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生心理健康专题教育范文

小学生心理健康专题教育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生心理健康专题教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学生心理健康专题教育

第1篇:小学生心理健康专题教育范文

本次学习内容丰富多样,一共有九个专题

专题一讲的是心理健康教育意义与途径。这个专题主要讲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与途径,让我们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专题二讲的是发展心理学。主要讲的是幼儿期的心理发展,透过游戏来看儿童的心理发展,给我们的启示是我们要给儿童玩耍的时间,提供好的活动场地和合适的玩具以及科学的指导。

专题三讲的是心理健康辅导理论与原则。通过什么是心理健康过渡到心理健康辅导的含义以及心理健康教育原则,同时提出了心理健康教师的素质要求。心理健康教育不再是我们片面认识的学生心理,它是教师和学生共同需要加强的一种教育。

接下来专题四讲的是中小学心理辅导良好关系的建立。良好的辅导关系是开展心理辅导的先决条件,也是达到理想辅导效果的先决条件。所以我们要尊重求助者,热情真诚对待、积极关注求助者,与求助者达到共情,从而建立良好的关系。

专题五讲的是教师心理关爱。现在新时代的教师,随着人们对孩子教育的关注加大,社会对教师的期望越来越高;而且整天面对的是朝气蓬勃的未成年人,这些孩子有着旺盛的精力和无尽的创造力,也经常会出一些“小状况”;另外,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一些不如意,情绪不高的低潮期。所以,关爱老师的身心健康,是必不可少的。

专题六讲的是留守儿童心理关爱。通过分析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形成的原因,让我们知道留守儿童是特有环境下造就的特殊群体,关爱他们,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等多面的配合与支持,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去关心爱护以及教育、帮助这一群体。

专题七讲的是中小学生网络成瘾心理辅导。网络是把双刃剑,在这网络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网络对中小学生是何其重要,但若使用不当对中小学生的负面影响也是非常大的。所以为避免中小学生网络成瘾,我们应该学会爱孩子,家长也应努力修复好亲子关系;我们也应该正确面对孩子上网这一问题,要对他们积极引导。

专题八讲的是教授帮您助子成才。通过案列和理论相结合,让我们意识到每个问题孩子后面至少有一个问题家长,有的甚至是一群;每个孩子的问题后面至少有一个家长的问题,有的甚至是一堆;天下没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家长。当孩子改变的时候会反复无常,越反复越正常,越缓慢越巩固,家长要互相鼓励。

第2篇:小学生心理健康专题教育范文

    一、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的是:教师运用心理学、教育学和社会学的有关理论,根据小学教育的特点和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通过课堂教育教学、游戏、活动、辅导等各种教育途径,帮助小学生获取心理健康的初步认知,唤起小学生自我认识、自我保健的初步意识,并对已经出现心理障碍的学生提供一些简易有效的心理服务,以促进小学生身心正常发展,提高全体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教育活动。其内涵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全体学生发展的教育活动。心理学专家提出:心理辅导的对象是全体学生,应是发展个性的辅导;心理辅导的方向和根本目的是帮助一个人去发展所有的潜力,有快乐的人生。因此,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对个别学生的心理冶疗;也不等同于心理咨询,而是面向每个学生,并促进每个学生发展的教育活动。

    2、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依靠学校普通教师来组织和实施的,必须最大程度地动员广大教师参与。众所周知,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正处于人生发展中的重要时期。一方面,他们的认识、情感和意志等心理上的种种矛盾、困惑和斗争,会产生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另一方面他们的年龄尚小,生理和心理的发育尚不健全和成熟,需要得到成年人(特别是老师)的指导和帮助。心理学家指出:学校教育应致力于为儿童创造有利于心理发展的环境,促使他们更好地健康地成长。笔者认为,首先广大教师要有较高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认识;其次是创造条件组织教师学习心理学、教育学和社会学等有关理论;其三是学习、掌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操作技术和方法;其四是敢于不断实践,不断探索,不断总结,边学边干,形成一支由骨干教师和普通教师相结合的心育氛围浓厚的师资队伍。

    3、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体现小学教育的特点。基础性和普及性是小学教育的两个基本特点。因此,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定位应是为儿童的健康发展选择适合儿童教育方法。使小学生在认知、情感等领域里得到帮助和培养,让儿童从小学会认识自己、接纳他人,保持愉快、乐观的情绪和积极向上的精神;以科学、主动、积极的态度去学习,使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得到良好的发展;让儿童从小学养成文明礼貌的言谈举止,成为会理解和尊重他人、诚实和积极进取的小学生。因此教师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必须花精力去关注每一个学生。对一小部分有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的小学生,应及时地进行疏导使小学生心理向着健康的方面发展。

    二、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原因分析

    由于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和竞争,生活日新月异地发生变化,小学生周围的一切也急剧地变化,宁静的小学校园也越来越热闹,现在小学生实际上要比他们的父辈承担多得多的心理压力。依据我们的观察,认为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

    1、物质丰裕导致刺激或变化。在物质匮乏的年代小学生比较容易满足,考试取得一个好成绩,只要有一颗糖的奖励也会欣喜若狂,也比较重视家长和老师的表扬。现在小康之家衣食丰裕,还有为数不少的一部分属于先富起来的家庭,家长过于宠爱孩子,物质的要求有求必应,以至于有的小学生对鼓励、表扬无所谓,对什么事都满不在乎。

    2、父母推托工作忙,把教养孩子的责任转移给祖父母辈。小学生的家长恰好是年轻力壮干事业的好时光,忙于工作,把孩子交给老人带,忽略了教育孩子的责任。相对而言,贵州的经济还不是很发达,特别是毕节地区,就拿笔者任教的黔西县仁和小学来说,多出现父母外出打工,而子女多由祖辈照顾的情况。祖辈疼爱第三代,往往比较注重生活方面的照顾,缺少心理上、感情上的交流。由于照顾太多,这些小学生的能力得不到发展,在自主、自立、耐挫能力、人际交往等方面明显不足。

    3、独生子女缺少玩伴,在班级集体中表现出自私、缺少合作精神。由于居住条件的改善,大多数家庭独门独户,小学生放学后在家里和电视、电脑为伴,没有交往的小伙伴。由于缺少交往活动,在班级集体中往往几个能干的学生无法合作做好一件小事,不懂得互相帮助。

    4、家长对孩子希望过高。现代社会高学历的影响使得一些家长不能正确地对待自己的孩子,期望值越来越高。家长对于分数的敏感甚于孩子,孩子考试得99分回家得不到表扬,家长会问为什么不是100分,就是得100分回家也同样要接受教训,关照不要骄傲呀,不要自满呀,要努力呀,造成了不必要的心理压力。父母对孩子期望过高,家庭管教过严,一进家门就做作业,以至于一出家门仿佛小鸟飞向天空,到了学校就任性发泄放纵。

    5、小学生能力普遍较强,个别学生自我表现欲过强。父母文化程度提高和社会教育媒体的影响,当代小学生的一般知识水平和学习新知识的能力比较高,但是个别小学生自我表现欲太强。有的学生觉得自己很聪明,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上课举手发言很积极,只要老师没有请他回答问题,他就会认为老师不喜欢他,故意讲话、吵闹,甚至闹到无法上课,他真正的目的不是要跟老师捣乱,只是希望老师注意他,让老师看到他的能干。

    6、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和教师素质存在问题的负面影响。不可否认,小学教育存在着许多不尽如人意的问题,最突出的是过分强调了对小学生的成才教育,忽略了小学生作为人的成长的教育。

    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团体辅导。团体辅导采用专题讲座、专题活动等方式,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帮助,主要为塑造班级集体良好的氛围和集体的良好行为,激发群体向上的精神。团体辅导通常以班级为单位开展,班主任要根据本班的实际和团体辅导计划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这也是时展对班主任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2、心理辅导室。心理辅导室以学生个体或小组为对象,也接受学生的主动咨询。心理辅导室的工作更加专业化,教师应培训上岗。心理辅导室要有专任教师负责和专门的工作计划,固定的开放时间,固定的场所。小学生心理辅导室建设的环境布置除了符合心理辅导的要求,还要增加儿童的特点,让小学生一进门便喜欢它,仿佛进俱乐部活动一样开心。心理辅导室的名称可以童趣化。3、个案教育。小学生个案教育是对上述两种心理辅导的补充和深化。个案的对象应有典型的意义,可以是智优学生、智力临界学生、模范学生、问题较多的学生,学生作为个案对象,可以让本人知道或不知道,主要根据研究的需要而定。个案教育一般要做较长期的跟踪研究,一个学生在校接触许多的教师,因此学生个案教育最好采用合作的方式进行,以负责人为主,几位教师共同观察和研究同一对象。个案教育一定要作好记录,尽量详尽,如观察笔记、谈话记录等。记录一定要真实,还可以写记录者的感受,要妥善保管学生的个案资料,原则上学生在校期间个案研究不公开。

第3篇:小学生心理健康专题教育范文

【关键词】 精神卫生;干预性研究;对比研究;学生

【中图分类号】 R 179 R 395.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9)01-0040-03

近20年来,对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已引起学者们广泛关注[1-5]。本研究旨在从不同的方面探讨和研究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侧重对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进行干预,以期引起广大父母对子女心理健康的关注,从自身做起,提高自身心理素质,改善家庭环境,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为开展小学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可操作性、系统性的干预方法和内容,为相关部门制定提高小学生心理素质措施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运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对柳州市2所示范性小学三~四年级学生1 461名进行心理健康状况测查,根据各项因子标准分≥8分筛选出有问题的学生944名(排除《艾森克人格问卷》中P量表标准分≥65分、精神发育迟缓、精神病及严重躯体疾病、家长不合作者)。再根据学生性别、年龄、家庭一般状况等情况,把条件相当的问题学生分为实验组443名(男生244名,女生199名)和对照组431名(男生240,女生191)。实施干预后再次对2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调查。

1.2 方法

1.2.1 实验组的针对性干预 由相同的专业人员分别在2所小学对实验对象进行干预,包括对家长和对小学生的干预。对家长的干预:目标是改善家庭环境,力图达到受干预的父母有正确的自我意识,提高对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认知,改变原有的不良行为模式。主要采用专题讲座、个别交谈和发放自编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的方式进行,讲座和教材内容包括:心理卫生基础知识,小学生心理发育的基本特点,父母不同教育态度、教育方式、家庭环境等对学生心理发育的影响,小学生常见的心理行为问题发生的原因及其解决的基本方法,并强调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对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性。讲座每月1次(寒、暑假暂停),每次1.5 h,地点在各校;个别交谈主要是针对学生的心理问题,教给家长相关的常识并要求家长配合专业干预所进行的操作,地点在本项目申报单位的心理咨询门诊,历时1 a。

对小学生的干预:目标是解决心理健康问题,力图达到帮助学生解决现存的心理问题,具有健康的心理,对现实能有良好的适应。主要是针对筛查出的心理健康问题,采用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心理治疗技术。心理辅导以团体方式开展,主要进行图册和游戏式的心理辅导,每月2次(寒、暑假暂停),每次45 min,地点在各学校。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以个别方式进行,地点在本项目申报单位的心理咨询门诊,其方法是:对按照CCMD-3中焦虑障碍、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的诊断标准筛出的有较重的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进行医学诊断性的检查,按诊断进行相应的药物治疗和家庭心理咨询和治疗。时间与次数视学生心理问题的严重程度和干预后心理问题缓解程度而定,历时1 a。

1.2.2 对照组的常规心理健康教育 根据柳州市中小学心理辅导相关文件要求,由相同人员在2所小学分别对家长和学生进行心理卫生常识讲座,地点在各校进行,每个学期1次,每次1 h,历时1 a。

1.2.3 数据处理 测试结果利用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小学生心理健康诊断测验软件》及上海《惠诚心理测试软件》处理原始数据,利用SPSS 10.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干预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MHT各因子得分比较 干预前实验组和对照组MHT各因子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干预后除自责倾向外,实验组各项因子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实验组干预前后比较,除冲动倾向外,各因子得分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干预前后比较,除对人焦虑、自责倾向、恐怖倾向外,其他各因子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见表1。

2.2 干预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MHT各种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比较 从表2可知,干预前实验组与对照组各种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干预后除孤独倾向、冲动倾向外,实验组各项因子检出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干预后实验组自身比较,除孤独倾向、冲动倾向外,各因子检出率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干预后对照组自身比较,除学习焦虑外,其他各因子得分变化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3 讨论

从干预前后实验组和对照组MHT各因子得分及MHT各种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比较来看,干预措施能有效地改善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干预后实验组与对照组自责倾向因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对照组自身比较,对人焦虑、自责倾向、恐怖倾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原因可能是干预时间历时1 a,随着年龄增长,小学生与同伴的交往增加,对问题的认识趋向全面,对行为的归因由单一趋向综合,不再简单地归因于自身。同时,进入高年级,见识与胆识也比低年级大,因此出现了上述的统计结果。干预后实验组自身比较,冲动倾向没有显著差异,原因可能是干预前该项得分分值比较低,同时小学生年龄心理特征之一就是情绪不稳定,容易变化,故干预后该项因子得分变化不大;干预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及实验组自身比较,孤独倾向、冲动倾向检出率变化不大,原因可能是这2项在干预前检出率本来就很低,故干预前后的变化在统计学上没有显著意义;干预后对照组自身比较,学习焦虑检出率显著降低,原因可能是每学期对家长和学生进行1次心理健康常识的讲座有一定的影响,也可能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有所提高,能较好地应对学习上问题,随着活动能力的增强,对自身的评价趋向综合,不再以分数高低作为评价自己优劣的唯一标准。

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家庭环境、父母教养方式是比较重要的方面[6-7]。本研究主要针对学生和学生家长,采用发放自编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专题讲座、个别咨询与治疗的干预方式对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进行干预。通过对学生实施的干预措施,学生意识到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具备了基本的心理健康知识,其独立意识、竞争意识得到了培养。通过对班级任课教师的访谈了解到,这些孩子自信心比过去增强了,学会了自立、自强,处理学习、交往等方面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习成绩也有所进步。通过对家长实施干预,使家长们都能重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发育,认识到父母的言行对孩子所起的潜移默化作用,明确和谐的家庭环境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影响,特别是意识到过分强调考试分数对孩子造成的伤害,逐渐改变不良的教育态度和教育方式,大部分家长都在有意识地营造和谐、民主的家庭气氛,以促进孩子的心理健康发育。

研究结果表明,对家长、学生进行综合干预明显促进了实验组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实验组学生MHT各因子得分明显下降,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明显减少,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儿童时期的心理健康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了个体未来的心理发展水平。应重视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在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应该重视家庭环境因素的影响。

4 参考文献

[1] 张迪,白春玉,刘番,等.儿童行为问题与家庭环境的相关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4,25(6):671-673.

[2] 林国珍,金武官,史以珏.学习困难儿童与家庭行为及学习适应性的相关性研究.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4,13(6):671-672.

[3] 徐勇,杨鲁静. 影响儿童行为问题的家庭环境因素.中国学校卫生,2003,24(1):7-9.

[4] 杨燕.当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教育探索,2004(3):82-84.

[5] 黄瑛. 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探微.教育评论,2001(3):106-107.

[6] 蓝琼丽,马梁红,田昕,等. 柳州市小学三、四年级学生心理健康与其家庭环境的相关分析.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6,14(5):523-524.

第4篇:小学生心理健康专题教育范文

现代教育需要高科技人才,更需要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然而,我们注意到,随着独生子女群体数量的增大,家庭问题的复杂化,素质教育,特别是心理素质亟待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下面结合本人多年的教育实践,从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形成的原因以及培养对策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

1.学校教育的不良影响。学校是中小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因此,学校生活对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影响很大。一些学校重知识传授,轻人文关怀、情感关怀,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指导思想影响下,学校中分好、差班,考试排名次,搞题海战术,中小学生整天处于一种超负荷的高度紧张状态之中,致使神经衰弱、失眠、记忆力减退、注意力涣散等。另外,一些教师教育教学方法不当,师生情感对立等,使中小学生心理压抑,精神紧张、焦虑。

2.家庭教育的不良影响。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良好的家庭环境是维护中小学生健全心理的基础。通常情况下,家庭内部成员关系和睦融洽,孩子性格开朗乐观,适应环境的能力会更强。而不良家庭环境因素容易造成家庭成员的心理行为异常。这些因素主要有:家庭主要成员变动,如父母死亡、父母离异或分居、父母再婚等;家庭关系紧张,如父母关系、兄弟姐妹关系不和谐,家庭情感气氛冷漠,矛盾冲突频繁等;家庭教育方式不当,如专制粗暴、强迫压服,或溺爱娇惯、放任自流等。

3.社会因素的不良影响。社会因素主要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关系等,社会环境对中小学生的影响有广泛性、复杂性和持久性。特别在当前,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日益广泛,各种社会传媒的作用越来越大,生活紧张事件增多,矛盾、冲突、竞争加剧。所有这些现象都会加重中小学生的心理负担和内心矛盾,影响身心健康。

二、培养中小学生健康心理的对策

1.倡导校园文明,优化育人环境。环境能影响和改变人,它能使人振奋,也能使人颓废。对于学生来说,对其影响最直接的是学校环境、班级环境。有序的学校管理,优美的校园环境,良好的校风、班风,和谐的人际关系,浓浓的学习气氛,都会使学生在心理上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为此,在校园环境设计上,我们要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原则,力求用环境来净化学生的心灵。在良好班风的创建中,以团队活动为中心,组织开展丰富多采的科技文体活动和其他教育活动,活跃校园文化,优化学生的文化生活;力求通过建设优秀的班集体,来为学生营造一个平等、和谐的心理环境,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一种“同学因你而快乐,集体因你而光荣”的心理体验。

2.开展心理咨询服务。成立心理咨询辅导中心,设立心理信箱,定时开通心理咨询热线,建立心理档案,开展定期的心理检查及咨询服务。对已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要注意追踪了解、交谈,帮助他们建立解决问题的信心,特别是要与家庭配合起来,共同做好中小学生的工作。有计划地组织心理问题问卷调查,认真统计分析,面向全体中小学生,加强心理指导。

3.在各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一方面,各学科教师要强化课堂教学中的对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既要结合学习内容训练中小学生观察、思维、想象、记忆、注意等智力心理,又要结合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情感,锻炼中小学生的学习意志,培养中小学生的个性,促进中小学生的非智力心理发展。另一方面,改革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教学氛围,让中小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学得积极主动。

4.优化家教环境,提高家教水平。重视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努力提高家长素质。定期开展家长心理辅导课或召开专题家长会,介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与方法,普及心理卫生知识,介绍心理咨询案例,也可以进行家访,共同解决中小学生的心理困惑。通过以上工作,使亲子关系和谐;顺其所思,与其所需;同其所感,引其所动;投其所好,扬其所长;用其所为,促其所成。建立和谐的家庭关系,为孩子提供幸福和睦的成长环境。家长要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与孩子多进行沟通,做孩子的好朋友;采取正确的教育方式,鼓励孩子与同伴交往,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掌握一定的心理保健知识,与学校保持沟通,及时发现孩子的问题并及早处理。

第5篇:小学生心理健康专题教育范文

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解决对策一、前言

在我国《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中明确指出,我国中小学教育改革与发展应由应试教育转向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上来。对于农村小学生来说,要想实现素质教育,最为关键的就是要注重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提升他们的心理素质。事实上,当前,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他们成长道路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统的教育中,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小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创造性。因此,我们应认真分析影响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并针对性地提出一些解决对策,真正帮助农村小学生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

二、当前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当前,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令人堪忧,很多心理问题呈现出低龄化趋势。根据一项调查,我们发现,当前农村小学生主要存在的心理障碍有:自卑感、恐惧感、嫉妒心、自控力较差、心理承受能力不强、学习兴趣不浓等。这些都让他们有着较大的心理压力,一旦处理不好,将引发心理健康问题。那么,导致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哪些呢?

1.小学生自身的个体因素

这是农村小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内在因素,也是最关键的因素之一。一般来说,小学生个体因素包含了遗传因素、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等。具体来说,小学生的某些心理问题的形成与遗传因素有直接联系。还有的心理健康问题的形成与生理疾病或机能障碍,身体发育有关,还有些是与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矛盾与冲突、基本需要的满足程度、心理挫折、不良个性等心理因素相关。

2.家庭环境方面的因素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家庭环境对于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甚至有些负面影响将影响到孩子的一生。一般来说,家庭环境因素主要包含了家庭结构、家庭氛围、家庭关系、教养方式、家长的榜样、家长的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等多个方面。具体来说,家庭结构稳定与否会影响农村小学生的成长,进而影响到心理健康。家庭氛围的好坏也会影响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3.学校教育方面的因素

作为农村小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其实施的教育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也有着较大的影响。一般来说,学校教育中的校风与班风、学校环境、教学内容和方法、教师素质、师生关系等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农村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如果是良好的校风班风将给小学生带来无形的感染力和凝聚力,学校环境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此外,具有较高素质的教师也会给学生良好的心理引导。

4.社会环境方面的因素

对于农村小学生来说,社会环境是诱发他们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因素之一。一般来说,这些社会因素包含了人口、住房、环境、交通、治安、人均生活水平、休闲娱乐方式等多个方面。具体来说,社会政治、经济生活、大众传媒、社区环境等都会从综合的情况下引发农村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三、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对策

1.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增强心理健康教育实力

教师作为学校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其学识、教育专业技能及人格等因素,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教师健康的心理状态,必然导致不适当的教育行为,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学校要重视自身的心理健康,教师的职业特征要求教师要有极强的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教师要用科学知识调整自己心态使自己此终处于积极乐观、平和稳定、健康的状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保证。

2.抓好课堂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1)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途径

目前,我们农村小学虽然开设心理辅导课,但还在摸索和探讨过程中,要做好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同教学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广大教师根据各学科教学内容与学习活动的特点,渗透相应的心理教育内容,是学校心理教育实施的有效途径。为此,必须对各学科教师进行心理教育知识培训,使之更新教育观念。同时,还可以在现有的一些课程中,设计有关的心理辅导活动,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挫折,正确对待自己的消极情绪和加以调节,对学生的学习方法、习惯,应试给予指导。

(2)活动是心理的源泉

举行“热爱生活”联谊活动;举办题为“热爱生活”的联谊会,讲故事、诗歌朗诵、唱歌跳舞、猜谜、谈感想……拉近大家的距离,融洽大家的情感,教师通过和结对学生促膝谈心、交换意见、合影留念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增加对学校的适应。

(3)对个别学生进行咨询性心理辅导

在集体辅导的同时,我校又根据农村孩子怕羞、有些话不好当面向老师谈的特点,开设了“悄悄话”心理咨询信箱,对个别学生进行咨询性心理辅导。利用不同的方式(书面或谈话)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我,指导其改变不良行为,消除困扰,排除心理障碍。

(4)做好个别辅导、解决心理教育中的个别性问题

受现代婚姻观的影响,有些小学生因父母离异,造成学生得不到正常的父爱、母爱,失去了以前的家庭乐趣,久而久之,这类学生感到自不如人,产生痛苦、自卑、抑郁等心理困惑;还有的学生学习成绩由好变差,因适应不良而产生心理困惑。这些问题,就必须通过个别辅导进行解决。由有经验的教师担任辅导员,对有心理偏差的学生进行针对性地指导和帮助,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其他小学生一样健康成长。从这个意义上说,个别辅导是学校心理教育中的补救性措施,对那些需要帮助的学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3.开展课外活动,增加教育的趣味性和实践性

课外活动是小学生乐于接受的教育方式。根据各年龄阶段小学生心理特点,开展多种多样的课外活动,能增加心理教育的趣昧性和实践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促进学生多项心理素质的发展。如组织部分学生参加公益劳动,让学生在服务中不仅学会体谅和帮助,而且可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和劳动能力;组织高年级学生学农,让他们懂得如何过集体生活,懂得关心别人,从学会生活到热爱生活,从热乃生活到珍惜生活,学会生存和发展。又如,针对小学生普遍存在的任性、厌学、依赖等心理轻微失调及其他心理问题设专题讲座,使心理教育更具现实性。

第6篇:小学生心理健康专题教育范文

让学校温暖家长的心坎

对于学生的教育,应该是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任何一个的缺位,都必然给学生的成长带来诸多的困难和问题,处理不好,就极可能导致学生身心全方位健康的缺失。在教育界曾经普遍流行一种说法:5+2=0。意思是学生在学校接受了五天的学校教育,但由于家长对学校教育理念的不理解、不配合,或是家长对学生教育的不正确,度过一个周末的2天后,便将学校前面5天的努力消解为零。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因此家长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对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有鉴于此,昌黎路小学在校长王振中带领下统一思想,把办好家长学校纳入校务工作重要议事日程。为了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紧密结合,他们把办好家长学校的运作延伸到社区,作为创建精神文明社区的共建系列。

1.制度强化

每年新生入学,其家长也自然是昌黎路小学家长学校的学员。学生与家长两种不同对象的学校同时开学。开始,有些家长存在厌烦情绪,认为是一种负担,有的强调工作忙,文化低,甚至认为是学校在推卸教育学生的责任。有些家长还说什么生活难捱,还顾这等劳什事等。针对这种情况,新学年伊始,学校教师和关工委人员进行家访,关心每个孩子,关注每个家庭,带去炽热关爱之情,关工委还对贫困学生送去救济金。唤起家长参加家长学校的热情。同时,努力营造家校协作的良好氛围。学校开通“互教通”电话系统和互联网《家校协作》论坛,开辟家校展览室,开办电视讲座,出版简报,组建家长学校理事会,评选优秀家长学员,把办好家长学校作为教育的一项事业,搞得有声有色,深受家长欢迎和喜爱。

昌黎路小学对家长学校实施规范化管理。做到有领导、有组织、有分工、有督查、有反馈、有评比,发扬严谨学风,把学与用结合起来,贵在把学到的知识落实到育人上,组成“听、做、写、说”四部曲,即听讲课(听)、用于教子(做)、写心得(写)、经验交流(说)。学校还开展心理咨询活动,请家长旁听教学科研活动,开展征文比赛,实行结对互帮活动等。这样。家长学校办得有吸引力、有成效。因此家长们对家长学校情有独钟。听辅导课的家长出勤率达98%以上。许多家长边听边记,不懂处就请教老师,家长与教师建立了深厚情谊。

2.观念转化

从调查中,学校发现家长普遍存在重智轻德的倾向,一味加重学生课业负担:也存在“树大自然直”的偏见和“恨铁不成钢”的偏向,致使对子女或是溺爱、放纵、娇惯、袒护,或是训斥、打骂、惩罚,因而,不少学生产生不同程度的或反抗、或屈从、或自卑的心理和情绪。针对这种情况,学校校长王振中亲自讲授《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个性》、《家长怎样给孩子好的影响》等内容;学校还聘请韩山师院教育学专家为家长讲授《家长怎样配合学校开展教育》、《未成年人犯罪的家庭成因及其预防对策》等30多个专题。家长们通过学习和讨论。从思想确立德智比翼双飞的正确观念。

3.方法优化

提高家长科学教子的方法与能力,是家长学校的题中应有之义。他们重视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指导家教,提高科学教子水平。他们总结了一套科学教子的有益经验,如德智互动、身心互促、因材施教、辩证矫治、把握年龄特征、宽严适度等,取得了可喜的效果。如有位家长发现孩子好奇心强,喜欢玩各种花样,就侧重培养他的想象力,启迪他的创新能力,提出六项教育办法,即营造家庭氛围,广泛接触新鲜事物,鼓励大胆探索,启发多角度思考,积极回答问题,发展想象能力这一套科学教子方法。二年级一位家长提出矫治孩子磨磨蹭蹭不良习惯的六项办法,即排除无关诱因,重视转移注意力,激发竞争灵敏度,经受困难锻炼,让孩子尝到磨蹭的苦果,反话正说多鼓励多引导。初步矫正了孩子的不良习惯。

用教育呵护孩子的心灵

随着社会竞争压力的加大,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日趋突出,因此,必须在中小学中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科研,营造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早在1994年,昌黎路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实验率先在潮州市开展。“以心理健康教育为突破口,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育人思路逐渐融入到学校的内涵发展,并外显为学校的办学特色。

1.用心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昌黎路小学校长王振中说得好:“用心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是搞好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他认为,学生的言行举止,从其心理活动轨迹中可以找到答案。为此,学校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到思想道德建设的一个重要部分来抓,成立了“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科研课题组”,通过问卷、家访、心理对话、行为分析等方法,全面了解“问题学生”的心理症结,打开学生的内心世界,有效地开展教育。

第7篇:小学生心理健康专题教育范文

关键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6-0269-02

1.在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1.1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在青少年时期,迅速而特殊的生理变化也容易引发心理问题。中小学生内心世界逐渐复杂,又不会轻易将内心活动表露出来;他们自主独立意识逐渐增强,但又有很大的幼稚成分。这些都是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客观事实。因此,有必要针对小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心理状态,从正面给他们以具体的帮助和指导。帮助越有针对性越好,方法越得当越好。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的心理始终处于良好的健康状态,德智体美劳全面地健康成长。

1.2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近年来,小学生自杀、离家出走的事件屡有发生,其原因,除了外部因素外,与学生自身的心理脆弱、敏感、抗挫能力差不无关系。因此,大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教会学生进行自我心理调节,以应付紧张的学习压力、人际压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成为素质教育的迫切任务。

1.3心理健康教育是适应时代挑战的有力应答。现实和未来都要求人们从小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这些都与人的心理品质有关。可以说,年轻人如果没有较高的心理素质,就很难适应 21 世纪的激烈竞争。另外,现代社会的快速进步和发展也使得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面临着更多更大的压力和挑战。社会的发展变化对学校培养的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他们不但要有强健的体魄,有获取信息、加工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更要求健康的个性心理品质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2.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2.1有计划地开展活动课或专题讲座。包括心理训练、情境设计、角色扮演、游戏辅导、心理知识讲座等,旨在普及心理健康科学常识,帮助学生掌握一般心理保健知识,以增强学生的自我心理修养,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2.2个别咨询与辅导。开设心理咨询室(或心理辅导室),进行团体或个别辅导,对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给予直接的指导,排解心理困扰,并将有关的心理行为问题进行诊断、矫治,帮助学生扫除成长中的障碍和烦恼。

2.3建立学生心理档案。给部分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建立心理档案,有的放矢发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变被动为主动;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帮助家庭更全面地了解自己的孩子、更好地教育孩子。

2.4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之中,把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师的教、学生的学结合,注重发挥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人格魅力和为人师表的作风,结合新课改,努力构建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班级活动与班主任工作均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2.5积极开通学校和家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渠道貌岸然。通过家长学校或社区活动,引导家长转变教育观念,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营造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氛围,调动家庭和社会的各种力量,创建符合学生健康成长的环境。

3.抓学科渗透,扎实推进心理健康教育

课堂是学校进行教育活动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不仅是科学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学生心理发展的过程。我们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开设上好心理健康课的同时,要求教师在各科备课时注意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因素。思品课,抓好心理疏导的教育;语文课,以教材中大量的优秀文字形象,从这些人物身上体会和感悟良好的心理素质;数学课中研究重点是观察、注意、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英语课则要求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学习信心,使之敢于表现自我,增强学生群体交往意识,发展能力和个性;音乐、美术等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体验,给人以美的熏陶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各学科教学过程中渗透有关的知识,可以使学生处处都感受到真、善、美的教育,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且作为教育的主体,教师不仅在知识上影响着学生,而且教师的人格也会在教学的师生互动过程中起潜移默化的作用,这就构成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4.加强交流,了解学生

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一些学生难得向老师白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这就要求每一个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要经常深人班级,利用适当的机会和场所,让学生自由自在地表达思想情感,从中了解学生的心理现状,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如在作文教学中布置《写给老师的话》等题目,使一些较内向的学生或有"难言之隐"的学生通过书面形式与老师交流思想。老师则应该对此做好保密工作,并针对不同性格的学生区分具体情况,选用适当的形式对学生进行个别帮助。另外,与学生谈心,是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有效方法之一。通过个别谈心,可以发现、掌握某些同学的不健康心理,再"对症下药",通过耐心细致的工作,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调节,帮助他们克服缺点,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要使个别谈心取得良好的效果,班主任只有做学生的知己、朋友,才能取得学生的信任,学生才能将自己的烦闷向老师倾诉。当一些学生在学习上遇有困难,家庭生活受挫折时,他们心情苦闷,情绪失衡时,老师要及时帮助他们,安慰他们,开展谈心活动,老师应以诚恳的态度耐心倾听他们的诉说,让他们把心里的积郁情绪渲泄出来,摆脱不良情绪的困扰。

5.尊重学生,关爱学生

作为教师,应时刻牢记,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尽管角色不同,但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师应该在保证教学工作正常进行的前提下,民主治班,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该生是否尊重师长"是班主任评定一个学生品行的首要条件, 而作为班主任是否问过自己"我尊重学生了吗?"尊重学生包括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劳动,尊重学生的成绩,尊重学生的隐私等。那些有心理障碍的学生,他们常常感觉不到自己的价值。这些学生只有被人接受,才能接受自己,如果教师不尊重他,他也感觉不到自尊,对那些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要坚持正面教育引导,尽量不要当众批评。实践表明,只有从尊重出发,学生才能打开自己的心扉,心理教育措施才能奏效。

参考文献

第8篇:小学生心理健康专题教育范文

会议上,王定华副司长和林崇德教授分别作了重要讲话和专题报告,来自各地(学校)的代表对本地区(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状况作了汇报,并围绕如何进一步改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了热烈探讨。

一、准确把握形势,积极应对挑战,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的需要。自20世纪90年代初至今,我国中小学已开展了很多颇有声色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需要引起新的重视。

王定华认为,影响基础教育的形势可以从外部和内部两方面来把握。从外部形势来看,经济的全球化、市场化,社会的信息化、城镇化,发展模式的工业化对基础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例如,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广泛运用,为广大青少年学习、娱乐和交友开辟了新的通道,但同时一些腐朽的、落后的有害信息也趁虚而入,对青少年心理产生了不良影响。城镇化进程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日益凸显,这部分人群也较易出现心理问题。从内部形势来说,虽然我国已推行素质教育多年,但应试教育丝毫没有减弱。依靠死记硬背让孩子增强应试能力的题海战术,仍是提高考试分数的有效手段;分数大排队、倒计时、限制一切与考试无关的活动,仍是一些学校提高升学率的法宝。这些来自社会、学校、教师和家庭的全部压力最后统统压到了学生身上,对学生身心健康造成极大的伤害。他还指出,当代中小学生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但心理问题有增加的趋势。受复杂社会环境的影响,加之巨大的学业压力,很多中小学生出现了抑郁、自私、脆弱、狭隘等心理问题,甚至一些学生产生自杀行为。例如,2010年1月1日-11月27日期间,全国中小学生成功自杀的数量达到73起。这表明,加强对中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教育工作中刻不容缓的问题。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指出,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这为我们在新形势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契机。与会者普遍认为,只要我们准确把握形势,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一定会取得新的进展。

二、明确指导思想,把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点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和目的,以便于我们把握其发展的方向和工作重点。

林崇德认为,心理和谐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和谐的本质在于处理和协调好各种关系,包括人与自我的关系、人与他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硬件与软件的关系以及中国与外国的关系。林崇德指出,心理和谐对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我们必须坚持正面教育、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平台的建设、处理好教育模式与医疗模式的关系、关注教师的职业倦怠和幸福指数。同时,他强调,我们必须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关注当前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面临的现实问题,做好以下几项重要工作。第一,重视学生的心理行为问题,其主要表现在人际关系、学习和自我三个方面。第二,重视严重的心理障碍症,如抑郁症和抑郁倾向。第三,关怀儿童青少年中的弱势群体,其主要包括留守儿童青少年、流动儿童青少年、离异家庭儿童青少年、贫困儿童青少年、艾滋病导致的孤儿。第四,重视灾后受灾群体的心理疏导工作。在这方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要关注受灾群体特别是儿童青少年产生的心理变化,并寻求解决对策,同时要做到科学有序,坚持伦理性和科学性,避免造成二次伤害。

林崇德的报告给予与会人员很大启发,大家进一步认识到了心理和谐的重要性,并表示,在今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要坚持以促进心理和谐为根本目的,把握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点,切实做好、做实这项工作。

三、创新举措,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在实践中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其有效性,是与会人员所关注的。会上,来自全国各地(学校)的代表对本地区(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经验进行了介绍。概括起来,各地(学校)在推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面取得了以下一些经验。第一,强化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和保障。例如,健全联动机制,形成党政齐抓共管、分工协作的工作机制;建立资金保障机制;建立督导评估机制;等等。第二,创新队伍建设机制,推动心理健康教育全员化。心理健康教育能否取得实效,教师是关键。各地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中都很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如设立心理教师专职岗位、强化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对德育骨干教师加强专题培训、引导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等。广东省切实解决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编制、待遇、职称评聘等问题的做法得到了与会者的广泛认可。但大家也一致认为,在教师编制问题上,我们不能急于求成,要根据各地实际逐步解决这一问题。第三,加强科研引领机制,推动心理健康教育科学化。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科学性极强的工作,其发展离不开教育科研的支撑。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专项课题研究,探索心理健康教育实践过程中面临的诸多问题,有助于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第四,重视课程的实施和开发,整合优势教育资源。例如,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各科教学相整合、相渗透,挖掘教材内容中所蕴含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保证心理健康教育专门课程的落实。第五,完善校际合作机制,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协调发展。例如,通过共享学习资源、开展学习心育教研、组织观摩研讨等形式,实现校际间的良性互动,带动区域内心理健康教育的均衡发展。第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室)建设,形成渠道多元、形式多样、全面渗透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很多地区设立了心理咨询室、心理咨询电话、心理咨询网站等,通过免费咨询电话、个体心理咨询、团体心理辅导、心灵工作坊等多种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第9篇:小学生心理健康专题教育范文

关键词:家校合作;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日益得到人们重视。但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是不同等的,尤其是在偏远的山区,广大的农村地区。由于各种原因,农村的心理健康教育一直处于零边缘。为了让农村小学生心理更加健康,得到全面发展,心理健康教育已经刻不容缓。只有开展了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对小学生的心理进行疏导与指引,进而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家庭和学校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因此,家校合作是必不可少的,不可缺失的一节,家校在重视应试教育时,也应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问题。

一、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1、不受重视

虽然国家在提倡素质教育,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也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但在偏远地区,尤其是广大农村地区,由于种种原因,仍然以应试教育为主,家庭和学校都只注重学生的成绩,而忽视其心理健康。在家长的心理里普遍认为孩子有问题、有“病”了才会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他们从心理里是不接受的,只要孩子的成绩好,其他的都不重要,并且他们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的事情,和他们没有多大的关系。在偏远的农村地区,由于面临着升学压力和教育部门的考核导向,学校的课程以考试科目为主,心理健康教育几乎是形同虚设,再加上教育部门领导心理健康意识的淡薄,心理健康教育一直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在多数情况下都只是表面功夫。

2、缺乏专业人士

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运用心理学的教育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是一门对各方面要求极高的课程,对专业素养要求极为严格,它要求从教者必须拥有完整的心理学理论知识、丰富的工作经验以及被外面认可的职业感。但在偏远的农村地区,这些要求恰恰是达不到的,农村学校几乎是没有心理教育师,通常都是由其他任课教师担任,每一位教师的教学任务都是很重的,心理健康教育基本上是被忽视掉的、不存在的学科。即使该校有一名专业的心理教育师,但由于农村教育的特殊性,他也是缺乏相应专业的知识理论和工作经验,面对全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人数众多,层次不等,他也束手无策,面临困境,并且个人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规范更有待完善。

3、内容单一

学校与社会力量合作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包括心理问题预防、环境教育、心理卫生知识宣传、心理疾病干预和支持、健全人格促进等,通过家长会、家校联系卡、电话交流、社区关心下一代委员会等多种渠道进行交流。但家长对自己孩子学习成绩的过分关注,参与学校、社区协作意识的薄弱,使合作的内容受到了极大限制。学生所能学到心理健康知识更加有限,更不用说实际运用和去解决心理问题。

4、教育方式不正确

目前在偏远的农村地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与普通科目是一样的,任课教师只是对本照宣,用填鸭式的方式把心理健康知识灌输给学生,走个过场,让学生知道一下就行了,完全违背了心理教学的理念和宗旨,没有把心理知识真正的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彻底的了解心理知识、并且能够运用到实际中去,对其促进学生的素质素养和健全的人格是没有任何帮助的。况且在日常的教学中,面对升学的压力和教育部门的考核,在处理学生心理问题上,没有足够的耐心,再加上缺乏专业的知识技能,基本上是草草了事,未能以正确的方式解决学生的问题。更可悲的是学生处于青春期,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受家庭、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学生学生的心理更加复杂,更加叛逆,而教师并不理解学生目前的状况,未能及时应对,从而采取了不正确的教育方式,对他们的心理造成了不可磨灭的伤害。因而,采取正确的教育方式对于学生而言极为重要的。

5、没有统一领导机构,缺乏监督指导。

美国的中小学都建立了严密的家、校合作组织,如早期学习项目组织、家庭与学校同在项目组织等。我国虽然建立了家校合作组织,例如家长会并开展了一些活动,但当活动结束后,家庭就与学校彻底的失去了联系,家长不能有效参与进来,更不要协助学校开展关爱学生心理健康活动了。社区也没有发挥其相应的作用,只是形同摆设,没有与学校、家庭紧密合作,相互配合。

二、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成因

1、家庭因素

在偏远的农村地区,家长的素质普遍偏低,对学校的工作基本上是不理解、不支持,他们只知道教育孩子是学校的本分,是学校的责任,他们只注重学生的成绩,其他的一概不论,只要学生的成绩不理想,他们不是打就是骂,对学生的心理造成极大伤害。为了生活,在农村外出打工的家长多,学生普遍与爷爷奶奶居住,家长无法担当起对孩子教育辅导的责任,同时又因为其文化水平有限,对教育缺乏正确认识。对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严重缺乏,这些不争的事实使家长对孩子无心进行辅导,也无力进行辅导。但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态又普遍存在,在矛盾的对抗中,导致出现两种极端的家庭教育方式,有些家庭对孩子百依百顺,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生活上对孩子疼爱有加,什么事情都围绕着孩子来转,使孩子形成了“我就是整个世界的中心”的观念,而家长对孩子的宠爱默许,使孩子更认为长辈对自己的爱是理所当然的,自己不用付出任何的爱而应该得到别人的爱,久而久之,形成了依赖性和强烈的自我中心意识。有些家庭则认为“棍棒之下出人才,对孩子实施打骂教育,孩子一有错误,家长就对孩子动粗,给孩子在心理产生了很大的压力,两种不良现象对孩子的困扰,使孩子产生心理障碍和心理问题。

2、学校因素

近年来,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得到重视。但在农村地区依然是以考试教育为主,面临升学的压力和教育部门的考核,学校不得不把考试科目归为重点,只注重学生成绩,忽视其心理问题,只重智育轻德育,知行不一,这是导致学生心理出现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领导组织机构不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制度不完善,心理健康课程不合理等一系列因素加剧了学生心理健康疾病。再加上教育部门重视教学骨干教师的培训,轻视心理教师培训;重视教学技能的提高,轻视育人技巧的攀升;重视教师业绩的考核,轻视教师心理的健康,未能及时培养大量的专业心理健康教育人才,以其专业的知识技能来给学生开导心理问题,从而造就学生心理问题加深。

3、社会环境因素

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社区教育难以有效的结合起来,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难以形成影响。同时,小学生在校接受的教育与在家庭、社会有所不同,这也是导致小学生出现心理问题因素之一。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对学生的成绩尤为关注,教师之间的比较,家长之间的攀比,都以成绩为依据来判断学生的将来是否有前途,从而忽视掉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些都对学生的身心造成了重要影响,学生的学业压力与日俱增,对其心理产生压力,一旦问题没有得到妥善的,学生的心理就会扭曲。再加上小学生正处于懵懂时期,对未知事物充满好奇,社会中的陈规陋俗,格调低下的影视镜头、街头书刊、成人用品、儿童不宜等社会环境,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他们的心灵,使心理防线脆弱的学生失去平衡,从而影响他们的生活和学习。

三、改善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措施

1、转变观念,提高合作认识

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视的,它对其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和素质教育全面发展有着至关的作用,学校和家庭应引起重视。学校、家庭和社区要确立“以学生为本”的服务意识。

家庭要改变教育理念,提高思想认识,不以成绩论孩子。把孩子放在首位,以孩子为本,关注其发展。而不是以我为中心,总觉得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好,丝毫没有考虑到孩子的感受,这样的教育观念是不利于孩子成长的。不要再觉得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情,要与学校共同努力,帮助其孩子健康成长。

学校要转变教育观念,把心理健康教育放在与其他科目同等的地位中去。不在只注重学生成绩而忽视其心理,把心理健康教育放在日常教育学中,当做常规的教学手段去做,健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领导机构,完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制度,丰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关注学生心理历程的变化,对其对症下药,解决疑难杂症。

2、建立家校联合机制,多种合作形式

一是学校要健全完善家长委员会制度。学生家长选出代表参加家长委员会,与学校领导面对面交流,商讨学生事宜,协作学校管理好学生,给学校智力、财力、物力等多方面支持,与学校多方面进行交流合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是设立学校家长开放日、教师走访日。学校要确定学校家长开放日,让家长走进校园,走进课堂,走进学生生活,让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习内容,促进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让家长切身体会学生的感受。学校还要邀请相关的心理教育专家给家长讲解心理教育理念,帮助家长解决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学校要确定教师走访日,定期开展教师走访活动,深入学生家长,与家长面对面交谈,了解学生在家学习情况和思想变化,并把先进的教育理念带给家长。对于家长那些不合理的教育观念,教师要耐心地、悉心地的劝导。教师与家长多交流,促进家校合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是借助QQ、微信等软件,建立家校交流平台。随着社会进步与发展,科技日益更新,学校要充分利用科学技术,借助QQ、微信等热度高的交流软件,建立班级家长群,家校交流群等。在群里与家长畅所欲言,交流教育心得,一些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指导家长教育学生,并邀请家长为学校的教育献言献策,拉近学校与家长的距离。

3、加强学校和家庭、社区之间的联系,丰富心理健康教育形式

目前而言,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只有课堂授识、讲座两种形式,学生接受的心理健康知识只是表面,无法运用到实际中去。学校、家庭、社区是三种不同的资源,三方资源要综合、相互合作。以学校为主体,家庭协助,社区支持展开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针对小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开展专题的心理健康讲座、话剧表演、文艺演出等开导学生心理问题。学校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定期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设立心理图书室供学生借阅,学习初浅心理知识;设立心理咨询室,社区安排专业的心理教育师进校园进行一对一心理疏导交流。

4、建立组织机构,使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形成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