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等教育教学相关知识范文

高等教育教学相关知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等教育教学相关知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等教育教学相关知识

第1篇:高等教育教学相关知识范文

关键词:组织承诺;离职倾向

1.研究对象概述

A学院是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教育部正式备案的一所民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A学院实行独立招生并颁发毕业文凭。学院现在一共有353名教职工,其中专兼职教师共268人,其中级职称的42人、高级职称的有46人,研究生学历的有43人,中青年教师有176人。从教师队伍来看,学院基本形成了一支以中青年和专任教师为主体、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

2.描述性统计分析

2.1组织承诺的描述性统计

经过测量,运用SPSS15.0进行统计处理,得出该学院教师组织承诺的总体水平,具体得分见表1.1。

测量结果显示,该校教师的组织承诺总体上处于中等水平。

2.2离职倾向的描述性统计

运用SPSSl5.0对离职倾向的测量结果进行处理,离职倾向的总体水平体现在下表:

从表2.2可知,在“如果别的单位能提供更好的发展机会,我会考虑辞职”问题上平均得分为3.455,得分较高;而在“我正在寻找其他的工作机会”方面得分为2.28,平均得分最低。

2.3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分析

(1)根据组织承诺的描述统计结果,作出解释或评价。

从上面的各维度承诺得分可以看出,该校教师留在组织主要是因为受到自己情感承诺、规范承诺和理想承诺的影响,其中尤其是情感承诺和规范承诺的影响比较大。

(2)根据离职倾向的描述统计结果作出解释或评价。

“我正在寻找其他的工作机会”方面得分为2.28,平均得分最低。说明该校教师的离职意愿并不是很强烈。

“如果别的单位能提供更好的发展机会,我会考虑辞职”得分最高,说明该校教师未离职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对目前的就业形势没有信心,对学校的发展机会不是很满意,如果个人能力提高、就业形势压力减少,这部分员工会离开单位。

2.4 组织承诺与离职倾向的相关分析

在相关性分析中,本研究从五个构面作了与离职倾向的相关性分析,分析结果如表2.3。

2.5组织承诺与离职倾向的回归分析

组织承诺和离职倾向是否具有因果关系还需要用回归分析法来分析。下页表2.4以离职倾向为因变量,以组织承诺的五个维度为自变量来进行分析。

从回归效果来看,F=18.23,显著性水平达到0.021, [R2=0.942],方程拟合效果很好。从表2-4 可以看出,组织承诺的三个方面(情感承诺、规范承诺、理想承诺)可以作为预测变量,它们都对离职倾向都有显著负影响。

标准化回归方程为:离职倾向=0.61*情感承诺-0.29*规范承诺-0.17*理想承诺

2.6研究结果总结

(1)从组织承诺的平均数来看,该校教师的组织承诺水平从高到低的顺序是情感承诺(3.6810)、规范承诺(3.6656)、理想承诺(3.6261)、经济承诺(3.4428)、机会承诺(2.7785)。组织承诺的平均得分是3.4426。总体组织承诺水平中等。

(2)组织承诺与离职倾向负相关,组织承诺的水平可以用来预测离职倾向,在五个维度中,以情感承诺、规范承诺、理想承诺的预测效果最佳。

3.员工保持策略性建议

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提出以下几条降低员工离职率、留住员工的几点建议。

3.1谋求发展,事业留人,提高员工理想承诺和综合组织承诺水平

一个单位的员工希望组织能有很好的发展前途。作为学院,应该制定科学的发展政策,积极引进人才,向兄弟单位学习先进的管理制度,加大人才培养,提高 教学质量,加大宣传,做好公共关系,做好招生工作,给员工以发展的信心。

当今时代,物质对于一个人是非常重要的,单位给员工提供一定的生活保障员工才有继续工作的理由。但是,只有满意的报酬是远远不够的。有的员工更重视能力的提高和个人价值观的实现。所以,作为学院来说,让员工觉得有一份属于自己的事业,并且这份事业是很有前途的,员工才会增加留下了的决心。

3.2健全管理体制,提高组织承诺水平

3.2.1规范管理

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只有制度完善科学了,员工才能更加认同学院的目标和价值观,才会对单位感觉有更多的责任和义务,才会增加自己对单位的规范承诺水平。当然,在一个组织内,完善的制度不能由一个人或是一个部门来制定,而是应该由组织各个部门相互协调沟通而定的。完善的制度也并不代表复杂化,而是要做到明确健全。

3.2.2 建立一种相互信任、融洽的工作氛围

目标的达成需要群策群力,管理者应该鼓励下属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在鼓励下属积极工作的同时,管理者在适当的时候应该设当的授权,同时应该信任下属、鼓励下属,在遇到问题时给予员工必要的鼓励与支持。给员工一定的自由度,让员工多一点自管自理,使教师增加对单位的感情依赖,增加员工的情感承诺水平,降低离职倾向。

3.3 建立科学的人力资源体制,提高规范承诺和理想承诺

3.3.1 建立科学的人员选拔方法,把好用人关

招聘员工时,学院要加强对应聘者承诺倾向的考察。在条件相当的前提下,优先录取那些能够认可学校管理制度和学院特色的应聘者。在考察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注意:

第一,对于承诺倾向的考察,特别需要注意应聘者过去的工作经历。如果从应聘者履历表中发现其有频繁的跳槽经历,或者是发现应聘者隐瞒了某段工作经历,需要在面试中对应聘者特别加以考察。因为在这类群体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很难对一个组织建立起高度稳定的承诺关系,他们可能是为了追求一种多变的生活,或者可能是想通过跳槽来达到薪酬不断增加的目的。这种个性和价值观决定了他们很难在一个组织中长时间稳定的工作。

第二,在考察时,也可以通过观察应聘者的言语和肢体动作来大致判别应聘者对工作是否具有积极的情感。希望能够进入组织工作的应聘者表现得可能比较热情积极,而那些对进入组织工作并不是真的很有兴趣的应聘者的态度可能并不是很热情。

这样应聘者在进入学院后,还可以通过各种社会化的策略来进行价值观同化。

3.3.2 建立合理的薪酬制度,完善绩效评估体系

首先,薪酬制度一定要合理,没必要太高,但也不能太低,一般保持在所在城市平均水平便可。

其次,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估体系。

绩效评估在组织发展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不仅可以为员工晋升、解聘等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还可以发现员工在哪些方面存在不足并及时提供解决的方案。

3.3.3 建立合理的培训与开发方案

A学院和其他学院一样,应尽量给尽可能多的教师以培训的机会,来提高教师的工作水平。同时也能增加员工的归属感和责任感。这样可以提高教师的理想承诺水平及组织承诺的总体水平。

第2篇:高等教育教学相关知识范文

[关键词]高等教育;教材建设;教学管理;影响

[中图分类号]G7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808(2015)S2-0159-02

教材作为高等学校对人才进行培养以及展开教育教学依托的基本工具,是对于一些良好的教育教学经验以及一些先进的技术和科学成果进行的有效总结。要想实现教材的基本建设和有效管理工作,学校必须积极树立起以提升教学教材的质量为重点,以培养更多人才为目标,以进行教材建设的创新体系为根本突破,不断巩固精品教材的战略思想,对于教材进行有效分类与指导,同时,必须不断建立健全评价教材的选用制度。更好地运用教材提升高等学校教育教学的整体质量,完善管理体系,更好地为社会培养更多全面发展的人才。

一、教材建设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构建教材建设和人才培养相结合的基本模式

在进行教材建设的过程中,需要推动教材建设的实际工作和人才的培养相互结合,需要充分体现专业性建设、课程的建设、改革教学的方式方法以及一些科研工作和教学资源的辅助建设,将这些元素有效地融到教材的建设工作中去。同时,教材建设必须与我国实际发展的形势相结合,融合教育教学改革取得的成果,也要包含国内国外对于不同学科所取得的最新研究进展和最新结论成果,正确地进行知识、素质以及能力三方面的关系,不断调动学生自主性学习,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水平。

(二)明确教材建设的工作重点,不断提升教材的整体质量

在进行教材建设的时候,需要正确地找到建设重点,建设出专业性强的,具有独特学科优势的教材。对于通识的教育教学课程着重建设,同时注重基础科目学科以及必须科目专业发展相关的学科教材建设工作,不断提升新设立课程以及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教材建设的更新速度,对于系列教材要注重内容是否具有时代性和创新性,对于较为落后的学科知识进行剔除,不断地实现教材内容的创新优化,保证教材能够体现出明显的学科优势以及鲜明的学科特性,打造精品。

(三)提高教材的种类范围,实现教材的系列配套

在教材建设中,注重于现代教育的相关技术、方法以及手段的合理应用,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电子教材不断涌现。在进行教材建设时,需要实现传统的纸质版本教材和电子教材之间相互融合,形成协调发展的关系,倡导编制质量高的精品课件。在进行教育教学时,优先选择的应该是一些荣获奖项的教材或者是一些级别较高的教材,将质量较高的教材引入到学生的课堂中,实现不同层次之间教材的相互融合,努力构建起多种学科、多种类型、多样化较强的系列教材体系。

二、影响教材的建设和管理的因素分析

(一)教材建设必须依据教育教学改革的实际情况

1.教材建设和专业建设之间的关系为了不断满足社会对于高等教育提出的越来越高的要求,不断提升大学生对于社会的适应能力以及大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目标。学校针对这一目标对于教学设计的学科进行了调整,优化了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在进行教材的建设过程中,既注重完整地体现学科知识体系,保证知识的与时俱进,同时也必须分析不同科目之间方法上和内容上相互之间的交叉渗透,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学科封闭性、隔绝性状态,实现专业口径的不断拓展,有效提升教材的整体质量。2.教材建设应该与教学改革状况相适应可以说,教材是教学经过改革以后的产物,同时,教材又能够对教学改革的目标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教材建设时对教学改革进行深化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教材的建设推动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符合时代的要求以及人才培养的要求。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在进行高等教育教材的改革工作时,必须努力推进教材体系的整体创新,推进学校教学方法和教育模式的不断改进,使教材突出知识的重点,注重学生独立学习、创造思维的培养,让学生能够有效地提升创造能力,更好地适应社会的要求。3.教材建设和素质教育之间的关系素质教育是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而出现的全新的人才培养要求,同时,素质教育也是高等学校进行教材改革所要立足的根本。伴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只有不断对高校的各个专业进行结构的调整才能够使各个专业的教材建设更加体现出宽口径、基础厚的培养人才的要求,在进行教材的编写时,不应该单单涉及专业知识和专业理论,同时也要加入教材整体内容的人文性,不断拓展学生的知识层面,减少学生的功利心理,重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的个性都能够得到充分的尊重和发展。同时,还必须注重素质教育理念的渗透,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例如,在理工专业学生的教材中,应该加强有关于文学、历史、艺术、社会等等相关知识的渗透,对于文科专业的学生则应该注重培养其逻辑能力以及对于自然科学的理解能力,使高等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既具备人文精神,同时也具备科学精神。

(二)保障教材建设质量的关键是高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教材建设质量的关键性影响因素是教师,教材编者本身的学术研究水平为教材建设质量提供了基本的保障。因此,在进行教材的编写建设过程中,高等学校应该组织学术研究水平较高、综合素质较强的教师进行共同编写,将符合时展的最新理论知识、前沿动态经过整合以后集中体现于教材中。除此之外,参与编写教材的教师队伍也必须具备良好的教学经验,这些教师必须充分了解传统的教材基本知识,提出在进行教育教学中遇到的若干问题。在编写新教材的时候,对于就教材中的缺点与不足及时地提出改进方法,避免旧教材中的一些问题重新显现在新的教材中。在教材的编写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地给教师营造出较好的编写条件和编写环境,充分为编撰出优秀教材的教师提供奖励和自主,并将教材积极地推荐给其他学校进行使用,有效提升教师编写教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与此同时,高等学校可以对编写出优秀教材的教师予以职称晋升以及分配津贴上的支持和补贴,鼓励教师在编写教材的同时也能够有效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

(三)教材建设与制度建设之间的关系

随着现实状况的发展,高等学校开始逐渐认识到教材质量对于教育教学的重要作用,并将教材的建设作为学校的一项重要任务,并给予高度的支持。高等学校的教务处一般会设有专门的负责教材建设管理的部门,对学校每一个不同专业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调查,分别针对不同专业修订凸显专业的特色与优势的教材,不断完善教材的立项制度、管理优秀教材的制度以及完善的评价教材制度,提升教师对于教材编撰的热情和质量。同时,注重电子教材的建设和创新,实现传统的纸质版教材同电子教材的共同发展。1.完善教材的立项制度要想提升教材建设的质量,需要学校建立起完善的立项管理制度,在教材编制的申报、答辩到后期的评审和立项,学校都应该进行严格的管理,建立起主编责任制,在教材编制的中期进行严格的审稿和检查,对于存在出入的不完善的地方及时的进行改进,通过编者之间和审核者之间的交流和探讨,使教材更为完整、质量更高。2.管理优秀教材的制度高等学校应该积极建立起对优秀教材进行管理的制度,教材的优劣性直接会影响到日后的教育教学,提升教材的管理是学校必须重视的重点工作。学校推动建立起教材的选择制度,在选择各个专业的教材时应该经过严格的审批流程,认真进行教学教材的删选工作,有效地将新知识、新理论以及新技术带到学生的教学课堂中,有效地提升各个专业的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实践的能力。3.完善评价教材制度高等学校应该不断增强提升教材质量的意识,对于教材的质量检测必须建立严格的监督机制,实现对于教材较为完善客观、科学性较高的评价体系,并形成相应的鼓励机制。例如,学校可以推广优秀教材奖励制度,定时定期地对所选用教材进行综合测评,对于优秀的教材作为范本大力地进行推广和宣传。除此之外,还要建立起跟踪制度以及信息的反馈制度,定期对教材的使用状况以及学生的接受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对于存在的不足及时进行改进。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高等学校的教材建设工作越来越凸显出其积极的作用,教材的建设不仅关系到学校的教学质量,同时也关系到人才未来的发展。学校必须对教材建设予以重视,立足教材,更好地培养综合素质高、全面发展的学生。

参考文献

[1]李骥,付丽.浅谈新时期高校教材建设[C]//探索的脚步:“十一五”北京高等教育教材建设论文集,2010:5.

[2]查良松.我国高等教育组织与管理体系探究:评《高等教育组织与管理》[J].当代教育科学,2015(3):65.

[3]魏景新.学校教材建设及其管理的工作研究[J].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14(12):21-23.

[4]李俊.我国高等教育组织与管理学理论体系探究:评《高等教育组织与管理》[J].中国教育学刊,2015(2):124.

[5]盖江南,姜广峰,任新钢.精品课程建设转型下教材建设对策研究[J].化工高等教育,2015(1):100-104.

[6]刘家良.当前高校教材管理工作现状与思考[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2(12):49-51.

[7]钟寒婕.高校教材的科学管理与立类之浅见[J].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1):70-72.

[8]宋文英.新时期高校教材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电力教育,2013(20):66-67.

第3篇:高等教育教学相关知识范文

关键词 水声学 教育教学 教改实践

随着海洋的开发,水声技术在海洋资源的调查开发、对海洋动力学过程和环境监测、增进人类对海洋环境的认识等方面的应用还将不断地扩展。海洋资源开发、捕鱼、海底地质测绘、导航、水下机器人研制等方面也有水声技术的应用。因此,高校开设水声学的相关课程是必要的。它不仅有利于海洋学整体科研水平的提高,也有利于海洋技术人才的培养,可谓意义重大。

一、教育观念改革

传统的高等教育模式主要是以教师课堂讲授知识为主,而现代的高等教育主要倡导能力的培养,包括学习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团结协作能力等。高校毕业生不但要求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要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如专业素质、心里素质、道德素质等。而这一系列的转变,根本在于教育理念的转变。教师不再是教育教学过程的核心,“以学生为中心”才是关键,即服务学生,立足于能力培养,努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的各个环节中,要时刻贯彻“以学生为中心” 的思想。学生是教育对象,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想法和意见,围绕学生的想法和需要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尽力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中来。

“以学生为中心”体现了教育观念的转变,它促进了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等随之改革,以达到培养高素质综合性人才的根本目的。

二、课程内容体系改革

水声学相关课程内容丰富,理论抽象,应用性强,课堂教学只能片面的概括水声学的相关知识,无法全面深入了解水声学的方方面面。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拘泥于一本教科书,要从素质教育和培养复合型应用人才的目标出发,做到对所授内容有所侧重、有所取舍、有所延伸,有教师讲授部分,有学生选择自学部分,做到循序渐进,全面教学。不但要学好水声学知识,还要启发学生发散思维,了解相关辅助学科和相关知识,如通过在教学中适当插入水声方面的人物传记和历史趣闻、重大水声实验以及前沿热点问题来充实经典的知识内容,并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认识到该课程对自己学业和国计民生的重要性,有效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三、教学手段和方法改革

我国教育一直以来都是以应试教育为主,这样的教育方式限制了一代又一代人的自我潜力的发掘。在这样的教育模式下,产生的更多的是只读书,读死书的书呆子。这样的人,基础知识扎实,各种公式和理论都很熟练,但是很难能再有较大的创新。21世纪,是知识大爆炸的世纪,科技的创新标志着一个国家的强大,因此,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教育体制改革的最终目标。基于此,对于水声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改革,都要本着“创新方法,以学代练,注重实践”的原则进行。在夯实学生水声学基础知识的同时,不要拘泥于书本,要大胆的把学生的思维引出去,通过具体实验和现场实习考察来提高同学们的水声学感知度,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以修学分为目的的被动学习变成真正发自内心的兴趣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挖掘出他们内在的潜力。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启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适当的加入一些有关水声学的历史事件和水声学在军事上的应用,这些都可以成为激发学习兴趣的催化剂。同时,搭配上多媒体教学,制作一些生动的PPT,甚至找一些水声学相关的影视作品来刺激他们学习水声的积极性。其次,可以以平常生活中的简单例子作为课堂教学范例,这样的实验取材容易,随手就能做,而且学生们回到寝室或者在课间就能够实现,这样不但有利于他们对于课堂知识的消化巩固,更有利于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

再好的理论也需要实践的检验,没有实验的教学是不完整的教学,水声学的教学要更加注重相关实验的进行。与水声学相关课程有关的代表性实验有很多,如弦振动实验、超声成像实验、噪声频谱分析、水声换能器性能参数测量等,通过这些实验可以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验证所学理论,同时实验的顺利进行会使学生产生小小的成就感,让他更渴望学习更深入的知识。当然,在实验中还经常会出现实验现象和结果与理论不符,或是实验现象不明显的情况,这时,教师可以以启发的方式协助学生找出实验操作或是数据处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而分析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实验教学中同样有着重要的意义,对学生同样有收获。

四、教师素质的提高

教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引导者,因此教师的素质也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教师不但要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还要时时关注专业发展的现状以及最新的技术和理论,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并将新的理论和先进的思想融合到平时的教学中。此外,教师还要注重个人思想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提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担负着学生思想教育和引导的责任,因为教师的一言一行、以及治学的态度,无形之中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思想。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可以有多个途径,比如经常的反思和总结之前的教育教学工作,多与学生沟通,听取学生的心声,并且与在教育教学方面有经验的教师沟通学习。

五、结束语

对于海洋专业水声学相关课程进行的教育改革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探索前进,不断开发新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充分利用校内外现有资源,力图更多的培养水声学相关领域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为我国海洋开发和经济建设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第4篇:高等教育教学相关知识范文

【关键词】PBL教学模式 成人高等教育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3-0020-03

一 成人高等教育学员的基本特点与教学的普遍问题

1.成人学员的基本特点

成熟性。“成熟”是成人学员的首要特点,主要表现在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成人学员具有一定的理解力、判断力、记忆力、思维方式、逻辑推动能力,为各项成人高等教育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提供了基本条件,也为成人学员自我知识建构奠定了物质基础。

差异性。由于成人学员生活、工作和学习背景各不相同,年龄、职业和目标也千差万别。因此,成人学员的学习动机、兴趣以及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具有较大的差异性。

多角色性。成人学员的多角色性表现为一身同时承担多种社会责任。大体分为社会成员角色、家庭成员角色和学生角色。因此,成人学员存有一定的工学矛盾。沉重的工作压力、家庭负担使得成人学员的学习时间成为一件高昂的奢侈品。

2.成人教学的普遍问题

缺乏针对性。因材施教是成人高等教育的基本原则,成人教育的对象是成人,他们带着人生发展的需要和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来参加学习,求知的要求强烈,学习的积极性非常高涨。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了解和掌握每个学员的所需所求,采用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扬其所长,避其所短,做到因材施教。

缺乏实践性。目前成人高校在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使用等方面,都倾向于课堂理论教学。理论教学在教学计划中所占的比例严重超过实践教学,从而使实践环节得不到落实,并导致成人学员的实践能力薄弱,没有达到成人高等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缺乏适用性。成人学员的文化基础不是很统一,教学对象无论从年龄结构还是学历结构,无论是个人经历还是行业职业,均呈现出一种复杂多样的特点。然后,成人高等教育领域的绝大多数教师都是由传统教学模式和填充式教学方法培养起来的,偏重于知识的传授、理论的灌输,没有考虑成教特点,几乎成了普教的翻版。

二 PBL教学模式的内涵

1.PBL教学模式概括

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实践中形成的具有一定指导性的简约理念和可照着做的标准样式。它具有为完成一定任务而活动的方法特性,也属于方法范畴。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即基于问题的学习,该模式最早源于麦克斯特(McMaster)大学。由于它符合以学生为中心的自我引导学习的建构主义学习和教学理念,因此在很多教学领域中被广泛运用和拓展。国外称其为“主题研究”,国内称之为“探究式学习”。PBL教学法强调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素质的教学策略。教师进行引导、咨询,要求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真实性的问题进行探究的教学方法。

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通过自己搜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来实际感受和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进而学会学习,达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完成实际工作和与他人协作的能力。其中,教师是一个指导者,学生是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具体的“问题”——以一套独特而相互联系的任务为前提,有效地利用资源,为实现一个特定的目标所做的努力。

2.PBL教学模式特征

学生为主。学生地位主体化是PBL的首要理念,通过学生对现实工作、学习、生活中问题的提出,训练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策略,促进学生掌握学科知识的基础和技能。这打破了以往传统的教学方法,改变了教师的传统角色。

团队合作。PBL教学法通常由教师在课堂上提出学习的问题或引入一个具体案例,将学生分成6~8人为一组的学习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进行讨论、分工学习,探求需要掌握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一过程不仅打开了学生的学习思路,激活了学习策略,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情境学习。PBL让学生在实际问题情境中学习,让他们把所学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以此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不断建构自身的知识框架体系。这不仅给他们自行解决问题提供了方便,也培养了他们的责任感。

主动发现。PBL旨在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学生通过查找文献、寻找事例、专家咨询等方式,进行问题考查、背景研究、资料分析的方法探求,学习就成了一种力求有所发现的活动。这种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加强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 PBL教学模式在成人高等教育教学中的基本环节

PBL教学模式在教学中主要有六个基本环节,分别是选定问题、制订计划、活动探究、作品制作、成果展示,以及评价反思(见图1)。

1.选定问题

成人学员大都是带着生活、工作中的问题来求学深造的,由于每个人的社会背景不同,问题也就千姿百态,因此教师既不能把某个单一问题强加给学生,以点盖面、以偏概全,也不能违反教学计划,毫无章法,任由学员选题,偏离教学大纲。教师所起的作用是对学员普遍关注的问题进行指导和评价。首先,教师在问题选定之初,应开展有关讲座,目的是激发学员对某一问题的认识和兴趣;其次,根据成人学员的需求、能力、水平及资源掌握情况等,论证是否合理,是否有价值;最后,将6~8人分为一学习小组,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成员之间思想碰撞,交流想法,集思广益,最终综合意见,确定研究的问题。

2.制订计划

问题选定后,就需进一步确定学习的总目标,要想顺利地实现目标,就必须制订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计划是为实现学习目标进行预期设计和统筹规划。成人学员以小组为单位,明确任务分工、学习途径,制订时间计划、学习进程以及具有可行性、弹性的学习方案,确定最终的作品形式。针对学员制订的计划,教师要给予审定,并提出修改意见。

3.活动探究

活动探究环节是问题学习的核心部分,是解决问题的实践阶段。活动探究是一个包含多次假设与验证的不断深入直至问题解决的过程。用科学的术语来说,活动探究就是假说与验证的过程。因此,学生首先通过各种途径广泛搜集资料;其次,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处理数据信息,在已有事实材料和科学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的解决提出一些猜测与设想;再次,通过对假设的进一步推理和实践、验证,根据假设引申的结论是否成立来判断问题解决的方法是否成立。当然,此环节教师应充分发挥督导、协助、激励的作用。

4.作品制作

作品制作是PBL教学模式的主要特征,也是PBL教学的落脚点。此环节是将活动探究的结果转化成实实在在的作品,学员可以通过PPT(幻灯片)、声像资料、影像资料、活动总结、研究报告、戏剧表演等多种形式来完成对问题的解答,形成最终成果。学员要将活动探究的过程与结果充分地融入作品之中。如材料搜集、处理情况;探究的手段、方式;探究的结果等。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恰当的作品形式,做到有理有据、形象生动。教师此时要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沟通,为学生的作品制作多给建议。

5.成果展示

成果展示是成人学员的“交卷”阶段,是作品的验收环节。经过问题探究、作品制作后,每一组都会有一个最终的成果,小组可以采用各种不同的形式,如报告会、展览会、辩论会等展示本组的作品,通过每组展示,小组之间进行相互交流、切磋。与此同时,可以广泛邀请相关学者专家、企业管理人员、一线技术工人等参加此环节的活动。

6.评价反思

成果展示结束后,一是由参与的专家、学者、教师等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其中包括了学生的选题、活动计划、学习表现、小组合作、表述情况以及成果展示等各个环节;二是小组的相互评价,正所谓“旁观者清,当局者迷”,以学员的视角对其他学习小组进行评价;三是学员的自我评价,要认识到是否通过此活动掌握了相关知识和技能?是否有所收获?收获在哪里?不足之处有哪些?PBL教学模式最终形成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对个人的评价和对小组的评价、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之间的全面结合。最后,学生要有意识地对解决的问题进行反思。

反思有助于形成学员概括和理解新知识的应用情境;有助于训练学员的批判思维能力、自我反省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有助于提升对生活、工作中问题的认识程度。

四 PBL教学模式在成人高等教育教学中的实际应用——以商务英语函电写作教学为例

商务英语函电是国际贸易中的一种实用语言,它要求在掌握外贸实务知识的基础上,学习使用书面交际所需要的技巧和知识。具体包括外贸行业术语的表达习惯,外贸业务流程各个环节的基本知识,如信函撰写、与外商进行交易磋商、报盘还盘和处理投诉索赔等。鉴于商务函电注重的是职业应用,教学设计就应突出实践性。在商务英语函电的教学中就应以企业的工作过程及工作过程中的项目、环境为基础,依照PBL教学模式的基本环节为学生设计学习性工作过程及工作项目。以商务英语函电写作中投诉与处理一章为例。(见表1)

综上所述,PBL教学模式在成人高等教育教学中实现了三个转变:一是以学生为中心代替以教师为中心;二是以重能力培养代替重知识传授;三是让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主动参与者和积极探索者。

注 释

①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236

②梁瑞仪.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的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1(6)

参考文献

[1]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236

[2]仲崇光.基于PBL的高等院校教学模式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10(2)

[3]黄冬明、聂振雯.基于PBL双环互动教学模式的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教科版),2010(1)

第5篇:高等教育教学相关知识范文

一成教动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突出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成人高等教育深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将其看成是普通高等教育的补充。课程设置基本借用普通高等教育的课程体系,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是普通高教计划、大纲的浓缩与翻版,教材挪用或套用普通本科教材,存在许多弊端。近年来,尽管我校成人高教的课程也进行了一些调整和改革,但基本上尚未摆脱普通高教的课程模式。这些问题既不利于对学生进行职业能力的全面培养,更不可能实现成人高教为生产第一线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第一,专业培养方案不合理,课程设置重理论、轻实践。现有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等文件中,仍以理论教学为主线,实验和实践教学内容处于从属的、被忽略的地位。教学大纲、教材等教学基本资料大多沿用普通高等教育的相关材料,忽略了成人教育自身的特点。

第二,从课程教学体系来看,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设置不科学,不能突出“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三类课程之间有些内容重复,有些内容脱节,没有重视学生自身学习和发展的需要,难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从业人员的具体需求。

第三,教学方法和手段不能满足成人教育的需求。没有充分考虑成人学生在学习动机、学习态度、接收能力等方面与普通高等教育学生存在的差异,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照搬普通高等教育的模式,成教“普教化”现象严重。

第四,培养方式单一,企业和社会参与教学、教育的机会少。教学内容与生产实践环节脱节,学生不能及时了解本学科的发展现状与动态,不能及时跟踪现代畜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难以学以致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不高。

第五,网络课程建设的基础非常薄弱,与成人远程教育的要求还有较大差别。

第六,本专业的实践教学基地和实训基地的建设基础较差,难以满足学生的实践教学要求。

因此,根据成人高等教育的自身特点,结合畜牧兽医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合理调整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培养模式,构建新的教学体系,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加强对学生实践技能的训练,强调创新能力、创业能力的培养,构建符合成人教育特点的教学平台,突出实践技能的培养,对提高成人教育的教学质量,实现本专业“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一)制定科学的专业建设规划

第一,明确专业建设指导思想。根据畜牧兽医行业和区域经济的发展特点,结合我校成人教育的实际,在广泛调研、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制定了科学合理的专业建设规划和建设方案。按照山东省成人高等教育品牌专业建设标准,以畜牧兽医行业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主导,以提高在职、从业和社会其他人员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为目的,以师资队伍建设为保障,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动力,以教学资源建设为核心,充分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不断推进成人高等教育动物科学专业改革,努力将动物科学专业建设成省内一流、特色鲜明的成人高等教育动物科学品牌专业,充分发挥专业的优势和辐射作用。

第二,确立专业建设目标。深入研究国内外畜牧业发展形势和国内对动物科学专业人才的需求特点,以进一步创新教育教学管理理念为先导,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和综合素质为目标,从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条件改善、省级特色和校级精品课程建设、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教学管理和监督机制完善、网络教学平台建设等方面入手,创新培养机制,着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以确保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输送高质量的优秀技术人才。具体建设目标:

一是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形成一套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适应学年学分制的教学模式,注重实验和实践教学环节,强化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满足成人学生个性化需求的模块式人才培养方案。

二是组建专业师资队伍:建立一支结构合理、业务水平高、教学实践能力强,熟悉成人教育教学特点和规律的专业教学团队。

三是搭建成人网络教学平台:以学校网络教学综合平台为依托,搭建能够满足成人教育学生在线学习需要,支持教师与学生进行网上互动式教学活动,支持课程长期滚动建设以及教学资源的积累与共享,支持教与学过程跟踪统计,并为教师提供强大的在线备课工具和网络施教环境的成人高等教育网络教学平台。

四是构建丰富的课程资源:以省级特色课程建设为示范,带动其他课程建设,学校立项建设12门主干课程,使每门课程都具有完善的教学资源,包括教学大纲、自学指导书、多媒体课件、授课视频、试题库等,并实现教学资源网络化。

五是开展专业教材建设:紧紧围绕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专门人才”的专业培养目标,组织具有丰富成人高等教育教学经验的教授担任主编,编写6门适合成人教育的动物科学专业系列教材。

六是加强教学理论研究:加强成人高等教育理论研究,提升成人教育内涵建设,促进我校成人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

第三,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和领导保障。学校十分重视品牌专业建设工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品牌专业建设工作,沟通协调各部门工作,及时解决建设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成立了由学校分管副校长为组长,动物科技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主要领导为副组长,教务处、财务处、动物科技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相关人员为成员的品牌专业建设领导小组,负责专业建设的总体规划、经费投入与预算、检查与监督等主要工作。动物科技学院与继续教育学院联合成立了“品牌专业建设团队”,主要负责人才培养方案的调研与论证,师资队伍的建设与培训,课程建设的管理与督促,教材的规划与编写等工作,确保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完善模块化、分专业方向的人才培养方案

第一,以学员需求为导向制定人才培养计划。成人高等教育动物科学专业的教育对象主要是已经走上工作岗位的成人,其培养目标应该更加体现其行业要求。通过对我省本专业人才需求的调查,掌握了本专业岗位群对知识、应用能力的要求,增强了人才培养计划和教学活动的岗位针对性和适应性。在此基础上,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为:立足于学员工作的实际,注重思想素质、文化素质和职业能力的提高,突出应用性与职业性,培养动手能力强,能在畜牧业及相关领域从事教学科研、生产、市场开发、经营管理及科技推广工作的高级专门应用型人才。

第二,以创新教学模式、整合课程体系为人才培养改革方向。学校根据社会和学员需求的实际,确定相应的知识点和重点课程,突出理论指导实践、理论为实践服务的作用,探索和创新成人教育岗位适应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的新的教学模式。科学地界定各门课程的知识宽度、深度,确定各门课程之间的合理衔接,并注重引进新知识、新技术,使教学内容适应最新职业岗位需求,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做到专业贴近产业发展实际,课程贴近岗位实际,教学贴近学习规律实际。

第三,以因材施教和分专业方向教学为出发点。明确本专业的基本培养规格,把基本规格同多渠道选择相结合。根据本专业的基本素质、能力和技术要求设置基本课程,在基本课程之外,根据不同学生拓展专业或加厚基础的需要,开设不同的专业模块,扩大学生自我选择的空间。

第四,以构建能力本位型的实践教学体系为着力点。以学以致用为目的,加强对实践教学各环节的管理;注重实习、实训的实效,加大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通过包括独立实践课、课程实践环节、综合实践课以及毕业实践环节在内的合理的实践课程体系,使学生提高动手能力,学会岗位操作,解决技术问题,培养必备的技术应用能力。

第五,注意“专升本”与专科的知识衔接。“专升本”是成人高等教育特有的本科层次,属于专科后的继续教育,且考生群体构成复杂,基础知识及专业知识差异较大。我们注重专科与本科知识的有机衔接,在一些基础课、专业课的设置上,尽可能避免一些课程的简单重复,把教学重点放在专科知识基础上更深层次更广内容的新知识新技能的拓展。同时,注意照顾部分专科基础知识较差的学生,适当开设与专业内容相关的选修课,以弥补这部分学生的知识欠缺。

(三)组建专、兼职相结合的教学团队

第一,建立了一支教学经验丰富的专职教学队伍。选聘政治素质好、业务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熟悉成人教育特点的教师承担成人教育教学工作。目前已形成了一只职称和学历结构合理,专职教师队伍稳定,兼职教师符合要求的师资队伍。

第二,成立了校内外相结合的辅导教师队伍。辅导教师队伍的建设是成人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之一,学校制定了青岛农业大学成人高等教育函授站辅导教师聘任与管理办法,要求各函授站按照管理办法要求聘任辅导教师。辅导教师主要由校内教师和校外学习中心的教师组成,主要承担课程教学辅导、答疑及教学支持服务工作。

第三,积极开展教师和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学校出台了教学人员和教学管理人员的定期培训制度。主要在多媒体教学课件开发、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现代教育技术、教学资源开发和利用、教学平台建设和应用、教学辅导、师生在线交流、远程教学、特色课程和精品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成人教育教学管理、教学改革与研究等方面,对教学人员和教学管理人员进行了系列培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四)改善教学条件

第一,教学软硬件设施得到较大改善。经过1年多的建设,进一步改善了教学基本条件。学校投入14.35万元购置了新的服务器,用于支持青岛农业大学网络教学综合平台的运行,投入5万元购置了三分屏多媒体教学课件录制剪辑系统。

第二,搭建了现代化网络教学综合平台。2010年,我校搭建了适合成人学生学习的网络教学平台,该平台支持教师与学生进行网上互动式教学活动,它能向学生提供网络辅助学习支持功能,如浏览所选课程相应的课程辅导材料,进行网上提问、在线测试、讨论式学习等等;可向教师提供网上教学支持功能,如选课信息、布置作业、制作课件、网上答疑、在线测试、讨论式学习,并永久保留各项网上学习痕迹和各项统计消息等等,从而拓展了教学空间,扩大了师生视野。

(五)构建丰富的课程教学和学习资源

第一,立项建设成人高等教育系列教材。为进一步加强品牌专业建设工作,学校开展了成人高等教育教材建设立项申报项目,首批立项建设动物营养学、动物繁殖学、动物生产学、动物育种学、兽医学和兽医微生物学等6门课程教材。在教材编写过程中,出台了青岛农业大学成人高等教育规划教材编写要求。同时,将教材建设与课件资源建设进行同步开发,确保文字教材和教学课件的一致性。

第二,开展课程资源系列化建设。以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为主线,积极开展省级特色课程和校级精品课程建设。根据不同课程的实际情况,立项建设不同层次的课程。动物营养学课程被列为2010年山东省成人高等教育特色课程。根据青岛农业大学成人高等教育课程建设评估指标体系,立项建设了校级精品课程、校级优秀课程和院级重点课程等不同层次的成人高等教育精品课程12门,逐步形成了以专业为主线的系列课程资源,有力地推动了精品课程资源系列化建设和品牌专业建设。

第三,开发教学课件,方便学生学习。为了加强网络化教学,方便学生的学习,学校从课件建设入手,引进三分屏课件录制编辑系统,录制公共课多媒体教学课件9门,专业课多媒体教学课件3门,并全部上传到网络教学平台供学生学习使用。

第四,扩充教学资源,拓展教学空间。学校建设完成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库,作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包括猪、鸡、鸭、鹅、奶牛、肉牛等特种经济动物和水产养殖动物等实用养殖技术、疫病防治技术和饲料配制技术手册和教学录像片。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扩大了学生自我选择的空间,实现了理论知识和生产实践的有机结合。

第五,建立了动物科学品牌专业网站。主要内容包括:专业介绍、培养方案、专业建设进度、专业师资队伍、课程资源等。专业网站有效地整合了各种教学资源,信息量大,特色鲜明。现已向学生开放,从品牌专业网站可以很方便地进入各个课程网站,学生可以自主学习和远程交流,效果良好。

(六)开展成人高等教育理论和教学改革研究

为了加强成人高等教育理论研究,促进我校成人高等教育事业的内涵发展,学校组织了2010年度成人高等教育研究课题立项,并邀请校内外专家对申报课题进行立项评审,确定校级成人高等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共32项。研究内容包括成人教育综合研究、教学管理研究、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实践教学环节、考核方法的改革与研究,以及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培养研究等。

三改革后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特色

第一,组织了丰富的教学资源。本专业的主干课程均建立了包括教学大纲、自学指导书、专用教材、电子教案、授课视频、试题库、案例分析等丰富的立体化教学资源,并实现了教学资源的网上共享。采用文字、图片、动画、音视频等多种媒体表现形式将教学资源有机组合,对学习内容进行详略不同的表现和阐述。同时扩充教学资源(技术手册、录像)作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有针对性地学习相关知识,体现了以人为本、自主学习的新型教育理念。

第二,初步实现了成人高等教育网络化教学。根据成人高等教育教学的自身特点,积极推行成人高等教育网络化教学方法,搭建了青岛农业大学网络教学综合平台,将自学、辅导答疑、集中面授、网络教学等教学方法进行有机结合,初步实现了成人高等教育网络化教学。

第三,采取“培训+学历教育”的方式,开展畜牧兽医专业农村实用人才培养。自2008年开始,学校与青岛市委组织部联合开展了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工作。在培养过程中,根据生源差别大、专业方向多样的特点,采取“培训+学历教育”的教学模式,实行分类培养。将学生分流为几种不同类型。在教学过程中,核心基础课实行学,专业课实行模块化分类培养。通过入校集中培训、现代远程教育、专家下乡指导等,实现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达到自己的发展需要。该项目深受学员的欢迎,也引起青岛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被列为2009年青岛市委30件大事之一。

参考文献

[1]唐勇奇,黄绍平,刘洁纯,何许腾.成教电气信息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继续教育,2010(11): 46-47.

[2]刘燕红,王子原.21世纪我国成人教育的现状及发展思路[J].职教论坛,2004(31):32-34.

[3]吉俊玲,张力,卢炜,张玲.动物科学专业产学合作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09(12):95.

第6篇:高等教育教学相关知识范文

[论文关键词]高校学困生高等教育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和在校大学生总量的不断增加,高等学校出现了一个不容忽视的学困生群体,学困生不仅给自身的未来发展带来妨碍,也影响了高校的教育教学,已经成为高校学生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大学生中的学业困难现象亟待引起高度重视和深入研究。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学校的连续扩招,在校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生群体在学识基础、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上,个体之间出现了较大的分化,由于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动力、学习心态、学习毅力等各种主客观原因,造成学业成绩达不到学校教育教学规定的基本要求,因课业“挂科”而受到跟班试读、延长学制、退学、不授学位、不能按期毕业等学籍处理的学业困难大学生(简称学困生)数量日渐攀升,大学生的学业问题频频见诸报端。笔者走访了一些高校教务部门的负责人和工作人员,发现无论是重点大学,还是地方性一般大学,尽管不同类型、不同性质的高校有较明显的差别,但没有显著差异的是无一例外地存在着数额不等的学困生,大学生中的学困生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特殊群体,这不仅给学生自身的未来发展带来妨碍,也影响了高校的教育教学,学困生问题已经日益成为高校学生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这种现象亟待引起关注和研究。

1现状调查

1.1高校毕业率呈下降趋势

近年来,随着高等学校招生规模持续增长,不仅使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数量大幅提高,而且也给中国的高等教育带来了的一些新的问题。与扩招前相比,高等学校毕业率总体上呈较明显的下降趋势。以天津市高等院校的统计数字为例,2000年毕业率(实际毕业生数与招生学生数之比)是83.9%,2003年、2004年毕业率分别为71.9%和64.2%。统计表明,2003年天津市高校大约有7000多名大学生、2004年天津市高校大约有15000多名大学生,虽然在高校学习期满,但并没有按期毕业。调查发现,不能按期毕业的原因主要是学业成绩达不到规定要求,这个原因远远高于其他原因而导致的不能毕业,这类学生在全部学生中所占的比重呈逐渐上升趋势。由于接受高等教育的在校学生数量庞大,这部分学生的总人数也相当可观,应当足以引起有关各方的高度关注。

据《中国教育年鉴》统计显示,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66129人未毕业,本科毕业生929598人,授予学位人数814759人,有114839人没有获得学位(见表1),这还包括了一些学校为提高毕业率而专门给毕业班学生进行一次补考或二次补考之后才毕业或得到学位的一定数量的学生。

1.2学困生现象影响到高校的教育教学工作

高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是围绕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的高素质人才展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四章高等学校的组织和活动之第三十一条规定:高等学校应当以培养人才为中心,开展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保证教育教学质量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国家规定的标准是什么呢?《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二章高等教育基本制度第十六条规定:高等学历教育应当符合下列学业标准:本科教育应当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本学科、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掌握本专业必要的基本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可以说这个标准是比较宏观和有弹性的,而各高校在组织教育教学活动中又具有相当的自,《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四章第三十四条规定:高等学校根据教学需要,自主制定教学计划、选编教材、组织实施教学活动。这就使得高校在安排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时,一方面比照宏观的标准,另一方面面对现实的学生状况。日益庞大的学困生,不仅加剧了不同高校的学生质量差异,而且使得相当数量的高校不得不被迫降低对学生的要求标准,以保证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维持。这也导致了社会对大学生群体的总体评价趋于下降。固然,评价涉及诸多因素,但不能否认的是部分大学生的学习状态,这个不该成为问题的问题,确实成了必须且非得引起重视的问题。

1.3学困生加大了教育投入,降低了教育资源的效率

学困生在大学学习期间,由于不能按要求完成学习计划,一些学生不得不补考、重修、延长学习年限,有些学生离开学校后继续补修某些课程,有些学生甚至只能退学中止学业,这不仅需要学校投入更多的相关培养费用(2002年某校本科生均培养成本27548元/人/年),加大了教育产出的成本,降低了高校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学生自己的物质和精神投入(湖南调查:大学生总花费约10000元/人/年,参见人民网转引自《潇湘晨报》),给学生自己的未来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不该也不能放弃这些学业上存在困难的大学生,给每一个学生都提供成才的机会,这不仅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当代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现实需要。

2成因分析

2.1学习需要不足,不能转化为有效的学习动机

学习需要不足是造成高校大学生学习困难的最根本的内在原因。随着上学费用的加重,就业压力的增大,大学生的学习目的越来越功利化。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他们关注的中心不再是学习本身,而是这些课程的学习是否能增加就业的筹码,把大学看成就业培训,大学学习旨在获得文凭,对于提升基本知识和基本素质的基础课缺乏必要的兴趣,没有强烈的学习动机,缺少学习目标,没有学习动力。另一方面,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和社会弊端,也严重影响了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大学生的应聘就职过程中,总有一些学生尽管学习刻苦努力,成绩优异,应聘就业并不顺利;而有些学生虽然学习成绩不佳,却能得到令人羡慕的工作岗位,这种现象严重打击了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得部分学生形成消极退缩的无奈心理,失去了学习欲望,弱化学习动机。

2.2学习技能欠缺,无力应对紧张的大学学习生活

大学招生规模的扩大,使得更多的学生有机会进入大学,接受高等教育。然而随着学生人数的增加,高考成绩分数差距加大,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差别越来越大,有些学生确实因学习能力和学习基础欠缺,难以应对紧张的大学学习生活。还有一些同学在填报高考志愿时,对所报考的学校和专业知之甚少,入学后才知道要学哪些课程,专业要求是什么,造成个人兴趣和个性特点与所学专业不匹配,进入大学以后,往往不习惯也不能适应大学的专业学习,无法顺利完成学业。

2.3自我管理能力较差,不能主动安排自己的学习生活

大学学习与中学的学习有着很大的不同,学习性质不再像中学那样围绕高考的指挥棒,以高考应试为目标,目的是掌握可能要考试的知识;大学是以专业划分的,不仅要学习相关的必修课程,而且有一定数量的选修课来拓展知识和提高素质。大学的学习形式不再只局限于课堂教学,而是有更加丰富多样的学习方式,比如,学术报告、讲座、上网查阅资料、外出实习、考察、学习交流等;学习过程不再像中学那样,主要依靠老师的督促和指导,每节课都由教师安排好,大学更多的是自我组织和自我管理,从学习时间到学习内容,学生有了更多的自主选择权,需要更多的主动的学习,自己确定学习目标,自己制定学习计划,自己检查学习效果,主动找教师解决疑难问题等等。这就需要学生具有很强的自主学习能力,严于自我管理。否则,不能严格要求自己,得过且过,沉溺于网络虚拟世界,就会导致学习成绩下降,造成学业困难。

2.4心理健康状况低于平均水平,影响学习成绩

导致大学生学业困难的因素是十分复杂的,调查发现,程度不同的心理问题是影响学业成绩的重要因素,多数学业困难学生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其中认知障碍、情绪障碍、意志障碍、自我效能感偏低、错误的成败归因、自控能力欠缺、不良的个性等心理因素是极其重要的内在原因,由于各种原因,自己排解不了,又难于主动求助,被某些心理问题所困扰,严重影响到学习和日常生活。部分同学虽具备学习能力,但个性倾向不良,动机模糊,自控能力较差,敏感、易疲劳、错误的成败归因等也会影响学习效率,制约学业成绩。

3解决对策

3.1加强人生价值观教育,唤醒学习需要,激发学习动机

学习需要源于生活需要,当生理或心理上体验到某种缺乏或不平衡状态时,就会产生学习需要;当他感到所学知识不是自己生活所需要的,即不知道知识的用途和价值时,或认为没有用途和价值时,就不会有学习需要。唤醒学习需要,就要使他们意识到学习的价值,学习的价值来源于生活的价值和生活态度,即人生价值观。当学生能够把学习的个人意义和社会意义有机地结合起来,把社会的要求转化为自己的需要时,就能推动学生产生学习需要,进而激发学习动机,自觉地学习。古人云:取法乎上,仅得乎中;取法乎中,仅得乎下。所以唤醒学习需要,就应该从根本上加强人生价值观教育,加强学习目的和学习意义的教育,把学校的教育目标和学生的内在需要有机地结合起来,激发强烈的社会使命感,承担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乃至对自然的起码责任,严格自我管理,培养健全人格,才能使学生有可能产生对学习的兴趣、爱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指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激起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将社会外部需求转化为个体内部需要时,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3.2提供个别咨询和团体辅导等心理帮助,提高学困生的心理素质

首先,新生入学后进行心理普查,特别关注重点人群。在新生入学之初,组织全体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对测查中显示有心理问题的学生,给与特别的关注,进行专业的心理诊疗和辅导,对问题比较严重的学生,重点人群,重点关护,长期跟踪,适时帮助,全面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抵御不良诱惑,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以良好的心态完成大学学业;

其次,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塑造健全人格。高等学校要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的教学计划,设立相应的必修或选修课程,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供各种心理问题的解决思路和方法,培养健全人格,增强学生心理健康意识,提高学生化解心理问题的实际能力;

再次,定性和定量测查相结合,及时把握学困生的心理问题。采取面对面的访谈调查和心理量表工具测查相结合的方式,找出影响学困生学业的基本心理问题以及对学习的影响程度,针对不同的学生情况和问题特点,选择恰当的方式提供帮助,有效地改善不良的心理状态,促进其学业进步。对学困生除给予适当的心理帮助外,同时给予生活和学习方面的指导,提高学习效率,完成学习任务;

第四,个案咨询和团体辅导相结合,提高心理援助效率。学困生的心理问题,在不同的学生那里表现为各种各样的不同问题,即使相同的问题,在不同的学生那里也会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因此,针对个别问题和不同特色的问题,要提供个案咨询和个别治疗等个人方式,进行心理援助。而对于多数同学的同类共性问题,要组成心理辅导小组,进行团体辅导,提高帮助效率;

最后,挖掘社会资源,扩大心理支持,增强抵抗心理问题的能力。心理问题的发生,往往是由于学生个人在学习生活中的一些现实压力和无力解决困难处境所引发的,而心理问题的发生反过来又会使个体的社会功能受损,加剧心理问题对个体的影响程度。在进行心理援助时,要注意引导学困生利用各种社会支持力量,汲取精神力量,化解不良的情绪,充分挖掘社会资源,取得广泛的心理支持,构筑抵御心理问题的支持网络,改善心理健康状况。

总之,关注学困生现象,有效预防和改善大学生的学业困难状况,不仅可以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大学学业,提高大学生群体的整体素质;而且对于充分利用高校教育资源,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丰富人才培养实践,也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天津市统计局.天津市统计年鉴(2005)[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

第7篇:高等教育教学相关知识范文

关键词:成人继续教育 终身教育 网络教学

中图分类号: G7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9-0051-01

终身教育(lifelong eduation)作为一种现代教育思想,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制定教育政策、进行教育改革和构建现代教育体系的重要指导。理想的社会是学习型的社会,理想的教育是终身教育,理想的生活方式是终身学习的生活方式[1]。教育全民化和终身化已成为现代教育实践的重要趋势。成人继续教育是我国现代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代社会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的必要条件。在整个教育事业中,它与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普通高等教育处于同等重要地位。

但是,传统的成人继续教育观念认为成人继续教育只是普通教育的补充或延伸,成人继续教育教学模式一直没能摆脱普通高校的路子,僵化而缺少变化,教育制度建设或体系建设仍相当滞后,没有形成适应成人教育的特点,相当不适应终身教育体系建设的需要。在深层次的教育价值观念上,仍然表现为传统的知识中心、课堂中心和教师中心,在教育实践方面更是弊端突出。改革现行成人继续教育体系,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向着一个更富生产力、更为繁荣、更为健康的学习化社会迈进势在必行。随着网络教育的蓬勃发展,网络教育得到了越趋成熟的发展条件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发挥网络在现代教育中的优势,构建网络教学平台,创新成人继续教育教学模式,是促进成人继续教育发展的有效手段。

1 成人继续教育现状

成人继续教育是一项历史最悠久,涉及教育面最广,教育对象最复杂,教育层次最多,教育方式最丰富的事业。它有其别于其他教育的独有特点。

首先,从教育对象看,其教育的对象是成人,是一个在生理、心理、智力、品德诸方面都独具特点的群体。成人继续教育有两个显著特征:一是社会性,表现为社会组织,全民参加;二是非正规性,指成人继续教育的组织形式及行为方式超越了普通教育常规,采取“按需施教”。现行的成人继续教育的课程体系没有很好地体现这两个特征。在课程目标、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方面不能很好适应社会发展及个体的需要。并且,现行成人继续教育课程体系,忽视成人学习的独立性、实践性、实用性和选择性等诸多特点。

其次,从教育内部看,许久以来,由于整个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相对缓慢,人们一直有一种一次教育受用终生的思想,因而对基础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极为重视,而对职业教育和成人继续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只把它作为一种补充。从经济和社会的角度看,对成人的文明的、文化的、职业的继续教育又是必须的,并且不同的社会、组织有不同的要求。这就使得成人继续教育遍布教育领域内外,处于一种大家都办又都不是主业,大家都管又都不重视的边缘地位。成人继续教育的这种边缘性使得它的教育特性长期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从现有的教学模式来看,现有的成人继续教育往往沿用普通高校的模式,表现为传统的知识中心,课堂中心,教师中心,存在着方法陈旧、规格单一、专业口径过窄、应用性不强等不足,不能适应时展的要求,严重阻碍了成人继续教育的发展。

2 把握学生特点,构建教学新模式

2.1合理安排课程设置

成人高等教育是专门针对成人进行的教育,对比普通高等教育的对象,成人在生理、心理发展基本成熟,个性比较稳定,自我意识较强,而且经历了社会生活的磨炼,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设置课程时要充分考虑到成人学生的这些特点,才能发挥成人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成人学生学习策略、学习风格的形成。

课程的设置应从强调教育的统一性转变到强调创新能力和革新精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将体现高新科技和社会发展最新成果特征的多学科知识,反映到课程设置中去,使人才充分适应多样化世界的需要。并且,成人继续教育必须摈弃传统的以知识点为主的教育内容设置,以拓宽基础、淡化专业、打破学科间的壁垒、加强学科间的逻辑和结构上的联系从而提高学生综合性素质能力为原则来设置所需课程,强调科学思维方式、知识规律和学习方法的学习。

2.2借助现代教育手段,创新教学模式

成人继续教育学员要同时兼顾工作和学习,时间上有矛盾。因此,授课方式要顾及成人继续教育的特点,网络教育可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以上矛盾。随着现代信息技术日益深入而广泛的应用,越来越多的人积极地利用网络,而网络无疑已经成为人们获取知识最快捷最方便的途径。学校应根据教学需要建有与必修课程配套的网上教学资源。各学科开设相应课程的学习网站,内含课程概述、教学大纲、实验指导、学习方法介绍、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图库、相关知识及链接等。学校采取相关措施,提供网上教学、管理和技术方面的服务,使设施良好地运行。学员能自主选择应用多种媒体教学资源,并应用网上动态信息和资源进行学习。充分利用多种媒体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网上交互教学活动,学员可自主安排学习时间,利用网上资源自主学习,由此拓宽教学平台,使教学的时间和空间都得到延伸。

3 结语

积极发展成人继续教育,是党和国家对高校的要求,是办好人民满意大学的重要一环。大力发展成人继续教育有利于增强学校与社会的联系,有利于专业的改造更新,有利于学校合理配置教学资源,有利于把学校做大做强。成人继续教育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中,逐步由教育舞台的边缘走向中心,成为实现学习型社会的重要载体。清楚认识成人继续教育特点,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不断改善继续教育的办学条件,促使学校继续教育整体规模和结构趋向合理,逐步构建完善的终身教育体系,实现构建学习型社会的目标。

第8篇:高等教育教学相关知识范文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工程实践 本科生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6.02.030

我国于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当年录取人数为27万人,录取率仅为4.8%。而2002年高考录取人数达到302万人,录取率为63%。我国高等教育已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而今年高等教育的录取人数更是达到了700万人,录取率为74.3%。根据美国著名教育社会学家马丁・特罗博士的高等教育发展三阶段理论,我国已开始进入高等教育的普及阶段。

高校毕业生从天之骄子到跌落尘埃,心理落差极大,大多数毕业生无法适应社会角色的转变。从结束学生时代到步入社会,学生仿佛一瞬间完成了一个重大角色的变换。对大多数学生而言,这个“瞬间”包含着酸甜苦辣,其中的滋味难以明状,一言难尽。许多毕业生对工作的期望回报较高,或者要求薪酬较高,或者要求升职空间大,在实际工作中难免产生较大的心理落差。相较于学生对就业单位的要求,学生自身在工作中一时难以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面对实际工作时总感到力不从心,大学四年的所有学习和努力仿佛都成了无用功。从而开始质疑高等教育,甚至于自己整个学习生涯的努力。这些情况固然与学生自身的情况有关,但是我们的高等教育也需要做出更多变化,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迫在眉睫。

1 调整教学内容

高等教育的培养方案历经多年,经过了大量的修订和变化。学生培养方案更是从以前的多年不改,到现在的3年修改一次。高等教育教学内容也经历了大量的修改和调整。大多数高校在进行修订工作时,以减少课程内容,增加课程多样等为主。以机械原理课程为例,该课程从最初的96课时,调整到了现在的56课时。伴随着学时数的减少,课程的内容也一再精简。上课时教师普遍感觉课时不够,讲授难度较大,到课程考试和设计实践环节也暴露了学生们对知识应用能力的欠缺。这也说明,目前的修订方法很难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学生在工作中经常会指出,学习阶段学了很多课程,但是在工作中课程基本无用,相反实验、实践和设计课程所学的内容在工作中还可以很快上手。这些情况主要是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学生通过进行大量实际动手操作学习,所学的内容由于经过了实践更容易掌握,同时记忆时间也更长,在工作中能够将其直接应用;二是学生不能将理论与实践进行结合,无法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具体工作。高校教育不可能把所有知识点全部转化成实践教学,也不可能把所有课程全部开设为实践课程,在教育中理论知识的讲授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实际情况是学生很难对理论知识灵活应用,很多学生从书本到实践的能力较差,无法完成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工作。面对此种情况,我们可以考虑在实验、实践和设计教学中引入理论知识,引导学生在动手前进行充分的自主思考。同时,在理论教学中增加案例的教授,充分发挥学生自主能力,进一步减少知识点的讲授课时,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重点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2 转换教学模式

自从赫尔巴特提出“四段论”教学模式以来,“传统教学模式”成为20世纪教学模式的主导。50年代以后由于新的教学思想层出不穷,再加上科学技术革命,教学模式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据乔伊斯和韦尔1980年的统计,现在教学模式有23种之多,其中我国提出的教学模式就有10多种。然而不管教学模式如何变化,其目标一直是为学生更好地学习而服务的。大量的教学实践反映出,学生对要求实际动手的教学环节表现出更大的学习热情,学习对这部分学习内容的掌握也更加牢固,可以在工作中更快更好地表现出其曾经的学习经历。但是学生对课堂教学和习题方式的讲授,表现出的掌握程度就较差。实际上,在本科教学专业课程的学习阶段,更侧重学生对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我们将带有课程设计环节的课程与没有课程设计专业课程进行对比,发现两种模式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明显不同。以制造工艺学和机械设计为例,两门课程同为专业课程。制造工艺学没有课程设计环节,工艺学实际上是一个系统的流程,与工程实践经验息息相关。但是由于没有设计环节,很多学生对工艺过程和设备概念模糊不清,学习过程中感到内容晦涩难懂,知识点遍布整本教材,就连考试也变得极困难。相比之下,带有课程设计的机械设计课程由于带有设计和实验环节,学生在实验中了解典型机构运动原理,在设计中学会查找设计手册,掌握了实际设计工作的流程,大多数的学生可以在毕业设计和工作运用该课程内容,并表现出较好的知识背景。我们可以在专业课程中尽可能多地在课堂教学后,分出一定的课时进行实践学习。运用实践教学方式,以工程实际为背景,引入在研的科研项目,鼓励学生进行创新研究。

3 创造教学环境

随着现代教育理论和技术的发展,教学环境所指从传统意义上的课堂和教师已经发生了极大的改变。现代教育中的教学环境主要包括硬件和软件环境。硬件主要指物理环境,包括硬件设施、自然和时空环境。而软件环境的主体则从过去的教师唯一主体,变成了包括课堂气氛、师生互动等多种与学生的学习情况密切相关的环境。应该说一门课程教学效果的好与坏,以硬件环境为基础,更多地依赖软件环境。这里的软件环境实际上指的是参与教学环节的人形成的环境,包括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学生的学习热情的调动,与许多因素有关。首先,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大胆讨论与尝试。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出来,他们就会更好地参与教学,课堂气氛也会更加活跃。在教学中不难发现,引入了工程实践教学的课程,可以将很多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学生在学习时表现出更浓厚的兴趣。从而对概念的理解更形象,对知识掌握更牢固,在应用时也会更快上手。其次,在学习过程中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增加学生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学生讲教师和学生听,开展学习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中我们通常使用教师在讲台上讲授,学生在讲台下听课的形式进行教学。在这种环境下,学生总是感觉自己在课堂之外,教师讲授的内容与自己相关性不大,在课堂会做些其它事情。而教师也会感觉无法把学生拉入教学内容中,学生总是心不在焉。课堂最终变成了一个人的舞台,无人欣赏。最后,创设实际场景,激发学生探索兴趣。在教学中设计实际场景,让学生在熟悉的课堂中体验工程实际,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愉快地探究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规律。以毕业设计为例,尽管有部分学生在毕业设计中表现出对所学知识掌握不够的情况,但是由于设置了设计题目这个实践场景,大多数学生能够在引导下进行自主学习。从而能够向指导老师提出问题,自行解决问题,最终完成任务。这也说明,如果有一个明确的目的要求,多数学生还是可以在指导下完成学习的。

4 提高教学互动

第9篇:高等教育教学相关知识范文

【关键词】听障生;概率统计课程;教学

听障生高等教育在我国已经进行了30年,随着国家越来越重视残疾人高等教育,接纳残疾生的高等教育院校数量和招生规模都有大幅度的增加,专业及课程设置不断改革与发展,更加符合残疾人的心理、生理特点和培养目标[1]。但也不可否认我国听障生高等教育还处于发展初始阶段,存在很多问题无法快速解决,需要不断认识及逐步改进。同时普通高等教育在发展,课程与教育教学改革正在如火如荼进行,逐步与世界高等教育水平接轨。因此总结目前听障生高等教育课程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对改善听障生高等教育现状,与普通高等教育协调发展,共同提高我国高等教育整体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在听障生高等教育中设置较早的专业,从学生的就业情况来看较适合听障学生的特点,学生掌握了专业技能就能很好地胜任相关工作。对于大多数听障生,应用技术方面的实际操作比较容易掌握,而逻辑性较强的程序开发则需要有深厚的数理基础作为保证。对于开设计算机本科专业的院校,《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数学课程是必修的公共基础课。而且,虽然目前专门面向听障生的研究生教育还是萌芽阶段,但是越来越多的计算机专业的听障生有接受进一步高等教育的需求,而且也有一部分学生是有这样的能力和基础的。因此为其打好坚实的数理基础,为接受进一步的高等教育提供保障是必须的。同时,听障生普遍存在形象思维能力较好,逻辑思维能力较差的问题,在高等教育阶段进一步提高其逻辑思维能力对其步入社会后的发展与生活也是有益的。高等教育中的数学类课程可以进一步训练、提高听障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是三门数学基础课中与实际生活联系最紧密的一门课程。《高等数学》课程是其先修课程,为学好概率统计打下基础。概率统计中的知识内容与思想方法与程序设计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学好《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很重要。

1 教学现状

1.1 学生基础薄弱

笔者所在学校在听障生高等教育中是发展和口碑较好的学校,所招的学生整体水平也较高。但是听障生受其生理缺陷以及国内听障生中等教育整体发展的限制,学生数学基础较同年龄健全生薄弱。大部分学生基础好的能够完成普校高中二年级的教学内容。听障高中毕业生不同于普校高中毕业生,很大一部分学生在结束高中阶段的学习时没有接触过概率、统计方面的知识,未学过排列、组合内容的学生不占少数。概率统计研究的是不确定现象的确定性规律,学生对这些不确定性问题接触甚少。

概率统计课程的学习需要《高等数学》作为必要的先修课程,为学好概率统计打好理解与计算基础。在听障生的教学中《高等数学》的学习通常持续一年,但是概率统计课程的学习一般是在《高等数学》结束教学后的学期进行的。由于听障生中普遍存在知识掌握不牢,记忆持续性差的特点,因此虽然之前学过高等数学,但是在讲概率统计时用到相关知识,听障生还是普遍感觉困难,陌生的感觉总是会出现。本来理解概率统计就有一定难度,再加上计算方面的问题,就使本门课程的学习难度更大。

此外,概率统计课程通常是在大二第一学期进行,学生经过一年的大学学习生活,有的人适应,有的人受不良习惯影响,变得松散,不会像一年级那样认真,也影响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效果。再加上一些学生本身就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与自觉性,此课程又较难,因此学习困难就更明显。

1.2 课时紧张

在当前的高等教育中,各高等院校普遍都在削减基础课程的教学学时。笔者所教授的听障生是在一所普通高等院校中的残健结合的学院。课程总体与教学计划在遵循学校整体规定的前提下可以针对残疾生特点有所变化。但是培养计划和课程设置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因此单门课的课时不能超过最高限制。听障生学习相同内容所需的教学时间普遍要是健全生的一倍半到两倍。因此虽然目前笔者所授概率统计课程的教学课时多于健全生,每周4课时,但是仍无法将工科类概率统计课程中的完整内容全部讲授。虽然能够讲到假设检验的相关内容,但只是简单介绍,完成之前的教学内容已然觉得时间紧迫。

概率统计与实际联系较紧密,如果能增加一些实例对于学生的理解有帮助,也会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感觉到这门课程的实际意义。但是课程所涉及的内容多,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增加这些实例不容易。学生掌握抽象的内容很有困难。学生普遍感觉是学习概率统计,上课时能听懂的内容,一到考试就无从下手。当然这些问题在健全生的学习中也会存在,笔者在教授听障生的同时也教授健全学生概率统计课程,因此对此有着直接的感受,这样的困难在听障生中更明显。

1.3 教师、教材及教学资源

一直以来听障生的数学类课程都是使用面向健全生教学的优秀教材,概率统计课程也不例外,没有专门适用于听障生的。一是,因为听障生群体小,受关注度也小;使用范围小限制了专用教材的开发。二是,因为听障生高等数学教育开展不过十几、二十年,刚开始教师没有任何经验,只能在教学中不断摸索适合听障生的教学规律,逐渐形成文字性的材料。三是,师资力量薄弱,交流沟通以及水平提升不够。但是听障生理解能力不同于健全生,教学规律也有别,因此编写适合听障生需要的教材是一件需要提到日程上的事情。

能够接受高等教育的听障生是听障生群体中的佼佼者,但是在同一个班级中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虽然学生总数也不多,班级人数一般都是20人左右,小班教学有利于关注到每一个学生,但实际开展起来课堂教学还是存在很多困难,同一个问题有的学生很快就能接受,但是有的学生却不知所云,而又有教学大纲与进度的限制,因此在听障生中进行分层教学理论上应该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法。但是学生本身就人数少,开展分层教学不现实。今年随着招生计划的变化,计算机本科学生招生人数增加了一倍,为分层教学提供了客观条件;但是能否进行以及如何进行还需要进一步探讨。如果开展分层分班教学,必然需要教师也同比增加,学生可以根据不同的学习层次要求进行选课,也可以根据教师的特点进行选择。但是目前从事听障生教学的储备教师不足以进行分层教学,需要培养。教师少,沟通交流经验的机会少,获得的信息量少,受自身水平和思想局限性的限制,不利于教育教学水平的快速提高。

师资力量不足以进行分层教学,如果有足够的网络资源供听障生使用,也可以解决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好的学生吃不饱,差的学生吃不了”的问题。虽然目前微课、mooc等网络教学资源各个学校都在付出很大努力在开发,但是都是面向健全生各个层次要求的,专门面向听障生的几乎没有。在常规的听障生课堂教学中,教师都是要板书、PPT、手语、口语同时呈现,而现存的网络资源缺少手语这一与听障生沟通的重要手段,这样的网络资源听障生学习理解起来更困难。

2 解决办法

针对目前《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现状,应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来改进。

增加师资培养与储备。教师自身也要不断学习,切身投入到课程教学中来。研究教学,吸取健全生教学中的方法,结合听障生特点进行改进,调整修改教学大纲及教学安排。多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对教学模式的需求[2-3],多开发适合听障生使用的教材与教学资源,让听障学生也能获得与健全学生同等的教育环境。不可否认,数学不同于操作性较强的专业课程,不能全部照搬照用,但是可以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借鉴为己所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可以帮助教学更好地呈现,适应听障生视觉感知特征突出的优势,教师要不断学习这些新的教学技术。

另一方面也要在课堂教学的同时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善目前教学现状。

【参考文献】

[1]吕淑惠,滕祥东,郝传萍.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发展现状探究[J].理论研讨,2012(1):5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