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要求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节目制作 广播电视 数字化媒体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信息技术等数字化技术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在电视节目制作方面也开始呈现出数字化、信息化的趋势。数字化媒体对电视节目的制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电视节目的内容更加丰富,能够将更多的视觉化元素融入到制作的过程中,从而向观众传达更加丰富的信息。
1 我国电视节目制作受到媒体的影响
数字化是我国广播电视节目发展的主要趋势,对我国电视节目制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数字化技术来开展协同工作。积极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电脑技术,能够将电脑辅助协同设计搭建起来,从而形成虚拟共组,能够共同完成一项专案;
(2)虚拟组织和团队也可以利用数字化技术来开展电视节目制作,不同专业的技术人员能够突破时空的限制,共同开展制作工作,建立电视节目制作的非线性工作模式,其具有较快的反应速度和较大的弹性,节目制作的效率得以提高;
(3)在电视节目的制作过程中通过积极应用数字化技术能够更好的突破时空限制,更加便利地获得素材。与此同时,也可以不受限制的加工素材,并对其进行保存、切割和重组,或者反复的利用和保存处理好的内容片断,提高了电视节目的制作效率;
(4)在电视的制作过程中积极运用数字化技术能够进一步提高制作的质量,使电视节目的这个流程更加顺畅,对拍摄、筹备、策划等一系列环优化,从而使电视节目做能够实现同步作业。
2 数字化媒体电视节目制作的流程
2.1 前期准备工作
在数字化时代,电视节目的制作应该选择具有一定的时效性和重要性的选题,与当前社会的热点问题相关联,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确定选题之后就要行采访,采集素材,为了节目的后期制作提供便利,在采访时要根据节目选题,尽量采集更加具有典型性的素材。
在电视节目的制作过程中,编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前期的拍摄和采访工作完成之后,必须通过相应的后期处理使其成为一个完整的电视节目。在编辑的过程中不仅要合理的安排节奏和结构,还应该体现微观和宏观思维的有机结合。常见的数字化编辑制作环节包括字幕编辑、效果优化、制作动画、编辑图片、非线性编辑、线性编辑等等。
在传统的后期制作过程中,主要是通过摄像机进行逐段拍摄,然后素材存在磁带上,这样就无法插入和删除已经成型的作品,素材就会难以连贯,拉低了节目制作的质量,还会造成一些素材的浪费。而积极应用数字化媒体能够不连贯的素材连接起来,使其成为完整的画面,使用特技机和字幕机还能够对音频和视频进行加工。
2.2.2 非线性编辑是数字化媒体电视节目制作的主要表现形式,在当前的电视节目后期制作中应用的非常广泛
其技术基础是计算机随机存储技术,在制作时通过计算机能够打乱现有的音频和视频资料的录制顺序,然后按照节目需要将其编辑成为完整的节目。
要对图像进行处理就先要对其进行编辑,通过数字化技术能够实现对图片的透视、旋转、伸缩、装饰和修补,还能够对人像行进行优化和美化,提高图片的适用性。
2.2.4 制作电视节目的三维效果
要使电视节目具备三维效果可以积极应用3D技术。我国3D技术发展非常迅速,已经入了电视领域。在电视节目的制作中可以积极应用一些比简单的3D软件,能够对节目进行优化。
2.2.5 制作字幕
字幕是电视节目制作中一个独立的单元,这也是非线性编辑系统的一个延伸。在节目制作的后期通过字幕制作系统能够制作动态字幕,既使电视节目的可编辑性得到了增强,又不会影响原素材的完整性。
2.3 对电视节节目进行合成
在电视节目制作的过程中可以使用虚拟演播室这种数字化手段来对节节目进行合成,从而使节目具有更好的效果,满足人们的多样化需求,降低节目拍摄和制作的成本。
虚拟演播室依托数字化技术打破了传统的道具条件的限制。传统的演播室需要较高的成本来布置道具、灯光和布景,而用数字化技术的虚拟演播室则避免了这一问题,从而节约了大量的成本。可以直接在栏目背景下录制节目,然后再将设计好的虚拟场景通过图形计算机搭配上去,使其具有较好的灵活性和视觉冲击力。
应用虚拟演播室对电视合成需要用到以下几种关键技术:填补彩底技术、深度键技术、蓝背景技术、三维虚拟场景制作技术、摄像机跟踪技术。摄像师能够运用摄像机跟踪技术,任意的移动摄像机来行跟踪拍摄,达到更好的拍摄效果。然后再根据节目制作的需要,以虚拟演播室的设计思路为基础进行建模,将修改便利、简单的场景构出来。运用一种特殊的材料来制作虚拟演播室的蓝背景,这种蓝背景必须具备一定的空间感,外表比较平滑,具有足够的活动空间和均匀的光线。深度键技术也就是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三维布景画面混合技术,为了满足虚拟演播室对色键技术的具体需求,色键中必须具备虚拟摄像机到每个像素的距离,也就是纵深方向的信息,这样能够使节目更加真实。最后,为了避免摄像机拍摄到没有被蓝背景所覆盖的画面而使节目失真,在后期节目制作的过程中应该使用填补彩底技术,以提高节目的拍摄效果。
3 结语
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等数字化技术在电视节目制作中的大量运用能够使电视节目的内容更加丰富,视觉效果更加清晰,具备更强的视觉冲击力。节目制作人员也可以积极运用数字化技术来提高电视节目的制作效率,使整个电视节目的制作过程更加流畅和便利。如果电视节目在播放过程中出现问题,也可以用数字化媒体对其行修改和调整。这也要求电视节目的这个人员要适应时代的变化,不断提高自身对数字化媒体的应用水平。
参考文献
[1]邵珏夷.浅析数字化环境下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技术的发展动向[J].艺术科技,2014(06).
[2]李兰.传统媒体转型数字化媒体应对与思考[J].中国传媒科技,2013(01).
[3]吴艳文.浅谈“三网融合”背景下广播电视节目制作[J].金田,2013(10).
关键词:数字电视前期制作技术流程
电视节目制作技术包括前期制作技术和后期制作技术两个部分。目前,电视技术已经全面进入数字技术时代。相对于模拟电视,数字电视节目制作技术最根本的变化在于使用了数字摄像机、数字录像机等前期数字设备,使用了基于硬盘的非线性编辑系统。模拟摄像机、录像机以及基于磁带的线性编辑系统全面退出历史舞台。
笔者从自己在高等学校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的教学实践以及自身对数字电视节目制作的具体实践出发,对数字电视节目前后期制作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索。现将数字电视节目前后期制作技术和流程进行一些总结,以期实现对在校广播电视专业的大学生和广电部门以及影视节目制作部门提供一些技术支持和借鉴。
一、电视节目制作方式
在讨论数字电视制作技术之前,首先我们要掌握电视节目制作方式的种类。电视节目制作方式有ENG、EFP、ESP三种方式:
1ENG方式
ENG,即“电子新闻采集”(ElectronicNewsGathering)。这是一种单机采访模式,一般是使用便捷式的摄录一体机,来采集日常电视新闻。这种方式方便、快速、灵活,适应进行突发性新闻事件的报道。ENG技术是电视节目制作技术的基础,高校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教学主要是以ENG技术为主,再辐射到EFP技术和ESP技术。
2EFP方式
EFP,即“电子现场制作”(ElectronicFieldProduction)。这套系统一般包括3台以上的摄像机,1台视频信号切换台,一个调音台及其他辅助设备。EFP方式主要是在事件发生的现场或演出、竞赛现场制作电视节目,进行现场直播或录播,因此,现场性特别强烈。EFP技术是一个系统集成技术,一般需要演播车来完成,电视台都具备EFP设备和技术人员。
3ESP方式:
ESP,亦叫“电子演播室制作”(ElectronicStudioproduction)。ESP技术是一个高科技制作系统,设备和技术要求高。包括演播室数字灯光系统、广播级摄像机系统、高保真音响、还包括数字特技、动画特技系统。ESP,既可以录播,也可以直播。是电视台自办节目的主要手段,如,大型综艺节目的制作。
高校广播电视专业实验室建设的演播室,设备的高档程度达不到演播室设备标准,一般配备ENG设备,再配备切换台、调音台、非编系统,形成一个电视节目制作系统,同时完成ENG、EFP、ESP各种电视制作方式的实验教学。
二、基于ENG方式的数字电视节目制作流程
ENG方式是高校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教学的基本方式。我们在课程设置上围绕ENG方式安排了几门核心课程:包括电视节目策划与编导、电视摄像、电视节目后期制作。课程教学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实际动手进行电视节目制作。
数字电视节目制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它的流程一般是先进行电视节目的策划和编导,确定节目主题,在可能的情况下编写出文字剧本和分镜头剧本,根据剧本进行前期素材拍摄,对素材进行后期非线性编辑,生成各种需要的格式,最后进行合成输出,节目播出。数字信号制作具体过程可以表示为:光信号通过数字摄像机的成像装置CCD(ChargeCoupledDevice电荷藕合器)生成为电信号,电信号通过模拟数字转换器存储为数字信号,上载到非线性编辑系统进行后期编辑,合成输出各种格式,再通过不同的播出手段,通过光纤、有线电视、网络等,最后还原成光信号呈现在观众的眼前。
三、数字前期摄录设备的准备
数字电视前期制作设备使用了由CCD、COMS为成像装置的数字摄像机代替了由电子管、真空管为成像装置的模拟摄像机。数字摄像机可以分为广播级、专业级、家用级设备。广播级前期设备如索尼公司的HDCAM、DigitalBetacam、XDCAMHD、XDCAMSD、MPEGIMX,松下公司的DvcproHD、Dvcpro50,JVC的数字D-9格式等设备,这些设备又可分为高清晰度(HD,分辨率达到1920x1080i)和标准清晰度(sD,分辨率达到720×576)设备。广播级设备图像质量好,彩色和灰色度都很逼真,几乎没有失真,但价格高,适用于广播电视行业以及专业影视节目制作公司。专业级数字设备如索尼公司的DVCAM格式以及松下公司的Dvcpro25等设备,这些设备图像质量低于广播级设备,适用于一般的电视新闻制作、教育教学、工业、医疗等领域。高校广播电视专业实验室一般来说就是配备这些设备如SonyDSR-1.90P、SonyDSR-250P,部分重点高校建有专业演播室,拥有广播级设备如BETACAMsP、BETACAMSX、MPEGIMX以及Dvcpr050M摄像机。家用级设备如索尼和松下公司的MiniDV、DVD光盘、硬盘摄像机系列产品以及三星、佳能、JVC等众多品牌的掌中宝数码摄像机,这些摄像机主要用于家庭娱乐,如旅游、婚礼、生日、聚会等场合。图像质量一般,价格低廉,小巧轻便。
四、电视摄像技术要求
数字摄像机准备好了,接下来就是拍摄前的技术准备工作了,对于没有拍摄经验的学生来说,首先要熟悉自己使用的摄像机,掌握摄像机的使用方法,最好的办法就是多模机,熟能生巧,随身携带摄像机使用说明书,遇到问题随时学习。最重要的是要掌握电视拍摄的技术要求,这就是摄像技术基本要求——稳、平、准、匀、清:
1稳——画面稳定,不抖动和晃动:
摄像师最重要的技术和基本功就是使自己拍摄的画面保持稳定。看似简单,实际上没有长期的练习是不容易做到的。三脚架是减轻画面晃动的最有效工具。只要情况允许,应尽量使用三脚架,另外可充分利用各种支撑物,如身边的树、电线杆、墙壁等等。持机姿式也很重要,应面对被摄体,两脚自然分开与肩宽,身体挺直站立,重心落在两脚中间。右肩扛着摄像机,右手握住手柄,左手握住聚焦环,眼睛贴在寻像器上,4个支撑点把牢摄像机。做运动镜头拍摄时。如横摇镜头,身体扭向侧面从起幅开始,转动身体回到正面,直至落幅,身体状态是从不舒服的位置到舒服的位置。拍摄时,应尽量屏住呼吸,或呼吸匀而浅,不能作大幅度的深呼吸。移动拍摄时,步法最为重要,双膝应略为弯曲,脚与地面平行擦地移动。
2平——画面保持水平,不倾斜:
平,指所摄画面中的地平线一定要平。寻像器中看到的景物图形应横平竖直。以寻像器的边框为准来衡量,画面中的水平线与寻像器的横边平行,垂直线与寻像器的竖边平行。摄像时确保画面中地平线平的关键是利用三脚架上水平仪的气泡将三脚架调平,调整云台位置或者三条腿的长度,使气泡水平仪的小气泡正好处于中心位置点上。有的摄像机可在菜单中设定一个正方形小方框位于画面正中以确保画面保持水平。
3准——落幅要准,取景、调焦、曝光准确;
准,一般指落幅要准。当某个技巧性镜头(如推镜头、摇镜头)结束时,落幅应该正好是需要的画面。拍摄中的“准”还包括白平衡调整要正确;聚焦要准确;光圈调整要准确等等。
4匀——拍摄运动画面保持速度均匀。
匀,是指运动镜头的速率要匀,不能忽快忽慢,推、拉、摇、移、跟都应当匀速进行,镜头的起、落幅要交代清楚,不能太快,中间必须是匀速的。
5清——画面保持清晰,不模糊;
在摄像的过程中,要保持画面主体清晰,聚焦必须做到焦点清晰。另外为了追求画面效果,可在景深控制范围内保证画面清晰,景深范围之外,画面虚幻,形成对比,突出主体。
以上五点技术要求说来并不难,也比较容易理解,但在实际的拍摄中要真正做到这五点要求却不容易,需要有长期的锻炼才能做到。
五、电视摄像的基本方式
进入实战拍摄阶段,根据文字剧本和分镜头剧本组织素材拍摄。这时候就要掌握固定拍摄、运动拍摄这两个电视拍摄的基本方式。素材都是通过各种镜头表现的。拍摄的功夫就体现在这些镜头中,同一素材,不同的摄影师拍摄出的效果大不一样,著名的摄像师善于把握镜头语言,他会用最好的视角效果体现编导的意图。
1固定拍摄
固定镜头是电视节目中运用最多的镜头。拍摄点和拍摄角度都不变,摄像机在固定状态下拍摄素材。拍好固定镜头是摄影师必备的基本功和学习拍摄的起点。固定拍摄具有拍摄简单、剪接方便、信息集中、观看舒服等特点。因此,在电视节目中,固定镜头最多。
2运动拍摄
运动拍摄包括推镜头、拉镜头、摇镜头、移镜头。在拍摄过程中,通过拍摄点或拍摄角度的改变,形成镜头外部的运动,或通过镜头焦距的变化,形成景别大小的变化。
(1)推镜头
镜头从短焦变化到长焦距,视距由远变近,景物由整体变为局部。推镜头是从面到点的表现方式,从全景、远景变为近景或特写,用于突出场景中起重要作用的局部细节。
(2)拉镜头
镜头由从长焦距变化到短焦距,视距由近到远,景物由局部变为整体。拉镜头是从点到面的表现方式,从近景、特写变为全景、远景,用于展现主体在环境中所处的位置,交代局部细节与环境全貌的空间关系。
推镜头和拉镜头又称为变焦拍摄。变焦镜头分为起幅、变焦、落幅三个部分,一般以固定画面作为起幅和落幅,中间变焦要匀速。
(3)摇镜头
摇动拍摄是指拍摄点不改变,边拍边改变拍摄角度的方式,有水平摇摄、垂直摇摄、曲线摇摄。摇镜头的方式类似人眼扫视环境、环顾四周的视觉效果。一个完整的摇镜头包括起幅、摇动、落幅三个部分。摇镜头以主体的运动为依据,摇速要均匀,起幅和落幅要准确。
(4)移镜头
移动拍摄是指边拍边改变拍摄点,摄像机处于运动状态下拍摄的方式。移动拍摄的方式主要有:前后直移、左右横移、上下升降移、跟随移动。移镜头的方式不断展现空间,观众的视线就像跟随着逐步走近或远离被拍摄物体。视觉效果更加生动真实。给观众带来更强的主观参与感。
3综合拍摄
综合拍摄是指在同一个镜头中,综合使用推拉摇移的拍摄方式。在摇动、移动的过程中变焦,或移摇结合、边移边摇,构成更为复杂多变的综合运动方式,形成具有独特意义的镜头语言。高校的电视摄像课程教学主要是要求学生掌握电视摄像的基本方式和电视摄像的技术要求,并在实践中加以运用,为以后进人广播电视行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六、重视音频素材收集
在电视节目前期拍摄过程中,视频信号和音频信号是两个不可或缺的主要因素。如果忽视了其中任何一个部分,都会给后期制作带来麻烦甚至对节目制作带来巨大的损失,有的会造成制作成本的增加(如重新拍摄和录音),有的会造成无法补救的后果(如现场场景无法复制)。
在前期音频素材的收集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在拍摄前,一定要检查设备的运转正常性,确保话筒运转正常,最好是先尝试拍摄一段画面和录音,再回放一下确认视频和音频信号的正常。
关键词: 重庆民营影视;产业发展;影视制作
近年来,伴随着重庆直辖以后经济的高速发展,重庆市创意文化产业发展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这其中,影视制作产业作为重庆市创意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越来越受到相关主管部门的重视,发展速度较快,影视制作整体实力不断提升,下游市场需求也不断扩大。目前在重庆的影视剧、电视节目的创作生产领域,民营资本投资投产的比重正在迅速增加,涌现出了一批具备一定影响与规模的民营影视企业,
一、重庆民营影视制作机构发展概况
据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公布的数据,截至2010年底,全国审批合格的《电视剧制作许可证(甲种)》的机构共有132家,审批合格的《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的机构共有4 057家,2010年全国甲种和乙种机构加起来共有4 189家。2006年,重庆市获得了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以下简称许可证)的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单位共有57家,2007年增长到78家,2008年增长到96家,2009年增长到119家,至2010年,重庆市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机构迅猛发展达到127家,①是2006年的228%,纵向来看呈现一种稳步发展态势。但这个数字若和全国做一个横向比较,仅占全国总数的303%,可以说发展速度和规模是大大落后于北京、上海、广州等影视制作业发达的城市。
另外在这期间,重庆市取得《电视剧制作许可证(甲种)》的单位,却由3家变成了2家。2005年,民营影视制作公司“重庆鼎盛影业公司”曾经取得了《电视剧制作许可证(甲种)》的第177号许可证,但是在2007年广电总局公布的审批合格的《电视剧制作许可证(甲种)》机构名单中,已经觅不到“重庆鼎盛影业公司”的身影,其许可证号已经改为(渝)字第015号。在这场大浪淘沙中,一直保有《电视剧制作许可证(甲种)》资格的是“重庆广播电视总台”(第010号)和“重庆重视传媒有限责任公司”(第178号)这两个单位,而“重庆重视传媒有限责任公司”虽然面向市场,但是本质上也是隶属于重庆广播电视集团(总台)的。实际上这也就意味着,目前来说重庆没有一家民营影视制作公司持有甲种许可证资格,也没有哪家民营影视制作公司在电视剧制作规模上来说,能够达到申请甲种许可证的要求。而在2009年10月30日,国内最大的民营影视制作集团——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已经正式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从这点来说,重庆与国内像北京、上海等民营影视制作发达的城市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
二、重庆民营影视制作公司生存现状
在重庆这127家影视制作单位中,其中有重庆电视台下属的节目制作公司和股份公司,例如,重庆重视传媒有限责任公司、重庆视美动画艺术有限责任公司 、重庆电视台电视节目制作有限公司等;还有国有企业投资成立的节目制作公司,例如重庆商界雷蒙影视有限公司、重庆文化影视艺术中心等以及民营的影视制作公司,例如重庆享弘数字影视有限公司、重庆笛女阿瑞斯影视传媒有限公司、重庆鼎盛影业公司、重庆原典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等。这当中,国有或国有控股影视制作机构约占30%,民营影视制作机构约占 70%。从机构数量上来看,民营影视制作机构在重庆影视制作行业中占到了三分之二的比例,但是大部分民营影视制作公司规模普遍较小,能够投资制作电影或者长篇电视连续剧的实力较强的影视机构只有不到十家单位,在经营内容上,以制作电视栏目、公司专题片、电视广告片等为主业的公司占了70%以上,其余有的以广告、承办大型演艺活动、设备租赁这些为主。重庆的民营影视制作业从整体上来说具有低成本、小制作、产品准入门槛低,缺乏竞争优势的特点。
中图分类号:G2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925X(2012)11-0027-01
摘 要 电视节目从诞生之日起就成为重要的媒体类型,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科技水平的持续提升,对电视节目的制作水准、质量水平、具体内容、内涵层次则体现出高标准要求,,我国的电视节目编导也自改革开放之后,呈现出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也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各种问题。本文就在宏观上对以上问题作出探讨。
关键词 电视;节目;编导;制作
1 我国电视节目编导的现状
电视媒体较之于书、报、杂志等传统媒体具有声画一体,声音逼真,形象真实;内容通俗,对于观看者的文化程度要求较低等特点,适合广大民众的精神需求。对于大型活动和重大事件的全面电视策划编导,可以集中地反映出一个电视台的综合实力和水平,采用航拍、多级切换、卫星传输等各种先进的手段,充分展现整个电视行业具备的整体素质和系统能力。电视还具有极强的优势,如电视媒体具有很强的权威性。很多网络信息最终都是通过电视媒体得到确认,或是通过电视媒体进行深度报道,进而产生更大的社会影响,推动事件的解决。最近几年,我国的电视节目制作逐渐由最初的模拟设备转换到数字设备,由最初的录播到现在的网络直播,可以说电视节目制作已经全面向更高的数字化,网络化转变。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互联网迅猛发展,广播电视传媒的观众大量流失,这对多年来备受广大受众青睐的中国广播电视传媒产业来说,是一种关乎生存空间的严峻挑战。
2 我国电视节目编导存在的问题
2.1 电视编导受到越来越多的局限:
电视媒体越来越受到网络等新媒体的冲击,在“新”、“快”上已经不能和新媒体、自媒体相竞争,节目资源贫乏,内容监管存在漏洞。编导供用户观看的节目数量非常有限,且多数存在严重的同质化现象,在编导的选题上,多以一种视角切入,表现出偏见性、假性的关怀,对于受众没有实质意义上的帮助,目前很多电视节目注重选题猎奇、猎艳、哗众取宠,空话、废话连篇,内容低俗,品位不高。
2.2 电视节目主持人素质不高 编导困难:
主持人实际能力偏低,主要是指应变能力和现场组织能力不能适应需要。如一些 场面较大,出场人物较多的娱乐性节目、少儿节目,由于主持人能力偏低,无法自如有效地驾驭场面,致使现场显得松散、零乱。这就明显地影响了节目的播出效果。也势必影响了节目的编辑制作。这些都和编导在制作过程中没有考虑全面,制作存在漏洞,在人员的选择上欠缺考虑有莫大的关系
2.3 电视台资金紧张 编导发挥空间不大:
我国现行的体制机制没有留给电视节目编导足够的发展空间。在全国众多家电视台中,真正具有自己的编导在团队位数不多,制作电视节目财力不足 造成节目的区域特征明显.由于电视节目制作需要关注全国乃至全世界的资讯和新闻需要大量的资金,资金的匮乏势必影响到编导水平的发挥。
3 改善我国电视节目编导对策分析
3.1 推行制播分离:
电视领域的所谓‘制播分离’是指国家电视播出机构在保证掌握宣传权的前提下,将部分非新闻性节目的生产制作交由电视制作机构制作的管理体制,其实质我们可以理解为节目制作和来源的多样化”。制作行业发展近年都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但由于制播分离机制的实施还有待改善,市场发展还不很成熟,只是电视剧相对成熟些,对于专题节目还没有完全走向制播分离,因此影视制作行业如果想要出现突破性的发展还仍有待时日。
3.2 编导节目多样化:
随着电视节目形态、制作手法的发展,观众需求的变化,以及电视与人文、娱乐的深入结合,我国电视节目观众群也发生了很多变化,因此,电视节目的编导也应该多样化,适合不同群体的要求。市场细分理论以受众需求多元异质性思想为基础,强调以消费者为中心,根据不同消费者的需求提供不同的产品。从城乡差别来说,农村受众在经济基础、思想观念等方面与城市居民差别不大,因此,城乡都应市场信息和娱乐休闲节目并重。在地域性因素的基础上,也充分考虑人口因素,将以高中教育水平的受众接受喜好为基准,向上下级尽量延伸,以获得受众最大化的效果。
3.3 运用现代媒体技术进行编导:
国际互联网是当前发展最快的大众传媒,其迅猛势头对包括电视在内的传媒领域产生了很大冲击。特别是随着技术进步,声音、图像等多媒体信息在国际互联网上的应用日益增多,IPTV技术日益成熟,网络电视成为电视传播的新载体。数字电视是一个从节目采集、节目制作、节目传输直到用户端都以数字方式处理信号的端到端的系统。数字电视是高科技的产物,是数字信息技术与现代广播电视发展的必然结果。与模拟电视相比,数字电视具有具有非常多的优势。如果能正确运用网络技术,将网络电视与传统电视相结合,发挥出传统电视节目制作的优势,必将推动我国电视编导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罗勇为. 提高电视新闻真实性刍议[J]. 惠州大学学报. 1999(01)
[2] 赵涵,李天光. 电视节目主持人应该具备的素质[J]. 黑河学刊. 2006(04)
[3] 胡翔,伍技祥. 电视新闻画面编辑浅探[J].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8(01)
[4] 靳英龙,李凤芝. 新闻背景在电视新闻中的运用[J].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5(04)
[5] 姜幸. 特写镜头在电视新闻编辑中的运用[J].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6)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媒体蓬勃发展的当下,为了增强新闻节目的竞争力,就必须加强电视节目的创新,文章对电视节目制作中创新思维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电视节目制作创新思维创新瓶颈
创新是广播电视事业的立身之本和成功之源。广播电视事业,只有不断创新,才能跟得上时展的步伐。要突出一个“新”字就要突破常规的思维模式,从不同方向、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来思考问题,从而产生精妙绝伦的奇思妙想。
一、当前电视节目制作中遭遇的创新瓶颈
1.节目制作以收视率为风向标。目前大多数节目都在追逐收视率的提升,一切工作都以收视率为目的。以收视率作为电视节目评判标准当然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如果把创作思维停留在简单的短期内迎合收视率,势必限制了创新发展。市场化导向形成的短期行为,将电视节目的创新局限于低层次的复制水平,缺乏真正的自主创新。
2.盲目跟风,模仿制作无底线。国内各电视台盲目跟风的现象相对比较严重,比如2008年湖南经视借鉴国外创意推出一档闯关节目《奥运向前冲》,收视反响颇好,随后各个卫视的闯关节目层出不穷,《男生女生向前冲》《快乐向前冲》《冲关我最棒》等等节目充斥着电视荧屏,并且带有很强的模仿痕迹,不仅闯关设置的障碍基本类似,甚至节目当中的一些笑点也大都雷同,给人一种原样照搬的感觉,毫无创新可言。
3.缺乏团队合作意识。现如今各种媒体百花齐放,眼花缭乱,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交相辉映,观众会把各种作品进行比较,所以电视工作者要转型成为媒体市场竞争中的一分子,要加强团队合作意识,将专业化分工和整合管理的效应最大化发挥出来。既需要有创新思维,又要有很高的情商,才能完成协作管理上的创新。
二、创新思维在电视节目制作中的重要作用
衡量电视节目质量好坏的直观数据是收视率的高低。收视率高低与否在于是否创作出满足大众需求,符合大众“口味”的电视节目,这就要求电视编导既要从节目表现形式上下功夫,又要在节目内容上下功夫。国内有很多电视节目通过借鉴国外电视节目在短时期内创造收视率上的高峰,但维持一段时间后收视率开始下滑,比如最新一季的《中国好声音》,其影响力远没有前两季的大,原因就在于,刚推出时,节目中的某些环节或者某些节目元素在国内没见过,很新鲜,能够吸引国内观众的眼球。但是一段时间后,新鲜感过去了,复制模式越来越多,如果没有内容或者形式上的创新突破的话,就可能造成观众审美疲劳,导致收视率下滑。因此创新思维是电视节目生存发展的原动力,电视编导要不断实现创新、挑战原有创新,吸引观众视线,让人耳目一新,只有这样才能将电视节目制作得更加优异。
三、加强电视节目制作思维创新的几点建议
1.电视编导要重视培养自身的创新意识。观众的思维意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得活跃灵敏,不断追求体验新的事物和新的感觉。因而对于一档成功的电视节目来说,它必须具备新颖的内容和表达形式。而在这个过程中,电视编导思维的创新性发挥着很大的作用,电视编导应当不断推陈出新。电视编导要注重自身创新意识的培养,主动去尝试新鲜的事物,确保自己思维的活跃性和流承浴
2.倡导电视台建立科学的创新机制。科学的机制是培养电视编导创新思维的保证。一方面目前大多数的电视台由于缺乏合理的机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电视编导创新思维的发挥。另一方面随着现在电视栏目的增多对专业电视编导的需求越来越大,而现实的状况是优秀电视编导供不应求。所以必须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鼓励电视编导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激发创新思维,同事还应该建立科学的人才培养体制,努力培养专业的编导人才。
3.摒弃盲目生硬的复制照搬模式。在借鉴别人节目创意的同时,一定要融入新的东西,切忌盲目生搬硬套。颇受人们欢迎的相亲类栏目《非诚勿扰》,虽说是模仿丹麦的电视节目,但是在借鉴模仿的同时加入了一些新的元素。比如在《非诚勿扰》中引入两名男女嘉宾为男女选手支招、评点,并提出观点建议等环节,设置了男女选手相互“爆灯”等悬念,不仅增加了节目的可看性,而且还给观众带来情感指导,增加了节目的教育性。比起其他同样相亲类跟风的节目,就显得技高一筹。此外,在借鉴国外电视节目时,一定要将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相结合,找到平衡点,解决价值观和传统观文化的“水土不服”问题。
4.形成合力,培养团队整体意识。成功的电视节目都是由团队的相互协作、共同完成的,纵使一个人才华再大,单打独斗也都比不上团队的力量。主持人收放自如的主持能够带动观众的情绪,音响师恰到好处的配音为节目渲染气氛,幕后人员默契配合保证了节目的顺利进行,可见任何一个节目都离不开所有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在整个节目制作过程中,要尊重和重视每个工作人员,听取每个工作人员的意见和建议,努力将专业化分工整合在一起,这样才能打造出优秀的电视节目。
一、数字化的时代含义
“数字”是英文digit的大陆的译法,但在媒体那里被普遍认可并得以广泛传播的,莫过于《数字化生存》(BeingDigital,尼葛洛庞帝著,海南出版社出版,胡泳、范海燕译),在这本书里,digital被译为“数字化”。数字化就是将许多复杂多变的信息转变为可以度量的数字、数据,再以这些数字、数据建立起适当的数字化模型,把它们转变为一系列二进制代码,引入计算机内部,进行统一处理,这就是数字化的基本过程,通常用模数转换器执行这个转换。
二、电视节目制作的现状
随着数字化技术突飞猛进的变革,电视台节目制作技术也在日新月异的发展,在短短十几年的时间内,已从模拟向数字技术的转变,从单机向网络化的发展。那么,电视节目制作的现状怎么样呢?
1.提高节目制播效率是根本要求
新闻、制作、数字内容管理、播出等单个业务板块向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出现了“大新闻”、“大媒资”、“大播出”、“制作群”、“演播群”的概念,实现资源整合和流程再造,通过大规模、集约化的网络模式提供低成本的节目制作能力,通过流水线式生产作业提高节目制播效率,这些成为节目制作的根本,唯有如此,才能生存下去。
2.网络化构成是核心要求
电视台多个业务板块间如果不进行互联互通,就难以实现节目资源在全台范围内的共享,难以提高节目制播能力,严重削弱网络化的优势。在此背景下,全台网络化节目制播体系的建设和应用逐步成为趋势。目前已经有相当数量的电视台通过整合或新建,完成了全台业务一体化网络系统的建设,很多电视台大多通过全新规划建设或旧网整合改造,实现了两个以上异构业务板块的互联互通,有效解决了台内信息孤岛问题,实现了资源共享。
3.节目生产管理系统的合理化是辅助要求
面对激烈竞争的局面,电视台必须引进现代企业管理的理念,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节目生产管理系统以网络化节目生产流程为核心,强调的是信息化对网络化生产流程的支持,重点关注的是整个网络化节目生产体系的控制以及资源组织分配的合理性。此外,随着高清技术的成熟、高清设备的降价以及北京奥运高清转播的推动,电视台新建的转播车、演播室大量采用高清系统,一些电视台还采购了高清后期编辑设备,并着手高清制作网络的建设。
三、数字化电视节目制作技术的发展展望
科学技术进步的车轮滚滚向前,电视节目制作技术的发展也不会停下,随着计算机、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以及数字化、网络化技术在广电领域不断的推广应用,电视节目制作技术也进入新的跨越发展期,总的来说有以下一些发展趋势:
1.向全台网络化方向发展
数字化的节目载体和网络化的制作环境将极大地改变现有的节目生产方式,计算机网络化的节目制作手段、数字化的节目载体形式以及信息化的流程管理,将取代原来业务形态,成为主流。已经建成全台网的将进一步优化台内网络化制播环境,进一步实现全台的内容资源整合、业务流程再造、管控模式适配、使用模式创新和商业模式拓展。
2.向多媒介业务融合方向发展
随着数字、网络等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电视、IP电视、手机电视、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等新媒体已经兴起,成为广播电视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电视节目生产及管理方式很难匹配新媒体市场这种海量生产、海量内容管理、高时效的内容生产处理需求。因此,要求根据新媒体的业务特点,建立多媒体业态的节目生产架构.面向多终端、多媒体进行内容采集、生产、集成、管理、,从而提升集团化和跨媒体背景下的舆论引导水平和市场竞争力,进入多媒体整合传播、整合营销的全媒体时代。
3.向传者角色与受众角色最佳交融方向发展
传者指信息的发出者,受众指信息的接收者,但《连线》杂志给“新媒体”一个简单的定义:由所有人对所有人进行的传播。在这里,传者与受众的角色已不再固定化,常常处在互换的变动中。这种技术进步导致的传播链条中角色的变化对传统媒介冲击很大。冲击最突出的结果是受众地位空前上升。“顾客是上帝”曾经是商业宗旨,而今用“受众是上帝”来阐述某些媒介的宗旨恐怕并不为过。因此,当受众出现在创作者们的视野中时,创作者便再不可以忽视其存在。不仅节目形态上要将受众参与度增强,如录制现场请嘉宾,场外电话互动,或现场放场外拍摄录像,更深层次的还要研究节目目标受众和潜在受众的潜意识,千方百计吸引受众注意力,使二者达到最佳交融状态。
四、电视节目制作技术质量提高的措施
1.增强责任意识
电视是当今社会受众面最广、影响力最大的公众传媒之一,电视节目内容和质量的好坏对电视观众起着至关重要的引导和欣赏作用。众所周知,电视节目的制作质量直接影响到电视台的整体播出质量,而电视节目的播出质量是电视的生命主体。从这个意义上说,电视节目的质量是电视台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如果不把电视台节目技术质量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就很难完成好广播电视的任务,所以提高电视节目质量,保证精品节目的重要播出是我们电视从业人员的一项重要任务,任何人都不能掉以轻心。
2.加强对节目前期质量的控制以及对设备的把握
数字电视技术起源于欧洲,上世纪80年代,英国,德国等先进国家开始研究电视节目的数字化制作技术,主要成就有MAC1、MAC2、MAC3等三代数字电视节目广播。1982年,世界上新一代数字式电视机在美国研制成功,它的先进性主要体现在结构元构件更加简化精致,这样不仅使电视机的性能增强,还能节约电视机的生产成本。1995年9月,美国率先通过了ATSC的数字电视国家标准,它采用MPEG-2视频压缩以及AC-3音频压缩,并且采用VSB调制信道编码,在当时是世界上最为先进的数字化电视节目制作技术。数字电视节目制作技术是在1998年在我国首次得到应用,自2002年,我国开始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AVS音视频压缩标准,并且经过一年的努力取得成功。这种压缩标准更为先进,主要表现为图像的更高清晰度以及更大的压缩比。2003年,我国成功制定EVD技术标准,相对之前来讲,EVD技术标准更为先进,它拥有比DVD更大的信息量,它结合国际上先进的VP5和VP6技术的优点,到此我国的数字电视技术得到的很大程度的发展。
二、数字电视节目制作技术
1、计算机技术在电视节目制作中的应用
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发展对于计算机技术在电视节目中的发展起到很大的作用,计算机应用于电视节目的制作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电视节目的质量,成为现代电视节目制作的主要依托。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多媒体技术的高速发展。(1)计算机编辑系统应用于节目制作基于计算机编辑系统的优势,并伴随着计算机的普遍应用以及电子编辑技术在电视节目制作中的应用,在上世纪60年代计算机应用到电视节目的制作中来,并起到了控制编辑的作用,它的应用为节目的制作提供了很大的有利条件,并成为主要的节目制作设备。(2)图像和视频的绘制技术利用计算机技术,工作人员改变传统的手绘方式,利用计算机工具对图像和视频进行绘制,利用虚拟的2D/3D技术,创造出各种数字影像,这样将人们想象中的图像真实的反应到电视中,把具体的事物夸张形象化,并且还节约了电视节目的制作成本。除此之外,计算机还被应用于动态影象移除与跟踪的匹配,将已经录制好的节目进行进一步的编辑修整,对图片进行影象追踪以及修改,这样利用计算机技术能够大大提高电视节目的播放效果。(3)非线性编辑系统非线性编辑系统是相对于传统上的以时间顺序为依托进行的线性编辑而言的。非线性编辑系统以计算机为平台的专用设备,可以实现多种传统电视制作设备的功能,它不需要更多的外部设备,就可以实现对素材的瞬时调用,这种编辑系统突破了单一的时间顺序编辑限制,所有的电视节目制作都是在计算机里制作完成的。(4)其它依托于计算机实现其功能的图像、视频、动画处理软件也是数字电视节目制作中必不可少的辅助,比如:PS、AE、3DMAX等。在非线性编辑的基础上,加之这些辅助软件,可以使制作出的电视节目有更加逼真、绚丽、精美的视觉效果,从而使得电视节目更具有艺术性和创造性。进行非线性编辑时,素材的长短和顺序可以随意地改变,并且随意地缩短或加长某一段都是可以的。在我国,目前非线性编辑系统已经基本国产化,以中科大洋、索尼、苹果、极速、SDI高清非线性编辑系统的国内厂家为代表就占据了国内90%以上的市场份额。下图为一典型的非线性编辑原理图示1。
2、虚拟演播厅技术的应用
可以说虚拟演播室的产生,给视频节目制作、电视广播带来了一场革命。三维虚拟演播室的实现主要依托于先进的网格跟踪技术、传感器跟踪技术以及红外跟踪技术、超声波跟踪技术等电视节目制作技术,它利用图形或机械来获得摄像机的相关参数,主要是指摄像机的X、Y、Z、(位置参数)Pan、Till、(云台参数)Zoom、以及Focus(镜头参数)。使用虚拟演播厅技术时绘制视频的虚拟背景只有20ms的时间,因此对图形工作站的实时渲染能力要求是非常高的,而并没有过多的约束摄像机的运动,因此,此技术比较适合专业电视台,对节目制作要求较高的用户使用。在使用此技术时,关键的就是要注意摄像机的跟踪与定位,变焦、聚焦与景深,色键与蓝箱等关键技术。
三、数字电视节目制作技术的发展前景
1、全台网建设成为台内网络化的发展方向
全台网建设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它需要较高的整体投资,并且对于技术有很大的难度要求,这样复杂的工程使一些人产生无奈恐惧之感,有些保守者甚至提出“全台网无用论”,没有把握住全台网建设的发展趋势,严重影响全台网建设的进行,因此,我们要正确认识并面对全台网建设。在实际工作中,电视台的正常运转需要多个业务板块共同工作完成,如果它们之间不进行相互之间的沟通交流,就难以使电视节目在全台范围内实现资源共享,难以提高节目制播能力,这样就严重削弱了电视节目网络化的优势。因此,全台网络化节目制播体系的建设和应用逐步成为趋势,在我国大部分的电视台已经通过整合或新建,并且完成了全台业务一体化网络系统的建设,而省级电视台大多通过全新规划建设,并对旧网进行整合改造,这样就实现了两个及以上异构业务板块的相互沟通,成功的解决了台内信息的孤岛问题。下图2为典型的全台网建设。全台网建设的核心理念中最为重要的就是系统互联互通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应用领域:各节目制播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和交互;节目制播系统与媒资系统的数据共享和交互资产管理系统的信息交互。
2、高清数字电视它是数字电视技术发展的结果,具有高清晰度
高清数字电视区别于传统的模拟电视的地方主要是它的图像分辨率得到成倍提高,可以达到1920×1080。高清数字电视的数字信号的传播速率为每秒19.39兆字节,这是这样如此大的数据流传输速度保证了数字电视的高清晰度。数字电视还有一个优点就是它允许几种制式信号的同时存在,因此每个数字频道下又可分为若干子频道,这样就能够满足电视频道不断增多的发展需求,可以说高清数字电视是DTV标准中最高的一种,也将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
3、网络电视
网络电视以因特网为传输载体,把各种单向、交互式业务提供给用户。网络电视将电视机、个人电脑等作为显示终端,通过机顶盒以及计算机的连接加入互联网,从而实现数字电视、时移电视、互动电视等服务。前端采集编码系统将模拟信号或数字信号按照标准进行编码后传递到服务器,服务器再将数据传递到客户端的计算机或者机顶盒,客户端对数据进行解码后回显到显示器或电视机。可以说网络电视的出现给人们带来极大的视觉冲击,它是一种全新的电视观看方法,增加了人们看电视节目的随意性,实现了电视以网络为基础的按需求搜索观看、随看随停的便捷方式。一般情况下网络电视的基本形态是视频数字化、传输IP化以及播放流媒体化。
四、结束语
关键词: 非线性编辑技术;电视节目制作;视频制作
所谓非线性编辑技术,就是通过视频卡、计算机等设备搭配相关的编辑软件,可以处理计算机中的视频,可以将编辑好的视频通过视频卡・进行输出,从而实现输出输入之间的相互转换。其中非线性编辑技术的工作原理是把摄像机、录影机等设备上的输入信号源,运用视频卡将原先的模拟信号变为数字信号,之后再把这些转换来的数字信号进行压缩,将其变为数据文件存储于计算机里。然后,编辑人员会利用相关的编辑软件对计算机中的视频进行一定的处理,比如加音频、加特效、加字幕等,再通过视频卡把做好的视频转为模拟信号,从而实现转换。
要想实现非线性编辑,就需要依靠硬件与软件的相互支持,形成非线性编辑系统,这也是电视技术数字化与计算机相结合的产物。其中从硬件上来看,主要由计算机、网络存储设备、视频卡、高速硬盘、声卡和设备组成;从软件上来看,它是由非线性编辑软件和音频处理软件、图像处理软件、三维动画软件以及二维动画软件等组成。非线性编辑系统的开发与推广,既能增加影视制作方面的技术含量,同时又能使影视制作大众化,简单方便。因此,非线性编辑系统及非线性编辑技术受到大众的追捧。
首先,工作效率较高。非线性编辑所使用的媒介以硬盘和光盘为主,视频是以编码形式记录在一圈圈同心圆在硬盘表面分割成的不同磁道上,因此我们只需要借助激光磁头快速扫描硬盘就可以直接得到我们想要的数据内容。而传统的线性编辑采用的是摄像机磁头扫描,属于连续性访问视频。非线性编辑的激光磁头扫描与此不同,属于非连续视频访问,可以同时访问更多的视频内容,有效地减少了视频的读取速度,使得视频编辑的效率有所提高。
其次,视频信息保存时间长。视频的信息保存一直是业界关注的重点问题,传统的线性编辑采集回来的信息是用录像带来存储的,录像带的费用高、体积大且不易保存。时间一长受环境影响,有些录像带还会掉磁粉导致资料损坏。而非线性编辑是将视频信息存储在硬盘或光盘的媒介中,读取信息时不会和磁盘产生直接接触,不会导致磁盘受损,有效地解决了摄像机磁带难以长久有效保存视频信息的问题。
再次,视频加工灵活方便。非线性编辑技术以时间线的方式在计算机的显示屏上将多幅静止画面进行组合播放,这与摄像机磁带的机械式处理不同。运用此技术剪辑编排视频时可以随意进行剪切、插入、粘贴、复制等操作,以此来更加有效地提高编辑的效率。同时,我们还可以借助现代计算机的先进技术在视频中插入不同的特效,如虚拟背景、文字、音乐等,增强视频的感染力,灵活方便地加工视l。
最后,提高画面逼真度,降低制作成本。由于非线性编辑系统所采用的是数字技术,在后期制作时可以重新编排视频数据,此技术能确保视频的完整性,提高视频信号质量。此技术可以调整视频画面的色彩、亮度等图像性质,使其更加生动、形象,提高视频画面的逼真度。它对设备的需求不高,只要有计算机、编辑器、音频制作器、特效机、摄像机等设备即可。这样就能够在后期独立完成视频的编辑与制作,不仅减少了拍摄任务量,同时还降低设备损耗,减少工具的消耗,从而降低了视频的制作成本。
三、非线性编辑技术在电视节目制作中的应用
(一)素材存取。非线性编辑系统的输入和输出方式,决定了制作人员在编辑过程中对素材的存取较为方便、快捷。首先要做好素材的备注信息,针对不同的节目类型将素材分类后,给每一个素材编上标识,这样在制作时便于检索寻找。其次要根据节目长短和自身硬盘容量,选择合适的素材压缩比,素材较少的节目,可选择低压缩比甚至不压缩,保证视音频质量;新闻专题报道等较长的节目,需要的素材量大,可选择高压缩比。最后,对素材窗口的管理也很重要,因为非线性编辑系统提供了添加、删除、排序和查找功能,所以我们可以根据素材内容,分成不同的段落,将素材存入不同的窗口。
(二)镜头组接。非线性系统的编辑过程,可简单总结为视音频的输入、编辑和输出三个步骤,其中视音频的编辑是电视节目制作人员的核心工作。非线性编辑技术能对素材反复编辑,在视音频的编辑中经常遇到原始素材比较零散,很多镜头是零碎的片段,这就要求编辑人员在制作节目时,首先,要对节目内容有整体的把握和认识,做到心中有数,根据节目的整体需要,提炼出编辑脉络。只有这样才能在杂乱无序的镜头面前,主次分明、提纲挈领,在制作的过程中,对有用镜头的提取游刃有余。其次,镜头的组合十分关键,零散的镜头要根据客观事物的规律和思维的规律,组合成一个个场景。镜头组合“要符合观察规律和思维逻辑,通过镜头的取舍,远、中、近景的搭配利用,梳理出新闻的主线,‘动接动’、‘静接静’,掌握好镜头的长度。同时注意机位和景别的变化,保持影调和色调的统一。”只有做到这样的组合,才能创作出有灵魂的作品。
(三)设置慢动作,多层画面合成。在电视节目制作的过程中,有时候可能会为了表现某些细节,而采用慢动作回放,以便于更加全面、清楚的去展示给观众。而运用非线性编辑技术就可以很容易的实现这一过程,且不会影响视频的质量。在电视节目制作的过程中,还会涉及到多层画面的合成,同时去展现各个人物或者各个角度的具体情况。这就需要对多个视频素材进行剪切、粘贴、连接、排序、配音、加特效等一系列操作,繁琐且复杂。而运用非线性编辑技术就可以做到这些,且操作简单、方便,既可以实时完成,也不需要重新生成视频文件。
(四)字幕、图形。一个非常完整的非线编辑系统是需要非常好的字幕和图形的处理模式的,字幕是电视节目视音频的延伸和补充,在表情达意方面字幕更加直接,与同期声、解说词一起,更好的突出主题,做到声画同步。非线性编辑有其专门的字幕轨道,制作起来简单方便,非线性编辑技术就具备着添加字幕、图形的功能,速度快、功能多。可以通过在字幕轨道上直接添加全屏字幕,叠加标题字幕、人名字幕、左飞、上滚等,也可以利用photoshop等软件做一些字幕叠加到字幕轨道上,增强节目的观赏性。
(五)特技使用。非线编辑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实时的在节目制作当中加入一些特效效果,在电视节目的制作中,需要哪种特效,直接加到相应的文件中就能达到特效的效果,例如快镜头、慢镜头、老电影、马赛克等等。 比如我们常见的pr软件,就可以在节目制作的过程加入一些不同的特效和艺术效果,改变画面的色调和风格。
参考文献:
[1]庞芳.浅析非线性编辑在电视节目制作中的应用[J].西部广播电视,2017-04
关键词:制播分离;制度;电视栏目
中图分类号:G2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11)06-0114-02
一、引 言
2009年下半年,上海率先实施广播电视制播分离,上海文广集团正式转企,改制为上海广播电视台与上海东方传媒集团公司。这标志着以整体实施制播分离为核心的广播电视改革拉开帷幕。制播分离的成功推行标识着我国电视业的大变革,它促使我国传媒领域的进一步开放,有助于电视媒体的市场化进程。
二、制播分离的模式
从现有国内电视实践看,制播分离主要有以下四种模式。
(一)栏目承包制
主要指电视台出让时间,以栏目制片人为核心的自主经营模式,栏目制片人可以是台内人员也可以是台外人员,而制片人拥有对人力、物力和财力的高度自利,主要负责栏目制作相关的业务甚至包括广告经营,自负盈亏的模式。这种模式表现为资源置换型。如中央电视台的《赢在中国》和《欢乐家庭》就属于这种类型。
(二)节目购买型
主要指由节目制作机构制作节目,电视台购买获得节目的播出权,这种模式下电视台仍然负责广告经营。这种模式的特点主要表现为电视台不用进行前期的市场调研和策划,不用耗费前期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但是节目的版权归属于节目制作机构。现在的电视剧基本上都是属于这种类型。
(三)全频道的制播分离
主要是指频道的专业化。由电视台和相关制作机构共同策划投资、联合制作节目并且分享节目版权的运作模式。电视台可以投入部分节目制作经费,也可以提供一定的广告时段由制作公司经营,双方共同对节目进行审查后播出。其中,最为人们所称道的是北京电视台生活频道。生活频道被一家电视制作公司承包之后,吸引了大量资金的投入,营造出空间来对整个频道实施了整体的改造、整合和全新的包装。目前看来,这一运作较为成功。
(四)整体的制播分离型
这方面的代表是“上海文广突破”。将频道管理、内容宣传和编辑、播出管控以及新闻节目制作等部分核心宣传业务保留事业体制;同时,将政策允许制播分离的节目制作和广告经营业务从事业体制中剥离转企。从而实现文广传媒机构的内容制作市场化和产业化。
三、制播分离的重要性
我们国家进行制播分离改革以来,业界对于实行制播分离的必要性基本都达成了统一的认识,制播分离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制播分离可以促进竞争,丰富节目来源,提高节目的质量
制播分离的产生,是中国电视产业化和规模化的必然选择。制播分离,引入竞争,引导优胜劣汰,符合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为电视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主要表现在:首先,制播分离极大的丰富了节目的来源,制播分离打破了以往的自产自销的格局,完全将节目制作投向市场,极大的丰富了节目的内容和数量。其次,制播分离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电视台在电视节目制作过程中的经济风险。完全使用社会制作力量,减少了制作电视节目的成本开支。最后,制播分离提高了节目的质量。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音视频的传播媒介会越来越广,因此节目的内容特别是高质量的内容会备受青睐,其价值也会越来越高。由于制播分离的模式完全市场化,引起激烈竞争的同时必然会导致节目质量的迅速提高。
(二)制播分离可以拓宽融资渠道,引进社会资本,解决财力的不足
尽管作为播出机构的电视台无法直接上市,但电视台可以采用与外部资金联合成立文化传媒公司等多种方式进行融资,引进资本,扩大自身的发展空间。实行制播分离,有助于解决自身财力的不足,在很大程度上激活了融资方式,创造新的方式。而电视业是一个非常宽泛的市场,拥有广阔的前景,一旦与社会资本融合,将创造巨大的社会财富。
(三)制播分离可以降低电视台的成本,遏制浪费,促进电视行业规模化
在现有规模下的电视台运营,几乎都是为了播出而生产节目,而且这些节目一次性播出的比例很高,造成了极大的浪费。但是这些一次性的节目电视台只需要拥有播出权就可以了,并不用刻意去追求这类一次性节目的版权。制播分离的出现直接给电视台带来了机会,电视台可以从节目交易市场上挑选自己需要的节目,减少浪费的同时也显著降低了电视台的成本。制播分离在促进中国电视节目制造业繁荣的同时,也会促进节目版权贸易越来越频繁,促进中国电视行业科学化、专业化和规模化。
四、制播分离存在的问题
尽管制播分离的必要性如此显著,制播分离制度若想在中国电视行业内全面推行,还存在诸多困难。
(一)人员的身份转换问题
长期以来,各级电视台都是政府财政供给的事业单位体制,电视台的员工除了部分招聘外都是有编制的国家正式员工。实施制播分离,电视台要把非新闻类的节目制作推向社会,而新闻部门和节目编排播出部门仍然享有事业单位待遇,这种变革显然会涉及到人员的身份转换问题。无论是将节目制作部门分离出去还是将其改为公司制,都势必涉及到人员的利益分配问题,显然阻力很大。
(二)分离出来的节目制作公司的实力过于弱小,短期内难以发展壮大
分离出来的节目制作公司必须得面对的问题就是节目的存活问题。栏目市场化后相对于播出平台而言是处于弱势地位。缺乏经济实力和缺乏专业人才是制作公司的两大硬伤,这两点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中国独立制片公司的发展。由于缺乏资金及电视专业人才,制片公司很难制作出精彩的、优秀的节目,没有好的节目供给,自然难以在市场上立足;由于没有稳定的销售渠道,制片公司也绝不敢贸然地投入大量资金去制作精品节目。
(三)缺乏有序的节目交易市场
对于制作方来说,节目制作能力的发展必须依赖一个基本近乎常态化的节目交易市场,但是我国的节目交易只能通过交易会和广博会等方式进行,方式和渠道比较单一,节目贸易市场化活跃程度很低,并且很多电视台自己生产的节目只能在自己的台内播出,很难推向市场。对于实行制播分离的电视台,如果没有足够的电视节目可以选择,没有相对稳定的节目来源,那么要保证节目质量甚至是正常播出都是不可能的。
五、制播分离的改革
广播电视制播分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其他相应的机制和体系配合,通过对现有我国制播分离道路上所遇到困难的深刻思考,笔者认为整体上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一)尽快明确节目制作市场的政策法规,培育新型市场主体
从制播分离的改革来看,政策可谓是越来越开放。但是节目制作的相关政策法律法规显得相当滞后,并且制播分离政策大多是以暂行性或者内部文件的形式下发,政策的不确定性直接导致了投资的巨大风险,不利于我国电视节目制作市场的发展。因此应尽快提供宏观的政策环境,明确相关法律法规的细则。在培育新型市场主体方面,应结合我国实际情况,降低节目制作市场准入门槛,结合国家扶持发展创意产业的相关政策,对节目制作主体实行激励措施,以公开稳健的政策来培育节目制作市场。
(二)完善电视媒体机构内部自身管理制度
电视媒体机构内部的传统人事制度已经不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制播分离的有效发展。因此必须对电视媒体机构内部的管理制度进行改革,促进电视媒体健康积极的发展。具体的举措主要有:打破电视台事业性质的限制,实行全员聘用,量才录用,建立定期的工作考核制度和完善的激励机制。电视台员工的身份转换问题,应伴随着频道或者栏目市场化运营一步步来,切忌为了分离而分离。
(三)完善节目交易市场
规范和加强节目交易市场,保证节目交易公平公正, 制定科学合理的定价机制,并对定价机制提供法律保障,建立公平有序的节目交易市场。首先第一步应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保护电视节目版权信息及相关知识产权,保证电视节目制作方的合法利益。其次要加快公共交易平台的建设,促进电视节目交易市场的繁荣,如建设节目代销公司,举办电视节目交易会,开设网上交易平台等。最后政府应该整合供需双方的资源,达成双方信息的对称,形成一个统一有序的节目交易市场。
(四)建立科学的节目质量评估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