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化学品的概念范文

化学品的概念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化学品的概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化学品的概念

第1篇:化学品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 脆弱性;脆弱性评估;恐怖袭击;危险化学品生产

中图分类号O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100-0142-02

0引言

恐怖袭击是指由恐怖组织或实施的,通常以达到宗教、政治、意识形态、吸引关注、获得物资或报复等为目的,采取的有计划的非法暴力行动。9·11事件之后,美国加大了对国家基础设施的监控力度,2002 年5 月,美国军方调查发现全美化工厂面临着恐怖袭击的威胁,大约有2.4 亿人处于死亡或受伤的风险中3[1]。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作为危险物质聚集场所,如果遭受恐怖袭击,不仅造成生产企业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会对周围的环境造成影响。本文结合企业自身的情况与周围环境来评估企业脆弱性,揭示了企业应对恐怖袭击的薄弱环节,根据评估结果采取合理有效的控制对策,对预防恐怖袭击与减缓损失有着重要的意义。

1本文脆弱性定义

拉丁文vulnerare(译为可能受伤)是脆弱性概念的原始出处。近年来,来自经济、环境生态、灾害学等不同领域的学者对脆弱性的概念给予了关注。李鹤[2]认为脆弱性是指由于系统对内外扰动的敏感性及缺乏应对能力而使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容易改变的一种属性。李宝[3]把企业组织脆弱性定义为企业对环境变化所表现出的易于受到干扰和损害的性质。结合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的特点与相关学者的研究,作者给出本文脆弱性定义。脆弱性是指以恐怖袭击为单一扰动条件下,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对扰动的敏感性以及应对能力。脆弱性包括以下含义。第一,企业容易遭受恐怖袭击威胁的能力,即被袭击的可能性;第二,企业遭受恐怖袭击时,损失控制能力。脆弱性较低的企业,被袭击的可能性较低,面临同一恐怖袭击时,控制损失能力较强,能较好避免损失进一步扩大。

2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脆弱性评估模式建立

2.1 分析评估因素

影响企业脆弱性的因素主要有企业人员与设施、生产过程、应急能力、周围环境、保卫五方面因素,将这五方面因素细分为五个子因素集:1)企业人员与设施:职工人数与分布、重要设施防护、重要设施布局、设施价值;2)生产过程:危险物质特性、危险物质的量、危险工艺防护;3)应急能力:救援与防护装备、人员救援水平、应急资源储备、突发事件监测与预警;4)周围环境:居民数量与分布、财产状况与分布、地理位置;5)保卫:保卫制度与执行、保卫技术水平、保卫人员素质。

2.2 评估方法的确定

由2.1分析得知,影响企业脆弱性因素较多,边界模糊无法准确划定。模糊综合评估方法对于那些评估因素较多、边界比较模糊的应用较为普遍。本文采用二级模糊综合评估,即首先对各子因素进行一级评估,然后进行二级综合评估,得到脆弱性评估结果。

2.3 评估具体步骤

2.3.1 确定评估因素与权重

根据2.1分析,设因素集为,因素子集。利用专家打分,确定各因素及子因素权重。因素权重集,子因素权重集。其中,n为因素个数,m为子因素个数。

2.3.2 确定评语集

2.3.3建立模糊评估矩阵

将中子因素分成j个评估等级,请多位专家分别对各子因素进行评估,确定各子因素隶属度。模糊评估矩阵:

2.3.4一级模糊综合评估

各子因素权重和对应的模糊评估矩阵相乘,得到因素一级模糊综合评估:

2.3.5 二级模糊综合评估

把评估因素看作整体,构造总模糊评估矩阵。利用因素权重A和总模糊评估矩阵B进行模糊合成运算,得到企业脆弱性C:

3实例应用

某民营化工生产企业位于某地级市市郊,主要生产涂料,总资产八千万元。有4名保安,厂区装有视频监控设备,生产中使用原料甲苯、乙醇、汽油等化学品50种,该厂存有大量油漆,应急预案较全,消防设施齐全,离消防支队7km。

3.1 确定评估因素与权重

3.2 建立模糊评估矩阵

请10位专家针对子因素,采用2.3.2制定的评语集对子因素进行投票,确定子因素隶属度,结果汇总如表1。

3.3 一级模糊综合评估

3.4 二级模糊综合评估

4结论

本文给出了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脆弱性定义,分析了脆弱性影响因素,利用模糊综合评估方法,建立了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脆弱性评估模式。

参考文献

[1]Karen Gaspers.Questions remain about the security of the chemical industry from a terrorist attack[J].Safety and Health,2002,19: 33-34.

第2篇:化学品的概念范文

危化品仓储企业离居民区、公共场所多远,才能达到安全要求?是50 m还是1000 m,甚至更远?各种声音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为此,本刊记者多方求证业内人士,辨析不同标准之间的关注点,以期得出一个明确的结论。

标准制定 出发点不同

天津“8・12”事故发生之后,针对危化品仓储企业与居民区、公共建筑间的安全距离的依据,主要聚集在两个标准的讨论上,GB50016―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GB18265―2000《危险化学品经营企业开业条件和技术要求》。

GB50016―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对甲类厂房与重要公共建筑的防火距离规定为不小于50 m。甲类厂房是指使用或产生甲类火灾危险性物质的厂房,甲类物质的火灾危险性等级最高,如常温下能自行分解或在空气中氧化能导致迅速自燃或爆炸,受撞击、摩擦或与氧化剂、有机物接触时能引起燃烧或爆炸等六类。

GB18265―2000《危险化学品经营企业开业条件和技术要求》中,对大型仓库(>9 000 m2)与周围公共建筑物、交通干线(公路、铁路、水路)、工矿企业的距离,要求至少保持1 000 m。

两者差距悬殊,危化品仓储企业的安全距离应根据哪个标准进行设计,才更为科学及可实践?

中国石化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高级工程师万古军表示,这两个标准规定的距离不同,主要是因为标准制定时考虑的重点不同。GB50016―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主要考虑火灾热辐射对周边建筑物的影响,未考虑化学品毒性和爆炸的影响。GB18265―2000《危险化学品经营企业开业条件和技术要求》主要考虑危化品经营和仓储两方面,并未对“防爆炸间距”作出规定。

同理,也有许多标准涉及安全距离的要求,但关注点略有不同。如GB19041―2003《光气及光气化产品生产安全规程》和SY/T 6781―2010《高含硫化氢天然气净化厂公众安全防护距离》,这两个标准制定的安全防护距离,主要考虑化学物质急性毒性的影响。

SH3093―1999《石油化工企业卫生防护距离》,主要是为防止石油化工企业无组织排放的大气污染物,对居住区造成污染和危害,从保护人体健康的角度,提出了石油化工装置(设施)与居住区之间的卫生防护距离要求。

HJ2.2―2008《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主要是为保护人群健康,减少正常排放条件下,大气污染物对居住区的环境影响,提出了在项目厂界以外设置的环境防护距离要求。

卫生防护距离和大气环境防护距离关注的是正常生产条件、无组织排放物对居住区的影响,与安全距离定义的事故状态有本质的区别。

万古军认为,危化品仓储企业的安全距离,应按照国家安全监管总局2014年颁布的《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装置个人可接受风险标准和社会可接受风险标准(试行)》(以下简称《可接受风险标准》),根据生产储存化学品的具体种类、操作条件及安全防护措施,通过定量计算方法确定。

《可接受风险标准》提出了外部安全防护距离的概念,是指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装置危险源在发生火灾、爆炸、有毒气体泄漏时,为避免事故造成防护目标处人员伤亡而设定的安全防护距离。

《可接受风险标准》将危化装置分为涉及爆炸品的、重点监管的和非重点监管3类,分别推荐了相应的外部安全防护距离确定方法。

爆炸品不需要借助外界提供氧,仅靠自身就可以发生瞬间整体爆炸,对外界造成危害的时间很短,并且爆炸事故造成的社会负面影响较大。因此选择最为严格的事故后果法,来确定外部安全防护距离,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保护周边居民和公共财产的安全。

重点监管的危化装置,在确定外部安全防护距离时,既要考虑科学性又要考虑针对性,推荐选用在发达国家已被广泛应用的定量风险评价法。

非重点监管的危化装置,建议采用简单便捷的危险指数法,根据危险化学品的数量、性质、位置、生产类型和周围环境条件,评估和计算危化装置的危险指数,然后通过简单查表确定外部安全防护距离。

定量分析 动态管理

对于危化品仓储企业与居民区等的安全距离,曾在美国阿莫科石油公司、英国国家石油公司、雪佛龙等多家外企担任过HSE顾问的栾兴华,也认同定量分析以得出安全距离的看法。

栾兴华称,国外对危化品仓储与公共建筑的安全距离,也实行定量风险分析的方法,国家安全监管总局颁布的《可接受风险标准》,为仓储化工企业量化风险的应用实践,提供了不错的指导思路。“因为化学品的种类有成千上万种,生产、储存、转运等环节是动态变化的,另外,生产企业的配方调整也比较频繁,可能会突破既有的规划及设定,存在距离上的风险。”

同时,他也提出对危化品仓储企业进行动态管理,以确保危化品的储量能够符合安全距离的要求,或者将危化品进行小批量的堆垛储存,以减少对安全距离的要求。

危化品仓储企业几乎很少只存储一类化学品,往往会有许多不同性质的化学品存储在仓库中,各种化学品的最大的存储量如何得知?最好借助信息化的工具。

危化品储存超标有时也是“无奈之举”,合规的仓库实在不够用。栾兴华设想,可以开发一种工具软件,能够计算出在满足安全距离要求的前提下,某个仓库各种危险化学品的最大储存量,并根据仓库中化学品数量的变化,计算出其他化学品可以变化的储量。“当然,这需要大量的化学品爆炸的实验数据和模拟计算来做支撑,依托大数据进行分析。”

这种思路也可以应用在仓储企业改扩建之时,根据仓库扩充后的最大储量,反推安全距离的远近。

目前国内对仓储企业的安全距离争议较大,栾兴华认为,有的新建项目的安全距离是合规的,但后来企业为了方便,可能会有局部的修改,这种现象非常普遍,但有时候,就这么一改,可能就改变了场地的物理设计,增大了储存量,距离也就不符合要求了。还有一种情况是,设计单位不得不按照业主的“要求”来设计,找“合适”的标准往上靠。打球,变通形式,“请教专家”,将就较低的标准,“合理”地旁通危险因素。

第3篇:化学品的概念范文

各国一般将化学品分为现有化学品与新化学品。所谓现有化学品是指各国化学品法律关于新化学品申报审查制度建立以前已经上市销售和使用的化学品。新化学品是指在其投产、进口或商业流通之前,不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现有的化学品清单之列的化学品,通常是指尚未在该国或地区生产和使用的新开发或进口的化学品。20世纪70年代新化学品申报登记制度建立之初,全世界经济领域中生产、流通、使用的化学品已有近10万种,但其中只有一小部分经过了初步的风险评估。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和地区不断加强对现有化学品的风险规制,例如,1993年,欧盟了《关于现有化学品风险评价和控制的793/93号条例》;2006年,欧盟通过了一项新的《关于化学品注册、评估和许可的1907/2006号法规》(REACH法规)。REACH法规将同时适用于新化学品和现有化学品的管理,该法规规定了为期11年的过渡期完成对现有化学品的检验和评估,并为过渡期制定了严格的工作程序和时间表,要求产量较大的现有化学品需要优先注册;产量较小,但人类较为关注的化学品也应该优先注册。2003年9月12日,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了《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办法》(2009年12月30日进行了修订),对新化学物质实施申报登记和跟踪控制制度,至此,我国建立了对新化学物质的环境风险评估与风险管理制度。但对于现有化学品,我国尚缺乏相关的风险评估信息,风险管理是缺位的。

        2002年,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了《中国现有化学物质名单》(IECSC),到2009年,该名单共收录45355种现有化学品。此前,主要依据危险化学品分类,我国系统建立了《危险化学品名录》,共收录了近4000种危险化学品,而对在《危险化学品名录》以外的大量生产和使用的现有化学品,未能进行有效的风险评价和管理,导致国际上早已或正在禁止、限制的高环境与健康风险的有毒化学品,仍在中国个别地区生产和使用。在现有化学品的规制方面,我国应当在以下两个方面加以改进:第一,加速现有化学品环境风险的评估。鉴于现有化学品数目巨大,我国应当采取优先原则,对通常意味着高暴露风险、高产量的化学品优先开展制度化或组织化的危害性质测试,为有效地进行风险管理提供科学评估的信息。第二,完善现有化学品的分类管理制度。我国现行《危险化学品名录》中危险化学品主要依据联合国《危险货物运输建议书》中危险货物一览表确定,而联合国《危险货物运输建议书》的分类体系是为了控制危险货物安全运输制定的,对急性毒性以外的其他健康危险性,特别是致癌、致突变和致畸性三种特殊毒性没有制定分类判定标准。例如,我国危险化学品中的“有”主要是以急性中毒指标LD50为标准,无法充分囊括当今化学品环境管理主要关注的那些常规判定为“低毒”甚至“无毒”,但却以低浓度、生物蓄积性对人类和生态系统产生长期潜在毒性影响的PBT或EDCs等有害化学品[1]113。因此,《危险化学品名录》应当根据联合国《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和标签制度(GHS)》修改完善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和管理范围,并推动对经评估确认的高风险的“优先有毒化学品”采取淘汰或限制等风险管理措施。

二、确立化学品环境自愿协议制度

环境自愿协议是环境自我管制之一种,所谓社会自我管制系指个人或团体本于基本权主体之地位,在行使自由权、追求私益之同时,亦志愿性地兼负起实现公共目的之责任。在概念特征上,社会自我管制包含着两个核心内涵:“自愿性”与“公益取向性”。环境自愿协议(VEAs)包括单边承诺(UC)、公共志愿计划(PVS)和协商性协议(NA)[2]。单边承诺包括单个企业或者产业协会的环境改善计划;公共志愿计划是由公共部门设定好一定的加入条件和行为标准,由企业来选择是否参与;协商性协议则是由政府有关部门与工业行业或企业经过协商签署协议,旨在通过协议的实施达到节能减污和环境保护的目的。环境自愿协议体现了当代环境法中的合作原则,透过规制者与被规制企业的协商与合作,可以有效弥补法律的局限性,实现环境管理的针对性、灵活性和提高规制效率。《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以下简称《清洁生产促进法》)第二十九条首次规定了环境自愿协议制度,在化学品的基本立法中也应确立该项制度。事实上,环境自愿协议中的“单边承诺”已在我国化学产业界得以实践,“责任关怀”即是一个例证。责任关怀(RC)是全球化工行业自发地在健康、安全和环境保护三大方面(简称HSE)所采取的行动计划,旨在不断改善化工行业在环保健康以及安全领域的表现。

        RC运动由加拿大化学生产者协会(CCPA)于1985年首次发起,相继被美国化学品制造商协会(CMA)以及欧盟和日本等国家和地区性组织化学工业协会所采纳,后在国际化学品协会理事会(ICCA)的正式推动下,至今已在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施。2007年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发起的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推进“责任关怀”行动正式启动,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与国际化学品制造商协会联合了《责任关怀实施准则》,该准则包括社区认知和应急响应准则、储运安全准则、污染防治准则、工艺安全准则、职业健康安全准则、产品安全监管准则六个方面。2008年5月29日,在国际化学品制造商协会(AICM)组织下,杜邦、拜耳、壳牌、巴斯夫、三菱化学、罗门哈斯等24家跨国化工巨头在京共同签署《“责任关怀”北京宣言》,承诺将保障经营过程的安全和环境友好,通过分享信息,推广严格的环境、健康和安全管理体系、业绩指标和验证流程等方式,在中国树立可靠的化工行业形象。目前我国承诺实施“责任关怀”的有化工、石化行业的43家企业以及南京化学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等三个工业园区管委会。

三、建立化学品污染物排放与转移登记(PRTR)制度

在化学品的规制过程中环境信息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掌握充分的相关信息,政府才能进行有针对性的规制;只有化学品信息的充分公开,才能满足公众的知情权,减少化学品的风险和危害。质言之,化学品信息的申报、收集与公开是政府、企业与公众三者之间相互信赖与合作的基石。OECD国家的污染物排放与转移登记(PRTR)制度是这方面比较成功的范例(见表2)。PRTR制度是指建立一个从各类排放源向环境排放和通过废弃物转移的各种指定极危险化学物质的报告和登记制度,并将收集的数据向社会公众散发和用于化学品环境管理。虽然各国的PRTR制度不尽相同,该制度的设计取决于各国具体的需要、条件和环境目标。但是,各国的PRTR制度仍然具有以下四个共通点:①化学物质或污染物的清单;②排放与转移的多媒介(大气、水、土壤)或综合性报告;③由固定或移动污染源报告汇总成污染物数据库;④污染物资料与数据可以为公众所获得[3]。

       最早的PRTR制度是1974年荷兰开始实施的“排放目录制度(EIS)”,1986年美国实施作为PR-TR的“有毒物质排放清单(ToxicReleaseInvento-ry,TRI)制度”之后,该制度在OECD国家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在PRTR制度的发展历程中,美国的有毒物质排放清单制度是富有深远影响的典范。美国1986年制定的《紧急规划和社区知情权法》授权联邦环保局制定有毒物质排放清单,每个符合该法第三百一十三条的企业必须于1988年及其后每年的7月1日前向环保局局长和州委派的特定官员提交排放清单上所列的每种有毒化学品排放情况的年度报告。清单上的有毒化学物质从开始的大约329种增加到了2000年的约650种[4]。企业的年度报告是向公众开放的,《紧急规划和社区知情权法》第三百一十三条第十款规定:“联邦环保局局长须根据提交的数据资料,建立全国有毒化学物质存储数据库并进行维护,任何人都可以以有偿方式通过计算机或其他手段获得这些数据资料”。目前我国企业环境信息以自愿公开为原则、强制公开为例外。《清洁生产促进法》确定了污染严重企业的“黑名单”制度,被列入“黑名单”的企业必须向公众公布主要污染物的排放情况。2007年,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制定的《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也只是鼓励企业自愿公开环境信息,强制公开的对象仍然是《清洁生产促进法》所框定的污染物排放超过国家或者地方排放标准、或者污染物排放总量超过地方人民政府核定的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污染严重的企业。我国应当在排污申报登记制度的基础上创设PRTR制度,目前上海市、天津市被选为试点城市,在全国配合开展化学品PRTR制度的试点工作。

四、推广化学品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

第4篇:化学品的概念范文

1.1实验室化学品分类

实验室应根据安全要求以及实际需求建立台账,统一收集现有的化学品信息,信息应包括:化学品名称、形态、储存位置、储量及主要特性等,当化学品增加或移出时更新化学品信息。企业应对现有的化学品建立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的档案。

1.2化学品采购

在采购任何化学品时,必须与现有台账对照。台账有记录的化学品可直接采购;若所需化学品不在台账中,则走相关申购、审批流程。需采购化学品须配备MSDS,连同物品一同移交给仓库,及时更新台账;并将MSDS分发给相关操作人员。购买证或运输证使用完毕后,应存档备查。

1.3化学品储存

严格详实记录化学品的入库、出库、报废、库存盘点等信息,及时更新台账、定期核实台账,是建立完善的仓储制度的基本要求。化学品必须根据物理、化学性质以及危害程度等分门别类,按安全要求分处保管。(1)危险化学品的储存位置应干燥、阴凉、通风,避免日光,并应隔绝火、热、电源,库温低于30℃,库房应使用防爆型电气设备。仓库中还应配备相应的防泄漏急救用品及消防器材,如:化学吸收棉、防护服、防护面具、手套、灭火器、消防沙等。(2)剧和易制均应放置在配置视频监控和防盗报警装置的专用仓库内。剧应购置保险柜单独存放,保险柜应有明显的“剧毒”标志,严格实行双人收发、双人记账、双人双锁、双人运输、双人使用的“五双”制度。易制应控制其储存量,并根据种类、性质、危害程度分别放置。(3)放射性物质。放射源购置后,应向上级环保主管部门申领编码,专人管理,并实行双人双锁,应设置放射性标志和必要的防护安全联锁、报警装置或者工作信号,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和监测仪器,定期对辐射工作场所进行安全检查。放射性同位素应当单独存放,不得与易燃、易爆、腐蚀性物品等一起存放,其贮存场所应当采取有效的防火、防水、防盗、防丢失、防破坏、防射线泄漏等安全防护措施。(4)压缩气体。压缩气体钢瓶必须分类、分处保管,气瓶必须放在阴凉、干燥、远离热源、通风良好的房间,使用或存放易燃气体钢瓶的房间应在门上用警示标志标明;严禁明火,避免曝晒和强烈振动;直立放置时要固定稳妥,确保钢瓶不会移动倾倒。

1.4化学品的使用

1.4.1参阅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实验人员在首次使用化学品前,必须参阅其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了解该化学品的相关性质、安全操作注意事项和应急处理方法,并按照MSDS的指引穿戴相应的劳动防护用品。1.4.2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实验人员在进行实验前应检查实验仪器是否可正常运作、各控制仪表是否正常工作、所有安全设施是否可正常使用。实验人员在实验前应对实验台面进行整理;实验室的物品摆放有序并标有标识;操作时应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按规定取用实验试剂及器皿,随时标注标签。实验过程之中出现任何安全问题,随时联系实验室安全员;实验未完成之前实验人员不许离开实验室;实验过程中如出现化学药品溅溢洒落,应及时清洁处理妥当。实验完毕之后再次清理实验台面、清洁并归位实验器皿;清洁地板并保持地板干燥;最后关闭水、电、气及门窗。

1.5废弃物处理

企业化学实验室要针对所产生的废弃物的类别及特性进行分类收集和处理,避免不相容的废弃物混装、固液混装,严禁将危险废弃物与生活垃圾混装。实验室所产生的废弃物主要包括:有机废液、无机废液、废弃试验样品及存放化学品的容器等,部分实验室还包括生物培养基。这些废弃物成分复杂多变,但产生的量少,部分具有较强的易燃、易爆等性质,部分具有毒性,如直接排入城市污水管网,将对环境造成巨大的污染和危害。根据废物处理的3R原则以及无害化原则,化学实验室考虑废弃物的处理:1.5.1废物减量控制合理库存量,避免库存过多导致过期废弃。化学试剂按需配置,避免无故废弃,如汞、镉、铅、铬等重金属及砷等试剂,尽量按需配置,避免无故废弃污染环境。推广微型化学实验,微型化学实验是在实验操作技术中以尽可能少的试剂,来获取所需的化学信息的实验方法。1.5.2无害化处理利用“化学反应销毁法”处理。普通的酸、碱液应用常用的酸碱中和后排放;氰化钾(钠)废液应调至偏碱性,然后加入漂白粉溶液使其分解;苯并(a)芘、联苯胺类致癌物质,可拌入燃料,置焚烧炉中焚烧处理;废弃的酒精等易燃但无毒害的液体可以采用焚烧处理。1.5.3废物分类处理对于不能进行无害化处理的废物,应进行分类收集,收集废物的各种容器均应贴上标签标识。性质不相容的废物要分开存放,危险废弃物的收集容器上还应根据废物的危险性张贴易燃、有毒、腐蚀品等危险标签。盛装液体危险废弃物的容器内须按安全要求摆放;将收集好的废液放在指定的位置等待定期处理。对会产生生有毒、易燃气体或臭味气体的废液,要及时处理,防止泄漏。微生物废弃培养基应按要求处理后再密封收集废弃,并做好相应的灭菌记录。放射性废弃物应根据要求将废弃物收集密封,予以屏蔽和隔离。将各类收集好的实验室废物按要求定期或及时交予有相关资质的公司处理,并保存记录。

1.6定期检查审核并持续改进

定期对实验室化学品的安全管理系统进行回顾反思、改进完善,不定期组织检查化学品采购、储存、使用、废弃、应急准备等系列环节的日常活动是否合符规范要求,对于检查审核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整改,制定纠正预防措施,定期回顾措施的落实情况,确保纠正措施的完成。

2实验室人员的安全教育

2.1安全标识

化学实验室应设置明显的安全标识,警示、提醒实验人员的日常操作,强化操作者对实验风险的防范意识。安全标识主要有以下几类:红色表示严禁或禁止、黄色表示警告或警示、蓝色表示指示或必须遵守、绿色表示安全或可使用。醒目的安全标识能有效地影响人的行为,合理地利用安全标识可营造出一个“防”的氛围。如表示禁止的:“禁止烟火”;不能用水灭火的化学品如金属钠应标明“禁止用水灭火”。表示警告的:“当心腐蚀”、“当心中毒”、“当心有毒气体”。表示命令的:接触强酸强碱时“必须戴防护手套”;接触大量尘埃时“必须带防尘口罩”。表示提示的:“紧急洗眼装置”、“急救药箱”。

2.2安全技能培训

进入实验室的人员要经过安全教育和培训,掌握相应的实验技能和安全知识后方可参与相关实验操作。进入岗位前,应根据实验室人员接触的危险化学品种类及危险因素进行培训,如罐装气体安全培训、易燃易爆化学品安全培训等。部分实验室存在周期轮换项目的情况,在项目轮换前,实验人员要认识将要负责的项目的环境因素、危险源和操作注意事项,遵守项目的安全操作指引。当新危险化学品物质进入工作场所时,应对新物质的危险性和操作注意事项进行培训。企业实验室应每年定期组织相关的安全培训,包括:防火防爆基本知识;化学品可能对人体的危害;个人防护知识。

2.3应急培训及预演

实验人员在日常操作中发生以下化学品小泄露或小伤害事故时,可立即采取应急措施来降低事故的危害性。化学品洒、漏到地面或实验台面时,应立即做好防护,收集泄漏化学品,再进行无害化处理或移交废物公司处理。实验人员误吸有毒有害气体时,应立即转移到空气清新、通风良好的地方使其平躺;若呕吐时需及时清除呕吐物,以确保呼吸道畅通。化学品接触到皮肤,应采用相应的紧急处理措施:硫酸溅洒,应先用碳酸氢钠之类稀碱液或肥皂液进行洗涤,再用水冲洗;盐酸、硝酸等强酸溅到皮肤时紧急喷淋15min;强碱接触皮肤时,应立刻用水冲洗至皮肤不滑,再用稀释的醋酸或柠檬汁等进行中和。若危险化学品溅入眼睛,应立即撑开眼睑用水连续洗涤15min以上再就诊。除此之外,企业实验室应制定化学品泄漏应急预案和火灾应急预案,每年组织至少一次的消防演习和化学品防泄漏演习,确保全员参与演练。消防器材及防泄漏应急物品应每月定期检查,确保有效及可获取;紧急洗眼器、紧急淋浴设施和急救箱应设置在方便实验人员获取的地方,涉及毒害试剂的实验室应备有紧急解毒药品,如防氢氟酸中毒的葡萄糖酸钙软膏等。实验室应指定紧急联系人,一旦发生意外,可随时与之取得联系,进行应急指挥。

3结语

第5篇:化学品的概念范文

绿色化学即是用化学的技术和方法去减少或消灭那些对人类健康、社区安全、生态环境有害的原料、催化剂、溶剂和试剂、产物、副产物等的使用和产生。绿色化学的理想在于不再使用有毒、有害的物质,不再产生废物,不再处理废物。它主张在反应过程和化工生产中对环境友好,从根本上也即生产源头上消除污染,符合理想要求的反应就是绿色反应,符合理想要求的化学工业就是绿色化学工业,整个化学就可称之为绿色化学。

一、绿色化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绿色化学的研究是围绕化学反应、催化剂、溶剂和产品的绿色化而开展的,如图所示:

原子经济性反应最先由美国Stanford大学的B.M.Trost教授提出,它是绿色化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它的特点是:化学反应中所有参加反应的原子都进入产物中,没有“废弃物”。例如:化合反应、加成反应和分子间结构互变或异构化的重排反应都是原子经济性反应。然而,它们毕竟只是众多化学反应中的少数几种,所以在化学反应中纯粹的原子经济性反应是不多见的。(在此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化学实验中,即使是原子经济性反应,也往往会变成非原子经济性反应,因为实验中得到的产物,通常都被当作“废弃物”扔掉。)但是,我们却可以通过“收回重用”的办法,使部分非原子经济性反应变成原子经济性反应。

二、绿色化学的十二条原则

Anastas和Warner两人于1998年提出了“绿色化学的12条原则”,这些原则可作为开发和评估一条合成路线、一个生产过程、一个化合物是不是绿色的标准。

1.防止污染优于污染治理―最好是防止废物的产生而不是产生后再来处理。

2.提高原子经济性―合成方法应设计成能将所有的起始物质嵌并入最终产物中。

3.无害化学合成―反应中使用和生成的物质应对人类健康和环境无毒或毒性很小。

4.设计安全化学品―设计的化学产品应在保持原有功效同时,尽量使其无毒或毒性很小。

5.采用安全的溶剂和助剂―应尽量不使用辅物质(如溶剂、分离试剂等),如果一定要用,也应使用无毒物质。

6.提高能源经济性―能量消耗越小越好,应能为环境和经济方面的考虑所接受。

7.利用可再生资源合成化学品――只要技术上和经济上可行,使用的原材料应是能再生的。

8.减少衍生物―应尽量避免不必要的衍生过程(如基团的保护与去保护,物理与化学过程的临时性修改等)。

9.尽量使用选择性高的催化剂,而不是靠提高反应物的配料比。

10.设计可降解化学品―设计化学产品时,应考虑当该物质完成自己的功能后,不再滞留于环境中,而可降解为无毒的产物。

11.预防污染的现场实时分析―分析方法需要进一步研究开发,使能做到实时、现场监控,以防有害物质的形成。

12.防止生产事故的安全工艺―个化学过程中使用的物质或物质的形态,应考虑尽量减小实验事故的潜在危险,如气体释放、爆炸和着火等。

绿色化学使用化学品的原则是:(1)不用危害品(reject);(2)减少用量(reduce);(3)循环使用(recycle);(4)收回重用(reuse)。简称为4R原则。它的核心是预防污染。

三、绿色化学中重要的概念

以下几个有关的概念,将有助于大家从定性到定量角度更深刻地理解绿色化学。

1.原子经济是由斯坦福大学Barry Trost教授提出来的,它是一个关于有多少反应物转变成最终产物的概念。它的定量表述是:

%原子利用率=期望产物式量×100/(期望产物+废弃产物)式量

由于反应中生成的副产物不易确定,又采用“原子经济百分数”:

%原子经济=被利用的原子总式量×100/使用的所有反应物的总式量

2.绿色化学反应理想的绿色化学反应是参加反应的分子中的原子100%转化成产物,实现“零排放”,充分利用了资源,又不产生污染。

3.绿色产品指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和使用后不会危害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产品具有合理的使用功能和使用寿命,产品易于回收利用和再生,在自然环境条件下易于降解。

四、绿色化学与环境治理

绿色化学是研究和设计在科研与生产过程中,实现没有或尽可能少的环境负作用,遵循“原子经济性”原则,并在技术上、经济上可行的化学过程。绿色化学与环境治理是属于两个不同层次的概念。环境治理是对已被污染的环境进行治理,使之恢复到被污染前的面目;而绿色化学则是从源头上阻止污染物生成的新策略,即污染预防,如果没有污染物的使用、生成和排放,也就没有环境被污染的问题,所以说防止污染优于污染治理。

第6篇:化学品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工业循环冷却水;脱盐水;污水处理

Abstract: water is the foundation of human survival and the lifeblood of industrial production operation, is also China's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f "the three strategic resources" one. Our industrial economic high speed growth, industrial water demand will continue to grow. Chemical industrial development from largely to water brought the new technology revolution, and the use of modern technology can be from new direction to water related aspects of the design, the following will be introduced in all aspects.

Keywords: industrial cooling water; Water desalination; Sewage treatment

中图分类号:S27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工业循环冷却水

水处理化学品,也称水处理剂,它包括工业、城建、环保等方面用于水处理过程的各种药剂,在工业用水中应用广泛,是一类重要的精细化学品。工业冷却用水在我国工业用水中占了相当大的比重,是我国目前和今后工业节水工作的重点,围绕着提高工业循环冷却水的循环再利用率,实现废水深度处理 后的回用,降低对水资源的污染,实现低排放和零排放,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化学品也将面临着新的市场机遇和挑战。但不管怎样,水处理化学品仍是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市场的主流。水处理化学品是精细化学品中一类重要的专用化学品,也是工业冷却水处理技术中最基础且最重要的物质,包括缓蚀剂、阻垢分散剂、杀菌灭藻剂、絮凝剂及各类辅助药剂等,应用广泛、用量大,已为工业企业创造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从水处理常用的阻垢剂、缓蚀剂、杀菌剂、絮凝剂等专用化学品的市场发展来看,市场呈快速增长状态。水处理化学品的绿色化是工业水处理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绿色水处理技术的核心首先是水处理化学品的绿色化,即水处理化学品自身无毒无害。生物可降解性、不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以及化学品加工生产过程对环境友好。

1.1无磷缓蚀剂

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中常用的缓蚀剂铬酸盐、亚硝酸盐等缓蚀效果虽好,但毒性大。钼酸盐、钨酸盐等虽然毒性较低,但目前市场价格较高。因此,我国工业循环冷却水中常用的缓蚀剂仍主要以无机和有机膦类为主,如无机聚磷酸盐、羟基乙叉二磷酸(胍DP)、2.羟基膦基乙酸(HPA)、多元醇磷酸酯等,产品应用广泛,生产企业众多,年生产规模已达几十万吨。除此以外,锌盐也是工业循环水中常用的一种缓蚀剂。含磷水处理化学品大量、无规排放将加重自然水域的环境污染己成为工业水处理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国内外研究机构虽然都在积极开发绿色环保的无磷缓蚀剂,但得到实际应用和工业化的产品并不多。市场仍急需能够真正适用于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具有良好缓蚀性能的无磷缓蚀剂。

1.2可生物降解阻垢分散剂

水处理产业中发展最快、产业化程度最高的产品就是阻垢分散剂,主要包括有机膦、有机膦羧酸、水溶性低分子量聚丙烯酸及其共聚物等。但是国内外近年来的研究成果表明:尽管多数聚羧酸阻垢分散剂毒性较低,但它们一般无法在微生物和真菌的作用下分解成简单、无毒的物质,若在水体中长期大量富集,也将加重环境的污染。我国在“十五”期间重点支持了一批可生物降解的阻垢分散剂的开发,如聚天门冬氨酸(PASP)、聚环氧琥珀酸(PESA)、聚环氧磺羧酸(PESC)、低分子量聚谷氨酸(LMPGA)等,使我国可生物降解“环境友好”型阻垢分散剂的研究开发取得了一定的进展,部分产品已实现了工业化生产。

1.3环境友好杀菌灭藻剂

水处理杀菌灭藻剂主要是用于抑制或杀灭水中的细菌、藻类和真菌等的滋生和繁殖,从而控制循环冷却水系统中的微生物腐蚀和微生物粘泥,保证工业生产的安全正常运行。常规的杀菌灭藻剂对人类和水生物都有不同程度的毒性,并经常在环境中累积,导致对环境的长期性危害。如常用的氯化型杀菌剂,易在水中产生三卤代甲烷等对人体有害物质。以季铵盐为代表的非氧化型杀菌剂,毒性仍偏高,难以生物降解。国内外已开发并工业化的低毒、环境友好的杀菌灭藻剂有:美国Albright&wilson公司发明的季锛盐杀生剂――四羟烷基硫酸磷(THPS)、美国Rohm and Hass公司开发的有机硫类杀菌灭藻剂一 ,5一二氯…2 n辛烷.4.异噻唑啉酮.3.酮 (DCOI)以及使用后基本上无残留无残毒对环境无污染的二溴次氮基丙酰胺(DBNPA)等。我国近期开发的以胺、季铵化试剂、二卤代物、硫化试剂等为主要原料,经取代、季铵化、再取代等反应合成的一种有机硫聚季铵盐,对菌、藻都具有良好的杀灭和抑制作用,同时低毒、低泡、易降解,是可用于循环水系统的环境友好粘泥抑制剂,在863计划中也将完成中试研究。

1.4可生物降解絮凝剂

目前废水处理的方法有生化、离子交换、吸附化学氧化、电渗析和絮凝沉降等,其中应用最普遍、最广泛、成本最低的处理方法仍是絮凝沉降法。众多的絮凝剂中,铝盐的应用最广泛,实验证明铝盐对生物体有一定毒性,须解决水中残留铝脱除等遗留问题,因此多功能复合型高效絮凝剂、氧化型絮凝剂、吸附型絮凝剂以及无毒、高电荷、高相对分子质量的阳离子有机絮凝剂、天然高分子絮凝剂、生物絮凝剂技术是今后产业发展的重点和

趋势。

水处理化学品仍在工业水处理市场中占 主导地位,市场稳定增长,尤其是中国水处理化学品市场增长速度更快,以可生物降解阻垢分散剂和无磷缓蚀剂为代表的环境友好型水处理化学品将推动着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化学品向无磷化、绿色化的方向发展。污水回用等水处理新技术的应用,使循环水质更加多元化和复杂化,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也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更大的挑战,需要我国水处理行业不断创新、不断进取,为创建节约型社会奠定基础。

2脱盐水

脱盐水装置处理从界区外送来的原水,经原水预处理装置,将水中存在的颗粒、胶状物截留,使产品水中的悬浮物含量降低。将所含易于除去的强电解质除去或减少到一定程度的水。脱盐水中的剩余含盐量应在1~5 毫克/升之间。制取脱盐水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①蒸馏法,使含盐的水加热蒸发,将蒸气冷凝即得脱盐水;②离子交换法,使含盐的水通过装有泡沸石或离子交换剂的交换柱(见离子交换),钙、镁等离子留在交换柱上,滤过的水为脱盐水;③电渗析法,借离子交换膜对离子的选择透过性,在外加电场作用下,使两种离子交换膜之间的水中的阳、阴离子,分别通过交换膜向阴、阳两极集中。于是膜间区成为淡水区,膜外为浓水区。从淡水区引出的水即为脱盐水。蒸馏法多用于实验室用来洗刷容器或制备溶液,适用于量不多纯度要求较高场所。离子交换法与电渗析法多用于化工业如锅炉用水可以减少结垢和腐蚀,适用于量大纯度要求不是很高的场所。又名蒸馏水。这种水质去除了强电解质,剩余的含盐量在1~5mg/L之间。

3污水处理

当今世界, 污水处理的主要对象为有机物氨氮和磷酸盐。传统上, 氨氮的脱除一般由生物氧化和硝化/反硝化完成;磷酸盐或通过细菌的生物聚集、 或靠化学沉淀去除。污水排放标准的不断收紧是目前世界各国普遍的发展趋势; 以控制富营养化为目的的氮、 磷脱除已成为各国主要的奋斗目标。无疑, 应付日趋严格的排放标准, 传统工艺会因上述弊端而雪上加霜。在此情形下, 发展可持续污水处理工艺变得势在必行。所谓可持续污水处理工艺就是朝着最小的COD氧化、 最低的 CO2 释放、 最少的剩余污泥产量以及实现磷回收和处理水回用等方向努力。这就需要以较综合的方式来解决污水处理问题, 即污水处理不应仅仅是满足单一的水质改善, 同时也需要一并考虑污水及所含污染物的资源化和能源化问题,且所采用的技术必须以低能量消耗 (避免出现污染转移现象) 、 少资源损耗为前提。发展新颖的污水生物处理工艺依赖于在微生物学及生物化学方面的新发现或新认识。以 “厌氧氨氧化” 和 “反硝化除磷” 技术为蓝本, 详细介绍它们的技术原理、 工艺流程以及在欧洲的应用情况; 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一个以转换有机能源 (甲烷) 、 回收磷化合物 (鸟粪石) 和回用处理水 (非饮用目的) 为目标的可持续城市污水生物除磷脱氮技术推荐工艺。可持续生物除磷脱氮工艺技术基础目前欧洲以单一去除 COD 为目的的污水处理工艺已不多见, 代之以除磷脱氮为主要对象的生物营养物去除工艺。一方面, 这是迫于污水排放标准不断提高的压力; 另一方面, COD氧化以能消能, 同可持续污水处理概念相悖。从这个意义上说, 污水处理过程中应最大限度地降低 COD消耗量并使过剩的 COD甲烷化。这样一个概念对实现可持续污水处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磷的生物摄/放过程中, 反硝化除磷细菌以硝酸氮取代氧作为电子接受体, 也就是说反硝化除磷细菌能将反硝化脱氮和生物除磷这两个原本认为彼此独立的作用合二为一。显然, 在结合的除磷脱氮过程中, COD 和氧的消耗量均能得到相应节省。比较传统的专性好氧磷细菌去除工艺,反硝化除磷细菌能分别节省约 50%和 30%的 COD与氧的消耗量, 相应减少剩余污泥量 50%。在反硝化除磷过程中由于 COD需要量的大为减少,过剩的 COD 因此能被分离, 并使之甲烷化, 从而避免COD单一的氧化稳定 (至 CO2) 。归因于曝气能量的减少, 以及过剩 COD 甲烷化后能量的产生, 这种综合的能量节约最终会导致释放到大气的 CO2 量明显减少。因此, 具有反硝化除磷细菌富集的处理系统可以被视为可持续处理工艺。传统上, 两个已得到充分确认的生物途径, 硝化与反硝化被应用于污水处理的生物脱氮。这种传统生物脱氮途径从可持续角度看并不是最佳的, 因为充分地氧化氨氮到硝酸氮首先要消耗大量能源 (因曝气) ; 其次, 还需要有足够碳源 (COD) 来还原硝酸氮到氮气。对这一传统脱氮途径的改进可借助于新近由荷兰 TU Deift 研发的一种中温亚硝化技术来实现。在亚硝化/反硝化脱氮途径中, 亚硝酸氮为仅有的中间过渡形态; 这一途径无论对氧化还是还原均能起到最小量化的作用, 意味着 O2 和 COD消耗量的双重节约。显然, 亚硝化/反硝化脱氮途径可以成为一种可持续的脱氮技术。此外, 荷兰 TU Deift 研究人员几乎在同一时期还试验确认了一种新的氨氮转换途径, 这使得氨氮以亚硝酸氮作为电子接受体而被直接氧化至氮气成为可能。这种厌氧条件下的氨氮氧化与亚硝化过程相结合在工程上能够实现氨氮的最短途径转换, 这就意味着生物脱氮过程中源与资源消耗量的最小化完全可能。与传统脱氮工艺相比较, 很明显, 由厌氧氨氧化与亚硝化工艺相结合的氮的完全自养转换方式是一种最可持续的污水脱氮途径。自养脱氮技术原理:厌氧氨 (氮) 氧化辅以亚硝化是实现自养脱氮的最有效途径。厌氧氨氧化与中温亚硝化均是近十年来由荷兰代尔夫特工业大学生物技术实验室所开发的新工艺。厌氧氨 (氮) 氧化 指的是厌氧条件下氨氮以亚硝酸氮作为电子接受体直接被氧化到氮气的过程, 能够支持自养细菌生长。

结语

现代化工行业的发展大抵能做出以上的给水排水设计,这些技术都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变我们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和农业用水的利用和维护,并且都是非常绿色环保的。随着以后工业技术的不断革新发展,新的方法也会不断更新和诞生。

参考文献

李本高 现代工业水处理技术与应用 2004

第7篇:化学品的概念范文

品牌是决定产品是否有高溢价以及客户黏性的关键之一,在印制板化学品领域,品牌的形成来源于深厚的研发实力与长期的市场美誉度。两个公司作为百年企业,自然有着较强的企业品牌影响力。然而由于细分市场的不同,不同市场对两个公司也有着不同的识别。在水平镀及棕化市场,人们自然的反应是安美特;在垂直镀金属市场,人们自然的反应是罗门哈斯。这种品牌识别作用有如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在细分市场上确保了市场优势形成了自然壁垒,同时弱势项目也因优势产品积累的综合品牌美誉度而身价大增;另一方面也让公司其他产品在市场上面对强有力对手时略显尴尬。由于研发需要的大量沉没成本,赢家通吃的现象在纯技术领域很难完全实现。这也给国内厂家提供了启示,集中企业优势资源于某一细分市场,打造在该细分市场的品牌知名度是迅速实现企业层次提升的方法之一。品牌的核心是性格,品牌的灵魂是信仰。在印制板化学品这个特殊的领域,两个公司均赋予品牌绿色环保的内涵,努力打造清洁生产的概念,实现了行业准则制定,不但满足了市场需求也不断形成了进入壁垒。

2市场营销的决策力——团队

在战略与研发中细分市场后,在印制板化学品领域竞争激烈的今天,两个公司都特别注重依靠优秀的人才来进一步实现与其他公司的差异化。在团队上,两个公司表现出了一致性,一方面通过吸收重点院校符合专业需要的学生进行内部培养,另一方面依靠高于市场的待遇吸收国内印制板领域经验丰富的人群。对外打造一种精英团队的概念,团队对外展示的形象及专业水准代表了公司品牌,形象及行业地位。在团队面对客户时,公司给予了大量有形物质资源与无形品牌资源的支持,使得团队人员面对客户时能够充满自信及自豪感,从而进一步提高了产品及品牌的附加值,为全员营销的实现奠定了基础,为企业发展提供了良性循环。以盈利为导向的企业经营中,两个公司均一方面强调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对连续服务数年的员工根据员工特质,重点培养,颁发可观的奖金与福利,鼓励其他员工看齐;另一方面特别借助经营环境变化时对部分员工予以辞退,并不惜支付大量的补偿金来实现一定的流动性以补充新鲜血液给企业带来新的思维碰撞。

3市场营销的执行力——服务

作为印制板市场最重要的一环,技术服务是决胜市场的关键一击。寄希望依靠高于业内平均水平的团队来一劳永逸解决问题是不现实的。依靠科学合理的管理构架和体系是确保团队发挥协同作用,最大化功用的关键。在这一点上两家公司与其他跨国公司表现出了高度一致性。技术服务部门作为前线工兵服务于客户一线,有如工厂生产部门是确保业务顺利运行的核心;各个产品的产品组有如工厂的工艺部,对一线无法解决的问题及时依靠更加专业的产品团队协同作业进行解决;而执行KeyAccount策略的客户经理不但保证公司可以有效顷听客户的声音,及时满足客户需求外,还是销售目标的具体承担者。虽然在策略客户及重点客户上,两个公司都拥有一套完整的体系来支撑运做,但是对非重点客户可能受限于运营费用及对销售业绩的微弱影响,似乎两个公司都没有投放资源来支撑非重点市场,而这恰好是国内企业得以生存与发展的基石。在相对的成本优势下,国内企业完全可以实现在小市场的有效服务,重点市场的KeyAccount服务,打造另一套不同的更适合中国国情的客户管理体系。

4市场营销的传播力——推广

某营销学界大师曾说过:“只会做销售而不懂得传播市场信心,就好像在黑暗当中给情人暗送秋波”。在研发的支撑下,两个公司均频繁推出升级换代产品或者新产品,来表达自己作为行业领导者的地位,增强市场信心。在推广渠道上双方也表现出了相似性,由于行业及产品的专业性,大规模的撒网宣传并不能起到好的效果。两个公司主要通过两个渠道对产品进行推广:第一通过现有渠道针对目标客户,在客户端进行新产品的宣讲会或新技术讲解会,这是一个双赢的做法,一方面对客户端起到了培训的作用,进一步加强了与客户的紧密关系,同时也给客户暗示了公司强大的产品能力与引领技术潮流的能力,使客户始终保持对自己的信心;另一方面也以极低的成本实现了产品的有效推广,获得回报的概率也相当的高;第二通过举办行业论坛或者以参加行业展览会为契机进行技术宣讲以及在行业知名期刊杂志上直接以产品广告或者技术文章的方式进行产品及品牌推广,实现在市场上的传播及影响。在一些印制板化学品细分市场,一些国内企业即使目前暂时无法拥有如这两家公司般的行业地位来借助品牌进行推广,但是国内企业更加本土,在关系营销上更胜一筹,国内企业完全可以实现以关系为纽带,以自身技术为依托,吸收其他公司好的推广方式实现有自身特色的市场推广。

5总结

通过对两家公司的市场营销策略进行剖析,不难发现他们在市场营销的五力中很多时候都存在相似的部分,这是市场规律决定的,这也给国内企业提供了参考,如果没有完整企业战略战术安排的企业不妨直接学习消化这些公司已经成熟的机制,已经有了完整战略战术的国内企业也可以对比思考,面对对手的市场策略,自己究竟怎么样才能更贴近本土需求,更有竞争力,更有长远发展潜力。

6结语

第8篇:化学品的概念范文

长期以来,学校化学实验侧重较单一的教材知识和验证性实验,缺乏综合性实验,学生长期处于一种“实验—污染—再实验—再污染”的模式中,这容易使学生形成“环境保护就是治理污染”的错误思维方式。这就需要对化学课程进行改革,改进实验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化学理念,开展化学实验绿色化就能很好的体现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

一、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

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创新是教育制度改革的灵魂,教育制度创新的重点是课程创新。新课程与以往相比有着重大变化,它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个性和完整的人格,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健康的审美情趣的形成以及科学和人文素养的培养等。化学科学尤其是化学实验需要在实践过程中融入新课程改革的思想和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绿色化学概述

绿色化学又称环境无害化学、清洁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是指设计没有或者只有尽可能小的环境负作用,并在技术上和经济上都有利的化学品和化学过程。

绿色化学的提出是可持续发展对环境的挑战。它是一门从源头上防止污染的化学,其核心内涵是在反应过程和化工生产中,尽量减少或彻底消除使用和产生有毒物质,减少化学污染的生成。

1. 绿色化学的特点

绿色化学研究的中心问题是化学反应。化学工艺及其产物具有四方面特点:①化学反应的原料是无毒无害的;②反应条件如溶剂、催化剂是无毒无害的;③反应产物是对环境是友好的;④化学反应具有原子经济性,废物无污染。

2. 绿色化学研究的内容

一般来说,一个化学反应受四方面影响:①反应原料的性质;②反应条件;③反应产物的性质;④反应合成的路线。这四方面也是绿色化学研究的内容。

当前绿色化学研究的重点是:①改进实验,研究变换反应原料,设计对人类健康和环境保护的物质,这是绿色化学的关键部分;②改善反应条件,提高产率,减少废物的生产和排放,降低危害;③选择更安全、对环境更友好的合成路线。绿色化学着眼于安全、环保这两个概念,不仅针对人类的健康,还包括整个生态环境的保护。

三、化学实验绿色化研究

1. 化学实验绿色化

化学实验绿色化是以绿色化学的理论和方法为核心和基本原则,对化学实验进行改进,尽可能减少环境污染或无污染,使化学实验过程达到绿色化的方法。

化学实验绿色化是新世纪化学实验改革的重点方向和崭新课题,是用预防化学污染的新思想和新技术对常规实验进行改革而形成的化学实验新方法。它的目标是选择对环境无毒无害的反应原料来进行化学实验,合理的设计实验装置,严格要求实验过程,并妥善做好实验后的处理工作,使整个化学实验实现零污染。通过上述来实现绿色化学的要求和目的。转贴于

2. 实现化学实验绿色化的方法和途径

(1)树立绿色化学思想观念,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在化学课堂教学和实验过程中注重向学生灌输“绿色化学”的理念,具体体现绿色化学的新概念、新方法和新技术。这不仅能够使绿色化学的概念植入学生的头脑中,还能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培养预防化学污染的新思想。

(2)开展微型化学实验

在微型化的实验装置中进行的化学实验称为“微型化学实验”。微型化学实验着眼于环境安全和污染预防的需要,其试剂用量是常规实验的十分之一,反应时间节约三分之一。由于反应的原材料大大减少,实验设计时更安全,且污染小、效率高,更贴近绿色化学的要求。

(3)改进对环境危害较大的实验

许多有机化学反应如溴苯的制备;具有放射性元素参与或生成的反应等,应该废除或改进。这些化学实验对人体健康和自然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和污染,应选择无毒害的实验或毒性很小的实验来代替。

(4)利用计算机辅助多媒体仿真实验

第9篇:化学品的概念范文

产品已走向第三代

上世纪90年代初,自从姜伟的延生护宝液推出补肾这一概念后,从那时起到现在,各种类型的产品此起彼伏,推成出新。10年前以做蜂王浆起家的汇仁肾宝这一品牌做成了中药单品销售第一,只是这几年销售明显下滑,显得沉寂了点。从几年前的御苁蓉到近期风头较劲的如可邦胶囊、张大宁补肾胶囊、补肾益寿胶囊等等,有的视保健品、有的视OCT,他们以其独特的产品定位,差异化的诉求手段赢得了市场强烈反响,其中有的号称能“激活肾动力”,有的则“补肾治虚,调节免疫”,把肾虚与提高机体免疫力,去除亚健康联系起来。

到目前为止,补肾类保健品已经发展到了第三代产品,是以动物器官为原料配置而成,比如,用鹿鞭、鹿茸、鹿血等作为原料加入一些壮阳的成分配制而成,这一代产品有效果,但是副作用很大,使男性体力透支严重,给男性的身体健康带来不利影响;第二代产品,是以动物器官为原料另外添加了化学品,如加入激素类成分等,这一代产品效果比第一代更迅速,但是副作用也相应增大,常时间服用会给生命带来危害,另外,高血压,心脏病等病人不能服用,否则有生命危险;第三代产品,可补充调节人体微量元素,它不是通过激素或者化学品来发挥作用,而是通过平衡人体细胞的代谢,达到强身健体、延缓衰老的效果,在技术上也更加先进,更加成熟,因为是使营养平衡代谢而发挥作用,所以没有副作用。对于这三代产品目前的发展状况,笔者认为,第一代产品正在被淘汰,第二代正逐渐没落,第三代使男性保健品的发展方向。由于社会竞争压力大,就业环境严峻,男性既是家庭的顶梁柱,又是社会的中坚力量,这种社会角色找出男性易出现一些健康问题,另外,男性对生活的质量比较讲究,所以激发了男性保健品的市场容量,使其越来越大.。

在众多的以“肾虚”作为诉求重点的补肾产品中,其实大多数是以市场追随者的角色出现的,就其肾虚的认识,往往一知半解。作为“肾”研究研究权威,中国科学院院士沈自伊提出,肾虚使人体衰老的体现,由此可见,现在众多的补肾产品,实际上是以中年人作为目标消费群来展开的。

现在男性性健康已成为诸多医药保健品宣传推广中的热门话题,为了尽快抢占市场求得回报,一些产品广告往往通过心理暗示和恐惧诉求手法开道,有时常常误导消费者。

市场已分化为三个层面

就目前男性保健品市场来看,一般可分为三个层面:第一层面使高端市场,高炒作概念吸引消费者的眼球,这个层面使通过搞差异化,高举高打,透支市场资源,定位于商务人士;第二个层面使终端市场,靠广告的狂轰乱炸,尤其是靠地方媒体大力宣传来吸引客户;第三个层面是低端市场,走品质吸引回头客,他们不炒作,在宣传上很平和,定位在工薪阶层。前一阶段,大家都很关注“蚁力神事件”,甚至有人说补肾壮阳的保健品时“伟哥”的新包装,事件的发生在世界上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使消费者对保健品的信誉度产生怀疑。不是吗,许多男性保健品,在宣传上竭尽神乎其神之能事,让消费者误认为补肾药是“壮阳药”、以为“一吃就灵”。其实有一部分是由于心理因素导致的性功能减退,在吃了补肾药以后,自认为性功能没问题了,于是在信心的作用下,产生了改善性功能的结果,补肾要只是起到壮胆作用。

当各种各样的补肾广告不断刺激人们的眼球时,人们的潜在或是现实欲望在广告宣传的诱导下被充分唤醒。君不见,近几年来,各种品牌的六味地黄丸、生脉饮纷纷抢摊登陆,由于男性迫切的愿望需求和急功近利的心理影响,使得多数产品功能的主导诉求都大同小异,“1粒见效,几天见效”等等夸大似的许诺和骇人听闻的概念炒作铺天盖地,甚至有的为了尽快抢夺市场,不惜在成分中添加激素,笔者认为,这也是补肾类产品很难形成全国性品牌的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