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地理信息发展报告范文

地理信息发展报告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地理信息发展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地理信息发展报告

第1篇:地理信息发展报告范文

关键词:地理信息产业;标准化;对策建议

Abstract: This paper briefly reviews the progress of China's "Eleventh Five-Year"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tandardization work, generally reflected in the typical standardization of subject and object,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national standards and standard items and variation, and thus standardization of geographic information industry in China understanding.

Key words: geographic information industry; standardization; Suggestions

中图分类号:F49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6-0020-02

1引言

对于我国地理信息产业而言,标准化是产业化的先决条件,地理信息标准化是地理信息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和地理信息共享的必由之路,对促进地理信息产业的规模化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地理信息产业已经进入快速成长的关键时期,加强地理信息产业发展中的标准化问题分析和对策研究已成为当务之急。本文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网站的国家标准及其在研标准项目数据库为基础,查询分析了由全国地理信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管理的地理信息国家标准和标准项目,从地理信息

标准化主体和客体(即:标准制定者和标准应用类型)的构成现状及其变化趋势的角度,针对地理信息产业发展中主要的标准化问题,剖析了各种标准化问题产生的根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适应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标准化工作机制设想和对策。

2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标准化工作支撑

地理信息标准化是地理信息产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地理信息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技术层面,地理信息产业是在现代测绘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综合性高技术产业,地理信息技术应融入IT主流。地理信息产业的综合性和地理信息技术融合的复杂性,凸显了标准在地理信息产业发展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标准成为地理信息技术创新转化为产品和服务、实现市场化和规模化发展的重要技术手段,标准化对地理信息技术积累及其产业化具有不可取代的支撑作用。

在市场层面,地理信息产业是以地理信息为主要内容开展应用和服务的,一个良好的地理信息共享环境是国家实现地理信息共享的基本保证,是我国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地理信息标准及标准化是保障地理信息共享、实现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因素。例如:“地理信息元数据”和“地理空间数据交换格式”等技术标准已成为国土资源等部门和行业内部开展地理信息集成的重要前提,大大促进了地理信息的共享和交换。

在政策层面,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离不开法律法规等政策体系的支持,标准是政策法规的技术依据,地理信息标准与政策体系相结合,保障地理信息产业健康发展。地理信息涉及国家秘密,保密问题一度成为限制其产业化发展的制约因素。诸如“导航电子地图安全处理技术基本要求”等标准的实施,有效缓解了地理信息产业中导航电子地图发展的瓶颈问题,促进了产业迅速发展。

3地理信息产业发展面临的标准化问题

3.1“十一五”我国地理信息标准化的主要进展

“十一五”以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和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对地理信息标准化工作十分重视并支持,通过全国地理信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扩大委员范围,设立专门工作组、增加通讯成员等措施,与建立“测绘和地理信息标准化工作管理规定”、“地理信息国家标准制修订项目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使地理信息标准化工作机制不断完善;“测绘标准体系”、“国家地理信息标准体系”,以及地理信息标准化规划、项目指南等的实施,也使标准制修订工作纳入体系化轨道。从现行92项地理信息国家标准的制修订时间来看,“十一五”以前制修订23项,“十一五”以来制修订69项;“十一五”以前采用的国际标准4项,“十一五”以来采用的国际标准13项,标准制修订的速度和数量,以及采用国际先进标准方面

均有显著增长。一大批基础性、关键性地理信息国家标准的制定实施,扭转了标准严重滞后的局面,正在减少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此外,地理信息标准化网站的开通运行,地理信息标准宣贯工作的加强与深入,地理信息国家标准培训和学术研讨等活动的周期化与常态化,都促进了地理信息标准化工作的普及与提高。

3.2地理信息产业发展中突出的标准化问题

通过整理近3年来地理信息国家标准培训调查问卷、地理信息标准化调研报告以及部分公开

发表的科技文章,结合地理信息标准化工作实践,可将普遍反映的突出标准化问题归结为标准的适用性问题、一致性问题与先进性方面的技术问题和标准化组织管理方面的工作问题。

3.3地理信息标准化主、客体的构成及变化分析

标准研制是标准化的核心工作,标准的起草单位是这一核心工作的主体,标准是其客体,标准化正是主体围绕其客体开展的前期研究、标准研制、测试验证、宣贯培训等一系列标准化活动。本文从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的国家标准及计划项目数据库中查询全国地理信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管理的地理信息国家标准及其在研标准项目共计131项,其中,现行国家标准92项、在研标准项目39项。对地理信息标准化主体(即:标准起草单位)和客体(即:标准应用构成)及其变化进行综合分析,力图准确认识地理信息产业发展中各种标准化问题的源由。

(1)地理信息标准化主体的构成及其变化

按照地理信息标准化主体(即:标准起草单位)的单位性质进行统计,将承担地理信息国家标准(含在研项目)的第一起草单位划分为标准科研单位、行业事业单位、高校科研单位和行业协会、企业。从起草单位的构成类型来看,标准科研单位承担研制地理信息国家标准(含在研项目)75项、占57%,行业事业单位紧随其后,为40项、占31%,这两类起草单位承担了近九成的标准研制工作,而高校科研单位和行业协会、企业均为8项、仅占6%。从现行地理信息国家标准到标准项目的起草单位变化来看(如图3所示),标准科研单位和行业事业单位承担标准研制的数量正在急剧下降,分别从现行国家标准的60项、26项下降到在研标准项目的15项、14项,行业协会和企业单位承担地理信息国家标准制修订数量有所增加,从现行国家标准的2项增加到在研标准项目的6项。

从以上两项分析不难看出:(1)标准科研单位和行业事业单位承担了绝大多数地理信息国家标准的研制工作,成为地理信息标准化的主力,高校科研单位和行业协会、企业则成为弱势群体。(2)行业协会和企业承担地理信息国家标准研制工作正在逐步增加,地理信息标准化的主体构成正在发生变化。

产生上述情况的原因显而易见,我国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以政府为主导的标准化工作机制决定了标准科研单位和行业事业单位的主体地位,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地理信息产业的不断发展,尤其是地理信息标准化工作面向社会和企业的逐步深入,行业协会、企业参与标准化工作的程度不断加深、其标准化角色日益显现。

(2)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标准化问题溯源

从上述分析看来,我国地理信息标准化的主体仍然是标准科研单位和行业事业单位,地理信息标准化的主体失位是各类标准化问题的根源。一方面导致研制标准跟不上企业的技术创新和市场变化,造成标准适用性差;另一方面由于标准研制主体和标准执行主体的分离,标准需求变化难以及时反应到标准更新中,带来了标准滞后等许多问题。

地理信息标准化的客体失位是各类标准化问题的推手。当前网络化、信息化和全球化快速发展已将地理信息推入服务时代,近两年国际标准化组织在地理信息标准研制中正在从数据资源标准化向地理信息Web服务标准化转型。而当前地理信息国家标准和标准项目仍然以数据资源为主,客观上形成了标准研制与标准现实需求的脱节现象,导致标准难以满足地理信息产业发展需要,加剧了标准适用性差、先进性不够等问题。

随着地理信息标准化工作的不断深入,企业和高校科研单位的参与程度正在加深,标准研制方向也正在向应用服务类转变,地理信息标准化主、客体失位这一根本性问题将逐步得到缓解。

4.结语

我国地理信息标准化仍受原计划经济体制影响,其主体仍然是标准科研单位和行业事业单位,高校科研单位和行业协会、企业仍处在弱势群体地位。目前,这一形势开始发生变化,行业协会和企业承担标准研制呈现逐步增加态势。我国地理信息国家标准仍以数据资源类为

主,其次是应用服务类,管理类和环境工具类国家标准较少,当前标准研制方向已呈现出从数据资源向应用服务转变的趋势。

参考文献:

[1]刘利.我国地理信息产业空间分布现状研究[J].测绘科学,2010(S1).

第2篇:地理信息发展报告范文

一、指导思想

以实用、便民、开放为目标,以统一、通用、科学、标准、共享为原则,以统一的地理空间参照为标准,将全市经济发展、建设和管理及市民生活有关的各种自然、社会、经济、人文、环境等要素数字化,为建立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社会保障、便民服务等信息系统提供服务,逐步建立一套面向全社会提供服务的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力争在全国地理空间框架建设中成为典范,达到试点示范效果,有效促进全市信息化实现跨越式发展。

二、目标任务

年月底前完成项目申报、资金申请及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年底前搭建完成整体系统框架。

三、工作分工

(一)市发改委负责“项目”可研报告、初步设计的审批。

(二)市工信委负责协助制定相关标准规范,衔接省工信委做好我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标准规范的审核备案。

(三)市财政局要将项目配套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并做好国家、省级财政“项目”专项资金的使用监管。

(四)市规划局负责“项目”的组织实施和统筹协调,做好与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省测绘局的衔接、协调,并接受国家、省上的指导、监督。

(五)市数字办具体做好“项目”组织实施,尽快完成试点方案评审、项目报批,做好开工、验收等工作。

(六)市勘察测绘研究院负责做好项目技术支撑和方案编制。

(七)新区管委会、市国土局、市环保局要积极配合,提供必要的地图信息,开放系统接口。

四、实施步骤

(一)安排部署及方案预审“项目”领导小组对整个项目实施进行安排部署,下发相关通知,明确工作任务,提出具体要求。同时,提请省测绘局完成对《数字地理空间框架建设项目设计书》进行预评审。

(二)方案评审及签约由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省测绘局对《数字地理空间框架建设项目设计书》进行正式评审,并举行市人民政府与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省测绘局三方签约仪式。

(三)项目前期准备完成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及施工建设前的准备工作,申请核拨项目建设资金。

(四)项目建设开展地理空间信息数据库建设,搭建数字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开展地理信息公众服务系统(天地图)、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地质灾害信息系统、数字城市社会服务管理系统等地理信息示范应用系统建设,全面完成数字地理空间框架建设任务。

(五)项目验收由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省测绘局对项目进行初步验收和正式验收,系统正式上线运行。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成立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长为组长的数字地理空间框架建设试点项目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名单附后),全面负责项目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设立在市数字办。

第3篇:地理信息发展报告范文

关键词:测绘;地理信息;建设;矛盾

中图分类号:P2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测绘科学不是空穴而来的,它的出现伴随着人类社会的现实进步而有了不断的发展。测绘原本是一门单独的几何学科,但在信息化发展的现实社会中,它已然不再是一门简单的学科,而是地理信息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关键组织部分,同时,以3S为关键科学技术特点的地理信息事业已成为一个重要性的战略产业。为此,对测绘地理信息的建设是非常急切要解决的事情,纵使在建设过程当中潜在很多的矛盾,但是我相信,只要我们加以努力的去分析解决,我们国家的测绘地理信息会建设得日益强大。

想要做好城市建设,与之规划与设计分不开的,要搞好规划、征地、设计、建设,不能没有基础比例尺的地形图和测量数据。然而这种测量数据和基本比例尺的地形图一定要非常的准确、详细、现势性强的数据和图件。这种测量数据和地形图,就是最根本的基础地理信息,也是当前城市建设中一个最为基础性的关键方面。

1 测绘信息的重要性

我们在加快城市化建设,加快各类工业区、经济区、开发区建设的过程中,在建设之初往往对基础地理信息重要性和测绘技术保障矛盾了解不多,并且也了解不深,对其重要性认识更加是非常不足,因此,往往潜在重项目引进立项,重有形建设,而轻设计规划、更轻基础测绘的状况。特别是在城市新区建设中、在组建开发区、工业区之初,由于急于上项目,对测绘方面,总认为只要有张地形图就好,不管它是新图还是旧图,不管其成图精度、可靠性如何。甚至没有地形图就先拼凑一下,先上了项目再说。孰不知“万丈高楼平地起”,没有坚实可靠的基础,怎能保证整个建设期间和建设完成后的运行不潜在极为不利因素的影响。在此情况下,我们就应该对测绘地理信息进行必要的建设。

我国《测绘法》指出:测绘事业是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社会发展的基础性事业。近十年来,随着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并日益与测绘专业技术相融汇,测绘科技在城市建设与管理中已不再只局限于“测量”和“制图”等简单的单一学科,而是包括地理和空间信息的获取、汇总、分析、处理、资料录用等程序,形成数据库、软件智能人性化产品、分发及利用的综合性学科。而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测绘地理信息的地位也是越来越重要,显然已经是我国乃至全世界的城市化进程中必不可少的技术工具和信息来源,同时为城市建设、城市交通、通信、城市规划、市民生活等方面提供可靠的数据信息,可以说确实是起到了事半功倍的关键作用。

2 测绘地理信息建设中潜在的矛盾

2.1经费矛盾

城市的开发建设,常遇到的是经费不足。特别是建设初期百事待兴,经费十分有限,一方面到处挖掘和努力争取资金,另一方面处处节约开支,总体建设要设计,要规划,要测绘,对于测绘地理信息建设这一块,尽管是基础的基础,但毕竟相对而言“看不见、摸不着”,再加上我们负责建设的行政领导有时对测绘地理信息建设的保障方面了解不深,认识不足,往往在测绘经费投入方面严重不足。这样势必使得规划、设计、征地、建设建立在基础测绘相对极为薄弱的基础上进行。例如,需要测绘更新地形图时却用很旧的地形图进行修修补补;需要进行整体控制测量并与国家坐标系统联系时,却采用任意坐标系统简单地进行控制测量,甚至没做控制测量;需要采用大比例尺地形图进行详规设计时,却采用较小比例尺地形图粗略放大替代;需要正规的、有资质有质量保证的测绘队伍测量,却聘请一些费用较便宜的杂牌挂靠的测绘队伍去测量,质量难以保证。凡此种种,实质上使得建设基础建立在松软不牢靠的沙地上。

2.2 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的数据源与更新矛盾

城市测绘地理信息建设中,信息快速更新是保持信息系统现势性的关键,如果系统的信息保持不变,系统会老化,提供系统误导的信息数据,甚至会失去生命力。因此,保持系统的现势性是关系到它持续发展的矛盾。当前,城市测绘地理信息系统的更新矛盾已成为系统建设的核心矛盾。要解决更新矛盾,作为测绘部门来说,就要明确更新策略,采用什么样策略才能保证信息现势性。在这方面各个城市都有很多宝贵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同时我们认为可采用以下三种策略来制定更新策略:

2.2.1 数据源与更新服务网络的建立。充分利用退休测绘人力资源或利用城市中的各办事处的城管或规划员,对本管辖区域内的房屋、道路等地形要素监视(巡视),发现变化,通知测绘院立即更新,以此来建立数据源与更新服务网络;

2.2.2 区域性小面积的更新。各城市都有一支专业的测绘队伍满足城市基础建设的需求,可通过工程测量和竣工测量,实现区域性小面积的更新;

2.2.3 常规的大规模更新。由于现在已是数据产品,原来的模拟图的更新策略很难满足当前城市化发展的需要,要想满足城市管理的需求,做好服务,就应制定与数字产品相适应的更新策略。

2.3 可持续发展矛盾

城市空间基础设施建设要在数据服务中建立自身造血机能,就需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随着城市测绘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人们都意识到服务的重要性,服务的逐步产业化也成为我们日益关注的新的经济增长点。而服务产业化的核心是服务有偿化,服务有偿化可以使城市空间基础设施建设建立自身造血机能,逐步的走向良性循环,实现可持续发展。

2.4海量数据存储矛盾

随着“4D”产品的生产,数据量会愈来愈大,这就对我们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城市测绘地理信息建设中的海量数据存储矛盾,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磁盘阵列和大容量的磁带库,在经济条件不太好的情况下,可采用硬盘和磁带,确保数据信息的安全和备份。

2.5重视测绘地理信息建设中的安全矛盾

测绘地理信息建设中的安全矛盾主要是网络和数据库系统的安全,重点是防病毒、防黑客人侵,一般都采用防病毒软件和防火墙等措施来保证安全。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防黑客入侵,防黑客人侵不但要防外部黑客入侵,还要防内部黑客入侵,一般人对外部黑客防范比较重视,但对要防内部黑客入侵防范都不太重视,我们认为内部黑客一旦入侵比外部黑客入侵更危险,造成的损失更大。因此在购置防火墙时,一定要考虑有防内部黑客的功能。

3 测绘地理信息的发展要抓住机遇

当前,测绘地理信息工作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测绘地理信息工作得到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前所未有,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对测绘地理信息的旺盛需求也是前所未有。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积极发展地理信息新型服务业态。发展地理信息产业、建设数字城市等多项测绘地理信息工作被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副总理专程视察指导测绘地理信息工作、发表重要讲话、并宣布国家测绘局更名为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中央组织部、中央编办、国务院办公厅、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法制办等部门加大了对测绘地理信息事业的支持力度。与此同时,各地党委政府对测绘地理信息工作的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也显著提高。这些都为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推动新一代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兴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建设智慧地球、智慧中国、智慧城市,必须有赖于地理信息技术和地理信息资源的支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国家信息化水平、维护国家安全利益以及提升文化软实力等,都需要准确、丰富的测绘地理信息服务。

4 结束语

城市是一个地区之经济、政治、科技、文化、教育发展的源地,在整体的经济社会进展中发挥着非常重要性的作用。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中,一定要提升城市建设发展的步伐,推动城镇化进程。然而加快城市建设发展,往往与科学的计策紧密联系。要做到科学决策,又与高水准的可执行性探究和整体规划分不开;而高水准的可执行性探究和整体规划与建设是紧密相连的,这就是基础地理信息及测绘技术保障。所以,及时有效的解决绘测地理信息技术建设中潜在的矛盾对于今后整个社会的发展进步有着非常关键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关东轮,杜法亮. 地理信息在城市建设与管理中的作用[A]. 科技资讯, 2011(2)

第4篇:地理信息发展报告范文

(吉林市勘测设计院 吉林 吉林 132011)

摘 要:文章介绍了地理国情和地理国情监测的概念,地理国情监测的范围和目标,地理国情监测的意义和地理国情监测与基础测绘的关系。

关键词 :地理国情监测;基础测绘;3S技术;无人机航摄系统

中图分类号:P208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65-2272.2015.09.028

收稿日期:2015-03-20

国土资源部于2011年提出了“构建数字中国、监测地理国情、发展壮大产业、建设测绘强国”的总体战略思想。并明确提出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进,并在相关省份进行了试点。地理国情监测是社会发展对测绘工作的新要求,是服务社会发展的职责和战略任务”。

1 地理国情监测

地理国情监测是以导航定位(GNSS)、航空航天(RS)、地理信息(GIS)等测绘手段,综合不同时期测绘成果资料,对多种地理要素进行动态、定量、空间化的监测,并分析分布特征、变化频率、变化趋势、地域差异等,形成监测数据并能准确反映各类要素信息的发展变化规律及空间分布、从地理空间的角度客观、综合展示国力,为社会各方面提供真实可靠的国情信息。

2 监测的范围和目标

对于全国陆域960万平方公里范围,选用遥感影像分辨率优于2.5米,综合利用1:5万地理信息数据,开展重要信息普查和监测;对变化快、经济条件好、成果丰富的区域,选用遥感影像的分辨率应优于1米,利用1:1万地理信息数据,开展普查和监测;在某些特定区域开展典型监测。

“十二五”期间主要是开展重要地理国情信息普查,建设动态监测系统;初步建成监测技术、指标、和标准体系,基本具备常态化监测重要、典型地理国情信息的能力;开展相关试点和示范工作,完成对地形地貌、地表覆盖、地理界线等地理国情信息的统计、分析工作;形成重要与典型地理国情监测信息统计分析报告和多样化地理国情信息。

“十三五”期间及以后主要是在“十二五”的基础上,形成定期常态地理国情信息监测机制,实施定期常规性监测,持续对全国范围的自然、生态等地理环境要素进行空间化、定量化、常态化监测,构建地理国情信息网格,形成定期报告和监测机制;反映国家重大战略、重要工程实施状况和效果。

3 开展地理国情监测的重要意义

3.1 准确掌握国情国力

地理国情是从地理的角度描述、研究和分析国情,基本内容是自然、生物和人文现象的空间变化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是空间化、可视化的国情信息,是综合性、整体性、宏观性、的调查、分析和描述。

3.2 它是生态文明建设的迫切需要

我国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生态退化、环境污染、资源短缺、以及区域发展不协调等问题也非常突出。为此,需要通过调查、监测、评估资源环境、生态状况,加强预测,为宏观调控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提供权威、客观、准确的地理国情信息,促进人口的合理布局,资源的优化配置,国土空间的高效利用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3.3 它是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迫切需要

在应对地震、雨雪冰冻、旱涝、泥石流、矿难、火灾等突发事件中,由于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缺乏,影响了事件处置的决策和响应速度。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各类社会矛盾逐渐凸现,减灾救灾和维护社会稳定的任务十分繁重,如何高效地应对和快速反应,急需对自然灾害多发地区和灾害发生时及灾后重建中进行动态监测,维护百姓利益、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3.4 它是促进科学管理决策的迫切需要

通过开展地理国情监测,深入揭示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资源环境的内在关系和演变规律,快速获得地表植被、土地利用、生态变化、环境演变、城镇扩张等各种地理国情信息,可以为决策者把握空间布局,注重统筹兼顾,作出系统、科学、可持续的长远规划和科学决策提供依据,为发展战略与规划、生态环境安全、突发事件等提供可靠的参考资料。

4 地理国情监测与基础测绘的关系

4.1 地理国情监测是基础测绘的延伸

基础测绘提供单一的、静态的自然地理数据获取、管理和利用,注重描述现状信息,提供直接数据服务,是支持地理国情监测活动的基础。地理国情监测注重描述动态变化信息,提供信息服务,是对基础地理数据的增值利用,是自然地理数据、社会经济数据和人文地理数据的综合分析利用,是基础测绘的延展。地理国情监测属于测绘的专业范畴,也是基础测绘的重要内容,“基础测绘”侧重基本内容和基本技术手段。随着信息化测绘技术体系的应用,用户对地理信息数据的变化周期、变化频率、变化量、变化形态及数据的综合分析利用提出了新的需求,既有总体需要,也有分类需求。地理国情监测就是将新需求与传统基础测绘结合,按照新的需要在原来基础上延伸、重构和拓展,既表示地理分布形态、距离、高度和范围等,还提供周期变化的形态、距离、高度等变化结果,以及综合分析数据成果。地理国情监测与基础测绘是“各有侧重、相互支撑、互为补充的有机整体”。

4.2 测绘基础建设是做好地理国情监测的保障

地理国情监测的重点是快速动态掌握最新地理信息数据。这需要充分利用先进卫星定位技术手段,建设全国统一和共享的卫星导航定位服务体系,提供高精度、高效率的导航定位服务。在基础地理信息资源建设方面,全面完成国家、省区和地级市三级多尺度、多时相、要素内容丰富、标准统一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实现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动态更新与联动更新并定期;在基础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建设方面,实现公众版天地图、数字省区公共平台、数字城市公共平台的互联互通。

5 测绘高新技术在地理国情监测中的应用

5.1 3S技术的应用

(1)航空航天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和全球卫星导航定位技术(GNSS)等高新技术的应用,使地形地貌特征、道路交通网络、土地利用与覆盖、城市布局与城镇化、生产力空间布局等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信息的获取更加便捷,对信息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和监控能为各部门制定政策提供科学依据,还可以对灾害进行预警,对资源消耗、污染物排放等进行监测,对土地利用、宏观调控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

(2)人们把GIS比作大脑, RS、GPS比作两只眼睛。在空间定位技术方面,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俄罗斯的格洛纳斯(GLONASS)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欧盟(EU)开始建设伽利略(GALILE0)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我国的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为测绘定位提供了简单快捷的技术手段。北斗卫星至2020年,将达到30颗左右。目前,大约有50颗对地观测卫星正在不停地搜集地球环境数据,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技术的发展使测绘成果的内容与形式更加多样化,极大地加快了地理信息数据的获取与更新。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成为测绘的又一重要信息源。中国正在建立空天地立体多元的遥感体系。

(3)地理信息系统由计算机硬件、软件和相关的方法过程所组成,用以支持空间数据的采集、管理、处理、分析、建模和显示。目前地理信息系统已在军事、自然资源管理、土地和城市管理、电力、电信、石油和天然气、城市规划、交通运输、环境监测和保护、110和120快速反应系统等国防、经济建设、日常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

5.2 无人机航摄系统的应用

无人机航摄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测绘方式具有安全性、灵活性、高分辨率和抗干扰性等技术优势。针对无人机在服务地理国情监测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和尝试,并将其广泛地应用到农林遥感、国土监测、环境监测、海洋监测、地质矿产勘查、测绘制图、气象预测、灾害应急服务等地理国情监测领域。

低空获得高分辨率影像数据是无人机航摄的最大特点。我国已初步建立起一个遍布全国的,由超过30支无人机航摄系统应用队伍组成的专业低空遥感影像获取服务网络,为我国地理国情监测及测绘应急保障工作提供了重要装备支撑。

6 结语

第5篇:地理信息发展报告范文

近两年来,随着需求爆发式的增长和移动互联技术的快速发展,测绘地理信息呈现出四个新的特点和趋势。

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四个特点

一是地理信息重要性得到极大提升。我们现在进入了一个信息化时代,一个大数据时代。在这个时代崇尚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来评价。数据被视为科学的度量、知识的来源。

在古代我们会要求我们的决策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美国科学家提出来“除了上帝,任何人必须用数据来说话”。可见数据在现在这样一个大数据时代,它的重要意义得到了空前提升。地理空间的思维方式,地理信息技术作为准确掌握国情国力的科学手段,成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

二是移动互联时代地理位置至关重要。我们已经很快跨越了互联网时代进入了移动互联时代,这个时代的特点对象是移动的,那么对移动的对象进行管理提供服务,必须要适时掌握地理位置,这位整个测绘地理事业发展带来了极佳的契机。

三是科技进步催生全民测绘时代。以前做测绘需要专业的设备、人员,而现在我们可以很容易的从互联网上获得基础数据源,比如可以通过谷歌、天地图获得很多基础信息,而处理工具和软件也变得越来越简单,像智能手机会提供很多软件,像扫街车扫过以后会获得整个街面三维各方面的信息,现在技术的进步和更加开放的 数据政策改变我们的制图方式,而地图的内容从原来的按照标准规范生产到现在我们讲究按需服务,根据需求绘图,在这样一个时代所有的人都可以是测绘人,所有的人都自觉不自觉的做一些测绘地理信息方面的工作。

四是地理信息服务普世化。我们每一个人每天在不知不觉中使用测绘地理信息的一些服务,有时候我们甚至感觉是被服务。现在我们手机里都会有地图,出行的时候会上互联网查询地图,要到某一个地方去会做导航,地理信息的服务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甚至是一个标配,在现在电子商务普及的情况下,地图成为移动互联的入口。比如某人回到家乡,想见见同学,晚上想一起吃饭,打开电脑会搜索相应的餐馆,进入一个地图服务的界面,它会显示哪些类型的餐馆,大概在什么位置,选择好其中一个餐馆可以通过这样一个入口,去了解这样一个餐馆环境以及价外方面的信息,然后把这个界面的信息连同餐馆的信息发给同学,那么他们收到信息以后,一方面他们同样可以了解餐馆的情况,而且同时这个地图会直接导航他们到达要聚会的餐馆,可以说在整个活动期间地图是一个入口,也是穿起整个这个行为的非常重要的一条线。地理信息这样一种服务,这样一种技术,已经和我们的生活方式完全融合在一起。

普世化的理论分析

用钱学森地理科学的理论来阐述地理的价值分为四个层面:技术层面、应用层面、理论层面和哲学层面。

从技术层面来说我们会运用到地理信息方面的一些技术,我们会采集到一些数据,提供这些数据的服务。在往上走,我们用这样的数据和技术来提高生产力,来服务工作生活,就会做一些应用,应用于城乡规划,工程建设、城市管理等,把我们的服务上升到一个应用的层面,

慢慢的,光有这样单独的技术层面、应用层面的这种价值还不够,我们应充分利用地理信息背后蕴含的知识在整合经济、社会、人文方面的信息,用它来分析整个人地关系,来促进整个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上升到一个理论层面,最终上升到一个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甚至发展世界这样一个哲学层面,这样地理的价值在这两个层面得到最大程度彰显。

以前我们测绘地理信息的价值更多的停留在技术和应用层面,而现在我们应该往理论和哲学层面去跨越,正像乔布斯所说的科技只有与人文联姻才能歌唱,测绘地理信息工作我理解的也是这样,如果我们只是满足提供一些基础的数据和简单的业务应用。我们始终停留在技术和应用的层面,我们要进入到国家经济建设的前台,我们要直接提供服务的话,我们必须要上升到理论和哲学的层面,现在从国际上来说提出了最高的目标提供地理设计服务,最初原始社会的时候提供的是一种定位的服务,这种服务是在地图以下的信息和服务,慢慢发展到现在这个阶段提供的是地图服务,把地图上的信息提供出去,服务各个方面的建设,最终我们要提供地理设计服务,要把地图之上的更多信息做深的挖掘,上升到理论和哲学的层面的服务。什么是地理设计服务,从原来的掌握地球表层各种空间信息描述的方法,提升为掌握地球表层自然人文现象或事物的空间分布特性及其运行规律与机理的方法,并能提供规律性的解决之道。地理服务的出现有它的时代背景,以前我们做决策的很多时候基于人的经验和理性,人的经验和理性是有限的。现在进入到一个大数据时代,我们利用这些数据和科学的手段来辅助决策,一定是可以极大的扩大人的理性范围来提高决策的质量,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在全球尤其是发达国家数据科学家开始与社会科学家合作,也就是说科技与人文联姻来共同解决这些复杂的经济社会、资源、人口、环境、灾害方面的复杂问题。

三个新趋势

一是地理信息的价值空前膨胀。我们要深挖地理信息背后一些知识发现,深挖其中的隐含价值,这个会成为推动整个行业飞速发展的引擎,正因为地理信息价值在不断彰显,向微软、亚马逊、苹果、阿里巴巴才会进入到这样一个行业,开始为这个行业提供相应服务。

二是地理信息生产与服务提供者从专业走向大众,数据采集与运营服务会慢慢分离,专门从事数据采集成为整个产业链的最上层专业公司,很多运营商会在整个产业中下游不断涌现。另外随着移动互联技术的飞速发展,有很多自发性数据采集,像众包、UGC( User Generated Content )的方式成为一种趋势。众包是在互联网上新出现的概念和服务,比如有人想绘一张图,全球宝马汽车分布图,做这样的工作靠某一个机构某一个人会非常困难,现在有了互联网会变得非常容易,只要在互联网上发出这样一项需求,就可以用很便宜的价格甚至是免费的价格,利用成千上万互联网用户的积极性获取到所需要的信息,现在这种众包的方式正在逐步走向实用 数据获取和数据采集。 地理围栏技术也在不断发展,这都是在移动互联时代出现的新技术地理围栏,就是用地理位置圈出一个范围,推送一些信息和精准的服务可能你的手机上会收到商圈里哪个商场在促销,类似于这些很精准的信息车联网发展也很快,车联网就是把车与车之间建立关联,把车与你生活的各个方面关联起来,举个例子,我们开车去一个地方,想知道实时天气怎么样,如果车在车联网里面,前面行路的车雨刷器会根据使用频率来判断是否下雨,然后反馈给你。

三是地理信息服务的边界不断扩展。我们以前提供的是以二维为主的一些数据,而现在我们的地理信息产品开始转向三维甚至是四维,因为在移动互联时代,我们有必加上时间这个维度。

首先,地理信息服务会从静态走向动态,比如我们以前只提供一个地图,告诉你某个地方怎么去就可以了,现在这样的要求已经不能满足大众的需求了,需要加入实时的路况等动态信息。

其次,地理信息服务从显形走向隐形,比如现在比较流行的嘀嘀打车等O2O服务,大众不会明显感觉到时地理信息服务,很多的服务走向了隐形,但是与此同时,地理信息服务的作用从幕后走向了前台。随着地理信息普查工作的开展,地理信息服务不仅仅是一个基础性的工作用来辅助决策,而是会越来越多地直接参与到决策中来。地理信息服务从间接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直接走到了经济发展的主战场。

第三,地理信息服务从独立走向了融合。以前一个单位或者部门就能独立提供相关的测绘服务,而现在的地理信息服务需要很多部门协作才能完成。

最后,地理信息服务从贫信息走向富信息。以前的一张地图产品承载的信息有限,而现在能够获取三维坐标、空间关系等等很多信息。

第6篇:地理信息发展报告范文

智慧城市是城市信息化的高级阶段

总理视察中国测绘创新基地时指出,测绘地理信息是经济社会活动的重要基础,是全面提升信息化水平的重要条件,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内容,是维护国家安全利益的重要保障。总理还指出,离开了测绘地理信息,就不可能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的信息化。智慧城市是城市信息化的高级阶段,是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标志和具体成果,离开测绘地理信息就无法建成智慧城市。换而言之,测绘地理信息部门不仅为数字城市向智慧城市发展奠定了工作基础,而且在智慧城市建设中还将发挥着独特的优势和作用。

智慧城市不是空中楼阁,必须建立在海量的、精确的、动态的地理信息数据基础上。我国已经完成了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全覆盖,形成了国家、省、市全方位的地理信息数据源,建立了庞大的动态地理信息数据库。目前测绘地理信息部门正在积极构筑海陆空天地一体化的高精度、实时化地理信息获取能力,使大地测量从静态到动态、从地基到天基、从区域到全球发展,推动航空航天遥感朝“三多”(多传感器、多平台、多角度)和“四高”(高空间分辨率、高光谱分辨率、高时相分辨率、高辐射分辨率)方向发展,通过卫星发射组网进行全天时、全天候观测,使获取的地理信息资源在时空上覆盖面更广、数据量更大、准确度更高、现实性更强。不难预见,全方位、多时空的地理信息将让城市更加“耳聪目明”。

李维森说,为了推动城市智能化时代的到来,早在2006年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就与省级测绘部门和市级人民政府三方共建共享,开展了全国数字城市地理空间基础框架建设,其中包括地理信息数据和公共平台,所建成的空间框架和公共平台是市政府权威的、唯一的、全市域的共享平台。截至目前,全国333个地级行政区中有317个开展了这项工作,170余个已经建成。而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地理空间框架经过扩展、提升将方便地升级为智慧城市的时空信息云平台。

目前,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通过开展时空数据建设、云服务系统开发和典型应用示范等试点工作,探索智慧城市时空信息云平台的建设模式、共享模式和服务模式,凝练工艺流程和标准规范,为全国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升级转型以及后续大规模的智慧城市时空信息云平台建设提供指导,为智慧城市、智慧区域和智慧中国建设奠定了基础。

智慧城市促进城市问题解决

党的十报告明确提出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但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我国城市人口已经达到6.75亿,占到了总人口的51%。预计到2030年,这一数字有望增加到10亿,城市人口的剧增,不可避免地受到土地、空间、能源和清洁水等资源短缺的约束,导致交通拥堵、医疗资源紧张、教育资源不均、环境污染、就业压力、城市安全监管等问题的出现。

“传统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方法已经难以解决这些问题,以时空信息为基础的智慧城市建设通过使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智能化手段,重新审视城市本质、定位发展目标、培育城市功能、调整城市结构,通过智能传感和智能决策调整城市运行方式,优化发展环境,对逐步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将有重大意义,因此建设智慧城市能够促进城市发展过程中一系列问题的解决。”李维森告诉《经济》记者。

产业是支撑城市发展的基础,失去产业支撑的城市就会陷入“鬼城”的噩梦。当前我国许多城市的发展过分依赖土地财政、资源开发等,缺乏核心技术和品牌能力,随着土地、矿产等资源的消耗枯竭、劳动力成本的不断增加,城市面临着巨大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亟待进行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

智慧城市建设能否为产业发展注入新鲜血液?李维森指出,智慧城市建设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因为智慧城市建设,需要构建大量智能化基础设施,需要海量的时空信息数据,需要通过广泛地采用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数据采集处理、数据挖掘服务、知识管理等技术,以提高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服务的智能化水平,使城市运转更加高效、敏捷、低碳与和谐。

因此,智慧城市建设为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成长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发展契机,将进一步推动智能交通、城市管理、城市安防、医疗信息化、绿色建筑、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时空信息云平台的建设对时空数据的获取、处理和深度挖掘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将有力地促进航空航天地理信息获取、大数据存储处理、云计算以及新型地理信息服务业的成长,为地理信息产业的发展打开了更广阔的空间。目前,数字城市和智慧城市建设已带动影像获取、应用系统开发等领域的大发展,拉动地理信息产业服务产值高达300多亿元。

城市管理模式的变革

什么是智慧城市?在李维森看来,一个智慧的城市应当包括像人类感官一样的实时信息感知设备,像人类神经系统一样的信息与指令双向传输网络系统,像人类大脑一样的云计算中心,像人类行为器官一样的应对与处置专题系统。智慧城市在时空信息支撑下,依托互联网、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将人类知识物化到信息化条件下的城市规划、设计、建设、管理、运营和发展等各项活动中,建立起不依赖人或少依赖人的智能化城市管理模式,将给传统的城市管理模式带来一场深刻的变革。

第7篇:地理信息发展报告范文

[关键词]地理信息;综合管网;规划建设

目前国内外现存的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开发有很多,大致可以纳概括为两类。一是利用GIS系统来处理用户的数据,二是在GIS的基础上,利用它的开发函数库二次开发出用户的专用的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目前成功应用到包括资源管理、自动制图、设施管理、城市和区域规划、人口和商业管理、交通运输、石油和天然气、教育、军事等几大类别的一百多个领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城市地下综合管网地理信息系统就是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将城市地下综合管网的空间数据和自身特征在计算机系统中有机结合,建立城市地下综合管网的空间信息模型,真实记录着城市管网的过去和现在,并以其专业的分析和表达,积极影响和提升着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发展和水平,为政府和企业的管理与决策及市民社会生活提供大量的信息服务。近年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基础建设发展迅速,在城市区域内已初步形成大规模的错综复杂的地下综合管网,加强综合管网资料的管理对城市的安全和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下面详细介绍一下城市地下综合管网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规划与管理中主要应用的几个方面:

1、城市综合管网规划设计

城市综合管网规划设计是城市地下综合管网地理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利用GIS技术可以保证基础数据详尽、可靠、准确,利用庞大的数据库资源可以方便快捷地生成各种专业用图、表格和报告,再配以系各种统的专业分析,例如综合管网横断面分析和专业管线纵断面分析、三维模拟分析等功能,可以轻而易举的获得真实的管线综合指标及素材,这将极大地减轻专业管线规划和综合管网规划及竖向设计等工作的强度。同时,城市地下综合管网地理信息系统结合地上地理信息和卫星遥感图片等空间信息,还可以进一步地辅助城市综合规划和决策的科学性。

2、城市综合管网的规划审批和管理

城市地下综合管网地理信息系统作为管线系统的电子化和信息化本身就是规划审批和管理的巨大变革,不仅可以优化建设项目审批流程、加大项目审核的深度、提高规划与管理审查的质量、增加审批的公开透明度,而且把城市地下综合管网地理信息系统与电子政务结合,将建立一种全新的电子规划与管理审批模式,业务部门应用基于GIS的规划与管理系统,在日常工作中就可以实现规划方案与规范条款的智能化对照,规划与设计审批的电子比对,规划与建筑物的电子复核,真正意义上的无纸化办公,甚至是远程办公、智能化办公,大大提高现有的规划审批管理水平和效率,切实提高规划控制和管理。

3、工程建设期的科学管理

地下管线信息系统的应用有助于避免市政建设过程中道路的多次开挖,降低施工中地下设施的矛盾与事故隐患,提高管线工程施工与管理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为城市地下空间的利用提供基础信息保障,减少了盲目施工造成的经济损失。

城市地下综合管网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必然要求工程建设期的新建管线数据采集并入录系统内,这就将隐蔽工程的数据自然而然的将变成公开透明,将现场的施工监督与管理提高至数据化和实时化,第一时间发现问题,整改问题,便于制定和细化现有的规范和制度,易于执法管理和实际操控,进而实现城市地下综合管网地理信息系统的图形数据采集与更新,并建立管理―建库一体化的成果信息库动态更新机制。

4、基础设施管理与维护

第8篇:地理信息发展报告范文

关键词 : 地理信息系统;测绘;规划;数字地图;数据库

中图分类号: P2 文献标识码: A

地理信息系统(GIS)是计算机科学、地理学、测量学和地图学等多门学科的交叉,利用计算机建立地理数据库,将地理环境中的各种要素,包括它们的地理空间分布状况和所具有的属性数据,进行数字存贮、处理和分析,建立有效的数据管理系统。通过对多种要素的综合分析,方便快速地获取信息,满足各种不同的应用或科学研究的需要,并以图形和数字的方式表示结果。

目前GIS早已不限于地理学研究和应用的领域,目前已与各行各业和我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更重要的是它的应用领域还在不断扩大,广泛应用于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城市规划、工程设计、天气预报、防灾减灾、投资项目评估、社会统计、公安交通与管理等方面。本文仅就城市规划与测绘中的地理信息系统进行讨论。

1测绘科学是GIS的基础学科

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数字地图――以数字形式存贮的地图,也是当代测绘科技的重要成果之一。通过数字地图数据库,规划设计人员可以获取准确可靠的信息,并可资源共享。因此,建立GIS的第一步是设计并建立数字地图数据库。

1.1数字地图的制作

数字地图的制作分为数据采集和数据编辑两大步骤。数据采集方法主要有:

1)通过外业实测和电子手簿的自动记录及数据转换。

2)在航测内业测图过程中,以仪器对航片进行采集。

3)用数字化仪对已有成图进行数字化。

数据经过编辑处理,便可形成数字地图。

1.2数字地图的优点

1)经缩放编辑后,可形成任意比例尺的可视图。

2)分层编辑,不同层次存贮不同的地图要素。按不同层次的内容输出、组合,可以编制不同用途的各种专业用图。

3)修测十分方便。在AUTOCAD环境下,可对基础图内容实行特殊配置注记,进行设计、量算和修改。

1.3城市规划综合数据库

城市规划综合数据库包括基础地理信息、土地使用状况、城市基础设施、资源和环境保护信息等多种内容,其中最重要的是基础地理信息。它包括矢量化地形图,遥感影像图,4D数字化产品,空间化的社会经济统计资料等。

2 GIS在城市规划与测绘中的重要作用

常规的城市规划设计都在测绘人员提供的测绘图件、资料下进行。由于测绘与规划设计严重脱节,既不能发挥测绘人员对规划设计的参与作用,又难以使规划设计人员吃透客观实际的信息,因而不利于提高规划设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益。数字地图的出现和GIS的发展,使这一状况得到了改变。由于GIS主要以数字地图的形式输入输出,查询、分析直观易懂,因此很易为规划设计人员所接受。

在GIS中,由于所获取的测绘基础数据详尽、可靠、准确,大大提高了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同时计算机的高速运算和具有极强的逻辑判断功能,可在短时间内提供多方案比选,增加了规划设计方案的合理性。而且,计算机可以自动地生成各种规划用图、表格和报告,利用数据库又易于删补、更新,因而还可以实现城市规划的动态监控和动态设计。通过对GIS的研究和使用,还可增强测绘人员和城市规划人员的协作,使信息的获取和使用臻于统一,促进城市规划工作。

近年来,随着获取和处理遥感数字图像的明显进步,预计在不久的将来,数字化、航天遥感在费用、质量、信息量上的优势将更加明显。因此,应将遥感信息列为城市规划基础地理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尽量采用影像图作为规划成果的背景图,并吸引更多的遥感应用机构为城市规划提供技术支持与服务。通过对GIS空间信息的查询、分析和应用,可望大大增加规划设计的深度和广度。

3前景展望

GIS的发展速度和规模空前。它正在与GPS(全球定位系统)、RS(遥感系统)、DPS(数字摄影测量系统)、ES(专家系统)和多媒体技术进一步融合,扩展其功能。一旦更全面地解决了地图信息的自动采集问题,加强了空间技术的研究,将空间数据库与方法库、知识库联接起来,GIS又将向集成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对于测绘学来说,GIS、GPS、和RS的有机结合,将从根本上改变其传统学科的内涵,测绘将由原来单纯提供信息的服务性工作转变为参与规划设计和决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有力地推动管理的严格性,决策的科学性,规格的合理性和设计的高效率。也将更显示出测绘工作的高科技晶位和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重要性!

第9篇:地理信息发展报告范文

关键词:地理国情监测;像控点;城市地理信息数据库

国家城市地理信息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性资源和战略性资源,对国家社会的经济发展、国防建设和人民生活意义非凡。我国近年来的地理测绘工作已经由服务于国家重大工程、重大战略逐渐向建设国家信息化转移。目前的地理监测资源和服务特点已经逐渐不能满足社会各界的逐渐增长的管理业务需求。基于以上综合因素,国家地理测绘积极响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需求,从而开展地理国情监测,以求顺应社会发展、拓展业务服务、提高业务水平的服务战略,最终满足甚至超过服务社会、民生的各项需求。

1像控点数据库

1.1 设计数据结构

试验区对采集的像控点数据及时分析,其具体数据根据不同内容可划分为空间坐标、概略、影像和像控点选取四类信息数据。空间坐标信息数据主要包括平面和大地坐标信息,以及例如经纬度、东坐标、北坐标等相关的基础信息。概略信息数据主要包括类型、展点图和采集设备等基础相关辅助信息。影响信息数据主要包括左右影像以及抓获其左右影像的时间、色彩和分辨率等相关信息。像控点信息数据主要包括采集像控点人员的基本信息以及采集地点及详细说明、采集时间等信息。

1.2 设计物理储存

像控点相关数据可以根据它们的储存方式来进行分类,主要可分为图形、文件和属性数据三大类。图形数据主要包括经纬度信息,并且这部分信息不但被记录在属性表,而且另外还以空间数据的格式进行备份储存,以便展现更加形象可观的像控点位置信息。文件数据主要包括照片、视频和展点图等数据,这些数据通常以文件格式进行储存,并且通过一定的路径平台与属性数据实行关联。属性数据主要包括空间坐标、概略信息、像控点选取等信息数据,这些数据通常以属性表进行储存,并且通过一定的路径平台与文件数据实行关联。

2 像控点数据管理

输入输出像控点数据和及时纠正高分辨率影像等服务是像控点数据库管理的主要服务对象,主要用户包括项目管理者、像控点采集员等。

像控点数据库管理系统可根据设计和管理需求、系统功能量中分类方式进行分类。按照数据库设计和管理需求,可分为文件数据和数据库两大部分;按照功能划分,可分为数据的输出、查询、输入和浏览四个功能,同时增加了第五个功能即数据检查功能,以至于确保数据的完整与准确。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

针对操作系统的实现,由于操作人员包括项目管理者、像控点采集人员、高分辨率影响纠正作业员等,他们的相关技术水平的熟练程度参差不齐,因此对操作系统要求操作简单明了、步骤简单。系统操作界面以大家最为熟悉的Arc-Map界面为主,如图2所示。

3 城市地理信息数据库的建设

为更好服务于政府对社会的宏观管理和重点规划决策,我国地理国情监测主要工作分三步走(图3所示)。

首先,建设城市地理信息数据库。主要内容包括有对基础和具专题性质的两种地理基础信息数据的建设。其次,基于数据库建立共享信息平台,通过改变传统服务方式,及从传统的拷贝硬数据转变提升为提供在线共享地图应用、数据信息等信息的服务,从而大大提升地理监测对社会各界对地理监测信息的不同程度的需求。最后,为了根据各项地理监测数据提供国情监测数据报告,最终为政府作出重大宏观决策提供科学准确数据依据,需要根据相关开发接口建立不同专题的相关应用系统。

建立城市地理信息数据库作为逐步开展的地理国情监测工作的第一步,是能否成功达到目标的基础和关键。往期的测绘工作内容仅仅定期更新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提供的基础地理信息服务非常有限,专题的地理信息更加匮乏。虽然各自单位和部门拥有属于自己的专题地理信息数据库,但各数据库的建立基于不同的标准,无法达到统一,且无法实现及时共享,存在很大的局限性。然而在新的背景与形式下,应逐步扩大对地理要素的服务范围,对专题地理信息数据要加大采集力度,从而形成统一、唯一、标准的地理信息数据库,并根据数据平台、数据管理实现共享数据。

3.1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建立

城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分为7个不同分库(如图4所示),7个分库根据比例和分辨率而被细分为子库。如数字线划图,城市区域储存地图数据一般以大比例尺进行储存,如1:2000等。数字线划图子库储存位置、属性和形态等信息的主题主要由道路、水系、地貌、植被等人文和自然。每个子库还会根据多事态数据分别储存历史库与现势库。

3.2 专题地理信息数据库的建设

专题地理信息数据库是用来专门储存具体相关业务的地理信息。专题地理信息数据库可按照不同的行业分为不同的子库,如国土资源、城市规划、水利等子库。它们又可根据业务的不同功能,划分为具体类别的二级子库,如水利子库范畴下的二级子库可分樗资源、工程建设、防汛等子库。具体相关业务的功能及范围大小决定了其子库的种类多少。

具体业务功能的资源需求是建立专题地理信息数据库的重要依据。如防汛功能,除了通过河流的专题地理信息来测量其位置意外,还要测量记录与其本身防汛功能相关的水量、报警水位等信息。

4 以水利行业建设专题地理信息数据库

城市水系主要由自然河流、池塘、湖泊等组成,常见水利主要有水库、防洪墙、进出水口等。他们按照业务功能的不同,所需的专题地理信息也不同,水利行业主要业务需求有抗旱、建设水利工程、管理水资源等,因此其所需的专题地理信息服务也应围绕具体业务而展开。

防洪业务需要预测洪水警戒线和城市水淹警戒等,并且根据第一时间得到的实况数据而分析模拟出不同的预警调度方案,为决策者提供可靠的参考,从而及时有效的知道防洪工作。因此为了满足防洪业务工作的开展,人工与自然防洪水利工程需要被包含在水利专题地理信息数据库中。

水利工程又可按照防洪的功能划分为分洪、蓄水、排水、防护等工程。其中蓄水工程中的典型工程就是水库,它主要功能是拦蓄洪水、对下游的防洪起减轻作用和消减洪峰等。因此水库的专题地理信息数据库中需要包含水面面积、库容等信息。

5 结束语

建立城市地理信息数据库现已成为当前我国地理国情监测的主要工作任务,并且工作内容已由传统的定期更新数据库,逐渐转移到对地理信息数据的动态监测,并逐渐扩散服务范围。我国近年来的地理测绘工作已经由服务于国家重大工程、重大战略逐渐向建设国家信息化转移。目前的地理监测资源和服务特点已经逐渐不能满足社会各界的逐渐增长的管理业务需求。基于以上综合因素,国家地理测绘积极响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需求,从而开展地理国情监测,以求顺应社会发展、拓展业务服务、提高业务水平的服务战略,最终满足甚至超过服务社会、民生的各项需求。

参考文献

[1]郑淑婷.关于城市群地质环境信息化管理平台的研究[J].地理信息世界,2016,01:41-45.

[2]李艳.浅析数字城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措施[J].低碳世界,2016,09: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