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我的一亩三分地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没人通知我们就要入户测量,村民们一见测量的人就关门,这是抗战时期老百姓见到日本鬼子才有的行为。”
王大爷今年69岁,土生土长的天竺人,曾当过七年兵。
在王大爷家的客厅,记者看到书桌上放着一些纸张和一筒毛笔。天竺村拆迁之前,王大爷每天都会写写毛笔字、健健身、唱唱歌,但拆迁改变了他原有的生活。“我字也不写了,也没心思去游泳健身了,高音喇叭每天不停地循环播放,烦!”说着,王大爷从桌上拿起一个小瓶,“这是速效救心丸,我以前心脏没事,现在每天都得吃它,心脏受不了。”
谈起这次拆迁,王大爷滔滔不绝:“首先,程序不合理。没人通知我们就要入户测量,村民们一见测量的人就关门,这是抗战时期老百姓见到日本鬼子才有的行为。其次,补偿标准太低。这两个问题很多村民都谈过。我还想强调说一点的是,面积计算方法。我算了一笔账,天竺村的总面积应该是300万平方米,约合4504亩地,这个数字还不包括村边的一些小面积地块。所以,这个数字与实际面积比,只会少,不会多。天竺村一共有1000多宗宅基地,面积是49万平方米,约合735亩地,他们等于花了735亩地的钱却拿走了我们4504亩的土地,均摊之后,我们每平方米的土地只值400多元。”
王大爷的一本账让记者很是诧异,悬殊的土地面积去哪里了?
王大爷举了自家的例子。“我家的宅基地实际有800多平方米,1992年土地测量的时候,由于家里没人,被少写了几十平方米,结果红本上写的是771平方米。但是,这次拆迁,只给我按照四分地(约合268平方米)进行补偿,我儿子独立成户给了三分地(约合198平方米),剩下的面积说只补偿我30%,算下来,一共可补偿的面积只有500多平方米。这是哪家的政策?《物权法》有规定,我对宅基地有占有和使用权,我有权在我的宅基地上盖房。而且,我这两宗宅基地不是解放以后分给我的,而是我家老祖宗在清朝的时候买的祖宅。如今,我们居住权没有了,甚至拆迁都不能获得全额补偿。这不合理。”
王大爷从抽屉里拿出一张纸,小心翼翼地铺在桌子上。那是一张已经发黄了的《土地房屋所有证》,上面用毛笔字清晰地写着“宅基地房产共计房屋13间,地基两段,一亩六分五厘四,均为本户全家私有产业,可耕种、居住、典卖、转让、赠与等,完全自由,任何人不得侵犯,特发此证。”据王大爷讲,这是1950年顺义县(区)发给他们家的土地证明,“上面说得很清楚,这是我的私有财产,拥有长期的使用权。”
宅基地的面积为何不按照实际面积进行补偿?王大爷的四分地和儿子的三分地的标准又是从何而来?
记者从拆迁的宣传手册中找到了答案,“根据《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农村村民建房用地管理若干规定》(北京市政府令1989年39号)的规定,本区村民每户建房用地标准最高不得超过0.3亩。1982年以前规定的宅基地,每户最高不得超过0.4亩。经合法批准的宅基地超出控制标准的部分,不给予补偿;但在1982年以前经合法批准的宅基地超出控制标准部分,原则上按照宅基地区位补偿价格的30%给予补偿。”从王大爷家取得的土地证时间可以看出,他家适用的是1982年之前的标准,其儿子单独立户,因此还能按照“赡养一个或多个老人的农户,可以分户进行补偿,但最多只分一户,且最多分出0.3亩”的条例获得三分地的补偿份额。
看来,有关部门是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补偿的,但问题是,规定的制定又是否合理?
采访最后,王大爷一再拜托记者,希望将这样一句话送给拆迁部门的领导们,“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守分安命,顺时听天。为人若此,庶乎近焉。”这是明末清初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朱柏庐在《朱子治家格言》中的一句话。大致意思是:读书的志向在于达到圣贤,做官要心存君王国家。守本分安天命,顺应时代听天命。做人如果这样了,百姓就会接近(亲近)他。
记者手记
采访中,记者接触了数位六七十岁的老人,他们大多白发苍苍,已在这块土地上生活了大半辈子。如今,一纸拆迁令下,他们四处奔波,戴上老花镜到处查资料,俨然成为了一个个“拆迁专家”,为的是能够在这片土地上继续生活下去。
上礼拜把手机恢复到最原始的状态,把程序和软件删除了,特别是,朋友经常调侃的说我:没有手机估计我日子都过不下去,我淡淡的笑笑回答:或许是的,手机真成了生活的一部分了!上礼拜还接到信息提示马上停机的通知,我倒是希望能安静的工作、睡觉·····不是说刻意的逃避什么,只是觉得自己可以简单。
从JAVA、S40、S60、安卓,慢慢研究手机的里生活,但是到最后都是以初始化结束,它们就像是生活的方式,都有不同的BUG,但是熟悉过后都会觉得平淡及原味才是美!我的理解:我们生活艺术,需要的成本可以很低,能享受到精神世界里最为美妙的其中,也是个真理!
朋友说我现在说话越来越富有不懂的故事,常借用文字诗词歌辞的秘密加猜,不定期的更新日志喧嚣不定期的心情,有点像小米机把安卓的勾画了一番,再加塞后成属于自己的“系统”,生活也亦然如此,谁亦能呵一呵,一张嘴一副面容也差不多。这或许也是自己小小的一亩三分地的唐突。
刘翔都能被萝卜丝可疑牵手而淡定,虽然心里肯定有点忐忑,但是也比较从容处理此事,何况我们没被“牵手”,所以文字只是文字,并不能代表真正的生活,真正的状态。
而最大的表现是越来越经常发火,还时不时与同学对骂,一道题做不好,一节课别想再听下去,而英语我跟是连听也听不下去---我真的好紧张,心中那根弦绷的连我自己都不敢碰。
不光是我,我旁边的每一位,都有些异样的变化。原先最稳重的王旭东,也在课堂上与别人打起哈哈;而赵喜,更是拼命写英语题,连化学课也不放过,搞的我们化学老师酸溜溜的说:“你这样做,让我很吃醋。”而平时最活跃的张海量,眉头竟也紧缩。问我;“中考考不好咋办?
是啊,中考考不好咋办?
不过还好,在班长惯例一天一名句中,我找到了答案------怀最好的希望,作最坏的打算。也不知谁说的,不过很有道理------我希望自己可以考个理想高中,若天不遂我愿,上个职业高中也不错,毕竟国家缺少这中人才,是金子总会发光,实在不行,咱家还有一亩三分地,饿不死`````
我连书包也顾不得放下,直奔欧弟最喜欢待的地方。可我找遍了家里的各个角落,就是不见它的踪影,我的心里顿时冒出了一种不祥的预感。
这时,爸爸从外面回来,我忙向他询问欧弟的下落。“我已经一天没见它了。”爸爸回忆着,表情随即变得有些严肃,“不会是被偷狗贼偷了吧?听说这几天有好几户人家的狗都被偷了。”
“不可能!我家欧弟不会出事的!您这张乌鸦嘴别瞎说!”我生气地喊。
欧弟来我家已经两年了,由于它常常伸着舌头,很像电影《加菲猫》中的小狗欧弟,我就给它起了这个好听的名字。我每次回家打开门,它都会摇着尾巴跑出来迎接我,并亲热地扑到我的身上,要我和它一起玩。当我做作业时,它就乖乖地躺在我的脚边,等着我做好作业。它是我最好的朋友,我们有福同享、有难同当。高兴时,我会把快乐与它一起分享;伤心时,我会摸着它的头,向它诉说我内心的委屈……
可是现在,它却突然失踪了……不!不会的!它不会丢下我的!我坚信它会回来的。可是等我们吃过晚饭,天都快黑了,欧弟依然不见踪影。我拉着爸爸出门去找,邻居家、小河边、田野里……家门口的一亩三分地几乎被我们找遍了,就是不见它的踪影。爸爸说:“不用找了,回家吧,欧弟肯定是被别人偷走了。”我沉默了,只好迈着沉重的步子回家。
回到家,我一个人躲进卫生间,蹲下身子,抱住双腿,埋下头失声痛哭。“歆蝶!”妈妈在门外喊道。我擦了擦泪,装作若无其事地说道:“嗯,什么事啊?我上厕所,别进来。”
从卫生间出来,我走进自己的房间,看到摆在床头的那张我与欧弟的合照,又忍不住扑在床上抽泣起来。哭累了,我便迷迷糊糊地睡着了……
在梦中,欧弟回来了!我激动地抱起它,它也伸出舌头舔舔我的脸。我拿了一些吃的喂它,看着欧弟狼吞虎咽,“慢慢吃,别噎着了。放心吧,还有好多呢。你去了哪里?有没有遇到坏人啊?”我边摸着它的头边问。欧弟抬起头来,围着我的身子转了一圈,好像在说自己什么事也没有,让我不要担心。我笑呵呵地说:“没事就好,快吃吧……,,
听,“秋风吹,战鼓擂,708班怕过谁!”这字字铿锵有力,响彻云霄的口号声来自何方?循声望去,不错,正是来自那一群绽放着青春异彩的少年,他们来自708班。
校园秋季运动会就在声声口号中拉开帷幕。
早早的,我们便迫不及待的“占领”了操场这一亩三分地。随着激昂的乐曲响起,我自己的个人比赛项目也即将开赛。说来,这跳高和立定跳远两个比赛项目并非我所长,但是当初在选择时我还是毅然决然地填报了这两个项目,因为我想给自己一次机会,开辟一片新天地,证明我自己!
随着比赛时间的步步逼近,我带着同学们的鼓励迈步走向那“金色湖”——沙坑。心中难免恐惧,一个个号码报了过去,一个个同学的好成绩更让我惴惴不安。终于,轮到我了!我双脚撑开与肩同宽,双臂前后摆动,就像体育老师教的那样,然后奋力一跃。“碰”落地了,只可惜并不如我期望的有所突破,只是及普通的点,离那“无人问津”的点更是遥不可及……
我的比赛在“参与即成功”的心态下结束了,没拿到名次让我感觉丝丝遗憾,但是我并没有气馁,因为我还是坚信那句话“努力过,不后悔。”坐在自己班的看台上,阳光倾泻而下,洒满赛场,透过指尖,闪闪烁烁。不时便可听到广播里同班同学的好名次,很是为之骄傲。
接力赛。这是最为精彩的项目了。它考验的不仅仅是个人的速度,更需要所有队员的团结协作。看着在赛道上奔驰着的同学以绝对优势取得胜利时,看台上的我一蹦三尺高,几乎要冲下赛场去拥抱我的英雄们。
未曾预料的是,第二天的20*50接力赛,需要10男10女参与,我这淘气包也只得赶鸭子上架,硬着头皮上了。虽然仅短短50米,却足以让我体会惊心动魄的滋味。终于,对面的队员向我飞奔而来,我集中注意力,紧盯着接力棒,好!交接成功!我握紧了棒子,像一支离弦的箭用尽我所有的力气向终点跑去。哪还顾得上什么姿态优美。脸庞迎着风沙,我享受着奔跑的喜悦……毫无疑问,又是一个第一。高年级的比赛更加的激烈。九年级的学长学姐们是一群即将展翅的雄鹰,用自己的全部青春力量去拼搏,去努力,去迎接挑战。
在万众期待的时刻,我听见宣布708班以183分的高分拿到了年级第一的宝座,心潮澎湃!
人,已乘风而去;那树已追人而走!
――题记
熟悉的地方早已物是人非,站在故乡老屋门前,一切都变得那么陌生,屋前,没有了那棵树,也没有了树下乘凉的那位老爷爷。屋前的泥泞地也铺成了晒谷子的水泥场,只剩下那古朴的老宅。
望着这已成别样韵味的老地方,眼前淡出了往年的记忆!从我记事起,那湓缫言根在此,将屋前不大的空间划为自己的领土,呵护着这方天地下的一切事物,守护着它领土的安宁;屋前、树下、摇椅上,总是坐着一位慈祥的老人,抱着孙子静静地说着,轻轻地摇着,欢快地笑着!他是这个家的一切,他用坚实的双肩扛起了整个家!
还记得那树的西边有个很大的缺口,那满是伤痕的树干刻着当年惊心动魄的一幕。爷爷跟我说,那时我只有两岁。那年的风很大,像暴怒的龙王,似乎要将整个村子夷为平地。那夜,风呼啸,夹杂着碎石残枝敲打着厚厚的墙壁和用铁皮加固的窗。那夜,爷爷没有睡,现在忆起,我想大概是他怕,怕屋瓦被风吹散,屋子被风吹走。
那年清晨,门早早的就被爷爷打开了,满地的落叶,一棵断树正躺在爷爷最疼的那棵树脚下。还好,它扛住了一夜的狂风骤雨,可茂密的树冠少了一角,树干的一侧被风生生的撕开了道道伤痕,仿佛是一个满是伤痕的老兵坚守自己的阵地,依然坚定。爷爷抚摸着那些伤痕,枯老的手有些颤抖。多年后,长大的我听爷爷说起这一幕,才有些理解了爷爷,他一直与这棵树守护着这个家!树是爷爷的战友,树受伤了,爷爷心疼。
满是白发的爷爷与很多乡下的老人一样,不愿意远出。情愿一辈子守着这一亩三分地,守着屋子,守着树。想起爷爷,必定是那张满是慈祥笑容的脸。爷爷宠我,从未对我的调皮捣蛋发脾气;想起爷爷,就一定想起美美的躺在他怀里,静静的听他的故事,永远不会厌倦。夕阳下,树荫下,摇椅上,爷孙俩,乘着晚霞,都烙在我的脑海里,深深的……
十岁那年,爷爷走了,奇怪的是,那棵树的心也似随爷爷去了,变得颓废,开始慢慢的枯萎。我随家人搬出了村子生活。回到乡下,却在再熟悉不过的地方寻不到那棵树,寻不到爷爷的战友。伯伯说,树死了,但根太深了,挖不尽就留下了部分根,上面封上了水泥。
现在,每次回到老屋前,我都会在树曾经在的地方站一站,下面的根很深很深。人走了,离开了自己守护了一辈子的家,爷爷不舍啊,就如那树的根。
第一味是“语文味”
一堂好的语文课,首先得有“语文味”。语文味越浓,课就越好。语文课的最大问题,不是怎么教的问题,而是教什么的问题。语文课的最大悲哀是语文本体的淡化和失落。说句不太中听的话,不少语文课总是喜欢“红杏出墙”。那么,什么是“语文味”?“语文味”就是守住语文本体的一亩三分地。语文的本体是什么?显然不是语言文字所承载的内容,即“写的什么”,而是用什么样的语言形式来承载这些内容,即“怎么写的”。语文要学的就是“这个怎么写”,语文味所指的就是“这个味”。具体来说,语文味表现在“动情诵读、静心默读”的“读味”,“圈点批注、摘抄书作”的“写味”,“品词品句、咬文嚼字”的“品味”。
第二味是“人情味”
一堂好的语文课,必须得有“人情味”。富有人情味的语文教学才能面向全体学生,善待每一位学生,综合提高全体学生的综合素质。
这里的“人情味”有着三层意味:
一是指语文课要有情趣,枯燥乏味、机械刻板的语文课注定不受学生的欢迎,不受学生欢迎的课能称为好课吗?有情趣,有情境的语文课才能生动课堂,活跃气氛,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是指语文课要注重情感熏陶、价值引领,这样才能发挥语文课的功能,促进学生情感的升华,道德的提升。否则,语文课就会犯上“丧魂落魄症”,沦为“空心课”;失去语文课的实际功能。
三是指语文课要以人为本,充满人文关怀,对学生要尊重其人格、理解其需求、赏识其个性、激励其潜能,真正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使学生能通过学习语文得到道德文化品位的提升。
第三味是“书卷味”
一堂好的语文课,最好还能有点“书卷味”。当然,这是我的一种个人偏好,或者说是我的一种风格追求。有的语文课,初看时满目繁花、流光溢彩,但细细体会,则味同嚼蜡,整个感觉就是缺乏内涵、缺乏品位。有“书卷味”的语文课,初听时可能不觉得怎样,但往往越嚼越有味道。有“书卷味”的语文课,充满浓浓的文化气息,内含丰厚的文化底蕴;有“书卷味”的语文课,儒雅、从容、含蓄、纯正;有“书卷味”的语文课,常常灵气勃发、灵光闪现,或在教学设计上别出心裁,或在文本感悟上独具慧眼、或在课堂操作上另辟蹊径。
“老婆子,别动那腊梅!”这是爷爷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当然,是冲着奶奶喊的。他们俩,是包办婚姻,先结婚再培养感情。可是结婚没多久,爷爷参军,只有奶奶一个人在家里田里忙着。所以感情不但没得到培养,更谈不上有什么共同爱好。奶奶是个好劳动力,河边一亩三分地,瓜果蔬菜长势旺。奶奶常常一大早就起身做饭。鸡叫三声,太阳露头,她就锄好了一垄地。太阳当头,小炒的炊烟就勾人肚皮。在她心里,家人没病没灾,和美幸福,就是美的。她图的就是这个。
爷爷复员回来,肺不怎么好,但劳动也不赖。房前屋后他侍弄几十棵柿子树就能给家里带来几千元的收入。为了方便摘果,他还发明了一种专用农具。在他心里,奶奶的劳作与健康之美,颇值得效仿。但令他最开心的,就是侍弄那腊梅。可正是这却常成了已过金婚的两位老人冲突的导火索。
每年冬天,奶奶总夸张地戴着一个医用口罩,除了吃饭,死活不肯拿下来。不为别的,只为那香气四溢的梅花香――过敏!可腊梅却是爷爷的至爱,当年搬家,他只移走了那株腊梅。据有关专业人士说,这株腊梅是县里最大最有品的一株。于是,爷爷的喜悦就与那一树腊梅一般大开大放!
每年花开,过敏的奶奶就咳嗽。有一次,奶奶与爷爷发生小摩擦,奶奶扬言要倒农药毒死腊梅!爷爷闻声便拉下脸来:“老婆子,别动那腊梅!”
以后,奶奶为腊梅施肥、除虫,爷爷都会坐一边看着。有一次爷爷病了,静养了六个月。爷爷嘱告奶奶别动腊梅,结果夏日飓风,腊梅差点被连根拔起。爷爷伤心极了。我在一旁安慰他说:“鸟要活,石要瘦,树要曲啊……”
可爷爷像没听到我的话似的,冲着屋外大声喊道:“老婆子,别动那腊梅!”我循声望去,只见奶奶手里攥着绳子,一端系在腊梅树上,费力地想让它站直……爷爷见此情景,也怔怔地看着满头大汗的奶奶。
“他个老东西,什么人我还不知道?这花死了,比他自己死还要难受!”奶奶事后说,“其实,这花还是蛮美的。”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日子才有滋有味!
对了,来年腊梅花开的时候,就是二老的钻石婚了。
点评
②我们在晨光熹微时分出发。道路两旁的栾树上,一串串的圆锥形灯笼果挂满树冠,在风中曼舞,欢快又喜庆。她坐在我身边,倚窗眺望着,眼里胀满了少女般的兴奋与期待。
③路边有看门护院的狗一闪而过,她回过头来说:“还记得吗,你小时候很喜欢狗狗,吃饭时要从自己碗里拨出一半和它分享,睡觉时要搂着它一起钻被窝。”
④我记得那只狗吃饭用的都是废弃的钵碗,终日无人洗刷,更显得脏污不堪。我数次向她抗议,想为心爱的狗狗争取一个青花瓷碗。那碗细腻精致,是她的最爱,只有逢年过节或来了客人,才肯拿出来用。小小的我,哪里懂得她勤俭持家的艰辛,只觉得她粗糙、吝啬又虚荣。现在想起,在并不富裕的日子里,她努力地维持着生活的体面,为家人营造着萤火之光,实在费心费力。
⑤看到路边人家的院落里,有树一样的栀子,她拉拉我的衣角,指着窗外说:“看,那是你喜欢的调调。”
⑥是的,我一直喜欢房前栽花、屋后种菜的生活,踏实下来,沉静下来,不急不躁,不追不赶,拥有自己的主张,对世界抱有天真向往和美好期盼。而不是像现在,像所有的成年人那样整齐划一,被物质和世故所裹挟,对抗世界,忍受悲伤,一边无坚不摧百炼成钢,一边隐姓埋名拼命藏起自己和梦想。她倒是做到了一半,在被钢筋水泥压缩得越来越小的院落里,一直守护着一块菜地,一年四季青葱肥沃,像她一脸热热闹闹、沟沟壑壑的笑。
⑦途中休憩,见一小孩手持苍耳,作势扔向身边的人。她再次拉拉我的衣角,笑着说:“你上小学那阵,有个男生总爱往你身上扔这玩意儿!”我想起来了,好像是有那么一个总爱捉弄我的男生,个子不高不低,成绩不好不坏,扎进人堆里就倏忽不见。只是一个路过的人,却被她牢牢记在了心里。
⑧车过一座山坡后很久,她仍在频频回望,目光像天涯般悠远,一脸时光追不上想念的回忆状。沉默一阵,她开口了:“这里,我和你爸曾搭棚住过。”
⑨父亲是个养蜂人,她追随着他,四海为家。偏僻的山间地头,一个帐篷,便撑起了她所有关于家的幻想。
⑩这座满是黄土的山,在某个风雨大作的夜晚,突然遭遇滑坡。50箱蜜蜂,连同他们栖身的帐篷,都被冲走。还好,他们幸运地逃出来了。那时我已大学毕业,每个月领着不足千元的薪水,在城市里颠沛流离。那天夜里,她突然给我打来电话,气喘吁吁,语气里有大雨倾盆的凌乱与慌张。听到我的声音,她笑着说:“没事,刚做了一个噩梦。”然后很快收了线。
{11}那是她唯一一通在夜间打给我的电话,直到这天我才明白,原来他们遭了那么大的劫难,原来我差点失去他们。在她最不堪的时候,她只要知道我安好,自己就觉得安心。
{12}说起这段时,她语气平静,没有波澜。于她而言,不过是一段往事,所有的悲苦与不堪,都逐一消融在她当下的满足之中。
{13}到达目的地,我枕在她肩上,赤脚坐在江边,看白云悠悠,江水滚滚,落日熠熠,听她絮絮叨叨说些陈年旧事。那些被遗忘在身后的岁月,带着久别重逢的欢喜,笑吟吟、亮晶晶地打量着远道而来的我们。我心里涌起的暖意,像中药,像棉衣,像一碗小米粥。抬头看她,她笑起来的样子十分宽厚,像一只熊猫,软绵绵的。
{14}自成年后,我们一直聚少离多,这一次旅行,让过去迷了路的相依相伴,找到了回家的路。而她,我的母亲,依然像一棵树,用自己的明媚,渲染了我的四季。
【且读且思】
1.文章标题“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的重逢”有哪些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②段画线的写景句子有什么
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依次描述了母女相处的三个生活片段,三个片段在写法上有何相似之处?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13}段画线句子语言生动,富有感染力,请从修辞手法和用词两个角度作简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