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历小年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当前农机推广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农机推广工作关系到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大局,切实做好农机推广工作十分必要。要想进一步促进农机推广工作的发展,首先要积极总结和面对当前农机推广工作存在的不足,作为新时期的农业机械化工作人员要善于总结和面对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问题,正视问题所在,才有利于更好的寻找解决办法。
1.1对农机推广工作的重视程度有待提高
部分地区存在对于农机推广工作重视程度不高的情况。主要表现在当地农业机械化部分本身不重视农机推广工作和当地农户不重视农机推广工作的情况。有的地区农业机械化部门没有把农机推广工作放到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大局中去考虑,影响了农机推广工作的顺利开展,造成农机推广工作滞后,推广人员工作热情不高等现象。同时也存在当地农户不支持、不配合农机推广工作,究其根本主要是农户没有从真正意义上理解农机推广工作,更没有认识农机推广工作的重要性,所以才表现出不愿意配合的现象。对农机推广工作重视程度不高的情况是制约我国农机推广工作进一步推进和发展的关键因素,甚至不利于我国农业机械化事业的健康发展。
1.2农机推广团队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农机推广工作要想顺利推进并且高质量、高效率的完成,必须要有一支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综合素质好的农机推广团队做支撑,但是从当前我国农机推广部门的综合实力来看,部分地区还是存在一些不足。
部分地区农机推广一线工作者老龄化严重,新人又少,出现推广模式单一、结构老旧、创新意识不强等问题,这些问题都给新时期的农机推广工作带来困难。人员老龄化问题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尽管这些人员工作经验丰富,但同时也存在思想老旧、接受新事物能力不强以及创新意识差等问题。没有新鲜血液的注入,团队创新意识也不高,尤其是在目前的信息化时代,这部分工作人员无法快速进入信息化办公状态,工作效率不高。部分地区的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责任心不强,个人工作效率低影响工作发展大局。
1.3推广手段落后,资金投入不足
农机推广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涉及到的因素很多。为进一步适应农机推广的新要求,很多村镇设置了农业技术服务中心,但是农机推广人员数量较少,推广手段落后,推广工作只停留在文件与会议为主要手段,无法有效地开展实地技术指导、技术培训以及技术服务等工作,农机推广效果并不明显。在国家农业各项专业资金中,农机事业所占的比例很少,加上农民收支不平衡,农民缺少资金,购买农机的能力不强等问题,也是影响了农机推广工作的顺利开展的客观因素。
2解决当前农机推广工作问题的对策分析
2.1应发挥舆论作用,提高农机推广工作重要地位
当地政府重视农业机械化发展工作,要积极引导农业机械化部门关注农机推广,把农机推广工作放到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大局中去考虑。鼓励农机推广部门加大宣传力度,发挥舆论的作用,提高自身重要地位。要深入到农村地区开展宣传活动,动员农民了解并参与到农机推广工作中来,获得信任和认可,与农户做朋友,让其了解到农机推广工作的真正意义和重要地位,才能在实际开展工作当中获得农户的配合和认可。
2.2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农机推广团队综合实力
农业机械化部门要发挥带头作用,积极组织各种培训,为农机推广工作人员提供学习和提升自己的机会。对于农机推广部门的工作人员来说,定期培训是十分必要的,尤其是在当前飞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之下,农机推广工作者需要学习的技能很多,实际开展工作中需要对新技术和新机具充分的了解,掌握过硬的本领和技术,这些都需要定期培训和自己平时学习中获取,而培训显得更加系统,有利于提高大家的学习效果,为农机推广工作顺利开展打下坚实基础。
21世纪是一个以知识经济为主要特征的时代,它对从事农村小学管理工作的校长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也提供了难得的机遇。这就要求校长要更新办学思想,树立适应新时代的办学理念,迎接的挑战,抓住机遇,组织引导师生以新的办学理念为指导来学习研究新形势,认识时代新趋势,办出学校新特色。校长正确的办学理念的确立与否,对于学校确立正确的办学方向,贯彻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那么,在当前农村小学校长要以什么样的理念来指导办学呢?
一、树立面向现实的办学方向观。
面向21世纪,我们必须在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前提下,把办学重点和主要精力放在如何以“三个面向”为指导,贯彻落实“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民族素质上来,这是事关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能否提高、是否能培养出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合格人才的大问题。但是,作为农村小学,还应根据目前农村学生择校现象严重、生源减少、规模缩小的现实,从实际出发,以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思想为指导,顺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和潮流,大胆探索,努力实践,形成自己独具一格的办学特色。
二、树立适当超前的管理目标观
确定目标是校长的首要职能。作为农村小学校长,在确定目标的过程中要把学校的实际和时代的要求结合起来思考。由于地处农村,学校的条件及周边环境与城镇学校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在制定目标时,要全面、准确地掌握现状,弄清差距,制定出近期可行,远景可望的目标并努力去实现。如在确定校园建设目标时,根据原有基础差、资金缺口大的实际,分步推进,先争取教学楼的建设,再逐步建成宿舍、围墙、厕所、旗台、水泥球场、绿化等设施,又根据形势的需要,建成电脑室,完善实验室、图书室等,经过几年的努力,学校面貌焕然一新。
三、坚持以质为本的管理质量观
一所学校能否得到社会的认可和信任,关键在于学校的质量,我们提出的“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小学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应该说质量观念是小学校长在学校管理中的一个核心观念。在实施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衡量小学办学质量的标准不再是分数和升学率,而是学生的素质水平。对于农村小学而言,学生的素质水平体现在所培养的学生在高一级学校的表现情况,学校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获奖情况,学校所接受的各类检查、评比、验收情况。为此,作为农村小学校长,一要教育全体教师明确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是学校的培养目标,实施全面发展教育,全面完成教育任务,使学生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使全体学生都能达标,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二是加强全面质量管理,使学校所有人员增强质量责任感,以教育质量为重点,以学生质量为目的,所有人员以最好的工作质量创造学校整体的最佳质量。三是建立以校长为首的质量管理系统,建立岗位质量责任制,使学校质量管理规范化以保证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
四、树立敢为人先的管理竞争观
当今国际上经济的竞争是科技的竞争,科技的竞争的人才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教育的竞争。竞争是社会发展的客观现象,是推动事业发展的一种动力。学校要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适应教育发展的要求,校长就必须以正确的竞争观念来管理学校,把竞争作为促进学校发展的推动力量。作为农村小学校长,面对生源紧缩,家长心甘情愿多花钱让子女上好学校,学校从单纯的面向升学压力转变为面临生存压力等新情况,在调整学校布局、撤并部分学校的新形势下,更应增强竞争意识,以求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一是要不断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增强学校竞争力。二是对于部分父母外出的农村留守儿童,可以实行寄宿寄餐制度,适当收取一定费用,安排他们寄宿和就餐。三是利用农村小学因学生减少而使校舍充裕等优势实施小班化教学,这样既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减轻了教师的工作负担。四是在现时的条件下,农村小学要想得到生存和更好的发展,就必须在办学思路和办学方式上有所突破和创新。四是提高全体教师的竞争意识,积极参加各种教学比赛及论文评比等教育竞争活动。五是指导教师学会合作,竞争可以促进发展,以形成优化的教育合力,推动学校发展。
五、坚持务实有效的管理服务观。
关键词:农村教育;小学;高年级;班级管理
改革开放背景下,青少年作为接受信息的主体,其思维意识以及兴趣爱好等方面均发生了明显的改变,这就给当前的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挑稹A硗猓农村城市化发展步伐的加快,城市中的生活方式以及学习方式等都逐渐输入到农村,出现了农村以城市为范本的生活教育模式。传统的班级管理工作过于松散,且具有命令式,一直强调班主任的主体地位以及权威性,对学生的主体、管理客体的双重身份过于忽视,导致班级管理工作开展效果较差。从目前教育的发展趋势来看,必须采取动态管理模式,结合每一个学生成长、思想、智力等方面表现出的不同因素,优化农村小学高年级的班级管理工作。
一、农村小学高年级班级管理问题
1.班主任教育理念陈旧
班主任自身管理水平直接决定班级管理效果。学生在课堂上常常出现传纸条、聊天、睡觉等问题,班主任一般出现两类表现,第一就是不管不问,第二就是惩罚教育。这样的管理方式,还是停留在传统的管理阶段,不符合当前教育工作发展的需要。
2.班主任权威地位明显
长久以来,班主任是班级中“神”一样的存在,有着明显的权威地位。教师对于学生在班级中所表现出的问题,班主任只是去强调很多事情不能做,但是并未告知学生不能够做的原因,也没有对学生进行引导。这种问题的出现,班主任和学生之间无法站在一个水平线上进行沟通交流,学生时刻被管制,有些时候还出现做事畏首畏尾的现象。
3.班主任强化学习统一要求
每一个学生都存在着性格、行为意识、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差异,但是班主任在进行班级教育管理工作中并未重视这一问题。例如,在学习上,对于每一个学生都统一要求,没有重视学生的个性以及特长,最终很多学生由于学习不好受到批评,最终限制了学生在其他方面的发展,还会造成学生厌学等情绪。
4.学生思想意识改变
农村城市化的发展,在带来益处的同时,也表现出诸多的问题。以青少年来说,由于现在独生子女情况较多,加上当前农村经济收入的提高,所以对于孩子的骄纵变得明显,部分孩子开始变得更为懒惰、更偏激、更焦虑、更娇惯。例如,不愿意参与农村劳动,不愿意和父母进行沟通和交流、向父母索要的零花钱更多、缺乏责任感等,这些问题的形成都会影响班级工作的管理。
二、农村小学高年级班级管理优化策略
1.强化班主任科学化管理理念
班主任需转变传统教育观念,认识到教育创新的重要意义,并且学习当下的创新教育理论。另外,班主任要积极参加学校以及教育机构举办的教育科学、学生心理学、管理学等方面的讲座,并对班级管理问题进行全面分析,总结班级内部学生之间、学生以及班干部之间、学生与班级系统之间的联系,从而把握班级管理工作状态。
2.强化师生关系的平等性
教师长期的主体性地位,导致师生之间的隔阂关系,影响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小学高年级学生,其已经开始逐步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容易被错误观念所影响,更需要教师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所以班主任要在一言一行中让学生感受到双方之间的平等性关系,例如,在交谈中将自己的事情和同学们进行分享,然后让学生分享自己遇到的趣事,对于学生所表现出的困苦问题,班主任要站在朋友的角度上去帮助学生分析,并说明如果自己遇到相似事情会出现的问题以及应对的方法等。最终,在友好交谈的情况下建立师生之间的平等关系,让学生愿意交谈,让学生和班主任成为朋友。
3.强化对学生能力的差异性认识
每个学生在个性、能力方面都会有所不同,但是绝不能仅用学习成绩作为判定学生好与不好的标准。教师要为学生创建个性发展空间,更好地挖掘学生的潜能,例如,可以定期组织手工操作比赛、合唱比赛、表演比赛、绘画比赛、朗诵比赛等,让每个学生的个性都能够充分施展,都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比赛项目。另外,在授课方面教师要注意学生能力上的个体差异,在授课方式上、成绩评定上都需要进行综合评定,选择适合每一个学生成长、学习的方法,不要仅凭成绩判定学生的优秀与否。
4.强化对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培养
当前,很多农村学生的性格情况、劳动意识、生活习惯等方面都有明显的不足表现,这与当前农村收入的增高情况以及家长对于孩子的溺爱情况都有相关性。作为班主任教师,要对学生的价值观进行正确的培养。例如,教师要多组织班级同学进行劳动比赛或者播放劳作人民的多媒体视频,让学生在劳动中感受到辛苦,让学生珍惜当下的生活,让学生更加理解父母。学生只有懂得父母的辛苦,才会养成一个良好的行为意识,不再去相互进行攀比,不再变得虚荣,不再和父母大发脾气,也会树立努力学习,将来更好地赡养父母的行为意识。另外,班主任还要与家长进行沟通,说明家长言行举动对于孩子性格养成、价值观养成的相关性,实现家长与班主任之间的良好沟通。
总之,小学高年级学生其作为鲜活的个体,出现了行为意识、思维理念、新世界观等方面的转变,这就对班级管理工作带来了挑战。要求班主任要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存在的差异性,增加与学生之间的平等沟通,转变班主任传统主体地位的管理理念,在反复的实践与学习中开展农村小学高年级班级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穿着舒适、得体,于人心理是一种安慰,是一种在人前的自信;吃着可口、恬爽,于人身体是一种交代,是一种在生活中的幸福;行的稳健、向上,于人心态是一种调和,是一种在旅途中的激励。而住的安全,住的放心,住的舒坦,则是对人学习和生活的一种保障,更是对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一种呵护。
学生的成长,更甚至于成才,离不开家庭与社会的支持,更离不开学校的关心和培养。纵然形势发展让学生的个性问题愈加多样,突兀地令诸多学校头痛脚,甚至茫然失措,而教育的宗旨和使命依然在不折不扣地让我们时时不能不扪心自责:我们究竟错在了那里?
摘几个寄宿制学校夜晚令人揪心的镜头:
来回翻越围墙,如履平地的……
旮旯角落里炊烟袅袅,星光闪烁,口叼香烟的……
墙根门洞里窃窃私语,呢呢喃喃,无知无觉的……
平地掀起滔天巨浪,叫嚣辱骂,拳脚根棒砖头瓦片相加横飞的……
校园不远处酒吧里三五成群叫号拼酒,网吧里二目圆睁亢奋不已的,迪吧里浑身过电晃头摆臀的……
出现此类现象责任当然不全在学校身上,家庭教育观念的滞后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猛进带来的冲突,教育制度对于未成年人保障体系的正在完善,以及人们各种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的混沌多变,无疑也都是造成这些“事故”的原因。作为学生的直接管理者和引导者,学校却更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学生在这方面的思想教育是否跟上了?
学校在这方面的制度是否健全了?
后勤管理人员工作态度、工作方法是否积极有效了?
首先,一种行为习惯的养成首先要一种思想根植于人的头脑当中。一间屋子空间是固定的,梨装多了,苹果便装的少,想要苹果多些,就必须努力将梨给搬出去一些。苹果多了,苹果的主体性就显现出来了。
将来你想干什么?怎样才能实现你那宏伟的志愿?一蹴而就吗?基础不夯实行吗?想要一座空中楼阁吗?一砖一瓦不需要积累吗?不需要时间与精力吗……诸如此类,我们是否跟学生们认真沟通了?是否经常性地进行思想的“迁出挪入”了?
其次,行为的习惯性需要不断地纠正和不断的引导。纠正和引导的标杆对于学生而言便是一种健全合理的制度或者规范。这种制度或规范若是柔性十足,便会顺理成章,顺其自然。
几点让学生就寝合理?就寝铃响前怎么知道是不是都进寝了?铃响后寝室(楼)门是否关上?怎么能知道学生是否真就躺下睡了?是否过段时间就进寝查点一下学生?是否过段时间就去操场或学生易去的地方查查?若真发现少了学生或发现了问题该怎样处理?是否跟班级考评、学生个人考评“挂钩”?怎么“挂钩”合理?第二天清晨几点起床合适?起床后卫生怎么搞?有睡懒觉的怎么处理?卫生打扫不彻底又怎么办……诸如此类,这方方面面的细节在后勤尤其是宿舍管理的规范或制度上是否想到并制定了相应的措施了呢?还是“画大圈”,“轮空拳”,或“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呢?
第三,态度决定一切,成功得益于正确的方法。人多,尤其是人人都把一天的负荷卸掉,都想要轻松的时候,个人主义之风便弥漫开来,富有个性化又具有突发式的“问题”便一个个浮现出来。这便是学生的晚间生活。理解了,便具备了态度端正的前提,便有了生气、烦躁、暴跳、无可奈何、垂头丧气的“消防栓”,便开始了正视、承认、沟通、改变等思想的渐进,便加促了合理措施、有效方法的完善或更新。鲧治水,水来土挡,水涨土崩,患大矣;禹治水,水来渠成,折曲导诱,善莫大焉。
学生需不需要放松?需不需要给他们提供放松的服务和正确的引导?仅仅是提供一张舒适的床铺吗?学生需要的仅仅是一副冷峻的面孔、一个逼人的身板、一条令人俯首无声的纪律、一句摄人心魄的厉喝吗?学生难道不需要父母般的叮咛、姊妹兄弟般的呵护?难道不需要腹痛时的一杯热水、孤寂时的一束鲜花、冲动时的一场春雨吗?严肃的纪律果真就那么排斥一颗宽容的心么?
关键词:农村学校;新形势;教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7?摇 文献标志码:A?摇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0-0018-02
一、现代教育理论对学校管理者的挑战
1.学校领导由管理者变成服务者。长期以来,农村学校管理固守传统的办学方式,以制度约束教师,以考分衡量学生;只看重校长与行政人员的作用,忽视或无视学生、教师、家长的主体作用。要改变以上弊端,就必须打破常规体制,将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成员纳入到学校管理的大框架之中。这样,学校主要领导的角色也将由传统的管理者转变为服务者。要求管理者增强服务意识和市场观念,及时收集师生对学校管理提出的意见,整合后快速作出处理决定,不能等不能拖,这样可以解决许多校内矛盾和问题。
2.学校领导要有创新意识。创新的首要举措就是领导成员组成的更新和充实。自从湖北省实施“资教生”计划以来,本校先后迎来了多批次(二十多人)的大学“资教生”队伍,并先后从中选拔了五位来充实学校的领导层。他们上任后,以年轻人特有的朝气和活力投入到学校管理建设中去,使学校面貌焕然一新。创新意识其次体现在领导者要有长远的眼光,怎么才算是具有长远眼光呢?那就是对教师队伍素质的提升和教学方式的转变。一个开明的、有眼光的领导,应该认识到加强教师队伍培训,接受再教育的重要性。本校近几年来,克服重重困难,不错过任何一次教师培训和活动,让教师队伍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更新了方法,有力的推动了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创新意识还在于领导者敢于打破常规,更新教育方式。农村学校条件落后,设备缺乏,长期以来实行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导致教学效率低下,甚至学生流失。学校在年轻干部和教师的带动下,开展了“文艺汇演”、“体操比赛”、“运动会”、“经典诵读比赛”、“我最喜爱的老师评选”、“英语口语竞赛”、“作文比赛”、“兴趣特长比赛”、“书法竞赛”等活动,活跃了校园气氛,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学生成绩不退反进,学生流失几乎为零,在学生中更是流行起一句话:“我们不想放假”!
3.学校领导要加强自我学习,接受新兴事物。在高科技条件下,对学校管理者的要求越来越高,例如,对电脑方面的操作。通过网络资源共享提高教学效率,成为了现代教师们的明智之举。这两年来,在笔者的带动下,各位干部和老师都积极深入其中,利用多媒体教学的机会给学生讲一些关于电脑、网络的知识,教导他们如何健康上网、帮助自己学习,同时教师的知识水平也得到了提高。
二、现代信息技术对教学管理的挑战
1.教学管理角色的转变。要更好地做好服务工作,就必须了解教师角色的转变:(1)教师由教学者变为导学者;(2)教师不仅做知识的传播者,还要成为学生学习的鼓舞者、心灵的塑造者;(3)教师不仅要做传道授业的解惑者,也要成为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者。针对于此,在教学管理方面,学校就应给予积极的服务,如提供相应的教学设备、让教师参加相应的教学研讨活动、完善奖励制度、提供师生施展才华的平台等。总之,一切服务于教与学,推动新课程改革稳步前进。
2.教学管理要讲究科学性。教学管理者必须要科学地安排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使用,提倡教师将传统手法与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整合,分学科集体研讨,寻找出学生喜爱的教学方法。本校地处偏远的湖区,长期以来都是“一支粉笔”的教学方式。近年来,在上级的援助下,学校获得了10套多媒体教学设备,学校对它们的使用高度重视,专门安排一名年轻教师充实教导处,指导开展多媒体教学活动。近两年来,全校所有中青年教师都已熟练掌握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使用,并正向年老的教师普及。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使用,促进了教师角色的转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更新了教学管理理念,自然也就提高了教学质量。在以后的教学管理工作中,将继续引领全校教师,在科学使用信息技术手段的前提下,在新课改的大路上阔步前进。
三、现代社会人才需求对学生管理的挑战
1.要长抓不懈,思想先行。俗话说:“思想决定行动。”培养一个好习惯必须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其益处,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本校就十分重视学生行为思想的教育。每周一升旗仪式结束后,都安排一名品学兼优的同学在国旗下讲话,这起到了很好的激励作用;每天早操后都由值周领导或团委干部对前一天的情况进行总结,再辅以班主任每天的班内教育和各项活动的启发和激励,做到天天讲、时时讲,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很自然的会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
2.齐抓共管,模范带头。榜样的力量是无限的。老师的表率作用对学生的影响更直接,也更为深远,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应该首先做到——身教重于言教。老师在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同时,要特别重视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天育初级中学在政教处和团委的带领下,建立了师生共管机制。每周、每月、每学期都会发掘进步快的同学进行表彰和鼓励,每期由学生评选优秀教师进行表彰,在教师模范和学生模范的带领下,全校师生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学校工作进入了一个“你追我赶”的健康循环中。
3.要细抓入微,夯实基础。古人云:“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就启示我们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在教育中都应该重视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小节”,而教师做为教育者,就应及时发现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细微之处,哪怕只是一个不经意的举手投足,或是一句随心所欲的话语,我们都应及时表扬和批评、肯定与否定等集体舆论手段,与家庭教育达成共识,让学生时时处处都能真正做到“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逐步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xx学校 xxx
近几年,由于计划生育、人口流动的原因,农村中小学生源明显减少,因此,边远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将中小学合并为“九年一贯制学校”势在必然,成为农村乡镇一种新的办学模式。九年一贯制学校这种新型办学模式,体现了教育的一体化和规模集聚效应。教育一体化体现在学制设置上,把教育的功能主要定位在发展而不在选拔,这符合义务教育的公平原则;教育规模集聚体现在资源重组上,把教育资源组合成一个规模适当、结构合理、联系密切的集聚体,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这符合义务教育的办学宗旨。
从学校工作实际来说,这种模式有利于教职工等人力资源的共用,各后勤岗位可以合并,管理干部也可以大大减少,用以充实第一线的教学人员。有利于场地、设施、设备、经费等物力资源的共享,既避免了重复的建设,又大大提高了使用的效率。教学上,中小学一体化,给教师提供更多的成长空间。当中小学的生源比例发生变化的时候,教师内部的调整余地、可操作性也是非常大的。合并成立九年一贯制学校后,还可根据教师的专业及特长进行中小学统一调配,使学科教师专业化的问题得到解决,又给青年教师的一专多能提供更多的施展空间。同时教师群体的云集,人气旺,凝聚力强,对教师之间加大教学交流、生活互助的力度,形成稳定的、健康的工作圈子、生活圈子,都是至关重要的。学生教育方面,能便于实施一以贯之的德育系列活动。九年一贯制素质教育中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素质是教育的重要方面。
九年一贯制学校办学规模扩大,实行寄宿制,年龄较小的学生在校食宿,行为随意性大,给管理增添了难度,同时也增加了安全隐患,学校在日常管理中必须强化许多繁琐细致的工作。同时不便对小学生和初中生区别对待。小学生与初中生由于年龄上有差距,身体和心理品质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同在一所学校内,在课时长短的设置(每节课是四十分钟还是四十五分钟?)、广播操类型的选择(小学的还是初中的?)、校园文化的营造(如何兼顾?)……很多方面都不应同样对待。
下面,结合我们学校的实际,就住宿生管理方面,谈谈我们的一些做法,供大家共同探讨。
一、我们学校的客观实际
1、地广人稀,生源分散。全校中小学生共200余人,分别来自全镇的8个行政村,除xx村的学生外,其余学生距离学校近则7、8公里,远则近20余公里。没有校车、交通不便以至大多数学生必须住宿在校。
2、学生年龄跨度大。在全校200余学生中,住宿学生就有160余人,约占学生总数的百分之八十。这些住宿学生中有一至九年级各年级的学生,年龄小的才7、8岁,生活都不能自理;大的已是十七、八岁,年龄跨度大,给住宿生管理工作增加了不少困难。
寄宿制学校的老师是学生的教师、父母和保姆三种身份的叠加,三者缺一不可。我们需要关注的不但是对学生知识的传授,而且是对学生日常生活的照顾,培养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
二、学校领导重视,责任人分工明确,相应制度完善。
学校把住宿生管理的工作当作学校管理工作的重点,放在首位,予以高度重视。领导班子有九位,由1名领导专门负责组织领导管理住宿生事务,两位门卫老师兼职宿舍管理员,专设1名低年级住宿生生活管理员,选责任心较强,富有爱心的老师担任各年级班主任,并担当学生生活指导老师。
为加强对学生管理和宿舍建设的指导,我们制订了《学生宿舍使用公约》、《住宿生安全卫生管理制度》、《住宿生就餐制度》《宿舍管理员工作职责》,《文明宿舍管理评分细则》,明确生活老师是每个宿舍管理的责任人,对学生日常生活的指导。宿舍管理员是对宿舍日常监管、检查评比,发现存在问题及时通知生活指导老师。
三、规范管理,提高管理水平
1、做好寄宿生的住宿安排。每新一学年开学的第一周,学校就安排一名分管领导协助总务、宿舍管理员安排学生宿舍,以班级为单位分男生和女生宿舍安排床位。
2、规范学生宿舍内务。我们在每个学生宿舍内统一安装储物箱、挂衣服线、挂袜子线、挂毛巾钩,床前画线规定鞋子摆放位置。物品摆放规范有序,棉被折叠好后,统一摆放在床铺的正中间,同一排床位的棉被要摆成一线。蚊帐统一拉平。由于严格管理,近年来,我校住宿生基本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在没人监督情况下也能自觉搞好宿舍卫生及内务整理。
3、实行人性化管理。
(1)就餐管理。结合学生年龄跨度大的特点,早餐、午餐采取低年级学生提前10分钟下课就餐的办法,考虑到低年级学生年龄小、个子矮的实际,食堂专设有低年级学生窗口,设置垫板将地面垫高,以解决个子矮的学生打饭菜够不着的问题,低年级学生的进餐在生活指导老师的指导下进行。
(2)保证热水供给。住宿学生人数多,他们每天洗澡的热水又成了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学校取得校友乡贤的囊助,投资10多万元,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遇到阴雨天气,太阳能热水器提供的热水不足,就启用原来的蒸汽锅炉热水,以保障供给学生洗澡的热水,保证不因洗澡热水问题影响学生的健康。
(3)洗澡管理。为避免洗澡的拥挤,照顾低年级学生,每天傍晚,小学段学生比中学段学生提前半小时放学、洗澡,并在低年级学生浴室1米高处安置挂衣钩、挂衣铁丝,以方便低年级个子矮的学生挂放衣物。每逢小学段学生洗澡、洗衣物时间,低年级的生活指导老师到现场指导学生洗衣方法。
(4)晚修管理。学生大多数住宿在校,为充分利用晚修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学校结合自身实际,加强学生晚修课的的管理。晚修课以班为单位上课,每天每班安排一位值日老师维持晚修秩序,鼓励住校的科任老师利用晚修时间落班辅导学生,对非值日的落班辅导老师由值日老师进行登记统计,学校给予适当的补助。
(5)晚息管理。根据青少年儿童心理、身体的特点,所需睡眠时间多少的差异,小学段学生每晚比中学生提前30分钟就寝,要求负责低年级的值日老师反复到低年级学生宿舍查房,帮他们盖好被子,防止着凉感冒,直至低年级住宿学生全部入睡。
(6)关爱学生身心健康,给学生以父母关怀。住宿的孩子们都远离父母,学校的班主任、生活指导老师就是他们的父母、亲人。如有学生闹矛盾打架、受欺负,向我们诉说。我们不仅对打人者或调皮的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更要对弱者进行心灵抚慰。如果学生生病,那就更需要我们照顾,因为学生多,经常有学生生病,需送医院治疗,特别是晚上有学生发高烧、头疼,需送医院诊治,都由生活指导老师亲自护送,并及时与学生家长联系。
四、营造宿舍文化氛围,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
学生宿舍不仅是学生休息的场所,也是他们交流思想、沟通感情的地方。一个和睦的宿舍就像一个和睦的家庭一样重要,对学生而言宿舍就是一个避风港,是精神的寄托,是力量的源泉。由此看到建设文明和谐的宿舍文化是十分必要的,宿舍文化的育人功能是不容忽视的。而所谓的宿舍文化我们除了在楼道转台贴有《学生宿舍使用公约》、走廊墙上《住宿生管理条例》外;在一楼栏杆前写有“讲究卫生从我做起”,二楼栏杆前写有“文明是快乐的源泉”、“学会生活、学会交往、学会健体、学会审美。”每个宿舍前的墙上贴有许多温馨、文明提示如“美好环境,我们共同拥有;文明宿舍我们一起创造。温馨宿舍我们一起拥有,优美环境你我共同创造”等,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不断规范学生日常生活行为,促进学生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
五、加强日常安全监管。
为确保学生在校人身财产安全,学校两名教职工作为门卫、安保人员,一人值白天班,一人值夜班(要求加强夜间巡逻)。平日里住宿生出校门都必须有班主任或科任老师的批条,门卫才能放行。我们在宿舍楼安装了防护网。学生上课期间及夜里,宿舍门一律上锁。每间宿舍背面窗子除了安装防护网外,还加设置了应急逃生窗口。每个楼层都配有灭火器,每个楼梯转台都有消防应急灯。近年,学校投资数万元,安装校园监控系统,在学生宿舍、食堂周边安装多个摄像头。
六、开展“文明宿舍”评比活动。
[关键词]赏识丰富夯实指导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090035
掐指算来,自己踏上教育工作岗位已将近有二十个年头,虽不敢说每节课都上得很成功,但这些年来,我努力做好本职工作,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突出英语学科特点,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基本理念,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积极推进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的融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也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教学看法。
一、赏识学生,把学生当成朋友
“有人说,教师的生命像一个长长的句子,艰辛是定语,耐心是状语,热情是补语;又有人说,教师的生命像一个根号,一沓沓作业本为他的青春无数开平方。”我则认为:教育首先是一种服务,教师是一种带有浓厚服务性质的职业。一种为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提供帮助的服务,一种为社会培养健康健全的人类的服务。也唯有如此,教师心怀一种服务思想,走进学生,亲近学生,关心爱护学生,蹲下来悉心聆听他们的心声,熟悉他们的呼吸,才能为他们提供最切合实际的东西,才能为他们铺设最适合他们的道路,让他们能够在及时的肯定和鼓励声中张扬个性,茁壮成长。
因此,我认为教书首先要热爱学生,不管学生做对做错,教师都应该有一颗爱心和宽容心,学生表现好的时候赏识他们,不好的时候更要以关怀包容他们,耐心地引导学生,从而让他们改正错误。在我眼中没有好学生与坏学生之分,不因为哪个学生的成绩好而特别喜欢他,也不因为哪个学生成绩差而看不起他或不管、不问他。借用马来西亚著名教育家曾桂安的一句话,“阴天,晴天都是好天,天天好天;做对做错都是好孩,孩孩好孩”。学生不坏,只有做错事的学生,做错了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的态度。教育是一个成熟人陪伴一个不成熟人的成长过程,每一个孩子都是花,只不过有些早开,有些晚开,这又有什么关系呢?我有这个耐心、恒心去等待每一朵花儿的绚丽开放。我经常给学生鼓劲,让他们对生活、对人生、对自己充满自信。自信是成功的关键因素,唯有自信满满,学生才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二、开展丰富的活动,营造轻松活跃的氛围
(一)学唱英文歌,培养语感,陶冶情操
英文歌曲中的歌词大多是优雅的语言,它包含了优美的节奏和朗朗上口的押韵感。在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不仅有美的感受,同时能激发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而且也能熏陶艺术情操,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英语语音、语调的训练及朗读能力的提高离不开音高、音长、重音、节奏、语速变化、连读、不完全爆破(或失去爆破)等知识和技能,通过听、唱英文歌曲,能提高英语语感。
通过教歌曲,可以教授语法知识,如高一课本有现在分词和不定式做主语,还有定语从句的用法等,就可以用Love和Heal the world辅助授课。学生对学语法没有那么害怕,不知不觉就学会了一些平时难懂和头痛的语法。陶冶学生情操,让学生富有同情心和慷慨精神。例如,高一必修4第二单元的阅读课,我就是通过We are the world这首歌来导入和进行结尾的,收效很好,学生上课有精神,课堂气氛活跃,同时也受到了情感教育。
(二)分组学习
首先,把全班分成6组,每组4人,(因为我教的是补习班,人数较少)每组成员自由组合之后,由各组成员选出组长,但组长一定要是组织能力很强的学生。再由各个成员共同制定出本组的组名、组训、组歌和组内公约,并在班上的后黑板上张贴出来。这一切办妥之后,我每周分给每组一定的学习任务,或语法理解题,或改错题,或翻译题及写作。要求组内成员共同研究,每一次派不同的成员来进行讲解,讲得不到位的话首先组内成员补充,再不行由其他组补充,还是不行的就教师出马。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原来学生很难理解的语法或语言点都变得简单了,学生在一起学习有收获了,也快乐了,教师轻松了很多。
(三)四个“一”
为了营造浓厚的英语学习氛围,我在英语教学时,要求学生做到四个一。第一个“一”,每一天上课前,大声朗读课文、单词、好词、好句、好文五分钟。第二个“一”,每天抽一名或一对学生进行展示,展示的内容不限。可以是演讲、两人对话、唱英文歌、小品、短剧和幽默笑话等。第三个“一”,每周一作文。第四个“一”,每周一背诵,要求学生背的是新概念英语里好的、有趣的美文。
这些活动的开展,收到了预想不到的效果,学生的热情高涨,课堂常常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在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学生用英语表达的能力有了明显的增强,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更是有了明显的提高。
三、夯实基础、重视学法指导,实践历练,学以致用,使知识技巧熟练化,让能力升华
(一)阅读训练
1.细节理解题
(1)快速确定短文主题和不同信息间的差异。
(2)先从题干中找出关键词,通过略读和寻读技巧快速找到所需细节,再将该部分内容细读一遍,认真甄别彼此的差异,力求精准理解后作出抉择。
(3)确定答案后,须回读原文,再次甄别直接和间接信息,细辨动作先后,因果和目的关系,对一些数据进行必要的再推算,或对文章一些信息重组,唯此,答案才会一目了然。
2.主旨大意题
(1)细读文章首段前三句和最后一两句,获取有关主题和中心思想的必要信息。
(2)快速浏览其他段落首尾句,寻求支撑和论证主旨、中心思想的关键词语。
(3)仔细推敲选项,摒弃有明显错误或无效信息的选项,选出最佳答案。
(二)狠抓基本功――书写
(1)占中间一格的字母要一样高,大小一样。每个字母要压着线斜,不能悬空。
(2)不能超出格子,字母要写得饱满且圆润,线条流畅。
(3)所有字母倾斜方向一致,或向左,或向右,要么就不斜。
(4)不能连写的字母组合尽量少连写。
(5)教师必须亲自示范,每个学生都指导到位。
(6)刚开始时,用四线三格,后来可用数学练习本或笔记本,做到心中有线。
布封说:“风格即人。”对于我来说,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突破自己,教学风格才能日趋完善,才能够在教学的漫漫求索之中奋然前行。今后我将不断探索,在积极实践、反思升华中,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教学风格,使之更具有鲜明的个性与时代气息。
[参考文献]
[1]程晓堂,郑敏.英语学习策略[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2]李晓,陈吉棠.高中英语课程实施与案例分析[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唐林羽.我在美国教英语[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
关键词:生活化理念;农村小学语文;教学
中国分类号:G623.2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文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因此,要打破语文与生活之间的“厚障壁”,让语文课堂与社会生活接壤,使语文教学“生活化”,使学生生活“语文化”。课堂学习应该是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学生能从中获得生活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并在这里体会生活的苦与乐,感受生活的悲与喜[1]。“充分提供情节背景下的学习是最有效的”,教学时,借助于情境的创设,再现语文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能较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体验情感,激发学习兴趣。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演示、表演等活动都是再现生活的常用方式。
1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内涵
所谓生活化教学,就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为此,我对小学语文的生活化教学进行了积极的实践探索。《语文课程标准》根据语文教学的实际状况强调语文课程的生活化,要求进一步密切语文学习与生活的联系,要求教师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把语文学习的背景扩大到学生整个的生活世界[2]。
2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
目前,教研活动虽然在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中已占一定的位置,但因具体实施中只强调以备课、上课为中心,忽视了每位教师的主导作用,把教研活动的范围限得太小,往往停留在就理论课上,缺乏从理论的高度上来审视教学,缺乏对教学过程的反省和探究,教研活动很难取得预期的效果。因此,我们必须要在教研组内创设一个既能引起每位教师热情,又能使他们通过教研探究全面提高教学素质的问题情趣,分析教学经验之间或理论与实际之间的矛盾等,探索“探究性教研活动模式”来顺应现代教学发展的要求。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拘泥于预先设定的固定程式,以知识代言人形象成了课堂的主宰,忽视学生的生命存在,忽视人的完整发展,过多地关注知识,过少地关注人的情感、态度、学习知识的能力和投入度,其教学模式一般为“告诉一接受”。学生主要在教师的带领下被动地学习,以听教师的讲解和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为主。教师常以自己的设计和思想去规范学生,教学活动基本上是按教师预先设计好的进程一步步进行,学生不过是一出又一出教案剧的配角。教学的评价也是重结果而不重过程,价值取向单一,考试分数是评价学生的惟一标准[3]。
3生活化理念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把小学语文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实践能力。问题可以是学生在主动探究中自主发现获得,也可以是在语文教师的指导启发下获得;可以是语文学科内部的问题,也可以是和其他学科有关的问题;可以是单一性问题,也可以是综合性问题;可以是单纯的语文问题,也可以是与社会生活相联系的问题。
3.1从理念上总体把握语文课程的生活化
语文教育脱离生活,是传统语文教育的根本症结所在:它人为地割裂了语文与生活的天然联系,造成了语文教育内容的封闭和狭隘,教学过程的机械和呆板,教学目的的单一和浅俗。“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便是传统语文学习封闭性的生动写照。学生学习负担重、语文学习费时多且效率低,阅读,写作和语言交际等语文实际能力却不能应付一般需要,更缺乏现代人所具备的创新意识,便是这种教育所产生的后果。现代课程理念认为,学生利用自己经验学到的和教育者试图带给他们的一切,都是课程;凡是有助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的活动及所能开发与利用的物质的、精神的材料与素材,都是课程资源,如图书、音像资料、网络资料、风俗习惯,文史掌故、时事新闻、自然风光、与众不同的人和事等。并且,学生作为生活在现实社会中的一员,他们首先接触的、而且接触最多的是生活世界,而不是科学世界。因此,学校教育不能和生活脱节,如果学校教育远离了生活这个大课堂,就意味着失去了课程的另一半世界[4]。
3.2课程目标应体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新课程所要求的语文素养是指能适应生活需要的、整合的、具有可持续发展前景的语文综合素养。要培养这种以促进入的发展为宗旨的语文综合素养,必须将语文教育与生活紧密相连。而以往的语文学习却往往与此大相径庭,孤立地学习拼音,孤立地“集中识字”,再把孤立的课文“支解”成段落、层次、中心思想和写作特点。阅读,不重视引导学生运用生活体验领会文章的妙要;写作,不重视引导学生开发生活源泉,只在写法上做文章。其结果必然导致学习与生活的脱节。语文课程内容的生活化要求,在语文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上,不仅要使;艺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知识和能力,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更应注重在现实生活中应用语文的意识;不仅应关注学生现在达到的语文水平,更应关注学生适应未来发展需要的语文素养。
3.3教学内容应加强开放性,向生活拓展
语文教材是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课程资源,但绝不是惟一资源。另一方面,语文教材的内容本身都来源于生活,为语文教学内容向生活的开放拓展奠定了基础。“教室的四壁不应成为水泥的隔离层,应是多孔的海绵,通过各种孔道使教学和生活息息相通”。语文教学理应打破教室的壁垒,变自我封闭性为开放性,使学生联系丰富多彩的生活学习语文。
结论
总之,语文学习更是和生活息息相通、天然地和生活联系在一起的。语文教育理应回归和顺应它与生活的联系,向广阔的生活开放,并且教师还要有意识地以语文课堂为轴心,把学生的语文学习向生活的相关领域拓展,让语文学习的触角延伸到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做到课内学习与课外生活紧密结合,使语文教学形成一个辐射型的整体网络结构。
参考文献:
[1]王丽霞.新课标下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几点思考[J].才智,2013,33:126.
[2]屈小萍.对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的思考[J].学周刊,2014,07:121.
本课题中“体育教学”主要是指小学一年级体育教学的学与教两个方面;所谓激励性语言,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探究行为进行鼓励和导向的语言。它主要是为了激励学生的探究意志,但同时它也能起到促进学生的探究行动和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调节体育课堂气氛的作用。
二、小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新课标改革重视教师评价的激励,但在实际的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评价语言过于苍白,特别是缺少激励性评价语言,而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激励性评价语言创设适合每一个孩子发展的教育环境,去激励孩子享受成功的愉悦。既用肯定、鼓励、尊重、信任等语言对学生的行为表现进行评定,能使学生改变消极的“我不行”的自我概念,增强参与的信心和主动性。
三、小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赏识教育理论
赏识教育是以尊重学生的人格为前提,在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的基础上,用欣赏的眼光发现学生的可贵之处,并给予充分肯定,以实现对学生有效激励作用的“正强化”教育。
2.体育新课程标准理论
体育新课标指出:“要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在注意发挥教学活动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在新课标中多次提到“激发”、“创设”、“鼓励”等具有启发性的词语,在解读这些词语当中,我们深切体会到新课标倡导的和谐的人文环境和学习环境,作为体育这门特殊的学科,激励性语言显得更重要。
四、小课题研究的目标和主要内容
1.研究目标
(1)及时运用科学、恰当、富有情感的激励性语言去评价学生,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
(2)通过激励性语言的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学生产生巨大的感召力和推动力。
(3)通过激励性语言的教学,使学生获得心理上的满足。
2.研究内容
(1)调查我校一年级学生对学习体育的兴趣,分析其原因。
(2)研究教师如何运用激励性评价语言的运用策略:研究教师激励性评价语言运用策略的转变,无声语言激励胜过空洞说教,语言激励要结合学生年龄特点,运用语言激励注重时机选择。适量运用语言激励,并要有针对性,注重面向全体和个体差异。
(3)研究教师实施激励性评价语言后对学生的促进作用:体育教学时离不开对学生上课表现、动作质量和能力水平的评价,而及时地运用科学,恰当、富有情感的激励性语言去评价学生,不仅能促进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而且能诱发和鼓舞学生克服困难、积极向上的激情。
五、研究对象与范围
研究对象是学校一年(1)班和(2)班的学生。
六、小课题研究的思路、过程和方法
1.研究过程
(1)申报阶段:(2013年11月―12月):认真选题,制定研究方案,申报课题。
(2)准备阶段:(2014年1月―3月):制定研究计划,进行文献研究,进行相关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
(3)实施阶段:(2014年4月―6月):调查分析体育课堂教学现状,利用行动研究法,采取相应措施,实施“适合小学生激励性评价语言学习教材”等的研究,总结经验,研究相关论文。
(4)总结阶段:(2014年7月―10月):收集整理课题研究的过程性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提炼、总结,撰写研究报告,申请成果鉴定。
2.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了解目前学生体育课的现状。通过分析进行调研。
(2)文献资料法:通过网上查询、翻阅文献等途径,了解前人的经验和研究成果,收集查找相关激励性语言教学方面的书籍、期刊等资料,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理论知识和文献参考。
(3)行动研究法:运用这一方法及时调整教学计划。采取相应措施逐步推进研究进程,边研究边实践,分析体育教学中运用激励性语言教学和单纯性体育教学的区别。
(4)经验总结法:把研究过程中的事实资料和依据通过理性归纳,将局部的、个性化的经验上升为具有普遍意义的原理性认识。
七、小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能融洽师生关系,有序安全地组织教学,使学生觉得教师理解和尊重自己,无形中密切了师生间关系,从而建立起师生相互尊重、相互友爱的新型师生关系。
2.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能够激发一年级学生的学习欲望,能提高学生自主学练的能力,使学生学得主动积极;能促使学生奋发向上,自觉养成良好习惯。
3.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教师在体育教学上语言艺术运用能力得到提高,课堂的调控能力掌握自如,自身的专业素质水平得到全面的提高。
八、主要观点与创新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