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浅谈美术的教育功能范文

浅谈美术的教育功能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浅谈美术的教育功能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浅谈美术的教育功能

第1篇:浅谈美术的教育功能范文

关键词:审美教育;美术欣赏;审美功能

中图分类号:G6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8-0017-01

一 、初中学生美术欣赏水平现状

美术欣赏教学是中学美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美术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美术欣赏能力的培养是中学美术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不仅可以促使学生增强对艺术审美能力还可以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历史、艺术知识,通过欣赏加上自身的人生体验和感悟,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感受、体验、鉴赏美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然而现在的初中学生审美鉴赏能力相对较低,笔者觉得原因大致分为以下两点:

(一)美术教学仍停留在基本技能上

长期以来,美术教学大多还停留在教授一些基本技能为目的的现状上,可遇到欣赏课就简单一带而过简单交代,很少真正的仔细与学生一起探讨。上美术欣赏课都是对作品从认识到理解这样一个过程,开始时会从他们的个人角度分析作品的“好”与“不好”。也会自然的停留在,若画的写实也是就是所谓的“像”就是好,而画的抽象,所谓的画的“不像”就不加以欣赏。例如:当学生在欣赏法国画家马蒂斯的油画――《舞蹈》时,有的学生认为他的画从形象画得不写实,因为这幅画没有具体的情节,也没有令人烦恼和沮丧的内容,只是描绘了一种轻松、欢快,又充满力量的场面。整幅画色彩及其简约,只有三种颜色,有的学生对于这样的色彩描绘表示不解,他们觉得固有色的表达才是好的;还有的同学一开始接受不了毕加索的作品,如《格尔尼卡》等等。我觉得在欣赏画作前,应该把这些画派的发展及艺术主张较为详细的介绍给学生,让学生对这些派别有所了解,然后引导学生欣赏慢慢适应并接受。

(二)美术教师没有更好的引导和激发学生

这些现象不得不引起教师的重视,加强美术欣赏课的审美教育功能。中学生审美能力低的原因不仅是学生自身的原因,老师也有责任。若老师在课堂上只是罗列一堆画家和作品来平淡的介绍,对作品的创作背景和象征寓意等引导学生分析评论的方面相对较少,也没有好好的发挥审美教育功能,限制了学生的艺术想象力和大胆评论对象的能力。这样长此以往下去,就丧失了对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偏离了美术欣赏教学宗旨,因此,美术欣赏课就失去了其原本的意义,形同虚设。因此,如何能让学生理解作品所反映的美和艺术家审美感觉和审美理想,这是课前教师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二 、加强审美教育

中学美术欣赏课是以认识和评价“美”为主要特征的教育方式,就是通常所说的审美教育。它不仅有助于端正学生的审美观念,从小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还潜移默化的影响其道德品质的塑造。因此,加强审美教育事在必行。作为美术教师,首先必须加强自身的美学修养,重视对学生的审美情操的培养。

首先,必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欣赏作品时学生都会有一种初步的印象和感觉,结合初中生平时学习的一些文化知识,可以把这个最初的印象作为深入作品的起点,然后老师进行引导学生对艺术作品进行欣赏和评价。其次,培养学生主动独立思考的能力。欣赏作品时学生除了要仔细的观察,用简练的语言描述自己对作品的心里感受。把自己从中获得的精神和灵感相结合,或者从中收到了什么启发和教育。这样以来,学生对新鲜事物在不知不觉种增强了好奇心和自信心,也从而培养了他们主动学习的习惯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总之,教师也要发挥引导作用。给学生时间、机会和条件去发挥。加强学生对美术作品评论的兴趣,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欣赏水平。

三、 美术欣赏课对提高审美的重要性

美术欣赏课是中学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所设置的课程体系的一个重要部分。其目标是以审美教育为主线,以学生的智力和才能培养为核心。我认为,美术欣赏课是塑造精神品质的重要渠道之一。它可以让学生在欣赏中感受到美术作品精神层面的东西。使学生沉浸在美的享受之中,得到陶冶和升华。

梁启超说:“情感教育的目的,不外将情感善的、美的方面尽量发挥,把那恶的丑的方面渐渐压伏淘汰下去。这种工夫做得一分,便是人类一分的进步。”人们的审美情趣在很大程度上受周围环境的影响,或者使高尚的趣味得以发展,或者使低级趣味得以增长,因而,营造审美教育环境也十分重要。

不言而喻,初中的美术教学方法具有整体性和特殊性,其任务不是重视教育者的短期行为和局部把握,而是注重受教育者的心灵,从无社会特征的人塑造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个体品质高尚的世纪新人。美术欣赏教学的三个主要功能――认识、教育、审美。然而,这个属于审美范畴的教学如果离开了审美功能,专注于认识和教育的功能的话则失去了美术教学的特征,欣赏教学的功能。而美术欣赏课能够把德育、智育和美育这几者很好的结合起来,让学生成为素质教育的真正受益者。由此可见,美术欣赏课对中学生审美情趣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

爱美之人皆有之,无论何时何地都离不开美的存在。我国近代美学家、教育家先生说:“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冶感情为目的者也。”我们要提倡素质教育,因此美术欣赏课促使中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审美功能,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还可以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我们要充分发挥审美教育功能,加强重视中学生美术欣赏课提高其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第2篇:浅谈美术的教育功能范文

浅议现代大学教师的教学观

浅议高校保卫部门的思想政治教育职能

对开展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几点思考

重返民间——浅议现代艺术潮流中的民间美术

浅谈高校体育课学习兴趣的培养

体育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浅谈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在构建和谐校园中的作用

雷默的音乐审美教育观与新《课标》

“Tasks”的多元设计在英语教学中的使用

课堂互动 资源共享——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资源生成

关于高校图书馆员素质培养的几点思考

论音乐在任务型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声乐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浅析网球发球技术及其训练方法

人民币升值对国内物价的影响及对策

医科类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内容的研究和实践

篮球运动中相互信任的重要作用

苏珊·朗格的音乐美学思想

高校体育院系开设拓展训练课程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高中政治教学创新的几点思考

浅谈高校校园环境建设与人才培养途径

高校体育课程整体观建构的基本设想

不堪重负的“颜如玉”

庭审语言中转述现象的语用研究

On the modal verb form of negation

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整合设计——《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整合实践

浅析心理咨询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

美术新课程带来了学生新变化

浅析契丹民族发展历史上的几次迁徙

谈宋话本中的“女强男弱”现象

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现状及管理对策

Modal verbs and adverbs and with Continuous

谈《伤逝》的爱情

网络给青年学生思想教育带来的影响及对策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环境中的英语语言测试

论实现义务教育城乡师资均衡的几点新对策

浅谈企业绩效审计

从“调和适中”和“执着向外”看跨文化交际中中西文化的处世艺术

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

浅谈本科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从经济学类专业教学工作角度

日常会话对于合作原则的违背

刍议离婚损害赔偿的范围和内容

思想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结合——简评电影《廊桥遗梦》的魅力

语境与词义的准确表达

大学校长的治校方略初探

叛逆中的守望 反抗中的追寻——《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考尔菲德的形象

浅析高校军事理论的德育功能

我国经济管理类专业地理经济学教学研究

走出教育惩罚的误区

车特型表面时的斜率分析

语言的迁移对第二语言(汉语对英语)的影响

沉静不乏热烈,悲哀但不感伤:爱与死的审美意境──《儿子与情人》中的宗教意象鉴赏举隅

论现代企业知识链管理战略

学习动机对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教学的影响

XML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

论罗杰斯助益性师生关系

论幽默对英语学习兴趣的激发作用

第3篇:浅谈美术的教育功能范文

关键词:信息技术;美术课;美术课堂

1美术课与信息技术的融合点

1.1美术课的特点

1.1.1美术课内容的广泛性。

素质教育要求下,美术课成为促进素质教育的必要课。新时代,简单的绘画已经不能满足美术课的需求,美术课逐渐趋向丰富化,多元化。美术课从简单的绘画,到融入国画元素,从制作简单的折纸手工,到制作立体的泥塑。美术课跟着时代的脚步不断的发展着。而绘画也不仅是简笔画,融入了线描,素描,想象画等。新的《美术课程标准》将美术学科的课程内容归纳为“造型与表现”、“设计与应用”、“欣赏与评述”、“综合与探索”等几个板块。丰富多彩的学科内容使学生能在学习中全面地了解美术学科涵盖的领域,开拓学生关注生活的视野,拓展学生思维想象的空间。

1.1.2美术课方法的多样性。

小学美术课的类型绝大部分属于综合课。综合课的主要环节往往离不开新知识讲授、技法演示、学生练习、教师巡视辅导、作业讲评等。知识讲授是最基本的教学方法,尤其对低年级来说,直接讲授会更加容易接受。技法演示,这种方法在“设计与应用”课上比较常见。而学生练习和教师巡视辅导,是每节课都必须进行的。在每堂课。最后都要做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而每种方法在美术上都相互交融,没有独立存在的。

1.1.3美术课的文化性。

任何美术作品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不是真空的产物,都是在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中创造出来的。因而在进行美术欣赏教学时,不能单纯地讲技法,而要将作品回归到原有的历史环境中,回归到特定的文化情境中,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作品所要表达的人文含义。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情感的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智力发展。”可见,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生活中的美术现象俯手可拾。

1.2信息技术的特点

1.2.1信息技术具有技术的一般特征———技术性。

具体表现为:方法的科学性,工具设备的先进性,技能的熟练性,经验的丰富性,作用过程的快捷性,功能的高效性等。

1.2.2信息技术具有区别于其它技术的特征———信息性。

具体表现为:信息技术的服务主体是信息,核心功能是提高信息处理与利用的效率、效益。由信息的秉性决定信息技术还具有普遍性、客观性、相对性、动态性、共享性、可变换性等特性。

1.3美术课与信息技术的融合点

1.3.1美术内容的广泛性需要信息技术来支撑

网络可以提供最新的美术创作作品,提供最新的美术资料,美术知识。第一时间知道新课改对美术课的要求,即时改进课堂。

1.3.2美术课方法的多样性需要信息技术提炼。

信息技术本身是就是一个多元化的空间,这就更好的扩宽了美术课堂的教学方法,将多媒体,视频,音乐,网路等融入到课堂,促进了课堂的丰富性。

1.3.3美术课的文化性需要信息技术融入完善。

互联网是一个极大的网络,包含着你所要知道的各种信息。中国上下五千年,文化底蕴深厚,不是教师个人能完全掌握的。有些知识,书本上显示并不全面,而互联网就提供了空间。

2信息技术在美术课中的作用

2.1信息技术对美术教师的作用

2.1.1扩宽了教师的知识面。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终身学习,教师掌握的知识,需要不断的扩大,教师本身也需要不断完善。网络提供了学习的平台。作为美术教师,需要接触到最新的美术资讯,学习新型的教学方法,与现代社会时尚,创意接轨。网络中的技法解读,视频授课都对教师有很好的启发。

2.1.2丰富了教师的生活。

教师在接触新事物的同时,本身就是在与时代接轨。教师需要阳光一些。人生总有不如意,而通过学习,欣赏,教师会忘却烦恼,积极进取,充满希望。尤其农村教师,在课后没有什么休闲场所,网络提供了一些休闲,让教师课后生活也能丰富多彩。

2.1.3减轻了教师的负担。

多媒体的应用可以让学生一目了然,并且丰富的设计会让学生耳目一新。教师需要设计好课件,课堂就有可能很丰富。而不需用教师面红耳赤的讲解,示范。

2.2信息技术对学生的作用

2.2.1促进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你愿意并且渴望去做一件事时,那么这件事就会事半功倍。当你带着反抗情绪做一件事时,那么这件事就会功半事倍。学生对美术课,实际上是很感兴趣的,可是当你反复重复同样的课题,同样的方法,学生也会感到疲倦。而多媒体的应用,就提供了一个吸引学生的平台。丰富的色彩,不一样的视野,给学生一个新的感官。动态的图像显示,音乐的融入,都引起了学生的兴趣。

2.2.2扩宽了学生的视野。

用直观的方式展示课堂的内容,学生能很快理解。网络在课堂中的应用,可以让学生欣赏大师作品,或者同年龄的同学的作品。了解一些美术知识,当地的文化知识。将不同学科融入到美术课堂,多向学习。

2.2.3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灵感来源于生活。在你欣赏到各式各样优秀的作品的同时,那些作品就会在脑海中形成影像,组成一个记忆带。只有知道的,看到的东西多种多样,才会有新的想法,才能创作出新奇的作品。观察生活中的大小事,也是灵感的来源。网络就能提供你所知道,担忧不具体的事物或故事,让学生多角度去创作。

2.3信息技术对课堂的作用

2.3.1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

“一般来说,有笑声的课堂就是好课堂。”只要学生喜欢的课堂就是好课堂。几乎百分之百的学生喜欢有笑声的、轻松的、幽默的,有趣的课堂。学习要快快乐乐的学,才会愿意学。多媒体的应用,可以让教师有备而来,使师生关系更融洽,继而共同创造轻松的课堂。轻松的课堂,不仅要和谐的师生关系来维持,还需要音乐来推动。在教学中,尤其是美术课堂,音乐的融入是课堂轻松的助力。活泼的ppt展示,小桥流水的音乐声,会让学生心情自然地放松,摒弃负面的情绪。

2.3.2提高美术课堂效率。

多媒体教学的介入,为目前美术课提供了科学的保证。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多媒体教学这一技术的优势使之与美术教学的相结合,在视觉听觉上吸引学生。美术教学中,美术教师不仅仅要把绘画语言传达给学生,而且也要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教学手段表现绘画基本技法,使学生既能了解教师的意图,积极参与教师的教学过程,极大地增强了课堂的生动性和趣味性,有效地完成课堂教学效果,极大地提高美术教学质量。

3结语

总之,美术课必要运用多媒体等信息手段,美术教师需要网络来提高自己,学生需要多媒体丰富自我,课堂需要信息技术多样多彩。美术教育再也不只是所谓高雅艺术的“独角戏”,而是将现代的信息技术予以丰富多彩和与之相结合的“大舞台”,这也必然为信息技术教育与美术教育的研究开创另一番崭新的天地。

参考文献

[1]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2]朱蓓蓓.浅谈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七种方法

[3]浅谈小学美术教育的特点与教学方法

[4]浅谈信息技术与美术课程的整合

[5]信息技术教育与美术教育的结合讨论

[6]胡莉莉.浅述信息技术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J].魅力中国,2009,(33).

第4篇:浅谈美术的教育功能范文

一、教师必须转变教育理念,与时俱进开展教学工作

陈旧的应试理念制约了小学美术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目前,部分学校教师还存在着分数论英雄的陈旧理念,忽略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将主要精力集中于语数外学科,导致美术教学不被重视。新课程改革更加侧重于体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化要求,每一位美术教师,无论是专职还是兼职美术教师,都应当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己任。要向学生充分开展美的鉴赏教育,让他们在美的享受中提高对美术学科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要牢固树立新课程理念,不得随意缩减美术教学课时,要精心设计每一堂课的教学流程,并且在教学设计中充分兼顾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作为小学美术教师,一定要与时俱进地站在教学改革发展的最前沿,汲取先进的经验,让教学活动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需求,顺应学生身心发展的要求。

二、教师必须引入先进手段,保持教学过程生动形象

教学手段在教学活动中具有重要的促进和保障作用,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教学条件的改善,各地区、各学校普遍添置和配备了多媒体教学手段,这样的先进手段具有演示生动形象的特点,作为美术教师,也应当发挥这一手段的辅助功能。针对有些教师教学过程中忽视信息化手段的运用这一状况,笔者在教学中将多媒体手段充分融入到每一个环节,让其在形象演示中引导学生接触各种类型的美术作品,领悟世界著名画家的代表作。小小的鼠标让学生遨游于艺术的殿堂,这样的演示效果是其他任何教学手段所无法实现的。笔者在教学活动中,还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相关美术知识的介绍,让学生对各种流派技法具有全面深入的了解。新颖的多媒体手段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起到了剂的作用,让课堂氛围变得更为融洽,让教学信息变得更为生动形象,让教学过程变得更为活泼有趣,为学生营造了更具吸引力的魅力课堂。

三、教师必须改进教学模式,充分彰显学生主体地位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许多教师习惯于师徒式的教学过程,无论是素描、中国画还是手工制作等等,都是教师在上面示范讲解,然后要求学生开展模仿操作,这样单向过程,制约了学生参与性的实现。笔者在教学中,对传统的单向教学模式进行了优化与改进,一方面将教学活动中的许多给予环节设计为探究环节,尤其是在一些美术知识的教学中,更多的是提出“为什么”,让学生结合课前预习中搜集的信息和教材内容进行回答,让学生的思维状态始终处于较为活跃的层次。另外,在各种技巧技法的教学中,笔者还有意识地让一些学生走上讲台进行示范,讲述自己的学习技巧,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被有效调动起来,参与的欲望也更为强烈。有些时候,笔者还将教学权交给学生,让一些学生来代替教师进行知识点的讲解,从“教师讲、学生听”转变为“学生讲、大家听”,学生在讲的过程中,既是对其他学生思维方式、技巧的一次指导,也是对自身理解掌握的一次巩固,同时活跃了课堂教学氛围,一举三得,为教学成效的提升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教师必须优化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身心特点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应当紧扣住教材组织教学,但是教师一定不能局限于教材,要学会创造性运用教材,并对教材进行有效拓展。一方面,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以教材内容为纲,向相关的领域进行延伸,如补充相关的背景资料,向学生介绍名画家、名作品的创造背景、寓意、内涵等等,让学生更加全面立体地感悟了解美术作品。教师也可以结合校本课程,进行与美术教学相关内容的渗透与融合,将其作为美术教学的选修和补充内容。另外,教师还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美术基础、地方传统等状况,让学生在学习中紧密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如教师可以选取本地区熟悉的喷绘画、剪纸、农民画等具有浓厚地方和乡土色彩的美术内容作为选修课教学内容,通过这样的方式,在学生或本地区传统美术基础上进行拔高提升,有利于满足学生的需求,提高学生美术素养。

五、教师必须延伸课堂教学,发挥课后活动巩固功能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实现课内外的有机结合,对课堂教学进行拓展延伸,让课后活动成为巩固课堂教学成效和提升学生美术素养的重要阵地与载体。笔者在美术教学之余,一方面根据学生的美术兴趣爱好,组织兴趣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兴趣小组这样的自主载体里面得到充分的发挥,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不同类型的内容,确定相应的研究专题,组织学生通过上网搜索、相互讨论交流等途径,加深对这一部分内容的理解以及技巧掌握。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师能够将课内外有机融合起来,建立起以课堂为主阵地、课后巩固为拓展的立体教学模式,

综上所述,在当前新课程巩固背景下,小学美术教学工作面临着更高的要求,每一位美术教师都应当注重理念创新,对教学过程进行全面优化,以此实现美术教学成效的快速提升。

[参考文献]

[1]黄震.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应注意的三个问题[J]. 新课程(小学版). 2009(03)

[2]王勇勤.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个性培养[J]. 新课程(中). 2011(04)

第5篇:浅谈美术的教育功能范文

乐教乐学:搭建家校协同教育的桥梁

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机制创新研究

小学国学经典教育翻转课堂实践研究

利用IPTV助推教育信息化纵深发展

高中语文教学整合影视资源的研究

曲径探幽入信息技术应用之佳境

浅谈数字化校园网络建设与应用

浅谈信息技术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信息化的中职机械专业教学探索

交互式电子白板让英语课堂生趣盎然

双峰县召开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

卫星远程盟校对农村学校发展的影响分析

信息技术与美术学科融合的课例研究

一年级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不妨这样用

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优化政治课堂教学

农村学校“班班通”应用现状浅析

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模式结合初探

突破与融合:对初中信息技术课的思考

APP软件辅助大学二外日语教学的探究

信息技术在初中英语单元复习课中的应用

“互联网+”背景下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浅谈信息技术在学者型教师形成中的作用

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益

浅谈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深度融合的几点思考

“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的多功能电子教学平台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中小学数字图书馆建设

学生行为管理平台ClassDojo在课堂中的应用实践

移动平台在青少年宫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

茶陵县教育局机关干部深入村小调研网络联校建设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论教育信息化环境下教育主体及其关系的变革

国外优秀理科学习资源网站介绍与案例分析

信息技术与高中英语教学有机融合的成效研究

浅谈机器人教育的现状与构想——以长沙市为例

浅析当前普通高中机器人教育的不足与对策

机器人教学与小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培养

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优化中职数控专业教学活动

信息化背景下中职软件教学与实训教学融合之探索

双峰县召开教育信息化教育云平台应用工作会议

中学生信息素养提升与电脑创新制作指导策略研究

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策略探索

中小学电脑制作“计算机创意编程”项目综述

不为彼岸只为海——《初识Scratch》教学体会

浅谈高中学生二维动画与三维创意设计培训的策略

浅谈“互联网+学校管理”本土化建构的几点体会

张家界举办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示范工程项目培训班

第6篇:浅谈美术的教育功能范文

关键词 高院校 美术教育 色彩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7.01.056

On the Color Teach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Art Education

CHEN Li

(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and Intelligence Engineering, Hubei Industrial Polytechnic, Shiyan, Hubei 442000)

Abstract Art is a kind of artistic creation, culture art education is mainly for students' creative ability, art and color are closely connected, color teaching occupies an irreplaceable posi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art education, in the teaching practice of color still have some shortcomings in the teaching method and the related ideas are relatively lagging behind in the future teaching of color should be hard to change this situation, make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art education get more healthy, high level.

Keywords vocational college; art education; color teaching

色彩教学在美术教育中属于一项基本的课程内容,学生可以学习到相关的色彩知识以及应用技能,还可以培养自己的艺术感知能力与创作能力。现阶段,高职美术教育的开展还存在教学方法单一、教学缺乏灵活性等问题,这对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是一种阻碍,降低了美术教育的实施效果,美术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积极的思考解决,使得色彩教学为美术教育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1 美术教育中色彩教学的主要目的

色彩教学作为美术教育中的一门必修课程、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艺术修为及感知能力、色彩表现力,并以此为教学的基本目标。 在学习美术的时候,关于色彩教学的一些内容,教师往往会在学生的入门阶段先讲解相关七色系的明度饱和等问题,然后整体去演示美术中红黄蓝三色系之间的混合运用情况,让学生理解不同色彩体现的详细特点,使学生对色彩知识的认知得到提升。大部分教师在色彩教学开始采取的教学模式差不多是相同的,在之后色彩提升阶段的教学就会有所差异,主要是注重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这也是色彩教学的另一重要目的,但是在实际的创造思维的培养过程中,大多数学校都还存在较大的不足,这也是接下来美术教育色彩教学需要考虑的重点问题。

2 高职美术教育中色彩教学的现状

在当前的高职美术教育色彩教学中,其具体课程所体现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及内容基本都已经形成了固有的模式,使艺术创造感比较强的美术课更加呆板,成为了一种模式化的教学。教师的课堂讲授方式大多也是一样的,没有个性,忽视学生的年龄、性格等特点。在高职美术教育中,这种比较落后的教学观念以及教学模式,让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只能根据教师的要求去描摹物象,久而久之就会形成思维上的惰性,阻碍了学生创新精神以及创造力的培养,创作的作品也是大同小异,缺少创新。

高职美术教育中的色彩教学,采用的一般是条件色写生理论,将物体的本来色、光源色、环境色进行综合性的观察的一种办法,对物象的面貌进行还原,形成人们眼中的一种真实的色彩。 从一直以来的教学效果分析,条件色自身的写生方式只有一种,不利于学生对更高层级的色彩进行个体的探索,学生对色彩、主观色彩内涵的挖掘与再创作也都会受到一定的限制,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种固化的思维,单纯的被创作的思想所牵引,这样的学习效果是比较差的,从20世经90年代开始,美术教育中的艺术创作就已经与多元化的时代相互融合了,美术教育的色彩教学留存的一些问题也应尽快的改进。

3 高职美术教育中色彩教学的完善方法

3.1 理清基础性与艺术性的关系,使目标层次统一

从以前的美术教学中可见,学生对尊重客观对象的理解还比较简单,以能将客观对象画相像、再现客观对象为目标,这一过程对学生的艺术表现力的培养是不利的。

美术教育中色彩教学的内容普遍都是由专业知识与技能结合而成的,带来的效果就是突出学生的个性特色与个人风格,教师在色彩教学实施阶段,应该看重学生的艺术表现力这一培养目的,让学生能够对造型与色彩的基本规律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学生自身获得的感受与情感也就会对客观对象进行再认识。比如学生在课外风景的写生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大自然蕴含的内在灵动性进行宏观、全方位的感受与观察,不能单纯的通过眼睛去进行描述,而是需要升华到艺术以及精神内涵的层面,这样表现出来的美术作品才会更有艺术性。在色彩教学中,对学生艺术表现力的培养,一方面,教师应先引导学生采取艺术的眼光去对客观对象进行观察与感知,找到蕴含其中的美,并将其表现出来,让学生的知觉力更上一层楼。其次,美术教育整体的教学过程,本质上是人们利用视觉这一层面去进行感情的外化,作者通过对外界事物的观察从而产生了某种感触,然后就用色彩与线条相结合的手段进行表达,让美术作品焕发出艺术生命力。在高职院校的色彩教学中,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的培养,使他们不仅尊重描绘的客观对象还要突出自我个性化的情感,让基础性与艺术性两者协调存在,目标层次更加的融洽统一。

3.2 强化色彩重构训练,感悟色彩文化

美术在创作及设计中,一定程度是对人们真实生活方式的再现,只不过这是利用色彩文化来表现的,艺术设计时,创作者容易让色彩文化制约,但在色彩文化中其地位始终是主动的。 在美术作品中需要对色彩进行创造,首先,创作者需要对色彩秩序进行重新解,这样其具备的艺术价值才会充分表达出来。色彩重构要想成功,主要需要两个方面的前提条件,一个是收集,另一个就是传统内涵的积淀。学生在学习中需要多调动积极思维,重视文化上的积淀,增强其文化功底,然后对美术作品具备的色彩文化进行体验,最后再去开始色彩的绘制。不同民族产生的艺术特色是不一样的,在文化艺术上的审美与表现形式也有差别,这种实际生活中存在的差异,就体现了民族之间发展演变过程的不同,是对各自民族独有色彩文化的一种涵盖。

3.3 实行信息化教育模式,强化学生的色彩基础鉴赏能力

在色彩教学中也应该与时俱进,将原有的教学方式与多媒体技术结合,突出教学的真实效果,多媒体教学的直观性是比较强的,呈现的教学内容也更加形象、生动,操作起来比较简单,教师在色彩知识的传授中,能够同时将图像与三维技术、效果组合呈现,让学生更直观的看到色彩构成包含的各种基础知识及组合规律。这使得色彩教学中,由于条件上的限制学生不能进行全体观摩的色彩技法等内容的缺陷得到了解决,可以说多媒体教学完善了色彩授课中不足的部分,给教师课件的编订也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教师能够利用多媒体技术,将一些展示起来不方便的色彩作品直接呈现在学生面前,对学生色彩审美及鉴赏力的提升都是很有帮助的。

3.4 实行色彩心理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

在色彩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相关基础知识技能的提升,还要加强对色彩心理学的统筹运用,在色彩绘画中,教师的教授会对学生的色彩意识形成一定的局限,学生对作品缺少自我认知。 个体感知色彩是有不同的,在获得自己的心理体会后进行色彩的重新塑造,也就是心理色彩表现。教师在色彩教学中应该鼓励学生利用自我的观点认识去表现色彩,拒绝一味模仿的情况出现,将色彩表现的过程看作是一种自我心理活动的宣泄,这样学生才能形成独有的风格。其次,心理色彩的相关内容在教学中进行运用应符合一些特殊的要求,学生在观察过程中,对色彩所体现的冷暖色调构成的现实意义进行更深层的分析,比如在平面色彩构成中,就有色彩的喜怒情绪与四季不同色彩的差异,可见,色彩属性上的不同能产生不一样的心理感受,主要就是颜色与色调表现的反差让人出现不同的情感,也让色彩在设计材料中具备的特殊性得到了强化,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对色彩特征加强重视,让学生在色彩方面完成不同类型的设计,激发学生进行自我创造的积极性。

3.5 增强色彩的整体控制,突出细节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对学生创作的色彩整体布局进行重点指导,让学生能够更好的去处理美术设计中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明白物象表现的实际深度,使学生勾勒的颜色具备创造性与视觉冲击力。 使得色彩教学知识得到丰富的同时还需要对画面的细节处理加强重视,这样才能让学生创造的色彩作品具备更深层的精神世界。在教学中有的教师容易忽略美术色彩细节控制的内容,认为只要将色彩画面的三大基调准确的结合起来就好,定位好就不需要格外的关注细节问题了,这样对学生在创作中应持有的严谨度与对细节的关注度都是比较不利的。

关于色彩细节运用的案例,可以以国外烟盒上设计的戒烟图案为例,这些图有惨白的骷髅,有的是熏黑颜色的肺叶,有人可能会认为印刷这些图案起到的作用不大,但从一些数据来看,一个人每天若需耗掉一包烟,那么一天就会看到这些恐怖的图案20次,一年就会看到7000余次,这与我国大陆地区采取的印刷“吸烟有害健康”这几个字相比,可以知道前者所达到的戒烟效果会更加明显,而色彩的运用也在这一细节上得到了重要的体现,如果把这些图案色彩变成欢快、明亮等色彩,其关注度与实际的警示效果就会降低。可见,学生在色彩绘制细节上的表现,对画面情感的表达有积极意义,在色彩教学中也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4 结束语

在高职美术教育实施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对学生的艺术领悟力及表现力进行培养,还应该重视学生艺术创造力的养成,这是美术这一艺术课程的一种内在需求,也是时展下美术教育所具备的一种功能,色彩教学属于美术教育中的基础性内容,对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进行改进能够帮助提升教学质量,对于今后美术教育的健康发展也大有裨益,因此,必须对色彩教学加强重视。

注释

王洪宇. 浅谈高职美术色彩教学[J]. 考试与评价,2012,12:106.

林雄. 高职美术教育中色彩教学的措施分析[J]. 美术教育研究,2016,09:97-99.

陈祥. 谈高职美术教育中的色彩教学[J]. 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2,10:67-68.

石娟. 对高职美术色彩教学几点思考[J]. 电子制作,2012,11:167.

第7篇:浅谈美术的教育功能范文

论文摘要:创新意识的培养已成为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的重要任务。高校美术教育作为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最具成效的学科之一,在创新教育的开拓中更是责无旁贷,高校美术教育应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并创新发展,以适应创新教育的要求,科学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的培养已经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近年来,我国高校建设中普遍开设艺术院系,可见社会发展对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而高等美术教育是培养具有美术创作能力和从事美术教育的高素质人才的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力的良好渠道和途径。如何在高校美术教学中实施培养创新意识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正确认识美术教育与创新教育的关系

美术教育作为一种教育,它的功能首先是由教育本质决定的,与其它教育有着明显的共性。然而,它又有自己特殊的功能,大体上说,包括三个方面:第一,能够通过作用于每个受教育者的心理、生理的健康发展,使受教育者的智力开发、感知发展、素质培养、情感塑造得到充分的实现;第二,能够作为一种纽带,使个体与环境(包括自然与社会)达到完美的统一;第三,能够作为一种精神力量,使受教育者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能力,各个方面都能得到全面发展。所有教育学科都担负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任务,但美术教育在培养人的创新教育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功能,是其它教育学科无法代替的。美术教育是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的重要手段。作为人类精神能力最高体现的创造力具有高度的综合性,是感性和理性,直觉和思维,肉体和精神高度融合的产物。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不仅要靠理性方面的教育,还需要美术教育这种感性方面的教育。在以往的教育实践中,对学生逻辑思维的关注和培养,要远远高于对形象思维的关注和培养,其结果是逻辑思维的发展往往是以忽视甚至抑制形象思维为代价的。

二、改革课堂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改革课堂教学的关键是促进学生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培养和情意、审美、伦理等的发展。美术教学要特别重视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创新精神的学习环境,通过思考、讨论等活动,引导学生在美术创作活动中,创造性地运用美术语言;鼓励学生在欣赏活动中,开展探究性的学习,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美术教学的目的不是单纯地将书本上的知识教给学生,教师的关注点是学生而不是书本。教师的教学要引导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在具体的教育情景和日常生活中构建知识。教师要改变教学方式,要注重引导式、探索式的教学方法,注重探究性的学习,以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课堂教学设计关注更多的不是设计教师如何教,而是要考虑到学生如何学,学生用什么样的学习方式来达到教学的目的。美术教学的过程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探究,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实行发展性评价,引导学生积极探索

美术的教学是探究性的教学。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是否探究出了什么并不重要,关键是通过对某一问题的探究,让学生了解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研究问题的意识。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讨论得最多的应是设计的思路、获取材料的途径和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所以,对于美术教学的评价应是一种形成性的评价,反映学生的成长发展历程,对学生在动态教学过程中的执行情况、效果及时反馈,及时调节,以达到预期目的。要努力突破长期以来在美术教学中形成的重结果轻过程的不良现象,促使美术教师全面地、多层次地看待学生,积极采用多维、多级的评价方式,适应不同个性和能力学生的美术学习状况,并以鼓励、表扬等积极评价手段,从正面加以引导,使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发展、有所提高。

四、创新的教学方法是培养创新意识的关键

创新意识的培养是根据创新原理,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理论与方法。创新教育同时又是整体化的教育,需要对教学过程、课程体系、评价手段、校园文化建设等一系列因素进行深刻的变革,在整体上形成一种鼓励创新的环境和氛围。把创新教育的理念贯彻于学校教育是学生学习知识、形成能力、提高素养的基本途径,每位教师应该自觉地以创新教育的理论为基础,根据教育目标、任务、学生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与组织教学,形成有价值、高效率的教育思路、方法、步骤,通过个性化教学策略的实施,促进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教学方法体现着教师对知识资源的使用,对学生思想空间的关注。由于时代不同,教师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这一主题已经转变,要经常更新教材,从教学传统化、考试统一化转向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研究行为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指导他们自觉学习,在上好必修课的同时,兼顾好选修课的学习,并不断深化、完善学习理念和方法。实际上,美术教师不仅仅是技能技法的传授者,更是教育教学的引导者。现代的艺术教育教法已扩展到氛围教育、情境教育和创新教育等教育模式,这对创新教育重视教学方法和优化教学过程起着关键作用。

参考文献:

第8篇:浅谈美术的教育功能范文

关键词:初中教学;美术课堂;思考

美术课程作为初中教学的重要内容,它的主要目标是在审美教育的基础上,通过提高学生智力,进一步达到人才培养目标。在这一过程中,审美教育就是以美术知识为基础,掌握相关技能内容。审美教育不是单纯的技巧或者艺术教育,而是根据美的特征进行教育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美术课堂教学具有独特的整体性与特殊性,它不仅包括对受教育者的局部把握,还包括从心灵到社会特征的品质塑造。同时,这也意味着初中美术教育特有的审美特征、知识、伦理与智育、德育、美育的联系,让接收教育的人员不断向善良、真诚、美好发展。

一、农村初中美术教学的误区

在当前的农村初中美术教育中,受教育设施以及教育理念影响,很多中学不够重视教学任务与美育功能,认为美术课堂必须以绘画为目的,单纯追求技法训练,不厌其烦地对相关作品进行临摹,在依葫芦画瓢的过程中快速地度过45分钟。而只进行作品临摹的技能训练,在满足应试教育要求的同时,缺乏对学生审美价值、思维水平的培养,不仅违反了学生心理发展规律,还会影响学生个性发展。即:以绘画为目的的美术教学策略,缺乏对审美概念以及本质特征的分析与表述。其直接结果是让学生成为被动接受知识,一旦基本技巧、技能训练和基础知识脱节,就会对国家课程标准的系统性、直观性、理论性等教学原则造成影响,这不仅会影响中学生情感、个性、视觉记忆、思维空间发展,还会缺乏现代审美意识;在片面强化技能以及对静态依重中都会割裂审美情感和技能知识的内在联系,由于忽略了情感、兴趣以及审美基础,也就忽视了审美情趣对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性,让中学生在毕业时缺乏对应的审美素质,进而影响教学质量与教学任务顺利实施。

农村初中美术教育还必须以审美教育为根据,在多练精讲的过程中,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让美术教育艺术性与思想性有机地联系起来,实践与理论知识联系起来,学生的积极性与老师的主导作用联系起来,道德判断与情感体验联系起来,进而生成动作情感、形象相结合的教学手段。

二、提高农村初中美术教学效率的策略

1.转变教学理念,优化育人功能

在农村初中教育中,美术教育不是为了塑造艺术家,而是在开拓学生视野的同时,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进一步锻炼学生实践与思维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初中美术课程作为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学科,不能片面地从一个方面进行探讨,它需要用整体的眼光去发现、对比、学习。因此,在农村美术教学中,美术老师可以先模仿别人的成功经验,在尝试的同时不断总结自身教学模式,最后再根据教学内容正确制定教学手段与模式。在这过程中,一节课从导入到各个阶段的实施都需要不同的教学方法去调动和引发学生兴趣,尽量让更多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所以,老师必须正确运用现代教学设施与模式,将不同的教学模式融合到特定的教学结构中去,进而不断提高教学成果。

在美术教学评价中,老师应该转变传统的评价形式,让行为表现转变成美术教学创造性、参与性评价中,进而不断优化农村美术教学的育人功能。因此,在教学中,老师必须努力寻找各个环节的共同点,在肯定学生成绩的同时,让学生领略到成功的喜悦,不管是大进步还是微小的进步,都必须不断提高学生创造热情,避免对学生的自尊心造成伤害,在师生相互评价的过程中,共同欣赏、共同发展。

2.根据当地艺术特色,对美术教材进行适当整编

为了进一步提高农村初中美术教学质量,在教学工作中,必须结合当地情况,在挖掘当地艺术资源的同时,充分利用校本课程开发,将实践与生活经验有机结合起来。一旦教材内容脱离生活实际,学生就难以掌握学习内容,也就让学生在进入新课程学习的阶段处于茫然的状态,更说不上兴趣。

在这过程中,教学条件,主要是老师进行教学的硬件资料、装备以及所需的材料工具,同时这些也是限制教学任务、教学手段的瓶颈。所以教学内容必须考虑瓶颈因素,对相关条件进行调整,在便于教学设施进行的同时,将相关工作落到实处。例如:手工制作,可以根据当地实际情况,以常见的树叶为原料,通过撕、剪、贴、拼等方式制作相关作品。

3.提高观察能力,培养学习兴趣

培养观察能力,是让学生大脑、眼睛、双手、材料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协调并用的过程中,用循序渐进的方法进行学习。在培养观察能力的过程中,人体智力结构主要由记忆、观察、想象、思维与活动力等因素构成,观察力是整体、深入事物本身,让其成为观察的先决因素,同时它也是视觉艺术的基础条件,对于年龄相对较小的中学生,由于知觉正处于情绪不明显、无意识期,拥有强烈的好胜心、好奇心,在制订教学计划、范画、内容中都需要从记忆观察入手,从外到内、从简单到复杂进一步指导作品设计与制作,进而让他们在直观中得到美的启迪与兴趣。

4.注重形式美与欣赏课

艺术形式对培养学生美感具有重要作用。当学生初步接触美术时,应该从审美形式上,充分利用色彩、肌理、线条、质感进行描述。当接触到雄伟的山川、弯曲的小溪时,学生应该通过美的享受,形成对艺术美、自然美的整体知觉。因此,美术老师应该充分利用现代优秀的作品进一步指导学生分析,在白描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理解。

从目前的农村教学安排来看,大部分农村初中美术课堂都没有开设欣赏课,很多老师将其视为画画课,只需要掌握基本绘画知识与技巧,不需要欣赏课。从开设欣赏课教学过程与成果来看,欣赏课能吸引学生注意,在凝聚学生美的享受与感染的同时,促感共鸣。

虽然中学素描受场所、时间等各种因素影响,但是只要正确安排,就能将速写、课外写生、临摹、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而达到训练的目的。通过给予学生更多的表现机会,让学生充分利用课堂、作品、作业进行小型展览,让学生在评述、观摩中不断增强评价与审美意识,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教学工作中。

美术作为一门内容丰富的艺术,它对增强学生潜能,提高创造性思维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农村初中美术教学中,必须根据存在问题,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不断改善教学模式与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第9篇:浅谈美术的教育功能范文

关键词 博物馆 青少年美术教育 作用

中图分类号:G269.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5.10.077

Role of Museums in Adolescents Art Education

YUE Junyao

(School of Arts,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Beijing 100027)

Abstract Now, the museum has been getting closer to our lives, not only that, the role of the museum's education also get greater play.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role of museums in art education for adolescent problems, using document analysis and inductive reasoning, some outstanding museums through research and analysis, as well as access to large amounts of relevant information, documents, revealing museum in adolescents Art Education effect. Combined analysis strategy aspects museum visitors adolescent experience, and how to better play the role of museums in art education among young people and put forward design strategies.

Key words museum; adolescents art education; role

0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已经不再满足于物质上的需求,更加希望得到精神需求上的满足,博物馆的陈列展示正好迎合了人们的这种心理需求,吸引着成千上万的参观者前往参观,是一个具有独特吸引力的文化场所。传统的博物馆具有储藏、保护、教育、学术研究的功能,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博物馆增加了许多信息传播的功能,也慢慢迎来了许多青少年群体的参观者。随着人们审美水平的不断提高,简单的堆叠展示形式已不能满足青少年群体参观者的要求。怎么借助多样的展示方式来让博物馆对青少年的美术教育起到更大的推动作用,是目前必须解决的难题。

1 博物馆的美学意义

博物馆作为一个文化机构,具有教育功能,同时也是科学文化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社会性文化教育机构,与教育部门的教学功能有异曲同工的作用,并相得益彰。

就理论而言,博物馆的美学呈现,乃基于它在文化本质的体现,是个可实践的人文事实,笔者曾以五项美学诠释,作为此一主题的探讨,即是:(1)认知对象;(2)历史图证;(3)人文关怀;(4)价值肯定;(5)人生理想。将物件的存在,转化为人情的保有,是美感的开端。人性之所以有情思因素,乃在于生命内在需要,它寻求认知对象,共感经验、开拓心灵视窗、启发人生理想等,这些很抽象又很具体的事实,便可在博物馆作业实践。因为博物馆的张力,随着工作人员的素养增进,而有不同层次的开展。其中最具美感引力的,就是未知的浩瀚知识、神秘的人文生态,以及可感的价值肯定以及启发的人生理想。这种发现文化的喜悦,有真善美的具体形质,足以引发积极性的社会发展,提供人类的学习环境。一般人认为博物馆的设立可提供民众一份“娱乐”,而专家却认为它是为了“教育”以及美学的“目的”,两者的功用,事实上是殊途同归的互补作用。

2 博物馆对青少年美术教育的作用

目前,青少年的美术教育是博物馆专业研究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一项独特的研究活动,当然有个前提,就是博物馆必须具有青少年美术教育的资源。那么,博物馆能否与青少年学生产生互动?如何使这一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这些也成为当今小学、初中领导者以及博物馆的教育工作者所共同关注的前沿性课题。

2.1 增长美术知识

青少年的美术学习,首先需要获取丰富的理论知识,这样才能有明确的学习方向。而博物馆作为一个集美学知识理论与知识的综合体,对于青少年学习美术来说正是一个宝库。因为,它既能吸引青少年参观,又能满足他们追求各方面知识的兴趣,博物馆有丰富的实物教学资料,适合青少年的学习特点,博物馆涉及许多专业,包容的知识面较宽,容易满足青少年综合学习的要求。

2.2 感受美术魅力

所谓的感受美术魅力,事实上就是美学上的感受力,与所呈现的正面功能分量。因为博物馆实际能达成(actual achievement)以及其具潜力上所达成(potential achievement)的工作,便具有现象呈现与本质上内在的意涵。前者属于可数的具体功能,包括了人力可传达的目的;后者则为人类生存信度的依据,包含了价值的认定、自我实现的学习等。前者是很实际的工作项目,甚至可以统计成效高低的事件,或者说它是外在的、视觉的物象,如观众、展示品、设计的空间等;后者则是内在的、心理的、情感的、感觉的个人承受经验。

这两类方式,实际上都很贴合博物馆工作,也不容易单独存在,物与情之间交集在营造的环境上,一方面需要具体的精确度,力求工作的完善,另一方面又要求可被接受的情境。博物馆事业之所以引人入胜,便在于这种无限的开发与在成长的探索中,得到心灵上的满足。青少年们徜徉在博物馆中,可以尽情的感受美术所带来的无穷魅力。

2.3 激发学习美术动力

美术教育资源,有广义以及狭义之分,狭义的主要指美术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及价值观,以及培养目标等方面因素。广义上的美术教育资源指有利于实现美术教育目标的各种因素,既包括直接因素,也包括实施美术教育的必要条件,也就是间接因素。美术教育也不仅仅指美术课堂教学,还延伸到课外、校外以及一些公共文化场所,美术教育资源的开发以及利用的范围也愈来愈广泛。在国外已经把博物馆纳入了艺术资源开发的范围之内。

不论我国现在的博物馆规模的大小,它们的文化张力,在于研究者与服务者的深度参与,才能在美感环境中,营造出可被亲近的对象。然而美学程度的掌握,来自社会意识的发展。当博物馆呈现多元化的功能时,原本较为静态的文物搜集陈列,已转变为青少年积极学习的环境,博物馆具有终身学习场所的性质,并作为社区文化的媒介体,是个精神生活新生地。较之传统的博物馆,它具有更为有效的营运方法,与社会意识脉动相契,当社会因政治的、经济的、教育的等因素受到改变时,新理念的博物馆经营,亦将随着时代的脚步前进。在此基础上,通过不断的更新换代,激发青少年学习美术的动力。

3 如何继续加强博物馆对青少年美术教育的推动作用

3.1 创新对博物馆青少年美术学习活动的宣传组织工作

在学校里面,学校应鼓励学生多组织以博物馆为主体的活动,在宣传美术学习精神的同时进一步扩展博物馆在学生群体中的影响力;学校也应提供给青少年美术学习者更多的信息展示以及宣传平台,让更多的青少年美术学习者有机会参与到美术学习的活动中。在学校外面,学校应帮助博物馆探索以及寻求更多的与社会不同群体与组织携手合作发展博物馆青少年美术学习活动的途径,丰富活动的组织形式与合作方式,从而使青少年美术学习活动在社会中的影响力以及作用力进一步扩大。

在此基础上,在美术学习活动的组织过程中,应对美术学习的培训环节制定出长远、有效的规划,以弥补组织过程中的空白并满足青少年美术学习者美术学习的需要。包括博物馆青少年参观者权利与义务在内的美术学习活动管理条例将有利于美术学习活动的开展。

3.2 加强对博物馆青少年美术学习活动的监督指导工作

在博物馆美术教育活动的开展过程中,青少年所在的学校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做更多的辅助工作。考虑到博物馆的美术学习者有可能会数量众多,而且各自的活动时间各异,管理者难以对每一个青少年美术学习者给予足够多的关注,但是,对于新加入的美术学习者应加强与其的联系与沟通。在此基础上,博物馆的管理者也应进一步收集博物馆青少年美术学习活动的反馈信息,并针对博物馆管理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进行梳理,对突发事件归档。最终的成果可以以书面形式展现,如博物馆管理手册,为解决美术学习活动的管理问题提供参考。

3.3 落实对博物馆青少年美术学习活动的支持保障工作

虽然美术学习者是出于一种集体的组织或是个人的学习欲望参与到美术学习的活动中,不存在回报行为。但是,学校应该将切实提高美术学习的基本物质保障提到日程上来,应该拨出一笔费用来支撑博物馆活动的开展。在美术学习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可以动员其他的社会力量参与其中,丰富博物馆的资金来源。青少年美术学习者在开展博物馆的活动过程中可以积极地动脑,通过爱心义卖自己的美术作品等形式帮助博物馆筹集款项,以提高博物馆活动的质量。

4 结语

将博物馆融入青少年美术教育教学是在学科综合的宏观形势下所进行的创新性探索,必须以青少年美术学科为中心进行教学探索,笔者认为,在青少年美术教育中融入并应用博物馆,应该将青少年美术定位为教育核心,同时这也是综合艺术学科探索下美术教育教学的基础,决不能因博物馆的参与而使教育主体有所偏颇,喧宾夺主,导致本末倒置,丧失了青少年美术教育以及综合学科教育的宗旨以及目标。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本文更深远的意义就在于使博物馆作为发展美术能力的一种推动力,并使博物馆作为青少年美术课程教学的丰富资源,使学生通过博物馆享受到更广泛、更深远的美术教学体验。本文在立足青少年美术教育教学的前提条件下适时地融入博物馆,综合讨论博物馆融入青少年美术教育教学的意义、方法论以及实践经验,具体重要的创新价值。

参考文献

[1] 刘冬兰.浅谈博物馆教育功能的实现[J].大众文艺,2011(11).

[2] 李井岩.浅析新时期博物馆的教育职能[J].丝绸之路,2011(4).

[3] 高爱霞.博物馆要成为青少年素质教育的第二课堂[J].科协论坛(下半月),2007(6).

[4] 段婷婷.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以商丘为例[J].时代报告,20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