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广播电视专业综合能力范文

广播电视专业综合能力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广播电视专业综合能力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广播电视专业综合能力

第1篇:广播电视专业综合能力范文

【关键词】广播电视 信号传输与发射 安全播出

广播电视信号的安全播出就是说广播电视的信号在发射过程中要做到能够顺利播放。安全播出对于发射台的意义,就是信号能够顺利传送发射。安全要求做到:在传送发射系统中技术设备必须安全,运行管理人员要安全,传送发射信号的电力冷却和周边环境也需要安全。怎样提高广播电视节目播出的安全性,是广播电视行业需要钻研的课题。广播电视的信号传输给用户们提供了连续、稳定、经济的服务,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带来了乐趣。

1 影响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的因素

1.1 重大技术事故

广播电视系统规模较大,环节繁多,不能做到细致入微,其中存在一定的漏洞。网络技术的普及在广电媒体中任何的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程序的运作。

1.2 人为破坏

广播电视安全播出要特别提防人为破坏问题,破坏信号、网络攻击等问题。

1.3 重大灾害

重大灾害是指已危及广播电视播出并在短时间内难以恢复的自然灾害、地质灾害、火灾、爆炸、恐怖袭击等灾害。

2 广播电视信号传输及发射中安全播出的完善

广播电视的播出部门需要考虑的重点是,要建立电视信号安全播出应急方案,应对并解决突发事件,以免对电视台造成恶劣影响。近几年来,广播电视行业也针对当下的形势,建立了健全的规章制度,不断扩充各种技术,我国的广播电视安全播出能力逐渐提高。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基础设施也建设的日益完善。使广播电视中心拥有完整的管理机制以及丰富的技术故障处理方案。与此同时,我国也建立了完善的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的预警系统,一旦发生信号故障,预警系统就会发出警报。我国还制定了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的应急方案,针对故障进行及时解决。成为广播电视行业进行安全播出强有力的后盾。

2.1 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工作

广播电视维修部门人员要对所有的机器设备还有相关的系统都一定要进行定期检查以及维护。

2.1.1 每日进行填表

根据结果填写检修日志。日志中要详细记录机器设备的运转情况、处理故障以及特殊情况。如果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汇报,并如实填写记录故障信息。

2.1.2 定时检查机器

为了保证发射机的正常工作,就要做好定时检查机器工作,具体方式就是:观察外表、闻味道、听杂音、摸温度等。操作中,观察外表是在发射机运转过程,定时观察技术参数,保证发射机安全工作。闻味道就是辨别机房内是否有异常气味发出,例如,电源烧焦或者散热风机摩擦产生的气味。听杂音是听机器在运行过程中是否有杂音产生,如果有杂音,需要进行机器故障处理。摸温度是说要保证机器在正常工作情况下有一定的温度范围如果出现温度过高,要立即进行处理。

2.2 严格遵守设备检修制度

机器的检修工作是保障安全播出工作顺利进行的重中之重。因此,对机器设备检修支队的严格执行必不可少。为保证工作的正常进行,需做到以下四点检查:

2.2.1 周检

在进行每周检修时,工作任务是对风扇进行滤网的除尘工作以及对发射机的清洁工作,还要做好发射机仪器表中的相关数据以及技术参数的记录。

2.2.2 月检

月检时,主要工作就是检查各项数据是否异常和总体检测发射机的各项技术指标,对出现的异常现象及时汇报并进行处理。

2.2.3 季检

按时检修电源、插板线路,查看点源是否有烧灼现象,一旦发现有烧灼迹象,要立刻报修。除此之外还要检查风机是否正常运行,在运行的过程中有无杂音出现。

2.2.4 年检

年检的核心任务是对发射机进行全面清洁,进行电缆的检修,保证设备能够正常运行,全面检查相关设备的连接情况还有制冷机的运行情况,保障设备处于安全运行状态。

2.3 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所有的机器设备都会受到使用期限的困扰。当然,播出设备都会受到这方面的影响。经过了长期的使用运行情况下,机器设备的部件一定会有不同程度的磨损而造成无法正常运行。况且,周边环境对设备也会造成一些影响,使设备在运行的过程中产生故障,直接影响了广播电视信号的传输和发射。所以,设备出现故障时,有些工作者由于经验较少,会出现面对设备故障时不知道怎么办的情况,也会由于错误的操作方式,造成了设备的大故障。对于这样的情况,在日常工作中就需要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知识的培养,增强综合能力,保证在设备发生故障的同时能够冷静处理故障,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接触故障。除此之外,处理故障时,还要向上级领导报告相关情况,以最大能力把设备的故障产生的损失降到最小。

2.4 规范操作设备

(1)在广播电视播出之前,务必要做好对电视信号还有调频情况的检查工作,保证其正常工作状态。当出现故障时,要以最快方式找到故障原因,采取相应措施给予处理。

(2)相关工作人员要仔细反复查看发射机的运转情况,保证信号的正常播出。

(3)对发射机以及其他设备进行清洁时,不能触碰设备的开关,以防发生设备工作异常的现象。如果发射机发生了故障,要马上切换到备用机上,保障电视节目能够顺利安全播出。

3 结束语

信号的安全播出是无线信息传输发射最终是的问题。一直以来的工作实践,使广播电视工作者深刻了解到,安全播出需要靠专业的技术手段,实施严格的科学管理制度,还需要工作人员提高专业知识以及综合能力,掌握新的技能,来更好地为广大电视观众服务。总之,为了更好地保证广播电视节目的安全播出,就是要保证好设备以及人力这两个方面。最终实现广播电视设备的高质量、经济、持续的安全播出。

参考文献

[1]孙宇英.无线发射台站如何做好安全播出[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05).

[2]白桦.浅谈广播电视信号传输与发射中的安全播出问题[J].科技情报开发经济,2014(07).

[3]姚晓亮.广播电视信号中心传输设计[J].内蒙古大学,2012(23).

[4]刘晓梅.关于电视节目安全播出的探讨[J].甘肃科技纵横.管理科学,2012(05).

第2篇:广播电视专业综合能力范文

在当前的高等教育领域当中,广播电视大学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在新时期广播电视大学的发展当中,计算机教育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在新时期的社会当中,对于社会需要的综合型人才来说,计算机能力是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素质。因此,应当对新时期广播电视大学计算机教育进行有效的改革与优化,同时进行积极的探索与实践,使计算机教育能够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

新时期;广播电视大学;计算机教育改革;探索与实践;

一、引言

在广播电视大学当中,计算机教育看似较为简单,然而在实际的教学当中,却往往难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在新时期广播电视大学的发展当中,对于计算机教育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思考。针对当前广播电视大学计算机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对于教学改革的研究和实践,应当对课程与课程体系自我完善的思维方式进行超越,协同研究和实践各个教学环节的改革,从而进一步完善和深化教学内容。因此,在新时期广播电视大学计算机教学的改革研究与实践过程中,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二、提高与完善教材体系的质量

在广播电视大学当中,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看似简单,但在实际教学活动当中所取得的效果却十分不理想,这其中存在着很多方面的影响因素。对于这一问题,教育领域的相关专家和人员组织了大量的经验交流会议,以期能够寻找到全新的思路和方式,从不同的角度入手,解决广播电视大学计算机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在新时期的发展中,广播电视大学的教学效果与社会的发展有着一定的联系,而社会发展对于广播电视大学教育也提出了一些基本的要求。对此,应当着眼于将传统的思维局限打破,站在高于课程体系自我完善的角度之上来看待和解决问题。这样,才能够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广播电视大学计算机教育课程体系[1]。而要得到这一目的,就需要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在计算机教育改革的研究与实践当中,教材的改革是重要的部分之一。广播电视大学计算机专业在编写和选取教材的过程中,应当能够满足相关的要求,符合学校学生实际的学习特点和性格特征。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十分迅速,因此计算机教学活动也应当努力跟上发展脚步,对于选用教材的内容也应符合时展的特点和要求。同时,还应当确保教材中拥有系统性、基础性的教学内容知识,重点强调计算机专业的技术、方法、概念等要素。在教学过程中,应当考虑到学生作为初学者的认知水平,兼顾到学生的学习接受能力。此外,还应当编写和选取适当的实验教材作为教学辅助,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实践训练。

三、合理设置和更新教学模块和内容

在编制教学大纲的过程中,应当以当前计算机的实际发展水平为基础,结合社会对于计算机人才的实际需求来进行。在明确了以上的因素条件之后,就可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模块的设置和教学内容的更新。为了能够更加合理的进行教学模块的划分,不但要涉及到计算机软硬件、操作系统等方面的知识,同时也应当引入数据库、多媒体、网络等相关领域中的基础知识[2]。对于教学内容的设置和更新,应当突破传统计算机领域的局限,充分认识到新时期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适当的多引入一些实践操作的内容,从而体现出计算机技术的实践应用特点。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以计算机的应用为主,充分融合的计算机理论知识和扎实的计算机技术基础,形成科学的计算机教学体系,从而为广播电视大学计算机教育提供更为良好的发展条件和发展空间。

四、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建设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重要的主体,综合素质较高的教师,能够使教学效果得到一定的提升。针对新时期广播电视大学计算机教育的现状,学校应当培养和建立专业的计算机教师队伍,引入竞争机制,确保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能力水平。聘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或资深的教师从教学艺术、教学方法、教学技巧等方面来进行培训和指导。同时应鼓励教师不断进行研究创新,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与素质。

五、对教学方法进行优化与改进

在计算机教育当中,教学方法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要素。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中能够产生出事半功倍的良好的效果。在新时期广播电视大学计算机教育当中,应当对教学方法进行准确、恰当的选取和应用。针对学生不同的特点和需求,在课堂教学当中对学生进行高效的面授。通过教师的面授,能够让学生更好的吸收和接收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从而形成通俗化、大众化的独特教学风格[3]。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当对每一名学生都给予充分的重视,对于个别学习差的学生,应当主动关注其学习情况。同时,还应当注重组织教学内容,并通过合适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加以调动,从而提高计算机教育的效率和效果。

六、结束语

在当前社会中,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工作、生活和学习当中必不可少的重要设备。对于综合型人才来说,计算机技术已经成为了一项不可缺少的素质与技能。在广播电视大学当中,计算机教育长期以来都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对综合型人才的培养造成了不利的影响。对此,在新时期广播电视大学的发展中,应当积极的进行计算机教育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从而进一步提高计算机教育的水平。

作者:吕凤齐 单位:吉林广播电视大学桦甸分校

参考文献:

[1]赵亚静.大数据和媒介融合环境下广播电视大学向开放大学战略转型研究[D].北京印刷学院,2015.

[2]刘莉.开放大学:战略转型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中国远程教育学术论坛”综述[J].中国远程教育,2012,06:5-20.

第3篇:广播电视专业综合能力范文

社会发展的多元化趋势使知识和文化体系也朝着多元化的方向迈进,为了顺应大环境的主流方向,媒体行业的发展也需要融入多元化特征,以大环境作为发展的载体,进行科学的发展,借以促进媒体行业可以凸显其新媒体时代标志。新媒体时代,所需要的具有专业职业素养的新型人才必须兼具经济、科技、社会和法律等各个学科的知识,并能够将其融会贯通,综合的运用到广播电视编导工作中。首先,新媒体时代的广播电视人才需要具备的专业职业素养为可以将传媒中采集、写作以及制作等多方面的知识融于一身。这就要求他们在计算机应用和沟通方面的知识均需要熟练掌握。其次,就必须具备知识面宽的特点,必须能够使其自身意识与社会发展的大环境紧密联系在一起。最后,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精通专业知识,并且能够熟练的应用。因此,新媒体时代的广播电视编导所需要具备的专业职业素养要求他们在工作中可以独当一面,具备全能型人才的素质,对于此类人才的培养重点在于改革和更新培养思想,要以能够符合社会主流发展方向作为根本目的,培养他们在具备多元化素质的同时,也要拥有过硬的实践技能,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到术业有专攻,并在强化专业知识的同时注重其他方面知识的学习和运用。新媒体环境下,必须要求其具备网络知识技能,注重对网络知识的应用,努力提高自身的科学技术应用能力,抓住受众的心理,努力塑造贴近受众内心喜好的节目。在广播电视编导培养模式上,必须加以改革,不能只注重对专业知识的培养,除了对于新闻学以广播电视概论等方面知识的掌握之外,还要顺应新媒体环境,注重系统性全面性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其能够精通网络知识,对网络传播有崭新的认识,熟练掌握网络营销技能,将这些知识融入自身专业知识,促进自身素质的提高。

二、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职业素养培养模式分析

一般情况下,对于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次的专业职业素养的培养模式主要分为两种:一是通过学术界通力合作。二是通过借鉴和模仿国外先进的管理和培养模式。通过学术界通力合作的培养模式可以理解为:各大高校与传媒机构进行联手,从根源上对其专业职业素养进行培养。通过制度上签订协议的方式,让学生可以得到实践上的锻炼和学习,将课堂所学及时的应用于实际工作中,有利于专业性操作的熟练和实践,有利于专业职业素养的整体提升。现阶段我国的一些传媒高校已经开始与传媒机构签订合同,对高校而言,可以提升知名度,可以为学生实习和就业提供便利条件。对于媒体机构来说,借助高校平台,可以吸纳更多的优秀员工,投入较少的资金就可以培养出优秀的实战应用型人才,节约了成本。这样,媒体不但可以作为高校媒体专业学生的实践基地,也可以为媒体做出巨大的贡献,二者可以相互受益。另外,在新媒体发展的大环境下,需要在专业职业素养的培养方面借鉴和吸收国外先进的经验。国外媒体行业的发展相对成熟,对于人才的培养也有着丰富的资源可供借鉴。在借鉴经验的时候必须要根据我国自身的现状,分析和总结能够适合我国媒体行业发展的科学合理的先进经验,对于不适应的必须进行提出,结合经验的同时,还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创新和发展,通过合理的优化资源配置,确定一条适合我国媒体人才专业职业素养培养的独特道路,在与国际接轨的同时,借助国外媒体机构的丰富资源与之进行强强联合,使我国电视编导专业人才的培养能够更加合理科学的发展。

三、构建起适合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职业素养培养的教学体系

新媒体时代,要求广播电视编导掌握综合性的知识,将所学到的知识能够相互融合。高校一定要根据这个根本目的,建立健全一套新的教学体系,借以适应新媒体时代的发展要求。注重对课程整体结构的优化,设立公共基础科目,有利于培养未来的广播电视编导掌握多元化的知识。设立专业基础科目,有利于未来的广播电视编导所学知识的实用性。另外在课程设置方面还要注重创新性和前沿性。课程之间要做到延伸和融合。

四、新媒体环境下在职编导培养的重点

第4篇:广播电视专业综合能力范文

一、县级广播电视台存在的问题

(一)资金投入较少,设备不配套。目前,广播电视传输网络已经进行了整合,而整合后给县级电视台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原本依赖收视费的县级台,由于自身创收能力相对较弱,渠道单一,因此经费来源主要来自财政拨款。而广播电视行业作为一个高投入行业,设备更新速度较快的行业,在资金投入不足情况下,设备存在着诸多漏洞,直接影响了节目的安全播出。

节目安全播出与齐全、配套的设备存在非常密切的联系。但当前实际情况并不乐观,受到资金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县级广播电视台设备难以达到先进水平,在运行过程中常常出现不稳定问题,使得电视节目播出安全性大打折扣。

(二)专业人员匮乏,制度不完善。县级广播电视台处于基层,由于平台小,且待遇、工作条件不好,难以吸引并留住优秀的人才,使得从业人员学历层次较低,专业人才匮乏现状直接阻碍了节目的安全播出。如某县广播电视台,职工队伍有42人,但是24名采、编、播人员中,几乎没有科班出身的人才,多数是经过简单的培训便上岗开始工作,在工作中政治敏感性不强,业务素质低,常常出现问题,埋下了诸多隐患。

受到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县级广播电视台机关化程度较深,在日常管理中依旧采取传统管理制度,难以适应当前媒体发展新趋势,重宣传、轻管理现象普遍存在。综上所述,影响县级广播电视节目安全播出的原因并非某一方面所致,而是资金、制度及人员等多项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结果。

二、县级广播电视台做好节目安全播出的有效措施

县级广播电视台作为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基层和基础,与广大人民群众存在非常密切的联系,因此确保节目安全播出非常必要,根据当前广播电视当前发展现状,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加大创收力度,完善基础设施。县级广播电视台如果单纯依靠财政拨款将难以实现节目安全播出目标。因此广告创收成为广电媒体发展的关键。县级广播电视媒体在运行中,应加大创收力度,积极落实广告运行机制,通过广告经营获取更多资金支持。同时还需要调整节目编排方式,将广告节目分散在不同的节目当中,增强广告的艺术性及观赏性。不但如此,电视台领导要明确认识到基础设施完善的重要性,努力构建基础设施长效投入机制,如视频服务器、录像机及DVD机等,打造实力广电。在此基础上,县级广播电视台逐渐探索一套创收、投入循环机制,逐渐为电视媒体产业快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从而为节目安全播出提供更多支持。

(二)重视人才培养,健全管理制度。人才是电视节目安全播出的重要基础,即便节目播出中涉及到的相关操作流程具有较强的复杂性,但是如果工作人员操作技术及能力较强,能够及时解决问题,也能确保节目的安全播出。基于此,加强对人员的培训势在必行。具体来说,针对节目上载方面的培训,需要确保人员能够在工作中保存好素材上传和下载工作记录,并确定好素材的起播、停播日期。而对于编辑方面而言,需要对内容时长进行计算。此外,还需要加强人员之间的协调,做好部门之间的协同工作,能够在出现问题的第一时间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相应的处理。引导全体职工都能够树立安全播出理念,将防病毒等日常工作落实到实处。

日常工作中,县级广播电视台在落实好公共服务的过程中,还需要及时转变管理理念,优化自身内部结构,根据当前媒体发展新形势对管理制度进行相应地调整,促进整个广播电视台始终处于良性循环状态当中。市场经济条件下,广播电视台可以尝试摒弃传统管理制度,建立与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相协调的财务管理体制等,通过招商引资,进一步扩大网络覆盖率,为县级人民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三)积极引进新技术,做好日常检查。新型计算机技术能够为电视节目播出提供更多支持,因此积极引进新技术也是保证节目安全播出的关键,不仅能够提高故障切换率,且能够提出应急措施。在日常工作中,相关人员要明确自身本职工作,对自己负责部分要尽职尽责,及时记录好故障机器具体表现,以此来避免机器老化问题的出现。

三、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实现节目的安全播出,县级广播电视台领导要树立现代管理理念,整合多个部门的力量,确保信息的上传下达,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还需要重视对人才的培养,打造一支高素质、综合能力强的队伍,完善相关管理制度,为节目安全播出提供更多支持。在新形势下,适当调整自身内部结构,加强对系统的日常检查,及时发现设备存在的问题,实现节目安全播出目标。

【参考文献】

第5篇:广播电视专业综合能力范文

关键词:主持人;专业素质

无论是电视节目还是广播节目,主持人无疑都是其灵魂所在。一名出色的主持人,将会以主持人的专业素质来提高节目的质量以及节目在广大受众群中的地位。就其职业的特点,主持人应该是一个活动在不同人群,不同场所,不同行业之间的特殊人群。每天的工作会有很多人注视着,可以说主持人是在一个相对于通明的生活空间内工作、学习。主持人在日常的生活、工作、学习当中有什么不好的或是好的举动,言行。都会给群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为了维护新闻媒介的整体形象,主持人就必须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形象,以及时时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使其更加的完美。

一个好的节目可以成就一个主持人,同样一个具有较高专业素质的主持人也可以使一个节目成为亮点,有此可见,主持人的自身专业素质对于一个节目来说是很重要的。本文将从主持人应该具有的专业素质上的三个问题做一些浅谈薄论。

一、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形象语言

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在电视画面上的形象包括发型、化妆、服装、饰物、仪态、肢体语言等多个方面,在广播中虽然没有在电视画面上那样的形象要求,但同样对于一个广播节目主持人来说语言面貌和主持方式以及文化素养也是十分重要的。这些因素的组成恰恰构成了一个主持人的主持风格。 主持风格和栏目形象是密不可分的。一个节目主持人的风格和形象应符合这个栏目的风格和定位。主持人要根据节目类型调整自己,或根据自身的形象、风格选择适合自己的栏目。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切不可盲目追求所谓“流行”、“时尚”,矫揉造作,故弄玄虚。此外主持人还应在细节上多下功夫。在电视画面上哪怕是一条领带或一个小小的饰物如果佩带的不合适都会在观众中引起负面反响,有的甚至造成恶劣影响。曾经有一位主持人在上节目时穿的体恤衫上的英文字母翻译成中文的意思是节目播出后,立即收到来自全国各地观众的很多电话和信件。在广播中,主持人的整体形象虽然不能展现,但听众可以通过主持人的声音以及她主持节目的方式来辨别其整体形象,如果在节目中稍有不甚那么将会造成和电视节目主持人一样恶劣的后果。由此可见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在形象细节上是不容忽视的。

二、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的有声语言

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要进行信息传播是离不开有声语言的运用的。主持人的语言是工作语言,不是日常生活中的生活语言。既然是工作语言,就要比生活中的语言更标准、更规范、更简练、更准确、更健康。 主持人的语言来源于大众,生活,但决不是生活语言的照搬和翻版。它是一种经过严格锤炼而纯化了的艺术语言。作为节目主持人要避免把日常生活中的语言毛病带到节目里来。首先要做到起码的语音音调的标准。根据国家语委的规定,全国主持人必需讲普通话,而且要通过考级。但现在也有一些主持人在语音、语调上存在不规范的情况。作为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除了要正确流畅地发音吐字,还要加强语言交流的口语化。节目主持人的语言是以第一人称贯穿始终,语言中的语气、停顿、转换都要表达主持人特有的语言个性,使人感到亲切、自然,尤其是广播节目主持人,先声夺人是广播节目主持人的特点,就其特点来说也要时时加强语言的规范性,亲切自然,这样才能完全展现有声节目的特点。 主持人的说话,通常都是在限制中进行的,这个限制,是指“节目时间”的限制,因此主持人要在有限的节目时间中,根据节目内容表达完整的语意和中心思想,要将自己的话说得简明、集中、适听,便于观众和听众的理解。这就要求主持人具有较强的表达能力。要临场不乱,从容不迫,以一念抵万念,这样才能亲切自然口语化的主持你的节目。

第6篇:广播电视专业综合能力范文

关键词:广播电视新闻;采访;应对策略

广播电视新闻采访工作是一项专业性的工作,如何在第一时间高质量地完成新闻采访报道,必然需要顺利采访到关键事件的关键人物,采集到关键信息,而这项工作非常考验广播电视新闻采访工作人员的综合能力。分析广播电视新闻采访遭拒的原因,并及时解决问题,才能更好地为人们提供真实、前沿、丰富的新闻资讯。[1]

一、广播电视新闻采访遭拒的原因

(一)前期工作准备不充分

广播电视新闻记者在采访过程中,要保证采访质量和采访效果,而这与广播电视新闻记者的前期准备工作有着非常大的关系。广播电视新闻记者是否在前期清楚了解采访报道的关键信息将决定采访是否能顺利进行。采访对象对与广播电视新闻记者第一次接触的印象非常重要,如果广播电视新闻记者没有事先了解采访环境,也没有梳理采访问题,采访过程就会陷入十分混乱的局面,从而难以把控,而采访对象也没有更多的时间让记者进行第二次采访。[2]如此,新闻记者想要提高采访质量非常困难。由此可见,对于广播电视新闻记者的采访工作来说,采访的前期准备工作不充分是采访遭拒的原因之一。

(二)采访技巧运用不当

大多数人在第一次面对镜头时,可能会出现紧张甚至是恐惧的情绪,这种情绪会影响采访的效果。广播电视新闻记者如对此置之不理,被采访者就可能产生逃避行为,以至于整个采访过程变得混乱。因此,新闻记者如若不能营造一个良好的采访氛围,也会遭到拒绝。另外,在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中,如何提问是广播电视新闻记者必须把握的一项技巧,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有价值的信息,除了事先设想的问题之外,记者还需临场反应,根据被采访者的回答抓住疑点来发掘新的问题。但是,在采访过程中,要发掘新的采访问题也并非一件易事。如若把握不当,没有考虑被采访者的语言、神态以及动作等因素,也会遭到被采访者的拒绝。

(三)其他原因

在采访过程中,除了新闻采访的记者自身和采访对象的原因之外,还存在一些不可控因素,也会给采访顺利完成增加难度。这些不可控因素主要是指一些突发性变化、气候因素、采访环境的变化,乃至设备故障等。[3]

二、应对广播电视新闻采访遭拒的策略

(一)做好充足的事前准备工作

在新闻采访中,遇到的问题多种多样,负责新闻采访的记者不能慌乱,要保持镇定。做好充足的事前准备工作是采访记者以更加专业的方式处理问题的保障。电视新闻的采访是一项目的性极强的舆论传播手段,基于此,采访记者在采访前期需要做好的准备工作包括:第一,明确采访目的,做好采访对象的预约工作,要安排好与采访对象的采访地点、时间(除了重大突发需要到现场进行采访的报道);第二,为提高采访效率,要编写完整且合理的采访提纲,熟悉采访流程(包括语言组织)。

(二)适度运用提问技巧

在新闻采访中,运用良好的提问技巧是保证采访质量的关键。新闻采访的记者在提问时要有一定的要求,讲究适度。为了获取最有价值的信息,在提问时切记不要提出太大的问题、外行的问题、暗示性的问题、过于轻率的问题、太“硬”的问题、审问式的问题。通常,在新闻采访中常用的提问方式分为四种:正面提问、迂回提问、引导性提问、激将式提问。事件性质和采访对象决定了新闻记者应该适当选择其中的一种提问方式。总之,新闻记者在提问方式的选择上,要讲究技巧,最大限度地避免采访对象出现一头雾水或者“不愿谈”的情况。另外,在实际采访过程中,新闻采访记者也要密切关注采访对象的神态和动作,以挖掘更多有价值的信息。新闻采访记者在采访过程中提问的技巧有三种:第一,在采访过程中保持良好的情绪,并根据采访现场的环境营造最佳采访氛围,切记不可情绪过于紧张,或者采访时盛气凌人;第二,在采访过程中,以情动人,从采访对象的情绪和心理变化判断其意愿,及时调整自己的提问策略;第三,在采访过程中,新闻记者需学会换位思考,了解采访对象所处的环境等,以对方的心态看待采访,更有利于得到想要得到的信息。

(三)尽最大可能排除一切干扰采访的因素

在新闻采访的过程中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因素,这种不确定性因素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新闻事件的发生具有随机性和突发性,留给采访记者准备的时间不充分;另一方面,采访对象(新闻事件所涉及的人)各式各样,不够确定。对此情况,新闻采访记者要有效利用周围能够利用的资源处理紧急状况,保证采访报道及时、顺利。譬如,遇到被采访者实在不配合采访,新闻记者可以从其周围的临时采访对象着手,从侧面了解被采访者的信息,以获得相关的新闻线索。

三、结语

在新媒体背景下,人们对于信息的获取途径和获取时效提出的要求更高,新闻采访工作变得更加重要。但是,广播电视新闻采访工作过程中,采访遭拒还是时有发生。对此状况,广播电视新闻采访记者要做好充足的事前准备工作,运用提问技巧,尽最大可能排除一切干扰采访的因素,以保证采访顺利进行。与此同时,对于采访对象不配合的情况,新闻记者要从采访方式和人文关怀等方面改变采访策略,完成采访任务。这样,广播电视新闻采访报道的真实性和时效性才能得到切实保障。

参考文献:

[1]刘焰.解析广播电视新闻采访遭拒的原因及对策[J].西部广播电视,2014(22):129.

[2]蔡肖霞.广播电视新闻采访遭拒的原因及对策[J].科技传播,2015(03):4+3.

第7篇:广播电视专业综合能力范文

关键词:实践教学体系;课堂实践教学;课程实践教学;独立实践教学

一、广播电视编导基础写作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现状

在文科课程教学体系中,最有实践性和应用性的课程应该是写作类课程了,如应用文写作、新闻写作、剧作等课程,充分体现了中文类课程的实践性特色,成为受学生欢迎的课程。然而无论是在文学院还是新闻学院、传媒学院,同属写作教学体系的基础写作课程却陷入到悖论当中。一方面,该课程是专业教学体系中的核心课程,扮演着为学生夯实写作基础的重要角色;而另一方面,学生却对该课程评价不高,甚至认为是可有可无的“鸡肋”。学校与学生对基础写作课程的认知存在如此巨大的差异,究其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受到固有思想意识的影响。一种普遍的观念认为,写作能力不是“教”出来的,而是一种积累和潜移默化,或者出自自己的摸索和爱好。因此学生对基础写作课程不感兴趣。另一方面,学校现有的课程模式暨待改进。基础写作课程教学重视理论的讲述而忽略了实际的应用,课程缺乏实践教学环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有固定的套路和模式,基本采取“理论先行,课堂短练”的方针。这样的做法非常刻板,事实上是割裂了写作理论与实练的关系,没有真正联系学生的需要和实际,课内课外无法有机结合,甚至无法与之后的课程横向或纵向联系。事实上,学生并不是彻底否定基础写作课程存在的意义和价值,而是呼吁一种新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切实加强写作课程的实践性和应用性,让学生把写作理论同鲜活的社会生活实践结合在一起,把空洞抽象的理论活化为丰富多彩的实践。因此,广播电视编导基础写作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重新建构就成为了迫在眉睫的问题。

二、广播电视编导基础写作课程新型实践教学体系的建构

广播电视编导基础写作课程新型实践教学体系由三个大的板块组成,分别是课堂实践教学板块、课外实践教学板块和独立实践教学板块。课堂实践教学板块,将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练习结合,利用课堂碎片化的实践,加深学生对写作理论的理解和感悟,使之有所体会。在课程实践教学板块中,基础写作类课程将获得实践学时,而且实践学时将占到总学时的三分之一。大幅度提升基础写作的实践教学环节,其目的是鼓励学生活学活用,在老师的指导下,具体地将课堂学到的内容用在对生活的观察和体悟,对写作材料的充分收集和占有,对写作主题的深度挖掘和创新。独立实践环节是一个全新设置的环节。设置这个环节的原因在于写作能力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需要具备的基本技能,这个课程的设置和开展并不是集中于某一学期或者学年,而应该渗透到整个四年的学习生活中。因而,通过独立实践环节的设置,要求学生在实践创作中,将写作能力作为实践能力的一种,作为课程考核的一个标准,进行考察。无论是创意工场类课程还是专业实习活动,写作能力都是实践考核的一个内容,使写作课程与其他课程紧密联系。

三、广播电视编导基础写作课程新型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

1.抓住课堂教学环节,实现理论与实践同步。理论与实践从来都不是相对立的,在基础写作课程的教学当中,这对概念也是相辅相成的。只注重实践性与应用性,非但不能提升写作能力,反而陷入到闭门造车、机械模仿当中。所以在基础写作教学中,最好的课堂教学,是使理论与实践同步,理论与实践融合。在课堂教学中,要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并轨需要分两步走。第一步,在理论讲述阶段要淡化文章写作的理论,将理论融入到经典的、有参考意义和价值的范文中,通过对这些范文的欣赏和解析,对写作理论进行总结,同时调动学生模仿创作的积极性,让学生体会到写作理论的精妙,激发其创作的激情。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传统的教师举例转变为案例分析,充分重视课堂实践参与,改变理论教学长期以来的学生参与度低的困扰。如在讲述人物塑造的章节中,教师选择了剧本《天下无贼》与《让子弹飞》让学生参与进行人物分析。由于两部电影具有极强的群众基础,学生对剧本内容基本熟悉,另外对人物角色也非常喜欢,故而在阅读的过程中充满激情。教师对人物写作的技巧稍作提点,学生就领会到了人物细节写作的特色,并将其总结为盗亦有道和贼喊抓贼,并进一步深化为写作公式:写人细节=行为内容(正)十行为方式(反)十行为代价(正)十行为动机(反)。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直观且形象地掌握之前学的抽象深奥的理论,使之成为了具体可操作的规则,不再反复徘徊,使写作质量得到质的飞跃。第二步,特别重视课程实践训练环节,及时训练,及时总结,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例如在写作思维培养的章节中,想象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然而单纯理论的讲述无法打开学生自由想象与联想的空间,于是课堂实践训练的环节显得格外重要。教师设置了“大家来吹牛”的实训环节,通过吹牛这一形式,打开学生想象空间。通过实训,学生总结出最简单的想象无非就是“夸大”、“化小”两个维度,于是抽象的概念“想象”变成了实际可操作的环节。

2.抓住实践教学环节,推动课堂理论的延伸。写作活动从本质而言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最具有实践性的社会活动。要全面提升学生的写作素养,仅仅依靠基础写作课程上短短的实训时间是根本不够的。而传统的基础写作课程体系中,根本没有实践教学的设置,这就从源头上割裂了写作与实际生活的关联。要实现基础写作教学的创新,实践教学环节的开设是至关重要的。写作的第一性不是理论性,而是实践性,任何的写作其构思的阶段需要的就是观察感悟以及材料的挖掘整合。而这些内容与社会生活休戚相关,不深入实践,是无法得到深刻的体会和感悟的。创新的基础写作课程有了实践教学环节,开设了田野观察、调查采访、角色体验等环节,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激情,也使得学生的写作素养得到提升。在田野观察中,教师设置了群团观察环节,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对社会群体进行观察。学生走出校园后,获得了崭新的视野空间。例如有学生对“黑车司机”这一群体进行了仔细的观察,并把他所观察到的事实提供出来作为出发点,再结合新闻报道当中女大学生搭黑车遇害的事件,进行了小说创作。小说题材有新意,主题深刻,人物生动形象,而一切的基础都来自于学生对“黑车司机”群体观察的结果。与之前的课堂写作相比较,由于缺乏生活实践,学生的文章主题平淡,缺乏创造性和想象力。而深入生活实践以后,学生从教学与生活两个维度获取能够激发创造性思维的素材,大大开拓了他们认知社会生活的角度,使之获得了充分发挥想象力的空间和契机,使好作品的创作成为可能。

3.抓住独立实践环节,完成写作素质的拓展。基础写作课程在学科体系属于基础核心课程,这个课程需要贯穿学生四年的学习生活,故而课程的设置不应该是孤立的,而是需要与其他课程建立横向或纵向的联系。例如“创意工场”这一独立实践环节就可以与基础写作课程相互关联,学生利用这一平台,以实践小组为单位进行作品创作。各实践小组共同商讨作品主题,拟定选题,制定写作提纲,实行田野观察和采访体验,最终完成作品,市场营销推广。这种独立实践的环节,会使学生直观感受文本生成的全过程,提升学生从选题策划到文本生成到营销推广的综合能力,还能使学生体会到“创意生产类文本”、“营销策划类文本”等不同文本类型的特点,实现多媒体写作的可能。这种真实的创作历程,会提升学生的写作素养,甚至提升其职业素养,真正实现课堂理论的延伸,自我能力的拓展。写作水平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所需要具备的专业基础能力之一,也是学生学习其他专业知识的主要平台,是彰显学生专业素养和技能的重要形式。写作水平的高低,其根本影响因素在两个维度,表层维度是对知识素养、话语方式的掌握,而深层维度是人的思维逻辑、人品素养的体现。因此,建构全新的基础写作实践教学体系,是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素养提升的重要平台,不仅可以使学生熟练地掌握到基础写作的理论知识和基本的技能,还可以锻炼学生写作思维能力,使学生认识到写作与生活之间的紧密关系,帮助他们更好地去认知社会。全新的基础写作实践教学体系,破解了基础写作专业课程长期存在的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对于学生创意思维能力和学习兴趣的激发起到了良好的作用,整个教学体系的良性运转,将对学生的培养起到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杨.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中的“形态构成”课程实验教学[J].艺术探索,2010,(01).

[2]岳筱宁.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本科实践教学探索[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11).

[3]陈卓威.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研究[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2).

[4]马莉莎.新就业形势下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教学改革[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10).

第8篇:广播电视专业综合能力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播音主持;实践教学;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2-0202-02

1940年12月30日,延安新华广播电台正式播出,不仅成为“茫茫黑暗中的灯塔”,也开始了我国广播事业的征程。70多年过去了,国家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的《中国广播电影电视发展报告(2012)》(2012年广电蓝皮书)显示,2011年我国有线广播电视入户率达49.43%,用户首次突破2亿户。其中,数字电视用户突破1亿户,达到11489万户。从1940年到2012年,从广播—电视—数字化网络和新兴媒体,广播电视媒体事业正在蓬勃地发展,同时也促进了培养播音主持专业人才的教育事业的兴旺。从上世纪50年代北京广播学院一枝独秀到现今的遍地开花,播音主持教育事业经历了诞生、摸索,逐渐走向成熟的过程。如今,播音主持专业教育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不管是本科还是高职院校,其招生形势可谓火爆。有媒体称,2011年仅湖北艺术职业学院报名前三天所统计的数字显示,播音主持专业报考者约1500人,已接近去年报考的总人数。高职类院校播音主持专业招生热火朝天的报名景象,反而带来了人才培养隐患。量的猛增并不意味着质的飞跃,盲目地扩招降低了播音主持专业学生入学的门槛,而高职类的播音主持院校要在近百所本科院校的包围中生存,要办出自己的特色,更是受到了一定的制约和限制。

一、现阶段高职院校播音主持教学中面临的问题

现阶段播音主持教育模式,大都遵循中国传媒大学的人才培养方法。在课程设置上,基本上体现了四大体系:专业基础课程、职业技能课、相关艺术课程和实践课程。但是专科教育毕竟比本科教育少了一年的在校时间,在三年的时间里,要完成人才培养任务,不能仅仅依靠压缩课程量。这就需要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既要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应用性,又要让学生具备一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符合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要求。其次,虽然高职院校在具体课程设置上,都体现了艺术的多元化和互溶性,但是,往往普遍侧重于有声语言的塑造,重视播音主持有声语言部分的教学和实践,而不注重培养学生的无声语言修养,使无声语言课程如形体、表演、化妆等课程成了摆设,学生缺乏实践机会,不能学以致用,更不能将有声语言与无声语言课程结合起来以提升专业综合能力。再次,虽然“艺考热”还在继续,一些院校还在扩招,但是生源质量却让人担忧,尤其是高职专科院校学生专业素养鱼龙混杂,学生的文化底蕴和修养都不如本科生,再加上有些学生报考的目的和动机不纯,就更使得高职类播音主持院校在教学和人才培养方面都受到了影响。

二、高职院校播音主持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

培养以“应用”为主旨,综合能力强、多才多艺的复合型人才,是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的目标。面临教学时间短、课程之间融合性不强和生源质量较差的现状,我们需要在教学尤其是在实践教学模式中寻求可行有效的解决方法,进行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

1.高职院校播音主持专业实践教学的创新模式——舞台实践教学。舞台实践教学模式,也就是在完成了前两年所有的专业课程和其他教育课程之后,在最后一学年,学生离开学校奔赴各个工作岗位完成离校实习之前,进行舞台实践教学。在考核方式上,以综合晚会的形式,将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展示在专业的舞台上。这也是在专业教学中将实践的领域拓展为专业舞台和就业岗位两个平台。播音主持是一门交叉学科,需要与不同的专业相融合,博采众家之长。在现有的课程设置上,我们注重将无声语言课程与有声语言课程相结合,使形体、化妆、表演等艺术课程能够与播音发声、语言表达、电视节目播音与主持等有声语言专业课程在教学实践中相融合。同时,结合艺术专业考试中的才艺环节,加强其他艺术课程,挖掘学生的其他专业素养,对能力较强的学生进行专业化的培养。在教学中,我们发现虽然加强并拓展了无声语言课程的教学内容,让这些课程充分地为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服务,但缺乏实效性。因为播音主持专业的大部分教学集中在摄像机前,演播室、广播间内,两者的结合效果并不明显。而且,其他艺术课程如声乐、舞蹈更具有一定的舞台表现力,这部分艺术特长的培养,绝不是在课堂中就能完成的。学生除了完成课堂练习之外,缺乏上舞台的机会,缺乏在真实的现场进行主持和交流互动的机会,因此很少能把这些知识运用在实践中。也正是缺乏一个放大镜似的真实的展示环境,根本无法发现或正视自身存在的问题,于是,一旦进入真正的岗位实践场所,更容易手足无措、呆板木讷、缺乏自信,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因此,在实践教学中更需要一个专业化的场所或渠道,能够让播音主持专业课程的设置更有实效,跳出“教室”对实践教学的限制,能够让学生自主地将不同课程的内容融会贯通,自如地发挥,实现课程设置的目的。于是,专业的舞台实践教学模式应运而生。

现阶段高职院校的播音主持实践教学分成两大板块,一是与课堂教学伴随进行的实训部分,二是离开学校在工作岗位中进行的对口实习。我认为,在两者之间更需要有一个过渡实践阶段,将学生的培养放在专业舞台这个特殊的环境中,既充分利用了学院办学资源具有一定特色,又能在实战中检验学生在校期间是否掌握的扎实的专业以及职业技能,在真正踏进社会之前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适应社会需求。

2.高职院校播音主持专业进行舞台实践教学的意义。在高职院校播音主持专业进行舞台实践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①从生源角度讲,因为学生进校时文化水平和专业修养与本科院校存在一定的差距,再加上学生专业能力的个体差异以及专业学习的积极性不同,给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根据生源的现状,注重挖掘学生的特长,发现他们潜在的艺术能力,帮助他们寻找学习的成就感。通过注重声乐、舞蹈、表演等艺术专业能力的培养,使他们更具有“一技之长”。而开展舞台实践,使这些极具舞台表现特点的课程有了“用武之地”,不再“纸上谈兵”。同时专业化的舞台要求更促进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他们塑造了专业的舞台形象,提升了学习的自信心和动力。因此,舞台实践符合高职高专“既要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应用性,又要让学生具备一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人才培养要求。②从专业人才培养的角度讲,舞台实践也具有重要意义。作为播音员主持人,在节目中的表情、体态、妆容、服饰都直观地体现了主持人的素质、修养以及精神风貌。主持人良好的体态如行走、坐姿、鞠躬等需要在形体课上解决;主持人真实的内心感受和表情、眼神、较强的舞台行动力,需要在表演课堂上解决;主持人的整体形象设计,需要在化妆等课堂上解决……可见,主持人综合素质的培养,是有声语言课程与无声语言课程共同发生作用的结果。而舞台实践,使播音主持专业学生的语言、表情、眼神、行为和整体形象有了放大镜似的实战场所,举手投足都展示在观众面前,在观察学生的整体能力、综合素质并且帮助他们挖掘问题的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在舞台上的综合表现力,在完成舞台展示时,使形体、表情、手势等细节更加准确自如地为语言表达服务,对不同课程的融合与体现,起到了积极作用,对播音主持人才的培养起到了促进作用。③舞台实践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也具有重要影响力。以播音主持专业内容的舞台实践展示为例:因为播音主持专业“小舞台”特点,节目排练组在策划过程中,节目形式既要体现专业又要具有舞台观赏性;其次,内容的选择也很重要。要求学生在进行编排节目时侧重于寻找自己生活中的新闻事实,根据新闻价值的大小进行筛选,最后形成完整节目内容极具原创的特点;再次,在舞台排练实践中演出人员既要与多媒体的放映内容结合,又要在舞台上举手投足有较强的舞台表现力,语言上具有感染力;同时在各个环节的合作中既要遵循舞台要求,又要讲求无缝隙衔接的合作精神,总之一个节目从策划到正式演出,都体现了学生的采编播综合能力、舞台综合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实践证明,每届毕业生在进行舞台实践后,在气质修养、心理素质、应变能力、专业综合修养、能力拓展以及团队合作等方面都得到了加强。④舞台实践不仅对低年级学生学习起到积极的辐射效应,还可以达到零距离就业。舞台上的专业展示,不仅让低年级学生近距离地感受到“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也使许多非播音主持专业学生在观看过程中,对播音主持专业有了更加理性客观深刻的了解,使专业得到尊重,从另一方面也增加了播音主持专业学生的成就感;甚至有些艺术单位在观看了演出之后,立刻向舞台上的表现符合其单位需求的学生伸出橄榄枝,解决了学生的就业问题。

总之,舞台实践的全新教学模式既要求专业性,又强调艺术性和观赏性,在方方面面都体现出了关于专业和市场的思考,为学生正式进入校外实习提前“热身”,帮助他们更快地适应就业环境,实现了学生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培养目标。经过几年的实践证明,学生们经过了舞台实践的锻炼,大部分同学毕业后,在用人单位除了本职工作外,也成为各种活动的策划者、排练者和表演者,得到了用人单位的肯定。

社会在发展,就业压力在增加,作为高职类播音主持院校,在短时间内培养出被市场所接受的人才,到底该选用哪种具有特色的实践教学模式还要根据学院自身特点不断进行探索和研究,要趋利避害,取长补短,循序渐进,逐步完成播音主持专业多方向培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田钰佳.关于播音主持专业专科教育发展的几点思考[J].中国科技创新导刊,2009,(11).

[2]王莹.播音主持创新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科教文汇,2011,(6).

[3]梁楠.播音主持专业对人才多方向的培养[J].艺术科技,2012,(6).

[4]孙浩.浅析播音主持艺术专业的艺术实践与课程研究[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5).

[5]徐雅丽.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学中无声语言训练不足的原因及对策[J].辽宁教育,2012,(7).

第9篇:广播电视专业综合能力范文

关键词 播音员;主持人;多角色;应变能力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5)138-0144-02

广播电视是大众传媒中最为重要的两类传媒方式,播音员主持人作为广播电视节目的主持者,常常要因节目形式、文稿体裁不同而不断变换角色和播音风格。这对播音员主持人的能力来说,是个严峻的挑战。因此,就播音员主持人多角色播音主持的应变能力进行探讨、研究,也就别具现实意义。

1 广播电视对播音员主持人的多角色要求

1.1广播播音要求

广播稿对稿件的准确性要求较高,它必须清楚交代新闻事件的时间、地点、起因、事件和结果。如有必要,还要对许多细节问题进行细致的描述。广播的这种特性要求播音员在播报时候必须咬字准确、口齿清晰且发声要有一定的力度。并且,为了让听众听得更清楚,播音员还要适度控制语速,不可太快,也不能太慢。再则,广播是没有画面的,为了加深听众的印象,播音员在播音时要投入更多的感情,力求通过声情结合的播报感染听众、激发听众想象力。

1.2电视主持要求

电视具有声画结合的传播优势,电视的视听特性决定了主持人必须集主持和播音于一体,必须担起播音与现场主持的双重任务。在早期电视播音中,主持人必须使用规范的普通话。如今,电视播音要求不断放宽,许多新闻节目中甚至也普遍使用了方言。与广播播音的鼓动性不同,电视播音要求主持人必须态度端正、大方,情感真挚,声音具有时代感、分寸感。很多时候,配合画面和支持需要,电视主持人可能还要用到口头语言和肢体动作,如在访谈类电视节目中,主持人要常常会用到手势、眼神等辅助语言,以鼓励嘉宾传递更多有用的信息。

1.3不同的主持形式要求各异

电视节目类型多样,不同的节目传播形式对主持人的角色和要求也是不同的。如在电视新闻、咨询播音中,主持人一般要采用传统的说新闻的形式来播音;在娱乐节目中,主持人要用悦耳的声音来增加节目的观赏性;在专题节目播音中,常常会涉及较多的信息,主持人的语速、情感、发声都要随着内容变化而起伏。总之,电视播音比广播播音更加多样,电视节目定位不同,主持人的主持风格也有所不同,它需要主持人不断提高角色变换能力,以适应不同节目的播报要求。

2 提高和培养播音员主持人应变能力的必要性

2.1职位的特殊性

播音员主持人在广播电视节目中起着重要的串联作用,无论是协调节目进展步骤还是挑起节目的气氛,都需要主持人在其中发挥积极作用。虽说主持人在各类节目中起的作用不同,但是,无论是严肃的新闻类节目,还是轻松的文艺节目,都需要主持人有一定的应变能力,能在节目展开过程中发挥承上启下、自然过渡的作用。如今,随着我国传媒事业的发展,许多电视节目都采取了现场直播的形式,现场主持中的突发因素、面临的问题更多,如参与人员不好掌控,计划临时更改等,播音员主持人只有具有优秀的应变能力才能掌控局面、化解危机。

2.2行业竞争使然

在文化产业化发展程度不断加深的今天,传媒行业、文化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许多广播电视节目都要争收听率、比收视率。节目的较量,很大程度上是主持活动和主持人之间的较量。要想提高节目质量和节目收视率,播音员主持人必须具有完备的知识结构,还要有丰富的主持经验和机敏的反应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节目收视率。这就要求主持人在现场直播节目中不但要做好节目主持准备,还要在头脑中提前制定应急预案,以应对各种突发事件,提高电视节目的收视率。如在湖南卫视《我是歌手》直播中,因为歌手孙楠临时退赛,主持人汪涵临危不乱、力挽狂澜,终使节目有序进行并赢得了大众满意的评价。

3 提高和培养播音员主持人应变能力的策略

3.1不断学习,夯实主持基础

如今,社会已经进入信息时代,在知识大爆炸的背景下,广播电视受众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接触、吸收各类知识,受众的文化水平整体有所提高。主持人作为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主持者,也要加强知识学习,不断吸收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自然科学知识,学习更多的主持专业知识,如主持礼仪、发声知识等,以吸收更多的营养,提高自身主持技巧和内外修养。同时,播音员主持人在实践中还要勇于创新,在学习、实践的基础上领悟主持的精髓,不断尝试不同的主持风格,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以提高自身应变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增加节目的吸引力,增强观众对节目及节目主持人的信任感。纵观中外那些知名广播员主持人,莫不是乐于学习、文化素养较高的人。如我国著名主持人白岩松、杨澜等,平时都是尽可能地积累更多知识的人,目的就是争取在提高自身文化素养的同时提高节目的主持水准。这种乐于学习的态度,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3.2强化播音员主持人的应变意识

应变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它与个体的创造性想象力、联想能力和反应能力密切相关。虽说人的应变能力和应变意识是先天就有的,但是,后天训练和强化才是提高个体应变意识和应变能力的关键。节目主持人应变能力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要从以下几点做起:首先,做好节目主持准备,深入了解人物、事件的背景,随机应变地将其糅合到节目中。如在采访类节目中,主持人必须对人物的背景有一个详细的了解,只有这样,他们才能站在更高的角度去提出一些独到的问题,圆满完成访谈任务。其次,把握好语言艺术的运用,因为播音员主持人都是公众人物,他们的人文素养、人格魅力和语言运用能力直接会影响观众对他们的态度。播音员主持人只有掌握高超的语言运用技巧,才能化解各种危机、使观众折服。再次,学会控制自己、调整的情绪,广播电视主持人肩负着文化传播、舆论引导的重任,无论是在什么样的节目中,无论遇到什么问题,他们都要始终保持稳定的情绪,这是广播新闻工作的根本要求。这就要求播音员主持人在工作中要学会调整、整理自己的情绪,有条不紊地处理各种问题。

3.3 理解节目内涵,总结播报规律

主持人使用多角色播音主持的前提是深刻领悟节目的内涵,对节目的主旨、具体环节、相关流程、嘉宾背景、目标受众、播放规模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和了解,进而在此基础上找准自己的定位,做好充分的准备,以达到最佳主持效果。如在新闻类节目中,播音员必须正确看待节目的严谨性、时效性,事前做好稿件整理、研读工作,理清相关新闻时间的发展脉络,领悟节目内涵,要求自己以严谨的态度投入到节目播报中去。在专题节目播报中,播音员要根据作品内容、情感推进速度,结合节目内容评述、讲解、说明、叙述、描写方式,结合自己对内容的感悟,合理运用各种语言技巧来表达作品的情感,准确传达专题的精神实质。

综上所述,播音主持工作具有较强的随机性和复杂性,播音元主持人必须具有较快的播音主持状态调整能力和较强的应变能力。因此,播音员主持人要加强自身修养,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应变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将自己塑造成全能型播音主持人,才能满足新时期播音主持工作的需要。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