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上网课的感受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日益广泛和深入,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网络正在逐步进入人们的生活,许多学校都在努力普及电脑知识,鼓励学生在信息时代占据有利地位,许多家长给孩子购置电脑,参加各类网络学习班,让孩子到网络上学习新知识,接受新信息。而另一方面,却又出现许多学生上网痴迷,接受不良信息,导致一系列问题的发生。社会各界舆论纷纷,有的认为中学生在网上可以学到更多知识,支持他们上网,而有的则认为网上不健康东西太多,不应该让学生上网;有的不了解网络,听之任之。我们到底应该如何正确对待网络,使网络真正可以行之有效的为我们的学习、生活服务,下面我谈一下自己的一点做法:
一、首先,网络世界、智慧无穷,拒之无利。
我们应该看到中学生上网的利,肯定网络给中学生带来的巨大帮助。互联网具有高度的开放性,跨地域性,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在网上查找到他所要的信息。这大大方便了中学生的学习,让他们在网上学到更多的书本上没有的知识,感受遨游学海的乐趣。然而不可否认,网络在很多学生眼里还只是一种时尚之物,上网只是一种娱乐和消遣,他们还没有完全理解网络的本来意义。
我们应正确鼓励学生树立上网为学习、一切为进步的思想。 并采取一些措施,来引导学生们正确地理解网络、充分地利用网络,做到去弊求利。所以从上第一节微机课,就让他们充分认识:上网是为了促进学习、拓宽知识面、提高个人素质、促进自身发展,抵制上网就是聊天交友和游戏娱乐的思想,任何访问跟学习无关的网站的行为都是丧志、不求上进、不守纪律的不良行为。
二、神奇的校园网和虚拟网改变微机课。
我们都知道微机课没有文科的生动形象、也没有数理化的有趣、奇妙,尤其是理论课,特别对于初学者来说比听天书还要折磨人。许多学生上微机课之前第一句话便问:“老师我们能上网吗?如果答案是否,接下来便是学生的一声失望的叹息。可见很多学生感兴趣的并不是微机课,而是能否在微机课上上网。兴趣是人积极探究事物的认识倾向。稳定的兴趣能使认识过程的整个心理活动积极化,能使观察更加敏锐,记忆得到加强,想象力更加丰富,克服困难的意志得到加强,使智力活动的效能大大提高。有人说:“当学习充满乐趣时,才更为有效。”而Internet又是同学们的宠物,如果把“她”请入课堂,同学们肯定会乐此不倦的学习这门枯燥的微机课。当然上文中已经提过Internet进入课堂肯定有一定风险、有一定负作用。但是在科学进步的今天,还有什么困难是不能解决的,虚拟Internet和校园网可以帮我们实现这个愿望。它们具备Internet的所有优点,并且它们所有的访问权限完全由老师来控制。以下为我的一个教学案例:
上课前把这节课的内容做成课件传到校园网上,并设好每台计算机的IP屏蔽其它外网,让学生通过内网访问校园网或虚拟网即可,当然这儿有两个要求:第一,学校要有校园网或虚拟Internet,然后我们设好权限,让学生只能访问跟本节课有关的内容。第二,教师必须精心备课、做课件,这项任务相当繁重,因为在备课的过程中要收集好多跟本节课有关的资料,经过加工处理把其传到校园网或虚拟网上,同时把本节课的知识点及课后练习题做到课件中,然后传到校园网或虚拟网上。在上课的时候,老师只需把网址和课堂内容所在位置告诉学生,由学生下载访问即可。当然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课堂的教学质量是由老师课下备课的精度辛苦和程度决定的。
采用这种教学方法,老师便把课堂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老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让学生动手实践,让学生有创新感,由原来的苦学转变为乐学,由原来的被动接受转变为积极探索 。老师和学生一起进步、一起探索。这样一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了快乐,体验到了成功。而学习成功得到快乐的情绪体验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它能使学生产生学好、好学的强烈欲望。盖茨说:“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加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求得成功的努力。”而如果不把网络“请”入教室,如果还靠传统教学的那套教具、那本死书,课堂上只会看见一双双走神的眼,一张张不耐烦的脸,学习的快乐更无从说起。
三、加强实践,拓宽思维——Internet让学生眼界大开。
在课程改革的今天,Internet显然已成为课堂内外的‘品牌菜’,课堂上给信息技术这门学科带来的有滋有味,在上文中已点评。那么在课下同样也为信息技术这门学科增香润色。为了丰富学生学习生活、激发创新精神,培养实践能力,我们学校这几年一直有计算机课外活动兴趣小组,小组的成员都是从每个班里选的“电脑高手”,他们主要是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创作电脑作品。电脑作品创作的过程分为:欣赏作品——确定自己的主题——搜集资料——加工处理资料——成品点评。在整个作品创作中Internet始终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学生欣赏的作品有的是从网上下载下来,有的是学校定的历年来获奖光盘,我把一些精典作品上传到虚拟网或校园网上,学生通过种种方式欣赏、品读,在欣赏的过程中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增加了他们的见识、开拓了他们的眼界。
2.各种跟创作主题有关的资料和创作软件,大部分是从提供共享资源网上下载的,经过各种电脑创作工具加工处理,最后放到相应的主题中。
家庭困难型:针对这类学生除在“奖、助、贷、补”方面给予经济补助外,还帮他们介绍家教,教育他们贫穷并不可怕,要自强自立,克服暂时的困难,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学习。这类学生在我院四个年级中都存在。
情感受挫型:这类学生的问题主要通过心理辅导,以谈心的形式和他们交流,让他们慢慢的走出内心的困境。另外,还在每班设立一名心理辅导员,平时注意留心班上同学的心理动向,积极采取措施帮助他们调整。
学习困难型:这类学生主要集中在大二,随着专业课的增多和对大学生活的适应,让他们对生活缺少了积极进取的动力和激情,而且一般还属于上网成迷型。针对这样的情况,主要是采取劝导、谈心并组织同学进行学习辅导的方式,这种方式效果基本能令人满意。
重大疾病型:对待这类学生在平时的一些特殊课程如:体育课等给予特殊照顾,另外,在日常生活中,班上干部随时留意,一旦有不好的情况就向系领导反应,以便采取措施。同时在经济上给予一定的补助。
上网成迷型:这类情况的学生主要集中在大二、大三,且均为男生,有些情况严重的就在寝室上网,基本不上课。针对这样的情况,除给予相应处分外,更多的是进行规劝,运用管理制度和心理治疗双管齐下,使他们逐步从这种状态中摆脱出来。
我院学生会纪检部在每学期不定期的进行两次五类学生情况调查,并将调查结果反映给我院学工办主任江老师,江老师再对这些重点学生进行座谈及心理辅导,然后针对不同的学生给与不同的帮助和建议。
因此,在教学该课时,我力图通过形式各异的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寓道德认知、情感开发、能力培养于板块活动中,形成开放生动的教学局面,学生在活动中得到了发展。
活动一:课前调查――初步感知“不良诱惑”种类
要让学生对所学教材产生兴趣,必须缩短教材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所以,我设计了课前调查这一活动,让学生通过调查身边的不良诱惑现象及面对不良诱惑时的态度,让学生意识到身边随时可能存在着不良诱惑现象,使教材与学生之间产生共鸣,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我设计了“我们身边的不良诱惑”调查表,让学生课前完成。
学生通过调查,发现存在于自己身边的不良诱惑现象不少,如街边无牌摊档的食品、电子游戏、吸毒、迷信等。有些学生已经有了清楚的认识,如吸毒、吸烟等;有的明知是不良诱惑却抵制不了,如电子游戏、沉迷电视等;有的还认识不到其危害性,尚未把它列入不良行列,如街边无牌摊档的食品、“洋快餐”等。
经过课前调查,学生在主动探究的活动中初步感知不良诱惑的种类,对即将教学的内容自然会有所期待,学习的兴趣随即产生了。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知和感悟,课前调查使教材进一步走近学生,贴近生活,而且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的能力,有助于增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在课堂上,我还请学生把各种的调查成果在小组里交流,由小组长把有价值的问题写在卡纸并粘贴在黑板上与同学分享,让学生在交流汇报中享受成功乐趣,更增强其参与活动的兴趣与信心。
活动二:现身说法――认清“不良诱惑”的真面目
对于学生来说,只有他自己的生活才是对他有意义的、真正的生活;对于法律课堂来说,只有引导学生关注和“实践”他自己的生活,才会成为有意义的课堂。所以,奇妙利用课堂生成资源,我设计了“现身说法“这个活动环节,让学生在体验中认清“不良诱惑”的真面目,感受学习的情趣。
一、结合教材,让学生认清自我,完善自我
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首先要让学生认清自我,知道自身有哪些优点,又存在哪些缺点或有哪些不良行为习惯。那么怎样让学生认清自我,在教学过程中可结合七年级上册《认识自我》这课里介绍的认识自我的方法自我评价,设计问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让学生对自身存在的不良行为有了一定的认识,但要客观公正、全面地评价认识一个人光靠自我评价是不够的。俗话说:旁观者清,当局者迷。要让学生全面地认识自我,还必须结合教材中“认识自我”的另一种方法即他人评价法。在采用这种评价方法时,老师必须做好一定规范,绝对不允许在评价他人的过程中出现人身攻击的现象,但又要消除学生的思想顾虑,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总之,要让学生明白这么做最终目的是让每个人都能正确认识自我,为日后改掉不良行为习惯、完善自我、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做准备。
二、联系学生实际,开展实践活动,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信息时代的今天,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我们知道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由于中学生的自控能力较差,容易上网成瘾,沉迷网络。针对学生的这一不良行为,我结合八年级上册《一念之差———拒绝网络的不良诱惑》这一章节的内容来引导教育学生绿色上网。首先,让学生上网搜索因沉迷网络而荒废学业,上网交友不慎而上当受骗,长时间上网而导致猝死等事例,然后在全班交流共享。当他们看到这些案例时,很多人或是沉默或是惊讶。自从学习该课的内容并开展了这样的活动后,班上沉迷网络,逃课上网吧的现象逐渐减少了。早恋的现象在当前的学生当中也不少。如何引导异性学生正常交往,针对这一问题,我没有一味地去强调早恋如何可怕和不好,学生不能早恋等道理,因为这只能适得其反,甚至引起学生的反感。在解决这一问题上我结合教材八年级上册《男生女生》这一课在班上进行了一次辩论赛。全班分成正反两方,每方派出四位辩手就早恋的利与弊展开辩论。正反两方的所有同学利用一周的时间为本方搜集资料,最后辩论的结论显而易见,更重要的是这样的活动学生的参与度高、感触深、效果好。
三、课内外结合,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思想品德课程标准》
要求注重学生社会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样的活动,促进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形成和发展。为更好地促进学生良好行为的养成,可以采用课内外结合的方式。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容易叛逆、与父母产生代沟、不懂感恩,视亲人的付出为理所当然,平时受不得半点委屈,动不动就离家出走。针对学生的这些不良行为,笔者结合教材八年级上册《跨越代沟,走进父母》的内容布置了一次特殊的课外作业:给妈妈或爸爸洗一次脚,然后谈谈自己的感受。要求一周内完成,并写感受在班内交流。交流会上有的同学说这是我读书以来最有特殊意义的一次作业,它不仅洗掉了我与父母的代沟,更洗涤了我的心灵。这次特殊的作业,给学生产生了强大的震憾,不少学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效果不亚于一场感恩励志大会。后来有家长对我说:“老师,自从你布置那次洗脚的作业后,我家的孩子变得越来越懂事了。”通过这种家校结合的方式对促进学生良好行为的养成很有帮助。针对一些学生存在吸烟的不良行为,我结合八年级上册《拒绝不良诱惑》的内容,通过多媒体播放现实生活中的相关视频,这种课内外结合的方式更能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吸烟、赌博等的危害,这对于有吸烟、赌博等不良行为的学生乃至全体学生都有很大的警示教育意义,这比老师的百遍说教更有效。课后实践活动也是思想品德课教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一、多媒体在音乐欣赏教学中的运用
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主动性。在传统的音乐欣赏教学中,学生对单一的听老师演奏(唱)或放磁带录音感到枯燥、单调,这样往往使学生在欣赏音乐时显得很被动,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老师的教学效果也难尽人意,而充满美感的MIDI音乐、文字、图片、动画、影像等多媒体综合信息,则能自然的调动起学生欣赏音乐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会在老师的引导下主动去感受音乐的力度、节奏,体会音乐的意境。学生在欣赏优美画面和MIDI音乐的同时脑海里产生种种丰富的想象,好像身临其境一般,定会激发起了强烈的音乐表现欲、创造欲。
在欣赏管弦乐合奏曲《在钟表店里》这一课中,为了让学生能更快地了解乐曲里面的各种乐器的形状结构和音色特点时,我通过电脑分别插播每一种乐器演奏的MIDI音乐片段,然后利用电脑展示每种乐器的图片给学生看,使学生对每种乐器从形状到音色都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这样学生在欣赏乐曲的过程当中,就能自然分 辨出不同乐器的音色,从而更进一步的去感受乐曲所表现的意境和情绪。在《在钟表店里》的欣赏教学中,我曾经对不同的班级做过这样的尝试:听磁带录音的班级注意力集中的学生占百分之六十,教学效果一般;而通过多媒体欣赏音乐的班级注意力集中的学生占百分之九十以上,教学效果很好。由此可见,学生对于MIDI音乐、文字、图片、动画、动态、视频等多媒体综合信息更感兴趣,能更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二、在欣赏课中的应用
长期以来,欣赏课的教学模式变化不大,教师往往采取先介绍作者、背景、乐器、然后就是听赏每一段后分析情感这个方法,所以,对于学生来说,在上课的时候还能勉强听,到课后能说出点东西来的还不多见。那么,我们能不能试着运用探究发现式的方法来学习呢?即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活动,让学生进行以即兴式自由发挥为主要特点的探究活动,特别是在进行浏览性欣赏与增大课堂容量的教学活动中。如在课例《渔舟唱晚》的教学中,教师在欣赏了本课曲目后有让学生欣赏了不同风格的作品,在教师举例使学生感受了音乐中的动与静之后,学生便根据自己的音乐体验,在因特网上搜寻以动为主的音乐以及以静为主的乐曲,同时将自己的收集成果展示给全班欣赏。这样,不仅即时反馈了学生对静的理解,同时还培养了学生收集信息,筛选信息的能力,也使学生从一个被动接受者转化为一个主动学习者,更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欣赏了许许多多的曲目,使课堂容量在不知不觉中大大的增加了。
在学生上网搜寻曲目时,必须指定网站并指定内容。如:古典音乐。由于学生平时上网听到的大多是流行歌曲,在任何一个网站随手可拣的也是流行音乐,流行音乐的素质良莠不齐。为了确保让学生欣赏精品音乐,唯有指定范围。这样同时能确保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任务。
我们的学生学会了使用计算机,没把他当作学习工具,却把他沦为上网、游戏、聊天工具!信息技术课到底缺失了什么?教育缺失了什么?是教材内容?是学生自身?是教师教法?究其原因,缺失的是爱!没有爱的教育是失败的,“爱的教育”才是信息技术教育的真谛,应贯穿于教育的始终。爱是教育的生命,教育的灵魂,只有充满爱的教育才是生动的、诗意的、美妙的。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爱的教育,对端正学生建立正确的课程观,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学生沉迷网络、游戏的原因
1.学生需要学习的东西多,学习压力重,竞争激烈,精神负担大。平时没什么课外活动,家长和学校过重的关注他们的学习成绩,缺少思想交流,而玩游戏,上网容易上手,时间过的快,成为学生逃避现实压力的一种途径。
2.缺少关心和爱。现在的学生都是独生子女,虽然被家长溺爱,但缺少爱,不少家长总是用物质和金钱来表达爱心,从而把亲子关系物质化、金钱化了;不少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成是学习成绩的期望,很少给他们拥抱、鼓励,赞扬,很少教育他们怎样做一个人,孩子不懂什么是爱,不懂的如何调剂自己的感情。
3.家庭、校园环境的渲染。家长玩电脑一般都是上网和游戏,很少用电脑来做其他的事情,孩子的模仿能力和学习能力很强,而且游戏和上网不用学习,很容易上手,学生学的快。在家里看大人玩游戏,在学校听同学谈游戏,变成一种不需要培养的兴趣。
4.家庭和学校没有足够的引导,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生活目标。其一、上网的目的很多,比如找资料、网络学习、网上交易等等,但是我们的孩子没途径学习健康使用网络的方法,而且信息技术学科操作性强,处处体现信息的获取、加工、运用,却忽视了情感因素,信息技术课就变成了简单的操作方法的传授,加之每周一课时,学生如“隔靴挠痒”,自然就奔向了网吧。
二、信息技术课堂用爱引导
1.与学生平等相处,做朋友,用爱走入学生的内心。师爱的最高境界不是母爱,也不是父爱,而是朋友之爱。其原因就是朋友之爱才是平等的,像朋友一样谈学习,谈未来,谈做人,双向交流,学生才会敞开心扉。教师要和学生做朋友,与学生心碰心,和学生相濡以沫,平等相处,尊重学生、了解学生,使之产生一种自尊心理,获得轻松、愉快的情绪体验。这样,他们就会大胆反映自己的意见。我们不仅要与学生平等相处,还要蹲下来和学生站在同一个高度。
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在课堂上下,给学生发言的机会、倾听他们的意见与呼声、给予他们适度的宽容与谅解、体谅理解他们的难处与苦衷、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不说任何伤害他们自尊的话语等等,这些都是尊重学生的表现。每个学生各有不同,教师的爱不应是盲目的、随意的,它应该建立在我们对每一个问题学生全面、深入、客观的了解的基础之上,针对学生个体,分析他们沉溺的原因,对症下药。
2.在课堂教学中,施以爱心,体现关心。教育实践表明,对学生冷酷无情,是不可能使自己的要求转化为学生的自觉需要的。特别是对沉迷网络、游戏和聊天的学生,教师只有充分施以爱心,用火热的心肠去温暖学生,与学生在心灵上搭起一座感情的桥梁,才能感化学生,让学生主动接受教师的要求。
如有一个学生,一上信息技术课,就开始下载“摩尔家园”,老师点到他的名字,站到他身边,严厉要求他关掉游戏,他也不听,不管怎么批评他,他都是一声不吭。上课很少举手发言,要求的信息技术练习也不按时完成,甚至不做。通过多次上课的认真观察,个别谈话,知道他家里父母很忙,没时间陪他,买了电脑,叫他玩游戏。信息技术课,他都想着游戏没心思听老师讲,总是偷偷的趁老师不注意就玩游戏,老师讲的什么都没听进去,所以除了游戏,什么都不会,于是干脆就次次上信息技术课都玩游戏,渐渐的有点 控制不住自己。于是我告诉他,如果不会就问老师问同学,大家都会很开心的帮助他,上课一有空我就到他身边监督、询问他那里不懂,主动再去教他一遍上课的内容。在他身边多站一会,渐渐的他开始听课,并且开始做课堂练习了。学生的自控能力很差,需要大人经常在身边转转、提醒,让他们感觉到老师对他们的爱,他们才能慢慢的收心。
认识自己的家乡,了解自己的家乡,从中感受到家乡的美好,以此来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产生好好学习,把家乡建设得更加美好的愿望。“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本次实践活动,目的是通过结合学习《吴文化》这本乡土教材,进行调查访问,查阅资料,让学生对家乡多一份了解,多一份喜爱。
二、活动主题:
爱我故乡
三、活动时长:
2个月
四、过程设计:
(一)课题背景:
在素有“人间天堂”美称的江南,我们的故乡,有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清丽的山水风光、发达的经济,勤劳善良的人民。因此形成了独特的“吴文化”。你知道自己的家乡有什么风俗习惯吗?你知道它有什么特产吗?你知道它有什么文化遗产吗?今天,就让我们揭开它的面纱,去了解它,研究它。
(二)活动目标:
知识目标:1.从各个角度了解故乡;
2.学会上网搜索相关的信息并对其进行处理;
能力目标:1.学会分析问题并能做简单地处理;
2.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3.提高学生积极自主参与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目标:1.热爱自己的家乡
2.以自己的家乡为荣,产生一种自豪感。
(三)活动过程:
1.确定课题:故乡是最让人依恋和怀念的地方,是我们的家。你想了解它吗?了解它的各个方面。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它,课题为:爱我故乡。你想从哪些方面进行研究?制定研究计划(一课时)。课后的任务:向自己的爷爷奶奶或爸爸妈妈了解故乡的风土人情。
2.上网搜索信息:故乡的各个方面的简介。(一课时)
3.观察:家乡的变化。请你用图画或照片表现自己观察所得,并作图片说明,写下随感。(一课时);
4.调查:了解故乡的历史、特产、文化、风俗、经济各方面的情况。((一课时)
5.动手:自己动手,做出家乡风味的美食。大家在品尝中感受家乡的好。(一课时)
6.动手:把家乡的美丽画下来。(两课时)
7.活动:开展“美在家乡”的活动,可以以自己的形式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一课时)
课时
老师指导
学生操作
第一课时
1.宣布本课的主题:制订本学期的综合活动计划。
2.提出制订计划的要求:切合自己生活实际的,便于操作的课题。每组先确定三个。
3.布置下周活动任务:向自己的爷爷奶奶或爸爸妈妈了解故乡的风土人情。
1. 先分组讨论,将本小组觉得合适的三个课题写下来,等待交流。
2. 全班集中讨论,然后汇总,将多数同学感兴趣的课题最后确定一个主题:(1)爱我故乡
(2)美丽的冬季
第二课时
1.指导小组交流自己向爷爷奶奶或爸爸妈妈了解故乡的风土人情。组织全班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再次交流整理。
2.针对班中学生来自不同的地方,说一说家乡的有什么特点。
1.小组交流自己向爷爷奶奶了解的故乡的相关情况。
2.全班同学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再做介绍,并作一归纳特色。
3.请来自外地的同学说说家乡的特点。(本班学生有一部分是外地的,有的是刚过来一年,对于出生地的情况记忆比较深刻。)
第三课时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德育;有效实施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04-049-1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独立课程在新课程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然而,在教学中,教师对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十分重视,但却忽视了一个更为重要的问题――德育。笔者认为: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德育势在必行。那么,如何在信息技术课中加强德育渗透,成为一个全新的研究课题。笔者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和感悟反思,认为抓住以下几个方面至关重要。
一、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我们在教学工作中要时刻不忘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英雄主义历史观和爱国信念,不失时机的渗透爱国主义教育。例如,在讲授计算机发展简史时,通过讲解国内计算机的研制过程,不仅让学生了解我国在巨型计算机的研制方面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也要让学生认识到我国的技术与先进国家还有一定距离。通过这些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激励学生为振兴中华而刻苦学习。
又如在信息技术教材《制作卷首语》这一章节中,教学目标是学会对信息素材进行有目的的加工。具体地,在课前安排学习任务,我会要求学生分小组通过各种途径搜集“抗震救灾的英雄事迹”,并要求各小组课前草拟出电子小报的制作方案,目的是提高学生信息获取的能力和培养他们协作交流的能力。课上,通过小组协作学习和个别指导的方式,将搜集到的素材进行加工,制作出精美的电子刊物,可以通过在校园网、发送电子邮件等方式展示电子刊物。经过这节课的学习,他们不仅掌握了信息搜集和加工的相关技巧,更是在操作过程中加深了对英雄人物的了解,提升了对爱国主义精神的认识,而且在共同学习中加深了友谊。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的融洽与否直接会影响到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因此,我们必须要建立一种真正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要真诚对话,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尊重学生个性和个体差异,尊重他们的情感和人格,对学生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立之以信、示之以范。如“在课堂上我经常让学生讨论问题,让学生畅所欲言。学生讨论、交流、合作后再回答,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充分的尊重,多给一些赞扬和鼓励。譬如:“你的想法很有创意”“你的回答真的很棒”“我尊重你们的说法,希望进一步发扬下去”等等,让学生感受被尊重、被认可、被鼓励。对于回答时出现的偏颇,教师应因势利导,鼓励思考。这样一个充满“磁性”的”课堂,有利于还学生以自尊,给学生以自信。教师必须有爱心、信心、恒心、责任心,用新的观念来研究学生,用新课程倡导的科学方法来评价学生,对学生和风细雨般的教育,培养他们的人文意识,使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审美,学会做人。
三、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我们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一定要创造合作机会,让学生在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合作、相互帮助和支持中,感受伙伴间的友谊和真情,从而愿意与他人进行交往与合作。
信息技术课一人一机的格局很容易让学生互相隔离,学生在完成作业时缺乏讨论气氛,完成作业后常去玩游戏。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对班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我对他们进行自由组合和教师协调的分组,以小组为学习的基本单位,进行生生合作、小组协作的学习方式。通过小组成员的协作学习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集体协作能力、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
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小组成员先经过讨论确定需要做的事,然后各自分工。小组长负责协调,遇到困难先在小组内寻求帮助,小组自己解决不了,再向其他小组成员或教师求救。在这一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信息素养,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还让学生学会表扬、欣赏他人的成果,共同分享小组合作成功的喜悦。
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就必须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加强教学过程的管理。一是培养提高学生鉴别能力。比如在学生中可以开展“中学生应不应该上网”“网络对我们的学习有什么帮助”等话题的讨论,通过讨论统一学生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和鉴别能力。二是注重对中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了解学生心理,经常找问题学生谈话,化解学生因迷恋网络带来的心理和生理障碍,培养中学生健全的人格。三是培养中学生遵守网络规则的法制意识,预防中学生网络犯罪和网络失范行为。目前还没有成熟和有效的法律和道德规范来约束上网行为,但美国华盛顿的“计算机伦理研究所”推出的“电脑伦理十诫”和南加利福尼亚大学指出的“6种网络不道德行为”都是我们对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很好的依据和准则。同时也可针对一些典型的网络违法和犯罪案例组织学生讨论,使学生在讨论中提高对网络违法和犯罪危害性的认识,自觉规范自己的上网行为。
五、培养学生健康的信息意识
关键词:复习课;习题设计;习题库
复习课的教学是高中物理整个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而复习课中的习题设计承担着对课堂教学反馈和补充的任务,受到了师生前所未有的重视。但是,习题教学中存在无梯度、混乱、难度大、与教学内容不相匹配的情况,片面地、过分地重视知识点的掌握,往往忽视了学生循序渐进的认知过程。因此在习题设计中要把握教学目标的层次性、注意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培养学生解题过程良好的习惯性,充分发挥好习题在复习课中的作用。
一、复习课中习题的重要性
有些学生认为认真听课可以完全掌握所学的知识,复习课的习题不重要,没必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在习题上,其实不然,复习课的习题是为巩固学习效果而设计的,是课堂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巩固新授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途径,是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可跨越的一环。下面就复习课的习题设计的重要性做简单说明。
1.复习课的习题具有较强的应用性
复习课的习题联系实际生活,应用性很强,其中有许多与现实生活及其他学科密切联系的习题,如科学研究、统筹运输、电脑上网等问题。
2.复习课的习题能培养学生的能力
复习课的习题注重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探索空间,通过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实验等操作性的数学活动,可以使学生在获得结论的同时,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加深对物理问题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表述能力、实践能力、探究归纳能力和思维能力。
3.复习课的习题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复习课的习题是各级各类试题的发源地。细心的同学可能会发现每次考试的题目都会在复习课的习题中找到类似的题目,因为这部分习题是教师专门为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而设计的,是课本知识应用的有效载体,通过它可以检验学生是否已经掌握了所学知识。
4.复习课的习题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复习课的习题是教师针对学生学习情况专门设计的,其中部分题目是全体学生都要掌握的,而部分习题是针对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设计的题目,突出了学生在学习上的差异性特点。
二、复习课中如何设计习题及应注意的问题
复习课的习题设计目的在于掌握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一个人对某一活动有浓厚兴趣,那么活动效率就高,而且不易产生疲劳和负担过重的感觉。所以教师在设计习题时把兴趣作为内在的“激素”,让学生主动、愉快、积极地做题,提高作业效果,减轻作业过重负担。
1.习题设计要新颖
习题设计要提供新鲜的东西,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新情境,能增加刺激学生大脑的机会,提高新鲜感,激发探究积极性,帮助巩固相应知识点。
2.习题设计要灵活多变
为了让学生在解题时保持兴趣,习题设计时可以挖掘习题本身的内在力量,给学生提供一些能用多种方法解决的习题。另外,设计习题时,可故意隐去一些结论,让学生去解答、猜想、证明,迎合学生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的欲望,给他们创设一种“探索”的感受意境,使其在解题中感到乐趣无穷。
3.习题设计要有应用价值
习题设计要揭示知识的应用价值,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习题中揭示出知识的应用价值,贴近生活实际,让学生体验到物理知识在他们周围世界的力量,真切感受到所学的知识是有用的,学用结合,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作业兴趣。
4.习题设计要注意纠错性
复习课的习题要注意设计学生纠错的练习。通过一个阶段的学习,学生的认知过程仍然会出现缺陷,及时将这种缺陷进行弥补,则能扫除学生认知上的一些障碍,获得解惑的,使学生更好地投入接下来的学习中去。因此,在帮助学生整理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应恰如其分地安排一些学生容易产生认识混淆的题目作为练习的重点,通过一些“形似而神不似”对比性题目的安排,解决学生认知过程中的一些“老大难”问题。
三、建立合理有效的物理习题库
复习课的习题在教学中占有如此重要的地位,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注意习题的积累与设计,建立合理有效的物理习题库。
1.物理习题库可以帮助青年教师更好地成长
很多青年教师刚毕业走向岗位时,把握不准教学的方向,普遍存在自己讲的内容多,学生练习少的问题,主要还是因为不了解所学知识点的习题有哪些造成的。通过习题库分知识点的展示,可以帮助青年教师快速地掌握所研究知识点的重点与难点,有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
2.物理习题库可以节省教师的备课时间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发现不少老师为找练习题而发愁,每到习题课之前,必然是上网搜集资料,整理、删选、汇总、排版,需要做的工作耗时间,耗精力。
3.物理习题库需要及时更新
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各种教辅资料有如雨后春笋,越编越厚,泥沙俱下。很多不负责任的书商粗制滥造,把原来教学大纲版的教辅照搬到新课程标准的教辅资料中来,并且为了提高发行价格拼命往资料中“注水”。如果老师事先不经过精心挑选,学生遇到超纲的题无法做,遇到答案错误的提示,会耽误很多的宝贵时间。因此陈旧的习题必须及时更新,适时删减一些不合适的习题,增加一些新习题,合适的习题,及时补充到习题库中,可以督促教师更好的进行专业研究,搞好教学工作,使学生更好地学习新内容,掌握新知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在物理学习的过程中,复习课的习题设计及合理的习题库在学生的知识建构和能力培养等各方面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只有搞好物理复习课的习题设计,才能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把学生真正一步一步地引入物理学习的殿堂。
参考文献:
[1]禚彦.浅谈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物理习题课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