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卫健委网络安全应急预案范文

卫健委网络安全应急预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卫健委网络安全应急预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卫健委网络安全应急预案范文

关键词 应急响应;保障措施;网络安全;安全事件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4)15-0196-01

迄今为止,网络信息安全问题不断变更,给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在经历了通讯安全、计算机安全、网络安全和内容安全四个过程后,重要网络基础设施及信息的保护已经受到国家的高度关注,并成为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网络信息安全问题备受人们关注,面对网络和系统日趋复杂,解决网络安全事件成为应急响应体系建设的重点工作。

1 应急响应的基本内容

当前,应急响应主要包括应急响应、信息安全事件和应急响应体系的总体架构三个方面的内容。

1)应急响应是指一个组织在各种安全事件发生前后所采取的准备工作及相应的紧急措施,应急响应主要是为了保护网络基础设施的安全性,降低网络的脆弱性和缩短网络攻击事件发生后对相关信息的破坏时间和恢复时间。

2)信息安全事件,即信息系统、服务或网络的某种不安全状态。而信息安全事件就是导致信息资产丢失或损坏的一种信息安全事故,且其损坏的发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当然,信息安全事件的发生也具有因果性、必然性、偶然性、规律性等特点,因此也就是说信息安全事件的发生是可以通过相应的措施进行相关事件的预防,而应急响应则是事件发生后减少损失的一个重要手段。

3)应急响应体系的总体架构,而应急响应体系由两个中心和两个组组合而成。而两个中心只要是指信息共享与分析中心和应急响应中心,其两个组则由应急管理组和专业应急组组成。其中,作为处于系统最高层的应急响应指挥协调中心,主要负责协调体系、维护信息共享与分析中心平台、管理协调各个应急响应组,并且也是系统联动的控制中心。而信息共享主要负责与组织进行信息共享和交换,它是整个架构的核心。应急响应中心包含了整个体系的核心任务,即信息安全事件的分类、预案管理及应急响应等。作为整个体系和联动运作的总协调机构应急管理组,其主要包括:技术研发与策略制定组和专家咨询组等。专业应急组直接对安全事件实施响应的联动措施。

2 应急响应体系的层次结构

对与应急响应体系的层次结构,主要是针对在具体的应急响应工作中,相关应急响应体系的层次结构对安全事件的处理,以此体现层次结构在应急响应体系中的作用,对此,基于动态对等网层次结构中的网络预警模型展开相应的研究。这里主要以DPOH模型为例,这种DPOH模型广泛分布于受保护网络中,由自治节点构建而成的层次化对等覆盖网体系。DPOH模型主要是提供底层的分布式协作和数据共享框架,从而使得各类异构防护设施能够接入到一个自适应的全局安全防护体系中,因此具有跨安全域的数据共享和相应的对等协作能力,为此,可以有效地执行协同检测和防护任务。

DPOH模型主要是为了保护规模较大的网络环境的安全而构建的,其重点是对恶意代码实施协同检测和防护而构建的。其包括层次化对等结构、数据分布式共享和动态自适应协作等

特点。

其层次化对等结构具有鲁棒性、可拓展性和可管理性优点。在DPOH模型中具有控制中心、任务协调中心和安全三类核心节点角色,然而三种角色又有各自不同的权限,自上而下形成控制中心群体和任务组两层对等覆盖网体系,使得层次化和对等有机结合在一起。

而对于数据分布式共享,DPOH模型将NIDS、防火墙安全网关等设施通过协议注册到相关的安全节点,将异构报警源生成的报警数据通过XML技术进行一致化处理,然后再由DHT分布式消息共享机制发到整个网络安全防护体系中。对此,DPOH模型还可以整合各类异构网络安全防护设施的数据资源,从而实现了安全报警消息的分析式存储和查询机制,并对分布式网络入侵和攻击行为进行关联分析和协调检测,从而明确入侵意图,为深层次信息提供了基本的支撑。

针对动态适应协作,DPOH模型提供了其机制的底层支持,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

1)预警模型可以完全摆脱节点物理拓扑的约束对网络安全资源进行调整分配。

2)当安全节点处于模型底层,并由控制中心根据所需资源,然后动态地组织任务组覆盖网,在任务组只占必要的资源的同时实现多任务并行处理。

3 应急响应体系的联动

应急响应体系的联动包含技术防御层的联动、组织保障层的联动、响应实施层的联动和以事件为中心的层间联动。对此,应急响应体系的联动主要体现于各层内实体和层间实体的联动,若没有实体间的联动,其功能就无法进行发挥。所以,实体间的联动是十分重要的。而层级结构图越园,表明其实体间的联系就越紧密,其活跃度就更高。由外而内,区域逐渐变小,而其功能越来越复杂,各层间的联动活跃度也就越高。

对于无大规模的网络攻击或者网络战争的发生,其联动是最少的。在技术防御层中的六个实体间的联动是通过彼此间的因果关系传递的,而组织保障层中的四个实体间的联动在同种形式下是十分紧密的,其信息的传递可通过双向传递或者点与点直接传递,对于响应实施层内的六个功能在通常情况下实体联动可表现为一体。

4 结束语

在目前网络飞速的发展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所造成的网络漏洞较多,网络信息安全事件的发生给人们,尤其是事业单位造成了很大的困扰,而应急响应防御体系中的一道重要的防线,是网络信息安全的可靠保障。急响应体系的建立其工程十分复杂,应该为此加强安全措施的联动,并全面了解层次结构,才能解决主要的问题,才能进一步完善应急响应体系。保证各类信息的安全。

参考文献

[1]王瑞刚.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应急响应体系层次结构与联动研究[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11,28(10):117-119.

[2]王茹.安全信息管理(SIM)风险管理的研究与实现[D].北京邮电大学,2010.

[3]胡文龙.蜜网的数据融合与关联分析的研究与实现[D].北京邮电大学,2009.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