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对付网络诈骗的方法范文

对付网络诈骗的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对付网络诈骗的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对付网络诈骗的方法

第1篇:对付网络诈骗的方法范文

新款2010产品中的诺顿智能分析系列技术使用了大量在线智能系统,可主动保护电脑,对用户在上网时所遇到的文件和应用程序的安全性及对性能的影响,会做出及时通知。

诺顿下载智能分析一使用基于信誉的大量在线智能系统来主动保护您的电脑。在用户安装和运行新文件及应用程序之前,先对文件及应用程序的安全性进行分析和报告。

诺顿系统智能分析一提供强大的功能和易于理解的系统信息,帮助保持电脑以最高速度运行。自动按需进行的应用程序优化可以提高应用程序的性能。提供电脑近期事件的视图,从而提供研究和分析电脑问题所需的信息。性能图有助于准确找到导致电脑运行速度减慢的原因。

诺顿威胁智能分析一提供在电脑上检测到的威胁的详细信息一包括威胁的来源(URL)以及初次发现威胁的时间等有用信息。

诺顿智能分析网络一利用赛门铁克独有的基于云的方法。它以Quorum技术为基础,采用优于传统黑名单和白名单的云安全技术。它根据对数百万台计算机进行的数十亿次扫描,采用文件属性的统计分析来识别文件的信任级别。通过这种方式,诺顿可以识别文件是可信任还是不可信任,而仅采用传统的安全方法,则无法识别这些文件的可靠性。

这里,诺顿网络安全特警2010和诺顿防病毒软件2010都采用了代号名为Quorum的诺顿全球智能云防护技术。这项基于信誉评级的诺顿全球智能云防护技术,可跟踪某个文件或某个应用程序及其相关联的数十个属性,如,存在的时间、下载来源、数字签名和盛行程度等。然后,Quorum使用复杂的算法将这些属性结合起来,以决定这个文件或应用程序的信誉。当文件在互联网上传播而属性更改时,Quorun2便会更新文件的信誉。Quorum可获得针对新恶意软件无可比拟的检测能力,大大超出传统的基于特征和行为的检测技术。值得一提的是,Quorum依据网络犯罪分子武器库中最强大的武器――以惊人的速度生成大量独特的恶意软件,特别设计了针对此特性的判别技术,以识别网络犯罪分子的恶意行径,从而将能够更有效地将黑手拒之门外。

第2篇:对付网络诈骗的方法范文

一、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趋势

1.获得普遍推广和应用,大范围的信息处理网络得以建立。电算化信息处理从形式上看是信息处理手段的变化,实质上却是生产方式转变,是一种先进的生产力,因而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2.信息处理和分析专业化、智能化。由于信息处理和分析专业性较强,需要专门的人才,因此,要求我们的高校多培养出既懂理论,又有实践经验的会计电算化人才,同时也要求企业的会计专业人员不仅要精通本专业业务,还要熟悉计算机,具有上机处理基本业务核算工作的能力。

3.与管理会计系统相结合,促进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和完善。从发展的眼光看,企业应同时建立两个子系统并予以有机结合,以便运用财务会计资料,建立适应管理需要的会计模型。

二、目前我国会计电算化工作存在的问题

1.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和可用性还不够完善

会计电算化未能站在企业管理信息化的高度进行研究。因过分注意软件的会计核算功能,而轻视了财务管理和控制、决策功能。会计软件相对于传统的思维方式,模拟手工核算方法,缺少管理功能。财务系统大多以记帐凭证输入开始,经过计算机处理,完成记账、算账、报账等工作,并局限在财务部门内部。

2.会计信息的保密性和安全性较差

会计电算化是建立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安全等信息技术基础之上的,会计信息是以足够的安全技术为保障,以一定的计算机硬件支撑。在相应的软件管理下在网络中流通、存储和处理,并最终以人们需要的形式变现出来。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扩大,利用计算机进行贪污、舞弊、诈骗等犯罪现象屡见不鲜。

3.会计人员计算机操作业务素质较差及人员的缺乏

我国电算化事业起步较晚,人们的思维观念还未充分认识到电算化的意义及重要性。多数单位电算化都是应用于代替手工核算,仅仅是从减轻会计人员负担、提高核算效率方面入手,根本未认识到建立完整的会计信息系统对企业的重要性,使现有会计提供的信息不能及时、有效地为企业决策及管理服务。

三、改进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对策

1.要解决人们对会计电算化的思想认识问题

我国电算化事业起步较晚,人们的思维观念还未充分认识到电算化的意义及重要性。多数单位电算化都是应用于代替手工核算,仅仅是从减轻会计人员负担、提高核算效率方面入手,根本未认识到建立完整的会计信息系统对企业的重要性,使现有会计提供的信息不能及时、有效地为企业决策及管理。

2.要做好管理基础工作,尤其是会计基础工作

管理基础主要指一套比较全面、规范的管理制度和方法,以及较完整的规范化的数据;会计基础工作主要指会计制度是否健全,核算规程是否规范,基础数据是否准确、完整等,这是搞好电算化工作的重要保证。因为计算机处理会计业务,必须是事先设置好的处理方法,因而要求会计数据输入、业务处理及有关制度都必须规范化、标准化,才能使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顺利进行。

3.要加强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保密性

财务上的数据往往是企业的绝对秘密,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但当前几乎所有的软件系统都在为完善会计功能和适应财务制度在伤脑筋,却没有几家软件公司认真研究过数据的保密问题。数据保密性、安全性差。为了对付日益猖獗的计算机犯罪,国家应制定并实施计算机安全法律,在全社会加强对计算机安全的宏观控制,政府主管部门还应进一步完善会计制度,对危害计算机安全的行为进行制裁,为计算机信息系统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加强数据的保密与保护,在进入系统时加一些诸如用户口令、声音监测、指纹辩认等检测手段和用户权限设置等限制手段。

总之,我国会计改革已迈出了稳健、有序的步伐,并取得了辉煌成就。但是由于会计属于上层建筑范畴,其在观念、理念、方法等方面均应随着客观经济环境的变化而不断改革、发展和完善。在网络时代,要使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工作能够健康地发展,我们必须从理论上和实践上进行认真的探讨。21世纪的会计应该是一个信息技术为中心的崭新会计,而不是一个修修补补的会计。

第3篇:对付网络诈骗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安全;防范;策略

计算机的广泛应用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随着互连网的飞速发展,网络技术全面地影响和改造着人们的生活,上网已经成为人们工作和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作用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象,网络已经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一旦计算机网络受到攻击而不能正常工作,甚至瘫痪,整个社会就会陷入危机。如何更有效地保护重要信息数据,提高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性已经成为所有计算机网络应用必须考虑和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概念

国际标准化组织将计算机安全定义为:为数据处理系统建立和采取的技术和管理的安全保护,保护计算机硬件、软件数据不因偶然和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和泄漏。上述计算机安全的定义包含物理安全和逻辑安全两方面的内容,其逻辑安全的内容可理解为我们常说的信息安全,是指对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的保护,而网络安全性的含义是信息安全的引申,即网络安全是对网络信息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的保护。

二、计算机网络安全面临的威胁

影响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因素很多,有些因素可能是有意的,也可能是无意的。归结起来,针对网络安全的威胁主要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自然灾害

计算机信息系统仅仅是一个智能的机器,易受自然灾害及环境(温度、湿度、振动、冲击、污染)的影响。目前,我们不少计算机房并没有防震、防火、防水、避雷、防电磁泄露或干扰等措施,接地系统也疏于周到考虑,抵御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的能力较差。日常工作中因断电而设备损坏、数据丢失的现象时有发生。由于噪音和电磁辐射,导致网络信噪比下降,误码率增加,信息的安全性、完整性和可用性受到威胁。

(二)、网络软件的漏洞和“后门”

网络软件不可能是百分之百的无缺陷和无漏洞的,然而,这些漏洞和缺陷恰恰是黑客进行攻击的首选目标,曾经出现过的黑客攻入网络内部的事件,这些事件的大部分就是因为安全措施不完善所招致的苦果。另外,软件的“后门”都是软件公司的设计编程人员为了自便而设置的,一般不为外人所知,一旦“后门”洞开,其造成的后果将不堪设想。

(三)、黑客的威胁和攻击

这是计算机网络所面临的最大威胁。黑客攻击手段可分为非破坏性攻击和破坏性攻击两类。非破坏性攻击一般是为了扰乱系统的运行,并不盗窃系统资料,通常采用拒绝服务攻击或信息炸弹;破坏性攻击是以侵入他人电脑系统、盗窃系统保密信息、破坏目标系统的数据为目的。黑客们常用的攻击手段有获取口令、电子邮件攻击、特洛伊木马攻击、www的欺骗技术和寻找系统漏洞等。

(四)、计算机病毒

20世纪90年代,出现了曾引起世界性恐慌的“计算机病毒”,其蔓延范围广,增长速度惊人,损失难以估计。它像灰色的幽灵将自己附在其他程序上,在这些程序运行时进入到系统中进行扩散。计算机感染上病毒后,轻则使系统工作效率下降,重则造成系统死机或毁坏,使部分文件或全部数据丢失,甚至造成计算机主板等部件的损坏。

(五)、垃圾邮件和间谍软件

一些人利用电子邮件地址的“公开性”和系统的“可广播性”进行商业、宗教、政治等活动,把自己的电子邮件强行“推入”别人的电子邮箱,强迫他人接受垃圾邮件。与计算机病毒不同,间谍软件的主要目的不在于对系统造成破坏,而是窃取系统或是用户信息。

(六)、计算机犯罪

计算机犯罪,通常是利用窃取口令等手段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传播有害信息,恶意破坏计算机系统,实施贪污、盗窃、诈骗和金融犯罪等活动。在一个开放的网络环境中,大量信息在网上流动,这为不法分子提供了攻击目标。他们利用不同的攻击手段,获得访问或修改在网中流动的敏感信息,闯入用户或政府部门的计算机系统,进行窥视、窃取、篡改数据。不受时间、地点、条件限制的网络诈骗,其“低成本和高收益”又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犯罪的增长。使得针对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犯罪活动日益增多。

三、计算机网络安全防范策略

计算机网络安全从技术上来说,主要由防火墙、防病毒、入侵检测等多个安全组件组成,一个单独的组件无法确保网络信息的安全性。目前广泛运用和比较成熟的网络安全技术主要有:防火墙技术、数据加密技术、访问控制、防御病毒技术等。以下就此几项技术分别进行分析。

(一)、防火墙技术

防火墙,是网络安全的屏障,配置防火墙是实现网络安全最基本、最经济、最有效的安全措施之一。防火墙是指位于计算机和它所连接的网络之间的硬件或软件,也可以位于两个或多个网络之间,比如局域网和互联网之间,网络之间的所有数据流都经过防火墙。通过防火墙可以对网络之间的通讯进行扫描,关闭不安全的端口,阻止外来的DoS攻击,封锁特洛伊木马等,以保证网络和计算机的安全。一般的防火墙都可以达到以下目的:一是可以限制他人进入内部网络,过滤掉不安全服务和非法用户;二是防止入侵者接近你的防御设施;三是限定用户访问特殊站点;四是为监视Internet安全,提供方便。

(二)、数据加密技术

加密就是通过一种方式使信息变得混乱,从而使未被授权的人看不懂它。主要存在两种主要的加密类型:私匙加密和公匙加密

1、私匙加密

私匙加密又称对称密匙加密,因为用来加密信息的密匙就是解密信息所使用的密匙。私匙加密为信息提供了进一步的紧密性,它不提供认证,因为使用该密匙的任何人都可以创建加密一条有效的消息。这种加密方法的优点是速度很快,很容易在硬件和软件中实现。

2、公匙加密

公匙加密比私匙加密出现得晚,私匙加密使用同一个密匙加密和解密,而公匙加密使用两个密匙,一个用于加密信息,另一个用于解密信息。公匙加密系统的缺点是它们通常是计算密集的,因而比私匙加密系统的速度慢得多,不过若将两者结合起来,就可以得到一个更复杂的系统。

(三)、访问控制

访问控制是网络安全防范和保护的主要策略,它的主要任务是保证网络资源不被非法使用和非常访问。访问控制决定了谁能够访问系统,能访问系统的何种资源以及如何使用这些资源。适当的访问控制能够阻止未经允许的用户有意或无意地获取数据。访问控制的手段包括用户识别代码、口令、登录控制、资源授权(例如用户配置文件、资源配置文件和控制列表)、授权核查、日志和审计。它是维护网络安全,保护网络资源的主要手段,也是对付黑客的关键手段。

(四)、防御病毒技术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病毒变得越来越复杂和高级,对计算机信息系统构成极大的威胁。在病毒防范中普遍使用的防病毒软件,从功能上可以分为网络防病毒软件和单机防病毒软件两大类。单机防病毒软件一般安装在单台PC机上,即对本地和本地工作站连接的远程资源采用分析扫描的方式检测、清除病毒。网络防病毒软件则主要注重网络防病毒,一旦病毒入侵网络或者从网络向其他资源传染,网络防病毒软件会立刻检测到并加以删除。病毒的侵入必将对系统资源构成威胁,因此用户要做到“先防后除”。很多病毒是通过传输介质传播的,因此用户一定要注意病毒的介质传播。在日常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应该养成定期查杀病毒的习惯。用户要安装正版的杀毒软件和防火墙,并随时升级为最新版本。还要及时更新windows操作系统的安装补丁,做到不登录不明网站等等。

总的来说,网络安全不仅仅是技术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安全管理问题。我们必须综合考虑安全因素,制定合理的目标、技术方案和相关的配套法规等。世界上不存在绝对安全的网络系统,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网络安全防护技术也必然随着网络应用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葛秀慧.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第4篇:对付网络诈骗的方法范文

 

0.引言

 

随着计算机网络功能的日益完善和速度的不断提高,网络组成越来越复杂,规模空前膨胀。信息网络涉及到国家的政府、军事、文教等诸多领域重要的信息,难免会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各种人为攻击(例如信息泄漏、信息窃取、数据篡改、数据删添、计算机病毒等)。网络犯罪率的迅速增加,使各国的网络系统面临着很大的威胁,并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从而构成了对网络信息安全的迫切需求。

 

1.计算机网络安全威胁及表现形式

 

计算机网络具有组成形式多样性、终端分布广泛性、网络的开放性和互联性等特征,这使得网络容易受到来自黑客、恶意软件、病毒木马、钓鱼网站等的攻击。

 

1.1常见的计算机网络安全威胁

 

1.1.1信息泄露

 

信息被透漏给非授权的实体。它破坏了系统的保密性。能够导致信息泄露的威胁有网络监听、业务流分析、电磁、射频截获、人员的有意或无意、媒体清理、漏洞利用、授权侵弛、物理侵入、病毒、术马、后门、流氓软件、网络钓鱼等。

 

1.1.2完整性破坏

 

通过漏洞利用、物理侵犯、授权侵犯、病毒、木马、漏洞等方式文现。

 

1.1.3拒绝服务攻击

 

对信息或资源可以合法地访问,却被非法地拒绝或者推迟与时间密切相关的操作。

 

1.1.4网络滥用

 

合法用户滥用网络,引入不必要的安全威胁,包括非法外联、非法内联、移动风险、设备滥用、业务滥用。

 

1.2常见的计算机网络安全威胁的表现形式

 

1.2.1自然灾害

 

计算机信息系统是智能的机器系统,不可必免受自然灾害及环境(温度、湿度、振动、冲击、污染)的影响。目前多数计算机房并具备防震、防火、防水、避雷、防电磁泄露或干扰等措施,不能抵御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造成的危害。突然断电可造成设备损坏、数据丢失;噪音和电磁辐射,导致网络信噪比下降,误码率增加,信息的安全性、完整性和可用性受到威胁。

 

1.2.2网络软件的漏洞和“后门”

 

网络软件不可能百分之百的无缺陷和无漏洞,这些漏洞和缺陷正是黑客进行攻击的首选目标。黑客入侵事件,绝大部分原因是安全措施不完善所引起。此外,部分软件的“后门”都是设计编程人员为了自便而设置,一般不为外人所知,一旦“后门”洞开,其造成的后果将不堪设想。

 

1.2.3黑客的威胁和攻击

 

黑客是计算机网络所面临的最大威胁。黑客攻击手段可分为非破坏性攻击和破坏性攻击两类。非破坏性攻击一般是为了扰乱系统的运行,并不盗窃系统资料,通常采用拒绝服务攻击或信息炸弹;破坏性攻击是以侵入他人电脑系统、盗窃系统保密信息、破坏目标系统的数据为目的。黑客们常用的攻击手段有获取口令、电子邮件攻击、特洛伊木马攻击、钓鱼网站的欺骗技术和寻找系统漏洞等。

 

1.2.4垃圾邮件和间谍软件

 

利用电子邮件地址的“公开性”和系统的“可广播性”进行商业、宗教、政治等活动,把特定内容的电子邮件强行“推入”别人的电子邮箱,强迫他人接受垃圾邮件。与计算机病毒不同,间谍软件的主要目的不在于对系统造成破坏,而是窃取系统或是用户信息。

 

1.2.5计算机犯罪

 

计算机犯罪,通常是利用窃取口令等手段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传播有害信息,恶意破坏计算机系统,实施贪污、盗窃、诈骗和金融犯罪等活动。在一个开放的网络环境中,大量信息在网上流动,这为不法分子提供了攻击目标。他们利用不同的攻击手段,获得访问或修改在网中流动的敏感信息,闯入用户或政府部门的计算机系统,进行窥视、窃取、篡改数据。网络的普及程度越高,计算机犯罪的危害也就越大,而且计算机犯罪的危害性远非一般的传统犯罪所能比拟。

 

1.2.6计算机病毒

 

计算机病毒包括:文件型电脑病毒、复合型电脑病毒、宏病毒、特洛伊/特洛伊木马、蠕虫病毒、其他电脑病毒/恶性程序码。它像灰色的幽灵将自己附在其他程序上,在这些程序运行时进入到系统中进行扩散。计算机感染上病毒后,轻则使系统工作效率下降,重则造成系统死机或毁坏,使部分文件或全部数据丢失,甚至造成计算机主板等部件的损坏。

 

2.网络信息安全防范策略

 

2.1防火墙技术

 

防火墙,是网络安全的屏障,配置防火墙是实现网络安全最基本、最经济、最有效的安全措施之一。防火墙是指位于计算机和它所连接的网络之间的硬件或软件,也可以位于两个或多个网络之间,比如局域网和互联网之间,网络之间的所有数据流都经过防火墙。通过防火墙可以对网络之间的通讯进行扫描,关闭不安全的端口,阻止外来的DoS攻击,封锁特洛伊木马等,以保证网络和计算机的安全。一般的防火墙可以实现:一是管理外部用户对内部网络的访问,过滤掉不安全服务和非法用户;二是防止入侵者接近网络的防御设施;三是限定用户访问权限;四是为监视Internet安全,提供方便;五是统计网络的安全数据信息。

 

2.2数据加密技术

 

加密是指将一个明文信息经过加密钥匙及加密函数转换,变成无意义的密文,而接收方则将此密文经过解密函数、解密钥匙还原成明文信息。加密技术是网络安全技术的基石。主要存在两种主要的加密类型:私匙加密和公匙加密。

 

私匙加密又称对称密匙加密,因为用来加密信息的密匙就是解密信息所使用的密匙。私匙加密为信息提供了进一步的紧密性,它不提供认证,因为使用该密匙的任何人都可以创建加密一条有效的消息。这种加密方法的优点是速度很快,很容易在硬件和软件中实现。

 

公钥加密,也叫非对称加密指的是由对应的一对唯一性密钥(即公开密钥和私有密钥)组成的加密方法。公匙加密比私匙加密出现时间晚。公匙加密系统的缺点是它们通常是计算密集的,因而比私匙加密系统的速度缓慢,但若将两者结合起来,就可以得到一个更复杂的加密系统。

 

2.3访问控制

 

访问控制是网络安全防范和保护的主要策略,它的主要任务是保证网络资源不被非法使用和非法访问。访问控制决定访问者,访问何种资源范围以及使用资源方法。适当的访问控制能够阻止未经允许的用户有意或无意地获取数据。访问控制的手段包括用户识别、权限控制、资源授权、授权核查、日志和审计。它是维护网络安全,保护网络资源的主要手段和对付黑客的关键措施。

 

2.4防御病毒技术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病毒变得越来越复杂和高级,对计算机信息系统构成极大的威胁。防病毒软件,从功能上可以分为网络防病毒软件和单机防病毒软件两大类。单机防病毒软件一般安装在单台PC机上,即对本地和本地工作站连接的远程资源采用分析扫描的方式检测、清除病毒。网络防病毒软件则主要注重网络防病毒,一旦病毒入侵网络或者从网络向其他资源传染,网络防病毒软件会立刻检测到并加以删除。用户要做到“先防后除”,在日常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应该养成定期查杀病毒的习惯,安装正版的杀毒软件和防火墙,并随时升级,同时及时更新windows操作系统的安装补丁,做到不登录不明网站等等。

 

2.5安全技术走向

 

网络安全越来越受到运营商、设备制造商、用户和政府的关注和重视,未来安全技术是延续现在的趋势还是有新的变革?当前,安全解决方案的产业链已经基本形成,更多的是倾向于对现有技术的不断提升和改进,如各种安全设备不断升级换代等。

 

网络安全技术发展特点:

 

(1)保护的网络层面不断增多。

 

(2)内涵不断扩大。

 

(3)组成系统不断扩大。

 

(4)从被动防御到主动防御。

 

未来的发展趋势:

 

(1)网络溯源技术和支持系统,是网络安全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2)从协议到系统,全面支持差异化的安全业务。

 

(3)通用的安全协议将逐步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融合安全技术。

 

3.结论

 

网络安全即是一个网络技术问题,也是一个安全管理问题。我们必须综合考虑安全因素,制定合理的目标、技术方案和相关的配套法规等。世界上不存在绝对安全的网络系统,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网络安全防护技术也必然随着网络应用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第5篇:对付网络诈骗的方法范文

2004年以来,无处不在的网络模式走出日本,在全球迅速发展起来。最活跃的地方是韩国,它已制定出无处不在的网络韩国(u-Korea)发展战略。最近,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也开始采取类似的行动。

一、无处不在的网络与韩国IT发展战略

(一)u-Korea发展战略

在全球,韩国是第一个推行无处不在网络的国家。韩国信息与通信部已经制定了“数字家庭计划”,该计划呼吁所有的家庭都安装具有通信功能的数字家庭设备,把系统整合起来。另外,商业、工业与能源部也推出了“智能家庭计划”。

2004年公布的“u-Korea发展战略”提出了包括上述措施在内的国家信息与通信政策。该战略认为,1995年到2002年,是建立网络韩国的准备阶段;2003年到2007年,是宽带IT韩国的实施阶段;2007年以后,是建立无处不在网络韩国(u-Korea)智能基础设施的阶段。

(二)“IT839战略”

政府制定的“IT839战略”的目的就是建立u-Korea社会。韩国最优先的国家经济目标是人均GDP达到两万美元。所以“u-Korea发展战略”就要服务于这个目标的实现。“无处不在的IT839战略”包括开发8种服务、3类IT基础设施和9个新的增长引擎,它为IT产业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从而促进上述目标实现。

1.八种IT服务是:

① 2.3-GHz WiBro(无线宽带服务)移动因特网;

② 卫星与陆基数字多媒体广播;

③ 家庭网络服务;

④ 远程处理服务(车载信息系统);

⑤ RFID(射频识别);

⑥ W-CDMA(下一代移动电话);

⑦ 陆基数字电视;

⑧ 因特网电话(VoIP)。

每种服务都有具体目标。除了2004年的详细计划外,还有中长期远景目标,例如为1000万户家庭提供家庭网络服务,在世界RFID市场中占5%的份额以及拥有400万VoIP用户等。

该战略还提出:2005年底,要在韩国全国推行陆基数字电视(日本是2011年);2006年后半年,要在全国推行陆基多媒体广播;2007年,要有420万卫星数字多媒体广播订户。韩国希望通过这些目标的实现,建立一个数字广播市场,并在这个市场中销售韩国制造的世界领先设备。

2.三个基础设施是:

① 宽带整合网络。目标是到2010年,使速度为每秒100万兆比特量级的订户达到2000万;

② 无处不在的传感网络。目标是在2007年普及价格在10美分以下的芯片;

③ IPv6(因特网协议版本6)。目标是在2010年实现IPv6这个新版本的整体转移。

3.九个增长引擎是:

① 第四代移动通信;

② 数字电视;

③ 家庭网络;

④ 芯片上的IT系统;

⑤ 下一代PC;

⑥ 嵌入式软件;

⑦ 数字内容;

⑧ 远程信息处理;

⑨ 智能服务机器人。

每个增长引擎也有具体目标,包括在2007年生产出第四代移动电话产品;成为芯片系统集成方面世界上的三个领先国家之一;把嵌入式软件的国产率提高到50%以上;在智能服务机器人的国际市场中占到20%的份额等。

为实现这些目标,该战略呼吁政府实施积极的产业政策,如建立示范项目,支持技术开发和提供补贴。这些目标描绘出了韩国的未来,但它们能不能实现则难以确定。可以确定的是,要实现这些目标政府组织需要发挥核心作用。该战略为实现无处不在的网络社会而制定的20个(8+3+9)政策显然是有风险的。但是,这20个政策覆盖了现在很重要的大多数技术领域。如果IT839实施计划将来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灵活的调整,那么它就可能是一个现实的、有战略意义的计划。

二、无处不在的网络与日本IT发展战略

21世纪初,无处不在一词完全渗透进了日本社会之中。大多数IT公司一直在开发与无处不在相关的项目。2004年以来,无处不在的网络模式不断地被融入日本IT发展的中长期远景规划之中:“u-Japan战略”成为信息与通信政策,“制定科技基本政策的原则”成为科技政策,“UNS(无处不在的网络社会)战略计划”成为ICT领域的研究与开发战略。

(一)从e-Japan到u-Japan

u-Japan指的是无处不在的网络日本。到2010年,日本社会和企业所面临的大量社会问题将会被u-Japan所解决。这就意味着日本信息与通信中长期发展政策的重点是无处不在的网络。

起初的e-Japan战略是网络基础设施开发战略,重点是从窄带(低速、小容量)基础设施向宽带(高速、大容量)基础设施的转移。“u-Japan战略”是“e-Japan”战略的升级,目的是促进无处不在网络基础设施的发展,使任何人都能在任何时间方便地上网。

在促进应用方面,e-Japan战略优先发展的是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的环境。e-JapanII把这个战略向前推进了一步,重点从发展基础设施转向了促进IT的有效应用。e-JapanII选择了七个要优先发展的重点IT应用领域:医疗服务、食品、生活方式、中小企业财务、知识、就业与劳动力,以及公共服务。但是,这些措施的目标总的来说都是促进IT应用。与此不同,u-Japan的目标是解决社会与经济问题,实现由ICT所能达到的愿景。

另外,在发展基础设施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IT的负面影响也必须予以阐述。所以,创造应用环境是一个新的目标。u-Japan是把“创造新价值”作为政策制定的基本概念来考虑的,这不同于e-Japan战略的发展宽带基础设施和e-JapanII的IT有效应用。u-Japan追求的是营造一种应用环境,使ICT像草根一样渗透于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使ICT应用产生出新的价值。创造性应用的连接和组合会产生出新的和意想不到的价值。

e-Japan战略的目标是使日本在2005年成为世界上最先进的IT国家之一,而u-Japan政策的目标是在2010年使日本成为世界上走在最前面的ICT应用国家。

(二)u-Japan政策的基本目标

实施u-Japan政策将促进三个方面的发展:无处不在网络的发展、ICT应用的发展和应用环境的发展。

第一个目标,即发展无处不在的网络,是与基础设施的发展密切相关的。e-Japan战略关注的是有线网络如ADSL(非对称数字用户线)、有线因特网和光缆的发展,而u-Japan政策则不仅要保持有线网络的发展,而且要发展无线网络,如移动网络和无线局域网(LAN)、数字化广播系统和传输网络,并通过ITS(智能传输系统)提高传输的安全性和方便性。另外还要开发实物网络。

实物网络是把东西同网络相互连接起来,目前还没有把诸如牛肉、冰箱和窗帘架这样的实物同网络连接在一起,要通过新的ICT器件,如电子标签、传感器网络和网络机器人把它们同网络连接起来。

开发无处不在网络的措施不仅局限于上述内容。为营造一个真正在任何地方都能接入网络的环境,必须在全国范围内发展宽带基础设施。另外,还必须开发不同的平台,使无处不在的网络成为商品集散地。

第二个目标是为先进ICT的应用奠定基础,使企业界能够通过ICT的灵活应用,解决各种经济与社会问题。需要阐述的具体问题有法规改革、管理改革和物理销售改革,建立内容使用环境,促进通用设计的推广和人力资源的开发。

所以,无处不在的ICT产业将由四个层面组成,即网络层面、终端层面、平台层面和应用层面。这种架构与我在过去的论文中提出的六个层面很接近,这六个层面是无处不在的网络基础设施层面,无处不在的终端层面,无处不在的平台层面,无处不在的内容层面,无处不在的电子器件层面和无处不在的服务层面。

第三个目标是创造使用环境,要预见无处不在网络的负面影响,并准备有效的应对措施。无处不在的网络在把网络的方便带给用户的同时,也把网络的脆弱性带给了用户。因特网已经成了各种问题的根源,如病毒、蠕虫、垃圾邮件和网络诈骗。随着环境的改善和使用的增加,还会有新的问题出现。所以,研究使用环境,首先要找出将来可能出现的负面问题。具体地说,就是要在安全性、隐私权和恶意内容等十个方面,列出现有的和可能出现的每个方面的十个问题。总共要明确100个负面问题。

u-Japan政策根据优先序评价了这100个问题,并筛选出了21个需要立即解决的问题。对这21个问题,虽然采取了机构上和技术上的措施,但也不能给出百分之百完美的解决方案。所以,u-Japan政策除了采取机构和技术上的措施之外,还要听取用户的价值判断。“无处不在的网络社会”限定了生活在无处不在网络社会中用户的基本行为方式。

(三)“UNS(无处不在的网络社会)计划”

在u-Japan政策和2010年信息与通信政策远景规划制定的同时,总务省也开始制定信息与通信政策各方面的中长期政策。2004年7月,信息与通信委员会的研究与开发战略分会开始研究实施无处不在的网络社会问题。经过大约一年的研究,2005年6月制定出了“UNS计划”,并于7月份公布。

大写字母UNS代表无处不在的网络社会。另外,UNS还代表着这个研发战略的三个支柱:普遍通信(知识创造计划:普遍通信技术战略);新一代网络(先进的国际计划:新一代网络技术战略);可靠与安全(可靠与安全计划:ICT安全与可靠技术战略)。

“U”指的是普遍通信技术战略(universal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strategy),目标是通过使用世界上领先的无处不在的网络,发展通信技术,促进知识创造,通过跨越年龄、身体状况、语言和文化障碍,为老年人发展用户友好的通信技术。

“N”指的是新一代网络技术战略(new generation network technology strategy),目标是把网络技术作为无处不在的网络社会的基础设施。网络技术主要是由光纤通信,移动技术等组成。干线网络需要不断用IP进行重构。

“S”指的是ICT安全与可靠技术战略(ICT safety and security technology strategy),目标是通过发展不受网络攻击和重大灾难影响的ICT基础设施,通过克服诸多社会问题,如全球环境问题、应用ICT引起的出生率下降和老龄化问题等,建设一个安全和可靠的社会。

为建立起这三个支柱,本计划明确了十个研发项目,每一个项目都有客户期望的具体目标。例如,无处不在的移动项目的目标是“建立一个超宽带的环境,覆盖空间和地球的每一个角落,使移动成为核心技术”。超级通信项目的目标是“建立一种跨越语言、知识和文化障碍的超级通信”。安全网络项目的目标是“建立世界上最强大的网络生命线,使网络即便遭到反复破坏,也能立即重新启用”。

有些研发项目将于2010年完成。还有些长期的研发项目要到2015年才能完成。 在实施过程中,这十个项目按预计完成的年份,即2010年或2015年分类。

三、无处不在网络的发展

(一)无处不在网络新内容的增加

无处不在网络的三个最新的方面:无处不在模式在日本社会和公司行为中的渗透;在日本、亚洲和全球的进展;信息与通信政策,产业结构政策和科技政策对IT领域中的无处不在模式的重要性。

在提出无处不在网络模式的初期阶段,供应方希望具备的条件是:多模式的宽带网络;信息设备无边界的连接;内容和解决方案的方便的无缝衔接。而用户对网络的希望是能用任何方法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接入网络。IT应用环境不仅能使人与人之间更好地联系,而且能使人与物之间,物与物之间更好地联系。

(二)从“应用战略”转向新的“价值创造战略”

e-JapanII的重点已经从建设IT基础设施转向了促进IT应用。通过这种转移,日本的IT政策已经从重点强调硬件转向了硬件、软件、服务和解决方案综合平衡的方式。

但是,这些先行措施主要采用的是现有的IT技术。这些措施的核心是“把应用作为IT传播的手段”,用IT推动公共服务领域中的结构性改革,建立示范项目,促进IT在医疗服务和知识领域中的应用。

在家庭和公司中,IT的应用偏向于客户。虽然政府应努力普及IT基础知识,但是否使用IT最终还取决于用户。不过,对公共服务来说,如果不采用IT,服务改革就无从谈起。而这将会给受外界因素强烈影响的网络世界造成困难。促进公共服务领域中的IT应用,将比作为政治口号的结构改革意义更大。如果在开始的七个领域之外产生连锁反应,意义可能就会更大。

另外,下一阶段的国家IT战略应能为日本面临的各种社会与经济问题提供解决方案,用IT实现人民的希望和梦想。因此,下一阶段的国家IT战略应覆盖生活方式,公司和社会的各个方面,不仅局限于公共服务。如果这个转移涉及更多的目标,那么下一阶段的国家IT战略会取得什么样的成就呢?

经济产业省制定的产业结构政策可以回答这个问题。IT领域的信息化经济与产业远景规划是在“新产业创造战略”框架之中的。这个战略制定于2004年5月,目标是振兴强大的制造业并建立能提供就业机会的各种服务业。

新的产业战略要通过创建新的产业,如具有通信能力的数字家庭设备和燃料电池,为先进的元器件和材料产业集团在出口海外之前找到一条生存之路。

毫无疑问,IT给先进的元器件和材料产业集团带来了活力,同时又渗透到了现有的数字家庭设备向具有通信能力的家庭设备转化的过程中。IT不仅将在具有通信能力的数字家庭设备中发挥重要作用,而且还会在上述所有七个新的产业中发挥积极作用。IT发挥重要作用所需要的条件不是发展IT应用,这是IT供应方所希望的,而是家电设备企业为自己的生存而做出的对创新的支持。其重要性不亚于企业的“价值创造”。

IT不仅要促进应用,而且要“创造价值”,创造价值就意味着创造了新的产业。这个价值创造战略不应局限在供应方,即企业方,也要扩展到用户方,如生活和社会。

在无处不在的网络社会中,网络在生活与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得到了充分的使用,这是因为用户希望更好地连接的普遍愿望推动着网络的普及。在这样的社会中,新的价值,即实现用户的期望和解决社会问题,被一个接一个地创造出来。u-Japan政策实际上是要建立创造用户期望的价值机制。

为生活和社会创造价值,也就是说,用IT来解决日本将来面临的各种社会经济问题,是无处不在网络的特点之一。无处不在的网络将为新产业的发展,如数字内容的多样性,无处不在的家庭设备,无处不在的汽车,无处不在的住宅、办公室等带来机遇。另外,无处不在的网络将解决新的社会发展带来的各种问题,如出生率下降和老龄化社会、安全的生活环境、医疗与福利服务、青年人就业、妇女终生工作、终生教育以及与我们的生活质量有关的环境问题等。无处不在网络的最大的,也许是最终的目标是通过高效的和经济的解决方案实现价值创造。

在电子商务模式中,IT是创造新价值的一个组成部分。而无处不在的网络就不是这样,它只是简单地提供创造价值的手段。但无处不在的网络提供的便利,无论对想要创造价值的企业还是想从这种价值中获益的用户来说,都是最大的。所以,要采取大量的措施来发展无处不在的网络,例如放宽规定,研发和建立法律框架。这就是要把无处不在的网络放在国家IT战略或“u-Japan价值创造战略”中加以推广的原因,因为这两个战略能动员企业、政府、学术界和人民参与。

四、无处不在的网络有助于解决诸多课题

到2010年,日本面临的重要课题包括社会安全、能源问题、医疗服务、环境保护、高龄及残疾人士的生活环境、教育培训、就业、交通、国际化等。这也是大多数国家必须面临的重要课题。

“无处不在的网络社会”对信息的收发权利,信息内容的多样性,经济社会的信息化,个人隐私的保护,信息安全的确保及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都做了具体规定。

无处不在网络的发展将有助于解决国家面临的诸多社会问题。无不处在的相关技术发展迅速,安全监控等系统将有助于提高人们对生活的安心、安全度;ICT环境进一步改善将使生活更加便利。无处不在的网络将进一步提高整个社会的灾害预测及防灾能力,应对灾害更加迅速;随着电子标签等技术的发展,食品安全度更有保障;健康监督和管理更加易行;信息传递更加方便快捷。

在无处不在的网络社会中,高龄人士和残障人士等弱势群体将得到更好的照顾,他们跟普通人一样可以随时、随地接入网络,积极参与信息交流和各种社会活动。人们驾车出行或步行都将更加安全、舒适。远程教育、远程医疗和多种多样的工作形态成为可能,个人活力得到提升,社会整体效率有所提高。

五、保护信息安全、隐私权和防止网络犯罪

无处不在的网络将带来最大的网络便利,同时也最容易受攻击。无处不在网络带来诸多负面问题,包括病毒、垃圾邮件和网络诈骗等。

这些问题自上世纪90年代因特网开始普及以来一直很突出,网络社会注定要对付这些问题。将来随着无处不在网络的发展,这些问题会变得更严峻,而且还会有新的问题产生。所以,在发展无处不在的网络同时,还要有效地处理这些负面问题。

不处理这些被称为“安全和隐私权”的负面问题,就不可能制定出国家IT战略。2003年,在制定e-JapanII的时候,日本把安全问题列为五大优先政策之一。在2005年个人信息保护法中,隐私权被列为重要的方面。下一阶段的IT战略必须突出应对这些负面问题的措施,并把它作为一种重要政策。

重要的是“追踪攻击者”。在安全和隐私权方面的事件和事故发生时,对受害者保护措施不力的批评总是大量见诸于媒体。在公司的网站受到损害或有未经授权的侵入时,首先被指责的是受害者,无论是公司还是个人。没有采取适当的措施就应被谴责。用户需要建立起社会共识和文化观念,自己采取防范措施,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从安全角度看,这种认识实际上已经存在。将来,增强人们对隐私权的认识将变得越来越重要,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

但是,只要求受害者一方采取措施增强社会共识和文化意识可能是不公平的。破坏网站和未经授权的侵入是犯罪。虽然在因特网应用的初期阶段,这些行为没有被认为是犯罪,但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人们对这些行为已经有了新的法律上的认识。现在,未经授权的侵入就是犯罪,是要受到惩罚的。在社会系统中,重要的不是迫使受害者采取适当的防范措施,而是要惩罚实施这些行为的罪犯。

现在,网络社会处在一个是否能真正成为日常生活和公司活动基础设施的关键时刻。一方面用户感到没有网络带来的便利,他们就无法生活,另一方面,他们对病毒、垃圾邮件、网络诈骗和个人信息的泄漏等又深恶痛觉。如果这些负面问题太过严重,当前的用户就有可能减少使用网络,或完全不使用网络。

为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信息社会采取了坚决的措施检举犯罪者,并采取了以下行动:第一、在犯罪刚发生时就“阻止”犯罪者;第二、一旦犯罪发生,就通过全面的调查,“逮捕”犯罪者;第三、给犯罪者以适当的惩罚。

第6篇:对付网络诈骗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问题;对策

Abstract: The computerized accounting is a systematic project, its development has changed the traditional accounting manual bookkeeping, the accounting and accounting management and efficient, fast, convenient, greatly improving the timeliness, accuracy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security, integrity, to some extent, reduce the labor intensity of the accounting work, to improve the real-time accounting information, accounting personnel to participate in business decision-making has created favorable conditions. This article will be computerized accounting practice to make the following described.Key words: computerized accounting; problem;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F233文献标识码:A

会计信息的开放性和完善性问题

1、目前,会计信息系统处于封闭状态,既不能通过Internet网络向股东财务报表等综合信息和明细信息,也不能通过网络直接向税务、财政、审计、银行等综合管理部门提供信息,更不能有选择地披露相关的人事、技术、设备以及股东所关心的其他信息。会计电算化的部分功能不够完善,过分注意会计核算功能,而轻视了财务管理和控制、决策功能。目前流通的会计核算软件大多功能在提高财务信息系统的范畴,只能完成事后记账、算账、报账以及提供初级管理功能,不具有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分析决策等管理会计功能。

2、对策:提高认识,加强管理,解决基础问题。我国电算化事业起步较晚,人们的思维观念还未充分认识到电算化的意义及重要性。多数单位电算化都是应用于代替手工核算,仅仅是从减轻会计人员负担、提高核算效率方面入手,根本未认识到建立完整的会计信息系统对企业的重要性,使现有会计提供的信息不能及时、有效地为企业决策及管理服务。要做好管理基础工作,尤其是会计基础工作。因为计算机处理会计业务,必须是事先设置好的处理方法,因而要求会计数据输入、业务处理及有关制度都必须规范化、标准化,才能使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顺利进行。管理人员的现代化管理意识,在整个企业管理现代化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做好会计电算化的长期、近期发展规划和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重新调整会计及整个企业的机构设置、岗位分工,建立一系列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提高企业管理要求。二、会计信息的保密性和安全性问题1、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扩大,利用计算机进行贪污、舞弊、诈骗等犯罪现象屡见不鲜。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会计信息以各种数据文件的形式记录在磁性存储介质上,这些存储介质上的信息机器可读形式存在的,因此很容易被复制、删除、篡改,而不留下任何痕迹。数据库技术的高度集中,未经授权的人员可以通过计算机和网络浏览全部数据文件,复制、伪造、销毁企业重要的财务数据,某些内部人员的恶意行为及工作人员的无意行为都可能造成会计信息的不安全性。可见会计电算化犯罪是一种高科技、新技术下的新型犯罪,具有很大的隐蔽性和危害性。

第7篇:对付网络诈骗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保险欺诈;反保险欺诈;经验

保险欺诈是指投保人、被保险人不遵守诚信原则,故意隐瞒有关保险标的真实情况,或歪曲、掩盖真实情况夸大损失程度,或故意制造或捏造保险事故造成保险标的损害,以谋取保险赔付金的行为。目前,保险欺诈现象在世界保险市场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引起了各国保险业相关机构的普遍重视,各国纷纷采取各种切实有效的措施,与保险欺诈做不同程度的斗争。欧美国家反保险欺诈起步较早,采取的反欺诈措施是最有效的,取得的成功经验也是最多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学习他们反保险欺诈的经验,对于建立和健全我国的反保险欺诈机制大有裨益。

一、国外反体险欺诈的概况

(一)反保险欺诈的组织机构

为有效地发现和防范保险欺诈行为,首要的工作是成立比较独立的组织机构来实施其职能,保险业发达的国家为应对保险欺诈,都相应地成立了一些专门性的组织。

1、美国

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美国就成立了“全国反保险欺诈办公署”(National Insurance Crime Bureau,以下简称NICB),该办公署在每年度都对发生在美国的保险欺诈大案、要案进行统计并予以公布,并将保险欺诈的裁决结果(如终身监禁、巨额罚款等)在主要新闻媒体上报道,以警示有潜在欺诈意图的投保人。1993年,美国还成立了反保险欺诈联盟(Coalition Against Insurance Fraud),协调全美的反保险欺诈工作。另外,美国各个州也普遍设立保险欺诈局,其调查对象是保险公司、政府、执法机构移交过来的疑似欺诈案,以及本局举报热线收到的举报。除此之外,美国大多数州通过立法要求保险公司设立特别调查机构,特别调查机构一般由保险从业人员、退休警察、医生、侦探等组成。除此之外,在美国还存在大量的商务调查公司从事保险欺诈调查业务,他们接受客户委托,就具体的疑案展开调查,收集证据,收取一定的调查费用。

2、英国

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英国是较早地采取健全而先进的措施防范保险欺诈的国家,具体是由英国保险人协会(Assoeiation of British Insurers,以下简称ABI)来实施的。ABI于1985年以前就开始着手进行反保险欺诈方面的工作,并于1995年7月在伦敦成立了“防止犯罪和欺诈办公署”(Crime&Fraud Prevention Bureau,以下简称CFPB),专门为公众、保险公司、警察局和社会安全部提供信息,以对付日益猖獗复杂的保险犯罪活动。

3、法国

1989年,法国保险人协会成立了“反保险欺诈事务局”,其目标是对所有的保险险种提供服务,它分设部门以监管不同的领域,委员会的主要成员由法国保险人组成,其次是地方警察局特派员和内务大臣(他主要确保该组织与警察局、地方行政长官和其他行政机构的联络)以及政府机构的部分负责人。法国一部分保险公司也建立了内部的反欺诈部门,另外一些保险公司的反欺计工作则是由单个人来完成。

4、德国

与保险欺诈相关的一般性问题主要由德国保险人协会所辖的法律部解决,保险人协会的专业部门,如责任保险部、意外保险部、机动车辆保险部和财产保险部分别负责各自领域中出现的保险欺诈事件的防范和识别工作,这些部门与全国各地的警察局和培训机构都有着密切的联系,他们注重发展成员公司与这些部门的关系,并对成员公司的雇员提供保险欺诈防范和识别方面的培训。德国一些保险公司成立了反欺诈的专业部门,但该项工作主要还是由公司理赔部门来完成,保险公司之间通过中央系统来彼此加强联络和沟通。

5、瑞典

1971年,瑞典保险人协合成立了“保险紧急调查服务有限公司”,每家保险公司都对该有限公司的工作给予有力的支持。该公司主要防范和识别财产保险小的欺诈行为,它和瑞典各家保险公司及警察局都保持着十分友好的关系。瑞典保险公司都设置反欺诈的专业部门,该部门成员一般是前任警局官员,公司间的信息交流量很大,保险从业人员和专家之间的经验研讨活动也很多。

(二)保险人的反欺诈技术

此技术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欺诈防范、欺诈识别和欺诈制裁。

1、对保险欺诈的防范和识别

对保险欺诈的防范和识别主要是在保险承保和理赔两个重要环节加强风险控制。在保险业发展成熟的国家,被委以核保重任的工作人员一般是具有专业知识(如医学、汽车、机械专业知识)和富有实践经验的人,并要求他们具有强烈的工作责任心和专业敏锐性。理赔阶段是控制不法分子实施保险欺诈的关键性环节,也是保险人反保险欺诈的最后一道关口,保险公司理赔人员的工作态度和责任心、专业技术水平与经验是能够洞察可疑索赔的关键因素,大多数保险欺诈案件都是在理赔环节发现问题的。在保险业发展成熟的国家都建立了专业的承保、理赔业务人员的资格考试和晋级考试制度。

2、加强反保险欺诈的法制建设,加大对保险欺诈的法律制裁

西方国家一般在刑法条文中都规定有欺诈罪及其制裁方法,某些国家在其刑法中对保险欺诈严加惩处,例如《德国法典》第256条(诈骗保险金)规定:以诈骗为目的的对火灾保险标的物纵火,使所载货物或运费由保险的船舶沉没或触礁的,处以一年以上十年以下监禁,情节较轻的处以六个月以上五年以下监禁。

在美国,保险欺诈联盟成立后先后提供了一系列的立法范式供各州立法机构参考,比较著名的有保险欺诈法案、保险欺诈局法案、机动车辆承保前法案等,截至2005年,全美已经有47个州通过了反保险欺诈法案,对保险欺诈给予明确定义,大多数州把某种程度的保险欺诈定位重罪,已经有40个州建立了保险欺诈局,赋予保险欺诈局调查、保险欺诈人的权利。

(三)重视反保险欺诈宣传,提高社会公众的反保险欺诈意识

西方国家非常重视和培养社会公众的反保险欺诈意识和能力,通过各种媒体使社会公众了解保险欺诈活动给社会带来的危害。以美国为例,反保险欺诈联盟定期把保险欺诈的典型案例刊登在华尔街日报、纽约时报、商业周刊、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今日美国、福布斯、财富等全美最有影响的报纸和期刊上,美国一些著名的广播公司在黄金档中都播出过保险欺诈案例。有关组织还通过公益广告、建立专业网站、举办专家讲座、放映影像资料、发放印有反保险欺诈宣传口号的小册子、

在投保单和索赔单证上印制“保险欺诈是严重犯罪”的警示标语、在中小学教学中增加反保险欺诈宣传等方式提高社会公众的反保险欺诈意识。此外,有关机构定期或不定期向社会公众保险欺诈新动态、新特点以及识别假保单方法提高公众的保险欺诈识别能力。

二、国外反保险欺诈活动中值得借誊的经验

(一)承保和理赔

从承保和理赔两个环节识别保险欺诈的关键性因素有两个:人的素质与规章制度。首先是人的因素,这是决定性的因素,高素质的承保和理赔人员是减少欺诈最有效的因素,能够防患于未然。因此,承保和理赔人员应具备较强的工作责任心、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丰富的欺诈识别经验,保险公司要经常对承保和理赔人员进行反保险欺诈的专业教育,作为从业人员继续教育的必修课程,提高公司员工反保险欺诈的意识和能力。其次是建立健全承保和理赔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内控体系,并严格执行。承保和理赔的业务操作规范不仅是公司进行承保、理赔业务处理的基本规范,更是遏制和防范保险欺诈的重要制度保证,实践证明很多保险欺诈案件往往是内外勾结造成的。保险公司承保和理赔规章不规范或者执行不严格给内外部人员有可乘之机。具体来说,在承保和理赔阶段可借鉴的经验包括:

(二)产品和保单设计

在保险单设计和厘定保险费率时会考虑在风险查勘和评估过程中获得的资料,通过制定保单除外责任或限制承保范围的条款,以及特别约定的要求等,保险人可以尽可能减少或剔除看起来会有道德风险可能性的部分,对某些不严谨的条款尤其是容易引发道德风险的条款及时加以充实和修订,使之缜密完善。保户自己负担的损失金额,如免赔额、百分比或固定的数额、基于损失额的保险赔付限额,也是保险产品对道德风险的一个影响点。

(三)加强保险法制建设

当前我国对保险欺诈行为的处罚,主要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有关法律条款为依据,与国外制定的专门的保险欺诈法案相比,显然对保险欺诈的法律约束还十分不足,法律规定都有待细化和强化。除严格执行现行法律外,还有待制定财产保险合同法、人身保险合同法和保险业务法,完善保险人、经纪人、公估人管理条例,在条件成熟时制定和推出反保险欺诈法。

(四)加强保险舆论宣传

现代社会物质文化生活的提高,对宣传和舆论的依赖大大增强,所以保险宣传中一方面要强调被保险人义务,另一方面对于每一个保险欺诈案的破获以及判决,都要通过媒介广泛宣传。保险公司要严格执行保险程序,对有疑惑的案件追查到底,对查出的问题,除追回赔款立即终止保险责任外,还应视情节轻重,广泛曝光其行为,直至追究法律责任,做到严查严处。

第8篇:对付网络诈骗的方法范文

由观而引出感,这开头部分就好比一条醒目的标语或引子一样,先交待清楚看了什么影片,有什么感想。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关于北京公共安全开学第一课观后感模板7篇,欢迎大家来阅读。

公共安全开学第一课观后感1生命安全,一个老生常谈的词语,小时父母最常在耳边“唠叨”的词语,然而,随着我们的年龄越来越大,能力越来越强,安全,这两个熟悉的不能在熟悉的字眼,是否该被我们渐渐忽视?

我们一天天长大,知识一天比一天积累的多,经历也一天比一天的丰富,然而这样我们就应该不重视安全么?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安全意识不应该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减少。而正相反,随着我们年龄的增加,我们更应该树立和夯实安全意识。

俗话说:“淹死的都是会游泳的”正是因为我们已经长大已经懂得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所以我们就会放松警惕心里而抱着一定程度的侥幸心理,认为我们懂得已经足够多,年龄已经足够大,那些危险我们可以辨别可以保护好自己,真的是这样么?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在世界大多数国家中,意外伤害是儿童青少年致伤、致残、甚至致死亡的最主要原因。而在我国,在不同年龄的青少年中,又以15-19岁意外伤害的死亡率。

而且随着网络的出现,更多的新奇事物进入我们青少年的眼帘,而伴随这些新鲜事物的,正是新的危险。而青少年正缺乏对于新鲜事物的好坏的辨别能力,于是许多青少年不以为然的上了当。

即将踏入大学的18岁山东女孩徐玉玉,8月19日接到了一通诈骗电话,结果被骗走了上大学的费用9900元。得知被骗后,徐玉玉伤心欲绝,郁结于心,最终导致心脏骤停,虽经医院全力抢救,但仍不幸于21日离世。

这些文字落在纸上看似离你遥远不痛不痒,但这轻描淡写的文字背后却是多少个家庭的破碎和绝望,你的一个举动带来的可能就是给整个家庭带来无法估量的伤害和损失……

安全二字重于泰山,这不是一句玩笑话,安全是一个人的根本,出了危险小则伤残大则死亡,可以说是一切事情的前提,没有安全也就没有一切。

而最为祖国的未来,我们应该也更有义务保证自己的安全以及周围人的安全,对于此,我们不应该抱着侥幸心理,我们应该做到让安全的警钟长鸣,一刻都不能松懈、一刻都不能丢掉安全意识。

公共安全开学第一课观后感2《公共安全第一课》主要是在提高我们的安全防范意识。中小学生对这一认识还不够到位,而这一课,就是通过实际测验、话剧、总结知识等方式,来提醒学生,来告诫学生,告诉学生怎样辨别危险,避免危险,如果有危险我们应该怎么办。

在课中,重点讲解了火灾来了怎么办,而且要随机应变,要在不同的情况下采取不同的措施。我记录下了一些知识:

1.火灾逃生时要用湿毛巾或纯棉线衣服捂住口鼻,避免被浓烟窒息。

2.逃生时采用弯腰或匍匐姿态迅速撤离。

3.如果门把手已经发烫不可盲目开门撤离。

4.在黑暗中保持冷静辨识安全出口标识,选择正确逃生路线。

听了这一课,不仅让我知道怎样对付火灾,还让我知道如何对付陌生人。

虽然爸爸妈妈之前总告诉我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不要吃陌生人的东西,但我总是听一耳朵,没太放在心上,理所当然的认为我肯定不会被陌生人拐走。而在这一课中,我看到了一些比我稍小一点的同学,很轻易就被拐走了,这让我提高了很大的警惕,并且把警察叔叔的警告都铭记于心。

这一课,把枯燥无味的安全知识展示的活灵活现,让我心生敬意。我相信,也有不少中小学生,像我一样受益匪浅。我会尽力,减少身边不必要的危险。

公共安全开学第一课观后感3安全,是令所有人倾心的问题,而今天,为了抓好对青少年的安全教育,学校组织我们观看了《公共安全第一课》的节目,虽然只有短短的一个小时,但却让我与家长感受颇深,受益匪浅。

大城市——道路错综复杂,街区高楼林立,人流熙熙攘攘,给维护公共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于是节目组从地下轨道交通,再到地面道路交通,再到消防安全,通过实地讲解与现场互动相互穿插的的方式,无微不至地讲述了我们在安全方面需要注意的事项。

一开始,上海市公安局治安总队黄奕警官带着几名同学到了地铁站,从进站的扶梯,到安检,再到乘车的安全与防盗,一丝不漏地给同学们讲解了乘车的注意事项,还给让大家认识了地铁中的各种标识以及志愿工作者,让大家在乘坐地铁时多了许多安全保证。

接着,是贾杰警官为大家介绍道路安全知识,从大客车,小型车的逃生,乘坐事项,再到在道路上行走时的安全注意点,最后,还给大家演示了一个关于刹车距离的实验,让大家亲身体会到了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

最后,赵锦祯警官介绍了消防知识,先带大家来到了火灾演习试炼场,燃起了大火,让大家近距离体会到火灾时的压抑感受,立刻夺来了大家的目光。接着,他带领同学们来到购物中心,做了一次火灾逃生演习,在“逃脱”的路上,也给同学们介绍了一个个消防器具以及逃生的重点,与现场配合,完美的讲解了火灾时的从容应对方法。

今天的一小时课堂,无论是交通还是火灾,统统涉及到了,而课堂互动式的学习氛围,让我身临其境,在观看结束后,我立刻去了楼中查看了消防通道以及应急指示灯所在的位置,以及消防通道的大致路线,时时刻刻为保护自己的生命而警惕着。

这次学习,让我深深体会到: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可能任何一个由小的疏忽而引起的差池都会导致生命的丧失,“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公共安全开学第一课观后感4《开学第一课》作为一节中小学生的必修课,无疑具有警世作用。北京公共安全开学第一课对中小学生而言,开宗明义地诠释了珍惜生命的意义所在。

安全教育当前的确是每个学校的大事,但现在学生安全教育以学校老师灌输式为主,学生对安全事件的应对能力极差。要提高学生应对安全事件的能力,就要多开展宣传活动,尤其要开展校外宣传,但现在学校开展校外宣传严重不足,无疑这就产生了矛盾。这也是目前学生安全教育的一个“瓶颈”。这次教育部要求中小学校组织学生和家长上好《开学第一课》,将学生的安全教育放大到整个社会,较好地弥补了校内宣传安全教育的不足之处。

学生的安全教育问题,其实并不单纯是一个学校教育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学生的“安全教育”需要学校、家庭、全社会来共同完成,缺少了任何一个环节,学生的安全问题都会存在隐患。

任何一个学生意外安全事故的发生,宣传教育的缺失都难逃其责。《开学第一课》对学生的安全教育,不仅要立足于学校,更要时刻处处警钟长鸣。

生命本身既不是祸,也不是福,而是盛载祸福的大容器,就看你将它变成什么。我期待,《开学第一课》能成为中小学安全教育的“催化剂”,成为安全教育的常态,迅速扭转只注重校内安全而罔顾校外安全的错误观念,让每一个学生都加倍地珍爱自己宝贵的生命。

公共安全开学第一课观后感5看完《公共安全开学第一课》,学习了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社会安全三方面防范自救的知识,增强了安全意识,感到自己要多学一点安全知识、安全技能,确保自身安全。

安全无小事,稍有不慎,就可能发生危险。要时刻把“安全”两个字记在心上,增强自我防护意识,提高警惕性。就像节目中告诉我们的,过马路时要经常提醒自己遵守交规,注意来往的车辆;定期配合家长检查家里的用火用电情况,防患于未然;接到陌生人的电话、与陌生人打交道,都要保持提防。

学会一些安全自救的技能也很重要。要加强学习,多掌握防范危险、保证安全的.知识和本领。比如,熟悉交通规则,遵守交通规则,不在交通安全上出问题;遭遇火灾时,知道用沾湿的毛巾捂住口鼻,迅速弯下身子从正确的路线逃生;遇到陌生人求助时,既热情对待,也坚持原则,绝不吃他的食品,绝不跟他走。

一旦真的出现安全问题,我觉得要保持镇定,不要惊慌。要及时采取自救措施,千方百计向老师和家长报告,拨打110报警,努力把损失降到最低。

公共安全开学第一课观后感6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项家庭作业。那就是晚上回去跟父母一起观看北京市中小学生《公共安全开学第一课》,一开始我很不以为然,认为那些灾害根本不可能发生在我的身边。

吃完晚饭,妈妈就拉着我坐在电视机前等这个节目,当时我很不情愿,但当节目开始的时候,我被深深的触动了。

在节目中,通过案例分析以及专家的讲解,让我了解了在灾难来临的时候应该怎样自救。比如火灾来临的时候,我们应该迅速找到安全通道,尽量是身体贴近地面;有浓烟时,应用湿物捂住口鼻;若身上着火了应在地上打滚,将火扑灭。在农村,许多孩子的爸妈都外出打工,把自身的孩子交给年迈的爸妈照看。所以许多小伙伴都在没有爸妈照看的情况下私自结伴去河边游泳。在这时,溺水的情况就常常发生。由于溺水者缺乏自救知识,不知道应该把自身的口鼻露出水面,因此导致悲剧的发生。所以,当溺水情况发生的时候,我们不应该盲目的下水营救,应该呼喊大人相救。

随着节目的深入,也更加让我了解了交通安全的重要性。如在马路上行走的时候应靠右边行走;在过马路的时候应走人行横道;“红灯停,绿灯行”,“宁让三分,不争一秒”。

我们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安全教育对我们非常重要。通过这次节目,使我们树立了安全意识,了解了很多的安全常识,学会了自我保护,提高了应变能力。这次节目也更加让我明白了生活是美好的,生命是值得珍惜的。生命只有一次,让我们珍惜生命吧!

公共安全开学第一课观后感7星期六早上,我和爸爸妈妈一起观看了北京电视台播放的《公共安全教育开学第一课》专题节目,看完讲座后,我对于安全知识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片中从避震、火灾、交通事故、水灾等各方面使我懂得了面对突发事件与灾难时应如何自救和紧急避险。

一:避震

家庭避震:地震时,应选择室内坚固的地方躲避,如厨房、卫生间、储藏室等;地震时应蹲下手把坚固物体,如桌腿;地震时保护好头部、颈部、同时应闭上眼睛防止异物伤害;地震时不要站在窗边、阳台下;不要跳楼,不要随意点燃明火。

学校避震:如果在上课时发生地震,应迅速躲在自己书桌底下,抱头;如果教室是楼房,不要躲在外墙边,不要跳楼;地震过后由老师有组织疏散到空旷地方去。地震时如果在操场时,应保持原地不动,千万不要往教室跑。

二:水灾

溺水是青少年头号杀手,其死亡率占三分之一。不要私自到河边、池塘去玩耍。

游泳前要做到游泳四不要:

1,没有家长的带领,小孩不能偷偷的去游泳。

2,不能去控制不了水情偏僻的地方游泳。

3,为防止下水后手脚不抽筋,下水前应活动好身体。

4,对自己的水性要有自知之明,下水后不能嬉戏玩闹,在没有大人安全措施情况下,不能参加比赛。

三:交通安全。

减少车祸对我们的侵害,行走时的安全知识有以下几个方面:

1,走路时要走人行横道,没有人行横道时靠右边行走。

2,横过马路时要走人行横道,或走天桥、地下通道。

3,遵守交通信号,红灯停、绿灯行。

4,不钻,不跨越交通隔离设施。

5,不在马路上追逐猛跑,不疯打闹,不追车。

6,不要边走路边看书。

7,夜行时,尽量选择穿浅色衣帽和有路灯的地方横穿马路。

四:火灾发生时,逃生自救常识。

1,火灾袭来时,要迅速逃生,不要贪恋财物。

2,发生火势危险时,,当机立断披上湿的被褥或衣物,朝安全出口冲出去。

3,穿过浓烟时,尽量使身体贴近地面,要捂住口鼻。

4,发生火灾时,千万不可乘坐电梯,要向安全出口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