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科技发展的现状范文

科技发展的现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科技发展的现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科技发展的现状

第1篇:科技发展的现状范文

一、科技发展取得的主要成效

据调查,近几年来,四川省平昌县紧紧抓住秦巴山片区农村扶贫开发的重大机遇,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项目促发展,以专利抓创新,以培训强素质,切实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抢抓机遇,强力推进科技项目工作。2010年以来,平昌县紧紧抓住四川省科技厅定点扶贫平昌和巴中市被列入全国星火计划、科技扶贫试验区的重大机遇,深研政策,提早谋划,精心编制和申报一批重点科技项目,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截至目前,全县共争取科技立项44项,到位资金1300万元以上,其中2013年已组织申报国、省科技项目30项,已立项14 项,到位资金735万元。

创新示范,强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平昌县围绕本县特色优势产业,坚持科技与经济相融,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先后引进国审新品种“蜀宣花牛”种牛、“大恒699肉鸡配套系”商品代鸡苗,推广“科技+园区(基地)+企业(专合组织)+农户”等发展模式,抓好驷马双城科技特派员创业园、玉鹿村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开展良种繁育及新品种示范,转化科技成果5项。该县荣获2012年巴中市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通过2011—2012年全国科技进步县考核,列为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四川省试点县。

整合资源,强力推进服务体系建设。近几年来,该县大力实施科技特派员工程,建立农业科技专家大院、农业产业技术服务中心;积极探索“业主+科技特派员技术股+农民土地参股”的“一主双股”模式,将科技创新与技术进步纳入企业考评,培育出了以欧阳生、孟树胜等为代表的“创业式”科技特派员典型。2013年,围绕“巴山新居”建设,在民意、潘桥3个中心村建成“两站一堂”科技信息平台;聘请省农科院、四川比尔农业科技咨询中心专家编制了《平昌县省级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规划》,探索建立“3+1”(“绿色蔬菜、优质林果、生态养殖”三大主导产业和“乡村生态旅游”配套产业)产业发展模式;2013年8月,省科技厅批复平昌县现代农业园区为省级农业科技园区,为园区注入科技项目资金100万元。

专利申请,进一步提质增量。该县累计申请专利332件,授权专利240件,科技对经济的贡献率达到49%。仅2013年完成专利申请30件,专利授权15件。先后引进成都行之等3家专利机构与县内6家企业达成合作协议,指导指导沃德科技公司、杨势鲜河鱼汇等4家企业申请专利、入选全省第三批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和优势培育企业。

科技服务,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近几年来,该县大力开展科普宣传活动,成功举办了四川省第十八届“科技之春”科普活动月启动仪式,全省13家科研院所45名专家莅临平昌,现场开展技术咨询服务技术。加快推进全市“科技双网行动”,搭建统筹城乡信息服务平台,建成双鹿乡玉鹿村、驷马镇元峰村、江口镇建设街社区3个网站和元山镇、得胜镇、石垭乡等20个乡镇网页。

二、科技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该县尽管创新环境不断优化,创新体系不断健全,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科技创新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和不足。

创新主体数量较少。该文原载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主办的《环球市场信息导报》杂志http://总第522期2013年第39期-----转载须注名来源全省现有高新技术企业近2000家,而四川省巴中市仅有南江矿产品开发有限公司1家。2011年,平昌县组织申报沃德科技发展公司为高新技术企业,但由于企业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和研发能力,未获得审批。据了解,截至目前,该县从事科技研究、开发的企业8家,占规模以上企业总数的28.5%,科技型企业数量少,且绝大部分企业没有发明专利、技术研发中心,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低下。

创新人才素质不高。截止2013年10月,该县共有各类科技人员16458人,其中科技拔尖人才53名,专业技术人员1.21万人,占全县100万总人口数的1.2%;专业技术人才总量小,万人拥有专业技术人员114.8人;全巴中市设有南江黄羊科研所、通江银耳科研所、巴州区农科所等5 家县级科研机构,平昌县无一家县级科研机构。紧缺人才引进难,人才分布不合理,集中在教育、卫生和农口系统,机关事业单位较多,企业技术人才不足,农村专业技术人员缺乏。

科技投入严重不足。调查中发现,巴中市其它县区2013年本级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财政预算:通江县230万元,南江县110万元,巴州区220万元,恩阳区78万元,明确由县(区)科技主管部门统一管理使用。而平昌县一直未理顺财政预算和管理使用机制,致使一些科技工作无法正常开展。2010年以来,未组织开展科技成果评审,未召开全县科技奖励大会。

三、科技发展的应对措施

加快平昌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组织实施好《现代设施农业蔬菜周年化生产技术集成与示范》《乡村生态旅游综合技术示范》等科技项目,完成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申报工作,力争短时间内授牌。

完成沃德科技公司申报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工作。大力培育科技创新主体,大力实施山地高效、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科技成果转化专项,支持企业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战略性新兴产品。

加快统筹城乡发展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加快推进科技“双网行动”,全面完成建设街社区、玉鹿村、元峰村3个网站和20个乡镇网页建设。支持建立产业技术新联盟、企业技术创新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和科技特派员工作站、星火课堂等科技服务平台。

要提升知识产权能力。继续邀请有关专家开展专利申请培训,大力实施“企业专利清零”行动,加大省级知识产权优势、试点示范企业的培育力度,构建“全域平昌”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加大本级财政对科技创新预算投入。要确保县级应用技术研究和开发资金占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1%,进一步理顺科技研发资金管理使用体制;同时,积极推行知识产权和股权质押贷款,建立多元化的科技投入体系。

建立科技成果奖励机制。出台科技创新成果评选表彰机制,每年或每两年召开全县科技创新暨科技奖励大会。

第2篇:科技发展的现状范文

[关键词]农业科技;档案;信息化;发展;决策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16.143

[中图分类号]G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16-0-01

农业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的难度不断加大,档案管理流程愈发复杂,仅使用传统的管理方法不能满足信息时代下对档案信息的有效整合和存储的需求。档案管理工作必须向着信息化的趋势迈进。档案的信息化管理,与信息技术是密切相关的,计算机技术的自动标引技术、多媒体技术以及光盘的储存技术都为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持。只有实现档案信息化的有效管理,才能提高各行各业的工作效率,档案管理信息化不仅满足档案工作自身的发展要求,也为各行各业的顺利发展奠定了基础。

1 农业科技档案管理信息化的作用

1.1 档案管理信息化可以确保农业决策方向的正确性

只有加强对农业科技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才能在农业科技发展的过程中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使相关人员准确把握农业发展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经营方案,提高农业发展效益。

1.2 档案管理信息化有利于农业科技部门及时解决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农业科技发展朝着复杂化的方向发展,尤其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农业不仅要面对国内市场的竞争,也要在世界之林立足,如果在经营的过程中没有收集详细的档案材料,不了解自身的发展情况,就很难制定出规避风险的策略,也不能有效解决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档案管理信息化能维护农业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例如,在雇佣关系中,一旦发生赔偿情况,员工和农业决策者可根据档案资料进行合理索赔。

2 农业科技档案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2.1 档案管理体系存在漏洞

农业科技档案的管理没有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档案的分级化管理,农业科技档案管理体系不完善,很多管理规章没有在审查的基础上落实,没有建立有效的农业科技档案管理评价机制,档案的管理和控制具有不彻底性。

2.2 没有树立现代化的农业科技档案管理意识

没有采取有效手段进行档案管理,没有根据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对档案进行跟踪,在管理档案时信息化的管理理念不强烈。农业科技档案管理人员法律意识淡薄,没有制定相关的信息化制度约束农业科技档案管理人员的行为。

2.3 农业科技档案管理人员没有更新自身的思想观念

在档案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没有及时更新农业科技档案管理的知识储备,没有根据社会的发展提高农业科技档案管理的思想觉悟。

2.4 农业科技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

农业科技档案管理人员的知识面窄,对农业科技档案管理知识仅仅略知一二,在进行农业科技档案管理时,也没有联系其他学科的知识,农业科技档案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有待于完善,没有及时更新知识,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跟不上时展步伐。

3 促进农业科技档案管理信息化的有效措施

3.1 农业科技档案管理人员要更新自身的思想观念

在档案信息化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要充分认识到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在提高思想觉悟的基础上,更新自身观念,摒弃那些与信息化建设不相符的观念,树立依靠科学技术进行档案管理的新观念,树立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农业科技档案管理观念,将档案的被动化管理转变为主动化管理,使农业科技档案管理工作顺应时展,提高部门经济水平。

3.2 提高农业科技档案管理者的综合素质

提高农业科技档案管理者的综合素质是实现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必然要求,档案管理要综合运用各学科的专业知识,覆盖的知识面非常广。因此,农业科技档案管理人员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不仅要研究档案学知识,也要不断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要提高农业科技档案管理人员的知识水平,完善并不断更新农业科技档案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使其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根据农业科技档案管理人员的年龄、性格等特征进行分级管理,定期培训,提高其职业技能和道德素质,以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

4 结 语

档案管理信息化有利于实现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但农业科技档案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档案的管理体系存在漏洞、农业科技档案管理水平不高、不能及时传达有效信息、没有突破封闭式的管理模式以及没有树立风险意识等。要提高硬件设施的建设速度,更新农业科技档案管理人员的观念,加快农业科技档案管理信息化的进程。

主要参考文献

[1]郭金瑞,栾天浩,翟季,等.吉林省农业科技档案现状及信息化发展的主要措施[J].农业科技管理,2015(1):33-35.

[2]崔淑敏.加强农业科技档案信息化建设探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3(22):138-140.

第3篇:科技发展的现状范文

关键词 科技馆;主页;数字科技馆

中图分类号 TP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4)125-0174-03

在互联网时代,观众可以从网上快速获取直接和准确的信息。科技馆的主页为公众提供了提前了解科技馆的渠道和平台,因此,各国科技馆主页的主要功能一致,旨在吸引公众关注科技馆并为他们提供及时准确的场馆资讯。例如,科技馆的历史背景与发展现状、科技馆的地址和到达方式、科技馆的开放时间、活动信息、票务信息、生活服务等。科技馆作为“普及科学技术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平台,是面向公众尤其是青少年开展经常性、群众性科普展览教育活动的重要阵地,对提高国民的科学素质发挥着重要作用1。各国科技馆的功能是通过科学展品和科学活动提高公众对科学的认知,使其了解科学、参与科学并热爱科学。因此,科技馆主页的基础功能是充分展示科技馆展品的特点和功能,宣传科技馆的新闻和热点活动。科技馆是一个国家科技、文化和社会发展形象的体现和重要窗口,也是经济、科技、社会和综合国力的标志2。虽然各地科技馆普及科学的整体目标和功能一致,但是各个科技馆展品和活动的内容、方式和安排却存在较大的差异,主页的设计可以充分展示实体馆的个性特点。科技馆主页利用网络平台和资源通过探索引导、活动预热、群体分类、信息收集、信息互动、信息拓展、参观前、中、后相关信息汇聚成专题资源包等服务方式来为公众提供在线体验3,尤其注重结合公众在实体馆的体验内容从而进行信息的延伸和拓展,与实体馆进行良性互动。以数字化的形式展示实体馆的特色,从而增加公众体验科学活动的深度和广度,这体现了科技馆主页不可或缺的功能。

1 主页的主要功能是对科技馆的介绍

1.1 关于科技馆基本情况的介绍。

主页对科技馆主要情况的介绍包括:科技馆地址、行车路线、联系方式、运营时间、馆展信息、购票方式和价格等一系列基本信息。科技馆主页面向全世界观众展示科技馆的基本情况和特色特点,是实体馆的宣传和服务窗口。因此,科技馆的主页不仅需要充分体现出本国科技馆的特点,同时要面向全球吸引观众参访。

1)网页对科技馆发展历史的介绍。虽然中国科技馆新馆开馆仅五年,但是中国科技馆从创建初期至今已有56年历史。中国科技馆的主页以历史的维度向观众展示中国科技馆自筹备阶段开始,一期、二期工程和新馆的演变和发展。从主页的介绍信息中观众可以了解到中国科学技术馆的新馆建成是中国科学发展的一个里程碑,也是中国科普事业中的一件大事,对增强我国科普能力建设,提高公民科学素质,贯彻落实国家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宣传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坐落于北京的中国科学技术馆新馆也会对国内科技馆的建设起到示范和辐射的作用。

同样有着悠久历史的加拿大科技馆起源于1951年,主页除了对科技馆的基本情况予以介绍,还刊登了加拿大科技馆的专家撰写的《加拿大科技馆历史和发展》一书,该书分为三个章节:起源、建立一个国家级的科技馆以及1967―1981年期间科技馆的发展,均以电子书的形式呈现,观众可以免费下载阅读。与中国科技馆的主页建设相似,加拿大科技馆主页对其历史的介绍分为历史沿革、国际影响力、科技馆新馆的发展情况、科技馆发展里程碑等多个方面,为观众详细地展示了加拿大科技馆落成至今的历史和发展变化。

2)网页提供多语言版本界面。多语言网页,顾名思义就是能够以多种语言(而不是单种语言)为观众提供信息服务,让使用不同语言的观众都能够从主页中获得易于理解、内容相同的信息。中国科技馆的主页多语种区域配有10种不同国家的语言选项,分别是英语、日语、法语、德语、俄语、韩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和阿拉伯语。多语言网页的建设,不仅可以为各国观众提供信息,更重要的是体现出中国科技馆是面向世界的科技馆,致力于吸引世界

观众。

法国发现宫总占地面积为1.8万平方米,其中常设展览1.4万平方米、临时展览0.14万平方米。发现宫创建于1937年,旨在向观众介绍科学历史上的重大发现和创造,以引发公众对科学的兴趣和深入探索。作为世界科技馆发展的领头羊,发现宫的主页界面只有法语一种语言。语言的障碍让世界其他国家的观众无法通过网络了解其主要内容,也阻碍了他国游客对发现宫的关注及热爱。在网络媒体高速发展的时代,科技馆网络平台是实体馆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由于语言问题而导致观众在前期无法深入了解发现宫,从而降低了其世界影响力。

1.2 关于科技馆服务项目的介绍

1)为残障人士提供周到的服务介绍。加州科学中心的网站为残障观众开辟了特殊的服务板块。针对盲人、聋哑人和行动不便的残疾人提供细致周到的服务介绍,其中包括:

为残障人士参观提供预约陪同服务;

为残障人士的工作犬入馆提供服务;

IMAX影院为残障人士观影提供特殊语言服务;

为残障人士提供停车、轮椅租用、残疾人洗手间服务。

2)针对不同人群提供定制化服务。加拿大共有1000多座各类博物馆,据统计每年参观博物馆的人数多达2000多万人次,其中一半是青少年。随着新媒体环境的不断发展,网络科普的板块设计模式更加趋于人性化并逐渐分散发展。加拿大科学世界文化馆的主页中“参观指南”板块不仅为参观人群提供指南,同时针对家长和教育者还开辟了单独的服务板块。例如,针对家长开设“生日聚会”。科学文化馆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儿童设计科学主题的生日聚会。针对教育者开设的分年龄层儿童科学培训计划。从幼儿园孩童和1-10年级学生进行分类开设不同的培训计划,并专门组织教师开展科学活动。除此之外,其网页的科学教育板块还将接受科学教育的人群分为青少年、家长和儿童、教育者。

3)按照日历顺序为观众提供参馆信息。伦敦科学博物馆主页按照日历的顺序清晰直观地向观众提供每天、每周,甚至是每月馆中活动的信息,并配以详细的图片和介绍文字。以2014年9月19日的活动为例,点击日历9月19日,网页显示出当天展出的16个科学展品或项目。每一项均配有详细介绍、图片和说明,标明其在场馆内的展出的地点、时间、适合参加活动观众的年龄段、是否免费的相关信息。针对某些需要收费预约的项目,点击项目介绍的“预约”图标可以进入个人定制参观的界面。该界面可以自动统筹观众所选的预约项目,并计算出优化的参观线路和时间。在网上付费的区域,观众可以自由选择多个项目放入“购物车”统一付费。观众通过主页就可以对博物馆每天的活动、开放时间和服务了如指掌并根据自身需求合理安排参馆路线。

2 主页的基础功能是展示科技馆的特点

2.1 对科技馆展品的展示

日本科学未来馆的主页为常设馆和特别展览分别设立了专门的栏目。其中常设展专栏以楼层划分将每层的常设展品在网页上予以呈现,配有图片和说明。点击各楼层,网页会跳转至各个楼层展区的主界面。各楼层的主界面中均配有一张楼层整体的分布图,并根据楼层分布图所显示的展品逐一进行介绍和说明。日本科学未来馆主页特别展览专栏不仅介绍了目前正在展出的活动信息,还将往年的特别展览的情况介绍也放在网站上方便观众了解。

2.2 对科技馆教育功能的展示

美国探索科学馆是全球非正规教育的领军者,其宗旨是激发人们对科学的热情和创造力。探索馆通过开展非正规科学教育改变人们对科学的认知方式,创造创新性学习环境,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领导和专业教师。探索宫主页的四大板块分别是参观、探索、合作与教育。显而易见,探索科技馆主页对其教育功能的展示是其显著特点之一。主页的教育板块分为五个

部分:

针对科学教育者的项目;

改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能力的项目;

针对不同年龄的学习者的项目;

针对社区居民的项目;

终身学习的项目;

设计和开发进行科学教育、研究工具的项目。

2.3 主页的定制功能科技馆

加拿大农业与食品科技馆主页的教育板块包括大量与农业和食品相关的教育活动和工作站信息。科技馆作为农业工作基地为不同年龄的儿童创造农业教育的氛围,主页页面提供了根据观众的实际需求而设计的选择搜索引擎,其中包括:

进行科学教育的地点选择;

受教育儿童年龄段选择;

教育课程的选择。

通过定制功能,观众可以在线上根据自身的需求选择适合他们的科学教育“产品”。大部分科技馆的展品和活动所面向的群体较广,没有根据观众需求进行分类和设计。加拿大农业与食品科技馆主页所提供的科学教育定制功能,不仅针对受教育的年龄层和课程进行分类选择,还将开展科学教育地点的选择拓展到科技馆之外的地方,包括:家庭、学校和网络在线。其主页的定制功能将科技馆的教育活动从线下扩展到线上,从馆内拓展至馆外,使科技馆的教育功能得到了延伸和拓展,此定制功能的运用在国际科技馆主页的构建中是较为新颖的。

3 中国数字科技馆主页面的首要功能是全面展示其所含栏目

数字科技馆充分运用网络平台,发挥数字媒体的特点,将科技馆的科学教育功能通过网络予以展示。数字科技馆的诞生和发展,不仅是科普信息化时代的产物,同时也是实体馆教育功能的补充和拓展平台。中国数字科技馆是一个基于互联网传播的国家级公益性科普服务平台,以激发公众科学兴趣、提高公众科学素质为己任,面向全体公众,特别是青少年群体,搭建一个网络科普园地。在中国数字科技馆这个平台上,公众能够增长科学知识,体验科学过程,激发创意灵感,了解科技动态,分享丰富的科普资源。由于中国数字科技馆所包含的栏目和内容十分丰富,其主页面的首要功能是全面展示其所包含的各个栏目。如表所示,中国数字科技馆的主页展示了其包含的30个栏目,并在运用视频、图片、文字的方式对重点栏目予以介绍,吸引观众点击子页面,参与数字科技馆的教育活动。

4 结论

科技馆主页作为科技馆的官方网站,代表了科技馆的网络形象。与此同时,主页作为科技馆与网民交流沟通的重要平台,除了充分发挥其快捷、直观、互动的网络效应作用,同时兼顾吸引网民的眼球的功能。因此,科技馆网站的功能包括:科技馆品牌形象的展示,服务公众的手段,科学教育产品的推广渠道等。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政府机构、公司企业以及高校科研机构的主页都需要随之更新建设。科技馆是一个国际或地区科技实力的展示平台,更应该重视其网络主页的构建和功能。

参考文献

[1]许黎辉.谈科技馆的功能及建设理念[J].民营科技,2010(2).

[2]胥彦玲,何丹,吴晨生.国外科技馆建设对我国的启示[J].科普研究,2010(1).

第4篇:科技发展的现状范文

关键词:技术本科教育;发展背景;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课程

Abstract: The universities which take up 4-year technical education is growing up during the time of entering 21st century. It is a new project for theoretical research as well as a new area for practical exploration. The most urgent problem is how to develop 4-year technical education. This paper tries to discuss developmental background, educational objectives, educational model and curricula of 4-year technical education in a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with the expectation to master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4-year technical education and put forward some instructive suggestion on Chinese educational practice.

Key words: 4-year technical education, developmental background, educational objectives, educational model, curricula

上世纪60、70年代,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开始陆续发展本科层次的技术教育,德国建立的高等专科学校和科学技术大学、我国台湾地区建立的科技大学(由技术学院升格而来)、英国建立的科技大学(由多科技术学院升格而来)等所从事的都是此类教育。当时虽没有技术本科的说法,但上述这些院校所实施的教育与本文所界定的技术本科教育却是一致的。考虑到行文的方便,本文姑且将其称为技术本科院校或教育。

到目前为止,这些国家或地区的技术本科教育已培养出大量社会所需要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其发展经验和教训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分析总结此类教育发展的共同特征和基本规律,有利于为我国技术本科教育的本土化探索积累相关的素材,提供有益的启示。从技术本科教育的办学来看,发展背景、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和课程是其中的关键问题,了解这些就可以大致勾勒出技术本科教育的特点。

一、发展背景的比较研究

1.经济和科技发展,人才结构变动。20世纪60- 70年代是全球经济经历恢复调整后重新进入高速发展的时期。产业发展趋势发生变化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动。以往,在技术创新的过程中需要的人才大致只有三种: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索和发现;工程师——对科学家的发现进行设计和应用;技术工人——进行实际的工艺操作。而随着技术应用阶段的开发和工艺创新的任务越来越重,于是工程师分化为工程师和技师,工程师专门负责设计工作,而技师进行技术开发和工艺创新工作。由于工程师、技师和技术工人的工作职责不同,因此培养目标也有相应的区别。一般而言,工程师由大学来培养,技术工人由中等专业教育来培养。那么技师如何培养?当时许多国家,包括英国、德国等纷纷探索过这一问题,最后都试图举办技术类高等教育来培养这类人才。

2.终身教育与学习化社会思潮涌动。20世纪70年代是技术本科教育纷纷兴起的年代,同样也是终身教育理念和学习化社会思潮不断推广的年代。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属的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提交了一份题为《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的报告,其中提出了“向学习化社会前进”的预见和呼吁。”此后,这一理念逐渐成为世界各国和地区社会发展的共同愿景。为了建构学习化社会,为全体公民提供终身教育,各国和地区都开始反思和改革自己的教育体系,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增加终身受教育的机会,提供开放式而非终结式的教育。与此同时,技术与职业教育不能是封闭的、终结式的,而应当是开放的、终身性的,能够与其他类型教育相互衔接的观点为社会所接受。这些都为技术本科教育的建立提供了依据,从实质上推动了技术本科教育的发展。

3.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美国社会学家马丁·特罗不仅提出了大众化理论,而且暗示了高等教育大众化是各国和地区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欧洲,德国和英国积极出台政策,以便增加高等教育的入学机会,但又出于对传统精英教育“越来越多,而变得越来越差或将越来越差”的担心,又建立了一套高等技术教育体系,这就是德国高等专科学校和英国多科技术学院的由来。在亚洲,我国台湾地区受日本影响成立了技术学院,以后又将之升格为科技大学。可以说,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在很大程度上直接促成了技术本科的建立与发展。而目前我国技术本科的发展阶段正是高等教育从整体上向大众化阶段过渡的时期。另外,技术本科规模在我国高教所占比例呈上升趋势:2002年为15%,2003年为17%,2004年为 19%,2005年达到21%。

4.由技术专科升格而成。德国、日本、英国和我国台湾地区陆续发展的本地技术本科教育并不是从一般高等教育分化出来的,也不是重新建立起来的,无一例外都从原来的技术专科教育升格而来。这可以说是技术本科教育创立起来的共同规律。当时,这些国家或地区的共同做法是:采取双轨制来发展技术本科教育。这与目前我国技术本科试点的实践所选择的发展路线相当一致。因为,我国在发展技术本科教育的过程中,也将优秀、成熟的技术专科转为技术本科,且形成双轨制下的高教体系。

二、培养目标的比较研究

1.从人才规格来看。不难发现,德国高等专科学校和科技大学是以培养企业和社会组织实际需要的技术应用型高级桥梁式职业人才为目标、我国台湾地区科技大学的技术本科教育以培养工业技术师为目标、英国的科技大学以培养技术工程师为目标,这说明,技术本科教育所培养的人才在人才结构中属于中介性或桥梁性人才,可以在特许工程师和工程技术员之间或工程技术师与技术员之间起到沟通作用。因此,这类人才既需要相应的理论,又需要娴熟的实践技能。

2.从教育层次和类型来看。世界各国或地区技术本科教育都定位在四年制的本科教育层次,其中,虽然德国颁发硕士学位,但实质上由于学位制度的不同(德国是二级学位制),它等同于其他国家的本科。但在教育类型上,又有各自不同的定位:德国把高等专科学校和科技大学的教育定位于工程教育,认为他们所培养的是工程师、经济师及相应层次的职业人才;我国台湾地区由于高等教育是彻底的双轨制,因此把科技大学的本科教育定位为技术教育,认为他们培养的是科技、工程及管理的高级技术人才;英国则比较含糊,没有明确提出技术本科是技术教育还是工程教育,而是把工程与技术合在一起,这也许和英国1992年取消高等教育的“双重制”是有关的,因为取消了“双重制”之后,科技大学也积极向传统大学靠拢,有时甚至运用它们的标准作为升格后大学改革的方向。

3.从人才培养的内涵来看。世界各国或地区除了对培养目标进行概括性的陈述之外,还对所要培养的人才进行较为细致的能力规定。从这些能力规定中,我们可以分析出不同的国家对此类人才的内涵定义:德国高等专科学校更强调培养立即能够上岗的人才,它所培养的能力非常具体、实用,强调应用能力和解决现场问题的能力;我国台湾地区科技大学培养的人才更多偏重于理论功底和继续学习能力;英国的科技大学所培养的人才介于前面两者中间,既强调岗位能力,又突出继续学习能力。

三、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

1.就与市场结合的深度而言,从紧密到松散,依次为德国、英国和我国台湾地区。德国高等专科学校与市场和企业是全程结合的,包括市场需求分析、专业设置、规模确定、课程开发、课程实施、评价等环节,因此其毕业生受到市场的广泛好评,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而英国和我国台湾地区的技术本科院校的自主决定权更多一些,自然在就业过程中不如德

国毕业生那么抢手。

2.就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式而言,三者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德国采取工学结合的方式,第三和第五学期为实习期,在理论教学中融人了较多的习题训练,在实践教学中融人了理论深化的内容,可以说理论和实践是高度整合,已经很难区分纯粹的理论板块和实践板块了。而英国则不同,虽然也采取工学结合的方式,但轮换的周期很长,学程内只有一次实习,长达一年左右,当然英国也非常注重理论教学之后的实验和讨论,虽然没有德国结合得那么紧密,但总体上结合得较好。在理论与实践结合方面,我国台湾地区拥有别具特色的“建教合作”,方式也多种多样,但由于实习时间较短,且理论课中基本没有实践内容,可以说,这一地区的技术本科更偏重于理论,而不是实践。

3.就全面发展与就业能力的权重而言,三者出于各自不同的培养目标,有不同的选择。就德国而言,培养的重要是毕业就能上岗的岗位能力,因此就业能力培养占主要地位。而我国台湾地区正好相反,更加注重学员的继续发展能力和就业后的发展后劲,因此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等全面素质。英国则介于两者之间,一方面强调学生能毕业就上岗,另一方面也关注学生就业后的可迁移能力,即关键能力的培养,努力做到两方面兼顾。

四、学院课程的比较研究

1.从课程结构来看。德国、英国和我国台湾地区虽然在表述上有所区别,但大致都是三段式的课程结构,分为基础理论学习阶段、专业理论学习阶段和专业学习阶段。可见,这一课程结构的模式是技术本科教育的主流模式。但课程各阶段的比重和内容有所不同,德国和英国第一阶段的比重较小,且该阶段课程与专业相关,而后两阶段是重点,而中国台湾在第一阶段开设了较多的课程,约20-30学分,但与专业无关。

2.从理论教学来看。在基础理论学习阶段,德国和英国都已经开始体现专业特色,而我国台湾地区在这一阶段上公共课,更强调通识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和人文素养。在专业理论学习阶段,德国和英国除了课堂讲授以外,还融入了实践的内容,如习题和实验,且所学内容以工作所需展开,而我国台湾地区则以传统的讲授为主体,内容以学科课程为逻辑展开。从效果来看,德国和英国的理论教学更具有实用性。

3.从实践教学来看。德国、英国和我国台湾地区采用的大多是实习,但方式不同。德国采用“双元制”的方式,以企业员工的身份进入企业实习,签订严格的合同,有严格标准的考核,且要轮换不同的岗位,且实习的功能较多。在英国和我国台湾地区,其实习主要由企业安排,英国的时间较长,但实习要求不如德国那么严格,基本不轮换岗位,不作为员工使用,实习功能单一。从结果来看,德国学生经过实习所获得的实践经验和操作技能及对企业的认识都超过英国和台湾的学生。

4.从教学方法来看。德国和英国运用了除讲授法之外更多的方法,例如,英国采用讨论、指导、实验、独立学习等,且讲授的比例很小,只有24%。在我国台湾地区则完全不同,教学中是讲授法一统天下,当然也有其他方法,但比例极小。从教学论的角度来看,不同的方法可以以不同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所学的内容,强化对知识和技能的多方面理解。

五、总结与启示

1.从目前来看,我国大陆发展技术本科教育是必然的,但要适度。从技术本科教育发展背景的比较研究发现,目前我国某些发达地区已经具备了这些条件,如上海地区,无论从经济发展、社会发展还是教育内部的发展都已经和世界发达国家当时发展技术本科时的状态持平甚至超越。因此,社会对此类人才的需求应运而生,举办技术本科教育是必然的选择。但是,此类人才的需求量是有限的,因此技术本科的数量也应当与此对应,从实践上来说,发展一些优秀的、成熟的技术本科是可行的,但在数量和质量方面需要严格控制。另外,从总体上来说,由于我国大陆区域差异很大,因而办不办技术本科和办多少技术本科要依据各地社会条件的成熟程度来判断。

2.技术本科的培养目标需要进一步明确和细化。从国际比较的角度看,世界各国或地区对技术本科人才虽然有归为技术教育或工程教育的争议,但较为统一的认识是培养中间性和桥梁性的职业人才。但从我国大陆技术本科试办的情况来看,各校培养目标各不相同,有些定位为高技能人才,有些定位为“面向现代社会的高新技术产业、工业、服务业等第一线岗位,直接从事解决实际问题、维持工作正常运行的高等技术型人才”。这些定位都没有突出桥梁性人才,也没有弄清楚到底是技术型人才还是技能型人才,或是工程型人才。另外,对于人才内涵的具体描述,各国虽然有所不同,但都有很细致清楚的描述。就中国目前高职的培养目标来看,还属于比较模糊的状态,需要进一步细化。

3.培养模式上需要注重与市场的互动结合和综合能力的培养。从目前我国大陆的技术本科来看,更倾向于我国台湾地区的培养模式,积极倡导“以就业为导向”。但事实上,我国大陆技术本科院校与市场、企业的联系比较松散,而且联系主要放在招生和就业阶段。德国企业与院校的联系比较密切,参与院校学生培养的全程,包括专业设置、规模确定、能力分析、课程设计、教学、实习等等,这很值得我们学习。此外,对于毕业生能力的提高是我国大陆技术本科教育最急待解决的难题,一方面,我们不像德国那样重视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不惜花费众多时间和精力来培养上岗能力,技术本科的毕业生在技能上可以说和技术专科的学生差不多,甚至不如他们。另一方面,我们也不像英国和我国台湾地区那样,在学生全面发展中注重关键能力、继续学习能力、民族精神和人文素养,我们所关注的全面发展是政治素养,而政治素养单方面的提高不能代表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这两方面所形成的综合能力,我们是有所欠缺的,需要进一步加强。

4.技术本科的课程有待调整。目前我国大陆试办的技术本科院校在课程设置上与国际趋势基本一致,也采取三段式课程,但具体到各阶段比例和课程内容及教学方法有较大差异。如第一阶段的课程相比之下比重偏大,课程多为政治、英语、体育等内容,这些课程在各专业完全相同,且比例上比我国台湾地区更多,这些内容可以在中等教育阶段解决。另外,德国和英国在第一阶段就介入专业内容学习的方式,值得我们反思和借鉴。再如,各个阶段之间的衔接,德国制定了专门的进阶标准,而且这些进阶标准的制定有利于课程各阶段之间环环相扣,这值得我们借鉴。就实践环节而言,我国大陆和台湾地区比较相似,实习时间较短,一般为一学期,交替周期长,功能单一,且产学合作不够紧密,往往把学生送到企业以后,就由企业来管,没有明确的评价标准,因此效果不佳。在这一点上,德国做得非常出色,其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第5篇:科技发展的现状范文

关键词:林业 科技发展 问题 对策

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对人类生存和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但是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人类对森林的过度砍伐,导致了植被破坏、物种灭绝、气候变暖、土地沙化、水土流失、沙尘暴及水旱灾害日益频繁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已经对人类生存和经济持续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林业可持续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随着经济、社会迅猛发展,林业的地位日益上升,其作用也愈来愈被人们所认识,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引起了全社会的普遍关注。林业科技如何适应新世纪生态建设和现代林业发展的需要,已成为关系林业科研部门生存与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林业科技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 科技体系陈旧

第一,林业科技机构设置和能力建设与需要解决的重大科技问题不匹配,没有针对要解决的长期重大科技问题部署科技力量;没有健全有效的技术推广体系;没有形成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的系统能力。第二,没有形成全方位开放的与发达省份合作互补的联系网络,没有合理利用我省自然资源优势吸引发达地区的合作和联合,尚处于较封闭的状态。第三,机制改革步伐缓慢,我省林业科技开发的非市场导向仍占主流,研究经费主要来自于政府,与林业重点工程和高新产业建设结合不紧密。第四,林业科技经费严重不足,高级科技人才缺乏,科技基础设施落后。

2 科技能力不足

第一,缺乏对生态修复与建设及林业发展根本科技问题的基础性研究能力,不能为全省林业发展的最重大、最基本的问题提供科技支撑;第二,科技基础设施落后,信息网络、科技资料中心等建设处于起步阶段;第三,技术吸收和科技成果转化的能力薄弱。

二、林业科技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1 加强领导,完善机制,切实把科教兴林放在首位

各级林业部门要增强科技意识,倡导崇尚科学、按科学办事的风尚。各市( 地)林业局、省直林局和林业科技重点县要从科研院所选聘一批既有学术水平、又有实践和工作能力的 中青年专家作为科技副局长,负责本局、本地区和本县的林业科技工作,对他们的工作和建议应给予足够的重视。省林业厅要成立林业科技委员会,负责全省林业科技项目的论证、审定以及科技成果的评审和重大林业决策的咨询。各市( 地)林业局、省直林局也要形成由专家科学决策的机制。要制定加快林业科技发展的政策、措施,激励各级林业部门和科技人员献身林业科技。允许科技人员开展有偿技术转让、技术服务、技术培训,允许科技人员从技术开发、技术服务、成果推广的收益中提成。省林业厅、市( 地)、林局要建立林业科技奖励基金,每年对在科学研究、技术发明、推广应用、重点工程技术承包和教学培训等方面有突出贡献的个人和组织给予表彰奖励,授予荣誉称号,对做出重大贡献的科技人员给予重奖。

2 拓宽资金渠道,确保科技投入

实施科技兴林战略,必须要有稳定和充足的奖金作保证。要继续落实国家有关科技经费方面的政策规定,形成以政府为主导的多元化林业科技投资新体制。国家林业重点工程建设投资中不低于3%的比例,以及地方政府安排工程项目配套经费的3%,都要专项用于工程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建设和工程配套的科技成果推广,以及监测系统建设等科技支撑上。市级育林基金中也要按规定比例提取专项科技经费。林业企业要从销售收入中提取1%的技术开发资金。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科技、计划、财政部门的科研课题和科技专项费用。鼓励和吸引企业等社会力量增加对林业科技的投入,并积极探索利用外资开发林业科技的新途径、新方式。在多方争取资金的同时,要加强资金和项目的宏观调控和管理。要集中有限资金向重点研究领域、重点研究课题和科研实力强的科研机构倾斜,确保关系林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多出科研成果、快出成果、出好成果。要加强资金的管理,确保林业科技资金专款专用,切实发挥出应有的效益。

3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林业科技队伍

(1)实施科技兴林人才战略。制订林业科技人才发展规划,紧扣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用好人才3个重要环节,推动营造尊重人才、鼓励创新创业的社会环境,形成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机制。

(2)建立和完善林业科技培训制度和培训网络,大规模开展科技培训。要紧紧围绕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加强林业新技术推广培训和继续教育,加快知识更新,全面提升务林人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

(3)完善林业科技人才使用和引进政策,健全科学合理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通过不断完善各类人才的评价和使用机制,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和人尽其才的良好氛围。对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予以重奖。

(4)鼓励林业科技人员创办科技企业和开展技术服务工作。为科技人员创新创业提供宽松环境和必要的条件,鼓励科技人员开展技术服务、技术咨询、技术开发和技术承包等技术服务工作,在帮助林业生产单位和林农富裕起来的同时,自己也一起富起来,并且先富裕起来。

4 收入分配是实施人才战略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时代在前进,事业在发展,林业科研工作对各方面人才的需求必然越来越大。由此,各省要继续抓紧作好培养、吸引和用好各方面人才的工作,加快建立有利于留住人才和人尽其才的收人分配机制,努力开创人才辈出的局面。然而,当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待遇留人”是最实际的环境条件,收人分配对于人才的导向作用也是很大的。应加快建立有利于留住人才、吸引人才和人尽其才的收人分配机制,为省林业科研服务,为实施云南省“人才战略”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第6篇:科技发展的现状范文

[关键词] 韩剧;发展现状;借鉴价值

目前,对韩剧的评价有两种,一种是当前韩国电影市场不景气,观众占有率跌到8年来的最低;另一种意见截然相反,韩剧如日中天,高不可攀。其实冷静地思考一下,这两种不同意见都是特定范围内人群情感的真实表达。第一种意见代表一部分韩国人的看法:第二种意见则来自韩国之外的国家,如中国、日本等地的观众和业者。

一、对韩剧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都是可以接受的

首先,韩剧在韩国之外的亚太地区高收视率是不争的事实。韩剧在中国文化辐射圈内的影响是巨大的。在中国,韩剧攻城略地,大有反客为主、霸占中国电视剧市场之势。一些业内人士视之为洪水巨兽,极力呼吁抵制;在日本,女性是文化消费的主体,争夺日本文化市场,只需争夺日本女性的眼球,这一点韩剧做到了;在越南、新加坡等地,韩剧都产生了很大影响,年轻的已婚女士感受它的浪漫,中年妇女希望通过它追思过去,幻想年轻时的情感,于是大量的时间被韩剧占有,大把的眼泪为虚构的人物横流。

其次,韩国人评价韩剧在衰落也并不令人奇怪。对其他地区的人来说,接触到韩剧那是新鲜、新奇和感动,对韩剧发源地来说,太多的刺激后,已经没有新奇,感官的麻木也是必然。韩国人要求更新奇的作品,当韩剧不能够出新、出奇时,韩国观众在减少,演员压力增大。

威尼斯电影节上无一部韩片入围。在韩国,电影配额缩减,很多投资商持观望态度,或者减少投资;收视率下降,韩剧明星由于压力过大,自杀频频。2008年釜山电影节开幕当天,崔真实自杀,紧接着又有两位知名艺人不堪重负也自杀身亡。釜山国际电影节主席金东虎承认,“从2006年的下半年开始,韩国电影开始遭遇市场的冰河期,――韩国电影遇到了危机。”

可以预言。有一天我们会发现各个地区的韩剧热都会降温,任何事物最终的衰落都是必然的,只是谁能把繁荣延续得更久一些罢了。港台剧、日剧、美国大片如此,韩剧也一定如此。这两种意见看到了韩剧不同的发展阶段。

二、韩剧在创作艺术上并非高不可攀

任何将韩剧吹捧得不可一世、高不可攀的行为都是肤浅的,它只是一种认真创作的、细腻的影视作品,一种能够给人带来美好生活和爱情幻想的影视“乌托邦”,一种精心包装,批量生产的特殊商品。我们完全没有必要妄自菲薄,忧心自叹。

中国是古老文明的发源地,我们的历史和文化影响深远,儒家思想在亚洲有着广泛的影响,韩国接受了我们的儒家价值观,干着本来应当由我们来做的宣传工作,这是中国影视工作者的悲哀和损失。

韩剧的创作模式并没有什么新意。他的故事结构没有摆脱老套的模式,言情韩剧总是套用一个模式:贫穷不幸的美女遇到一个富有英俊的白马王子,经过奇遇或巧合,引出一段大胆的追逐,然后是一个圆满的爱情结局,或者疾病横祸带来的分离,这种模式哪个国家的文艺工作者都知道,都在用,只是没有他们衍生的变化多,用心多。

韩剧最大的特质就是他关注普通小人物的命运、生存状态和情感经历,善于表现人物情感,生活的细节,细腻地展开矛盾,不知不觉中将观众带到它的情感纠葛之中。而这一切又始终维系着儒家伦理道德。这一亚洲人的普遍接受的思想主轴,如《爱的阶梯》《蓝色生死恋》。这和我们的《四世同堂》《渴望》很相似。只是1O多年前,我们拼命地去探求西方人喜欢什么,我们浮躁地丢掉了自我。

韩剧总是围绕这个主轴,选用极尽俊美的演员(哪怕是人造),娓娓道来一个真实细腻、理想化的感情或爱情故事,当然还有高技术的使用。它们并不注重故事发生在哪里。有的故事本来在韩国根本就不可能发生,也能拍得红红火火,如电视剧《宫》。韩国人做得很认真,很踏实,而且做得很好。他们发现了金矿,而且他们也很清楚,没有高品质,就没有收视率,也就没有金钱回报。

韩国人有的,我们都具备,文化底蕴还要厚实些,资源还要广泛些,思路和见识都要比他们开阔。只是缺少一份耐心,多了一些浮躁。在今天,我们什么都想学,什么又都没有踏踏实实地去学透,本来自己的东西还丢了不少。你或许找不出中国还有哪种创作方式没有尝试过,但你还真找不出当今中国电影或电视剧弘扬的主流思想是什么。就像什么都有的一锅大杂烩,五味杂陈,传统伦理道德完全丧失主导地位,还时不时按着西方人的喜好添油加料。

三、韩剧创作的成功很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

韩剧创作的成功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很值得我们借鉴。

1,弘扬伦理道德精神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亚洲各国根深蒂固,中国人骨子里更是念念不忘。修身。就是修养身心。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水平。儒家认为修身是本,齐家、治国、平天下是末。身修而后家齐,而后国治,而后天下平。可见,修身是根本,它有着丰富的表现素材。韩剧,正是以个人生活为基准点,通过真实的生活细节、细腻的感情描画讲述一个个委婉、动人、催人泪下的个人奋斗的情感故事。他贴近生活,贴近观众,请注意,这里的个人奋斗或情感是有伦理道德指向的,那就是儒家的孝顺长辈、对家庭亲情珍惜、朋友之间信义为本、做人要诚实等基本思想。

反观中国大多数电视剧,总是刻意回避现实生活,要么是帝王将相治天下、大臣们的权场斗争,如《秦始皇》;要么是妖魔鬼怪、离奇的古装武打;要么是商场投机,谍匪谋略,警匪追杀,粗浅的战争展示。仅有的几部国产个人情感剧,如《奋斗》让人也不能如意,弘扬什么搞不清楚,像是玩爱情配配游戏。情感展现不足,倒是展现了几张漂亮的脸蛋和几套华丽的衣服。

毕竟,帝王将相是少的,权力争斗也是少数当权者的事,妖魔鬼怪、编造的古装武打是虚幻的,战争和谍匪也是历史中短暂的一页。踏踏实实的小人物的生活及情感世界才是每天都发生的。

我们是该冷静一下。想想方向问题,想一想自己的责任。想一想该丢掉什么?学习什么?

2,具有冷静独立的思考意识

第7篇:科技发展的现状范文

关键词:科教片 现状 策略

在科教兴国的伟大战略方针中,科教片有其特殊的地位,它以唯物主义世界观,有效应用电影、电视手段,普及科学技术知识,推广科学技术,弘扬科学精神,受到影视创作者的重视和广大影视观众的青睐。目前来看,科教片所表现的内容非常广阔,涉及自然与社会科学各个领域,在各个领域所产生的影响也非常大。

1)宣传自然与科学知识。科教片一个重要的作用在于宣传科学成果的最新发展,拓宽广大收看者的知识视野,如中央电视台科教节目《人与自然》,多数人都印象深刻。

2)教育警示作用。科教片以自己特有的严谨和严肃,真实反映事件发生的影响,具有较高的教育警示价值。如2005 年是全国煤矿事故频发之年,煤矿瓦斯爆炸事故尤为严重,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河南电影电视制作集团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迅速投拍一部煤矿安全生产方面的电影科教片《煤矿瓦斯爆炸事故的防治》。

3)服务社会。科教片在社会的各个方面都起到重要的作用,尤其在农村缺少培训和学习的环境中,科教片的运用显得意义尤为重大。在电影刚刚发展的初期阶段,国内最早拍摄的电影系列中就有很大一部分是用在农业和科技培训中。如当时金陵大学拍摄的很多农业方面的科教片,播出后农民学习热情,施教效果很好。

科教片在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目前也存在不少问题,通过观看和调查,发现以下一些问题。

1)科学性太强。传统的科教节目长期以来都是向观众“灌输科学知识”,观众在面对科学的时候,感觉都是高深莫测,无法理解,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状态。

2)拍摄者自身缺乏科学知识。科教片反映科学的最新发展,但科教片的拍摄者往往缺乏这种科学素养,造成拍节目的人并不了解科学,而了解科学的人却不会拍节目这样一个尴尬的局面。

3)故事性不强。由于知识的抽象性和深奥性,枯燥难懂一直困扰着科教类节目的发展。一些科学专用词语、一些新的科学技术成果,让观众理解和接受起来觉得晦涩难懂。

4)新技术应用不够。近几年,随着计算机知识的发展,科教片也开始运用电脑动画来表现不易拍摄的镜头。但是总体来看,这些技术的运用还是不够。

科教片能给观众展示平时接触不到或者很难接触到的知识,这本身就能满足很多观众的好奇心,如神奇的自然、神奇的宇宙等,所以观众对于科教片的需要也是迫切的,科教片也是很有市场的。那么科教片的发展有什么策略,我们针对上述问题一一展开讨论。

1)贴近现实、贴近生活,深入浅出。科学并不是距离我们十万八千里的神明,而是跟大家生活息息相关的。科教片在制作过程中应该贴近现实,跟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才能引起共鸣。如北京有线电视台从美国探索频道(Discovery) 引进的《自然探索》和《科学探索》,这2档节目自引进以来,收视率就一直在有线台名列前茅。因为这2档节目是以一种平等的、互视的目光去打量观众,只有这样,才会引起撞击,才会勾起观众的好奇心。  2)编剧和拍摄的沟通很重要。科教片最重要的不是讲述的内容,而是讲述的目的。在科教片的拍摄过程中,人员选择很重要。编剧和拍摄者必须要沟通好,编剧首先要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得首先把要拍摄的东西吃透,把握好片子的主导思想,通过看似散碎的镜头讲述科学知识。如刷新科教片收视纪录的《宇宙与人》在短短6 0 分钟里用一种平等的视角向观众讲述了宇宙的故事,把那些听起来高深莫测枯燥乏味的科学知识变得形象而有趣,成功挑起了观众的好奇心。

3)故事化。故事化是科教类节目通俗化和吸引广大观众最有效的手段。知识融入到个别事例中后,才会有悬念,有情节,让观众更感兴趣。将知识于人密切联系在一起,人是故事的参与者,科学知识于人有益才会引起人们的关心。如中央电视台的《财富故事会》《致富经》《今日说法》等栏目,总是选择具有普遍意义的事件来传播经济、法律知识,通过对事件的深入分析为人们释疑解惑。把事件当作知识的载体,这是讲故事的需要,同时也是电视形象化表现的需要。

第8篇:科技发展的现状范文

关键词:甘洛;资源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可持续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S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69X(2010)06-0004-03

1 自然概况

甘洛县位于四川盆地西缘向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形成了典型的高山峡谷地貌特征,地势呈现南高北低,东南高,中间低的特点,海拔570~4288m。坡度大于25°的山地占63% ,平坝、台地只占4.56%。受基岩、地形及气候的综合作用,形成多种土壤类型,主要的土壤种类有:紫色土、石灰土、红壤、黄壤、黄棕壤、棕壤、暗棕壤、亚高山草甸土。

该县属中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具有雨热同季,干湿分明的气候特点。10月下旬至翌年4月下旬为干季,降雨量占全年的14%,5月上旬至10中旬为雨季,降水量占全年的86%。气候垂直变化明显,又具有典型的“立体气候”特征,分布着从中亚热带至寒温带的气候类型。

甘洛属长江流域,大渡河、青衣江水系,全县大于100km2的河流有7条,全县年平均径流量16.93亿m3,年平均输沙量239万t,年水土流失量116.3万m3。

2 森林资源现状分析

甘洛县是四川省重要的林业县之一,森林资源较为丰富。据2008年森林分类区划调查,全县现有林业用地15.7万hm2,占幅员面积的72.83%;在林业用地中:有林地7.8万hm2,占49.55%,疏林地803.1hm2,灌木林地4.8万hm2,占30.75%,未成林造林地0.5万hm2,占2.9%, 苗圃地5.0万hm2,林地0.7万hm2,占4.26%;宜林地1.9万hm2,占12.03%。有林地覆盖率36.1%,全县活立木蓄积741.7万hm2。

2.1 森林资源特点

(1)森林资源在水平地域上分布不均。甘洛县东部及东南部9个乡镇林业用地面积8.5万hm2,占全县林业用地的54.1%。其中有林地4.9万hm2;占全县有林地的63.2%,森林覆盖率44.6%,活立木蓄积581.8万m3,占总蓄积的78.5%。中部16个乡镇林业用地面积4.4万hm2,占全县林业用地的28.2%,,有林地面积2.1万hm2,占全县有林地的27.3%,森林覆盖率30.3%,活立木总蓄积98.2万m3,占总蓄积的13.1%。西部有3个乡镇,林业用地面积2.8万hm2,占全县林业用地面积的17.7%,有林地面积0.7万hm2,占全县有林地9.5%,有森林覆盖率21%,活立木蓄积61.8万m3,占总蓄积的8.4%。

(2)森林资源在垂直高度上分布不均。在海拔1300m以下林分分布零星、分散、数量少,海拔1300~2000m分布以云南松、柳杉、华山松为主人工林分,有林地面积不足全县的10%。海拔2000~3700m分布着该县主要天然林分,有林地面积占了全县的90%左右。

(3)林种比例不合理。在全县有林地中防护林为4.6万hm2,占有林地面积的59.8%,特用林1.6万hm2,占有林地的20%,薪碳林0.3万hm2, 占3.5%,用材林1.1万hm2,占14.8%,经济林0.1万hm2,占1.9%。

(4)龄组结构不合理。现有林分中成、过熟林达5.4万hm2,占65.4%,中、幼林为2.9万hm2,占34.6%。

(5)森林起源以天然起源为主,人工起源比例偏低。全县天然起源林分面积6.3万hm2,蓄积710.0万m3,分别占全县林分面积、蓄积的87.4%及94.4%。人工起源林分1.5万hm2,蓄积39.7万m3,分别只占12.6%及5.6%。

2.2 森林资源变化情况

由于社会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对森林资源的需求增大,森林资源曾一度消耗及破坏比较严重。近十年随着天然林保护及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森林资源逐渐呈恢复性增长。与1990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比较,林地面积得到较大增长,有林地覆盖率从23.9%上升到36.1%。其变化情况见下表:

表1 甘洛县森林资源地类面积变化

调查期林业用地合计/hm2有林地/hm2疏林地/hm2灌木林地/hm2未成林造林地/hm2苗圃地/hm2无林地/hm2非林地/hm2

1990年119633513886421.041934.0278.0319609.095830

2008年15663977607803.148167.64545.5525510.358441

比较130.9%151.0%12.5%114.9%1635.1%166.7%130.1%61.0%

通过比较,林业用地、有林地、未成林造林地及无林地,增加较大,疏林地减少。其原因是,①在天保工程实施时调整部份牧地为林业用地及退耕还林地转入了林业用地从而使林业用地及无林地增加;②通过天保及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及疏林地标准调整使有林地及未成林造林地面积增加;③调查的标准调整使疏林地面积减少。

2.3 森林分类区划情况

2008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在2004年的基础上,进行补充调查。按照森林主导功能不同,并结合甘洛县生态区位及林业产业发展需求,对全县15.7万hm2林业用地进行分类区划。共区划生态公益林面积11.5万hm2,占全县林地面积的73.7%;商品林4.1万hm2,占全县林地的26.3%。在生态公益林中国家重点公益林1.27万hm2,占公益林面积的92.3%;地方公益林0.9万hm2,占公益林面积的7.7%。全县划分的公益林主要分布在县东、东南、西部的中高山地区,商品林主要分布在中部低山沟谷地区。

3 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森林资源总量不足

甘洛县有林地覆盖率虽然达36.1%,但与甘洛县山高坡陡的自然地理现状及所处长江上游的生态区位要求不符。由于森林资源在水平及垂直区域的分布不均,其生态防护功能不能很好发挥,个别乡镇的有林地覆盖率只有12.6 %。

3.2 森林质量不高

甘洛县森林主要由天然林组成,由于长年采伐及破坏,林分密度降低,蓄积下降,全县单位平均蓄积只有75m3/hm2,天然林区保留下来的林木多为空心腐朽的过熟木及自然更新的次生树种。人工林区盗伐严重,由于樵采、放牧等人为活动频繁,林下灌草减少,形成了防护功能较弱的单层林分。20世纪60年代飞播林林分平均蓄积也只有67m3/hm2。

3.3 森林的保护管理难度大

甘洛县社会经济不发达,生产力水平低,林区群众缺乏收入渠道,长期以来养成了“靠山吃山”思想,没有保护森林资源的意识,生产生活用材主要取自附近的森林,森林的保护管理难度非常大。特别是县中部的人口相对集中,森林与农地、村庄相互交叉,人为活动频繁,盗伐林木、毁林开垦时有发生,森林火灾隐患很大。由于四周老百姓不断残蚀,原保留下来1.1万hm2云南松飞播林现保留的不足0.5万hm2。

3.4 宜林地的造林难度大

现有宜林地多分布在高海拔及河流两岸的陡坡上,高海拔地区是甘洛县牧区,草场质量差、草场载畜量大,林牧矛盾十分突出。牛羊啃食造林地的幼苗、幼树情况严重,新造林地的保护难度大。采取对新造林地封山禁牧、轮封轮牧,落实专人管护或聘用当地群众管护等办法,但效果均不理想,部份造林地当年成活率达到了80~90%,但到第二、三年保存率就不到40%,甚至全部践踏、啃食殆尽。同时受低温影响,造林树种的选择难度较大,特别是海拔2800m以上的高山树种选择更难。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3.5 经济林发展落后

虽然甘洛鼓励扶持及开展经济林专项工程建设、但由于政策导向不明、扶持力度不足,缺乏拳头产品等诸多因素,经济林发展步伐缓慢。曾经计划发展花椒、板栗、杜仲,但都由于政策、扶持、规划等多种原因而不能形成规模。全县现有经济林1484.1hm2,农民人均不足0.013hm2,且多为零星栽培。

3.6 科技支撑力不强

现有林业科技人员20多人,但从事科技工作的人员只有10人左右,年龄偏大、学历偏低。乡镇无林业工作站及林业科技推广站,科技人员没有也不能坚持在第一线为基层及农民服务。

3.7 资金投入不足

甘洛县县域经济不发达,县级财力对生态保护、建设的支持力度有限。现阶段主要依靠国家的生态工程建设项目来维持基本运作。甘洛县虽然在1998、2000及2005年纳入“天保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及“野生动物保护工程”建设范畴。但由于物价上涨,社会平均工资增加,工程建设所涉及的种子、苗木、农药、工具等基本生产资料不断上涨,已经影响到了森林资源的保护及工程建设的质量。

4 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4.1 分类指导,分区施策,制定可持续发展目标

甘洛县所处的生态区位极为重要。实现甘洛林业可持续发展不仅仅是为了保护本县的生态环境,同时也是维护长江流域的生态安全。根据四川省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总要求,应按照“分类指导、分区施策”的工作思路,不断做大森林资源总量,调整森林资源结构,优化森林的生态功能、经济功能,建立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和较为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

结合马鞍山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及天然林保护工程建设,加强对东、东南部森林资源管护力度;开展“社区共建”工作,扶持林区群众,增加林区群众收入,实现“人与森林、人与野生动物”的和谐发展,使广大林区群众成为森林资源的“守护者”,生态建设的主力军,把该区域建设成重要的水源涵养及水土保持林带。

县域中部在保护好现有森林资源的基础上,重点抓好核桃为主的经济林果基地建设。加大农村能源建设,减少烧柴需求。认真研究商品林的经营管理,林产品的加工销售,把该区建成我县经济林果基地、林木加工经营基地。

4.2 巩固集体林权改革成果,加强森林资源经营管理

根据分类经营区划成果,实行分类经营。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方针,积极探索公益林的经营方式,在不影响公益林的生态功能的基础上,开展森林抚育、林下资源的开发、林地综合利用,走生态经济型的路子。做好商品林的经营管理工作,明晰产权,建立合理的林地、林木流转机制,鼓励零散的林地向经营大户集中,向公司、企业集中。编制好森林采伐限额,开展商品林的采伐更新,使广大农户充分享受集体林权改革带来的实惠,增加保护森林资源、经营林业的积极性。建立林地、林木交易平台,规范交易形为。建设林产品交易市场,畅通销售渠道,加强对市场的对接。

4.3 大力发展经济林基地,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甘洛县有良好的经济林发展基础,大力发展以核桃为主的干果产业,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把发展核桃为主的干果产业打造成林区群众增收的主要途径之一,在优化品种、规范栽培的基础上,逐渐发展为全省有一定影响的核桃产业大县。

4.4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林业科技贡献率

现有林业科技人员不足,已经影响林业科技工作的开展。应通过引进及招聘林业院校的大中专毕业生,充实科技人员队伍,加强对现有科技人员的再教育工作,更新理论知识,增强业务技术水平。尽快建立乡镇林业工作站及林业科技推广站,加强对基层及广大林区群众的技术服务工作。加强科普宣传,开展实用技术培训,提高林区群众科技意识,增强实际操作能力。

4.5 加强宜林地造林步伐,建设森林资源后备基地

甘洛县还有大量宜林地需要造林绿化。在高山地区应从调整大农业产业结构入手,转变落后的以放牧为主的畜牧业生产方式为圈养、半圈养方式,加强人工草场建设,提高畜牧业的产出效益,杜绝或减少牛羊对造林地的破坏。利用在西部宜林地集中,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壤肥沃的有利条件,大规模造林,建成我县森林资源后备基地。低山河谷两岸的宜林地应结合产业发展,营造速生林及经济林,建成甘洛县的经济林果基地。

4.6 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加大对生态建设的投入

首先,国家应提高工程建设投资额度,建立动态工程建设投资标准,保证工程建设的质量效益及职工的合理收入水平。第二,全面实行“森林生态补偿机制”,增加林区群众造林、护林积极性,确保林区群众在保护和发展森林中的收益权利。第三,开展“碳汇”工程建设,甘洛尚有大量的宜林地需要开发,通过“碳汇”工程建设加快生态建设步伐,同时也可增加当地群众的收入,是实现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双赢”的途径。第四,县级财力在适度的范围,每年拨付一定的资金,结合林业产业基地建设及扶贫开发,加大对生态产业建设投入。第五,引导社会资金投入生态建设及林业产业建设中来,保障投资者合法的“所有权、使用权、处置权、收益权”,把生态建设变为生态产业,真正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第9篇:科技发展的现状范文

药剂科是医院中的重要科室,它的职责是负责采购、保管、供应以及临床用药等。为了使医院药剂科跟紧时代潮流,逐渐从供应型向临床应用型转变,就要通过增加对药剂科的重视、完善规章制度、强化临床药学工作以及电子化沟通等措施,来改变当前医院药剂科人员水平不一、管理模式落后、医院重视度低等现状,从而提高医院药剂科的综合管理水平,并且更好的为患者服务。

关键词:药剂科;管理;现状;发展

Abstract:

It is an important department of pharmacy in hospital, it is the responsibility of the responsible for the procurement, storage, supply and clinical medication. In order to make the hospital pharmacy closely follow the trend of the times, the gradual shift from supply to clinical application, going through the increase of pharmacy attention, strengthen the work of clinical pharmacy and electronic and other measures, backward management mode, pay attention to low degree of hospital status of hospital pharmacy, so as to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level, and better services for patients.

Key words:Department of pharmacy; Management; Present situation;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

R19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7-0026-01

目前,国内绝大部分医疗机构的工作仍以药品供应为中心[1],随着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颁布,医院药剂科的工作朝着管理科学化、技术专业化、服务多元化的方向发展[2]。笔者结合多年的药剂科工作实践,经过深入调研并参考大量文献,对医院药剂科现状进行分析,查找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切实改变医院药剂科管理现状,从而提高医院药剂科的综合技术水平,适应新的医疗体制改革。

1 医院药剂科现状

1.1 药学人员素质不容乐观:

药学队伍普遍存在素质参差不齐、队伍不稳的问题。国内大多数医院药剂科对人员的技术、学术水平、工作能力要求不高,仅仅从事调剂工作,从而忽略了自身专业素质的提高。并且不直接接触病人,无法具体指导医生和咨询临床合理用药,没有充分发挥其应用的职责,因此工作积极性也不高。

1.2 药品管理模式陈旧落后:

我国医院药剂科主要职责是医药品供应,即从药品采购,验收入库,到药房调配,再分发至患者手中即为完成任务,严重忽视了对药品的质量监管以及不同药物需要到的不同存储方式,并没有把临床药学贯穿始终。同时,部分医院药剂师的配药管理也不严谨,容易出现药剂师配药错误,或者在采购以及存储中出现的吃回扣现象[3],以及购药的质量与品种是否符合医院的审核要求也被大大忽略。

1.3 医院重视度低,人才匮乏:

医院对药剂科的重视度低,对药剂科的相关资金与人才的投资都较其他科室要少得多。现在的药科工作人员基本都不具备高技术以及熟练的配药能力,缺乏真材实料的药剂师人才。与此同时,对药剂科的管理力度也随之降低,严重阻碍了药剂科的发展。

1.4 临床药学工作亟待提高和拓展:

临床药学主要是研究药物在人体内代谢过程中发挥最高疗效的理论与方法。它侧重于药物和人的关系,直接涉及到医疗质量。由于受医院学术环境、医生对其了解和重视的程度、医院的投入、药学人员自身的专业素质等因素的影响和限制,水平较低,发展缓慢,很多工作未能常规开展,未能真正体现临床药学的作用。

2 加强医院药剂科的管理的发展方向

2.1 对各种规章制度进行完善:

制度是实现工作高质量、高效率的重要保证,良好的管理制度能促进药剂科工作顺利开展。从医院要制订一套适合本院用药特点的管理制度[4]。在药品招标和采购、药品入库、药品储存、药品出库和调配等等,要严格按照管理制度执行,加强药品管理,保证药品质量。

2.2 医院应该加大对药剂科的重视度:

不仅仅在对药品采购以及制药设备更新的投资,还有对新的药剂人员的技术技能提高的投资,要求药剂人员对自身能力,责任心以及应变能力有所加强。医院要意识到医与药之间密切的联系,达到医与药的一致性。

2.3 加强人员素质和能力培养,强化临床药学工作:

优良药学服务应包括药师的专业知识、操作规范、操作速度、规范用语、行为、药学服务心理学知识和技巧、沟通能力、化解争议的能力等[5]。因此,加大药剂科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力度,注重高级人才的引进和现有人员的再教育,不断地丰富和更新知识,参与到药学科研工作中来,才能为临床提供合理用药的科学依据,适应医院药学的发展。

2.4 电子数据化沟通:

药剂师与医师与护士与患者之间,应采用便利快捷的电子联系方式[6]。医师可以通过网络把患者的用药情况直接发送到药剂科,药剂科用电脑记录每位患者的每日配药药方以及送药时间。药师与患者通过电子数据这种零距离的交流和沟通,密切了药师与患者、医师、护士的联系,能够快速地将制药和送药环节链接起来。

3 结论

医院药剂科已经不再只是单纯的供应管理药品的部门,还应该开展广泛的临床药学服务,承担以临床合理用药为己任的使命。通过药师与患者零距离的交流和沟通,增进了理解,改善了医患关系,促进和提高了患者合理用药的意识,减少了患者的不依从性,从而提高药物的治愈率。

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医院的药剂科也要跟紧时代潮流,其主要工作将逐渐从供应型向临床应用型转变,即从以药品为中心,以保障供应为主要任务,转向以服务患者为中心,以促进临床科学、合理用药为目的,以药品信息化为基础,开展药学技术服务和相关的药品管理工作。医院药剂科也逐渐成为集医疗、科研、教学和管理于一体的重要职能部门。

参考文献

[1] 李春媛.我院药剂科的管理现状和发展思考[J].实用医技杂志,2007,14(4):466-467.

[2] 洪玉杰.探讨医院药剂科的现状与发展[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1):407-408.

[3] 王瑞华.浅谈我院药剂科现状与今后发展对策[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1,24(1):208

[4] 郭华.浅谈医院药剂的规范化管理[J].中国卫生产业,2012,8(1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