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防暑安全预案范文

防暑安全预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防暑安全预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防暑安全预案

第1篇:防暑安全预案范文

关于防溺水安全倡议书一

每年盛夏,不少人选择了游泳这个避暑的方法。但每年时有学生溺水事件的发生,蓓蕾初开,前程无限,却被无情的河水所吞噬,令人痛心。为创设更安全的学习生活环境,努力杜绝此类悲剧的再次发生,我们特向全校学生发出以下倡议:

一、树立安全意识,加强自我保护,不参与那些危险的活动,不到危险、陌生的河域游泳。

二、在有家人陪伴地前提下,到安全的、正规的游泳池游泳。

并要做好相应的准备活动,防止溺水事件的发生。

三、学会相关的防溺水知识,并能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际。

四、从我做起,严守学校纪律。

坚决不参与危险的外出游泳活动。

五、在加强自我安全意识的同时,亦努力做好说服教育工作,对于那些违反学校纪律,私自外出洗冷水澡的行为,要坚决抵制并劝阻。

六、严禁私自或结伴到水库、沙溪河等水域嬉戏或游泳。

七、严禁在设有“禁止游泳”或“水深危险”等警示标语的水域处下水戏水。

八、严禁在公园尤其是靠河处逗留玩耍。

九、严禁私自到河边看涨大水。

十、严禁自行下河救人。

生命是宝贵的,每个人都只有一次,她不象财富能失而复得,也不象离离原上草周而复始。谁失去了生命,不仅仅是自己失去了一切,还要给活着的亲人留下心灵的创伤。同学们,我们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和希望,我们一定要珍惜青春,努力学习,积极要求进步,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共同担负起历史和时代的重任。让我们行动起来,“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珍爱生命,预防溺水,杜绝悲剧的发生。

关于防溺水安全倡议书二

亲爱的同学们,为积极响应教育部近期在学生中开展防溺水事故教育的号召,努力杜绝游泳溺水悲剧的再次发生,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树立安全意识,加强自我保护,正确评估自身的游泳水平,不到那些陌生危险的自然水域,如深潭、野塘和溪边等处游泳;

二、必须在有家长陪伴的前提下,到安全正规有救生员值岗的游泳场所游泳,下水前要了解自身的身体状况,并充分做好热身活动,到安全的水域下水,防止溺水事件的发生;

三、即使在游泳池,也不要依赖充气浮具,并听从救生员的管理,严禁在游泳池边追逐打闹,推搡他人,跳水潜泳等危险动作;

四、学会相关游泳防溺水知识,并掌握一定的自救技能,如遇同伴溺水,请勿下水,降低重心借助棍、绳和衣服等可用于救生的器材,进行施救,同时千万不要忘记向成人求助;

五、预防溺水的最好方法是到正规的游泳场所参加游泳培训,尽早学会游泳,掌握自救技能。

六、不要到塘江边去玩水,不到江堤下行走、玩耍和观潮,安全观潮必须在大人的陪同下进行。

同学们,我们是国家、民族和家庭的希望,我们一定要珍惜时光,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身各方面的素质,让我们携起手来,“学习游泳促健康,掌握知识防溺水”,杜绝悲剧的发生。

关于防溺水安全倡议书三

随着期末考试的临近,中小学生的暑假生活马上就要开始了。每年暑假,孩子的安全问题都是家长和社会十分关注的话题。在孩子面临的诸多危险中,“溺水”是威胁中小学生安全的“头号杀手”。那么,应该怎样为孩子构筑防溺水“保护墙”呢?

首先,学校要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在海口景山学校,“家长进课堂”活动中就有专业游泳教练教授暑期如何防溺水专题,从如何学习游泳,如何判断水情,如何选择游泳场地,如何自我保护、自救和他救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讲解。同时,开展水中实操课,现场模拟演示自救和他救的要领,让学生有更直观和深刻的认识。建议有条件的学校开展相关课程或开展主题班会,从学校宣传教育的角度,走好暑期防溺水第一步。另外,比如把防溺水常识编成卡片、歌谣,甚至是编成游戏等形式,都是非常可取的。寓教于乐,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其次,家长要做好监管。发生学生溺水事件,家长疏于监管是重要原因之一。家长在自己纳凉解暑的同时,千万不能忽略孩子在水中的安全。一些家长因为工作忙,无暇顾及孩子的暑期生活,这会让孩子的安全隐患又增加许多。建议学校在放假前组织教师进行家访,落实家长预防孩子溺水的监管责任,实现学校教育与家庭监管的无缝对接。

第三,相关职能部门与社会力量需共同搭建安全防线。社区、游泳馆、游泳池、有开放水域的公园里的管理者,应全面进行救生员持证上岗的自查工作,规范救生员队伍,增强救生员技术能力与责任心。建立全面的监控系统,在重点水域增设监控点,并安排专人值守。建议在塘坝、水渠、水库、海滩等地方增设明显的警示标牌,由街道干部、民警、志愿者组成巡逻队,开展隐患排查工作,并以网格化管理为基础,共同编织学生暑期防溺水安全网。

第四,学生自身游泳技能的提高。过去几年,曾有人建议学生远离水域,不要游泳,这无疑是因噎废食的“自我保护”,我们应该更积极地面对问题,与其“远离”,不如“学会”—真正掌握自救知识和游泳技能,将终生受用。

关于防溺水安全倡议书四

亲爱的同学们:

我们的安全健康,不仅关系到自己未来美好的生活和家庭的幸福,更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祥和稳定。时近盛夏,天气炎热,不少人选择了游泳这个既能避暑又能锻炼身体的方法。但一些同学由于安全意识淡薄,忽视学校的安全教育,私自到河里玩水游泳,造成溺水死亡事故不断发生,每年全国因安全事故死亡的学生中,溺水和交通死亡的占60﹪。蓓蕾初开,前程无限,却被无情的'河水所吞噬,看到一条条鲜活的生命被葬送,看到一个个美满的家庭惨遭不幸,令人痛心。珍爱生命,警钟长鸣,为了创设更安全的学习生活环境,杜绝此类悲剧的再在你我身边发生,我们特向全校师生发出以下倡议:

一、珍爱生命,接受学校的安全教育,树立安全意识,加强自我保护,不参与危险的水上活动,不下河中游泳。

二、在有家人陪伴地前提下,到安全的、正规的游泳池游泳,并要做好相应游泳前的准备活动,防止溺水事件的发生。

三、学会相关的防溺水知识,并能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际。

四、从我做起,严守学校纪律。

坚决不参与危险的校外游泳活动。发现有同学私自去河中游泳或做危险的事要及时阻止,并及时报告老师。

第2篇:防暑安全预案范文

[关键词]网络安全 防火墙技术 服务器

古时候,人们常在寓所之间砌起一道砖墙,一旦火灾发生,它能够防止火势蔓延到别的寓所。自然,这种墙因此而得名“防火墙”。现在,如果一个网络接到了Internet上面,它的用户就可以访问外部世界并与之通信。但同时,外部世界也同样可以访问该网络并与之交互。为安全起见,可以在该网络和Internet之间插入一个中介系统,竖起一道安全屏障。这道屏障的作用是阻断来自外部通过网络对本网络的威胁和入侵,提供扼守本网络的安全和审计的唯一关卡。这种中介系统也叫做“防火墙”,或“防火墙系统”。

简言之,一个防火墙在一个被认为是安全和可信的内部网络和一个被认为是不那么安全和可信的外部网络(通常是Internet)之间提供一个封锁工具。在使用防火墙的决定背后,潜藏着这样的推理:假如没有防火墙,一个网络就暴露在不那么安全的Internet诸协议和设施面前,面临来自Internet其他主机的探测和攻击的危险。在一个没有防火墙的环境里,网络的安全性只能体现为每一个主机的功能,在某种意义上,所有主机必须通力合作,才能达到较高程度的安全性。防火墙的作用是防止不希望的、未授权的通信进出被保护的网络,迫使单位强化自己的网络安全政策。

网络防火墙技术是一种用来加强网络之间访问控制,防止外部网络用户以非法手段通过外部网络进入内部网络,访问内部网络资源,保护内部网络操作环境的特殊网络互联设备。它对两个或多个网络之间传输的数据包如链接方式按照一定的安全策略来实施检查,以决定网络之间的通信是否被允许,并监视网络运行状态。根据防火墙所采用的技术不同,我们可以将它分为四种基本类型:包过滤型、网络地址转换―NAT、型和监测型。

包过滤型。包过滤型产品是防火墙的初级产品,其技术依据是网络中的分包传输技术。网络上的数据都是以“包”为单位进行传输的,数据被分割成为一定大小的数据包,每一个数据包中都会包含一些特定信息,如数据的源地址、目标地址、TCP/UDP源端口和目标端口等。防火墙通过读取数据包中的地址信息来判断这些“包”是否来自可信任的安全站点,一旦发现来自危险站点的数据包,防火墙便会将这些数据拒之门外。系统管理员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制订判断规则。包过滤技术的优点是简单实用,实现成本较低,在应用环境比较简单的情况下,能够以较小的代价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系统的安全。但包过滤技术的缺陷也是明显的。包过滤技术是一种完全基于网络层的安全技术,只能根据数据包的来源、目标和端口等网络信息进行判断,无法识别基于应用层的恶意侵入,如恶意的Java小程序以及电子邮件中附带的病毒。有经验的黑客很容易伪造IP地址,骗过包过滤型防火墙。

网络地址转化―NAT。网络地址转换是一种用于把IP地址转换成临时的、外部的、注册的IP地址标准。它允许具有私有IP地址的内部网络访问因特网。它还意味着用户不许要为其网络中每一台机器取得注册的IP地址。在内部网络通过安全网卡访问外部网络时,将产生一个映射记录。系统将外出的源地址和源端口映射为一个伪装的地址和端口,让这个伪装的地址和端口通过非安全网卡与外部网络连接,这样对外就隐藏了真实的内部网络地址。在外部网络通过非安全网卡访问内部网络时,它并不知道内部网络的连接情况,而只是通过一个开放的IP地址和端口来请求访问。OLM防火墙根据预先定义好的映射规则来判断这个访问是否安全。当符合规则时,防火墙认为访问是安全的,可以接受访问请求,也可以将连接请求映射到不同的内部计算机中。当不符合规则时,防火墙认为该访问是不安全的,不能被接受,防火墙将屏蔽外部的连接请求。网络地址转换的过程对于用户来说是透明的,不需要用户进行设置,用户只要进行常规操作即可。

型。型防火墙也可以被称为服务器,它的安全性要高于包过滤型产品,并已经开始向应用层发展。服务器位于客户机与服务器之间,完全阻挡了二者间的数据交流。从客户机来看,服务器相当于一台真正的服务器;而从服务器来看,服务器又是一台真正的客户机。当客户机需要使用服务器上的数据时,首先将数据请求发给服务器,服务器再根据这一请求向服务器索取数据,然后再由服务器将数据传输给客户机。由于外部系统与内部服务器之间没有直接的数据通道,外部的恶意侵害也就很难伤害到企业内部网络系统。型防火墙的优点是安全性较高,可以针对应用层进行侦测和扫描,对付基于应用层的侵入和病毒都十分有效。其缺点是对系统的整体性能有较大的影响,而且服务器必须针对客户机可能产生的所有应用类型逐一进行设置,大大增加了系统管理的复杂性。

监测型。监测型防火墙是新一代的产品,这一技术实际已经超越了最初的防火墙定义。监测型防火墙能够对各层的数据进行主动的、实时的监测,在对这些数据加以分析的基础上,监测型防火墙能够有效地判断出各层中的非法侵入。同时,这种检测型防火墙产品一般还带有分布式探测器,这些探测器安置在各种应用服务器和其他网络的节点之中,不仅能够检测来自网络外部的攻击,同时对来自内部的恶意破坏也有极强的防范作用。据权威机构统计,在针对网络系统的攻击中,有相当比例的攻击来自网络内部。

防火墙产品不能替代墙内的谨慎的安全措施。防火墙在当今Internet世界中的存在是有生命力的。它是一些对高级别的安全性有迫切要求的机构出于实用的原因建造起来的,因此,它不是解决所有网络安全问题的万能药方,而只是网络安全政策和策略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李建军.浅谈企业级防火墙选购[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06,(03).

[2]周利江.医院网络系统防火墙的选择[J].医疗装备, 2005,(08).

[3]肖晓.教育系统网络安全新贵EDU[J]. 中国教育网络,2005,(07).

第3篇:防暑安全预案范文

关键词:蜜罐;防火墙;入侵检测;网络安全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4)22-5206-03

随着网络的普及与发展,已经而且正在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网络带给人们方便的同时,网络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传统的防御技术大多为被动防御,如入侵检测、防火墙等,这些防御手段只能根据现有的攻击方式被动进行防御,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和脆弱性,往往对新的攻击方式根本起不到防御的目的。蜜罐(Honeypot)是基于主动防御理论提出的一种网络诱捕技术,其主要功能是对攻击活动进行监视、检测和分析,但其通常只是作为一种检测方法来检测攻击。结合两种策略的优缺点,将当前最为常用的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与蜜罐技术相结合,设计了一种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和蜜罐系统联动协作的防御模型。通过联动控制系统,将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与蜜罐系统的检测与响应互动,从而最大程度地保护网络或计算机的安全。

1 蜜罐的定义

蜜网项目组的创始人Lance Spitzner对蜜罐的定义[1]是:“蜜罐是一个资源,它的价值在于它会受到攻击或威胁。这意味着一个蜜罐希望受到探测、攻击和潜在地被利用。蜜罐并不修正任何问题,它们仅为我们提供额外的、有价值的信息。”蜜罐是一种计算机和网络安全资源,可以是真实的网络系统或是真实网络环境的模拟,作为蜜网技术的低级形式,物理上通常是一台运行单个操作系统或者借助于虚拟化软件运行多个虚拟操作系统的“牢笼”主机。蜜罐系统所收集的信息可以作为跟踪、研究黑客现有技术的重要资料。

2 蜜罐的分类

随着多年的研究,蜜罐技术已经越来越成熟,按照部署目的主要分为产品型蜜罐和研究型蜜罐[2],按照交互性等级蜜罐可以分为低交互型蜜罐、中交互型蜜罐和高交互型蜜罐[3]。

1) 产品型蜜罐具有事件检测和欺骗功能,主要目的是减轻部署组织受到的攻击威胁,检测并对付攻击者,一般用在商业组织中,用来提高商业组织的安全性能,增强受保护组织的安全性。研究型蜜网的主要目的是用于获取黑客的信息,研究型蜜罐也是观察、记录、学习攻击者及其攻击行为的最好工具,而且还能学习到攻击者在攻陷一个系统后如何与其它黑客通信或者上载新的工具包等更高价值的信息。

2) 低交互型蜜罐主要是用于协助保护特定组织的产品型蜜罐。它的主要目的在于检测,具体说来就是对未授权扫描或者未授权连接尝试的检测,没有提供真实的操作系统和网络服务,所允许的交互是有限的,通常只对某些网络服务或操作系统进行简单的模拟,风险小的同时收集的信息也少,并且存在着易被黑客识别的指纹信息。典型的低交互型蜜罐有BOF、Speeter、Honeyd等。中交互型蜜罐仍然没有提供真实的操作系统与攻击者交互,但为攻击者提供了更多复杂的诱捕进程,模拟了更多更复杂的特定服务。高交互型蜜罐给入侵者提供了一个真实的操作系统和网络服务,在这种环境下一切都不是模拟的或者受限的,可以收集到更加丰富有用的信息,包括完全不了解的网络攻击方式。然而与此同时,操作系统的介入将会大大增加系统的复杂度,相应地系统所面临的威胁也就更大,部署和维护更加复杂。

3 蜜罐的关键技术

1) 网络欺骗技术。没有网络欺骗功能的蜜罐是没有价值的,因为蜜罐的价值体现是在其被探测、攻击或者攻陷的时候。网络欺骗技术因此也认为是蜜罐技术体系中最关键和最核心的技术和难题。

2) 数据捕获技术。蜜罐必须有强大的信息捕获功能,在不被入侵者发现的情况下,捕获尽可能多的信息。蜜罐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获取有关攻击和攻击者的所有信息,捕捉入侵者从扫描、探测、攻击、攻陷蜜罐主机到最后离开蜜罐的每一步动作。

3) 数据控制技术。数据控制用于保障蜜罐系统自身的安全。为了使其更像一个真实的网络或系统,通常数据控制必须在不被入侵者察觉的情形下对流入、流出的通信进行监听和控制。

4) 数据分析技术。数据分析是包括网络协议分析、网络行为分析和攻击特征分析等。蜜罐系统收集信息格式也不相同,应该有一个统一的数据分析模块,在同一控制台对收集的所有信息进行分析、综合和关联,这样有助于更好地分析攻击者的入侵过程及其在系统中的活动。

4 蜜罐系统与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联动模型

入侵检测系统和防火墙采用的是被动的网络检测和防御技术,它们一般对网络入侵行为发生时和发生后入侵检测才能起到作用。而蜜罐技术是基于主动防御理论提出的,在某些情况下,蜜罐收集用于跟踪攻击者的有用信息。由于通向蜜罐的流量都是高度可疑的,同时系统也可以把可疑流量导入蜜罐,把蜜罐作为暂时的访问替身,但由于其主要是发现攻击,防御方面有所欠缺。因此,将蜜罐技术与入侵检测系统、防火墙这三个当前最常用的防御方法相结合,实现联动防御,可以最大程度实现网络攻击的防御目的。其设计思想为在入侵检测系统和防火墙的功能基础上增加了蜜罐系统主动防御功能和联动功能。蜜罐系统与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联动模型如图1。

4.1 工作方式

通过开放接口实现互动。即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或者蜜罐系统开放一个接口供彼此调用。按照一定的协议进行通信、传输警报。这种方式比较灵活,系统启动后伪装成有漏洞的蜜罐系统。防火墙可以行使访问控制的防御功能,入侵检测系统可以实现数据采集和检测入侵的功能,丢弃恶意通信,确保这个通信不能到达目的地,并通知防火墙进行阻断,将可疑的网络流引入到蜜罐系统中,蜜罐系统主动诱捕通信信息,对通信信息进行分析,发现攻击,将攻击信息存放在日志服务器中。通过开放接口实现互动不影响防火墙、IDS产品和蜜罐系统的性能,但由于是三个系统的配合,所以要重点考虑到三者联动时的开销问题。

4.2 模型功能系统划分

该模型中分为四个部分: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蜜罐系统、联动控制系统。其各部分的主要作用为:

1) 防火墙。防火墙作为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可以配置在主机外或内部网络外,根据其机制从各种端口中辨别判断从外部不安全网络发送到内部安全网络中具体的计算机的数据是否有害,尽可能地将有害数据丢弃,达到初步的网络系统安全保障。同时,根据入侵检测系统和蜜罐系统所提供的攻击信息进行相应防御。

2) 入侵检测系统。该模块主要实现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和响应三个功能。该系统首先要对所有经防火墙过滤后流入内部网络的数据和事件进行数据采集,对数据和各事件进行分析,根据数据流特征信息从中发现违反安全策略的行为。当确定发生了入侵行为,将确定的入侵行为特征上传到联动控制系统并报警,由联动控制系统来控制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本身的防御响应机制进行防御;当发现网络出现异常行为,但确定不了是否真的为入侵行为,则上传到联动控制系统并报警,由联动控制系统发出控制指令,采用地址或端口重定向机制将网络流导入到已设置好的蜜罐作进一步的研究,避免像单一的入侵检测系统那样出现误报或漏报的情况,直接攻击到了主机。

3) 蜜罐系统。该模块主要在受保护的主机或系统上配置蜜罐系统,该系统实际上是一个网络陷阱,网络中的异常行为经过联动控制系统重定向到该模块后,一方面可以通过精心设置蜜罐系统,使其尽可能的像一个真实的系统,从而吸引并迷惑入侵者,掩盖蜜罐的欺骗性,使入侵者相信其入侵的是一个真实的系统,起到欺骗入侵者的作用;另一方面进行数据捕获及日志记录,将捕获的内容进行分析,如果发现了入侵检测系统漏报的和新出现的攻击方式,则上传至联动控制系统发出报警,由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的响应机制进行防御,并进行反跟踪信息采集和分析,在保护主机的同时进行反攻击。

4) 联动控制系统。该模块主要负责协调各部分之间工作,及时上报各种信息,根据入侵检测系统和蜜罐系统发现的攻击进行报警响应,而且可以各种情况协同控制,给系统的各个部分下达相应的响应指令。

5 总结

蜜罐技术作为一种主动防御网络安全的方法,已经成为安全专家所青睐的对付黑客的有效工具之一,它既可作为独立的安全工具,还可以与其他的安全机制联合使用。蜜罐技术本身并不能完全解决安全问题,但在与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的配合下,能够弥补原有网络安全防御系统的不足,构成更加安全的网络防御体系。

参考文献:

[1] (美)Lance Spitzner著. honeypot: 追踪黑客[M].邓云佳,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9-10.

[2] 熊华, 郭世泽, 慧勤. 网络安全――取证与蜜罐[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3:97-13.

[3] Baumann, Reto, Plattner, Christian.蜜罐S[C]. March 14 2003. Pages 3-40.

[4] 连红, 胡谷雨. 网络防御中的蜜罐技术研究[J]. 军事通信技术, 2005(2): 57-61.

[5] Lance Spitzner. Honeypots: Definitions and Value of Honeypots[EB/OL]. http://tracking- , 2003,5.29.

[6] 裴建. 防火墙的局限性和脆弱性及蜜罐技术的研究[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5):251-252.

第4篇:防暑安全预案范文

关键词:网络安全;蜜罐技术;蜜网技术;入侵检测;虚拟机;VMware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8)29-0340-02

The Project Design of Honeypot Deployment Based on Network Security

SHI Ze-quan

(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Chongqing Vocational Institute Engineering,Chongqing 400037,China)

Abstract: Honey pot technology to detect intrusion, recording the invasion process and preserve the invasion history in network security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he honey pots takes “to trick” and “delay the attack” the method is effective. But it has so many questions, just like cost too high, the attack process not to be easy to monitor, and the process diary not to be easy to preserve and so on. The Honeynet technology update the honeypot technology, the deployment of the security system, it is more confusing, more easily record-keeping,monitoring and analysis of the invasion process to the invaders. VMware used to achieve honeynet technology is the most economic and effective way.

Key words: network security; honeypot technology; honeynet technology; Intrusion detection; virtual pc;VMware

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的应用已深入各行各业,特别是企事业单位的日常管理工作更是紧密依赖网络资源。基于此,保证网络的正常运行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广泛采用的安全措施是在企业局域网里布设网络防火墙、病毒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同时在局域网内设置服务器备份与数据备份系统等方案。而这些安全网络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真能有效地保证系统的安全吗?做到了这一切系统管理员就能高枕无忧了吗?

1 问题的提出

图1为现实中常用的二层网络拓扑结构图。从图中可以看出,网络防火墙与入侵检测系统(IDS)均部署在网络入口处,即防火墙与入侵检测系统所阻挡是外网用户对系统的入侵,但是对于内网用户来说,内部网络是公开的,所有的安全依赖于操作系统本身的安全保障措施提供。对一般的用户来讲,内网通常是安全的,即是说这种设计的对于内网的用户应该是可信赖的。然而对于诸如校园网的网络系统,由于操作者基本上都是充满强烈好奇心而又具探索精神的学生,同时还要面对那些极少数有逆反心理、强烈报复心的学生,这种只有操作系统安全性作为唯一一道防线的网络系统的可信赖程度将大打折扣。

另一方面,有经验的网络管理员都知道,网络中设置了防火墙与入侵检测系统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网络的安全问题(最安全的方法只能是把网络的网线拨了),只能对网络攻击者形成一定的阻碍并延长其侵入时间。操作者只要有足够的耐心并掌握一定的攻击技术,这些安全设施终有倒塌的可能。

所以,如何最大可能地延长入侵者攻击网络的时间?如何在入侵虽已发生但尚未造成损失时及时发现入侵?避开现有入侵检测系统可以侦测的入侵方式而采用新的入侵方式进行入侵时,管理者又如何发现?如何保留入侵者的证据并将其提交有关部门?这些问题都是网络管理者在安全方面需要经常思考的问题。正是因为上述原因,蜜罐技术应运而生。

2 蜜罐技术简介

蜜罐技术的研究起源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蜜罐技术专家L.Spitzner对蜜罐是这样定义的:蜜罐是一个安全系统,其价值在于被扫描、攻击或者攻陷。即意味着蜜罐是一个包含漏洞的诱骗系统。它是专门为吸引并“诱骗”那些试图非法闯入他人计算机系统的人设计的。它通过模拟一个或多个有漏洞的易受攻击的主机,给攻击者提供十分容易受攻击的目标。

如图2所示,蜜罐与正常的服务器一样接入核心交换机,并安装相应的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管理系统,配置相应的网络服务,故意存放“有用的”但已过时的或可以公开的数据。甚至可以将蜜罐服务器配置成接入网络即组成一台真正能提供应用的服务器,只是注意将蜜罐操作系统的安全性配置成低于正常的应用服务器的安全性,或者故意留出一个或几个最新发现的漏洞,以便达到“诱骗”的目的。

正常配置的蜜罐技术一旦使用,便可发挥其特殊功能。

1) 由于蜜罐并没有向外界提供真正有价值的服务,正常情况下蜜罐系统不被访问,因此所有对其链接的尝试都将被视为可疑的,这样蜜罐对网络常见扫描、入侵的反应灵敏度大大提高,有利于对入侵的检测。

2) 蜜罐的另一个用途是拖延攻击者对真正目标的攻击,让攻击者在蜜罐上浪费时间。如图二, 正常提供服务的服务器有4个,加入4个蜜罐,在攻击者看来,服务器有8个,其扫描与攻击的对象也增加为8个,所以大大减少了正常服务器受攻击的可能性。同时,由于蜜罐的漏洞多于正常服务器,必将更加容易吸引攻击者注意,让其首先将时间花在攻击蜜罐服务器上。蜜罐服务器灵敏的检测并及时报警,这样可以使网络管理员及时发现有攻击者入侵并及时采取措施,从而使最初可能受攻击的目标得到了保护,真正有价值的内容没有受到侵犯。

3) 由于蜜罐服务器上安装了入侵检测系统,因此它可以及时记录攻击者对服务器的访问,从而能准确地为追踪攻击者提供有用的线索,为攻击者搜集有效的证据。从这个意义上说,蜜罐就是“诱捕”攻击者的一个陷阱。

经过多年的发展,蜜罐技术已成为保护网络安全的切实有效的手段之一。对企事关单位业务数据处理,均可以通过部署蜜罐来达到提高其安全性的目的。

3 蜜罐与蜜网技术

蜜罐最初应用是真正的主机与易受攻击的系统,以获取黑客入侵证据、方便管理员提前采取措施与研究黑客入侵手段。1998年开始,蜜罐技术开始吸引了一些安全研究人员的注意,并开发出一些专门用于欺骗黑客的开放性源代码工具,如Fred Cohen所开发的DTK(欺骗工具包)、Niels Provos开发的Honeyd等,同时也出现了像KFSensor、Specter等一些商业蜜罐产品。

这一阶段的蜜罐可以称为是虚拟蜜罐,即开发的这些蜜罐工具能够模拟成虚拟的操作系统和网络服务并对黑客的攻击行为做出回应,从而欺骗黑客。虚拟蜜罐工具的出现也使得部署蜜罐变得比较方便。但是由于虚拟蜜罐工具存在着交互程度低、较容易被黑客识别等问题。从2000年之后,安全研究人员更倾向于使用真实的主机、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搭建蜜罐,与之前不同的是,融入了更强大的数据捕获、数据分析和数据控制的工具,并且将蜜罐纳入到一个完整的蜜网体系中.使得研究人员能够更方便地追踪侵入到蜜网中的黑客并对他们的攻击行为进行分析。

蜜网技术的模型如图3所示。由图中可以看出,蜜网与蜜罐最大的差别在于系统中多布置了一个蜜网网关(honeywall)与日志服务器。其中蜜网网关仅仅作为两个网络的连接设备,因此没有MAC地址,也不对任何的数据包进行路由及对TTL计数递减。蜜网网关的这种行为使得攻击者几乎不可能能觉察到它的存在。任何发送到蜜网内的机器的数据包都会经由Honeywall网关,从而确保管理员能捕捉和控制网络活动。而日志服务器则记录了攻击者在蜜罐机上的所有的行为以便于对攻击者的行为进行分析,并对蜜罐机上的日志进行备份以保留证据。这样攻击者并不会意识到网络管理员正在监视着他,捕获的行为也使管理员掌握了攻击者使用的工具、策略和动机。

4 蜜罐部署

由前述内容可以看出,蜜罐服务器布置得越多,应用服务器被扫描与攻击的风险则越小,但同时系统成本将大幅度提高,管理难度也加大。正因为如此,实际中蜜罐的部署是通过虚拟计算系统来完成的。

当前在Windows平台上流行的虚拟计算机系统主要有微软的Virtual Pc与Vmware。以Vmware为例,物理主机配置两个网卡,采用Windows2000或Windows XP操作系统,并安装VMwar。建立一台虚拟机作为蜜网网关,此虚拟机设置三个虚拟网卡(其虚拟网卡类型见图4),分别连接系统工作网、虚拟服务器网与监控服务器。虚拟服务器网根据物理主机内存及磁盘空间大小可虚拟多个服务器并安装相应的操作系统及应用软件,以此诱惑黑客攻击。蜜网服务器用于收集黑客攻击信息并保留证据。系统拓扑结构如图4所示。

系统部署基本过程如下:

4.1 主机硬件需求

CPU:Pentium 4 以上CPU,双核更佳。

硬盘:80G以上,视虚拟操作系统数量而定。

内存:1G以上,其中蜜网软件Honeywall至少需要256M以上。其它视虚拟操作系统数量而定。(下转第346页)

(上接第341页)

网卡:两个,其中一个作为主网络接入,另一个作为监控使用。

其它设备:视需要而定

4.2 所需软件

操作系统安装光盘:Windows 2000或Windows 2003;

虚拟机软件:VMware Workstation for Win32;

蜜网网关软件:Roo Honeywall CDROM v1.2,可从蜜网项目组网站(一个非赢利国际组织,研究蜜网技术,网址为)下载安装光盘。

4.3 安装过程

1)安装主机操作系统。

2) 安装虚拟机软件。

3) 构建虚拟网络系统。其中蜜网网关虚拟类型为Linux,内存分配为256M以上,最好为512M,硬盘空间为4G以上,最好为10G。网卡三个,分别设为VMnet0、VMnet1和VMnet2,如图4所示。

4) 在蜜网网关机上安装honeywall,配置IP信息、管理信息等。

5) 在蜜网网关机上配置Sebek服务器端,以利用蜜网网关收集信息。

6) 安装虚拟服务器组,并布设相应的应用系统。注意虚拟服务器组均配置为VMnet1,以使其接入蜜网网关机后。

7) 在虚拟服务器组上安装并配置sebek客户端。

8) 通过监控机的浏览器测试蜜网网关数据。

总之,虚拟蜜网系统旨在利用蜜网网关的数据控制、数据捕获和数据分析等功能,通过对蜜网防火墙的日志记录、eth1上的嗅探器记录的网络流和Sebek 捕获的系统活动,达到分析网络入侵手段与方法的目的,以利于延缓网络攻击、改进网络安全性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王连忠.蜜罐技术原理探究[J].中国科技信息,2005(5):28.

[2] 牛少彰,张 玮. 蜜罐与蜜网技术[J].通信市场,2006(12):64-65.

[3] 殷联甫.主动防护网络入侵的蜜罐(Honeypot)技术[J].计算机应用,2004(7):29-31.

[4] 叶飞.蜜罐技术浅析[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07(5):36-37.

第5篇:防暑安全预案范文

关键词:企业;安全;信息;技术;防御

中图分类号:TP393.0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0) 09-0000-01

Information Security Technology Design in Enterprise Security Defense System

Yang Dapeng

(Rural Credit Cooperative of Shandong,Huangdao Technology Center,Qingdao250001.China)

Abstract:The Internet has brought convenience and benefits to the enterprise,while Brought risk and security risk for enterprise.By analyzing the existing enterprise network security issues,security defense system for enterprise information security technology in the design of reference.

Keywords:Enterprise;Safety;Information;Technology;Defense

一、前言

在当今的电子商务活动中,互联网已经渐渐成为了获取信息的一条主要途径。国内外各大企业用内部网络技术手段有机地共享企业内部不同部门、不同区域的信息和资源,以实现内部资源的最大利用,以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但是,共享资源很有可能通过互联网进入其他的局域网,这样就很容易遭到黑客入侵,导致企业系统瘫痪,重要信息外泄及丢失。互联网在提供方便的同时还带来了一定的危险,因此,企业万万不可忽视网络的安全问题。

二、企业网络中存在的安全问题

企业的内网一旦过渡到电子商务阶段,就会接入互联网,这样可以实时掌握企业的信息,带来一定程度的商业利益,但是也会带来一定的风险。

(一)来自企业外部的风险

互联网的共享性与开放性导致企业在接入互联网时会暴露许多企业内部的资源和信息,带来各种威胁。

1.计算机病毒

计算机病毒是网络上最常见的威胁,它是一种特殊编制的程序,能侵入计算机并摧毁内部存贮的各种信息。

2.黑客

在接入网络时,一些人可以有目的地避开或摧毁企业网络防火墙,侵入企业网络,冒充合法用户登录企业网络,非法使用企业内部资源,私自删改企业内部信息,窃取商业秘密,实施破坏。

3.网络设备瘫痪

网络瘫痪是计算机软件或硬件故障造成的,比如说防火墙出现故障导致安全系统瘫痪,或者服务器负载过大导致数据丢失。

4.使用的软件配置不当或者有错误

这样会影响其他合法使用资源的用户,带来严重后果。

(二)来自企业内部的风险

内部工作人员很有可能操作失误而给企业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甚至造成损失。员工有时会偷偷利用企业网络处理私事,进入与工作不相干的网站,或者接收私人电子邮件,下载私人文件。这些做法会大大降低企业网络的安全性,招来病毒或黑客。倘若企业内部人员蓄意攻击企业网络,会更加难以防范,也会带来更大的危害。为了牟取暴力,有的公司员工会与企业的竞争对手私通,出卖商业秘密,甚至攻击企业网路系统。

三、企业安全访问体系的设计

企业网络需要全方位的防御,及时发现计算机设备和网络服务器的新漏洞,仅有静态防御是远远不够的,企业网络还要有一定的动态防御能力。建立具有不同功能的防御层,使各个防御层相互支持,可以提高企业网络的动态防御能力。

(一)基于网络防护技术的安全层

防火墙技术、漏洞扫描技术、薄弱环节检测技术、病毒防治技术等都属于安全防护技术,这一层以防护为目的,控制用户访问。

1.在被保护网络和公共网络之间设置网络防火墙,限制、监测、更改数据流,以保护企业网络信息资源不扰和破坏。

2.漏洞扫描技术和防泄露技术可以检验系统漏洞,防止信息在传播过程中泄露,将有用的信息限制在安全区内。

3.薄弱环节检测技术可以及时准确地检测出系统异常,防止黑客及病毒入侵。

4.病毒防护技术通过完善软硬件设备、修补缺陷来防止网络薄弱环节被攻击。

基于网络防护技术的这一层可以强制检验所有经过此层的连接,阻止非法访问。但是这一层只能抵御外部入侵,不能抵御内部攻击,这一点犹需谨慎。因此可以考虑使用企业虚拟专用网技术控制重要数据的传输。VPN(企业虚拟专用网)主要公共通信网络为通信数据保密,采用隧技术、加解密技术、密钥管理技术、身份认证技术,保证机密数据的安全传输。

(二)基于入侵检测的安全层

入侵检测技术通过检测计算机网络中违反安全策略行为,可以及时发现并报告系统中的异常现象,保证计算机的安全,它是网络安全防护的重要组成部分。违反安全策略的行为有入侵和滥用两种,入侵是非法用户的违规行为,滥用是合法用户的违规行为。入侵检测系统的应用,能提前检测出入侵攻击嫌疑,利用报警与防护系统进行驱逐,减少损失。即使预警失败,该技术也能在被攻击后收集入侵攻击的有关信息,引以为戒。我们还应该在该层防御中加入内容检查工具,即过滤内容又防护病毒,以防止病毒感染及恶意攻击。

(三)基于控制技术的安全层

控制技术即口令控制和访问控制。口令控制技术可以设置口令技术来判断用户的身份和用户享有的使用资源的权限,防止黑客入侵。访问控制可以确定特定用户的合法性和访问权限,并通过特定的访问路径,保护信息资源的合法利用。判断访问权限的方法有三种:强制法、随意法和基于角色的判断法,最后一种方法比较安全,值得提倡。

四、结论

在知识经济化和信息化程度日益加深的今天,网络已经渗透到了人们的生活中,企业网络应用也越来越普及。在企业与企业的竞争中,网络能给企业带来一定的商业利益,因此企业网络比家庭网络更容易受到侵入和损害。设计出更安全的网路防御体系,对于企业的安全规划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此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内部员工的安全意识,组建一支分析企业信息风险的专业队伍,加大信息安全防范和管理的力度,增强企业网络的应急能力。

参考文献:

[1]孟杰,李飒.艾克斯特:打造企业的“安全通道”――访艾克斯特网络安全事业部总经理秦仕存[J].《中国制造业信息化:学术版》,2005年第5期

第6篇:防暑安全预案范文

一、20**年7月29日召开学校行政会,研究组织开展暑假防溺水的安全教育工作。

二、多渠道开展防溺水的安全教育:

1、通过学校门口的电子屏幕滚动播出防溺水的安全警示及创建文明城市的宣传口号。

2、通过学校网站进行防溺水的警示教育。

3、考虑到我校在暑期进行修缮(课室贴瓷片)及很多学生的老家在外地,7月30日~7月31日不召集学生返校,但要求班主任在7月30日~7月31日按原班级逐一打电话给学生及发短信给学生家长,重申“五不”规定,(不准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与同学结伴游泳;不在无监护人和教师看护的情况下游泳;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护人员的水域游泳;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叮嘱家长做好子女的安全监护。7月31日下午4:00前班主任将通过电话接受了安全教育的学生人数报级长,下学期初给每位班主任补贴50元的电话费。学校行政也将电话抽查班主任落实情况。

第7篇:防暑安全预案范文

【关键词】手术室;安全隐患;防范措施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1.337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288-01

1手术室手术安全概念

手术室是为病人提供手术及抢救的场所,是医院的重要技术部门。手术室要有一套严格合理的规章制度和无菌操作规范。手术室的空气、手术所需的物品、医生护士的手指及病人的皮肤,防止感染,确保手术成功率。手术室要求设计合理,设备齐全,护士工作反应灵敏、快捷,有高效的工作效率。

2手术中常见的不安全因素

常见的不安全因素,在手术室很多因素造成了手术风险,比如:手术物品清点错误、手术病人、手术部位错误、手术标本错误、手术不当发生压疮、手术病人坠床和跌倒、感染管理不善引起手术部位感染等众多因素。

2.1手术病人、部位错误相关因素如医生开错通知单,把左右部位写错,病人转床未通知手术室,手术团队缺乏有效沟通,病人未参与手术部位标识,接患者人员责任心不强,未认真查对或查对方法不当,未认真落实安全核查制度等,均是造成手术安全问题的因素。

2.2手术物品清点错误相关因素未严格执行清点制度及清点流程、清点错误,清点后未记录或记录错误,手术中增加用物,未认真清点和记录,术中更换人员,交接不清楚,有疑问时,未认真排查(或无法排查)就结束手术等,这些都是手术物品清点错误的相关因素。

2.3手术病人接送发生坠床和跌倒相关因素此类相关因素有手术患者或麻醉未醒患者未上护栏和安全带,搬运或运送病人时,安全措施不到位,运送工具(平车、轮椅)安全性能差,局麻患者特别是老年患者无专人护送等。

2.4发生压疮相关因素手术安全中的压疮相关因素有手术摆放不当,垫、床单不平整或有硬物,受力点不均衡,手术时间过长,骨突出部位长期受压,移动病人时有拖、拉动作,或者是老年、消瘦病人皮肤情况差,缺乏弹性,外周血液循环不足等。

2.5手术标本错误相关因素未建立标本管理制度,标本保存、登记、送检流程不规范,造成标本遗失,还有医生和手术室护士责任心不强,送错标本。标本名称和病检单名称不符。

2.6手术部位感染相关因素医护人员责任心不强,未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操作规程,手术人员手卫生规范执行不力,洗衣手方法错误或洗手时间不足,手术时间长,医生操作不规范,无菌物品、清洁物品与污染物品未严格区分,手术室清洁卫生不彻底。

3手术室常见的非医疗安全因素

防火、防盗、防滑,安全用电、汽、水,危重病人加强巡视,陪护,防止坠床等非医疗安全因素,手术室要做好安全用电教育,做好火灾应急预案、培训火灾处理流程,组织医护人员进行火灾应急演练。

险防范措施

4.1严格查对,防止病人错误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病房查对,去接手术病人时在病房与病房护士交接;在手术室等候区,要与夜班护士交接;在手术间里,要与手术间护士核对;在麻醉前、手术前再次核对。五次查对病人确保病人的安全。

4.2建立并落实安全核查制度,确保正确的病人、部位、方式。手术室要建立三方核查制度,建立实施手术前确认制度,落实责任人,病人标志确认,部位标识确认,平车标记确认,采用主动查对,术前暂停再次确认的方式。麻醉开始前,三方共同核查患者身份、手术方式、知情同意情况、手术部位与标识、麻醉安全检查、皮肤是否完整、备皮情况、静脉通道建立、过敏史、皮试结果、备血情况、体内植入物、影像学资料等。

4.3强化手术物品清点制度五次清点、四次查对并作好记录,清点时共同唱点确认信息并达成共识,清点时物品必须让巡回护士看清楚,术中使用的纱布均采用带钡线的,便于查找:术中增减必须由洗手和巡回护士共同清点确认并立即记录,清点时检查器械完整性,特别是带螺钉的关节是否完好。术中清点的物品,不得随意拿进或拿出手术间,手术结束必须清场,更换垃圾袋。

4.4防止病人坠床要做好平车、保护具的日常护理,平车要每日检查、维反义词,清理车轮绞线、上油,检查螺钉,保持其性能完好。小儿、老人、躁动和苏醒期的患者,应使用约束带。在接送病人时,应固定好平车防移动、协调用力、采用二人、三人或四人的搬动法,做到防止病人坠床。

4.5职业暴露风险防范加强医护人员业务学习,培训如何做好标预防,护理人员预防锐器伤,定期组织科内业务学习、外出进修和学术交流,提高业务水平和技术质量。

手术室是病人实施手术的场所,并且担负着危、急、重病人的抢救工作,患者在手术室停留的时间虽短,但却是整个治疗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患者身心最脆弱的时候。因此,我们应该加强责任心,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做好自我防护,始终把病人安全放在首位,就能提高工作质量,消灭事故,减少差错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第8篇:防暑安全预案范文

关键词:病毒;主动防御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8)24-1176-02

1 引言

2007年恶意病毒的破坏性时史无前例的,从“熊猫烧香”、“AV终结者”到年末的“酷狮子”、“机器狗”等,国内外众多知名杀毒软件瞬间被它解除武装。为了解决日益严重的安全威胁问题,从去年末到今年初,各安全厂商均打出“主动防御”的旗号强势推出了各自的新产品。

那么,各个安全厂商所推崇的“主动防御”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技术呢,它又是如何实现的呢?

2 浅析“主动防御”

众所周知,以往主流的杀毒软件,均采用“被动防御”式杀毒思路,即在新型病毒出现或大规模爆发以后,安全厂商才采取对策,把提取的病毒特征码加入到病毒库中,由此杀毒软件才具备查杀病毒的能力。因此,一些新病毒泛滥初期,杀毒软件并不具备查杀能力的,这个杀毒过程无疑是被动的。

主动防御则需要解决这个问题,为了改变被动挨打的局面,主动防御抛弃了杀毒软件陈旧的查杀病毒模式,转变成为以下方式:通过对系统行为的监控,分析并扫描目标程序或线程的行为,并根据预先设定的规则,判断是否有病毒入侵并决定是否应该进行清除操作。任何一款病毒,只要进入用户的操作系统,都会向注册表和硬盘写入文件,而这些写入与非病毒的写入是不同的,通过对比,主动防御可以判断出哪些是病毒入侵,哪些是正常文件的写入。通俗地说,使用了主动防御技术的杀毒软件,无需更新病毒库也可以查杀新的病毒,这是杀毒软件的一个历史性革新。

3 “主动防御”工作原理

主动防御技术首先会构造一个框架,并在其内填入一组预先定义好的规则,这些规则是根据反病毒工程师在分析了超过几十万的大量病毒(或者说恶意程序)的代码特征和行为特征后提炼总结出来的,因此具有很大的代表性和前瞻性。主动防御会使用这组规则对被扫描对象内的代码和运行的行为进行分析,以确定其是否含有恶意代码和具有恶意行为。

当今的反病毒软件,主要使用两种方法来检测恶意代码(安全威胁):基于特征码的精确检测和主动防御。

要判断一个主动防御技术的有效性以及它能否脱离基于特征码的扫描技术而独立承担反病毒任务,就需要理解主动防御技术所基于的理论。

目前来看,各反病毒厂商采用的主动防御技术主要有:启发式分析技术、入侵防御系统技术、缓冲区溢出检测技术、基于策略的检测技术、警告系统和行为阻止技术。而总的来说,反病毒厂商使用最多的是启发式分析和行为阻止这两项技术。

3.1 启发式分析技术

启发式分析技术又分为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两种。

“静态分析”就是指使用启发式分析器分析被扫描对象中的代码(指令),判断其中是否包含某些恶意的指令(反病毒程序中会定义一组预先收集到的恶意指令特征)。比如说,很多病毒会搜索可执行文件,创建注册表键值等行为。“静态”启发式分析器就会对被扫描对象中的代码进行解释,检查是否包含执行这些行为的指令,一旦找到这样的指令,就调高“可疑分数”。当可疑分数高达一定值,就会将被扫描对象判断为可疑的恶意程序。这种分析技术的优点在于,对系统资源使用较少,但是坏处就在于误报率太高。

而“动态分析”是指由反病毒程序在计算机内存中专门开辟一个受严格保护的空间(由“虚拟机”技术来实现),并将被检测对象的部分代码拷贝进这个空间,使用一定的技术手段来诱使这段代码执行,同时判断其是否执行了某些恶意行为(反病毒程序中会定义一组预先收集的恶意行为特征)。一旦发现有匹配的恶意行为,就会报告其为对应的恶意程序。这种技术的优点在于准确度很高。

3.2 行为阻止技术

行为阻止技术是对程序的运行行为进行监控,并对任何的危险行为进行阻止的技术。它会检查包括修改(添加/删除/编辑)系统注册表、注入系统进程、记录键盘输入、试图隐藏程序等在内的大量潜在恶意行为。新一代的行为阻止技术在第一代技术的基础上,做了很大的改进。它不会仅仅根据某个独立的潜在恶意行为就提示风险,而是对程序行为执行的先后顺序进行分析,从而以更加智能和成熟的方式来判断程序的行为是否有恶意。该技术大大提高了对恶意行为判断的准确率。

从以上介绍的主动防御技术来看,主动防御技术也需要基于一个“知识库”进行工作。这个“知识库”中包含了大量恶意程序的潜在恶意行为/指令特征。主动防御技术分析、监控系统内进程或程序的行为和指令,并将它们与“知识库”中的特征进行比对,判断是否符合。而这个“知识库”需要反病毒专家对大量已知病毒进行分析,并且对它们的常见行为和指令进行归纳总结,并将提炼出来的特征值添加入“知识库”。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主动防御技术虽然能够防御大量使用已有恶意行为的新恶意程序,但是,如果某些新的恶意程序采用了全新的方法(不在“知识库”中的方法)来入侵、感染计算机,并盗取私密数据的话,主动防御技术仍然是无法对其进行有效防御的。因此,主动防御技术也需要不断地更新其“知识库”和其采用的判断逻辑,否则可能还是会被新的威胁钻了空子。

4 “主动防御现状”

近两年来,针对杀毒软件的病毒库更新永远滞后于病毒出现的缺陷,国内几大知名计算机反病毒软件公司相继推出“病毒主动防御”系统:

瑞星2008版宣称其“智能主动防御”技术能阻止恶意程序执行,可以在病毒发作时进行主动而有效的全面防范,从技术层面上有效应对未知病毒的肆虐。

江民杀毒软件KV2008是全新研发推出的计算机反病毒与网络安全防护软件,号称是全球首家具有灾难恢复功能的智能主动防御杀毒软件。

赛门铁克于其安全软件中加入其首个主动式防御技术,强调其新的主动式防御技术将减少使用者判断机会,并可更精细、仅局部封锁威胁等功能。

此外,启明星辰、绿萌、金山毒霸等国内知名软件公司也纷纷使出看家本领,不断推出带有“主动防御”功能的系统及升级库,而国外的诺顿、Kaspersky、macafee、Websense等杀毒巨头亦已经开始向“主动防御”+“特征码技术”过渡了。

目前涉足主动防御领域的各家厂商对“主动防御”产品都有自己不同的见解,表1为部分安全厂商对于“主动防御”的解释。

综合分析,虽然各大安全厂商对于“主动防御”的解释各有差异,但大都基本能实现大致三方面的功能:

1) 应用程序层的防护,根据一定的规则,执行相应的应用程序。比如,某个应用程序执行时,可能会启动其它程序,或插入其它程序中运行,就会触发应用程序保护的规则。

2) 注册表的防护,根据规则,响应对注册表的读写操作。

3) 文件防护,对应用程序创建或访问磁盘文件的防护,就是某程序运行后,会创建新的磁盘文件,或者需要访问硬盘上某程序文件,从而触发软件的监视或保护功能

从某种程度上说,以上的各安全厂商所宣传的功能基本符合主动防御的部分特征。

5 主动防御的未来发展

早在2006年3月,《PC World》杂志的测试就表明了主动防御技术的有效性不超过60%,必须通过结合传统特征码技术来最大限度保障计算机的安全。而随着主动防御技术的发展,现在的成功率大概在60%~80%之间。很显然主动防御还远没有达到可以完全信任的程度。

第9篇:防暑安全预案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技术 安全防御

随着科学的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计算机网络技术成为了二十一世纪的具有时代信息的标志,它成功地开启了现代化社会,逐渐与人们的生活建立了越来越紧密的联系,因此,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安全性就变得越发重要。在实际的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确实存在一些不法分子专门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来进行诈骗来谋取私利,这严重地影响了人们生活的质量和人身安全。相关人员有必要在此方面进行研究,从而提出更好的网络防御策略。

1 什么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安全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技术安全的概念不是一成不变的,其在社会的发展进程中会不断地随着计算机用户的变化而逐渐发生改变,而人们对计算机网络技术安全的理解和认知也就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不过总体来说,计算机网络技术不仅包括技术问题,也包含管理问题,二者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计算机网络的技术安全主要指的就是网络信息的安全,计算机的软件和硬件以及网络信息都应该受到严格的保护,保证用户的隐私和信息不被泄漏、不被破坏,同时也不被修改,并且其在应用的过程中还要保证通信能力达到非常连续和良好的状态。这样才能够有效地避免电脑黑客的窃听和篡改以及冒充或者抵赖,对于每个个体而言,信息和隐私得到了保证,对于企业而言,商业秘密不被侵犯或泄露,维护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

2 危害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的风险因素

计算机的网络在运行和使用的过程中,一定会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风险,这主要是由于网络信息的开放性和共享性等特点体现的。而在一般的情况下,我们通常将计算机网络信息的风险因素归为两类,一个是内部因素,一个是外部因素。从外部因素来看,主要是一些人为的恶意性攻击,例如黑客的侵入等等,而内部的因素主要就是指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的内部不够完善,存在着一些漏洞。其主要表现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实体风险,实体风险就是指信息在传递的过程中,经常会发生网络终端问题,或者说相关的设备出现故障。计算机系统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需要选一些固定的设备去对信息和网络进行支持,正常的情况下,这些设备基本上都处于正常良好的工作状态。但是,这些设备往往会受到天气和气候条件的影响,最后导致信息在传递的过程中出现漏洞,大量丢失。而另一方面,主要就是指网络信息在加工和处理以及传递和储存的过程中,由于一些不安全的因素的威胁,导致信息不能够进行有效的传递,造成重大的安全隐患。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相关的信息在传递的过程中即便被一些攻击者进行攻击,其传递的质量也不会受到明显的影响,这就导致相关的人员很难在第一时间就发现信息被攻击的情况。因此更多的时候都尽量靠防范的方式来进行网络保护。还有一种攻击就是主动性攻击。这种攻击会直接对传递的信息和内容进行伪造和冒充处理,对信息进行大量的篡改,甚至对某些合法的通信实体加以冒充,这种主动性的攻击相比较被动性的攻击而言,具有更大的干扰性和破坏性,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应该采取更为主动的监测和修复手段对其进行保护和预防。

3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安全防护措施

3.1 针对于实体因素的安全防护措施

首先针对于一些实体的因素来说,要想将提高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安全性,主要应该从提高计算机工作环境的安全性来入手,例如:在计算机进行工作的过程中,相关的工作人员应该尽量减少一些电磁波的干扰,在天气不是很好的条件下,在保证工作的正常进度的条件下,合理的对计算机的工作时间进行有效的合理的调节,这样才能够避免由于天气原因造成了突然停电的现象,进而对计算机产生了严重的影响,最后导致文件大量丢失的危险情况发生。整个计算机实体的因素比较复杂,因此有些因素是无法抗拒的,相关人员只能针对于这些不可抗力因素的实际发生情况进行有效的分析和合理的调节,才能够最大限度地对信息的安全实现有效的保障。

3.2 针对于信息风险的安全防护措施

首先,我们在对计算机系统进行安全防御的过程中,经常会采用防火墙技术。它不仅能够保证内部网络的安全有效,还能够对外部的供给进行有效的拦截,从而保证计算机在一个比较安全的环境下进行工作和预防保护。防火墙系统通过一些有效的原则设计能够对相关的信息进行筛选,从而拦截破坏,维护正常。

其次,相关的人员在应用计算机网络时候,要经常使用加密的技术,计算机的网络加密技术,为整个电子商务信息系统提供了强大的保障。由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很多人对于网络和电视购物都不再陌生。通过这种加密技术,可以使信息的对称性得到完善,提高整个科技的进步水平。

最后,我们应该从众多的系统和资源中对信息进行大量收集,这种入侵检测系统不仅能够满足我们对于信息收集的要求,还能够对信息进行合理的筛选和分类,大大提高了系统发现攻击行为的几率,而且当系统遇见问题时还会发出警报声,便于用户识别异常行为。

3.3 加强计算机用户自身的网络安全意识

相关的人员要对计算机用户自身的网络安全意识进行强化,要建立一些计算机网络的安全管理制度,对网络访问实行合理的控制措施,这样能够对网络的安全起到一定程度的防范和保护作用。访问控制就是要保护网络资源和维护系统的安全,这样可以有效的使网络资源在安全的范围内被合理使用。与此同时,我们不难发现,很多计算机管理员对于安全管理机构在不断的完善当中,但是这还不能够满足需求,我们要想实现对网络安全实行有效的保护,那么就应该提高计算机的用户对与整个计算机系统的管理能力。首先,应该注意加强对计算机用户的网络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进行普及,用一些数据保护法来使其在法律的层面上对于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重要性给予够的重视,能够在使用的过程中,明确自身的义务和责任,使其能够自觉地遵守法律,将任何有侵害计算机网络安全的行为都扼杀在摇篮里,而且相关的计算机专业人员应该对计算机的安全使用和对于病毒感染以及黑客攻击的常见网络安全被破坏的情况能够有一定的有效对策和处理办法,从而保证计算机中的资源能够安全有效,不被侵犯。

3.4 要经常对计算机进行查毒和杀毒管理

在实际的对计算机使用的过程中,很多用户缺乏对计算机网络的保护意识,对病毒给予的重视程度不够,不注意计算机的网络安全的维护,这就使得一些小病毒逐渐扩大,最后造成网络安全的威胁,严重影响了整个网络的安全。为了有效的避免这种情况发生,相关的计算机研究和工作人员应该经常对计算机进行彻底的杀毒和查毒的日常工作,在日常的使用过程中,不要轻易下载那些来源比较比较可疑的危险性文件,减少对一些U盘和移动硬盘的使用,来有效地减少病毒对计算机网络的侵害,与此同时,用户在使用计算机网络的过程中,应该对整个数据库的维护和备份工作做好,当有突况发生时,一旦造成了数据的丢失和损害,相关的计算机使用人员还可以选择通过备份的方式来对原来的数据进行有效的回复,从而减少数据背后的损失。

3.5 制定完善的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相关法律文件

“无规矩不成方圆”,在科技和济都在不断发展和进步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很多复杂和危险的情况发生,我们不难发现,很多不法分子正是在钻法律的空子,去采取不合理的手段和方式去为自己谋求利益,并伤害到了他人。而计算机网路的安全受到了极大的威胁也和这样的作案动机存在着很大的联系,为此,国家应该制定一些合理的计算机网络安全法律文件,对信息安全的发展战略进行深入地研究,完善对相关机构的建立和优化,制定一些可以具体而又全面的法律文件。这样就能够对整个网络进行统一的规范和管理,不仅能够对计算机网络安全的保护加大了法律力度和执行力度,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人们对于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重视度,共同对相关的网络犯罪分子进行的打击,使我国的计算机网络安全得到不断的完善和优化,从而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和谐社会的构建起到一定促进的作用。相关的人员应该对此给予重视。

4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已经与人们之间建立了密切的关系,为了使其更好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同时提高其安全性,相关的研究人员应该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从内外因两个方面进行双向的安全防护,不断的在研究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且有效的解决问题,进而对整个计算机网络运行程序进行优化和完善,使之实现价值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吴振强.信息时代下网络技术安全与网络防御探究[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4(08):140-141.

[2]符绩彰.关于计算机网络技术安全与网络防御的研究[J].数码世界,2016(06):5.

[3]章蕾.关于计算机网络技术安全与网络防御的研究[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16):154+298.

[4]苏斌.智能电网时代电力信息通信技术的应用和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

[5]李超.浅析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及其发展在电力信息通信中的作用[J].中国科技投资,2012(33):21.

[6]梁天乐.现代形势下网络技术在电力信息通信系统中的应用[J].中国新通信,2014(23):79.

作者简介

葛立欣(1970-),男,北京理工大学,硕士学位。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网络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