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医学检验案例分析范文

医学检验案例分析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医学检验案例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医学检验案例分析

第1篇:医学检验案例分析范文

关键词:PBL 案例分析法 留学生 英文教学

案例分析法,又名个案研究法,它利用实际工作中的问题为案例,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近来逐渐被应用到本科护理、生药学教学中。

PBL法,也称问题式学习法,此法强调的是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主,以解决问题为中心,强调多种学习途径相结合。二者既优势互补,又相互促进,而基于PBL的案例分析法也应用于教学实践中,但在神经外科尤其是神经外科的留学生教学中尚无报道。

1一般资料

将2014~2015年连续2个学期的留学生作为自然分组,同一教师授课,讲授内容相同。第1学期同学为对照组,按照普通全英语授课法教学,共62人,男30人,女32人;第2学期的同学为实验组,按基于PBL的案例分析法教学,共70人,男33人,女37人。

2研究方法

课前设计病例案例3~4例及针对性问题若干,课前1周,发给实验组同学。令其自学并尝试解答。授课时,以上述问题为主线,结合大纲剖析阐述,引入相关疾病的知识点。

2.1考试成绩统计

分别统计80的学生数,再比较两组学生成绩是否有统计学差异。

2.2留学生满意度调查

匿名式调查方式,课堂满意度分为:Boring--B、Acceptable--A、Good―G、Excellent―E。(B+A)为不满意,(G+E)为满意。

3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9.0软件,计数资料卡方检验,计量资料t检验,并分析比较两组的主、客观差异。

4结果

4.1对照组及实验组成绩差异

对照组80:8人(12.91%);实验组80:20人(28.57%),对照组成绩:68.8874±15.5638,实验组:76.4735±18.6372,实验组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4.2对照组及实验组满意度差异:对照组:B 5人,A 26人,G 29人,E 2人,满意:31,不满意:31;实验组:B1人,A 12人,G 48人,E 9人,满意:57,不满意:13,实验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二组间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x2=14.61,P

5结论

基于PBL的案例分析法课堂形式灵活、互动性强,讲解与提问相结合,增加课堂互动,促进学生的理解和记忆。留学生的满意度及考试成绩均优于普通的英文授课法,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袁长蓉,陈晓英,师晓宁.案例分析法在本科《护理科研》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03,18(01):46-47.

[2]汪红,黄真,陈锡林.案例分析法在生药学教学中的应用[J].药学教育,2008,24(01):29-31.

[3]刘雅佳.基于PBL教学模式下的案例分析法应用―以公共经济学课程为例[J].大学教育,2014,(04):62-63.

第2篇:医学检验案例分析范文

[关键词] 发散性思维训练;精神科护理培训;创造力

[中图分类号] R473.74[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5(a)-142-02

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环境-文化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学的概念和范畴得到了不断的丰富和拓展。面对日益复杂、不断变化的临床环境,护理人员是否能够进行独立判断、做出决策,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护理措施,具备发散性思维和提高创造力是非常重要的。本文以吉尔福特模型为指导,探讨发散性思维训练对创造性个性和创造性思维的影响,探索提高精神科护士创造力的有效途径。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我院工作年限在5年以内的护士,及2006~2009年在我院实习的护士为研究对象,实习护士均已完成学校理论学习。共入组63例,男28例、女35例,平均年龄(21.56±2.72)岁。入组者均知情同意。

1.2 研究方法

1.2.1 培训方法

1.2.1.1发散性思维训练以吉尔福特模型为指导,通过思维导图、形象拓展、直觉延伸、比较质疑等方式来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每周组织2次,为期3个月。

1.2.1.2开设发散性思维讲座 根据临床实习情况,在完成护理教学大纲内容的基础上,每周组织一次发散性思维的讲座,为期3个月。由专职教师介绍发散性思维的基本知识及训练必备的思维方法,以新颖的内容激发护士的求知欲。

1.2.1.3案例剖析以《临床护理观察学基础》教材为基本大纲,组织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带教教师进行授课,特别对书中列举的典型个案进行剖析,联系临床实践中的病例,分析临床护理观察中的成功与失败的事例,引发护士的发散性思维,引导护士提出观察要点、认识和分析问题、制订解决措施、总结经验和教训。

1.2.2 工具

对培训者进行:托伦斯创造思维测验、创造性个性测验、发散思维测验及量表评定。于培训前和培训结束后,对入组者分别进行创造思维测验、发散思维测验、创造性个性测验和案例分析考核,测验评定由1名取得心理测验资格的主治医师进行。

1.2.3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7.0进行分析,样本均数的比较经t检验,样本率的比较经χ2检验。所有统计检验均采用双侧检验,以P

2 结果

2.1 培训前后创造思维测验、发散思维测验、创造性个性测验评分比较

见表1。

表1 培训前后创造思维、发散思维、创造性个性测验评分比较(x±s,分)

培训后与培训前比较, *P

表1显示,培训后创造个性测验的独立性、好奇、冒险、表达和敏感与培训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培训前后案例分析平均成绩比较

见表2。

表2显示,培训后护士的临床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处理能力题考试平均成绩与培训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随着现代护理学的发展,护理学正逐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现代护理观和整体护理实践都要求护理人员在临床工作中能独立判断、独立决策、独立执行。创造性思维教学方法比较适合我国现阶段高等护理教育的要求,能有效地培养护士创造性思维意识、技能与技巧,为今后独立处理临床护理问题打好基础。

本研究表明,经过培训,护士发散性思维测验、创造性思维测验、创造个性测验评分高于培训前,说明发散性思维训练对提高护士创造性思维能力有效,因此,护士在接受了发散思维训练之后,首先发展了发散思维的能力,继而提高了创造性思维的测试成绩。经过培训,护士案例分析平均成绩显著高于培训前,说明思维训练不仅使护士的发散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与提高,而且也很可能使他们在解决问题时形成了一种良好的思维习惯,力求获得新颖独特的答案或找到更具创新性的解决途径,在思维流畅性、独特性和标题抽象性方面有较大提高,这与本研究的测试结果一致。

在精神科护理教学中运用发散性思维训练,对提高精神科护士创造力有积极作用。能培养护士在护理观察中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学习能力, 有利于提高护士运用知识解决患者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于护士在临床实践中的成长起到了积极作用,值得在临床教学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Twibell R, Ryan M, Hermiz M. Faculty perceptions of critical thinking in student clinical experiences[J]. Journal of Nursing Education, 2005,44(2):71-79.

[2] Mc Comack B. Opening doors of perception.Creativity learning and developing practice[J]. Br J Perioper Nurs,2004,14(10):439-441.

[3]Guilford J P. The structure of intellect[J]. Psychological Bulletin,1956,(52):267-293.

[4]吉尔福特J P(美). 创造性才能,它们的性质、用途与培养[M].施良方,沈剑平,唐晓杰,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133-135.

[5]Kern CS, Bush KL, McCleish JM. Mind-mapped care plans: Integrating an innovative educationa ltool as alternative to traditional care plans[J]. Journal of Nursing Education, 2006,45(4):112-119.

第3篇:医学检验案例分析范文

医学检验专业是介于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一门实验诊断医学,既是一门由多技术和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很强的医学前沿学科,又是一门临床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临床实习作为检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巩固理论和掌握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进行独立工作的能力和重要环节。然而,近年来临床检验的实习教学正面临诸多困难[1-2],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了实习教学工作的质量。本文结合目前实习教学的实际情况以及检验医学的发展要求[3-4],探索临床检验实习教学改革的新途径,在临床实践中锻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培养高素质医学检验人才提供一种有效可行的实习教育模式。

1 临床检验实习教学现状

1.1 理论教学滞后

目前的检验教学内容较为陈旧,课堂讲授仍以沿用多年的经典检测方法和原理为主,而新兴的、具有较高临床价值的检测项目往往没有介绍或介绍简略。检验教材理论与临床的结合不足,不能反映学科的前沿和发展动态,这给学生的实习带来较多困难,在实习中无从参考、无从下手。

1.2 师资力量薄弱

近年来由于各医学院校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导致临床实习资源紧张,既影响了学生的实习效果,也给临床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现在大多数医院检验科日常工作量大,实习教学往往与日常工作相冲突,很多教师兼顾临床工作与实习带教,甚至一部分教师还要担负专业课的理论教学,工作量大时间紧,使得他们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到实习带教工作中。此外,化学发光、荧光分析、流式细胞术、分子生物学检测等一系列检测手段项目的开展要求检验工作者具备扎实的实验室工作理论和技术,并能对各种检验结果做出合理的解释和指导,这对实习带教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3 学生主动性欠缺

实习学生经过前期理论学习来到教学医院,起初对实践操作充满了新鲜感,工作热情、积极主动,但是由于临床实际工作的特点,在掌握了基本操作后,每天的重复工作使得他们的工作热情往往不能持久。学生在临床工作中虽能胜任常规的临床检验工作,但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不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检验的角度参与临床病例讨论或提供临床咨询,锻炼临床思维。同时随着医学院校就业制度的改革及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式的严峻,联系就业单位成了大部分学生实习期间关心的大事,尤其在实习的中后期,学生往往忙于参加各种招聘,既耽误了大量实习时间,也影响了实习质量。

2 检验医学教育的发展趋势

随着临床检验医学的发展,对临床检验工作内涵的探索,对于临床检验工作的认知发生了根本改变,为检验工作的重心转移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而现代化仪器的大量投入使用,为检验工作的重心转移提供了物质保障,检验工作者的工作任务和工作形式都发生了根本变化,临床检验医学教育特别是临床实习阶段的教学也要随之发生改变。

现代检验工作主要侧重于检测体系的建立、检验质量的保证、检验过程的分析、检验结果的审核与解释,这就要求学生不仅仅对检验知识有全面的了解,还需具备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的医学思维和科研素养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实习教学中,教师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采用创新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是当前检验医学教育改革的重点。

另一方面,随着医学检验向检验医学的转变,检验作为信息提供者,不仅仅是承载数据的报告,而将作为循证医学的发展提供科学的佐证,检验与临床的沟通显得日益迫切和重要,检验人员的知识结构也面临重大转变。原有医学检验知识已不能适应学科发展的需要,必须有更多临床医学的理论与实践。教师必须明确检验医学教育的内涵转变,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引导学生认识到要学好临床医学并能与检验医学融会贯通,使检验人员从单纯的检验技术型向临床与技术结合的复合型人才发展。

此外,随着生命科学的迅猛发展,流式细胞仪、化学发光分析仪等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广泛应用,检验医学从检验项目的范围到技术的先进程度均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为便于今后更有效地进行学术研究和国际交流,为培养出高素质、自身竞争力强、适应国际先进水平的检验专业人才,在临床实习教学中采用双语教学也势在必行。

综上,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育内容和方法,借鉴国内外教育改革的成功经验,建立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教育和考核体系,已经成为提高检验医学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要求。

3 临床检验新型实习教学模式的建立

近年来,案例式教学(case-based teaching,CBT)[5]和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6-7]等多种教学方法正逐渐引入医学教育,成为医学教育改革的方向之一,南京医科大学医学检验系也进行了多种教学尝试和探索。2009年,本课题组在临床微生物检验的理论课程中进行PBL教学的应用[8];2011年,进行了基于PBL教学的新型考核体系的探讨[9]。

基于PBL教学、CBT教学等先进教学方法,以及前期教学实践的经验,本课题组建立了新型的临床检验实习教学模式,从临床实习中的惑与获、检验与临床的沟通和双语教学三个方面进行实习教学改革,并建立了配套的临床检验实习考核体系,全面评价学生的实习效果和临床实践能力。在南京医科大学2009级本科生的临床实习期间引入新型实习教学模式,以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探索高素质、综合性临床检验人才的培养模式。

3.1 教学思路

3.1.1 培养学生分析和处理临床问题的能力――临床实习中的惑与获 检验系学生经过了在校系统的理论学习,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知识,进入临床实习阶段是将纯粹的理论知识向临床过渡,使学生尽快将所学理论知识综合应用,学会分析解决问题以及提高独立思考、自行寻找问题答案的能力,是实习教学应着重解决的问题。笔者通过临床实践、定期的实习讲座、检验报告分析会、实习日志交流和不定期PBL专题教学等方式,鼓励同学多看、多想、多问、多练、多总结,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通过疑惑-思惑-解惑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终身学习、获取信息的能力。

3.1.2 培养学生与临床沟通交流的能力――检验与临床的沟通 实习生作为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实验室医务工作者,应加强与临床的沟通,通过各种方式认真听取临床对检验工作的意见及要求。通过良好的沟通,一方面加深实习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也是提高检验质量,适应新医患关系、减少医疗隐患的需求。主要采取CBT教学。通过病例讨论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对临床病例的讨论中形成良好的临床思维,加强临床沟通能力。同时,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检验学部已成立“医疗咨询与投诉管理组”,带教老师鼓励学生参与沟通小组的活动,在实战中累积经验。

3.1.3 培养学生的国际交流能力――双语教学 在检验系临床实习教学中采用双语教学,培养学生对各前沿生命科学的关注和学习,是医学国际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实践中熟练应用专业英语,更有利于掌握学科前沿知识,便于与国外同行进行学术交流,从而获取先进的技术和经验,提高自身竞争力。本课题组采用权威的医学英文专著作为双语教学教材,由教师带领同学阅读讲解,鼓励学有余力的同学阅读英文文献;在临床实习教学中也要求教师使用专业英语词汇,提升自身实习带教水平。

3.2 教学准备

3.2.1 临床检验实习带教教师队伍的培养 要有效提高实习带教水平,必须发挥指导教师的重要作用。对带教教师进行统一培训,选拔具有较高专业技术素养和良好语言交流水平的教师作为实习带教的骨干力量。本课题组主要选拔具有中级职称或硕士及以上学历的教师作为实习带教老师并实行导师制,每位导师负责指导2~3名实习学生。

3.2.2 制订实习教学教材,选定PBL教学专题 理论教学以检验医学教科书为参考,同时选用自编教材《实验技术中的惑与获》、《检验与临床的沟通――案例分析200例》作为临床实习实验技术以及检验与临床沟通的指导教材。将英文原版的专业经典教材作为双语教学的重要参考资料,节选原版教材进行双语教学讲解。PBL教学选题以教材为基础,选取与临床紧密结合的、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知识点。

3.2.3 制订详尽的讲座日程、制作多媒体课件 每周举办一次专题讲座,内容涵盖临床检验各专业(临检、血液、免疫、生化、微生物以及分子检验等),同时涉及科研基础理论和知识。

3.2.4 制订合理的实习教学评价体系和考核机制 包括对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以及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对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应该由教师自我评价、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教学管理人员的评价组成。建立合理考核体系是实行新型实习教学模式的效果评价,必须把现行的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良好的评价机制和导向机制。

4 临床检验新型实习教学模式的实践

4.1 岗前培训

采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检验学部规章制度、程序文件、样本采集手册以及各专业组的标准操作规程作为岗前培训教材,使学生了解科室各项管理条例、生物安全制度以及各检验项目的原理、操作、临床意义和仪器使用相关知识等。

4.2 临床实践

质量控制是衡量检验科日常工作的一个重要指标,实验数据的可靠、准确,都依赖于质量控制。在临床带教过程中,引导学生建立全面质量控制的观念。带教教师注意实验结果的质量,每天坚持记录、分析质控结果,会对学生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帮助学生养成严谨的工作作风,对他们以后进行临床工作产生积极地指导作用。要求学生熟悉每个项目的检验流程、掌握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质量控制的影响因素,尝试分析失控原因及失控后处理方法。

在临床实践中,带教老师也应注重加强手工操作方面的指导,如血细胞计数和制片、革兰染色、细菌培养等手工操作基本技能。

4.3 专题讲座

根据实习进度和要求,每周举办科室讲座,分为基础篇、提高篇和科研篇三部分。基础篇内容包括理论知识、仪器工作原理、日常工作注意事项等;提高篇包括检验结果判读、质控处理、检验医学最新进展和发展方向等;科研篇则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临床科研的基础知识,包括文献检索、实验设计和论文写作等。

4.4 检验报告分析讨论会

定期举行检验报告分析讨论会。如针对一份报告可要求实习同学指出哪些结果异常,针对某一项目异常可提问哪些疾病可能引起该结果异常,哪些检验因素对检验结果有影响,临床样本采集、储存和运送过程对检验结果的影响。通过对典型报告结果的分析,培养学生对临床检验知识的运用和锻炼学生纵向思维的能力。

4.5 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是最具实战性价值的学习方式,实习生可在案例讨论的过程中对检验结果在临床疾病发展、治疗、转归中的作用形成深刻印象,同时对自己所学知识进行检验实践检验,并能启发学生的深入思考。另一方面在讨论过程中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与临床思维。

本课题组要求带教老师每天抽出一定时间对典型病例进行分析;同时定期进行案例分析会,选取自编教材和临床工作中的典型实例,组织同学讨论分析,使学生能够把专业知识与临床应用有机结合,将实验数据转化为临床信息,以期达到具有解释病因和疾病发展变化规律的能力,在检验与临床之间起到桥梁作用。

4.6 实习日志交流

临床检验实验技术的发展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探索与总结的实践过程,即使是教科书中非常成熟的实验技术,在临床实际检测中随着诸多影响因素的参与,也有可能发生预想不到的变化。在这些实践和探索过程中的每一个细小环节的盲点都可能导致检测的偏差与失误,每一个细小环节都值得深入地探究和总结。在实验过程中,实习生常常会碰到诸多困惑,在消除困惑的过程中,又必然会有一些心得与收获,本课题鼓励学生记录实习日志,将每日实习中遇到的困惑和感悟记录下来,并定期安排实习日志交流,答疑解惑,分享心得体会。

4.7 双语教学

本课题组同时采用国外优秀的原版教材和国内规划教材,实习教学中采用中文和英文并举的方式施行双语教学。这样既可以使学生接受经典的专业教育,有利于重点和难点的掌握;也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受规范的专业英语训练,掌握专业英语词汇和用法。

4.8 PBL专题教学

不定期进行PBL专题教学,形式上采用演讲比赛的方式进行。由教师指定某案例或专题,对学生进行分组,每组推选1名组长。提前1~2周将选择好的案例复印后发给学生,各组组长带领本组学生围绕案例及相关问题在图书馆、互联网上查找资料,并根据需要进行全组讨论各组查找资料、汇总、讨论,再推选1人上台演讲。针对各小组的文献检索的数量和质量,讨论的深入程度,上台演讲的表达、英文等综合情况,制订详细、客观、公正的考核要点,由教师和学生代表共同打分。演讲比赛成绩以20%计入实习成绩中。

4.9 实习考核体系

实习考核方法应当是灵活多样的,可采取口试、笔试、讨论、小测验等形式,学生的实习成绩应包括实习态度、理论知识、技能掌握以及处理问题的能力等多方面的考核和考查。实习成绩是对实习生实习表现的客观公正全面的评价,严格的考核过程是提高实习质量的保证。

理论考核:占30%,考核临床检验专业知识和专业英语,专业英语考核内容为临床检验实习中常用的概念和要点。实践考核:占30%,采用临床应用型实验考核,而非简单的操作技能考核。如对临床分子检验而言,教师提供已知结果样本要求学生进行PCR扩增;对微生物检验而言,教师根据考试大纲要求掌握的菌种范围,每个学生对随机分配到的临床分离的菌株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完全模拟临床操作,进行“实战考核”。通过实践考核,增加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对培养学生完整的临床检验思维非常有意义,而非仅仅掌握一两项常用的临床检验操作技术可比。实习成绩计算:带教教师根据演讲、理论和实践考试成绩,结合日常工作表现、服务态度和沟通能力(20%)等,给出实习成绩和实习鉴定意见。

5 实习教学反馈与总结

在实行新型实习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本课题组定期与带教教师和实习学生沟通,召开教师及学生座谈会;制订了详细的问卷调查表,进行无记名调查,以了解新型实习教学模式的实际效果,最大程度地得到真实的信息。结合座谈会与问卷调查得到的信息,邀请教学专家、资深带教教师和学生代表参加总结会,总结新型实习教学体系实施过程中的成功经验与存在问题,并对教学方式进行恰到好处地调整,以提高教学体系的应用性。

对实施了新型实习教学模式的2009级医学检验系学生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96.7%(29/30)的同学并不认同传统实习教学模式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学生普遍认为传统实习教学内容滞后,不能适应检验医学的发展要求;教学形式单一,对培养临床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帮助有限。实行新型实习教学体系后,93.3%(28/30)的同学认为通过讲座、实习日志交流、演讲比赛等多种交流方式,有助于开拓思路,提高学习兴趣;86.7%(26/30)的同学认为PBL教学、CBT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能有效帮助检验和临床知识的理解和运用;80.0%(24/30)的同学认为经过本科室1年的实习,接受双语教学,在今后的就业工作和学业深造中更具竞争力。

第4篇:医学检验案例分析范文

关键词:保健食品质量与安全评价;案例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6-0166-02

案例式教学是公共管理教学过程中最普遍、最常用的方法。最初于1870年由当时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兰德尔首次引入法学教育[1]。案例式教学自20世纪80年代初引入我国,主要用于法学、医学和商业等学科的高等教育中,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案例式教学已日趋规范,对我国高校教学的改革和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案例式教学法的基本思想是“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注重能力的培养。《保健食品质量与安全评价》是食品药学教研室针对全校各专业大二年级本科生开设的自由选修课,为使课程理论与实际更好的结合,我们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在《保健食品质量与安全评价》的教学中运用案例式教学法,对于案例式教学进行了积极的尝试和研究,探讨了该教学方法在《保健食品质量与安全评价》教学中的可行性。

一、案例式教学的概念与意义

案例式教学是通过模拟真实的事例,让学生在特定的情景中进行体验、分析、决策,从而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案例式教学模式采用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方式,是学生自学与教师指导相结合的教学法,在课程的学习和实践环节,对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案例式教学是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临床实践能力的重要方法。它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决策能力,其本质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互动式教学[2],变被动式学习为主动式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目的在于发展学生运用与课程相关的知识、观念和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提供了融入背景的学习,其优势逐渐得到认可,值得在教学中推广应用。

二、案例教学过程

从总体上讲,教师在整个案例教学过程中要做好以下工作:选择恰当的案例、拟订实用且针对性较强的思考题、确定案例教学的有效组织形式。

1.案例设计。案例式教学法,案例的选择非常关键,案例要具备知识性、典型性、针对性、启发性、趣味性和实践性等特点,需要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目的和要求,以一个内容完整、情节具体、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典型事例为基础,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讨论和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对案例有一个系统全面的了解,教给学生与案例相关的重要知识、原理和方法等,加深他们对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理解,借以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对现象本质联系的认识。

针对教学课题“违禁物的添加”,选用生活实例、热点事件,选编的案例是“三鹿奶粉三聚氰胺事件”。事件起源于2008年3月,南京儿童医院把10例婴幼儿泌尿结石样本送至该市鼓楼医院泌尿外科专家孙西钊处进行检验,三鹿问题奶粉事件浮出水面。7月16日,甘肃省卫生厅接到甘肃兰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电话报告,称该院收治的婴儿患肾结石病例明显增多,经了解均曾食用三鹿牌配方奶粉。7月24日,河北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对三鹿集团所产的16批次婴幼儿系列奶粉进行检测,结果有15个批次检出三聚氰胺……在呈现案例时,可以充实、丰富与案例有关的图文资料,以冲击学生的感官,激活学生的思维。

2.分析案例。案例分析应确保学生准确完整地了解事件背景等信息,在案例分析过程中,有效利用网络等资源获取相关信息,通过对案例所提出的一系列问题的思考,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案,从而有效习得知识。在案例分析过程中,每一位学生需要转换角色,设身处地参与到事件之中,以当事人或决策者的身份看待问题,参与决策,从而获得探究知识的能力、沟通合作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三鹿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围绕案例基本素材展开分析,讨论交流,通过思维碰撞,产生智慧火花。对于不够清晰的案例背景、技术标准等,学生可以借助网络等资源进行查阅,获得由于蛋白质检测方法产生问题奶粉的缘由、三聚氰胺的最新检测方法等相关信息,以补充、印证自己的观点,直到形成结论。

3.交流案例。交流案例,包含代表发言、相互质疑、达成共识三项内容。案例交流是学生参与表达,澄清误区,巩固所学知识的重要机会。在交流过程中,台下学生既要善于倾听,又要勇于质疑。教师应注重创造良好的交流气氛及环境,并以参与者的身份发言,勿以权威自居,最后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达成共识,教师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和总结。

交流是相互传播,思想火花的碰撞;交流是师生间、生生间取得共识,解决问题,实现发展的纽带。交流可以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和自我反思,深化学生各自的认识,有助于激发学生间彼此的灵感,促进彼此更深层的理解,使每个个体贡献出自己的经验和发挥各自的优势,从而使学生完成更为复杂的任务。在教学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营造轻松的氛围,让学生敢于说、善于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把自己对事物的理解、解释表达给老师听,表达给学生听,实现共同提高。

三、需注意的问题

教师课前要有针对性地选择案例。案例式教学并不是简单的举例,案例要具有真实性、典型性、启发性等特点,还要精心备课,收集相关图片,做好课件。

要合理设问,把握案例的指导性。每个案例所引出的问题都要紧紧围绕若干知识点,激发学生思维,拓宽学生思路,并且在分析、讨论案例的过程中应以与学生平等的身份出现。当对案例涉及的问题讨论意见不同时,教师则应围绕本次课的中心内容予以必要的引导,以免偏离案例分析讨论的目的要求。

瑞士教育学家皮亚杰曾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可以说,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动机中最活跃、最现实并带有强烈情感色彩的因素,是推动学生学习最实际的内部动力。案例教学模式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内在动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的兴趣源自于具体情境。在教学中,通过创设案例情境,贴近社会实际、学生生活,激活学生的思维活动,促进学生高效率地去参与整个学习过程,如此,学生既解释了生活中的现实问题,又懂得了保健食品质量与安全评价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参考文献:

[1]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183-185.

[2]张磊,王少清,周鹏,等.案例式教学法在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J].成都医学院报,2010,5(1):91-92.

基金项目:辽宁省2012年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重点课题项目:编号1205。

第5篇:医学检验案例分析范文

[关键词]道路交通事故颌面部损伤;法医临床学;案例分析;伤残评定;后期医疗费用评估

按照相关数据分析,我国2006年,交通事故以达到38万起,经济损失直接增至14.9亿元,死亡人数为9万人左右,伤残人数达到43万人以上,两者比例为1:4.78。其中颌面部损失发生率已达到60%左右,其对口腔功能、颜面损害程度及产生的心理障碍已超出了身体其他部位的损害。颌面部损伤一般会导致伤者暂时性或永久性颌面部创伤。本文的研究对象以道路交通事故颌面部损伤人群为主,综合分析颌面部损伤法医临床学损伤特点,并对伤残人员损害程度鉴定、评定与后期医疗费用等进行了系统性分析,以此为法医学鉴定工作提供指导性作用。

一、案例分析

作为交通事故损伤发生率最高部位,为更好分析道路交通事故颌面部损伤总体流行病学特征,本文以704例道路交通事故颌面部损伤案例进行分析,其中包括290例伤情、154例伤残、260例后期医疗费用评估,三者比例分别为41%:22%:37%。704例案例内包含68.2%男性(480例)、31.8%女性(224例),如图1所示。

二、道路交通事故颌面部损伤的伤情鉴定

根据以上案例分析,道路交通事故颌面部损伤伤情鉴定中损伤程度比例如下:轻伤:轻微伤:重伤=56.2%:39.3%:4.5%。由此可见,面部损伤程度较低,重伤至毁容情况更少。作为法医界探究的重要问题,容貌损伤中本案例比例最高者为轻微伤,其以擦划伤、挫伤为主,其中轻微伤认定的损伤也包括口腔粘膜破损、舌损伤等。在《人体重伤鉴定标准》、《人体轻伤鉴定标准(试行)》等相关法规中对计算创口长度、伤情评定进行了明确规定。根据本文案例分析,主要对影响容貌类进行研究,也就是3.5cm为面部软组织单个创口长度,或5cm创口累计长度。

瘢痕、色素沉着为面部损伤后存在的显著特征,在长度、面积量化标准前提下,轻重伤的主要区别在于部位面容损伤、功能障碍。要求鉴定人员具体工作中确保检验测量的准确性,认真测量瘢痕的长度、深度与宽度,并做好记录工作。

牙齿损伤为颌面部骨损伤最常见现象,为总案例比例的17.2%,其次上、下颌骨骨折在总案例中的比例为11.7%,根据伤情评定结果,以上2类颌面部骨损伤以轻伤构成比最高。其中6例牙齿损伤符合重伤鉴定标准,损伤程度为牙齿脱落、7个以上折断。同时,以整体牙列观察,在衡量伤情时损伤牙齿总量、每颗牙齿外伤参与度等都具有决定性作用,这也是鉴定人员必须加以关注的问题。

三、道路交通事故颌面部损伤的伤残评定

《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将面部瘢痕、色素沉着导致的伤残程度进行9个等级划分,面部瘢痕大小、容貌损伤程度等都是划分的主要依据。其中伤残程度内定性为完全、基本丧失劳动能力的为I―V级,部分劳动能力丧失的为VI―X级。在本案例154例内,89例定性为伤残,其中只有1例为V级、70例X级、16例IX级、2例VII级。根据数据分析,伤残构成的有瘢痕、色素沉着存留的伤残评定结果,其等级主要分布于XI级与X级,则瘢痕为构成VII级伤残的内容。

口腔损伤与牙齿脱落为颌面部牙齿损伤的重要部分,案例内共30例此类损伤,其中4例伤残达到X级,具体表现为脱落牙齿超过8枚,1例为因颌骨缺损,脱落牙齿,枚数超过4枚。其伤残等级评定情况如表1所示。根据数据分析,面部软组织损伤为道路交通事故颌面部损伤高等级伤残评定,作为评定伤残等级的主要依据,颌面部牙齿损伤内脱落牙齿数据无法满足高等级伤残评定标准,颌面部骨缺损案例数量极少,因此,鉴定者必须对牙齿损伤伤残评定工作加以重视。

四、道路交通事故颌面部损伤的后期医疗费用评估

伴随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的不断提升,交通事故后期医疗费用法医学评估愈加重要。后期医疗费用评估是指符合临床医学相应原则承认的临床效果稳定的伤者,评估其未来一定时间段内接受医院治疗、检查所产生的医疗费用范围。其作用为及时解决与人身损害赔偿相关案件,防止案件拖沓,对社会稳定与和谐社会建设极为重要。根据总案例260例后期医疗费用评估分析,其中46.2%为2000元到4000元之间。瘢痕治疗为后期医疗费用治疗的主要内容,4000元以下为瘢痕、色素治疗的主要费用范围,以轻伤为主。2000元到8000元多为牙齿损伤、面瘫、颌面骨骨折等治疗费用。具体费用需根据伤残等级进行确定,如表2所示。损伤程度、当地经济发展状况等都是直接影响后期医疗费用评估的主要因素。在法医学评估中,需参考当地中等医院收费标准等相关内容,并与伤者实际情况相结合实行科学、合理、准确地评估。因颌面部损失的特点,实际操作中续对临床用药的具体情况进行充分考虑,避免引发感染等现象。同时需遵循临床医疗费用变化情况,做好调整工作。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作为人类自由与生活质量的重要衡量标准,现代化交通体系直接影响着所有人的工作与生活。道路交通事故颌面部损伤作为法医临床学研究的主要问题,在全面分析、了解道路交通事故颌面部损伤相关内容的基础上,可做好伤情鉴定、伤残评定等工作,为道路交通事故颌面部损伤研究提供可靠的保障。

参考文献:

第6篇:医学检验案例分析范文

医学统计学是研究医学领域内数据的科学,是一种方法学。医学统计学指导医学生在医学研究与实践中如何有效地获取数据、正确地分析数据以合理地解释所得到的结果。因此医学统计学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以医学过程为背景,运用概率统计等基本原理考察、解决和处理医药卫生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强调宏观观点、逻辑推理、定量运算及科研设计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医学统计学在医学院校中已成为各层次、各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专业基础课程或专业课程。我校在医学检验技术、预防医学、药学等专业均开设了医学统计学。从以往的教学实践看,医学统计学教学现状并不乐观,高职高专院校学生数学基础本身就不够扎实,而统计方法完全是和数据打交道,数字多、符号多、公式多,比较抽象难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多有畏难情绪。有的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不强也使得许多学生产生了错误认识,觉得医学统计学和以后实际工作关系不大,因此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手段的落后、考核方式的不甚合理等等状况,都直接影响了医用统计学教学的质量和效果。针对这种状况,我们对医学统计学课程教学进行了改革,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考核模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把课堂教学、上机操作训练和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尽量让学生多上机练习,熟悉统计软件的功能,提高数据处理能力;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学会运用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1在教学中引入先进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传播知识的重要形式和有效手段,恰当合理的教学方法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能使深奥难懂的知识变得简单易学,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解决医学统计教学形式单一,方法呆板的问题,把学生从被动的学习过程中解脱出来,我们学习和采用了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把“案例教学法”引入医学统计学的教学中,通过一个个的医药实际应用案例,引入医学统计学的教学要求,在解决案例问题的过程中教会学生掌握统计方法,使静态的书本知识和动态的实际应用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实现了沟通。例如在“医学统计中的基本概念”一章教学中,由于学生刚刚接触这门课程,对医学知识掌握不多,我们就采用了既是学生比较了解而专业性又不是太强的案例“医患关系对重症病人死亡率的影响”,根据问卷调查对收住重症监护病房的病人分为“医患关系良好组”与“医患关系紧张组”,比较两组间的住院死亡率。结果“医患关系良好组”25例,住院间死亡3例,死亡率13.6%,“医患关系紧张组”23例,住院间死亡9例,死亡率39.1%,两组间差别有显著意义。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数据分析,可得出初步结论:医患关系紧张亦可增高重症病人的住院死亡率,其原因可能与医师害怕被病人告而治疗方案趋向保守有关。通过此案例的教学,即使学生了解了医学统计工作的内容和基本概念,也对医学生的医德以及人际关系培养起到了积极引导作用。“案例教学法”的教学实践,使学生充分体会到医学统计学的实用价值,能比较顺利完成从统计学概念和方法到实际应用的过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一个个案例分析帮助学生加深对课程知识点的理解,实现融会贯通,强化了学生阅读、理解和运用统计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利用统计资料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研究问题的能力,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加强了学生学习医学统计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实现从知识向能力、素质的转变。

2在教学中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

2.1传统的医学统计学教学,侧重公式推导,推荐简化公式,学生觉得枯燥、难懂,为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强调把重点转移到强调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公式上来。在教学过程中改变了“以板书为主”的传统教学手段,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利用软件和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尽量把抽象的概念,难理解的公式直观化,使之便于理解。让枯燥难懂的抽象问题变得生动、形象、具体,增加了课堂信息容量,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

2.2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掌握对统计学方法的选择和对统计学结果的分析。医用统计学中任何章节都有数学公式和数学计算,公式的描述和计算的过程占有相当的篇幅,内容庞大、繁杂,计算起来十分困难。特别是所有的例子都是以手工计算为背景而编写的,数据的组织、公式的演算详细具体,大部分高职学生学习起来相当困难,为此,我们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计算工具,使学生能比较熟练的运用计算器和统计学软件,简化运算过程,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1]。

2.2.1掌握使用计算器解决简单的统计学问题功能比较全面的计算器具有普通运算和统计运算两方面功能,学生对于用计算器一般运算和函数运算的功能比较熟悉,但对其统计功能知道的不多,为此,在教学中专门安排了使用计算器统计功能的教学,使得同学们学会利用计算器的统计功能,能比较轻松的完成复杂的计算,教师也有更多的时间去指导学生通过分析统计结果以得到正确结论,培养学生的判断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业和考试时学生都可以用计算器完成计算工作,计算过程占的时间即少,计算的结果也正确和一致。但是,计算器只是一个比较简单的计算工具,对于像方差分析、正态性检验、秩和检验和线性回归等方法来说,计算器难以胜任。如果需要对同样的一组数据,用不同的统计学方法进行处理,对结果进行比较,靠计算器就十分困难了。

2.2.2在计算机飞速发展的今天,统计软件的使用教学十分重要,这种教学方法顺应了医学科技发展形势,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医学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学习使用统计软件包已成为统计学计算的主要工具和重要渠道。我们使用的是在windows环境下运行的世界上通用的统计软件包SPSS,SPSS基本涵盖了现用统计学教科书中的内容,并且使用简便,也迎合了大部分学生电脑操作比较熟练的特点,学生学习起来积极性比较高。况且对于常用的统计学方法,该软件都可以处理,其中,我们选用的重点是t检验、方差分析、非参数检验、秩和检验和线性回归与等内容[2]。凡教科书练习题中涉及的上述内容均可由软件完成,学生只要知道如何把数据输入软件,如何分析软件所显示的结果即可。

3采用更加科学的考核方式

第7篇:医学检验案例分析范文

关键词病案教学法;内科护理学;护理程序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2016级护理学专业两个班级学生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8人,对照组50人,两组同学一般资料及上学期成绩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选取内科护理学教材中的消化系统作为授课内容,两组内科护理教师为同一人。对照组实施传统教学方法即遵循教学大纲,采用多媒体+板书的教学方法。观察组采用案例教学法,具体操作步骤如下。第一,在讲授每一个疾病之前先引入1~2个典型案例,案例是从医院、网络等途径获得,并与其他资深教师讨论确认无误后方可引入,案例问题尽量以开放式为主,激发学生自主思考能力。第二,带着案例引入的问题开始具体内容的讲述,内容讲述严格按照三步护理程序执行即进行综合护理评估、提出护理诊断后根据首优原则实施护理措施。第三,每6~7人组成一个小组,讨论案例问题,比如经过分析患者所患什么疾病、哪些信息可以辅助诊断、可从哪些方面展开评估、可提出哪些护理问题、该如何实施具体护理措施等,讨论之后每组选派组长就所提问题给予回答,组长回答完后组内成员可补充,最后由老师统一纠错并就问题进行整体归纳总结,尤其是要强调以护理程序为主线的整体护理过程。

1.3效果评价

单元测试:消化系统内容结束后两组同时进行单元测试,单元测试题目分基础测试(名词解释、填空、选择)和案例分析两部分,测试后分别对两个班级基础测试得分和案例分析得分进行比较。问卷调查:在充分查阅文献和咨询相关专家后,自行设计问卷,调查两组同学对于内科护理学课程及教学方法的满意度,在课程结束后发放问卷,99份问卷全部收回,回收率为100%。

1.4统计学方法

所收集的数据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珋±s表示,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单元测试成绩比较

2.2两组学生对于内科护理学课程及教学方法的满意度比较

第8篇:医学检验案例分析范文

兽医临证思维训练,就是在遵循兽医学基本思维规律的基础上,以临床病案为载体,采用媒体再现或模拟的方法对临床上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独立的思维训练。兽医临证思维训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基本技能(检查方法)训练:兽医临床检查(问诊、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嗅诊)是诊疗动物疾病的基础,六诊技能训练强调操作的规范、准确和全面,通过系统的训练进一步锻炼学生敏锐的宏观和微观观察能力。辨证思维训练:辨证是临床兽医对疾病本质的认识过程,是兽医临床思维的精髓。通过对经典案例的剖析,锻炼学生临证的辨证思维和诊断分析的能力。质疑(逆向)思维训练:兽医临床误诊是伴随着临床诊疗活动的产生而产生的,通过对既往临床误诊案例的分型与回顾,从反面为兽医临床诊断提供借鉴,让学生学会临证质疑,形成良好的科学诊断思维习惯,为将来的兽医临床诊断工作奠定基础。

2兽医临床误诊案例教学在临证思维训练过程中的优势

2.1临床误诊案例教学在临证思维训练过程中的意义

误诊案例是对临床误诊过程的真实记载,在临床兽医学相关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选择一些典型的、与大学3~5年级学生相匹配的、易理解接受的临床误诊案例,在其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以及临证诊断思维模式的构建上均具有重要意义。

2.1.1强化学生对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

临床误诊案例所提供的资料,可能就是由于某个观察角度不同,某个知识点掌握不扎实,某个理论理解不够全面,某个临床检查技能操作的不规范,或某种辨证方法的使用不当所导致的。教师通过媒体对误诊案例的情境展示,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寻找或发现临床检查操作不当或不规范之处,分析临证思维过程中所用理论的准确性及不足,促使学生对误诊案例中易出现错误理解或运用不当的重点、难点基本知识和理论的认识更深刻,掌握更牢固。

2.1.2拓展学生的临证逆向思维

传统的临床兽医学课程的教学是一种以正向教育(成功典型案例)为主的教学模式,易使学生形成直线临证诊断思维,当其在临床上遇到真正的复杂案例时,就会显得手忙脚乱,不知如何处置。而兽医临床误诊案例更多的是前人失败的经验教训,教学过程中引入误诊案例,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而且还可以增强学生从案例中反向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找寻误诊的关键原因,培养学生临证的逆向思维,避免误诊的发生。

2.1.3贴近兽医临床诊疗实际,构建学生的辨证思维模式

动物疾病病种繁多,病因和诱因复杂多变,在诊治过程中有成功的经验,更有误诊误治的教训。在临床兽医学课程教学环节引入误诊案例,让学生在接触兽医临床之初,就了解到临床并非如同教材或名家医案所记载的那样,均是成功有奇效的案例,误诊在兽医临床诊疗过程中也是常见的一个现象,使学生的认识更加贴近兽医临床诊疗的实际情况。同时,通过对误诊案例的剖析,总结导致误诊的原因,牢记误诊造成的危害和经验教训,将有助于学生建立起一种正确的、随病情或病程发展的动态临床辨证思维模式。

2.2临床误诊案例教学在兽医临证思维训练中的优势

应用临床误诊案例导入临床兽医学课程的教学更符合临床兽医学的特点,因为与兽医临床上有关的误诊误治往往会引发医疗纠纷,甚至造成较大的不良社会影响。病例形象、直观,引人入胜,当扣人心弦的病例造成了一种深刻的视觉冲击时,转入与误诊案例主题相关知识点或临床检查操作要领的阐述,让学生在思维活跃的状态下形成形象、深刻的记忆。通过误诊病例教育还可提高学生的社会及责任意识,时刻保持高度的责任心和责任感。与此同时,误诊病案中往往能揭示其它课程中重要的知识点和理论以及一些非医学因素对疾病诊断的影响,学生在学习误诊病案时不仅有助于新知识的学习和新旧知识点的前后贯通,还能帮助学生掌握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运用已有的医学理论和经验对间接亲历的误诊案例进行思维和推理,由表及里,去伪存真,从现象(症状中)深刻认识疾病的本质,明白误诊病案的根源,弄清楚错在哪里,为什么会在这里发生错误,以加深理解,巩固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临证鉴别诊断能力。

3基于临床误诊案例教学的临床思辨

3.1师生对临床误诊案例的认识和探索过程

师生对临床案例的认识,往往是通过动物表现出的一组初始症状来判断一个疾病,并利用相关临床检查或检验结果来作出进一步解释和判断,形成一个或多个与病因或诱因相关的假设诊断,在假设诊断生成的过程中有助于临证思维的聚焦。随后运用辩证思维的方法(鉴别诊断或论证诊断)对假设诊断进行恰当的评价,确定引起疾病的主要原因或防治方案。如果师生能够确诊,那么就可以着手进行治疗;否则,师生必须返回到假设诊断,重新评价所考虑的假设诊断的依据,在系统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上次假设诊断错在哪里,新的假设诊断依据应当通过什么检查或检测手段获得,并进行验证,以达到临床正确诊断的目的。师生对临床误诊案例的认识,往往是根据先前的临床经验和知识贮备来予以评价和理解案例中的失误,比较案例之间的差异性和相似性,从而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解析临床误诊案例误诊原因的过程一般包括六个部分:①识别,案例中动物疾病的症状;②回忆,过去的相关临床经验,并将其与案例动物的疾病症状关联起来;③应用,通过假设诊断生成的方式将回忆的信息应用到案例疾病的诊断中;④鉴别,通过临床检查或检测,获取更多的疾病诊疗信息,以辨别所有的可能假设诊断;⑤解释,原有或遗漏信息,以确定或案例中可能的假设诊断;⑥评价,假设诊断是否正确或错误原因所在。这些部分是以循环的方式进行运作的,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学习新知,提高临证思维能力,避免产生误诊。师生对临床(误诊)案例的认识和探索过程。

3.2影响临床误诊案例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

3.2.1教师扎实的理论讲授是临床误诊案例分析的前提

临床误诊案例分析是在辨证思维的指导下的基本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临床误诊案例分析要求学生从中找出导致错误诊断的关键原因,就需要学生掌握牢固、翔实的基本理论知识。因此,将临床误诊案例引入到临床兽医学相关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时要求教师对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的讲解更加全面、深入和透彻。

3.2.2以学生为主体是临床误诊案例教学的基础

教师应预先将临床误诊案例发给学生,留给学生相对充裕的时间,由学生通过资料查询、小组讨论等方式自主完成对误诊案例的分析。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想方设法地鼓励学生提出各自的认识和见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教师在汇总学生的讨论结果后,进行总结分析,分析过程以启发为主,着重针对本案例误诊的关键点进行讲解,总结原有诊断的思维路线、存在的问题和引起错误的原因,提出新的诊断假设及依据,应注意的思维方式和分析问题的方法等。

3.2.3与正向案例相结合是保证临床误诊案例教学目的的关键

每一个误诊案例都可能存在一个或多个导致误诊的关键因素,将其与对应的理论和技能的讲解相结合,与此同时尽可能寻找与其类似的正向经典案例,提供给学生进行对比分析。通过案例对比,让学生了解临床误诊案例失败的原因在什么地方,正向案例其成功的原因又在哪里,进而要求学生对相关的知识进行复习,加强理解与记忆,真正达到临床误诊案例的教学目的。

3.2.4借助网络平台是拓展临床误诊案例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由于临床误诊案例的剖析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而临床兽医学各课程的学时是一定的,我们将临床误诊案例引入到临床兽医学课程的教学环节中,并不是去和原有的课堂讲授抢时间,而是强调在确保课堂讲授质量的前提下,利用学校的网络教学平台,教师以作业或兴趣小组讨论的形式布置一些主要是针对课程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以及临床兽医师容易出错的问题,与学生学习能力相匹配的“少而精”临床误诊案例,让学生借助图书、网络等资源去寻找与之相契合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形成师生互动的良好氛围,达到拓展学生视野和巩固教学效果的目的。

4临床误诊案例教学的注意事项

第9篇:医学检验案例分析范文

1.1PBL问题的设计按照专业教学大纲要求,我们精心设计一些问题。例如,在学习《糖代谢》和《脂类代谢》的过程中引入糖尿病:男,65岁,患糖尿病(Ⅱ型)10年;乏力,出现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少的症状;尿糖高于正常值,空腹血糖为8.2mmol/L,餐后2h血糖值为14.8mmol/L。问题:(1)什么是血糖?如何测量和调节?正常范围多少?(2)什么是糖尿病?(3)糖尿病的病因是什么?(4)什么是酮症酸中毒?(5)为什么严重糖尿病的患者会并发酮症酸中毒?(6)糖尿病的危害有哪些?让学生们以糖尿病为中心去探索和学习。

1.2PBL分组学习和讨论随机分成7组,每组为7人,随机指定其中一人为组长。每个小组根据指定的临床案例或者问题,先进行讨论分析,然后整理汇总出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由组长进行分工并制定学习计划,查询网络或者是图书馆借阅的相关资料,最后小组内再进行交流和讨论来解决问题。

1.3教师引导在PBL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起把握方向、布置任务、组织讨论和进行总结的作用。教师必须适应角色的转换,更多的去合理建议和有效引导,这样才能让学生学会学习,确保PBL的教学效果。

1.4结果汇报每组推荐一名代表在全班作结汇报,每组时间控制在10~15min,并由其他学生进行提问,最后由老师进行总结和点评。

1.5对照班级的教学实施在普通多媒体教室,运用多媒体课件和黑板对对照班级进行传统教学法进行教学。

1.6效果评估(1)笔试:从试题库中随机抽取一份试卷,包括基础理论客观题(50分)、案例分析题(50分)2种题型,对实验班级和对照班级进行笔试。试卷密封,流水作业改卷。(2)问卷调查:在学期教学结束后,将学生能力等指标对PBL组和LBL组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

1.7统计学方法采用t(或t'''')检验和χ2检验。

2结果

2.1考试成绩结果显示,PBL组和LBL组学生笔试中基础理论客观题型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PBL组案例分析题型得分高于LBL班级(P<0.01)(见表1)。

2.2问卷调查本次教学活动后,无记名调查问卷发放共计99份,回收率100%。结果显示,与PBL组比较,LBL组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重难点方面有优越性(P<0.01);但是,在教学过程中,PBL组的学生在注意力的集中、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学习兴趣、图书馆和网络资源的有效使用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均有明显提高(P<0.01)(见表2)。

3讨论

PBL教学是以问题为基础,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导向的小组式讨论式学习。在整个PBL课程的教学中,教师投入更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策划教学过程方面,使传统教学中的“明教育”转变成为PBL教学中的“潜教学”。在本次调查活动中,通过考试成绩的分析发现,基本理论客观题考核PBL和LBL教学方法的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Beers对护理专业学生进行两种教学方法比较,学生客观考题分数没有显著差异结果一致。可能是因为客观题目偏简单,很难体现PBL教学法的优势。在本研究中案例分析这种综合题型中,PBL教学法明显优于LBL教学法(P<0.01)。

问题是PBL的核心,整个学习的过程就是围绕着问题进行的,教师营造的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积极思考问题之间的相关性,并通过查阅、讨论后,将相关的知识串联起来,形成一个系统的知识链。因此,每次在提出问题之前,所有生物化学教研室的教师均集体讨论并精心设计。设计的问题都是真实的临床病例或者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而这种问题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热情,从而促使他们去积极的探索和学习。通过问题的解决能够让学生自然而然的掌握相关的生化理论知识,并对推理过程、学习方法进行有效的评价和判断。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LBL组比PBL组在突出理论知识的重难点方面有优越性,LBL班级有78.0%的学生认为重难点突出,而PBL班级只有4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这与LBL教学法已经有了相当成熟的教学经验和方法有密切联系;因此,PBL教学模式还需进行更精细的设计和修正。

生物化学这门课程抽象、枯燥,学生难以理解,同时又有大量的知识点需要记忆,因此,学生很容易在教学过程中渐渐产生厌烦心理;而PBL改变了以往上课以教师、教材为中心的学生被动接受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以学生自己为中心,在问题情境的基础上,主动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发挥了其学习的自主能动性,使学生上课注意力高度集中,提高了其学习兴趣。在对PBL组的学生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83.7%的学生认为提高了其学习自主性和能动性,81.6%的认为提高了上课注意力,占71.4%认为提高了学习兴趣。在PBL实施的过程中,教师所设计的问题虽均来自于现实生活和真实案例,但会含有一些学生未知以及其他跨学科的知识,因此,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要充分发挥文献检索和网络查询能力,提升了其利用网络和文献资料获取知识的能力,给学生提供了一种自主学习的经历,也增强了其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次对PBL组的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89.8%的学生认为提高了图书馆和网络资源的有效使用率;71.4%的认为提高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PBL教学过程中,小组讨论是检验自主学习的一种手段,也是团队协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人际交往的平台。在非竞争小组的环境中,每个小组成员应该互相协作,各施所长,共同克服学习过程的困难。本次对PBL组的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69.4%的认为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