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电气自动化优点范文

电气自动化优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电气自动化优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电气自动化优点

第1篇:电气自动化优点范文

关键词:电力工程,电气自动化,自动化技术

l 全控型电力电子开关逐步取代半控型晶闸管

50 年代末出现的晶闸管标志着运动控制的新纪元。它是第一代电子电力器件,在我国至今仍广泛用于直流和交流传动控制系统。随着交流变频技术的兴起,相继出现了全控式器件 CTR、 GTO 、 P - MOSEFT 等。这是第二代电力电子器件。由于目前所能生产的电流/电压定额和开关时间的不同,各种器件各有其应用范围。

GTR 的二次击穿现象以及其安全工作区受各项参数影响而变化和热容量小、过流能力低等问题,使得人们把主要精力放在根据不同的特性设计出合适的保护电路和驱动电路上,这也使得电路比较复杂,难以掌握。

GTO 是一种用门极可关断的高压器件,它的主要缺点是关断增益低,一般为 4~5,这就需要一个十分庞大的关断驱动电路,且它的通态压降比普通晶闸管高,约为 Zv ~ 4 . 5v , 开通 di /d t 和关断 dv / dt 也是限制 GTO推广运用的另一原因,前者约为 500A /us ,后者约为 500V /u s ,这就需要一个庞大的吸收电路。

由于GIR 、GTO 等双极性全控性器件必须要有较大的控制电流,因而使门极控制电路非常庞大,从而促进厂新一代具有高输人阻抗的 MOS 结构电力半导体器件的一切。功率 MOSFET 是一种电压驱动器件,基本上不要求稳定的驱动电流,驱动电路只需要在器件开通时提供容性充电电流,而关断时提供放电电流即可,因此驱动电路很简单。它的开关时间很快,安全工作区十分稳定,但是 P - MOSFET 的通态电压降随着额定电压的增加而成倍增大,这就给制造高压 P - MOSFET 造成了很大困难。

IGBT是 P -MOSFET 工艺技术基础上的产物,它兼有 MOSFET 高输人阻抗、高速特性和 GTR 大电流密度特性的混合器件。其开关速度比 P -MOSFET 低,但比 GTR 快;其通态电压降与 GTR 相拟约为 1 .5 V ~ 3 .5v ,比 P - MOSFET 小得多,其关断存储时间和电流卜降时间为别为 0 . 2 us一 04 us和 0 . 2us ~ 1 . 5us,因而有较高的工作频率,它具有宽而稳定的安个工作区,较高的效率,驱动电路简单等优点

MOS 控制晶闸管( MCT )是一种在它的单胞内集成了 MOSFET的品闸管,利用M OS 门来控制品闸管的开通和关断,具有晶闸管的低通态电压降,但其工作电流密度远高 IGBT和 GTR ,在理论上可制成几千伏的阻断电压和几十千赫的开关频率,且其关断增益极高。

IGBT和MGT 这一类复合型电力电子器件可以称为第三代器件。在器件的复合化的同时,模块即把变换器的双臂、半桥乃至全桥组合在一起大规模生产的器件也已进入实用。在 模块化和复合化思路的基础卜,其发展便是功率集成电路 PIC ( Powerl , lntegratcd Cirrrrcute ) , 在 PIC,不仅主回路的器件,而且驱动电路、过压过流保护、电流检测甚至温度自动控制等作用都集成到一起,形成一个整体,这可以算作第四代电力电子器件。

2 变换器电路从低频向高频方向发展

随着电力电子器件的更新,由它组成的变换器电路也必然要换代。应用普通晶闸管时,直流传功的变换器主要是相控整流,而交流变频船动则是交一直一交变频器。当电力电子器件进入第二代后,更多是采用PWM 变换器了。采用PWM方式后,提高了功率因数,减少 了高次谐波对电冈的影响,解决了电动机在低频区的转矩脉动问题。

但是PWM 逆变器中的电压、电流的谐波分量产生的转矩脉动作用在定转子上,使电机绕组产生振动而发出噪声。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一种方法是提高开关频率,使之超过人耳能感受的范围,但是电力电子器件在高电压大电流的情况下导通或关断,开关损耗很大。开关损耗的存在限制了逆变器工作频率的提高。

1986 年美国威斯康星大学 Divan 教授提出谐振式直流环逆变器。传统的逆变器是挂在稳定的直流母线上,电力电子器件是在高电压下进行转换的‘硬开关’,其开关损耗较大,限制了开关在频率上的提高。而谐夺式直流环逆变器是把逆变器挂在高频振荡过零的谐振路上,使电力电子器件在零电压或零电流下转换,即工作在所谓的‘软开关’状态下,从而使开关损耗降低到零。这样,可以使逆器尺寸减少,降低成本,还可能在较高功率上使逆变器集成化。因此,谐振式直流逆变器电路极有发展前途。

3 交流调速控制理论日渐成熟

1971 年,德国学者 F , Blaschke 阐明了交流电机磁场定向即矢量控制的原理,为交流传动高性能控制奠定了理论基础。矢量控制的基本思想是仿照直流电动机的控制方式,把定子电流的磁场分量和转矩分量解耦开来,分别加以控制。这种解耦,实际上是把异步电动机的物理模型设法等效地变换成类似于直流电动机的模式,这种等效变换是借助于坐标变换完成的。它需要检测转子磁链的方向,且其性能易受转子参数,特别是转子回路时间常数的影响。加上矢量旋转变换的复杂性,使得实际的控制效果难于达到分析的结果。

1985 年德国鲁尔大学的 Depenbrock 教授首次提出了直接转矩控制的理论,接着 1987 年又把它推 广到弱磁调速范围。大致来说,直接转矩控制,用空间矢量的分析方法,直接在定子坐标系下分析计算与控制电流电动机的转矩。采用定子磁场定向,借助于离散的两点式调节(Band 一 Band 控制)产生 PWM 信号,直接对逆变器的开关状态进行最佳控制,以获得转矩的高动态性能。它省掉了复杂的矢量变换与电动数学模型的简化处理,大大减少了矢量控制中控制性能参数易受参数变化影响的问题,没有通常的 PWM 信号发生器,其控制思想新颖,控制结构简单,控制手段直接,信号处物理概念明确,转矩响应迅速,限制在一拍之内,且无超调,是一种具有高静动态性能的新型交流调速方法。

4 通用变频器开始大量投入实用

一般把系列化、批量化、占市场量最大的中小功率如 400KVA 以下的变频器称为通用变频器。从产品来看,第一代是普通功能型 U / F 控制型,多采用 16 位 CPU ,第二代为高功能型 U /F 型,采用 32位DSP或双 16 位CPU 进行控制,采用了磁通补偿器、转差补偿器和电流限制拄制器.具有挖土机和“无跳闸”能力,也称为“无跳闸变频器”。这类变频器!目前占市场份额最大。第三代为高动态性能矢量控制型。它采用全数字控制,可通过软件实现参数自动设定,实现变结构控制和自适应控制,可选择 U /F频率开环控制、无速度传感器矢量控制和有速度传感器矢量控制,实现了闭环控制的自优化。从技术发展看,虽然电力半导体器件有GTO、GTI、 IGBT,但以后两种为主,尤以 IGBT为发展趋势:变频器的可靠性、可维修性、可操作性即所谓的 RAs ( Reliabiliry,Availability,Serviceability)功能也由于采用单片机控制动技术而得以提高。

5 单片机、集成曳路及工业控荆计算机的发展

以 MCS-51为代表白 8 位机虽然仍占主导地位,但功能简单,指令集短小,可靠性高,保密性高,适于大批量生产的 PIC系列单片机及CMS97C系列单片机等正在推广,而且单片机的应用范围已开始扩展至智能仪器仪表或不太复杂的工业控制场合以充分发挥单片机的优势另外,单片机的开发手段也更加丰富,除用汇编语言外,更多地是采用模块化的( - 语言、PL / M 语言。

在集成电路方面,需要重点说明的是集成模拟乘法器和集成锁相环路及集成时基电路在自动控制系统中运用很广。在电机控制方面,还有专用于产生 PWM 控制信号的 HEF4752、 TL494 、 SL E4520 和 MA818 等应用也相当广泛。

在逻辑电路方面,值得注意的是用专用芯片( ASIC)进行逻辑设计。 ASIC ( Appilca- , tion Specific L ntegrated Circuit )中有编程逻辑阵列 PL D ( Programrnable Logic Device )。 PLD力现有四种类型的器件: PROM 、 FPLA 、 PAL、 GAL 。 GAL是 PAL的第二代产品,它可以在线电擦洗,与TTL兼容,有较高的响应速度,有可编程的保密位等优点。这些特点使得 GAL在降低系统造价,减少产品体积和功耗,提高可靠性和稳定性及简化系统设计,增强应用的保密性方面有厂‘阔的发展产景,特别适合新产品研制及 DMA控制和高速图表处理,其上述交流的控制最终用工业控制计算机完成。

第2篇:电气自动化优点范文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数据传输;控制系

一、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功能

单元机组的运行和电气控制的特点,应将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和厂内用电源等电气系统的控制全都纳入到ECS监控中来。其基本功能为:

①发变组出口断路器、隔离开关的控制及操作;

②发变组保护、厂内高变保护、励磁变压器保护控制;

③发电机励磁系统,包括启励、灭磁操作,控制方式切换,增磁、减磁操作,PSS(电力系统稳定器)的投退;

④开关自动同期并网及手动同期并网;

⑤高压厂内用电源监视、操作、厂内用电快速切换装置的状态监视、投退、手动启动等;

⑥380V低压厂内用电电源监视、操作、低压设备自投装置控制;

⑦高压启/备变压器控制和操作;

⑧柴油发电机组和保护电源控制与操作;

⑨直流系统和LPS系统的监视。

二、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设计理念

1. 集中监控方式的优缺点

集中监控方式是利用一套控制设备(例如计算机)监控整个电厂(或变电站)设备。集中监控方式适用于控制对象比较少,控制区域分布不广的系统。这种监控方式优点是运行维护方便,控制站的防护要求不高,系统设计容易。但由于集中式的主要特点是将系统的各个功能集中到一个处理器中进行处理,处理器的任务相当繁重,处理的速度将受到影响。由于电气设备全部进入监控,伴随着监控对象的大量增加随之而来的是主机冗余的下降,电缆数量增加,投资加大,长距离电缆引入的干扰也可能影响系统的可靠性。同时,隔离刀闸的操作闭锁和断路器的联锁采用硬接线,由于隔离刀闸的辅助接点经常不到位,造成设备无法操作。这种接线方式下的二次接线复杂,查线也不方便,大大增加了维护量,还存在由于查线或传动过程中由于接线复杂而造成误操作的可能性。

2. 远程监控方式的优缺点

远程监控方式,又称四遥(遥信、遥测、遥控、遥调)监控方式,是国内早期一种监控方式,适用于远程监控偏僻地区的控制对象。四遥控制方式,不会像集中监控方式那样,某一设备出故障影响整个系统。由于采用四种不同的装置组成远程监控系统,结构复杂,体积庞大,不易扩展。

3. 分布式监控方式

分布式监控方式采取多套控制设备(计算机)按功能或按地理位置监控电厂(变电站)的不同设备,这些控制设备通过网络或总线进行通信。目前,已普遍应用于变电站、发电站等自动化系统中,且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运行经验。近些年,智能化电气设备也有了较快的发展,这些都为分布式监控系统应用于发电站电气系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分布式监控方式使系统设计更加有针对性,对于不同的间隔可以有不同的功能,这样可以根据间隔的情况进行设计。采用这种监控方式除了具有远程监控方式的全部优点外,还可以减少大量的隔离设备、端子柜、I/0卡件、模拟量变送器等,而且智能设备就地安装,与监控系统通过通信线连接,可以节省大量控制电缆,节约很多投资和安装维护工作量,从而降低成本。另外,各装置的功能相对独立,装置之间仅通过网络/总线连接,网络组合灵活,使整个系统的可靠性大大提高,任一装置故障仅影响相应的部件,不会导致系统瘫痪。因此,分布式监控方式是今后发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的发展方向。

三、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发展趋势

现代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普遍采用分层分布式计算机监控系统。从管理上分为上下两层(甚至多层),上位机为管理协调层,负责越限报警(显示器显示报警、手机短信报警)、调度优化计算、命令下达、远程通信等高级应用软件;下位机为执行层,负责采集数据、执行上位机下达的命令。对多层结构系统,更上层是国家调度中心,通过远程网查看电站数据,下达宏观调度计划。为了提高监控设备的可靠性,往往上位机采取双计算机,甚至多台计算机,平时每台计算机承担各自特定的任务,当某台计算机故障后,其它计算机承担其任务。这些上位机通过局域网进行通信,下位机层通过总线进行通信,国调层通过远程网进行通信。

第3篇:电气自动化优点范文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油田企业;运用;发展

油田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只有顺应时展潮流,正确应用新技术,才能提升油田企业生产效率,实现企业又好又快发展。将电气自动化应用到我国油田生产中,不仅体现了自动化技术的成效,还可以得到较高的生产效益,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必须及时进行分析并研究。

一、电气自动化技术在油田企业中的运用

(一)油田自动化领域开始普及

第一,油田平台得到了开放式发展。随着新技术的应用,油田自动化系统开始不断发展,在油田企业设计和应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IEC61131已经成为国家油田公认标准,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IEC61131中规定了详细的语法定义,有效解决了不同程序间存在的矛盾,已经成为自动化未来发展趋势之一。第二,Windows成为工业标准化控制平台。Windows技术具有操作简单、易于维护等特点,已经应用到各个企业中,促进了企业发展。随着新型技术的发展,PC控制也在各大企业管理中得到了应用,成为工业信息控制的标准化平台。第三,信息技术对电气自动化的渗透。一方面,油田生产中需要对企业业务数据进行处理,给企业管理人员展现动态的画面监督和控制,在第一时间反映企业的生产变化过程,提升生产质量。另一方面,可以实现信息技术向电气自动化、设备和系统的扩展,提高了软件结构、组态环境和通讯的作用,包含新型科学仪器。第四,互联网技术和Internet技术在自动化领域的运用。基于PC控制的系统已经成为人机界面发展潮流,简化了自动化系统操作流程,保证了维护工作的顺利进展。

(二)分布式控制系统的应用

现场总线可以利用串行电缆将计算机、监控软件、智能仪表、低压断路器等连接起来,可以将这些设备的信息转换到中央控制器上,是一种串行连接的智能和自动化系统,还可以将输出模块转化为执行器和现场测试器。各个检测单元完成机组控制后,可以由监控单位完成报警、打印和过程操作等过程。热注锅炉自动化系统较小,可以只使用一台PLC控制。利用PC上位机实现系统数据的集中监控管理,利用收集的数据操作过程量,显示各种曲线变化趋势,并改变系统限制的过程参数,实现锅炉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二)现场总线和分布式控制系统应用

现场总线是连接自动化系统、多站系统的通信系统。可以利用同一条电缆连接PLC的CPU,收集现场设备的大量数据,借助智能化仪器展示系统控制结果。现场总线主要解决仪器仪表、执行机构和控制器等信息传递问题。分布式控制系统主要进行数字控制、获取数据和人机交换监控等操作,具有开放性、高可靠性、易于维护等特点。随着信息的发展,所有的网络结构都实现了办公自动化控制,电气自动化开始发生不断的改革。

二、电气自动化的发展方向

(一)产品创新,统一监控

电气自动化生产企业必须根据国家提出创新目标,提升自身的创新力,研发操作独立具有自动化的系统和产品,加快创新发展力度,完善市场发展机制。我国主要以中低档国内企业为主,可以根据国内市场发展状况,提升创新力,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电气自动化平台可以实现自动化系统中的设计、调试和运行维护等操作,降低了产品设计到完成所耗费的资金,可以满足用户需求。为了保证用户操作方便,可以实现设备和网络技术结合,完善网络自动管理控制一体化发展。还可以将现有系统作为中线,接入遥控测量,实现统一控制,保证维护工作顺利进展,减少资金浪费。

(二)系统结构通用,中线监控

电气自动化系统结构对电气控制系统具有很大作用。油田企业必须保证现场控制设备、企业管理系统和计算机监督等的正常运行。同时企业管理人员还可以利用Internet/Intrant实现现场设备监督。实施网络规划操作时,无论是现场设备还是计算机办公系统,选用的网络产品都必须实现办公区域到元件的通讯。为了保证全场作业透明化管理,还应该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设计不同功能,保证自动化在各个区域的正常应用。

(三)利用计算机监控技术实现系统程序接口标准化

从监控系统的构成板块上划分,可以将其划分为以远动RTU为核心的监控系统和综合自动化技术控制的监控系统。远动RTU的远动属于集中式,一般将其CPU安装在RTU的数据处理单位,并按照各个功能被分别安装在不同模块中,然后由统一模块进行数据上传下发。除此之外,由于远动模式可以借助串行接口配置人联子系统,保证继电保护和智能设备可以利用现场总线或串行接口等接入RTU。从设计思想上,可以将综合自动化划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继电保护完全独立,使用保护监控形式操作,具有自己的装置,可以实现硬件分离。另一种是将监控组件和几点保护集中在同一模块的单元。更快利用现场总线方式实现上位机通讯。借助计算机监控系统还可以实现自动化管控一体化,保证维护工作的顺利进展,及时发现安全隐患,保证了设备运行安全。

结束语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变化,电气自动化技术得到了人们的重视,对国家经济发展具有很大作用。将电气自动化运用在油田企业中,不但可以实现系统和外界网络的连接,还可以利用综合技术实现自动管控一体化,保证了油田企业正常的生产,提升了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解福橘.论电气自动化在油田化工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0,(24).

[2]袁凤君.油田配电自动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4,(07).

第4篇:电气自动化优点范文

1.1电气自动化系统的主要内容

电气自动化系统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接收电子传输信号部分,通过简单的操作实现信号的自动化输入,其次是输入信号的处理装置,处理相关传输信号。最后一部分是输出信号端,这部分主要是对输出信号进行处理。

1.2电气系统自动化中微型电脑的使用

微电脑进入自动化系统,可以实现操作的自动化记录,并分析电气系统和自动化系统,还可以根据适当的运行趋势,确定其误差进而保障内部发展。此外,计算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成为电气系统发展的基础,电力系统自动化的所有领域也都使用和引入了微型电脑,使自动化控制系统更加智能化和人性化,进而能更快的促进自动化系统的发展。

2电气系统自动化在石油工程中的应用

2.1电气系统自动化在石油工程网络设备中的应用

石油工程网络设定装置用于发送网络服务器和调度适当的电气系统自动化系统。这种自动化系统设计的主要功能是首先通过网络运行,以实现安全性和经济调度网络运行的稳定性,其次是获取相应的数据用于监测发电,自动分析和预测电力系统的负荷,另外一个重要的作用是屏幕数据,可以快速,高效地可以判断故障点的网格系统,使得整个排障繁荣过程更加高效。

2.2电气系统自动化在石油工程监控系统中的应用

石油工程的监控系统通过太网、过程控制单元和相应的网络数据来实现通信系统的分散监控,在实际的操作中,机器监测采用分层结构布局的系统。其中,监控系统中过程控制单元主要是指在实际运行的情况下,生产经营单位通过了相应的实时监控信号来监测监控生产单元的热敏电阻和其他信号,对于一些相应的数据进行及时的处理,最后实现检测和控制整个生产过程装置的目的。电气系统自动化应用于变电站技术主要是指变电站通过信息技术、控制处理技术以及类似的自动化传输技术,通过引进计算机设备运行应用程序,形成管理自动化系统。该系统的主要特点是:通过计算机设备取代之前的电磁设备,进行实时操作,以取代原来的手工操作,秉承了高效、安全的生产理念,以取代生产状况差的接口。包括自动测量设备,自动监测设备,以及一个简单的开关操作设备,增加自动化动力,同时也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使变电站朝着综合自动化管理的方向发展。

3电气系统的自动化在石油工程中的应用优势

3.1电气系统自动化的监测优势

一般电气设备如变压器,断路器等都必须要实时监控,发生一些临时性的故障时就要做出及时的调整,以便排除故障,通过电气系统自动化可以实现实时监控的要求。通过收集一些关键参数,将其适当的反馈给监控设备,就能实现监督的效果,还可以迅速判断设备的故障,及时采取相关的措施。

3.2电气系统自动化有助于实现石油工程设备智能化

现代生活中,企业所需要的是一个现代化的管理模式,电气系统自动化系统广泛应用于各行业的人们的生活中,尤其是工业的管理中,能够帮助其实现智能化,使得管理快捷化,机器操作自动化。也正因为智能化和人性化的管理模式越来越多的工程企业开始使用电气系统。因为微型计算机与电气系统的完美结合,实现了生产生活的智能化,所以电气系统自动化能够促进石油工程的快速发展。

4结束语

第5篇:电气自动化优点范文

关键词:自动化技术、柴油发电机、保护、常规控制

中图分类号:F40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电气自动化技术在柴油发电站中的应用的意义

随着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迅猛发展,电气自动化技术在发电站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是实现发电机组自动启动、保护、监测的关键部分,利用中心计算机对整个电力产生、输送、监管过程进行全程控制。它担负自动监测机组和辅助设备的状态,发出拟定的报警信号、执行自动操作的任务。自动化的程度取决于电站的规模,电站的型式及主要机电设备的性能。

柴油发电站一般规模较小,主要作为辅助发电设备。它的电气自动化就是要在主供电发生问题的时候能够自动启动,无缝接续。且全程的操作、控制和监视,能够在无人(或少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按预定的计划或程序自动地进行。其自动化程度是现代化建筑、高级住宅小区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同时,自动化技术又是发电站安全经济运行必不可少的技术手段。自动化技术具有提高工作的可靠性、提高运行的经济性、保证电能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改善劳动条件等作用。

二、电气自动化技术在柴油发电站中的应用的作用

 在柴油发电站中应用电气自动化就是要使发电站生产过程的操作、控制和监视,能够尽可能的在人工不直接干预下,按预定的计划或程序自动地进行。在一些智能大厦和高档住宅小区,备用发电站的自动化程度是小区智能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同时,在柴油发电站中应用电气自动化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工作的可靠性:发电站实现自动化后,一方面可通过各种自动装置快速、准确、及时地进行检测、记录和报警,既可防止不正常工作状态发展成事故,又可使发生事故的设备免遭更严重的损坏,从而提高了供电的可靠性。另一方面,通过各种自动装置来完成发电站的各项操作和控制如:开停机操作和并列,不仅可以大大减少运行人员误操作的可能,从而也减少了发生事故的机会;而且还可大大加快操作或控制的过程,尤其是当柴油发电机处于备用供电的时候,或发生事故的紧急情况下,保证系统的安全运行和对用户的正常供电,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2、提高运行的经济性:发电站实现自动化后,可根据系统分配给电站的负荷和电站的具体条件,合理地进行调度,保持高水平运行,同时合理选择开机台数,使机组在高效率区运行,以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如何实现各电站合理最优调度,避免不必要的能源浪费。自动调整发电机组的输出功率,根据系统要求和电站的具体条件自动选择最佳运行机组数,在机组间实现负荷的经济分配,根据系统负荷变化自动调节机组的有功和无功功率等。此外,在工作机组发生事故或电力系统频率降低时,可自动起动并投入备用机组;系统频率过高时,则可自动切除部分机组。

3、保证电能质量:电压和频率作为衡量电能质量好坏两项基本指标。电压正常偏移不超过额定值的±5%,频率正常偏移不超过额定值的±0.2~0.5 HZ。电压或频率的的稳定主要取决于电力系统中无功功率和有功功率的平衡。因此要维持系统电压和频率在规定范围内,就必须迅速而又准确地调节有关发电机组发出的有功和无功功率。特别是在发生事故的情况下,快速的调节或控制对迅速恢复电能质量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而这个过程,单纯靠手动操作,无论在速度方面还是在精度方面都是难于实现的,只能借助于自动装置来完成。可见,提高水电站的自动化水平,是保证电力系统电能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

4、提高生产效率,节约人力、物力:发电站实现自动化后,很多工作都是由各种自动装置按一定的程序自动完成,用计算机监控系统来代替人工操作及定时巡回检查、记录等繁杂劳动,大大改善运行人员的工作效率,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运行管理水平。同时还可减少运行人员,实现无人值班(或少人值守),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运行费用和电能成本。

三、电气自动化技术在柴油发电站中的应用的内容

柴油发电站自动化的内容,与发电站的规模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地位和重要性、发电站的型式和运行方式、电气主接线和主要机电设备的型式和布置方式等都有关。总的来说,发电站自动化包括完成对发电机组运行方式的自动控制、完成对柴油驱动机机组及其辅助设备运行工况的监视、完成对辅助设备的自动控制、完成对主要电气设备的控制、完成对电力输送运行状况的控制和监视几个方面。

电气自动化技术主要通过智能检测系统对以下方面进行自动检测和调整:母线电压自主监测、发电机状态的自动控制、过程监视、事件报警、远程调节等。

1、母线电压自主监测

柴油发电站一般属主发电站的备用电站,或者大楼的智能备用电源,它的启用一般是在主电源失压或电压不足的情况下才进行启动,因此对母线电压的监测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当母线电压失压时,能按照设定好的时间自起动开始运行。并在起动后,持续的对母线电压进行监测,当母线电压恢复正常时,关闭发电机的运行。

2、对主发电机的控制、状态监测

主要针对主发电机定子电流、油温、冷却水压力、定子线圈和铁心的温度计及其它被监视参数,检查设备异常状态并发出报警。机组开机、停机和故障停机过程的自动和手动控制,通过每台发电机组自动屏内的PLC来实现,在机组自动屏上可以通过模拟屏上的操作显示接口进行手动和自动开机,也可以由上位微机进行手动和自动开机,二处均在软件上设置切换功能,不能同时操作。开机和运行过程的控制包括投入、关闭冷却水,打开、关闭制动闸和碟阀,控制转速,投入、断开励磁和调节励磁电压和电流、发电机出口开关合闸、分闸等操作。通过软件由发电机保护跳闸执行。

3、过程监视

监视机组开停机条件、开停机进程、状态转换过程的顺序及转换时间等,并上送至电站控制层。监视机组各种运行工况的转换过程所需要的操作步骤,在发生过程阻滞时,显示阻滞原因,并由机组现地控制单元将机组转换到安全状态。机组实时自动检测本单元所监视的设备、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的动作情况,当发生状态变换时,对于事故信号自动产生中断,检测事件性质、发生时间,并顺序记录,上送电站控制层,计算机监控系统立即响应中为信号,同时记录事故发生时标(时、分、秒、)、动作设备器件名称、事故内容等信息,并显示、打印事故报警语句,发出声光报警信号,按事故发生的先后次序排列,形成事件记录并存入数据,可按设备进行搜索记录。

4、事件报警

当电站发生事故时,需对事故发生前后的某些重要参数进行追忆记录,以供运行人员事故分析。事故发生时,计算机将按顺序将事故报警信息、事故的名称及这些追忆数据保存于磁盘中,形成历史数据。并自动显示、打印这些数据。事故追忆的重要参数有:线路三相电流和电压(正常值和故障值);主变的电流和温度(正常值和故障值);发电机定子三相电流和电压(正常值和故障值)、机组推力轴瓦最高温度等。

5、控制、操作与调节功能

根据电厂设备运行的情况和有关计算结果,按预定步骤远程及实地的对全厂设备的运行进行控制与调节。运行设备控制方式设置,自动/手动控制、远程、实地操作,均可在操作画面中点击实现,有功功率、无功功率调节以及机组开停机的控制操作也可在操作画面中点击实现。控制优先权为:现地控制层单元、电站控制层单元。可实现设备运行方式设置与转换;机组有功、无功的调节操作;断路器、隔离开关投、切操作;机组开、停机操作及紧急停机操作;机组压油装置和公用设备电动机启停操作;闸门开/闭操作;各种整定值、限制修改操作;报警信号复归。

四、结语

随着科技的发展,自动化技术被应用于越来越多的行业,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柴油发电站实现电气自动化控制对于改善发电站的工作效率,节约油气资源、保证用电安全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第6篇:电气自动化优点范文

关键词:煤矿;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应用;策略

DOI:10.16640/ki.37-1222/t.2016.14.058

1 煤矿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应用结构概述

在实际的煤矿工程运行过程中,要实现整体结构的完整建立,就要针对相应的结构进行集中的控制。整体自动化控制结构是对采煤系统中的相应项目进行集中的监控和操作,从而进行相应数据和信息的收集汇总。主要利用的就是电气系统自身的特质,对整体采煤作业进行实时的控制,并且在实际项目运行中,利用必要的手段保证整体采煤操作的规范化发展,以确保整体采煤工艺流程的准确性以及可靠性。另外,相关人员要对基础煤矿的通风和排水系统进行集中的管控,利用相应的技术手段实现安全指标的达成。对于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来说,只有保证在供电系统中进行集中的监测监控,才能规避相应的供电风险,保证整体煤矿供电结构的完整,以及供电系统项目的优化运行。相关管理人员要在经济运行的基础上,实现整体结构的优化配置,利用相应的分配机制,进行资源的科学化分割,从实际落实节约用电的煤矿工程运行理念[1]。

除此之外,相关管理人员也要针对相应的工程机械进行集中的项目管理,保证基础机械在安全使用范围内,有效的规避由于器械造成的工程事故,要根据实际的项目运行情况,选择适宜的煤矿工作器械,以实现整体煤矿作业的安全运行。

2 煤矿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优化策略分析

在实际煤矿系统升级的过程中,要对相应项目进行集中化的升级,其中包括基础的工程软件以及硬件。

2.1 优化基础煤矿作业的硬件

在实际的煤矿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中,硬件设施的运行能保证整体作业的稳定。只有实现基础硬件设计的优化,才能实现实际的安全控制结构。其中包括防干扰设计、输入电路设计以及输出电路设计。

第一,针对防干扰设计。在煤矿基础作业过程中,要针对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硬件进行集中的防干扰设计,才能实现整体运行环境的优化,保证外界环境不会影响基础作业进度。主要的措施在于利用优化设计的硬件布线,集中区分干扰线路,适当的添加外部屏蔽电缆,从而从根本上消除临近线路的不良干扰,并且提升整体线路运行的稳定性以及可靠性。另外,集中落实优化的隔离设计,集中关注变压器的隔离设计,减少干扰风险的同时,提高整体运行环境。也要对硬件的电磁屏蔽进行集中的优化设计,利用外壳接地、防静电处理等措施实现整体抗干扰能力的优化升级[2]。

第二,针对输入电路设计。相关管理人员要针对相应的操作项目,进行应用项目的升级,优化基础输入电路的设计,保证严格控制整体电气回路的输入模式,强化基础操作行为的优化。不仅要对基础电路的负荷能力进行集中的监控,也要做好防短路、防脉冲干扰等问题的处理,有效的避免输入电路的外力破坏。

第三,针对输出电路设计。对于煤矿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来说,基础的输出电路设计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因此,在基础设计过程中,要符合基础项目的实际情况,并且按照相应的技术指标进行集中化的管理,保证输出电路的优化设计,能进行集中的项目控制。另外,要保证输出电路在高效率运行节奏中,能实现最佳的抗干扰能力以及电荷负载。

2.2 优化基础煤矿作业的软件

在我国,煤矿作业技术的升级正在逐渐强化的过程中,并且开始使用PLC软件技术,能对整体结构和程序进行优化的升级。一方面是基础软件结构的优化设计,主要是针对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框架设计,保证了整体设计符合基础作业的要求,并且能利用有效的模块设计促进整体软件功能的拓展,也能依据实际的煤矿工程特点,进行及时的项目调整,只有保证基础技术的升级,才能真正实现整体运行目标的达成。相关管理人员要依据煤矿作业的实际状态进行电气自动化系统的模块划分,针对相应的模块制定相应的规范化运行目标,保证标准化的运行,并且利用基础子任务系统,促进整体软件结构的优化运行。另外,相关人员也要对控制程序进行集中的设计,并且主动调试基础运行结构,利用软件的维护手段,促进整体系统的完整运行,并且规避不良的结构漏洞,有目的的调整整体系统结构,实现软件和煤矿作业的同步。另一方面,要对基础软件的程序进行集中的优化设计。在设计基础程序的过程中,主要的核心机制就是I/O分配,只有实现了基础分配方式的优化,才能保证软件运行水平的提升。相关设计人员要在升级的过程中,充分考虑PLC技术的项目融合,以实现整体软件控制的优化[3]。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对于煤矿运营项目来说,基础的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能真正促进整体项目的优化发展,只有运行集中的管控机制,才能保证系统和项目的双向发展。相关管理人员要集中力度提升基础技术水平,促进煤矿运营工作的顺利推进。

参考文献:

[1]廉忠平.关于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系统应用的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17(15):92-92.

第7篇:电气自动化优点范文

智能技术不但能够解决现实中的许多困难,还能显著提高生产效率和节约人力成本。同时,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智能技术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其不但能够促进电气工程自动化的高度发展,还能提高电力行业的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关键词】智能技术 电气工程 自动化 有效运用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的发展,在人们的生产生活过程中,智能技术为人们提供了很大的方便,成了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智能技术也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人工智能理论和计算机技术相互融合的一项先进的科学技术。智能技术被重点运用于信息的收集、分析、图文识别中,是对计算机技术、GPS定位技术、机密传感技术的综合应用。在电气自动化控制方面,智能技术实现了电气工程自动化系统的智能化诊断,对电气工程的设计起到了一定的优化作用,为电气行业的发展提供了非常大的动力。

1 智能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中的应用优势和特点

首先,在电气工程自动化的应用中,AI智能控制器能够表现出非常好的一致性,当输入新的位置数据时,AI智能控制器也能够进行良好的估计,即便是驱动器的特性存在一定差异。同时,在电器工程自动化中,人工智能控制器的应用会根据下降时间、响应时间等变化状况,不断的提高自身性能,会进行实时调整。其次,和传统的控制器相比,在电气工程自动化中,智能控制器调节更加简便,能够根据实际的语言、信息、数据等进行快速的操作。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过程中参数变化和非线性时的信息都是具有变化的。传统的控制器,需要确定参数的具体状况。而在设计之前,智能控制器并不需求提前准备控制对象的模型,能够精确的掌握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对象现象,能够有效的解决动态方程。另外,在电气操作过程中,传统的操作会涉及许多电气设备。而每个电气设备都需要进行人工清理、维护和检查等,电气设备过多,就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成了一项繁重而复杂的工作。如:变压器、线路;各种电线电缆等,会导致电气设备的摆放杂乱无章。智能技术在这一方面,能够显著降低人力、财力、物力,有效降低电气设备对变压器、线路等的需求和依赖。由此可见,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智能技术需要针对不同的分支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但是,采用模糊神经、遗传、模糊、神经等算法的AI控制器,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被看做是相同类型的非线性函数近似控制器。

在电气工程的自动化控制中,其主要具有以下几点特点:首先,智能技术大大提高了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效率和精度,对高速的GUP芯片、RISC芯片、多GPU控制系统进行了应用,提高了电气产品的质量。其次,在电气工程的自动化控制中,智能化技术是多轴化控制功能,其最终的目的是减少工艺的辅助实践,促进电气工程的生产工艺简单化。另外,在信息的传递过程中,智能技术能够保证对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过程持续高效运行,突破了文字和语言的表达模式,不再受到传统传递模式的限制,可以通过视频、动画等模式减少传输过程中的错误率,实现数据的传输。

2 智能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的有效运用

2.1 提高智能技术含量,实现对电气自动化的智能控制

目前,我们处在科学不断进步发展的时期中,智能技术在电气自动化控制中的运用,能够增加其技术的先进性,提高电力技术含量。首先,我们要全面了解电力智能技术,更像电气自动化控制中的智能技术系统性的全面性,加强在电气自动化控制中的运用。同时,要增强智能技术的含量,加强对电力产品的优化设计。并且要预防电力故障的发生,加强电气自动化控制中智能技术含量。尤其要重视自动化控制中的电视计算机的使用,才能更好地提高电气自动化控制中的智能技术,增加人才的输入提高技术力量。另外,为了保证电气自动化控制工作高效的运行,智能技术简化了工作任务,实现了远程监控,实现了对某些特点的控制部门进行无人操作。在一定程度上,智能化技术为电气工业的高度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技术基础,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开辟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实现了对电气自动化的智能控制。

2.2 增加技术人才的输入,优化设计

目前,电气自动化控制中,在人才培养方面,智能技术缺少力度,因此,哦我们要加大对这方面人才的培养,重视科技发展对于电力发展的重要性,增加人才的培养力度,制定相对应的制度来制约。同时,高校要增加人们对于智能技术的重视程度,大力宣传智能技术,为更好的培养人才做好铺垫。另外,电气自动化控制要求设计人员能够对磁场、电子、其他学科进行有效的关联,要求设计人员具有过硬的电路知识,因此,在设计的过程中,为了提高设计的质量,减少设计实践,设计人员要采用GAD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辅助完成,从而提高设计方法的可行性。

2.3 要有正确的发展方向,正确诊断的电气工程系统故障

为了达到更好的提高电气自动化控制中的智能技术,我们对电气自动化控制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具有一个正确的发展方向,借助国外对于电气自动化控制的先进经验,特别是在智能技术的发展方面和现在技术的先进程度上进行探讨。同时,为了更好的指导智能技术的优势,我们要加大对电气自动化控制中智能技术的了解程度,才能真正的全面了解智能技术,才能指导怎么去发展。另外,在电气工程运行的过程中,为了发现机器故障,及时避免机器发生故障,我们要提前准备预防措施,在机器发生问题之前,就要应用智能化技术的故障诊断功能,减小机器发生故障带来的损失。智能化技术可以对机器进行不定位的维护和测试,可以对机器的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控,能够有效预防机器发生故障,有效的减小故障损失,及时报警。

参考文献

[1]张雪.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的具体应用[J].科技展望,2015,10(2):94.

[2]任军.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的具体应用探析[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4,10(5):228.

[3]孙志楠.人工智能在电气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J].现代商贸工业,2013,7(6):221.

[4]刘斌.浅析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3,12(5):187.

作者简介

胡怀雯(1986-),女,湖南省常德市人,硕士学历。现供职于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为电气工程。

第8篇:电气自动化优点范文

关键词:可编程控制器 触摸屏 伺服系统 自制试验台

中图分类号:TK4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1(a)-0002-03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在国家“双创”战略的指导下,电气设备制造行业迅速复苏,拥有强大的电气自动化技术对企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现代化的企业中运用自身所学的理论知识,设计自制或改造设备已经屡不鲜。在了解产品基本性能的前提下,怎样才能投资少见效快,这才是技术人员要解决的实际问题。近年来,随着PLC触摸屏数字伺服应用逐渐成熟,这方面的非标设备占有率逐年加大,系统的稳定性逐年提高,而且价格持续下降,最终我们选用了松下产品。

1 自制方案设计

首先要了解EA211 1.4T油泵产品的工作原理,针对产品功能设计试验台动作原理,该次自制试验台共完成两项指标,即检测油泵轴负载扭矩和油泵的吸油能力。先检测扭矩,完成后再检测吸油能力,由于是干式试验台,油泵不与机油直接接触,应用真空原理,驱动油泵达到一定转速,将机油吸到一定高度。

试验台动作原理确定后,设计试验台的框架及动作流程,运用触摸屏作为PLC的上位机,PLC进行外部信息收集并进行内部处理,控制气缸动作及伺服电机运转,触摸屏既能与PLC进行实时数据通讯,又能对各种传感器信号加以显示,并可以手动设定产品的试验工艺参数,经过论证后最终确定这是一种有效的电气设计方法。

具体工作如下:制造试验台框架及油箱,制作伺服电机连接法兰,将伺服电机与工装连接好。气缸阀体固定好,设计电气原理图,硬件配盘,编辑PLC和触摸屏组态软件程序,修改驱动器的控制参数,设置RFID卡传输数据,连接好各个电气部件,配盘反复调试程序,最后使动作符合产品工艺要求。

2 主要电气部件简介

2.1 松下可编程控制器(PLC)

可编程控制器于1986年在美国首次登场,是用于自动控制的控制器。与当时作为控制领域的主流继电器自控方式相比,具有高可靠性、长寿命、易于编写和可修改程序等特点。随着半导体技术的发展,可编程控制器更加小型化、高性能化、低价格化。现在早已经应用到电气自动化工控的各个领域。可编程控制器的工作原理是将来自输入设备的信号,按照给定的条件进行处理、运算、判断,并将结果输出到外部设备。

2.2 松下触摸屏

工业用触摸屏出现在中国企业大约十几年时间,尽管时间不长,但发展很快,尤其是近几年普及性逐年提高。日本松下触摸屏又称为可编程终端,它已经成为系列化产品,屏幕尺寸规格齐全,有单色液晶和彩色液晶的区别,工作电压均为直流24 V,触摸开关寿命100万次以上。触摸屏的通讯方式有RS232C和RS485两种,GT32配备USB接口,可以和各大公司不同品牌的PLC连接。松下触摸屏具备独有的穿越功能,即计算机与触摸屏用USB口相连,触摸屏再与PLC用串口相连,安装在计算机的组态工具GTWIN和PLC编程软件FPWIN可以分别与触摸屏和PLC通讯。

2.3 伺服驱动与电机

我们选用的是松下MCDKT3520CA1驱动器,主回路电源200 V系列单相三相供电均可,有控制信号、模拟/数字信号、脉冲信号输入输出功能,通讯功能有USB、RS232、RS4853种形式,控制功能有位置控制、速度控制、转矩控制及全闭环控制4种方式。与之相配套的是松下MHMD082G1U高惯量伺服电机,功率0.75 kW,最高转速3 000 r/min。具有响应速度快、定位时间短、动作平滑振动低、速度稳定性好、电机小型化、指令分辨率高等特点。

3 设计电气控制系统连接原理框

设计电气控制系统连接原理框如图1。

4 试验台的调试工作

4.1 硬件配盘

设计电气原理图,根据电气原理图进行硬件配盘。各电气部件按照功能进行合理布局,按照原理图进行线号打印。布线整齐,易于维修。弱电信号使用屏蔽线,强电线束与弱电线束尽量分开,减少干扰。

4.2 PLC的调试

PLC的调试是该次自制试验台成功与否的关键一步,松下PLC编程命令丰富,基本命令20条,特殊命令380条,这些命令足以满足自制试验台的需要。该次应用使用的特殊指令有数据读取、数据写入、数据传输、寄存器计数、模拟量采集计算、数据比较等。

现在举例说明几步关键工作的处理。

4.2.1 PLC与巴鲁夫RFID卡的通信

巴鲁夫RFID卡是能够读和写的存储部件,将RFID读卡器接上DC24V电源,通过RS232C与PLC相连,用自带软件将波特率、数据位、停止位、奇偶校验等数据与PLC端设定一致,否则无法正常与PLC通信。读卡器固定,当RFID卡通过时,读卡器将数据读到PLC的存储寄存器(D区),通过PLC再上传到触摸屏,在触摸屏上显示年月日和流水号,收到上到序合格信号会自动落下夹紧,开始检测。完成后将扭矩值和吸油时间及合格信号写到RFID卡内,最终上传到服务器(见图2)。

4.2.2 扭矩信号和电机转速信号的处理

(1)扭矩信号处理。

电机、扭矩传感器及工件安装在同一高度水平线上,垂直固定摆放,调整好各部件位置,使空载时扭矩信号趋近于零。正常工作时扭矩传感器发出的信号,经过放大器转换为标准的4~20 mA的电流,再通过A/D模块,进入PLC的WX11通道,通过公式计算,将实际处理的结果实时上传到触摸屏。

(2)电机实际转速信号处理。

按照工艺要求,这个试验设备需要3种速度,分别是50 r/min、600 r/min、100 r/min,设备先以50 r的转速进行扭矩检测,测完扭矩后,速度自动转换到600 r进行吸油性能检测,两项试验均测试完成,以100 r/min转一圈,每次都停在同一位置,为操作人员上下工件提供方便。驱动器设定为转速模式,用PLC的开关量控制驱动器地址,修改地址内的参数来确定速度,达到开关量接通信号不同转速不同。驱动器输出0~5 V的标准速度信号经过A/D模块,进入PLC WX10通道,再经过计算上传到触摸屏,进行转速实时显示。

5 驱动器的参数调整

5.1 松下A5驱动器参数设定说明

P0.01=1 速度模式

P3.00=3 8速度{速模式

P3.04=0 速度1 零速

P3.05=50 速度2 扭矩转速

P3.06=600 速度3 吸油转速

P3.08=100 速度5 准停转速

4.17=160 1 V输出对应160转速,5 V对应800转。

5.2 松下A5驱动器接口I/O端子说明(X4)

端子号 含义

7 +DC24V

41 -DC24V

29 伺服使能信号输入

33 速度选择输入1

30 速度选择输入2

28 速度选择输入3

35 伺服准备好输出

43 模拟量速度输出+

17 模拟量速度输出-

6 触摸屏调试及说明

触摸屏作为PLC的上位机,起到控制、设定、显示PLC内部数据的作用。该次触摸屏共做6个画面,分别为扫描画面、运行画面、手动画面、参数画面、密码画面、上序不合格确认画面。

扫描画面功能:读卡器读取射频卡内的数据并上传,最终显示在画面上方,便于操作人员查看。在该画面下按设置键直接进入参数设定画面,按密码键直接进入密码设定画面,按手动键直接进入手动操作画面。

运行画面功能:检测到前序为合格件,画面会自动切换到该画面,工装会自动落下,扭矩传感器传动缸会向下动作与工件连接进行试验。如果试验合格,夹具会自动松开。如果不合格,夹具不会松开,必须按该画面的不合格确认键,夹具才会松开,阻挡气缸落下,工件滑出。按返回键回到扫描画面。

手动画面功能:此功能为手动运行各种动作,比如气缸的动作、高低速的改变,此功能主要用于手动调整工装及维护工作。

参数设定画面功能:设定扭矩检测时间、合格扭矩范围、吸油检测时间3个参数,如果工艺参数有调整,可以直接修改参数,PLC程序不用改动。

密码设定画面功能:这个功能主要是防止其他人员调整工艺参数,造成不必要损失。只有工艺技术员输入正确密码才能进行修改,保证试验台正常使用。

上序不合格确认画面:读卡器读取卡内信息时,在PLC中有一个判断,如果收到上到序不合格信号,立即弹出该画面,试验台不会对此工件检测,操作人员按画面上的确认键,阻挡气缸会落下,人员将不合格件直接滑出工作区。

图3为扫描画面和运行画面。

7 整机调试时出现的问题

(1)给驱动器发出运作指令后,驱动器显示ERR-380报警。

驱动器“380”号报警为电机过载,经查找,原因是驱动器与伺服电机电枢线相序不正确,重新调相后,再次启动工作正常。

(2)测试油泵时设备扭矩过大报警。

原因:机械连接摩擦力过大。

解决:经检查发现机械设计时传动机构摩擦力大,加装平面轴承后,问题解决。

射频卡与可编程控制器无法通讯。

设备联机后无法上传前到序测试结果,本序不知上序检测是否合格。经过反复查找,原因是两测通讯参数设置不一致,射频卡测奇偶校验设置为无,可编程控制器测设置为奇,都设置成一致后通讯正常。

8 结语

整个工程项目构思论证设计安装调试历时40天,经过一年的验证。稳定性能达到了同行业标准,这个试验台的顺利完成得到公司领导的大力支持,还使得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论联系实际,本岗位技能更上一个台阶。在经济效益方面,这个试验台节约外委加工费用45万元。同时也证实一点,工程技术人员只要在本岗上发挥好聪明才智,合理运用电控部件,自制适合产品使用的设备是可行的,我们有能力为公司创造价值和节约费用,使得我们自制的设备为公司在产品研发、质量攻关、“两改善”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通过这个试验设备的完成,笔者有信心带动周边有关人员积极参与,争取为公司上产品、上质量、上效益和发展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松下PLC编程手册[Z].

[2] 松下触摸屏编程手册[Z].

第9篇:电气自动化优点范文

关键词:邮电高校;电气工程;通信原理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6-0158-03

近二十年来,我国信息通信业的发展速度远远高于国民经济的速度增长,基本形成了一个世界级水平的信息通信网络。进入21世纪,信息通信业仍迅猛发展,技术革命的浪潮风起云涌,正在引发信息通信领域的产业重组,三网(计算机通讯网、电信网和有线电视网)融合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具体到西安邮电大学就是“两化融合”(信息化和工业化)(西安邮电大学是陕西省两化融合中心承办单位)。“两化融合”宏伟目标的实现,不是单靠一个通信技术就可以实现的,需多学科融合在一起,尤其是通信技术和电气技术的融合。通信技术迅猛发展的现实,使我们意识到在邮电类高校培养21世纪的电气工程专业人才中,对专业培养方向和目标应有清醒的认识,必须结合当前形势,进行细致的调查研究和科学分析,以便适应时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电气专业开设《通信原理》课程的必要性

电气工程是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重要学科门类,而作为一个邮电类高校培养的电气工程师除了应具备电气工程专业的基本素质外,还应有邮电类高校的特色。《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作为一个宽口径专业,一定要更好地与信息技术发展的趋势融合。在邮电类高校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开设《通信原理》课程,主动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是教育的本质决定的,也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通信原理》课程在电气专业的基本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

《通信原理》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信号和噪声分析,信号设计理论,幅度调制系统,角度调制系统,模拟信号的数字传输,信道复用和多址方式,差错控制编码和同步原理等。作者将清华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天津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和我校(西安邮电大学)通信工程专业的《通信原理》教材进行了比较,其基本内容均大同小异。根据《西安邮电大学本科培养计划》的要求,我校“信息工程”专业《通信原理》课程的教学环节包括理论授课64学时和实验8学时。但是,将《通信原理》课程引入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显然不能照搬信息类专业的教学计划和要求,必须在教学计划的安排、师资队伍的建设、教学内容和环节等方面作出合适的配置,以适应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的专业背景和方向。近几年来,我们对通信原理课程的教学内容、实践环节、教学手段等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与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效。

1.精心安排讲课内容。一般来讲,所选教材章节的编排顺序就是教师授课内容的顺序,而《通信原理》课程的教材在“调制”方面的内容编排上一般采用的顺序为:“模拟信号模拟调制”―“数字信号数字编码”―“数字信号模拟调制”―“模拟信号数字编码”。对电气专业的学生讲授这些内容时,教师一定要注意结合电气专业的相关特点,把电气专业所涉及到的有关模拟信号、数字信号的内容穿去,以便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但作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如果把“模拟信号数字编码”提前到“数字信号数字编码”的前面,授课效果会更好一些。但在讲解数字系统之前,我们应向学生解释两个问题:①如何把模拟信息转变成数字信号。②转换精度如何控制。最后再来讲解数字信号是如何传输的。作者认为这样的改变使教学更有连贯性,更接近于实际的通信系统。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将会更加清楚明了,对知识的掌握将更加牢固。

2.传统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相结合,有效提高教学质量。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教学手段也由过去的语言、黑板板书等传统教学方式转变为多媒体的方式教学。多媒体方式教学的优点是课堂的有效时间增加,信息含量高;缺点是学生在有限时间里接受不了那么大的信息量。《通信原理》是一门公式和推导过程相对较多的课程,采用多媒体方式教学,固然节省了板书时间,但是学生对公式和推导过程留下的印象并不是很深。但板书的教学方式就不一样了。教师在书写公式及公式推导的过程中,学生就对公式及整个推导过程有了深刻的理解和记忆。虽然花了一些时间,但听课效果提高了很多。所以,作者建议为了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在选择教学手段时要灵活多变,应以如何能让学生更好理解、更深刻理解为标准,灵活选择教学方式。把多媒体教学方式和板书教学方式结合起来,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进一步提高《通信原理》课程的教学质量。

3.改革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实验水平。实践性教学对巩固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开发他们的创造力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结合教育部提出的“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是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等战略部署,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实施的高等教育重大计划。卓越计划对高等教育面向社会的需求而培养人才,调整人才的培养结构,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增强毕业生就业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作为邮电类高校,具体执行教育部提出的“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落实到教学上,就是增加实践环节教学课时,改革实践教学方法,提高实验水平。作者在进行《通信原理》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时,对该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也作了必要的改革。《通信原理》课程的实验教学一直存在着实验内容陈旧、实验手段落后等问题。结合“卓越计划”,作者在培养计划中增加了学生自制相关实验设备、装置的内容。在具体执行前,首先增加了实践环节课时,可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比如:老师自主出题,以开放实验的形势,分别从大一、大二、大三招收学生,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基础和情况,题目从简单到复杂,以适应不同年级学生的情况。教师授课时间比较灵活,晚上、周末或者实验室有空的时间都可以,只要老师和学生提前沟通好就行了。其次积极把课内实验、开放实验的内容与全国大学生竞赛结合起来,通过课内实验、开放实验的训练,选拔出一批优秀的学生集中强化训练,从而在大学生竞赛中取得好的成绩。经过一段时间的具体实践后,收获颇丰。作者带领学生自制了广播铁搭通信演示仪、通信原理教学实验装置综合实验台等相关设备。有的也应用到了大学生竞赛当中,也取得了一些成绩。虽然自制设备参考了一些现有设备,但自制过程对参与的学生来说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整个设备的自制过程,自始至终由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设计,自己动手,既锻炼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又能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使他们能够在实践中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各学科间呈现出互相渗透、互相融合、交叉发展的趋势,对本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带来了更高的要求。针对邮电高校的电气专业的学生来说,既要学好电气专业的基础知识,又要体现邮电高校的特点。教学改革内容应当着眼于如何能够把电气专业和邮电特色紧密结合,培养出具有特色的电气专业的学生,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认真思考和面对的问题。通过在邮电类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开设《通信原理》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不仅丰富了教学的手段,提高了教学的效果,而且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为全面适应新世纪我国工业现代化建设,尤其是通信行业对高级应用型电气专门人才的需要,打下了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周建明.21世纪初中国信息通信业的发展与展望[J].电信科学.2000,(1):4-6.

[2]邱捷,夏成铨.澳大利亚大学电气工程教育概况及简评[J].电气电子教育学报.2000,22(1):3-5.

[3]夏东伟.伯克利加州大学电气工程及计算机科学系本科教育及其启示[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0,23(4):22-25.

[4]丁道齐.应对加入WTO中国电力通信要创新机制加速改革与发展[J].电力系统通信.2000,(5):1-12.

[5]张士兵,章国安.通信原理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6,28(4):11-13.

[6]赵发勇.通信原理课程的教学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08,(120):71-73.

[7]樊昌信,徐炳祥等.通信原理(第五版)[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