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美术课程内容范文

小学美术课程内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美术课程内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学美术课程内容

第1篇:小学美术课程内容范文

关键词:小学生 美术课堂 游戏教学

如今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活动中,课堂游戏教学已经不同程度地得到了推广和应用,其对于打破过去单一的教学形式,营造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所谓课堂游戏,就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充分发挥游戏的形式和特点,将游戏融入于课堂教学之中,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学生热爱学习和乐于学习的一种教学方式。如今,课堂游戏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已被广大教师广泛推广和应用,然而,由于每位美术教师对课堂游戏的认识程度不同,部分美术教学活动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程式化”、“形式化”的倾向和问题,从而未能起到课堂游戏是为美术教学服务的真正作用。因此,我们必须对此加以重视,避免课堂游戏成为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中的摆设,要发挥其真正的作用。

笔者结合多年小学美术教学实践经验,对小学美术课堂中游戏教学的应用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课堂游戏优化了美术教学

小学生具有好动、贪玩、好奇心强等心理特征,因此游戏这种活动很符合小学生特点,他们会很乐意、很自觉地投入到游戏中去。结合小学生的心理需要和美术教学的要求,我们在美术教学中引入课堂游戏,可以很容易地诱导学生参与美术教学活动。例如,刚上美术课时,小学生的心还在室外没有收回来,为了达到让他们快速把心收回教室的目的,可以告诉同学们:我们来玩一个游戏好吗?学生一听玩游戏,就会自然地看老师,听听老师说玩什么游戏,这样学生的注意力就全部集中到讲台上了。此时教师马上引导学生做一个小游戏进入教学活动。在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中,游戏教学的应用除了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还可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雄伟的塔》一课,为了使学生了解什么是中国塔,我在教学中采用了拼图游戏,先出示一些各种颜色的纸块,请几名学生上来将红色的纸块拼在一起,看看这些纸块能组成什么图形。通过几名同学的共同努力,他们在黑板上拼出了一座中国塔。在拼图游戏中,拼图的学生积极配合,观看的学生目不转睛。通过游戏不仅活跃了课堂氛围,更让每位学生都直观地看到了中国塔的形象,了解了中国塔的特征,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实践证明,课堂游戏促进了美术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为美术教学活动带来了活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转化为持久的情感态度。因此,小学生很喜欢上美术课,因为他们感到上美术课是愉快的学习知识。

二、课堂游戏要具有学科特点

课堂游戏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处于从属地位,其绝不能游离于课堂教学目标和内容之外,因此,美术课堂游戏要具有自身的学科特点。例如,一位美术老师在上《滚动乐园》一课时,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圆的概念,知道更多的圆形物体,其先让学生玩乒乓球、足球和苹果。再以小组为单位,在黑板上画圆形的东西,还要比一比哪组画得多,学生们争先恐后的在黑板上画了很多圆形物体。当然,学生画圆形东西是有一定的难度的,然而让他们画一画、看一看是十分有好处的,能够让他们取长补短,可以为更好地为完成作业做好铺垫。

实践证明,小学美术课堂中,只有应用与学科内容紧密相联的课堂游戏,才能真正服务于美术教学,才能达到美术教学的目的和效果。而对于一些与教学内容缺乏内在的联系的游戏,除了可以让课堂热闹以外,并没有实质性的价值。

三、课堂游戏要与课程紧密结合

小学生喜爱游戏活动,因此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都很高。然而,作为小学美术教师,我们在选择游戏教学时必须首先考虑其是否有必要,要知道小学美术课堂中游戏教学的应用,其目的是通过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他们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并在活动中学到知识,增长能力。但如果所应用的游戏单纯是为了活跃氛围,达不到理想教学效果就毫无意义了。这种现象在一些公开课中经常出现,例如一位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突然停下来让学生们唱唱歌,做做运动。这一游戏项目与前后的教学都无关联,因此所有听课老师均认为这个游戏没有必要存在。还有一次,一位美术教师引导高年级学生做低年级学生玩的游戏,由于有人听课,同学们只能认真完成任务,但看得出来他们明显缺乏激情。以上事例中的“游戏”都没有存在的价值,给人以画蛇添足之感。课堂游戏进入美术教学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但这种模式不能滥用,要因课而论,并非所有美术课都应用,也并非每节美术课都要规定做几个游戏。课堂游戏要从实际出发,从学生年龄特征和教学内容综合考虑,对于低段美术课,趣味性较强的美术课可以多用游戏教学,对于高年级的美术课、知识性较强的美术课,由于学生不愿当众表演和达不到理想效果,尽量少用或不用。

实践证明,小学美术课堂中游戏教学要因课而设,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年级的学生,需要应用不同的、符合学生自身特点的游戏内容,只有这样才能使游戏教学更加灵活,充分发挥其作用,促进小学美术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孙晓波 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游戏”设计[J]. 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1,(12)。

第2篇:小学美术课程内容范文

【关键词】小学美术;存在问题;对策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入,小学美术教育已成为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群众对文化艺术的关注与追求越来越高。从这个角度讲,美术作为一门重要的艺术学科,从小学抓起,精心编排设计课程内容,优化教学环节,不断培养和提高孩子的审美水平,对陶冶孩子的艺术情操,促进身心健康发展,丰富校园学习生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现阶段我国小学美术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育基础设施和教学资源条件有待改进提高。

长期以来,在传统教育体制机制的影响下,小学美术教育处于一种可有可无的边缘化状态,无论是教育主管部门,还是学校师生对小学美术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小学美术教育基础设施投入不足。由于美术学科的性质与特点,需要具备专用的美术教室及必要的一些教学辅助工具,但调查发现,目前很多农村小学,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偏远地区,小学美术教育基础设施严重落后,加上美术教育资源的匮乏,影响到了小美术教育教学的开展。自新课改实施以来,按照小学美术课程标准要求,许多学校的基础教学设施有了很大改进,但与新课改小学美术教学要求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

2.教师师资力量建设方面有待进一步加强。

教师师资力量不足是当前我国小学美术教育教学中面临的现实性、紧迫性问题,也是制约和影响小学美术教育改革与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环节。由于环境等条件的影响,在小学美术课教师队伍中,受过普通高等教育的专业美术教师很少。一方面是因为这些专业美术教师因福利待遇低等方面原因不愿意去小学任教,另一方面是因为小学美术学科在基础教育中的地位不如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学校对美术等学科不重视,影响到了美术专业教师从事小学美术教育的积极性。种种原因导致现阶段小学美术教师师资力量薄弱,并且缺乏应有的美术教学技能与方法,使得学生学习积极性受到影响,课堂教学效果不明显。

3.小学美术课程的教学模式有待改进完善。

在传统教育理念和教学思维的影响下,目前我国小学美术教学模式还不健全与完善,小学美术教育发展至今,还没有完全做到从孩子生理与心理发展的需要出发,遵循小学美术教育规律和少年儿童学习认知规律。目前,我国小学美术教育的主要模式有三种:入门简化教程、专业技能训练和反复强化训练。在入门简化教程中,教师将要教授的有关画图构型进行固定化、模式化,学生只要根据教师指导进行绘画描摹即可,该模式已成为小学美术教育的基本模式,但不利于学生创作性的发挥。在专业技能训练模式中,因小学生思维认知能力的限制,对其中的绘画绘画理论知识无法理解与接受。在反复强化训练模式中,教师结合学习内容,为学生布置一定数量的作业进行反复强化训练,这种模式严重脱离了小学生的生理与心理承受范围,不利于学生审美素质的提升,削弱了学生学习美术课程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二、提高我国小学美术教育教学水平的对策

1.进一步加大小学美术教学投入,改善教学条件。

小学美术教育的蓬勃开展,需要一定的基础教育设施为保障,国家、地方教育主管部门一定要充分认识到小学美术教育的重要性,从人财物等方面加大对美术教育的支持力度,有效整合各类资源,为小学美术教学的开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学校管理层要把抓好美术课程开展纳入到日常教学管理工作中,配齐美术课程教室和艺术活动室,要根据学校的实际不断扩展美术教育范围,丰富美术教学内容,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美术教育活动,充分挖掘借鉴校内和周边有益的美术教学资源,定期组织检验美术教学实际效果。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教师综合素质。

建设一支业务精湛、勤勉敬业、综合素质较高的小学美术教师队伍是提升美术教学水平,优化美术教学条件的关键环节。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快美术教师队伍建设,优化美术教室队伍结构,提高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与综合素质。学校要定期组织美术教师开展专业培训,提高教学技能,改进教学方法,拓展教学思路,要定期邀请美术教学领域的知名专家开展专题讲座,通过近距离聆听专家教授的讲解,深化教师对美术课程的理解与认识。要以年级为单位,组织美术教师深入研究新课标目标要求,精心组织备课,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多方搜集教学资料,丰富教学手段,增强师生互动,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调动学生学习美术课程的激情。

3.创新教育理念,丰富美术课程教学模式。

尊重小学生身心发育特点和思维认知水平,遵循美术教学规律,采用更加灵活,形式多样的教学模式。一是采用情景教学方法。教师围绕课程目标要求,创设生活问题情境,组织学生自主探讨,自主创作,自主分析,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培养独立学习的意识与创新能力。二是活动教学法。针对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美术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取组织一些小游戏、小活动等方式开展绘画技巧、作品欣赏等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轻松愉快活泼的氛围中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在这种教学模式中,美术教师课前要精细设计安排游戏或活动环节,围绕教学内容要求,切实做到寓教于乐,寓教于乐。

三、结语

综上所述,开展好小学美术教学对学生的健康快乐成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要积极行动起来,为有效解决当前小学美术教学中存在的现实问题,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提高小学美术教育教学质量与水平。

参考文献:

[1]李智慧.小学美术课堂的现状与对策研究.学周刊,2012(17):22.

[2]顾薛娇.农村小学美术教育发展的对策思考.美术教育研究,2011(9):35-36.

第3篇:小学美术课程内容范文

【关键词】农村 小学 美术 探讨

一、农村小学美术教育现状分析

(一)教学理念的陈旧

新课程下的美术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农村教师因信息闭塞、教学设施等条件的限制,传统的教学磁场仍强于新课程的理念。因此,在教学观念上仍旧是:美术教学就是传统知识与技能,教室是唯一的教学场所,教材是唯一的教学内容;教学还是重视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忽视了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

(二)教学目标的片面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社会、家庭和学校等各领域只重视语、数、外教学质量的评价,而忽视了美术等其它艺术学科的探索。其次,学生往往只通过一些简单方式参加美术活动,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与技能和所需的最基础的“美感”,而忽略了发展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他们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目标。再者,因为美术在整个学科体系中“地位”不高,又不需要应付考试,从而导致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丢弃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的培养;最后教师仍然是教学内容的决定者,教学方法的选择者,教学过程的设计者,教学效果的检测者;学生是美术作品的“复制者”,教师仍是应试教育的“效仿者”。

(三)教学方式的落后

美术教学不只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还注重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并努力使学生对美术产生持久的兴趣。而在农村小学的美术课堂中呈现出来的现象却是:教师用简单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感悟,仍然只重视单纯的技能与技巧的训练,而且轻视美术文化的学习;只重视教师的示范演习,轻视了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过程。

二、农村小学美术教育的策略初探

(一)转变观念,反思扬弃,让美术教学从封闭走向开放。

多年来,农村小学的美术教育受传统观念的禁锢,加上教育管理意识落后,师资队伍力量不足,相应教学设施落后,使得这旧传统教学模式依然与新课程下的教学模式相互并存,并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新课改的实施。小学美术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启蒙教育,它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当然,传统的美术教学模式也有其合理的内容和成功的经验,但缺少开放性、太注重机械化的模仿;我们应汲取传统教学的精华,剔除有悖于新课改理念的糟粕。我们意识到富有人文性的美术课堂要义不容辞地为学生打开通向生活的大门,让学生的美术学习从封闭走向开放,把生活嫁接到绘画中,把绘画融入生活中,用生活来解读课本。因此,美术教师应努力走出课堂,让学生开拓视野,体验生活,引导学生共同完成整合资源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在开放的情境中去体验美术的趣味,体验美术带给生活的魅力,体验成功学习的喜悦。

(二)加强师资,改善条件,释放美术教师的活力。

农村中小学师资力量相对薄弱,而且多是兼职,因此学校应加强美术师资队伍建设,抓好教师的培训工作。培训中可充分发挥业务能力较强教师的带动作用,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渠道提高教师的美术素养。此外,要鼓励教师不断总结经验,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挖掘乡土文化,自制乡土教材,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以科学的态度和创业精神去研究美术教育所面临的问题,全面开展各种特色的乡土教学。

选择美术素质较好的老师担任美术专职教师,分管学校美术教学、美术特长生培养、学校文化宣传等方面的工作,有利于学校美术总体水平的提高。

(三)因地制宜,激发兴趣,让美术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应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情感与认知相适应,以活泼多样的课堂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为持久的情感态度。”为此,在课堂上应尽量采用多种教学方式与手段,如:多媒体的运用、情境的创设、游戏的贯穿、材质的变化,使学生的多种器官参与美术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对美术的兴趣。曾经我听过这样一节课《故事画――大树的故事》,老师先利用电教手段播放春、夏、秋、冬树的图片,猜谜语导入新课,播放一些大树图片,请学生根据图片讲故事,让学生融入其中,进而引导他们画出大树的故事,看谁的故事最有趣……整堂课同学们忙的不亦乐乎,这么积极的态度都出与他们对教学内容的浓厚兴趣及对生活的热爱。从这堂课中也不难看出,我们应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知识与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

新课改下的美术教学方式是多元化、多样化的,作为美术教育者不再“教”教材,而是要“用”教材,在“用”教材之余,应走出课堂、跨出教材,因地制宜,结合本土实际特色,挖掘乡土文化,如山区学校可进行竹工、木工制作,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全面开展各种特色的乡土美术教学。

总之,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美术。我们要在美术教学中不断探索,不断进行改革实践,使农村美术课堂教学不断规范化、合理化。让每一节美术课都充满活力,同时用手中的画笔点亮学生的心灵,让美丽永驻天地间。

【参考文献】

[1]周建源. 农村小学美术教育中的不足及发展策略探讨. 青年文学家. 2013

第4篇:小学美术课程内容范文

论文摘要:我国高校师范美术教育课程的编写逐渐从单一的绘画,向多门类、多方面、多层次发展,结合高校师范课程,所培养的应是走进学校的美术教师,而现阶段高校美术课程设置与中小学美术课程脱节较严重,这就要从高校的课程设置着手,调整高校师范美术的课程结构,加强教学实践,使其与基础美术教育课程相接轨。 

美术课程设计,通常是指学校设置美术课程类型和对不同的美术类型课程的教学目的、内容、进程、评价等设计的总体方案。 

1、高校师范美术教育课程的教育目标和意义 

高校师范院校承担着中小学的师资培养任务。因此,做一个热爱美术教育事业、甘当人梯的普通老师是师范类高校的教育目标。其次,其专业设置面广,无论是国画或是油画,无论是实践还是理论,无论是工艺还是实习等均为必修课,其目的是使师范生根据教学目的及其特点,全面掌握美术知识和技能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 

高师课程设置应该以各门美术技能专业为主,与教育学、心理学、中外美术史等相结合,形成立体交叉思维、教育模式。 

通过自己的实习,发现在中小学美术课堂中折射出的问题更严重。走进中小学的课堂,发现现在的中小学除课堂正式教学外,兴趣班开设的也较多。除了素描色彩之外大多都有版画、泥塑、陶艺、书法、篆刻、手工制作、拼贴、剪纸,小学还有儿童画创作课。 

2、怎样使高校美术教育与中小学美术教育相接轨呢? 

(1)首先大学教学与课程设应该与社会的发展及教学的更新相适应。课程设计应紧追时展的步伐,课程的开设应具有鲜明的预见性,把学生培养成多元化的全能人才,以适应社会的发展。所以,大学应该不断地进行课程更新以切实与中小学美术教学相配套。比如,开设一些多媒体、手工的操作实践课、vidio(影视制作)、电脑设计课,学习flash动画等相关课程。针对小学涉及一些手工制作、拼贴、剪纸,儿童画创作等课程。这样高校美术教育专业的学生将来才能运筹于中小学美术教育这片领地。 

除了教学设施与方式要配套外,还要提高美术学科大学生的综合素养。美术教育专业的学生要在力求精通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拓宽知识面,适应当今对基础教育理论的扩充,以最大限度地扭转美术学科大学生综合素质低的这一现状。 

(2)调整高校师范美术教育课程结构,加强教学实践 

a、要修订高校师范美术教育专业的课程目标 

综观我国高等师范院校现行的美术教育课程计划,可以发现高校美术教育课程仍偏重技能性训练方面的内容,如造型表现训练的课时占很大比例;美术创作至今仍然是师范类毕业生的重头戏,也是评价其能力的重要标准。很明显该课程计划还是以培养专门从事艺术作品创作的艺术家为方向的,仍然保留着专业美术院校课程设计的痕迹,在目标上有大同小异之感。现在把美术创作定为是评价毕业学生能力的课程科目,就不如改为以美术课堂教学的形式来评价学生的能力,更符合《标准》对美术教师素质和能力的要求。 

因此,高校师范美术教育的课程目标的制定,应该注意这些方面问题:既注重以美术教育学科为中心,又要兼顾实用艺术、综合艺术和人文知识的教育;既要注重各类艺术的审美和艺术表现过程的教育,又要兼顾基础技能的训练;既注重比较宽泛的艺术学科知识的教育,又要兼顾学生独特美术个性需求的发展。同时,还必须对学生从事美术教育必需的教学组织、实施和教育科研的能力进行培养和锻炼,使高校师范美术教育的课程目标清晰化,才能够设置出适应当前中小学美术课程改革要求的课程体系,才能防止高校师范美术教育办学方向偏离轨道。 

b、重整高校师范美术教育的课程体系,加强教学实践 

目前,有相当一部分高校的美术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很大程度上偏向专业美术院校的课程设计,多以专业画种或美术门类为设置主线。高师教育是以多门课程为基础,技法课和理论课相结合,与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相互结合、渗透、融会的一种学科。 

这样的体系难以与《标准》[1]的目标要求、课程结构和内容相适应。对于美术教育专业的教学实践尤为重要。《课程标准》[3]指出“学习内容应适应高中学生的实际能力,不宜过高、过难,过于专业化”。《标准》规定的美术课程,其内容和量及涵盖的面更为宽阔。教师除了应具有造型艺术的知识及技能外,还涉及了实用艺术、表情艺术和综合艺术的知识。所以,高校师范美术教育的课程体系应该减少单独开设的技能课程的门数,把一些技能课程、史类课程和相近课程进行合并,以确保有课时空间来调和课程结构。合并后的技能课程其知识性、体验性的掌握,比技能性掌握更重要。如版画与雕塑、油画与水彩,其体验的过程比技能的掌握更重要;技能传授,教师的演示比口述更重要。比如说有48学时的雕塑课程或48学时的版画课程,那在这个时间里能够培养雕塑艺术家、版画艺术家出来吗?不能。 

3、通过课程调整对高校师范美术教育体系的要求与建议 

通过课程的改革调整使高校课程同基础教育美术课程接轨,这就要求高校师范美术教育的课程体系应走出过于专门化的美术教育,尤其是专门技术化的狭小天地。从纯艺术领域到实用艺术领域,从理论领域到技术领域,从审美领域到创造领域,从普通教育领域到艺术教育领域都应涉及,从而建立一套完备的课程体系,使其更加完善与发展。 

由于调整后课程体系容量大,在课程内容的难度上和教学方式、教学方法上要与专业美术学院拉开距离,从而才能保证教育科目的课时和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常锐伦:《美术学科教育学》,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第5篇:小学美术课程内容范文

关键词: 小学美术 布艺 创新教学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小学各个学科纷纷探索创新教学方法,更新教学内容,小学美术课程也不例外,为了提高小学生的动手能力,课堂教学内容变得多种多样,增加了丰富的手工制作课程,积极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小学美术布艺创新教学将中国传统布艺带入课堂,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加深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鉴于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教师授课时要对课程内容进行适当调整,制定积极有效的教学策略,不仅丰富小学生的美术课程内容,更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一、创造轻松的教学环境

由于小学生年纪尚小,好奇心强,教师需要创造轻松活泼的教学环境,才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使他们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轻松的教学环境不仅迎合了小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而且使教师的教学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极大地延伸教学内容,并将实际生活融入课堂中,丰富课堂内容。教学环境的创造要符合教学要求,教师应根据教学任务确定每一节布艺手工课的教学主题,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他们喜好的卡通形象作为课堂需要完成的布艺作品。具体教学环境的创造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展示环节。教师在具体制作方法讲解之前,要借助实物、图片、视频等手段向学生展示制作完成的布艺成果,激发他们的动手兴趣;(2)示范。展示环节完成后,教师要向学生示范材料和工具使用方法及布艺制作过程和技巧,进一步激发学生动手的愿望;(3)提问阶段。完成演示之后,教师要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引导他们主动构思自己的布艺作品,如教师可以问学生:“你喜欢哪些卡通形象?”“你会用哪些颜色的布料完成你的作品?”等等。以上环节的铺垫能够帮助教师营造活泼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和创作热情,从而吸引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新内容学习中。

二、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手工布艺制作具有较强的实践性,采用分小组合作完成的方式,能够更好地强化实践效果,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改善教学效果,使他们在小组讨论过程中熟悉布艺制作流程,吸取其他同学的优点,学会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分组之前,教师需要对班内学生性格有所了解,了解哪些学生比较活泼,哪些学生比较内向,分组时,有意识地将这些学生分配到每一个小组中,让活泼的学生帮助内向的学生。教师要根据班级人数将全班分为7至8个小组,指导小组成员通过讨论形式确定布艺形象和使用材料,并完成布艺制作,在制作过程中,组内动手能力强的学生要帮助动手能力弱的学生,教师应实时了解学生完成情况,适时给予一些帮助,解决他们遇到的困难。在所有小组成员均完成成果之后,教师还要对每个小组的完成情况进行点评,设置奖项,评选出完成最好的作品,给学生更多鼓励。实践证明,分小组合作的方式不仅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而且能帮助教师更主动地掌握课堂教学进度,顾及更多学生,给学生更多鼓励,提升每一个学生的能力。

三、提高学生模仿能力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的学习过程其实更多的是模仿过程,只有通过模仿掌握布艺制作的基本流程,学生才能进行更好地创新,因此,现阶段小学布艺创新教学还应关注学生模仿能力的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随着年龄提高而增强,高年级学生的模仿能力远远高于低年级学生,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尤其重视低年级学生模仿能力的提高,在进行布艺制作过程展示的同时,引导学生模仿老师行为,跟着老师一步一步学习布艺制作的主要过程。例如,在完成“变废为宝”这一课题时,教师可以先完成一个简单的布艺作品供学生模仿,并在他们自主制作过程中指点制作的关键点,解决学生遇到的困难。只有学生通过模仿借助自己的努力完成整个布艺的制作过程,才会对布艺这门艺术产生更深的理解,便于展开进一步创新,培养他们的自主创新能力。

四、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能力

小学美术布艺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创新能力,因此在达到以上三项教学目的之后,教师要有意识地督促学生独立设计布艺作品,为他们提供发散思维的空间,促进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他们从多个角度认识事物的思维。例如,教师可以在布艺课程所有课时上完之后,组织学生参加布艺大赛,不限制任何体裁,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设计自己喜欢的布艺作品,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会发现不少学生已经能独立完成手工布艺的制作,并能够把自己的想象力融入自己的作品中。有些学生设计了一个袖套,在袖套上装饰小熊或小女孩儿的图像,有的同学设计了一幅布艺装饰画,将自己的日常生活表现出来,还有的同学制作了一本布艺书。在制作完成后,教师还要组织学生进行作品欣赏,让学生评选出最具创意的作品,更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作积极性。

总之,在小学开设布艺创新教学意义重大,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热情,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自主合作精神,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为了强化布艺教学效果,教师要积极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发挥幻灯片等多媒体工具的作用,通过合作创作、自主创作等形式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加深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参考文献:

第6篇:小学美术课程内容范文

关键词:农村学校素质教育;新课标;美术兴趣

一、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困境

1.教学理念陈旧,美术课程资源缺乏。在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大背景下,美术教师如何走进美术新课程,如何在观念更新、知识更新和教学法实践中贯彻实施新课程,就必须克服其开课率低,只是针对低年级开课,而且也并未按教学大纲规定开足课时量的现象。不能让各种原因随意停课和挤占美术课的情况随意发生。改变由于学校的重视力度不够,使其他学科教师对美术课的认识也有偏见,学生根本就得不到连续的系统的美术教育的现状。

2.教学目标模糊,美术教师无教学积极性。师资的不规范和不专业性使学生们上美术课可以做其他课程的作业。一些乡村学校的美术课感觉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于是美术教师在课堂中对学生放羊式教学,自己轻松舒服、无所事事。浪费师资力量。长此以往美术教师的能力不是体现在教学方面,而是成为一个“在岗美工”,本应该放在教学研究上的时间用在毫无意义的校内繁杂琐事上,使得美术课程变成了可有可无的东西,美术教师自然也不被重视。那种混日子,把美术教师在学校的工作当成“万能胶”的情况在也不能继续下去了。

3.环境条件制约,学具短缺,影响教学。由于师资水平参差不齐,不可避免会影响美术教学的质量。更谈不上学生受到好的美的熏陶和教育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被扼杀在萌芽状态。有的非专业美术教师,对课纲和教材一知半解,死搬书本,照葫芦画瓢,把一堂生动有趣、极富创新性的美术教学课上得了无新意,呆板、无聊,部分学生因此失去了学习美术的兴趣。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现实存在的问题迫切需要解决。

二、如何改变农村中学美术教育的这些现状

1.要改变美术教育课在农村中小学校中是“听用课”的尴尬地位,只有改变了农村中小学学校领导的政绩考核方式,不再单纯以升学率来肯定或者否定一个学校领导的成绩,而应该多看看其所在学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农村中学学校领导对美术教育的看法,才能让他们在美术教育中发挥他们应有的作用。而这一点,也是改变农村中学美术教育现状最重要的一个因素。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目标中提出了“要关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经验”。对于美术的学习,可以说兴趣是学习过程中的关键。要引起学生的重视,首先就是要提高学生的兴趣,而提高学生兴趣的关键就是要如何将课堂内容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结合起来。美术与社会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美术学习决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应视为一种文化的学习,这就需要每一个美术教育工作者的努力了。同时我们还应该适当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使他们有精力来关注美术。让他们了解美术不只是以后有志于向其发展的学生的事,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它来丰富我们的生活,来陶冶我们的情操,是我们共同的追求。

3.想让学生真正了解美术,还要使我们的课程内容设置和教学方式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呈现出持续长久的情感态度。组织不同的学生练习不同难度的绘画部分,以适应不同素质的学生,因材施教。这样的课学生才会有学习兴趣,而学习兴趣对学生的学习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激发和维持学习兴趣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实际训练中,学生积极的观察能力和在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是在潜移默化地培养中锻炼出来的。

4.美术教师在学校的“鸡肋”地位使他们缺乏对美术教育的热情,那么我们只要改变美术教师在学校的地位,让他们体现自身的价值,不再让美术课变成自习课,给他们充足的时间用于美术教学研究,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氛围。这一现状也不难改变。

5.而对于农村中学学生地域环境的局限这一问题,随着我们国家的富强,国家对教育的重视,农村中小学的办学条件和环境将会越来越好,而农民的生活也会越来越好。这种所谓的局限不但不是问题,反而是形成优势的必备条件。农村风光、民俗风情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乡村学校美术教育依赖这些丰富的艺术素材,让学生在这样的地域环境之中产生美的向住,热情洋溢的进行绘画体验,激发强烈的美的情操。既开发学生智力,又加深学生对所生活环境的热爱和关心。

三、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前景

美术,又是美的艺术。美术之美不仅为人们提供了典型化、理想化的“瞬间定格”,而且还直接作用于人的内心情感。美术教育是国家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教育的进展与否,从一定意义上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素质教学的成效。中小学的美术课堂是用来实施完成美术教育内容的,必须遵守与符合学校的教育教学常规,和新课标并行不悖。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给美术教育应有的地位和待遇。那种随意的纯技术教育与纯欣赏教育方式是不可取的,要求讲解与练习、欣赏与创作结合,丰富的理论与动手实践结合;还有就是大力提倡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多媒体课件结合远程教育网络直播的综合运用等,给农村学校的美术教师提供交流平台,展示、互动空间。在教材内容的组织教学中,通过写生、教师范画、艺术家图片的演示和观察,形成有相互联系的内容,激发学生对美术课的学习热情。我们正处在一个转折的时代和建设的时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美术教育的变革大大加快了,计算机和通讯的结合等新的科技趋势已强烈的影响着美术教育的方式,我们必须开展一场深刻的而又快速的变革,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因此,进一步推行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美术教育势在必行。

作者:黄燕云 单位:长江师范学院美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唐炎朝.浅谈农村小学美术教学的创新[J].美术教育研究,2013(10).

[2]隋成龙.农村中学美术教育现状与未来[D].东北师范大学,2012(3).

第7篇:小学美术课程内容范文

关键词:美术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活动;内容设置;具体操作

一、小学美术综合实践活动开发利用的背景

小学美术教育由于教育观念、地域差别、师资水平等多方面原因,其忧患也日益明显。

其一,容易或不自觉地强调“学科中心”:较多美术教师仍然把美术教育的重点单纯地放在技艺、技巧的掌握上,没有认识到我们的教育对象中的绝大部分学生不可能从事美术工作。

其二,功利色彩严重:许多学校只把参加相关竞赛的获奖情况作为衡量美术教育成功的唯一指标,忽视了小学美术教育应是“面向全体”的国民教育本质。

其三,课程的综合性与多样性不足:虽然现今教材的编排考虑到了此方面的因素,但受地域差别、师资水平、学生生活经验等方面的影响,较多的教学内容在一些学校特别是农村小学不能很好地落实,只能是“依葫芦画瓢”甚至是“一掠而过”;虽然也有较多学校依据当地美术文化资源开发了美术校本课程,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课程内容多样性的不足,但仍容易忽视课程内容的综合性,没能把美术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二、美术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设置

(一)设置方式

在艺术教育方面,世界各国的综合课程设置主要有三种方式,我们的小学美术综合活动在开发利用中采用的是以美术学科体系为中心,综合其他学科内容,以分单元、主题化的形式进行设置。

(二)活动内容

我们的美术综合实践活动立足于当地丰富的乡土美术文化资源,尊重学生对生活美术的个性体验,因此其活动内容主要从两方面进行设置:

一是乡土材料的创新运用单元:我们以“因地制宜”为原则,利用蚌壳、鹅卵石、粘土、稻秆、麦秆、甲鱼壳等乡土美术创作材料以及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布匹、毛线、挂历、泡沫、纸盒、鞋子等废旧材料,设置活动项目后,提出相应的活动建议,并鼓励学生在项目开设、表现形式、材料利用等方面进行大胆创新。

二是开放性的主题活动单元:此单元以“传承乡土美术文化”为主要目的而设置,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在传承中创新的意识及能力。此单元的活动内容以“主题化”的形式呈现,以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主题活动形式进行开展,并只针对4~6年级的学生。比如,走访一些民间艺人等。

三、小学美术综合实践活动开发利用的具体操作

(一)“乡土材料创新运用”单元――课时活动式

此单元的活动项目一般以“一班一品”为原则,通过“双向选择”的方法分派到各班开展。虽然是材料创新运用方面的活动,但仍需制订活动方案。方案一般由组织活动的教师制定,活动的设计和开展一般利用美术课时间进行,同时可根据需要成为美术课堂教学的延伸与拓展,以开阔学生的眼界,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这种课时活动的方式与课堂教学表面上区别不大,但是在表现主题、创作内容及手法等方面,学生都有很高的自主性,而且在整个美术综合实践活动中占了近40%的比重。

如,六年级《秋之韵》一课课后延伸:为增强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让学生走进大自然,我举办了一次“触摸自然,我心飞扬”的树叶拼贴画活动。

课前,我先确定活动的主题,和学生一起制订小组活动方案。我让学生观察、收集深秋的各种树和树叶的形状及树叶的变化。课堂上,课前5分钟,让学生交流自己了解到的、收集到的叶子的形状、特点。

交流后,各小组说出自己拟定的活动计划,全班各组相互交流,完善活动方案。我把学生的活动计划汇总,和学生约定周末在校园采集、筛选树叶!学生非常开心,期待着周末的采集活动。12月的一个周末午后,初冬的暖阳洒向整个校园,我早早地来到学校,等学生到齐后,让孩子们自由分小组合作,采集校园里的树叶。散开后,学生小心翼翼地把各色、各样的树叶收集起来,带着满满的收获回到教室。孩子们发挥想象和聪明才智,把各种各样的树叶修剪成他们设想好的各个零部件,然后利用树叶自身的形态、颜色,小心翼翼地拼成一幅幅生动多姿的树叶贴画。为了贴出更好的画面效果,孩子们会为了一片树叶如何摆放而讨论不休,直到他们认为完美了为止。在这个活动中,学生充分发挥了想象力、创造力和合作精神,将大自然融入小小的画作,整个活动井然有序,又使学生领略了大自然的秋色,学生在愉悦中动手动脑地完成了作品。

(二)主题活动单元――开放性主题活动式

此单元的活动内容均为主题活动,学生必须通过广泛地接触社会、接触自然及人际交往与合作,从而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有效地提升美术素养。

比如,我们立足于学校美术教育传统和我校丰富的乡土美术文化资源,以综合实践活动为载体,开展的“变废为宝”面具制作活动。通过活动,引领学生探究喜怒哀乐的不同脸部形态,指导学生进行系列主题创作活动,如戏剧脸谱、动物脸谱等。

课前,我先让学生了解并采集制作面具的有关材料:旧挂历、糖纸、纽扣、碎布、毛线等,让学生能够运用多种废旧材料,用不同的表现手法和材料制作更有创意的面具。

然后,我和学生一起设计面具图案。设计过程中,我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各小组人员分工明确。活动开始,学生首先设计面具的外形,讨论先用大块的材料设计好外部轮廓,如旧挂历纸、塑料糖纸等。部分小组根据面部表情大胆运用夸张的手法将脸部轮廓拉长,甚至变形。再根据自带的其他材料添加面部装饰物,如毛线可做夸张的头发或胡须等。

学生根据收集材料的材质、肌理、色彩等方面的特性,充分发挥想象力,创作出表情、形态各异的面具作品,这对于学生在材料的设计运用方面有很大的提高。

而我在学生制作的过程中及时发现学生操作中的问题和困难,并适时给予帮助。

四、美术综合实践活动产生的多元立体影响

(一)提升了学生的美术综合素养

通过活动,学生的感知、质疑、探究、实践能力明显提高,沟通、商议、评价、相互合作能力增强,人际交往能力和情感也得到充分发展,而且其材料选择、创作范围趋向于更广阔的空间,不再拘泥于单纯的美术技能,开始注重表现形式与表现主题,体现了对生活、对社会、对自然环境的关注,无形中向美术学习文化层面提升。

(二)教师对于美术观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美术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及全面实施,为每位教师创设了实践课改理念的舞台,教师在“尊重学生主体性,鼓励张扬个性”“课程应追随儿童”等观念上已达成共识,与学生能建立民主开放的对话,并将美术综合实践活动的一些做法引入其他学科课程。

小学美术教育应立足于丰富的乡土文化资源和现实生活,领悟先进的美术教育理念,追求全方位创新。学生创作应淡化技巧训练,不求形似求神似。应努力强化学生的主观能动表现,倡导童心看世界、童心悟生活,追求“嫩却新,拙亦奇”的绘画语言,让学生创造“有意味的形式”来表现生活,抒感,张扬个性。

参考文献:

[1]郭元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1.

第8篇:小学美术课程内容范文

[关键词]新时期;人才;美术教育;转变观念;立足课堂;以教促学

美术教育被公认为是培养创造力的最具成效的学科之一,是促进儿童智力发展和培养各种能力的良好渠道和途径。新世纪小学美术教育引起了国内外广大美术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小学美术教学如何适应现代的素质教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严峻的课题。我国新《美术课程标准》的出台无疑为小学美术教育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打破了以技法传授、技能训练为主线的传统美术教学模式,为我们进一步全面认识、正确理解和深入研究现代儿童美术教育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作为一名小学美术教师,笔者结合几年来的教学体会和对新《美术课程标准》的理解,谈一下自己粗浅的观点,我认为应当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儿童美术教育的重要意义

作为新时期的小学美术教师,我们要以学习理解新《美术课程标准》为契机,尽快转变观念,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理念指导人的行为,正确的美术教育观念是指导我们开展美术教育教学工作的思想保证和行动指南。

(一)美术教育是一种文化教育。美术作为一门学科有其独立性,但它也是一种文化,作为人类精神文明产物的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在整个人类社会历史中,美术本来就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它以不同形式、不同媒介为载体,沟通思想、交流感情、传递信息,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足迹已涉及到社会文化的各个领域,并与社会科学、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等相互影响,相互交叉。

(二)美术教育是一项素质教育。当前,素质教育已成为教育的主题,艺术素质的培养又是素质教育的基础教育。儿童美术教育要与狭隘的专业教育区别开来,虽然同是美术教育有其共同性,但专业教育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而儿童美术教育要以发展学生的整体素质为宗旨,要摈弃"专业化"的教学模式,改变狭隘的以只重视绘画,轻视制作和欣赏,只重视临摹,轻视写生和创作等不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做法。

(三)美术教育促进人格发展。人格的完善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完满和充实,也就是提高人的心理生理素质,发展智力、品格、情操、体魄,使之成为能够自觉按照美的规律从事改造世界的全面发展的新人。健全的人格应具备三种心理结构即:认知,伦理和审美。其中,美术教育的中心环节就是建构完善的审美心理结构。

(四)美术教育是对能力的培养。在儿童美术教育里,绘画技能只是一种方法,而并非目的。美国教育学家罗恩菲德说得好:"艺术教育的目的是使人在创造的过程中,变的更富有创造力,而不管这种创造力将施用于何处。假如孩子长大了,而由他的美感经验获得较高的创造力,并将之应用于生活和职业,那么艺术教育的目的就已达到。"

二、立足课堂,切实提高教学有效性

新《美术课程标准》给美术课带来生机,不仅是课程内容、教材的变化,更重要的是美术教学理念发生了巨大变化,教师的角色、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方式也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营造一种师生互动的教学环境。作为承担素质教育重要任务的美术教师,究竟如何才能在这场变革面前,走出传统的美术教学模式,做到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呢?

(一)找准课堂定位,转换自身角色。新课程下的教师不再是一个主导者而是一个引导者,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观念,教学是教与学的统一,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过程,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精神交流过程。

(二)制定教学计划,做好课前准备。教师备课是一个整体谋划的过程,是为了更好地上课。

1.要对教学内容优化,即对教材的优化。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不仅是实施者,而是研究者、开发者相结合,肩负着课程的开发与利用。教师要灵活地运用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难易适合的教学目标,并从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出发,制定教学重点和难点。

2.根据不同课程需要,做好教具准备。教师在上课前一定要准备好范画、示范作品等,调动起学生的创作灵感,为下面的课堂教学做好铺垫。同时,预先布置,通知学生准备好学习用品。

(三)创新方式,构建和谐新课堂。美术课是一门具有开发智力,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培养能力,从而提高综合审美素质的课程。如何在整个活动中,孩子们学得轻松,玩得愉快,并创作出一幅又一幅生动、有趣的作品,课堂真正成为了孩子们的乐园呢?

1.要巧妙引入新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其主体作用,由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意义的构建者,教师的巧妙引入新课起着主导作用。只有对美术教学有着浓厚兴趣,才能设置出让学生感兴趣的课堂。教师在教学中用自身的情感来感染学生,从而使学生和老师一起产生共鸣。

2.营造欢快的课堂氛围。小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间不会持续很长,只有在轻松自在的环境中才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为了更好地鼓励学生有创造性的活动,教师从讲台上走到学生中间。学生与教师位置互换,双方真情交流,师生心与心贴近了,情与情交融了,课堂里民主、和谐的氛围,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以教促学,努力在实践中学习与提高

第9篇:小学美术课程内容范文

关键词 多媒体;美术课堂;课件

小学美术课是一门必修课,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课程之一。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想象力,陶冶学生欣赏美的情操,教师有必要合理地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实践证明,多媒体对于启迪学生智慧、完善课堂教学具有重要的作用。

1 在美术课堂运用多媒体,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没有兴趣,一切的学习都是被动的,学生灌输式地接受知识,将会直接影响教育效果。小学美术课不同于数学、语文等课程,它是要学生在五彩缤纷的世界里去发现美、感受美,然后用自己的笔去创造美。当前美术课存在相关资料匮乏、教学手段单一等问题,尤其是美术欣赏课,学生瞪大眼睛看书本上的小图片,却怎么也找不到其中的美感。这时,运用现代教学手段非常有必要。多媒体电教手段能为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地提供大量直观、生动、形象的素材,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十分有利。为了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欣赏到尺寸更大、颜色更丰富的画面,从而发现其中的美,教师可以做好教案,找一些资料如光盘、图片、网络信息等来制作课件,通过图像、声音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例如,在一节美术欣赏课中,笔者制作一些和谐自然的图片播放给学生看,让学生在五彩缤纷的画面中看到很多生活的美好、自然的美妙、人生的快乐。同时在播放画面的时候,笔者还适时地配上和谐的音乐,这些图片在陶冶学生情操、感悟美的内涵方面,起到引导的作用。在欣赏完这些图片后,笔者让学生展开联想,去画一幅自己心里最向往的地方的习作,可以是茂密的大森林,也可以是辽阔的海洋,或者是有着小溪流的草地。经过之前的熏染,学生稍作思考,便能够在纸上“沙沙”地绘画。有学生画的是《飞得更高》,高高的山坡,一只雄鹰在展翅翱翔,一个小男孩在山顶上仰望;有学生画的是《我爱学习》,在一片青葱的草地上,一个小男孩坐在苹果树下发呆……学生的想象真是奇妙。因此,多媒体课件不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能够在和谐的气氛中展开丰富的想象,创设出自己心里最美好的画卷。

2 在美术课堂运用多媒体,拓展学生的想象力

在美术课堂中,更多的是培养学生的临摹能力,也就是根据书本上的图画进行模仿,根据相似度进行打分。或者是教师摆上教具,让学生照着画。这些属于基本功范畴的教法学法,对于学生稳固基础,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美术课堂总不能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复基本功的内容,也需要一些创新,也需要让学生有自己的见解和创作。小学生都有着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可是有的时候灵感在脑子里一闪而过,却不能捕捉到。还有很多小学生,由于总是家庭――学校两点一线,没有接触过和参加过其他的社会活动,所见非常有限,虽然有很多的想法,可是却不能很好地描绘出来。在美术课堂运用多媒体技术,化无形为有形,化虚幻为真实,能够拓展学生的视野,开阔他们的眼界,丰富他们的头脑,武装他们的思维。有了教师在一旁指导,也能够让学生很快掌握重点,使学生明确、自信地进入到创作过程中去。

为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首先,教师要为他们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锻炼他们通过自己的双眼,去观察和记忆。在课堂上,笔者通过自己精心准备的一些课件,经常为学生播放图片,以此来锻炼他们的观察能力。在课堂中,笔者根据学生年级的不同,对于他们的要求也不一样。比如低年级的学生,要求会低一些;高年级的学生,标准也会相应地提高。例如,出示一幅静物的图片,让学生观察一段时间之后,根据想象画出意识中的形象,使学生能够根据物品的特征,从记忆中临摹、复原物品的形状。

有了这些基本功的训练,就可以再对他们进行更深层次的训练。例如,笔者制作一个多媒体课件,给学生出示一个正方形,让他们进行添加,改变成自己所熟悉的东西。随着课件的演化,正方形变成高楼、门、冰箱、电视、汽车等东西。展示接触后,笔者给学生留下一道题:给你们一个圆,看看能变成什么。当作业布置下去之后,学生根据刚才在课件中的启发,纷纷在纸上画了起来。笔者欣喜地看到,学生都把自己的创造力用纸和笔展示出来:有的画了飞在天上的气球,有的画了金光闪闪的奖牌,有的画了朝着太阳微笑的向日葵,有的画了一张张表情各异的面孔……这样的练习,启发了学生的心智,让他们能够展开合理的想象,去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美好。

3 在美术课堂运用多媒体,陶冶学生欣赏美的 情操

美术是一门研究美的艺术,古今中外有无数的绘画大家,在绘画方面具有超凡脱俗的表现。但是学生因为见识少,再加上美术课不多,导致学生没有太多的时间去了解这些内容,也没有机会去观赏大师的杰作。有了多媒体技术,这些问题都迎刃而解了。网络里面有无数的信息资源,根据课程内容的需要和教师的需求,经过加工,选择一些适合在课堂上进行展示的图片,不但再现历史原貌,也为学生欣赏名家名作提供良好的机会。因此,在欣赏课中播放一些大师的作品,对于丰富学生内涵,提升审美情趣,陶冶审美情操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例如,笔者曾经在美术欣赏课中为学生准备一些名家的绘画作品,有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有吴道子的《天王送子图》,有徐悲鸿的马,也有齐白石的虾。这些汇集东方艺术大成的名作,配上韵律舒缓、柔和的音乐,加上教师在一旁娓娓解说,一下子就将学生吸引进来,进入这个充满艺术气息的殿堂。半节课下来,学生不但了解了中国绘画登峰造极的成就,还学到很多知识,知道很多杰出的画家。这节欣赏课带给学生艺术上的震撼和美的享受,是不可估量的,也在无形中陶冶了学生欣赏美的情操。

当然,多媒体的优势还不仅仅局限在这些方面,作为教学的辅助与延伸,多媒体的贡献是很多的。小学美术教师只有科学地、合理地运用多媒体,就一定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艺术素质,提高他们的创作能力,让他们学得开心、快乐。

参考文献

[1]曹宏宇.小学美术多媒体课件制作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09(12):91.

[2]李莉.小学美术课堂运用多媒体培养审美能力初探[J].中国教育创新,20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