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电气自动化专业技能范文

电气自动化专业技能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电气自动化专业技能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电气自动化专业技能

第1篇:电气自动化专业技能范文

【关键词】产业;升级;创新型;高技能;人才

处于工业化发展中期阶段的四川,随着产业的升级和调整,立足新行业、新技术、新设备,对技能人才要求更加全面。培养创新型高技能人才,就是尊重以人为本的发展规律和认知过程,沿着高技能人才培养这一主线,构建以培养“上岗能力、迁移能力、个性发展能力”为目标,以“职业素质、知识结构、职业能力”为培养要素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高素质的职业人。探索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与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训对接,项目知识与技能相互融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1.对产业调整升级的企业调研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新技术革命冲击着传统的产业结构并构建着新的行业,这些新职业工作岗位的技术更新快、技术复合性强、智能化程度高、工作的完成更多地需要劳动者善于学习,会解决实际问题,并具有改革创新精神;其次现代职业的工作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许多工作岗位不是靠个人独立工作,而是要靠群体的合作;此外,人们发现不再有终生职业,工作流动加快,社会最需要的是一种能不断适应新工作岗位的能力。显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无论在传统行业,还是在高科技行业,知识、技能和创造力都是企业赖以取得成功的基本要素。

通过调研,了解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升级岗位的人才现状,了解职业岗位资格标准,进行职业能力分析,分析工作岗位所需的知识、能力和职业素质等,重点提出创新型高技能人才需求情况,研究分析电气自动化专业创新型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面临的问题和困难,从创新素质和创新技能出发,围绕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目标,探索内容、形式、方法高度统一的创新型高技能人才培养方案;按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研究制定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专门化选拔组班训练。

2.建立创新型特色课程体系

探索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搭建教学做一体的核心课、创新能力课、综合素质拓展课的特色课程体系,开发包括培养核心职业能力的核心课程、培养创新能力的拓展课及提高综合素质的训育课程,形成以项目为导向的核心课程组、创新课程组和综合素质教育课程组的特色课程体系。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突出应用,强化技能,提高解决生产第一线技术问题的能力,将工程教育、创新教育融入教学全过程,确立以可编程控制器(PLC)应用技术为核心的课程体系,使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满足行业需求,建成核心技能一体化课程体系。根据岗位技能要求确定《可编程控制器应用技术》、《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单片机原理及应用》三门课程为专业核心技能课程,建立其课程标准、分解其核心技能,开发典型工作任务,电子教案库,视频录像,课程素材库,教学评价体系考核标准及方法,其他课程紧密围绕核心技能课程设置,对核心技能课程起铺垫或强化作用,突出核心技能的中心地位。

《可编程控制器应用技术》课程,根据装备制造业主要使用三菱、西门子、欧姆龙可编程控制器的现状,在以三菱FX2机型为主,兼顾西门子、欧姆龙等机型。在内容组织上,打破传统的硬件系统与软件系统的分界,按照基本应用、高级应用、综合应用三个层次组织软、硬件系统教学内容,强调软、硬件的有机结合,强调讲练结合,提高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注重知识技能的相互渗透和融合,加强课程之间的衔接。

《电机及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既要培养学生电机维护和电机控制的调试和故障排除方面的职业技能,又要为后续课程提供一定的基础知识。将原来的电机及拖动与电气控制两门课程进行整合,电机拖动课程理论性较强,学生普遍感觉理解困难,整合以后的课程更多的是将电机作为电气控制的对象,淡化电机工作原理,强化电机控制,及时增加新技术,加强课程的应用性和先进性。将本课程知识分解为变压器技术、电动机技术、电气控制技术三大模块,突出了职业基本技能的培养。变压器技术是静止电器,应减少理论分析,突出实际应用知识的讲解,如:电力变压器、自耦变压器、仪用互感器原理、结构、使用注意事项的讲解。可带学生参观学校配电室以激发其学习兴趣。 电动机技术、电气控制技术两个模块融合在一起,以具体项目的实施为载体达到掌握知识和技能的目的。抓住三相异步电动机这个重点,例如学习交流绕组的磁势时,三相绕组的旋转磁势是重点,应讲解透彻,而在讲单相电动机时,侧重分析单相绕组产生脉振磁势、脉振磁势可分解为两个旋转磁势,其结果是没有启动转矩,如何产生像三相电动机一样的旋转磁势是关键,从而引出几种启动方法。讲同步电动机是只讲与异步的不同之处。电气控制技术模块,对于简单的控制电路侧重工作过程和原理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设计、创新能力,对于典型电路侧重其安装及检修,注重电气控制的工程案例分析,如车床、钻床的电气控制及故障分析。实际操作、维修、维护工艺方面的知识和新技术。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属计算机类课程,涉及到较多的编程和硬件知识,在讲授的过程中教师应尽量联系生产实际应用,注重单片机的特点,不要陷入到汇编语言编写之中。在教学中要求学生重点掌握单片机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单片机内部的各种接口的应用,单片机硬件系统扩展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单片机软件编写基本规律,要着重培养学生应用单片机设计实际控制系统及编写程序的能力,在课程内容方面既要保持理论的系统性,又要注意联系工程实际,并且重视技术科学的一般方法的培养。实训以学习单片机的整个开发过程、单片机应用的基本试验方法和训练实验研究能力为主,通过实训要求掌握一种单片机开发系统的基本应用方法,硬件电路的连接、汇编语言的编辑、汇编、与联机调试的过程。安排实训时,总体上要考虑实训内容由简单到复杂、由验证到综合应用,实训用时由少到多,实训难度由低到高这几个环节。

开设综合素质训育课程,使学生具有一定的人文艺术、社会科学知识,对自然、社会生活和艺术具有一定的鉴赏能力和高尚的生活情操与美的心灵。具有一定的文化艺术修养,有准确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敬业与团队精神及人际关系的协调能力。具有良好的心理承受力;参与意识强,有自信心、成功欲。具有从事专业工作安全生产、环保、职业道德等意识,能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

3.教学方法的创新

通过创新课程的组建和专业社团活动,形成适合电气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特色教学方法;改革电气类专业现有的教学方法,探索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并提高综合素质的课程教学方法:一是继续完善现有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方法,进一步实践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最大限度的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意识;二是探索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目标的研究型教学方法。以“创新课程”、“学生专业社团”建设为契机,通过学生专业社团的建设,充分利用第二课堂,让学生通过完成专业社团的创新科技大赛、职业规划大赛、技术服务等实际项目,发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三是将校内培养与企业生产岗位实习培养紧密结合,将以校内专任教师教学为主的理论教学及模拟实训与以企业技术骨干指导为主的生产实习及顶岗实习紧密结合,使学生的专业核心技能在深度、广度上得以全面提高,彰显专业特色,培养“短过渡期”或“无过渡期”优秀高端综合高技能人才。

创新型高技能人才培养,需要我们遵照职业教育的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挖掘学生的潜能、彰显学生的个性、转变学术型人才的教学模式、探索符合高职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法。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技能竞赛,使技能大赛成为学校教学改革的载体,成为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舞台,使学生在其中得到教育、获得提高。仅仅让学生“知道什么”是不够的,更应该考核“怎样干”和“怎样学”。针对不同的课程类型,探索多种方法、多种途径的考核模式(包括设计、答辩、讨论、调研、创新制作等),增加技能性考核,以能力作为主要考核指标,以能力作为评价学生的主要标准,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继承与创新相结合,注重实际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考核。

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符合社会经济发展和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探索创新型高技能专业人才培养是我们职业教育永恒的主题。

参考文献

[1]李怀康.技能职业资格证书(技术与实践)[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8.

[2]郭婺,周洪江.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2011(7).

第2篇:电气自动化专业技能范文

所谓电气自动化,就是指在全新的科技领域中,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实现电气工程自动化。电气自动化中包含的内容有很多,具有很强的综合性特征,电气自动化这门新学科成为相关人员关注和研究的重点,电气自动化被广泛应用到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电气自动化成为我国工农业生产和建设工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应用范围较广。电气自动化具有很强的便捷性,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不断革新,电气自动化结合了多种先进的科学技术,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提高人们生活品质的同时提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活动效率。其次,电气自动化还具有很强的广泛性,随着我国工业的不断发展,电气自动化技术被应用到工业发展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此外,电气自动化还具有很强的高效性,是我国自动化技术发展一种必然趋势,这对我国科技水平的提高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二、建筑电气自动化现状

目前,电气自动化已经经历了一段较久的发展时间,并逐渐由多岛化向集成化转变,电气自动化被广泛应用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我国建筑行业也不例外,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将电气自动化设计理念融入到其中,旨在为人们创造智能化的家居生活,使得人们的生活环境、工作环境和娱乐环境更加舒适、更加惬意,使得现代家居功能性更强。近几年来,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革新,建筑电气自动化的灵活性和直观性变得更强,建筑电气自动化成为我国建筑行业发展的必经之路。目前我国的建筑电气自动化还处于初级电气自动化的阶段,建筑电气自动化存在一定的缺陷,主要表现在建筑电气自动化互不连接、功能单一,无法有效实现信息共享,建筑电气自动化设备无法在投入使用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功能和作用。我国建筑电气自动化发展的主要目的是建立高效快捷的建筑电气自动化系统,使得现代建筑具有一定的智能化特征,但是由于网络构架的差异,使得建筑电气自动化发展受到极大的阻碍。再加上电气自动化设备生产厂家和企业在设备的软件和硬件交换过程中,由于电气自动化设备程序接口不一致,也会对设备数据和信息的传输造交流成一定的影响,这会严重阻碍数据和信息的共享,导致建筑电气自动化设备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无法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电气自动化工程成为建筑工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电气自动化工程的质量会对建筑工程质量造成巨大的影响。目前我国建筑电气自动化设备在节能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建筑电气自动化工程和能源利用一直存在着矛盾和冲突,建筑电气自动化投入的成本较大,使用到的设备材料也更加复杂,其维修成本较大,这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能源的浪费。目前我国许多建筑部门和建筑企业只重视建筑电气自动化工程施工的质量检验,没有对建筑电气自动化工程施工质量进行严格控制和管理,对工程质量管理重视程度较低,这就导致建筑电气自动化工程质量较差,严重阻碍了建筑电气自动化的可持续发展。

三、优化建筑电气自动化的有效对策

1.加大建筑电气自动化工程质量管理力度。

建筑施工企业和相关单位应该充分认识到加强建筑电气自动化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对建筑电气自动化设备、工程专业性、施工材料和施工质量管理进行细致的分析,找出有效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加强建筑电气自动化施工管理,提高建筑电气自动化工程质量管理水平。加强对建筑电气自动化工程建设团队从业人员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大力开展建筑电气自动化研讨会,让相关人员进行积极主动的交流,提高建筑电气自动化施工效果。建筑电气自动化施工企业要对从业人员进行细致严格的筛选,采用系统考核制度对建筑电气自动化工程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进行考核,加强建筑电气自动化施工队伍专业知识培训,引导施工从业人员加强自身专业技能的学习,重视并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打造出专业技能扎实、作业能力良好、综合素质较高的建筑电气自动化工程施工队伍,从而有效提高我国建筑电气自动化工程质量。

2.对建筑电气自动化工程施工材料进行严格把关。

在建筑电气自动化工程实际操作过程中,各工程行为主体应该对建筑电气自动化工程施工材料进行严格把关,确保工程质量良好,为建筑电气自动化工程施工奠定良好的基础。建筑电气自动化工程使用的施工材料必须由正规厂家生产、经过细致的检查和权威部门的鉴定,并附带有正规厂家的质量合格证书和出厂证明,这样才能确保选用的建筑电气自动化工程施工材料质量良好。在建筑电气自动化工程施工前,要做好施工材料的日常管理工作,对施工材料进行严格的防水、防火、防潮处理,并定期对建筑电气自动化工程施工材料的质量进行检查,并做好完整的施工材料管理记录,在施工材料运输到施工现场前要进行严格的检查,以免出现残次品进入施工现场,对建筑电气自动化工程质量造成不良影响。在建筑电气自动化施工过程中,个行为主体做好检查和验收,并做好文字记录,确保发现问题后有据可查,职责分明。

3.优化建筑电气自动化工程节能设计。

在建筑电气自动化工程设计中应该充分考虑工程的耗能,和后期投入使用的耗能,以免建筑电气自动化设备耗能量过大。建筑电气自动化设备在选择合理的供电系统变压器时,应该选择绕组阻值相对较小的变压器,有效降低建筑电气自动化设备使用过程中的电流损耗。优化建筑电气自动化工程节能设计,采取有效措施,在满足使用需求的情况下尽可能的降低变压器的运行成本。随着电气设备的使用量不断增多,电气设备使用的安全性得不到有效保障,这就导致现代建筑对消防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选用变压器是为了满足电气设备的有效使用,还要选择节能型的低损耗电力变压器。做好建筑物的通风采光设计,充分利用自然光和自然风,减少电气设备的耗能,在推进建筑电气自动化发展的过程中,重视对能源的保护和利用,使得建筑电气自动化发展更稳固。

四、结语

第3篇:电气自动化专业技能范文

关键词:电气工程 自动化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F40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是当今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的重要保障,也是社会经济发展和工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社会生产生活对电力的需求将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发展也显得越来越重要,电气功程及其自动化的发展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信息技术等支配性因素的影响,也有物理科学等电气工程的交叉科学的影响,还有其他相关技术、分析设计方法的不断更新和发展因素的影响。深入分析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能有效提高电气工程和自动化水平,利于社会经济和工业的进一步发展。

一、电气工程的问题及对策

(一)电气工程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电气工程涵盖了几乎所有与电子、光子有关的工程行为,是现代科技领域中的核心学科之一,正如电子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推动了信息网络的发展,迎来了信息化时代一样,电气工程的巨大发展和进步会不断推动社会科技和工业的发展,改变人们生产、生活的方式,迎来崭新的电气化时代。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电气工程的发达程度体现着一个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水平。当前,电气工程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使电气工程更好地发展。

1、电气工程存在的节能问题

电气工程在节能方面的问题集中体现在建筑电气节能设计和使用之上。电气工程是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建筑行业建筑智能化的迅猛发展,越来越依赖于电气工程技术和管理,电气工程的质量直接影响建筑工程的水平,而建筑工程中的电气工程质量始终与能源利用存在一定的矛盾和冲突,电气工程在保证建筑物照明、温度调节的基本需求同时,又要满足娱乐场所的特殊用电要求,还要兼顾通风、卫生等问题,电气工程在设计和实施过程中要很好地满足各种各样的需求,就难免出现能源损耗,这与我国能源短缺的国情及可持续发展的号召不符的。

2、电气工程的质量管理问题及分析

当前国内的很多企业和部门对电气工程的质量问题过分注重结果,侧重于对电气工程的质量检验,而忽略了从电气工程的施工质量方面进行严格把控,对质量管理的重视程度远不及质量检测。企业或部门对电气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松懈,导致电气工程施工过程不能有序、顺利进行,工程质量也达不到要求,致使电气工程的施工进度和质量都受到影响。

(二)电气工程问题的应对措施

1、加强电气工程质量管理力度

企业和相关部门应充分认识到对电气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性,从工程专业性、材料、和管理方法等几个方面入手,全面提升电气工程的质量管理水平。

首先,电气工程的建设团队应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和素质。对电气工程建设队伍的成员进行严格的筛选,并进行系统的专业技能培训和考核,加强对建设队伍的知识培训,鼓励技术人员学习和锻炼自身专业技能、提升自身综合素养,培养和塑造一支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熟练的操作能力、良好的综合素养的专业工程建设队伍,提升电气工程建设的软实力。

电气工程实际进行过程中,企业和相关部门应严格管理工程中的建材,建材是工程的基础,是工程质量的根本保证,必须在工程中严格把好材料关。工程所用材料必须是正规厂家生产的、经过权威部门鉴定的、有正规的质量证书和出厂证明的正品材料;应对工程所用原料进行严格的日常管理,防水、防火、防潮,定期进行质量检查,并做好管理记录;在材料进入施工现场前应进行严格的检查,杜绝残次品进入施工现场,从根源上保证电气工程的质量。

2、优化电气工程节能设计

电气工程应重点考虑如何在满足实际需求的基础上降低能耗,减少无谓的能耗,降低过高的损耗。

在选择供电系统的变压器时,应选择绕组阻值相对小的变压器,以降低电流损耗,降低变压器的运行成本,对于高层建筑、化工企业及地下建筑等对消防要求较高的场所,可选用低损耗节能型干式电力变压器。

照明方面应充分利用自然光,减少照明设施及配套设施的使用,走廊等场所采用智能照明设备,选用功效高、寿命长的照明设备。

二、电气工程自动化问题及对策

电气自动化有更高效的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工作的可靠性及环境条件都得到了显著的提升。电气自动化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获胜的一项有力的支持。目前的电气自动化正处在飞速进步的阶段,在发展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改进。

(一)电气工程自动化的问题分析

1、电气自动化系统集成性不强

电气自动化系统集成是电气自动化系统功能提升的必经之路,我国目前一些电气自动化还处在多岛自动化的层次,多岛自动化具有互不连接、功能单一、信息独享的缺陷,不能充分发挥电气自动化的功能和作用。

2、电气自动化的网络构架不统一

电气自动化的发展方向是建立高效、快捷的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系统,但目前很多企业自身网络构架不尽相同,使得依托于网络结构而发展的电气工程自动化的发展受到了阻碍。另外不同企业和商家在软、硬件产品交换过程中,因为程序接口的不一致,影响企业数据和信息的传输交流,进而阻碍了企业数据和信息的共享,使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系统在实际运行中无法发挥应有的效应。

(二)电气工程自动化问题的应对措施

电气工程自动化的改进主要从科技、信息和开放度三个方面开展。

1、科技化是指电气自动化的发展应当出现实用性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本着自主创新的思想,以节能降耗为切入点,积极推广应用节能降耗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在材料的使用,技术的使用等方面力求创新,采用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与自动化技术等高新技术,研发新产品。

2、信息化则是指信息技术在电气自动化的地位应更加突出。电力设备的设计、制造和运行中广泛应用的计算机优化与仿真技术,人工智能分析的广泛应用以及电气工程中广泛使用的网络通信技术,都充分展现了信息技术在电气自动化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3、开放化则是要与外界建立一个接口,实现与外界网络的连接。计算网络是实现信息实时交换和共享的重要基础设施,也是实现管理、决策、设计、控制和制造一体化的关键,它已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各元件和局部系统的管理、监视、调节和控制上,是电力系统信息管理、远动技术、调度自动化等方面的核心。

三、结束语

随着社会智能化发展和信息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得到迅猛发展,相应技术更新速度越来越快,对社会工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企业和部门应抓住机遇,强化队伍专业技能,引进和吸收新技术,发展和完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实现系统综合处理能力的提升和管控一体化。

参考文献:

[1] 朱仲海.分析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建设与发展[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12).

[2] 向仕军.如何加强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可靠性探究[J].商情,2011,(28):58-58.

[3] 姜在福.探究建筑电气工程质量管理[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14).

[4] 袁凯君.刍议建筑电气工程的质量管理[J].价值工程,2010,29(36):35-35.

第4篇:电气自动化专业技能范文

关键词 中职 电气自动化技术 模块化教学 探讨

中图分类号:G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14-0049-02

我国经济和科技发展推动着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和完善,中职学校也不落其后在教学模式上进行创新和改革。中职学校主要是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大力发展学生的专业技能,让学生在毕业后能够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在这样的教育目标驱使下,我国中职学校的教学模式就更加有创新和发展的必要。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利用模块化教学的方式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CBE和MES,而我国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开始对模块化教学有所研究,一直被沿用至今。当前在中职学校中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也开始应用了模块化教学模式,将电气自动化技术的专业知识与实际操作有效结合在一起,让学生掌握知识更加牢固,动手实践能力也得到加强,使学生在将来的工作中能够充分使用在学校学到的技能,在社会中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一、模块化教学给中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带来的影响

模块化教学模式就是在教学当中,围绕教学内容开展有效的教学实践活动,并能够使每一部分教学内容都能有相对应的模块。一般在运用模块化教学的过程当中,不同教学目标也会出现不同的模块教学,将这些模式与对应的教学目标结合起来,并用所选模块来验证教学目标,将所有的模块教学最终都能形成相辅相成的关系。

在中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教学过程当中,使用模块化教学方式时所制定的教学目标要富含丰富性,拥有简单的课程同时也有综合性的课程,通过教师将知识不断进行时深化,从而使学生能够做到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使用模块化教学方式,能够有效补足传统教学模式所忽视的教学实践活动,在学习节奏过快的课堂教学中也能充分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实操练习,由此可见,模块化教学方式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中的种种不足,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专业知识也能让学生良好掌握。

中职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的方向所有不同,中职学校培养学生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让学生成为技术型人才,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对学生的实操能力培养,将教学活动的时间增加,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来应用相关的知识,让学生在不断的实际操作中掌握专业基础知识,这样能够有效加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学生具备了知识应用能力和实操能力,这对学生将来在社会中的发展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教师在进行模块化教学设计时,一定要依照教学目标和学生自身的学习情况来制定,每个学生的接受知识能力和学习能力都有所不同,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这些能力,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并且估算学生是否能够完成教学目标,教师要对学生的发展做出分析和总结,这样应用模块化教学才能发挥出真正作用。

二、模块化教学在中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有效实施的策略

(一)制定完整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中职学校培养学生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成为社会所需求的技术型人才,因此中职教育在设置模块化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保证学生能够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和技术技能,这样才能发挥出中职教育的意义。在模块化课程建立上,必须要将技术与专业知识结合在一起,并且难度上也要循序渐进,让学生能够良好接受知识。例如,在《电子技术基础》这门基础课程使用模块化教学时,用可编程控制技术这节课举例,教师的教学目标可以设置为:让学生掌握工作站的工作原理和结构;阅读电路图和气路图;学会用指令编写控制程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电路图和气路图用动态的形式展现出来,让学生记忆更加深刻,利用学生学习,之后教师要开展教学实践活动,让学生进行实操工作站的生产系统,练习安装设备,并让学生运用指令进行尝试编写控制程序。这样学生就能够通过实践操作锻炼自身实践能力,并能在不断操作中运用知识,从而掌握知识。

(二)制定培养人才对策

当前我国发展非常迅速,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量加大,中职学生想要在社会中有立足之地,就要掌握良好的技能和素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传授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要积极开展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中发挥个人才能,具备团队意识,学生之间互相帮助能够有效让学生的素质得到提升,并能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提升学生就业能力,让学生得到良好的发展。

中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应用模块化教学,能够使课堂教学效果更加理想,让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体验知识,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发展学生综合能力,让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满足社会用人需求,使学生得到良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杜萌萌.浅析中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模块化教学[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32).

[2]焦峰.中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模块化教学[J].知识经济,2016,(4).

[3]李文斌.浅析中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模块化教学[J].电子测试,2015,(19).

第5篇:电气自动化专业技能范文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技术;技能训练教程;专业建设

1专业技能训练教程开发的目的与意义

2016年5月11日,由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院校技能训练教程开发研讨会在长沙召开。省内有关专家、职业院校及行业企业代表共8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省教科院院长石灯明在讲话中指出,本次开发的系列教程,是基于对职业教育以及产业发展趋势的深入研究,集中解决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学生动手能力以及职业教育如何适应产业转型升级需求,培养合格技术技能人才等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省教科院职成所所长刘显泽针对此次开发的“职业院校教师实践能力培训”、“职业院校学生技能训练”、“‘中国制造2025’新技术应用”等三类系列教程,作了题为《关于技能训练》的专题讲座,从技能形成的一般规律出发,就教程的编写理念、基本思路和框架作了详细解读。

2专业技能训练教程开发的原则

2.1科学性原则

遵循职业教育及学生认知的规律,专业技能训练教程的内容选择科学、方法运用合理,符合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专业技能训练教程的内容设计不需要面面俱到,应突出对应职业岗位的专业基本技能、岗位核心技能、跨岗位综合技能的训练。

2.2发展性原则

训练教程的项目应具有前瞻性,能充分反映技术提升和社会发展的趋势,充分体现职业岗位和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为职业院校学生技能训练工作的实施预留拓展空间,这样有助于促进职业院校相关专业的发展,有助于专业与行业、产业的对接。

2.3可操作性原则

训练教程的项目应符合省内相关行业技术和设备的实际情况,便于学生技能训练工作的组织与实施,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要特别注意训练项目、案例等需来源于企业现场和岗位的真实项目。

2.4规范性原则

训练教程中所涉及的技术要求和专业术语必须符合最新的国家标准或技术规范,符合法律法规和有关文件要求。文字表达应准确规范,层次清晰,逻辑严密,文本格式和内容符合相关要求。

2.5指导性原则

训练教程对相关专业的技能训练目的、模式、内容、实施过程、考核评价等方面的改革应具有指导性作用。

2.6验证性原则

教程开发的主持单位应至少选取3所有代表性的学校(国家示范(骨干)校、省示范(骨干)校、相对偏远的地市学校),按照省厅组织技能抽查的方式进行项目测试,对其成绩进行统计分析,查找教程项目中存在的问题,并广泛征求全省相关院校相关专业的意见和建议。

3专业技能训练教程开发的过程

3.1组建企业、院校联合的开发团队

由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职成教研所、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牵头,联合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等2家企业和省内9所相关高职示范、骨干、卓越院校,组建企业、院校联合的开发团队。

3.2按照项目负责制,制定具体的工作方案

项目组按照项目负责制,制定了具体的工作方案,明确了工作项目、工作内容和要求、负责人、审核人、统稿人等,严格按照设定的时间节点和开发内容控制项目开发进度。表1为具体的项目工作方案。

3.3研讨论证、测试验证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学生技能训练教程的初稿完成后,广泛、及时地收集相关高职院校及企业专家的意见,邀请企业专家、职教专家、技术技能专家等专业人士,从教程开发的科学性、发展性、可操作性、规范性等方面,反复组织研讨、反馈意见,并不断进行修改及优化,再交由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职成所牵头完成教程的鉴定工作。最后还需要对教程中的每个鲜蘑菇进行测试,从而验证项目的准确性、难易程度、考核标准等。

4结束语

开发职业院校学生专业技能训练教程,有助于统一相关专业学生技能训练的标准、方法步骤、评价标准等,提高了湖南省职业院校专业建设水平,健全了职业教育技能训练质量的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徐雯雯,郝涛,赵翔.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方案研究[J].山东工业技术,201(08).

[2]范巧艳,崔璇.基于国家职业标准的电气自动化实训课程开发[J].电子制作,2015(01).

第6篇:电气自动化专业技能范文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专业剖析;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

[Abstract] The evaluation practice of the work achievement of educating and training person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polytechnics,professional analysis is an important part.This article according to Siping Professional College electricity automation technology specialized analysis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Introduced the specialized analysis obtains result and Shortcomings.

[Keywords] electricity automation;Specialized analysis ;Vocatial And Technical Collage;evaluation practice of the work achievement of educating and training persons

引言

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有力地促进了高职院校的建设和发展,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专业剖析是评估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学校以评促建的基础性工作。

2009年12月23日至25日,吉林省教育厅评估专家组对我校进行了实地考察并作了评价总结。我校人才培养评估工作得到专家高度肯定,特别是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剖析工作得到了专家组的高度赞扬。我作为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负责人,将本次专业剖析的组织及工作方法、本次专业剖析对我专业的建设的促进作用情况进行总结。

一、我校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概况

我校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是学校重点建设专业之一,并在2008年12月被遴选为吉林省第三批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改革试点专业。本专业拥有一支专兼结合、以校内专任教师为主、企业技术人员为辅的“双师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建有设备先进、能满足实践教学需要的实验、实训室7个,校内实训基地2个,校外实训基地16个。近三年平均就业率达到97%以上。

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剖析的组织及工作方法

2009年3月成立了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剖析领导小组。为了赢得评建时间,2009年暑假,我专业全体教师放弃了假期休息时间进行重点整改。由于暑假没有教学工作和行政工作的干扰,精力集中,效果显著。对照“专业剖析的内容和要求”各条目的内涵要求,分析专业现状,肯定专业的优势,找出专业差距;确定了“促建、促改、促管”的重点,制订了整改方案;撰写专业剖析报告并组织讨论修改,收集整理佐证信息资料;校内专家组对专业剖析报告进行多次的评议,检查佐证材料,分析存在的问题,确定进一步整改措施并实施整改。使电气自动化专业剖析工作经过了严格的把关。

三、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成效

通过专业剖析,使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在专业办学思路、师资队伍建设、办学特色等都得到提高。取得了如下成效:

(一)依据行业需求,探索形成了合理的专业建设目标。我们深入四平地区重点企业做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跟踪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在岗情况,不断调整和充实本专业的职业岗位群。根据职业岗位群确定了专业培养人才的知识能力结构。按知识能力结构,确定了专业培养目标,构建了具有鲜明特色的高职课程体系。打造了贴近企业实际的特色专业课和核心课。编写了具有本专业特色的系列教材和讲义。开辟了工学结合、校企结合,三阶段“工学交替”的符合高职高专学生技能培养规律的实践教学体系。充分体现专业“立足地方,以人为本,注重实效,办出特色”的建设目标。

(二)根据专业建设目标,修订了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根据人才市场需求,构建了具有鲜明特征的“一个专业平台,两个专业方向”的人才培养模式。由“职业素质课”、“职业基础课”和“职业技能课”模块一起构建了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基础平台,由“智能控制技术”模块和“换热器机组”模块构建了两个动态的专业方向。

(三)依据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新的课程体系由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基本素质教育体系组成。

1.理论教学体系由职业素质课、职业基础课、职业技能课和职业方向课四个模块构成。

2.实践教学体系形成“三横二纵”模式。

(1)“三横”是指“三阶段工学交替”。第一阶段,入校后第1学期,学生进入企业进行为期1周的专业认识实习。第二阶段,在第2至第4学期及暑假期间,集中安排学生在校内和校外企业进行与专业相关的至少9周的技能训练。第三阶段,在第5至6学期安排学生进行26周的专业顶岗实习和就业顶岗实习。

(2)“二纵”是指贯穿于教学全过程的二条实践能力培养体系。校内“教学做”一体的专业技能训练教学体系。校内学习以专业技能培养为目标,着力培养学生的电气技术应用能力、控制技术应用能力和供配电系统安装维护能力。学生进入校内可编程控制等实训室,完成自动化专业的职业技能训练,了解和感受本专业的职业特点、工作内容及能力要求。校外“教学训”一体的岗位能力实践教学体系。校外实训以岗位能力培养为目标,主要培养学生适应企业工作岗位的实践能力、专业技能及综合职业素质。

3.基本素质教育体系由课堂教学和校内外活动组成。

从入学的专业教育到“一个专业平台”的搭建,从参加认知实习到毕业顶岗实习,我们始终把职业素质教育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

(1)职业资格证书教育有计划有落实,取证率高。我专业已经将职业资格证书教育融入了人才培养方案中,通过双证融通保证了职业资格证书教育的实施与落实。

(2)通过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实施职业素质教育。我专业已把电子技能大赛作为进行职业素质教育的重要课堂,坚持每年举办一次。通过技能大赛,不仅提高了本专业学生的电子工艺技能,而且在培养良好职业素质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3)聘请业内资深专家、毕业校友等举办学术讲座,召开座谈会。使学生了解社会对从业人员的需求和要求,树立学生职业意识,使学生在学习期间就对职业概念有一个正确认识。

(四)依据专业人才培养需要,改善了教学基本条件

1.打造了一支具有职业特征的“双师”结构教师队伍,形成一批探索性的教育教学成果。一方面坚持“走出去”的原则,鼓励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挂职锻炼;有6位教师参加过国家教育部人事司举办的全国青年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的培训;已有12人考取了国家职业技能鉴定中、高级考评员。另一方面坚持“请进来”的原则,聘请企业技术能手来专业担当授课任务及指导实践。专业教师完成省级课题8项;编写《数字电子技术》等16部高职高专教材;建成4门省级优秀课和1门省级精品课程。

2.校内实训室和实训基地已经初具规模。学校投资了400多万元建立了具有真实职业氛围、设备先进的电气实训中心。包括自动化综合实训室、传感器实训室等多个实验实训室。建立了机加实训中心和数控技术中心两处校内实训基地。我校电气自动化实训基地成功入选2009年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项目,本项目建有西门子PLC网络实验室、组态软件实验室等11个实验或实训室。

(五)优化课程结构,整合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强化学生职业能力培养

按照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我们对部分主干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了整合,体现了“精学湛练”的校训思想内涵。在《工厂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教学中实现了理实一体化教学,该课程在原有一周校内实训的基础上,增加了校外企业实训和校企合作制作电气控制柜的培训项目,实现了“教中学”、“学中做”、“做中学”。《PLC可编程控制》教学中,我们借助校企合作的平台,采用工学结合、工学交替的方式,以项目为导向,将典型的PLC可编程控制项目引入课堂,合理设置和序化教学内容;同时将课堂延伸到校外实习基地,延伸到工程现场,让学生在真实的编程控制岗位顶岗实习,使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六)突出从业能力培养,建立了产学紧密结合的职业人才培养长效机制

1.学用结合,实现“两个对接”,使能力培养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即开设课程与预期职业岗位能力需求的对接、开设课程与相应国家职业标准的对接。做到学用结合,学到的有用,需要的能学到。为此,我们对所有课程重新制定了课程标准,并在课程标准中对职业岗位能力进行了重点审核。

2.校企共建,互惠双赢,构建了产学紧密结合的职业人才培养长效机制。本专业已经和四平高斯达纳米、四平巨元换热器等十余家企业签定了合作协议,共建校外实训基地。并把《检测与转换技术》实训和《组态控制》实训分别安排在慧宇仪表厂和红嘴钢铁自动控制室进行,把实训室建在企业,充分发挥企业的资源优势。

(七)我专业始终坚持以特色求生存、创新谋发展。我们通过调研得知,四平市现在每年为换热器行业配套制作的电气控制柜数量达近万台,而从事此类工作的专业人才缺口较大。尽管这个行业只是换热器行业的一个“副业”,可我们抓住这个机遇,把电气控制柜的岗位培训做“主业”来抓,提出把“副业”做“主业”的创举。将与之相关的《电气控制技术》、《可编程控制技术》等课程做了相应的整合;并且通过电气自动化技术平台,将电气控制柜制作引到学校来进行,学生由全程参与发展到目前完全以学生为主进行制作。目前四平市从事电气控制柜及相关产品的制作、调试工作的人员中,我专业毕业生占50%以上。

四、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主要体现在教学设施方面,虽有一批专业实践设备,但专业设施的现代化程度还不够高。完成典型任务所需要的“教、学、做”一体化实践场所需要进一步完善。

在今后的办学实践中,要继续争取学校和企业的经费投入,进一步扩充和完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进一步采取措施,提高本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的质量;在专业建设上,要将传统的控制技术向工控网络技术方向转变。适度在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学生中普及机电一体化的观念,特别是针对换热器行业的机电一体化内容建设。

五、结语

通过专业剖析,对照专业剖析指标体系和评估标准,我们不仅看到本专业的不足,同时也发现了本专业的优势和特色,使本专业的办学特色系统化,进一步提高和升华。使我专业的教学质量显著增强,毕业生职业能力明显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大幅提升,校企合作,互惠共赢机制得到进一步加强,为我专业的长远发展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雷世平.对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的思考[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6(1):20.

[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资料汇编[G].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123-135.

第7篇:电气自动化专业技能范文

【关键词】经济;自动化技术;培养模式

一、学校专业设置应与地域优势经济产业相结合

日照市位山东省环渤海湾经济区的重要部分,也是中国欧亚大陆桥东部起点之一,依托原有工业基础,不仅保持了诸如港口、煤炭、钢铁、石化、木桨等资源依托型产品优势,同时新兴的临港产业、现代威压发动机、山东钢铁、临港产业、电子信息、生物制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也发展迅猛。

日照市要实现产业结构升级、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须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振兴机械装备制造业,延伸钢铁产业链条,促进新能源的开发,专用农用车生产基地特别是山东精品钢铁基地、五征农用汽车基地、临港煤焦化产业,现代威压发动机等基地的建设将极大促进日照经济的发展和对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

电气自动化技术属于能源、装备制造、钢铁冶金等行业衡量自动化程度高低的核心技术,这些行业均是山东省和日照市重点和优先发展的行业,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是这些行业的重要支撑之一。也是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所面临的极好的发展机遇。

为了把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我们深入日照港集团、现代威压发动机等企业进行广泛的调查研究,结合我校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实际情况,开展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的教学改革。 采用项目式教学法,以全新的形式实现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使以实践为中心替代课堂为中心,逐步形成了具有鲜明的“一个专业平台,实施项目式教学”的专业教学特。

二、深化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多年来,我院在日照港集团(公司)的大力支持下,使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形成了较完善的人才培养规模,现已建设的实践教学环境由专业实训室、校内实习实训基地、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三部分组成。

专业实训室有:电力电子实训室电工实训室、、电力电子实训室、PLC实训室、传感器实训室、单片机实训室、电机与拖动实训室、PLC网络控制实训室、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训室、电力自动化与继电保护实训室等。

校内实习实训基地有:电工实训中心、机加工实训中心、钳工实训中心、变配电实训中心和恒压供水实训中心。实训基地建筑面积为4400平方米。

现有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日照港集团公司、日照钢铁公司、现代威压发动机公司、日照焦电公司、日照阳光电气公司等11个校外实训基地。

校内、校外实习实训项目相互配合衔接,共同完成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职业技能培训,顶岗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满足专业教学的需要。形成了从基本技能到专业技能、从简单动手操作能力的训练,从仿真模拟生产环境到实际工程氛围,到理论教学及设计能力的训练,从实践教学到科技创新的校内产学研合作教学体系,使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产学研合作教学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在此基础上,本专业将逐步构建“校企融合、能力递进”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以“工学结合”的模式为社会培养既有过硬岗位技能,又有高尚人文素质的优秀人才,学校先后为日照市各大型企业输送1800名具有技师资格的优秀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

三、立足校企合作办学优势,注重教学体系建设

1、依托企业办学,加强学生顶岗实习、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是满足岗位综合能力培养的前提条件。日照港是知名老企业,拥有丰富的高、精、尖管理、技术和技能人才,我们聘请这些具有实践经验的专家一起分析、研究企业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共同制订理论和实践教学的具体实施方案和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拓宽“订单式”人才培养渠道,构建适应企业职业能力结构、岗位要求的能力递进课程体系;与企业合作建设一支素质优良、专兼结合技术精湛、双师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提升教师在企业的影响力,不断提高为企业服务的能力。

2、深化学校教学体系改革,突出学生能力本位培养。实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将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组织和协调下,对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变化进行综合分析,确定企业各岗位所需的知识点和技能点;由企业专家、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一起对照知识点、技能点和职业资格评定标准确定对应的课程,形成完善的的模块化教学课程。以实际工作过程为主线,将电气自动化技术模块化课程串接成相关的知识体系,从而确定新的课程体系。

四、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重点突出学生能力培养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是技术学院突出实践技能培养的有效途径。优化课程的教学内容,以生产产品或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提高学生对工作流程的认知,模拟生产现场或把教学场所从单一的课堂转移到一体化的课堂和实习地点、再通过工学交替,进厂实际操作,是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唯一手段。因此,我们聘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参与指导学生的过程综合技能实训、研究制定综合考核办法,毕业设计等整个教学过程在突出实践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框架下,实施教学质量监控、教学考核等措施,建立以培训各岗位综合技能为主要教学指导思想,对课程进行优化组合,使能力培养形成纵向层次化、横向多元化。形成具有一定综合度、并且能够循序渐进的能力递进的学习流程程。

1、加大理论课与实践课的课时比例调整

目前我校理论课与实践课的课时比例为2:3,即每周五天时间,两天理论三天实践课。正确处理好理论课与实践教学的关系。技师学院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面向企业生产第一线的高级技能型人才,为了提高毕业生的职业素质、拓宽就业渠道,必须提高实践教学质量,保证各项实习实训的足够时间,使学生毕业时就能达到顶岗水平。提高设备资源的利用率,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2、处理好在同一知识体系内各科内容之间的衔接关系

各门课程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密切联系,技师学院又不同于普通的学历教育,因此要不断分析、研究和更新教材,加强互相沟通与配合,保证课程知识的完整性和连续性,,使各专业课之间不交叉、无断层,相互补充、相互依赖,从而形成精细、优化的课程知识结构。

第8篇:电气自动化专业技能范文

【关键词】职业素质 专业课教学 电气自动化技术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6C-0031-03

职业素质是指从业者为了达到从事某种职业的要求所应具备的个人素养,是从业者对社会职业了解与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体现,具体内容为职业技能、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心理等几个方面。在高职教育体系中,职业素质教育占有很重要的地位,高职生职业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影响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但在实际教学尤其是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常常不被重视而被忽略,很多专业课教师认为这是德育课教师、辅导员、心理咨询员等的职责。本文以柳州职业技术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订单班”的专业课教学为例,探讨将职业素质培养融入专业课教学的一些做法。

一、电气自动化技术人员的职业素质要求

随着我国装备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蓬勃发展、自动化技术的广泛应用,社会对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需求量大为增加,如何培养和造就出适应时展、用人单位满意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电气自动化技术人才已成为高职院校的当务之急。

通过对行业、企业,以及德国、新加坡等技术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先进职业院校进行广泛调研,得出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对应的就业岗位有:初次就业岗位(维修电工、设备管理员、电器装配工、配电工、值班电工等)、发展岗位(设备主管、生产主管、电气技术员、工程项目主管等)、拓展岗位(电气设备销售员、电气设备质检员、售后服务主管、中专技校电工培训教师等)。这些岗位除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外,最重要的是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爱岗敬业、诚实守信、服务社会等)、工作态度(积极主动、责任心强、勤奋学习、敢于创新等)、行为规范(遵纪守法、团结协作)等。

(一)高度的责任心和进取心。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主要培养能够从事供用电、各类电气设备、电气控制及自动化系统的安装、调试、维护等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职业方向为强电和弱电,专业人员必须严格按电工安全规程、电气作业规范等行业规范进行安全操作。因此,高度的责任心和极强的进取心是电气自动化技术人员职业素质的重要要求。没有高度的责任心就不可能有严谨的工作作风,没有极强的进取心就不可能有强烈的敬业精神。

(二)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心理承受能力是指个体对逆境引起的心理压力和负性情绪的承受与调节的能力。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是个体良好的心理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电气自动化技术人员的心理承受能力主要是指当电气设备、电气控制及自动化系统等出现故障或突发事件急需处置时必须具有的承担风险的能力,这种素质的高低主要取决于专业人员是否具备丰富的工作经验和熟练的操作技能,同时专业人员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也需要注意锻炼良好的意志品质,培养自己处乱不惊的优良心理素质。

(三)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服从意识。团队协作能力是指建立在团队的基础之上,发挥团队精神、互补互助以达到团队最大工作效率的能力。电气自动化技术人员一般在汽车制造、钢铁冶金、机械加工等行业企业中从事机电设备和自动化系统的安装、调试、维护、维修等工作。由于专业工作繁琐复杂,特别是出现各种突发事件时的处置、联络、汇报等工作纵横交错,遗漏一个细小环节都将会造成严重后果,这就需要专业人员具有强烈的团队合作精神,在工作中服从安排、相互交流、取长补短,确保工作完成顺畅,工作效率得以提高。

(四)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电气自动化技术工作牵涉到用电安全,特别是出现各种故障需要人工干预设备作业时,专业技术人员必须要有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按照复杂的工作程序人工操作设备作业。以保证安全的技术措施为例,在全部停电或部分停电的电气设备上工作,必须完成停电、验电、装设接地线、悬挂标示牌和装设遮栏后,才能开始工作。如此高强度的工作要求专业人员必须具备一丝不苟和踏实严谨的工作作风,绝不允许出现半点闪失。

(五)良好的沟通能力和执行能力。良好的沟通能力是指具有良好的表达能力、倾听能力和设计能力等。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员在工作中除了与团队成员、同行间的相互联系外,还必须与各种类型客户、其他部门的工作人员保持良好的沟通,这就对专业人员人际交往能力和执行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强调:“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高等职业学校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现代企业优秀文化理念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强化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加强实践育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重视学生全面发展,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学生自信心,满足学生成长需要,促进学生人人成才。”由此可见,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已被提升到了相当重要的地位,我国各职业院校对此也给予了高度的重视,采取了一系列的针对性措施,如开设职业素质教育活动,提升学生就业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引进职业文化,开展企业文化理念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开展企业管理行业专家讲座,指导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等。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总体来说与用人单位的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许多企业不愿意招聘应届毕业生。

造成这种后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学校的教育。目前,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职业素质过程中存在不少的问题,例如,轻职业素质培养、重专业素质教育,认为职业教育主要是搞专业技能教育等。另外,一些院校在培养学生职业素质中还存在思想教育力度不够、学生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知识、素质教育的衡量考核标准流于形式,实际操作性不强、学校没有形成全员参与职业素质教育的局面,很多专业课老师认为职业素质培养是学生管理人员的事,与自己无关等。

三、将职业素质培养融入专业课教学的具体措施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了培养高素质专业技术人员,在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订单班”的专业课教学中突破传统授课模式,大胆进行教学改革,要求每个专业课教师必须精心设计教学,将职业素质教育融入到各自专业课的教学活动中,并严格考核实施效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和积累了一些经验。新教学改革具体概括为要求学生学会自主管理、自主学习、自我评价的三个教学模式。

(一)设立小组长负责制,培养学生学会自主管理。陶行知说:“最好的教育是教育学生自己做好自己的先生”。小组长负责制具体做法为:在“订单班”设立六个小组,实行小组长负责制,制定了“小组管理”制度,明确了小组长的具体职责。各小组通过每周轮流安排一名同学担任小组长,培养尽可能多的同学的沟通协调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为他人服务的意识等。

通过“小组管理”制度的设立,学生参与班级民主管理的积极性得以极大调动,培养了学生自主管理、合作交流、关心集体荣誉等良好习惯。

(二)按小组形式组织教学,促使学生自主学习。电气自动化技术工作需要学习并掌握大量的行业规范、设备操作规程、应急处理程序等技术文件,若仅依靠有限的课堂教学,难以完成繁重的学习任务。这无疑对学生的自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我们在“订单班”教学中,以小组共同完成的学习任务作为学习成果。

以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核心课程为例,教师在教学中给学生设计了由各小组同学共同完成的教学任务:气动系统安装与调试;电气元器件安装与调试;YL-335B机电一体化自动生产线设计、安装与调试等。在理论教学中,教师首先结合相关理论进行典型案例分析,其次给各小组提供各教学任务的文字要求和相关示意图,要求学生完成相应的文字说明、绘制电气控制工艺流程系统图、制订合理的安装与调试工作计划表、列出材料清单、制作调试运行记录表等,同时要求学生制作PPT,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将小组案例分析结果演示给全班同学,并详细解答教师或同学的质疑。

在实践教学中进行现场实际操作,由各小组学生分别担任项目工作计划图纸设计员、机械装备员、硬件测试员、PLC程序设计员等角色,按照相应的工作方案进行实践操作。这种完全模拟机电一体化生产设备现场实际情况的实践操作,使学生认识机电一体化设备的组成结构、运动、驱动、传感、通信及控制方式,从而使学生掌握机电一体化自动生产线的安装、调试、操作和维护技能,这样的教学安排能够大大提高学生在专业知识的运用、实践操作、人际沟通、团队协作、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能力,学生小组通过团队合作的形式来解决各种现场实际问题,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专业技能,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等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

(三)改革考核机制,突出学生自我评价。对“订单班”学生除根据职业素质的要求对教学安排进行改革探索外,我们也大胆地对考核评价机制进行改革,重点突出学生自我评价,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评价模式取代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主的评价模式。例如,在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课程案例教学过程中,每组学生首先针对案例分析通过资料查询、咨询、讨论、总结等形式进行详细的探讨,其次再以PPT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在课堂上向教师和同学汇报学习成果,教师和学生根据案例分析评价表(见表1)对该组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在实践操作(见表2)过程中,通过多次的案例分析、动手操作、课件制作、成果汇报等实践环节的训练,学生的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操作能力等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更重要的是,许多学生在给别人“挑毛病”的同时,也提高了自我评价的能力。

四、教改成果的分析与评价

为了了解将职业素质培养融入专业课教学改革效果,我们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形式,对三类学生即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普通班学生、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订单班”学生、其他专业学生进行了调查,调查内容为:对行业的了解、专业学习的兴趣、强化职业素质培养效果。共发放调查问卷570份,回收有效问卷553份,有效率97%。

(一)对行业的了解。从图1可以看出,“订单班”的学生经常有机会到广西柳州钢铁(集团)公司、广西柳工机(下转第43页)(上接第32页)械股份有限公司、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柳州卷烟厂等校外合作办学企业参观学习,接触到较多的企业规章制度以及企业文化,68%的“订单班”学生表示对电气自动化技术行业较为了解,对将来所从事的职业充满信心,这主要取决于学生学习目标明确以及很强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

(二)专业学习的兴趣。在专业学习兴趣方面,“订单班”学生有86%对本专业感兴趣(图2),这与我们在“订单班”实行教学改革有很大关系,专业课教学与职业素质培养相结合,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强化职业素质培养的效果。见图3所示,“订单班”的效果明显高于其他班的效果,这种结果表明,学生已深刻感受到学校在专业课改革中,强化职业素质培养的改革,有利于培养自己良好的职业素养、职业技能和文明习惯,有利于增强自己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总之,教师不仅是专业知识的传播者,更是职业素质培养的示范者、学生良好人格形成的影响者。实践证明,学校强化职业素质培养、教师精心设计专业课教学、学生积极配合,三者紧密结合是保证职业素质培养融入专业课教学改革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

【参考文献】

[1]李宇辉.将职业素质培养融入专业课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14)

[2]何玲霞,曹正明.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问题的思考[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6)

[3]魏海波,张君薇,赵继忠,等.《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2)

第9篇:电气自动化专业技能范文

电气自动化专业 实训基地 运行模式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高等职业院校要按照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则,本着建设主体多元化的原则,紧密联系行业企业,不断改善实训、实习基地条件,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工作室制”教学模式作为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的一种切实可行的新型教学手段与模式,它的建立和发展将对实践型教学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一、研究现状及要解决的问题

实践教学是高职院校教学体系的中心内容,是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所在。近些年,国内开展了很多关于电气自动化专业实践性教学改革与研究,从提出在理论课程中增加实践课时到提出确立以实践教学为主构建教学体系,从提出开展仿真电气自动化应用实训到提出开展全真电气自动化应用实训,电气自动化专业实践性教学改革正朝着工学结合的方向发展。校内生产性实训的开展为改善高职院校办学条件、突出办学特色、培养企业紧缺高技能人才提供了有效途径,它体现了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

目前,许多高职院校都积极进行了生产性实训的探索和实践。但总体看来,对电气自动化专业生产性实训的认识还停留在摸索的层面上,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也没有对生产性实训做出深层次的界定。比如在如何实现电气自动化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如何实现高职院校与企业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培养技能人才的有效合作等方面都还没有开展深入的研究。

1.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缺乏一个系统的运行管理体系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目标是能使学生通过在该基地的实践,真正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但目前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尚没有形成成熟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运行管理体系,缺乏保障学生通过在校内实训基地的生产性实训达到实训效果的相关机制,缺乏校内生产性实训任务的相关标准和考核标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流于形式,没能充分发挥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真正作用。

2.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起点低,投入少,没能起主导作用

近年来,一些高职院校开展了建设电气自动化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工作,但是基本都处于初始阶段,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实践性教学环节采取以模拟实训为主的实训方式。学校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上投入较少,同时合作的企业在较短的时间内也看不到相应的效益,因此合作积极性不高。导致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层次低,与高职院校所需要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规模相差甚远。

3.实训指导师资力量不足

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师多数都是从学校到学校,没有多少实践经验,本身无较强的动手能力,加上学校专业教师相对缺少,专业教师教学任务较重,平时没有更多的时间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去,大多数专业教师本身的专业技能的培养就不够,某些实习指导教师受自身实践能力、社会经验等条件的限制,还不能很好指导学生完成实验实训任务。同时,实践教学指导力量的薄弱也引起了学院各级领导的关注,但由于受诸多因素影响,不少问题浮于表面,实践教学深度不够,不能使学生全面地、系统地、高质量地完成专业技能训练。

二、“工作室”制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运行模式

1.基本思路

在人才培养模式上,积极探索“学训产”等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将三年学制分为理论学习、实践训练、生产实习三阶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前两阶段为时两年,安排在校完成理论学习及相关实践训练,后一阶段为时一年,安排到企业完成顶岗生产实习。在三个关键环节中,重点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占到总学时的50%,教改试点专业则可以高于50%的比例。以工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切入点,将“理论学习、实践训练、生产实习”三个关键环节有机结合,强化学生职业能力培养。

专业教师积极参与企业产学研活动,为企业摸索、总结出新的经营路子,为企业解决瓶颈技术问题,并最终达到为企业增效提供了实现捷径。

在实训基地建设及实习组织形式上,学校投入资金,着重构建校内实训场所,本着互利、互惠、共赢原则,花大力气与校外相关企业签订工学合作合同。目前邕江大学工学院共与13家企业建立了12个校外实习(训)基地;邀请了20位相关行业的专家、高管人员、行家里手,能工巧匠参与了学院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新专业开发研讨,以及安排了30批共1000人次学生进行专业实习(训)。企业人员参与工学院电气自动化专业建设,进一步推动了邕江大学工学院专业的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2.实施方案

(1)打破电气自动化专业原有的专业界限,以自动化专业群为依托,根据具体的就业工作岗位建立相对应的“工作室”型实训室(如:应用电子工作室、电气维护工作室、PLC控制及维护应用工作室等)。

(2)对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进行“工作室”制的运行模式探索与实践。通过各个“工作室”,强化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与企业的融合,引入企业管理模式,进行生产化、市场化建设。通过规范实训基地运行流程,制订各种规章制度对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进行过程管理和质量评估,保障实践教学目标即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实现。

(3)学生进入与具体就业岗位对应的进行项目实训、综合实训、顶岗实训锻炼实践技能。通过对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运行管理,来保障实训效果。最后学生进入校外实训基地进行顶岗实习、毕业实习,将学生培养成为高技能型人才。

运行管理体系,推进“教、学、实践”为一体的教学改革――制订电气自动化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运行流程;制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运行管理制度;制订“工作室”实训任务标准;形成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实训效果评价体系。

三、结论

通过对电气自动化专业“工作室”制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运行模式进行探索与实践,指导学生在校内实训基地完成项目实训、综合实训、顶岗实训等环节的实践;通过对运行流程的过程管理,保障学生的实训效果,培养适应市场需要,既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高技能人才。同时,通过电气自动化专业“工作室”制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有效运行管理,也能锻炼教师的实践技能,提高双师素质。

参考文献:

[1]丁金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08,(2).

[2]林新贵.对建设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思考[J].世界教育信息,2008,(2).