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新闻单元教学反思范文

新闻单元教学反思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新闻单元教学反思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新闻单元教学反思

第1篇:新闻单元教学反思范文

一、在审美感觉的视野内对《锦瑟》进行一级感觉阅读

感觉阅读对中学生阅读来说,是相当重要的,而且是不可跨越的环节。以高一新课程必修二中的诗歌《锦瑟》为例:“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当中的“沧海月明”和“蓝田日暖”是精当的典故,前指南海鲛人,水居如鱼,眼泪化为珍珠;后指蓝田玉山生烟,可望而不可即。如果在学生进行形象解读、想象解释之前,就先把两个典故摆在学生眼前,那么这首诗的诗味就被大大地打折了。关于“沧海”一词,对“沧”字的理解与猜想,可以理解为作者写诗时心里的无奈与怆然,而“月明”一词,不能是“月亮”“月照”“月升”“月洁”,把“明”字的形象性特点,“珍珠”的珍贵性特点,对人们的心理暗示作用突显出来;另外,“蓝田”的“蓝”字是有明显的色调感的,在不知道是“玉山”之前,可以想象这片蓝色给心理带来的感受,电影《红》《蓝》《白》中的《蓝》,传达给人们许多的感受,其中不乏“追求自由”的念想,有人说蓝色象征追求当中一种难以释怀的忧郁,如果也让学生来理解感受这个词,老师做适当的启发,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一定会呈现出丰富的层次。接下来是对“日暖”的理解,这相对于“日寒”“日暖”“日落”“日偏”,更能表现越是知道是美好的,清醒地想要去珍惜,越是明白现实中得不到的无奈,一切终成空的惆怅。合理激发引导学生的感觉阅读,是在教学中必须把握好的一个环节。

二、在反思和解释的视野内对《说“木叶”》进行二级阅读

阅读三级模式中的二级阅读,又称为反思性阅读或阐释性阅读。在教学实践中,不能不考虑的是,学生的感觉阅读未必贴切、未必全面,未必很好地把握了作者作品想要传达的意义,这就需要引导学生进行二级阅读,即在反思和解释的视野内,对难解字词,难以把握的手法进行讲解分析,通过这种解释建立起意义层次上的完成体。以高二新课程必修五中的散文《说“木叶”》为例,要想学生对林庚先生的“木叶”意象有较为充分的理解,就要对“木”与“叶”有一个区分性的理解,木的本性、形象、特点、作用等方面都是学生在学习文本之前应该认知和掌握的内容;同样,“叶”的本性、形象、特点、在中国古诗词中的基本意象解释,也是必要的阅读知识储备。有了以上的理解,再来指导学生阅读《说“木叶”》的文本,关于“木叶”为什么会成为世人笔下钟爱的形象问题,“树叶”“木叶”“落木”的区别与在诗词中的恰当运用问题,“木叶”与“树叶”在概念上相差无几,在艺术形象上却一字千里的问题,都会在学生的阅读渐悟中,沉淀成自己的认识理解,不需要老师大费口舌地进行灌输理解,效果也大相径庭。

古人说“功夫在诗外”,运用二级阅读理念,让学生在学习文本前对相关概念有一定的理解认知,排除了学生对文艺理论类文章的阅读障碍,让学生带着自己的基本理解去靠近文化底蕴较为深厚的作品,对它产生兴趣的同时,也从对“难懂”文章的成功阅读中,逐渐提高了阅读水平。

三、在接受历史的视野内对《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进行三级阅读

以高一课程必修一的新闻《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为例,作者罗森塔尔以导游的姿态带领读者游览“奥斯维辛集中营”,当中的毒气室、焚尸炉和各种实验基地,学生感到新鲜又恐惧,其中照片墙上一个美丽、温和微笑的姑娘,成为新闻中唯一美好的纪念,同时它更加凸显了法西斯的罪恶本质。这篇新闻背后要告诉读者的东西太多了,读者也想从中了解到更多的背景资料。我选取了《辛特勒的名单》和《美丽人生》两部二战期间的影片,播放给学生看,虽然是艺术化的历史被呈现,学生们同样在观看中产生目不忍视、耳不忍闻的切身感受,义愤填膺的同时,对幸福、自由、和平的理解不再概念化,对新闻主旨的理解也不再单一化。另外,为了让学生理解这篇获得“普利策”最高新闻奖的新闻稿在世界历史上的价值和意义,让学生搜集整理相关资料,以资料卡片、新闻、散文、议论文、甚至小说的作业形式呈现,把学生的作业进行分类筛选,形成资料储备并共享,借此增强学生学习的参与意识和自主意识。这种阅读方式,在进一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的同时,也为必修本中提到的“为学生终身学习和个性发展奠定基础”的教学目标,做了一次实践。

如果能合理运用解释学中的阅读三级模式,准确又灵活地把握阅读这个线性的过程,把握好三种级别阅读的主次、详略、时间安排,特别注意根据文本本身特点,来设计指导阅读教学,可以让学生对文本作品更有兴趣,也更有亲近感。

第2篇:新闻单元教学反思范文

关键词: RICH 教学理念 学生参与 引导作用

一、RICH课程理念

RICH课程理念是浙江师范大学外语学院英语系在近十年来,通过一系列的探索实践和改革研究,逐渐形成的一个课程实践建设项目,即研究性学习(Research-based Learning)、整合性课程(Integrated Curriculum)、群体学习(Community Learning)和人文素质全面发展(Humanistic Outcomes)的英文缩略词。这一项目为我国的课程体系改革和教师发展机制建设开创了新的实践方式、理论视角和学科研究方向。它提出的“课程就是教师作为思想者的人”这一课程理念,反映了国际后现代课程的教育思想。它所提供的理论成果和大量具有说服力的时间研究资料展现了一种超越传统课程范式的教育愿景。

“研究性学习”的本质内涵是:重视让学生自己参与知识获得的过程,强调学生在构建自身知识体系中的主体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不断产生学习兴趣,对发现的问题热情地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世界、社会和现实。“整合性课程”包括三个方面:学科知识和技能的整合,即话题学科知识、英语各项技能,以及学习内容与生活世界的整合;学习资源的整合,即社会资源、人力资源,以及因特网资源的综合利用;学习活动方式的整合,即学习场地、话题,以及学习活动的多样化。“群体学习”是RICH教学中实现研究性学习、整合性课程,以及最后实现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要方式,它主要关注学习群体的构建,使得学生不再是单个的对付学习问题。其中教师的指导和监控起关键性作用,学生的学习观念、谈论技能等方面都须重视和引导。“人文素质全面发展”首先强调学生的人文自主性发展,通过激活学生的生活经历和兴趣、提供个人潜能发展的空间、尊重学习过程等途径实现,同时也把教师人文自主性的发展放到了一个首要地位,强调教师个人实践知识水平的提高。

二、 RICH教学理念指导下的英语专业听力教学

(一)课程设计

笔者认为,英语专业听力教学不应该仅仅是一个“输入”的过程,还应该有一个“输出”过程,所谓“Listening in & Speaking out”。只有这样,才可能真正达到学生学会听、听得懂的目的。

传统英语听力课一般是老师先介绍听力材料背景,解释单词和词组,学生听完后对答案的“一堂言”式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完全依照课本的内容和顺序,基本不做改动。学生听懂课本内容,似乎就完成了任务。笔者设计的听力课程则作了一定的改变,以《英语听力入门2000第三册》第三单元World News:Economic Development为例,本单元一方面提供了大量世界经济方面的新闻词汇及表达方式,另一方面是有关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谈判及上世纪90年代末期联合国经济会议的报道等,对于今天的学生来说显得过时。因此,教师在课程设计中,应引导学生利用课本提供的词汇和表达方式,搜集当今世界经济方面的新闻报道,并加以研究,然后在课堂上加以展示。

教师首先指导学生掌握课文中的词汇和表达,并提供现时经济类新闻,如CNN等著名美国新闻栏目有关雷曼兄弟银行破产的报道,关于美国次贷危机产生原因的分析及对美国民众现实生活的报道等,在课堂上作必要的分析和讲解。然后要求学生在听懂并理解这些新闻的基础上,课外搜集和整理有关新闻报道。在下一次课上,要求学生从美国“贷款买房”从而导致“次贷危机”入手,为全班讲解目前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等经济新闻背景。学生可以组成五人一个小组,五个同学分别扮演购房者、房产中介、发展商、银行及新闻记者,从不同的角度,讲解房屋买卖导致最后金融危机的爆发及各种不同人物所受到的损害。在整个展示中,学生可以通过一个个具体的新闻报道,以对话和PPT的方式进行。

在这种课程设计中,学生的听力学习过程从单向的“输入”过程,变成了双向的“输入加输出”过程。首先,学生通过听新闻了解新闻背景,通过大量的查阅和搜集,了解和研究美国次贷危机这一世界经济热点问题。这种搜集和研究的过程,实际上是学生参与知识获得的过程。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不断发现自己的学习兴趣,对发现的问题进行热情的探究。而不是传统的教师先搜集资料,再根据理解传授给学生。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是研究的过程,而不是一味吸收的过程。其次,学生的学习过程糅合着各种知识和技能,以及课本上的词汇和表达及经济新闻的内容,为学生的研究奠定了语言基础,然后学生以语言为工具,结合世界发生的重大事件,以新闻报道等多种形式加以表达。最后,学生的学习过程,显然是一种群体性学习,在学习中,每个学生都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对同一事件加以理解,在课堂上各自展示所理解的内容,每个学生展示的过程,实际上同时是为其他同学提供学习的机会,一个小组的整个展示过程,也是为全班同学提供学习机会。同时,教师在整个过程中不仅是一个引导者,而且是一个学习者,学生从不同角度的理解可以帮助教师完善其教学思路。

第3篇:新闻单元教学反思范文

A组甲:我们组经过讨论学习,认为两篇新闻的标题都是非常规的,都包含了特别的意义。不同点是两篇的中心思想和表达的感情不一样,《别》表达的是作者的自豪感,告诉人们要铭记历史,知耻而进,《奥》表达的是痛恨之情,引起读者的反思,表达人们对和平和自由的向往。

刺儿(喜欢挑刺的学生)甲:我想请问它们的标题是如何非常规的?都包含的特别意义是什么?

A组乙:第一个问题我来回答。作为新闻的标题,大体包涵三个方面的特征:首先必须是对新闻事实的概括,其次是新闻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最后可以对新闻事实进行评说。标题往往都文字简洁,极具个性,可以使受众通过它对新闻事实有所了解,具有新闻信息的导读作用。而这两篇新闻的标题却不完全如此,如果硬要说它有新闻标题的特征,最多只能是对新闻事实进行评说,但新闻内容却又是对事实的叙述,又与评说的内容不相符,尤其是《奥》,既然“没有什么新闻”,还成什么新闻?也就是说,两个标题的形式与我们常见的标题不一样。

刺儿甲沉默。

师:刺儿甲似乎对你们的回答不太满意呢!你们有谁要补充?

A组丙:我来吧!新闻就是对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事实”就说明新闻应该不掺杂作者的个人情感。而这两篇新闻的标题中都掺杂了作者的情感,《别》里既包含了对的喜悦之情,也包含了对历史的沉重思考;《奥》这个题目很怪,作为一个历史上二战时期的集中营,确实“没有什么新闻”,但作者还写成了新闻,这种欲擒故纵之笔很吊读者胃口,吸引人去读它,让人去了解作者那非写不可的使命感,对死难者的悼念,对纳粹的愤恨。不知乙对我的回答是否满意?

(刺儿甲与其他同学一起鼓掌。)

B组甲:我们认为这两篇新闻的相同点在于:作者都深入现场,用电影镜头的方式来叙写了新闻事实,也就是说将一个个的新闻现场展现在读者眼前,不像现在有的道听途说的假新闻;都对新闻现场进行特写,也都进行了艺术加工,比如,两篇都用到了环境描写,以衬托情感。(侧首看刺儿甲,大有“我把该说的说了,看你怎么挑”之意。)

C组甲:我就不重复说他们两组已说过的了。我们认为这两篇新闻写的都是重大历史事件,这是相同点。(接着说,不给刺儿们挑的机会)而不同点在于:《别》的导语少,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写自己的所见所感,由坏及好,预示着事态由坏及好的发展趋势;《奥》在导语里用大量笔墨把感情定调,用否定的形式和审视的眼光来写,以表现对历史的热议和反思。汇报完毕。

师:请问其他同学有补充吗?

A组乙:别慌,我更正一个问题(看着C组里的刺儿甲),不能称“都是重大历史事件”,是重大历史事件,而奥斯维辛不能称为“事件”,只有当年在集中营里发生的才是历史事件。

C组乙:补充一点,《别》主要写彭定康一个人以表对英国香港殖民统治的“日落”,表达内心的喜悦,而《奥》中则写三种人物对向往和平,以表作者的使命感,对死难者的悼念,对纳粹的愤恨,首尾呼应,使人感觉在读历史,读法西斯的残酷,读文学作品,而不是读新闻。

D组甲:内容上,两篇都是历史与现实的融合,尤其以《别》最为典型。写作技巧上,《别》用烘托的手法,以天气变化烘托人物的心情,预示事态的发展;《奥》用反衬的手法,以有着旺盛生命力的雏在怒放,从反面衬托这里曾发生过令人不堪回首的惨剧。

E组甲:我发现一个天大的秘密(停顿,环顾全班后感慨):最先说的总有说不尽的内容,而越到后边,理屈又词穷啊!(很绅士地对F组说)你们请吧!

F组甲:好在江郎才未尽!《别》的图片壮观喜庆,《奥》的图片阴森恐怖。(全班哄堂大笑,F组甲一本正经地)两种不同色彩基调的图片正是反映了作者的不同感情,《别》壮观喜庆的图片不仅表现了作者的喜悦,也预示香港明天会更好,而《奥》阴森恐怖的图片恰恰能表达作者内心对死难者的悼念和对纳粹的愤恨。结构上,《别》有结语,《奥》没结语,却用前后呼应的结构使文章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大家真诚的鼓掌)

G组甲:两篇新闻都从侧面叙写,既没正面写的盛况和喜悦,也没有写纳粹如何的残忍和内心的愤恨。不同的是《别》鲜艳明丽,暖色调,《奥》阴森恐怖,冷色调。

第4篇:新闻单元教学反思范文

【关键词】高中英语;任务型教学;教学设计1. 根据学生需要和兴趣设计任务任务型教学关注学习的过程,它倡导要结合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等来设计任务活动。活动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同时在内容选择上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和情感需求,把内容和情感有机地结合起来,因为只有当学生感到活动的内容与他们的需求和身心发展一致时,才可能积极参加教师所设计的活动,且教学内容才最容易内化。高一的学生已初步具有学习英语的兴趣和愿望,以及乐于了解异国文化和学习异国语言的需求。如在SEFC1B Unit 19 中,“Agriculture”一文讲述有关在农业生产中应用转基因技术的知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转基因食物已有所闻,但了解尚浅,存在进一步认识的欲望。因此,在设计这堂课时,笔者增加了一些有关转基因方面的知识,并设计了一个任务作为课后作业:“如果能利用转基因技术,你会怎样去改良一种水果,蔬菜或一种动物?请用电脑把成果展示出来。”设计如下:

任务:利用转基因技术,改良一种农作物或动物。

活动时间:学完“Post-reading”之后。

语言知识要求:本单元所学词汇。

语言技能要求:读、写、说、听。

活动形式:

个人活动:确定改良的对象,收集有关转基因技术的资料,走访生物教师,撰写讲稿和绘图(要求用电脑制作)。

班级活动:

(1)每位学生向全班展示和解释自己的研究成果,解答其他同学的疑问。

(2)评选最佳研究成果,并交叉班进行交流。

(3)推荐给校刊发表。

活动效果:通过渗透学科知识,引导学生运用英语,了解先进的科学知识,培养他们丰富多彩的想象力和理性思维能力。

这种课堂设计不但调动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同时丰富了他们的科学知识,使原本平淡无味的课文学习变得富有生气,趣味十足。

2. 高中英语任务型教学设计对对教师的要求

任务型教学模式的一大特点是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不再只是把教学内容按规定好的学时做好微观计划,然后传授给学生;教师必须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决定教什么(确定语言交流的主题和教学的目标)和怎么教(根据语言和学习的需要设计与实施任务,包括设计任务的实施过程和决定检测的方式与手段等)。也就是说,教师必须参与课程的设计和教学过程的研究,成为自主的实践者。因此,教师必须具有以下任务设计能力:(1)选取主题和设计任务的能力;(2)设定任务目标的能力;(3)评价与选编教材的能力;(4)设计教学过程的能力;(5)对课程的综合调控能力。

3. 任务型听力教学的设计

任务型听力教学的总体思路是课堂教学任务化、课外作业项目化、评价方式过程化。课堂教学是高中英语教学的主要途径,任务化的听力课堂教学有助于在根本上改变课堂形式和学生的学习态度。项目化的课外作业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学生通过完成项目化的课外作业,培养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过程化的评价方式是课堂教学任务化和课外作业项目化的保证,能充分调节学生的积极性。

通常在设计听力任务时,要考虑好材料和任务之间的均衡。如果内容较难,可以设计相对容易的听力任务。如给高一学生听VOA SPECIAL ENGLISH,由于生词较多,语速较快,学生往往感觉比较难。因此可设计这样的任务:听新闻,选择中心大意,判断是非;听两则内容相关的新闻,判断哪则新闻中的事情发生时间在前;听几则连续播放的新闻,判断一共听到几则新闻故事?如何判断的?这些任务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在听力过程中找回自信,解除对新闻听力的恐惧感,从而为进一步的学习打好基础。

4. 研究任务型教学课例设计的科学性和实际操作性任务型教学存在局限性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例如,完成一项大型的学习任务,需要占用大量的课堂时间,从短期效果看,在同等的时间内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帮助学生,使其取得更大的进步。并且任务型教学面临着一些问题,如班级过大给任务型教学的实施带来的局限性,任务的真实性和任务的教育性难以统一,任务型教学中任务设计的难度很难把握,任务的系统性和延续性也难以控制。所以教师如何更新观念,如何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如何正确处理能力培养和考试成绩的关系,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学习国家和上海市英语课程标准,结合高中阶段英语知识和能力要求体系,设计任务型教学模式案例。

(2)调查法:通过对学校英语教学情况的调查,从中吸取经验,根据特定的学生特点,设计不同的任务型教学案例。

(3)反思法:根据教学实践经验,总结反思,选择和积累适合我们学生任务型的案例。

(4)观察法:通过课堂观摩,主要研究怎样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来设计任务型案例。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0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Skehan, A Cogni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Learning [C].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P. 1998.

[3]佘广安 .任务型教学:定位与思考[J]. 中小学外语教学, 2002(6).

第5篇:新闻单元教学反思范文

1 自主学习的定义

自主学习在20世纪80年代由Henri Holec引入,是一种以人本主义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为基础的现代教学理论。Holec将自主学习定义为“自己管理自己学习的能力,即学习者能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包括在学习中自主决定学习目标、内容、进度和方法,是对自我监控的过程,也是评估学习效果的过程。”[1]Dickinson则把自主学习看作是对语言学习的态度。[2]Little认为自主学习是“一种客观评判性反思的能力。”[3]可见,自主学习是学习者依靠其内在动机来组织学习的过程。

2 大学英语自主学习现状调查

为了解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状况,我们在福建农林大学东方学院2013级学生中随机抽取了10个班共538人进行了问卷调查,了解到,85.2%的学生认为学习的责任在于自己,59.8%的学生认为英语学习应以课外自学为主,而只有12.32%的同学表示会在平时的英语学习中制定学习目标和计划。此研究结果显示学生普遍自主学习意识低、学习能力差,急需建立一套适合其水平和特点的自主学习管理模式。

3 培养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

3.1强化自主意识

成功地掌握第二语言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者自己在时间和精力上的投入,以及对语言的兴趣。意识和动机是激发行为的动力。只有学习者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才能提高学习能力。

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和目标,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认知方式、学习需求和所偏爱的学习策略,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如果能将成功学习者的学习策略总结出来,并通过课堂汇报、班会、讲座等方式传授给学生,则将有助于他们改进学习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并获得令人满意的学习效果。

3.2培养自主能力

3.2.1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

众说周知,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培养学习能力、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来说十分重要。基本学习习惯包括预习、复习、查工具书、利用网络资源等。课前预习,教师应在每次作业布置时明确要求,并及时检查以了解和督促学生的预习情况。例如可以布置学生通过自制课件的方式,具体要求他们从单词、篇章结构分析和文章大意概括等方面进行准备。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搜集信息制作课件的过程当中对课文内容和相关信息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从而使其获得了真正自主学习的能力。课后复习,老师可以通过要求学生做阅读笔记,将学习的知识进一步梳理,形成知识结构。同时有意识地布置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让学生去图书馆查找资料,独立解决难题。

3.2.2自主学习策略的引导

学习策略的好坏直接影响学习效果。而学习策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因人因时而异。因为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此教师要改变传统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尽可能的针对学生具体情况制定不同教学策略,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可指导学生自己制定学习计划,根据自身学习情况和水平,有目标有步骤的选择学习内容,确定学习方法,对学习效果定期检查,且安排复习。

4 转变教学观念,重新进行教师角色定位

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师首先应转变教学观念,加强实践环节,丰富实践内容、转换角色,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为了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手段,突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笔者认为把以教师“一言堂”的讲台让给学生,多给学生上台展示自学成果的机会,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活动入手:

4.1展示课件

大学英语读写课,教师往往都会布置课前预习作业。笔者将全班分为若干小组,在开学伊始,布置给每个小组承担一个单元预习内容的课件工作。包括背景知识、词汇讲解、句子语法分析、课文篇章结构分析等内容,或让学生通过网络查询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知识,以扩大其知识面。这一做法在学生中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因为要上台展示课件,要介绍背景知识、将某个词汇的意义和用法讲解清楚、分析课文内容结构,所以学生必须做大量的准备工作,查阅相关资料,然后用组织简明的语言用适当的例子表达出来。他们自己精心准备的课件深受同学们的普遍欢迎。如《21世纪大学英语读写教程》(全新版)的“The Gracious Impulse to Write a Letter”、“How Olympic Technology Works”、“To Find Happiness, Try These Exercises”等单元的课件,学生都做的非常出色。他们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合作,互相查找资料,认真制作课件,上台边讲解边展示课件内容。下面同学的参与意识也明显增强,提高了全班的学习效果。同时笔者在台下边听边将他们讲的精彩之处或不足的地方记录下来,讲完以后再进行补充或更正。学生们普遍反映,对于自己讲过的词汇和课文印象深刻,理解透彻,语言表达也有了提高。

4.2课前新闻播报

另一个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是利用每次上课前的10分钟,安排3位同学对近期国内外的新闻进行全英文播报,同时用几句话评述。这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眼界和知识面,还能根据增加对英语的兴趣。为了顺利完成播报,在前期准备过程中,就必须浏览相当的时事新闻,筛选后解决其中的生词、长难句、谚语等困难。课前新闻播报,锻炼了学生,提高了英语口语水平。

5 结语

现代大学英语改革的目标是把研究重点从教师如何教,转向学生如何学上来。自主学习成功实现了学习者了解自己的目标和学习需求,明确达到目标的手段。培养自主性更是满足现代教育目标,真正提高大学英语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Holec H. Autonomy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M]. Oxford Paragon Oress, 1981:3

[2]Dickinson, L. Talking shop: Aspects of Autonomous Learning--An Interview with Leslie Dickinson [J]. ELT Journal,1993.

第6篇:新闻单元教学反思范文

一、现状分析

1.学生缺乏广泛阅读的兴趣及良好的阅读习惯

学生每天疲于应付语、数、外、物等各科作业,现在的中学英语课外阅读往往流于形式,很多优秀报纸成为废纸,各类优秀文章也未物尽其用。同时,很多学生对英语学习缺乏足够的自信,不能够循序渐进,往往容易对报纸中的新单词、新句式产生畏惧感,越来越不爱读,越不爱读越不读,越不读越读不懂,越读不懂越没信心。

2.对于阅读的重要性,师生普遍缺乏思想上的重视

囿于传统教学模式,很多教师还是按部就班地逐个展开各单元教学任务,每堂课的语法点依旧是老师最津津乐道、学生最屏气凝神的环节,殊不知单纯的语法已经慢慢淡化出高考,阅读成了一股强有力考查学生综合能力的高分值题型。

若把语言能力的培养比作孩童体魄的成长,学校课本教科书就如同细粮,广泛的课外阅读就如同粗粮,若要孩童健康茁壮地成长,两者必须兼而有之。因此,加强英语课外阅读,增强英语阅读意识势在必行。

二、英语报刊阅读在英语教学中具有积极意义

1.英语报刊符合语言语篇整体教学原则

格式塔心理学者认为:“学习应该培养创造性思维,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们要把学习作为一个整体呈现给学生,而这种整体概念不是对个别的语句分析和分段教学能获得的,而是取决于整体的感知。”现在教学中,老师们通常会带着学生立足课本文章,从词汇、句型、语法方面精耕细作,话题有限,营养单一,对于语言学习远远不够。而英语报刊集中了近期的新闻事实、校园热点、文化知识、休闲阅读、娱乐体育等方面内容,学生可以随心所欲地畅游于喜欢的文章中。

2.广泛长期的英语报刊阅读是学生“阅读力”培养的基石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课本精读文章中,老师通常会渗透诸如略读、寻读、预测、猜测词义、推理等阅读的技巧及策略的教授,可是这些从课堂得来的方法在哪里巩固利用呢?报刊能为学生提供素材蓝本,学生可以在老师的不断提醒、鼓励和引导下,推进学生的整体阅读能力。

三、我对报刊的有效利用的想法

1.争取每周一堂四十五分钟的阅读课

如果学校尚无专门的英语阅读课,教师可以在高效地完成一周上课任务后,不影响正常教学进度的情况下,抽出一节课的时间进行课堂阅读。

(1)提前做好预习,明确课堂目的。提前下发报纸,布置阅读任务。此做法的目的在于避免课堂“放羊”,让自觉性较差的学生无空可钻。教师也需精心备课,对报刊上的文章内容及本节课的重点篇目做到心中有数。利用课前三至五分钟做好阅读反馈,师生互动或者生生互动讨论他们最感兴趣的文章、段落、词句,并请学生做好阅读报告。

(2)以任务为主线,以学生为中心。《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依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活动。”处理故事沙龙版块的时候,可以鼓励学生采用表演的形式,将小故事加工成三五分钟的话剧在班上表演;在处理新闻速览,鼓励学生以竞赛形式看谁能用更简洁明了的方式告诉大家在哪里,发生了什么,后果如何,等等,学生当评委,评判一下谁做小记者做得更好。

(3)注重反馈,注意反思。在课时支持不足的情况下,在课本教学无法撼动的现状下,教师关于开展报刊阅读课,或推进报刊阅读的一切方式方法都需不断的深入反思,在有限的课时、有限的时间里为学生提供不同于传统教学的、有效的学习模式。同时,时时跟踪学生阅读进展,像对待课本教学课一样尊重报刊阅读课,不断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让他们体会到成就感,同时做好教学效果反馈。

2.报刊阅读亦可以作为分层作业布置

(1)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做好课外积累。很多基础好、接受力强的学生已无法满足课本习题、课后练习册等形式单一的语言语法操练,他们似乎思维更加活跃,对报刊上这些具有时效性、趣味性的新闻、娱乐、体育、故事沙龙、笑话更加感兴趣。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准备课外阅读摘抄本长期积累好词好句,对于做得好的学生给予及时鼓励,从而促进优生培养。

(2)以读促写。写作作为语言输出的一种方式,很多英语报刊都有(写作擂台),且都有自己的主题。应试教育下,学生写作往往缺乏多样性、创新性,可以鼓励有兴趣、有能力的学生参加写作擂台,写作以及不断修改的过程本身会让学生受益多多。

3.鼓励做课前三分钟以报刊上的内容展开话题

英语报刊一般都是最新的、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有最新电影、当红明星,也有探讨青春期小故事,可以采取“强带弱――一帮一”结对子的方式,鼓励学生做一周英语新闻剪辑,或者是欧美歌手的介绍,英语歌曲的赏析等。此做法也能成为老师了解学生所关心、所思考的一个窗口。

参考文献:

1.殷志勇.高中英语教学中开展报刊阅读的实践与思考[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8(2).

2.孔慧敏.新课程理念下的英语课堂设计[J].中小学外语教学,2006(3).

第7篇:新闻单元教学反思范文

关键词:设计课堂问题 合作学习 学法指导

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是为了不教。”而传统的教学主要从教师的角度看待教学,往往采用“填鸭式”教学方法,强迫学生重复训练,不考虑学生的个人需求和自,使学生学的辛苦,教师教的辛苦,导致了“时间+汗水=低效”的结果。

新课程标准的核心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强调“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教学是否高效,并不是看教师讲得是否精彩,而是看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在新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下,笔者对打造“时间+策略=高效”的高效课堂进行了探索与思考,提出以下几点策略。

一、精心设计课堂导入,让学生轻松“入”课

如何抓住学生的眼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是开课的关键。巧妙地创设导入情境,以“趣”来调动学生的求知兴趣;以“奇”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以“妙”来彰显教师的课堂艺术。教师可以通过演示实验、实物展示、图片展示、小故事、小资料、新闻材料或新闻视频等方式导入。例如,在化学必修1第四章“氯气”的教学中,笔者以两则材料引入:

材料一:1915年4月22日下午5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场上,趁着顺风,德军开启了大约6000只预先埋伏的压缩氯气钢瓶。霎时间,在长约六公里的战线上,黄绿色的云团飘向法军阵地,最后尸体遍野,这是战争史上的第一次化学战。

材料二:中新网南昌6月6日消息:南昌发生一起儿童游泳集体氯气中毒事件,11名症状较重的儿童被立刻送往医院抢救。原因是馆内一工作人员操作失误,在泳池内还有队员时就将净化水质用的氯气管道打开消毒,导致靠近管道的多名儿童氯气中毒。

上述材料不仅让学生对氯气有了初步的认识,更激发了学生进一步学习氯气的兴趣,让学生轻松入课。

二、巧妙设计课堂提问,用“问题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常言道:“牛渴自奔泉。”学生也是如此,所以,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首先就要让学生“渴”。思维总是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中产生的,教师可以讲授以问题为主线,通过问题来启发学生积极地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例如,讲授选修4中“原电池”一节时,笔者以三个问题为主线,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问题1:锌片与铜片分别插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有什么现象?发生了什么反应?

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得出结论:锌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气泡,铜与稀硫酸不反应。

问题2:锌片与铜片用导线连起来,再同时插入稀硫酸中,又会发生什么现象,为什么?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后得出结论:铜片表面立即有大量气泡逸出,而锌片表面则几乎没有气泡产生。这个反常的实验现象引起学生们极大的兴趣,同时生成下面的问题。

问题3:铜片表面怎么会有气泡产生?铜会不会与稀硫酸反应?

教师在锌片与铜片之间连接一个电流计,再让学生观察电流计的指针,通过观察,学生得出结论:指针会发生偏转,说明电路中有电流通过。由三个问题自然而然得出原电池的概念、形成条件等。

由此可见,教师科学地创设问题,以学生原有知识为生长点,层层递进,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

三、合理构建合作学习机制,形成“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的学习模式

积极开展小组活动,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平台。合作学习使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组别之间相互质疑、相互探究、相互补充、相互碰撞,达到百家争鸣、感染促进、双赢多赢的效果。教师吸纳借鉴学生的见解、思路,提高了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学优生通过与对手切磋“过招”,增添新鲜血液,通过对弱生的帮扶,更能把握事物的本质规律,进一步巩固方法技巧;学困生通过学优生的及时帮助,收获了进步的喜悦,增添了自信心。尤其是通过合作学习,实现了学优生的自尊,中等生自强,薄弱生的自信,真可谓皆大欢喜合作共赢。

四、高效实用的学法引导,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指出:“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使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化。好的学习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学法引导:

1.学会自学。自学要做到“五个字”,即“读、想、问、写、记”,有效的自学是高效课堂的一个好的开始;

2.学会质疑,善于发现问题,勤于思考,让思维在整个课堂都活起来;

3.学会对新、旧知识进行比较和归纳,从而更快更好地掌握新知识;

4.学会制作错题集,重视错题积累。

五、精选课堂练习,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和巩固

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巩固课堂教学成果、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途径。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进行训练活动,把训练活动穿插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领会、巩固、运用知识以及把知识转化为能力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是检验学生学习情况的最佳途径,因此,教师在选择课堂时应与教材习题紧密结合,且要基础、典型、新颖。特别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布置作业的时候要分层次,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完成并获得发展,杜绝“一刀切”的习惯。

六、扎实做好教学反思,提升教、学水平

教学反思包含“教”的反思和“学”的反思两方面内容。

“教”的反思是指教师对自身教学活动的回顾和梳理,是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态度不断修正和完善的过程,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经验上升到理论的过程。对于青年教师来说,课后更应及时写好课后记、单元后记、学期总结,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提高教学水平。

第8篇:新闻单元教学反思范文

关键词: 大学英语 生态化课堂 生态失衡 

随着“触屏时代”的到来,当下大学英语课堂已经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教师在台上卖力讲解、展示,学生却时不时地看手机或iPad,部分学生对教师的讲授更是直接“屏蔽”。学生对课堂现状叫苦不迭,认为课堂里来自教师的信息有限,来自课本和PPT的静态知识无聊。鉴于此,寻找有效、高效的课堂教学方式迫在眉睫。 

一、教育生态学视域下的大学英语教学 

“教育生态学”(ecology of education)的概念最早由美国学者Cremin在其《公共教育》一书中提出。它将教育及其生态环境相联系,并以其相互关系及其机理为研究对象。通俗地说,教育生态学主要探究教学中纷繁复杂的教育现象及其隐藏在教育背后的种种成因,探讨教育生态的特征和功能,寻求和发现教育生态演化和发展的基本规律,最终期望探寻高效教育的生态途径和方法[1](P17-20)。 

康淑敏认为,根据教育生态学的观点,课堂教学可以看成是由教师、学生、教学资源、教学事件等多因子组成的微观生态系统。在课堂时空内,作为生命主体因子的教师和学生之间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形成相互依存、互动共生的关系,条件资源、学习氛围、课堂文化等教学支持性环境因子对学习者的认知心理和学习方式有促进或制约作用。她把握教学的整体性,以教学的过程性因素为着力点,构建了“基于生态观的外语教学设计框架”[2](P12-16),如图1所示。 

本研究以此教学设计理论为基础,以我国华东地区一所独立学院的外语课堂为个案,旨在通过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探索外语课堂生态化教学的具体实施方案,并检验其教学效果。同时希望进一步发现教学中的生态失衡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时间跨度为2013年9月至2014年7月。实验对象为2012级大二学生,专业分别为国际经济与贸易(简称国贸)、光电子技术科学(简称光电)、材料化学(简称材化)。三个班学生人数分别为45人、36人、38人,其中光电班男女比例2:1,另外两个班男女比例约为1:2。这三个班第一学年英语教师由笔者担任。基于三个班英语基础差异较大,该实验不设对照班。 

(二)研究方法 

定量研究主要通过测试和问卷调查收集数据。2013年9月初和2014年6月底,所有学生进行了前测和后测,测试试题为省级大学英语三级全真试题,满分100分,其中听力30分,阅读40分,翻译15分(原试卷中10分的Cloze改为翻译,原翻译题不变),写作15分。主观题由两位教师批改,取平均分。问卷根据学校制定的教学质量满意度调查表改编而成,共25个题项,涉及教学目标、教学环境、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体系五个维度。最后用spss(19.0)软件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定性研究采用访谈的形式收集数据。调查问卷完成之后,研究者针对问卷反映的情况,每个班抽取5名学生进行访谈。 

(三)研究设计和过程 

对实验班进行为期一年的生态化教学,并检验其效果。具体生态化教学措施如下: 

1.细化教学目标,引导学习主体认识到为什么学、学什么、怎样学。第一步,结合实际制定阶段性目标。鉴于独立学院大一学生英语基础薄弱,大二学生要参加全国英语四六级考试的现状,在大学英语教学总体目标的基础上,设定学年目标,分阶段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大一教学重点为词汇短语扩展、语法结构理解、日常会话、三级难度听力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快速阅读和深度阅读的能力;大二重点为四级难度听力理解、标准口语会话,同时培养学生的写作、翻译能力。 

第二步,制定单元目标,培养英语应用技能。单元目标指结合学年目标,参照教材确定每单元要培养的主要技能。以《新世纪大学英语综合教程》第四册几个单元的目标设定为例: 

第三步,运用“说明型评分”手段,制定课堂任务目标,使教学活动具有较强的操作性。“说明型评分”指教师准备一个活动、一次测评或者一项小组协作任务时,要确定如何打分、如何让学生确切地知道任务目标是什么或者如何才能达到要求,同时迫使学生对自己的表现负全部责任[3](P147)。以笔者的英语写作教学为例:鉴于学生基础差,最初的要求以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为目标,主要包含学生写作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如下所示: 

段落写作要求(满分15分):段落首字母缩进,所有句子以正确的标点结尾(1分);所有句子首字母大写(1分);所有句子完整(2分);无拼写错误(2分);主谓一致(2分);时态恰当(1分);语态恰当(1分);搭配正确(2分);主题句引人注意(1分);利用2-3个细节支撑主题(2分)。 

2.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消除学生的焦虑情绪。一方面,建立教师指导下的学习小组,开展小组竞赛。研究表明,学习者在小组中进行交流时的焦虑程度远低于当着全体同学回答问题时的焦虑程度[4](P40-41)。因此,在每个班级中,根据学生性别及能力差异特点,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原则优化组合,将全班分成几个英语学习小组,每组四五人,课堂活动以小组形式开展。不但可以缓解人数较多、个体差异等带来的消极影响,实现小范围的生态平衡。同时小组成员间的相互合作、相互依赖,有助于克服学习无助感,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从而激发更好的学习动机。另一方面,注意提问技巧,反馈以肯定、鼓励为主。教学提问充分考虑学生个体的水平差异,多提公开性问题,创设问题情境,辅助学生思考。反馈以肯定为主,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成就感和愉悦感,为下一步的努力奠定基础。对于学生口语中的语法错误采取宽容原则,书面错误不当众指出,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3.创建个性化、开放式课堂,把学生卷入多样化的活动,使学生不仅“学语言”,而且“用语言”。学习的过程也是认知的过程,是从学习活动中发现、领悟、获知的过程,情境可以成为认知的基础或前提[5](P32-48)。因此,创设学生愿意参与的课堂教学活动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保证。笔者具体采用的一些课堂活动有:借用新闻、电视、电影、视频、经典案例等创设情境,让学生感悟语言,之后结合单元主题展开讨论;根据课文主题设计含有“信息差”、“推理差”、“观点差”的问答、对话、讨论、评论、解释等活动;以课文内容为基础进行角色扮演;个人展示活动,如英文歌演唱、课文朗读、电影评论、时髦词介绍、新闻播报、经历分享等;教师提问、学生作答活动,如常识类、推理类、关联类、引导式、卷入式、连环式、分析式、归纳式、挖掘式、评价式等多种类型的问题;语言游戏,如:Guessing what has just happened,Making witty conclusion/explanation,Making up a story,You write next,Secret topic[6](P231-238),Half-minute non-stop talk,Word play and guess等。 

4.实施多元化、形成性评估方案。大学英语课程评价由师生双方主体共同参与,采用课内活动、课外作业和期末考试等相结合的多元化、形成性评估模式,对教与学的质量进行检验,形成过程监督、实践反思与改进提高的良性循环。一方面,每单元结束后学生填写“单元学习评价量表”,对自己阶段性的学习进行总结和反思,同时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价。另一方面,教师结合学生的评价审视自己的教学设计方案、反思教学行为、修正和完善教学实施过程,最大限度地促进教学目标的生成与实现。实验班具体评估方案如图2,其中课堂讨论及展示中教师评价占40%,学生自评占10%,同伴互评占50%。该评价体系既有基于平时成绩的过程性评价,又有基于成果展示和期末考试的绩效性评价,还有基于师生自评、互评的反思性评价。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测试结果 

对三个班实验前和实验后的成绩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三个班的成绩均有提高,而且标准差都有下降,基础较差的两个班级反而提高更大,说明经过实验教学,学生的总体水平在提高,班级内部两极分化在缩小。 

通过分别比较三个班的后测成绩与前测成绩的绩差(见表2),SPSS分析出t值分别是0.006、0.001和0.004(P<0.01),说明三个班成绩进步都有显著性差异,光电班进步最大。说明细化教学目标、优化课堂环境、多样化教学活动、形成性评估方案对学习成绩的整体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问卷调查结果 

本研究的问卷由任课教师在课堂发放,学生无记名做答,并在回答完毕后当场回收,以保证问卷的有效性和数据的可靠性。问卷发放119份,回收有效问卷116份。采用李克特5级量表形式,每个题项的分值介于1-5之间,以3分为及格分,3分以上表示满意,得分越高说明研究对象对教学过程越满意。之后采用单个样本t检验,分别以3分为检测值,从宏观和微观层面检验学生对生态化教学的满意度,结果见表3。 

由表3可知,问卷的各项平均分都远远超过检测值,并与检测值呈显著差异(P<0.01),说明学习者对生态化教学总体满意。另外,“评价体系”因子分值最高,说明学生对形成性评价体系普遍比较认可。“教学内容”因子的平均值最低,而且差异性最大,说明学生对课堂内容满意度最低,观点差异性大。 

(三)访谈结果 

根据以上结果,我们对部分学生进行了访谈。期望质化研究数据,补充和深化上述量化数据的分析结果,使我们更深入地探讨学习者对生态化教学实验各个环节和措施的反馈,完善生态化教学模式的进一步实施。受访学生表示: 

“以小组为单位完成的学习项目是我们最期待的一部分,在准备过程中能学到很多,上台展示虽然有点紧张,但很锻炼自己。同时学会了说英语用英语,很有成就感”(S1); 

“这一年老师总是鼓励我们,不会强制我们回答问题,以引导为主,挺好的”(S2); 

“很喜欢英语老师上课,很有趣,活动比以前丰富多了,也很有耐心,让我们的英语提高了”(S3); 

“老师把每节课学习目标告诉我们,让我们知道要学什么,为了什么而学,感觉比以前有的放矢多了,而且重点突出,层次分明,老师授课的方式非常适合我们”(S4)。 

可见多数学生对生态化教学措施持肯定态度,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从“不喜欢学”、“让我学”到“我愿学”、“我要学”。但同时,有学生表示: 

“我英语很差,小组活动的任务有时候根本不知道怎么完成,还得找别人帮忙,上台展示也给小组拖后腿,觉得太不好意思了”(S5); 

“老师上课主要根据课文的主题,但书上的课文好多都很无聊,以说教为主,不喜欢这样沉重的话题和活动,希望老师讲点别的有意思的”(S6); 

“两年的感受是有变化的。第一年老师讲得比较多比较细,感觉学到了很多;第二年老师讲得少了,都以活动的形式来完成,知道老师想让我们多说多练,不过好像说过了之后就忘了,反而没有原来记很多笔记那会儿学得多”(S7)。 

可见,部分学生认为小组展示、语言实践活动有难度。这与学生的英语基础差有关,也与学习习惯有关。长期以来,学生习惯了“老师讲+自己记”的英语教学方式,缺少独立思考、合作完成任务、成果展示的锻炼机会,觉得英语学习方式是“背”和“写”,同时反映出教材主题枯燥、不符合当代学生特性的弊端。 

四、反思与总结 

本研究从细化教学目标、优化课堂环境、组织多样化教学活动和实施形成性评价四个维度入手,探讨了大学英语的生态化教学模式,并通过实验前和实验后的成绩对比、学生对该教学模式的质量评价、学生访谈等多种途径,获得了学习者对该教学模式的反馈意见。结果表明,该教学模式改善了学习者英语学习的情感因素,有助于培养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成就感,这些结果支持和体现了《大学英语教学要求》提高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指导思想。同时我们在研究中发现了当前课堂存在的一些生态失衡问题,如教材内容不符合当代学生的兴趣、班级水平差异较大课堂活动难以照顾到每一个学生、课堂有热度但没深度、教师任务量大无法兼顾听说读写各个方面等。在今后的教学中有必要针对这些问题展开更深入的研究,如分级教学、添加一些趣味性强的内容、活动难度把握方面等。虽然本研究实验样本较小、实验对象为独立学院学生,所得的结论不具有普适性。但是生态化教学的理念完全可以推广到其他学科的教学实践中,帮助教师从整体上把握学科内容,根据各自的课程特点和学生实际,创造性地处理教学环节,形成个性化的教学实施方案,并且在教学中不断修正与反思,使教学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 

参考文献: 

[1]邓小泉,杜成宪.教育生态学研究20年[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5). 

[2]康淑敏.教育生态视域下的外语教学设计[J].外语界,2012(5). 

[3]Elizabeth,B.How to Teach All Students[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0. 

第9篇:新闻单元教学反思范文

关键词:彝族学生;知识面;多媒体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材的改变,英语课本的知识涉及各方面,要求学生了解的常识在增多,而我们彝族学生的常识太少,多媒体就起着很重要的辅助作用。

我在教2010届学生时,一道听力题让我不得不反思,这是一道图片题,问以下会发出美妙音乐的是哪一个,A答案是一张明信片,B答案是一个音乐盒,C答案是一个JoJo球,对有着这方面常识的学生来说,不用听,也能选出答案,但我的学生听了,还有选错的,因为他们不认识这三样物品。我们民中的彝族学生上学时间都在学校,由于学校条件有限,他们看电视的机会很少,读课外书的时间也很少,知识储备量很少。新闻不了解,名人不了解,甚至交通常识都很少,学生无法上网查阅,完全靠老师讲,上课的进度很慢,不是那么生动,学生理解不了。谈论交通是初中英语话题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但我们的学生从没见过公共汽车和公共汽车站,更别说地铁、轮船、飞机等。谈论旅游也是一个重要话题,我校的大部分学生没走出过宁南,对旅游知识知之甚少,看到伦敦大本钟、悉尼歌剧院不认识。谈论就医也是一个重要话题,有一次试卷看图作文,图上是一个人在输液,而我班一半的学生看不懂。

以前教师就只有课本和录音机、简笔画,课堂很死板,而且无法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而现在,我们可以运用多媒体来帮助我们教学。

一、图片

通过图片展示,让学生了解更多与之相关的事物,学到更多的知识。如,水果的教学,可以出示各种各样的水果,让学生既看到水果的样子,又能看到单词的拼写;国家的教学,我可以用表格的方式,列出国家、首都、国旗、风景名胜;出示图片,教学有关职业的单词和工作地点等等。

二、纪录片

利用纪录片,让学生了解一些名人,如,马丁・路德・金;了解我国各地学生上学的方式;了解一些博物馆、海洋馆、动物园的知识;带领学生周游世界,看看各地的风土人情,特别是迪斯尼娱乐公园;一些食物的由来,如茶、土豆片等。

三、影片

放一些与课文有关的影片,不仅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如,皇帝的新装、西游记、白雪公主、睡美人、灰姑娘等。在学生了解的基础上,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就很容易上了。

四、动画

在教学“如何制作香蕉奶昔”这个单元时,我们可以利用动画,把食物制作过程展示出来,直观,有利于教学。关于天气的教学,利用动画把变化过程演变出来。

五、音乐

利用多媒体,教学生一些英文歌曲,让学生从中去了解英美国家的文化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