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广播电视的主要技术标准范文

广播电视的主要技术标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广播电视的主要技术标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广播电视的主要技术标准

第1篇:广播电视的主要技术标准范文

关键词:广播电视 新媒体 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进入21世纪,新媒体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科学技术广泛地应用在传播媒体中。那些不符合时代潮流的、未能跟上技术发展的媒体形式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销声匿迹。而那些吸收了先进理念和科学技术的媒体形式因其具有独特的优点而获得了大众的支持。在这个过程中,新的媒介形态产生了,传统的媒介形式得到了完善,使得广播电视行业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局面。但在这过程中,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有待解决。

1.我国广播电视新媒体的现状

1.1手机广播电视媒体的发展现状和问题

随着广播电视新媒体的发展,按照载体的不同,可以将新媒体主要划分为手机族群、电视族群与互联网族群等。2003年博鳌亚洲论坛期间,手机电视业务得到了充分的施展舞台。2008年,手机媒体作为传播的媒介,第一次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它以其便携、互动的优势,在广电媒体中获得了重要的席位。随着3G时代的到来,出现了各种流量包月计划,使得普通民众在享受低价优惠的同时,还能够享有高水平的画质保障。随着4G网络时代的来临,手机广播电视媒体迅猛发展,受到广大用户的喜爱。其中,手机广播电视媒体的现状是指手机广播电视媒体面临严峻挑战,手机广播电视媒体缺乏强劲的发展势头。手机广播电视存在内容匮乏与同质化等问题,行业技术标准与国家的技术标准相互存在,盈利的模式相对来说过于单一,限制了手机广播电视的发展。

1.2网络广播电视媒体的现状和问题

网络视频指的是将网络作为重要的传播媒介,以在线直播或者点播的形式,播放网络视频服务商所提供的视频资源,为人们提供可观阅的各种声像文件。网络广播电视媒体发展中具有多种优势,网络视频取得较为良好的发展形势。然而,我国的网络视频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较多问题,例如缺乏自主创新的能力,致使出现资源浪费的现象,加大管理的难度;缺乏明确的版权,内容重复雷同的较多,特别是存在较为严重的跟风创作的状况等等。因此,大量的视频长期处于入不敷出的状况,经常处于严重亏损的状况。

1.3电视新媒体的发展现状

近些年,我国数字电视用户量大增,进一步提高有线电视的数字化程度,已经达到40%。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一方面,我国数字电视在发展中拥有较多优势,例如:国家的支持、用户规模较大及盈利空间大,另一方面,我国的数字电视存在问题。在现实中,数字电视的盈利范围依然有限,运营效果也不是十分理想,受众的反应不一,主要表现为网络分散。有些电视网属于地方建设,权力分散,不好管理;内容匮乏。目前我国的受众已经形成免费消费的习惯,对于新兴的收费方式比较抗拒。

2.新媒体对广播电视的影响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2.1新媒体对广播电视媒体的影响

新媒体对广播电视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作为新媒体的代表之一,网络视频具有多种优势。与传统的电视媒体相比。它内容更加丰富多样,网络视频的画质更好,强烈冲击传统电视行业的运行。随着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网络视频的生存形式受到影响。所以,广播电视行业应该对频道进行重新整理,对立台的特色进行重新审视。传统的电视节目收视率通过抽选出一部分的用户,进而对收视率进行测定,其所统计的收视率则直接会影响盈利模式。新媒体时期,在统计广播电视盈利问题时,不应使用传统的收视率统计方式。因此,广播电视频道在进行数字化之后,主要收入包括应用服务费、内容销售广告费与政府补贴等多种形式,而不再仅仅依靠广告获得收入。因为数字信号可以压缩的特点,所以宽带说承载的频道数量也大大地提升,这扩大了观众的选择范围,加剧了电视台之间的竞争。所以节目形态必须要做出改变,才能够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2广播电视新媒体未来的发展趋势

媒介融合应实现资源的共享,这是因为内容资源是受众接收广播电视新媒体的原因之一,同时也是新媒体进行竞争的核心资源。在实现资源的共享之后,将不存在各种类型的媒介的垄断优势,新颖的、科学的内容将会成为各种竞争中的关键要素。例如网络媒体,受众之所以对于网络如此青睐,除了它本身的速度快、时间自由等优势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资源丰富多样,而且更新较快。在理想的环境下,新媒体成为集声音、视频等资源为一体的综合工具。广播电视的边界将逐渐模糊,甚至消失。其次,渠道与终端融合。在未来,将实现广播电视网、互联网、通信网的融合。三方互联互通,资源共享,进行全方位的合作。在实际操作中,就是将手机、电视和电脑融合为一体,彼此之间的壁垒不再明显,各种信息、通讯等可以共享共用等。

3.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所掌握的技术还不够以满足新媒体的发展,应提高对广播电视新媒体发展现状的认识,相应地采取有效的措施以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短短的十年之中,媒体的形态经历了一场大浪淘沙式的变革。相信在不久的未来,广播电视新媒体行业能够实现快速的、健康的、可持续的发展。全国地区都能够实现渠道与终端的融合。

参考文献

第2篇:广播电视的主要技术标准范文

关键词:广播电视新媒体;原则;政策体系

中图分类号:G2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1-0270-01

广播电视新媒体政策体系是由若干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政策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各个要素的结合方式形成它的结构。

一、构建广播电视新媒体政策体系的基本原则

(一)形成以法律法规为基础的、符合广播电视新媒体发展的制度规范

目前我国没有一部适用于广播电视业的专门法律,仅有的三部国家级行政法规也滞后于广播电视的发展现状,广播电视管理经常处于无法可依的尴尬境地。广播电视新媒体政策管理,要把党的文化政策逐步上升为法律法规,建立完善的广播电视新媒体政策体系,推进依法行政,逐步实现从政策性为主的管理转变为以法律为主的管理,必须加快法治建设,填补执法依据空白,修改现行影响发展的政策规定。

(二)建立高效率广播电视新媒体经营机制

采用高新技术手段,提高管理的水平和效益,克服“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弊端,使广播电视管理工作真正做到既管得住,又管得好建立健全广播电视新媒体日常监管机构和机制,提高监管科技水平,强化远程监管。在政企分离的政府管制体制下,政府管制的新职能主要包括:制定与监督执行有关政府管制法规;颁发和修改企业经营许可证;实行进入市场的管制等等。改革行政审批制度,着力减少管理的随意性、盲目性,改进管理中存在的关口众多、手续繁杂的等问题,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

(三)进一步放松广播电视新媒体规制以促进其快速发展

必须加快制度建设和相关法律建设进程,规范相关规定,建立新的法律机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必然要求上层建筑等包括意识形态领域制度建设与之相适应。广播电视新媒体的产生导致政策规则将发生变化,如允许多种媒体兼营,跨地区经营,放宽融资政策与建立规范的市场体系。

(四)推进媒体融合,形成有效的竞争机制

建立良好的竞争机制,需要做到:解决立法问题;解决政府监管机构的融合问题;设立专门的内容监管机构,对内容提供商实行统一监管;建立统一的许可证体制。

二、政策体系

(一)传播政策与产业政策

按照我国实际,目前的广播电视传播政策应该有着相应的新媒体宣传与节目管理政策。如要求播放与政府中心任务有关的内容,禁止特定事项的播放。

适应广播电视数字化、网络化、融合化等特点,确定开放、竞争、多元的产业政策目标,引导和规范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逐步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广播电视新媒体产业格局,提高我国广播电视新媒体产业的整体实力与竞争力。

(二)竞争政策与技术政策

为了维护广播电视新媒体的公平竞争,推动产业的发展,要制定积极的竞争政策,鼓励更多的团体参与广播电视新媒体的竞争。推动广播电视与通信的融合,促进硬件系统与软件系统的分离,对卫星数字电视与有线电视施加的限制大幅度解除,对电信业者利用自身所提供的服务开展广播电视业务进行规范。

广播电视新媒体是体现技术进步的新媒体,建立一系列的技术标准是促进广播电视新媒体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当前要尽快明确与规范有线数字电视、手机电视等一系列技术标准,确定基本原则与重大技术政策,加紧制定配套标准,建立基本的技术标准体系,同时,加强对试点工作的管理,对非标准系统必须进行转换,确保国家标准的实施。

(三)扶持保护与监管政策

扶持政策也是我国政策对广播电视新媒体政策的重要内容,通过财政、税收、信贷以及广播电视新媒体的财源、补贴、罚款等手段,对广播电视新媒体的播出活动、市场行为进行激励或约束,对其经营绩效与服务质量进行控制,调节其发展方向与加强管理。

建立对市场准入、产业运行状况、市场集中程度的监视、规制制度。改变节目内容的监管方式,对节目内容进行“质”与“量”的监管,以事后监管为主,监管的结果作为颁发或撤回许可证的依据,也可作为处理侵权与投诉案件的证据。

(四)文化与信息安全政策

广播电视新媒体逐渐成为境外广播影视与敌对势力向我国境内渗透的新途径,广播电视新媒体强调商业的竞争,但也需要强调所应担负的维护文化、信息安全与国家安全的责任,不放弃广播电视所担负的维护文化、信息安全与国家安全的责任。

第3篇:广播电视的主要技术标准范文

关键词 网络化;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7)187-0018-02

随着我国的网络信息化与科技的发展进步,电视行业也随之得到了高速发展,广播电视技术也已经逐渐向数字化、现代化以及网络化方向发展。国民经济发展与科技的更新使广播电视技术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网络化数字化也是现今电视技术的发展方向,而电视广播和网络技术的革新也提高了数字电视盒、数字广播节目在传输方面的技术,广播电视技术的应用将会更广泛,但是广播电视技术仍然有一些空间是需要继续优化提高的。

1 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趋势

广播电视技术发展的最初,我国电视节目图像的产生、传输和接受的过程还是通过实践轴取样的方式完成,这中间也会采用幅度调制的传输方式,来提升试听的效果。但是,这种传播方式下的电视信号很容易受到干扰,信号的强度非常差,如果在偏远地方和山区生活的人们很难接收到信号,并且即使是接收到信号,声音和电视画面也会受到很大影响,这种传统的广播电视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1]。而随着近些年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革新发展,曾经的模拟信号也已经被网络数字信号所取代,这也预示着网络数字时代的到来。而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作为一种革新的电视技术,是通过利用网络作为传播途径和传播的载体,并且以网络作为平台播出的媒体形式,数字信号因为具备了很强的保真效果和信号抗干扰能力,所以,在整个系统运行的时候,能够最大程度地保证系统稳定性[1]。而这种媒体形式也逐渐受到广大观众用户的喜爱和欢迎。当前的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已经成为发展趋势,也开启了人类走向数字化的新时代。

2 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的优势

首先,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对编辑流程方面进行简化,最大程度地利用网络的上传与下载功能进行编辑,同时保存视频等媒体信息,再利用编辑系统对媒体内容进行分区,拆分完成加工,这样可以最大程度提升媒体编辑人员的工作效率,也对高效率完成广播电视视频任务做好保障。因此说明网络的发展促进了广播电视技术的进步,完成了资源共享,编辑制作流程经过精简之后,后期制作的程序和效率有明显的提高。其次,在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的革新与网络信息技术的有效结合应用,广播电视媒体处理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模拟信号也更新为数字化信号模式。在信息的播放品质方面也有了更大的提高,而且成熟的科技作为基础,在视频的画面传输和音频的传输上,在效果方面也得到了广大用户的认可。数字化的传播信号更稳定的同时,与周围磁场和其他信号并没有任何干扰,而针对外界的信号也增加了屏蔽的作用,这种信息传播方式可以充分满足用户未来对电视画质与音质的要

求[2],随着网络化时代逐渐深入人心,网络平台与网络技术已经融入生活,人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网络带来的便利。学生学习,白领办公,电视直播等都已经有网络作为依托平台,而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传播平台,不论在科教、经济、农业及军事方面都发挥着重大作用,而科教,网络课堂的兴起也方便了学生的学习,在文化方面,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也在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建立一个高效稳定发展的信息传播平台显得特别重要[2],传播平台通过将时间和空间完美的结合,这样可以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也充当着广播电视信息传输的巨大载体,而实际上网络平台也相当于汽车的发动机,它的优势是有着更强劲的推动力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种作用。这对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

3 网络数字化时代广播电视技术的革新

随着网络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广播电视技术也有了新的变化。而传统的模拟信号的传输方式被取代,改变为网络数字化的信号传输。而这种技术的革新体现在以下3点。

3.1 广播电视视频信号改变为数字信号

在广播电视信号转变为一连串的数字信号的同时,数字信号特点呈现出离散性。而对比模拟信号,网络数字信号抗干扰性更强,促使广播电视视频信号不会受到外界信号的任何干扰,因此得到了快速发展和传播[3],对视频信号的编码和优化,在对其进行传输。

3.2 广播电视音频信号改变为数字信号

网络数字化技术需要对广播电视视频信号传播之外,还需要对广播电视的音频信号进行传播,以此保证广播电视信息传递的完整性。而网络数字化音频信号主要通过A/D和D/A互相转变而成的,利用该传播方式的准确性来判定质量,频取样的质量在这过程中也比较重要,采样的质量决定了广播电视播放声音的质量,如采样质量有问题,播放的时候就会出现噪音和杂音,从而影响观众的听觉。而高于模拟信号两倍的音频才能保证电视音频信号的采样的质量[3]。

3.3 实现资源共享并提高活动效率

广播电视技术的数字化和网络化的结合实际上对资源共享起到了推动的作用,也因此提高了活动的效率。通过对网络平台的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可以被人们高度共享,也促进了各种信息活动的进行。广播电视技术与网络连接之后,网络平台促进了资源共享的整合。

4 数字化时代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前景

随着网络数字化的发展,人们在观看电视节目的时候也会发生新的转变,首先,可以通过有线电视、无线电视和卫星接收等多样性的条件下进行选择,而广播电视逐渐由单向传送逐渐转变为双向互动方式,观众将会通过多种途径自主的选择自己喜爱的节目。所以曾经人们期望的可以随时随地收看不同的节目已经变为现实,而随之而来的主要是对电视技术更新的新特点,观众看电视也将不受地点场合的局限,人们可以在公交车上、电梯上、户外大屏幕上借助手机和电脑可以不受约束地观看各种电视节目。而对于当今的网络化时代,网络化和数字化未来也有着非常广的发展前景,我国的广播电视事业也将因网络数字化的用而被进一步打开。而对于人们对文化方面的需求也被进一步满足。对现阶段面临的机会和挑战,中国需要继续依托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广播电视系统,也需要加快广播电视技术在网络化和数字化方面的发展速度,打造更加专业的广播电视节目,也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5 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发展的优化建议

首先,要进一步完善网络服务,当前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的发展飞快,而网络也是重要的问题。但是对于网络建设的缺陷情况,首先,我们要对当下的宽带网络IP技术进行升级,对网络优化、建网联网方面需要加强。同时也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优势,用计算机网络的光纤作为核心,降低成本,也同时获得更快的传输速率。所以,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广播电视网络进行了有效的结合,才能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

其次,将网络与广播电视技术进行资源重新整合,传统媒体和当前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的新媒体共同发展走向必然道路,在激烈的竞争过程中,需要充分整合资源才能够加快提升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的未来发展,且广播电视行业需要与其他行业多进行合作和沟通,努力开辟出一条甚至多种发展的途径,通过这种方式的合作和交流也能对我国的广播电视行业市场化和商业化的发展有促进作用,从而规范了广播电视行业,也代表人们进入传播媒介的新阶段[1]。

最后,广播电视技术的创新对于整个广播电视行业发展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通过合作深入了解广播电视技术的核心技术标准,从而掌握标准制定的主动性。如果能引进、学习、改良整个广播电视的核心技术,能够将技术与时俱进,也可以促进整体广播电视行业的良性发展。

6 结论

通过对网络信息化时代的分析,广播电视已经走进了网络数字化时代,网络数字化时代的发展也创造了新的电视技术变革,是一种很大的挑战和机遇。也因此,在国家高速发展的现在,研究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也成为时代的潮流,满足广大观众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马玉荣.网络数字化时代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研究[J].科技传播,2016,8(15):102-103.

[2]常卫民.网络数字化时代广播电视技术发展研究[J].西部广播电视,2016(14):247.

第4篇:广播电视的主要技术标准范文

[关键词有线数字电视整体平移业务融合信息技术

一、我国数字有线电视的发展背景

目前,我国传统广播电视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目前,全国有广播电视播出机构1971座,播出1787套广播节目和2334套电视节目。由于发展空间小、服务方式单一、盈利模式单一,过分依赖广告收入,缺少新的增长点,节目雷同,影响了系统优势和整体力量的发挥。以广告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广播电视发展空间在缩小,另外,城市有线电视普及率已达90%以上,发展空间也在缩小。上述问题直接影响到广电系统今后的生存和发展。而数字化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重要的途径和手段。但数字电视毕竟是一项新技术、一个新事物,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因此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难。能否找到一种切实可行的运营模式将直接影响到有线数字电视的推广进度。

有线数字电视是相对于模拟电视而言的,传统的模拟系统是使用模拟技术对信号进行处理,产生的是模拟的电信号。而数字电视节目的采集、制作、编辑、播出、传输、接收的全过程都采用数字技术,产生的是由0和1组成的数字信号。从技术角度解释,数字电视节目可以是以数字方式拍摄、制作和存储的电影和电视,也可以是库存的资料片经数字化处理所制成的电影和电视。

电视数字化是广播电视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继黑白电视到彩色电视后的又一次革命。20世纪80年代末,为应对信息社会的快速发展,从根本上满足人们对高质量视听享受的要求,欧美科学家们提出了数字电视的概念。然而,数字电视的意义超出了数字电视本身,它有可能引发一场信息技术的革命,推动产业换代,创造新的商业机会和就业机会,甚至导致资源和财富的重新分配。推进广播电视数字化,可以带动设备硬件市场和节目服务市场的发展,形成新的消费热点和经济增长点,拉动内需,增加就业岗位,促进文化产业、信息产业和民族工业的发展。

2003年,国家发改委召开数字电视产业化领导小组会议,同意广电总局发展有线数字电视,推进广播电视数字化进程。信息产业部与广电总局成立了有线数字电视联合工作组,以加快有线数字电视设备产业的规模化。由于数字电视投入使用时间较短,国外从1998年开始,中国则2002年才开始,再加上这是一个实践性较强的项目目前还不够成熟。

二、我国数字电视的发展策略

机顶盒的发放费用、消费习惯和内容提供商提供的付费电视内容贫乏,这三点是制约数字付费电视的发展关键因素。

内容对电视数字化绝对必不可少,而国内制作的电视节目品种单一,吸引力不强。如果数字电视节目源问题在今后几年的开播中得不到解决,就有可能导致用户对于数字电视的兴趣消失。政府有关部门应该研究借鉴国外数字电视运营的商业经验,将丰富的有线频道资源进行重新分配,在加强频道经营许可管理制度的前提下,实行有偿频道租赁服务,让更多的专业频道服务者参与数字电视产业中来。

中国大陆数字电视同时面临机遇与挑战,中国绝大多数有线电视公司缺乏资金对系统进行改造,消费者购买力相对比较低,高昂的数字电视机价格影响了数字电视的普及。单靠原来手中的频道资源来提高价格或加快数字电视用户的增加率,效果并不显著。从目前情形来看,单纯靠市场力量推广数字电视难以达到预期目的,难以在预期时间内关闭模拟电视系统。原因可以归结为6方面:消费者对于数字电视了解不够、消费者的技术疲劳、数字电视接收机价格比较高、数字电视技术标准的不确定性、数字电视表现与期望相差甚远导致的普遍怀疑、投资高风险和资本短缺。

单一业务不可能推动数字电视,推动数字电视的四大动力是交互电视、高清晰度电视、数据广播和有线上网。我国电视市场基数大,送机顶盒的手段只能是短期行为,不可能长久。付费电视运营商要实现赢利,就必须构建一个可提供大量专业化频道的平台,以便吸引更多的家庭用户。

“整体平移”,以小区为单位,免费赠送机顶盒,在推行数字节目的同时完全停止输送模拟信号,增加频道数量,开办电视信息平台与商务平台等,同时每月向用户加收有线电视费。如果仅仅提高图像质量,而没有更多精彩的内容作支撑,数字电视业务难以开展。

第5篇:广播电视的主要技术标准范文

目前,我国传统广播电视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目前,全国有广播电视播出机构1971座,播出1787套广播节目和2334套电视节目。由于发展空间小、服务方式单一、盈利模式单一,过分依赖广告收入,缺少新的增长点,节目雷同,影响了系统优势和整体力量的发挥。以广告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广播电视发展空间在缩小,另外,城市有线电视普及率已达90%以上,发展空间也在缩小。上述问题直接影响到广电系统今后的生存和发展。而数字化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重要的途径和手段。但数字电视毕竟是一项新技术、一个新事物,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因此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难。能否找到一种切实可行的运营模式将直接影响到有线数字电视的推广进度。

有线数字电视是相对于模拟电视而言的,传统的模拟系统是使用模拟技术对信号进行处理,产生的是模拟的电信号。而数字电视节目的采集、制作、编辑、播出、传输、接收的全过程都采用数字技术,产生的是由0和1组成的数字信号。从技术角度解释,数字电视节目可以是以数字方式拍摄、制作和存储的电影和电视,也可以是库存的资料片经数字化处理所制成的电影和电视。

电视数字化是广播电视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继黑白电视到彩色电视后的又一次革命。20世纪80年代末,为应对信息社会的快速发展,从根本上满足人们对高质量视听享受的要求,欧美科学家们提出了数字电视的概念。然而,数字电视的意义超出了数字电视本身,它有可能引发一场信息技术的革命,推动产业换代,创造新的商业机会和就业机会,甚至导致资源和财富的重新分配。推进广播电视数字化,可以带动设备硬件市场和节目服务市场的发展,形成新的消费热点和经济增长点,拉动内需,增加就业岗位,促进文化产业、信息产业和民族工业的发展。

2003年,国家发改委召开数字电视产业化领导小组会议,同意广电总局发展有线数字电视,推进广播电视数字化进程。信息产业部与广电总局成立了有线数字电视联合工作组,以加快有线数字电视设备产业的规模化。由于数字电视投入使用时间较短,国外从1998年开始,中国则2002年才开始,再加上这是一个实践性较强的项目目前还不够成熟。

二、我国数字电视的发展策略

机顶盒的发放费用、消费习惯和内容提供商提供的付费电视内容贫乏,这三点是制约数字付费电视的发展关键因素。

内容对电视数字化绝对必不可少,而国内制作的电视节目品种单一,吸引力不强。如果数字电视节目源问题在今后几年的开播中得不到解决,就有可能导致用户对于数字电视的兴趣消失。政府有关部门应该研究借鉴国外数字电视运营的商业经验,将丰富的有线频道资源进行重新分配,在加强频道经营许可管理制度的前提下,实行有偿频道租赁服务,让更多的专业频道服务者参与数字电视产业中来。

中国大陆数字电视同时面临机遇与挑战,中国绝大多数有线电视公司缺乏资金对系统进行改造,消费者购买力相对比较低,高昂的数字电视机价格影响了数字电视的普及。单靠原来手中的频道资源来提高价格或加快数字电视用户的增加率,效果并不显着。从目前情形来看,单纯靠市场力量推广数字电视难以达到预期目的,难以在预期时间内关闭模拟电视系统。原因可以归结为6方面:消费者对于数字电视了解不够、消费者的技术疲劳、数字电视接收机价格比较高、数字电视技术标准的不确定性、数字电视表现与期望相差甚远导致的普遍怀疑、投资高风险和资本短缺。

单一业务不可能推动数字电视,推动数字电视的四大动力是交互电视、高清晰度电视、数据广播和有线上网。我国电视市场基数大,送机顶盒的手段只能是短期行为,不可能长久。付费电视运营商要实现赢利,就必须构建一个可提供大量专业化频道的平台,以便吸引更多的家庭用户。

“整体平移”,以小区为单位,免费赠送机顶盒,在推行数字节目的同时完全停止输送模拟信号,增加频道数量,开办电视信息平台与商务平台等,同时每月向用户加收有线电视费。如果仅仅提高图像质量,而没有更多精彩的内容作支撑,数字电视业务难以开展。

第6篇:广播电视的主要技术标准范文

关键词:云计算;虚拟现实;无线数字电视

现代生活中,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这种背景决定了广播电视技术也需要不断与信息、网络、通讯等新技术紧密结合,才能适应新时期的信息传媒行业的发展形势,才能更好地满足大众对于信息资讯的需求。近年来,广播电视的技术发展很快,广电技术与其他高新技术融合发展,也衍生出了一些符合信息传播趋势的新技术和新应用。

一、云计算技术

在广播电视行业中,近期对广电行业的云计算技术有了很多的研究和讨论。目前,若广电行业想要融合多种媒体形式,就必须将广电行业的多种资源进行分类融合,如音频、视频资料信息融合、静态图像信息和动态图像信息的融合,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等。这些信息融合工作的最优的解决方案就是在“云”平台上实施——节目的前期制作、资料存储、多渠道播出、媒体融合等工作都在“云”平台上统一实现。多个广播电视台、多种媒体的数据统一共享、分类管理,才能形成广电的云数据网络。云计算技术可以将海量的广电媒体数据分布在各地广电的媒体中心服务器当中,将多地广电台的媒体中心通过互联网“连接”起来,每个结点的数据统一归类分装,形成包含图片、文字、音频、视频等数据的多种信息格式的数据云;这些广电数据云分布在互联网中,每个家庭的终端用户都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行访问和获取,既可以通过有线电视网、运营商有线宽带或无线移动网络进行浏览访问,又可以通过诸如电视、手机、电脑、机顶盒等不同的终端设备进行访问。云计算具有虚拟化技术、分布式海量数据存储、海量数据管理技术等几项核心技术,基于这几项技术的发展应用,广电行业的云计算技术将会呈现以下的趋势和特点:第一,形成超大规模的广电数据云。广电的云数据平台一旦形成,将会是涵盖各级电视台的大型数据云。单一的电视台或者少数几个电视台很难形成云数据的规模效应,也无法满足各地不同人群的多种信息需要,只有将大区域内的诸多电视台资源整合,才可能形成区域广电云数据的影响力和信息服务效能。第二,广电云将体现虚拟化的特点。广电终端用户可以在任意位置使用各种终端设备获得数据或服务。终端所获得的数据将来自“云”的任意一个数据节点,但是终端用户不会有太多的节点概念和感觉,用户也无需了解所获取的数据到底来自何处。第三,云数据具有通用性特点。针对不同的数据,广电云有不同的数据应用模式,云计算技术不针对特定的数据格式。例如,不同的视频编码格式都将兼容在“云”中,根据自己使用的设备情况,用户只需要使用一种播放软件就可以浏览所有的云数据视频,从而增强不同终端设备对数据的兼容使用。

二、地面无线数字电视技术

地面无线数字电视是数字电视三大体系之一,在世界上的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标准。国外主要有四种地面数字电视广播传输标准,分别是欧洲通用的地面数字电视标准DVB-T、美国的数字电视国家标准ATSC、日本的地面综合服务数字广播ISDB-T、韩国的数字无线传输技术标准T-DMB。我国的地面无线数字技术是DTMB。DTMB标准颁布于2006年8月16日,它包括高信息容量、高度灵活的操作模式、高度灵活的频率规划和覆盖区域以及支持多个传送/网路协议等多种优势。2014年,国家财政计划将累计投入45亿元用于建设中央电视节目无线数字化全国覆盖工程。这项工程对偏远地区的农村信息化建设将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使原来没有网络、电视的农村地区,接入到信息化“高速公路”当中,充分利用互联网中的信息和资讯,服务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新一代的DTMB也可以与多种通信技术结合,实现无线数字电视网络与多个通信网络相结合的信息解决方案。DTMB与OTT等技术相结合,可以将互联网电视、电视节目直播、节目录像等多种功能集中在一起。这样可以使偏远的农村地区的广大电视用户不仅能收看央视、卫视、地方台的各类直播节目,还可以通过搜索功能达成自己的个性化的信息需求。这样使很多终端家庭不用必须配备电脑和有线网络,只要有电视和智能机顶盒,就可以分享互联网的海量信息,满足自己的多项需求。

三、虚拟现实(VR)技术

虚拟现实技术是利用先进技术产生一种模拟的环境,它可以根据系统设定使用户体验一种虚拟的世界,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虚拟现实、光通信、NGB、地面数字电视等多项技术结合,可以通过广电平台组织开展裸眼3D、直播视频、全景视频等形式的虚拟现实节目内容,为海量的电视终端用户提供全新的试听观看体验。近年来,视频网站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广电行业的用户流失严重。在众多视频网站纷纷实施VR技术,以VR的相关视频内容吸引用户时,广电行业也开始试水VR技术。一时间,多个虚拟现实技术运营商与多家广电台牵手合作。两者的合作可能会实现双赢,一方面,广播电视行业通过VR技术的应用,丰富了节目形式,使用户有了更好的观看体验,吸引了更多的电视用户;另一方面,广电行业的巨大的收视人群也可以快速推广和普及虚拟现实技术。以上技术都只是广电新技术发展的几个分支。总之,广播电视行业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加大多种媒体的融合力度,应用更多融合后的新型技术,才能更好地适应多种媒体融合和一体化发展的行业趋势。

作者:纪震 单位:威海市广播电视台

参考文献:

[1]杨耀明.广电的云计算技术探析[J].西部广播电视,2015(12):252.

[2]白妙青.云计算技术在广播电视网中的应用[J].现代电子技术,2013(11):142-144.

第7篇:广播电视的主要技术标准范文

有线数字电视的政府规制,即政府运用法律或行政手段对有线数字电视进行管理和控制,以克服或弥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上的失灵,保证市场利益的合理分配。规制的内容主要有内容、市场和技术等几个层面。在此我们重点讨论有线数字电视的市场规制,即政府对有线数字电视的市场进入,市场结构,市场行为,费率和技术标准等的规制,不包括政府对内容的规制。

政府对有线数字电视进行规制,主要基于以下理由:

1.有线电视的自然垄断属性要求政府规制

有线电视被公认为具有很强的自然垄断属性。自然垄断产业需要巨大投资,且需要通过较长周期才能逐渐获得回报,沉淀成本大,对企业的经济实力要求高,但一旦运营,容易取得规模经济效益。有线数字电视的整体平移,规模大,资金消耗大,这就要求政府对有线数字电视的市场进入制定管制政策,以保证自然垄断产业的规模经济;有线数字电视的自然垄断属性容易带来另一个后果,即生产的低效率和分配的低效率。垄断企业可能凭借其垄断地位制定高于平均成本的垄断高价。这就要求政府出台有利于市场竞争的政策,放松市场进入的门槛。在产业发展的不同阶段,政府应采取积极的措施,在规模经济和市场竞争之间取得平衡。美国有线电视发展的政府规制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1992年的美国有线电视法尽管在法律上禁止某一地区有线电视的特许约定,但并不禁止或者说默认某一地区事实上的垄断。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和增加市场竞争的力度,美国在1996年的《电信法》中打破了电信和有线电视的界线,允许电信业进入有线市场,刺激了有线电视市场的有效竞争。

2.新型的媒介业务要求政府规制

每一种新的媒介产业或新的媒介业务的出现,都必将对原有市场结构产生影响,给市场带来新的问题。这就需要政府和市场的共同参与,以确保媒介市场有序、良性地运行。美国有线电视才兴起的时候,与无线电视竞争,产生了许多矛盾,曾困扰着有线电视的发展。美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如Must-CarryRule(有线电视系统有责任传输当地无线电视台的信号),较好地调节了二者的矛盾和平衡二者的利益,保证了有线电视的发展。

中国有线数字电视的开展,将导致原有市场资源的重新配置,势必对原有媒介市场产生一定影响,这就要求政府能发挥全盘宏观调控的作用,来预防或弥补市场的失灵;

有线数字电视的兴起,并不仅仅对市场结构产生影响,还在双向互动的平台上提供许多新的业务:如数字电视付费节目,影视作品的点播,游戏,股票交易,数据库等信息服务。这些新的服务的出现,需要政府针对种种市场行为出台相应的规制措施,来确保其发挥良好的市场效应和社会效应。

3.有线电视的国家产权要求政府规制

根据《有线电视管理规定》,我国的有线电视台由政府或机关、部队、团体、企业事业单位设立,个人不得申请设立有线电视台,且不得与境外机构或个人合资、合股设立有线电视台和建设、经营有线电视网。尽管我国媒介遵从市场规律,按照产业方式运作,追求市场效益,仍然是公共资源,需要求得市场效益和公共利益的平衡。这就需要政府在市场机制失灵出现恶性竞争和垄断时利用法律和行政手段进行规制,在保证社会效益的前提下收获最大的市场效益。

二、我国有线数字电视政府规制现状

我国有线数字电视的政府规制主要涉及到有线电视的一系列法规和新出台的有线数字电视法规。

1990年11月2日,国务院批准了《有线电视管理暂行办法》,于11月16日施行。我国有线电视事业由此走上了政府规制的轨道。广播电影电视部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有线电视的行政法规和技术规划、标准,如《〈有线电视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有线电视系统技术维护运行管理暂行规定》等。1994年2月3日,广播电影电视部了《有线电视管理规定》,将有线电视台分为行政区域性有线电视台和非行政区域性有线电视台。1999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资讯产业部和国家广电总局的《关于加强广播电视有线网路建设管理的意见》(简称「82号文件)。2003年12月1日起实施了国家广电总局颁发的《广播电视有线数字付费频道业务管理暂行办法》(试行),2005年1月开始执行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广电总局的《有线电视基本收视维护费管理暂行办法》。此外,国家广电总局了《有线数字电视频道配置指导性意见》(暂行)等四项行业技术要求。

总的说来,我国有线电视和有线数字电视的规制在不断发展,但还存在着一些弊端:

1.规制的权威性不足

纵观我国的有线电视规制,主要以行政手段进行,由国家广电总局和其他管理部门颁发,而不是通过立法。这些条例的出台往往缺乏谨慎的考虑和长远的目标,经常更改,带有强烈的行政色彩。这就导致对有线电视乃至有线数字电视的规制缺乏足够的权威性和稳定性。比如2003年12月1日施行的《广播电视有线数字付费频道业务管理暂行办法》中第四章第三十五条关于有线数字电视的费率规定为:“付费频道的收费标准,由付费频道集成运营机构与付费频道开办机构、付费频道用户接入运营机构等相关运营机构按照国家有关物价管理的规定,共同协商确定,并报相关物价主管部门备案”。在一年后的《有线电视基本收视维护费管理暂行办法》第三条中重新规定:“有线电视基本收视维护费实行政府定价,收费标准由价格主管部门制定”,第十二条规定“制定或调整有线电视基本收视维护费收费标准应执行《政府价格决策听证办法》和《政府制定价格行为规则(试行)》有关规定”。虽然这一规制的更改避免了付费频道集成运营机构与付费频道开办机构、付费频道用户接入运营机构因利益分配的分歧导致的拖延,之后在全国范围内更举行了一系列政府举办的价格听证会,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但也暴露出我国有线数字电视规制不够科学和权威,给有线数字电视的推广带来了一定损失。

2.有线数字电视的规制缺失

在我国的有线电视规制中,存在着管制太笼统的问题,尤其是对有线数字电视这一新兴的电视业务,还缺乏细致的规定和相应的管理。比如2005年1月开始执行的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广电总局的《有线电视基本收视维护费管理暂行办法》,没有具体规定有线数字电视的基本收视维护费的构成,太过笼统。实际上有线数字电视的费用中应包含安装费、维护费以及频道节目费用。长期以来我国有线电视收取的费用主要是较为低廉的安装维护费,基本上不含节目费用。而有线数字电视的推行,意味着开始收取付费节目费用,目前尚没有法规对有线数字电视费用的构成以及不同费用的征收进行相应的规制;另外对有线数字电视的其他环节如全面实行有线数字电视后的多余频道如何处理分配也缺乏相应的规则。

三、我国有线数字电视规制的完善

目前我国各省市有线数字电视的推广正在全面展开,亟需完善现有的政府规制,以促使有线数字电视良性发展。《广播电视有线数字付费频道业务管理暂行办法》第一章总则规定“开展付费频道业务,应根据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广播电视发展规律,按照产业方式运作,培育市场运营主体,实行成本核算,自负盈亏。”这实质上为我国有线数字电视的规制指明了方向,即政府在确保媒介所有权和公共利益的前提下对市场的结构、市场行为等方面进行规制以促进有线电视市场的有效竞争。

1.对市场结构的规制

一个合理的市场结构有利于形成有效竞争的市场。我国的有线与无线在2001年已经合并,加上其他行业不能进入,实际上没有形成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但我们看到政府在“十一五”规划中已经决定“加强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三网融合’。”“三网合一”意味着有线电视进入门槛的放松,电信可以进入有线电视,有利于形成有效竞争。因此,政府应有前瞻的眼光,对有线(数字)电视的市场结构进行立法,对市场准入的条件以及实施时间进行明确规制,使得有线数字电视市场形成合理结构。

2.对有线数字电视费用的规制

有线数字电视的费用是有线数字电视发展的重要因素。收取多少费用,怎样征收费用都应该有明确的政府规制。我国数字电视的推广一开始就以有线电视为切入点,征收的数字付费频道的费用对于长期以来只交纳基本的安装维护费的广大用户来说是个不小的负担。因此,除了“内容为王”,以丰富的内容来吸引受众外,还应该制定合理的收费,才能真正促进有线数字电视的推广。我国可以借鉴美国有线电视分级收费的方式,为受众提供可供选择的服务等级,收取从低到高的费用。在美国,1992年《有线电视法》依据不同的服务等级建立起相应的费率管制。基本服务级由政府参照FCC制定的规则进行管制,高级服务级由FCC制定规则并管理,按频道收费和计次收费不受管制。这样基本可以保证收费的合理。

对有线数字电视的营运资金扶持的政策规制由于有线数字电视承担了一定的公益的任务并且具有正外部性,政府理应有一定的财政扶持;再加上有线数字电视的整体转换需要大量的资金,运营商需承担很大的风险和压力。事实上目前有线数字电视推广的不如人意跟资金的紧缺有很大关系。因此,如何降低运营商的风险,保证足够的资金,政府应尽快出台相关的优惠扶持政策。具体来说一方面通过政府对有线数字电视事业进行补贴,另一方面降低贷款利息,以减轻运营商在机顶盒及其它环节上的巨大开支。2004年,国家广电总局与国家开发银行签了战略合作协议,由国家开发银行放贷扶持试点城市有线数字电视转换,目前也有个别省市政府出台了对有线数字电视的资金扶持政策,但力度仍然不够,仍缺乏一个国家的统一政策规制。

事实上,有线数字电视的发展还有多方面的规制要完善,如实行数字电视后多余频道的分配原则,服务的规范细则和惩罚的条例,以及技术标准的统一等,政府都应有一个清晰的思路,并尽量通过立法的手段加以规制。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有线数字电视是一个发展中的事业,需要政府在制定法规进行规制时有前瞻的眼光和不断调整的策略,在不同时期有针对性地进行管理,促进我国有线数字电视市场形成有效有序的竞争,做到社会效益与市场效益的双丰收。

参考文献

第8篇:广播电视的主要技术标准范文

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的内涵

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就是满足农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公共物品或服务。它以提高农民思想文化素质为目标,以传输覆盖网络等基础设施为基础,以广播电视频率频道为载体,以政策信息、新闻报道、文化体育、影视娱乐为内容,综合了技术服务、内容服务、政治服务、社会服务及平台服务等多重功能。依据系统论的原理,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由相关的若干个要素组成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的有机整体,其中主要包括组织体系、基础设施内容服务以及体制机制等。

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

广播电视近年来发展较快,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也存在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其中最薄弱的环节和最突出的问题是城乡极不协调,城市广播电视已率先进入现代化阶段,而农村广播电视还处于落后的初级阶段。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还处于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状态。其主要矛盾和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基础设施建设薄弱。从公共服务的基本权益来看,基础设施建设保证了广大百姓听到、看到广播电视,是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的基本目标,体现着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均等享有公平公正的原则。但是,目前我国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在城乡却存在着巨大的反差。一方面,城市目前已经有了相对完善的广播电视网络,一般的城市用户可以收看到40套左右的电视节目,而广大农村地区仍然只能收看到8套左右电视节目且信号质量不稳定,虽然近年来国家通过实行“西新工程”、“村村通工程”来从硬件上解决农村听广播难、看电视难的问题,但是在一些边远贫困地区,仍有几百万农村受众听不到广播、看不到电视。尤其是目前一些发达城市已经开始实施数字化整体转换,城市受众可以享受到更为丰富、更有个性的广播电视节目,城乡之间在广播电视基础设施方面的差距有扩大的趋势。

对农节目制作能力不足。广播电视的内容生产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现实构成:类型多样,数量庞大,承担着舆论宣传、产业经营、社会公益等多种功能。我们从目前城乡居民在享受广播电视内容方面的比较中发现,电台、电视台大都盯着城市文化、城市生活、市民文化、精英文化、时尚文化、先锋文化,反映“三农”的节目少之又少。媒体对“三农”关照度的弱化、边缘化、无视化,严重脱离了农村实际,使得农村受众在获得信息质量和数量上远远落后于城市受众,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难以发挥作用。

运行体制机制不完善。广播电视运行体制是保证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完善的运行体制机制是发挥广播电视各项功能的保证。在我国四级办广播电视有其产生和存在的历史条件,也发挥过积极的作用,但同时也带来了条块分割、有系无统、管理分散的负面作用。现在再加上乡镇主管广播电视站形成了广播电视的五级管理,从而扩大了四级管理的负面影响,乡镇主管的乡镇广播站在构建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上不可能有统一的规划、统一的技术标准、统一的网络,只能是乡镇各自为政、五花八门、层次不齐,这既违背了广播电视发射传输接收一条龙的系统性,又无法构建统一标准的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难以满足广大农民收听收看广播电视的基本需求。

构建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的对策

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更多地着眼于一种制度性设计,体现出系统工程的整体性。而这个系统工程的运营机制显然不同于传统的行政体制,也与现有通行的市场模式有所差异。要通过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的体制机制创新,建立起公平、高效、科学、和谐的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需要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加大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的资金投入。从供给方式看,以政府为主导的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是一种权威型供给,其资金的来源方式必然是以公共财政为主。但是公共财政是有限的,单靠公共财政独力支撑,那么公共服务的可持续性和服务质量的稳定性就难以保证,所以,资金投入也应该多样化,以公共财政为投资主渠道,综合运用多种投融资工具和多种形式的财税优惠政策,引导更多的企业和社会组织对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进行社会捐助、赞助、基金等投资行为。农村电影放映工程采取了“企业经营、市场运作、政府买服务”的思路,政府主要承担购买放映设施和补贴场次,以数字化放映为先导,盘活资源、激活市场,带动了农村电影放映的体制与机制的转换,服务质量和放映效果得到了较好的保证。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也可以借鉴这种思路。

调动多方面力量加大对农广播电视节目内容建设。由于农村受众属于消费的弱势群体,广播电视节目经费的投入和产出不成正比,各级广播电视部门不愿多投入,造成对农广播电视节目质量低下,数量短缺,与农村受众数量的庞大形成极大反差。要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公共财政的支持力度,加大对“三农”广播电视节目的扶持力度,从资金、人员上保证广播电视节目对“三农”的服务。另一方面作为公共服务的主导者,政府应该通过制定相关的政策鼓励非政府的公共组织参与到公共服务中来,形成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参与的格局,由政府与社会力量共同承担公共服务的实施。目前,我国广播电视是制播一体的国有机构,政府可以通过推进制播分离,引入新的制作主体,依据公众的需求,按照政府制定的内容规划和产品准入标准,采取购买服务、服务补贴、委托生产等多种形式,面向社会开放公共服务的内容生产。

全面深化农村广播电视体制机制改革。构建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的关键问题是资金和体制问题。这两个问题互为联系,不可分割。因为直接面向农村服务的是基层县级广电部门,但是县级财政和县广电局普遍面临资金缺乏的问题。要解决资金问题,就必须同时解决体制问题,建立两级垂直管理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一是省、地、县垂直管理的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二是县乡村垂直管理的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其中省级广电部门是关键,重点解决资金和对农传播问题;县级广电部门是基础、是平台,负责公共服务体系的全面落实工作。

在解决了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的管理体制后,还应该解决编制问题,核定人员,落实服务机构和维护人员。要筹备人员培训保障基金,对县乡村广播电视工作人员和维护人员进行定期统一培训,提高其政治素质和技术水平,做到设备故障小问题不出村,中故障不出乡,大故障不出县。对负责村村通设备的人员给予适当的报酬,提高他们的积极性,保证农村广播电视时时通、优质通和长期通。

建设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我国幅员辽阔,农村各地发展很不平衡,基础条件有好有差,发展进程有快有慢,发展水平有高有低。各地在建设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上必须从实际出发,坚持规划先行,试点起步,分步实施,稳步推进,探索出切合实际的技术覆盖模式。各级广播电视部门要制定出不同地区、不同阶段的建设思路和工作重点,搞好试点,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总结和推广好的经验做法,不断改进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工作。(本文为咸阳师范学院专项科研基金项目,项目编号为:07XSYK231)

参考文献:

1.张国涛:《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的基本内涵》,《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8(1)。

2.张振华:《对农广播电视建言》,《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3(4)。

3.何富麟等:《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发展战略研究》,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第9篇:广播电视的主要技术标准范文

【关键词】三网融合;广电网络发展;媒体发展;解决措施

1.前言

“三网融合”也被称为“三网合一”,是指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在向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下一代互联网演进过程中,三大网络通过技术改造,其技术功能趋于一致,业务范围趋于相同,网络互联互通、资源共享,能为用户提供语音、数据和广播电视等多种服务。三合并不意味着三大网络的物理合一,而主要是指高层业务应用的融合。随着广电网络的不断发展,我国广播电视体制改革也取得重大进展,三网融合不仅打破了传统媒体所具有的局限,同时也为信息传播开拓了新的信息传播渠道。2010年1月13日,国务院等相关部门关于加快电信网络、广播电视网络和互联网络的融合决定,并指出了广播电视网络未来的发展目标和具体的发展方向。

三网融合是推进我国城市信息化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实施三网融合有利于整合电信网络、有线电视网络和互联网的各项功能和资源,加速和推动社会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步伐。同时,在三网融合过程中,通过技术改造、网络升级等措施和方法,可以促进对广播电视网络的功能趋于一致,业务范围逐渐趋于一致,进而不断实现网络互联,资源共享的功能,并能为用户提供语音、数据传播和广播电视等多种服务。同时要注意,三网融合并不仅仅意味着只是三大网络的物理层面的融合,同时也包括商业应用水平的整合和发展。目前,随着技术的不断提高,三网融合正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比如交通、金融、教育、环境保护以及政府部门等行业,正不断为智能化城市的发展提供巨大的信息支持,同时也促进了我国经济新增长点的经济战略转型。在三网融合的背景下,广播电视网络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近年来广播电视网络加大了在商业模式、技术面和电信系统层面的竞争和发展,为此,广播电视网络应继续加强建设,才能更好地促进电信网络、有线电视网络和计算机通信网络三大业务的相互作用和兼容,并逐渐形成一种承载信息,服务发展的网络新载体。

2.三网融合背景下广电网络发展的现状

2003年,国家广电总局开始在全国推广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而2010年是我国有线数字电视快速发展的一年,有线数字电视用户不断增长,增长率为13.4%,截至2010年底,中国333个城市拥有近200个城市完成或基本完成有线电视数字化的转型,并且数字有线电视的重点已从城市逐步转移到农村地区。面对三网融合的新挑战,广播电视网络必须适应新的规则,但是,目前在三网融合背景下,广播电视网络的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2.1 建设标准落后

目前,广播电视网络积极采取提高网络资源的利用率、推出付费频道、高清电视和高清互动电视服务等多项措施,希望能以服务多样化,满足客户日益增长的需求。同时,随着电信进入有线网络,广播的垄断被打破,竞争会导致用户的选择范围加大。而广电网络发展相对缓慢,与标准难以确定有着直接关系。没有明确标准的恶性竞争会导致广电网络产业发展不均衡。因此,为了使中国数字电视一直快速、稳定的发展,必须尽快的界定标准,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广电网络沿着正确的道路发展。

2.2 管理机制不完善

由于对广电网络市场调研和需求分析不足,导致广电网络建设存在一定的投资风险,加之网络建设和网络监管机制落后,并网络建设跟踪和监测不到位,广电网络整体质量不能保证,给下一步的操作和管理带来隐患。同时由于广电网络管理实施自筹资金、自我管理的模式,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广电网络发展呈现出分散的形式,又带来网络管理与集成的困难,因此在广电网络整合的过程中,需要在一定程度上不断降低广电网络的分散,促进广电集成网络的形成。

2.3 业务模式不合理

在三网融合背景下,广电网络发展由于带宽的接入,实现了广播和电视网络的双向改造,可以实现数据、视频的有效连接,进而推广其他业务,甚至可以同时实现数字电视信号和模拟信号的传输。但是在网络融合后,虽然电视已经能够扩大互联网接入服务,商业电台和电视网络仍然限制着互联网的发展。广电网络媒体业务发展模式不合理,主要是因为没有建立系统、可行的商业模式,导致发展模式中存在许多障碍,影响了国家网络资源的整合与配置。同时用户访问条件要求太高,三网融合虽然给用户带来了方便,但要求用户的接入条件和相关费用太高,导致用户不能正常使用,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三网融合的接入质量。

3.三网融合背景下促进广电网络发展的措施

3.1 创新广电网络发展理念

在三网融合的背景下,伴随着主要媒体迅速发展的趋势,各媒体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因此,广播电视产业要想在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生存,就必须不断创新广播和电视节目的内容和形式,更新广播和电视节目创新观念,促进广播电视节目的内容和形式创新,使广电节目更加迎合观众,进一步促进广电网络的发展。在广电网络发展过程中,要以观众需求为中心,努力满足受众多元化的需求。与此同时,三网融合面临媒体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因此,必须采用创新战略,创造全面、高质量的品牌,突出人的品牌价值。同时,广播电视节目要注意与新媒体的合作。现在社会已经进入了多媒体时代,各种媒体之间的关系比以往更加复杂,尤其是在实现三网融合的过程中,广播、电视更应注意与新媒体的合作,注重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3.2 完善广电网络发展体制

在三网融合背景下,广电网络发展必须充分采用市场行为,对相关业务进行统一管理,实现一种基于双向网络的改造整合模式,以适应新的管理现状和竞争的需要。只有加快广电网络市场主体发展,建立专门的机构参与“三网合一”建设,负责对全国有线电视网络的升级改造,逐步实现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经营的管理模式,才能形成适度竞争的产业格局。其次,还需要不断统一行业内部的技术标准,推动广播电视产业的技术标准体系建设和完善,加速网络升级,提高服务能力。特别是加快有线电视网络的升级改造,促进电视网络满足业务发展的需要,不断提高网络的覆盖范围和能力建设。

3.3 促进广电网络配套业务发展

促进广电网络适应三网融合发展趋势,必须坚持以网络为基础,通过对网络的升级承载多业务需求,支持企业不断加强技术改造,积极发展各种网络平台的配套业务,提高广电网络管理水平。最后建立一套完整的、统一的网络建设规划和运营管理体系,促进网络集成,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率,以市场为导向,以各项业务的发展为目的,在原有的业务基础上,积极拓展如高清视频、高清视频会议、多媒体信息服务和电子支付等新业务,不断满足市场和消费者的市场需求。

4.结语

三网融合已成为新媒体业务发展的一个趋势,它是广播电视网络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在三网融合时代,信息传播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迅速,因此,应该对广播电视网络发展进行深入研究,结合三网融合的现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努力促进形成完善的广电网络发展体制和机制,进一步改进广电网络发展技术标准,实现双向网络改造,不断推动广电网络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马荣新.浅谈三网融合背景下广电的发展建议[J].科技与企业,2013(10):4.

[2]王安春.浅议三网融合背景下广电网络的发展运营[J].有线电视技术,2012(07):77,78,102.

[3]夏列明.三网融合背景下广电网络产业发展探索[J].经营管理者,2013(12):195.

[4]孟垒.三网融合背景下广电网络的发展思路[J].中国有线电视,2012(03):236,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