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输出式课堂教学案例范文

输出式课堂教学案例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输出式课堂教学案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输出式课堂教学案例

第1篇:输出式课堂教学案例范文

【关键词】法律课堂 社会阅历 案例分析

根据教育心理学的定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和教学过程中的种种心理现象及其变化,揭示在教育、教学影响下,受教育者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发展智力和个性的心理规律:研究形成受教育者道德品质的心理特点,以及教育和心理发展的相互关系,是研究在教育情境下人类的学习、教育干预的效果、教学心理,以及学校组织的社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的重点是把心理学的理论或研究所得应用在教育上。中职教育是为社会输出初、中级技术人员及技术工人,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处于十分重要的位置。在中职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前,法律基础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某些法律课堂运用司法实践案例分析教育,看上去非常精彩,其实却忽视了学生们的社会阅历及这个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违背了教学和教育的双重性,成为失败的教学经历。笔者以下试从三个方面说说失败的法律课堂。

一、以情节描述为主的案中案故事不宜为教学案例

中职学生大都是年龄在14—18岁的青少年,这一年龄阶段的学生缺少社会阅历,但又刚好处于身心发展的转折点和关键的人生阶段,其特点往往是容易冲动,对外面的世界无限好奇。某些法学授课教师,为了使相关法律条文的解读不那么枯燥,吸引学生注意力,喜欢选择一些故事情节过于离奇,非常吸引眼球的案件来帮助理解。但是,这样的故事情节往往偏重于突出个人英雄主义,过于渲染社会的阴暗面。殊不知,青少年的模仿能力比较强,在好奇心驱使下,在冲动与好奇心的作用之下,很容易会学习故事中的某种情节进行犯罪活动。可见,注重描绘故事情节的案例教学对于是非分辨能力较弱的中职学生来说,无疑是有害的。因此,法学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为实现教学和教育目标,运用以真实生活为情境的教学案例,启发学生思考,结合课本的法律条文进行分析研究,提出正确的解读,作出合理的判断,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对法律条文的理解,而且更便于学生今后碰到相同或类似问题能有正确的理解和处理方法。

二、严重暴力犯罪案件不宜为教学案例

严重暴力犯罪案件,诸如故意杀人等过于血惺的案件不宜为教学案例。诚然,在生活中的确时有严重的暴力犯罪案件发生,但是,如果法学教师在涉世不深的中职学生课堂中反复讲述曾经发生过的“血惺”,难免会形成听觉暴力,从心理上给学生们一种错误的信息,那就是社会的阴暗面被放大。如果过分渲染阴暗面,就不可避免地加剧人的某一种焦虑情绪,激发更多可怕想象,让学生产生一种到处充满暴力、欺骗和不安全感的错觉。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假定:当个体所接到的刺激超过了本身控制和释放能量的界限时,个体就会产生一种创伤感、危险感,伴随这种创伤感、危险感出现的体验就是焦虑。在法律课堂上的案件实例,作为对思想和精神的刺激物,对于缺乏安全感的未成年学生来说,这种过于暴力的案例或多或少的更易于以一种不安全的方式去理解,而不是以一种让人感到安全感的方式来被理解。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自我感觉有安全感的人往往具备正确的接纳和自我认同,相反,长期没有安全感的人往往隐藏着强烈的自卑心理和敌对情绪。对于正在学校接受教育的中职学生来说,正面教育对于多数教育者应该是第一选择,对中职学生教育要达到动其心、激其情、导其行的效果,在法律课堂上就必须讲求正确的教育方法,正面教育是一种很好的选择。

三、有争议或得不到圆满解释和理解的案例不宜为教学案例

法律课堂上的案例必须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能够确保某个通过学生的集体讨论和教师有理有据分析,定能盖棺定论没有争议的知识案例。课堂上法律教学案例做到保证生动又有趣,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果案例本身不能说明所讲知识点的确定性,那将是一个失败的教学案例。一般来说,大都涉及社会热点法律问题的案例,都有比较复杂的社会背景、牵扯知识面多而广,都是法律教师好的素材。教学案例选择一定要保持真实性。身边发生的,能用真名实姓身上发生的案例最好,尽量不要反复使用某某先生,某某女士等名字。因为真实才能让人感动,因为真实才能让课堂中学生保持一种好奇,不会感觉到教师是为了说案例而举假案例,进而产生厌烦情绪。在法律课堂中,授课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学,比较直观易懂,并可以向学生传授更多的知识信息,通过大屏幕的播放热点案例,这样,就不会因为授课教师表达或者描述不清而遗漏关键案件情节。总之,授课教师在法律课堂前,认真备课,深化自身的法律素养和人文底蕴,将课堂中案例进行深入细致的解读和剖析,这是案例教学法成功与否的关键点所在。

因材施教是我们教育部门说的最多的,在法律课堂,因生施教最为贴切,就是根据不同学生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或是教学方法。正确地选择课堂教学案例,正确地使用案例教学法,不仅可以将学生所学理论运用于实践,解决实际问题,而且可以保证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学到更多的理论知识。对于法律课堂来说,案例教学法是首选的教学方法。因生制宜的法律教学内容,在法律课堂中闪耀师生知识的灵性,在集体讨论和学习中运用案例教学法,可以让原本枯燥、刻板的法律课堂变成一堂生动而又散发出浓郁法律气息,集合了法律信息精华的课堂,让案例教学法在法律课堂发挥得淋漓自尽。通过对案例的讲解和深入分析,可以将某一法律知识点抽丝剥茧,在课堂上体现法律基本的权利与义务关系,通过课堂寻求解决生活问题的最佳方法,让中职学生去感受法律,让法律的严肃性和立法精神在课堂上穿梭。

参考文献

[1]《教育心理学》皮连生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第2篇:输出式课堂教学案例范文

关键词:语言输出;角色扮演;故事续编;游戏活动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03B-0036-01

小学是学生英语学习的起始阶段,教师不仅要注重语言的输入活动的设计,也应当加强对语言输出活动的关注和研究,培养学生的语用意识,让学生在语言的不断实践和体验中发展语言运用能力。本文笔者将结合课堂教学案例谈谈如何有效设计趣味活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开展语言实践活动,从而凸显英语的工具性,不断提升学生语用能力。

一、角色扮演,让学生身临其境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各种“真实”的角色开展语言交流,尝试和体验角色人物的行为和心理,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有利于发展学生语言交流能力,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也是一种有效的语言输出途径。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结合学生爱表现的学习特点,为学生提供角色扮演的机会,让学生置身真实的语言环境积极尝试和实践所学的语言,有效发展学生的语用能力。

例如,在教学牛津英语(译林新版)四年级上册Unit 6《At the snack bar》时,笔者结合本课的教学目标,在学生理解了语言知识和梳理了语篇内容后带领学生通过“角色扮演”进行语言输出的训练活动:在教室的四个角落各设计一个“小吃店”,将全班学生分为四组,模拟真实生活开展“购买食物”的角色体验活动。学生们兴致勃勃,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活动中去,What would you like? Anything else? ...活动中小组评选出“最佳售货员”和“最文明顾客”,然后进行全班的展示和PK,教室里的气氛非常热烈,学生们还将以前学过的等旧知融入对话和交流,促进了学生智慧的迸发。

二、游戏活动,让学生趣味盎然

游戏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学中玩,玩中学”的方式不仅能减少学生的畏难情绪,让学生大胆探索和实践,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和积极性,还能启发他们积极思考,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用能力。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动脑筋,将语言的输出活动和游戏巧妙结合,为学生创设轻松愉悦的英语课堂氛围,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有效进行语言的交流和实践。

例如,在教学牛津英语(译林新版)五年级上册Unit 3《Our animal friends》时,笔者结合本课的语言内容在拓展环节通过游戏“猜一猜”,引导学生展开有效的语言输出活动: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呈现某同学和一动物(已被模糊处理)嬉戏的照片,让学生猜一猜Who is her/his animal friend? 学生可以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向老师提问。这样的活动让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不仅自己要积极运用所学的语言展开提问获取信息,还要听清别人的问题获取更多的信息,才能又快又准地猜出相应的动物。

三、故事续编,让学生放飞思维

故事续编是学生充分发挥想象,立足原先的语境展开故事的后续描述或讲述,是一种创造性的讲述。续编不仅对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大有裨益,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也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结合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故事的续编,让学生积极运用所学的语言展开想象,有效发展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放飞学生的思维。

例如,在教学牛津英语(译林新版)五年级上册Unit 1 《Goldilocks and the three bears》时,笔者结合话题和插图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续编:老师让学生仔细观察插图There are three bears in front of Goldilocks. How is she now? 学生可以知道She is afraid. 然后老师通过课件展示三只凶猛的熊,让学生融情入境发挥想象What will Goldilocks do? 学生的思维被激活,课堂氛围顿时热闹起来:She will run and run.There is a wolf./... 学生们的各种奇思妙想让人惊喜,对语言的运用也让老师充满惊喜。

案例中笔者结合学生所学的语言知识进行故事续编,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大胆积极地运用所学的语言进行活动,让学生在讲故事中不断发展语言输出的能力,感受英语语言学习的乐趣,培养他们语用的自信。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中指出英语教学中要有利于学生对语言知识的掌握和语言技能的提高,同时还应当不断地引导学生积极运用所学的语言进行实践,不断发展学生的语用能力。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当加强对语言输出活动的研究,引发学生对语言学习的有效反馈,让学生在主动运用英语的过程中不断加强对语言的理解,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余颖.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艺术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

第3篇:输出式课堂教学案例范文

关键词:任务;驱动法;《模拟电子技术》;课程;应用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2-024-01

《模拟电子技术》是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操作性和应用性。任务驱动教学法主要通过教师对学生学习任务设计,将教学内容分解成一个个电子产品的制作任务,指导学生搜集资料,找到解决任务的方法,循序渐进的完成学习任务,来达到教学目标。它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结合我校学生自身特点以及将来就业岗位对专业能力的要求,笔者尝试将任务驱动教学法引入本课程教学,将“任务驱动”教学法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注重学生应用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任务驱动”以“任务”激活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从相对比较简单的实例入手,教师给学生布置给一个个“任务”,当学生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时,他的心理上就会获得一种成就感。随着一项又一项任务的完成,学生成就感的不断提升,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他们从被动学习逐步转变为主动学习,进而又带动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同时还能培养他们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精神。

任务驱动法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对于教师而言,教学方式更为灵活,组织引导更重精当。对于学生而言,课堂学习更为开放民主,思考、探索更需交流、发现和创新更为主动,使课堂教学过程充满生命个性的闪光和智慧的灵感,将教学过程转变为学生以完成任务为主的空间互动式的探究学习,使学生在课堂上改变“身在曹营心在汉”的梦游,始终处于注意力集中,情绪高涨的积极学习状态。每个学生都能怀着浓厚的兴趣,带着极大的热情参与到解决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通过“任务”的完成实现知识的重构。

下面是本人基于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直流稳压电源的制作与调试课题中进行实践的教学案例。 由任务分析、学习目标、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四个要素组成,其每个要素的具体内容如下:

一、任务分析

直流稳压电源的制作与调试是模拟电子技术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模块。直流稳压电源在电子产品中应用十分广泛,设计此任务,能够贴近学生实际生活,激发兴趣和他们的求知欲。 学生已掌握电压、电流等基本概念,并掌握电阻、电容、电感等常用元器件的特性和基本应用。在技能方面,能够熟练运用焊接技术和使用常用仪器仪表。 通过任务分析,学生查找资料,小组讨论,绘制出方框图。

根据直流稳压电源的技术指标及要求,其电子线路设计如下:首先由变压器 将市电 220V 交流电降为低压;其次是二极管 VD1~VD4 组成的整流电路,利用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将低压交流电转换成单向脉动的直流电;第三,利用电容 C1 两端电压不能突变的特性,滤除单向脉动直流电中的交流成分;最后,三端式集成稳压器,用来稳定由于电网电压波动、负载变化等引起的输出电压的变化。

二、学习目标

总学习目标: 通过学生对简易直流稳压电源的制作,掌握晶体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二极管的参数选择以及直流稳压电源的工作原理等相关理论知识,同时增强对电子产品的制作工艺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设计

根据模块内容把该项目分解成以下几个任务:任务一:根据 方框图设计整流电路;任务二:手工制作PCB板;任务三:安装三端可调稳压电源;任务四:整机调试与排故。

四、教学反思

第4篇:输出式课堂教学案例范文

关键词 信息资源管理 案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Case Practice Teaching Research on

"Information Resources Management"

HUA Haiying

(School of Information,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Business Studies, Guangzhou, Guangdong 510320)

Abstract For the teaching reform of "Information resource management", this paper considers the case teaching method should be used in the teaching of the "Information Resources Management", put forward corresponding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problems and notes in case teaching practice.

Key words information resource management; case teaching

“信息资源管理”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体现了该专业最本质的特征以及内容。其教学目的在于让学生系统了解和掌握信息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原则、方法和手段,为学生在今后的专业学习中根据自己的职业规划不断深化所需要着重学习的模块。

从内容来看,该课程内容丰富,不仅仅所涵盖了信息资源管理的主要理论方面,也有体现信息资源管理的基本技术、方法等。也就是说该门课程既具备一定的理论性,也有很强的实践性,是属于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专业核心课程。这样的课程内容要求学生不仅仅要掌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基本学科知识体系,而且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并掌握一定的信息管理的基本方法和手段。此外,这里的信息资源管理的基本技术、方法和手段将会根据不同学校的专业特色以及培养目标,在今后的专业课程群的模块里面有的信息资源管理的基本技术、方法和手段将会得到深化。比如对于偏向管理信息系统方向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将会继续开设有关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信息系统分析等相关的课程来强化学生的这方面的技术和能力。

这些特点决定了信息资源管理课程在讲授过程中,让学生感觉到“内容多,懂但什么都没有学到”。因此基于此,本文认为信息资源管理的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的特点决定了在该课程的教学中可以采取案例教学和实验教学的方式相结合的方式。下面将结合该课程的案例组织以及实验教学分别讨论。

1 案例教学在信息资源管理课程教学中的意义

1.1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目前我国高校对本科学生的教学方式中,“老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传统教学方法仍占主导地位。而信息资源管理由于课程内容有相当数量的理论内容,其知识内容相对来说较为简单,如果采取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不仅仅学不到什么东西,而且会对本专业课程丧失兴趣,使得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无法达到。

案例课程在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不同于其它课程,能给学生一种全新的感受,所以能够吸引大部分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感兴趣。在学习兴趣的驱动下,选课学生在课后都能自觉地对案例进行研究。而这种学习兴趣是保障信息资源管理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

1.2 案例教学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由于高校学生无法接触到信息资源管理的实践层面,因此学生对于很多知识点的学习缺乏感性认识,综合运用能力较差。而教学案例一般都是以信息资源管理的企业实践的活动为背景编写,而很多案例可能包含了不同课程、不同学科的内容,反映的知识具有综合性。因此该类案例的学习,学生能够对已学理论知识的实际运用情况建立起一定的感性认识,也能提高已学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2 信息资源管理的案例的选择

在信息资源管理的案例教学中,其教学案例必须经过精心选择。在选取教学案例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所选的教学案例应该主要选择那些重要的理论章节,加强学生运用该理论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这样不仅仅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还能够提高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来说,比如针对信息资源管理中的内容管理的这一章节,由于要介绍到各种各样的信息管理的技术和手段,而单单评介课本上的理论介绍,学生不仅仅没有任何印象,还感觉这些技术很空洞,没有任何实用的价值。因此针对这章节的内容,笔者采取分析目前专业的信息服务网站――国家数字图书馆的案例分析的方法。让学生指出在该网站中所采用的信息采集的方式、信息组织的方式、信息检索的技术展现,并运用课本所学知识对该网站所采用的信息管理技术的优点和缺点进行评价分析,最后针对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理论知识让学生对该网站提出一些建议和措施。这样的手段使得学生感觉到课本上的信息资源管理的技术和手段并不是空穴来风,而是实实在在的东西。这样学生也对此章节的内容有了很大的兴趣。

(2)典型性典型性是指案例应具有代表性、重要性,一个好的信息资源管理的案例必定具备普遍的现实代表意义,对学生能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教学案例要具有典型性,能反映实际情况中重要的经济业务活动,学生通过对其反复观察思考,能够真正理解理论知识和方法,灵活地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信息资源管理案例教学的组织

即便案例选择得当,但在教学过程中如果组织不当,将使得案例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在案例教学组织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3.1 案例所体现的理论知识点一定要在案例开展之前讲授

这点需要尤其注意,授课老师要合理安排案例教学的时间以及进度,使得相关的理论知识在案例开展之前就已经讲授,这样学生才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来进行理解并解决案例中所出现的问题。为了让学生对案例教学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在讲授之初就把相关的案例以及背景资料等发送给学生,等到开始案例讨论的时候让学生提前准备,并选派同学课堂演讲和讨论。

3.2 案例教学组织过程中需要合适的激励机制

我国高校课堂在开展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学生发言的积极性不高,课堂讨论无法有效的进行,因此案例教学组织过程中合适的激励机制是必须的。这里的激励主要体现在对学生的认可,让他们保持对案例分析的热诚并觉得学有所成。因此为了激励他们,笔者提出如下建议:在学生进行案例分析讨论之前,积极回答并帮助学生解答准备过程的任何问题。这样才能不致于让学生因为受挫感而放弃对案例的讨论,导致案例教学的失败。第二,在案例教学的课堂组织过程中,老师的点评和发言要恰到好处,既要鼓励学生,同时也要让学生能够体会到案例教学背后的课堂教学目标。而且教师要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是及时控制案例教学围绕着限定的课堂教学目标。第三,可以采取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利用录像等手段记载学生案例教学过程中的表现,并在最后的期末总结中进行总结。这些手段的使用对学生而言是个回忆也是个记忆。

3.3 案例教学还必须借助丰富的教学手段来实现

(1)引入多媒体教学手段。例如,建立并完善多媒体电教演示系统、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采用多教学手段,不但课堂教学的知识输出量增加,教学效率大大,而且学生不易疲劳,以新颖的视觉刺激学生大脑的兴奋可以提高教学效率。

(2)利用互联网资源。互联网的出现,提供了丰富的信息,也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尤其表现在信息资源管理的这门课程建设中。借助网络,教师和学生不仅可以获取大量丰富的案例资源,而且可以通过网络这一迅捷的平台,将案例的分析讨论通过交流的方式进行。

(3)案例讨论结束后,任课教师要作一简短总结。内容为:针对案例中的主要问题进行,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把握;对学生讨论中不够深入、不够确切的地方作重点讲解。对案例讨论的评价,以正面激励为主,尤其是对不参加发言的学生更要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后续的讨论。

4 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建议

通过教学实践,发现实际应用中存在以下问题:部分学生吃大锅饭不发言,不讨论,最后变成各组长发言。笔者建议可以让案例展示的同学通过提问的方式,使得这些不发言的同学能够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另外就是有时案例教学变成了教师自己的分析讲解,这个时候就需要老师不断调用学生,让学生成为案例分析的主体。还有可能对案例教学过程缺乏有效的控制解决方案。针对这些问题,笔者认为可以将相关的案例分析作为最后期末考核的内容之一,激励学生参与。并把平时的案例讨论的表现作为课堂平时成绩计入考核成绩。另外针对案例的经典性不足,应准备案例库,并于课前发给学生作为参考。信息资源管理案例教学,是一种交互式的求知与探索过程,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因此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都很高。在此过程中,学生的素质和状态很关键,学生的个性和心情有时会严重影响到案例教学效果,老师所具备的知识和引导方法也会左右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应不断总结探索,将这种科学教学方法深入进行下去。

参考文献

[1] 汤大权,唐九阳,程启翔,等.《信息资源管理》精品课程建设的索与实践[J].高等教育研究学,2009(12).

[2] 王影,王新昊.《信息资源管理》案例教学实践与对策研究[J].现企业教育,2010(8).

第5篇:输出式课堂教学案例范文

关键词:教学案例;效率评价;DEAP软件

在大学教育由精英教育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后,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教学方式弊病日益显现。在数学教学中,剥离了实际背景的概念和理论导致教学内容过于抽象,造成了很多学生“学不会、用不了”的尴尬局面。同时,计算机技术在数学教育领域中的应用远没有在其他领域中活跃。因此解决目前数学教育中存在问题的着眼点可以有两方面:一是深化教学内容的改革,理论联系实际,案例设计应具有实际背景;二是借助计算机软件,解决实际问题带来的复杂运算,推动数学教育源于实践再回到实践。借助它可以指导学生为解决实际问题而温习旧知识,学习新知识,通过创造性的研究形成一个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完整方案。这样一个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运用计算机的能力,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参与性,也有利于让学生真正从实际运用中掌握和体现自己所学的知识。

案例的编制与更新是案例教学成功的保障。一个好的案例应该能反映最新的研究动向与研究方法,这样才能让同学学到最新的知识,培养最有用的能力。一个好的案例应该能有效地帮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循序渐进的开展研究性教学,更好地活跃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能够从案例教学中获得一种身临其境的研究经历和感悟。

在陆域资源日益不足的今天,开发海洋正在逐渐

成为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急需大批人才从事海洋方面的研究,但目前能为数学专业学生所用的以海洋经济为背景的教学案例几乎没有,笔者结合自己的研究,提出了一个将数学、经济学与计算机软件相结合的关于海洋经济效率评价的教学案例,并对其教学实践进行了总结,以开拓与丰富用数学研究海洋的教学案例,藉此引导更多数学专业学生投身于海洋方面的研究。

1 案例设计的指导思想

我们认为目前的大学教育模式没有能够将大学生的创新潜力诱导、发挥出来,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误导和压制。因此在教学中有必要通过设计适当的案例,将基于讲授的教学模式改变到基于项目的研究性教学模式上来,让学生在教师指导和帮助下主动的学习,提高能力和素质。

基于这样的考虑,根据我校海洋研究的特色和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学生数学基础较好的特点,结合该专业很大一部分同学对于经济研究的兴趣,我们因势利导,依托“经济数学与建模”课程设计教学案例,努力使其既能激发同学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又有利于形成我校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数学、经济学与海洋研究相结合的专业教学特色。

已有的研究实践表明,系统评价技术是立足于运

基金项目:上海海洋大学2009年度人文社会科学课题(A-0211-09-0300);上海海洋大学2009年度校级重点建设课程项目(A-2600-10-0066);上海海洋大学2010年度重点建设高水平综合教育选修课程项目(沪海洋教[2010]14号)。

作者简介:郑奕,男,教授,研究方向为应用数学与资源经济管理。

用各种数学模型对复杂的经济、技术和社会问题进行分析与评价的新兴交叉学科。因此我们选取以评价技术为核心组织案例教学,籍此将数学、经济学和计算机知识相联系,构成一个知识交叉的平台供学生一展身手。

鉴于实际问题的复杂性和现代计算手段的改进,评价技术的研究正在不断的深入,评价方法也越来越多。在众多的评价方法中,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方法作为一种较新的分析工具,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决策分析与技术评价领域的一种常用而且重要的研究手段,其在资源优化配置、产业结构分析与可持续发展评价等方面都已有较成功的运用[1],而且它既能用于数据较少的单个投入产出系统的评价,也能用于多投入多产出系统的评价,对所能获得数据的要求较低。故我们在案例设计中,着重向同学推荐数据包络分析技术以及相应的计算软件――DEAP软件,并以海洋经济系统的综合评价为背景,设计具体案例组织教学,目的是使我校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学生能充分发挥数学基础较好的特长,提高分析海洋信息的能力。并以此激发同学进一步投身海洋研究的热情,既为国家海洋经济建设培养急需的优秀人才,为专业特色的创建提供一个抓手,也可以提高学生利用数学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加学生的就业机会。

2 案例教学的组织实施

在这个案例教学中,我们首先在课堂教学中介绍案例可以用到的理论方法与软件,以及案例的实际背景和有关数据资料,在此基础上引导同学对评价方法进行思考与讨论,在随后的课堂教学中进一步给出我们自己实际研究这个问题的过程、以及相应的分析方法和分析结果供学生参考,使学生能够了解问题研究的完整过程,以利于提高自身的研究能力。具体实施过程概述如下。

2.1 方法与软件

由Charnes、Cooper和Rhodes在1978年首先提出的DEA方法在本质上是一种以线性规划理论为依据的求解最优解的方法,它能在给定一系列的限制条件下,找到最优的生产边界。DEA方法假设有N个决策单元(decision making unit,DMU),在每个决策单元中含有K种投入和M种产出。DEA理论认为:N个决策单元在规模收益不变(constant returns for scale,CRS)的条件下,对第i个决策单元(i为1, 2,…,N)可建立线性规划模型如下:

Max,λФ

s.t. Фyi + Yλ≥0

xi-Xλ≥0

λ≥0 ---------(1)

这里λ是一个N×1的常向量,Ф代表了在投入条件给定的情形下,第i个决策单元在产出方面所能得到的最大的增长比例,1≤Ф

当决策单元N个数较大时,DEA模型的求解比较困难。为此新英格兰大学经济系Tim Coelli教授研制开发了DEAP软件2.1版。该软件可用于分析多投入和多产出情形下的包络边界。它既可以在规模收益不变条件下,也可以在规模收益增加或减少的条件下求解投入方向或产出方向的最优值。DEAP软件包含了可执行文件、启动文件、数据文件、命令文件和输出文件等5个文件,其启动文件是一个含有用户可以修改但也可以不必变化的关键参数值的文件,而数据文件和命令文件则是用户在运行该软件前必须首先建立的两个文件,输出文件是该软件在运行时自己创立的,其将所有的运算结果都自动储存在该文件中。DEAP软件运行于Windows环境中,是一款适用范围较广且比较容易上手的软件,学生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快速掌握,比较适合在案例教学中使用,可以让同学有更多的时间着重于案例问题本身的思考。

2.2 背景与资料

一般认为,按国民经济三次产业分类标准划分海洋产业,可把海洋产业划分为海洋第一产业、海洋第二产业和海洋第三产业。海洋第一产业是指生产活动以直接利用海洋生物资源为特征的产业,包括海洋捕捞、海水养殖和海涂围垦。海洋第二产业是指生产活动以对海洋资源的加工和再加工为特征的产业,包括海洋工业和海洋建筑业,即海水制盐、船舶制造、深海采矿、海洋能源开发、海水综合利用和海洋工程。海洋第三产业是指生产活动以提供非物质财富为特征的产业,包括海洋运输、滨海旅游、海洋科技教育和贸易及海洋综合服务业[3]。

在教学案例中,我们根据《中国海洋统计年鉴》[3]整理得到2007年我国沿海地区经济的有关投入产出指标如表1,我们要求学生利用这些数据,通过数据包络分析方法评价沿海地区的地区经济与海洋经济的投入产出效率,分析地区经济与海洋经济间是否存在一定的联系。在此基础上,可以进一步采用其他评价方法对研究结果进行验证,并给出加快沿海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同时,鼓励学生课外延伸阅读DEA及其他评价理论,利用该案例的研究方法对自己感兴趣领域的问题进行评价研究,并给出相应的分析过程与研究结果。

2.3 结果与分析

对本问题的评价可以有多种方法,学生可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选择层次分析评价法、因子分析评价法等。但我们在案例教学中作为一种推荐的方法,要

求同学认识并掌握用DEA法进行评价,并鼓励同学在此基础上,将DEA法的评价结果与自己所知道的其他方法进行比较,以分析各种方法的长处与不足。作为对学生的启迪与一个范例,在案例教学中提供了我们用DEA法对这个问题进行评价与分析的主要过程。

我们以地区生产总值为产出指标,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各地区年底就业人员数、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电耗和用水总量为投入指标,根据数据包络分析(DEA)理论,使用DEAP软件计算全国沿海11省市地区经济的投入产出效率,可得计算结果为表2第二行“地区经济投入产出效率”中的值。

为进行比较,进一步分析海洋经济的投入产出效率。以海洋生产总值为产出指标,以涉海就业人员总数和至2007年底确权海域面积为投入指标,同样根据数据包络分析法由DEAP软件可计算全国沿海11省市海洋经济的投入产出效率。计算结果为表2最后一行“海洋经济投入产出效率”中的值。

下面根据计算结果对所给案例进行分析。

根据表2的计算结果,可将沿海各省市地区经济的投入产出效率和海洋经济的投入产出效率由高到低进行排名,结果如表3所示。

由表3可见,我国沿海11省市中,地区经济投入产出效率排名列前六位的,海洋经济的投入产出效率也大都位于前六位内。说明地区经济的产出效率与海洋经济的产出效率存在相互联系,可以初步推断地区经济与海洋经济的发展具有相互促进作用。

以长三角两省一市为例进行具体分析。由表2可见,上海、江苏和浙江地区经济的产出相对效率相差并不大,但其海洋经济的产出相对效率相差却比较大,尤其是浙江,海洋经济产出效率较低。进一步分析浙江海洋产业的结构可以发现:原因主要是由于浙江海洋产业中第一产业的比重较大,其产值占海洋产业的产值达到7.4%,由于海洋渔业资源的枯竭和国家对于渔业资源的保护政策,使海洋捕捞的效率较低因而拖累了整个海洋产业效率。相反,海洋经济投入产出效率最高的上海,其海洋第一产业的产值仅占海洋产业总产值0.1%,故其对海洋产业效率的影响就比较小。表3中另一个较显著的例外河北也存在同样的情况,由于其海洋产业中第一产业的比重不大,仅1.9%,因此其海洋投入产出效率的排名较靠前。

这些分析表明,海洋经济发展的效率除了受地区经济的影响之外,还与海洋产业结构有关。因此沿海各地在发展海洋经济中,注意调整海洋产业结构,提高本地区海洋产业的效率。

基于上述研究,可以初步得出结论:1)地区经济优势是海洋经济进一步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2)积极改善海洋产业结构,加快海洋经济发展,有利于促进沿海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 案例教学实践的思考

通过案例教学实践,我们发现选择与使用适当的案例是教学成功的重要保障,而一个好的教学案例应该具备以下四个要素。

3.1 真实性

教学案例不应该是从书斋里闭门造车生产出来的,也不能是从抽象的、概括化的理论中演绎虚构出来的,而是来源于实际研究。一个好的教学案例往往是教师通过自己的研究对某个具体问题的来龙去脉有比较透彻的理解,总结其精华形成的。这样的案例教学可以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学生研究这样的教学案例也就会有真实的体会。如本案例就是来源于教师自身海洋经济研究的实践,教师在这方面有一定的研究积累,对问题的产生、背景与意义有较深刻的认识,能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在案例研究中重新体验研究的整个过程,给学生一种享受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乐趣。

3.2 普遍性

教学案例所讨论的理论与方法应该具有普遍性,即应该有较广泛的应用。这样才容易在学生心中产生共鸣,产生进一步求知的欲望。如本案例讨论的综合评价技术,经过近40年的实践与理论研究,已经在很多领域得到了推广与使用。特别是案例中重点推荐的DEA方法,在银行管理、金融分析、财务管理以及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等多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目前可以检索到的有关DEA方法的国内外学术论文已有近万篇,学生很容易找到其感兴趣的应用案例进行延伸阅读,有利于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理论与方法和自己感兴趣的实际问题相结合,培养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3 开放性

教学案例应该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在教学中应该有可以引发争议的空间,这样便于讨论,不能过于封闭简单,不能只有一个成功的经验或具体的做法,让人觉得无话可说。教学案例可以建立在较复杂问题的情境上,可以有多种选择需要进行判断,做出决策。本案例选择海洋经济系统进行评价,就是考虑到作为这样一个复杂系统,即使仅从数学的角度来分析也可以有多种评价方法,如层次分析法、模糊数学法、灰色系统理论法、主成分分析法、因子分析法、聚类分析法、判别分析法和本文介绍的基于DEAP软件的DEA法等,而且不同方法的评价结果会有所不同,有引发争议并进行进一步思考的空间。

3.4 针对性

教学案例要有针对性。这一方面是指案例的编制要符合当前研究实践的需要,注意能够利用特有的优势,发挥特定专业学生的特长,有利于专业特色的形成;另一方面要求案例的编制要针对学生的发展方向,提出学生关心的、想了解的问题,使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分析研究可以学以致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本案例的编制就是鉴于当前海洋研究已逐渐成为一个新的研究热点,而我校作为一所海洋大学在海洋研究方面已有一定的积累,因此结合

我校信息与计算专业的同学有较好的数学基础与软件知识的实际,通过案例教学将数学、计算机与海洋研究相结合有利于促进我校该专业的专业特色的形成。同时,鉴于该专业许多学生对经济研究感兴趣,该案例选择了与海洋经济方面的研究相结合,使同学通过这个案例的研究,掌握数学方法及相应软件在经济研究中的应用,有利于同学在自己感兴趣的具体问题中以用促学。

4 结语

尽管案例是案例教学成功的重要保障,但案例本身不能构成一门课,教师和学生在一起才能构成一门课。因此在案例教学中应强调讨论和分析是为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具体思维方法和综合能力,而不仅仅是为了探讨出该案例的标准答案。就是说,案例是工具,而利用案例为抓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才是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马占新. 数据包络模型与方法[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2.

[2] Coelli T.J. Recent developments in frontier modeling and efficiency measurement[J]. Australian Journal of Agriculture Economics,1995,39(3):219-245.

[3] 国家海洋局. 中国海洋统计年鉴2008[M]. 北京:海洋出版社,2009:31-110.

Preparation for a Teaching Case Based on the DEAP Software

ZHENG Yi

(Colleg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hanghai Oce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1306, China)

第6篇:输出式课堂教学案例范文

关键词:教学策略教学语言教学活动师生关系

随着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等的国际化发展,英语这门世界性通用语言的学习显得越来越重要。为了提高国民英语素质的整体水平,国家教育部于2003年颁布了《英语课程标准》。规定全国各地区从小学三年级开始普遍开展英语课程教育。英语教育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师的课堂教学。因此,提高老师的课堂教学策略相当重要。本论文将从部分老师的课堂教学案例中分析和探索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一些策略以供从事小学英语教学的老师参考。

一、教学语言包括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的可理解性

教师的口头教学语言要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也就是老师的语言输出对于学生来说是可以理解的。当老师的语言输出不能为学生所理解时,在低年级的课堂容易引起纪律上的混乱,因为低年级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差,当听不懂老师的指令时容易注意力分散,转移到其他事情上面。在高年级的课堂也许不会出现纪律混乱的问题,但是当学生没法听懂老师的指令时,就没有办法配合老师的教学,教学就无法正常进行下去。所以教师的语言输出一定是可理解的。当老师的口头语言出现学生不懂的单词或词组从而导致语言比较难理解时,这时老师应该灵活地配上相应的肢体语言。美国心理学家通过实验得出这样的结论:信息的效果=7%的文字+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及动作。可见形体语言是有声语言的重要补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采取形象、生动、新奇、有趣的方法,充分调动各种感官,运用肢体语言进行教学。在此分析一个老师在课堂上的教学语言的运用。在一节英语教学公开课中,一位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嘉玛学校的一年级老师在教育学生要懂得疼爱父母帮助父母做家务时说了这些话:Nowallofyouarefamiliarwithothers’family.Ithinkit’seasyforyoutoreadthefamilynexttime.Doyouloveyourfamily?Doyouloveyourmother?Doyouloveyourfather?这时学生一脸茫然,不知道老师表达的意思。看到学生没有反应,老师马上双手合并做了一个心型的手势,对着学生说:Iloveyou.Iloveallofyou.然后再提问:Doyouloveyourmother?这时学生齐声回答:yes.由此可以看出肢体语言的使用可以增加语言的可理解性。但是在使用肢体语言之前,教师的口头语言应该尽可能地做到可理解,因为有时候即使是肢体语言也很难发挥作用。继续以这个老师为例子。接着上面的对话,老师说:Ithinkso.Doyouloveyourfather?IlovemyfatherandIlovemymother.Whatcanyoudoforyourfatherandyourmother?Canyousweepthefloorforyourfatherandyourmother?学生不是很肯定地回答:No.老师继续提问:Canyoucleanthewindowforyourmother?学生还是不是很肯定地回答:No.老师有点着急了,于是转移了话题:Why?Yourmothersareverybusywiththeirwork.Watchthis.学生的反应告诉了老师他们没有听懂她的话。老师一次问了三个问句:Doyouloveyourfather?Whatcanyoudoforyourfatherandyourmother?Canyousweepthefloorforyourfatherandyourmother?第一个句子刚刚学习了,也许学生还能理解。从学生的反应来看,Whatcanyoudoforyourfatherandyourmother?Canyousweepthefloorforyourfatherandyourmother?这两个句子学生还没有学习过,不理解这两个问句的意思。尽管这个时候老师也使用了肢体语言,边说边做动作,但是学生还是一脸的茫然。这说明了老师的这些语言超出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没有办法理解吸收。这时老师应该把这些句子简化或者换个学生能够理解的句子来提问。老师可以这样来提问:____Whosweepthefloorinyourfamily?____Yes,yourmother(father)sweepsthefloorinyourfamily.____Canyousweepthefloor?____Yes,youcansweepthefloor.____So,canyousweepthefloorforyourmother(father)?____Yes,youcansweepthefloorforyourmother(father).Youareagoodchild.使用这些简化的句子进行循序渐进的提问,再配上肢体语言,老师的语言理解性就大大提高了。

二、活动设计的趣味性、多样性和参与性。小学教学活动设计首先要具备趣味性

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喜欢上英语课主要原因是学习英语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种新鲜的体验和经历。他们刚开始学习英语是抱着好奇心和新鲜感来接触的。因此,刚开始学习英语的学生一般都有很强的学习动机,这种学习动机源于对英语的兴趣,这种兴趣是直接的也是不稳定的。所以英语教学活动是否有趣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动机的延续和巩固。另外,小学生以无意注意为主,有意注意时间很短。因此活动的设计要利用学生无意注意为主的特点,使活动具备多样性,尽量避免在同一个活动上花的时间过长而导致学生感到疲劳而注意力转移。另外,教学活动除了具备趣味性、多样性外,还要具备参与性。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当学生感到自己是参与者时会集中注意力而当觉得自己是旁观者时注意力容易转移。因此,老师的活动设计要尽可能地让全部学生都能够参与,让他们都有参与感。在此分析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嘉玛学校的一位四年级老师的课堂教学案例。在这节课上,教师的不同教学活动引起了学生的不同反应。为了巩固以下一些词组:gotothekitchen,openthefridge;gotothebathroom,takeashower;gotothebedroom,haveasleep;gotothestudy,readabook;gotothelivingroom,watchTV,老师安排了四个活动。首先让全体学生跟着录音做动作。学生很积极也很认真地边大声跟着录音读边做相应的动作,课堂气氛很活跃,学生很投入。然后教师采用了TPR教学法,也就是老师发出指令,全体学生做出相应的动作。这时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在老师的指令下迅速做出反应。接下来是老师做动作,让学生猜老师所做动作的相应词组。这时学生也是注意力高度集中,大声喊出自己的猜测。最后老师把活动完全交给学生自己完成,每次请出一组学生,每组学生中一个学生做动作另一个学生猜。举手要求参与的学生很多,不过老师只是请出了两组。在这个活动进行时,课堂安静了下来但是气氛没有了之前那么活跃。表演的学生很认真但是台下的学生很多没有看他们的表演,低头做自己的事情或者是东张西望。前三个活动的设计之所以很成功是因为这些活动符合了小学生的心理特征。这三个活动同时具备了趣味性、多样性以及参与性。小学生一般都生性好动,喜欢通过活动学习胜于安安静静地听课。另外,他们好奇心强,喜欢猜测类型的活动,往往这类活动很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第四个活动没有得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很大一个原因是学生的参与感不强。这个活动只有四个学生参与,其他学生都处于旁观者的位置。参与当中的学生体会到了愉,但是没有能够参与的学生觉得于己无关没有趣味。如果老师多选几组学生参加或者修改活动的形式让更多的人成为活动当中的一员,教学效果可能会不一样。

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创造轻松愉快的课堂学习环境

第7篇:输出式课堂教学案例范文

关键词:中等专业学校;计算机;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05-0000-01

Discussion Computer Teaching Methods Exploration for Secondary School

Hu Liuyan

(Henan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electric Power School,Zhoukou466001,China)

Abstract:For secondary specialized school computer teaching process,some existing problems,the author summarizes the teaching experience,and puts forward some ideas,in order to communicate with mon do our meager strength for the computer teaching.

Keywords:Secondary specialized school;Computer;Teaching method

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技术的迅速普及,人们对于计算机的使用率和需求也越来越高。中等专业学校开设计算机课程,是针对信息社会对专业教育人才培养要求的应然之举。对于学校计算机教学,教师抓好课堂质量、增强计算机教育的时效性是刻不容缓的一件事情。

一、中专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现状特点

目前中专的招生对象是面向应届初中毕业生,大多学生入校年龄大多在13-15周岁。学生文化基础一般很差,理解能力较弱,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加上农村生源占多数,部分学生入校前没使用过计算机,因此教学效果往往不尽人意。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要想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每一节信息课中都有所收获,就绝不能照搬教材,而要结合教材尝试运用各种方法,努力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二、计算机教学应用中的方法策略

(一) 设计典型案例,因材施教

根据中等专业学校学生现有的特点,在使用传统的中专统编教材时,存在教学指导老化,理论过多等问题,为改变这一状况,我们必须根据学生的要求,特点和社会企业对人才的需要,针对实践能力培养,设计出难度不同的教学案例。教学案例的设计难度要适当,要有层次性,并能准确把握教材的深度,广度。由于学生的基础水平各不相同,当几十个学生操作计算机的时候,学生之间的差异会愈加明显。因此在计算机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调节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需要因材施教。例如在课堂中教师可把学生的理解能力分为三类,良好,中等,较差。针对每类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任务,让每个学生都可以尽情发挥自己的能力。

(二)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普遍采用的教学方法之一。所谓“任务驱动”就是在学习计算机技术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中心活动,在强烈的问题动机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由于中专学生基础比较薄弱,在学习操作技能要求较高的应用软件时,将任务驱动法应用于计算机基础教学之中,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学能力,挖掘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习office办公软件时,首先我会针对某一方面设计一些简单的案例,让学生自己尝试着进行。根据他们实践的结果,进行针对性的补充讲解。然后布置任务,要求每人有关这个方面做出一个简单案例,可以发挥个人特点,不拘泥格式,最后做出评比。

(三)常规教学方法的应用

在中专计算机教学中,一些常规的教学方法,往往起着比较重要的作用。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必须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学生刚开始接触计算机,可以采用讲授法。表达要简洁通俗、细致易记,按部就班,以使学生逐步理解练习。注意采用课堂问答式教学法,在计算机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提问法以提高课堂效率也尤为重要。提问要做到:目的明确,层次清晰,方式灵活。注重比喻说明法,计算机课程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基础理论知识,对于初中毕业生来说有时较难接受。如果在讲课时适当地运用比喻,就会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例如,在讲计算机结构时,可以将计算机比喻成一个人,人的手脚相当于输入设备,CPU相当于人的大脑,经过处理之后,由嘴巴等输出设备输出来。这样一来,学生会感觉到比较容易理解。每堂课选择和采用哪种教学方法,一般是根据教学的目的和任务来决定的,同时也要考虑课程的性质,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特点等。

三、重视与学生建立友好和谐的关系

师生关系是一种平等、理解、双向的人与人的关系。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所以重视感情投资,建立友好的师生关系,也能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爱好。教学中,我常常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学生喜欢哪位老师,那位老师的课程就会学的比较好。因此和学生建立“亦师亦友”的关系,非常重要。作为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公正的对待每一个学生,多一份爱心和宽容,使学生能感受到自己受到重视,并逐渐学会尊重老师,听从老师的教导。

以上是我从事中专计算机教学过程中的一点心得,我相信只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便可以促进教学方法改革的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张丽.论计算机教学之“任务驱动教学法”[J].柳州教育,2005

[2]高尔.教育研究方法导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3]李宝峰.教学技能理论与实践[M].北京:华文出版社,2008

第8篇:输出式课堂教学案例范文

【关键词】会计基础;兴趣;技能;教学

引言:目前中职学校《会计基础》教材使用的是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范教材,在内容结构上侧重理论基础的讲解,包括会计账簿、会计凭证、会计报表、账务处理程序、会计工作组织等。轻于会计实务的讲授与实践,教师在课程教学中的难点在于如何把枯燥的理论知识转化成鲜活的会计案例,尽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寓教于乐。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乃至热爱本学科,是教师的本职工作,也是笔者研究的主旨。

一、技校《会计基础》教学现状分析及诱因

(一)技校学生普遍缺乏专业学习的信心。

作为中考的失败者,技校学生实际上是一个长期遭受忽视的群体,不同程度上普遍缺乏自信是该特殊群体的主要特征,自制力差、敏感易怒、受挫力弱势其主要表现。大多数学生普遍认为具备较好的数学基础以及苦练珠算是学习该专业的必备条件,再结合自身数学基础不扎实的实际情况,就容易影响自身学好该专业的信心。

(二)技校学生普遍缺乏专业学习兴趣。

原因是大多数学生选择该专业并非出于自身兴趣,更多的是服从家长的意志,被动选择专业。虽然技校在学生入学时都会进行专业介绍,但受时间限制,仅仅一堂课的时间对于调动学生学习会计专业的兴趣来说是明显不够的。

(三)技校学生普遍缺乏专业相关知识。

技校学习《会计基础》课程需要一个适应过程。开课时间一般是第一学年的第一学期,而这段时间刚好是初中学生毕业进入技校,开始适应技校学习生活的时间。对于学生来说,在此之前的学习中从未接触过相关财经类课程,再加上大多数学生在平时生活中也不会过多关注财经问题,因此,对企业经营模式缺乏了解是技校学生的普遍情况,而会计核算本身是对整个企业经营过程的反映,这就给《会计基础》课程教学带来了很大困难,教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不仅需要简明易懂地向学生介绍企业的生产经营相关基础知识,还要兼顾会计核算方法的讲授。

(四)目前技校使用的《会计基础》教材侧重理论基础的讲解而忽视实践。

这种现状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缺乏实际操作能力;个别技校虽然引进了新教材,也进行了新课改,但还是不注重如何更好地将理论与实操结合起来,没用好教材,“理实一体化”的教学理念还是没能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得到体现。一般情况下,上课还是偏重于理论知识的讲授,学生参与度不够高,搞形式主义,只有在公开课的情况下才执行“理实一体化”的教学理念。此外,在课程教学中将实操课程后置,未能很好地配套相应理论,出现学生读死书、死读书的学习状况,对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来说是极为不利的,更有甚者,个别学生毕业后还不会填写基本的原始凭证,不清楚企业各个岗位的分工责任,以至于都搞不懂哪些账簿该谁填、哪些单据由谁开等等。

二、提高技校《会计基础》教学效果的对策及措施

(一)提高技校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是学好《会计基础》的前提。

《会计基础》作为会计专业的入门课,课程教学应该注重给学生营造一个充满人性关怀的教学环境,措施是:在教学过程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温馨和谐的课堂气氛,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在此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带领学生进入专业学习的殿堂。

(二) 注重学生对《会计基础》学习兴趣的培养。

作为学生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因素,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对于学生高效率地接受知识来讲是至关重要的。如果学生未能在学习的过程中时刻保有浓厚的学习兴趣,那么就会给学习过程带来很大压力,容易出现诸多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对于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心理环境来讲是大有裨益的,它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会计的兴趣。教师在技校会计专业教学工作中应注重帮助学生树立专业认同感,而不能简单套用普遍教学模式。

具体做法是:为加深学生对《会计基础》基本理论和概念的理解,可创设直观图形情境;更进一步可创设悬念情境,进一步激发学生热情和兴趣,引导他们体会成功的喜悦,加深进一步自主探索的欲望,从而有效增强学习会计的信念。例如,在“未达款项”这个概念的讲解过程中,就可以首先指出“未达”不是指发生的错误,而是指受时间因素影响未达到的款项,它强调的是时间因素。银行和各企业单位都存在“未达款项”。其次可以让两位学生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并观察结果。最后是发动学生讨论结果,得出两个截然不同的结论——错误账务的调整结果余额不相等,而“未达账项”结果余额相等。为何同样的方法能得出两个不同的结果呢?经过讨论,学生在这个辨析正误的过程中激发了自身的学习兴趣,获得了学习主动权。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必须把握节奏,强调“未达款项”只是由于双方记账时间不一致造成的,而与双方记账本上是否存在错误无关,因此“A=B”必然是调整结果。方向错误、金额错误或会计科目错误等式错误账务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工作中的失误或者粗心造成的,不属于“未达款项”的调整范围。为了使财务的正确性得到保证,必须从源头上调整,以纠正错误。与此同时,还应告诫学生“银行存款余额表”不能作为登记入账的依据,它只能说明账目记录不存在差错,企业可否登记入账必须以收到相关凭证为准。通过这种“讲、练、讨论、总结”的教学模式,有助于将深奥的知识讲解通俗化和具体化,从视觉、直觉和听觉上给学生留下强烈的印象,在加深学生对《会计基础》基本理论和概念理解的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加强技校课改,提高《会计基础》教学质量。

进行充分调研,借鉴先进校有效经验,完善课程设置;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根据学生掌握情况科学安排教学进度;扎实打好学习《会计基础》及相关学科基础,提高技校学生会计理论功底;为《会计基础》教学质量提高奠定良好条件。

(四)采用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有其明显的特色和优势。对于技校《会计基础》课程教学而言,运用这一方法时受规定课时以及教学对象的制约,对教师的课前准备、课堂组织、综合分析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认为在实施过程中,要处理好以下几方面问题。

首先,合理选取和制作课堂教学案例。技校《会计基础》专业课堂教学案例的选取与制作, 一般应符合以下特征:一是实践性,不能随意主观臆造脱离实际的教学案例。二是适用性,案例设计时一定要考虑技校学生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分析能力等各方面问题,案例的教学效果才会更好。三是目的性。教学案例的选材要适应教学目的的要求,使学生对课程中的一些问题有较深的理解,要能和当前社会工作实践的环境相一致,从而为今后学生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基础。

(五)加强校企合作、校校合作,提高学生理论应用水平。

学校可以创造条件,为学生会计实践提供平台,如加强校企合作,与相关工厂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为学生实习提供基地,定期输送学生实践锻炼,既有助于提高动手能力也促进会计理论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也为学生掌握本领,走向就业提供更好的舞台。

加强校校合作,有助于实现资源共享,如互派师生交流、学习,图书馆资源共享,观摩教学,互相吸取成功经验和教学成果。

(六)定期开设财务专题讲座。

聘请各行业、领域资深管理人员和专家进行专题讲座,进行面对面交流,讲授会计理论知识和实践以及企业成功管理经验、体会,有条件技校建议组织带领学生学习参观先进企业管理经验,了解会计核算与管理的流程和做法,让学生全方位、多视角了解本课程,提高学习效果。

(七)提高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模式,促进和丰富《会计基础》理论教学内涵。

第9篇:输出式课堂教学案例范文

关键词:传统 现代 教学手段 多媒体

所谓教学手段,是指师生为实现预期的教学目的,开展教学活动、相互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或设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在教师指导下,借助教学手段认识周围世界的。下面谈一下我在计算机教学中,对“传统与现代”教学手段的具体应用。

一、传统的教学手段是教学实践的结晶,不可忽视

教学案例一 用抠洞的A4纸讲解flash遮罩效果

问题由来:遮罩动画是Flas类型中很重要的一种动画类型,也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该动画类型至少由两个图层组成,即遮罩层与被遮罩层。遮罩层决定遮罩的形状,被遮罩层决定遮罩的内容。不管是在理论上详细的讲解,还是在软件上的操作演示,学生对于遮罩层与被遮罩层的理解还是一头雾水。但是,我用抠洞的A4纸和玩具小车演示说明了,学生立即茅塞顿开。

实物教具:

1.一张A4纸,在中间抠出一个圆形的洞

2.一辆玩具小车

实现过程:

1.实物演示说明:使玩具小车在A4纸后面运行,只有透过圆形的洞才能看到玩具车的运行,实现

实物遮罩效果。那么A4纸是遮罩层,玩具小车是被遮罩层。

2.软件操作说明:建立“小车”图层,在第15帧处插入关键帧。再建立“A4纸”图层,然后在中间绘制一个填充颜色的圆形(相当于实物抠出的洞口)。选择“小车”图层,在第1帧处,拖动小车到圆形的左边,在第15帧处,拖动小车到圆形的右边,对小车图层右键单击,选择“创建补间动画”,最后右键单击“A4纸”图层,选择“遮罩层”,完成遮罩动画的制作。则“A4纸”层为遮罩层, “小车”层为被遮罩层。按回车键,预览效果。

教学案例二 用抠洞的A4纸讲解单元格引用(Excel单元格地址引用)

问题由来:Excel的单元格地址引用是教学难点。在移动公式时,所有以相对方式表示的单元格地址将自动改变;但是所有以绝对方式表示的单元格地址将不会发生改变。在讲解相对引用和绝对引用的差别时是比较费口舌的概念性问题,如果用一个特制的A4纸作为教学用具,就轻而易举地突破了教学难点。

下面,以教学单元格地址的绝对引用为例说明这个纸质小道具对课堂教学产生的特殊作用。

实物教具:抠洞的A4纸,已写好行标与列标

实现过程:当讲到绝对引用时,先在黑板上提前画好一张“价格表”,再把带洞的纸板附到黑板上,调整好位置,使四个小洞里露出来的单元格恰好是A3、B1、F3和G3。根据看到的数据,很容易计算出来“圆珠笔”的正确的每天平均价为3,如图1所示。

当学生看清楚后,将A4纸向下移动2行,使此时露出来的单元格时A5、B3、F5和G5,由此得出“铅笔”的每天平均是7.5,这个结果显然是错误的。产生错误的原因是本来显示科目数3的小洞是不应该移动的,但它随着其它小洞的移动而落到了“2”这个错误的位置上,所以得出了错误的计算结果,如图2所示。

正确的做法是做两张相同的纸板,一张只用来遮挡显示天数“4”的那个单元格,并且固定在黑板上不动,经过这样的处理,A4纸上的小洞反映的就是一个绝对地址“$B$1”。另一张A4纸可以向下移动,使“铅笔”的相关数据显露出来,形成正确的绝对引用状态,如图2所示。可见,B前的“$”符号是一把横向固定的铁锁,保证在公式中引用“天数”单元格在横向纹丝不动;同理,1前的“$”符号在纵向上锁定了“天数”单元格。这样两把“铁锁”共同作用完成同样一个任务,无论计算“圆珠笔”每天平均价的公式“G3=F3/$B$1”被复制到哪个商品每天平均价的位置上计算的结果都是正确的。

二、多媒体教学在教学改革中,功不可没

多媒体教学是特指运用多媒体计算机并借助于预先制作的多媒体教学软件课件来开展的教学活动 ,即计算机辅助教学 (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简称 CAI)。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是利用多媒体计算机 ,综合处理和控制符号 、语言 、文字 、声音 、图形 、图像 、影像等多种媒体信息 ,把多媒体的各个要素按教学要求 ,进行有机组合并通过屏幕或投影显示出来 ,完成教学或训练的教学过程 。

教学案例 计算机工作原理讲解

计算机工作原理是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的难点,如何使学生突破难点,光靠传统的说教方式是难于达到教学目的。由于计算机工作原理抽象,复杂。学生看不到、摸不着数据流动的方向及规律。但是如果借助多媒体教学课件,利用多媒体动画过程来帮助学生想象和理解,然后在此基础上给学生讲授干涉的知识点和应用,则教与学都觉得轻松了。

课件演示说明:

提问学生:1+1=2在计算机的演算下是如何产生的,简单描述其过程?

在学生的思考下,演示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动画课件。模拟在输入设备上输入“1+1”,经过数据的流动过程,最后在输出设备上显示“2”,用动画的方式模拟出计算机的工作过程,使抽象的计算机工作原理简单化地呈现出来。

三、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的教学手段

传统教学手段的板书过程交流是任何人机对话不可替代的,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也不是通过机械的多媒体展示所能完成的,使得教师讲解的速度和学生们思考节拍相吻合,从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深刻。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教师在课堂上完全使用粉笔在黑板上板书,使得在有限的时间里信息量小、效率低,同时其视觉效果差。高校教学中应继承传统课堂面授教学的长处,如果在课堂中通过教师完全可以做到的,就完全没有必要使用多媒体。

综上所述,不同的教学手段具有不同的教学特性,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应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取长补短,互相补充,综合利用,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谢宝荣 著 《计算机教学设计艺术》2007.8

[2]任秀杰 信息技术课中传统与现代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学周刊?A 》2010年第10期

[3]赵宗翼 主编 各类媒体在教学中优劣的比较 《高校教学与科研》 海南出版社 2006.6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