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体育课程教学理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育观念;转变角色
著名心理学家列昂捷夫说:“儿童最自然和最自由的形式就是游戏,通过游戏,儿童可以对周围世界进行更全面、更快速的认知。”相关实践也表明,在小学体育教学中,选择恰当的时机,为学生引入游戏,能够使学生情绪高涨,并且是提升小学体育教学课堂效果最为有效的渠道。在小学体育游戏教学的过程中,小学生可以全身心、忘我地投入到活动中。通过游戏教学,小学生可以全身心放松,充分展示自我,发挥自身特征,从内心激发对于体育的兴趣和热情。此外,通过游戏教学,还可以使小学生在玩耍中便掌握了体育知识和技巧。下面,笔者就思考人教版课程理念下小学体育游戏教学。
一、更新教学观念
体育游戏作为一种积极的小学体育教学手段,深受人们喜爱。在开展小学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想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要求体育教师必须转变自身的教育观念,对新课程理念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进行满足。学校可以通过招聘新教师或加强教师培训的方式来使教师转变自身的观念。而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也要下意识地转变自身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摒弃陈旧教学理念,形成有趣、丰富、科学、合理的小学体育教学模式,这样能够为创新和推广体育游戏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积极转变角色
教育要以学生为本,教师要坚持人本思想和理念,尊重小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所具有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将自己看做是课堂和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以及互动者,以朋友的身份来和小学生做游戏,积极观察和了解学生心理最真实的想法和需求。比如,在教授学生关于球类运动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一场拍球游戏,将学生分成多个小组,教师也要参与到小组中,扮演组员的角色,教师要积极与学生探讨拍球的技巧,比如组织学生对墙拍球,通过对墙拍球来使学生对球熟悉,并且掌握拍球的技巧和手感。教师在活跃、积极的学习氛围中完成了自己的教学活动,同时,学生也从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到了团结友爱,互帮互助,更掌握了拍球的技巧。
三、塑造丰富多样的课堂
由于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太过封闭和单一,传统的体育教学过于强调学生掌握知识和运动技能,这样的教学模式没有重视学生心理需求,导致学生产生疲惫心理和厌学心理。新课程标准要求体育教师要在培养学生技能的过程中,使学生可以在快乐中学习体育知识。因此,体育教师必须在设计游戏的时候,综合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兴趣爱好、心理诉求,坚持寓教于乐。为小学生营造一个和谐、愉悦、轻松、欢乐的体育课堂,使小学生在掌握体育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加喜欢体育课程,爱上体育锻炼。
四、兼顾每名学生
在体育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对每一名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充分考虑,比如,男生和女生在生理、心理、爱好、兴趣方面都具有很大的差异。教师在设计体育游戏的过程中,不仅要综合考虑整个班级的秩序和整体性,还要对小学生个体差异性进行充分考虑。设计出男生和女生都喜欢的游戏,还要设计出适合弱体质女生玩的游戏。比如反应游戏和语言游戏等等。这样可以使每一名学生都可以在体育课堂中充分展示自己,充分参与到体育课堂中,而非观望。这样的小学体育课程教学模式,在达到新课程标准要求的同时,激发了小学生开展体育活动的兴趣,帮助小学生树立自信心,从本质上激发了小学生体育训练积极性,更提升了小学生的身体素质。正因如此,考虑每一名小学生个体差异性,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总之,开展体育游戏教学,能够增强小学生体质,陶冶小学生的情操,使小学生身心愉快。正因如此,体育游戏教学与一般教学方法不同,通过游戏教学,小学生的身体活动可以与智力活动有机结合,游戏活动已经成为一种全新的体育锻炼的方式。要求体育教师要根据新课程标准为小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使小学生可以得到身心放松和全面发展。通过体育游戏的教学模式,能够全面提升小学生的知识技能和基本活动能力。
参考文献:
[1]庄绪华,葛长春.浅析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方式[J].当代体育科技,2015(03):44-45.
一、构建和谐关系,激发体育学习兴趣
师生之间关系的和谐程度,与教学成效具有直接的联系。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学生增强向师性,激发学习兴趣,更加愿意主动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
1.尊重学生人格。高中生处于16―20岁的年龄,身心发展阶段是非常敏感的,渴望自立,得到尊重。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部分教师喜欢依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而区别对待学生,这样的方式会伤害学生的自尊,不利于教学活动的深入开展。教师应该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即使学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也要注意教育的方式方法与手段场合等,最大限度地保护学生的自尊。
2.虚心听取意见。兼听则明,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师不仅要潜心研究教材内容与教学要求,而且要及时获取来自教学对象的反馈信息,优化、调整自己的教学活动。教师要定期与学生开展交流沟通活动,听取学生对于体育学习的一些想法、建议,对于其中具有价值的合理化建议要落实到教学活动组织之中,使教学活动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
3.关注学生成长。体育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体育知识,训练体育技能,而且要在学生健康成长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教师可以结合学生身心发展阶段的特点,向学生补充一些对学生身心健康较为重要的体育保健和卫生知识,并帮助学生梳理矛盾、化解纠纷等,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二、运用电教手段,优化课堂教学过程
在当前教育现代化不断深入的背景下,以多媒体为主要代表的现代教学手段,在提高教学成效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高中体育教学也是如此。
1.运用多媒体营造氛围。浓厚的氛围可以帮助学生缓解体育训练带来的身体疲劳,增强心理愉悦程度,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加入,有助于教学情境的强化。例如在教学健美操内容时,学生进行分组训练是一个枯燥的过程,教师如果在多媒体音控中增加一些舒缓的轻音乐,即有助于学生舒缓身心,提高训练活动的积极性。
2.运用多媒体分解演示。高中体育室外课教学包括许多难度系数较大的动作,常规教学方法就是教师开展示范,提出动作要领,然后学生进行模仿训练。由于教师的示范过程是一个瞬间过程,学生观察起来较为困难,一眨眼的功夫,示范动作已经结束了,又不能要求教师在空中“定格”,给学生正确把握动作要领增加了难度。此时,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加入,可以有效缓解这一难题,教师可以在开展训练之前,运用多媒体进行标准动作的反复播放、讲解,在关键动作与要领处进行演示定格,巩固学生对动作要领的掌握,从而提高教学成效,实现重难点有效突破。
3.运用多媒体增长知识。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教师还要适当扩充学生的体育知识面。由于高中学业压力较大,学生很难拥有充足的课外时间来关注体育知识,教师可以运用雨天室内课等时机,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丰富多彩的体育知识,增加学生的体育知识积累。
三、改进教学方式,提高训练生动程度
体育教学方式的改革也是提高体育教学成效的重要途径,传统的单向、枯燥教学模式增加了教学难度,需要进一步优化,提高教学生动程度,提高教学成效。
1.变“按部就班”为“灵活安排”。以往的高中体育教学,教师都是按照教材编排的顺序进行教学活动的组织,较为呆板,并不一定完全适应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为了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可以对教材进行创造性运用,改变教材内容的组合顺序,将一些相关联的内容进行整合教学,也可以将教学体力消耗较大与较小的训练项目有机穿插,按照最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和整合教学资源的原则进行。
2.变“单一教材”为“综合补充”。除了统一编发的体育教材之外,教师还要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主观探求欲望,以及本学校、本地区体育工作发展实际,开展校本课程设计活动,在体育教学中适当穿插一些校本课程,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身心发展需要。如某地是乒乓球传统基地,那么教师在教学中就可以增加一些乒乓球训练项目,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增强教学的生动性与吸引力。
3.变“枯燥训练”为“趣味活动”。对于枯燥的体育训练活动,只要教师善于做教学工作的有心人,就可以改造成生动的趣味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原本运球这样的训练是较为枯燥的,如果教师采取分组训练竞赛等形式开展活动,就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降低训练活动的枯燥程度与疲劳感。
四、创新活动模式,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高中体育教学活动也应该是一个立体的过程,除了课堂教学之外,教师还要充分发挥出课外环节拓展活动的辅助功效,为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创设良好条件。
1.注重发挥第二课堂作用。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爱好等方面因素,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第二课堂活动,普及体育卫生常识,培养体育兴趣爱好,传授科学锻炼方法等,为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爱好搭建良好发展平台。
2.注重发掘学生体育潜质。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善于发掘出一些在体育方面具有较好潜质的学生,有意识地加以重点培养。可以在平时的训练过程中适当提高教学要求,依据学生的特长基础制定专门的训练计划与目标要求等,为这些具有良好潜质的学生成长成才创造优越发展条件。
一 、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的转变
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我收获最大的就是自己的角色转变了。传统教学以讲授为主,新课改要求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加强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但是我们知道,纯粹的“探究”或“讲授”都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还是将二者有机结合好。讲授法是我们所熟悉的,只要我们多思考、多研究,在讲授法中融入学生探究,少讲一点,留点时间让学生去探究,并想法使学生探究与教师讲解二者很好地结合起来,就能产生良好的效果。学生学会探究,自己能获得一部会知识了,不正达到了“教是为了不教”的目标了吗?老师讲得少了,老师自己的负担也减轻了,上课轻松了,两全齐美。我们要养成一种习惯,那就是只要我们上课感觉很累,我们就得反思,是不是自己讲得太多了,学生参与的时间太少了,这节课的某些环节是否能够改进一下,改成学生活动,让学生去探究。思想一变,方法自然会有。教学需要我们做个有心人。我在慢慢转变我自己,由原来的知识讲授者朝学生学习组织者、合作者转变。课堂气氛开始活跃了,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学生的特长得到发挥,学生的才能也得到了一定的展示。
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教师教学思路的转变,必然引起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长期以来,我们的学生已习惯于接受学习,不会动手实践与探究。但学生的可塑性很强,只要我们坚持做下去,必然会收到良好的效果,最终是学生学会探究、学会学习。
刚开始时学生不会探究,我们可以先示范,然后再让学生去探究。如在《对数的运算性质》教学中,我先利用 对数与指数的关系证明了积的对数等于两因子对数的和这一性质,然后要求学生类比这一思路探究其它方面的的运算性质并证明,最后将结果交流,学生除了得到书上的运算性质而外,还得到了方根的对数运算性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新课改实施以来给学生带来的最大变化是,开始尝试自主合作与主动探究所带来的愉悦和成功感。学生的学习行为开始由"被动"转向"主动",接受式学习不再独唱主旋律,探究式学习和动手实践的介入,与接受性学习交相呼应、相辅相成。
三、备课方式的转变
【关键词】体育教学 新课程理念 教学体会
适应时展需求和以人为本为核心理念的新课程改革,正在不断深入和发展。如何适应新课程,积极落实新课程理念,是每个中小学体育教师必须面对的严肃课题。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对新课程有了深刻的认识,下面谈几点粗浅的认识供同仁参考。
一、树立全新的体育教育观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观念指导行动,没有新的教育观念就不可能有新的教学行为。虽然某些落后陈旧的教育观念渗透到社会生活和思想文化的方方面面,如忽视个性,强求划一,讲师道尊严,不讲平等尊重,把学生当成知识的容器,实行“填鸭式”的满堂灌;追求把学生管教的唯唯诺诺,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的培养、教师不是充当学生的指导者,而是包办代替、强制命令,把成人的意志加强给学生,不认真研究学生的心理需求、知识需求,不倾听他们的意见要求,等等,都带有这样的落后印记。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和合作者。学生是有思想、有感情、有意志的活生生的人,而不是被动的有机体。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强调学生的自主性,重在启发,贵在引导,妙在点拨,巧在如何帮助学生设计正确的学习路线,选择正确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中处于一种积极、活泼、兴奋的状态,让学生有自己的空间去探究、合作、体验、创造,完成各种教学活动。教师不能忽视自己的角色定位,适时点拨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他们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学习的正向迁移,使学生的认知结构更加整体,深刻和灵活。教师要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观点,注重以人为本,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需求、情感、体验、沟通和合作,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又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二、体育教师要做到体育技能与人文素养全面提高
体育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体育技能,使学生具有良好的体魄和提高体质的锻炼方法。当今世界新技术、新知识日新月异,所以就体育教育本身来说,广大的中小学教师在自身的专业教育领域是需要不断的发展的,就新课程标准来说,教师专业素质,仍停留在原有的水平上,这是不够的,也行不通,是要淘汰的,新课程要求体育教师不但要在专业素质上提高,而且要往人文素养方面不断学习、提高,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首先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必须提高专业素质,因为这本身就提出很多传统的中小学体育教师不同的内容,而且增加了许多健康教育的因素,因此我们要有新专业定位。传统的体育教师的培养,都是线性的,专业性很强,必须承认目前教师的专业素养底子还是不够的。其次,当今的孩子信息量,信息源是很广泛的,他们是真正的“多媒体”,他们在人际交往、社会发展、情感价值、视野方面高加开阔,真正地体现了他们独立自主的人格,那么我们的中小学体育教师,在专业方面就需要补充、吸收,否则就跟不上现在孩子们自主发挥的要求。如果学生问及许多当今赛事的问题,教师如果以不清楚作答,那么就会影响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再次,当今时代是提示多元化、综合化的时代,教师除了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层面上掌握必要的知识外,在人文科学层面上需要学习。我们小学体育教师本身要逐渐拓宽研究领域,加强跨科学研究能力。现代科学分工越来越细,要想门门精通,也不现实,但任何一门学问也不只是孤立的,需要其它学科提供新思路,新方法,新视野,从深层次讲,各门学科都息息相关。教师只有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才能在授课过程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改变被动模仿的学习方式,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这次课程改革最主要的精神是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让他们在自己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中获得在知识、交际、审美、礼仪等方面的感悟和体验。中小学体育教学长期以来,都是“填鸭式”教学,老师备课、写教案、上课,是按造教师预先规定好的模式:讲解、示范、学生练习、个别辅导、介绍学习,学生始终是被动、机械地参与,直言不讳地讲实质是对学生肉体和精神的一种摧残。我们应当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跟踪研究,将原来的重“知”过程转向重“智”、重“心”这个过程,采用自主合作和探究性的学习模式。如跳高的教学,如果让学生单纯的模仿,学生很难掌握跳高技术,如果让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提出怎样才能跳得高这个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想,自己去说,他们有可能说:“一只脚跳,才能跳得高”,有的说:“两只脚,才能跳得高”,也有的说:“胖的跳得高”,也有的说:“矮的跳得高”。可能就是有个别小组的结论就是――要想跳得高,必须要有技术。这时,教师需要的结论就出来了,这也正是你要教给学生的――跳高式需要掌握正确的技术,才能跳得高的,而学生在这种小组合作的互相研究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他们会记得很牢,甚至永远不会忘记,这既培养了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有培养了思考问题的能力,同时又是团队精神的培养。到这个时候,教师别忙做示范,仍然先由小组推荐他们认为最好的学生来为他们做他们的跳高动作。这个时候,可能各种各样的动作都有,但他们会认为谁是最好,这个过程又是学生创造和分析判断的过程,当然学生肯定不如老师跳得好,接下来,肯定会有学生希望老师来显示身手,教师这个时候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粉墨登场”,看到我们教师的精彩示范动作时,孩子会激动、兴奋、模仿,如此,才能符合孩子自身的发展规律,也才能真正以人为本全面发展。
【关键词】快乐体育 地方院校 篮球教学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11-0068-02
一 快乐体育
快乐体育是指从情感教学入手,对学生进行以健全的身体教育和人格教育为目标的体育教育思想,它重视爱的教育、美的教育与各项运动所独具的乐趣,强调学习兴趣与创造学习。它不仅把运动和情感作为实现教学目标的手段,而且视为直接目的。
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教育国际化的背景下,受国外快乐体育理念的思想影响,我国传统体育教育方式受到了冲击,从中小学到大学体育教育中,逐渐认识到寓教于乐的教育方式更能使师生开展互动教学,在快乐和兴趣中使枯燥的体育技术、技能、动作要领等训练得到弱化,使学生更能用轻松的心态面对训练和学习。
快乐体育理念从运动生理学和心理学的角度,对不同学龄时期的学生的特点进行研究,分析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的手段和方法,在教学中,把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群体协作、目标教学等方面积极鼓励和引导,与学生进行互动,教师参与到快乐运动当中,游戏中形成和谐的师生教学氛围,达到快乐与教学的完美结合;快乐体育理念包含教育性、趣味性、情境性、激励性、实效性等原则,着重师生情感交流与互动,讲求师生的协同教学,尤其注重亲身体验与感受。同样,逐渐促进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热爱和终身运动的行为习惯的养成。
二 篮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式一刀切,忽视个体塑造和培养
一般地方本科院校在整体办学思想中,秉承服务区域、面向基层、突出特色的办学总体思路的比较多,具体在篮球教学中就是为周边省、市、县、乡培养基层体育工作者,实施全民健身运动。从这个层面讲,篮球教学意义深远。一直以来,一般地方本科院校都为当地及周边地区的体育运动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基层体育更多的讲求基本技术、动作要领和规范、规则、场地设施、运动与保护、运动生理等方面最基础的理论。地方学院篮球教学中,面对服务基层的导向性目标,注重对篮球动作要领的讲解和教学,无可厚非。但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就被整齐划一的教学模式所掩盖和忽视,一个老师经常要在课堂上同时带几十名学生上课,很难对学生个性培养带来针对性的教学,没有办法形成个性化的教学计划,更不可能形成长期有效的个性培养机制。单一的一刀切的方式,使学生动作和技术整齐划一,篮球的个性化培养无从实施。
2.篮球课成绩模式化,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在惯有的教学思想下,成绩说明一切,成绩就是硬道理的观念深入人心。篮球技术技能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教师在教学中给学生的课业成绩。
三 篮球教学中的快乐体育
1.学生的主体地位
地方院校篮球教学中,能够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以此作为出发点,以培养面向地方基层体育教育为方向。在教研活动中制定切实可行、符合地方院校软硬件教学设施的教学目标,并按照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对不同的学生进行篮球专项指导,使每个学生都能认识自身优势和不足,明确自我学习的阶段性成果,树立良好的心态,努力达到自我奋斗的目标。在篮球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基本功训练的同时,在教材设计上,针对学生将来大多服务地方的培养目标为就业导向,从篮球各个层面的专业化技术角度进行人才培养。同时对于身体条件出众,具备十分潜力的学生,实行送出去的方式进行培养,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地方及省大学生篮球比赛,用实战来检验教学,同时增强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2.篮球教学中引导学生对篮球运动的热爱
地方院校在篮球教学中,更要注重对学生篮球兴趣的培养。教师们深知兴趣对于篮球教学的重要推助力作用。在教学中,对于学生兴趣的培养采取了胜利教学法和快乐教学法两种方式来调动学生对篮球的兴趣。胜利教学法就是在教学中设置不同的教学环节,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身体素质,进行同类分组,在根据各个不同类型学生的特点制定各自有优势的篮球比赛规则,让不同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自豪感。在胜利中树立信心,不断的成功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快乐教学法就是在篮球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各式各样的篮球游戏,如增加球感练习的两人三足夹球练习,单人背球匍匐竞速,类似4人一组的“溜猴”游戏等等。
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快乐篮球理念下,可提高地方院校整体教学水平,在教育教学方法、师生和谐关系、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等方面都取得了积极的作用,在今后的篮球教学中,将进一步挖掘创新教育教学方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快乐体育、快乐篮球带到课堂,带动区域篮球整体水平的提高,促进全民健身运动的健康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振华、周静.倡导“快乐体育”的高校体育教学模式[J].甘肃科技纵横,2006(1)
[2]彭秋发、孙占学.一般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模式研究[J].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
在中职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我们要注意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贯彻课堂常规和教材的特点, 严密课的组织教学, 处理好突出事件, 发挥集体力量等, 把职业道德教育贯穿体育教学之中。根据我从事体育教学的实践, 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教师应以身作则,做遵守职业道德的表率。
体育教师在教学中的一言一行都纳入全体学生的视线中,教师本人在遵守职业道德方面的表现将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体育教师时刻要按照《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有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严格的法律法规观念,爱岗敬业的工作态度,举止文明,谈吐文雅,用自己的言行去感染学生,成为遵守职业道德的表率。如:提前到操场准备,精心搞好场地器材的维护,体现出爱岗敬业的工作态度。上课不迟到、早退、请假、旷教,严守工作纪律,体现出严格的法律法规的观念。冬天面向寒风,夏天面向太阳,把方便献给学生,表现出一种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良好的道德风尚。深入学生,和学生们一起运动,一起活动。干一行,爱一行,无悔自己的职业选择,表现出一种正确的择业观。
其次,结合课堂常规,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体育教学是在室外进行, 活动范围广, 内容变化多, 受外界干扰大, 没有一个良好的组织规范, 纪律约束, 就无法进行教育。队列和体操队形不仅是对学生身体姿势和空间知觉的基本训练,同时也是一项严格的集体活动。它要求学生在共同的口令下完成协调的动作,从而培养严格的组织纪律性和朝气蓬勃的集体主义精神,发展反应迅速、动作准确和协调一致的应变能力。因此要使学生明确, 一个思想品德作风良好的整体是校风、班风的窗口, 从而引导他们建立必要的制度, 维护集体荣誉和利益, 对违反集体利益, 破坏集体荣誉的不良行为及时地进行批评教育, 启发、培养学生发扬集体主义思想、精神, 提倡互相尊重、互相配合, 团结协作的思想。
第三,注意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根据现在社会的特点,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我们要加强学生竞争意识的培养,这就要求我们在平常的教学训练中要把思想品德教育与体育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为了完成课的任务, 教学中经常采用比赛的形式, 充分体现出竞争性, 它反映一个人的实力、意志品质和心理因素。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心理素质, 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如上球类课时, 要求灵活果断, 有整体配合意识, 上耐久跑时要求坚强, 持之以恒, 肯吃苦耐劳, 敢于克服困难战胜自我, 要使他们胜不骄, 败不妥, 发扬坚韧不拔的战斗作风和拼搏精神,
第四,注意培养学生的实践性。
体育知识、技能的学习与其他学科一样,要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体育学科区别其他学科最显著区别之一就是学生必须使身体承受一定量的运动负荷, 在学习掌握一个动作技术都要经过一个复杂的实践过程, 而教学训练中各个不同的环节必须有相应的各种意志品质的支配才能达到最后动作的准确性、节奏性和协调性, 从而达到自如化。作为体育教师应抓住体育运动竞技性特征, 在教学过程中密切地联系实际, 有目的地诱导学生用生活实践结合教材特点和组织方法进行教育。
最后,思想教育要耐心到位。
中职学生具有爱表现自己的心理特征, 体育教学内容多、广泛, 在活动中一个人的思想品德、作风, 内在世界状态较易全部地体现出来。如活跃、稳健、沉着、坚定、急躁、胆小懦弱、自尊心极强, 勇敢顽强, 知难而退、不求上进、个人主义等等。而体育课的特点是以身体活动为基本特征。由于学生各自的身体素质、体能和意志不同,往往在练习过程中,有的学生存在着畏难的情绪,如怕苦、怕摔、胆怯等一些现象,特别是在跳高、跳山羊、技巧、单杠动作等难度较大的练习中更加突出。作为一个优秀的体育教师首先要了解每一个学生实际情况, 掌握学生心理特征, 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出现这种情况之后,我针对学生各种不利于练习的心理,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在练习中,要以热情的态度关心帮助学生完成动作,使学生减小畏怕的情绪。
一、体育教学与兴趣之间的关系
学生是否对体育有兴趣,必定在教学中体现出来。因为学习是一种行为动机,不管什么人,凡是能使他感兴趣的事,他都会想方设法地了解,这是一种不需要外界压力而产生的自觉行动。比如对体育有浓厚兴趣的学生,往往表现出较强的运动欲望,渴求掌握更多的体育技术和技能,不仅使自己个性和意识在活动中表现出来,而且很乐意在运动中实现自己的才华和运动能力。除此以外,更为突出的是上课全神贯注地听讲,认真刻苦地钻研技术,争取更多的实践机会,形成从“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的积极态度。学生处在这种满怀兴趣的状态下,才能调动起积极的心理因素,发挥主观能动性和自觉性。反之,一个对体育毫无兴趣的学生,则表现为另一种态度:无论是什么项目都无法引起兴趣,始终是一种冷漠的态度,更谈不上专心听课、认真思考、积极锻炼。在这种被动的状态学习,动力定型就很迟缓。因此要想提高教学质量,没有学生的积极主动配合,单靠教师的努力是不可能的。因为兴趣是事业成就的基础,古今中外许多科学发明家无一不对自己的事业充满强烈的兴趣。兴趣是激励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也是获得成功的巨大的推动力,所以学习兴趣程度的深浅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兴趣培养
1.合理安排教学过程,让学生体验成功感和自身价值。
新课程标准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完全改变了传统体育教学中以教师讲解示范、学生练习为主的单一化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使学生尽情地发挥自己、创造自己。采用灵活多样、生动活泼的形式授课,可以消除体育课的枯燥乏味,使课堂内容丰富多彩,更符合青少年的心理和生理特点。为此,我确定了激发引导兴趣―学习运动技能―体验成功乐趣―形成体育价值观这一知识与技能全方位融合的心理教学过程。当学生有了参与热情后就转入正常的课堂教学,从动作由易到难的示范模仿,到学生整体自主地接受,结合富有亲切感的生活情景类游戏和比赛性练习,使学生情绪更加高涨,创造性思维得以发挥。例如:学习复杂或较难动作时,我有意识地利用动画或多媒体进行启发性辅助教学,用音乐渲染、动作表演附加语言描述情境的方式增加动作的直观性,使动作简单化,迎合学生的心理爱好;对跑类内容我采用定时跑、定量跑、定时定量跑相结合或走跑等形式,或采用迎面接力跑、十字传递、追逐跑比赛,抑或结合一些奔跑类小游戏(蛇形跑、交替跑等),增强趣味性,吸引学生全身心投入,自觉地在比赛中边动边学边领悟要点。当学生的运动技能达到了预定水平后,再开展各种形式的深化和放松练习,用4―5分钟让学生自由组合进行小组交流,互相纠错和总结,共同体验和感受运动带来的成功与失败、身体疲劳与心理快乐。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充分考虑性别、体型和认知等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在不同的练习阶段调整不同的教学方法,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学习成功的乐趣,确保每个学生受益。
2.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提高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新课标强调教师是学生的合作者和引导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平等对话的互动过程。对学生来说,营造友好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可以改变他们紧张压抑的情绪,容易高度集中注意力,树立起自信心,最大限度地获得平等参与的机会。如果课堂上师生关系平等、情感交流信息畅通,就容易产生共鸣效应,在这种松而不懈的气氛中,学生情绪高昂并乐于在教师的指导下认真观察示范,积极主动练习,技术要领掌握效果较佳,动作准确率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也会很高。相反,学生通常会紧张拘谨,注意力分散,不愿意接受教师的示范指导,甚至不能充分发挥自我表现能力动地参与练习,也就谈不上课堂效果。要建立良好的课堂氛围,教师首先要从自身做起,课前及时调整好情绪,课上做好准确、优美的示范动作,课中以优美生动的语言和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感染学生;要注意自己在课堂上的仪表、行为;要善于根据个体差异因势利导,开展多层次教学,共同发展。师生之间做到以心换心、以情换情的情感交流,就可以使学生在情感的碰撞中不断掀起教学,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优化体育器材设施,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环境、场地、器材、教学手法安排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外部环境的变化、新鲜事物的刺激常常会使学生乐此不疲,意犹未尽。因此,课上充分合理利用场地、器材,选配适当的音乐或舞蹈,运用无意注意的心理规律,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也是培养学生兴趣、提高教学质量不可忽视的一点。只有教师不断地改善体育教学条件和教学设施,提供不同的运动项目,同时不断提高理论素质和技术水平,探索符合学生心理需求的教学方法,才能不断吸引学生在体验性活动中不断提升兴趣,进而引导学生提高体育知识。值得一提的是,体育兴趣的培养不仅仅局限在课堂,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也可以在教学形式上采用集体参与竞争的方式,如成立校运动队、或者举办中小型运动会,都能更直观、更生动形象地体现出体育教学的理论知识,对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起到直接的、显著的作用。
总之,实行兴趣教学,教师根据新的《课程标准》选择学生喜欢的学习内容,以及给学生一定的选择权,使他们自主地学练,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充分地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使学生在身体和心理上都得到增进和提高。
参考文献:
一、什么是体验性教学?
在谈到体验性教学之前,我们必须了解什么是体验性学习。体验性学习是相对于接受性学习而言的。它是指学习者在社会、生活实践活动或具体案例的分析中通过学习者亲身参与和互动,对情感、行为、事物和策略的内省体察,从而掌握某些技能、策略,形成能力和某些行为习惯,继而建立某些情感、态度、观念的过程。
这个过程表明,学习者开始接受一个实践或问题、并形成自己的表征时,他必须经过实践活动与别人互动,去体验领悟事件中所隐含的规律、道理、策略、情感、观念,并且在体验领悟中不断与自己已有的知识行为相对比,以达到认识、情感、观念的深化。这个过程既是个体验知识的组织过程,又是个学习者反思的过程。
体验性教学即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根据体验性学习的心理过程,从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出发,科学地使用教学策略,组织学生主动进行体验,不断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并引导学生积极进行反思,让学生在亲历和“实践”中实现自我领悟,在反思中重构自己的经验,逐渐将兴趣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形成自己特有的行动策略和方式,从而习得英语知识与技能,继而使他们树立自信心,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认识自己学习的优势与不足,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和谐和健康向上的品格。
二、体验性教学在学生发展中的作用
1、体验性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体验性教学重视学生的经历和体验,,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方面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2、体验性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心理学研究表明,发展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的最主要手段是让他们“学有所得”。当学生花费较少的精力投入,真正获得了终生有用的知识、能力和态度后,就会产生一种轻松、愉悦、满足的情绪体验。这种积极的情绪体验极大地强化了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
3、体验性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抱负水平。体验性教学认为学生在参与和经历的实践中都会体验到或多或少的成功,从而提高了学生的抱负水平。
4、体验性教学有利于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体验性教学是真正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它不仅使学生有效地掌握了知识,还培养了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实施体验性教学的重要途径
1、巧设情境,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
情境中体验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设计某种情景,让学生在这种情景与学习内容的结合中产生联想和共鸣,从而领悟知识。在教What can you do ? 这个句型时,我设计了学校运动会报名的场景,学生纷纷说:I can run. I can jump. I can throw. 由于这个情景是学生非常熟悉的,学生在体验中很快掌握了句型的要领。又比如在教How much…?句型时,我就设计了文具店、水果店、时装店等场景,学生学起来不仅不费力,反而兴趣盎然。
2、小组学习,让学生在互动中体验
互动式体验是学生在相互交流、相互对话、相互碰撞中去领悟所学的内容和知识。心里语言学的研究表明,人们掌握语言主要是通过互动,或者是交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为学生提供大量互动、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互动中体验语感、运用语言。小组学习是一种较好的教学形式,它能让学生在同伴的影响下,在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动中掌握所学的知识。
3、游戏、儿歌增趣,让学生在娱乐中体验
小学生具有好奇、好动、好玩等心理特点,游戏、儿歌都是他们喜爱的教学活动,也是一种愉悦身心的学习。它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还能够使学生在更自然的情境中通过使用英语,体验到英语是一种真实的语言,可以实际用于交际,培养语言使用能力。为了帮助学生记忆单词,我常常把相类似的单词编成绕口令,让学生在娱乐中说,在说中体验,在体验中辨别,在辨别中记忆。例如:①There’s a cat. Wearing a hat. Sitting on a mat. Watching a rat.②Tom has a nice kite. I have a nice cat. Tom’s kite is white. My cat is white-black. Look! Tom is flying his kite . But I’m playing with my cat. 教学实践证明,学生非常喜爱这种教学形式,他们在这种娱乐中真切地感受到了英语学习的情趣,同时也使我们的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4、排练英语短剧,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
实践中体验是让学生在某些实践活动中通过自身亲历进行体验,从而加深理解和产生认识、情感和行为的变化。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用英语开展“表演”、“做事”、“完成任务”等活动来学习英语。通过大量的练习,即实践——在真实的或模拟真实的语境中反复运用英语、体验英语,直到所学习的语言逐步成为自己语言机制的一部分。排练英语短剧是一个被证明了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可以说英语课堂是小舞台,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学生组成两人小组进行角色表演,或多人小组在全班表演。学校组织的英语晚会是大舞台,学生用英语朗诵、演讲或演剧。这些活动充分体现了语言的交际性、交互性,加深了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培养了语感,提高了语言的运用能力,乃至形成了交际策略,与人合作精神等。学生的学习兴趣、信心、意志、积极的态度、情感都在体验中建立了起来,充分体现了英语这个学科所具有的人文性。排练英语剧是我校英语教学长期坚持的一项活动,并已初见成效。学生非常喜欢这项活动。我校英语短剧《An invitation from the earth》(来自地球的邀请)于今年2月在北京首届少年儿童艺术节总决赛上荣获金奖。
5、借助多媒体拓展空间,让学生在想象中体验
想象中体验是指在学习的内容远离学生的生活或学生从没有过相应的经验,教学无法组织学习的情景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建立一种想象的情景,进而让学生产生联想和某种体验。语言交流的内容包罗万象,展示的文化丰富多彩。有些充满情趣的生活语境不能随意创设,对跨文化的理解也不是单靠在设计活动中可以获得。而借助现代多媒体提供的具有音乐、色彩、语言、情感等多维画面,可以拓展学生的体验空间,从有机的、整体性的情景中,感受蕴含的语言符号背后的浓郁的文化特色。如“Merry Christmas”一课,我们要让学生明白、感悟的远不是Christmas Tree,Santa Claus,present, reindeer等一些抽象的符号,而是整个Christmas 所呈现的西方文化,通过观看媒体中不同国家的真实的过节情景,感受他们对家人、朋友的关爱和祝福,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类似的还有Easter(复活节),Thanksgiving(感恩节)……。在讲到杨利伟上太空等科技类内容时,也必须借助多媒体的帮助。多媒体拓展了学生的体验空间,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6、赏识教育,让学生在成功中体验
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成就动机是一种远大的情绪力量,它能使学生产生主动求知的心理冲动。教师应赏识每一个学生,精心设计课程,尽量促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成功,在成功中体验快乐。我在教学过程中曾注意到有一个学生写得能力相当差,但是英语发音相当准确,对话也很流利,因此我特意在班上为她安排了一个对话表演,给她一个展示才华的机会,同学们“意外地”发现了她的闪光点,而她也有了成就感,学习由被动变主动,进步较快。还有一个学生非常喜欢唱英文歌曲,也唱得较好,我就经常提供机会让他表现,让他充分体验成功的喜悦。这种成功和喜悦极具感染力,深深地影响了他身边的同学,促进了他们学习英语的动机。
在体验性教学中,教师既是教学的组织者、设计者,又是教学的引导者、参与者。由于学生间存在着个体差异,同一个活动不同的学生体验是不同的,不同的学生会在不同的活动中获得最大的体验。因此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不同体验,认识到经历就是一种体验,体验了就会有改变,使学生在体验中得到长足的发展。
参考书目:
1,王兴举,“知识、学习与教学”,《课程·教材·教法》2003年第一期
2,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第一版
3,黄远振,《新课程英语的教与学》,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年8月第一版
一、确立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建立平等的交流平台
学生虽然知之甚少,尚未成熟,但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个体,在人格上与教师是平等的。低年级的学生倾向于把教师看做是父母的化身,对教师的态度类似于对父母的态度;高年级的学生则往往视教师为朋友,希望得到教师在学习、生活、人生等多方面的指导,同时也希望教师是分担自己的快乐与痛苦、幸福与忧愁的朋友。在体育教学中,只有建立这样的平等交流平台,形成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才有保障。
二、教学形式多样化,培养学生的体育趣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首先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再是系统地传授体育基本知识、训练技能、发展体质的过程,而是启发学生、诱导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练习,充分肯定学生的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其次在教学方法上,技术、技能的学习不再是精讲多练,而是教学手段、方法形式多样化的聚集,必要的时候向学生进行适当的示范、表演、指导及归纳总结。不求规范统一,但求学生练习主动积极、创新求趣。利用互补性充分肯定和发扬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健康成长。
三、在教学活动的内容选择上,应该灵活多变
体育教学活动内容原则上必须求稳求实,处理好系统知识与系列活动的关系,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在健康第一的思想指导下,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科特点,使学生在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中乐此不疲。同时,教学活动中要考虑到本民族、本地区及城乡的差异特点,实施因材施教,充分开发、渗透乡土课程资源,突出自己的特点。教学活动不拘一格,敢于取材,勇于开拓、敢于创新。
四、对学生的评价既要实事求是,又要注重能力发展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评价体系过于注重对学生身体能力的评判,而忽视了督促和鼓励学生进一步学习及经过反馈改进学习的功能,也忽略身体差异与体能的大小,这种方式不利于发现和发展学生各方面的潜能、不利于了解学生的需求,也不利于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和确立自信。其数字式的分值往往会伤害学生的自尊,易造成对学生人格上的摧残和扼杀。新课标提出了过程评价、总结性评价与自我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同时又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强调对所学的知识、技能的了解和运用,重视参与性、健身性与娱乐性的统一。即客观求实,承认差异,注重能力发展,使评价体系尽可能地反映出学生的情况,评价更趋于合理,这种较为客观的“健康三维观”的教学评价体系,不失为教改的一次飞跃。
在推进新课程的改革浪潮中,学科教育教学改革自上而下已经形成一股坚实的力量,给我们的体育教学带来了一场机遇和挑战,我们别无选择,要任重道远,在新课程理念下更应该体现体育育人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朱慕菊.余文森.走进新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15
2.教育学[M].(等待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