事实上这是不可能的。学生的自我
管理,也是需要一个过程的,而且从某种程度上说,学生们正是
在认识、改正错误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反观一下自己的成长道
路,有哪一个人没有犯过错?有哪一个人是能完全按照成人的指
导模式完全成长起来的。学生犯错误,说明他们正在成长,班主
任应该给他们一定的时间,就像是果实也必须要经过春夏间的风
雨,才能有秋季的收获一样。再者,一味地只会按照班主任的要
求行事的学生,往往缺乏自立能力,缺少独立能力。对于学生将
来的发展也往往是无益的。“听话是优点,太听话就是缺点”,
这句话,从班级管理这个角度来说,也很值得我们思考的。
加强师生交流,关心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工作中,班主任要
主动亲近学生,通过跟他们做游戏、聊天,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
关心他们学习生活、课外生活;通过活动观察,不但能掌握班上
的总体动态,而且可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在亲近与研究学生的
过程中,班主任要努力展现自身广博的文化与高尚的道德情操,
做到正直无私,使学生对自己既亲近又崇拜,既认定自己是值得
信赖的老师,又把自己当作好朋友。在同一个班级的学生中,客
观存在着一些明显的差异,比如家庭的经济条件的好坏、学习成
绩的优劣等,这些差异应是班主任有针对性进行思想教育工作的
出发点和立足点,而不是班主任对学生采取不同标准的依据。作
为班主任,如果对家庭经济条件不一样、家庭社会背景不一样、
学业成绩不一样的学生采取不平等的待遇,势必极大地伤害学生
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同时也降低了班主任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列夫•赞科夫有句名言:“漂亮的孩子人人都
爱,而爱不漂亮的孩子才是教师真正的爱。”爱是教育的灵魂,
师爱是师生关系民主平等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班级工作
中,要特别重视后进生的转变,因为后进生心理素质、知识基础
都与其他同学有所差距。
此外,我们还要做好家访等班主任工作。家访是学校、家长、
学生联系的纽带。由于农村家庭文化层次的特殊化,在家访时应
给家长灌输一些现代教育观念,让家长知道从哪些方面去教育孩
子,怎样教育孩子,并随时与老师配合、了解学生在家里的生活、
学习行为。其次,还应适时召开家长会,开会时,家长和科任教
师有说不完的话,用这种谈话方式老师会及时回答家长提出的问
题,取得家长的好评,收到良好的效应,交流沟通多了,就能了
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行为表现,及时解决他们的思想困惑,纠正
其不良行为。
学生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要学生成长,我们首先要让自
己成长,教育的技巧及成功来源于教师真挚之情,这种情会激发
学生前进的信心,帮助他们扬起远航的风帆!还会促使我们不断
在班主任工作思路上推陈出新。我将会真诚地捧着一颗“爱心”,
更加努力地面对农村班主任的工作!
参考文献:
[1]白云霞.班级管理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D];华东师范大
学;2003年.
[2]章进德.搞好班级管理工作的一种尝试[J];江西教育;1985
年12期.
关键词:人本理念 农村小学 语文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6.183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经济形势日新月异,如何让农村的孩子和城市孩子一样,享有同等的教育权利,是社会进步的又一大标志。相比于城市,农村小学生接受外界新鲜事物的机会比较少,语文课堂是提高学生想象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人本理念”的提出对提高语文课堂的有效性有显著成效。现如今农村孩子如果想在长大以后获得与城市孩子同等的竞争机会,学习成绩是重要途径之一,这就导致很多农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片面重视学习成绩,死板授课。小学阶段是一个人想象力、创造力和好奇心最强的阶段,而语文课是发展孩子天性的地方,老师的作用是发现学生的长处并鼓励引导其发展,因材施教,而不是用同样的标准来要求每一位学生。“人本理念”的进步思想对农村传统的教学理念产生了较大的冲击,督促相关教育工作者改进自己的教学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立足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因材施教,在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同时,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进而保证每个小学生的健康成长。
1 现行农村小学教学策略存在的问题
1.1 课堂气氛沉闷
小学阶段的孩子充满好奇心,鼓励孩子发言会使老师和其他同学获得很多奇思妙想,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带动其他学生的学习动力。现在的传统教学模式中语文老师在授课时照本教、照本念,课后的家庭作业只是抄抄写写,课上死记硬背,这样的方式无疑泯灭孩子的天性,与我们的“人本理念”相形甚远。
1.2 无法做到因材施教
农村学校由于教学设施不过硬,教学资源不够丰富,没有像样的阅读室或者写作室,语文课堂无法开展各种类型的科目,比如阅读课、写作课和故事课等,没有这些课程的开设,老师就无法观察了解到每位学生的长处与不足,无法做到因材施教,仅仅以同样的标准来要求每一位学生,不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加之,在统一标准之下,学生万一做得不好,无法达到老师的标准,就会被老师斥责,做得好的也得不到老师的表扬。长此以往,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挫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导致学校的教学成果无法达到预定目标。
1.3 农村语文课堂的师生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有一个好的老师对学生这门课程的学习会有很大的影响。然而,现阶段某些农村老师仅仅视自己作“老师”,高高在上,严肃古板,不能走进学生生活,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老师在教学生知识的同时也是自己学习的过程,老师与学生之间不应当只是严厉与恐惧的气氛,而应成为良师益友,“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营造欢快的学习氛围,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2 农村语文课堂应采取何种措施响应“人本理念”
2.1 注重课堂合作教学
一个人的想法只是一个人的,交流以后就变成大家的了。语文课堂的学习氛围应该是积极向上的,学生们热烈讨论,在交流与合作当中学到更多的知识,激发更多的想法。由于农村的教学资源比较匮乏,采用分组学习不失为一个好的策略,正是“以人为本”教学理念的体现。例如,在进行教课时,老师可以经常走下讲台,走入学生中,弯下腰一起与学生探索、交流、合作,以此创建和谐的授课环境。另外,分组合作还可以在青少年时期就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增长了学生们的知识,让孩子们在欢乐中学习。
2.2 整合课内外资源
农村语文老师更要加强自身修养,通过增加自己的课外阅读讲解给学生或者鼓励学生学习课外知识。语文课堂可以说无处不在,不是只背背唐诗宋词就可以解决的,单纯学习课本上的知识根本不足以满足教学要求,学校和社会要给学生提供丰富的课外学习资源,例如,在讲解《曹冲称象》一文时,老师可以通过互联网搜索有关课文的历史背景,使学生进一步的理解文章的内容。通过这种课内外资源的整合,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全面提高。
2.3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两句话告诉我们思考和怀疑态度的重要性。小学生的思维最是活跃,老师要采取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引导学生自己编故事、鼓励学生记日记等的学习方法。学生们觉得有兴趣就会学得更好,以学生为本,让学生树立“我要学”而不是“要我学”的观念。
2.4 教师增强人本教学理念
教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为此,在农村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育部门应该严格审核教师质量,加强教师质量考核,定期进行教师培训工作,宣传教学过程中人本理念,并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评估。通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推进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进步。
3 结语
“人本理念”之下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农村的小学语文教育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教师应该采取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策略激发孩子的创造力,让学生主导课堂,拓展学生的学习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材施教,推动农村教育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晓琴.构建“以人为本”的语文教学[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2005,(10).
[2]程仁新.以人为本 树立语文教师的科学人文观[J].文教资料,2005,(2).
孩子的绘画兴趣应该是从入学前就有的,就像他们从小就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一样,他们对绘画也有天生的兴趣。孩子很小就会拿着可以画出颜色的器具在他所认为可以画的地方随便乱画。如墙壁上,桌子上,地板上,路边的栏杆上,到处都可以看到孩子的“作品”。但孩子们因为没有绘画的技巧和知识,他们所画的东西具有很强的随意性。当学生进入一年级时,这种兴趣并没有减弱,相反,还在不断增强。但这时,如果他们的绘画技巧得不到指导和训练,可能很快就会因为其他学科的学习而淡化了学习绘画的兴趣。因此,提高低年级儿童的绘画能力就成了小学低年级美术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那么,如何提高他们的绘画能力呢?笔者想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阐述。
(1)教会学生学会简单的线型绘画技巧。低年级的学生,特别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还不具备绘画复杂线条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时,首先应该以线造型能力为主,让他们学会用各种线条来组织画面,因为线条是比较简单的一种绘画技能,低年级的儿童很容易掌握。线造型能力的训练,不但可以锻炼学生小手的灵活性,同时也为以后的儿童绘画创作积累了一定的素材,便于学生在绘画创作中有东西可画,有东西会画。例如,让他们画小兔子或者其他的一些小动物,经过训练以后,很快就能掌握画这些小动物的技巧,说不定回家后他们还会在家长面前显摆他们的绘画能力呢!
(2)提高学生的画面组织能力。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画面的组织能力还很差,他们只是随手画,对于画中的远近关系,大小关系,比例关系还掌握得不是很好,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就应该从这方面对学生进行训练。这些训练尽量让学生在平面图中进行,因为这时的学生还不具备理解立体图形的能力。教师除了让学生进行绘画训练以外,还应该让学生观察已有画的资料,让他们从已有的现成画中去了解画面的结构,从而更好地为他们今后的绘画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3)训练学生的涂色能力。孩子对颜色的敏感度是比较高的,但由于他们对色彩的不了解,往往只会在画面上随便涂,而没有规律性。因此,教师除了教会学生能够用线条绘画和认识画面结构以外,还应该教学生如何认识颜色和涂色。
首先,应该从色彩的搭配说起,让学生明白哪种色与哪种色搭配在一起效果更好,当然也可以告诉他们哪些颜色搭配在一起并不好看,另外还应该告诉他们,在颜色搭配时应该要注意的比例。当然,这些颜色的搭配,学生可以在实践中慢慢去领悟和了解,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做出较好的引导。
其次,可以讲一下涂色技法和要求。学生涂色往往随心所欲,想怎么涂就怎么涂,想在什么地方涂就在什么地方涂,毫无章法可言。但在学前阶段,因为孩子的智力等因素,我们很难对他们进行指导。那时只能让他们随心所欲的乱涂。但进入小学后,随着孩子智力水平的提高,教师也就应该对涂色这一技巧给学生较好的指导。如涂色的运笔方法,颜色的深浅、浓淡、明暗等,对颜色和画笔的选择等,教师都应该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训练和要求。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小学数学;教学活动
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需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主体作用,并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保证阶段性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1]实践结果证明,在当今农村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做好多样化问题方式的训练以及设计工作,对学生语言行为进行操作和训练,有利于把各种单向思维活动转变为一种全方位、多领域的立体综合性整体活动,充分挖掘小学生的各种潜力,从而实现全面发展。小学数学教师需要能够根据阶段性的教学内容来对学生综合、分析、概括、抽象、比较以及推理能力进行培养,从而让他们有根据、有条理地对相关问题进行思考,培养学生敢于创新、善于发现的精神,并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对新知识进行获取,尽可能改变传统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影响。
1.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农村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能够充分对小学生的好奇心进行教学,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注意力、学习思维。把兴趣作为农村小学生数学学习的主要动力,教学课堂作为学生和教师有机结合的一个整体,任何重教轻学的行为都可能让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受到影响,从而导致教学效果不够明显,若教师采取重学轻教的教学策略,过度强调小学生的主体性,则也难以产生显著的教学效果。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活动证明,只有保证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结合,才能够获得更加显著的教学效果。
2.教师要创设更多的教学情境
小学数学作为一门有着较强灵活性的学科,教师要能够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农村小学生的思维有着较为强烈的依赖性,大都处在一种被动的状态,所以,教师需要在教学活动中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创设更多的教学情境,抓住发展机遇,并能够把学生的各种情绪引入到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中,从而让学生产生主动探求的心理,并让他们能够主动进行思考、主动地获取更多的知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开展“剪一剪”“量一量”“试一试”“拼一拼”等有趣的实践活动,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发展和引导。由于现在农村小学教学条件相对有限,所以,教师可以让学生对工具进行自制,并参与到各种动手操作活动中。[2]例如,在对“圆锥”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在课前指导学生利用硬纸板制作等高等底的圆锥和圆柱容器,并让学生利用圆锥装满沙子,连续三次装满圆柱容器,然后引导小学生对其中的规律进行讨论和归纳,并得出相应的圆锥体积计算公式。通过引导小学生开展各种动手操作实验,能够让其思维处在一种积极主动的状态下,因此,引发他们产生较高的学习兴致,其逻辑思维能力也获得培养。
在创设具体的小学数学教学情境时,小学数学教师要能够从根本上对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加以重视,选择小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情境,并从小学生活泼好动、探索欲和求知欲较强的实际状况出发,综合各种有趣的故事情境个故事线索,引导小学生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学会更多的数学知识,并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从而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例如,教师开展“技能培训、思维训练、智力竞赛、趣味练习”等活动,根据教学目的的不同来选择不同的课型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实践证明该种教学方法对于学生创新能力以及创新意识的培养有着明显的指导和推动作用。
3.教师要更新小学数学教学理念
新课程改革作为一种全面性较强的教育创新理念,改革的整个过程都需要教师对教育观念进行更新,教师只有设计出全新的课型,才能够满足教学改革所提出的相应需求。传统的练习课、新授课以及复习课课型较为简单,一般比较倾向于知识教学,难以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思维能力进行培养,无法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因此,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尽可能探索出一种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更加出色地完成阶段性的教学任务。
农村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作为一项系统的工程,教师要能够引导小学生掌握更多的学习技能、获得更多的教学经验,帮助学生树立一定的数学意识,发展数学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以及学习兴趣。教师要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立足于学生发展实际状况,选择科学性的教学方法,从而为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及学习态度的端正提供更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钱颖萍.农村小学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J].基础教育论坛,2012(05).
关键词:农村定向生;钢琴能力
Abstract: Five-year Primary Education students for tertiary education in rural areas is the Hunan Provincial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to raise the level of rural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to develop a new Normal school system. Piano music classes as a teaching aid, with soloist, accompanist, etc. the important role of multiple roles, and its playing ability to train teachers in high-orientation of students in rural areas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in the daily teaching. Teachers in teaching music in all relevant aspects should start an all-round ability to improve student performance.
Key words:Oriented students in rural areas;Piano capacity
五年制小教大专农村定向生是一个其生源来自农村,毕业后又将回到农村任教的一个特定群体。由于城乡教育的差异,这些学生中有很多人没有见过钢琴、音乐基础也很差,面对这样的学生,教师不能简单地要求学生机械练习,而是应从音乐各个相关方面入手,全方位提高学生的演奏能力。
一、应具备的音乐相关知识
音乐的各个相关知识不仅仅是单一存在的,它与钢琴学习的过程是相辅相成的。没有一定的乐理基础知识作为铺垫,钢琴课程的学习也就无从谈起,而在钢琴学习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又可以不断提高乐理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
(一)正确识读乐谱能力
音乐是一种在时间中展开的艺术,乐谱则是记载音乐的一个符号载体,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工具。简谱和五线谱是我国现行的两种主要谱式,根据研究者的相关调查表明有46.1%的农村学生不认识简谱,更有高达70.5%的农村学生不认识五线谱,可是钢琴采用的是国际通行的五线双行谱的记谱方式,这就促使我们的学生必须学习五线谱的相关知识,只有具备了识别这一音乐符号的能力,才能跨入钢琴学习的殿堂。
(二)视唱练耳相关能力
视唱练耳一直被认为是高师音乐专业培养中较为重要的音乐基础课程之一,它最根本的作用就是组织并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通过训练引导学生将听觉运用到创作表演实践中去。我们这些来自农村的定向生们虽然不是作为专业音乐学生来培养的,但是钢琴这门课程学习的特殊性,还是要求学生需具备一定的视唱练耳能力。如果“耳力”好,演奏者在演奏钢琴的时候会很好地注意到声部之间的平衡、对于节奏等等因素也是非常的敏感,有利于提高演奏水平。
(三)了解音乐表现要素
音乐是以声音作为基本的表现手法的。音乐中的声音是将各种声音要素用音乐的组织手段按音乐形式美的法则组织在一起的,构成音乐要素与组织手段,我们称之为“音乐语言”或称之为音乐的表现要素。1音乐中的基本表现要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音色、旋律、节奏、速度、节拍、调式、调性、力度、和声、复调等等。正是有了它们的存在使音乐作品呈现出千姿百态、迥然不同的艺术风格和鲜明的艺术特色。我们的学生首先要了解这些音乐中的基本表现要素,然后才能在弹奏钢琴的过程中注意它,并弹奏出优美的乐曲。下面以这其中较为重要的四大要素为例说明,它们分别是:旋律;音色;速度、力度和节奏、节拍。
1.旋律
旋律又叫曲调,是由高低不同、长短不同、强弱不同的很多音组成的,能体现音乐的全部或主要思想。旋律是音乐的基础、音乐的灵魂,是塑造音乐形象最主要的手段。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说:“旋律是音乐的灵魂。”正是旋律线的运动发展,表现了作品的思想情感。不同的旋律能给人不同的感受和联想。旋律线主要有以下几种不同类型:同音反复型、直线上升型、直线下行型和波浪型四种形式。旋律进行方向的不同也决定着旋律的表情特征,从而达到对旋律丰富表现力的理解。例如:旋律中的同音反复给人一种情绪在增长,力量在积蓄的感受;上行的旋律应在弹奏中表现出激动的情绪;而下行的旋律则要弹奏出一种忧愁、悲伤的情绪;波浪型的旋律线就像大海的波浪一样,使人的情绪高低起伏、波动不以。
2.音色
音色,又叫音品,是指声音的色彩和特性,它决定于声波的波形。音色与发音体的材质、泛音等等因素有关,不同的乐器当然会有不同的音色,但是,同样的乐器也会出现不同的音色,这里特指的是钢琴的音色,钢琴音色的不同与触键方式的不同有关。
翻开每一首钢琴作品,作曲家在写作时就为每个乐句、每个音符设计了符合音乐不同表现要求的触键手法。要想真正领会对每个乐句音色的弹奏要求,需要我们对作品的背景、时代等等相关内容非常了解,才有可能弹奏出符合钢琴曲意境的不同音色。当然,这是一个非常专业的内容了,是每一个钢琴演奏者终身都在追求和探究的课题。虽然这些来自农村的学生们在这一个方面可能不如专业学生学得快、学得好,但是我们应该给他们提供这样一个学习内容,可以让他们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有可以不断提高的方向。
3.速度、力度
音乐作品中有两种不同的“速度”。一种是一首音乐作品或其中一段落,其拍子中各拍基本的固定速度;另一种是变化的速度。速度用意大利语作为国际通用术语。音乐作品在拍子中出现的强弱拍的基础上,还有各种强弱变化,这种强弱变化称为“力度”。力度术语用意大利语作为国际术语。
音乐进行中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与音乐的性质和内容、传递出来的情感是息息相关的,并且在不断调节变化着。一般说来,快的速度通常是和激情、兴奋、紧张、恐慌、欢快、活跃等情绪特征联系在一起的;慢的速度则多与安详、宁静、沉思、忧愁等情绪情感特征相关。在钢琴演奏过程中,弹奏的力度越大,越使人感到音乐紧张性的增加;力度越小,则减少音乐的紧张性。在通常情况下,旋律上行时伴随着力度的增加,旋律下行时伴随着力度的减弱。农村定向生们在钢琴弹奏过程中,如果能较好的掌握适当的速度和力度变化将有助于增强钢琴乐曲的艺术感染力。
4.节奏、节拍
不同长短和强弱音的有组织的运动序列叫做节奏。节奏是音乐中重要的基本表现手段之一,它能使曲调具有鲜明的性格,使人易于感受和记忆,并对音乐形象的确立起着重要作用。不同的音乐作品有着其富有特性的节奏型贯穿其中,正是有了它的存在使得这些音乐作品的形象丰富了起来,也明确了各个乐曲的类别。
时值相等的强拍与弱拍,按照一定的规律或次序周期替出现,叫做节拍。节拍把一定的节奏有规律地划分为小结,约束着节奏的进行,并和节奏共同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音乐表现不同的审美情感时,会采用相应的节奏节拍,如平静时,多采用平缓的节奏,长时值的音;激动时多用紧张急促的节奏和强弱交替频繁的节拍。如果这些农村学生能够较好的掌握节奏和节拍这两个概念,就可以使他们弹奏的乐曲更能符合其本身的形象确立和情绪表达的要求。
二、 应具备的钢琴弹奏能力
(一)拥有独立灵活的手指
著名钢琴家涅高兹曾说:手指是“前线的战士,是声音的制造者”,“是钢琴弹奏的直接创造者”,是“钢琴家意志的执行者”。总体说来,需要有独立的手指、发展均衡的手指、灵活的手指、能快速跑动的手指等等。
所谓独立是指发自掌关节的垂直方向的手指上、下运动,各手指互不依赖、互不牵扯。2我们的手指有长有短,其能力也是各有所长的。拇指天生具有横向运动能力,有其独特的优势,能够完成圆润无间断的键盘转移,但是它的上下垂直运动能力则明显不如其他手指。食指是最为灵活的手指,但是却也因为它与生俱来的灵活性使得我们在日常针对较弱手指的练习过程中最忽略它,最终导致它某些技巧的障碍。中指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而且其粗壮、结实,有着较好的手指支撑力,独立性好,但是它的灵巧度却不如食指,而且第一关节较软,特别容易出现塌指的问题,影响了力量的传送。无名指根据解剖学的论述,它和“3指及5指是以所谓腱结合相连的。如果3、5指不动,那么腱结合组织就大大地限制着4指的动作。”3无名指的独立性最差,非常的软弱,支撑力也不够,每每要使用这个手指的时候,总是给人一种“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感觉。要使这个手指能够具备与其他手指相同的能力,需要特殊地加强训练和坚持不懈的刻苦练习。小指相对其他手指而言比较短小细弱,支撑力差,灵活度不如其他4指,力度上的使用也不是那么顺畅。但是,小指在钢琴弹奏中有非常特殊的作用:它常常要担任外声部的演奏任务和需要它去完成居音列中最高点音的演奏重任。故此,小指的力量和灵活度的训练具有其特殊的意义,也是所有手指中需要重点训练的一个。
除开对各个手指均衡能力的训练之外,还需要注意手指指力的训练,所谓指力指的是:在钢琴弹奏过程中手指做出任意动作所需要的各种力量支持。具体说来它包括手指的爆发力、张力、集合力和内控力等等。
手指爆发力是指力训练中的关键环节,手指的灵活弹奏依赖于手指的灵巧度,而灵巧度则需要手指瞬间爆发的力量作为支撑。要运用积蓄力量、瞬间爆发来击键和追求声音清晰的触键点等练习方法来进行练习,这样就可以获得较好的手指爆发力。
手指张力是当我们的手指准备弹奏时或者根据即将要弹奏的音塑造的某种手型架子时,虽然还没有弹奏,但是手指已经开始用力,这就是张力。张力的运用要讲究度的把握,过分了手会僵硬,不用手会松松垮垮,弹奏又会无从谈起。
集合力指的是弹奏过程中有意识的集合用力。它强调的是各个手指在弹奏中用力时间的一致性。
内控力指的是由于各个不同的触键方式、不同的触键速度、不同的按压保留时间所产生的一种控制力。它的训练必须同某一种触键方式相联系。
手指快速跑动的技巧则是以上手指能力的综合体现,上面的基础越好,跑动技巧的训练越顺利,相应的手指能力将越强。
这些手指的要求对于我们的农村学生来说具有相当大的难度,但是无论困难大小,这是弹奏钢琴的基本要素之一,只要坚持不懈就能初步完善它,并逐步拥有这些手指能力。
(二)注重手腕、手臂的协调作用
手腕是最重要的发力“中转站”,是“调节器”、是“防震弹簧”。4弹奏钢琴需要很大的力量,这个力量不是只靠手指就可以发出的,而是必须力量从肩部出发,通过手臂和手腕,然后到达指尖。所以说,手腕在力量的传递方面成为了必不可少的“中转站”。而“调节器”和“防震弹簧”则指的是手腕的调节作用。在弹琴过程中,我们的五个手指都有各自不同的优缺点,想要弹奏出优美的乐曲,手的位置就需要不断的变化,而如何才能将这一变化运用的流畅自如呢?这就要借助于手腕的调节作用了,通过弹奏者手腕上、下、左、右、以及圆弧形运动的方式来找到最适合每个手指弹奏的位置。
乔治•桑多尔说过:“以重力为特征的触键法摒弃了滥用‘手指技巧’的老学派,认为光靠纯粹的肌肉力量,尤其是光靠负责手指运动的那些相当弱小的前臂肌肉力量是难以驾驭现代钢琴的。”5毋庸置疑,现代钢琴弹奏不是光靠手指就可以完成的,它需要手指、手腕和手臂同时协调才能完成。其实手臂与手腕的运动方式非常类似,也强调横向、纵向、环绕等运动轨迹,除此之外,还需注重手臂的灵敏度,以达到在琴键上快速移动的目的。
(三)掌握钢琴三大基本弹奏法
钢琴的弹奏方法细分起来可以有很多,但是最基本的方法有三种,它们分别是:非连奏、连奏和跳音奏法。
非连音奏法是初学阶段解决肩臂放松,体会和掌握用重量弹奏以及手指支撑问题最好的方法。它对手指本身尚没有很多独立活动的要求。学习弹奏非连音奏法,首先用上臂带动前臂将放松的手腕提起,略高于键盘,手自然下垂,手指自然弯曲,然后整个手臂自然下落,将弹奏的手指落在琴键上,指端站立好。这时由手臂下落所产生的重量,通过腕关节传达到指端,弹出丰满、圆润的声音。等声音发出后,手指只是放在键上,不再用力。然后腕、臂自然提起,将手指带离琴键。这就是弹奏一个非连音的全部过程。
连音奏法是钢琴演奏中最常用的,也是较复杂的一种基本弹奏方法。钢琴因锤子击弦而发声,他要求手指本身具备一定的力量和独立性,同时在手指上下运动时要体会手指和手腕的配合,以腕的传送使手指力量横向移动,尽可能使声音连贯起来。首先按照非连音奏法把第一个音弹下去,腕、臂放松,手指站稳。在这个基础上开始弹下一个音。掌关节打开,带动手指做上下运动,弹奏的手指要放松的抬起,自然的落下。在弹后一个音的手指触键的同时,弹前一个音的手指立即离键,力量的重心应从前一手指转移到后一手指,手腕也应随力量重心的转移而转移。弹完连音的最后一个音,手腕放松地将手指带离琴键。手指的弹奏须积极主动,切不可用手腕、手臂的颠、压等动作代替抬指动作。大拇指触键时,要防止指端关节接触琴键,弹奏时要注意大拇指的独立活动,不要依赖手腕带动。
跳音奏法与非连音奏法有相同之处,所不同的是跳音的触键比较短促、敏捷。手指一经触键即迅速离开, 腕、臂也必须有控制的放松,使弹出的声音轻巧而有弹性。跳音从奏法上可具体分为三种,弹奏的时值也各有不同。用手臂力量弹奏的跳音,其时值是音符原时值的四分之三;用手腕力量弹奏的跳音,其时值是音符原时值的二分之一;用手指力量弹奏的跳音,其时值是音符原时值的四分之一。
三、应具备的钢琴伴奏能力
对于大多数钢琴演奏者来说,担任钢琴独奏的机会远远不如担任钢琴伴奏的机会多,它在学校的音乐课堂、以及校外大量的群众音乐艺术活动中广泛应用,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实用性,因而现已成为各级师范院校的一门必修课程。但是对于农村来的学生而言,短短一年钢琴课程的学习还不足以使他们具备这方面能力,因此通过一门系统的课程来对他们进行专门的训练,从而让他们在较短的时间内基本掌握这种技能便显得十分有必要了。
首先,要须具备一定的演奏水平,演奏者在弹奏即兴伴奏时就不会遇到技术障碍,任何巧妙的构思、创新的想法都能得到较好的表现。相反,如果演奏水平有限,即使有更多更好的编配思路也难以付诸实践,碰上有难度、需要技巧的地方,就会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
其次,要注重音乐基础知识的应用,特别是和声知识在键盘上的实际掌握至关重要,因为伴奏是一种以和声为基础的多声部的组织形式,有人说和声是伴奏的“灵魂”,没有它钢琴伴奏也就无从谈起。一般说来,简单的和弦序进以Ⅰ、Ⅳ、Ⅴ级及属七和弦为主,有能力的可选用部分副三和弦及常用的二级七、导七和重属七和弦 可以借鉴一些较好的伴奏谱例,学习其精彩的伴奏手法。
再次,通过创造性地运用声部的造型形式,即伴奏织体来与旋律相配合,伴奏的艺术效果便由此产生。在即兴伴奏中,有可能比较简单的和声语汇可以因为音型的变换而令其显得丰富多彩,这充分体现出了织体运用的能力的重要性。伴奏织体是表现歌曲内容、塑造音乐形象、渲染气氛的重要手段之一。一首歌曲如果选择了恰当的伴奏音型,就能使作品的内容和艺术形象得到更准确、生动地揭示。
最后,作为师范生,还得具有一定的自弹自唱能力,所谓自弹自唱指的是运用不同的伴奏手法为歌曲伴奏的同时有表情地演唱歌曲,这是钢琴即兴伴奏在教学中应用能力的训练,也是在将来的实践教学工作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教学技能。
总之,钢琴能力的提高不是短时间内能够“一蹴而就”的,需要师生双方共同付出努力,不断改进方法,以期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注释
1.曹D. 《主体教育理念下的音乐表现要素的教学探讨》,《中国科技创新导刊》[J].2008.
2.司徒璧春 陈朗秋. 《钢琴教学法》[M].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年9月第6版第68页.
3.但昭义. 《钢琴的基本弹奏法――手指基础训练》 [J].《钢琴艺术》,1997(3).
4.赵晓生. 《钢琴演奏之道》[M]. 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8年.
5.乔治・桑多尔.《钢琴弹奏技巧》[M]. 出版社,199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